世界上最美的腿仪仗队腿抬最高的国家,不能扯到那个吗

楼主发言:855次 发图: | 更多
  1971年9月,中美双方商定,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5月前访问中国。日,尼克松专机到达北京,开始了与中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晤。  为迎接这次震惊世界的来访,共和国三军仪仗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尼克松访华前夕,在周恩来的亲自领导下,我方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作为直接担负司礼任务的三军仪仗队官兵,是尼克松踏上中国国土后目睹的第一批中国人。因此,周恩来专门派人到仪仗队传达他的指示并做了动员工作。  周恩来派来的人解释说:“以礼相待,就是要在机场悬挂两国国旗,党政要人到机场迎接,在机场检阅三军仪仗队,军乐队奏两国国歌。不卑不亢就是要求所有接待人员既要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尊严,不自卑,又要热情,不失礼节,充分显示我们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不冷不热,就是不组织群众欢迎,但要加大仪仗队阵容。”稍停,他又强调:总理决定,仪仗队人员要按照接待国家元首的最高规格和最高礼仪派出。你们要按照总理的指示,把准备工作做好做细,尤其是面对尼克松时所持有的表情和传达的眼神要恰到好处……   外交部的同志又专门找到仪仗营营长周建恒,要求一切活动都要一丝不苟,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当晚,仪仗营的营部里,党委班子开始研究任务。大型的仪仗任务,总理的高度重视,特殊的政治意义,使营领导肩头的担子很重。不组织群众欢迎,也就意味着偌大的首都机场只有这一支孤零零的队伍,如按正常的欢迎仪式,总统规格是150人,有点小气。“加大仪仗队数量!”周建恒一语中的。由150人的方队变成371人,排面由原来的50人延长到120人,难度加大,仅看齐都不容易,更何况要考虑当时的大风天气,371人能否全部听见执行队长的口令,也是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执行队长的口令是标准有力了,但371人的动作却很难一致。因为执行队长身处排头位置,在长达一百米的队伍里,队员听到口令的时间却有先有后,尤其是排在队尾的空军,动作整整比陆军慢了一个节拍。只有三军的整齐划一,才能体现出军威国威。他们临时规定:听到口令后,陆军过2秒钟做动作,海军过1钞钟做动作,空军马上做动作,时间的调整弥补了因声音在空间传播产生的误差。通过数千次的演练配合,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全队动作整齐划一、节奏明快。  接下来的问题是眼神和表情,这个“恰到好处”可难坏了仪仗队的小伙子们,锻炼表情也成了仪仗队官兵的一项“特殊”任务。 “嘴角再低一点!”“眉毛再耸立一些!”“笑容太过!”“面部肌肉还要放松!”……操场上,周建恒带领连长一个一个地纠正队员们的动作。走下操场,到处是两个人对着练的、一个人照着镜子练的……仪仗营简直成了戏剧学院的表演系。2月21日11时许,在《星条旗永不落》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尼克松从三军仪仗队面前走过。371名中国士兵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这目光里透着尊严、友好、不卑不亢。每一张年轻的面孔充满朝气和活力。那刚毅无畏、泰然自若的表情,永恒地铭记在这位总统的脑海中。
  规格什么的看不太懂,每次一出现三军仪仗队的镜头我就光顾着花痴了  仪仗队选拔很严格的,现在好像要求身高185—190,五官端正是基础条件,所以仪仗队里每个都是实打实的精品帅哥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  “中国这支仪仗队是我看到过的最出色的一支……”(摘自(尼克松回忆录》中册第248页)。
  不过楼主的图片又让我想起了周总理,还有去年国庆阅兵的时候镜头一扫而过的、在工作人员提醒下去扶栏杆的那位老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  “中国仪仗队的纪律是我陪同总统出访中印象最深刻的。”(摘自基辛格《白宫岁月)第四册第9页)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务日益繁忙,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并没意识到新中国要成立一支像苏联红军一样的三军仪仗队。一开始,为了应付外交场上的需要,他指示将中央警卫团警卫一营一连改为仪仗连,主要担负外国大使呈递国书时的仪仗任务,由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负贵。  一天,毛泽东把仪仗连请到中南海,一是想看看他们的训练情况,二是让仪仗连熟悉一下执行任务的场地和环境。  毛泽东背着双手,迈着疏密有致的步子围着队员们走了一遭,又仔细端详了每个队员的身材、脸蛋,最后笑着说:“不错,个头选得好,很整齐,很像个样子。”  毛泽东又补充道:“仪仗兵就要有仪仗兵的样子,要从眼睛里体现出仪仗兵的精神气质,要从动作上体现出我军过硬的军事素质。刚才的表演,动作是不是太复杂了,应该再干练一些。”
  毛泽东又补充道:“仪仗兵就要有仪仗兵的样子,...刚才的表演,动作是不是太复杂了,应该再干练一些。”  “动作不要太复杂,要干练”,这可是点中了仪仗兵的关键要害。弯弯的仪仗兵花式繁多,但看起来一点威武都没有,可以说,致命之处就是不够干练,不够简单。
  弯弯仪仗兵的视频:  http://baidu.ku6.com/watch/4079973.html?page=videoMultiNeed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务日益繁忙,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并没意识到新中国要成立一支像苏联红军一样的三军仪仗队。一开始,为了应付外交场上的需要,他指示将中央警卫团警卫一营一连改为仪仗连,主要担负外国大使呈递国书时的仪仗任务,由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负贵。  一天,毛泽东把仪仗连请到中南海,一是想看看他们的训练情况,二是让仪仗连熟悉一下执行任务的场地和环境。  指导员向富朝给毛泽东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主席,仪仗连100名官兵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见到仪仗连,确实跟警卫连相比变了一个样子,只见队员们上身穿的是凡尔丁礼服,下身着东洋式马裤,头戴钢盔,手持从日军手中缴获三八大盖步枪,虽然没有苏军仪仗队的礼服漂亮,但看上去队员们精神抖擞,庄严威武。  毛泽东背着双手,迈着疏密有致的步子围着队员们走了一遭,又仔细端详了每个队员的身材、脸蛋,最后笑着说:“不错,个头选得好,很整齐,很像个样子。”  毛泽东又回过头来对向富朝说:“咱们演练一下吧,我当外国大使。”向富朝立正道:“是!” 模拟演练开始了。  “外国大使”的车来到门口,《国歌》声起。毛泽东走出轿车。  向富朝下达了“向右看”的命令。官兵们在摆头的同时举枪,并行注目礼,目光随着毛泽东的脚步移动,直至进入怀仁堂。  毛泽东从怀仁堂里走出来后,部队仍举枪行注目礼,一直到他离去。  毛泽东笑着对周恩来说:“恩来,我演得怎么样?”  周恩来以外交家特有的风度双臂一抱,笑得很爽朗:“像,太像了。可以说是形神兼备啊!”  毛泽东也笑了起来。  周恩来转过脸来对仪仗队员们说:“总的来看,还不错。但我要纠正一下,大家不要绷脸,尤其是向右看的时候,人家高高兴兴的,我们也要愉愉快快的嘛。  毛泽东又补充道:“仪仗兵就要有仪仗兵的样子,要从眼睛里体现出仪仗兵的精神气质,要从动作上体现出我军过硬的军事素质。刚才的表演,动作是不是太复杂了,应该再干练一些。”  在聂荣臻的督促下,仪仗连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加紧训练,不久,便走出中南海,正式执行呈递国书的仪仗司礼任务。
  @ld902
17:47:00    —————————————————  向我男神周总表白!!!  
