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模拟城市5劳工通勤中,骑自行车通勤,应该选用什么口罩

343被浏览70145分享邀请回答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城市通勤党的单车之路 篇四:骑行装备之穿戴车饰篇_生活记录_什么值得买
城市通勤党的单车之路 篇四:骑行装备之穿戴车饰篇
在前面的三篇文章里相继给值友们分享了自己的单车,这一篇里重点来谈一下城市通勤道路上应该有哪些装备,虽然无法做到像骑行爱好者那样的装备齐全,但至少有些装备还是必需的。这篇所介绍的装备大部分来自,有人肯定要问了,迪卡侬不也有单车吗?适不适合通勤啊?很抱歉因为自己并没有体验过迪卡侬的单车,所以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就依据对迪卡侬的简单了解和之前众测的报告来说,迪卡侬的单车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相信应该会是个不错的通勤车备选,更何况迪卡侬还有更为犀利的通勤利器-迪卡侬 OXELO TOWN7 成人滑板车,回归到本篇的主题上来,哪些是城市通勤中必选和可选的装备呢?自行车品牌BTWIN:Btwin是领先全球的自行车品牌,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超过270万辆自行车。在Btwin看来,为自行车爱好者设计各类性价比最优的自行车、配件、设备以及零部件,这是品牌的最主要宗旨。自行车能使生活更加便利和美好,因此,为了更好地凸显这一特点,创新与设计是品牌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选装备:一、 骑行手套&淘宝搜索是最智能的商品搜索引擎,通过大数据的运营,准确的理解商品与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搜索体验。在寒冷天气偶尔进行骑行运动(1小时骑行)的爱好者 - 自行车运动冬季长指骑行手套骑行装备 B'TWIN 300 winter cycling gloves&一般来说骑友在城市通勤中应该是常备两幅手套的,一副作为春夏常带的半指手套,另外一幅就是秋冬季节的全指手套,如果冬天你还在坚持骑行通勤的情况下。记住不管是通勤也好,越野也罢,骑行手套一定是必备的,而且大家也不要因为贪图便宜去买手套,好的骑行手套一方面在骑行保护上做的比较充足,另一方面会增加骑行的舒适性。所谓保护性就是指骑行路面的颠簸反馈经过手套的缓震可以减轻麻木感,另一方面在摔倒时有效地保护手掌减少擦伤;至于舒适性则来自透气和散热。现在我常用的这幅手套来自UCC,手感确实是在我用过的半指手套上属于比较出色的,腕口的魔术贴设计也比较容易穿戴,与整个手掌的贴合比较好,胶皮的保护作用也比较明显。再来看迪卡侬的这双,虽然在前面的众测迪卡侬单车里也提到了,但是可以看的出大家对这款手套的吐槽声也是满满的,主要集中在质地太薄上,而且套口位置也并不是很舒服,相对于49.9元的价格不能说是性价比特别突出,但也总比9.9包邮的要牢靠的多了。再来说一说秋冬季节我佩戴的这双来自迪卡侬的骑行手套,秋冬季主要是防风保暖,这副手套倒是很好地完成了这两项任务,但是腕口处太紧了,穿戴都很是不方便,而且会在腕口处留下深深的勒痕。&二、挡泥板之所以把挡泥板放在了第二位那都是血和泪的经验和教训啊,私以为在城市通勤中大家万不可以为了耍酷拉风而不装挡泥板,毕竟城市道路里每天的马路清洗工作那是必修的功课,特别是在早上,洒水车一般都会出现在通勤道路上,所以挡泥板的优势和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不管你是大轮径的,还是小轮径的折叠车。&&挡泥板的选择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苛,只要能保证安装牢靠,挡泥效果出色就可以了,在这里大家完全可以选择淘宝上的便宜货,虽然我在这里推荐的还是来自迪卡侬的挡泥板,主要原因还是安装简单方便,质量上还是比较说的过去,但是这挡泥板并不是完全通用的,所以大家在选购前也务必确认好之后再买。三、硅胶LED警示闪灯这主要是针对夜骑通勤的人们所准备的,原理也很简单:通过LED光源来起到警示作用,一般来说主要是闪光模式和连续模式,在城市通勤中个人建议不要使用闪光模式,虽然闪光模式会更省电一些,即使是在路灯状况比较好的通勤路段也尽量打开警示灯,毕竟为自己也为他人安全着想。&&硅胶LED警示闪灯在淘宝上也有大把的选择,至于在这里为什么有推荐了迪卡侬,主要原因是这款是可更换电池的,而且光束距离和可见距离都是比较出色的,价格上虽然贵那么一丢丢,但品质上是真的没得挑,但是不要指望这种警示灯起到手电的作用,拉风作用还是可以做到的。四、 简易型防盗车锁&&买车必买锁,不管这锁是简易的还是复杂的,虽然车锁并不能保证你的车子不丢,但至少会给你个心里安慰,特别是在通勤中和车棚里。当然对于折叠车来说不用车锁也可(用了也是白用?),就目前我经历过的丢车事件来说什么锁都抵不过小偷的手法,还是那话,落地锁车,眼不离车。偷车贼也是会分技术流和蛮力流的,遇到技术流啥好锁也百搭,但是遇到蛮力流选一把过得去的锁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作为车锁不能特别笨重,像我这么大大咧咧的人也是不太在乎车锁的好坏,所以就偷懒随便选择了一款车锁,这里推荐迪卡侬并不是因为它家的锁会有多么可靠,只是因为既然能在它家买其他的配件不如一并收了吧。可选装备:一、加厚硅胶坐垫套&个人觉得这东西的出现是对自行车厂家莫大的不尊重,缘由很简单,每一个自行车厂家在设计语言上既要保证性能又得保证骑行的舒适性,车座作为骑行的主要支撑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是受到成本的限制,车座还是能保证骑行的基本需求。本着存在即合理的原则,这种坐垫套也就是保护下半身的幸福,可能对某些人是福音。这种坐垫套在散热上就不要指望了,如果骑行时间很长或者臀部有难言之隐的通勤者可以考虑一下。二、水源补给装备&之所以把水壶两件套放在了可选装备里,主要是考虑到通勤路途一般较短,需要补充水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而且满水状态下又增加了车身的重量。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远途或者骑行山路时才会带上水补给,虽然有着单程近10公里的通勤历程,但事实上不需要水补给,即使是在夏天水分消耗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最为关键的是出行是要戴口罩的,喝水也算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三、骑行裤&&骑行裤的定位是比较专业的,适合骑行爱好者。