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M的贝尔放中超预备队积分榜练门将,奢侈吗

露天矿山规章制度
&&&&目第一章录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 方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目标.............................................................................................................................. 2 第二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 42.1 需求识别与获取.......................................................................................................... 4 2.2 融入.............................................................................................................................. 6 2.3 评审与更新.................................................................................................................. 6 第三章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 7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7 3.2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 9 3.3 员工参与................................................................................................................... 10 3.4 文件与资料控制........................................................................................................ 10 3.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17 3.6 系统管理评审............................................................................................................ 19 3.7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 22 3.8 安全认可与奖励........................................................................................................ 24 3.9 工余安全管理............................................................................................................ 25 第四章 风险管理 ............................................................................................................. 264.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26 4.2 风险评价.................................................................................................................... 28 4.3 关键任务识别与任务观察........................................................................................ 30 第五章 安全教育与培训 ................................................................................................. 335.1 员工安全意识............................................................................................................ 33 5.2 培训............................................................................................................................ 34 第六章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 366.1 设计要求.................................................................................................................... 36 6.2 采矿工艺.................................................................................................................... 38 6.3 生产保障系统............................................................................................................ 38 6.4 变化管理................................................................................................................... 40 第七章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 417.1 基本要求.................................................................................................................... 41 7.2 设备设施维护............................................................................................................ 43 第八章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 498.1 作业环境.................................................................................................................... 49 8.2 作业过程.................................................................................................................... 50 8.3 劳动防护用品............................................................................................................ 53 第九章 职业卫生管理 ..................................................................................................... 559.1 健康监护.................................................................................................................... 55 9.2 职业危害控制............................................................................................................ 56 9.3 职业卫生监测............................................................................................................ 58 第十章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 6010.1 安全投入.................................................................................................................. 60 10.2 安全科技.................................................................................................................. 62 10.3 工伤保险.................................................................................................................. 63 第十一章 检查 ................................................................................................................. 6511.1 一般要求 .................................................................................................................. 65 11.2 巡回检查 .................................................................................................................. 67 11.3 例行检查 .................................................................................................................. 68 11.4 专业检查 ................................................................................................................. 69 11.5 综合检查 .................................................................................................................. 702 11.6 纠正和预防措施 ..................................................................................................... 72 第十二章 应急管理 ......................................................................................................... 7412.1 应急准备.................................................................................................................. 74 12.2 应急计划.................................................................................................................. 75 12.3 应急响应.................................................................................................................. 78 12.4 应急保障.................................................................................................................. 79 12.5 应急评审与改进...................................................................................................... 81 第十三章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 8213.1 报告......................................................................................................................... 82 13.2 调查......................................................................................................................... 85 13.3 统计与分析............................................................................................................. 87 13.4 事故、事件回顾..................................................................................................... 89 第十四章 绩效测量与评价 ............................................................................................. 9014.1 绩效测量................................................................................................................. 90 14.2 系统评价................................................................................................................. 923 0 一、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1.1 方针1.总则 1.1 安全生产方针是建立和实施安全标准化体系、开展安全各项管理工作的 宗旨和行动准则,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其精髓,并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 行。 