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是体育大国,还不是体育人与体育强国梦英语怎样说

金牌大户不等于体育强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缺失-中新网
金牌大户不等于体育强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缺失
  【核心观点】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学校体育教育的巨大差异
  ●在足球等最受瞩目、占世界体育产业分量最重的体育项目上,我们的实力并不强
  ●金牌数有时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真正的体育实力,这涉及到奥运设奖机制存在的问题
  【人物简介】
  王惠生,南京体育学院教授,中国体育科学会资深会员。2000年前,主要从事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应用语言研究,其后研究方向调整为体育文化与传播。主要专著:《体育语言》、《围棋文化》,《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教材,第一主编)。主要获奖:1999年,中国写作学会首届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2001年,江苏省首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第三届全国体育新闻传播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中国是奥运金牌大户,但全民健身普及性不高,体育产业还比较落后
  回顾新中国奥运历程,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52年的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但那仅仅是一次象征性的参与;之后因为席位争执,中国一直没有参加奥运会,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的奥运会席位,但中国实际再度参赛是在1984年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夺得15金;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中国仅夺5金,位列金牌榜第11名;此后,中国在奥运会上的表现蒸蒸日上,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夺16金、位列第4名;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再次夺16金、位列第4名;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中国夺28金、位列第3名;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夺32金、位列第2名;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夺51金,位列第1名。
  中国在奥运会奖牌榜上的表现一直不错,说中国是体育大国应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能因此说中国是体育强国呢?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新华社发文:“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辉煌,我们在欢呼雀跃的同时,更应冷静理智地看待,更需做深层开放的思考。对中国来说,金牌第一并不意味着是体育强国。”《人民日报》也发文:“面对金牌总数第一的骄人战绩,面对连续三届奥运会的金牌前三名,充满忧患意识的国人并没有故步自封、孤芳自赏,而是居安思危、冷静思考――竞技体育‘热门冷、冷门热’,全民健身普及性不高,体育产业落后,这是制约我们从金牌大国全面迈向体育强国的三大障碍。”
  阻碍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缺失
  在中国,自古以来,有相当多的人抱有一种偏见,认为体育与文化是两码事。
  首先来看“体育文化”这个概念。所谓“文化”,“文”者,人文精神;“化”者,大众认同并实行之。“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奥林匹克精神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岐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也就是说,《奥林匹克宪章》以这样一种观念作为前提,即“体育是有教育意义的”,这是西方人的观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葛敦纳认为,人的智慧能力由以下七个方面构成:语文能力、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运动能力被认为是与智慧能力直接相关的。从世界范围内来说,体育具有文化特征,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作为“第五大媒介”传播着公平、公正、和平、和谐,又因其竞争性而具有象征意义,兼具商业开发、经济发展、政治宣传等多项功能,作为文化熏陶和教化着全世界人民,因而具有无与伦比的亲和性和影响力。西方文化中历来有人体崇拜的内涵,体育一直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体育也曾受到重视。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和“御”都是体育的范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索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故可谓间接从体育以得知识。”也是一种与现代体育精神相适应的见解。
  然而,自从“中国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控制了中国传统教育以来,“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重文而轻体育,甚至蔑视体育,把体育与智育对立,认为体育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相关,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体校仿佛塞满了不好好读书的学生;曾经有个网络愤青张怀旧,说“刘翔是个傻子,是个没有文化没有才华的人,没本事读书,只好跟人比看谁跑得快”。这至少代表了一种看法,认为人是因为不擅长读书才去从事体育。对于一项打从心底里并不真正敬仰的事业,怎么可能做好呢?
