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箭新在哪儿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
当前位置: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
发布时间: 作者: 信息来源: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低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于2009年启动研制,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成员之一,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具备适应简易设施发射的能力,可实现7天快速发射。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首飞箭。长征六号同时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中文名称长征六号火箭代号CZ-6子级数量3全箭全长29.3米最大直径一级3.35米,二三级2.25米推进剂一二级液氧、煤油,三级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起飞质量103吨起飞推力1200千牛运载能力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1000公斤首次发射<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0" month="9" year="年9月20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箭,火箭采用了全新的总体方案、结构形式、动力系统和电气系统,发射可靠性提高到0.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火箭首次采用了氧箱自增压技术、燃气滚控技术、高压补燃循环无毒无污染液氧煤油发动机、&三平&测发模式,成功突破高精度控制技术、箭地一体化快速测发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按照&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思路,可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有效提高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标志着我国在运载火箭现代化、模块化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日,长征六号成功将20颗卫星同时送入太空,发射入轨精度达到百米级,创造国内先河。其发射成功被列为2015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最高的&特别荣誉奖&。发射记录& 序号火箭代号发射时间载荷轨道 发射场结果1CZ-6 Y1希望二号、开拓一号、天拓三号、纳星二号、浙大皮星二号、紫丁香二号等20颗微小卫星SSO太原成功
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航天新商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
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航天通信中心
中国航天报社
中国宇航学会
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航天局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欧空局(ESA)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
日本宇航开发局(JAXA)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通用公司(GE)
阿尔卡特公司
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EADS)
中央电视台
中国广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搜狐传媒频道长征六号惊艳首秀_网易财经
长征六号惊艳首秀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9月20日7时01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顺利飞抵距地球500余公里的太空,并成功将随身携带的20颗卫星以“天女散花”的方式送入地外空间。这些微小卫星从100公斤到几十克大小不等,分4次被释放,每次只间隔几十秒。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新成员——长征六号的首秀。发射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一箭20星”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提高了导航精准性,卫星入轨精度可达百米级,好比太空快递能够上门投递全长29米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总体研制,是我国新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箭,其具备全新的结构形式、动力系统、电气系统,自主创新成果达几十项,发射可靠性提高到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全球范围内对微小卫星商业发射的需求愈发旺盛,经济、灵活、便捷的运载火箭被广泛需要。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应运而生。该火箭首次采用我国最新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三平”测发模式,成功突破高精度控制技术、氧箱自增压技术、燃气滚控技术、箭地一体化快速测发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按照“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思路设计,可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标志着我国在运载火箭现代化、模块化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以往,火箭执行发射任务,需要分段运输至发射场,再在塔架上完成各子级的垂直吊装总装和测试。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只有执行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采用了垂直转运模式。而长征六号针对后续卫星发射的需求,在国内运载火箭领域创造性地采用了“三平”测发模式,对现役火箭的测发模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变革。所谓“三平”,就是在水平状态下,完成火箭整体总装测试、星箭对接和运输起竖。按照设计,采用“三平”测发模式的长征六号,发射准备周期仅需7天,可以适应卫星发射低成本、短周期的需求。要将卫星从地面送入几百公里外的轨道并非易事,入轨精度越高,就意味着卫星进行轨道调整所耗费的能量越少,这能有效提高卫星的在轨寿命,也是考验火箭能力的重要指标。