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利时国家足球队的足球水平个别跟卢森堡球队却这么差呢?

回复Yao的图片:丁丁!!!!
Day 3 卢森堡
从布鲁塞尔的Zuid/Midi火车站,乘坐欧铁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卢森堡大公国首府卢森堡市。一早我们到达火车站,在大屏幕上寻找着去卢森堡的火车。这是我们第一次使用通票乘坐火车,我很怕找错站台,错过火车。但过程其实非常的简单,火车站内都有信息台。我第一个问的服务台告诉我,我要到7号站台后面的那个国际服务台去问。服务台会告诉了我们在哪里站台乘车,接着就我们就在火车站里逛了逛。
那天天气不是很好,天气一直很阴,有雨又害羞要下的样子。3个小时候后,我们到达卢森堡火车站。
卢森堡火车站。
卢森堡地方很小,通常欧洲旅行有一条经典的路线,叫荷比卢,也就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卢森堡更像是一个附赠品。这让我想到国内的旅行社的欧洲多少国游,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有些国家有点凑数的意思。卢森堡主要的旅行热点集中在宪法广场附近的城堡区和老城区。
欧洲城市基本都有新老城区,新城区有着高楼大厦和灯火辉煌,老城区依然保留着以前的建筑和石路。
在火车站附近我们去了一家中餐店吃了一次自助餐火锅,味道一般,这我可以接受。但是服务真的,我想说的是,很难让人理解。对中国人是居高临下的态度,还带有爱理不理。对老外却热情周到,甚至有些献媚。当然,我们可能不是这家店的主要客户,但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难道不更应该照顾一下,吗。
远眺宪法广场&
&圣诞要到了,不大的宪法广场挤满了摊位。
&天气已经有些冷了,广场上放置了很多的火盆,大家围着火盆吃三明治,喝啤酒。
&阿道夫古桥,建于二十世纪初,是欧洲地标建筑之一,古桥被返修加固过几次,如今依然在使用。古桥旁边有一个古桥的介绍馆,免费。
&卢森堡如今是金融中心,很多银行在这里设置分社,在阿道夫古桥的入口端,就有一个工商银行的卢森堡分行。
&卢森堡的老城区,很容易找到路下去,也有很多的游客在老城区行走,跟着他们走就是了。
卢森堡市很小,我们就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卢森堡,当天就返回布鲁塞尔,第二天出发去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Day 4 布鲁塞尔 – 荷兰Day 5 荷兰Day 6 荷兰
离开布鲁塞尔的时候,布鲁塞尔正在下雨。这几天,我觉得我们像流窜犯一样,每天在不同的城市间流转。我们从布鲁塞尔乘车到鹿特丹,然后又从鹿特丹转车到阿姆斯特丹。天气不能算好,可是冬季的欧洲,也不能指望有更好的天气了。
阿姆斯特丹果然是一座旅游城市,出了火车站看到满街都是背包客,时有旅游大巴经过,抬头一看,一车的中国人,想摆手问好,发现他们都像看傻逼一样的看着我。距离火车站一河之隔就是唐人街,唐人街的隔壁就是红灯区。唐人街上有一家叫四川饭店的饭店,价格合适,味道合适,推荐。&
&Dam Square是阿姆斯特丹城的中心,一侧是杜莎夫人蜡像馆。
&顺着广场左侧的街道就可以走到令人向往的红灯区,进入红灯区就可以闻到一股很重又有点臭的味道,那是大麻的味道。在荷兰大麻属于软毒品,是可以合法交易的。
进入红灯区的时候,我一直跟我女朋友灌输,我说,你看,红灯区都来了,脱衣舞表演还是要看一下的,对波。当然,我还发现还有其他的表演,好像也挺好看的,不过尺度太大就不去看了。然后我们就在红灯区的小巷子里转,其实橱窗女郎也没什么,大概就相当于模特大赛的泳装表演。不过我女朋友转了半圈说,这太恶心了,表演你也不许去看了。所以,亲爱的朋友啊,如果来这里,你还是和你的朋友来比较好啊。
红灯区不能照相,它就在河道边。&
这就是所谓的 压力山大 吗。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不夜城,不像Dublin这样,7点之后街上人影都找不到。晚上的阿姆斯特丹街上人来人往,又是圣诞将近,火车站对面的街道上已经成为了夜市。