1.2 最高管理者承诺:矿山严格遵守并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矿 山实际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在生产活动中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证危险源(特别 是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持续改进全体员工的作业条 件和作业环境,保护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保护设备、财产安全。 2.职责 2.1 安全生产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 2.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制定矿山的安全生产方针。 2.3 技术负责人、办公室负责协作管理者代表编制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科组 织实施及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2.4 各单位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 3.控制要求 3.1 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的步骤 3.1.1 开展安全生产方针的征集、编制,管理者代表组织评审,最高管理者 批准形成文件发布;对内传达、实施,对外提供给相关方。根据实施情况对安全 生产方针进行评审、修订。 3.2 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的依据 3.2.1 应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2.2 矿山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3.2.3 矿山过去和现在的安全绩效; 3.2.4 相关方的要求; 3.2.5 金属非金属安全标准化规范。 3.3 方针内容 3.3.1 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3.2 对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对持续改进做出承诺;1 3.3.3 符合矿山的企业性质、特点、生产规模、风险特点。 3.4 发布与传达 3.4.1 矿山将安全生产方针以文件形式下达到各单位; 3.4.2 各单位负责人负责将方针传达给本单位的员工,并形成记录; 3.4.3 有外部相关方的部门和单位负责将方针以书面形式传达给相关方,并 保持签收记录。 3.5 方针的实施 3.5.1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置安全科,配置满足生产需要的专、兼 职安全管理人员。 3.5.2 各单位按照职责,落实安全标准化导则文件、作业文件及记录的要求, 通过对危险源和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 保证安全标准化系统 14 个元素有效运行, 使方针得以实现。 3.6 方针的评审和修订 3.6.1 在管理评审时要对方针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审; 3.6.2 当方针制定依据发生变化时,由最高管理者决定对其进行评审和修订, 以确保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3.6.3 当变化发生时需对方针进行评审修订。 4、相关文件 4.1《安全生产法》 4.2《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4.3《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评价制度》 4.4《安全绩效监测制度》1.2 目标1.总则 为确保矿山方针的实现和持续改进,不断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使安全管 理得到持续改善。 依据矿山安全方针以及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和各类风险,制定本 制度 2.职责2 2.1 矿山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安全生产目标 2.2 矿山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安全生产目标。 2.3 安全科负责制定矿山安全生产目标和分解方案,报矿山安委会审定,并 对目标的落实、完成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每年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审。 2.4 各单位根据矿山下达的目标,制定本单位的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并制 定和完成目标考核办法, 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以确保矿山的顺利 实现。 3.控制要求 3.1 目标制定的依据; 3.1.1 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3.1.2 矿山的安全生产方针; 3.1.3 各单位职能; 3.1.4 安全风险,特别是重大危险源; 3.1.5 生产技术方案; 3.1.6 财务状况; 3.1.7 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等。 3.2 目标的制定和审批 3.2.1 矿山安全生产目标由安全科组织制定,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和安委会审 定后,报最高管理者批准; 3.2.2 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由各单位根据矿山下达的目标制定,经安全职 能部门审核、批准。 3.3 目标的实施 3.3.1 矿山最高管理者对实施目标、管理方案提供资源保证; 3.3.2 各单位通过严格控制其生产(工作)运行活动(严格执行导则文件和 规章制度) 、培训、监督检查、协商和沟通、制定并完成控制措施来确保目标的 实现。 3.4 目标的检查 3.4.1 安全科按《安全绩效监测制度》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每年对安全生 产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结果汇总报告给管理者; 3.4.2 各单位负责人按照《安全绩效监测制度》的规定,组织对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完成情况汇总报告给安全科。3 3.5 目标的评审修订和更新 3.5.1 根据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结果和年度标准化评价情况,确定对目标是 否进行修订。当出现以下特种情况时,必须对矿山目标进行修订; 3.5.1.1 国家的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时; 3.5.1.2 矿山的方针作出调整时; 3.5.1.3 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3.5.1.4 新项目投产时; 3.5.1.5 最高管理者认为必要时; 3.5.1.6 其它。 3.5.2 当目标需要修订时,由安全科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目标进行修订。 3.5.3 安全科对目标进行修订后,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组织专门的评 审, 评审的方式可以为会议评审、 会签评审等, 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评审时, 应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审。 3.6 目标应形成文件, 并向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各单位和各级员工进行传达。 4、相关文件 4.1《安全生产方针管理制度》 4.2《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评价制度》 4.3《安全绩效监测制度》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2.1 需求识别与获取1.目的 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 及时识别、 获取与更新矿山安全生产、 职业健康等适用的法律及其他要求,并传达给员工及其他相关方。 2.范围: 适用于矿山需求识别、获取、更新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 认。 3.术语 其他要求:指生产、职业健康等安全方面的国际公约、国家和行业标准及上 级文件等。4 4.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矿山法律、法规和其他适用性的审批。 4.2 安全科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本制度,负责整理、汇总安全体系的法律、 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形成矿山适用的安全体系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及时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对《矿山适用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 单》进行评审与更新。 4.3 安全科负责对安全管理范围内适用的生产、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进行需求识别、获取、评价和融入,对《矿山适用安全法律、法规、 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中没有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补充、识别、 获取、评价和更新,制订本矿山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5.工作程序 5.1 各单位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5.2 各单位对本专业安全管理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时收集、识 别、获取、更新、评价和保存,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 别、获取、融入和评价工作,形成本单位(科室)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及其他要求清单。 5.3 各单位对所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必须明确适用的岗位和条款。 5.4 安全科负责跟踪矿山安全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最新变 化, 并根据各单位上报的评审清单,每半年对矿山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进行评审,形成《矿山适用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在报经 最高管理者批准后,以有效文件清单的形式再发布。 5.5 安全科组织各单位及时收集矿山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文本,并 将收集到的文本及时公布,供本单位使用。 5.6 各单位要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对矿山的有关安全管理文件进 行融入、修订,确保管理文件符合要求。 5.7 各单位应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对过期作废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 要求进行处理。 5.8 各单位要将本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向相关人员传达,并将安 全法律、法规作为一项培训内容。5 5.9 涉及相关方面的单位和部门,要及时把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传 达给相关方。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6.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7.相关记录 7.1《矿山适用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其他要求清单》2.2 融入1、当国家颁布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时,应及时识别和获取,当新的法 律法规与没有废除的法律法规有矛盾或标准规定不一致时, 应向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咨询,明确应执行的有关条款。 2、当本企业的工艺流程改变,引进新设备等变化发生时,安全生产委员会 应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修订或重新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作业规程,并 组织评审, 在企业贯彻执行。 3、 当本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变动时,也应组织修订和评审有关规章制度, 并贯彻执行。 4、当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也应组织评审相关 的规章制度和操作、 作业规程, 并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重新修订有关的规章制度, 并贯彻执行。 5、当变化发生时,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清单。 6、当变化发生时,应及时将更新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标准化系统。2.3 评审与更新1、当国家颁布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时,应及时识别和获取,当新的法 律法规与没有废除的法律法规有矛盾或标准规定不一致时, 应向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咨询,明确应执行的有关条款。 