  在奥运选手中,中国绝大多数是职业运动员;
  而西方许多奥运选手仅以业余身份参加比赛
  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如同江河日下,李约瑟认为原因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报告,认为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为什么呢?第一,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第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第三,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第四,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30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又培养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
  美国大学的运动队始于20世纪初,而且水准很高,从中选拔了60%的奥运选手;一些名校拥有20多支运动队,涵括700-800名运动员,运动队吸引着学生报考、社会赞助和政府投入。在普林斯顿大学,50%本科生参加过校际比赛;在西部普通工科高校,研究生的体育选修课多达20门,包括高尔夫、乒乓球、瑜伽、围棋、迪斯科、街舞等等。英国“公学”同样十分注重体育活动。
  比较一下东西方的奥运选手,中国只有极个别的业余选手,其他都是职业运动员,每天就是训练训练训练,一心就把在比赛上得奖作为目标;外国选手中业余的占了很大比例,平时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只在比赛前几个月才集中起来训练。
  金牌数有时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真正的体育实力,
  我们不能坐在小项目积累的金牌数上沾沾自喜
  从大众体育开展现状来看,2004年,中国体育用品人均年消费额是10美元,美国是900美元,日本达1100美元;2006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占GDP比是0.6%,美国是2.5%,日本是2.1%;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其他体育大国,仅一项与其他国家相仿,2002年,中国体育博彩业年收入是30亿美元,美国是50亿美元,日本是35亿美元。
  可见,光看片面的数字有时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金牌数”同样如此。
  首先是“人均金牌数”的质疑。有外媒认为:拿一个人口只有几十万和人口上亿的国家相比,是不公平的。中国虽然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51枚金牌,但要是计算“人均金牌数”,排名就要到五六十名开外了。而像英国,人口6000万,金牌19块,高居金牌榜第四;还有澳大利亚,人口仅2100万,金牌数名列第六,总奖牌数更是跻身前五。它们才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
  其次,是中国这一体育大国存在“热门冷、冷门热”的现象。我们的“鸟巢”和“水立方”是荣获多项世界之最的奥运建筑精品,田径和游泳比赛是大众参与最广泛、奖牌数最多的两个竞技大项。可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仅凭借刘子歌的200米蝶泳,在“水立方”奏响了一次义勇军进行曲,“鸟巢”上空赛间竟一次未见最高旗杆之端飘扬起五星红旗。像足球、网球、F1、高尔夫、橄榄球这些最受瞩目、占世界体育产业分量最重的体育项目,我们的实力并不强。
  第三,是奥运奖牌的含金量高低悬殊,这其实涉及到奥运设奖机制存在的问题。男足等集体项目是一块金牌,举重等个人项目也是一块金牌,当然,这样的奥运设奖机制对我们是有利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坐在靠小项目积累的金牌数上沾沾自喜。因为说到底,无论是大众参与程度,还是社会影响力,三大球与田径的一些项目,比如马拉松和100米,都是其他许多项目不可企及的。金牌数有时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真正的体育实力,拿第28届雅典奥运会来说,土耳其得到3枚金牌,位列第22位,这3枚金牌全部来自摔跤和举重;乌兹别克斯坦得到2枚金牌,都来自摔跤,位列第34位;而阿根廷,也是2枚金牌,位列第38位,这两枚金牌一个是男足一个是男篮。
  说奥运奖牌的含金量悬殊,也与其投入大小有关。三四十人的国家足球代表队,和三五个人的国家蹦床代表队,投入显然不同。2008年前,国家体育总局事业费每年是50亿元;2004年前,国家体操队每年的费用为2000万元,但他们是金牌大户。
  伦敦奥运会正在进行,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在观看比赛、关注奖牌的过程中,也对中国作为奥运金牌大户却非真正的体育强国这一现象进行更多思考。
  (本报记者吴云青 本报实习生薛璐根据王惠生教授7月21日在南图的讲座整理编辑)
【编辑:刘欢】
>相关新闻: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 & 正文
中国目前还不是体育强国
首先讲中国为什么重视竞技体育,中国是如何从饱受凌辱的国家变成体育大国的,再讲目前中国为什么还不是&体育强国&。
中国用竞技体育展现自身的精神的确取得非凡的效益。19世纪中叶起,中国饱尝了列强的凌辱。回想1932年刘长春孤苦伶仃地出现在奥运赛场,想起中国解放前数次参加奥运会颗粒无收,想起西方列强轻蔑地把中国人称为&东亚病夫&,想起中国参加奥运会被画成一群中国人打不破大鸭蛋的漫画,再想起那些用政治干涉体育、把中国排除在国际体育大家庭之外的粗暴做法,能够直截了当地尽快做出反击的是什么?就是亿万人关注的运动场。你不是说我&东亚病夫&吗?那就到运动场看看中国人。你不是说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吗?那就拿出金牌用实力来说话。你不是让中国人与世界体育隔绝吗?我们优异的成绩总有一天会让你们把我们请回来。