  这些标语也是很有意思的  
  仪仗队的选拔,过去建队初期,是从全军训练好的新兵中挑选。60年代开始,是从全国各地征选。选拔的条件非常苛刻,身高要求一米八零以上,体重八十公斤左右,还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选拔的条件甚至超过飞行员,潜水员。  现在的仪仗队选拔的身高要求在1米85到1米90之间。
  那年那兔里看过这个镜头。
  仪仗队能有这么威风,底气就是他所属的人民解放军。那是      -----------------------------
  那是史上第一支打出工农旗号的军队    那是党领导的军队      -----------------------------
  那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军队      -----------------------------
  那是唯一的官兵平等的军队  “官兵平等”对一个士兵的内心选择是很有说服力的。一个典型的事例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有个叫曹福海的战士,原来是国民党杨池生部士兵,之前被红军俘虏了两次,都给了银元放了回去,后来的一次战斗,曹福海一口气拉了十四五个同伴拖枪投奔了红军,说:“你们红军里官兵平等,不打不骂,谁愿在那边挨打受骂?”后来,这名战士因为作战勇敢,升为了排长,并在随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途中牺牲。  
  那是人民的子弟兵,军民关系如鱼水一般的军队      -----------------------------      -----------------------------
  那是领导者千方百计提高其素质的军队,而不是以往的只想利用其身体的军队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落后的军队,这个道理有人在读书的时候就明白了  药文弱文弱者多,国用不振,吾国是也,坐此而不能与外竞。夫兵者,国之卫也,非强悍有力者不胜其任,尤非多受教育者不能有功。 吾国士人既甚弱矣,则兵出于召募,而无赖鲜识之徒充其选,驱之临战,不待交而先溃, 历年国受巨创者以此。-----《毛泽东听课笔记》      那是行军路上也学文化的军队    
  那是在大城市睡大街的军队    即使救灾也是如此      -----------------------------
  那是面对外敌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视死如归的英雄军队              
  朝鲜战争英雄谱  一、特级英雄: 杨根思 黄继光  二、一级英雄: 卜广德 于泮宫 于喜田 毛张苗 王兆才 王学凤 王 海 王德明 孔庆三 刘玉堤 刘庆亮 刘维汉 孙占元 孙生禄 孙振禄 伍先华 沈树根 邱少云 吴志洲 余新发 许家朋 李凤林 李家发 李延年 陈德忠 杨宝山 杨育才 杨春增 杨连第 胡修道 贠宝山 周厚刚 张永富 张积慧 赵宝桐 倪祥明 柴云振 秦建彬 徐长富 高成山 高景灏 郭忠田 郭恩志 曹玉海 曹庆功 黄家富 崔建国 雷宝森 谭炳云 魏玉德  三、一级模范: 王兴记 孙凤钜 罗盛教 张益仁  四、二级英雄: 马忠庆 马新年 万子扬 王天保 王合良 王保江 王彦林 王德福 毛国臣 邓章德 牛保才 冉隆华 田立明 平太信 龙世昌 任志明 刘凤勇 刘钦 刘俊卿 刘继和 农廷秋 孙子明 朱友恒 朱金池 朱溶堂 安炳勋 关崇贵 吕慕祥 余贵 宋兰君 李文彦 李元兴 李汉 李忠先 李经盛 李洪序 李祥 杨国良 杨振玉 陈开茂 陈吉 陈德生 陈治国 邹炎 高良伦 孙志忠 栗振林 徐天良 徐连才 徐恒禄 贾云明 唐治平 梁振隆 阎成恩 黄丑和 黄道明 曹光景 葛英东 葛洪臣 蒋永德 蒋道平 程述中 程荣庆 韩德彩 焦景文 董克荣 董明德 彭焕新 鲍清芳 赖发均 蔡兴海 潘学仕 潘昌义 穆守营 薛志高 戴荣华 尹继发 卢耀文 吕玉久 陈振安 张全合 张明录 张振智 胡金华 于水林 马一钧 马天明 马玉臣 马如华 马寿昌 王万夏 王云阁 王元义 王文范 王占山 王玉生 王庆琳 王兴义 王克传 王志 王虎元 王学才 王保德 王锁昌 王景洲 孔繁玉 车臣才 牛锡浩 尹东华 方新 支全胜 叶永安 叶君 叶树东 史阜民刘久恒 刘云典 刘长岭 刘石友 刘四 刘光子 刘兴文 刘建华 刘保成 刘根全 刘清怀 刘福海 乔永生 孙克荣 孙明芝 毕武斌 任西和 许长友 邢连富 李云龙 李云汉 李文生 李文柱 李太林 李玉才 李华云 李吉武 李秀德 李青山 李英才 李国玉 李国海 李国珩 李洪全 李树森 李家芝 李耘田 李曙荷 汪金兰 冷树国 苏文俊 宋祥华 杜树君 吴少桂 吴胜凯 沈志宏 肖贵强 杨太忠 杨仁富 杨阿如 杨伯钊 杨锡生 杨树华 杨道根 陈士荣 陈少清 陈启瑶 陈志 陈伯悦 陈忠贤 邵凤阳 陆廷高 陆昌荣 邱耳林 周子和 周文江 周平 周信仁 周腊生 周景和 金克智 张万荣 张文兰 张来元 张希瑞 张良广 张宝富 张振华 张渭良 张豪 张福荣 林贵远 范仁和 尚衍发 武在元 郑长华 郑定富 欧阳代炎 骆家奎 饶一世 姜世福 姚显儒 赵在柱 赵永旺 赵柏生 赵志恒 赵继华 胡祖卿 段培英 高月明 高守余 高胜德 高润田 高殿禄 徐方斌 徐 生 徐 申 徐帮礼 柴育民 唐 云 唐凤喜 郭隆楷 袁孝文 钱忠胜 黄万丰 黄在渔 黄宗德 崔长海 崔贵江 阎万库 阎洪全 梁 封 曹殿生 梅怀清 麻俊坤 韩发成 韩国富 韩勤忠 粟学福 谢 坤 程九龄 蒋元伦 喻忠奎 曾少才 曾平章 曾南生 傅庆祥 傅绍斌 董恒志 褚庆然 简海金 解法正 蔡金同 蔡朝兴 漆少泉 谭朝志 裴景善 樊金明 潘泽明 薛文德  五、二级模范: 于凤泉 于宪桂(女) 于 琛 于西元 王永维 王明学 王法利 王顺义 王紫龙 亓凤峦 车书琴(女) 史元厚 白鹤连 刘玉祥 刘秀珍(女) 刘宝英 刘绍银 刘树德 任玉祥 任廷昌 孙夫章 伍克勤 朱重 元 许景春 李小羊 李文臣 李怀道 李根葆 杜占山 杜福先 沈先宏 何柏年 宋克义 苏志明 陈汉文 陈达志 陈 良 陈国钧 杨再先 杨金生 杨明忠 杨殿超 杨瑞金 陆春无 陆善清 罗德顺 岳吉斋 苟光辉 林 波 林范洪(女) 范永 张 灿 张信福 张培芝(女) 张耀义 赵尔云 赵金贵 赵宪法 饶严昌 姚小遂 施玉南 钱良生 席 忠 黄国铣 黄明德 谢教礼 曾义宽 曾荣廷 程山堂 童家祥 路林民 靳国华 熊克恒 薛其德 耀 先七、特等功: 于德江 王万成 王安全 王兴邦 王 英 王 荣 牛喜生 牛瑞山 文汉春 方国发 甘士良 史仁和 史朝珍 刘万寿 刘东武 刘 岐 刘金声 刘桃顺 牟世清 许鸿斌 朱有光 孙忠国 孙敬珍 孙福祥 华龙毅 齐子英 吕学敏 苏世英 宋文新 何家胜 肖子云 李 飞 李 玉 李占广 李光录 李炳舟 李春长 李海清 李 满 李德贵 陈仁华 陈佑甫 陈 亮 陈其昌 陈德清 邱宪章 吴儒林 杨保明 邹天仁 金耳世 罗子周 罗沧海 郑玉田 郑恩喜 张广生 张书明 张守义 张怀英 张昭义 张炳恒 张续计 赵毛臣 赵玉忠 赵先有 赵连山 侯白锁 胡志先 胡照春 顾洪臣 唐章洪 徐 忠 郭正喜 郭金升 隋春暖 黄德明 常同茂 崔含弼 梁庆友 逯松亭 彭福礼 赖永泽 满维平 谭光焕 谭芳云 潘正光          
  那是建设祖国也不甘人后吃苦在前的军队              -----------------------------
  那是人民的军队,子弟兵              
  那是        -----------------------------
  @这个号行不行
20:32:00  @ld902 1楼
17:47:00    —————————————————  向我男神周总表白!!!  —————————————————  同向我男神周总表白!!!!!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杨根思  杨根思(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革命烈士,江苏省泰兴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童工。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在战斗中牺牲,解放军某部有一个连,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日,杨根思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羊货郎店(后改为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亡,8岁的杨根思成了孤儿,10岁当了放牛娃,12岁的随哥哥到上海,在资本家的地毯工厂做童工,1941年地毯工厂关闭,回乡后又给地主家做“牛倌”  1944年2月,杨根思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3排9班的一名新战士。杨根思参军时,登记的工作人员问他的名字,杨根思答为“羊庚熙”却被听成了“杨根思”。参军后,杨根思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活,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勇敢,屡立战功.  淮海战役中先后多次荣立大功、小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还荣获了“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光荣称号。1950年,身为连长的杨根思,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国胜利。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赴朝作战。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11月28日,杨根思奉命坚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11月29日,战斗持续一天一夜,杨根思率领全排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美军第八次进攻结束的时候全排只剩下杨根思和一位受伤的士兵,杨根思下达命令让那位受伤的士兵在美军还没有发起第九次进攻的时候拿着机枪撤离,美军发起了第9次进攻时,杨根思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中,为表彰杨根思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会议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一枚。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的金星奖章  
      
