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球赛不知道究竟如何?求助大家。

听说埃因霍温近期的战绩不错,大家在哪看到了?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听说埃因霍温近期的战绩不错,大家在哪看到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都会进行直播的球赛信息,有兴趣的话,参考吉祥APP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这家设计公司用十五吨废材造了栋公寓 敢住吗?
【大楚家居导读】Architectuur Maken 的荷兰建筑师 Nina Aalbers 和 Ferry int Veld 在市中心造了一栋公寓,为了不显得特别突兀,他们决定使用与邻居类似的外观砖墙。为了体现设计的环保理念,在选择砖块时,他们联系了 Stone Cycling & Mdash 这家公司,他们专门用回收材料制作砖块,以减少送往垃圾填埋场的建筑废料。制作砖块的这家创业公司是由曾在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就读的学生 Tom van Soest 和 Ward Massa 在 2013 年创立的。这栋公寓是其废料砖块的首次应用。该公司对大约 15 吨废物(包括陶瓷、玻璃和黏土等)进行了回收和升级,为该项目制作了一批焦糖色的砖块。废弃材料是在荷兰东南部以 Stone Cycling 工厂为中心的 160 公里范围内收集的。在荷兰,砖块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受人喜爱的建筑材料之一,Nina Aalbers 和 Ferry int Veld 说。许多荷兰建筑师都在考虑可持续的新型建筑方式。目前荷兰的在建房屋基本上都不会使用太多能源,他们补充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gina]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求助民警终返家_网易新闻
求助民警终返家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通讯员丁其刚)来汉见女网友,希望对方帮找工作,发现受骗,又不慎将随身携带的钱包弄丢。昨日,在汉受困3昼夜的云梦小伙刘某在民警帮助下,乘上返家的客车。
现年19岁的刘某中学毕业后一直无业,前不久在网上结识一自称家住武汉的20岁女网友吴某,请其在武汉介绍工作。
3天前,刘某携300元路费来到东西湖区找女网友吴某,吴某却始终不肯露面。第三天,吴某告诉他:自己是浙江人,现在不在武汉。
此时,刘某又不小心将仅剩几十元的钱包弄丢,无法回家。17日晚10时许,他打110求助。民警资助刘某住进一家招待所,派出所民警为他买了长途客车票,将其送上客车。
作者:丁其刚
本文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很有哲理,收藏了。
微博当然是一个信息平台,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这个信息平台,究竟是呈媒体性质,还是社交网络性质,却可以一论。国内几个微博平台,在我的观察中,其实是有一些差别的。根据我满打满算可以说是一年的国内微博平台使用经验,有一些纯属个人性质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我们日常接收的信息有两种。一种我称为一般化信息,一种我称为特定信息。所谓一般化信息,就是指我只关注信息本身,而并不太在意这个信息的 信源是谁。这种信息接收,常见于人们对大众媒体的使用(人们通常很难记住作者的名字,对于具体的媒体名字也不见得能记住)。但人们接收特定信息却很在意信 源。张三说&我今晚吃的是湘菜&和李四说同样一句话,对于不同的人,意义完全不同。&&有的人可能当成垃圾信息,但有的人可能如获至宝。
关注一般化信息的,我称之为&媒体&,关注特定信息的,我称之为&社交网络&。这两者并不泾渭分明,但总有些侧重点。
国内很多微博平台搞认证,在新浪微博平台中,被称之为&v字党&。在我看来,这个v根本不是VIP的意思,而是 Verification(认证)的代表。v字党不见得个个都是名人级别的用户,v字党只是说明:这个人是干嘛的,且这个干嘛的属实&&这其实是一种变相 的实名系统。我不讳言我在新浪平台中大部分关注的都是v字党(有很多非v用户其实我知道他们是谁),这并不是我有名人情结,而是如果信源不明的话,我觉得 相当多的信息对我而言毫无意义。
独独有一家微博平台,始终不搞认证,并自诩为要做一个草根平台。这一点我是很不赞同的。草根不是面容模糊的代名词。我的确想关注关注豆瓣的 阿北在说什么(这一点和他有名无名无关,我总算是认识他的人),但这个平台无法告知我那个&阿北&究竟是不是真&阿北&,我关注一个假阿北,又有什么意义 呢?