对于通勤者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必备的选项,特别是在夏日里,那酸爽简直也是没shei了,而且通常来说通勤距离也着实用不着穿上骑行裤,之所以列为备选主要为那些嫌车座硬朗而又不愿意更换车座或加带硅胶车垫的人们提供另一个选择。四、&不管是对于老鸟还是对于菜鸟来说,头盔貌似都应该是骑行的必备选择之一。但是对于通勤党来说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毕竟通勤路况相对较好,而且通勤的速度一般来说也比较慢,即使摔倒头部受伤的几率也是比较小的,而且戴头盔还容易压乱发型,对于通勤一族来说打理头发也是个麻烦事,为了安全考虑,选择一个有售后保障的骑行头盔也是未尝不可。五、骑行码表&大部分骑友包括通勤党在内在购买单车时都会选购一款骑行码表,不管是有线码表还是无线码表,码表对于爱好者来说作用相对来说会更大一些,配速、距离、踏频、路书等功能用到的频率会比较多,之前我的晒单中也晒过关于GPS码表的内容,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出来看看,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对于通勤党,我个人认为码表属于鸡肋配件,只是单纯地记录速度和距离的话,有大把的运动APP可以实现,比如行者。六、骑行包&&不知道有多少骑友是买单车赠送的这种车架宝,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讲是不太喜欢这样的车架宝,抛开个人的好恶,这个包作为通勤还是有着一定的作用,毕竟装装手机、钱包也都是极好的,但是马虎粗心的人就别用了,贵重物品分分钟不能离手啊,这里我比较推荐腰包,系在自己的身上还是最保险的。结语:在精不在多,一定要选择符合你自身需要的,花里胡哨的东西可以有,但切记安全第一。等等,貌似我还落了点什么?口罩!口罩得需要整整一篇来谈!由于篇幅的原因,只能留待下一篇再来详谈了,口罩一定是出行配件中的必选必选,不管是步行上班还是骑行通勤,也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特别是在像我处在济南这种污染特别严重的城市。当然还有一些秋冬季节的骑行穿戴配件,比如耳暖、比如护膝等也没有这篇里体现,希望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8)
赞11评论10
赞43评论30
诺基亚手机 Nokia 7 4+64G版本
惠普战66-高色域版 笔记本电脑
ANMRUI安美瑞 X8空气净化器
曼富图 Element 反折式大号碳纤维旅行三脚架
360 手机冬季新品
【轻众测】智米轻呼吸防霾口罩+智米多效防霾汽车空调过滤器 户外全面净化套装
babyONE中式亲子开衫100%澳洲巴素然进口羊毛(颜色随机)
【轻众测】台电 S10 移动电源
CINERA Cinera V1 私人头戴影院
Dream Maker造梦者恒氧新风机
AGVAJOY 昂吉 EK900 双效空气净化器
【轻众测】Oclean SE青春版智能声波电动牙刷
赞71评论112
赞36评论153
赞18评论61
赞545评论625
赞515评论316
赞521评论364
赞635评论396
赞424评论15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求推荐整车,主要就是通勤和城市里骑行
现在空气好的时候,是骑一辆自组的3000的山地,骑了2年多,车架子有个6,7年了。本来想自组个7000左右的山地,换窄光头胎,但是觉得意义又不是很大,城市里软尾没有啥意义,&自己周末出游的话,基本都是折叠车扔车里带出去,自己也不喜欢带郊区越野玩,硌得慌。上网查了查现在的车,很多人都说整车和以前比,配置已经算不错的了。可以考虑直接上整车。自己也不用再折腾(虽然说大多数人的乐趣就在这)所以现在就是犹豫,是不是直接换个整车更方便,这个价位也能搞到一些中端的整车了,比如cube的LTD PRO 27.5的,或者trek的DS 8.5,以前自组玩过GIANT和MERIDA的架子,所以希望换个不太一样的牌子试试。但是这俩车,cube我试骑过analog 27.5的,感觉和现在自组的区别非常非常小。这个整车价位应该是的,更远没有那种1000改到3000的自组车的区别大。。所以我也犹豫会不会上个8000多的整车,却不会感受到很大的提升。那样还不如5000多自组自己主要就是通勤用,大概每天是20-30KM。晚上可能和LP骑个几十公里玩玩,不会走远,都是城市里。预算是7K-9K希望推荐几个不错的整车。GIANT和MERIDA的就暂时不需要了,希望换几个牌子试试。车架要铝的就成,城市里没那么大颠簸。先谢谢大家
看了很久都没看懂要山地还是公路= =
zgl 5999的公路车
山马dang路过,纯建议,说的不合适轻喷,看题头说的应该是山地车
8K左右自组还是完爆整车的,2K级别车架选择余地很多,从LP到GIANT的TEAM(如果还能买的到的话)都是不错的选择,至于低端碳架说句实话意义真不大……虽然低端碳架价格很便宜很便宜……传动方面XT价格亲民,口碑放那了,也就是2K多,刹车的话看自己了,自编个轮子,上条好叉诸如DT之类或者轮子超预算了就干脆硬叉走起,再弄个零压迫,谁家8K车能有这配置?
既然是通勤,又不上山,路况又不错,干嘛不公路车呢
主要就是通勤和城市里骑行的话,要不返璞归真,买部迪卡侬或莫曼顿的便宜货,不怕被偷,也挺好骑。
去捷安特或者美利达挑一辆平把公路车
引用1楼 @ 发表的:
看了很久都没看懂要山地还是公路= =
不好意思。。语言能力比较弱,本来想高速越野,后来想不出去,还不如cyclo cross
引用2楼 @ 发表的:
zgl 5999的公路车
OK,感谢推荐
引用3楼 @ 发表的:
山马dang路过,纯建议,说的不合适轻喷,看题头说的应该是山地车
8K左右自组还是完爆整车的,2K级别车架选择余地很多,从LP到GIANT的TEAM(如果还能买的到的话)都是不错的选择,至于低端碳架说句实话意义真不大……虽然低端碳架价格很便宜很便宜……传动方面XT价格亲民,口碑放那了,也就是2K多,刹车的话看自己了,自编个轮子,上条好叉诸如DT之类或者轮子超预算了就干脆硬叉走起,再弄个零压迫,谁家8K车能有这配置?
恩,好的,感谢。我是没骑过几天这个档次的车,所以不知道长时间下来感觉如何。不知道自组的话,玩公路越野,自组还是完爆整车吗?因为很多玩整车的朋友说整车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配置低点
引用4楼 @ 发表的:
既然是通勤,又不上山,路况又不错,干嘛不公路车呢
恩,我已经考虑公路越野了,前叉不准备要带减震的了。考虑上trek的fx或者闪电的Sirrus,不知道这个有什么建议吗?