  ...............................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黄继光  原名黄际广,农历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黄继光祖宗三代受尽地主阶级的压迫,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了。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1]。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军人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2]。  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进入战场的腹地,看到到处是累累弹坑,一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厚的火药味,使他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怒火。恨不得马上加入到战斗中去,多消灭敌人[3]。  黄继光终于来到前线连队,却分配去担任通讯员。连队战斗时分为前沿和后勤,本想上前沿阵地去多杀敌人,可是,根据需要,黄继光与副指导员被留在后勤。黄继光心里就象打翻了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他见一起入伍的老乡吴三羊、肖登良打死了不少的敌人,真是羡慕。于是,他向副指导员欲请假三天,副指导员得知他是想跟老乡一去前沿杀敌时,副指导员严肃地对他说:“你看我这只手表,时针、分针、秒针不停地在转,它为什么在转?是什么在推动它?”,副指导员用小刀把手表背面打开,露出许多零件,他继续说道,“这是发条、齿轮、小螺丝,如果缺一样,或者它们其中的一件停止运作,那另一面的针还会转吗?我们的战场就象这块手表,每个战士就是其中的小零件,虽然分工不同,但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黄继光听完副指导员的谈话,心里明亮了许多,他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片面的思想,决心发挥好“小螺丝钉”的作用,为连队,为整个战场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4]。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5]。  日,上甘岭战役开始了。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枪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597.9高地,所在部队党委追任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英雄所在师在朝鲜战地上为黄继光镌刻的纪念  
  为表彰黄继光视死如归、无畏惧的伟大精神,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镌刻在上甘岭背后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与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他的家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黄继光的金星奖章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黄继光的一级国旗勋章  
  毛泽东主席接见黄继光烈士母亲    主席说:“我也牺牲了一个。。。”  
  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徐长富日记中记载黄继光牺牲的经过       
  战斗精神  黄继光的床铺每天有人叠。  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部的大院,距离院门不远处有一座三层小楼,二层的最里面的宿舍门上,挂着一块牌子,“黄继光班”,黄继光就生活在这里。他的床铺和其他士兵一样,整洁的白色床单,被子叠成豆腐块,一点褶皱都没有。唯一能看出区别的是,他床头的武装腰带,与其他枕头前的不一样,他的是棕色老款的,其他士兵则是黑色新款。在黄继光班里,黄继光的床位干净整洁  晚上,这座小楼的全部士兵都要在楼下的小操场集合,点名并点评一天的训练生活。连队指导员第一个呼点“黄继光”的名字,马上响亮的“到”声划破夜空,这是全连数十名士兵共同回答的。到了睡觉的时间,会有班里的战友,为他打开床铺;第二天早上,战友会帮他把床铺整理好。整理黄继光的铺位,对于战士来说是一种荣耀,一般都是班里优秀的战士和班长才能做这事儿。  黄继光,从上甘岭举世瞩目的那一战上,离开了人们。62年后的今天,这些战友们以另一种方式,永远纪念着他的存在。这些年来,空降兵部队组织大比武,黄继光班、黄继光连一直是第一名,在军事演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中,这个连队先后荣立4次一等功、11次二等功、19次三等功。  一个早已不在了的黄继光,却有这么大的影响?他是怎么“活”到今天的呢?在黄继光班当了8年班长的彭江林想了想,“刚到这里,我觉得黄继光的精神离自己有点远。可是后来我慢慢明白,这当兵,有时候就是争这一口气。黄继光班的兵,最不愿意听见的话就是别人说‘黄继光班能有什么特殊的’。”    在黄继光班里,黄继光的床位干净整洁
  李继德;我亲眼目睹黄继光牺牲!不许抹黑英雄!!  “我是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我在朝鲜战场上亲眼目睹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一幕。”4月30日,在空降兵某部黄继光英雄连,面对黄继光半身铜像,当这段话从年过八旬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继德老人口中说出之时,一段尘封63年的记忆,拂去了历史的尘埃,再一次向世人展示。  李继德,一名从朝鲜战场上带着3个贯穿伤、6个弹孔复员回家的老兵。在政府、部队和媒体的多方协调下,时隔63年之后,于4月29日晚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老部队——空降兵部队黄继光生前所在团。  上午9时,身着久违军装的李继德参观了黄继光英雄连荣誉室。面对荣誉室正门口矗立的黄继光半身铜像,李继德推开身旁相扶的人员,自己缓缓走上前,慢慢抬起有些发颤的右手,向战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注视着,久久没有言语,眼圈却已湿润。  睹物思情。在荣誉室见到了当年的连长万福来的黑白照片时,李继德老人快步走上前,双手轻轻抚摸着照片,压抑已久的悲伤终于迸发出来,眼泪从脸上滚落下来。“老连长啊,我的老连长,这么多年我总算见到你了。”见到此情此情,在场所有人员无不为之感动。  参观完荣誉室,李继德老人走进了黄继光班,在黄继光的床位前轻轻坐了下来,仿佛是害怕打扰到战友,又仿佛是想起了与黄继光睡在一个被窝里的情景,抚摸着床上叠得整整齐齐的军被,用双手紧紧搂在胸前,脸庞紧紧贴着,眼泪再次无声而下。    63年来,李继德甘于平庸,甘于低调,当今天有人质疑英雄黄继光事迹是虚构之时,潜藏在老人内心深处的勇气又一次迸发,这一次他面对的不是“联合国军”,而是来自网络上否定英雄的谣言。  “63年来我不愿拿这段历史炫耀,如今我要作为一名亲历者来讲述这段历史。我见证了黄继光的事迹是真实存在的,英雄就是英雄,绝对不可以被抹黑。” 李继德说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抹黑英雄黄继光,造谣说黄继光的事迹是虚构的,这让他气愤不已。  “黄继光去炸敌人地堡,中弹时候距离我不远,看的很清楚,很清楚的看到了他身后血迹。他就是那么勇敢的面对敌人,黄继光在中弹后,用他最后的力气去完成了这一壮举”。30日上午,在与官兵的座谈交流会上,李继德作为那场惨烈战争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回忆起当时情景仍记忆犹新。  60多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当时年仅16岁便参军入伍的“小李子”如今已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当年岁渐渐老去,当初的“小李子”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部队的一个兵。在黄继光英雄连荣誉室,看到老军长秦基伟的照片时,老人仍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15军是一支光荣的部队,我不能看着自己的战友和这支光荣的部队被抹黑。我有决心、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上甘岭战役,一个真实的黄继光,还有千万个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战友的真实经历。” 面对谣言,李继德老人站出来了,一个普通老兵用身上的弹孔来回应质疑。  将英雄的故事讲给后人听,是老人的心愿,传承弘扬黄继光英雄精神更是老人此行的目的。“只要我在一天,就一定会把黄继光精神传下去,也会一直把黄继光的故事继续讲下去。”座谈结束时,李继德如是说道。  李继德抚摸着黄继光铜像失声痛哭  
            
  现在的仪仗队帅是感觉很帅啊,不知道是身高太高了还是什么原因看着很单薄啊,要是再壮一点,有点移动如山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更好呢
  铁道兵抗美援朝英雄谱——“拆卸定时炸弹大王”李云龙(志愿军二级英雄)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美国飞机在“绞杀战”(类似伊拉克战争中的“沙漠盾牌”、“斩首行动”的战役名称)中,在重点地段投掷了大量的定时炸弹,给抢修铁路的铁道兵部队的生命安全和铁路造成重大威胁和破坏。不论是飞机轰炸,还是定时炸弹爆炸,前方所需的军需物资需要源源不断输送。人要食、炮要弹,铁路抢修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开始阶段,抢修现场发现定时炸弹时,指战员们采取的办法是用绳索捆绑、将定时炸弹拖运到远处引爆。有时候,正在拖运中,炸弹爆炸了,造成很多人员伤亡。于是,拆卸定时炸弹的英雄就诞生了。  翻阅当年的“战地通讯”和当今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回忆录,写“拆卸定时炸弹”的文章很多。这里,摘编被誉为“拆卸定时炸弹大王”的英雄李云龙当年写的《揭开定时炸弹的秘密》一文,最有说服力:  ……慢慢稳下心来,仔细地把定时弹浑身打量一番:一头大,一头小,腰间还挂着两个铁耳环。根据从前装地雷的经验,引火帽、撞针什么的都是藏在大头这边。我一边估量着,一边暗对自己说:“别慌,找准了门路再下手。”我卷起袖子,抡起小锤,对着大头当当地敲起来。我敲几下就停下来听听有什么动静。锤头敲着定时弹迸出点点火星,左敲右敲,定时弹大头的螺丝盖子给敲松了,我马上把它拧开,里面便露出一个螺丝扣,我用手按了按,没有什么动静,便从里面慢慢掏出弹簧,拆掉撞针。  到底卸开了,只剩下一个铁壳子,一动也不动地躺在面前,我长长地吁了口气。指导员跑来紧握着我的手说:“李云龙同志,你冒着个人生命的危险,打开了定时弹的秘密,为祖国为朝鲜人民立下了不小的功绩……”  这以后一连几天,敌机不断地往铁路上扔定时弹,我卸了一颗,就在本本上记上一笔。  这天已是卸到第九颗了。这颗定时弹又落在山洞附近,但模样和前几个却不一样,又大又粗,足有一千磅,脑袋上还带着个风翅。我心里想:这家伙怪头怪脑的,可要小心对付它!我用手紧拧风翅,可是拧出一脑袋汗,还是拧不动它。这时,我真有点火了,想不到七八颗定时弹都卸开了,就这家伙费劲!于是,我双腿夹住定时弹,抡起小锤,照着风翅敲打了一下。只听得“兹——”风翅就突然呜呜地转起来,我连忙用手去挡,哪能挡得住,眼看风翅带动撞针,撞针直往后缩,我一看不好,撞针碰到引火帽上便要爆炸了!赶快跑吧,不行,那边就是山洞,山洞里面还有火车,我不能走……就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刻,一旦把生死丢在一边,人反倒镇静下来了,我向周围扫视了一下,顺手在地上拣起一块木片,往风翅空隙里猛一插,死劲地别住;风翅不转了。我趁势使劲抓住那个撞针,猛往外一粒,把它拔了出来。这一颗顽固狡猾的定时弹,又被我征服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又连续卸了三十五枚定时弹。  现在读这些文字,不知读者作何感想?从这种轻松、平淡的记叙中,我们不难想象到当时战争的残酷。我在已故剧作家焦乃积赠送的《老兵新传》光盘中,看到了李云龙与焦乃积在辽宁丹东鸭绿江大桥前交谈的情景。当时的李云龙已七十多岁,中等偏高、略瘦的身材,头发灰白;他指着鸭绿江大桥说:“那时候就设想过,过去了还能回来。”是的,因为太多的流血牺牲,人们对死亡都熟视无睹了。试想,当一个人对死都漠然的时候,那么世上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从李云龙几近“谈笑风生”的叙述中,我们看到,铁道兵前辈是怎样的视死如“儿戏”?那真是拍着“死神——定时炸弹”的身体,在进行着“你死我活”的“谈判”啦!