这里的夜市太不正经了,看看你们卖的都是些什么,奶酪,火腿,巧克力,拜托荷兰人你们认真点行不行,难道夜市小摊不应该卖麻辣烫,爆炒小海鲜什么的嘛。从头逛到那个头,从尾返回这个尾,完全没有能吃的和能买的。
&这个绿色的看起来很恶心,吃起来还行,奶香味很足,不是臭豆腐的味道。
&荷兰向以风车和郁金香文明,这个季节看花是没戏了,只能看看风车了,距离阿姆斯特丹20分钟车程,有一个风车村,叫Zaanse Schans。荷兰最后残存的风车,基本都在这里了。
这个风车看起来都挺新的,应该是维护过的,田野中倒是能看到一些比较原始的,看起来还在使用。&
欧洲最大的风车群就在这里了。&
在风车村,遇见一位荷兰大妈带着家里的两条猎狗遛弯,碰巧田里有野兔,大妈就放出了他的两条猎狗追野兔。
&最后两条猎狗还是没有追到兔子,大妈一声,两条狗乖乖的跑了回来。累坏了。&
Day 7 布鲁塞尔 – 巴黎Day 8 巴黎Day 9 巴黎
我对法国有两个很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圣桑的&天鹅&大提琴曲,出自&动物狂欢节&。
我听的版本是马友友演奏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当然,别的我也没听过。我很少听古典音乐,但这首大提琴曲我非常的喜欢。绵绵的,淡淡的大提琴声音,沉静的甜美和厚重感,是我心中和法国气质最符合的。马友友也是我很喜欢的华人大提琴演奏家,还有一位华人二胡演奏家,贾鹏芳,我也很喜欢。悲伤的二胡声,非常适合熬夜写论文时听,那种凄惨的感觉,非常吻合。
另一个印象是孙燕姿的&Stefanie&专辑中,大部分歌曲的音乐录影带都是在巴黎拍摄,对于学生时代的我来说,伴着音乐的影像是最迷人,也最让人向往的。最后,所有向往都会变成方向,所有的方向都会指引你,到达想去的向往。
这两年巴黎在游客中的口碑非常不好,欧洲经济的萎靡,以及移民的涌入,造成了巴黎的就业率下降,也导致了犯罪率上升。时有报道中国游客被抢事件,初入法国,也忐忑不安,但其实哪个城市都有不稳定,不和谐的一面,可是,如果我们愿意,我们依然可以只记住这个城市美好,动人的一面。
到达巴黎的那天是圣诞节,巴黎所有的商店和餐馆都在放假,吃饭就成了一个问题,很不容易才在一个印度人开的韩国餐馆吃了一顿韩餐。正宗韩国餐馆,印度厨师。
巴黎的地铁是我见过的最复杂的地铁了,直接从线路图上找到换乘路线基本不太可能,我下载了一个巴黎地铁的APP才搞定,听说比巴黎地铁更恶心的只有伦敦地铁了。但巴黎地铁也非常的便利,所有地方都可以乘坐地铁到达。在巴黎市停车很困难,更多人愿意乘坐地铁出行。听说很多公司邀请人来开会,都是直接给个地铁站的名字,然后让嘉宾自己坐地铁过来,无法想象啊。
这铁塔和我想象的一样高耸,壮观,只是有那么多人排队我可是没有想到。据说塔顶可以俯瞰巴黎十二个区,我相信这个说法,从排队登塔的人数就知道了。有两种方法登塔,一种是直接坐电梯,目测队尾的人要登塔还得三个小时,第二种是自己走楼梯,目测排队也需要两个小时。果断放弃了登塔,站在下面看看就好。
巴黎所有的景点地铁都可以到达,凯旋门有一地铁站,好像站名就叫做凯旋门。
凯旋门在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凯旋门四周有辐射出去的12条大街,好莱坞和法国电影多在此取景,在我的影像印象中,看到的都是积雪的凯旋门,奇怪。
凯旋门东侧就是闻名世界的香榭丽舍大街,香榭丽舍大街在法语里的原意是爱丽舍田园大街,香榭丽舍的翻译有的说是来自徐志摩,有的说是来自徐悲鸿,反正,这是个很美的翻译,没看国内很多小区都叫这个名字吗。
&夜晚初至,灯火阑珊的香榭丽舍大街。
&夜色中的埃菲尔铁塔
巴黎四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到巴黎这四站恐怕是不能错过了。卢浮宫对在欧洲留学且26周岁以下的同学是免费的。卢浮宫的人很多,要去就要早点去,卢浮宫下面有一个入口,做地铁到卢浮宫站就下车,不要出到地面,直接在下面进去,下面的入口人数要远远少于广场上的主入口的人。
米洛的维纳斯。记得好像是高中课文吗,有这篇课文。