引用6楼 @ 发表的:
去捷安特或者美利达挑一辆平把公路车
这两个牌子学生时代骑了10多年,想换一个试试
引用10楼 @ 发表的:
恩,我已经考虑公路越野了,前叉不准备要带减震的了。考虑上trek的fx或者闪电的Sirrus,不知道这个有什么建议吗?
这两个没性价比,不如fcr 3300或者3700
引用12楼 @ 发表的:
这两个没性价比,不如fcr 3300或者3700
恩,的确,要是配件的话,这俩都不高。主要是骑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不同。。这俩联系了下,都不太容易试。所以希望有都骑行过的来说说
引用13楼 @ 发表的:
恩,的确,要是配件的话,这俩都不高。主要是骑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不同。。这俩联系了下,都不太容易试。所以希望有都骑行过的来说说
闪电的sirrus pro carbon,顶级平把公路,差不多2万
楼上兄弟的预算大大超了啊...
我还是建议普通公路车
引用14楼 @ 发表的:
闪电的sirrus pro carbon,顶级平把公路,差不多2万
我刚去试了试sirrus comp,感觉的确不错。碳架的话,这两个牌子是没戏了。。
引用15楼 @ 发表的:
楼上兄弟的预算大大超了啊...
我还是建议普通公路车
试过FCR3300(店里没有3700)感觉和我自组的山地都没啥区别。。。甚至还有所不如。网上看评价提高的并不是很多,所以感觉这种超级入门的公路越野不考虑了。。
引用16楼 @ 发表的:
我刚去试了试sirrus comp,感觉的确不错。碳架的话,这两个牌子是没戏了。。
fcr也有碳架的
引用18楼 @ 发表的:
fcr也有碳架的
恩,不过那个就超预期了,毕竟也不竞速,就自己玩玩,还是得预算以内
引用9楼 @ 发表的:
恩,好的,感谢。我是没骑过几天这个档次的车,所以不知道长时间下来感觉如何。不知道自组的话,玩公路越野,自组还是完爆整车吗?因为很多玩整车的朋友说整车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配置低点
车的选择还是看城市路况吧,这个就因地区而异了……本人山西太原的,市内道路烂得一逼,弄公路怕两天就散架了……加之附近山比较多,偶尔出去玩玩。道路好的话,还是不要考虑山马车了,直接装公路吧。8K-10K预算上个MATRIX架子就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116人参加团购159.00元&339.00元
52人参加团购739.00元&999.00元
2123人参加团购788.00元&1399.00元
740人参加团购1699.00元&1299.00元
161人参加团购179.00元&499.00元
293人参加团购553.00元&899.00元
685人参加团购1049.00元&1399.00元
207人参加团购218.00元&799.00元
641人参加团购299.00元&999.00元
259人参加团购54.00元&139.00元
427人参加团购418.00元&899.00元
336人参加团购188.00元&499.00元343被浏览70145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新城市通勤大法-山东科技信息网
当前位置: >> 新城市通勤大法
新城市通勤大法
编辑 / 本刊编辑部
策划 / 刘海星 编辑 / 本刊编辑部 人物摄影 / 宋明 (宋明工作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在吟哦这句千古绝唱时,断然不会想到它会成为后人上下班路上的真实写照。上班族们一边对着“开启一天坏心情”的糟糕路况扬声恶骂,一边义无反顾地涌进去继续添堵。在大中小城市中,交通拥堵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在今天,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十全十美的通勤方案,但如果能换个思路,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的交通工具,工作也会变得愉悦起来。
磨人的大首都
北京的各大写字楼中,每天都要开无数场慷慨激昂的早会。经理会告诉员工们:“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前提是爱上这份工作!”如果没有刚才那一个小时的水泄不通,这句鸡汤还真的挺有说服力。
央视在今年初做过一份调查,用大数据分析了各大城市的通勤情况。伟大的帝都不负众望,成为全国上班耗时最久、距离最长的城市。平均每个人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为50分钟,距离是18.9公里。而那些为了买房定居而住在京冀交界处的朋友,对刷高这一数据显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有49.8%的北京受访市民表示会首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虽然他们也认同另外一半人拒绝公共交通工具的三大理由――频繁倒车、拥挤过度、候车太久。但一想到能从元旦堵到除夕的北三环东路,自驾出行的欲望就彻底打消了。坐地铁虽然有万般不悦,但至少在百无聊赖时能睡上一会儿。没座位?双脚都要挤离地了,站着睡又何妨?
和5年前的调查相比,帝都人的出行方式正逐渐从步行、骑行朝自驾和公共出行靠拢。即便是限号出行的政策出台了,也仍然遏制不住人们开车上班的欲望。纵观各大城市,似乎只有北京私家车的出行比例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倒不是因为北京人的受虐能力过于强悍,而是因为在这儿摇个号太难了,好不容易能开车了,再去挤地铁,心里总会觉得有点亏不是?
2016年,北京预计将绿色出行比例提升到70.7%。不知这一计划能否达标,但北京的交通情况的确需要瘦瘦身了。
两个追赶者
在每日通勤距离方面,紧紧跟在北京后面的,是广州和上海两大城市。全国最大的三座城市,正好也是上班路程最长的三座城市。如果你就“漂”在这三座城市里,现在你还能笑得出来吗?
如果用上下班的平均通勤距离和时长,来判定一个城市的拥堵程度,这两座城市可以和北京一起,跻身第一梯队。而且因为缺少了“首都光环”的庇佑,市政建设也会更重经济、轻民生。换言之,这两市的公共交通设施要略逊于北京。北京有一条平均每天堵10小时以上的北三环东路,这俩城市也有自己的“堵王之路”。上海最难走的是天水路,别说小长假了,任何一个周末这里都能堵出地平线,真是“此堵绵绵无绝期”。而广州的中山六路,更是突出了一个“上去下不来”,这条路的平均时速仅有15.5公里,龟速到你想拔下车钥匙步行出去。
因为地铁建设比较落后,特别是广州,人们很难做到无缝换乘。所以大部分人会试着去寻找其他出行方式,譬如同事间拼车。且在这三个城市中,广州的常住人口是最少的,所以他们选择出行方式时也相对更灵活一些。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广州的交通堵塞情况并不算严重。上班族的平均通勤速度在一二线城市中几乎是最快的,为27公里/小时。
轻姿态,慢生活
在小城市里安逸地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对大城市产生一种深深的恐惧。同样的朝九晚五,同样的夜车加班,但上下班途中的经历,却天差地别。哪怕是看起来仍然很繁忙的二线城市,在交通选择上的余地就多了许多。
2015年《重庆晨报》做过一份调查,过半当地居民更喜欢坐地铁,而非地面公交。地铁不会堵车,而且速度飞快,这种趋向很好理解。但让人觉得诧异的是,在喜欢坐地铁的人中,有车族的意向更为强烈。有56%的有车一族选择了轨道交通出行,而无车党中的比例仅为43%。从数据上看,开车上班的重庆朋友似乎是被堵怕了。
实际上,这座城市并不是很堵,高德地图今年初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重庆在“中国堵城”榜单上仅排名第十,甚至排在了青岛后面。
既然说到了青岛,那就必须给它正正名。这座海滨城市并不拥挤,之所以有堵车现象,是因为在这儿你几乎看不到双轮交通工具。自行车或电动车在青岛几乎处于绝迹状态,原因很简单,路太陡了。以至于你问路时他们会跟你说“往上走200米”,而不是“往前走200米”。
即便是青岛这种宜居指数和商业指数都很出色的城市,也要面对交通拥堵的问题。可见堵车已经和感冒病毒一样,对全国人民展开了无差别攻击。
在每日通勤距离方面,紧紧跟在北京后面的,是广州和上海两大城市。全国最大的三座城市,正好也是上班路程最长的三座城市。如果你就“漂”在这三座城市里,现在你还能笑得出来吗?