  抗美援朝二级英雄:李云龙  河北省滦南县人,一九三0年九月出生,一九四八年七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一师第三团副班长。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到一九五二年三月,在铁路抢修中,他勇敢机智,不怕牺牲,折卸美机投掷的定时炸弹 34枚,也就是曾34次双脚踏在生死界内外。并教会13人拆卸了47枚定时炸弹。立一等功, 获二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李云龙在抗美援朝铁路抢修中用的一字螺丝刀  年代:1952年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来源: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说明:该螺丝刀是二级英雄李云龙使用的。李云龙,铁道兵某部战士,共产党员,曾被评为一等功臣。在1951年11月至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铁路抢修中,曾独自拆卸美军空投的定时炸弹34枚,此外带领13名战士拆卸定时炸弹47枚,保障了铁路运输。  
  李云龙在抗美援朝铁路抢修中用的老虎钳  年代:1952年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来源: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说明:该老虎钳是二级英雄李云龙使用的。李云龙,铁道兵某部战士,共产党员,曾被评为一等功臣。在1951年11月至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铁路抢修中,曾独自拆卸美军空投的定时炸弹34枚,此外带领13名战士拆卸定时炸弹47枚,保障了铁路运输。  
  李云龙在抗美援朝铁路抢修中用的管钳  年代:1952年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来源: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说明:该管钳是二级英雄李云龙使用的。李云龙,铁道兵某部战士,共产党员,曾被评为一等功臣。在1951年11月至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铁路抢修中,曾独自拆卸美军空投的定时炸弹34枚,此外带领13名战士拆卸定时炸弹47枚,保障了铁路运输。  
  李云龙成了“拆弹大王”  1951年3季度,敌人展开了“夏季攻势”,实施其所谓的“绞杀战”,对京义线新安川至渔波等地铁路进行疯狂轰炸。  二十九公里地段敌机破坏最为严重,一公里多长的路基和附近的公路、稻田炸成一片泥沼,经常发生列车脱轨事故。部队研究了敌机出动规律后提出,增设防空连环哨,白天出兵少而精,抓抢修,晚间全体出动搞维修,保证夜夜通车。  我们三团进入管区的头一天,29公里地段就遭到好几批敌机的狂轰滥炸,整段路基几乎被翻了过来,傍晚下起了雨雪,道路泥泞。一营一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瘫在弹坑中的二十多辆汽车弄走,然后挖土填坑,等铺好轨,已是后半夜两点多钟,通车的时间也不多了。从那夜起部队在二十九公里地段开始了艰苦、激烈、持续的反“绞杀战”斗争。  此后敌机越炸越凶,几乎是每天定时定点轰炸,一天三次,200多架飞机要投下400多枚炸弹。几公里的线路,遍地是弹坑,炸得最严重的地段,坑连坑,坑套坑,成了一片焦地,到处是炸烂的枕木,扭曲成奇形怪状的钢轨和碎弹片,战士们每晚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和敌机轰炸扫射的危险,英勇顽强地奋力抢修。  二营营长王贵良同志在检查线路时因定时炸弹爆炸不幸牺牲,团长李万华在追悼会上号召大家想方设法制服定时弹,为王营长报仇!但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是敌机的轰炸,敌机在轰炸铁路、建筑前,先投下定时炸弹,然后再扔爆破弹,用炸起的土埋没定时弹,使我们不容易发现,杀伤我们的同志,影响抢修进度。  为了对付敌机,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对付定时弹的办法主要是各连派出定时弹侦察组,隐蔽在铁路的小山上,看敌机投弹时共投下多少定时弹,然后在定时弹旁边插上小旗,等敌机走后组织人员将定时弹挖出拉走,到远处空地上引爆。但这样处理,难免有一些未被发现的定时弹会突然爆炸,给部队造成伤亡。团党委号召全体人员出主意想办法。  二营六连班长李云龙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心想:能不能把它卸开呢?这个想法一闪现,他立刻想试一试,成功了,是一大胜利,即使失败,也是为以后提供经验和教训,个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的。  说干就干,他立即动手自制了一套工具,带领一个小组,到二十九公里找了一个500磅重的定时弹。李云龙一跨腿骑在上面,动手卸定时器,螺丝刚拧开,就听里面呜呜作响,这是一个信号,炸弹可能随时爆炸。  李云龙沉着机智麻利地卸着定时器,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周围的气氛象凝固了一样,隐蔽在远处的小组同志们几乎都屏住了呼吸。这样持续了十几分钟,定时器终于被卸了下来。  李云龙卸定时弹的经验,教会了十三名同志,使他们成为卸定时弹的能手。各连也成立了拆定时弹小组,先后共拆卸47枚。他们将引火装置卸掉后,掏出炸药开山炸石,补充片石和石碴,加固路基。  李云龙四个多月里拆卸定时弹34枚,为保障抢修任务和铁路运输任务的完成做出重要贡献,荣立一等勇功,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战士二级荣誉勋章。1953年9月,志愿军铁道兵授予他“二级英雄”称号。  大“扫把”扫除蝴蝶弹  敌人在我们公路、铁路线上使用三角桩、四角钉、定时炸弹等花样失败以后,又玩起了蝴蝶弹的新把戏。  蝴蝶弹是一种小型弹,也称“子母弹”。一种是母弹爆炸后分出几十个小炸弹,每个四面有翅膀一样的翼片,一触及翼片,弹簧一动,炸弹就爆炸,杀伤力和手榴弹差不多。还有一种,敌人常在夜里扔下,白天难发现。三连一位技术员,早晨趁敌机稀少时勘察现场,不小心碰着它,双腿被炸成重伤,终身残疾。  参照兄弟部队的经验,大家总结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用枪把蝴蝶弹打爆。在百岭川大桥现场,一次敌机在桥四周扔下许多,用枪打不过来,有的同志用石头砸,抛石头速度慢,准确性差,人的安全没保障,躲闪不及还容易被击伤。二连一位河南籍战士提出采用大旱之年家乡消灭蝗虫的土办法,即:用树枝和铁丝扎大“扫把”,两头栓长绳,统一分组划片,扇面形横扫,一经实验,效果确实很好,就划分区域进行。对藏在角落里的蝴蝶弹就指派动作灵敏的同志去,找准方向计算好距离,抓起就往远处抛,让它在远处爆炸。蝴蝶弹一排除,部队立即投入紧张的抢修,高大的排架很快立起,工字梁架设好,保证火车及时通过。  (根据李振纯口述整理)  
  @zhuxianzxl
18:09:00  不过楼主的图片又让我想起了周总理,还有去年国庆阅兵的时候镜头一扫而过的、在工作人员提醒下去扶栏杆的那位老人  —————————————————  朱镕基  
  朝战特等功臣郭金升 1人拆603枚定时炸弹掏出炸药27吨  郭金升,男,汉族,1916年生,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乡杨大营子村人。1946年7月参加革命,1951年10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1953年10月,在朝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奔驰于敌机的狂轰滥炸之中,终于揭开了美帝国主义定时炸弹的秘密,为创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特等功臣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胜利归国后,他参加宝成铁路等工程建设,又屡建功勋。他以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铸起一座光芒四射的丰碑。  当年,他排除定时炸弹1129枚,拆卸炸弹386枚,取出炸药27吨。他曾担任志愿军铁道兵拆卸定时炸弹训练班教员,使200多名战士掌握拆卸技术,他的经验在中朝部队中推广。  
