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仗队在国外阅兵哪个国家?

||||||||||||
中国三军仪仗队罕见向外国媒体开放透露了什么?
  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刊出报道说,&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21日邀请77家中外媒体的145名记者参观军营,进一步表现中国透明化与和平发展的姿态。去年,三军仪仗队还首次走出中国国门,参加墨西哥的庆典。在面对国外部分舆论将中国军费增长和&中国威胁论&挂钩的时候,中国解放军仪仗队借出访释放了对外友好交流的信息。
  文章摘编如下:
  &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21日邀请中外媒体参观军营,进一步表现中国军事透明化与和平发展的姿态。仪仗兵身高要至少1。80米、样貌要端正、综合素质要优秀,这个可媲美男模特儿的精神面貌是中国对外展示的精选面孔之一,不过仪仗兵受过心理训练和讲话训练,其内心不易猜透,就如外界持续猜测中国军力和中国何时下水的谜底一样。
  77家中外媒体的145名记者21日走进了驻守在北京海淀区的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一窥这个略带神秘色彩但总在重大活动中吸引众多目光的队伍。
  2008年以来,每到&八一&节前夕,中外媒体就获邀到解放军基层部队参观采访,让外界透过这个窗口增进对解放军的认识。去年是到北京南郊的一座军营,参观工程兵抢险架设桥梁以及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行动。2008年,参观解放军王牌机械化部队陆军第38集团军装甲6师,2009年则是参观解放军警卫三 师。
  今年选择了担负仪仗司礼任务的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更凸显了中国有意加强对外示好。而21日呈现在媒体面前的百多人步伐划一的迎宾仪式演示,反映出了仪仗队平日训练的严谨程度。
  不少仪仗兵退伍后 被航空公司录取
  三军仪仗队大队长刘士胥向媒体讲述仪仗兵的选拔标准,几乎让人以为是在选模特儿,只不过这个难度更高,身材、样貌、体能、面部表情、心理素质都要有。
  因为综合素质好,所以部分仪仗兵在退伍之后,不少都被航空公司录取。刘士胥说,去年165人退伍,其中有53人被航空公司录用。
更多关于 三军仪仗队 的热帖中国仪仗队女兵海外亮相 枪操表演引全场尖叫(图)|女兵|中国|仪仗队_新浪军事
中国仪仗队女兵海外亮相 枪操表演引全场尖叫(图)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仪仗队女兵手持1.2米长(连刺刀)礼宾用枪表演枪操
仪仗队女兵手持1.2米长(连刺刀)礼宾用枪表演枪操
  当地时间9月5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盛大活动,庆祝建城868周年,其中一年一度的“斯帕斯卡亚塔楼”国际军乐节是最大的亮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与女子仪仗队方阵应邀参加本届城市日开幕式表演,这是三军仪仗队女兵首次海外亮相,女兵们训练有素,英姿飒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演出中,仪仗队女兵手持1.2米长(连刺刀)礼宾用枪表演的枪操更是引爆全场,掌声和尖叫持续整个表演过程。
  2014年2月,三军仪仗队在北京军区范围遴选了第一批女仪仗队员。自2014年5月首次亮相外交礼仪至今,女仪仗队员已完成各类任务近百次,受到国内外各界广泛赞誉。在刚刚进行的胜利日大阅兵上,三军仪仗队207名仪仗队员组成史上最大阵容亮相,方队中首次增加了51名女仪仗队员。
  “斯帕斯卡亚塔楼”国际军乐节自2007年起每年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今年的主题是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军乐节期间每天晚上,来自14个国家的26个团体在彩灯和焰火的映衬下盛装为观众和军乐节来宾表演。据总政宣传部李桢盛副部长介绍,“在主场演出中,中方12分钟单独表演曲目为《歌唱祖国》《征程》《和平》《荣耀》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和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外,俄罗斯还邀请了白俄罗斯、比利时、英国、意大利、日本、希腊、爱尔兰、墨西哥和巴基斯坦等国的乐队参加。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新闻中心 >
外国美女惊呼“中国仪仗队男兵太帅了!”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昨日,伴随着莫斯科红场上空环绕的乐曲,中国三军仪仗队威武亮相接受检阅。中国军人平均身高在1.88米以上,个个帅气逼人、雄姿英发。他们身穿最新的14式礼宾服,手持95式突击步枪,伴着前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旋律走过莫斯科红场,引来红场周边观看阅兵群众的欢呼。
“鹅步”、“正步”红场PK
“以往都认为亚洲人身材没有欧洲人好,现在完全颠覆了。”在现场的一位俄罗斯姑娘说,中国军人帅极了,她的不少女性朋友都在网上表达了对中国军人的爱慕之情。
俄罗斯媒体则评价说:中国人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仪仗队,他们出色的一致性,分毫不差步调一致。
在现场的一位俄国军人则从专业角度点评了中俄两国军人正步的不同。
他说,俄罗斯正步,是对前沙俄军队传统正步稍作修改后形成的。俄国军人正步走时,上体躯干保持正直,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向后摆臂时,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35厘米,脚向前方踢出时,腿要绷直,脚尖上跷,腿与地面平行,两腿夹角90~100度,通过检阅台向右看时,头要上扬30度,以体现自豪感。
为此在军界,也有人讲这种正步的走法为“鹅步”.