2、当本企业的工艺流程改变,引进新设备等变化发生时,安全生产委员会 应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修订或重新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作业规程,并6 组织评审, 在企业贯彻执行。 3、 当本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变动时,也应组织修订和评审有关规章制度, 并贯彻执行。 4、当危险源、危险危害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也应组织评审相关 的规章制度和操作、 作业规程, 并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重新修订有关的规章制度, 并贯彻执行。 5、当变化发生时,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清单。 6、当变化发生时,应及时将更新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标准化系统。三、安全生产组织保障3.1 安全生产责任制1、目的 为确保我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与绩效测量管理有效 开展,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矿范围内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与绩效 测量管理。 3 、术语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指企业的各级人员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工作应 负责任的一种制度,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4 、主要职责 4.1、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安全生产责任制。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安全生产责任制。 4.3、安全科负责组织我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修订,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和考核。7 4.4、各单位要将安全责任制进行层层传达,组织学习掌握本部门、本岗位 的安全职责, 并对本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 核,以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5 、工作程序 5.1、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的依据、原则 ——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各单位、部门的业务职能 ——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 ——应覆盖我矿各部门及所有岗位 ——安全生产责任应具体、简明、界定清晰并能考核 5.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与审批 安全生产责任制由安全科组织有关单位人员编制, 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最 高管理者批准,汇编成册,下发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学习传达。 5.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 5.3.1 最高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提供资源保证。 5.3.2 各单位、部门要将安全责任制进行层层传达,组织学习掌握本部门、 本岗位的安全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5.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检查与考核 5.4.1 公司对我矿矿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绩效进行考评,每年一次; 5.4.2 我矿成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绩效考评小组,根据考评细则对中层管理人 员的考评,每年一次; 5.4.3 安全科按照《安徽省 xxx 矿安全、质量、卫生奖考核办法》对全矿班 组长、专(兼)职安全员、岗位工人实施考评; 5.5、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评审修订和更新 5.5.1 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结果和年度评审情况,确定对安 全生产 责任制是否进行修订。当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必须对责任制进行修订。 ——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 ——我矿机构发生变化时。8 ——各单位、部门的业务职能发生变化时。 ——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发生变化时。 ——最高管理者认为必要时。 5.5.2 当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修订时,由安全科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安全 生产责任制进行修订。 5.5.3 安全生产责任制修订后报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组织专门评审,评 审方式 可以为会议评审、 会签评审等, 我矿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在管理评审时, 应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评审。 5.6、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文件并汇编成册,向所有职能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员 工进行传达学习。3.2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1.目的 为加强本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做好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制 订本制度 2.职责 矿长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设置满足生产需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配 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工作程序 3.1 设置安全生产委员会。矿山最高管理者、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 采矿车间主要领导、安全科长、专职安全员、员工代表组成。 3.2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任命安全科长和满足生产需要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3 安全管理机构为安委会日常管理部门,并负责安全标准化的日常工作。 3.4 矿山主要负责人和管理层其他人员以及任命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 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并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 书。 3.5 任命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能随意更改,如 需变更应经矿山研究,并重新任命。 3.6 所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书面任命和被任命人员必须在任命书上签字。9 4.相关文件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生产法》3.3 员工参与一、建立员工权益保障制度,确保员工关心的问题得到积极响应。 二、定期收集员工关心的安全、事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会议形式、公告形 式、合理化建议箱、投诉箱、个别员工阅读等形式,收集员工关心的安全、健康 问题。对收集到的问题按程序进行了梳理、调查、采纳、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向 员工反馈。对员工投诉事项,要根据员工意愿进行保密。 三、选举员工代表,参与企业各项安全活动。员工代表应有代表性,并侧重 一线员工。 四、成立“问题解决小组”处理安全问题,并对“问题解决小组”成员进行 了技能培训。 五、员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应正确对待员工的拒绝行为, 并对拒绝事项进行公正调查,有效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 六、采取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企业安环部负责员工参与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 八、建立职工参与安全活动记录。3.4 文件与资料控制1、 目的: 为保证我矿在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中, 所有安全生产活动场所使用有效版本 的文件(包括适当范围内的外来文件) ,以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文件。确保我矿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产生、使用、评审、修订和控制的效力与效率。 2 、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中,有关安全生产活动的文件(包括 以电子媒体方式形成的文件和适宜的外部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3、 职责:10 3.1、安全科是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和资料的主控部门,各有关部门均需予 以配合。 3.2、 安全科负责组织安全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的编制/修改、 发放/回收和管理。 3.3、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由相关部门识别、控制,安全科备 案;其他外来文件由办公室识别和控制。 3.4、各使用部门应加强对文件的识别和保管。 4、 工作程序 4.1、文件的分类与标识 (1)我矿的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分为: ——安全标准 ——规章制度 ——内部文件,包括:本矿安委会发布的各类文件 ——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法令、标准、规范、规程、设备(材料) 技术资料、信函(传真、电话记录) 、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下发的文件 ——安全记录 (2)文件的标识 各部门应及时对国家、 行业、企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下发的文件 加以识别,以保证我矿文件的适用性、有效性。 4.2、文件的编号 (1)安全标准 qsz-aq-ks 地下矿山代号 安全标准代号 安徽省 xxx 矿代号 (2)规章制度 qsz/zd-x-xx-xx 规章制度顺序号 安全标准中的文件节号 安全标准中的文件章号 安徽省 xxx 矿代号/规章制度代号(3)内部文件11 【矿安字】xx 号 (4)外来文件 外来文件只进行编号 (5)记录的编号 qsz/jl-x-xx-xx记录顺序号 安全标准中的文件节号 安全标准中的文件章号 安徽省 xxx 矿代号/记录代号 (6)版本号/修改状态 x/x 版本第一次制订为 a, 版本第二次制订为 b 0 为没有修改,1、2为修改次 数 4.3、文件的索引 安全科根据文件的顺序编号,建立索引表。 4.4、文件的编制 (1)安全标准由安全科组织编制。 (2)规章制度由安全科组织主管该项工作的单位部门编制,并且要有员工 参与。 (3)安全生产记录由各主管部门/使用部门编写。 (4)内部文件由发文单位编制,分管领导审核,矿长批准。 4.5、 文件的评审 安全科组织对已编制的文件进行评审,并且要有员工参与。 4.6、文件的修订 (1)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在运行中需要修订时,由相关部门提出修订意见 或更新版本,文件修订过程中要有员工参与,并按本程序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 批。每年的管理评审应对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进行评审。 (2)为使文件更改得到控制,保证文件有效性,应对其版本、更改状态标12 识予以控制。 (3)文件的换版 文件的修改意见或更新的版本通过审核批准后,及时做好文件更改记录,各 部门按文件发放登记表发放给原文件持有部门/人,同时换回旧文件。若是局部 更改,只需更换相应页。 (4)文件的作废 作废的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由发放部门收回、销毁。需作资料保留的,应加 盖“作废”印章后方可留用。 4.7、文件的审核、批准和发布 (1)安全标准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2)规章制度由安全科组织相关部门主管会签, 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 批准发布。 (3)所有文件需经授权人员审查其充分性后批准发布,且在文件批准时确 定实施日期、发放范围。 (4)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的管理权限按下表的规定执行: 文件管理职责表 文 件 分 类 安全标准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环境/质量法律、 外来 法规与其他要求 文件 其它文件 4.8、文件的发放 (1)有效文件的发放按分级管理原则,发放单位负责将文件分发至各相关 使用单位,单位分发至各有关岗位、员工。 (2) 有效文件的发放对象及数量, 由发放单位在文件适用性审核时填写 《文 件发放登记表》 ,领用单位应签收。各单位在分发时负责本单位文件的登记。 (3)不在文件发放范围者,确因工作需要,可向部门资料员借阅。