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为什么退出奥运会奥运会很多华裔

挑战偏见澄清事实 华裔影星陈冲力挺圣火传递
中国网 .cn  时间:
作为北京奥运海外火炬传递北美唯一一站,4月9日的旧金山火炬传递仪式最终以临时改变路线而顺利完成。但是,在此之前,美国绝大多数媒体几乎都是抱着看中国笑话的心态来报道这场盛大仪式,支持“藏独”和其他批评中国的“人权人士”、国会议员频频被找来采访,抵制火炬传递乃至抵制布什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喧嚣被无限放大。
美国媒体的这种“选择性报道”激起了广大旅美华人的愤怒。一些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华裔主动站出来,挑战偏见,澄清事实,表达心声,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著名美国华裔影星陈冲于9日当天在《华盛顿邮报》撰文呼吁不要让奥运成为政治战场;原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隗静,给本报记者发来邮件,呼吁所有华人朋友抵制CNN右翼电视主持人卢·多布斯的反华言论。
这两位女性都嫁给了美国人,都在美生活多年,但依然有勇气、有自信站出来辩驳美国的反奥运言论。她们两人都不是政治人物——一个是影视艺术家,一个是知名媒体观察人士,她们的政治观点表达了大多数美国华裔的真实心声。这一点从数万名支持奥运的华裔群众自发为旧金山火炬传递现场呐喊助威可以明见。虽然是少数裔,他们的想法其实也代表了美国的主流民意:至今美国总统布什都没有公开表示要放弃出席奥运开幕式,前总统卡特、前国务卿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有识之士,最近都表示,抵制奥运是错误的。
奥运是友谊桥梁而不是政治战场 火炬传递仪式真的让我非常激动
西方不实报道有其心理体制原因 举办奥运是中国绝大多数人意志
4月9日,美国著名华裔影星陈冲在《华盛顿邮报》的评论版发表题为《让奥运继续》的文章,主张美国媒体和政府应正确看待中国在过去30年取得的巨大进步,把北京奥运当作友谊的桥梁而不是政治的场地。该文立刻被海内外多家媒体转载,引起很大反响。本报记者12日对现居加州旧金山的陈冲进行了电话采访。
记者:你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文章,恰逢北京奥运火炬在旧金山进行传递的当天,在海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这是美国主流媒体上为数很少的支持中国奥运的声音。请问是什么促使你写作这篇文章?投稿前后的过程又是怎样?
陈冲: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关心政治的人,但是西藏发生暴乱事件以来,美国和西方媒体的报道方式和对抵制北京奥运的渲染,让我感到很不舒服。最让我不满的是,在旧金山火炬传递的几天前,我在《旧金山纪事报》上看到,旧金山市监事会议成员戴利发出一项批评中国的动议,号召全旧金山的人都起来抵制奥运会,并表示针对火炬接力的抗议活动将“给旧金山民众提供一生难得的、帮助13亿中国人获得更多自由和权利的机会。”这样的说法实在太过分了。我马上给市长办公室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不要签署这样的决议。在旧金山,我是负责管理电影事务的文化官员之一,与市长纽森的私交不错。有什么想法,我可以直接跟他沟通。
与此同时,因为我是美国“百人会”的成员之一,我把这封信的内容转发给一些百人会成员,得到很多朋友的大力支持。他们建议我向主流媒体投稿,表达旅美华裔的呼声。当时我们想到先试着给《华盛顿邮报》投稿,如果他们不用,就投《纽约时报》。于是,在那份给市长纽森的游说信的基础上,我对全文进行了斟酌、修改,在8日投给《华盛顿邮报》。对方只核实了一下我是否在3个月前回国访问,在我肯定地答复他们之后,文章就见报了。
记者:在美国媒体几乎是一边倒地炒作西藏问题和指责中国的大氛围下,你公开发表这样一篇看上去有“亲中”色彩的文章,有没有过担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文章发表以来,你得到的反应又是怎样?
