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肌肉梗死为什么下腹部肌肉锻炼方法疼痛

【原创】心肌梗死及诊断 - 心血管内科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914|回复: 0
【原创】心肌梗死及诊断
阅读权限2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什么叫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塞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按照病因、病理、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不同,心肌梗塞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除上述共有的表现外,各有其特殊性。
冠心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
凡是各种能增加心肌耗氧量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体力或精神因素,都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己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2.激动:有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的。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州,平均每10场球赛,就有8名观众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塞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国内外都有资料说明,周末、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这就是医生们总要叮嘱冠心病病人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也是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所以,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心肌梗塞有哪些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收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恶型心绞痛)为最突出。其症状为:
  1.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2.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持续约一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开始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10.67kpa(8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每小时&20ml),神志迟钝、甚至昏服者,则为休克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主。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室衰竭。  
补充老年性心肌梗塞的首发症状往往是不典型的,临床上常以下述几种形式出现:
  (1)无痛性心肌梗塞型:这是老年人心肌梗塞的重要特征。国内外报道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塞约占15%-75%。真正的无痛需具备以下标准:①无典型的胸痛,包括刺痛、隐痛、钝痛、灼痛、闷痛等任何形式的胸痛;②无左肩左臂疼痛;③无背痛;④除外意识丧失、偏瘫、突发的严重并发症造成神志恍惚而不能诉说症状者。按以上标准,80岁以上所占比例较高,有报道小于60岁者10.25%,60-79岁为25.11%,大于80岁者为50%。
  (2)心功能不全型:国内外报道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临床首发症状表现为心功能不全者占20%-74%,国外学者检查370例75岁以上患者,发现有心衰的患者中48%有心肌梗塞。因此,当老年人突发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心悸等,应考虑肺水肿或肺淤血的可能,要注意除外急性心肌梗塞的存在。
  (3)胃肠型: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痛,体检时甚至可有上腹压痛和腹肌紧张等。当老年人意识清醒,未用过吗啡、度冷丁等镇痛剂及过去从无消化道疾病者突然出现上述胃肠道症状时,应想到心肌梗塞的可能,甚至个别的下腹痛伴腹胀、腹泻者也不应失去警惕。
  (4)脑循环障碍型:突然出现的神志不清,意识丧失在老年人并不少见,可列至所有症状的第三位。故老年人出现精神意识障碍时应除外急性心肌梗塞。
  (5)异位疼痛型:在80岁以下病人中,疼痛仍是老年性心肌梗塞的产要表现,除一部分表现为胸痛外,还有部分是以咽喉痛、牙痛、颈痛、背痛等为首发症状。
如何判定突发心肌梗塞?
  如何判定确系心肌梗塞,是挽救心肌梗塞患者生命的关键。因此,人们需了解一些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以防不测发生。
怎样早期诊断急生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急症,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表现:原有心绞痛的冠心病病人,心绞痛性质(时间、程度、频率等)有加重表现,时间超过15分钟,应用硝酸甘油无效;突然发作重度心绞痛,病前有劳累、酗酒及精神创伤等诱因;持久或反复发作的夜间心绞痛;平素健康,或有隐性冠心病;在心肌梗塞恢复期突然出现重度心绞痛;心绞痛后伴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或心功能不全等。
  急性心肌梗塞时,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不难识别,大多表现为显著的心前区成胸骨后疼痛,疼痛多表现为绞窄式、紧缩样、压迫感,伴有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长,一般均超过15分钟,含化硝酸甘油休息均不能缓解,如果又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病,尤其要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中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多不典型,无疼痛或疼痛不剧烈的患者,应注意下列情况:凡4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大汗淋漓、脉搏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龄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或咯血等心力衰竭表现,或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也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血压病患者突然血压显著下降,尤其同时伴有心力衰竭者,也应想到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对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并注意追随观察和对比如果能作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沉、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等检查,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更为有益。
  典型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有:
  1.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或其他处放射,但其程序较平常所发生的心绞痛明显加重,持续时间较长,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伴大汗、恐惧。
  2.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恶心、呕吐和腹胀。
  3.疼痛发生后24至48小时会出现程序不等的发热和心动过速。
  4.大部分病人伴有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重者发生肺水肿。
  还有一部分病人并没有典型症状,常见的非典型症状有:
  1.无疼痛或胸前区轻微疼痛,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的病人。
  2.有时疼痛位于上腹部,容易被误诊为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还有少部分病人表现为颈部、背部痛。如果是老年人出现这类症状,应想到此症。
  3.部分病人一发病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而无明显疼痛症状。
  4.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前约80%的病人均有先兆表现,即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内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等症状。若能发现先炎,并及时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塞。
非典型心肌梗塞的异常表现
  不典型的心肌梗塞,由于表现多样,常会造成误诊和漏诊,应引起人们的警惕。非典型心肌梗塞主要有以下几种:  
  无痛性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病患者,发病后常无明确的胸痛表现,而仅表现为面色苍白、神志淡漠、食欲减退或者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这是由于年迈疼痛反应迟钝,或因病情来势凶猛,心肌突然大块坏死,不能引起疼痛所致。为此,对于老年患者,一旦出现这一反常态的表现(不一定自诉心脏不适),即应做心电图检查。
  以胃痛表现的心肌梗塞也多见于老年人,自诉上腹部不适,并可含糊诉说恶心、呕吐、返酸、烧心等,便仔细询问,病人平素缺乏“胃病”史,胃病与进食无明确关系,却与劳累或情绪变化有关,对于这类病人要注意有心肌梗塞的可能。
  以心慌、气短、咳痰表现的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坏死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甚至将引起心力衰竭。因此,凡遇到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咳嗽、吐白色痰、不能平躺者,应考虑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以突然晕倒或抽搐表现的心肌梗塞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肌梗塞类型。由于心肌受损后,心电活动紊乱,极易造成心律失常,如室外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等,会使病人发生晕厥或抽搐,遇到这种情形,应立即予以体外心脏挤压,待病人苏醒后,立即送医院诊治。
  其它特殊表现的心肌梗塞临床实践中,尚有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极为隐蔽,如表现为咽喉疼痛。牙痛、颈背痛、腹泻等,似乎与心脏病风马牛不相及,但对于中年以上的病人,如果反复出现或上述症状突然加重时,也应想到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Powered by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6:09:00)?&&( 16:09:00)?&&( 16:08:00)?&&( 16:07:00)?&&( 16:06:00)?&&( 15:5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选推荐专题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褰撳墠浣嶇疆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腹肌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