唯有阳光和清晨不可辜负
日,700Bike公司成立,自行车潮流资讯网站700bike
同时上线。700Bike致力于构建一个包含生活方式和运动美学的全新互联网社群。用时尚、潮流的方式引导和传递自行车文化,让运动更科技,让骑行归于生活。
700Bike联合创始人张向东认为,“自行车不是新事物,但需求是新需求”,700Bike就是针对现代城市生活情境塑造出一个新的品类――城市自行车,并归结出“产品六维”体系的产品哲学,分别从设计感、舒适性、安全性、易维护、适应性、互联网六个维度上重新定义了最适合城市出行的自行车。
作为国内新一代城市自行车,700Bike产品一上市便聚焦了众多媒体、业界同行及热爱生活和骑行的大众的视线。其产品包括轻运动街车系列“后街”、男士优雅系列“美术馆”、女士漫骑系列“百花”,以及折叠便携车“银河”。
高科技泛滥后更强大的技术在网络上被统称为“黑科技”。在“产品六维”的产品哲学之上,700Bike新一代城市自行车的黑科技创新更加相得益彰,如:用防子弹的技术防钉子、方程式赛车的材料做车架、巧妙设计的h形后叉、高级皮带替代链条、全球首款一体化屏幕等此前自行车界从未采用过的高端技术,强烈冲击了传统自行车市场。
日,700Bike生活馆在北京正式开业,馆内不仅可以体验700Bike品牌旗下全线产品,还有很多全球知名自行车周边文化品牌。以自行车坐垫为主的英国百年手工品牌Brooks,来自美国的自行车街头潮牌Chrome,时尚与功能兼具的运动背包,精美的自行车随身工具,简洁复古的手工配饰,以及各种自行车配件等等,一应俱全。
受访者:700Bike生活体验馆馆长 田垠 (小田)
700Bike生活体验馆馆长小田是一位700Bike的重度用户。长期骑行上下班、周末骑行出游的习惯在他的外表上和谈吐中留下了明显的记号,就像提起骑行爱好者一词人们脑海中出现的形象一样,小田阳光、健谈、爱笑,皮肤透着常年接受阳光洗礼的古铜色。与700Bike旗下轻运动街车“后街”相伴,上下班的10公里路程也变成了一种享受,偶尔想放肆一下时,就用俯冲的姿态快速穿行,将高峰时段几近停滞的都市车流留在身后。
小田身边的同事、朋友也几乎都是骑行爱好者,下班时如果天气好的话,大家就会根据回家方向,自然而然三五成群地自动组队出发。最近,700Bike公司把上班时间由上午10点调成了9点,被问及为何作此调整,小田笑称:“大概是一天中唯有阳光和清晨不可辜负吧。”
BM:你几乎每天都会骑这辆后街上下班吗?上下班单程有多远?
T:对。尤其到了夏天之后,频率特别高。单程大概10公里左右,如果慢悠悠骑过来的话,差不多需要40分钟。是个很舒服的时间和距离。
BM:在此之前你曾经尝试过哪些通勤方式?有什么感受?
T:之前主要是坐地铁,还有就是打车,还尝试过一段时间滑板加地铁。我不太喜欢地铁里的味道,尤其夏天,我鼻子不太好(笑);然后滑板加地铁的话,滑板路段路况往往比较复杂。
BM:很满意现在的通勤工具?
T:对,700Bike是非常适合在城市中骑的。比如我现在骑得最多的后街,骑行姿势是偏运动类型的,有点偏俯冲的样子,肩膀和胳膊有下倾的姿势,但是坐垫会给骑行者一个很好的支撑,比专业坐垫软一些,但跟民用版比起来又稍微硬一些,介于两者之间。轮胎防水设计也很棒,就是在轮胎的表面有一层防水的花纹,骑行速度在15km/h以下的时候,尽管这个车没有挡泥板,也不用担心泥会溅到身上。
BM:为什么会选择后街这款产品?
T:后街偏运动,但是运动元素又不是特别浓重,只是可以让你在这个城市里偶尔放肆一下,骑快一些,我比较喜欢这种感觉。美术馆和百花用的是皮带传动,骑起来没有声音,骑行姿势也是偏绅士和淑女一点的,就是把背挺直一些那样的。像后街Mini这种小轮径的,在城市里穿行的话会很自在,双脚可以轻松地放到地上。
BM:雾霾天气怎么办?
T:雾霾天气也可以骑,我们有700Bike&AIRMOTION清吸口罩,里边自带一个风扇呼吸阀,可以过滤比PM2.5更细的微尘,很安全,也很漂亮。
BM:你如何总结700Bike所推行的生活方式?
T:健康、绿色出行,为这个城市减少一些二氧化碳的排放。
BM:选择骑行通勤后,有没有给身体状态带来一些明显的改变?
