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的共享单车骑行范围围是怎么规定的

中国驴友网
热门活动:
今日:0|主题:433|排名:336&
与深圳相关
户外俱乐部
本帖最后由 网 于
16:56 编辑
不仅寸土寸金,现在还寸土寸车。
fffd4ce241bbaad86071ed6_b.jpg (834.79 KB, 下载次数: 2)
16:52 上传
615c931a0ef788b1f3f3c40d443aadcf_b.jpg (134.09 KB, 下载次数: 0)
16:52 上传
看到深圳市交委公布的《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忍不住反馈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原文如下楼,欢迎骑友一同关注讨论。
希望市交委在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同时,不要忽视个人自行车的需求和整个骑行环境的改善。
我是一名骑行爱好者,身边的大多数朋友都是骑行发烧友。深圳的各类骑行活动很多,200公里往返东部的活动好几百人参加,更别说短途骑行活动的盛况了。但是,我们日常通勤却不太敢骑自己的车出门。为什么?不安全!无处停放,单车不安全!路权得不到保障,人身不安全!
引用一份数据作说明。下图截取自《福田中心区及周边片区慢行系统规划》市民对于慢行系统的意愿。
1.jpg (99.51 KB, 下载次数: 1)
16:55 上传
超过1/4的受访者因为“缺乏停车设施”而不愿意骑车,近1/4因为“自行车通道少”而不愿意骑车。
很开心在这份规划里看到了关于骑行配套出行的改善规划和预算,但还没来得及落地,公共自行车、摩拜、ofo、小鸣、小蓝等就前仆后继涌入深圳。据网上众多报道的不完全统计,已近20万辆。它们的出现,满足了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捧,也解决了部分人对于停放安全的顾虑。但是,深圳人民真正缺的是自行车吗?我们缺自行车吗?
以我家为例,两口人,五辆自行车。但日常短途出行很少用到它们,如果骑出门,那必须是人在车在,车不离身。骑行体验感,多对比几个品类就能知道,谁骑谁知道,不是骑过某一款互联网单车就了解骑行。个人体验,公共自行车的骑行体验感好,腿能伸直腰能挺直,有点小坑也不怕颠,但网点不够,在定点出行的情况下,我愿意骑它。摩拜的外形较炫,但骑行体验感较差,蹲着骑的感觉,几百米就腿酸,它能填补我部分需求。但是,如果有便利、规范的停车站,我更愿意骑自己的车出门。
借此次机会,提出我和部分骑友的建议:
1.& && & 对自行车的停放进行规范
- 给自行车的停放一个空间/区域:合理规划。
- 让空间更有效:可投放双层停车架。
- 让停放提升城市形象:除了规范实用,还可以适当投放与城市景观相结合的停车设施。
- 提高安全性和服务:通过摄像头的安保设施提升停放的安全性。鼓励有服务品质的自行车停放经营。
& &▽例,福田保税区鹏飞工业大厦
1.jpg (274.62 KB, 下载次数: 1)
16:55 上传
▽例,香港
2.jpg (251.68 KB, 下载次数: 2)
16:55 上传
▽例,国外
3.jpg (258.34 KB, 下载次数: 0)
16:55 上传
看到上面这些案例,是不是很向往呢?
2.& && & 让已有的单车道回归
请整改类似下图这些“坑人”的设计和不友好行为,不要让部分单车道形同虚设只体现在里程数据里。
4.jpg (296.13 KB, 下载次数: 1)
16:55 上传
这部分可以发动民间的骑行组织、组织、骑行爱好者甚至所有人一同参与,开通一个渠道让大家反馈身边的“骑行坑”,再由相关部门对单车道进行整改。
3.& && & 文化营造
呼吁骑行人士也遵守交通规则,单车、机动车、其他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尊重有路共享。
这部分可以联合民间的骑行组织、公益组织一同宣传。
4.& && & 促进非个人自行车良性发展
- 控制数量:深圳已有这么多,还能容纳多少?谁也不知道!那何不让它增长得稳一点慢一点呢?数量过度就等于是城市垃圾。
- 控制质量:车好不好,可能骑的人才知道。运营商应该有能力鼓励用户反馈。
小小体验和思考,仅供参考,谢谢~~
视频t.cn/RxmJTrS 海外直播t.cn/RJvOfSy 这GFW防火墙,每年要花几百亿。网友评论:害怕人们知道真`相,只有在信息封闭的环境中,才能实施“谎t言变真理”的阴谋。看这个..&
猜你可能喜欢
《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原文如下:
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互联网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互联网自行车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平台,主要服务于市民片区中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自行车系统。
二、发展互联网自行车,遵循政府鼓励规范、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经营企业自主投放车辆并提供租赁服务,政府规范引导并提供配套基础设施支持。
三、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鼓励、引导、规范互联网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做好互联网自行车服务的监督管理。
(一)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全市自行车道规划,完善慢行交通系统;编制道路系统自行车停放区域设置导则,指导停放设施规划建设。
(二)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要依法做好本辖区自行车道、自行车公共停放区等自行车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自行车停放秩序的执法管理。
(三)市公安交警部门要做好非机动车道路交通通行执法管理。
(四)市城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指导自行车停放秩序管理。
(五)市市场监管部门、市网信办、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深圳支行等其他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互联网自行车服务的监督管理。
四、在本市提供互联网自行车租赁服务的企业,应当依法在本市办理相应商事登记,并在开始提供租赁服务前20日内向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三)开展互联网自行车租赁服务的运营模式说明,服务管理、投诉和有关纠纷处理方式等制度文本;
(四)企业与用户间的电子协议。
已在本市提供互联网自行车租赁服务的企业,应于本意见实施之日起20日内办理备案。
五、在本市提供互联网自行车租赁服务,应遵守以下规范:
(一)所投放的车辆规模应与全市的车辆承载能力相匹配。
(二)在非公共区域(住宅、商业办公等)自行设置自行车停放区,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保证车辆按区域和点位规范停放。
(三)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技术标准要求,性能安全,并在投放前将车辆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报告报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四)应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保险。
(五)收取押金的,须设立押金专用账户,接受第三方监管,保证专款专用。
(六)明确用户行为规范,建立用户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引导用户形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七)公开收费标准,不得有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公布服务质量承诺,建立用户及市民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投诉。
(八)建立车辆维保服务制度,配备专门的团队,对车辆进行日常维保,定期检修,及时更新淘汰达不到安全标准的车辆,保障车辆的安全性,并负责停放秩序的管理。
(九)应完善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不得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企业采集的用户信息不得超越提供互联网自行车服务所必需的范围。
(十)应按照市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的要求,报送本地注册用户量、车辆规模和分布信息、车辆使用频率、车辆运行等数据。
六、租用互联网自行车的用户,应当遵守城市管理、道路管理、交通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做到文明骑行、规范停放。
七、对违反自行车道路交通通行有关规定或违规停放自行车的行为,公安交警部门、城管部门等有关单位按职责依法进行处罚,并将其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在本市提供互联网自行车服务的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罚。
八、本意见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自行车交通建设是政府部门与专业人士的事,与普通人有关吗?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都市是大家的,空间也是大家要共享的,所以这是全民要一起参与的。
1.jpg (89.24 KB, 下载次数: 0)
16:57 上传
每个人都是交通的参考者,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普通的市民和骑行者可以把相关意见和建议表达出来,让政府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士做判断和决策时能更加客观的掌握信息。
