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说为什么中国足协要参与中超网页游戏利润分成

重磅!中国足协深夜两道金牌直指中超要害,有人点赞有人教钻空子
5月24日,在中国足球历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在亚冠赛场上,诞生了第一场“中超德比”——一场1/8决赛在上海上港和江苏苏宁之间进行。比赛结束,主场作战的上港2-1拿下了苏宁,占据了晋级的主动权。
然而就在这场比赛结束之后没多久,中国足协深夜发布的两纸通知,风头一下子就盖过了这场亚冠首场中国德比。
21:56分,中国足协在官网发布《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通知中写到,从2018赛季开始,中超、中甲和足协杯的比赛中,各俱乐部U23球员的累计上场人数必须和外援的累计出场人数相同。
各中超、中甲俱乐部:
为进一步通过职业联赛锻炼年轻球员,鼓励俱乐部加大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力度,经研究决定: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
中国足球协会将制定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希望各俱乐部提早准备,届时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中国足球协会
今天半夜22:01分,中国足协在官网发文,主旨和规范各俱乐部高价引援。原文如下:
各中超、中甲俱乐部:
为限制职业足球俱乐部追求短期成绩、盲目攀比、高价引援、哄抬价格的行为,维护职业足球联赛市场秩序,促进职业足球健康、稳定发展,经研究决定:自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起,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征收引援调节费用。对于有关俱乐部通过转会引入球员的资金支出,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该项费用全额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用于青少年球员的培养、社会足球普及和足球公益活动。各俱乐部应当从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规范引援行为,理性投入,依法管理,按照要求做好引援合同管理和备案工作,严禁通过签署阴阳合同等手段获取非法利益。
中国足协将制定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希望各俱乐部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中国足球协会
到底是为什么在这样一场重要的比赛结束之后发布如此重要的消息,而且还是在这样一个深夜的时段,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两个通知确实正确的击中了中超的要害所在——天价外援的增多,给中国足坛带来的,也许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虚火”,我们自己的球员、我们自己的梯队、我们自己的青训——这些才是中国足球实现振兴的关键问题所在。
其实本赛季中超开赛之前,足协也做出过相应的规定——每场比赛每支球队必须有一名U23球员上场。但是,这个规定的先天不足,被聪明的俱乐部抓住了纰漏——我们哌一名U23球员上场个十几分钟,然后“受伤无法坚持比赛”换下场不就完了么?而且这一招在揭幕战中就被当众使用了。但是对于这样的做法,足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吐不出,谁让自己制定规则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在里皮担任中国队主帅之后,对于U23政策极为看好。而且银狐也给出了应对俱乐部的妙招——你规定换下U23的只能是U23不就可以了么!?
没想到足协这一次的调整方案,比世界冠军教头里皮的建议还猛还彻底,直接把外援和U23的名额捆绑在了一起。
这样的规定,让一部分球迷高呼英明——因为这两个决定都是切中要害,直指中超现在最关键的问题。但是也有不少球迷吐槽——你这样的规定也有“漏子”可钻啊!
方案一——我首发三个U23,五分钟后用三外援把他们换下来。这样,累计人数不就相等了。
方案二——u23球员1号下2号上,然后2号下3号上,3号下4号上,4名u23球员轮流上场,就可以有4位外援可以踢满90分钟。23岁以上球员的能力要求就是能跑完90分钟,23岁以上主要训练体能就行了。
不少网友纷纷吐槽——以后中国球员24岁就集体退役了;5个U23+5名外援+守门员,这样可以么?
关于限制高价引援的那个通知,网友们更是纷纷表示——先去把语文学好了再来说话!“对于有关俱乐部通过转会引入球员的资金支出,将收取与引援支出等额的费用”,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病句让语文老师讲一节课了!