各部门13组织编制/修改 安全科 安全科/ 相关部门审 核 管理者 代表 管理者 代表批 准 总经理发 布 发放/回收 矿部 安全科总经理矿部安全科按相关规定执行 识 别 办公室 控 制 发 放/回 收 必须建立借阅文件登记手续。 任何人不得擅自复印,特别是向我矿外部人员提供 有效文件;如要扩大发放范围需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4)文件已破损。影响使用时,可由部门资料员向发放部门资料员申请置 换,补发完好的有效文件,但必须上交破损的有效文件并由发放部门负责销毁。 (5)如文件丢失,应向发放部门领导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由资料员补 发。丢失的文件一旦找回,应立即上交发放部门并销毁。 4.9、文件的归档与管理 所有存入 u 盘的有效文件应进行适当标识、编目,由编制/修改部门指定专 人保存。更改或换版时及时修正。 4.10、 外来文件的确认与管理 (1)外来的技术文件,由归口职能部门进行确认、登记,并控制管理。 (2)对现行有效的规程、规范、标准,由归口职能部门发放,并不定期发 布文件版本更新的通知。 (3)外来的行政文件,由办公室填写收文登记并提请矿领导确认,以决定 传阅/复制分发。 (4)外来的设备(材料)技术资料、图纸、设计变更、信函等由主办人员 确认登记,以决定传阅/复制分发。 (5)外来文件最后由办公室登记并存档。 5、 安全记录 5.1、记录的标识 (1)记录应有唯一性的准确标识,以保持可追溯性,编号清晰明了。 (2)记录的名称应准确概括其活动内容,不得重名,各车间单位和机关科 室应予以注意。 5.2、记录的填写和使用 (1)各部门实施记录的人员认真填写记录,理解表中所要求的填写内容, 数据统计或计算应符合规定要求,填写人应签全名或盖私章,记录清晰可辩,所 记录的活动应真实、数据准确、记录完整,记录的传递应做到及时。 (2)技术资料、图纸不允许涂改,空白栏应划去或做出说明。生产操作记 录、检查记录等原始记录不能随意涂改。如需要对数据或结论采取杠划方式,在 其上方或旁边空白处写上正确的内容。并在更正处签署更正人姓名和日期。 (3)记录在交接时均得进行自检与互检,以防漏填,承接人有权拒收不完14 善的记录。 (4)记录不得污损、失落,若发现失落和污损须及时补上和修复。 5.3、记录的格式 记录的格式应简洁明了,利于操作。 5.4、记录的日常管理 (1)记录的最终保存者收到记录后,做到专柜/夹存入,专人管理,并建立 记录清单。 (2)完成记录使用要求后,应及时整理存档。 (3)妥善保管记录,确保不丢失、损坏和变质。 (4) 超过保存期限或已作废的记录应及时收回、销毁,销毁时办理审批手 续。 5.5、 记录的保存 (1)记录的贮存应有适宜的贮存条件,应分类保存。 (2)记录的贮存应有防盗、防火、防霉烂、防虫蛀和防潮等措施。 5.6、 记录的保存期限 (1)上级有规定的或顾客有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2)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记录保存期一般为 1 年。 (3)以下记录由归口管理部门保存,保存期 3 年。 6.相关文件 6.1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6.2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6.3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6.4 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制度 6.5 危险物品和物料安全管理制度 6.6 职业危害控制制度 6.7 特种作业管理审批制度 6.8 特殊工种管理制度 6.9 事故和事件安全管理制 6.10 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6.11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6.12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15 6.13 安全认可奖励制度 6.14 安全台账和记录管理制度 7.记录 7.1《管理评审报告》 7.2《事故事件登记记录》 7.3《风险评价信息》 7.4《培训记录》 7.5《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7.6《事故调查报告》 7.7《检查记录》 7.8《职业卫生检查与健康监护记录》 7.9《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7.10《安全活动记录》 7.12《法定监测记录》 7.13《关键任务观察与改进记录》 7.14《许可文件》 7.15《应急演习信息》 7.16《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7.17《供应商承包商信息台帐》 7.18《维护和校验记录》 7.19《技术资料图纸》 以上制度解释权属我矿安委会。 8.相关记录 8.1《文件和资料发放审批表》 8.2《文件和资料发放/回收登记表》 8.3《文件和资料更改通知单》 8.4《文件和资料作废、销毁表》 8.5《文件和资料借阅登记表》 8.6《外来文件登记表》16 8.7《文件资料移交清单》3.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1.目的 为使矿山内、外部安全信息交流与沟通活动规范化,及时、准确地收集、传 递及反馈有关方面的安全信息,同时做好安全信息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矿山内部、 与相关方所进行的协商和沟通及相关安全信息传递和处理 活动。 3.职责 3.1 安全职能部门负责矿山安全、职业健康等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运行 控制和实现情况的信息传递、交流和沟通。 3.2 安全职能部门负责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联络和结外安全信息交流、发 布,并对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3.3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内外部安全信息的收集、交流和定期上报工作。 4 工作内容和程序 4.1 外部联系 4.1.1 安全职能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配合安监部门、卫生部门、监测部门、消 防部门等政府专业主管部门及上级单位对矿山进行的安全检查或监测等工作, 并 将收集的安全方面信息迅速传递到矿山各相关部门, 当监测或检查结果出现不符 合时,按照相关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处理。 4.1.2 安全职能部门按照其管理范围将收到的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以及其 他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安全管理方面信息进行汇总, 对其做出识别、确认,及时融入到矿山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中。 4.1.3 政府主管部门及上级单位对矿山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检查、参观、 访问原则上由职能部门负责安排。外部新闻媒体对矿山安全管理体系内的采访、 宣传报道,由安全职能部门负责提供矿山允许对外公布的有关信息。 4.1.4 对可能影响周边居民安全健康及相关方的重大安全事项,以文件形式17 向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方报告。 4.1.5 当相关方面提出有关安全的意见或者申诉时,需要作出解决或答复时, 由安全职能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报矿山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并将处理结 果向相关方反馈。 4.1.6 外部联系形式: 4.1.6.1 面谈、会议、书面文字沟通; 4.1.6.2 通讯、报纸、网络沟通。 4.2 内部沟通 1.2.1 安全职能部门通过各种会议或其他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解释矿山安全 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等信息。 4.2.2 安全职能部门负责将矿山安全、职业健康目标与指标、管理方案、监 视与监视结果、 运行控制绩效方面的信息及时传递到矿山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 通报安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并做好相关记录。 4.2.3 安全职能部门汇同有关部门对职代会上通过的有关劳动保护措施方案 提出处理意见,提交矿山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工会。 4.2.4 所有员工发现异常的危险因素时,可直接向安全职能部门反馈,也可 向据单位反映, 由所在单位及时传递给安全职能部门,由安全职能部门组织有关 部门处理。 4.2.5 紧急信息由发现单位采用电话、直接汇报等方式迅速传递给安全职能 部门,由安全职能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参见《应急管理制度》和《事故 事件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和回顾制度》 。 4.2.6 沟通方式 4.2.6.1 情感沟通,企业文化沟通: 4.2.6.2 信息沟通,制度沟通,战略决策沟通。 5、相关文件 5.1《获取与融入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制度》 5.2《应急管理制度》 5.3《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和回顾制度》 6、相关记录18 6.1《信息交流记录》3.6 系统管理评审1.目的 为评审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实施情况,识别不足和需要改进的事项,以确 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管理工作。 3.职责 3.1 矿长负责批准安全标准化评审计划和安全标准化和安全管理评审报告, 主持安全标准化评审会议。 3.2 安全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安全管理评审计划和安全管理评审报告, 并负责向矿长汇报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运行绩效。 3.3 各单位负责准备、提供与本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有关的评审资料,对本 单位负责实施的安全标准化评审决议,制定实施工作计划予以落实和实施,并向 安全职能部门报告实施情况。 4 工作程序 4.1 评审策划 4.1.1 矿山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评审,两次评审的时间间隔 不超过 12 个月,安全管理评审以会议形式进行。 4.1.2 评审一般在年度内部审核之后、第三方审核之前进行,具体时间由安 全职能部门确定,并报经矿长同意。 4.1.3 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由安全职能部门提出,矿长批准,在年度任意 时间增加评审活动: 4.1.3.1 矿山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发生重大变化; 4.1.3.2 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有重大调整,矿山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4.1.3.3 矿山出现生产和安全职业健康方面的重大事故; 4.1.3.4 其他有关方有严重抽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19 4.1.4 安全职能部门根据矿长确定的评审时间,在评审会议前 15 个工作日编 制好评审计划,并经矿长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发给各单位有关人员。内容包括:管 理评审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审主要内容、需准备的评审材料等。 4.2 评审准备 1.2.1 各单位根据安全标准化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准备安全标准化管理评 审输入资料,在评审会议召开前 5 天以书面形式送安全职能部门。 1.2.1.1 各单位准备的评审输入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监测与检测记录; ——前次评审的跟踪结果; ——影响标准化系统的变化; ——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有效性; ——事故统计分析; ——员工和指标完成情况; ——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标准化系统覆盖范围的充分性;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实施标准化系统的资源保障情况(人、财、技术) ; ——现场人员职责的合理性。 4.2.2 安全职能部门需准备的主要评审材料为: 4.2.2.1 矿山安全生产方针执行情况及总目标、指标完成情况;法律法规识别 的充分性及合规性评价情况;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安全标准化评审改进决 议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建议等; 4.2.2.2 重大危险源控制情况,评审改进方案实施情况;完全、职业健康运行 控制情况;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过程;安全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改进建议等。 4.2.3 安全职能部门根据各单位评审输入资料,编制《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 运行情况报告》 ,报送管理者代表,报告要包括以下内容: 4.2.3.1 内部审核情况; 4.2.3.2 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实施情况;20 4.2.3.3 持续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4.2.3.4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绩效,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评价和改 进意见。 4.3 安全标准化评审会议 4.3.1 安全管理评审会议由矿长主持,安全职能部门组织。 4.3.2 管理者代表作矿山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4.3.3 各单位根据准备的评审输入资料就单位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职能履 行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并提出本单位的改进建议。 