2.jpg (85.63 KB, 下载次数: 0)
16:57 上传
我们可以倡导、可以发声,还要遵守交通规则,按规则行和停,创造一个文明的交通出行环境。
3.jpg (66.55 KB, 下载次数: 1)
16:57 上传
普通人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多骑车,是不是骑自行车也可以像时髦的马拉松一样?日常出行方式没有自行车会觉得不好意思,一年不参加几次自行车的活动也觉得不好意思。让自行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或许能把大家召回到骑行队伍当中来。
4.jpg (112.43 KB, 下载次数: 0)
16:57 上传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Mail:
Copyright & LVY.cn All Rights Reserved.穷游大洋洲
 ·  17:36
真正意义上的,在兰卡第一次独自去远的地方玩。兰卡的旅程快要结束了,只剩下两周的时间。过去的5个多月仍然历历在目,这里遇到的朋友和骗子,看到的美景和破落,都深深印刻在脑海中。都只是漫长人生的小小一段。以后老了,想起自己年轻时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时,会觉得挺幸运的吧。错过了秋招,回去之后还要扎堆进汹涌的求职人群,心里满是不安和焦虑。不过,经历过的不会磨去,有舍才有得虽然很鸡汤却是事实。回到正题啦哈哈~~ 挑的古城这个地方,阿努拉德普勒。这是兰卡最古老的一个古城,除此之外还有波隆纳那鲁瓦和康提,同属文化金三角区域。行前看资料的时候,就是满心想着来看两千多岁的大菩提树的。寺庙嘛,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来说,只能是观察和感受表象的东西,辉煌宏伟的佛祖像,全身素雅白衣的朝拜者......他们的虔诚和执念,很难去深刻理解,尽管我一直认真地读书看资料学习,跟他们聊天,想探寻个所以然。仰望其崇高的、悲壮的、难以名状的力量,本身就吸引力十足。去的时候选择搭火车~~一如既往的多人。深知抢不过兰卡人,我就乖乖地找了个门边的位置,起码还有凉风,背后靠着板,比较安全。一个人出来总是有意识会谨慎许多,考虑风险,特别在这种人多又挤来挤去的地方。(女生们千万不要大意,真的会被揩油的。)11点50分的火车到阿努拉的时候大概是下午4点了。一直站着,累死我了。然后就直接往酒店里赶了。看了好几天的booking,放了很多家进收藏夹,结果最后一天晚上再看时,挑了一家新的,没有选收藏夹里的那些纠结许久的。哈哈哈选择困难症的我~~ 不是最后一刻都选不出来。这次不想选青旅了,想住个单间,舒服又方便。但是4、5星的也没必要,左思右想之下,挑了一家叫Hotel T & T的,性价比挺高,大概一晚100人民币左右,早餐另付20几块吧。自行车可以在里面租,周围环境清幽,房间干净整洁,还有空调和热水(天啊对于一直洗冷水澡的我来说你想象不到有多高兴~~)。(请忽略我若隐若现的手指。微笑脸。)生无可恋地摊了一会儿之后,我知道必须出去找吃的了,因为我要趁天黑之前回来。哈哈哈来自在这国度独自出行仍然有点忐忑的我~~没有太多的选择,就还是chicken fried rice吧。店内蚊子超级大只,幸好店家也很细心,给我点了个蚊香。来了一口可乐,精神气回笼了些许。觉得很自在,想吃啥就点,坐着不用跟人聊天,吃完就擦擦嘴巴,休息一会,然后慢悠悠地往回走。所以看天空也觉得分外舒畅~~这里天黑的特别快,街上很早就会黑压压的,所以不多逗留,散步回酒店。晚上睡觉前,把鞋架子搬到房门口堵住。因为门直对着床铺,而且锁有点松动,还是有点怕的,于是这样,会睡得比较安心。第二天,,,时间掐的刚刚好,9点钟坐下,吃个半小时哈哈。这家的红茶泡得太浓烈了,忍不住要加两勺砂糖。兰卡的煎蛋饼挺不错的,都想再来一块了。面包烘过,脆脆的,蘸着果酱入口。西瓜,木瓜,香蕉......木瓜那个香甜啊~~吃完休息了一会儿,准备出发了!跟老板套套路线咋走比较好,结果他给我拿了张自家打印的地图,还帮我写写画画,教我看这看那,真的太贴心了! 这是我自带的地图。然鹅,后来发现,google map才是王道。七拐八拐的公路上,我就调个导航,然后把手机挂脖子上,听着它指导就好了咳咳~~沿途的风光~~大小不一的湖泊错落地分布,骑行在湖边真舒服啊。经过一佛寺。看得出阳光还是挺足的吧。(哎又黑了不少啊~~)有一个正在修建中的佛寺,原来是这种操作的啊。一圈一圈往上堆砌,最终才成了尖尖顶的宝塔,似乎能通向最高处的未知圣地。参天大树,岁月神迹。Sri Maha Bodhiya (有两千多年的大菩提树的地方)在门口锁好了自行车,就可以进去了,不要门票但是设置自愿捐助箱。要脱鞋子。机智的我这次带好了厚袜子,不用打赤脚了哈哈。之前实在受不了了地面的热度。不是这棵,是这是这!白衣信众们前仆后继的投奔之处。多角度接近它。络绎不绝。大人小孩,口中念念有词,手捧洒水莲花,毕恭毕敬。旁边也不乏古树围绕,为这个小小的庭院遮蔽猛烈的正午骄阳。信众在树下,清爽的凉风缓缓拂过,坐在沙面上祷告时,也不会太烫皮肤。看到这一幕时,突然觉得很宁静,也很美好。我不信仰佛教,可是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平静和安乐。他们祈祷着什么?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和和顺顺,少些天灾人祸?他们为什么能这么笃信那个神?支持他们信念的动力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跟他们的神交流的?在周围走走。汪也自在。“刁民,你想干嘛!?”石头上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出门时一猴立在石头上,并不怕人嘻嘻。接着朝 Ruwanweli Stupa 赶过去,就是另一座非常著名的寺庙。结果走错了路,兜兜转转了许久。但是看到了一个更大的湖,极为开阔。走向湖边的马和牛。真的就在我自行车旁边跟我亲密接触!生活在这个地方的牛羊,也很惬意吧。这里太静谧,我不禁减缓了车速,慢慢欣赏。但是没想到,突然之间我感觉右边从屁股到大腿被什么东西划过,然后我转过来看。原来是一个开摩托的兰卡男人放慢车速从我身边开过还把手伸了过来!我当时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我还在自行车上啊只不过车速慢而已,为什么还能这样揩?!他喊了声baby,那个恶心的笑容让我作呕。现在想来我当时应该一脚踹翻他的摩托车!这件事我谁都不敢说,怕告诉妈妈她会担心;怕告诉朋友会说是我过于在意其实并没有损失什么,所以只能在这里写写。可是我心里真的挺不舒服的,他凭什么可以这样?!眼前对美景的倾注变成了隐隐的担心和不安全感。我赶紧往回找路,我知道我是走错路了。经过一个小小寺庙,停下车休息了一会儿。日光太猛了。我的自行车第一次上镜。往回走的路。有人在湖边游泳。到了,于是找位置停放自行车。这儿也是到处猴子。残存的废墟,周围坐着三三两两的兰卡民众。已看不出往日的辉煌,连想象都显得苍白无力,自能从书中找寻曾经的历史吧。古树肯定看到了一切的变幻,它们粗壮的枝蔓仿佛在倾诉着什么。在塔前,那么安心地躺着睡觉。鸭子猴子在翻垃圾那么多只,晃来晃去,灵活的爬树技巧,精灵般的眼珠子。这是我第一次在不是动物园的地方见到那么多猴子在我身旁嬉闹。远处那,还有一座兰卡境内最古老的寺庙,Thuparama Stupa。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远处观赏好了哈哈~~奏乐队碰巧经过~~远处坐满一地的信众 ---- 兰卡人文照永恒主题。近处,郁葱大树屹然扎地,带来一片阴凉。准备离开了,再望一眼肃穆的塔。今天天晴,很晒。这次自行车骑行游古城还是很开心的,如果少了那件事的话,会更完美。很喜欢一个人旅行,因为不用跟人商量来讨论去,因为很自在。以前在兰卡的旅行总是跟舍友,彼此之间很不合拍,那样的旅游是迁就的、不尽兴的。始终认为,一个独立的人,是能够自我满足为自己找到快乐的人,并不需要依赖别人给予安全感和归属感。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希望经历使我获得前行中更多的能量和勇气。下周继续独自出行。
 ·  13:07
一、穿越之旅12月的首日,坐在飞往柬埔寨暹粒(Xian li)市的航班之上,看着《吴哥系列》的图书。对柬埔寨这个在自己的地图上仍属未知的土地作到达前的最后了解。”高棉的微笑“、”吴哥之美“这两句没有绚丽的词藻却有着最平凡朴素之内涵的词汇早己闻名遐迩。夕阳西下,阳光透过红了半边天的彩霞射到窗口。当地平线内散射出的阳光逐渐消失之后,地面一片漆黑,连星星点点的灯光都少有看到。接近目的地之时,看到地面两条蜿蜒的亮线,大概是围绕着暹粒河而建的村庄,发出不那么明亮的灯光。飞机滑翔、降落、停机只有几分钟的事,还没待反应就己经可以下机了。坐落在暹粒市郊的吴哥国际机场很小,下机后步行几十米就是航站楼,一股亚热带气息夹杂着异域的气息从下到上穿过身体飘过。是时候脱下外套享受另一个夏季的桑拿了。航站楼也不大,典型的东南亚风格。从充满东南亚建筑风之厦门大学出来的人,对此风格会更有一丝亲切感。门口一尊仿吴哥时代的石雕己引得多位旅客驻足拍摄,一旁站着的穿着好似海关警员的工作人员面无表脸的看着拍摄人群,不知道是否觉得这样拍摄对他们的神灵不敬。这是我来到这里见到的第一尊石雕,双手合十鞠躬致敬。进入航站楼,入境处,填表柜台,落地签窗口一目了解。在柜台填好入境卡,带着事先己经在柬埔寨出入境网站上办好的电子签证,准备入关。去柬埔寨之前,早己听闻被中国旅游团惯坏的柬埔寨海关索贿严重。海关唯一会说的一句中文就是:“10块钱”。前方己听到海关人员讲着发音非常难听的中文:“10块钱~10块钱“。看到有的中国人早己在护照里夹好了10块钱的,也有正在掏钱包。我是断然不会给钱的,事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可以为柬埔寨NGO捐N倍的钱,也不会为你们海关的不正之风拿出10块。”Good Evening&.伴随着一句礼貌性的问候,我递上了自己的资料。海关大叔看起来40多岁,但是亚热带的风霜己经在他脸上留下很深的印迹,看起来更像是常在烈日下的出海渔民。他没有说话,也没什么表情,甚至都没有看我一眼,接下文件之后就一直低头处理文件。一分钟不到,递出了我的资料。难道是我看起来太穷,给不起10块钱?就这样让我过关了?稍稍感到有点“遗憾”,不过我倒是更愿意相信,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NGO的活动,有爱的付出总是会有幸运的回报。“谢谢~”,走进柬埔寨的这一刻我相信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入境后右转前进50米不到即走出大厅,不知道是刚从充满冷气的大厅里走出还是因为入境的顺利心怀喜悦,外面迎面而来的热浪更像是沐浴着湿润的惬意。