这里展示的图片是在那个时代,反映当时中国人生活的状况。还有在那个时候中国参加奥运会,跑在最后一名的刘长春,他由于22天的漂流,使他的体力各方面受到损耗,在领先一半后被人家甩在后面。
第二张图片是1936年参加柏林奥运会的时候,中国代表团参加几十个人,但是成绩是非常令人辛酸的。
另一张图片是柏林奥运会上唯一取得复赛资格的是撑杆跳高运动员符保卢,为什么提出他?他作为一个运动员,他是一个优秀运动员,还是一个大学生,同时还是一个电影演员,1.86米,身材高大,前途在向他招手。但是在参加1936年奥运会之后,1937年战争爆发,他作为空军死在战场上。在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中,有好几人是用自己的身躯保卫自己国家的领土,有三个拳击运动员走上战场,其中一个死在台儿庄战役,还有一个死得最惨烈,就是抱着一包手榴弹扑向日军的坦克,在日军的坦克下粉身碎骨。为什么这些事情不为人们所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是国民政府的军队,如果他当时参加的是彭德怀、林彪的部队,早就名扬天下了,但作为民族英雄,不分党派,都应该给他们纪念。
我们参加赫尔辛基奥运会之后,突然感觉到中国体育如此之差。贺龙担任体委领导后,率一个体育代表团在参观苏联体育,感到举国体制是最好的体制,因为实施举国体制的苏联195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便取得了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成绩。贺龙同志回国以后,在竞技体育上用不长的时间构筑了一个极为完善的体育组织,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在亚洲的成绩就是第一了。到了1965年,我们的乒乓球在亚洲可以说是占据很大的优势,包括篮球、羽毛球、游泳、田径,日本、韩国跟我们根本没得打,当时陈家全百米十秒平过世界纪录。还有1956年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第一个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的郑凤荣,1.77米,这是周恩来总理接见她。这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一个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邱钟惠,还有三届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
经过十年文革,我们的体育举国体制完全被摧毁了,而且我们当时的经济状况也突然间就变得很糟,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GDP在全世界排在第10名,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和只有几百万人口的荷兰,经过改革开放几年以后,19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出现在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场的时候给人们带来全新的面貌,这个图片是第一个奥运会冠军许海峰。
这些图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比1932年孤苦伶仃一个人到了奥运会的刘长春,再看看2008年的鸟巢,突然感觉到这支运动队不仅是一个强大的运动队,而且感到身后的国家已经变成什么样的国家。
从1932年到2008年,70多年的时间,中国奥运会金牌从零蛋到雄居第一,期间走过了怎样辛酸、艰难、奋发、飞跃的征程。如今那些曾经看不起中国的强国,不得不用一种不解、钦佩的眼光看待昔日的弱者。
尽管一些国家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惊人成绩有些狐疑和醋意,但中国不会以冷战时代的思维面对,在2008年奥运会上,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大度与包容。
2008年奥运会,多年来人们把奥运会作为国家的成年礼,感染了多少曾经并不了解中国人的人,罗格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之后说,中国对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民来说有一点神秘,北京奥运会可以让全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一个非常出色的国家,看到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这会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这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来讲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体育确实远远超越了体育本身。
有几个几乎是人类难以想象的纪录,像博尔特、菲尔普斯,都是在北京奥运会上产生的。同时,中国运动员大踏步走向世界,其中不仅有他们的出色的成绩而且有商业社会的成功运作,姚明已经成为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收入非常高的运动员。我们也可以看到,奥运会上中国体育还表现在它的经济辐射力,李宁赞助瑞典,康踏赞助立陶宛,露友赞助塔吉克斯坦,特步赞助白俄罗斯,匹克赞助伊拉克,李宁赞助西班牙,鸿星赞助朝鲜,这都是中国体育大国的标志。