从这个意义出发,所有搞认证的微博平台,是在做一个社交网络,而不搞认证的微博平台,是在做媒体。&&但请注意,人们在接收一般化信息的时 候,可能对具体的作者不在意,但对媒体本身还是在意的。BBS一个帖子的可信度总体说来比门户的内容页来得低。故而,我很怀疑那家微博平台,最后连媒体都做不成。
这张图,是几个微博平台对转发的处理(点击后可看大图)。下面三家都有一个共性:重信源。它们用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告诉我是谁转发。而上面那家,则重 信息本身,转发者被推到一个无关紧要不细看不能发现的位置。但我和上面这家平台的一个工作人员说过,我关注的是张三,所以我会关注张三的转发(某种意义 上,是张三对这条信息的一种背书)。事实上,微博平台里信息那么多,我从来不认识的李四所发的信息,在没有张三的背书下,我注意的可能性,相对而言,会低 很多。
现在说说新浪和腾讯这两家。我应该是去年年中开通的新浪微博,到今天已经唠叨2000多句,腾讯微博的开通晚了大约有半年,到现在唠叨的话 不过700余条(而且我关注的新浪微博用户是腾讯微博用户的近3倍)。但我在腾讯的followers数量增长得比新浪的快,到今天凌晨,超过了新浪。我 在具体的使用中,也的确感知到:腾讯的用户比新浪的活跃,我的唠叨被转发被对话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据说腾讯微博是和QQ捆绑的,我不是QQ的常用者,故而 不知。但很显然,腾讯的庞大用户基石,是新浪的名人战术的重要竞争利器。
我不同意把新浪微博看成是个媒体平台,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倾向于把它视为一个相对略微高端一点的社交网络&&从浩浩荡荡的名人堂列表,可 见一斑(其实还有相当多的v字党不在这个列表里)。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商用广告价值,到目前为止,是各家微博平台中最大的。因为它完全可以说服广告主: 这是一群可辨识的有高消费能力的社交集群,要它拉一个某领域的用户list出来,轻而易举且蔚为可观&&这是任何一个广告主最在意的东西,利润率越高的广 告主越在意这个。
腾讯的微博平台其实是很纠结的。因为腾讯是靠&虚拟&来实现收入的。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数据,腾讯有近15亿美元的虚拟货品年收入&&而这一 块,大部分的新浪v字党,我猜消费贡献很小。腾讯目前的势头,是基于它的庞大用户群体,而不是基于它的良好运营。而这股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而且为腾讯 的虚拟货品收入带来助力,目前并不好说。
前一阵子,马化腾在他的微博上说,腾讯已经开始着手第三方插件的事。我充分理解这个工程其实很浩大。写程序自己用和给别人用的工作量有天壤 之别。而且,根据第三方插件的表现情况,倒推各家的用户数字,也不是不可能。在目前尚在胶着状态的竞争态势下,这些数字,委实是平台的最高机密。
但第三方插件对一个社交网络平台相当重要。基本上,微博应该保持它的轻盈性,而不是拼命地叠加功能上去(最近新浪微博搞什么勋章体系,这个 事不能说完全是败笔,但的确有点错误的人做正确的事的味道,这事儿似乎应该是腾讯干的)。但其实有follow5、微博通之类的一博发向多平台的工具在, 用户们会选择去一个功能较为强壮的平台,然后不断活跃,并带动更多的新来者(ta总有一些现实的社交关系)。
我有次和一个微博平台的人说,我觉得提供一个类似相册的应用挺好。在微博中,搜索文字是容易的,但搜索图片相当难。我想从我自己的微博中找 一张曾经发过的图片,得花很大力气。而找别人发过的,那就更麻烦了。但这种功能易由第三方来开发,平台自身,还是需要很大的基础完善&&比如,新浪微博会 经常停摆。
我确信会有一些周边插件成为各大微博的标配,但我还是主张即使到了这个份上,平台不要插手做。维护住一个能够自我运转的产业链就像维护一个 生物链一样的重要。平台应该赚取每个玩家的1毛钱,而让每个玩家赚取1元钱。事实上,它总量赚的比玩家的多。开庄设赌比亲自跳下去赌赢的机率大过很多。
微博的人际网络特性,使得它不太可能成为一种媒体(社交网络也可以靠广告吃饭),在里面人和人之间流动的信息非常注重信源本身。这意味着, 谁说,比说什么来得重要。目前的起跑,已经看得出一些成败的端倪,接下来,第三方插件或可帮助各自巩固自己的地盘,再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最后补充两点:
一、无数的历史案例告诉我们,照抄美国货的思路(不是设计抄,而是产品运营理念抄),在中国必败无疑。故而,twitter不是思想上的模仿者;
二、我在各平台上followers最多的那一家,其实是我最不太用的一家。有时候进去瞧瞧,我发出的唠叨,也没什么呼应。这使得我心生疑窦:会不会这家有很多所谓的机器用户僵尸用户?