维纳斯在一个叫米洛的小岛,所以叫米洛的维纳斯,我以前总以为米洛是作家的名字。
这个雕塑让我想起年轻时,有那么一股浪潮,大家喜欢去照相馆照明星照,很多男孩喜欢照那种古惑仔风格的照片。手里拿个砍刀,小皮裤,赤膊上身,像南哥。有一次我一个哥哥去照相,照相馆的师傅说不好意思砍刀不见了,这有个大炮,你就扛着大炮吧,我哥哥就当了一回古惑仔版变形金刚。看这老兄的样子,坦胸露肉,手持船桨?,形色间不羁放荡,颇有古惑仔风范。
&蒙娜丽莎姑娘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着看,被看的都不好意思了。这幅画一定是卢浮宫最受欢迎的展品了,拨开几层人群,才见蒙娜丽莎的真面目,可是,这幅画比想象中要小的多,实际上是,太小了。
这张叫做拍马屁。
巴黎圣母院。
好像又是一篇课文,可见巴黎的建筑多具有代表性和世界性。
巴黎圣母院对面的爱桥上挂满了锁头,一当地的大爷跟我们说,其实当地人觉得这挺危险的,因为桥栏杆太沉了,可能随时会被压倒。
&拿着食物喂鸟的孩子。
&乘船游览巴黎,在塞纳河上欣赏两岸风光,天气阴沉使建筑看起来更有沧桑的历史感。
&巴黎的建筑透露着大气,精致,走在巴黎真正可以感觉的到法兰西帝国曾经的强大和辉煌。
我很喜欢巴黎,这里的建筑,这里的街道都让我着迷。
虽然我多数都叫不出名字,但是看到建筑上的雕刻,雕塑,依然是我想象中的巴黎。
我印象中的巴黎,是有着灿烂阳光的塞纳河和香甜的面包。
虽然我们来的时候,这里阴天欲雨,但,我依然喜欢这里。
Day 10 巴黎 – 慕尼黑Day 11 慕尼黑
火车出巴黎,一路驶向慕尼黑。
慕尼黑有啤酒,拜仁球队,巴伐利亚黑森林和新天鹅堡。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只有一个,童话的城堡,新天鹅堡。
去德国之前,我就一直盼望着HB慕尼黑皇家啤酒和脆皮肘子,我反复的和我女友强调,我要来一升啤酒,再来一个脆皮肘子,差点就告诉她我还想要个穿巴伐利亚摇摆裙子露着酥胸的姑娘。
火车在阴郁的天空下行驶,欧洲的冬天就是这个调调,我朋友说冬季可能不是欧洲旅行最好的季节,我说,能出发的时间就是最好的时间。火车没什么人,开出不久后就给我们提供了包含在车票里的午餐。午餐很丰盛,有三文鱼,果酱,面包,橙汁,沙拉,咖啡,牛角包等。窗外是大片的平原,有飞机飞过,有工厂略过,有森林一片,不知道是否就是黑森林地区。
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抵达慕尼黑中央火车站是下午3点,一出车站门口,我就惊了一下。才刚刚三点钟,车站门口就有人站着开始喝啤酒,那种喝啤酒的样子,就像我们喝可乐一样。有些人脸已经红扑扑的了,看来是没少喝,车站的小店也在最显眼的地方摆满了当地的啤酒,我马上去买了两瓶。
想我爱村村民也是爱喝酒,世界各地遍布Dubliner的酒吧,我爱村也有吉尼斯啤酒,不知慕尼黑人民和我村民谁酒量更好一点。
安排后行李后,我们就乘坐地铁去玛丽安广场。在乘坐地铁这件事我们遇到了麻烦,因为我们已经走到站台就要上车了,却没有看到哪里能买票。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用买票的,我想这资本主义国家也太好了,做地铁都不用买票嘛。转了两圈,才发现了地铁票是和火车票一起出售的。买了票下去也没人查,我才明白,原来不用买票的意思是,没人查票,可以逃票。我们也不想逃票,被抓到也不好,在慕尼黑的两天只有最后一次没有买票,其余的都买了车票。
在欧洲的这些天,乘坐了不同国家的地铁,总的来说,都不如北京地铁干净和便利。以前总是抱怨北京地铁人多,其实北京地铁也只有人多这一个缺点,卫生条件,硬件设施和安保都是最好的。
绕着广场出来就是一座教堂,这座教堂上午11点报时的时候会有钟楼乐器表演,好像是木偶乐队什么的。一路看来很多的教堂,再看到教堂也没有那么兴奋了,照了几张照片都虚了,也懒的再去照了,还是去吃酒吧。
绕着附近的小路找了半个小时,终于还是没有找到。德国很多人不说英语,还好我提前把HB皇家啤酒屋的名字写在了纸上,在五个以上的路人帮助下,终于找到,大厅坐满了客人,乐队也开始演奏。