陈冲:坦白地说,发表这种涉及政治的文章我不是没有一点顾虑。美国的一些激进组织甚至可能对我的家庭造成危害。但是,面对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偏差,我作为海外华人有责任站出来表达发自内心的看法。在文章中,我力求做到客观,例如以个人的家庭经历和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为依据,并用美国人的思路去解释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定的说服力。
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先生非常支持我,他在文章发表后,激动地大声说“太好了!”。我也收到了无数电话和邮件,对我表示支持。一位叫麦克的朋友指出,美国等国对于文化和政治制度完全不同的中国横加指责,试图用自己的标准强加中国的做法是不对。一名在加州医学中心工作的美国女孩写信说,也许中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抵制奥运火炬传递的做法没有意义。“那些抗议声音最大的人群中很少有人是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据上,这与他们的理念并不相符。”当然,反对我的声音也是有的。我先生就告诉我,《华盛顿邮报》11日刊登了2篇针对我的评判言论,对此我可以理解。但至少,我表达了一部分华人的真实想法。
记者:旧金山火炬传递的当天有2万名支持奥运的华人华侨前往助威,您对这个场景有什么感想?
陈冲:火炬传递的当天,因为我的孩子学校组织活动,我陪他们在外地,没有能去现场助威。不过,我的朋友和保姆去了现场,我跟他们不时通电话,了解现场情况,真的让我非常激动。我相信那些声援火炬传递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的,至少我接触和认识的朋友是这样。可是,令人气愤的是,旧金山当地的一些报纸如《旧金山时报》第二天竟报道称,支持火炬传递的队伍是中国政府有意组织的。这完全不是事实。为此,我先生还专门写信给那篇文章的记者,表示抗议。
记者:全体中国人民对于举办奥运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于圣火在巴黎和伦敦发生那样的事情感到愤慨,可是西方舆论基本上看不到这一点,或者即使看到了,也有意不报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陈冲:西方媒体有支持弱势群体(underdog)的传统,以显示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平衡功能,并宣扬人权、自由这些价值观。但是,他们在对中国的报道方面却有失水准。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时间并不长,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人权需要改善的不仅是中国,美国和许多国家都一样。美国的关塔那摩事件、法国巴黎的郊区骚乱都是证明。中国的巨大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如今,中国20多岁的年轻人的生活水平和享受的自由是他们的上一辈不可比拟的。可是一些西方媒体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甚至连中国都没去过,就轻率地妄加评论。例如,CNN把中国政府平息西藏暴乱的举动用“侵略”(Aggression)一词加以形容,是很可笑的。
另一方面,美国民众长期受到错误的教育和宣传,在文化和心理上对达赖喇嘛抱有同情,媒体正是迎合这种心理。美国政府对西藏问题的教育是容易误导的。例如,我的大女儿今年上3年级,她的教材中就有一本“西藏的小达赖”(The Little Lama of Tibet)一书,这是儿童读物,里面有很多图片和说明。按照书中的说法,西藏是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藏后才正式并入中国。我女儿就有这样的印象。我只得纠正她——西藏自13世纪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记者:你对奥运的期待是什么?
陈冲: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盛事,是各国加强友谊的纽带。我为中国举办奥运感到骄傲,希望中国通过这个机会向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中国也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外界还有质疑和批评,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兼顾一些国际社会的关注,把坏事变成好事。