4.3.4 矿长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 和有效性作出结论性评价。 4.3.5 评审会对以下内容作出决议: 4.3.5.1 矿山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的符合性的判定。 4.3.5.2 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过程和要素运行控制有效性改进方面的决定和 措施。 4.3.5.3 相关方和内部员工要求有关的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改进 决定与措施。 4.3.5.4 其他方面的问题和纠正(预防)措施。 4.4.1 安全职能部门根据评审会议记录, 在会议结束 5 个工作日内, 编好 《安 全标准化系统评审报告》 ,评审报告的内容包括评审时间、参加人员、评审内容、 评审结论、改进决议等。 4.4.2 对《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报告》 ,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 后,以矿山文件的形式发给各单位。 4.5 管理评审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4.5.1 对《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报告》提出的改进决议,各责任单位制定改 进实施计划,计划明确实施方案、完成时间节点等内容。 4.5.2 安全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制定的实施计划进行审核汇总,报管理者代表 批准后下发给相关单位。 4.5.3 有关单位按照审批的计划予以实施,安全职能部门按照计划的完成时 间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并将验证情况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进行汇21 报。 4.6 管理评审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变化管理制度》 。 4.7 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形成的记录由安全职能部门负责保管并归档。 5、相关文件 5.1《变化管理制度》 5.2《安全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计划》 6.2《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会议签到表》 6.3《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会议记录》 6.4《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护报告》 6.5《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决议实施计划》 6.6《安全标准化系统评审跟踪验证记录》3.7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1.目的 为规范承包商安全管理行为。 防止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 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矿山区域内的所有新建、 扩建、 技改、 检修、 拆卸等工程项目。 3、职责 3.1 安全职能部门负责审查承包商的安全资质;各种安全作业证的审核;对 承包商的施工人员进行一级安全教育,根据本矿山安全规定,对承包商安全规定 的执行情况(包括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定期进行公布。 3.2 矿山工程职能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项目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查出的问 题督促承包商整改,并跟踪检查。在项目完工后,矿山工程职能部门负责对承包 商表现做出评价, 将承包商表现评价送交施工单位,并抄送矿山安全职能部门备 案。 3.3 承包商项目部负责人对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负责。22 4.工作程序 4.1 承包商的确认 4.1.1 承包商应具备所承担工程项目相应的等级资质。应将本单位的施工、 安装资质报矿山职能部门审核,取得该部门签发的“工程项目承包商施工资格确 认证书”。 4.1.2 承包商应有两年以上良好的安全业绩,安全管理资料中应有两年以上 重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率“三违”事故发生率的原始记录以及事故隐患治理情 况档案。 4.1.3 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承包商都应进行 “安全、环境与健康” 审核并具有有效审核和评审报告,并提交以下书面资料: 4.1.3.1 两年以上重大安全事故、事件发生率、“三违”事故发生率的原始记录 以及事故隐患治理情况档案; 4.1.3.2 符合国家法规规定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 证的原件和复印件; 5.施工安全要求 5.1 承包商应自觉遵守国家和矿山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制度、规定,并接受矿山的安全监督。 5.2 承包商应接受矿山对其进行的包括施工机具在内的安全状况评审。 5.3 未经许可承包商不得使用矿山的设备设施。如因施工必须使用的,承包 商经申请并获批准后,其操作人员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使用和操作。 5.4 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网络。 5.4.1 明确双方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5.4.2 确定双方现场管理的联络人员; 5.5 承包商应根据施工图向矿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施工方案、施工平面布置 图和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做到定人员、定安全措施、定工程质量标准、定检查制 度,并经矿山工程主管部门对施工方案中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进行审核、 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5.6 矿山工程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向承包商方面详细介绍施工现场环 境、地下工程(电缆、管线)的位置、走向、深度及矿山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23 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技术方案交底,提高安 全施工条件。 5.7 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建筑应符合防火、防爆、防毒等要求,消防器材配 备齐全,道路畅通。 5.8 双方人员确认作业现场已具备安全作业条件。 6、相关文件 6.1《设计管理及安全技术交底和“三同时”管理制度》 6.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3.8 安全认可与奖励1.目的 认可员工安全表现,鼓励积极的行为减少抱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 工作效率。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矿山所有员工及其安全活动。 3、职责 3.1 安全职能部门负责评价部门、生产车间执行安全标准化的绩效。 3.2 安全职能部门负责评价、认可、员工安全表现,并给以奖励。 3.3 安全职能部门负责安全认可信息公告牌的设置和信息的更新。 3.4 生产车间负责对安全生产表现好的员工的认可和上报。 4.工作程序 4.1 生产车间应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认可安全生产做好有员工。 4.1.1 生不中能坚持正确佩戴劳防用品。 4.1.2 生产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没有“三违”行为; 4.1.3 能自觉做到“三不伤害”,主动纠正他人违章行为。 4.2 安全职能部门应对各部门、 生产车间执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绩效进行检查、 评价和认可。 4.3 生产车间对安全生产中表现好并进行工区级认可的员工,及时上报安全 职能部门。24 4.4 安全职能部门每月对上报的材料和安全标准化执行绩效好的部门和生产 车间进行评价,报安全副矿长审批。 4.5 安全职能部门对当月安全生产表现好的员工和执行安全标准化绩效显著 的部门生产车间在公告牌进行公告、书面表彰和奖励。 4.6 奖励标准执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规定。 5、相关文件 5.1《安全生产奖惩制度》3.9 工余安全管理1.目的 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工余安全管理, 提高员工工余安全意识, 有效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落实我矿安全 生产方针,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员工工作之余的管理 3.术语 工余:工作以外的所有时间内 4.职责 4.1 办公室负责工余管理的宣传、后勤保障; 4.2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人员的工余管理。 5.工作程序 5.1 家住县城的从业人员上、下班的安全管理 5.1.1 三班制人员和需值班的人员,在单位均安置了房间床铺;上、下班或 出差人员由一辆小型皮卡车接送。 5.2 家住农村的从业人员上、下班的安全管理 5.2.1 这类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在矿区附近,一般在 5 公里左右,骑自行车、 摩托车、电瓶车上下班。 5.2.2 一般超过 5 公里或回家路况不好的从业人员均在矿区安排了单身宿舍, 小夜班、大夜班时均在矿区休息。25 5.2.3 在班次安排上,每班在一个村庄上下班的人员至少在两人以上,以便 在上下班途中能够相互照应,避免意外事故。 6.有关规定 6.1 所有从业人员自行安排好自已的生活和休息时间,但每日的有效睡眠时 间不得少于 6 小时。 6.2 加大宣传力度,使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工余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作息 时间。 6.3 各部门负责人应加强监督,发现所属人员上班时精神萎靡不振、打瞌睡, 应进行谈话,寻找原因,必要时与家属取得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6.4 对生产人员更应加强工余休息管理,严防疲劳作业,有效扼制工伤事故 的发生。 6.5 上下班人员,特别是骑车上下班的人员上下班前严禁饮酒,避免途中出 现意外事故。 6.6 上下班的人员要教育他们结伴同行,避免爱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侵害。 6.7 严格请假制度,并记录好各从业人员的联系号码,公布矿山的电话号码 和有关领导的手机号码, 以便与从业人员家属的联系,共同防范个别不自觉的人 员两头说谎,参与社会违法事件。 6.8 把工余意外事故纳入工伤管理的范畴,对发生的工余意外事故也同样要 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编写事故调查报告,作为工余宣传教育的典型事例。 7.相关文件 7.1《工伤条例》四、 风险管理4.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1.目的 为了预防或减少生产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类事故或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 确 保矿山安全生产达到最佳状态, 对矿山生产经营建设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 风险评价、控制,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矿山安全生产、 工程建设和所有管理活动过程中所涉及范围内26 的活动。 3、术语 非常规活动:指执行抢险救灾、设备抢修和应急、临时性工作任务。 4.主要职责 4.1 安全职能部门 4.1.1 负责编制和建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 4.1.2 负责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督促、指导各有关 生产单位(部门)做好危险源辨识与适时更新工作。 4.1.3 负责按照危险源分级管理的要求,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和控制。 4.1.4 负责牵头组织对矿山重大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4.2 各职能部门负责本单位管理活动中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 控制的管理工作。 4.3 各生产车间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5、工作程序 5.1 危险源辨识 5.1.1 划分作业活动 5.1.1.1 危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活动进行,首先要进行作业活动划分。 5.1.1.2 划分作业活动方法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按地理区域划分; ——按装置划分; ——按作业任务划分;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5.1.2 危险源辨识范围 5.1.2.1 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5.1.2.2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1.2.3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5.1.3 危险涛辨识内容: 5.1.3.1 物和为安全状态;27 5.1.3.2 人的不安全行为; 5.1.3.3 作业环境的缺陷; 5.1.3.