我们特别注意到,胡主席在庆功会上说,中国要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胡主席给我们定了位,那就是中国目前还不是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是我们的目标。
第一,表现在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含金量的差距,多数项目都是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这些成绩非常了不起,但是确实有一个共同的比较致命的弱点,就是商业价值不高,以至于乒乓球、羽毛球打了冠军之后,我们会想如何保存这个冠军在奥运会上的存在,甚至提出用中国税养外国狼,为此我写了文章,千万不要拿中国纳税人的钱养外国狼。
另外,我们还可以同时比较一下解体前的苏联,苏联是举国体制的祖师爷,但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金牌含金量大不一样,它作为一个客场的国家拿了55块金牌,那一届拿到男子足球、男子篮球、女子篮球、女子排球金牌,还有不少田径、游泳金牌,因此从金牌数来说,虽然比咱们多了四块,含金量还是不一样的。另外还表现在体育产业上的差距,包括体育环境上的差距,奥运会以前,各个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人均体育场地为:洛杉矶18.39平米,中国之外最少是汉城,是11.35,北京是2.33,上海1.98。
中国在体育产业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目前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高达5000多亿美元,美国超过2000亿美元,到2005年,我们体育产业总体规模最乐观的估计也只占GDP比重的0.702%,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都在2%以上,即使巴西、印度等国家也超过了1%。不知道这两年我们是不是略微涨了一点。
我们在体育创业产业上的差距也很大,刚才说了冠军虽然很多,但是我们很多冠军是要用大量纳税人的钱去补贴,我们以NBA为例,60年代还要白白把比赛票送到观众家里扩大影响,成为能否延续下去的风雨飘摇的产业。但是他们依靠商业运作与媒体渐渐有了赢利。当大卫&斯特恩在1984年成为NBA总裁的时候,整个NBA全年的收入也只有1.92亿美元。斯特恩一靠黑白双雄和乔丹的英雄时代,二靠强大的全球电视推广模式,用了10年时间,把NBA年收入变成25亿美元,最近几年,NBA的年收入达到30亿美元!NBA对多种产业的影响力以及推广美国文化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今天正好有NBA东部决赛,现在有上亿的青少年在听孙正平、徐济成、张卫平他们解说。
美国跑步、游泳人口都达到几千万,各种数字跟我们的差距相当大,而且这些体育活动极大刺激了旅游、航空、餐饮、住宿,形成了多条产业链的能动效应。
我国体育服务业尤其健身娱乐业占体育产业的比例太低。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重均超过60%,而我国体育产业相对发达的广东省和浙江省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重分别仅为23%和14.87%,我们的体育产业更多的是来自于体育用品制造这个第二产业,与国外依靠创意和体育服务带来高附加值的情况完全不同。
另外前几年数据表明,60%的家庭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北京人每天闲暇时间是6小时,但是90%以上的人说,我可以锻炼,可以走步,但是不花钱,十年来体育场地的建设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设施质量不好,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这应该是全民健身的瓶颈。
体育产业领域,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是失衡的,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营造成的政企不分弊端必须改变。以体育场为例,全国81万多个体育场当中,国有经济有64.4万个,集体经济有12.6万个,由于民营资本不能大规模地介入,也影响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另外,根据《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调查得出,80%的人不去体育场观看比赛,在21座城市里,只有8座城市的数据超过10%。北京为11%,上海为15.3%,广州仅为5.4%。中国最近20年同样出现了富裕阶层的兴起,中产阶级增多了,球迷膨胀了,假期长了,大学生成倍增加。但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运动偏少并且始终不能把体育产业做大呢?这与我们把最大的精力放在被视为形象窗口的竞技体育上有很大关系。
教育部体育司负责人周士君2006年8月份透露,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4次全国青少年健康调查显示,20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眼睛近视,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八成,大学生高达八成三,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捷报频繁,奥运金牌直线飙升。为何青少年的体质却持续下降?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指标&&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论述。