长征六号可以实现更高的导航精度,确保卫星入轨精度达到百米级,在浩瀚太空,这就像是“太空快递”能够“上门投递”,其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航天专家认为,全新研发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对我国未来运载火箭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它的研制成功,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高火箭发射安全环保性、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液氧煤油发动机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实现了我国火箭动力从常规至绿色的巨大跨越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不仅意味着我国航天动力进入了绿色无毒时代,也将我国航天动力推上新高度。此次发射不但是长征六号的首飞,也是火箭“心脏”——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的首飞。这款绿色环保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具有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特点,能够通过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力,将运载火箭推向太空。研制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在重大航天工程上使用,是世界各航天大国长期追求的目标。长征六号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填补了我国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技术空白,实现了我国火箭动力从常规至绿色无毒的巨大跨越,开创了我国发动机领域的多个第一。这款被形容为“航天新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也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平均价格比现役火箭的推进剂低一个数量级。以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F火箭为例,如果采用液氧煤油,每次发射可以节约推进剂费用上千万元。液氧煤油发动机集多项新技术于一身,突破了高压补燃关键技术80余项。先进的自身起动技术使火箭发动机启动从老式的手摇拖拉机式改为一拧钥匙即能启动的汽车式;大范围推力调节技术使得其具有大范围推力调节能力,如同自动挡的汽车,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对于载人航天来说,通过推力调节可以有效降低火箭飞行中的加速度,提高航天员的舒适度,降低对航天员的体能要求,使普通人也有望遨游太空;高压大功率的涡轮泵技术使得“发动机的心脏”涡轮泵成为强劲的动力源泉。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泵产生的最高压强达到500个大气压,相当于把上海黄浦江的水打到海拔5000米的地方;多次试车技术让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多次工作的能力,可以在此技术基础上研制重复使用的发动机,使运载火箭实现天地间往返的可重复飞行。除了长六火箭以外,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也将使用120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谭永华认为,“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以及下一步深空探测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多星发射能降低发射、运载成本,犹如品质依旧上乘的特价旅行,市场前景大此次长征六号首飞,搭载发射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研制的20颗微小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这20颗卫星都不大,最大的开拓一号卫星,才100多公斤重,而最小的子星只有几十克,比一部手机还小。”长六火箭主任设计师张晓东介绍。“20颗卫星被分成3层,像金字塔般排列。”长六火箭副总设计师周遇仁说,这样的多星布局设计,是为了确保卫星分离速度、方向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分离安全。“一箭20星”并非为了显摆酷炫,市场这块大蛋糕才是这次发射的最大甜头。上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实现一箭3星发射技术,后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曾多次开展一箭多星的国内国际发射任务。一箭多星发射可以充分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余量。
用物美价廉形容这次的多星发射最合适。据航天专家介绍,发射低轨道卫星的运载火箭要比发射高轨卫星的火箭花费少,而小卫星一般采用500公里以下高度的轨道就够了。同时,多星发射还能进一步降低单颗载荷的发射成本。目前,卫星研制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是国际卫星研制的一个基本趋势。多星发射犹如品质依旧上乘的“特价旅行”,价格诱人因而客户愿意尝试,而且对于火箭来说,客户越多,每颗卫星的费用就越低。“将来,商用图片、纪念品、超高空气球、区域通讯中继等都将成为我们火箭服务的对象。”周遇仁说。
(原标题:长征六号惊艳首秀)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长征六号将首飞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秒杀印度航天
发帖人:云天孤鹤
参与评论(0)人
摘要:印度GSLVIII火箭只是起飞重量达到了世界四,它的运力甚至不如我国在1997年首次成功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长征六号将首飞 长征系列火箭族谱
一箭多星,即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数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技术。一箭多星是一种优越的发射方式。一箭多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运载火箭能力的提高,标志着发射技术和火箭与卫星分离技术上的新突破。
长征六号,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的小型运载火箭,为三级火箭,起飞质量103吨,具备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500千克的运载能力。该火箭具有成本低、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等特点,有许多新技术是在中国国内首次应用,研制难度很大。长征六号于2009年立项,由航天八院负责研制。预计于9月1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20颗小卫星。
日,印度一举把10颗卫星送入轨道,创下亚洲航天史的纪录。这10颗卫星总质量达824千克。此举极大地刺激了印度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信心。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质量在1吨甚至500千克以下的小型遥感卫星和其他小卫星,100千克甚至更轻的卫星也屡见不鲜。对于这些小型载荷,使用我国现有的长征火箭如CZ-2C、CZ-2D、CZ-4B和CZ-4C发射都严重浪费了运载能力。以我国为土耳其发射的&蓝突厥-2&(GK-2)遥感卫星为例,发射使用的CZ-2D火箭的SSO轨道运载能力1.15吨,而GK-2卫星质量仅有400千克,运力浪费十分严重,这不仅让火箭大材小用更增加了发射成本。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
央视节目女嘉宾大尺度露胸 武媚娘看哭了
李嘉诚撤资跑了 香港四大家族其他人都在做什么
网曝周杰遭追债 退出演艺界的真正原因被揭穿
大连一村天降火球 遇到球形闪电怎么避险?