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5.1.4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 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 5.1.5 危险源辨识采用基本分析法和工作安全分析法(具体内容见附录 2) 5.1.6 在调整和补充工作后,要进行危害辨识充分性的确认,即保证。 5.1.6.1 覆盖已发生事故的原因; 5.1.6.2 覆盖法律法规的要求。4.2 风险评价1.2.1 风险评价采用直接评价法、mes 法和 ms 法(mes 法和 ms 法和风险 程度的具体内容见附录 3) 。 1.2.1.1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直接评价法判定为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 险) ; ——所有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 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或属于组织性行为 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其它违规(轻微的违章行为除外) ; ——近三年发生过重伤、死亡、重大财产损失(30 万以上)一资,成轻伤、 非重大财产损失(30 万以下)三次以上,至今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仍有 可能发生事故。 1.2.1.2 人身伤害事故采用 mes 法,单纯财产损失事故采用 ms 法。 1.2.1.3 风险分级 ——三级以上(含三级)风险(即一、二、三级风险)属矿山级风险源; ——三级以下风险(即四、五级风险)属工区(车间)级风险源; ——矿山安全及其他职能部门跟踪检查矿山级危险源, 各生产单位负责监控 管理危险源,跟踪检查四、五级危险源。 1.2.1.4 辨识出的危险源和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填写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28 表》 ,对矿山级危险源填写《重大风险控制计划表》 ,其中控制计划为“制定目标 管理方案”的填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表,并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 。 1.3 汇总和调整工作 1.3.1 确保全员参与、 辨识充分。 采取三级辨识二级评价的方法。 (三级辨识: 班组、车间、矿山;二级辨识;车间、矿山) 1.3.2 各职能部门、车间对所属各班组上报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或文本进行 汇总上报。 汇总过程中对所列出的同类危险源可合并,但要指出危险源所涉及的 各种作业活动,同时进行评价。 1.3.3 安全职能部门对上级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文本进行汇总、评价,对 所列出的同类危险源可合并,但须指出危险源所涉及的各种作业活动。 1.4 风险控制策划 1.4.1 风险控制措施选择的优先顺序: 1.4.1.1 考虑消除风险(如技术、工艺改造) ; 1.4.1.2 考虑消除风险(如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装置或隔离措施) ; 1.4.1.3 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装置。 1.4.2 风险控制措施: 1.1.2.1 三级以上(含三级)风险,由矿山安全职能部门制定下达重大风险控 制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控制计划,危险源所在生产工区负责监控,安全职能部 门负责跟踪检查。 1.4.2.2 四、 五级风险由部门 (车间) 制定控制风险计划, 班组监控, 部门 (车 间)负责跟踪检查。 1.5 危险源的更新 1.5.1 每年按本制度规定对危险源进行确认,并将确认结果安全科。 1.5.2 建设项目,在施工前,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工作,以便对施工单位提出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按 5.1 至 5.5.1 的具体条款执行) 。 1.5.3 当情发生变化时,各职能部门、车间和班组应及时辨识危险源,更新 (或补充)危险源辨识的相应表格。 1.5.3.1 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29 1.5.3.2 工艺、技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或更新; 2、相关文件 2.1《安全记录控制制度》 3.记录 3.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 3.2《重大风险控制计划表》 3.3《重大危险源清单》4.3 关键任务识别与任务观察 4.3.1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1.目的 为严格关键任务的管理,避免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 其他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矿山关键任务的识别、分析与实施管理。 3.术语 关键任务:属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未正确执行,可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等事故(事件) 。 4.主要职责 4.1 安全科负责关键任务安全控制措施的审查。 4.2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易燃易爆区域内各类动为作业任务的审批工作。并加 强对作业现场的监护。 4.3 设备职能部门负责停送电或带电作业任务的审批。 4.4 实施单位负责关键任务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5.工作程序 5.1 实施关键任务的人员首先必须严格执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要 害部门保卫制度、岗位作业标准或安全措施等规程规定。 5.1.1 关键任务实施前,实施单位领导或关键任务负责人应根据关键任务作 业内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关键任务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 底,同时要落实安全监控措施。30 5.1.2 关键任务作业使用的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定,所使 用的工具、 原材料和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定。 做到配备齐全、 使用合理、安全可靠。 5.1.3 关键任务作业现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要求,作业现场内应保 持文明整洁,确保道路畅通,并有明显的警示标志。 5.1.4 关键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要指定一名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 强、 有安全意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作为任务观察人员,负责现场的安全监督检 查,并保存任务观察记录。 5.2 基本要求 5.2.1 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完成关键任务风险分析。 5.2.2 根据关键任务风险分析结果,编写作业指导书。 5.2.3 作业本指导书的基本要求; 5.2.3.1 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5.2.3.2 关键任务的工作步骤要清楚、完整; 5.2.3.3 关键步骤要确定准确; 5.2.3.4 危险源辨识要准确; 5.2.3.5 安全措施在齐全。 5.3 工作票与许可任务管理 5.3.1 认定需要工作票和经许可方可进行作业的范围,并对工作票和许可的 签发人员进行培训和能力评估。 5.3.2 定期对工作票和许可作业的范围进行评审与更新。 5.3.3 任务观察 5.3.3.1 建立任务观察机制, 并对从事任务观察工作的人员进行观察方式、方 法的培训。 5.3.3.2 任务观察的同时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 5.3.3.3 及时指出发现的可能导致损害(失)的行为; 5.3.3.4 检查现有的工作方法和制度; 5.3.3.5 跟踪员工的培训效果,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 5.3.3.6 保存任务观察记录。 6.相关文件 6.1《设计管理及技术交底和“三同时”管理制度》31 6.2《现场安全确认制度》 6.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6.4《特殊作业现场管理与审批制度》4.3.2 任务观察制度1.目的 为严格关键任务的管理,避免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 其他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矿山所有任务的观察、分析. 3.术语 任务:是指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或隐患。 4.主要职责 4.1 安全科负责生产各系统任务观察。 4.2 机电车间负责涉电及机械设备方面的任务观察。 4.3 所有任务观察都必须完成相关记录,并报安全科存档。 5.工作程序 5.1 对重点工程,安全上存在一定危险因素、季节性因素、危险源发生变动 等都必须实行任务观察。 5.2 在实行任务观察前,必须编制方案或计划,并召集有关人员和任务观察 人员开会、讲解方案、计划、具体内容和实行观察时的有关要求。 5.3 观察人员对执行任务的人员应加强督促指导,严格按方案和计划执行。 5.4 观察人员应做好相关记录,并把执行过程中因客观因素变化的情况和自 己的设想向编制方案和计划的部门汇报,以便及时修正方案。 5.5 有些任务当班完不成需连续作业时,安排的观察人员应实行换班,换班 人员必须在观察现场交接,并做好交接记录。 5.6 安排从事任务观察的工作人员在实行任务观察前,对任务的内容、观察 的方式、方法以及有关处理措施等必须进行讲解和培训。 6.相关文件 6.1《设计管理及技术交底和“三同时”管理制度》 6.2《现场安全确认制度》32 6.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6.4《特殊作业现场管理与审批制度》五、 安全教育与培训5.1 员工安全意识1.目的 为保证矿山能为员工识别与提升安全意识提供充足的资源, 全面提升员工的 安全意识,特制订本制度 2.适应范围: 本制度适应高层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的安全意识识别与提升活动 3.安全意识的识别 3.1 识别的内容 3.1.1 矿山的安全生产方针、操作规程、应急程序; 3.1.2 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事故、事件报告程序; 3.1.3 岗位职责、特定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3.1.4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 3.1.5 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 3.1.6 管理层特定要求; 3.1.7 安全意识与其岗位职责适应情况; 3.1.8 新员工接受安全意识培训内容的比例。 3.2 意识的收集的途径 3.2.1 各中高层管理人员 3.2.2 各单位骨干人员 3.2.3 普通员工 3.3 识别的形式 3.3.1 调查问卷:由矿山安全科制定,统一发放。 3.3.2 访谈:由安全科人员对各级领导、骨干进行访谈,掌握管理层及员工 安全意识情况。 3.3.3 座谈:由安全科领导组织各级领导、骨干以座谈形式讨论现阶段管理33 层和员工的安全意识情况。 3.3.4 安全科派专人负责对《安全意识调查问卷》的下发与统计、访谈和座 谈情况汇总,在指定期限内完成。 3.4 安全意识识别评价 安全科专人对访谈、座谈、 《安全意识调查问卷》的汇总情况进行分析,并 写出评价报告。 3.5 评价结果的处理 根据安全意识的结果, 和管理层及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 可行的《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 4.安全意识的提升 4.1 严格落实《安全意识提升计划》的安排,做好管理层及员工的安全意识 培训工作。 4.2 安全意识的培训由矿山安全科统一组织安排。 4.3 矿山安全科统一管理各种资源(如安全书籍、宣传画的张贴、安全简报、 广播等) ,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5.培训后,再通过意识识别对安全意识提升效果进行评价。 6.相关文件 6.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6.2《获取与融入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制度》5.2 培训1、目的:为加强和规范职工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防范伤亡 事故发生, 减轻职业危害。 根据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和我矿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安徽省 xxxx 矿全体员工。 3、办公室负责识别培训需求,并对需求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统计分析结果 制订培训要求与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 ——培训目标 ——培训大纲34 ——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培训教材 ——考核方式 4、培训需求识别要考虑以下内容: ——员工的需求 ——领导的需求 ——变化的需求 ——生产过程的回顾 ——记录的回顾 ——学员反馈意见 ——事故、事件信息 ——风险评价结果 5、办公室负责按不同层次、岗位的人员编制培训内容和确定培训时间。 5.1、管理层 (1)培训内容包括: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技术 ——沟通技巧 ——检查、审核技术 ——法律依从性管理 ——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 ——变化管理 (2)培训时间: ——矿长不少于 40 学时 ——职能部门不少于 40 小时 ——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 120 小时35 5.2、对安全生产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员工 (1)培训内容: ——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事故预防及应急响应中的职责 ——依从标准化系统的重要性 ——偏离制度可能的后果 ——操作程序、工作说明 (2)培训时间:不少于 32 小时。 