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健身 蛋白质 体重变性,头疼体重速减,是怎么回事

蛋白质变性的概念,机制和后果?
蛋白质变性的概念,机制和后果?
09-09-20 &匿名提问
加热是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之一。 1、定义:蛋白质由于受到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使蛋白质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与生物学活性的丧失,此过程称蛋白质的变性。 2、变性的标志:蛋白质生物功能(生物学活性)的丧失。 3、变性的后果: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次级键和二硫键的断裂,引起蛋白质二、三、四级结构的破坏,而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和肽键的断裂;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常降低、粘度增加而扩散系数减小;变性蛋白质容易消化。 4、变性的因素: 物理因素:加热、剧烈震荡或搅拌、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等。有时常常会看到变性的蛋白质在溶液中沉淀,蛋白质的变性的确与沉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变性的蛋白质都会在溶液中沉淀。具体地说,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变性蛋白质只在等电点附近才沉淀,沉淀的变性蛋白质也不一定凝固。例如,蛋白质被强酸、强碱变性后由于蛋白质颗粒带着大量电荷,故仍溶于强酸或强减之中。但若将强碱和强酸溶液的pH调节到等电点,则变性蛋白质凝集成絮状沉淀物,若将此絮状物加热,则分子间相互盘缠而变成较为坚固的凝块。 下面是蛋白质沉淀的原理:蛋白质所形成的亲水胶体颗粒具有两种稳定因素,即颗粒表面的水化层和电荷。若无外加条件,不致互相凝集。然而除掉这两个稳定因素(如调节溶液pH至等电点和加入脱水剂)蛋白质便容易凝集析出。如将蛋白质溶液pH调节到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呈等电状态,虽然分子间同性电荷相互排斥作用消失了。但是还有水化膜起保护作用,一般不致于发生凝聚作用,如果这时再加入某种脱水剂,除去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则蛋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而析出沉淀;反之,若先使蛋白质脱水,然后再调节pH到等电点,也同样可使蛋白质沉淀析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所谓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就是天然蛋白质的严密结构(注1)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如酶失去催化活力,激素丧失活性。变性蛋白质和天然蛋白质最明显的区别是溶解度降低,同时蛋白质的粘度增加,结晶性破坏,生物学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分解。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煮鸡蛋的时候,蛋清变成蛋白了。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和化学因素两类。物理因素可以是加热、加压、脱水、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的作用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重金属盐、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在临床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于消毒及灭菌。反之,注意防止蛋白质变性就能有效地保存蛋白质制剂。变性并非是不可逆的变化,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去除变性因素,有的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来的构象及功能,变性的可逆变化称为复性。许多蛋白质变性时被破坏严重,不能恢复,称为不可逆性变性,比如说用金属盐、辐射使蛋白质变性。我们有时常常会看到变性的蛋白质在溶液中沉淀,蛋白质的变性的确与沉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并不是所有变性的蛋白质都会在溶液中沉淀。具体地说,变性蛋白质一般易于沉淀,但也可不变性而使蛋白质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不发生沉淀,变性蛋白质只在等电点附近才沉淀,沉淀的变性蛋白质也不一定凝固。例如,蛋白质被强酸、强碱变性后由于蛋白质颗粒带着大量电荷,故仍溶于强酸或强减之中。但若将强碱和强酸溶液的pH调节到等电点,则变性蛋白质凝集成絮状沉淀物,若将此絮状物加热,则分子间相互盘缠而变成较为坚固的凝块。下面是蛋白质沉淀的原理:蛋白质所形成的亲水胶体颗粒具有两种稳定因素,即颗粒表面的水化层和电荷。若无外加条件,不致互相凝集。然而除掉这两个稳定因素(如调节溶液pH至等电点和加入脱水剂)蛋白质便容易凝集析出。如将蛋白质溶液pH调节到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呈等电状态,虽然分子间同性电荷相互排斥作用消失了。