中国正步则汲取了德式、苏联正步的经验并加以改动,使它更适合于中国人体型,同时更显威严。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对正步行进步法的整齐划一有着苛刻的要求———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俄罗斯军人踏步时要将下巴扬起受阅,彰显自豪感。而中国军人受特有的东方内敛文化影响则不要求扬起下巴,以避免被人解读成有傲慢倾向。
骑兵受阅致敬历史
红场阅兵,在装甲部队之前,一组骑兵受阅部队引人注目。
记者了解到,这支部队隶属俄联邦保安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警备署总统卫队荣誉骑兵团,这支部队作为苏联红军光荣的骑兵代表,接受检阅。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骑兵也曾发挥巨大作用,因为当地严冬气候,德军装甲部队常常陷入泥泞当中,别洛夫将军将骑兵和空降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追击战斗,创造了骑兵打坦克的奇迹,造就骑兵在现代战争中的经典案例。
后来,骑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未降低骑兵在俄罗斯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俄国老人帮中国小伙正帽徽
5月9日胜利日不仅是俄罗斯人的节日,也成为中俄的友谊日。
中国人是最受欢迎的外国人
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中俄两国人民互相问候的场景比比皆是。“二战时候我们一起打败了日本,”一位俄罗斯老兵告诉记者,在俄罗斯,中国人是最受欢迎的外国人,大家的情谊是战友加兄弟。
在红场很多游客都穿上了前苏联军装,其间有一位戴着苏联军帽的中国小伙子因军帽上的帽徽钉装反了而得到一位热心的俄国老人帮助。老人抖着手把钉反的帽徽摆正后,拍着中国小伙笑了起来。
最特别的庆祝是“击落敌机”
为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不只是红场,昨日俄罗斯全境庆祝,共有17个城市举行阅兵仪式,40多个城市有群众游行活动。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当天参与俄罗斯庆祝活动的士兵共有78500人,展示了两千多种武器。“乌拉”(俄罗斯语中,有震慑对方、振奋己方之意)声在俄罗斯各地响起,几乎每一座俄罗斯城市都在庆祝这一个特别的节日。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在叶卡捷琳堡,有3000人跳起了胜利者之舞,舞毕后3000舞者组成了“谢谢”;而在这座城市的上空,一架飞机飞过,飞机上播出“祝胜利日节日快乐”的声音。
在伏尔加格勒,专门复制了1945年的阅兵情景,参加卫国战争的老坦克、老式步枪,连现场有轨电车都是按当时的场景还原,士兵们穿着当时的军装游行,其后和群众在广场上跳舞欢聚;在圣彼得堡,举行了大规模的水上阅兵,1500名士兵分布在15艘军舰上,气势恢宏。
据当地媒体报道,最特别的庆祝来自于克里米亚。当天,克里米亚的上空突然出现一架“德军飞机”,其上纳粹的十字架标识清晰可见,然后苏联的战斗机升空“迎战”,很快“德军飞机”机尾着火,冒出黑烟“掉了下去”.苏联飞机则骄傲地飞过,拉出一条象征胜利的15米长彩带。
93岁老兵希望送德军尸骸回家
俄罗斯国歌响起时,缩在座位里的93岁老兵玛利亚向上伸出一根手指左右摇摆。她回绝了身边年轻姑娘试图帮她站起来的好意。
这位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老兵坚持自己站起来,向国歌致敬。
为了赶来纪念二战胜利七十周年,玛利亚孤身从克里米亚的家中来到莫斯科。一根拐棍,一个磨破了边的双肩背包是老人全部家当。
老人的记忆有些恍惚,一会说自己孤身前来,一会又说是和克里米亚的几位老战士一起被接到莫斯科。
不过聊起战争和外婆,她灰蓝色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她说,16岁那年为了保卫莫斯科,她和外婆来到了莫斯科郊外的森林,任务是破坏德国人的进攻。由于年龄小她当时只负责安装电话线,外婆则把炸弹放在德军的必经之路。
“后来德国人发现外婆埋炸弹,就把外婆抓了起来剥光了衣服后杀掉了,”她说外婆罹难后自己成为了一名游击队员。
老人不愿回忆和德国人作战时的情景,说太惨。老人也不愿意展示自己战争年代的照片。她笑着说,自己年轻时很丑。