5.3、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经国家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 操作资格证。 6、办公室负责组织评估培训效果,保留培训记录。每年回顾并适当更新培 训需求。 7、相关文件/记录 7.1《培训需求识别与分析记录》 7.2《年度培训计划》 7.3《全员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7.4《培训适宜性评估记录》六、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6.1 设计要求1.目的 为规范矿山设计的管理, 提高设计质量,保证设计满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 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矿山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改工程。 3 职责 3.1、矿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选择确定建设项目设计单位,确保设计单36 位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负责设计全过程与设计单位、中介机构沟通; 3.2、生产期矿山地质探矿、采矿单体设计由生产技术科负责; 3.3、生产期矿山地质探矿、采矿单体设计的安全保障措施由安全科审核; 3.4、矿山地质技术人员对设计范围内矿体圈定的合理性负责; 3.5、矿山测量人员对底图提交的精度负责; 3.6、技术负责人对生产期各类设计总体技术方案把关,负责对参与设计、 审核的人员资质进行认可; 3.7、分管生产矿长负责批准生产期矿山各类设计。 4.工作程序 4.1、矿山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前成立矿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领 导小组审核、选取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设计单位。 4.2、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要与设计单位、中介机构充分沟通,确保设计满足 法律法规和项目建设可行性的要求,同时对工艺流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价。要求 设计单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4.3、生产期设计与设计变更要充分考虑风险评价结果,设计中要详细说明 安全注意事项,提出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4.4、生产期按设计、制图、审核、地质、测量、安全环保科、总工程师、 批准(生产矿长)的顺序会签审批。需增加会签单位的,由总工程师确定,增加会 签栏。 4.5、生产期设计批准后,生产技术科要及时与生产部门施工管理人员技术 交底。 4.6、生产期设计变更涉及到部分工艺变更的,由生产技术科变更设计,按 第 4 条会签审批;局部参数变更由采矿专业组现场确定,及时技术交底。 4.7、矿山妥善保存设计文件和图纸,包括地形地质图、总平面布置图、坑 内外对照图、供电系统图、防排水系统、避灾线路图。对设计文本及全套图件应 及时送办公室存档。 4.8、生产期设计文件与图纸生产技术科、安全科、生产技术科各保存一份 5.相关文件 5.1《变化管理制度》37 5.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6.2 采矿工艺1、采矿工艺的选择,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按法律法规要求履 行审批程序。审批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主要生产工艺。 2、矿山自行编制的生产期设计,要遵循初步设计确定的相关原则和要求。 3、采用的采矿方法及结构参数要适合揭露的矿体地质条件,并考虑特殊灾 害的影响。 4、设备设施之间、各工序之间要相互匹配,满足矿山生产的要求。 5、按照批准设计的要求,进行探矿、开拓、采准、回采等各项工作。 6、矿体开采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采矿工艺。 7、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内开采。 8、采矿工艺过程检查,由生产技术科依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以抽查的方 式进行,发现不符合项,填入,督促整改。并由生产技术科科长负责采矿工艺管 理负责人。 9、每年底根据《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统计工艺执行达标率,工艺执行达标 率必须达到 100%,否则,生产技术科以专题会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6.3 生产保障系统 6.3.1 运输系统管理制度1、矿山道路应设安全路标,在主要运输道路及联络道路的长、大坡道上, 应设缓坡区段、安全挡墙。 2、采场、排土场、运输干线和上下工作平盘的联络道路应修筑安全挡墙。 3、矿山运输道路修筑的安全挡墙,沿固定道路或端帮半固定道路修筑的安 全挡墙高度大车道路不得低于 2m,小车道路不得低于 1.2m,安全挡墙底部宽度 不得小于 3m。 4、 运输平盘、干道道路宽度为 20m;排土场道路宽度为 20m;最小转弯半 径为 35m;斜坡道最大坡度为 8%。38 5、 同向行驶时,正常情况下卡车与卡车前后距离不得小于 30m。 6、 严禁超速、超载行驶。在转弯、陡坡、危险地段须减速行驶。 7、 雾和烟尘等影响视线时,应开亮雾灯或前大灯,并靠边减速行使,前后 车距不得小于 50m。能见度不足 50m 时应停驶。 8、冬季应及时清除路面上的冰雪,并采取防滑措施,当行驶路面不良时, 车辆应减速行驶,前后车距不得小于 50m,行车时不得急转弯、急刹车,不得拖 挂其它车辆。必要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并设专人指挥。 9、卡车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照明系统和防火系统必须齐全有效,否则 严禁使用。6.3.2 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1、电气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验收、运行、操作、检修、维护、试验以 及安全防护等工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和电力装置,必须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设计和施 工。 3、必须有完整的地面和采场供电系统图,并随着情况变化及时修改。 4、供电系统应装设漏电保护装置。移动式高压供电设备供电的变压器采用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 当采用中性点限流电阻接地方式供电时,必须将变压器 接地和移动设备外壳用接地线连接起来。 向固定设备供电的变压器一般采用中性 点直接接地方式,固定设备的外壳必须直接重复接地。 5、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附近,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6、有蒸气、气体、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封闭式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的 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7、临时供电,必须向矿主管部门申请并说明使用期限,经矿主管领导审批 后,由机电科负责施工,到期拆除。 8、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维修、调整或故障处理,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施工。 9、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和考试合格,发给电工操作证,并 经过触电急救训练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方可上岗独立工作。39 10、供电作业必须至少两人一组,一人作业,一人监护。6.3.3 防排水系统管理制度为使沟内水自流,沟底坡度应不小于 3%。横过道路涵管截面积应不小于侧 沟截面积的 1.2 倍。在路堑边坡高度大于 40m 时,应在路堑边坡坡顶线内侧修 筑天沟截水。 路堑边坡跌水槽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道路上积水时应将内侧挡 墙打开缺口,将水放出。 雨季到来前,应清理好侧沟,雨季期间,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流水不畅或 破坏,应及时清理或修补,确保排水通畅。雨季过后,可以将侧沟掩埋。 禁止将其他水流(如矿坑排水)引入侧沟。6.3.4 防灭火系统管理制度1、建筑物、排土场、仓库、爆破材料库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采掘、运输、排土等主要设备必须有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3、灭火器材必须有专门地点存放,摆放整齐,便于拿取,并有专人负责日 常检查、报损、补充等工作。 4、严禁将消防器材挪作它用。6.4 变化管理1.责任 1.1 变化管理由技术负责人员(技术负责人工程师)负总责。 1.2 技术职能部门根据变化的专业属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变化管理具体 工作。 2.工作程序 1、当矿山机构、职能变化和生产系统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矿风险评价小 组负责对变化管理进行危险辨识风险评价, 对系统文件进行修订使其适应新的管 理制度。 2、当矿山管理机构、内部人员、外部人员、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企业相40 关方因素引起变化,变化资料应完整移交相关部门存档。 3、在实施变化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主 要内容有危险源识别,风险及其分级,风险减少措施,风险监测措施,风险控制 措施。 4、生产工艺变化时应考虑流程要求,主要有机械和电气设备、监测设备、 设施设备整体结构安全、应急要求、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期限、人机工效因素。 5、及时制定新设备、新工艺的操作规程。 6、在实施工艺变化前,应对员工进行新设备和新工艺的性能和操作培训。 7、更新应急处理程序,更新培训要求,制定或更新作业指导书、程序、规 定,必要时有计划进行跟踪回顾,满足强制性要求,所有的风险回顾要求闭环。 8、所有修订使其适应新的管理制度和变化文件,必须经评审后由主要负责 人批准实施。 9、成立有外部专家参加的专家组,进行启动前检查验收。 3.相关文件 3.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 3.2《员工安全意识识别与提升制度》 3.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七、设备设施安全管理7.1 基本要求1.目的 通过对设备的有效综合管理、使用和维护,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满 足生产采矿要求,消除安全隐患,特制定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 3.职责 3.1 最高管理者对防排水系统管理负全责; 3.2 矿长兼管理者代表对防排水系统负主要责任; 3.3 机电设备科负责对防排水系统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等; 3.4 安全科对防排水系统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41 4.工作程序 4.1 新增设备的管理 4.1.1 新设备进厂后,由矿长、机电设备科负责人、有关设备专长人员、仓 库负责人对供货商协同验收,并保存归档图纸、证书等相关技术资料。 4.1.2 新设备安装后,经调试验证合格、运行正常后,填写《设备安装验收 单》 ,并存档。 4.2 设备的移装:应根据生产采矿要求,由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报告,矿长 批准,移装后进行调试合格后,方可运行,并作相应档案登记。 4.3 设备的报废规定: 4.3.1 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生产效率低,且不能改装 利用或大修虽能恢复,但经济上不如更新合算的。 4.3.2 腐蚀过甚,绝缘老化,性能低劣且无修复价值者或易发生危险者。 4.3.3 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 4.3.4 凡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由部门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矿山领导及 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 方可报废设备。 设备未经批准报废前, 任何部门不得拆卸、 挪用其零部件和自行报废处理。 4.3.5 设备的使用管理 4.3.5.1 新上岗、转岗、调入的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必须对其进行教 育, 学习设备的结构性能、 技术规范、 安全操作规程、 维护保养知识等基本常识, 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技术,熟悉使用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规范。 4.3.5.2 操作工人必须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设备的使用要求,妥善保 管和精心维护。 4.3.5.3 所有操作工人必须遵守设备的“三大规程”, 合理润滑, 合理使用设备, 搞好“三级保养”,做到“三好四会”,生产中不允许精机粗用,大机小用。严禁设 备超负荷超规范使用, 不准在无通风设施巷道中检修设备,不准随意拆除安全装 置及零部件。 4.4 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 4.4.1 设备的日常维护:班前班后由操作工,认真检查擦拭设备各个部位和 加油保养,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润滑、安全,班中发生故障,应及时给 予排除。 