门口站满了突突车司机举着牌子迎新来客。很多司机手中的名牌都有认真的设计过,并不只是简单的手写。相对于突突车这种交通工具,这种牌子反而更高大上一些。柬埔寨没有公交车,据说只试运行了一个月就全线停运了,具体原因不明。TAXI也不常见,市内交通全靠这种摩托车拉着一个能坐4人的小拖车名为tuk-tuk的交通工具。酒店派来接我的突突车司机自我介绍他叫Jack,大概40多岁,肖瘦的身型,被晒得黝黑的皮肤,穿着东南亚人常见的短袖衬衫,长裤凉鞋。Jack操着熟练的英语和大方的仪表神态,和我稍作寒暄之后载着我向市区驶去。暹粒-吴哥国际机场离市中心7公里,离著名的吴哥窟5公里。是柬埔寨的第二大的机场,也大概只相当于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小机场。这个国家经历了多年的动荡,进入和平发展只不过只有20多年,仍属于联合国划定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不过地处暹粒市的吴哥王朝之神迹吴哥窟为这里带来了巨大的旅游业收入,仅吴哥窟的门票在2017年收入超过1亿美金。旅游业同时带动的就是当地的语言文化,作为曾经的法属殖民地。法语在这里并不很流行,必竟己是60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如今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据说在这里达到了70%的普及率。美元也作为通用货币在这里使用。日语,一度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通用语言。必竟日本游客早年就己经开始海外旅行,而且日本是对柬埔寨最多经济援助国。我在日本做志愿者的时候,也看到很多柬埔寨暑期志愿者的宣传单。来柬埔寨的第三天,在商场购物时,导购员自然是先用英语和我交流,当她知道我是中国人后,简单的说了几句中文,并表示她正在学习中文,但是还不精通。我看到胸牌上有挂日本国旗,就用日语和她交流,发现她说得非常好,口音都不是很明显。这是个年轻的女孩子,应该还没有25岁。穿着正装,肤色很白,也许是因为不用风吹日晒的工作,也许是因为妆底打得够厚。和外面大部分面黄肌瘦的乡土气息民众比起来,这位女士身材丰满匀称,圆圆的脸蛋很是可爱,整体就给人很日式的感觉。”你是来这里跑马拉松的吗?“”对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你穿了比赛的服装呢,怎么样,跑得如何“。&哈,还不错,氛围很好呢”。“那太好了”。简单的几句对话也会让人很温馨的感觉,对这里的好感再次增加。纵然我买的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相对于还在免税区大声抢货,引发周围人群不断投去复杂目光的中国大妈团,我这么个零散客户还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和她几分钟的聊天过程中,三语相交不断切换频道。“Thank you very much.”“谢谢。”“どうも、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した。”结帐之后,她双手合十说出三语的感谢来,我也同样的感谢以示回敬。中文,很可能现在己经超过了日语的学习人群。在吴哥范围内的小商贩大部分都己经可以讲中文,很多小孩子都己经具备了多语切换能力。语言是说出来的,还真是这样。而在景区之内,遇到了一些中文导游,一边给中国人小队介绍景区,一边还要说着“不要堵在门口,这里不能坐,请不要触摸。“等等听着让人有点尴尬又很无奈的词。更有趣的是遇到了7~8个导游,讲的全是一口的台湾腔,难不成都是去台湾学的中文。那天参观柬埔寨国家博物馆的时候,同样看到用且仅用中文在每一个入口处明显且直接的警示:‘请保护知识产权,禁止使用任何外来导览APP。违者罚款,并将指控犯罪’。你弄个中英文双语的也行啊,只写中文。虽然肯定是国人这种事做多了,只针对中国人警示。但是你写双语的,好歹咱们面子上也好过点。互相尊敬嘛,也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喜欢违法。在宏大的吴哥遗迹中行走,总会遇到一些卖小物件的小孩子,讲好英语都己经是标配。有很多孩子还不到十岁,就己经会不只一种外语。“你好,你从哪里来,北京还是上海?“,有一个少年问我。12、3岁的少年,与本地小孩一样黝黑的皮肤,肖瘦的身材。穿着有点脏的运动装,坐在某一处遗迹乘凉,一边和游客搭讪。据说这可能是骗局,要骗你去做什么,最好不要搭理。不过如果他能就地帮我介绍一下所在遗迹特色历史等,我还是愿意给他一些小费。只不过他想要带我去看什么“特色”,让我又想到了旅行手册的提醒,带你离开主线去看特色的,一定要拒绝。而我在市区小滩上吃饭的时候遇到的那带着港式口音精通中文的一家子,大概是华裔吧。因为连她家滩位那看起来只有10岁左右的小帮手,那双明眸的大眼投来真诚纯朴目光的小妹妹,也能流利的讲好中文。中文在柬埔寨的兴起,是时代也是必然。必竟这也是一片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土地。据载,柬埔寨最早叫“扶南”,存在时间从公元1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末叶,在所有曾经存在过的东南亚古代王国中,扶南的国土是较为广大的,其辖境大致相当于当今柬埔寨全部国土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同时在周边地区拥有一些属国,其中较著名的是真腊。公元9世记初,水陆二真腊又归统一,并于公元802建立了吴哥王朝,与唐元明三朝接壤。建国后的吴哥王朝,国势强盛,文化繁荣。对中南半岛几乎所有国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国也奠定了中南半岛诸国的文字基础和宗教基础。而在东南亚历史上一度强胜吴哥王朝,却没有留下什么史料记载。有气候原因,也有战乱原因,具体是何,不是专家学者不敢妄谈。而结果即是致吴哥遗迹一度消失于世400多年。有赖于元朝年间使臣周达观所写《真腊风土记》,在1816年翻译为法文,之后几十年引起法国的重视,根据书中记载,最终发现了消失己久的吴哥遗迹。书中有描绘真腊国都吴哥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详细叙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经济、文化习俗、语言;并记载了真腊的山川、物产等,其中还记载了当时居住在真腊的海外华人的状况。近年来,《真腊风土记》作为唯一一本传世记录,己陆续出版法、德、西、日、英等各种版本。成为研究柬埔寨历史风情的重要依据。我对这其中比较感兴趣的一点是:东南亚很多国家的风俗文化都是受到吴哥王朝的影响。刚来这里的时候,感觉柬埔寨像泰国,现在明白了,是泰国像柬埔寨。文化是从柬埔寨传出去的。在柬埔寨的后几天,我住在一家民宿。那天我问小哥,“这里的谢谢也是‘ka pong ka’吗”,边说我边做了一个双手合十的动作。“不,我们是‘or gun’&,边说也边做了一个双手合十的动作。”不过我们大致是相通的,我可以听得懂“。他很自豪的说道:”泰国的文化都源自我们“。这个我有一些了解,虽然我懂得柬埔寨的历史不多。而对目前柬埔寨的影响,中国也是一大文化来源。在这里有看到刻着中文的祖先排位和神位。我以为主人家是华裔,问过店员为什么是中文,但她们并不清楚。而后来又见过了挂着和中国民间常用的每天撕一页,有着黄历和农历的日历。更明显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区加只是多了一些泰文。街面上的红灯笼,店门贴的福字等。很多人也许都没有意识这些源自中国,只是日常使用习惯罢了。坐着Jack的突突车,刚从机场转个角就看到路边巨大的牌匾写着大大的中文“中国菜”。机场离市中心只有几公里,一路沿街的各式店铺林立,没什么高楼大厦。高级点的酒店也只不过几层。更多的是小摊位,和国内城市边角差不多的摆设。一辆装有厨房用具的小推车,简易的折叠桌,放着几张最常见的红色的塑料椅。机场去市区的大道比较宽敞,随着车来车往,昏暗的灯光之中还是能够看到漫天的尘土飞扬,边上的侧道还有光着上身夜跑的欧美人,似乎这里的治安还不错。公路边己经被磨得坑坑洼洼的柏油路连接着土地面。走进市区之后,这种感觉更让我想起了90年代的家乡,那个北方的小县城,就是一片黄土地之上,只有主街道铺上了柏油路。不要说是在黄土地上,就是在柏油路上走过,漫舞的尘土也会沾满鞋子和裤腿。所以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放一把扫衣服的小刷子。从外面回家之前,先扫扫鞋子和裤子上的土。暹粒市看起来同样需要一把刷子,不过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穿凉鞋,小孩子更是短裤,裙子居多。家门口应该放个洗脚盆比较合适。暹粒的旱季(11~3月),28度的夜晚,时速40的突突车上,享受着充满湿气的微风,呼吸着扑面而来的沙尘味,回忆着小时候,老家每一条新街铺了柏油路面,都要去走一走。而在暹粒的市区,又看到了这种场景,一路直行了7公里,只有一个红绿灯。不要说从支线的土路拐进主道的车辆,即使是一直行驶在主干道上的车都是不时的扬起一阵尘土。随着国内的高速发展,小时候的街道早己消失不见。大部分都是在我读书离家后而改变的,没有亲眼见证变化的过程,会导致自己每次回去都觉得回了一个假的家乡。在暹粒市的亲切感更像是回到从前一样。虽然不是记忆中的家乡,却有记忆中的模样。一辆手扶拖拉机开过,司机大叔戴着一个破烂的遮阳帽,嘴里叼着一根烟。扶着车头长把的双手从手背上都可以看出老茧非常的厚。车斗里坐着一些妇女,带着大包小包。在20年前的老家,这样的场景即是农民进城赶集,购年货。10多年前,老家的手扶拖拉机己经不再能看见。偶尔还可以见到有方盘的拖拉机拉着一车人进城。而现如今,进入了家家有轿车的年代。再也看不到的场景在柬埔寨频繁的见到,不仅是自己记忆中的场景再现,梦回过去。而且我能懂得他们要做什么,他们的大概心里感受。也许不同的国家想法做法也还是有差,但我现在由心而生的这种自以为理解的感受,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遇见。我当年在乡下也是曾经有过坐着马车去耕田经历。而现如今的内蒙古乡下,驴基本都不见了,马和骡子也很难遇到了。城市化的过程消亡了太多的东西。而这些己不再见的场景再现的同时,必然是会激发莫名的感慨。走进暹粒市中心低然没什么特别的建筑,灯光灰暗。道路的中央插满了国旗,路边停着等客的突突车司机休闲的躺在挂在突突拖车的网床上玩着手机,行人不多。经过几家手机店,又看到华为、OPPO、VIVO的门店连着一起出现。灰暗的路灯之下,飘满尘土的嘈杂夜市,饮食与服装滩住林立。想要过到马路对面也要找到合适的时机,从车山车海中穿梭,市中心外己没有红绿灯。