在问路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德国小哥,小哥跟我说,HB啤酒屋是游客去的地方,当地人会去一家叫Augustin的饭店。嗯,这个问题哪都有,我还是去HB吧。Augustin这个饭店就在大教堂的旁边,绕着大教堂走一定可以找到,我们就从那走过的。
点了半升啤酒,一个肘子,一盘香肠。啤酒很好喝,我觉得算是我喝过最好的啤酒,口感甚至有点微甜。喝完半升,我又要了半升,如果我知道这啤酒后劲这么大,我就不这么干了。后来桌子上来了一个马里兰的大妈,大妈一家四口出来,不断组织大家一起喝酒,相见欢,畅饮。
忙着喝酒吃肉,照片都懒得照了。
想起那句广告词,劲酒虽好,不要贪杯。回到住的地方,我感觉有点晕了,啤酒后劲很足,浑身发烫。原本还打算去楼下的吧里再喝一杯,现在只能喝一杯水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做火车去福森小镇,酒劲终于过了,路过一个小站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德国哥们正在喝啤酒,这才早晨八点啊。
巴伐利亚平原和小镇。
从天鹅堡的山下,可以坐马车或者徒步上山,徒步要半个小时。天鹅堡游客很多,最好是乘坐早班火车到达,晚点就要排长队了。
&新天鹅堡是路德维希二世在十九世纪建造的一座城堡,风格为中世界骑士城堡。迪斯尼的城堡标志,就是以这座城堡为原型设计的。除了城堡,吸引人的还有路德维希二世和茜茜公主的故事。
山脚下是旧天鹅堡。&
在新天鹅堡的旧址上其实本有一座城堡,路德维希二世把这个旧城堡的废墟炸掉,然后在废墟之上兴建了这座城堡。看到城堡的选址,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背后是雪山和山中湖泊,前面是巴伐利亚平原和村庄,点缀着湖泊,城堡就建在半山之上,掩映在森林之中。想想在德国寒冷的冬季里,树叶已经落光,山被雪覆盖,刮着寒风的夜晚,国王在城堡中点着灯,在灯下阅读发黄的羊皮书,屋外是穿着盔甲的守卫。这场景孤独又寒冷,神秘又令人向往,做一个正义孤独的骑士,住在骑士的城堡。
明信片上的新天鹅堡是从后面的山上拍摄的,不过很难登上山顶。在城堡的后面有一座桥,叫玛丽桥。可是冬天的德国太冷,通向桥的路已经封锁。我们偷着走了进去,可是路太滑了,登山的路都是冰,爬了一半就回来了。&
能把一座城堡修建在山腰真是了不起,我特别喜欢这种孤独的建筑。有时看电影时,在表现西藏神秘宗教时,都会有出现在雪山半山间的寺庙,四周是雪山,只有一座寺庙修建在那里。
国王想把城堡修建成瓦格纳歌剧中的幻想中的日耳曼世界,城堡因为叫天鹅堡,所以内部装饰都是以天鹅为主题。包括,门把手,水龙头,窗帘,地板,穹顶都是和天鹅有关的设计,可惜内部不让照相。富丽堂皇,精雕细琢用来形容天鹅堡一点都不过分。内部的用水都是引自山上的泉水,最顶层有音乐厅,可惜在国王有生之年那里从没有演奏过歌剧。歌剧厅的设计都是很科学的,大概有点类似现在的大剧院的设计,考虑了回声之类的影响。
德国的冬天天气还是很冷的,看这位狗狗就知道了。城堡内有锅炉有供暖设施,虽然是冰冷的石头城堡,但是在冬天一点也不冷,城堡里还安装了电话,国王可以使用电话和州内沟通。&
一直不想把城堡公诸于众,想保持它的神秘感,可是,在国王去世后的六个星期后,城堡就对游客开放,旺季每天可以接待5000人。路德维希二世算是当了一回旅游景点施工单位的包工头。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叫&最后的武士&,我不知道有没有一个电影叫最后的骑士。我觉得天鹅城堡就是最后的骑士城堡了,也是骑士精神,城堡文化的最后一页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传说中的城堡,也没有传说。
这座城堡的修建已经接近现代化的社会,甚至城堡都有了电话这种不该有的东西,你能想象骑士边骑马飞驰边发短信吗,难道不会扣3分吗。&
&看到这两个钟,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五月天的歌词:就算暂停全世界的钟,也停不下一秒钟
路德维希二世的童年是和表姑茜茜公主度过,在他对爱情产生朦胧感觉的时候,15岁的茜茜公主就嫁到了奥地利。他一生与茜茜公主保持着伟大的友谊,并称茜茜公主是最了解他的人。他修建这座城堡是希望给瓦格纳的舞台剧塑造一个背景,希望勇敢的骑士和美丽公主的故事能在这里上演。