大家都知道,在足管中心已经寿终正寝的时候,作为中国足协,已经实际承担起了负责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且此次的两个决定,相信也一定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的安排。但问题是,什么时候中国足协可以多考虑一些方面,让专业人士和专家一起参与规定的制定和修改过程。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中超转播权从白送到5年80亿元 揭秘为何从白菜价到天价
日讯,当昨天中超公司全体股东大会上,主持人拆开信封将“80亿元人民币”获得中超未来5年转播权的天价公布时,与会中超各俱乐部老总及中超公司董事长马成全的表情显然有些意外。确实,这是一个事先他们并没有预想到的数字,要知道这个数字比第二高报价的43亿整整多出了37亿,。这真是疯的节奏。
是疯狂,还是疯了?面对这80亿元人民币的报价,大家脑海中大概都会出现这样两个问号吧。
80亿 如何出炉?
在昨天揭晓结果之前,一共有8家企业报名申请购买2016年至-2020年的中超版权。按照中超公司开出的竞标价格底线,每年最少3亿人民币,而且未来五年需要逐年递增。而这8家企业分别是:代表央视的中视体育、体奥动力、盈方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上海文广五星体育、广东电视台、北京永达天恒、上海双刃剑体育。
随后,中超公司对这8家企业进行了资格核审。最终五星体育传媒有限公司、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入围最终的竞标,而另外4家单位因不符合资质标准未获得讲解和答疑资格。
再然后,就有了昨天下午的一幕。
按照流程,资质获通过的4家单位按抽签顺序向中超公司股东代表做了合作方案陈述并现场答疑,。陈述前,4家单位的报价被分别密封在信封里,待到陈述结束后公开。“我们都以为听错了,太疯狂了!”一位中超公司老总在听到体奥动力80亿元报价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确实,即使对比其他三家的报价,这也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作为此次合作“候选”的五星体育传媒有限公司其5年的总体报价为43亿元,、排在第3三位的中视体育报价为40亿元,报价最低的广东电视台则开出了17.5亿元的价格。对比3亿元的起步价,其他三家落选的企业的报价已经不低,但是和体奥动力的80亿比起来,还是太少了。“以为我们公司的报价冲击力十足,但当体奥动力报价时,我们还是无语了,所谓的竞价空间根本不复存在。”一位未能中标单位的代表这样说。
80亿 能挣回吗?
是疯狂还是疯了,最好的评判标准就是体奥动力能不能在未来5年中挣回这80亿来。
按照合同,体奥动力前两年每年向中超公司支付10亿元,后三年每年支付20亿元,合计80亿元。那么,这80亿他们要怎么挣回来呢?
首先肯定是卖转播权。目前中超联赛确实越来越受到关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肯定都不希望自己失去转播权,因此他们势必将在第二轮的媒体销售战中出战。先说中央电视台与各地方电视台,基于足球目前的受重视程度和各地方俱乐部的受关注度,各个俱乐部所在地区的电视台和央视一定不会错过购买中超转播权,不过他们的出价可能也相对保守。再说视频网站,也都紧盯着中超转播权。特别是乐视,乐视在最近一年多购买了众多体育赛事转播权,但并没有真正优势的核心版权,而作为受众率最广的中超转播权如果没有拿到,对于乐视来说将是致命一击。据称乐视原本要参与中超版权竞标,最终因为不具备电视转播信号制作的资质,乐视也没有报名竞标。与乐视情况相同的还有腾讯、新浪、PPTV等门户网站与视频网站。特别是新浪,在失去NBA转播权之后,如果再失去中超转播权,对其保持多年的业界领先地位将同样是重大打击。而财大气粗的腾讯则与乐视一直在进行暗战,可以想像在第二轮的新媒体销售战中,几家网络媒体的竞争将呈现白热化。
其次则就是球迷更为关心的看球收费问题了。虽然对合作初衷与合作细则,体奥动力并没有作出解读,但“未来中超转播会否由现在免费模式转向有偿模式”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说到职业联赛版权销售,不得不提到目前版权售价世界最高的英超联赛。资料显示,未来3个赛季赛季英超联赛版权销售,仅其本土销售额就达到51亿英镑,其单季销售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80亿元。不过,英超的转播权之所以能够卖出天价,自然是因为英超联赛是要付费观看的。根据粗略统计,一个球迷如果不想错过两家电视台的直播,一个赛季大约需要花费1100英镑,这还不算是英国政府每年收取的145英镑的电视牌照费。