老人说,战争结束后她和丈夫离开莫斯科到克里米亚生活。“我希望平静地生活。”
在克里米亚,玛利亚经历了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丈夫去世和不久前的克里米亚骚乱。
“这些都不算什么,我从来也没想离开我的小木屋”,玛利亚说,不过这一想法在今年有了改变。
她说,在一次耕地时发现自家地里埋有多具当年德军的尸骸。别人劝她直接扔掉,可她认为,即使是德军,死后也应受到尊重。她说,她来到莫斯科,除了参加阅兵庆典,还有就是想找政府解决此事,希望政府本着尊重死者的态度,送德军尸骸回家。
红场阅兵现场演奏哪些歌?
《神圣的战争》: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
当地时间昨日上午10点,莫斯科红场阅兵开始,现场首先响起的是歌曲《神圣的战争》。
“起来/巨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慷慨激昂的合唱男声在现场激荡,俄罗斯民众齐声合唱。
这首歌在中国的传唱度也很高,它出现在《潜伏》、《士兵突击》等流行的影视剧中,被用在一些英雄奔赴沙场、视死如归的场合中。
日,德国军队侵入苏联。千百座城市被摧毁,成千上万的百姓死在炮火之中。在痛苦和愤怒中,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写下了《神圣的战争》这首诗。
战争爆发后的第3天,苏联红旗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罗夫读到这首诗,并被深深地打动。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一遍又一遍地念着这首诗,连夜将它谱成了歌,这就是《神圣的战争》。
6月27日早上,红旗歌舞团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车站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据亚历山大罗夫的儿子博利斯·亚历山大罗夫回忆:“我记得那些坐在简陋的军用木箱上抽着烟的士兵们听完第一段唱词后,一下子站了起来,掐灭了烟卷,静静地听我们唱完,然后要我们再唱一遍又唱一遍……”
《神圣的战争》很快在前苏联的大街小巷传唱开,极大鼓舞了苏联人的斗志,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第一首歌曲,获得“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的美誉。
《斯拉夫女人的告别》:将士唱着它奔赴前线
《神圣的战争》之后,现场军乐团奏响的第二首歌是《斯拉夫女人的告别》。1941年的红场阅兵上,苏联将士正是唱着这首歌奔赴前线。
昨日的莫斯科红场,当《斯拉夫女人的告别》响起时,一些俄罗斯民众齐声合唱,不少老兵更是眼含热泪。这首歌和《神圣的战争》一样,是俄罗斯传唱度最高的歌曲。
“离别的时刻已来临/你不安地直视着我的眼睛……/再见了,父亲的土地/请你把我们记起/再见了,亲爱的目光/我们都不会怯阵离去……”
其实,这首进行曲原本就是一首军乐曲,它创作于1912年。当时巴尔干发生政治危机,巴尔干各国掀起了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争取自由的斗争。沙皇军队的司号手瓦西里·伊凡诺维奇·阿伽普庚创作了这首歌,以巴尔干妇女的角度,为即将奔赴战场的丈夫送行。
苏德战争爆发后,这首歌再度在苏联唱响。1941年的红场阅兵上,瓦西里·伊凡诺维奇·阿伽普庚亲自担任乐队的指挥,奏响了这首歌,苏联士兵齐声高唱,奔赴前线。
《喀秋莎》:苏联为它专门建了一座纪念馆
当各国仪仗队通过红场时,现场奏响的音乐是《喀秋莎》。这首歌在中国的传唱度极高,此前排练时,中国三军仪仗队列队前行时就合唱了这首歌,高歌前进的视频在国内被频频转发。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当《喀秋莎》音乐响起,不少中国人都能哼上几句。
《喀秋莎》的原型也是一首诗。1939年,苏联与日军在诺门坎爆发战争,战役发生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初夏季节,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灵感被激发,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着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后,很快将它谱成歌曲。