  1951年7月,郭金升在安东铁路工程队参加工作。同年9月,调到铁道工程总队三大队,入朝参战。  1952年1月,郭金升在三大队二中队五小队担任郭山至路下区间的巡道工,传奇由此开始。  是年1月8日,苦战一夜的郭金升,迎着朝阳向路下走去,刚走到路下站口,实然来了6架F-86敌机,这种敌机又称野马式,对路下车站轮番轰炸扫射,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被炸起火。列车前部装的是粮食,挨着粮食车的是一节汽油车箱,后部是弹药。火势越来越大,迅速在粮食车上蔓延,已危及汽油车箱,汽油一着列车就会爆炸。郭金升冒着滚滚浓烟,他奋不顾身爬上汽油车箱,推滚起灼热的油桶,手被灸热的铁皮烫伤,他强忍疼痛,拼命地往下推滚汽油桶,随后又和闻讯赶来的同事同心协力地把70桶油滚到车下,又移至安全地带。然后郭金升又领着大家爬上烈火熊熊的粮食车上进行扑救,保住了列车。接下来的几天,敌人又多次对车站进行轰炸,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每一次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  1952年2月正处于铁路战线反绞杀战的第三阶段。美军在遭到前一阶段的失败后,避实就虚,实施封锁志愿军作战物资来路和去路的“两头炸”,后又集中封锁来路。郭山、路下地段,便是“来路”,因此不断被轰炸。2月18日晨,敌机又疯狂地轰炸郭山车站,顷刻间烟雾弥漫,一片火海,站场设施破坏殆尽。抢修队伍上了线路,发现两颗定时炸弹,横躺在路基上,阻挡抢修。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在这紧要关头,郭金升挺身而出,他飞快地找来绳子、钳子和铁丝,坚定地走近定时炸弹,迅速地用铁丝穿过定时炸弹的铁环,用钳子拧紧,拴好绳子,把胳膊一甩说:“拉!”人们一拥而上拽起绳子,随着现场指挥人员响亮的号子,很快把第一颗定时炸弹拉到稻田旁边的荒地里。郭金升又跑过去把第二颗定时炸弹拴好。大家刚拉出十几步,定时炸弹的一头掉进弹坑里,任凭怎样拉,也拉不动。郭金升飞身跳进弹坑,跪在地上,把两只手伸进定时炸弹下边,想把它抬起来,因为弹体沉重,一动未动。他向周围扫了一眼,见路旁有一根木杆,便取来木杆插在弹下,用力撬起,大家就劲一拉,定时炸弹扭了几扭,被拉出弹坑。处置完毕后,人们欢呼雀跃,现场指挥员拍着郭金升的肩膀说:“好样的!”  此后,凡是有拉定时炸弹的事,只要他在,都主动去拉。由于定时炸弹与现时炸弹不同,它不仅爆炸时对铁路设施有极大的破坏,而且爆炸以前还给人的精神乃至生命造成一种引而待发的威胁。定时炸弹威胁人的关键是“定时”,你不知它何时爆炸。它爆炸的时间也大不相同。敌人投下的定时炸弹,有的横卧,大部分扎入土中,一般情况下扎进2~6米,而且有的定时炸弹在爆炸前地表往往无明显痕迹,隐蔽性很强,其破坏性也就更大,有很多同志在排除定时炸弹时牺牲了。  定时炸弹的严重威胁及其特殊的破坏作用,深深激怒了郭金升,他决心破解它的秘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一位朝鲜人在公路旁卸一颗哑定时炸弹的过程,茅塞顿开,他迫不及待地找到一颗定时炸弹进行模拟试验,当他触摸到定时炸弹的引信并把他拧下时,他的心被恐惧和喜悦两种情绪挤压得狂跳不止。回到队里向领导作了汇报,队长、指导员十分高兴,他们立刻向中队报了喜讯,一级一级地上报到总队。  2月22日,敌机又在路下地段投了定时炸弹,闻讯后郭金升带上准备好的工具走向定时炸弹,围着定时炸弹转了两圈,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蹲下身子,用耳听听弹体,果然有嘀嗒嘀嗒的声响,他确定这就是定时器的声音,接着扒开弹尾四周的土,发现一条细微的缝隙,周围并没有焊接和铆的痕迹,缝隙前有一个小“帽子”。他一只脚踩在定时炸弹上,一只手用扳手拧那项“帽子”,拧了两下没拧动。郭金升抓起大锤,两臂一甩,照着“帽子”抡了两锤,那“帽子”还是纹丝不动。在远处隐蔽的人,都为他捏了把汗。此时,郭金升也紧张得汗透全身,不知所措,可是他一想到被定时炸弹夺去生命的战友,一想到向领导的保证,勇气和信心就来了。他直起腰,擦了擦汗,气愤地说:“今天不把你开膛破肚,我就不回去!”他想,方才用那么大的劲,那“帽子”没有松动,是不是倒扣的,于是他用足劲向反方向拧了几下,果然松动了,他一鼓作气就把那“帽子”卸了下来,信管就在里面。接着,他用同样的方法,卸了第二枚定时炸弹。  这是郭金升第一次独立完成拆卸定时炸弹。隐蔽的人们拥了上来,紧紧地抱住郭金升,高喊着:“我们胜利了! ”“美国鬼子的定时炸弹成了定死弹了。”总队长刘汉东听说郭金升能卸定时炸弹,心中十分高兴,当即坐上吉普来到现场接见了郭金升。  从此,郭金升开始了他拆弹的传奇,每当发现定时炸弹,大家总是第一个想到他,他也不负众望,先后拆除了多枚定时炸弹,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响,并收了几名年轻同志为徒,学习拆弹技术。郭金升是个好老师,他没有那么多大道理,每次带着徒弟们去拆弹,他总是将他们安排在安全的位置,自己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在拆卸中,徒弟们看见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老师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无不心悦诚服,都想做一名像老师那样的英雄。  5月13日,郭金升在巡视中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炸弹。它有罐头盒那么大,张开两个翅膀,活像个大蝴蝶,这就是蝴蝶弹。它的结构是一大一小,又称子母弹,它的体积小,一触即发,杀伤力很大。郭金升向周围扫视一番,公路、稻田、人行道上,都散布着这种东西。他蹲下去小心翼翼地仔细观察,发现“蝴蝶”的两翅中间,有一根20厘米的钢丝,可能是发火导线,如果用铁丝做个钩子拴上绳子,将铁钩搭在钢丝上,拉起来让它震动,就能响。他迈开大步向附近的一个院子走去,一进院子,他惊呆了,院子里不但有4枚蝴蝶弹,还有两个朝鲜儿童躺在血泊之中,惨极了。一位朝鲜老大娘抱着一个孩子哭嚎着,郭金升也悲伤地流下泪来。他把朝鲜大娘和孩子安排在防空洞里,用绳子拴好铁钩。他轻轻地把铁钩搭在蝴蝶弹的钢丝上,走出一段路,趴在地上用力一拉,果然轰地一声爆炸了,接着把院子里的炸弹一个一个拉响,然后又到线路和公路上排除蝴蝶弹。  有一次,郭金升在拆卸定时炸弹信管时,不慎炸伤了右手,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他创造性地提出用拆下来的炸弹中的炸药来开采片石的想法。经过多次试验,他总共掏出了27吨炸药开采片石,还用掏出来的炸药,开了一个可以容纳几百人的防空洞,为国家节约资金1.6亿元(旧币),这种作法也很快在各个队中推广开来。  郭金升是一个外粗内秀的人,很有钻劲。他每卸一颗定时炸弹都牢记引信的特征和部位,以及自己运用什么方法拆卸的,记下了大量的笔记,后来大队编写的《炸弹处理与研究》一书,就参阅了他的经验。此时的郭金升已经熟练掌握了卸定时炸弹的方法,看到一颗定时炸弹,就能判断出它的性能,推测出爆炸的时间;从定时炸弹的外壳,就能判断出是钟表式定时炸弹,还是电动式定时信管或化学信管。他卸定时炸弹的方式,已由必然王国发展到自由王国,因此卸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成为朝鲜战场卸定时炸弹最多的人。  郭金升是名副其实的排弹英雄,曾拆卸50余种类型603枚定时炸弹,另外还排除了凝固汽油弹4枚、杀伤弹20枚、蝴蝶弹(子母弹)512枚、地雷207个。周恩来总理赞扬说:“这等于砸掉了美国的定时炸弹工厂”。而他带过的徒弟也在拆弹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徒弟陈璞,一个人卸了116枚定时炸弹,评为志愿军一等功臣,荣获朝鲜二级战士荣誉勋章。郭金升堪称“桃李满战场”。  曰,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召开了第一届庆功大会,会上,郭金升被推选参加志愿军归国观礼团代表,参加国庆三周年庆典。几天后,郭金升带着铁道工程总队全体指战员的心愿,离开了朝鲜。回到国内后,他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主席称赞他说:“好哇,你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美国定时炸弹的秘密被你揭穿了。!”