两个收回投入的手段,相比于5年的80个亿,天平最终到底会向哪边倾斜,还真不好说。
80亿 美了俱乐部
不过,抛开体奥动力是疯了还是疯狂了这个命题,5年80亿元的投入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必定是一件好事。因为有了投入,才会有更为良性的循环。当中超公司终于可以挣钱了,那么各个俱乐部每年也总算能够拿到自己的分红了。
说起分红,中超俱乐部们也曾是满把的心酸泪。
中超公司2005年成立,其中中国足协占有36%的股份,16家中超俱乐部各占有4%股份。按照中超公司章程,每年提取利润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在缴纳所得税、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所余利润可按照股东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然而,从中超公司成立之后,每家俱乐部的分红就一直少得可怜。2005年中超裸奔时,分红达到最低,每家俱乐部仅分得50万元。2008年中超各俱乐部每家分红仅为150万元,为了平息众怒,每家俱乐部还得到了750箱啤酒和一台打印机。此后,分红逐年递增,但是却依然少得可怜。年,每家俱乐部分成的金额分别为180万元、290万元、310万元、360万元、600万。而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增长开始加速,达到了1200万元。不过,与和各家俱乐部超过亿元的投入,依然杯水车薪。
而明年,这种情况将真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单季版权收益达10亿元,今年中超联赛总收益将突破14亿元,各俱乐部的收益将有望突破5000万元,而从、2020三个赛季的版权价格分别为15亿元、20亿元、25亿元,这意味着仅版权收益,各俱乐部在这3年的平均分红就会突破1亿元。
尽管在中超豪门不惜成本砸钱引援的今天,1亿元算不上天文数字,但对于广大中小俱乐部而言,这些钱足够他们在国际转会市场上找到物美价优的外援。“这个版权价格,给俱乐部带来巨大收获,当然满意!”辽足俱乐部总经理黄雁就高兴地说。
从白菜价到天价
5年80个亿,相当于每天437.8763万元,这数字实在太惊人了。要知道,在此前,中国顶级联赛的转播权一度几乎是白送的。
甲A一度不受待见。以2002赛季为例,由于在价格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央视在联赛开打时并未获得转播权。为满足广大球迷观看甲A开幕式的需要,他们在首轮进行了一次性签约,从次轮开始,便暂时停止转播联赛。当时球市还比较红火,但联赛的商业价值并未得到认可。央视不愿意在中超转播上投入太多,而上海文广以1.5亿买下年中超转播权。
绝大多数地方台倒是一直在转当地球队的比赛,但并非全都是商业行为。前几年,南方一家电视台迫于某种压力,转播了当地球队的比赛,但在转播过程中,将场地广告全部隐去,致使很多时候电视画面上都只能看到球员的腿。也有的电视台是在俱乐部支付一定费用后,才肯转播他们的比赛。
这几年,随着足球逐渐升温,中超联赛越来越好看。可是,中超转播版权的出售却依然波澜不惊。以2012年为例,央视以730万的“白菜价”便买断中超转播权。2014年,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和竞争,央视才极不情愿地将费用提高到1000万元。甚至在2015年,中超公司卖出的中超联赛版权费,加在一起也就在7000万至8000万元。如今,明年起平均每年16亿的版权费,比今年直接疯涨了20倍。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李立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长按复制下方链接,去分享给好友吧:重磅!中国足协深夜两道金牌直指中超要害,有人点赞有人教钻空子