《喀秋莎》迅速在苏联唱响,在苏联上下掀起了一次爱国主义的热潮。据了解,二战后,苏联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
《胜利日》:有专属演唱的神圣歌曲
红场阅兵,军乐团最后奏响的歌曲是《胜利日》,现场人们齐声合唱。
“亲爱的母亲啊、伟大的祖国/你的儿女们为你抛头颅洒热血/赤脚跑过满是露水的原野/走遍了几乎半个欧洲/半个世界/终于在这一天走向胜利……”
《胜利日》的歌声高亢,歌词振奋。
这首歌诞生在1975年,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30周年而创作。此后,俄罗斯“5.9”胜利日的各种庆典活动,及红场阅兵式上都要演奏这支歌。
前日,新京报记者应邀参加莫斯科政府举行的一场纪念音乐会时,便见识到了这首歌在俄罗斯的“神圣地位”.当天参会的都是苏联的二战老兵和俄罗斯军方高层等,但唱这首歌时,现场全体人员自发起立,高声合唱。
据现场俄罗斯友人介绍,从1975年以来,在俄罗斯的大型正式场合,《胜利日》这首歌都只见俄罗斯殿堂级的男歌手列申科和科布松两位演唱,其他歌手很少“染指”.“如果有别的歌手演唱了会怎样?”记者问,“会觉得不太尊重”,俄罗斯友人答。(新京报特派记者 崔木杨 谷岳飞 莫斯科报道)
责任编辑:牛昊 |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国搜微视频回顾:盘点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过的海外阅兵
观网时政组,吞了个美味的鸡蛋,嗯,够了
关键字: 三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大阅兵三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反法西斯胜利大阅兵三军仪仗队墨西哥亮相三军仪仗队惊艳委内瑞拉三军仪仗队
“每一个中国军人站出来代表的就是中国军队,就是中国。”国庆60周年大阅兵,你一定为我国三军仪仗队的雄姿英发而惊艳、而赞叹、而感慨,甚至流泪。这样的人生瞬间难得而珍贵。千载难逢的机会又来了!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应俄罗斯政府邀请,。除了看到仪仗队身影而震撼外,外国友人对此发出的惊叹之情也令国人倍感自豪。其实,这并非我国三军仪仗队首次亮相海外。墨西哥、意大利、委内瑞拉等国都曾邀请我国三军仪仗队参加当地阅兵仪式。
1吨汗水、7双皮鞋与两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隶属北京卫戍部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礼炮队等共同承担不同规格的国事活动和司礼任务,包括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等。
日,为迎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解放区党中央决定组建一支仪仗队。500名从解放军驻南泥湾部队某团挑选出来的战士,组成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
组建60多年来,三军仪仗队共完成3200多次国家司礼任务,每一次国家和军队重大历史事件,都会闪现他们的身影: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首都国庆阅兵式,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第29届奥运会、第13届残奥会、第11届北京亚运会以及第16届广州亚运会等等。
每位战士每年流的汗水将近1吨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组数字形象地展现了飒爽英姿背后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1吨汗水:每位战士每年流的汗水将近1吨重;7双皮鞋:每人每年穿破七双皮鞋;8000公里:一名仪仗兵一年的训练行程超过8000公里;25000里:每名仪仗队员服役期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三军仪仗队的司礼任务量也随之增加。特别步入新世纪以来,三军仪仗队官兵也开始走出国门,积极与其他国家仪仗队开展友好交流活动。2003年11月和2010年5月,他们派员两赴加蓬共和国指导该国仪仗队的训练任务。墨西哥、委内瑞拉、意大利政府先后邀请我国三军仪仗队参加当地重大活动庆典。
海外首次亮相