作为曾经的新闻工作者,隗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西方媒体在报道西藏事件和奥运新闻时偏离客观事实,除了别的原因,至少有心理上、体制上和历史上的三层原因。
首先,许多西方人偏执地认为,中国因为是一党领导就一定是“专制”,一定没有“人权”,但是他们只从媒体吸取信息,没有全面的理解。对于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读者往往会不加质疑地全盘接受,并作为判断的依据。
其次,西方媒体制度存在问题。比如在美国,保守人士通常认为,只有“自由派”人士才从事媒体工作,他们的目的就是给政府和既定系统(the Establishment)找麻烦。所以媒体的报道通常与政府意愿相反也就不稀奇。特别是所谓“自由派”人士更倾向于支持“人权”、“自制”、“环保”等自由派议题,所以他们在报道中肯定会选择“藏独”的立场,而不愿听中国政府的解释。许多主流媒体的驻华记者在中国的直接消息来源不多,喜欢偏信一些“异议人士”的观点。另一方面,连续报道中国的正面新闻不但在美国报纸上登不了头条,还可能被美国老板怀疑他是不是“亲中”,所以即使为了多出头条,记者们也愿意选择负面新闻,这样才有“炒作效应”。
再者,中情局的作用不能排除。虽然现在没有办法完全证实中情局介入的传闻,但中情局支持多个“藏独”组织、支持“自由亚洲之声”是众所周知的。1958年至1965年担任中情局西藏任务组组长的克瑙斯曾在他的《冷战的孤儿》一书中描写了一些美国人认为他们必须支持“西藏独立”运动的出发点:“像我们这样的人40多年前就试图帮助他们(藏人)达到这个(独立的)目标。现在(支持西藏独立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减轻一些负罪感。因为我们曾经参与的帮助西藏独立的任务导致他们(藏人)的很多人丧生……”
隗静表示,有西方媒体认为奥运是中国跃升为大国的“发射平台”(launching platform),我们应该驳斥这种观点。中国已经是大国,不需要什么借助某个平台才被认可。举办奥运是绝大多数人的意志,我们服从多数人的意志,恰好说明我们是民主国家。
文章来源: 文汇报
责任编辑: 健儿美国华裔萝莉震惊奥运乒乓 跟比尔盖茨巴菲特超熟
美国华裔选手邢延华尽管输给了李晓霞,但比尔-盖茨依然为她鼓掌
  新浪体育讯 29日,当16岁美国华裔女孩邢延华坚强地将比分扳成2-2时,中国2号种子、两届世乒赛亚军李晓霞顿时有些慌张了,坐在场边的比尔-盖茨按捺不住激动,紧张而兴奋地观察着比赛局势。最终经验战胜了冲劲,李晓霞最终以4-2险胜邢延华,闯进下一轮。此时的盖茨已顾不得所谓“大人物”的面子,匆匆冲向邢延华要求合影,并一边向周围记者大喊:“无与伦比!她真是太不可思议!”此时的邢延华也被盖茨的举动逗得乐了起来,暂时忘掉了输球的郁闷,喜滋滋地和“比尔叔叔”合了张影。
  说起小萝莉邢延华为何与“比尔叔叔”如此相熟,还得从一位美国老人的75岁生日派对说起,这位老人并非常人,而是“股神”沃伦-巴菲特。当年邢延华年仅9岁,作为加州声名鹊起的乒乓球神童,她被邀请在巴菲特的75岁生日宴上助兴。虽然巴菲特使用了一个超大型球拍且信誓旦旦,但邢延华还是毫不客气地把这名投资界巨鳄打得落花流水,并给一同来赴宴的盖茨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巴菲特自嘲道:“如果我能打败她,唯一的方法就是找人把她撂倒!”
  “沃伦叔叔”显然对水灵的邢延华下不了手,反倒是把她当成了最好的“忘年之交”,数次邀请她参加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会,向他的公司员工展示“普通乒乓球选手和世界级顶尖选手的巨大差距”。去年9月,81岁的巴菲特还真诚而罕见地向邢延华写了封信,信中他承诺“我一定会到奥运会现场为你加油,无论是2012年还是2016年。”
  世事无常,人生总是交融着残酷与美好。今年4月,巴菲特被诊断患有癌症,不得不开始放射治疗,邢延华与“沃伦叔叔”的“奥运之约”只能遗憾错过。但29日,比尔-盖茨代替他的老友巴菲特完成了这个承诺,并发生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美国评论员称,邢延华的表现已足够让病床上的“沃伦叔叔”感动骄傲和自豪。
  赛后,有记者要邢延华对其此役表现打个分,她激动地说道:“满分10分!我以前从来没有在大赛中发挥地这么好。”似乎是感觉到自己有些不够谦虚,邢延华顿了顿又补充道:“那个..还是9.9分吧..不过我真是觉得我状态正火!”
  本次奥运,这名誓言将报考斯坦福大学的高三女孩的确状态惊人。28日,她以4-0击败从预选赛晋级上来的墨西哥选手席尔瓦,29日中午又以4-2战胜49岁卢森堡选手、华裔名将倪夏莲,从而赢得第三轮直面李晓霞的机会。虽然最终告负,但邢延华此次展现出的乒乓才华,以及其与盖茨巴菲特的亲密友谊,让她在美国一夜成名,成为美国各大电视台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美国,打乒乓球常被认为是阴雨天气下的无奈之举,邢延华的横空出世能否提高乒乓球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美国民众的参与?