街面上除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突突车之外。清一色的日本制造,竟大多是丰田的豪华版雷克萨斯。本地人更多的是自己骑摩托车,必竟起步价一公里就要1美元的突突车并不便宜。到住处登记入住之后,马上直奔自行车赛注册处。说起来,这也是一个紧张刺激的Deadline的故事。二、Bike 4 Kids早在9月份,就己经报了12月3日举行的吴哥窟半程马拉松,订好机票列入自己的行程之后就只等出发。自己一般出行不太喜欢看攻略,喜欢随性的走,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风景,更重要的是遇见。遇见一些有意思的事当然是更值得体验的记忆。再者,自己一般都是玩体力行动,出行除了比赛,就是整天步行,穿街过巷的实景体验。很少能找到同行的人,也极少看到合适的攻略,一直以来大概都是在做第一手体验。出发前1天,11月30日晚上,打开网站想查查去了暹粒哪里领物资。无意看到一篇吴哥窟半马的记录,全文如何游览等等体验我没有在意,之中的一条引起我注意的信息是:作者在马拉松领装备的当天,发现还有一场“Bike for Kids”的自行车比赛,如果早一些知道也是可以体验一下的。我马上去搜索这个比赛,很快查到了官网。这是同样一场慈善性质的比赛,参赛费用会捐给柬埔寨的儿童基金。虽然网上报名己经截至了,但我还是想试试运气,向联系邮箱发去了一封邮件,陈述自己的渴求,时间己是晚上23点半。在这之间查阅了关于比赛的各项说明,历年的照片,视频集。并且有关三个类别的比赛:117K公路车赛,关门3小时。37K山地车赛,关门2小时。17K亲子体验组,关门1.5小时。组委会与一家车行合作,现场提供租车,并提供运送到比赛起点。不过查了一下,只有租车地车。本来是很想报117K公路赛的,但是山地车要持续三小时达到近40KM/S的速度是不可能的,此次赛事就报37K的山地组吧。第二天早上9点收到回信,告诉我晚上21点之前还可以现场报名。几封邮件往返过后,中午时分,搞清楚了时间地点等注意事项,此时距离出发只剩下一个多小时了。晚上20:30分左右,到达注册点所在的“Angkor Fashion Plaza&。地处市中心住置的时尚中心,一栋东南亚风情的二楼独栋建筑;安德鲁、耐克等品牌专卖店发出的强光照亮了还漂着尘圭的街道。填表报名,现场交钱领物$65,手续简单。旁边的合作点租一辆山地车,调试之后先骑回酒店。他们提供的运送到现场我是不需要的,明天一大早我自己骑车去就好。租山地车的25美元是报名费之外的花费,这也是一个慈善的价格。因为暹粒正常租一辆山地车一天只要4美元。刚来柬埔寨一个多小时,就己经骑着车在走在路上,是我适应环境迅速,还是这里的环境很适合我。Deadline之前的各种紧张情绪全面消除,并己切换为对这里升起的的好感。车没有配锁,回酒店后我问前台有什么锁或者可以停放在室内。前台和小妹和我说:”就放外面没关系的,我的摩托车也停在这里“。原始的淳朴让我不禁双手合十赞叹一翻。到柬埔寨3个小时不到,见到在大道上夜跑的欧美人,报名赛事及租赛事山地车不需要任何证件,车放在酒店门口不需要锁。初见之映象如此之美好~早上5点从酒店出发,街道仍然灯火辉煌,路人很多,车水马龙。突突车载着客人来来往往,有的滩位还有客人坐着,有的小滩开始收拾打烊,原来这是一座不夜城。胸中早己把看过的路线铭记,初来咋到却又似熟门熟路,该拐该冲随意行走,这是多年来外面行走练就的技法。骑过暹粒河上的小桥,拐去吴哥方向的直道,车速提升到30迈。离市区越来越远,逐渐越走越黑。为了保护这举世闻名的遗迹,吴哥窟附近几分里都不允许有现代化的建筑。所以在市区到吴哥地区的几公里间一片漆黑。凌晨的郊外还残留着昨夜的酷暑,热气从地面升起。没有车灯的自己在这里以30K/小时的速度穿过迎面而来的冷风与地面升起的热气,在土地上掀起一片尘埃。驶向吴哥地区的道路,会穿过更多的红土地。一辆辆车飞驰而过刮起一阵千年的红尘。一些有心的突突车司机都会为乘客准备口罩。虽然我骑车的速度不亚于突突车,不过并没有戴口罩,也没有把缠在手腕上的魔术头巾用来挡灰尘。偶尔来一些有泥土味的空气,总有一种回归原始荒原的淋漓快感。不要说三三两两有一些骑车的人群被我超过,就是突突车也都被我甩到背后。第一个丁字路口是吴哥遗迹的真髓吴哥窟所在地。绕过俗称小吴哥的吴哥窟继续直进,再遇到一个丁字路口的时候就是俗称大吴哥的吴哥城,穿过千年屹立的高棉城门胜利之门,来到吴哥城的中心——巴戎寺,也就是赛事的起点所在地。这一路猛冲离酒店十几公里的路程总共也不到30分。起点到处找不到存包处,也不知道自己问错了人,还是压根就没有,总之一直没有找到存包的地方,看着大家都己陆续站到了起点,队列中也有一些背包的骑手,也只好背着自己的包列队。包虽不大,但总的来说还是会有一些影响。首先出发的是37K山地车组,黎明的程曦还没有亮相,灯光四射的赛场之外仍然是一片漆黑。占了一半的欧美选手大多挤在前排,柬埔寨本地的选手也不少,且偏年轻化,装备都很专业,有自己的战队与队服。反倒是只有老外们穿着组季会发的赛服。1861年,当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发现了沉睡了400多年的吴哥时,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吴哥是古高棉王国的国都……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一见到吴哥的寺刹……..喜悦和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一瞬间犹如从沙漠踏足绿洲、从混沌的蛮荒进入灿烂的文明…..”而今天的自己,在凌晨之前就己进入还熟睡着的吴哥腹地。在一片混沌之中穿过千年的古迹群,当吴哥睁开眼看到新一天的曙光之时,这束阳光中有我的身影。天色己微微泛白,为发言的鼓掌一而再三,“砰~”随着发令枪声,整个车骑如离弦之箭冲出去,离开起点只不过30多米,就己听不清群众的欢呼,只听到耳边的风场呼呼吹过;车轴快速环绕的声音整体而响亮;地面和轮胎磨擦声低沉而持久;三声一同混搭出吴哥车赛的交响乐。开头几公里转弯不少,我的背包不断掉左掉右。时不时得空一只手来正一下背包。不过己经进入机械式运做的双腿是没有一点松懈,一直保证自己冲在第一集团。压弯道的时候,看到路边沙土还是比较多的,倾斜度不敢太大,避免滑倒。而没有压住速度的自己,有几次都逼近了开路摩托,不得不适当减速。虽说自己山地车旅行经验丰富,但是自行车赛这还是头一次出赛。第一次预定参赛,是在2011年的3月12日,日本东北大地震的第二天。我大老远的赶去参赛,却被告知因地震而取消。从那之后虽然一直还想参赛,但再未没找到合适的时机。一眨眼己是6年之后,意外的机会得到出赛机会。一出赛就能稳定在第一集团,心里还是备感兴奋。几公里之后,冲出密林进入大道。几公里的直道之上,速度更上一个层次。进入状态的第一集团军己全面形成单线列队,一个稳定的破风阵列。虽然速度越来越快,却不像前一段路那么费力。选手们开始补水,低腰、伸手、拿水、入嘴、挤水、放回,一个连贯的骑车喝水动作在几秒内完成。大道上有一些突突车,但都会被我们快速的超过。我想要知道速度,却没有多余的目光去看开着GPRS计时的手表,只能紧盯着前一位的选手后背,紧紧的稳住自己的位置。一旦稍有落后,被挤出破风阵列之外就会面临着强大的风阻,迅速的消耗掉体力。经过一些村寨和摊位,引来一些目光与欢呼。一些推着差不多和身高一样自行车的小孩子追着我们边跑边喊加油。进入土路地段,崎岖的路面还在洒落着不少的小石子。被雨后被车轮压出车轮痕迹而又干成蜿蜒车道泥土道,让拥有良好避震系统的车子还是猛的抖了起来。猛抖的车身在一个下坡处眼看着就要和前面的选手追尾,轻捏车闸己经拉不住拥有绝对速度和惯性的战车。而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硬刹车,只能猛的拐到一边绕个小圈子再兜回来。旁边的几名工作人员眼看着我向他们冲过去,猛得四散跑起来。我也没空和他们说抱歉,这个小圈兜的倒是不大,可是路况极度危险,高底起伏的泥土地自不用说,足够车翻人摔的大坑也有好几个。好不容易回到列队中,己经被后面紧贴的选手占了我刚才的位。而这时己经开始进入森林小径,除了跟在队列后边继续前进外找不到还有可超车的可能性。在森林中骑行,还是头一次。以我多年的户外经历,除了注意路面之外,还要注意左右穿行的宽度,注意高处的树枝。不管是挂到胳膊,还是挂到头都是死啦死啦的。左拐、右拐、低头,从小坡上冲起来还要腾空飞一段,压低了重心踏稳腿蹬保证平稳落地的同时还要迅速的再加起速度来。背上的包更是摆来摆去,我再也没有空闲的手去拉正背包了。而且随着深入森林腹心,地面不再是硬土地,变成了黄沙。影响速度自不用说,摔倒的机率也大大的增加。精神集中百分百,双手紧握车把,用整个身体来控制车身的平稳。突然前方车手倒地,我离他的距离只有不到1米,在如此高速度前进之中,能反应的时候不足0.01秒,本能的捏车闸,并且迅速掉转车头。就这么撞树上了,还没认真体会撞树的感觉就己回弹倒地。而我丝豪没有迟疑,又在0.0几秒的时间内迅速爬起来。在这不到一瞬间,前面倒地的车手己经起来了,和我说了一声“不好意思”。又转身出发~啊拉~说的是中文哦。看起来中国来参赛的也是有相当的高手存在。这一下,我成了独行侠,只是几秒的迟疑时间,己经和前面落下了几十米的差距。密林之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而后面的第二集团,还被我们远远的甩在后面,几秒的时间还不至于追上来。落到后面的一个人感觉速度下降了很多,落了单瞬间少了很多冲劲。而这种布满沙地的林间小径也是无法尽力的追赶。只好享受着环境带来的新鲜感,就这样前进着。几公里后,冲出森林又看到了前面的队列。离我有近100米的样子,还是有很大追上的可能性。然而这一段是完全的石子路,貌似有五米宽的道却铺满了大概6米宽的小石子,一直蔓延到周边的林木。我骑着刚租来的车,骑行在如此糟糕的地面。完全不知道这辆车能不能承受这种颠簸,也不知道车胎是否足够的弹性不被碎石子顶爆胎。有力不敢发出来,眼看着前面的队伍渐渐扩大了距离。这一段路,也是好几公里之长,抖得我手都要麻了,屁股早就不坐在车座上了。本身在赛车的时候,车座就是半座的状态。遇上这种颠簸的路,更是不能坐实了。即将冲出碎石子路,一条大道横在面前,两个工作人员站在一边没有指路。我大声喊起来“左边还是右边”。这时工作人员才开口,“右边,右边”。前面是吴哥名胜圣剑寺,路边有几个小孩看着我,和他们快速的点了一个头,继续加速度。回到大道再次迅猛冲起来,穿过起点进入第二圈,听到旁边很大的欢呼声。但是己经落在队列后方的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却再也没看到第一集团的影子。第二圈进入村落的时候,追上了17K亲子自行车的选手。看到他们休闲的骑行,停停拍拍的惬意。我不由得得放慢车速,避免意外。再次经过森林小径的时候,前面有一队小学生,互相还讲着英文边聊边缓慢的前进着。反正我己经再追不上第一集团了,就这样跟在他们后面前进吧。而且我觉得这样的单行道,也没法超车。没几分钟,后面巨大的喊声:“Excuse me~~~&。欧美人迅速的冲了过来,硬是从大家边上挤过去。好些小朋友扑在路一边给他们让道。我这时候有点懵,是要勇往直前的冲,还是要保护一下花朵,不要挤到伤到他们?37K对自行车赛来说,是一个很短的距离。