5月24日,在中国足球历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在亚冠赛场上,诞生了第一场“中超德比”——一场1/8决赛在上海上港和江苏苏宁之间进行。比赛结束,主场作战的上港2-1拿下了苏宁,占据了晋级的主动权。
然而就在这场比赛结束之后没多久,中国足协深夜发布的两纸通知,风头一下子就盖过了这场亚冠首场中国德比。
21:56分,中国足协在官网发布《关于调整中超、中甲联赛U23球员出场政策的通知》,通知中写到,从2018赛季开始,中超、中甲和足协杯的比赛中,各俱乐部U23球员的累计上场人数必须和外援的累计出场人数相同。
原文如下:
各中超、中甲俱乐部:
为进一步通过职业联赛锻炼年轻球员,鼓励俱乐部加大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力度,经研究决定:从2018赛季起,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在参加中超、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杯赛的过程中,各俱乐部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U23国内(港澳台除外)球员,必须与整场比赛累计上场比赛的外籍球员人数相同。
中国足球协会将制定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希望各俱乐部提早准备,届时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中国足球协会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2016中国足球巨额投入 带来了什么
我的图书馆
2016中国足球巨额投入 带来了什么
  中国足球产业,在2000年至2010年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2004年中超元年,中超各俱乐部从中国足协拿到300万元的分红,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11年才被打破。
  2008年,中超公司的赞助收入为7100万人民币,该数据显示,在八年前的中超里,营收入的90%为冠名及赞助,转播权与足球产业的衍生品开发为零,而当时的中甲,球队可获得的赞助款更少,有时甚至需出租队名或依靠政府提供(给球队投资商)的各种优惠政策来支撑,如当年从哈尔滨将球队迁至山东烟台的毅腾队。
  2008年是奥运会年。2009年,中超公司的赞助收入锐减为3100万人民币,2010年,中超公司获得8000万的赞助收入,创下纪录。而当时比赛票房收入对各中超俱乐部仍无太多意义,因为门票收入的背后,是场租以及保安费用。2010年中超公司给予各队的分红达到290万元。
  2011年,中超公司收入10800万元,每支球队分红310万元,总上座率达到4236322人,超越了1998年甲A的总上座率3883000人,也打破了中超此前的最高总上座率09年);2012年的总上座率是4497740人,2013年总上座率比2012年少了四万人,接着总上座率每年呈上升势头,至2016年,总上座率达到5800000人。
  从上座率可以看出,从2012年后,中超开始出现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三点:一,中超公司获得各类赞助款呈上升趋势,二,中超各支球队投资商财力渐丰;三,中超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2年,中超公司收入达到11930万元,净利润6490万元,球队分红360万元,2013年,中超公司收入22500万,净利润11890万元,球队分红570万;2014年初,中国平安以每年1.5亿的赞助额冠名中超四年,同年还有汇源、壳牌、DHL(敦豪国际快递)和长安福特四家二级赞助商赞助中超,DHL三年的赞助额近四亿。这一年,中超公司总收入达到4.4亿元,每支球队分红达到1100万。
  从2014年开始,中超公司从冠名赞助上获得了每年超亿的资金,且每年从二级赞助商手中拿到的赞助款也过亿。2015年,体奥动力以80亿人民币的价格,拿到自2016年后未来五年里的中超公共电视信号制作及版权征集伙伴优先谈判权,一年16亿的价格让所有人感到了震撼……【】
  对于中超来说,俱乐部的主要运营资金来自球队投资商的投入,2016年,这个数字达到41.4亿。没有投资商的注血,没有一支球队能在中超里生存下来,包括不断卖年轻球员的绿城,以及拥有丰富保级经验的河南建业。