但是还有水化膜起保护作用,一般不致于发生凝聚作用,如果这时再加入某种脱水剂,除去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则蛋白质分子就会互相凝聚而析出沉淀;反之,若先使蛋白质脱水,然后再调节pH到等电点,也同样可使蛋白质沉淀析出。下面介绍几种能使蛋白质因变性而沉淀的方法: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铜、银等结合成盐沉淀,沉淀的条件以pH稍大于等电点为宜。因为此时蛋白质分子有较多的负离子易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盐。重金属沉淀的蛋白质常是变性的,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并控制重金属离子浓度,也可用于分离制备不变性的蛋白质。临床上利用蛋白质能与重金属盐结合的这种性质,抢救误服重金属盐中毒的病人,给病人口服大量蛋白质,然后用催吐剂将结合的重金属盐呕吐出来解毒。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可与水混合的有机溶剂,如酒精、甲醇、丙酮等,对水的亲和力很大,能破坏蛋白质颗粒的水化膜,在等电点时使蛋白质沉淀。在常温下,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往往引起变性。例如酒精消毒灭菌就是如此,但若在低温条件下,则变性进行较缓慢,可用于分离制备各种血浆蛋白质。加热凝固将接近于等电点附近的蛋白质溶液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凝固(coagulation)而沉淀。加热首先是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有规则的肽链结构被打开呈松散状不规则的结构,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疏水基团暴露,进而凝聚成凝胶状的蛋白块。如煮熟的鸡蛋,蛋黄和蛋清都凝固。注1:蛋白质有四种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这里主要介绍与蛋白质变性关系最紧密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曲或折迭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三维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主要靠次级键,包括氢键、疏水键、盐键以及范德华力(Van der Wasls力)等(图1-8)。这些次级键可存在于一级结构序号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之间,因此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主要指氨基酸残基的侧链间的结合。次级键都是非共价键,易受环境中pH、温度、离子强度等的影响,有变动的可能性。二硫键不属于次级键,但在某些肽链中能使远隔的二个肽段联系在一起,这对于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现也有认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主链折叠盘曲形成构象的基础上,分子中的各个侧链所形成一定的构象。侧链构象主要是形成微区(或称结构域domain)。对球状蛋白质来说,形成疏水区和亲水区。亲水区多在蛋白质分子表面,由很多亲水侧链组成。疏水区多在分子内部,由疏水侧链集中构成,疏水区常形成一些“洞穴”或“口袋”,某些辅基就镶嵌其中,成为活性部位。具备三级结构的蛋白质从其外形上看,有的细长(长轴比短轴大10倍以上),属于纤维状蛋白质(fibrous protein),如丝心蛋白;有的长短轴相差不多基本上呈球形,属于球状蛋白质(globular protein),如血浆清蛋白、球蛋白、肌红蛋白,球状蛋白的疏水基多聚集在分子的内部,而亲水基则多分布在分子表面,因而球状蛋白质是亲水的,更重要的是,多肽链经过如此盘曲后,可形成某些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例如酶的活性中心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尿毒症 尿毒症释义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这个术语是PIORRY和HERITER在1840年描述了肾功能衰竭以后提出的。 肾功能衰竭 由于进行性肾单位功能丧失,出现肾功能不全发生肾衰。然而,正常人有200万个肾单位,在同一时间,不是所有的肾单位都工作,有些肾单位接受的血液较少,处于休息状态(备用的肾单位)。进行性肾脏疾病,这些储备丧失,有功能的肾单位数目减少,又进一步增加了残余的肾单位的负担,这些肾单位排出水分和废物的总量是有限的,体内的水分和氮性废物就会蓄积,临床出现尿毒症。除了肾脏本身疾病引起肾功能衰竭外,由于心力衰竭、休克或其他原因引起血压下降,肾灌注不足,也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称为肾前性肾衰。而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尿路梗阻和尿液反流。 什么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肾功能损害或者丧失。它可以迅速出现,甚至几小时内发生,少尿和无尿可以很快出现,每小时尿量少于17m1,每天尿量少于400m1为少尿,每小时尿量小于4m1,每天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何谓慢性肾功能衰竭: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肾功能减退,血尿素氮逐渐增高,体内水和代谢产生的毒物不断蓄积,导致人体内环境改变,各种生化过程紊乱,各种临床症状表现出来。