  中华尊严之战——浅谈朝鲜战争  楼主:@天府之国公民 时间: 16:36:00   说起朝鲜战争,现在争论不少。  首先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是胜是败。战争有三种结果:胜利,失败,平局。如何判断战争的结果,那就是否达成既定的目的。这是唯一的判定标准,所谓的伤亡比纯粹就是别有居心者混淆视听。这里粗略说下伤亡比,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它在俩次世界大战争中,基本每场战役的伤亡比都是占据优势的,包括海空战,但都输掉了战争。或许有人说,德国一家打全世界,虽败犹荣。扯淡,荣在哪里?战后,德国就是任人宰割,没有丝毫的话语权。这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所以,从表面上看,胜利或失败也可以从话语权看出。回到朝鲜战争,中美有没失去话语权?没有,相反,朝韩俩个始作俑者失去了话语权,完全受中美支配。所以真正的失败者是朝韩双方,而中美俩国决定着半岛的发展,故,胜利者是中美。  或许又有人说,中国还是失败,因为失去了统一台湾的时机。而美国成功阻止了中国的一统。可是你要知道,美国阻止中国统一在前,中国出兵朝鲜在后,这样的论调就有多么荒唐。如果中国不出兵朝鲜,不仅失去的是台湾,还包括朝鲜。如此一来,东南有美国强大的海空军耀武扬威,东北家门口又有世界上武装最先进的陆空军虎视眈眈,任谁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吧。  或许又有人说,美国不会进攻中国,不会贪念中国的一寸土地。所以出兵朝鲜就是多余的,就是穷兵黩武。我要说,持有这样观念的人,得多么脑瘫啊。就像你家邻居被入室抢劫,你能无动于衷吗?你能不心惊胆颤?或许你有大枪大炮,强盗不敢来,但是,你家周围由一群相安无事的邻居换成一群打打杀杀的彪形大汉,估计你晚上都会噩梦不断吧。古今中外,也唯独慈禧那个大妈被人轮干才干出了快感,索性不抵抗,自家随人糟蹋,阿猫阿狗都能来欺负下。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执掌国家大权,都不会听之任之的吧。  朝鲜战争为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形势,这是瞎子也能看出来的。所以从国家安全方面来讲,出兵朝鲜是必打之战。  但是朝鲜战争不仅仅给中国带来了理想的缓冲地带,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通过朝鲜战争真正打出了应有的国威军威。  如果从鸦片战争算起到二战结束,中国都没有个一场扬眉吐气的战争,全是被人打的稀里哗啦。全世界谁看得起中国?不说国际问题找中国商量,就是关于中国自己的重大有关利益人家都只是事后通知一声而已,连个抗议的权利都没有。这就是弱国,为何弱,因为老打败战,拳头是面做的。国外的华人,因此也低人一等。说个不好听的,如果没有列强的狗咬狗,中国照俄罗斯那个灭绝种族的法子,现在汉族就跟印第安人一样成为稀有品种了。  如果从清兵入关算起到二战结束,对于做奴才的奴才的汉人,朝鲜战争才真正唤起了汉人心中那沉睡几百年的雄心。原来我们也可以达到汉唐先祖那样的高度,虽然路还很远,至少,我们有了那份信心和勇气。  这就是中国的尊严。  或许尊严,这个东西比较抽象,我还是举个例子,就拿斯大林来说。提起这人,无数人说,暴君,独裁者。这些姑且不论,但,在当时,所有的国际问题,不找这个人商量,谁都搞不定。二战之时,关于联合国安理会席位的问题,罗斯福要求加上中国,斯大林满脸的鄙夷,在他眼里只有三大强国,哪儿有什么四大国,跟中国并提他都觉得丢人。同样的一个人,朝鲜战争之后,斯大林的态度180度的大转弯,在他嘴里说出,苏中对抗美英,这就是他心中认为的东西方俩大实权的核心。斯大林多么现实的人,你强他就当你是人,你弱他就当你是条狗。没有朝鲜战争,后来60年代的中苏论战,你中国凭什么跟苏联拍桌子砸板凳的吵?人家都上太空了,你饭都吃不饱。这就是中国能挺起腰板做人的资本,如果没有朝鲜战争,中国人?笑话,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有多远滚多远,狗都不搭理你。  国家尊严这个东西,就是实力的体现,说白了就是能抗能打。现在中国在国际重大问题上都或多或少的发言权,都跟朝鲜战争离不开。经济的因素不是没有但不是主要,试想,中国的经济利益延申到了伊朗,其他国家在处理关于伊朗的问题上就不能绕开中国,就要跟中国协商,为什么不像以前一样通知一下处理结果就行了?因为中国胳膊有点粗了,他要不服,可以给你掰掰腕子。你处理的结果就等于废纸一张。  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问题谈判,不单单是我们的利益涉及,关键是我们有了朝鲜战争打下的基础。这标志着中国是个能打的强国。为什么不去找印度,他地盘不小,人口不少,经济总量也不低,什么先进武器他也有。就是他没有自己的立国之战,就算印度完爆巴基斯坦一万次,他也成不了强国;而只要胜一次世界强国哪怕打平你就能在世界事务中有自己的话语权。看看当年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一举奠定了日本世界强国的地位时至今日。  尊严,是看看你有没有世界事务的参与权,这是强国最明显的标志。  最后,再批判下伤亡论的呆子们。司马迁有云:人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些,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先烈是真正的泰山,不是什么炮灰。中国的炮灰,毫无意义的炮灰近代以来有上亿,怎么不见你们悲天悯人。不论是伤亡10多万,还是30多万更或是上百万。因为他们敢于死,所以才结束了百年来国人任意被屠戮的时代。难道你们喜欢过上狗一样的日子?  我们真正让敌人胆寒的是:我们敢于死去,也死的起。而不是摇尾乞怜的苟活着。在国家生死利益面前,个人的生命贱如蝼蚁。
  看了那年那兔那些事,泪奔  
  很多照片,第一次看到  
  人民军队从美军苏军手中缴获的坦克    
    这是军事博物馆的M36式90毫米自行加农炮。这辆战车旁边的铭牌上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秋季反击战中,于朝鲜铁原地区缴获,美国造(用于缴获它的武器,也是美国造的)。  这门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缴获的美制M36式90毫米自行加农炮,战斗全重28吨,装甲厚度9.5-76毫米,发动机功率450马力,最大时速42千米,装备7.62毫米机枪1挺,口径90毫米的长身管加农炮1门。  该炮是志愿军在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秋季反击战中,于朝鲜铁原地区从美军手中缴获。M36式90毫米自行加农炮威力巨大、火力凶猛,二战中秒杀猎豹和虎王坦克。    缴获这门自行加农炮的志愿军战士叫汪明山,日,在著名的朝鲜金城官岱里防御战中,他的武器是一门肩扛火箭炮(美制M20式88.9毫米“超级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解放军拥有过美制巴祖卡反坦克火箭,主要是通过战场缴获和仿制装备过一些美制巴祖卡火箭筒,多数是M9和M20型,当时称呼为“火箭炮”。  1952年6月,汪明山参加朝鲜金城防御战官垡里古直木里反坦克战斗。战斗打响后,美军以飞机、坦克、大炮编织的火力网向我军发动攻击。汪明山时任12军31师91团1营2连60炮排2班副班长,该班拥有1门超级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炮和1门60迫击炮。  战斗打响时,汪明山拉肚子未愈就上前线,阵地设在一条干河河滩。6月13日14点50分,美军在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掩护下,出动M46型巴顿式重型坦克24辆,以及M36式90毫米自行加农炮,分批阶梯式向我军网状阵地攻击。当敌先头2辆坦克越过我第一道防坦克壕向我前沿阵地接近时,汪明山迅速跃至敌坦克前进方向一侧,潜伏于敌枪射击死角,选好位置,搁置好火箭炮,急令副手刘道生装弹。    第一辆坦克耀武扬威地猛扑过来,他本想给它个迎头痛击,但第二辆紧跟着上来,他瞄准第二辆。距敌约20多米远处,他突然开炮,“轰隆”一声命中发动机,敌坦克成了废铁。美军后续来的坦克继续向前冲,汪明山闪躲着敌军的扫射,利用战壕迂回跑动,瞄准第三辆坦克开火,火箭弹正中油箱,坦克顿时成一片火海。等敌人缓过神来,汪明山又不知游击到哪里去了。  汪明山在战友的火力支援下,越战越勇,追着敌坦克打。他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放过一辆打一辆,汪明山守在坦克前进路口,放过第5辆,瞄准第6辆,他朝敌坦克的覆带开了炮,庞然大物顿时瘫痪。第7辆是一门M36自行加农炮,见势不妙,掉头就逃,汪明山扛着火箭炮追着打,40米,开火!敌车体受伤,嚎叫挣扎着继续跑,汪明山紧接又发一炮,敌战车再也动不了,后被缴获。