为庆祝独立200周年,墨西哥在2010年15日和16日举办庆祝活动。为此,墨西哥政府邀请了中国、美国、俄罗斯、巴西等16个国家的仪仗方队参加16日在首都墨西哥城举行的阅兵仪式。这是我国三军仪仗队首次海外亮相。
“我们方队人员主要从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阅兵队伍里挑选,我们的旗手和分队长都是参加过国庆阅兵的,”北京卫戍区副参谋长刘士胥说。
他介绍说:“我们在国内参加的阅兵很多,但是成建制地出来还是第一次,编排的动作要能够体现中国5000年的文化底蕴,又能体现我们军队的威武雄壮。在设计上,我们编排指挥官带指挥刀参加阅兵,这在国内阅兵时是没有的。我们的训练既根据往年墨西哥阅兵的录像来设计,又参照国内历次国庆阅兵一些模式来排练。”
9月11日,墨西哥城,我军仪仗方队与各国仪仗队一起举行第一次联合彩排队列训练后与外国仪仗队员合影
除了威武,中国三军仪仗队队员还有卖萌的一面
据了解,参加此次阅兵的中国仪仗队由36人组成,其中34人编成方阵,最前方是1名旗手、5名护旗手,后随1名指挥官,其身后陆海空三军战士各排成1列,每列9人。他们身着陆海空三军礼服,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引导下,以挺拔的军姿,迈着雄壮有力、整齐划一的步伐列队走过总统府观礼台。
圆满执行完任务后,我军仪仗队队员在登机前向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
3个人的雄姿
日是意大利共和国成立65周年纪念日,也适逢意大利统一150周年,国庆日庆典阅兵在该国显得更为重要。
应意大利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护旗组3名官兵高擎鲜艳的五星红旗亮相当天阅兵仪式。这3名精心选拔了的队员都参加了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
登台委内瑞拉
为庆祝委内瑞拉宣布独立200周年,我国三军仪仗队应邀参加于日举行的大型阅兵庆典。他们于6月29日抵达委内瑞拉。连日来他们不顾疲劳和时差反应,迅速投入阅兵前的演练。这是中国三军仪仗队第二次建制式出国参加国外大型庆典表演。
威武再震墨西哥
为庆祝墨西哥独立203周年暨墨西哥陆军成立100周年,墨西哥政府2013年于9月16日“独立日”当天,在宪法广场和改革大道举行盛大阅兵仪式。我国三军仪仗队同美国、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共18个国家的仪仗队,与墨西哥陆、海、空三军方阵一同亮相墨西哥城。
这是中国三军仪仗队继2010年墨西哥独立200周年阅兵后,第二次踏上墨西哥的土地,受邀参加墨西哥庆典阅兵。
本次阅兵活动总指挥米格尔o巴尔加斯少将对中国三军仪仗队赞誉有加,“中国仪仗队是中国军队的杰出代表,以英勇、有秩序、讲纪律而著名。我们墨西哥的军队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也富有纪律性,但是中国军队却是与众不同的,集中体现出了中国的伟大。”
一名当地护士与中国三军仪仗队战士合影
训练国外仪仗队
2001年4月,加蓬国防部长阿里·邦戈应邀访问中国。当他踏上红地毯,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时,一下子被三军仪仗队威武的阵容和排山倒海的气势所震撼。检阅仪式完毕后,他就诚恳而急切地向当时任中国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提出请求,希望中国能派三军仪仗队的专家去加蓬,帮助他们组建、训练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化礼仪部队。
此后,每有重大外事活动,加蓬驻华大使都要在公开场合向中国有关方面提出相同请求。2003年3月,中国国防部终于同意了加蓬方面的请求,并将任务下达给三军仪仗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培训组一行四人于日抵达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半年多来,培训组不畏艰辛、积极工作,为培训这个被赤道线穿越的中非国家的礼仪部队作出了贡献。
观察者网综合国际在线、中国网、环球网、新华网、中广网等综合报道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冯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仪仗队队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