1小时25分的战斗,随着了阵呐喊声冲过终点,还没有感觉很累就己经结束。还没有感受足运动的淋漓舒畅就己经完成了赛事,一种施力未满的遗憾的感才会让人对下一场比赛更有期待,而这种感觉在下车落地的瞬间就被疼通击破。右腿一落地就没了感觉,整个身子开始倾斜,稳定好之后才感觉到。右膝肿痛异常,应该是林间那一撞造成的,虽然当时在比赛中完全没有感觉。看了一下己经肿起来很大的包,有点无法正常走路,扶着车向医疗点走去。简易搭建的医疗帐蓬下,几个医生围着一个白人壮妞用酒精擦洗伤口。混合着鲜血和泥土的酒精从身上流下来,在身上画出几条痕迹之后滴到地面。壮妞一只手还拿着冰袋按在后劲,看样子摔得极其惨。这壮妞看也是多年的运动老手,没有一点痛苦的感觉。医生看了一下我的伤处,拿来一个冰袋简易冰敷了一会儿,喷上外药己经好很多。在伤员记录册上登记的时候发现,我是今天第四个记录在案的伤员。终点提供简单的餐食,作为领过餐食的记号,用色笔在手上点了一点色块。此时还不到8点,但是气温己经接近30度,初升的日光己照得人发烫。117K的公路车赛事还在进行着,发奖仪式还需等待。我这没拿到名次的,收拾收拾准备走吧。归还山地车的过程也是简单便捷,微风擦过吴哥王朝千年古墙吹到我身上,配合着己倍感炙热的晨光,一身舒畅向场外走去。一排排的突突车司机己经在招手。回到酒店正欲泡澡之时,才发现腿上的伤并不是只是右膝那么简单。右腿也青了一片,左膝也青肿开始发红。刚才一直太兴奋了,完全没有注意到。拿出冰箱里的瓶装水继续冰敷,从刚才的无所在意开始有一些胆心。必竟第二天的半程马拉松才是真正用腿的赛事。简单冰敷之后,开始考虑出去买一点喷药。马拉松的装备还没有领,往返5公里的路本来是想要骑车去的。现在嘛,就步行喽。走慢点,缓解一下伤处淤血。三、千年古迹中的跑者正午时分,走在暹粒的街上,强光直射,戴了遮阳帽仍然有点睁不开眼。街面依然尘土飞扬,但人来人往都毫不在意,垃圾任意的堆在路边,苍蝇与蚊虫共舞。路边很多人躺在吊床上玩着手机。大部分店面门口都有放着一个巨大的油桶,旁边摆着一排排几升装的水瓶里,装满了汽油,方便司机购买携带。有的小卖部门刚从冰箱里取出大块的冰,看起来有6块板砖大。对于炎热的柬埔寨,冰块肯定是日需。但是如果没有批量购买的食用冰,自己来冻冰那不是更加的耗电吗?也有人说,这里的冰都是用自来水冻的,千万不要喝加冰的冷饮,包你拉肚子。真相是什么我没有尝试过,不太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里自来水出来的最好不要喝,用水壶烧开了也不要喝,基本不属于可饮用水。而尘土、垃圾、水质等相对应的,却是这里有着蔚蓝的天空,一眼望去目光穿透明镜的天空看到远处的风景。没有一丝杂霾干扰你的视线。日常的垃圾和尘土还不至于破坏原始的环境。没有工业化的柬埔寨享受着自然的清新。与周围店面和民房都格格不入的就是各式林立的酒店,耸立在全市各处。城市里的普通居民大多被晒得黝黑,穿着简朴陈旧,很多小孩子光着双脚更显得脏的。不过这些看起来很乡土的民众却没有那种迷茫无知的眼神。每个人一开口就能说出几门外语,这确实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能量。吴哥王朝马拉松每年都有三场,3月、8月、12月。3月超级越野赛,8月全程马拉松,12月半程马拉松。直到今年12月我才终于抽出来时间来这里,只好报名半程马拉松。吴哥窟地处低纬度地区,属热带气候,11月至4月是柬埔寨的冬季、旱季,天天丽日蓝天,吹较干凉的东北季风,平均气温为25℃~32℃,是最佳的跑步季节。而这个时间点意外的又赛了一场山地车,也是很幸运。虽然每一场次的比赛对本地人来说只要收外国人的1/3报名费,但是本地人仍然少得很。基本都是外国人在参赛,就领物次会场所见,会以为这是一场在欧美某一国的比赛。以白人为主的欧美各国人大概点了70%以上,东亚人一直以日本人为主,近年中国人来得也越来越多。除常备物资之处,一个小小的手电筒算是特色。必竟大家4点多就要出发到会场,路上一片漆黑。而一个外涂伤痛药膏真是来得正到好处,马上就利用起来,给自己青肿的双膝来一剂良方。走在路上有一点拐拐的感觉,痛楚己经消去了很多。但是酒店的泳池己经成了摆设,想要下水舒展一下身展,却发现双膝能走不能游。水下痛感增加120% 。傍晚时分,为了解决第二天往返吴哥遗迹的交通,决定出去租一辆自行车。而且赛后几天才真正的要在吴哥窟行走,交通问题我还是自己解决,不需要坐突突车。坐一天突突车要20美元,骑一天自行车只要2美元。像我这种体力无限钱包有限的人,根本不需要考虑就可以直接做出选择。本来想着快速的租一辆车就回来休息,结果因为自己之前报名参赛租赛事车都不需要任何证件,这一次出门也就没带证件,而导致自己来来回回走了10几公里。终于在一家民宿租好了车,刚骑回来又发现自己很多钱都夹在护照里面押在了租车处。店员姑娘说:&我在猜你什么时候会来,我看到你把什么忘在护照里面了”。我很不好意思的尴尬的笑着,但以自己来暹粒这两天的经验,我倒也丝豪没觉得紧张,这里己经让我感到了太多的纯朴和信任。我要给如何感谢她呢?接下来的几天住宿都订这里吧。相信会给自己留下很不错的回忆。这家民宿在市中心,临接穿过市区而过的暹粒河,一栋两层楼的家庭式别墅旅馆。从门口走进来,几套简易的竹木桌椅,靠着墙边有一个小池塘种着花花草草,也摆着各种饰品,几盆吊兰从2楼垂下来。院子里几辆自行车等待客人出租,大厅门口的吧台上摆满了各式洋酒。一张很大的平板床就放在门口,是他们一家吃饭和晚上睡觉的地方。整个装修都是以竹木为主,木板墙,木地板,竹椅竹柜。脱鞋之后进入大厅,踩着咯吱咯吱的木地板上楼。穿过摆放着休闲沙发、书架的楼阁,来到我订的房间。全木的的房间,格调甚好。房间里放着的那一台18寸的非纯平老式电视机。频道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英语节目,有一些都是直播的欧美频道。头一次看到BBC的直播,也是让看了这么多年转压版的自己兴奋了一阵。画面中一组黄蜂大战狼蛛的诡异风也让我决定要出去吃一餐烧烤大蜘蛛来庆祝首次看到的直揪。中、日、韩三国的肥皂剧都有,这些节目的配音倒是高棉语。二层的阁楼休息休息,看看书,吹着微风,喝杯咖啡,写写日记。这一期间,对柬埔寨的历史也查看了不少,之前除了吴哥窟和红色高棉,对这里是一片空白。当年集合了洪金宝、元彪、元华、林正英等一批影星而拍摄的关于柬越美战争电影《东方秃鹰》看了好几遍,还被央视翻拍了一部抗战片《国际大营救》。只不过对背景的历史并不很清楚。我一直以为越南侵略了柬埔寨必然会两国仇恨,而来这家民宿租车那一天,我迷惑了。给我配的密码锁,密码为1979。我一看这密码就想到了柬越战争。”我懂一点柬埔寨历史,我知道这一年是什么意思“。当我和店员妹妹说了这些之后,她说:”是的,这一年是和平之年“。我一下没反应过来,为什么越南入侵这一年是”和平之年“。当时没好意思深入的问,怕不妥之处引起不快。事后自己再一查,1978年才是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年,并且迅速的得到柬埔寨民众的支持,并于1979年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所以1979年成为柬埔寨民众口中的”和平之年“。柬埔寨人把外来侵略者推翻自己的政权叫做”和平之年“,那个三年间杀掉1/3柬埔寨人的红色高棉是如何的可怕。红色高棉是如何上台的……不能再写下去了,此问题就此结束。骑上租好的单车离开这家店回到之前酒店整理一下第二天的行装就入睡,第二天4:40出发。因为这次租了一辆休闲车,没有了山地车的速度,需要提前一点出发。街面上一如既往的热闹,而相对于昨天的自行车赛,明显今天的马拉松赛更人气,一辆辆突突车载着选手向起点驶去。进入吴哥地区是有一个关卡要检查门票的,不知道昨天是不是我冲的太快没注意就直接冲岗而过了。今天被拦住查票,亮出马拉松胸牌之后过关继续前进。经过小吴哥的时候,过多的突突车己经挤成了堵塞,我一辆单车的的优势开始显露。左穿右拐,越过障碍一路向大吴哥骑去。拥堵的突突车在漆黑吴哥列起了灯光长蛇阵,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公路边升起的尘土让此长蛇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没有人按嘀嘀,没有路怒症,大家都静静的等着,缓慢的移动着。这一条“长蛇阵”一直连到大吴哥城的城门前的石雕“七头眼镜蛇”,众天神和阿修罗怀抱柬埔寨传说中的龙蛇,演绎着叫什么“搅拌乳海”故事。搅拌乳海是最著名的古印度神话故事之一,为了取得长生不死的甘露,修罗(又称天神)和阿修罗们决定合作,并约定求得甘露一齐分享。双方以曼荼罗大山为杵,大蛇婆苏吉为棍,维护之神毗湿奴化作大海龟支撑。天神持蛇头阿修罗持蛇尾,日夜不停地搅拌乳海,一直持续了数百年。在吴哥寺的东侧回廊,吴哥古城的城门和圣剑寺大门等地都能看见天神和阿修罗搅拌乳海的身影。而现在,为了把参赛选手送到起点。突突车的司机们和其它车司机们一起合作,组成新的“长蛇阵“,并且在每年的赛事当天把大家送来巴戎寺。传说中的”蛇“与现实中的”蛇“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相遇,相连。也许,现实中的”蛇“也会就这样持续数百年。在只能同时通过一辆车的城门口很多车都选择了掉头,一些选手下来开始走路。我的单车倒成了最快捷交通工具,超过人群向起点驶去。5:25分到达起点,停好车之后看了一下,还有几辆自行车停在边上,也不是只有我愿意这么么玩体力。和其它赛事完赛后按摩不同,这里的按摩帐蓬里的工作人员己经开始为选手按摩了。高棉按摩也是当地很不错的特色,我还是习惯赛后再按。这时候只要去存衣点更衣存放,5:35分进入赛道等待发令。被西方列强夹在人群中的自己显得特别矮小,前后左右只看到人头。6点己近,天仍未明。组委会大概怕大家摸黑跑起来不太安全,本来6点开跑的比赛,现在才开始要发言了。还要有请什么人物来个演讲,“演讲~!”。有人开始感叹,接着大家有一些不太爽的嘀咕。6点十几分,终于演讲完了,一阵拍手附合之后。听着广播开始倒计时,大家根着一起喊起来,“10、9、8~~~3、2、1”,我提步起跑却直接撞到前面的人背上,我还没反应过来只发现好多人开跑,也有好多人没开跑。那倒计时是在干什么,广播又响了。我们有请另一位领导发言。“啊拉法克,你演讲倒计个什么劲儿!“ 前面一位选手举起手表不停的敲,也听到了一些选手按下了起跑的滴滴声,又不得不再次取消。6:29分,终于发令起跑了,差一分被你们拖了半个小时。参加这么多年马拉松,这还是头一次发令拖延这么久。而且看起来并不是无意间的拖延,曾在国内的赛事遇到一些拖延,都是赛前例行公事的时间没有把握好,拖延了一些时间。而吴哥这次明显就是压根没打算整点发令,慢悠悠的例行公事。我在申请柬埔寨电子签证的时候,最快的速度就拿到了结果。看到有一个字母有错误之后,给他们官方留的电子邮箱发信陈述问题,只用了5分钟不到就收到了修正的签证。那时候还在感慨这个国家官方机构的办事效率是如此令人赞叹。今天又体验了另外的一种”休闲“。这个早上,发现自己双膝己经由青肿变成了黑青。不过如果不碰触,并不是感到特别痛。放慢一些跑,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以4:30M/KM的配速前进,从巴戎寺的起点跑出,经达十二生肖、穿越胜利之门跑出城外,仅仅1公里不到就有了第一个补水点。