临床上把这一组征候群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又称氮质血症),它并不是一个疾病实体,而是一种综合症。近30年来,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的长足进步,完全改变了它的治疗面貌。 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什么?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也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使用这个术语不是十分恰当的,但是它使用得相当普遍,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常发生在大量组织损伤以后,如挤压伤、大血管手术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骨折、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某些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恶性疟疾)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以因失血过多、脱水和心力衰竭引起的低血压、肾灌注不足、急性肾小球肾炎、爆发性肾盂肾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对肾脏有特殊毒性的物质,如汞、铋、磷、四氯化碳和某些毒菌和抗生素等药物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得当,肾功能可以恢复,急性肾功能衰竭从发病到肾功能基本恢复,大约需要2周~4周,在这个阶段内,大多数患者需要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慢性肾衰的一般原因: (1)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引起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肾小球肾炎,最后引起肾功能衰竭。肾衰可以在几个月内出现,也可以迁延几年,直到血清尿素和肌酐上升,肾功能降至正常人的一半,症状才会出现。有时发病后几年,直到可怕的尿毒症症状出现后,才诊断患有肾小球肾炎。 (2)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占慢性肾衰发病率的第二位。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瘢痕化导致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和肾功能减退。 止痛剂引起的肾病、痛风性肾病和抗生素及其他肾毒性药物引起的肾病都属于间质性肾炎。 (3)糖尿病性肾病 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人可出现肾脏并发症,特别是青年型或I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这常常是肾脏受累的第一个指征。出现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大约一半在5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网状内皮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同时出现。 (4)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疾患,在同一家族中可有几个患者发病。病理检查可见发育缺陷的充水小囊。压迫正常肾组织。病情可以长期隐蔽,直到40~50岁后出现肾脏增大,明显肾功能不全才诊断为多囊肾。 (5)严重高血压 严重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损伤。肾动脉本身的疾病也可以是肾功能丧失的原因。 (6)下尿路梗阻 下尿路引流不畅,如前列腺良性肥大,或者某种解剖上的缺陷引起尿液返流,引起肾盂、肾盏扩张,称肾积水,压迫正常肾组织,引起肾功能衰竭。 (7)其他很少的普通病引起的严重肾脏损伤,导致慢性肾衰。 由于人体有很强的代偿能力,能适当地调节体内生化过程的紊乱。有时我们能见到仅残存10%的正常肾功能患者,仍能维持生命。 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哪些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首先是消除病因。地震或其他的意外事件引起的挤压伤,常常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人体组织受到长时间的挤压,大面积的组织坏死,应及时切开清创,减少毒素、肌红蛋白和钾离子的吸收,才能减少致病因素导致的恶性循环,急性肾功能衰竭才有可能转归。失血和脱水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尽早的输血和输液(分秒必争),使血压回升,保证肾脏有足够的灌注量,有时,患者可以很快有尿液排出,病情迅速好转,但是,血压纠正后仍无尿液产生,已有水钠潴留的表现,应立即减少输液,并严格控制水的入量,做到量出为人的原则,保持患者体重不增加,或每天减少0.5kg为好,严重感染,中毒性休克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应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感染灶适当的外科处理也是必需的。 