  石家庄永昌在2016赛季初的外援投入达到340万欧元,加上引入的崔鹏和李凯,转会费用接近三千万,而永昌的年度总薪是16支中超中最低的,仅为3634万,加上奖金,计为6874万,总支出约为9109万,他们是中超投资最少的球队,他们的结局很简单,降级。
  杭州绿城的年投入达到12814万,也降级,虽然河南队的年投入比绿城要少上近五百万,但保级经验也需要用资金来衡量,显然,河南队的保级经验至少值五千万,而长春亚泰的保级经验,值上一个亿。
  石柯在2012年用大半年时间打上主力,接着在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中后卫,2014年11月,宋卫平为其开出了2000万的转会费,12月,上海上港以溢价200万的2200万的价格购入石柯,同时还支付了300万元的签字费。
  广州恒大在2016赛季的门票收入达到4000万人民币,但他们不是票房最好的俱乐部,北京国安的门票收入5500万,苏宁5000万。在特许产品经营上,恒大与苏宁的表现最好,他们分别卖掉了332万元的队服,在俱乐部标志及足球相关产品中,卖出了383万元。
  以苏宁为例,他们在门票以及特许产品经营中,获得了5715万人民币,这是中超在门票和特许产品经营中做的最好的俱乐部。年初,苏宁在内外援市场花了近7亿元人民币,夏季转会市场中,又花了近八千万引进R—马丁内斯。可以看到,苏宁的5715万元票房及其他产业收入,只占到俱乐部支出的5%。
  苏宁的总收入为124270万元,这也是一个绝对让人混乱的数字,这个数字包括但不限苏宁的投资,2016年,苏宁在苏宁俱乐部身上的投资,不低于十亿人民币。事实上,本赛季在足球产业特训经营中收入最好的苏宁与恒大,两队投资商在球队上的直接投资不低于十八亿,与之相比,北京国安的投资则要少了许多……【】
  资本对于足球产业的收购和运作,从2014年开始渐入佳境。资本认为足球是一个可长期(五年)持有且较为安全的资产,在人民币M2不断增高且美元在近两年相对估值较低的情况下,资本进入的不仅是中国足球产业,还有欧洲的足球产业。
  欧洲足球产业存在着高门槛和高安全性,也就是说,门槛越高的某国足球产业,其安全性就越高,比如英格兰。不过很多时候,中资资本对欧洲足球产业的收购,有着强烈的目的性。
  在2014年7月,总部位于北京的合力万盛国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以8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荷兰海牙俱乐部,至2014年底,钱未到帐,2015年1月,合力万盛宣布800万欧元已到帐,但BBC在2015年12月报道,钱当时仍未到帐,而合力万盛为海牙选的助教高洪波,当时处于自由状态。
  2015年1月,万达集团以4500万欧元,获得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至2016年底,马竞的新球场“万达大都会球场”即将完工,其将取代卡尔德隆球场,成为西甲马竞技主场,尽管在与马德里市的基建合作中问题颇多,但至少万达融入了马竞。
  2015年7月,莱德斯集团以700万欧元的价格,成为法乙索肖的单一股东;2015年9月,华信能源以近1000万欧元的价格,拿下了捷克布拉格斯拉维亚俱乐部60%的股权,2016年底,华信能源主席叶简明被采访,这位39岁的富豪被称为中国最低调最年轻的富豪;2015年11月、互动娱乐以1700万欧元,拿到西甲西班牙人56%的股权;12月,华人文化以4亿美元,拿到了英超曼城俱乐部13%的股份。
  进入到2016年,国内资本对欧洲足球兴趣进入高潮,甚至连澳大利亚足球产业都不放过。曾经冠名中超的雷曼光电,其董事长李漫铁在7月收购澳超纽卡斯尔喷气机,传来的消息是纽卡斯尔可能引入前天津球员马磊磊。
  6月,苏宁以2.7亿欧元,获得国际米兰70%的股权,8月,赖国英率棕榈集团,拿下了英超西布朗维奇88%的股份。2016年中国资本在全球足球产业中的收购,更具有冲击力,且收购方资本强大,没有2014年和2015年那种体育产业公司投机性的收购。此外,中欧体育一直试图收购AC米兰,但受困于目前为防止资本外流而出现的资金控制,对AC米兰的收购陷入僵局……【】
  足球城市基础建设指数,是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根据中国36个城市的中超中甲球队数量、足球场多少、足球学校建设情况,综合各项指标后的权重与得分,得出该城市在足球城市基础建设指数的总分。在这份名单中,西部排在第一位的是乌鲁木齐(第六),第二位的是成都(12位),昆明第三(16位),西安第四(18位)。"