UPDATE:出了门盘算了一下,我估计我文中提到的那个不肯搞认证的微博平台,是被自己的造楼团迷惑了。是的,这个网站的内容页跟帖很有名,经常会有很不错的段子。但其实造楼团的来去是飘忽不定的,商业价值很低。
而v字认证,其实是一种身份自我披露的手段,这在现实社交中是必须的一步。搞社交网络,身份模糊是不行的,故而BBS很难说是社交网络。对 于那家坚持不搞认证的平台来说,现在搞有些晚了,也没必要。我倒是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如果在关注这个点击按下去以后,跳出一个可选的输入框,比如说表明 自己身份之类,会不会增加反关注度呢?从而,增加整个平台的活跃度。这一手,是从im和sns网站那里看来的,它们都这么干&&但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好友 关系,无需对方同意,只是增加一个让对方知道我是谁的可能而已。
关于广告问题
广告通常都是媒体的生意,所以首先来看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是讲影响力的。具象的数字就表现在发行量、收视率、访问量之上。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流量之类的数字,和广告收入的数字,是否成正比?
答案是:并非完全如此。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今年的二季度财报,腾讯的广告收入是:3.975亿元(合5850万美元),环比增长94.5%,同比增长63.6%。非常厉害的增长。不过,我们在回过头来看新浪的:广告营收731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
但按照多家数据调研公司的数据分析来看,腾讯门户的流量已经超过了新浪,成为仅次于百度的流量老二&&虽然这些数据统计的具体数字有差异,但排位没有差异。
对于一个媒体而言,广告主当然希望影响力越大越好,但广告主同样也很在意到底影响什么人。而这个问题,其实是广告主的观念问题。腾讯的用户是不是 够优质到让他们掏钱,有时候就是个&刻板印象&。从流量对比和收入对比而言,至少,相对于新浪而言,广告主还不够把腾讯当成&媒体&&&但从增长度来看, 腾讯正在慢慢地说服广告主把它视为媒体(其实有一些端倪可以观察到,比如最近的互联网大会,已经传出新浪搜狐可能要退出,理由是该大会比较侧重腾讯。这应 该是腾讯的公关努力结果。腾讯正在努力地向庙堂上发展)。
现在广告已经不再是媒体的独家生意了,社交网络也可以做广告。最近国外EMarketer预估Facebook可以拿下12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可以反映出这个观点。
落实到国内的微博平台,这些社交网络们需要拿出足够的证据来向广告主说明,他们的平台值得广告投放。一方面,用户数很重要,代表着影响的量;另外一方面,什么样的用户也很重要,代表着影响的质。而后者,对于广告收入而言,更关键。不是说现在广告都要搞精准营销么?
顺便说一句,流量极大的百度贴吧,去年就开始说要商业化,至今没看到什么商业价值的挖掘&&这也就是我一直把贴吧看成服务而不是产品的原因。
关于明星用户问题
我再一次要说明的是,新浪微博平台是用名人战术发端的,但那些v字党,不见得都是名人。我们可以这么表述:新浪微博是国内最大的名人微博平台,但新浪微博平台不仅仅是名人平台,我更愿意称之为&精英平台&,如果这个名字不那么冒犯很多人的话。
我向来不讳言我是精英,受过多年高等教育,在高校里混着还说自己不是精英,矫情得很。但我绝对不会承认我是名人,起码我没有到要出门必戴太阳镜的地步。我也不是公众人物,所以公众没有那个权利来了解我的任何一项隐私。
新浪里有很多我这样的v字党,有一份收入还过得去的工作,受过所谓毫无意义的学历教育(严介和这次胡搅蛮缠得紧),喜欢关心一些和自己其实没什么直接关系的八卦。这是很重要的产品:对于广告而言,受众就是产品。
但新浪的问题在于,名人战术搞得太成功,以至于给大众的印象就变成名人微博平台了。perception=reality,这个大众认知,对于新 浪的运营(不是广告)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和新浪的人曾经说过,要加大v字的认证工作,吸纳更多的v字党,逐步扭转这个大众认知。
关于微博平台在组织里的定位
微博平台对于一个大型门户来说,有很多可以助力的地方。比如说,在通行证策略的背景下,门户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来分析用户对于内容的访问,从而更好地去制造内容;门户也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来分析用户对广告的点击,调整广告策略乃至于报价。