体育主管部门高唱举国体制的也可以理解,只有举国体制可以使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保持更多的金牌,也保证他们的政绩,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举国体制未必是最合理的体制,体育界提出所谓为其他国家所学习和效仿也未必是真实的,学习和仿效是有的,但毕竟没有成为主流,同时金牌战略也要讲究成本,1988年汉城奥运会,1670万人口的民主德国居然取得102块奖牌,其中金牌高达37枚,而中国对金牌的投入,不知道是民主德国的多少倍,从投入产出角度来说,中国举国体制不能说是完美的。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地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财政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投入也要增大。在特定历史时期,体育曾经担负了过多的职能,尽管金牌让国人兴奋和鼓舞,但也占据了惊人的财政资源,影响了民众体育。对于一个追求和谐的国家,有更多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至少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给体育主管部门减负,强化大众体育建设,让体育更多的造福于民。
本文关键词: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总编室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澳大利亚虽然人口少,但确实是个体育大国英语怎么说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Despite its small population,Australia is really a major sport country.或:Although it has a small population,Australia is really a major sport country.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Although the population of Australia less, but is really a sports superpower
Australia even though small in population, but is really a sporting nation.
Although the population of Australia less, but is really a sports superpower
扫描下载二维码网易特评:中国只是体育大国,还不是体育强国
16:04:20 来源:  
作者:韦斌  
  51枚金牌,100枚奖牌,生硬的数字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难道中国就可以称得上是体育强国了吗?
一、数字推论,中国不是体育强国
51枚金牌,100枚奖牌,生硬的数字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难道中国就可以称得上是体育强国了吗?
网易体育8月25日报道:
按照现在中国竞技体育的上升趋势,以后的奥运会奖牌榜上难免不会出现中国代表团独大的局面,虽然美国有()这样的八金狂人,但说到集体优势,中国代表团的领袖地位无人能出其右。
1、中国夺金项目多是冷门
在十大梦之队的评选上中国队占了四席,跳水队7金、举重队8金、体操队9金、乒球队包揽全部4枚金牌。其实在这些项目之外,中国队还有其他的几支梦之队,中国射击队在北京奥运会上拿下了5金,羽毛球和女柔也分别拿下3枚金牌,这7个项目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的传统优势项目,而中国运动员在这些项目上拿到的39枚金牌也占了中国奥运代表团所有金牌的76%。
但,这些金牌项目在国内的推广程度却始终令人担忧,除了拿下7枚金牌的羽毛球和乒乓球之外。跳水、举重、体操等运动项目都不是普及运动,这些运动门槛高,身体条件要求高,类似射击这样的项目更是法律所不允许推广的,所以普通民众很难在一般的条件下进行这样的锻炼,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奥运代表团只不过是用举国体制培养出了这些推广程度有限的统治项目,而真正应该普及的运动,中国体育界却没有始终贯彻到底……
2、个别突破项目在别国相当普及,却在中国不流行
本界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之所以能夺得51枚金牌,他们在很多非传统优势项目上的突破不得不提,赛艇、拳击、花样游泳、沙排,这些项目为中国队带来了可观的奖牌数量,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只是当年“2008北京备战计划”的结果。
老实说,在国内这些运动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相反在其他国家,拳击、赛艇、沙排这些运动的普及程度其实非常之高。
就以赛艇为例,这项运动在中国是个大冷门。在中国的湖面、河道上几乎看不到赛艇的踪迹,很多人甚至连赛艇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在欧美国家,赛艇的普及程度超乎中国人的想象。在那里,公开水域、宽广的河面常常点缀着各色赛艇,许多大学的体育馆里甚至有专门的室内赛艇练习场,喜爱和参与赛艇运动的人随处可见。沙排项目也是如此,在中国男女沙排队员加一起也就一百多人,很多省市都没有沙排队伍。但是在美国,虽然他们的水平有高有低,但打得人太多了。美国的国内比赛,经常有两百多对运动员参赛,有这样的群众基础,美国队能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两枚沙排金牌也就不奇怪了。