身着白色赞助服装,画着浓妆的女孩拿着还没开口的瓶装水递给大家。水瓶上厚厚的水珠,看起来刚从冰箱里拿出不久。东南亚地黎明,气温即将冲上30,温度超过60%。水分散失也很快,更多的被水需求让补水点也出现的这么快。只不过她们即不把水倒进小杯里,也不打开瓶盖就这样递出来,有点不是很理解。我拿到水,打开瓶盖,喝一口就扔。又浪费时间体力,又浪费水。3公里过后,己经把普通跑者都甩在了身后,能在4:30这个配速上前进的,都是长期训练有一定实力的选手。我因为膝伤己经不敢再加速了,就这样坚持完赛即可。看到路边加油伸手和大家击掌的小孩子,也都过去和他们一一击掌。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怕碰疼小孩子,一般我都是伸出手不动随着身体向前,由小孩子拍我,感受到一个个湿润嫩滑的小手掌。大多应该都是附近的农家,穿着简朴的乡土气息,女孩子们散着头发,发黄的发质有点脏的感觉,却能够喊出纯正的英语来为我们加油。看到有小孩子抱个箱子来捡选手们喝剩下的水;还有带了一个大瓶子,把水都装起来带走。又是一次想起自己的小时候,90年代的北方小镇,那个同样物资稀缺的年代,我也曾特别的珍惜瓶装水,也同样喝过别人的半瓶水。这几天见过的小孩子只有在自行车赛中碰见的那一小队有着富二代的感觉,皮肤白皙,装备统一整齐。其它大多都是晒得黝黑,看起来很瘦小,营养不良。小男孩一般都是短头发,小女孩头发蓬蓬乱的披着,都是黄土色。衣服不知道是穿太久还是不常洗,亮色系的同样显得很灰暗。大部分小孩都穿着拖鞋。在吴哥地区,放学后的小孩会挎着类似老电影里街头卖烟的那种售货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当地的纪念品或手工品出来兜售。有的合围着你转,但也不会硬缠着。从小就习惯了用外语和外国人打交道的他们,虽然外表看起来很乡土,但每个人的眼睛却又是那么的有神,没有那种迷茫和无知的呆滞。有朋友说,她遇到的小女孩和她说 “If you buy one, y otherwise, you are not.”突然间有点羡慕他们,能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地方成长。先于普通组出发的轮椅组己经在前面开了路,穿着的赞助衫来自上海某产品。相对于普通跑者,轮椅跑者,会引来更多人的注目与欢呼。生命总是以它多姿多彩的形式在地球各处绽放着。轮椅跑者——就是那万绿从中一点红。闪耀着光辉燃烧着,我的双腿不能奔跑,但我可以用双手奔跑。没有健全的躯干,却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的毅力。茶胶寺、塔布笼寺、皇家浴池。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景点在我们的路线边上经过。但是除了胜利之门是穿过古迹之外,其它的仅仅是经过,还没有看清大概的模样就己经快步跑过。而正是这种朦胧感带给大家更多的神秘,莫不是守护吴哥的众神也加入了赛场和我们一起迈步。一路跑过,只有在8公里处的皇家浴池附近集中的加油民众比较多。其它地方,三三两两见到的都是小孩子,13公里处的小村子,一所建设良好的小学校,看起来更像是某组织的援助而设置,在路边特别耀眼。7点多,阳光刚刚穿过树林铺在了赛道上,就己经毫不客气的把热感传到了穿梭而过去人群。补水的需求更加大了起来,遇到了体能饮料更是不可放过。刚离开补给点,就又感觉缺水。不知道是环境还是心理,总感觉较以往赛事更加缺水。带着浓厚盐分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手擦一下汗,看到汗液还带着红色的尘土。擦汗的次数多了,总会不小心把混着盐和土的汗水弄进眼睛。又是了阵刺痛。一路频繁出现的补给点,这时候才觉得怎么离得那么远。终于接过寨妹递来的水,洗脸的同时混着盐和土和汗水的瓶装水那自然的全流过嘴唇,渗进嘴里。一股复杂的味道源自马拉松的综合功能饮品味。赛道是不封路的,昨日的自行车赛就要一边比赛一边注意过往的车辆。相对于昨天的速度,今天的奔跑,躲避过往车辆就更显方便。只是有车开过之后,扬起的一阵尘土又要成为自己肺中之物。折返之后,对面跑过的人群更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同国家的选手跑过,国内的跑团更是举着大旗招摇而过。穿着不同国旗服的选手也都在为自己的国家打CALL。边跑边聊还拍个没完照片的,十之八九应该是国人。脸上涂着厚厚的粉底的消瘦大妈,一看就是日本人。或者就不能叫大妈,应该叫大姐。20多岁的女生中日两国不太好从外表区分,只能从动作行为来区分。但40多岁的中国大妈和40多岁的日本大姐那真是一目了然。大妈这词吧,总是有些乡土气息,发胖、嗓门提升、无所畏惧。当然大妈也是很兼容性的,佛系、慈爱、热心。总的来说吧,不管那国人,过了40岁风韵犹存的气质女性就叫大姐。反之就是大妈。大叔和大哥也是同理。吴哥古迹,年久失修的道路,磨光了柏油的路面露出了小石头。即使我事先己有预感而穿了厚底鞋仍然觉得脚底痛。从第13公里开始就开始感受到了强大的脚底按摩,到17公里时,双膝也开始感受到剧痛,继续放慢速度。那就开补吧,之前都是小喝一点水,不吃食物。虽然路上的食补也只有香蕉。现在遇到补给点不只是喝水,连香蕉也开吃。从可爱的寨妹手中接过补给,享受最后几公里热情~赛道平坦没有起伏,本应是跑PB的一个赛事。赛会的记录成绩却出奇的差,比平均值低了差不多10分钟。按摩石一般的路面和气温都是影响成绩的主要成因,再者,这是一场自由参赛的马拉松,并不会主动邀请顶尖选手,成绩不及一般赛事也实属正常。最后三公里,回到大吴哥的范围,唯一的穿越千年之步伐就是往返于城门之间,而摄影师也是必然会在胜利之门为大家拍下经典的一刻。离终点还有500米,周围助威的,观战的满满的人群,还有10K的选手大军正在冲线,热闹非常。本来习惯性在冲刺前做点翻滚、侧手翻等动作来几张经典的记录。结果和10K的选手群撞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这种终点就不要再想有什么单独的纪念照。最后一公里,看了一下表,为了让自己的数据不超过9这个数据,己经开始冲了起来。过线之时抬头看到终点记时表显示1:39:05,快速冲过终点,保证自己不要落到1:40就很OK了。这种天气与路段,再加上两天连战及受伤,想要冲到1:20就不要想了。拿到的第一瓶冰水直接倒在了头上,再穿过清凉水喷雾,走去按摩点按按腿脚。按摩点的选手还不多,过去直接有位置。不知道是柬埔寨的大妈力大无穷,还是我刚经过两天试练的双腿缺乏对外力的抵抗,按得我半瘫在椅子上疲惫的身子差点一跃跳起来。我又指点大妈给我的伤膝擦上镇痛油。站起来的瞬间,还是疲惫。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走到补给点,两个大冰池里泡着的全是功能饮料和可乐,随大家自由取用。看见几个欧美人拿起一堆装自己包包里,还真是不客气。先拿一罐喝着,走走歇歇。过一会再来就只有水了,还是得庆幸跑得快还见到了饮料的面儿。参加了这么多年比赛,不变的经验就是,跑快了嘛都有,跑得慢了连水都没得喝。多么简单粗暴的动力。对于第一名是谁,己经没有了太多的兴趣。终点提供的各式互动,拍照背景墙等等都不想过去。只站在巴戎寺前拍下挂起来奖牌,奖牌是金色的吴哥窟。相对于拿成绩跑名次,在这次奔跑更多的应该是去感受周围的一切。而官方拍的照片和成绩在第二天拿到。全套照片$39.95,一张照片$19.95,我只需要这张有吴哥特色的通过胜利之门后的照片,再加了一个特色的外框变成$22.95。买定离手,下载照片。终点的领奖台旁看到有丰富的餐饮,看着相当高级但却没几个人在里面,果然工作人员说这是VIP专享。一般跑者只可以领水,没有食物。搜噶,那就这样吧,我也不打听如何成为VIP了,反正我一般刚跑完都是累得不想吃东西,再加上此时也才8点多,我可以回酒店吃早点。8点半刚过,骑上单车穿过还在跑回终点选手人群,向市区骑去。时而喊两句,给未完赛的人群加油。挂在我胸口的晃来晃去的完赛奖牌吸收着清晨的阳光闪闪发亮,吸引着即将冲线选手们的目光的同时,也会必将带给他们一定的鼓舞。到各地去参赛,和本地选手一起竞争的同时。了解他们去跑步的认知,了解他们的跑步文化,日常的训练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能再交一个朋友那就更显完美。但是在吴哥的赛场上遇到的柬埔寨人真的少之又少。自己试想了一下,如果是90年代的中国,奔跑在马拉松赛场上的人是什么样的?大概都是国家队吧。即使在现在的国内,马拉松赛爆发式增长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是能跑的。本是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但实际上跑来跑去总是固定不多的那一些人。这里赛完,又去那里赛。离真正的全民运动还早得很。在市区内遇到的那一些本地人,和他们聊起我来这里参加马拉松的时候。和他们交流的过程,感觉这场赛事就是为了外国人而举办。经过吴哥遗迹的精华,小吴哥——吴哥窟的时候终于看清了围着护城河的古城,两次经过这里都是黎明之前,没有看到真正的景色。而这个时候,也只不过当它是路边景观,仔细游览还不到时候。回酒店食早更衣之后,再等我回来。接近市区的路上,挂满了大小马拉松广告的条幅。不知道是去年还是前年的宣传照片放在上面,仍然是经过胜利之门的地点,跑过不同肤色的选手。一种国际比赛的直面感。一路上多辆突突车载着完赛的选手回城,每经过一辆车我都会提高车速和他飙一下,彰显一下体能的充沛。走到路上的右腿己是伤痛难忍,但骑在车上仍然能发出80的能量。半小时不到,又飙了十几公里回到酒店。早餐之后整理行装,和各种热情的工作人员说再见。背起自己的轻装小包,骑上小单车,骑去订好的那一家民宿店。四、高棉的微笑VS吴哥之美傍晚时分,落日之前。再次骑车去往吴哥窟,去感受落日之美。日出日落是吴哥窟最仍然欣赏的美景之一。第二天清早继续早起,冲来看日出。这是一个发展很慢的国家,这一个休闲的国家。还没有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急躁,很多人享受着休闲与自然。这里经济落后,却又不比世界上任何缺乏国际化。这里同样在高峰时期的高峰路段会有交通拥堵,却没有滴滴噪杂的路怒症。在参观柬埔寨国家博物馆的时候,正好看到大厅的电视播放新闻。熟悉的政府官员见面的场景,虽然听不懂说什么,也看不懂写着什么。但上面柬埔寨和老挝两国的国旗悬挂,总还是可以看得出友好的邻邦又在握手互动了。文化、种族、语言、习俗等相近的邻国,总是会有关相生相克种种瓜葛。想更多一些对古代柬埔寨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之后还需再去越南、老挝走走看看。《吴哥之美》一书写道,吴哥王朝来自印度教的信仰,空间在严格的方正中追求一重一重向上的发展。通常寺庙建筑以五层坛城的形式向中心提高,由平缓到陡斜。每一层跨越到另一层,攀爬的阶梯都更陡直。角度的加大,最后逼近于90度仰角。攀爬而上,不仅必须手脚并用,五体投地,而且也要专心一意,不能稍有分心。吴哥寺庙的崇高,却是在人们以自己的身体攀爬时才显现出来的。 在通向心灵修行的阶梯上,匍匐而上,因为愈来愈陡直的攀升,知道自己必须多么精进谨慎。没有攀爬过吴哥寺庙的高梯,不会领悟吴哥建筑里信仰的力量。 许多人不解:这样陡直的高梯不是很危险吗? 但是,从没有虔诚的信徒会从梯上坠落,坠落的只是来此玩耍嬉戏的游客。吴哥寺庙的建筑设计当然是为了信徒的信仰,而不会是为了玩耍的游客。多年来走南闯北,登过高山爬过塔顶。自认为从来没有什么恐高的感觉。却在我攀爬阶梯之时,无意的向下看去而双腿微有颤抖。一瞬间收神归位,只看着这脚下的阶梯,想着这千年古迹。专心的一步步爬上,即是排除杂念的游客,又像是虔诚的信徒。不看前方,不想背后,只感受着自己攀爬在千年的古迹之上。每踏上一步,都是心灵的提升。每一步都需要一个“慢”字。“慢”即是“静”,“静”则“不燥”。不急不燥即为修行。来吴哥比赛,就是需要“慢”,是一场修行,是一次穿越。感受赛道,感受人文。在这里短暂的几天己让我能从心底感受到”高棉的微笑“,也明白”吴哥之美“需要”慢“步去感受。因为气候而需要”慢“,因为尘土而需要“慢”,更是因为时空。几个小时的赛事在吴哥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并不会留下太多的印记。这种印记只会留在所有参与者的身上,让大家更懂得如何去感受“慢”之美。”慢“步在吴哥王朝,一阵微风轻轻吹过,也许那就是一股吹拂了千年的“高棉的微笑”。骑得了车,跑得了步,拍得了照,走好一个人的旅程