  中国足球一直呈现东重西轻的局面,这是由城市居民消费能力所决定的。象上海,球迷就可以轻松的养起两支顶级联赛球队,天津在下赛季也拥有两支顶级队,北京也有这个能力。站在省份的角度来看,山东、江苏均可以轻松养下一支顶级球队,即使是吉林省,目前也有两支顶级队。不过,长春亚泰属于国企养的球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行为支撑的球队,与球迷的支持没有多少联系。
  能够养起一至两支顶级队,原因不仅仅是有球迷支持,还要有强大的足球基础建设,包括足校的多少与质量,还要有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大连为例,大连的足球城市基础建设指数排在第一位,东北路小学的名声已响了几十年,但大连政府目前对足球不重视,因此大连足球只拥有中甲队。
  这个例子可以证明,中国足球以及中国足球产业的区域发展态势,受到两个非常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是所谓足球城市基础建设指数,二是政府的重视程度。如果非要找出第三个因素来,那就是重要的退役球员的影响。
  以贵州智诚为例,本赛季主帅黎兵是球队冲超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贵州在过去二十年间,重要的球员当属黎兵,黎兵先在辽宁效力,后加盟广东,不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人格魅力,黎兵在六五后球员中均为佼佼者。也就是说,足球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退役球员的努力。但退役球员的作用,也没有政府支持重要,大连有那么多优秀的退役球员,不还是在中甲吗……【】
  对于中国足球产业来说,赛事运营和体育传媒是足球产业中最重要的两个端口。赛事运营可分为联赛赛事运营、夏休期及冬歇期友谊热身赛运营、国字号友谊赛运营、国字号各类预选赛运营以及足协杯赛事运营等。而体育传媒则更加丰富,分类有二,一是视频类直播,含综合视频(战报综述),二是文字报道,含新闻报道及综述,及文字直播。
  从赛事运营的角度来看,中超的赛事运营成败,以票房多少为判断。2015赛季,上海申鑫官方的中超上座率为场均七千人,事实上该数字有问题,可能是以俱乐部的门票出票数(含赠票)为基准,不止一名球迷看到,申鑫主场看台上最多只有上千人。让申鑫感受到上海球迷热情的只有德比战,在申花与申鑫一役中,有23128人看球。
  上海申鑫的球迷活动却是中超中组织相对较好的,他们有公益活动,但对上海本地球迷的吸引力几乎为零。申鑫降级之后,整个中超的上座率出现上升。但申鑫身上存在的同城现象仍存在。在2016赛季,门票收入最少的是富力,650万人民币,富力活在恒大阴影下,倒数第二的是杭州绿城,720万人民币,冠名“杭州”而非“浙江”,让绿城失去大部分浙江球迷的支持。
  世预赛中国队战叙利亚一役,被安排在西安进行,六万人的体育场坐满球迷。在中国的中西部,尤其是缺少中超和中甲队的西安和成都,球迷氛围良好,但这种热情需要引导与配合。只有政府牵头,才能唤醒球迷热情并保证赛事安全运营,民营资本想操办或介入赛事运营,无法解决其突发情况。
  赛事运营对目前的中国足球产业来说有两个问题。一是认同感,申鑫缺少上海球迷的认同感,球市几乎不存在,中国男足在西部比东部更具有认同感,这是缺少比赛的饥饿感带来的认同感。
  二是如何安全合法的完成赛事运营。首先必须多方合作,以中国队与叙利亚一役为例,赛事是由中国足协、陕西省体育局、西安市政府联合举办,但若是一场中甲球队的足协杯赛,顶多是当地足协承办,球场保安靠请,连电视信号都没人录制,各种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关于足协杯赛事运营的安全问题,还可参考武汉宏兴与江苏苏宁一役的全武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赛事运营还呈现出金字塔的态势。金字塔顶端赛事,即国字号球队、中超顶级队,其赛事运营具有利润保证,中甲球队的赛事运营不具备该项保证,还以武汉宏兴为例,这支球队是花钱请球迷观看比赛,这可能代表中甲和乙级队的赛事运营现状。