其他的运动项目也是如此,国外有专门的拳击俱乐部、花样游泳的普及程度也相当高,所以和这些积极推广所有运动的国家比起来,中国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3、传统普及大项长期处于劣势
田径、游泳、篮球、足球,这些不管在国内、国外都是普及程度非常广的传统项目,但在这些项目上,夺取了51枚金牌的中国却始终都处于劣势。
在游泳项目上,美、澳永远都是世界顶级,美国菲尔普斯一人的成绩几乎可以盖过中国游泳队的所有冲牌目标。田径项目上中国队和世界强队的实力差距也依然明显,在刘翔受伤退赛后,中国田径队在奥运会冲金项目寥寥无几。要知道田径和游泳都是运动门槛最低也最普及的运动,如果在这样的运动项目上都无法领先世界,那中国又怎么称得上是体育强国呢?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阿根廷只夺得了两枚金牌,一枚是足球,一枚是篮球。在中国足球和篮球也一直都是参与人数最多的热门项目,但一直以来,中国队的表现都让人无可奈何,男子足球在小组赛惨败淘汰出局,激起了所有球迷的愤怒。在篮球项目上,中国男篮打出了风格和士气,但是依然仅获得了第八名的尴尬位置,未能实现突破。
二、体育软硬件,中国远远跟不及世界水平
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准是由体育设施决定的,没有基础设施,推广相应的运动项目就很难,虽然近年来中国体育部门一直都把体育设施的建设放在首位,但和其他国家的雄厚基础比起来还差的很远。
网易体育8月25日报道:
据美联社报道,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很多国外运动员都很惊讶于中国体育基础设施的先进程度,但可以想象,如果他们到中国其他城市去走一走,就不会这么想了。
为了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投入了多达318个亿的场馆建设、运行资金,这里面包括鸟巢、水立方的修建,各大学体育场馆的改建,还有各种临时体育设施的搭建,318亿是一个什么概念,为了这16天所需要用到的体育场馆,北京市花掉了相当于2007年整年国民生产总值1/30的钱……
说到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这么多年来中国一直立志于全民体育的推广,但一直以来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没有太大的进步,中国现在的体育场地有85万多个,体育场地面积达13.2亿平方米,仅从数量上看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是相对于多达13亿人口而言,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权1平方()一点,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比起来,这可是30多的倍的差距。
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数据,在中国如此众多的体育场馆数量上,学校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量的65.6%。在这65.6%的体育场馆中,又只有29.2%对外开放,而即便是在开放的体育设施中,利用率也明显不高……
当然公共的体育设施就更少了,近年来中国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一直都在加大投入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仅2007年就有2.6282亿人民币投入到公共设施建设中,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群众基础,这样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
体育设施上有差距这就已经很让人难以接受了,而且更令人难以接受的还是中国的青少年受到的体育教育,借考试之名占用已经很少的体育锻炼时间,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拆除单、双杠等基础设施,得不到锻炼让现在青少年中的小胖子越来越多,考试成绩当然好了,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足以影响他们一生。
其实这就是中国推广全民体育运动的困境,基础设施跟不上,基础教育也不配合,相比其他国家到处都是篮、足球场,公园里到处都是锻炼的青少年,中国的体育现状还远远赶不上世界水平……
三、对比近邻,中国青少年全面落下风
对比日本,中国的体育体制全面的落了下风,公共体育设施,青少年体育教育体制,在这些方面上,中国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网易体育8月25日报道:
虽然上届奥运会日本代表团的表现令人惊艳,但本届奥运会中他们的金牌数量又回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其实这么多年来日本竞技体育水平一直都在下降。但是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减少对体育的投入,无论是财力、物力还是时间、空间,日本都已经竭尽全力,而且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的重点并没有放在争金夺银上,减少对竞技体育投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从1964年东京奥运会到现在,日本的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翻了好几倍。