4.4.2 设备的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维修人员为辅,对设备进行局部拆42 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 4.4.3 设备的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为辅,对设备部分解体检查 维修,更换修复磨损零件,润滑系统清洗换油,电气系统检查修理,使设备技术 状况全面达到设备完好. 4.4.4 每年春节期间进行大修工作,由矿山统一安排,机电车间制订计划, 报批后组织实施。 4.5 档案管理: 设备的登记和纪录是反映企业设备的动态变化。 它的意义就是为了确保矿山 财产完整,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必须准确掌握设备动态状况,使之得到合 理的使用、维护、保养,制订了相关表格、巡查记录、各种设备月安全检查记录 及设备操作记录等。7.2 设备设施维护 7.2.1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目的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保证本矿所属的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 行,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属特种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3、术语和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 、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车辆等。 4、职责 4.1、机电设备科全面负责特种设备的管理,其职责: (1)编制和完善特种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2)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 (3)制定常规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4)编制定检计划并落实报检工作。 (5)对检查不合格项及时落实整改,并做好记录及时销案。 4.2、安全科 (1)负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43 (2)制订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组织紧急救援演习。 5 工作程序5.1、前期管理 (1)特种设备选购必须是有生产许可资质的企业,特种设备出厂时,应有 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 检 验证明等文件。 (2)特种设备安装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告,聘请有相应 的安装资质的安装单位安装。 (3) 特种设备安装后,须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5.2、操作人员管理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操 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2)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 特种设备动火证书,方可操作特种设备。 (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4)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故障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向 车间相关负责人报告。 5.3、检验与注册 (1)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后,及时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登记。 (2)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出厂技术文件、安装及验收记录、 注册登记表、定期检验记录和监测报告、使用维护记录、故障事故记录,以及特 种设备分类登记表、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等。 (3)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检验要求,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 况及时处理,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4)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仪器仪表等进行 定期校验。 (5)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向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检验。 (6)特种设备变更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停用一年以上应办理报停手续。 (7)特种设备存在严重隐患,无改用、修复价值,或性能指标达不到现行44 技术标准,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向原登记的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5.4、运行与考核 (1)车间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做好各项运行记录。 (2)定期做好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3)特种设备管理员每月对特种设备进行一次检查,生产技术科每季度检 查一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4)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按设备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5)机电设备科每年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比。7.2.2 设备设施维护制度1.目的 为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状 态下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矿山所属设备设施的维护检修安全管理工作。 3.术语 设备设施:是指在生产、运营等活动中可供长期使用的运输、破碎、电气、 照明、防雷等机器、设施。 4.主要职责 4.1 职能部门负责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和服务。 4.2 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所有设备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负责,负责核准设备 设施的维护检修计划。负责检查督促设备设施维护检修的落实开展。 4.3 各生产部门落实设备设施维护制度, 负责对本单位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制定维护检修计划,并开展维修。 5.工作程序 5.1 设备设施维护实行三级管理制:职能部门、车间、班组。设置专职管理 人员和维修人员,并要相对稳定。设备设施岗位实行定机、定人、定职责。特种 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并检验合格,做到管理、使用、维护相结合,形成 全面设备设施管理网。45 5.2 维修人员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好) 、“四会”(全使用、 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 5.2.1 三好: 5.2.1.1 管好(技术管理好) 。 ——设备设施专人负责维护、定人定机、定职责。 ——规章制度健全,认真贯彻执行。 ——图纸、资料、技术档案、运转记录、检修记录、事故记录、润滑记录完 整齐全。 ——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定期计划予修 ——各种消耗正常,如备件、润滑油、动力等。 5.2.1.2 用好(维护使用好) 。 ——爱护设备设施、保持整洁、精心操作。不违章作业,不拚设备设施。 ——认真维护、良好润滑,电气绝缘正常。坚持日常维护,杜绝跑、冒、滴、 漏现象。 ——零部件磨损和腐蚀在技术标准规范范围内。 ——计器仪表和安全装置维护保养良好,准确可靠。 ——发现一般缺陷,及时准确排除故障。 ——修好——设备设施技术状况完好。 5.2.2 四会: 5.2.2.1 会使用。 ——熟悉设备设施操作规程,掌握技术性能。 ——准确熟练地按级作规程进行作业。 ——正确判断设备设施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紧急状态下能正确处理事故。 ——准确掌握设备设施运行中的各个主要参数,如:电流、电压、流量、速 度、振幅、效率、温度等。 5.2.2.2 会维护。 ——掌握设备设施的主要维护点和正确维护方法,做到及时准确地维护。 ——设备设施各部调整紧团及时、正常。 ——执行润滑制度,准确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 ——按规定要求做好设备设施防腐工作。46 ——设备设施本身和周围清洁、整齐。 5.2.1.3.3 会检查。 ——了解设备设施经常检查的部位和点。 ——通过看、听、摸、嗅,从声音振动、温度、气味、压力、电流等方面, 掌握一般的检查和判断故障方法。 ——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和正确使用仪器和检查工具。 ——能正确判断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故障状态。 5.2.2.3 会排除故障。 ——能正确判断故障部位和故障状态。 ——能基本上分析出故障原因。 ——掌握设备设施技术性能,能区别零件磨耗程度。 ——能进行一般故障排除,并能保证质量,符合要求。 ——能进行小型零件的更换。 5.3 设备设施使用维护,应建立完整的原始资料,如运行记录。点检记录。 润滑记录,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记录,并认真填写与保存,分别记入设备设施 档案。 5.4 设备设施使用操作要做到“五不准”: 5.4.1 不准超温。 5.4.2 不准超载。 5.4.3 不准违章作业。 5.4.4 不准随意取消或调整安全装置。 5.4.5 不准随意拆、卸、割、焊,改变设备设施结构。 6.相关文件 6.1《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7.记录 7.1《设备台账》 7.2《设备维护保养更换记录》7.2.3 设备异常情况报告制度1.目的 为切实保护从业人员作业时的安全,保护矿山设备安全,把事故隐患消灭在 萌芽状态,特制定本制度。47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矿山所有在用设备。 3.术语 设备异常:是指设备在出现故障的预兆,主要表现在异常声响、气味等。 4.职责 4.1 矿长兼管理者代表为设备异常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4.2 机电设备科科长为设备异常接受报告的受理责任人和单位; 4.3 各设备使用或操作人员为设备异常报告责任人 5.工作程序 5.1 设备、设施的操作人员、巡查人员、维护维修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 检查、维护维修过程中,如发现设备设施存在有异响、异味、电火花,剧烈振动, 金属结构明显变形, 冒烟等情况, 须立即分断电源开关, 停止设备、 设施的使用, 向相关负责人,逐级向上汇报。 5.2 下列设备有异常情之一,须立即向上汇报 5.2.1 10m 空压机气压超过 0.88mpa 安全阀不动作; 5.2.2 10 m 空压机在运行中,缸头有明显的金属敲击,油温超过 70°c。 5.3 车间主任负责对各班组反映上来的设备异常问题,须行动迅速、反应及 时,制定维修计划,组织有关人员及时解决。 5.4 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须及时向矿长汇报。八、作业现场安全管理8.1 作业环境一、总则 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强化作业环境安全的保障,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 制度。 二、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安全保障 (一)施工现场应有利于生产方便从业人员生活,符合防洪、防火等安全要 求,具备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条件。48 (二)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必须避开泥沼、悬崖、陡坡、泥石流等危险区 域,选在水文、地质良好的地段。施工现场内的各种运输道路、生产生活房屋、 易燃易爆仓库、材料堆放,以及动力通信线路和其它临时工程,应按有关安全的 规定绘出合理的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不得擅自拆除。 (四)施工现场的坑、沟、水塘等边缘应设安全护栏,场地狭小、行人和运 输繁忙的地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五)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房屋、变电所、发电机房、临时油库等均应设在 干燥地基上,并符合防火、防洪、防风、防爆、防震的要求。 (六)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 使用方法,并应组织一支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伍。 (七)生产生活房屋应按规定保持必须的安全净距,一般情况下活动板房不 小于 7m,铁皮板房不小于 5m,临时的发电机房、变电室、铁工房、厨房等与 其它房屋的间距不小于 15m。 (八)易燃易爆的仓库、发电机房、变电所,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严禁用易燃材料修建。 炸药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地的小型油库应远 离生活区 50m 以外,并外设围栏。 (九)工地上较高的建(构)筑物、临时设施及重要库房,如炸药库、油库、 发电(变)房、塔架、龙门吊架等,均应加设壁雷装置。 (十)对环境有污染的设施和材料应设置在远离人员居住的空旷地点。 (十一)施工现场的水电设施、照明设施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路基施工作业环境安全保障 (一)土石方开挖前,必须了解土石质、地下水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超预备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