重度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衰和肺水肿应及时吸氧和使用强心药物,高血钾常常可以引起心脏骤停、心电图出现T波高尖或血生化检验提示高血钾,应紧急处理,使用碱性药物,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可以减少钾的毒性,静脉点滴高张葡萄糖加胰岛素,使钾离子暂时转入细胞内,也可缓解病情。然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好治疗是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怎么发生的? 慢性肾病逐渐恶化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分为四期: (1)代偿期 血肌酐141.4~177.O微克分子/L(1.6~2.0mg/dl),肾单位减少20%~25%,通过代偿肾排泄和调节功能尚好,如果有蛋白尿,患者晨起可有轻度眼睑水肿,但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 (2)失代偿期(即氮质血症期) 血肌酐185.9~442.6mmol/L(2.1~5.0mg/dl),肾单位减少50%~70%,肾排泄和调节功能减退,出现夜尿多、乏力、水肿、食欲减退、恶心及轻度贫血,偶有酸中毒。 (3)失代偿晚期(即尿毒症前期) 血肌酐&442.6~708.2微克分子/L(5.0~8.0mg/dl),肾单位减少70%~90%,患者常有严重贫血、水肿,可有恶心、呕吐、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4)尿毒症期 血肌酐&708.2微克分子/升(8.0mg/dl),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大量水在体内储留。表现为重度水肿,常伴有胸水和腹水。需依赖透析疗法以维持生命。多因高钾血症或酸中毒或严重贫血或无尿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脑水肿而死亡。 尿毒症的症状 尿毒症常见症状有食欲消失、感觉迟钝、情感淡漠、嗜睡、尿量减少、颜面和下肢水肿、贫血、皮肤疡痒、肌肉痉挛,有时可以辗转不安,甚至出现癫痫。尿毒症症状可以缓慢发生,长期隐蔽而不被发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在几天内发生,出现明显尿毒症症状。尿毒症综合症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不一定是所有的症状均表现出来。 尿毒症的原因 尿毒症的病因是由于肾功能丧失,体内代谢产生的氮质废物不能排出体外,在机体内蓄积和水电平衡失调、水潴留、电解质紊乱引起肾衰的常见原因是肾脏本身的疾病和损伤,称肾性肾衰。肾前性肾衰常常由于心力衰竭或其他原因引起血压下降、肾灌注不足引起的。肾后性肾衰的主要原因是尿路梗阻和尿液返流等。 尿毒症患者尿量的改变 急性肾衰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尿中可能有少量蛋白质,尿液重量克分子渗透压浓度一般为280~300毫渗量/kg。尿钠含量常常大于40毫升当量/L,正常尿中尿素浓度约为血清尿素浓度的12~15倍,而尿毒症时只有2~3倍。急性肾衰多尿期,尿量可达35L/日。 慢性肾衰尿量可以很少,也可以正常,甚至增加。尿中有无蛋白质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尿液重量克分子渗透压浓度可以很低,尿钠浓度可为40~90毫当量/L,尿中尿素浓度常常是血清尿素浓度的10倍以下。慢性肾衰进入终末期,尿中蛋白质含量可以很少,尿量很少,甚至无尿。 尿毒症状态对代谢有什么影响? 肾功能衰竭,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可以累及身体很多系统。细胞功能下降,酶活性减低,水电平衡失调,肾功能衰竭对代谢影响主要表现在: (1)糖代谢紊乱 尿毒症患者血糖轻度升高,这种升高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不同,糖尿病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尿毒症患者的高血糖主要是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正常人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血清胰岛素也相应增高;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这种增高更明显,这说明需要比正常人更多胰岛素使细胞利用葡萄糖。据报道,尿毒症患者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正常,摄入的外源性胰岛素在体内维持的水平高于正常人,由于胰岛素在尿毒症患者血中可保持较长的时间,慢性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毒症后,胰岛素用量可以减少。 (2)蛋白质代谢障碍 蛋白质代谢产生含氮废物,由于排不出体外,在体内蓄积,血尿素氮增高。因此,在尿毒症治疗中,一般均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患者营养不良,接受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的限制可以稍放宽些,尿毒症患者血清氨基酸的含量异常,一些人血清某些氨基酸浓度可高于正常人的2~3倍。另一方面,血清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可能低于正常人,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对于重建自体组织可能受到很大影响。 (3)脂肪代谢异常 尿毒症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尚未进行过多的研究,已知多数透析患者,血中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血胆固醇和磷脂一般正常。 尿毒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尿毒症心包炎 以前,尿毒症患者出现心包炎,常常为临终前的征兆,自从有了透析疗法,患者得以长期存在。然而,在透析不够充分或严重营养不良情况下,也可发生心包炎。PABICO报告:透析治疗较好的患者,偶尔也可以并发病毒性心包炎,它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个别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更易发生腺病毒感染。透析患者应用抗凝剂,可以诱发心包出血,心包内液体蓄积,称心包填塞,可以压迫心脏而造成严重后果。 (2)尿毒症性心肌炎 尿毒症心肌病是比较少见的,临床表现:心脏极度扩大,严重心衰。这种心肌炎常常发生在有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但也不能简单地把特殊维生素和营养缺乏与心肌病的病理改变联系在一起,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有待探讨。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通常与钾的失衡有关。饮食不慎,外科手术或严重感染引起的突然高血钾可导致心律紊乱,血钾的改变对已用洋地黄的患者更危险,急骤的血钾降低也可引起心律失常。 (4)转移性心肌钙化 在一些长期高血磷患者中,像其他组织一样,心肌也可以发生转移性钙化,这样使一部分心肌纤维丧失功能,而出现频繁的心律失常。 (5)高血压 高血压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症状,可以通过严格的水、钠控制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但很多患者血压控制不住,需要用降压药物,一般不需要双肾切除,作者一组98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透析前血压正常,67例血压高于18.67/12kpa(140/90mmHg),经规律性血液透析,结合用少量降压药物,40例血压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27例经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很难控制,这些患者中17例接受了同种尸体肾移植,在有功能肾长期存活(4年以上)的13例中,8例血压回降至正常,7例患者服用少量降压药物,血压可以维持在18.67/12kPa以下,提示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理想方法。 尿毒症患者如何治疗 保守疗法: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可以采用保守疗法以延缓病情进展。 (1)饮食治疗。低蛋白饮食,避免含氮代谢废物及毒物在体内蓄积,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低磷饮食,可使残存肾单位内钙的沉积减轻。供给足够热量,以减少蛋白质分解,有利于减轻氮质血症,&一般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40%,脂肪应占30%~40%。 (2)治疗高血压。 (3)应用钙离子拈抗剂,如心痛定等。 (4)口服氧化淀粉等吸附剂,使血尿素氮下降。 (5)口服钙剂和维生素口治疗肾性骨病。 (6)增加铁剂和叶酸的摄入有利改善肾性贫血,必要时可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但是以上方法很难奏效。  
肾脏的功能是将血液中的有害成份像筛沙子一样筛出去,同时,把红白细胞等细胞成份和脂肪、蛋白质、糖等有用成份像石子留下来。在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血中的有害成份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对全身组织器官造成损害。这,就是尿毒症,这种病如果不采取血透、换肾等措施,很快会因尿毒症而死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体重下降,什么原因?
| &&&&浏览4163次 &&&&| &&&&提问时间: 16:13:50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近半年,体重下降,原118斤,现在104斤。经检查血糖耐糖量有点问题(空腹6.7,餐后8.1)。甲亢正常。去年底检查b超正常(多年胆结石),钡灌肠没有明显异常。最近检查胃镜也没有明显异常。血常规也没有明显问题。请问大夫,我的明显消瘦到底是什么原因?饭量正常稳定,精神状态正常。就是大便经常不成形,或有腹泻现(这可是多年的问题,不是这半年的问题)。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手机号:&&&&&
验证码:&&&&&&&&&密码: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朋友你好,从你的描述的这症状来看这可能是脾虚的原因,可考虑吃些健脾的中药
lyj20108医师
病情分析:
有些消瘦者,虽未发现明显疾病,但常有乏力,头晕,吃饭不香,睡眠不好等症状.这些人除了与体质,遗传因素有关外,也有一部分人是因工作压力大,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状态,以至睡眠,饮食不佳,身体逐渐消瘦.