也许,这个骑士和公主就是他和茜茜公主吧。&
少时看安徒生童话,童话故事的结局,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我想,一定是在这样一座城堡里。&
Day12 慕尼黑 – 布拉格Day13 布拉格Day14 布拉格
晨九点,火车从慕尼黑中央火车站驶出,前往布拉格。
这是此次旅途中,我们乘坐的最破的一列火车了,即使是一等座,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在最后一节车厢,走到车尾,就可以看到火车后面的景色。我还是第一次走到火车车尾看外面,火车在深林中穿行,如是夏季,树荫匆匆,相信会更加美丽。
一等座是一个带有玻璃门的包厢,包厢内可以做六个人,我们刚好和四个新加坡人同行。
途中新加坡的朋友问我一个事,说,听说大陆的司机开车撞到人都是再倒车碾一下的。我听了毛骨悚然,虽然大陆的司机朋友们随意并线,内线超车,无故鸣笛,开窗骂人等严重,但是还没有到这么丧心病狂。我只好和他解释这都是媒体为了博点击率,只写坏的,不写好的,全世界媒体都这样的。
我在想,如果媒体有多一些温暖的报道,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个社会更好点,不过谁看呢,我们只喜欢看那些比我们更惨的事,因为那样我们觉得好幸福啊。
我们问新加坡朋友,孙燕姿在新加坡有名吗,他问我们还知道谁。我想了半天,只想起一个范文芳。
很遗憾没能去看孙燕姿在北京的演唱会,等她结婚,等她生孩子,终于等到她复出,结果我们离开了北京,很是遗憾,毕竟我们曾经那么的喜欢她和她的歌。
火车接近布拉格,路边废弃的工厂和布满涂鸦的墙体渐渐增多,似乎能嗅到老工业国家的味道。这里人看起来和俄罗斯人很像,建筑也是高大。地铁的电梯高,陡,急,是我做过最刺激的电梯,我都要晕梯了。
火药塔,原来是布拉格的13座城门之一,17世纪时用来存放火药,如今是布拉格地标建筑。
这边的建筑都是高高大大的样子,恍惚回到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的感觉。一路走到这里,对于宫殿城堡已经有些审美疲劳,幸运的是布拉格的建筑有着不同的样子。&
&布拉格的妹子质量超高,肯定超出欧洲其他国家。
&捷克语,看起来好像跟俄语差不多,我瞎猜的。但这里的俄国游客也很多,穿着貂皮戴着皮帽子。
&Praha是捷克语布拉格。
布拉格广场的天文钟&
布拉格广场的天文钟,整点报时时会有表演,有骷髅拉动时间,圣徒现身,雄鸡鸣叫,整点时人很多,天文钟对面是一家酒馆,去那里要杯酒慢慢等是个不错的选择。
布拉格广场角落的卖酒小店。捷克人均饮酒量已经超过了饮酒大国德国,我爱村人民更感觉压力很大。
十篇布拉格游记,有十篇会提到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还有那句歌词“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可惜,布拉格广场没有许愿池,只有烤猪肉,酒水饮料面包卷。我们买了块烤猪肉,在布拉格广场的小桌子上享用。在十年前我听到那首歌时,脑子想的肯定是布拉格广场的喷泉和鸽子,哪知今天是在这里吃烤猪肉和面包卷。所谓世事难料,不过如此。&
&布拉格广场上的街头艺人,这是我在法国巴黎之后见到的最庞大的乐队,但是还是和巴黎的那个有距离。那是在巴黎的地铁通道里,音乐系的同学们组了乐队来演奏,乐队有十几个人,大提琴,小提琴,吉他一类的应有尽有,还有专人推销他们自己录的专辑,那个人负责收钱,看来就是经济人了。
每个城市都会有的爱尔兰酒吧。
布拉格美食,烤面包,或者叫烤面卷,也可能是烤面包皮。下面的布拉格大妈正在制作,工艺为已经掌握,刀法我已经学会,只差心法。
第一步就是面绕在棍子上,然后放火上烤
第二步烤熟后,取出放糖,60捷克克朗一个,遇到无知群众可以适当提高价格。&
&查理大桥横跨在伏尔塔瓦河上,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不过有些已经是复制品,真品被保存在博物馆中。经常能看的布拉格明信片,就是从对面的布拉格城堡山上拍摄的查理大桥和伏尔瓦塔河。
这个动作很嘻哈..