 ·  15:39
你要来巴黎么?是要看看高耸的埃菲尔铁塔,还是要瞻仰一下浮华的卢浮宫?或者去圣母院拜访一下钟楼怪人?还有那些最最不能错过的,充满浪漫味道的大街小巷……打车?太贵,不符合穷游的精神!走路?确实锻炼身体,但是太慢……坐地铁?拜托,虽然巴黎有着完善的地下交通,可是除了黑洞洞的一条隧道,还有拥挤不堪的铁皮车厢,还能看到什么?隆重推荐,巴黎的“共享”单车——Vrlib。价格便宜,每天只要1.7欧,如果你一次待上7天,价格低至8欧/7天哦。在巴黎,街头随处可以看到自行车租赁点,千万不要被全自助的架势吓到了,其实操作很简单,和ATM一样哦,现在我们首先来做做准备工作。申明一下,以下纯属个人感官,和官方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更不是广告……租车APP首先,我们需要下载vrilb的官方APP,可以去他们的官网,就是这里:http://en.velib.paris.fr/也可以直接在谷歌市场里面下载。上不了谷歌市场?到了巴黎再下,不急。大家不需要在官网上做任何操作,比如注册什么的,一切到现场解决就好。当然,这个APP本身并不影响租车手续,但是肯定会更加方便骑乘体验。好,我们现在打开APP看看,第一个页面是结合谷歌地图“bikes”显示的每一个租赁点的位置,直接导航,可以轻松找到。白色的数字代表这些租赁点还有多少量车可以租用。点击“stands”菜单,和这个界面一样,只是内容变成了这个租赁点还有多少空余的车位可以还车。一定注意这些信息,没车租也就算了,如果挥汗如雨的在最后一分钟骑到一个满员的租赁点,那真是想哭的心都会有。好吧,我承认,我在一个雨夜围着埃菲尔转了两圈,都没有找到可以还车的地方,就因为我舍不得在雨中把手机掏出来……准时还车为什么重要?我们来看看规则。租车规则:按照“Velib”的服务规定,凭传统年卡﹑周卡和日卡每一次使用的前30分钟均为免费;车迷年卡第一个45分钟免费;如行程时间超过30分钟或45分钟,则按30分钟为单位收费,收费定价如下:-第1个30分钟:1欧元;-第2个30分钟:2欧元;-从第3个30分钟起,每增加30分钟,收费4欧元。租车卡在有效期内,无限次数使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想免费使用超过30分钟,就需要在快到30分钟的时候找到一个Vélib'停车点还掉车子,然后再重新租一辆!亲测,在巴黎的圣母院到埃菲尔一线活动,直进直出,30分钟基本没有问题,万一要停下来拍照,换车是必须必须的。开始租车巴黎有上百个租车点,有些相隔仅仅百米之遥,所以要找一个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如果你在主干道上没有什么发现,记得往旁边的小巷子里瞧一眼。恩,如果你看到有这么一根电桩,就是找到目标了。这是自助机的背面,没什么用,大家忽略。走到另一面,这才是我们要操作的界面。这种自助机有点LOW,操作的时候时而需要触摸屏,有时候要用到下面的键盘和小屏幕,习惯就好。第一次租车,首先按小键盘上的5,选择语言英语,然后选择“1”,买票。提示界面,按“V”确认现在大家选1,买票选择1日票还是7日票,大家看见价格了……复杂的条款信息,点0,滑到最后一行,然后按“V”自己设置一个四位数的提车密码,简单一点,别忘了,后面每次提车都会用到他。确认一下密码,按“V”。准备好你的信用卡,系统会预授权150欧,如果正常还车,不磕不碰,不会扣费。在巴黎待不到七天,又想每天骑车的同学累计会被锁定几百块,心态要好,不要慌张。注意卡的类型,银联是不可以的,请准备VISA或者万事达信用卡。跟着系统提示插卡……现在用得着小屏幕了,看上面的提示,输密码。你的银行短信现在会提示你消费了150欧,不要紧张,不会结账的。biubiu,系统出票。记得把信用卡取走。注意小票顶端的8位数字,记住它,或者拍下来,今天每次租车都会用到它。好了现在我们正式开始租车。回到主界面,选择“2”,咱现在是有票的人了,接受它的服务。输入刚才小票上的8位数字再输入自己设置的4位提车密码。很显然我们记住了密码,现在选“1”,提车。如果你想看看自己的账户消费,有没有超时被扣了费用,选择2。这个界面不重要,选“V”。现在系统展示出本租赁点还健在的自行车,选一个车号,然后按“V”。建议先在租赁点走一圈,看清楚车辆状况再来租车。巴黎的自行车掉链子,坏座椅的情况还真的不少,加上这个车外观比较厚重,伤痕很有隐蔽性。如果没看清楚提车之后才发现问题,立刻还车,重租就行了。biubiu,提车成功。现在离开ATM,走到选定的自行车前面,按一下电桩上的按钮,就可以把车取出来。赶紧走人,你只有半个小时,滴答滴答……还车我是个懒人,还车还是这张图,找一个没车的电桩,把车身上那个卡子卡进电桩上的缺口,看着电桩上的指示灯变绿长亮就可以放心离开了。骑乘感受巴黎的自行车骑起来比较舒服,和国内自行车差不多,三挡变速,夜间还有一个聊胜于无的小夜灯。但是巴黎的街道很渣。我个人非常理解巴黎人民对于小砖铺就的马路那种深厚的感情,当年花了百八十年好容易把巴黎的主要路面从泥土改成小砖块,没几年遇到大革命,统统撬起来做了街垒,好容易等革命完了,又花了几十年给铺回去,你说能随随便便改成沥青路面嘛?肯定不能啊!这种路面给骑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特别是香街一带,从卢浮宫到凯旋门一线还得是上坡,有一天我差点是把车推到凯旋门的(不要说为什么不还,那天好像是环法自行车的闭幕式,香街附近的站点不是关闭了,就是要转一大圈,天知道那天什么情况)。当然,如果天气晴好,大家沿着塞纳河骑一下还是不错的。另外,塞纳河沿岸的自行车租赁点很多,大家不用劳神费力的走楼梯把自行车扛下去,河边有的是。最后,注意时间,留意APP谢谢各位,记得点右上角的小红心哦,么么哒
 ·  18:12
前言    结束这次法国旅行已经一周了,对我来说,背着行李踏进家门并非意味着一段旅行的结束,身体已归家,但心还在路上。我知道没多少人会喜欢看大段堆砌的文字,这段游记只是想写给自己,短暂的旅程还能继续延伸,每一次回忆,都仿佛重新经历。每一段心灵历程、旅行杂感,都会让我重新审视这段旅行带给我的意义。  为什么会选择徒步这样的苦旅呢,常常有人不解地问,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从乞力回来之后,就迷上了这种旅行方式,TMB结束之后,我对同样爱上徒步的朋友说,仿佛中毒,从此不能自拔.....比起在海边悠闲地躺着,徒步简直就是一种自虐,但它就像一种人生体验,需要极度的忍耐和极致的毅力,在你累到精疲力竭,道路仍然看不到尽头的时候,不管无助和绝望怎么涌上心头,都没有人能替代你,除了继续行走,你别无选择,一步一步咬着牙走到终点。行走的过程中,你只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声,听到自己的内心。途中的美景,到达终点的喜悦以及晚餐时那杯美酒,都是前行的希望和勇气,是对自己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犒赏。  山里的生活是简单的,吃饭、睡觉、走路,累到极致,世俗的烦恼一概忘记,你却能感受到久违的幸福和平静,幸福感的阈值变得很低很低,口渴时路边的蓝莓,饥饿时一块面包,爬升到力竭时豁然出现的顶峰,途中歇息时迎面而来的清风……平时不曾在意的小确幸,此时都变成暖彻心扉的幸福。关于Tour du Mont Blanc环勃朗峰徒步   Mont Blanc,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西欧的最高峰,海拔4808米。Tour du Mont Blanc,简称TMB,是指围绕勃朗峰的一条跨越法、意、瑞三国,长达170公里的徒步路线。这条线路被户外爱好者一致认为是此生一定要挑战一次的世界级徒步路线,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最美的徒步路线。   全程累计海拔上升10000米,通常逆时针走11天,顺时针走10天,海拔最高处只有2665米,故没有高反的顾虑,这不是一条很难的线路,但绝对也不容易,每天行走20公里左右,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上坡时很累,下坡时膝盖承受压力很大。  夏季是勃朗峰徒步的最佳季节,只有6月中到9月中整个徒步路线全程开放,其余时间因为下雪会部分封山。我们走的是七天逆时针行程,其中有部分乘坐交通工具,从Chamonix出发,最终回到这里,每天的终点都标注在图中。   另外还要回答很多朋友问我的问题,如果对体力没有信心,能否只走一部分,答案当然是——可以,你可以自行选择走几天,走多少路,这些都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也可以交给向导帮你安排。  但是这条线路并非因TMB而出名,每年八月底这里会举行一场在世界范围被誉为户外越野殿堂级的赛事,Ultra Tour du Mont Blanc (UTMB),在外人看来如此虐的比赛,一票难求,需要跑者在全球认证的资格赛中攒够积分,等待抽签选中才能参与,这是越野爱好者心目中的奥运会。在我写这篇游记的时候,那边比赛已经进入尾声,走过这条路之后,才知道这样的比赛难度有多大,路途有多艰辛,真心向这些超越自己,永无止境的大神们表示敬意。准备篇:  1、签证。虽然徒步的整个路线会经过法国、意大利、瑞士,我后来买的机票也是先抵达瑞士日内瓦,但是由于我的主要行程在法国境内,所以最终办理的是法国申根签,重庆有签证中心可以递交资料,进行生物信息采集,办过这么多国家的签证,不得不说申根签是最麻烦的,比美签手续还多,尤其是因为要办理孩子的签证,各种公证办得我很是恼火,但是下来的速度很快,三天就出来了。  