T:在城市里骑行,我觉得保持一个不胖的状态就已经很不错了(笑),就是不让自己继续胖下去,或者不让自己的体重增加。我觉得最明显的是会让腿型变得越来越好。
BM=BIZMODE T=小田
科技让生活更轻松:云马智行车
要响应环保出行的号召,自行车自然是最佳工具。但是当人们下班疲惫不堪的时候,自行车便成了恼人的“费力”工具。所以你可能需要一款可以自由切换,想骑行便能骑行,累了还能像电动车一样不费力气的通勤工具。云马智行车就是这样一款“懂你”的电动自行车。
云马智行车的出品方杭州云造科技是一家创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从事出行领域的软硬件产品设计、系统研发。旨在以信息技术和设计创新打造智行车,为人们创造智慧绿色出行的美好未来。云造科技是一家极具设计驱动创新基因的公司,也是2014年《快公司》评选的中国50佳创新公司之一。科技设计是云造不断创新的基因,目前,公司已申请十余项技术发明专利,同时也是国内获得红点、iF、IDEA等国际设计奖项最多的团队之一。
受访者:云造科技公关部 代叶涵
代叶涵的工作地点位于四季青优客工场,每天上下班要走五六公里的路程,这个距离,在北京并不算远。之前很长时间,代叶涵都是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从家里走到公交站需要一段路程,再加上坐公交到公司的时间大概要一个小时,在北京经常会遇到堵车还要延长路上时间。所以每天早上要起得很早才能不迟到。加上有时候人多挤公交会引起身体不适,到公司还要调整身体状况,让她很头疼。
BM:现在你上下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
D:现在在使用云马C1这款电动助力自行车,说实话第一眼吸引我的是车子的外观,靓丽出众。其次这款车子续航时间长,电动助力达75公里;重量轻,只有16公斤。可以当自行车骑,也可以当电动车骑,软硬件兼备。这些特性,足够满足我上下班骑行使用,让我果断放弃公交出行。
BM: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对这款车有什么感受?
D:一段时间的骑行体验让我对云马C1更加爱不释手。城市的坡度在C1的帮助下几乎成了平地。强大的助力推动让我这个本来不怎么爱骑车的女孩深深爱上了骑行。C1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便,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除了上班,我还经常和朋友一起带C1去北京各种风景区,既可以享受山地车的速度与激情,也能感受郊外的休闲和惬意。在拥挤而又忙碌的城市生活中给自己亲近自然,亲近身边人,拥抱生活的机会。
BM=BIZMODE
云造科技是一家极具设计驱动创新基因的公司,也是2014年《快公司》评选的中国50佳创新公司之一。
工业设计延续了云马C系列独特的设计风格,采用了车架线条流向一致性设计,mini机身更为小巧,折叠后体积仅为0.2立方米,可轻松放进汽车后备厢,随身带进地铁、公交车、办公室。云马mini拥有骑行和助力两种模式。骑行模式下,主要依靠骑行者的脚踏力,与普通自行车骑行原理相同。电池方面,云马mini搭载高密度进口18650电池组,由紫米动力提供技术支持,充电宝式的设计便于拆卸和充电,2小时左右即可充满。
云造科技设计研发的新能源代步工具的领航者。电池组由30节18650特斯拉同级锂电池组成,全铝合金车身,能承载150公斤的重量;220V充电3小时,可以续航25~30公里,一般能满足10公里左右的出行来回。配有专属APP,可以实现车身自检,具有导航、社区、防盗等功能。2秒折叠后1.2米的高度刚好可以放入汽车的后备厢,为出游、上下班、校区间的代步提供了方便。
像风一样自由:Ninebot平衡车
如果你经常在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一带出没,一定见到过骑着平衡车(体感车)上下班的极客们。虽然平衡车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但每次出现,还是会吸引许多眼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驾驶平衡车到地铁站换乘或是直接骑行去上班。无论是独轮平衡车还是两轮平衡车,由于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的特性,都已经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中,作为一种全新的代步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纳恩博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短途代步设备运营商。一直专注于引领智能短交通产品的创新和变革,不断开拓自平衡车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全新应用,加速整个自平衡车行业向智能化、环保化发展的同时,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如影随行的一部分。目前,纳恩博拥有多项机器人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自平衡车技术安全及控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日,纳恩博公司获得美国UL(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安全认证授权证书,成为全球首个通过UL2272电动平衡车安全标准测试的平衡车企业。
纳恩博主打产品九号平衡车被定义为一款针对年轻人的智能科技酷玩具,外形小巧轻便,线条简洁优雅,并拥有酷炫的智能遥控功能,而且操作简单易上手。它拥有全球同步的优秀品质,轻量化的设计与亲民价格更加符合中国年轻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以高性价比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另一款颇受欢迎的产品Ninebot One A1九号单轮平衡车,外观采用留白设计,方便用户进行DIY。同时可以自主升级模块化电池,内置BMS电池智能管理系统。设计师通过优化结构和硬件配置,实现了约10公斤车身自重;并同时优化电力和动能系统配置,带来拥有良好驾驭体验的14英寸单轮平衡车;同时车身整体重心结构降低,灵活度和舒适性都获得极大提升。高度自由的操控感,随时随地都能轻松拎起,轻松放置在汽车后备厢。
受访人:Ninebot平面设计师 陈旭
陈旭最常用的通勤交通工具,就是Ninebot One A1单轮平衡车。上下班、周末出游都会用Ninebot One A1单轮车代替步行。像其他单轮车粉丝一样,陈旭喜欢潮流、炫酷、肆意自由的生活。他曾经也像大多数都市年轻人一样,每天在拥挤的地铁人潮与拥堵的打车路程中做苦恼选择题,而在使用Ninebot单轮车骑行后,上下班的3公里路程变成了想走就走的旅程,伴着微风轻松自如地骑过大街小巷,留下旁人惊赞羡慕的目光,让代步成为一种享受。
陈旭身边的同事、朋友中也有不少Ninebot单轮车的爱好者,每到午餐或下班时间,大家骑着车一同出行,组成一个小车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每个一线城市,几乎都有Ninebot车友俱乐部,周末大家经常组织一起出游玩耍、刷街,骑着Ninebot双轮或单轮车,在阳光下尽情飞翔。对于他们来说,Ninebot不仅仅带来了短途出行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在Ninebot这个大家庭里,更大的收获是还能认识一群一样年轻有活力并且趣味相投的朋友。
BM:你曾经使用过哪些交通工具?感觉如何?
C:地铁或是打车。地铁虽然快,但是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打车舒适感强,但是费用高,要是赶上堵车了,不仅要多花钱,而且会耽误好多时间。
BM:现在为什么选择骑Ninebot One A1单轮平衡车通勤?
C:骑行快捷、携带方便,想走就能走,自由不堵车,1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公司,时间很稳定,这样连起床时间都可以延后了,不用因为晚起几分钟提心吊胆地担心迟到了。
BM:用过一段时间,对单轮平衡车还有什么心得?