&城堡山的黄金巷,16世纪的时候这里住了很多的冶金师,所以被取名叫黄金巷,听起来好像巷子里有黄金的样子。黄金巷22号是作家卡夫卡的故居,高中课本有他的&变形记&,我们班主任在讲到那个主人公变形之后在墙上被丢东西的时候,班主任就在那演说:哎呦,没打着。我在卡夫卡的故居买了一本卡夫卡的短篇集,算是纪念。
布拉格的天气也是晕暗,真是让人想念蓝天。
&捷克克朗,捷克的消费不算高,尤其是对于使用了欧元之后,再到捷克感觉东西还是相对便宜一些。
&布拉格城堡的中午换岗。我突然觉得中午换岗是个很人性化的设计,想要看,不用起早,不用排队,中午过来就好。北京看升旗就是个灾难,起个大早,早到没有公交地铁。如果想去,只能一早起来打车去,想开车,不太行,长安街没什么地方能停车。更多的人会前一天晚上就呆在天安门广场,等第二天的升国旗,人山人海中,只有等到国旗升到顶端才能看到国旗。&&
英国大使馆&
&丘吉尔首相
&布拉格的电车一定是布拉格最有特色的标志了,虽然很多的城市都有地上有轨电车,但是布拉格的绝对是最让人喜欢的,尤其是这红色的电车。
这个照片拍摄的街口是很多电影的取景地,只为电车驶来的一刻&
&查理大桥下的一个电影博物馆,我看到这个窗子上的照片,认为是&海底两万里&的剧照,我真的太喜欢Jules Verne的这部小说了。走进一看原来是Karel Zeman的电影展。Karel Zeman是捷克的导演,他1958年指导了&The Fabulous World of Jules Verne&,所以这个是这部电影的剧照。但是我的猜测也不算离谱,因为这个潜水人和潜水艇就是Jules Verne的&海底两万里&中的,他们出现在了&The Fabulous World of Jules Verne&电影中(这电影就是把Jules Verne的很多人物和事情放到了一起)。
远望查理大桥&
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是我一直很想到的城市,这里的风景无数次作为壁纸出现在我的桌面上。当你到达这里,你会感受到这里有别其他欧洲国家的美丽和风情。红色的屋顶,静静的伏尔塔瓦河和布拉格广场都会让你留恋这里。
我们的旅行还有最后两个国家,奥地利和瑞士。
有时,真希望旅行永不结束,愿旅行漫长无期。
布拉格的最后一天,我们离开布拉格,前往维也纳。
Day15 布拉格 – 维也纳Day16 维也纳
离开阴郁的布拉格,我们向着维也纳前进。火车抵达维也纳时已是中午,欧洲的冬天黑的早,安顿好住宿天就黑了。
我们住的地方距离老城区很近,我听说乘坐1号轻轨就可以环城一周,就跳上了1号线。一个车厢就我们两个人,我其实是很忐忑的,因为我们没有买票,不是我不想买,实在是我不知道在哪里买。车行到霍夫堡宫附近时我们就下车了。
旅行已经是第16天了,已经开始想念爱村,我都懒得掏出相机照相了。
维也纳街头&
&维也纳有地铁,有地铁的地方都是大城市。在下面的这站出来是一所大学,我没有看到名字,难道是维也纳大学。我过去转了转,几个世纪前的建筑依然挺立,虽然它看起来很旧,却旧的很漂亮。
中午的时候找到一家自助火锅店,乘坐地铁就可以到达,站名忘记了,那一片都是中国超市和中国饭店。
火锅很好吃,我们背后坐了马来西亚的一家人。只是服务员每次上餐时,都要说一遍,不能剩餐,剩下就要多加钱,一顿饭说了5次以上。我知道自助餐浪费食物确实不道德,但是也不用你一遍一遍的提醒我啊,右侧坐了一桌的欧洲人,我很想知道你是不是也一顿饭要提醒他们五次呢。走的时候,我看到后面马来西亚一桌的锅都干了,我跟我女朋友说,你看,把人家吓的,汤都喝了,特么的搞不好点的是麻辣锅啊。
霍夫堡宫。
美丽的茜茜公主嫁到奥地利后,就在这里生活,在慕尼黑我们已经看到她的童年玩伴路德维希二世建的天鹅堡。堡内有和茜茜公主有关的展览,在慕尼黑已经听到了很多她的故事,就不进去再看了。一路从慕尼黑追她到维也纳,就停在这吧。
维也纳金色大厅。
到金色大厅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大厅已经关门,所以没有进到里面参观。其实,我对里面也并没有什么兴趣。
当天晚上我们就离开维也纳。乘坐夜车前往瑞士,我们要先抵达瑞士的苏黎世,然后直接在苏黎世火车站乘车去卢塞恩。
这趟去苏黎世的火车人出奇的多,每个包厢六个人,我在的车厢有三个包厢的韩国孩子,我们就住在其中一个。这些韩国小孩跟在自己家一样,嘴里叼着牙刷,吐着白沫,光着脚满地跑。这真是宾至如归啊。这群看起来是参加夏令营的孩子,男生女生吵吵闹闹的,看着一地的韩国小孩,我跟我女朋友说,你看,这不都是你喜欢的金叹吗。