  在2016年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是否将看到一个斯坦福大学的女毕业生再度激情绽放?希望那时,他的比尔叔叔和沃伦叔叔能齐聚在场边为她加油。让我们祝她好运。
  (志诚)
相关专题:专题 给中国捐款最多的华裔富豪,看奥运会开幕式泣不成声
给中国捐款最多的华裔富豪,看奥运会开幕式泣不成声
  提起大陆之外的华人富豪,很多人都会想起李嘉诚、李兆基、霍英东、何鸿燊这些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字,但要说谁是对中国捐款最多的海外富豪,则要数曾经的印尼首富——陈江和。    先来看看陈江和数额巨大的几笔捐款吧——  2003年,中国遭遇非典病毒,陈江和一个人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是当时捐款最多的个人;  2004年,陈江和捐款1000万元,用于改善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设施;  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罕见雨雪冰冻灾害,陈江和第一时间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陈江和又先后三次捐赠15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陈江和总计捐款500万美元;  2010年玉树大地震,陈江和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  2013年雅安大地震,陈江和再次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  日,陈江和捐赠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中国“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项目;  ……  好了,就先列举这些吧。  这些年来,陈江和共向祖国捐赠超过三亿元人民币,绝对是所有华人华侨中捐赠数目最多的个人,功德无量。(当然,慈善不分数目,尽心就好,客栈只是列举事实,不喜勿喷)    陈江和祖籍在福建莆田,1949年生于印尼,说起来还跟新中国是同龄人。陈江和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八个弟弟妹妹,所以为了分担父母的压力,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陈江和,早早就辍学经商,开始了传奇而辉煌的创业之旅。  优秀的人到了哪里都不同凡响,陈江和凭借超高的智商,和敏锐的思维,从17岁辍学开始,仅仅用了9年时间,到26岁就成了亿万富豪,震惊了整个东南亚。  不过,一个亿毕竟只是“小目标”,眼光极高的陈江和当然不会满足于此,到2006年,《福布斯》首次公布的印尼十大富豪排行榜中,陈江和以28亿美元高居榜首。  请注意,同年的中国内地首富是黄光裕,只有180亿人民币,相当于23亿美元。  客栈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说韩国的企业家都把《毛主席著作》奉为圭臬,其实在东南亚同样如此,比如陈江和就是一位毛著迷,从创业开始,手边就不离毛著,还经常对人说:“要创业,应该向毛主席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陈江和的企业,早已从星星之火燃烧到了世界各地,经营范围囊括石油、木材、地产、物流、棕榈油、造纸、清洁能源等等诸多领域,尤其在中国,陈江和布局多年,在很多城市都有他的企业,比如位于山东日照的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浆纸公司,也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制浆企业。  陈江和说:“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持续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环境稳定,有具有竞争力和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这都给我们投资者带来信心。再说,我们华人来自己家里做事,朋友多一些,感觉亲切一些。”  陈江和对祖国的感情,在2008年达到了一个高峰,在那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陈江和作为特邀代表出席,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激动得泣不成声。直到好几年后,陈江和每次回忆起来仍然非常激动,“百年梦想就要实现了,怎能不激动呢?以前被称为‘东亚病夫’,现在我们要举办奥运会了,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的力量!”  陈江和虽然在印尼出生,但毕竟根在中国,他曾说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中国是我的‘生父’,血脉相连,源远流长;居住国是我的‘养父’,帮助自己成长,没齿难忘。”    2008年底,中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其中陈江和荣获“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的荣誉称号。  对于现在中国人热烈讨论的“中国梦”,陈江和也有自己的理解:“我的理解很简单:中华民族要复兴,老百姓要幸福安康,国泰民安,中国人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做事情,要有自己的自主权。”  话很简单,却比有些专家说的更发人深省——“老百姓幸福安康”才是根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
作者最新文章奥运会都有那些 华裔 运动员?_百度知道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奥运会都有那些 华裔 运动员?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兵乓球选手:美国华裔小将邢延华当年跟比尔盖茨打过乒乓球 这次奥运会比尔盖茨也去看她比赛了 不过2:4输给了中国的李晓霞
比较出名的布置着一个啊!
采纳率:34%
李佳薇,。美国体操队的教练乔梁加拿大的有卡罗尔-黄和一个击剑的。刘国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摔跤为什么退出奥运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