C:除了方便,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科技感十足。双电板设计,重量仅为11.5公斤,续航时间可达30公里。回头率也比骑自行车电动车什么的高太多了。此外还可以根据路程需求加减电池,个性化出行。另外它还给我带来一种技术乐趣。比如和朋友一起准备好装备来一场野外的跑酷,或是在空旷的场地上练习一些特殊而炫酷的骑行技巧。对于我来说,挑战自我也是平衡车骑行中的最大享受,看似玩乐,其实却是人生的另一种体验。
BM=BIZMODE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轻客智慧电单车
北京轻客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致力于以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出行方式,让大城市更宜居。公司自主研发的轻客智慧电单车,装备全球领先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搭载顶尖汽车级芯片及控制技术,能读懂骑行意图并判断路况,为用户实时提供所需动力,配合极具设计感的包豪斯风格外形,让城市出行更轻松、更快捷、更愉悦。
可能有人会说,自行车谁没骑过,智慧电单车能“智慧”到哪里去?无非就是加入了手机上的导航或者路径监控功能。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电单车还是要从骑车人本身的舒适性出发,比如面对起步、上坡、下坡、颠簸、顶风等复杂路况,智慧动力系统能给出适合的助力。轻客智慧电单车还可以通过踏频传感器识别脚踏频率,确定用户骑行目标速度,提供稳定舒适的骑行感受。
轻客TSINOVA首席设计官
刘一鸣是轻客品牌的联合创始人,作为骑行爱好者的他,有着清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背景,因此设计属于自己的单车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大学期间注重时间效率的他自然而然地就骑上了单车,并且骑行慢慢变成了他生活中的乐趣。对他来说,骑车是快乐的,尤其在拥堵的北京,如果让更多的人也选择骑车出行,相信北京的拥堵定会得到不小的改善,那如何让更多的人也选择骑车呢?与几个清华好友聊着聊着,就有了轻客TSINOVA这家公司,乐趣也变成了事业。
一定要制造既有设计又有科技的单车,不仅要外观足够好看,在骑行体验上也要比传统自行车高几个量级。就这样,清华的汽车工程博士带领团队研发核心技术,清华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来搞定富有审美趣味而且足够实用的结构外观,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轻客智慧电单车由此而生。如今公司已经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刘一鸣偶尔会感觉自己时间不够用,不过内心中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所以不迷茫,每天骑着自己设计的智慧电单车上下班,让他感觉十分幸福。
BM:你每天上下班的路程大概是多少?
L:7公里左右。
BM:曾经使用哪些交通工具?感受如何?
L:我本身喜欢玩自行车,休闲运动都非常好,但通勤使用会有出汗的麻烦,带着汗味儿工作不太好。公交车我也坐过,但是骑车20分钟的路程,早晚高峰坐公交基本要1小时,而且很拥挤,异味儿浓郁。地铁很快捷,但很拥挤,我家距离地铁站1公里,走起来需要10分钟,而出站后走到公司还要10分钟,并不节省时间。Uber和滴滴现在很受欢迎,不过汽车就要面临拥堵问题,尤其我是在二环胡同里上班,叫车停车都很麻烦。自己开车比打车还要麻烦,除了一样堵,还多了停车的麻烦,胡同里停车太难,我已经很久不开车了。
BM:对现在的交通工具感受如何?
L:我现在使用智慧电单车通勤,首先智慧电单车是很有科技含量的产品,虽然看着是自行车,但却是用汽车技术打造。保留了骑自行车的体验,又很好地解决了自行车骑行累的问题,而且电力辅助体验近乎人车合一,骑行过程十分舒适。所以我除了使用,还选择从事这个行业,设计更好的产品。
BM:BIZMODE
轻客智慧电单车TS01
采用包豪斯简约设计风格,颠覆性地使用航空级铝合金打造“双梯形结构”车身,每一处部件都由成熟工艺精心打磨,在视觉美观的同时具有优良的缓震性能,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采用源于汽车混合动力科技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拥有汽车级飞思卡尔芯片,力矩、踏频、速度三重传感器,汽车级CAN总线技术,与特斯拉同级的松下动力锂电池,能读懂骑行意图,自动判断路况,让用户更轻松应对上坡、逆风等路况,出行从此更加快捷方便。TS01采用最适合城市通勤的20英寸轮径,整车仅重14公斤,使用轻松便捷。可拆卸的电池重量仅为1公斤,充电仅需2小时,可实现续航长达70公里,通过手机APP,可实现车辆控制、道路导航、智能防盗等功能。
轻客折叠款智慧电单车TF01
一款可携带的智慧交通工具,采用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独创“平行后叉结构”,美观且缓震性能优秀。车身使用韧性极高的顶级铬钼钢打造,耐用持久。采用14英寸轮径,仅需3步就能完成折叠,折叠后体积仅为0.2立方米,可放入汽车后备厢,从家、办公室到各种场合,它都能与你时刻相伴。TF01同样搭载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使用体验与TS01别无二致,最长续航可达50公里。TF01通过手机APP实现车辆控制、道路导航、智能防盗等功能,让它成为最便捷的城市智慧出行工具。
实用主义的胜利
比亚迪(002594,股吧)秦100
相信极少有人会出于保护环境的初衷去选购汽车,但如果在确保能源清洁的前提下省钱省油,那就另当别论了。在清洁能源车型领域,最为火热的莫过于Tesla领衔的纯电动汽车。但如果你想选择一款适合都市通勤的车型,不妨把目光放到插电式混动阵营中来。
不久前,比亚迪秦100车型重磅上市。作为比亚迪秦车型的升级版,其纯电动续航已经从之前的70公里提升到了现在的100公里。如果你开着它日常出行,可以在确保零油耗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减少充电的频率。而如果进入油电混动模式,续航能力比前代自然也会有大幅提升。
从颜值上来看,秦100延续了国内家用小车一贯的稳重和低调,但一些很夺目的细节还是给它加分不少。之前的BYD字样车标换成了篆体字“秦”,而增加了雾灯的透镜也显得更为立体。内饰部分,中控台区域出现了一块超大的触控屏,这一构造和特斯拉Model S颇有几分神似。这块大平板支持升降,并支持和手机直联,可开发潜力很大。
新加入的多连杆独立悬挂,为它提供了更多的可控性。而将电池组移到底盘之后,后备箱空间也多出了100升左右。这些变化都是比亚迪秦100的加分项,让它变得更贴合日常使用需求。