韩美军队联合纪念仁川登陆65周年
揭秘日本战犯的下场 哭诉在苏联五年没吃米饭
雷人发明看傻眼 不是恶搞在日本真的可以买到
小三劝退师培训:四大疗法 不能爱上小三
史上最美女纹身师走红 不看别后悔
浙江15岁女生遭多人凌辱 用树枝侵犯下体
透着文艺气息的性感美女照!原来这么拍的
14岁妈妈携子鉴定找亲爹 遭强奸后性生活混乱
清川江一二·一四空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2师在朝鲜清川江、平壤地区与美国空军的战...
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起突然袭击。
热门关键字当前位置: &
长征六号发射成功:揭秘新一代运载火箭新在哪里(1)
扫描到手机
09:01:25 & & &
2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长征六号开创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作为我国的首飞箭,长征六号&新&在哪里?记者走访了长征六号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三平&的测发新模式
长征六号发射成功。全新的火箭&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是火箭的&神经网络&。长征六号紧跟国际运载火箭发展趋势,将控制、测量、供配电组成全新的电气系统,实现了箭上信息一体化、供配电一体化和地面测发控系统一体化,有效提高了火箭电气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与适应性。在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双八表捷联惯组组合导航&技术和&迭代制导&技术,综合利用地面测控网、导航星座系统和中继卫星,实现天基测控和地基测控相结合,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对火箭状态进行实时测量,实现更高的导航精度,以确保卫星入轨精度达到百米级,在太空实现点对点的&上门投递&。航天&智造&的新工艺长征六号在设计中采用了全箭数字化协同研发及一体化总装集成技术。将设计转化为实物,充分展现了航天&智造&的新工艺。为了大幅降低火箭自重,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次采用大温差隔热复合材料夹层共底贮箱。夹层共底需承受液氧、煤油两个独立系统的正压、反压载荷,同时还要抵抗液氧和煤油之间将近200摄氏度的温差。经过16个月研制,上海航天最终攻克一系列难题,并掌握了激光扫描及仿形加工、结构件整体胶接成型等关键制造技术。阀门是火箭管路中的关键部件,温差变化容易造成阀门产品的收缩、膨胀变形,从而影响气密。长征六号上各种各样的阀门有40多种、90余件,温度从-196℃到50℃。大温度跨差对阀门的原材料选型、零件机加工精度、装配试验维护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技术人员经过10个月艰苦攻关,最终掌握低温阀门研制技术。通过长征六号的研制,上海航天还掌握了高精度膜片贮箱制造加工、高压引流伺服系统、低温静力试验技术等一大批自主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了航天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带动一大批工艺技术改进。长征六号首飞箭发射了20颗卫星。为了满足多星发射需求,长征六号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冯卡门复合材料全透波卫星整流罩,使卫星整流罩具备了全向透波能力,有力改善全箭力学环境和卫星环境条件。通过对多星发射技术的探索,还形成了系列化、标准化的多星发射接口,为今后进一步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提升多星发射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在长征六号研制的基础上,上海航天还将继续研制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打造长征六号升级版,形成系列化产品。长征六号升级版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首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12-18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