    苏联造T-62式中型坦克。这辆坦克还有一段故事,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发生冲突。苏联使用这辆坦克入侵珍宝岛,它的车载红外夜视系统和火控系统还是我军所没有的,战斗结束后,冰面上的这辆T-62坦克沉入江底。  为了防止T-62落入我军手中,苏军的3月21日晚的行动险些成功,当时苏军派遣了一个6人爆破分队,沿着预留的雷区通路潜行至坦克处.企图将它炸疑、炸沉。我军原本在这辆坦克附近安排了观察哨,但这天值班战士,由于连日劳累,居然都在雪地中睡着了。苏军小分队发现了其中一位战士,井用枪托将其砸昏。正当苏军把带来的120公斤炸药塞进驾驶舱内,安装雷管和引爆导线时,近处突然有冲锋枪声传来。苏军小分队惧怕被歼慌忙撤退。  其实,我军井未发现苏军人员,只是换哨的战士被枯树枝绊倒时,手指无意扣动了扳机,造成了一次“成功”的走火。  后来在中国成功打捞出来后,运往北京途中,苏联又派一名特务,带有烈性炸药,要将它炸毁。这名特务是中国通缉的刑事犯,一进入中国境内就被警察逮捕。最后这辆坦克陈列在军事博物馆内。
    中国人民志愿军136师高炮营击毁击落敌机十架用的37毫米高射炮  年代:抗美援朝  尺寸:603.6*193.7*210.5厘米,口径37毫米  重量:2100公斤  质地:钢铁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枪械部  说明:美国造,编号4299。抗美援朝时期,击毁击落敌机十架。 
  他们是真的太机械了,根本没有一点乱  
  “10星功臣”高射炮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空部队装备了一批苏联生产的M1939式37毫米和85毫米高射炮。  志愿军高炮独立第11营使用的就是37毫米高射炮。在1952年的“反绞杀”作战中,针对美国空军实施机动重点突击的轰炸特点,高炮部队采取“重点保卫、高度机动”的方针,除以一部兵力保卫桥梁、仓库区的重点目标外,其余部队实施广泛机动作战。高炮第11营在开城地区5个月的战斗中,机动灵活地同敌展开周旋,击落美军飞机35架,荣立集体二等功。该营2连3班战绩尤为突出,先后击落敌机10架,两次荣立三等功。陈列在军事博物馆的这门37毫米高射炮,在防盾板上喷绘有10颗红五星,就是他们辉煌战绩的见证。  志愿军高射炮兵的机动作战,给美军飞机造成巨大威胁。美国舰载航空兵因惧怕铁路沿线志愿军高射炮火的袭击,而拒绝前往轰炸,并称这一地区为“死亡之谷”。  在整个反“绞杀战”斗争中,志愿军高射炮部队共击落敌机260余架、击伤1070余架,对粉碎美国空军的“绞杀战”起了重要的作用。  
  资料打架了。
  志愿军创造的战争神话——抗美援朝战场的六大传奇故事    1、日,刘光子,一名普通的志愿兵士兵,在战场上只身擒获63名英军战俘,令斯大林惊叹不已。  2、日,志愿军空三师在与美军百余架战机的空战中,9团3大队僚机飞行员罗仓海,一分钟连续击落3架美机,创世界空战史奇迹。  3、日至9日,志愿军215号坦克在石岘洞北山进攻战中,在车长杨阿如指挥下独创朝鲜战场单辆坦克一次战斗击毁美军5辆坦克的传奇,荣获“人民英雄坦克”称号。  4、日,志愿军38军“郭忠田英雄排”,以0伤亡消灭215名美军官兵的事迹,更新了美军伤亡史上的耻辱。  5、美军飞行员戴维斯飞行时间3000多小时,“二战”中击落德军飞机50余架;志愿军飞行员张积慧飞行时间200小时,从未参加过空战,交战结局,戴维斯命丧蓝天。(日上午)  6、日,志愿军188师用步枪打空战,一日击落击伤美军飞机18架,开创我军步枪击落飞机的最高纪录。
  我是PLA的脑残粉!!!
  过来点赞楼主的~~
  抗美援朝志愿军插上轿岩山上的红旗  
    日,柳潭里志愿军尸体。一柄匕首已经断刃,另一把刺刀从下腹部捅出。看来美军与志愿军进行了残酷的白刃战。
  感慨一下这两张旧图:  这是1951年二月号人民画报封面左边是志愿军右边是朝鲜人民军,志愿军用的是三八式步枪,打一枪要拉一下枪栓,寒冬没有手袜手套;人民军当时是苏式装备,波波沙冲锋枪,防寒衣物到位。。。。可就是这落后装备的志愿军,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赶回三八线。。。。可以说,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丢盔弃甲的美军。。。。联系第一幅图,对志愿军的形容词除了“伟大”“最可爱的人”之外还有第三个吗?      当时已经说了:美军你这是帮华尔街的资本家卖命  
  “键盘侠”质疑坠机飞行员是“人造英雄” 美军坠机伤人知多少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_337668_s.shtml  据观察者网10月11日报道,沈空歼10战机(该机载200枚弹药,应该包括23炮的弹药了)在夜间飞行训练中,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危急时刻,飞行员果断处置,两次躲避居民区,成功避免了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在此情形下,却依旧有“键盘侠”们将其称为“人造英雄”,不禁让人义愤填膺。     而另两则貌似义正言辞的留言更是引发遐想,事实真如其所说,规避地面居民区是飞行员理所当然的必然行为?   那就以飞行技术水平最高,装备最豪华,后勤保障最给力的美军为例子吧。   装载4枚500磅炸弹的鹞式坠入民居后院,飞行员无恙   据新华网报道,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架装载着4枚500磅炸弹以及大量其他弹药的鹞式战机,坠毁于民居后院,随即引发大火,迫使当地方圆1.6公里范围内1300多名居民紧急疏散。飞行员安全地从机上弹出。   F/A-18D坠毁两栋住宅全毁四人死亡,飞行员安全跳伞   据新华网报道,日,海军陆战队一架F/A-18D战机在加州民居坠毁,造成造成两栋住宅全毁,其中一户人家是从中国内地赴美留学定居的家庭,因全家四口都在外上班或上学,侥幸躲过一劫。比邻的韩裔家庭四人不幸遇难。飞行员安全弹射跳伞,在一所学校着陆。   F/A-18坠入居民区,数座房屋损毁7人受伤,飞行员轻伤   据新华社报道,日美军F/A-18战机故障坠毁于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比奇市梅费尔·梅维斯住宅区,并触发大火,一座楼内3名居民下落不明,另有7人在坠机事件中受伤。两名飞行员跳伞逃生,仅受轻伤。   鹞式战机坠入居民区摧毁了两栋居民房屋,飞行员幸存   据中新网报道,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架鹞式战机坠毁在南加州圣地亚哥附近的居民区,战机坠毁产生的爆炸摧毁了两栋居民房屋,并引发大火。飞行员成功跳伞逃生。   F-16与私人飞机相撞,飞行员安全弹出   据中新网报道,日,美军一架F-16战斗机在训练过程中与一架私人飞机在南卡罗来纳州伯克利县上空相撞,造成私人飞机上两人遇难,战斗机飞行员安全弹出。   这还是10年内的不完全统计,如果把时间跨度放的远一点,坠机事件数量更多,其中不乏有造成损失相当骇人听闻的例子。   A10减负于村庄附件抛弃6枚250磅炸弹致6人负伤   据法制日报报道,日上午,驻韩美军一架正在训练的A10战斗机引擎发生故障,飞行员为减轻机身重量,立刻将6枚250磅炸弹扔在梅香里村附近,造成700多户居民的玻璃被震碎,房屋受损,6人负伤。飞行员安然无恙。   美军战机坠入小学致18人死亡   据日本NHK报道,日,一架从美军嘉手纳基地起飞的战机坠毁于现今的冲绳市区的宫森小学,共造成18人死亡,其中有11名儿童。   相比于地广人稀的美国,中国漠河——腾冲线以东人口密集,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城镇林立。因此,中国飞行员在出现险情的时候规避地面设施的难度要比美国飞行员规避地面设施的难度要大得多。   美国军事基地周围不是隔壁沙漠就是无人区、隔离区。而中国大量空军基地基本被居民楼围的水泄不通——军用机场都是几十年前规划建设的,那时候机场周围都是荒地,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丧心病狂的房地产开发商把军用机场围的里三层外三层,这又大幅提升人民空军在训练中发生事故后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系数。   