小牛电动近日放出了全新的小牛M1系列。比起之前的旗舰车型N1,新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了许多,比一般的电动车都轻巧。小牛给它的载重限定是100公斤,两口子同乘难度很大,一个人通勤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台小车拥有80公里的续航,而且使用的是原装进口的高性能松下18650锂电池,可以确保长时间使用电池容量不缩减。
小牛电动的主打卖点是“智能”,这台车自然不例外。6小时充满电后自动断电的功能自不必多说,全视角的LCD仪表盘才是它的人性化亮点。这块显示屏可以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清晰显示,而且能呈现当前电量、公里数、速度和时间等信息。且整块面板都支持IP65级防尘防水,遇到恶劣天气也无须担心。
也许你很难想象,一台电动车上居然出现了自动巡航功能。在左侧功能键区我们可以找到这个按键,按下之后它就会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定速巡航。只有当车主拧下油门或者踩了刹车时,这一模式才会自动解除。此外,它的转向灯也会在转向动作结束后自动关闭。在小牛M1上,诸如此类的彩蛋式设计还有很多,都值得去细细挖掘。
电池种类:松下/LG化学/三星18650锂电池
续航里程:80公里
充电时长:6小时/速充模式3小时
价格:3999元
可以,这很都市:小牛电动M1都市版
动力组合:1.5TI发动机+电动机
变速器:6速DCT变速箱
纯电动续航:100公里
大行EEZZ折叠自行车
除了延续品牌一贯的高质量做工外,它在科技和设计层面的进步值得额外点出。工程师们为它装备了品牌独有的双拉杆座椅系统,使得座椅高度可以根据骑行者的身高自动升降,让它能更为迅速地适应不同身高的车友。另一方面,它的折叠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设计师为它开发了垂直折叠技术,仅需5秒即可将它缩成一团,展开更是仅需2秒。
虽然折叠车代表了一种大趋势,但近些年一直没能火起来。究其原因,在于它们的便携性是建立在牺牲结构刚性的基础上。而这台大行单车的定位虽然是通勤产品,但它在硬件配置上还是非常超前的。SHIMANO TIAGRA级3挡变速系统配合铝质公路夹器,城市通勤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已然做足。而采用了防滑工艺的刹把,也最大程度避免了因手汗或下雨而导致的急刹失控。够粗够硬的J形车架在五通处采取的保护性处理,也使其车身结构牢固度和支撑性有了质的提升。之前那些困扰了折叠单车许久的问题,在它面前都迎刃而解了。
它只有不足10公斤的重量,普通成年人都可以拎着它抵达目的地,再也不用担心爱车丢失或受损。而折叠状态下的它几乎不占地儿,你甚至可以把它放在办公桌下贴墙而立。
整车重量:9.6公斤
车架材质:航空级铝材
折叠后车长:77.5厘米
价格:4998元
赛格威最新推出的MiniPro平衡车比起前代来,变得更加小巧,定位也显得更为“青春”。在此之前,因为担心安全性,亚马逊两次下架平衡车,直到这次出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UL 2272认证。而赛格威MiniPro,就是第一款通过了这个认证的平衡车。
设计师用两个10.5英寸可充气橡胶轮胎,配合镁合金框架包覆住的锂离子电池,将减震效果做到了极致。踏板底座支持IPX4防水防尘标准,也最大可能确保了雨天出行的安全性。这台平衡车还内置了大量传感器,可以实现每秒100次动作追踪,让平衡性的表现达到最佳。如此周密的安全性升级,缔造出了赛格威有史以来最安全的设备。
最高每小时16公里的限速,对于一台几乎没有被动保护设计的平衡车而言,也算是速度上限了。在综合环境测评下,这台小车可以实现22公里的单程续航。而12.7公斤的重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完全应付得来。你只需要把它从办公楼下拎上台阶,然后就可以继续骑进电梯,直达自己的办公桌了。时刻保持“高人一头”的悠闲姿态,整个人的气场也会渐渐发生改变。
玩出新高度
赛格威MiniPro平衡车
总重:12.7公斤
最高速度:16公里/小时
最大续航:22公里
价格:999美元
(约合人民币6570元)
如果你是无可救药的汽车爱好者,这里也有适合你的产品。以下两台炫酷的概念车虽然还没有正式发售,但神秘的头纱已经揭开一半,值得你期待。
国产新秀:乐视LeSEE超级汽车
“贾跃亭要造汽车了!”这个信息最初曝光时,在科技圈和汽车圈内都掀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无非一个噱头。而当这款乐视LeSEE真的出现在420发布会上时,人们才发现乐视并非说说而已。
因为尚处于概念车状态,所以它的具体参数暂时还是未知数。不过贾总表示,乐视超级汽车在百公里加速、续航里程和最高时速三个方面,都超越了特斯拉的Model S。也许是真的有和特斯拉较劲的想法,乐视为LeSEE加入了大量科技装备,譬如支持自定义的前脸显示屏、超大屏中控台等。
另外乐视还保证它支持自动驾驶,并且方向盘也可以折叠起来以节省空间。为了增强用户体验,它还支持第三方应用的接入,譬如喜马拉雅音乐,为的是让“车联网”的概念显得更加言之有物。
如果说乐视汽车的这些表现已经让你叹为观止了,那贾跃亭本人给出的预估报价则会让你惊到合不拢嘴巴。这一台将智能化、电动化、互联网化完美整合在一起的高端D级车,预估价仅为二三十万元。如果LeSEE在近期可以发售,且价格真的像贾总所说的那样,那这台超级跑车必然会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
MINI VISION NEXT 100概念车
借着宝马的百年诞辰,品牌发布了全新概念车“MINI Vision Next 100”。它用非常激进的方式展示了宝马MINI在未来道路上的研发方向,并对未来的“人车关系”进行了大胆的畅想。
首先它采用了很独特的开门方式,前门支持分段式开启,打开车门时不会占用太多的道路宽度。而无B柱设计使它的内空间显得格外宽敞,内饰更是简洁到了极致。按下圆形仪表盘中间的“心有灵犀”按钮,它就会根据你的使用习惯、目的地信息,来切换最符合你当前心情的驾驶模式。同时车顶颜色和车内氛围灯也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如此推崇未来感的一台车,延续品牌元素对它来说并不简单。除了内饰沿袭了MINI品牌的圆形元素外,它还在双辐式方向盘中融入了铜,一体式中控台中甚至还加入了碳纤维和玄武岩。潮流时尚和复古质感的激烈碰撞,让这台小车散发着一种更让人赏心悦目的气质。宝马表示它还会加入无人驾驶功能和主动充电功能,当它检测到自己电量偏低时,会主动从停车场开出,并找到最近的充电桩完成充电。做完这个工作后,它还会自动驶回停车区域。不知不觉中补满能量,人性化到了极致。
出行需要概念股
按下圆形仪表盘中间的“心有灵犀”按钮,它就会根据你的使用习惯、目的地信息,来切换最符合你当前心情的驾驶模式。