从病理角度上,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炎,肾病等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身体消瘦;久病体虚,营养不良也可引起消瘦.若是疾病引起的身体消瘦,我们应及时治疗疾病,疾病治愈后,体重自然会恢复正常水平.久病体虚,营养不良者,应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适当加强身体锻炼,以使体重恢复正常.
用户回答专区 用户的建议仅供参考
82b******2a
病情分析:
消瘦,(消瘦了怎么办以下方法供你参考http://ask.9939.com/classid/452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当前位置:
>>>蛋白质变性的因素:______.-化学-魔方格
蛋白质变性的因素: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故答案为:物理因素: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化学因素: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蛋白质变性的因素:______.-化学-魔方格”主要考查你对&&六大营养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六大营养素
人类需要的营养素: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六大基本营养素。 六大营养素的特性: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1)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百万。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有氢、氧、碳、氮,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中可能含有其他元素,如血红蛋白。(2)蛋白质的存在: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血液和各种酶中,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 的种子里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3)氨基酸在人体内的转化: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约18kJ的能量。另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形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4)蛋白质的功能: a. 血红蛋白的作用:人体内氧气的传输者,起载体作用。正常呼吸时,在肺部,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Fe2+与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随着血液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放出氧气,供体内氧化用。同时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携带到肺部呼出。人的呼吸作用就是这样反复进行的过程。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也能与一氧化碳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很难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因缺氧而中毒,甚至窒息死亡。b. 酶的作用: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反应,而且反应一般是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的特点。(5)蛋白质的变性当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超声波、高电压等)和化学因素(如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等)的影响时,其结构会被破坏,导致其失去生理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如甲醛(防腐剂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会与蛋白质中反应,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生理活性并发生凝固。(6)蛋白质与健康 a.蛋白质缺乏成年人:肌肉消瘦、机体免疫力下降、贫血,严重者将发生水肿。成人每天需从食物中摄取60.70g的蛋白质。未成年人:生长发育停滞、贫血、智力发育差、视觉差。。青少年每天需从食物中摄取75—90g的蛋白质。 b.蛋白质过量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储存,多了机体无法吸收,过量摄入蛋白质,将会因代谢障碍产生蛋白质中毒甚至死亡。 2.糖类(1)糖类的组成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称碳水化合物。(2)糖类的生理功能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所提供的能量占人类食物所提供的总能量的60%~70%;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调节食品风味;维持大脑功能必需的能量;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 (3)食物中的糖类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糖类如单糖,多糖,双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糖类如纤维素。(4)常见的糖类物质a. 淀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化学式为(C6H10O5)n。
b.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5。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为人体组织提能量.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糖原贮藏在肝脏和肌肉中。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耍。 注意: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医疗上用此反应原理检验血糖。 c.蔗糖