D17 卢塞恩
我大学三年级那年,在学府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关于瑞士的书叫&风光渐从容:瑞士东部行&。书里详细讲了瑞士东部,包括卢塞恩,伯尔尼,苏黎世等地的风光人文。当时深深的被封面吸引,好想把书买回去细细读啊,可惜那本薄薄的书也要卖三十块,我囊中羞涩的跟姑娘的脸一样,只好在书店把书草草的看完。后来我工作之后,就马上在网上买了一本,同时还买了一本同系列的书,叫&春山半是云:爱尔兰西北行&,本来我打算拿这本书当我在爱村的旅行指南,结果到了这边发现,原来这本书讲的是北爱尔兰共和国。&
到达苏黎世的火车站时是早晨7点半,马上换乘火车到卢塞恩。苏黎世还在睡梦中,透过微微的光亮,还是可以看到外面地上有积雪。窗外是渐亮晨光下的瑞士,那些年轻时的梦想此刻变成了现实,姑娘也许会辜负你,但是梦想总不会辜负你。那些偷偷一掠的梦想,总是会在多年后的某一刻被照亮。
阴天下的卢塞恩湖。
湖上很多的海鸥和天鹅,根本不怕人,作为一只鸟,它们完全不鸟我们。
&远处的雪山,从卢塞恩可以前往雪朗峰,雪朗峰是007的拍摄地。
在湖边我们遇到了一个姐姐,她一边吃三明治一边在用面包屑喂天鹅。看到我们之后,就把袋子打开,让我们也一起喂。我们在手上放上面包,就有天鹅到你手上吃它,还好我带了手套,不然它肯定会一口把我手指也吞掉。看着她一边吃东西,一边喂天鹅和海鸥,瞬间觉得世界美好又温暖。想想世界上有无数的争斗,还有憎恶与卑鄙,都让我对这世界失望。也许这只是她普通的一天,中午坐在湖边吃三明治,随手喂喂天鹅,可是这一幕却让我感到宁静与安详。
她离开的时候,把手里的一袋子面包屑给了我们,我们就围着湖喂海鸥,偶尔遇到小朋友,我就把袋子里的面包屑也分给她,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绕着卢塞恩湖走,边走边扔面包给海鸥吃,卢塞恩的鸟被我们调戏了个遍。只要站在水边,手上放一堆面包,就会有很多海鸥落到手上来吃,整个人都被它们包围,这一刻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鸟人。
&鸟儿排排站,等着吃晚饭。第三个同学好像很有意见的样子。
湖对面是卢塞恩火车站。我在站内的自动购票机上买票,不过我不小心进了法语界面,正郁闷的时候,旁边过来一个瑞士女孩,问我要买去哪里的票,我就告诉她我要去因特拉肯,她就帮我一路操作,直到出现付款界面。她笑着说,你看,这个得你自己付了。我以为她是排在我后面买票的,结果她告诉我完之后,就直直的走了,原来只是路过。&
&卢塞恩的晚上,我们体验了一晚当地的夜生活……..看了一晚当地有线电视。
D18 因特拉肯
是的,我喜欢瑞士。在北京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到瑞士&,这是一本详细介绍瑞士的书,有关于瑞士的葡萄酒,巧克力,奶酪火锅和所有你想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一定得知道的关于瑞士的一切,这本书的作者叫灯不鲁姑(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可是动笔写游记前我一直以为这本书叫&去瑞士&,作者是灯不鲁枯)。
书里的东西基本都忘记了,只记得瓦莱州的葡萄酒,黄色的大巴车,还有奶酪火锅。瑞士人将奶酪用锅煮成粘稠状,然后沾蘑菇,土豆,面包块吃,真是想想就很腻。但我真的很想试试,在卢塞恩的时候,我们进入了一家当地的饭店,一进入餐厅闻到煮奶酪的味道我们两就受不了了,那是一种很浓,很熏又带有一点臭的味道,非常的强烈,我怕我们两个吃的泪流满面,于是落荒而逃,再也不提奶酪火锅的事。
有些事情意思一下就行了。
离开卢塞恩的早晨,我们睡眼惺忪,前往因特拉肯,旅行的倒数第二站。
从因特拉肯火车东站出发,我们好像坐上了开往冬天的火车。满眼的白雪,满眼被厚雪覆盖的屋顶,那一刻,让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听的,喜欢的,朴树的 &火车开往冬天&:这是一列开往冬天的火车;窗外没有诗句,只有远去的站牌眼睛在窗外疾驶,回到那些没有脚步的日子;昨天已经甜得发苦,我必须离开那平平坦坦的大路。&
&如果将白色变成绿色,那这就是明信片上的瑞士了。
开往少女峰的这段铁路的铁轨是单独设计的,在两个铁轨的中间,还有一个齿轮轨道,用来提升火车爬力。