不想换掉现有的交通工具,但又觉得它不够完美?没关系,有人替你想好了解决方案。只需一个小小的配件升级,爱车立刻大变身。
摩托版安吉星
BMW摩托车SOS“智能紧急呼叫”系统
摩托是男人力量的延伸,但是车手在“面对疾风”时,也要面对那些不期而遇的危险。不同于其他交通工具,摩托车一旦出事往往都不会是小事。摔晕甚至是伤到丧失行动能力都有可能。虽然摩托车驾驶安全是一个偏小众的领域,但这个问题却亟待解决。
宝马摩托车研发部门,就放出了一款很有前瞻意味的设计。这套整合进摩托车的紧急智能呼救系统,可以在危险发生后,帮助伤者快速求援。它包含了SOS按钮、麦克风/扬声器、蜂窝通讯装置、碰撞传感器和GPS定位系统。事故发生的一瞬间,车手可以快速按下把手上的SOS按钮,甚至能和救援中心完成通话。此外,它还会根据事故发生前的加速度和倾斜角度,来推断出事故的严重性。这意味着即便是车手被摔到失去意识,它也可以主动发出求救信号。
早在2011年,宝马就已经测试过一个类似的安全系统。宝马认为这项技术一旦普及,每年可以挽救至少2500条生命。除了这套紧急求援系统,宝马还在不久前发布过多功能安全头盔和高亮激光大灯,这些努力都是在为骑士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这套整合进摩托车的紧急智能呼救系统,可以在危险发生后,帮助伤者快速求援。
配件的胜利
一轮游:GeoOrbital电动自行车轮
很多DIY达人试图将自行车改装成电动车,但方案都很难得到普及。而美国一群极客研发的GeoOrbital电动轮胎,圆了普罗大众的一个轻便出行梦。你只需把自行车的前轮换成这种轮胎,就等于拥有了一台电动自行车。
设计者提供了26英寸、28英寸、29英寸三种规格,以对应市面上绝大部分自行车车型。其内部配备了一个500瓦的电动引擎,以及一套启停装置,最高时速可达到32公里。在电力驱动模式下,骑行者不需要再蹬踏脚踏板了。在这一模式下,可以实现80公里的续航。如果你愿意用电力+脚力的方式出行,续航能力还会继续提升。
中国作为一个“自行车大国”,这类设计必然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只是对于勇于追求新事物的年轻人来说,其699美元的报价有点难以接受。另外要注意的是,在美国安装了这个轮胎的单车会被按低功率摩托对待。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禁摩”,它能否上路还不一定呢。
公共交通的未来
除步行和骑行外,最环保无害的出行方式当属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了。现在“人满为患”已经成了全国化的问题,各大城市也都在奋力研发、升级自己的公共交通系统,而其中不乏一些很有特色的项目。如果公共出行真的越来越方便快捷,没有属于自己的交通工具又何妨?
在许多拥挤的城市中,地铁已经成了最高效的公共交通工具。而细数国内的一二线城市,要么已经有地铁,要么正准备建地铁。但是只能在地底轨道上奔驰的地铁也有自己的弊端,其中之一就是没办法出城。而广佛地铁的落成,给地铁的规划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这是全国第一条连接了两座城市的地下铁线路,依次连接着广州的海珠区、荔湾区和佛山的禅城区及南海区。这意味着你可以从广州的地铁站下去,然后从佛山的地铁站上来,城际出行彻底告别了拥堵问题。
这条城际地铁线从2007年开始动工,直到现在才看到全线通车的苗头,由此可见这个极具前瞻性的计划,施行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不管是资源调配还是线路规划,都需要至少两个城市的有关单位通力合作。而广州和佛山能完成这一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共属于大珠三角经济区。城市之间想达成这种紧密无间的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久前,广佛线已经开通的路段全线铺设了车厢Wi-Fi网络,让乘客可以更方便地刷微博、追新剧。而在过去,地铁里的信号构架并不完善,通话尚可,想上个网什么的就太奢侈了。
虽然目前这一城际地铁尚为“孤品”,但却给了后来者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未来,会有更多比广佛线还要长的城际地铁线。它们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城际旅行变得“一票直达”,更可以帮我们构建一个“天涯若比邻”的世界。
在今年初,“巴铁”还是我们对巴基斯坦友人的爱称。而最近,一种中国原创的公交系统占用了这个名字。它的定位是城市快速公交(BRT)和地铁的综合体,既保留了前者“封闭式专用道路”的优势,同时又像地铁一样,可以保持较高的速度。当你见到它的概念图时,就会明白这个概念产品如何运行,并对设计师硕大的脑洞啧啧惊奇。
它被业内人士称为“宽体高架电车”,是一种纯电动的公共交通工具。它的乘员区被悬在了空中,而下方则被架空出了一个高度约为2.2米的隧道结构。这意味着它在行驶时,可以直接从高度在2米以下的车流上方越过。当它静止的时候,普通车辆也可以直接从它下方钻过去。虽然这款公交工具块头很大,长达54米,一次能载2000多人,但在路上行驶时却几乎等于隐形状态,不会给路面“添堵”。
早在今年4月份,巴铁科技和秦皇岛市签署了一份协议,将在8月份在那里进行试运行。届时巴铁的线路上会规划出专门的隐藏式轨道,还有专门的站点――因为巴铁的乘员区在二层,所以普通的公交站台显然并不适合它。而且这条路一旦被巴铁占用,限高会变得更为严苛,甚至在SUV顶上加一辆自行车都需要绕行。而这些要求,都需要道路规划局进一步完善。
这种运力和地铁同级,且能在地面行驶的交通工具,目前看来只适用于公共交通不够完善的中小型城市。但随着相关法规逐步完善,它同样有普及到大城市的可能。试想一下,地下跑地铁,地上跑巴铁,人流输送能力实现了倍增,这对交通拥堵的大城市而言,也不失为一个值得期待的美好愿景。
它被业内人士称为“宽体高架电车”,是一种纯电动的公共交通工具。它的乘员区被悬在了空中,而下方则被架空出了一个高度约为2.2米的隧道结构。这意味着它在行驶时,可以直接从高度在2米以下的车流上方越过。
制造了龙飞船的埃隆•马斯克提出的超级高铁,拥有6500公里/小时的超高速度。胶囊舱会在真空轨道中疾行,从北京到纽约仅需两小时,约等于被当成炮弹发射了出去。
谷歌近期投资了1亿美元,用于助力飞行汽车的研发。这种黑科技产品能飞能跑,并且切换动作直接在公路上完成。再遇到堵车时,一言不合直接飞过去,就是这么任性。
那些尚显遥远的通勤方式
“豆荚”装置
通过预先存放在城市楼顶的类似豆荚一样的机动装置,打通城市垂直通道,也可以在城市地表行驶,能够在不占用过多地方的同时进行快速的城市移动。
法国Zapata公司正在研发的Flyboard Air是一款个人喷气飞行器,踩在上面可以控制飞行高度、速度,未来你也可以像齐天大圣一样“腾云驾雾”去上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自行车戴口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