  北京国安是中超票房最好的球队,这得益于北京目前只有他们一支中超队,若北控也是中超队,那么北京国安的票房冠军可能会滑落;票房第二的江苏舜天已具有区域虹吸效应,安徽很多球迷均把苏宁看做主队,笔者所在皖北城市就有全家开车去南京看球的情况。这又回到第一个问题上,当球队能让球迷拥有认同感时,就能保证球队的赛事运营被良好的执行。
  赛事运营好看难吃,真正能吃下来的人很少,能够保证赛事运营安全,就必须通过多方的合力才有可能,因此赛事运营在未来,依旧是一块好看的豆腐,但真正深入尝鲜的民营资本未必有多少……【】
  在各项调查报告中,所有报告都对中国足球产业的未来一片看好,甚至得出中超在未来五年内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46%,以此为依据,得出中超在2020年的估值为9.4亿英镑。这些数据的基础有两个,一是中超各队的投入,在未来是不断增涨,并可保持高水准外援带来的高质量比赛,二是中国球迷热情不减,且愿在中国足球产业上花钱。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北京球迷对球队的热爱最深,因为其票房最高。但当一名北京球迷买了北京国安球衣后,除非球衣穿烂,除非为庆祝球队夺冠,他不会因为其他原因再买一件国安球衣。这就是北京国安传出有可能更换队徽后,国安球迷表现冷漠的原因。很简单,国安球迷不会因为球队更换队徽,而再买一件国安球衣,因为费钱。几百元的球衣,对于普通球迷来说,在非必要的基础上是不会支出的。
  恒大与苏宁的球衣是中超里卖的最好的,恒大球衣的更换率最高。夺冠、赞助商的更迭都可能会让恒大换衣,球迷随即也换,铁杆球迷尤其如此。但纵观中超,有哪一支球队能象恒大一般上演每年必夺冠的好戏?苏宁产生的地区效应,让其球衣的出售量与恒大持平,但会有饱和时,在未来数年里,国安球迷那种“球衣不烂不换”的状态,也会在苏宁球衣的销售上体现。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建立在中超基础上的中国足球产业,其价值的不断增涨必须有两个基础。一是用高质量的外援保证比赛质量,能够吸引球迷的观赛热情,保证球迷愿意花钱观看比赛,二是在高质量比赛的基础上,吸引球迷在足球产业衍生品上保持高消费水准。
  以目前中超转播费之高,中超的转播必然会走向收费阶段,这也是让视频直播商获得利益的唯一方法。上座率需要球迷买票入场,视频直播需付费观看。一句话,作为一名合格的球迷,你需要用钱来证明你的身份和价值。
  若按照已设定好的、未来的GDP增长率来看,中国人的收入应该是不断增加的。今天的球迷群体,与二十年前相比出现天壤之别。二十年前,中国的蓝领工人、学生和部分知识分子构成了球迷群体;今天,中国的球迷群体主要是由二十五岁以上的中产者来担任,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中产者是否愿意为足球掏钱,将决定中国足球产业盈利的前景。
  这又将与一系列问题纠缠在一起。比如未来数年的就业形势,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就业形势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强势美元已不可阻止,川普上任之后,会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同时,欧洲央行在2016年底继续保持量化宽松政策,但受到德国的坚决反对,欧洲央行极有可能在2017年6月中止量化宽松,甚至不排除加息可能。一旦欧美加息,中国资本会出现外流状况。
  资本外流将产生一系列后果,包括失业率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中产者是否有钱来面对中国足球产业的不断发展,也是一个必须去考虑的问题。中国的电影票房,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40.69亿元,这个数字让各种机构预测,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达到600亿。但预测很快在经济形势下破灭,至2016年11月,前11月电影总票房413亿元,2016年度电影总票房若能超过2015年就是成功,600亿元根本无法实现……【】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超足协杯决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