更重要的是,在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日本放了更多的精力到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体制上。1993年,一篇关于中日少年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罕见的中国教育,尤其是体育体制教育的大讨论。而事后,那篇文章的作者再次撰文表示:中国孩子表现不如日本孩子顽强,既有观念意志方面的原因,也有体能差异的原因,只是后者未引起足够的警觉。
这里的后者指的是体能差异,某种程度上讲,这也就是体育体制教育上的差距,现在15年已经过去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在最近的一个中日体能训练营中,主办方对体能挑战对抗赛开始前、结束后、结束后1分半、2分半、3分半的两国中学生的心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中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日本学生。
其实在较早的时候还有过这样的一个调查,据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从1984年到2004年组织的数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的耐力素质在20年里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阶段性下降,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体育体制上的推广不足一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现在的中国学校教育理念之下,中国学生的锻炼意识远远不及日本学生。大多数中国学生仅在体育课时间参加运动,而中国学校安排的每周体育课时间也少于日本学校。
在日本的几乎每个学校里,总是有大部分的学生都很爱锻炼,活动形式一般都很随便,棒球、排球或篮球,只要你喜欢。只要喜欢,那日本的青少年都会抓紧任何时间参与到这些运动项目之中。相比之下中国青少年的锻炼意识就要差的多,不仅是中学,就连在大学里也很少有同学在课余时间主动去锻炼。
这样缺乏锻炼的后果就是中国青少年存在严重体力活动不足和体育锻炼不够的问题。据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10多万名学生的调查表明,2/3(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近1/4(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
这样的数字在日本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在那里,体育锻炼跟文化学习几乎是同等重要的东西,比起这一点,中国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四、“精英体育”还是“全民体育”?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精英体制,中国的体育体制也同样如此,虽然中国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实力确实很强大,但一个普通的体育爱好者想要通过努力参加奥运会实在是太难了……
网易体育8月25日报道:
中国奥运会代表团能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51枚金牌,举国体育体制的功劳可以说非常之大,一个运动员在被选入国家队之后就不必操心任何其他的事情,吃有食堂,住有宿舍,每个月有津贴,而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训练,争取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这样的举国体制给中国体育界带来了很多荣誉,世界冠军,各种国际比赛的金牌。但,这种精英教育的模式是不是阻碍了全民体育的正常推广呢?
是,在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的金牌选手中很多运动员都是出身农村,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就在某些训练、比赛场合展现出了很强的实力,在被选入专业队之后他们再不需要为其他的事情担心,虽然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成绩,但对于其他的体育爱好者来说,这样的选拔无疑是关上了他们为国争光的大门。
相反在欧美的其他国家,体育是一个全民参与的锻炼方式,任何人只要喜欢运动,都可以在很多比赛中报名参加,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立陶宛一次国内篮球比赛可以有2000多支参赛队伍,很多国家的奥运会选手都不是专业运动员,餐厅的厨师、普通的职员、公司的CEO,甚至大学的校队运动员都可以获得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金牌的数量的确是荣誉的体现,但是想要让自己变成一个体育强国,对普通民众敞开大门就显得非常必要。在中国几乎没有单纯体育爱好者可以报名参加的专业比赛,而在其他国家,大部分的比赛都是这样的性质,相较之下后者的操作模式不仅能够更好的推广运动项目,而且也扩大了专业队的选人范围。一举两得的事儿,为什么不能好好的学习呢?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首都:&&人口:&&面积:
官方语言:&&主要货币:
国家简介:
奥运视频精选
奥运专题精选
奥运娱乐精选
奥运图片精选
奥运社会精选
奥运论坛精选
奥运互动精选
奥运热门冠军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强国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