(5)糖类与健康人体中缺乏糖类会导敛全身无力、头帚、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低血糖严重者会导致昏迷。因为葡萄糖不经过转化即可为人体吸收,所以低血糖患者可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迅速补允营养,时间允许时可以服用蔗糖水临水临时代替。当糖类过多时,人体组织吸收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体内,使人过于肥胖而诱发各种疾病,如高血脂、冠心病等。 3.油脂(1)油脂的分布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如花生油、豆油等;动物油脂呈固态,如牛油等。(2)功能: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每克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时放出约39kJ的能量,比糖类多一倍以上,因此它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在正常情况下,每人每日需摄人50~60g油脂,它供给人体每日所需能量的 20%~25%。(3)油脂与健康一般成人体内贮存的脂肪约占人体质量的10%~20%,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小足以支付机体消牦的能量时,就要消耗自身的脂肪来满足机体的需要,此时人就会消瘦。但是过多地摄入油脂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还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4. 维生素
注意:维生素并非“多多益姜”维牛素A超量摄入的副作用:导致中毒,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头痛、呕叶、腹泻等症状。超量服用维生素B。在200mg以上,将会产生药物依赖,严重者能出现步态不稳、手足麻木等。维生素C如果每次服用超过1g时,就可能为病毒提供养料,可谓得不偿失,还可能导致腹痛、腹泻、尿频,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孕妇的胎儿发育,甚至患先天性坏血病等。维生素D长期超量服用在1800mg后,就会出现生长停滞,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维生素E每日用量400~800mg后,可引起视力模糊,乳腺肿大,头痛,头晕,恶心等。长期服用超过800mg,将改变分泌代谢,免疫功能下降等。5.无机盐 (1)人体内无机盐的作用无机盐是人体内的营养元素之一,含量虽少但对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主要有以下作用:为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维持机体的渗透压和体液酸碱平衡;维持神经细胞兴奋性;构成酶的成分或激活酶的活性;参与体内物质代谢等。(2)人体内无机盐的获取及缺乏症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随时都有一定量的矿物质以不同的途径排出体外,如汗液、尿液,因此必须及时适量补充。矿物质在食物和水中广泛存在,一般不易引起缺乏。不同的生理状况和不同的地理环境或其他特殊件会引起某些元素的缺乏或过量,导致诸如克山病、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发生。 6.水 (1)水在人体内的作用水在人体中的功能是维持细胞状态,增强代谢能,调节血液的正常循环,溶解营养素,使之易于吸收和运输;水还能帮助机体排泄废弃物,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并使血液保持酸碱平衡;水在食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保持它们正常的生理机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内的水还能使体内器官减缓震荡。 (2)人体内水的流失和获取途径 a.人体内水的流失途径:排尿、呼吸、体表排汗排粪。 b.人体内水的获取途径:饮水、食物、体内物代谢。 c.如果身体摄入水分不足,开始时人体可通过节机体减少水分的排出量,保持机体水平衡,但严重不足时,自身就无法控制了。当体内水分减少达体重的2%时,身体可因脱水而造成代谢障碍;减少7%—14% 时,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减少15%以上,即有生命危险。知识点拨:1. 纤维和纤维素:很多学生常常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纤维:纤维素”,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纤维素是指一种特定的化学物质。纤维素通常为白色、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其化学式为 (C6H10O5)n,属于多糖物质。纤维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体中,木材中有一半是纤维素,棉花是自然界中较纯粹的纤维素,脱脂棉和滤纸差不多是纯粹的纤维素纤维是指细而柔软的一类物质,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有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是指利用含有纤维素的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的纤维。合成纤维是指利用石油、灭然气、煤为原料制成单体,再经聚合反应而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最后经拉丝工艺获得的纤维。2. 人不能消化纤维素的原因纤维素[(C6H10O5)n]也属于糖类,主要存存于植物体内.如树木的茎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棉花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同样是糖类,人可以从食物中摄食淀粉,并在体内将淀粉最终消化成葡萄糖加以吸收利用,但人不能消化纤维素,原因在于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不能使纤维素在人体内水解。3. 几种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来源
知识拓展:1. 食品添加剂:(1)食品添加剂的界定根据1962年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 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有意识地一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2)分类根据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为: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昧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以及其他添加剂。2. 认识服装的标签当你买衣服时,怎样知道服装面料的种类呢?看服装上的标签。服装标签一般包括服装的型号、面料的纤维种类及含量、洗涤熨烫说明等内容。如果服装面料是由一种纤维材料制成的,则用“纯×”或“100% x”来表示,如“纯棉…‘纯毛”或“100%毛”;如果服装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制成的,标签上应注明每种纤维的含量,如“涤纶20%、棉80%”等。3. 各种纤维素的燃烧鉴别法
发现相似题
与“蛋白质变性的因素:______.-化学-魔方格”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620325726514580622305408091721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蛋白质占体重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