因此,最近10年,美军就有5起坠机伤人或飞机坠入居民区事件,平均每两年一起,这还是美国空军占据上述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取得的优良成绩”。原因何在?因为美军在所有的飞行手册里只有一条规定,那就是只要符合跳伞技术标准就跳伞,哪怕下面有人民,该撞就撞!   另外,不止美军如此,全世界空军除人民解放军都是这个情况,仅在2014年,法国空军和巴基斯坦空军都发生过坠机伤人事故。   6月3日,巴基斯坦空军一架“幻影”歼击机在南部的信德省坠毁,造成4人死亡,9人受伤。   12月10日,法国空军一架阿尔法喷气教练机在训练飞行期间在安德尔-卢瓦尔省图尔市附近坠毁。事故发生在收治残疾人的医疗机构上空,两名机组人员成功弹射逃生,但是造成地面1人死亡,至少3人受伤。   至于印度空军战机坠毁伤人的案例不胜枚举,限于篇幅有限,就不细说了。   虽然新闻报道中仅仅是短短一句话,但字里行间的“夜间飞行”、“载弹”、“发动机故障”却透入出当时的凶险和危机。   夜间可见度几乎为0,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例如飞鸟、山体、高层建筑物等,飞行员很难规避。而且飞行员很容易将天上的星星和地面上的村镇亮光混淆,上下颠倒,发生错误操作,导致坠毁。   发动机故障意味着丧失动力,只能依靠惯性如同孤魂野鬼一般游荡。在夜间几乎0可视度和丧失动力的情况下,气流扰动无异于催命符。   载弹降落风险巨大,在一般情况下,战机挂装实弹后,禁止载弹降落。万一飞机坠毁于居民区,弹药加上油料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在三种最危险的情况一齐发生之际,飞行员依旧两次躲避居民区,成功避免了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无愧于被称为人民英雄。   几十年来,只有解放军飞行员为保护人民财产安全错过跳伞机会而牺牲的,从来没有过像外军那样坠落的飞机造成地面人员死伤,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   面对最复杂的地面环境,解放军飞行员做到了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无愧于人民卫士之楷模!
              
  又看哭了  
  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让中华民族洗刷掉百年耻辱东亚病夫帽子的人民英雄,他们在胜利的过程中是很艰苦的:  露宿在冰天雪地的志愿军某部官兵    志愿军战士以土豆充饥,坚守阵地。在最低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中,图都经常冻得铁一般硬,要用腋窝慢慢捂暖捂软,捂暖一点啃一点。  
  志愿军官兵在前线阵地上化雪解渴    战斗在前线的志愿军官兵经常是一把炒面一把雪,看他那乐哈哈的憨厚笑容,你觉得他是在面对美军的钢铁洪流吗?    志愿军战士在战斗空隙抓紧时间吃东西,熟识志愿军的人们都知道,在志愿军的无数艰难困苦中,这种情形估计还排不上号  
  鹰酱:你们家有通共的FD分子吗?  我兔:俺们家全是~~  
  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    这就是志愿军    这就是最可爱的人  
  6、日,志愿军188师用步枪打空战,一日击落击伤美军飞机18架,开创我军步枪击落飞机的最高纪录。  @碧云冉冉蘅皋暮: 黑名单 举报
评论  额,原来步枪打飞机是真的……  ====  当时我军装备落后,敌机因为一向没有受到我军防空武器威胁,所以飞得很低,大部队一起打枪,即使是步枪,子弹的密集度也是很高的,所以,是可以打下敌机的。  这是用机枪打下的敌机:  志愿军第42军副班长关崇贵用机关枪击落敌机一架    关崇贵用机关枪击落的敌机  
  关崇贵,三七五团一连一排二班副班长,机枪手。是日,一连夜里进入阵地,挖了一夜的工事,天刚见亮,英军第二十九旅的一个营就发起了进攻。一连的官兵又困又饿,仗打起来就红了眼一样凶狠,一直打到下午,英军的进攻更加猛烈,而十几架美军飞机也飞临助战,在一连的阵地上空来回轰炸。美军飞行员自从入朝作战以来,不曾遇到过地面射击,因此他们从来是贴着中国士兵的头顶飞,俯冲时机翼几乎要掀去中国士兵的帽子。此刻,从飞机上射下的机枪子弹和扔下的炸弹给一连造成了重大伤亡。眼见着战友们一个个在腾空而起的泥土中倒下,关崇贵急了,他端起手中的机枪要向飞机开火。一旁的弹药手立刻阻止着他:“副班长,咱可别犯错误!”  当时在敌方完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志愿军有一条纪律,不准对空射击飞机。因为轻武器对空射击不仅打不下飞机,反而会暴露地面部队目标,招致敌人更准确的轰炸。这是中国军队在入朝参战的初期,在不具备地面防空火力的时候,用无数士兵的鲜血换来的教训,以至于纪律被强调得十分严格,违反后的处理也十分严厉。  被硝烟包裹着的关崇贵对着他的弹药手大叫:“大不了枪毙我!”关崇资开枪了。第一次射出七发子弹没有打着。一架飞机见状向他俯冲下来,关崇贵又射出了七发子弹,结果,眼前的情景连他自己都看呆了:这架美军的P-51战斗机翅膀一斜,机尾冒着黑烟栽进了山沟,然后就是剧烈的爆炸声和一团冲天的火焰。飞机上的美军飞行员跳了伞,但由于高度太低,没等伞张开就掉在树上被树枝戳死了。  一连一排有个兵用机枪打下了美军的飞机!团里立即命令查是谁违反的纪律。营里派人上到阵地,阵地上的士兵都说不知道。关崇贵认为好汉做事好汉当,决不能连累战友们,于是站出来承认是自己打的。关崇贵等待着对自己的处理、他的战友们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异常英勇,他们期望着胜利也许可以减轻对关崇贵的处罚。而关崇贵的机枪再也没有停止过呼啸,他想,只要自己还没死就先多打死几个敌人。  关崇贵打下飞机的事被逐级上报,最终报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那里。彭德怀正为志愿军防空大力薄弱焦急,在仔细询问了关崇贵打飞机的经过后,他说:“这个纪律犯出了条经验,就是轻武器是可以打下敌人飞机的,鼓舞了战士对空作战的信心,要对这个战士重奖!”  宣布立功命令的时候,关崇贵觉得是在做梦。他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记了特等功。  关崇贵还是觉得自己违反了纪律,要求好歹得记一个处分。三七五团政委只好对他说:“别犯傻了,再犟下去,我真的处理你!”  关崇贵的斗志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带领一个班阻击敌人,战至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人。当大部队开始向后撤退时,美军的飞机还在向这个阵地轮番轰炸,因为在爆炸声中他们依稀听见仍有抵抗的枪声。美军认为几乎被炸烂的阵地上不可能再有人活着,但枪声确实还在响。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放心不下,派出两个营返回去,要求从阵地的两侧包抄上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上到阵地上的中国士兵看见了关崇贵。关崇贵瘫坐在布满美军士兵和中国士兵尸体的阵地上,被炸弹炸烂的军服上遍是已经发黑的血迹,在他的胸前,堆着从美军尸体中搜集来的步枪、机枪、冲锋枪,竟有30多支!关崇贵在这个阵地上坚守了两天三夜,始终没有让敌人占领这个阵地。当中国士兵冲上阵地时。他们看见的是坐在尸体中射击的关崇贵。浑身是伤的关崇贵已经站不起来了。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再一次听到了“关崇贵”这个名字。彭德怀的命令是:对这个士兵连升三级使用!关崇贵从副班长提升为副连长。他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了“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战场用机枪击落美国战斗机的英雄—关崇贵    
  美国著名P-51野马战斗机    
  我爱祖国,祖国万岁!!!
  给总理敬个礼
  毛主席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抬头喉咙有拉扯的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