2、机票。由于这次行程很波折,最终决定下来并办好签证,已经距离出发只有两个月了,这个跟我平时至少提前半年预订的风格不符。因为打算带着女儿去,徒步完想带她去巴黎看卢浮宫,而距离徒步的出发点法国霞慕尼小镇最近的机场是瑞士日内瓦,最合适的是开口票,日内瓦进,巴黎出,最终查下来只有俄航北京进出的航班时间和价格合适,适逢暑期旺季,订得又太晚,最终价格人均到8000也只能忍了。  3、行程。这次的行程相对简单,前面七天TMB徒步,后面的行程我跟当地徒步向导林队商量过,最终采纳他的建议,徒步完在法国安纳西小镇住两天调整,之后再到巴黎。由于现在自由行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巴黎也去过,我已经不用像以前那样做大量的行前工作,事无巨细地制订行程攻略。我出发前研究了下巴黎地图,粗定出一定要去的几个景点,大致给每天做了安排,因为整个行程只有我和女儿两个人,一切都很宽松随意,我决定没有任何压力地享受这次旅行。  4、交通及门票。整个行程的交通也很简单,我们到日内瓦机场之后,向导林队会开车接我们到霞慕尼,徒步完之后送到安纳西,我只需要预订从安纳西到巴黎的高铁车票,这也由林队帮我代劳了。我在淘宝上购买了巴黎四日博物馆通票,塞纳河游船票,整个巴黎的行程就覆盖了。巴黎地铁票后来全由女儿桐桐在巴黎搞定。  5、知识。既然这次旅行兼顾自然和人文,必要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行前我读了法国历史,重读了两遍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雨果的《93年》,对法国大革命有了新的认识,跟桐桐一起看卢浮宫和凡尔赛宫的纪录片,了解法国历史,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到大革命……  6、酒店。由于徒步期间的住宿全部包在支付的徒步费用里,故我只预订了安纳西和巴黎的住宿,全部在AIRBNB上预订,简直不能更满意,具体会在行程篇里介绍。由于八月是徒步旺季,高山木屋容量有限,一定要尽早预订。  7、体能。TMB是一项长距离,升降,负重徒步,需要相当的心肺力量及肌肉力量训练,我之前认为自己一直在坚持锻炼问题不大,行程开始之后才觉得自己腿部肌肉力量还很欠缺。最好提前两个月加强腿部肌肉训练,比如深蹲,负重爬楼梯。桐桐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但是她从小就不娇气不怕吃苦,我对她有深深的信心,最终她能全程走下来我也很为她骄傲。  8、装备。对徒步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登山包(配防水罩):我带了30升的小鹰Osprey登山包,桐桐带的是20升的户外包,我必须对小鹰的登山包进行盛赞,不愧是现在主流并被众多人推崇的登山包,我之前觉得自己无法长距离负重徒步,但整个行程走下来,我全程背着我和桐桐两个人的睡袋,厚外套及个人衣物,还有两瓶水,10来公斤重,竟然毫无压力,让我信心大增,也许以后可以往重装的道路前进了。    防水登山鞋:我仍然穿着之前被我赞过的Asolo高帮登山鞋,桐桐穿的是迪卡侬的登山鞋,我全程没有起过水泡,桐桐虽然觉得鞋子穿着挺舒服,但她的脚一直被磨出水泡,不知道是鞋子还是袜子的问题。有的人觉得低帮的更舒服,我习惯穿高帮,对脚踝有保护作用,也不容易进砂石。   睡袋或者睡袋内胆:高山木屋居住条件有限,有的地方卫生不太好。    登山杖:我用的是BD的登山杖,非常轻便。  拖鞋:非常非常重要,所有营地都有专门放置登山鞋的地方,必须换下,到了营地换上拖鞋,整个人都放松了。    袜子:之前我比较忽略这个问题,我带了两双袜子,一双是网上买的普通徒步袜,一双是在户外店买的品牌专业加厚徒步袜,最终我发觉就透气性,耐磨性,护脚程度,绝对是专业袜胜出N筹,我全程没有被磨出水泡,跟袜子和鞋子的专业性不无关系。  快干衣:建议至少三件,穿一件还有两件备换,每天衣服不一定会干,挂在背包外面一整天也可能不会干。  防晒衣:强烈建议至少两件,我这次只带了一件,从第一天到第七天,你会发现照片上我只穿着一件衣服……  冲锋衣+棉服或者抓绒:山上气温温差很大,但我们去的八月中旬天气极好,晚上最冷的时候也就穿上棉服就够了,全程行进中没有碰到下雨,人品杠杠的,准备的防雨工具全部没有用上。  快干裤:两条,之前我犹豫要不要带加厚的裤子,事实证明完全不用。  帽子+手套:日晒强烈,建议带帽子,手套可选,我手套也可防晒,我防晒衣跟手套中间那一截手腕没有遮住,黑了一圈,晒到掉皮。  内衣:最好都是快干,山上温度低,湿度大,洗过的衣服很难干。  墨镜:轻便、不易从鼻翼滑脱的最佳。  魔术头巾:我带了俩,但全程没用,天气太好,也不想把脸遮起来。  快干浴巾+速干毛巾:一定要快干,方便携带。  防晒霜:50+这个重要性不用再做解释。  充电宝+转换插头:有的营地没有充电条件。  洗漱包:牙膏牙刷个人护肤用品,洗发水,洗面奶,沐浴露,每天都有地方可以洗澡,但是这些得自备,尽量带小包装。  药品:必备常用感冒药消炎药创可贴,我带了全程没用上。  防水袋+雨衣:因为全程没雨,没用上。  零食:走到低血糖的时候会觉得超重要啊。  保温杯或者水袋:我这次觉得最明智的就是带了保温杯,路上接清凉的山泉水,全程保持冰凉水温,走到全身湿透嗓子冒烟的时候,简直是甘霖。  润唇膏:重要重要重要,每个人走下来都呈嘴巴脱皮状态。 关于向导:    这次徒步能成行,并最终顺利完成,一切都是缘分。在决定这次行程之前,我一直很犹豫,如果不用向导自己走这条线也是可以的,但是对我这种毫无方向感的人来说完全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向导林队在穷游网上的自我推荐,我在微信上跟他取得了联系。林队是在法国定居的中国人,在法国参加外籍军团并服役九年,去年刚刚退役,因为热爱户外运动做了这个行业。  经过几次沟通,我看了他发的朋友圈,果断决定由他来做我和桐桐的向导,并很快支付了定金,有时候信任也靠直觉,之前朋友一直各种担心,事实证明我的直觉很可靠,其实仅带我和桐桐两个人的队,对他来说并不划算,但是他对我一个母亲带着女儿做这样的徒步旅行表示赞誉,完全不计较得失,让我意外又很感动,临出发前定居在荷兰的栩栩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是个另外的惊喜这是后话。附上林队的微信号:shisheng81序篇  8月12日,我和桐桐到达日内瓦机场,新加入的队友栩栩同一天从荷兰赶过来,几乎同时到达,林队开车到机场接我们。  栩栩,荷兰工作的博士后,成都女孩,白肤纤瘦,虽然不经常玩户外走得不快,但是耐力很好,毅力惊人,大家最终一起顺利走完全程。林队,我们的徒步向导,福建人,经历传奇,在法国外籍军团服役九年,曾经在南美洲亚马逊丛林接受特种兵训练,去过非洲战场,身材健壮皮肤黝黑,充满户外运动的痕迹,外表看似粗犷,居然在车上还细心地帮我们准备了洗好的水果。我们四个人组成的徒步小分队就在日内瓦愉快地集结完毕。窗外蓝天白云,雪山迎面而来,让刚经过长途飞行的我精神一振,阿尔卑斯山脉在如此低的海拔,却能形成永久性的冰川和常年积雪,让人暗自惊叹。一小时之后我们就到了法国著名小城霞慕尼。  霞慕尼,现代登山的发源地,这是一座因登山勇者而兴的城市,坐落在阿尔卑斯峡谷之间,海拔只有1000米,四周被美丽的雪山环绕,仿佛伸手可及。日,Jacques Balmac和Michel Paccard登顶成功,人类首次征服勃朗峰,至今他们遥指勃朗峰的雕像还屹立在城市中心,吸引无数慕名而来的登山者。这里也是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  这是是法国人以山为主题的度假胜地, 短短商业街上林立着各种户外用品商店,几乎囊括了欧美所有户外用品品牌,里面是各种瞠目结舌的户外用品、工具,许多工具我生平没有见过,更不知道用途,我们在这里采购了不少装备,我在这里买到了比国内便宜近一半的鸟的户外衣,后来我到巴黎几乎没进商场,把所有的购物热情都倾注在这里。这里的河水有着像牛奶一般的乳白色,因为来自阿尔卑斯山融化的雪水。这里的河水有着像牛奶一般的乳白色,因为来自阿尔卑斯山融化的雪水。这里跟所有的欧洲小镇一样繁花似锦阳光灿烂,让人心生欢喜。环绕的雪山,仿佛伸手可及  这座小教堂门前的路两周之后变得水泄不通,这里成了全世界越野跑顶尖高手的聚焦地,越野界的狂欢盛典,UTMB赛事从这里启程。今年的冠军庄主Francois d’Haene,以令人咋舌的19小时零1分跑完全程。  网上荡几张图看看这场越野赛事的盛况,170公里,1万米的爬升,这场足够虐又让人热血沸腾的比赛绝对是从起点拼搏到终点的心灵之旅。八月是法国人举国休假的日子,街头上人头攒动,街头音乐会,咖啡厅挤满了人。霞慕尼的火车站位于青山翠谷之中  大家初见面,林队请我们在镇上著名的餐厅La Calèche晚餐。山里盛产蘑菇、奶酪、火腿、腊肠,店里的奶酪火锅很出名,第一次尝试,竟意外地美味,完全没有我想象的甜腻,土豆煮得恰到好处,甜烂如泥,面包焦香四溢口感劲道,裹上加热的奶酪,奶香浓郁,口感微咸,入口回味无穷,我一口气吃掉好几块面包和土豆。初到法国,怎么少得了红酒。  初次见面,这么好酒好肉地隆重招待,倒像久别重逢的老友相聚,接触得久了,就知道林队是个多豪爽仗义的人,像个江湖侠客,生活只需要有美酒有朋友,每到一个宿营地,解决大家疲乏的最好方式就是他请大家喝酒,我甚至怀疑他当向导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热爱户外和结交朋友。登山元素覆盖了整个霞慕尼的日常生活。第一晚住宿地:Les Houches一进门我以为进了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一楼打大堂里坐满了老头老太,见有人进门齐刷刷停止交谈好奇地看着我们,第二天早上起来才知道这里确实住了很多法国人,都是过来度假或者开始徒步的,这里是TMB的起点。  一座漂亮的小楼,房间是青旅的标准配置,卫生间淋浴室公用,热水很棒,但是进到房间里之后我石化了三秒钟,房间里三个下铺已经被占用,三个上铺空着给桐桐、栩栩和我,虽然下铺的人没在房间,但是从行李和放置的登山鞋来看,明显是男士的,原来这是男女混宿的房间……  决定带桐桐去徒步之后,我跟林队沟通过几次,他知道我去登过乞力,对我并没什么担心,只跟我说山上住宿条件可能会不太好,要有心理准备,当然会比非洲好很多,每天还能洗热水澡。我记得我当时豪迈地对他说,没关系,我能住最好的五星级宾馆,也能住最差的帐篷……但是我完全没想到这一路上住的全是男女混宿的房间,虽然住到后面已经完全习以为常,你学会习惯邻床是个牛高马大的汉子可能还习惯脱得很光地睡,学会对盥洗间里仅穿着内衣跟你一起刷牙的男人熟视无睹,学会男女一起排队上厕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单车超出骑行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