&抵达终点站,第一次换乘。
&很多瑞士人乘坐火车到山腰,这里有雪道入口,从这里就可以直接滑下去了。
&给铁路除雪的火车。
途中一站名为Black Rock。和Dublin的Black Rock重名,可能外国朋友在起地名时的思路是一致的,看见什么就叫什么吧。
我家就住在距离Black Rock 20分钟车程的地方,所以你看,今天我在瑞士的Black Rock,明天我就要回到Dublin的Black Rock了。
&欧洲屋脊,少女峰,海拔3454。我到过的最高点,应该是西藏的卡若拉冰川 海拔5千。
&这条通往少女峰的铁路完全是人力修建,施工时间长达16年,想想在这冰天雪地里,人们用原始的工具,一下一下的凿出隧道,在峰顶修建观景台,餐厅,瑞士人的这份勇敢和坚持,让人敬佩与感动。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还有友谊山这一说的。
峰顶的风好大,温度很低。
在来之前我说我一定要穿个短袖在峰顶的冰天雪地里照一张相片,这是向我的偶像孙燕姿的Leave专辑封面致敬。但是当我站在这里时,这个想法马上就打消了,我立刻决定像我的另一个偶像雪村致敬,变成一个裹的严实的东北人站在雪地里。
我们在少女峰的餐厅吃了午餐,玻璃外是雪山,能和这样的美景和美女度过一个温暖的中午,觉得生活真的美好。&
两个背包,20天的旅行,关于生活,我突然发现不能再奢求更多。&
不会滑雪,不过这个我会,坐着这个就可以从山上滑下来,如果还有机会来瑞士,好想尝试一下。&
&乘着火车下山。
从少女峰回到山下小镇因特拉肯,这是个只有5千多人口的小镇,从镇子这边走到那一边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我挺喜欢这个小镇的,安静,祥和,与大城市迥然不同。&
&有时候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小镇子是件很美好的事情,那种感觉是我在曾经的电影中看到的田园生活。我现在已经有点忘记北京拥挤的地铁,渐渐的喜欢上现在简单的生活。
在因特拉肯,我吃了一顿印度厨师做的中餐,难吃的泪流满面,店外大字招牌写着:正宗中国风味。
我还在巴黎吃过一顿印度厨师做的韩餐,印度老板说,你看,我们是正宗的韩国料理哦。
乃们印度厨师真是多才多艺啊。
&我很喜欢小镇的这个角落,绿树,教堂,停车场,我看到每一个欧洲爱情电影,好像都有一个这样的,温暖的,充满阳光的午后,男女主人公在这里的邂逅。
&我们住在因特拉肯小镇,度过在雪山下的美丽夜晚。
D19 苏黎世
从因特拉肯离开,我们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苏黎世。今天瑞士的天气很好,火车路过熊城伯尔尼,我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很深刻,在书里看到很多,但这次却过而不入。我希望在一个温暖的季节,在一个相对悠闲的时间,我们可以再来。
去苏黎世的火车上,坐满了休完假的年轻军人,很多都带着枪。我以前就听说过瑞士的军人是可以带枪回家和上街的,甚至可以带着枪进银行取钱。
对苏黎世的印象来自那句出现频率很高的电影台词:把钱存入苏黎世银行。台词中的苏黎世银行就集中在班霍夫大街上,银行24小时营业,只认钥匙不认人。
班霍夫大街。
&沿着班霍夫大街,就到了苏黎世湖。阳光照耀着湖面,目送一艘游船离开,船上的人和我们挥手告别,再见,祝你们有美好的一天。
&我回头看看苏黎世湖,刚好一辆有轨电车过来,我拍下了这张旅途中的最后一张照片,离开苏黎世,回到Dublin。
高中时看过一个电影叫&爱在黎明破晓时&(Before Sunrise),其中有一段,男女主角在维也纳乘坐有轨电车游览环城景观,路过教堂和维也纳大学。我们在维也纳的时候也看到了一样的教堂,走过了一样的路。现在回头看看,是那么的神奇。这也许就是旅行的乐趣吧。
旅行结束后,我们返回了Dublin。继续生活,继续学习,每天写作业和赶报告,和之前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多了一些美丽的照片和一段甜蜜的回忆。在某个时刻谈起,还是会觉得这段旅行的美好。
嗯。就是这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卢森堡国家男子足球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