当然,拿着微博平台来和用户近距离沟通,帮助自己推出更好的服务甚至产品。这些都没问题。
但微博究竟能不能独立运作?这是一个可以探讨并尝试的命题。对于新浪而言,博客这个部分只是频道,但微博却成立了事业部。事业部就是子公司的雏 形,内部应该是独立核算的。腾讯会不会同样这么做,很难说。如果腾讯把这个服务定位成侧翼的助跑者,那就不存在独立运作的可能,也就把它当成沟通渠道了。 &&不过,我以为,如果这么干,腾讯继续玩滔滔就行了。
关于运营问题
我为什么说新浪的运营比较好,相对于腾讯而言。我是从一个很多人看不上眼的事实入手的。
江湖传言,新浪微博里的人员,都有拉人的指标&&我觉得不是传言,是事实。这件事其实说出来很不入流,但新浪愣是就做了。你得把自己放在组织里的一个管理者或人员来考虑。
这么不入流的事,你怎么就好意思发命令下去呢?这么不入流的事,你怎么好意思就去干了呢?但人家不仅干了,也干得不错,至少目标是达成了。一件听 上去不入流的事,居然能被一个团队彻底贯彻,并取得不错的成效,你不得不叹服这种执行力。这已经有点军队的意思了:不问性质,只问结果。
我间或受到各种编辑的邀请&&就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一个IT网站的编辑还邀请我去开个blog&&我是知道,邀请者是如何客气&唔,乃至到了谦 卑的份上的。我自认为还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但我也知道,有些人不是那么好说话的。能做这种拉人的事的,要把自己放到一个很低的level。虽然新浪的人 在很多场合牛气冲天得很,但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相当得不把自己当盘菜。而不把自己当盘菜,才能把人当盘菜给吃了。
如果对腾讯要求不高的话,那么它的运营也说得过去。但毕竟这是一个每秒收入数百的大家伙,这点运营算不上什么。在第三方插件平台的事上,他们的速度很慢。
江湖上都在说,腾讯看中哪个服务,就杀入哪个服务,然后剿杀众多玩家。其实这一点并不符合事实。腾讯失败的案例相当多,搜索也好下载也好,都是loser,至于搞安全,现在还不好说。如今微博上它面对的不是小玩家,得打起12万份精神来做。
关于虚拟货品收入的问题
坦白讲,这一点我想得不是很清楚,所以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词:纠结。
我缺少足够的数据证明腾讯的虚拟货品收入的消费者群体是谁:年龄?社会身份?所以这只是我的推想:新浪的v字党贡献不多。也许这个判断是错误的。但腾讯委实在向庙堂的层级在努力。作为一个&缺少想像力的中国google&,这点努力是必要的。
其实QQ就是中国最大的SNS,腾讯做微博也是在做社交网络。你可以说,qq是端的sns,微博是云的sns,但这两者,很难分得那么清楚。qq 上的虚拟收入,是否能移植到微博上的虚拟收入,这相当难说。如果腾讯做成功了,那么,中国就会有两种微博商业模式:一个靠广告活着的云社交,一个靠虚拟收 入活着的云社交。
为什么说微博上的虚拟收入实现难说呢?这涉及到竞争者跟进的问题。QQ在端上大搞虚拟收入,没什么。因为没什么竞争者可以跟进。它的市场份额不是 msn之类能望项背的。但在微博上,有足够具备实力的竞争者。腾讯在微博上搞买卖,那边厢(不仅仅是新浪)就说我免费,而且免费的还不是消耗战,背后有广 告撑着呐。
故而,第三方插件的事,腾讯进展很慢,我怀疑和这个也有关系。第三方插件很多都是玩虚拟货物收入的。
注释一下:本文谈到的广告,都是展示广告,不是点击广告。展示广告注重什么人看,点击广告注重和什么内容匹配。商业逻辑是不同的。
作者:魏武挥
北京时间7月24日 从国外媒体处获悉:谷歌之前宣布的百科全书项目Knol日前结束内测,全面上线。该百科和维基百科最大的不同是,编写者可以在词条内放置广告,谷歌将和作者分享广告收入,此外网民不得随意修改词条文章。
Knol据称是是知识的计量单位。该产品此前已经完成开发,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谷歌采取内部邀请模式,请一些专家撰写词条,目前的词条数量有几百条。
从现在起,任何拥有谷歌帐号的网民都可以登录这部免费百科全书,他们不仅可以免费查阅,也可以撰写词条。
媒体分析认为,基于谷歌公司的广告分享模式,许多作者将会撰写和商业有关的词条,因为这更加便于放置广告。与此同时,有关学术的词条可能遭到冷落。
另外,如果没有获得原始作者的邀请,网民不得随意对词条内容进行修改。这也是和维基百科显著不同的地方。
外界普遍认为,谷歌百科是针对维基百科推出的竞争产品。不过,谷歌公司的产品经理杜邦表示,谷歌百科不是维基百科的竞争者,而是一个补充对象。他们认为,维基百科的编辑全体可以利用谷歌百科比较专业的内容对维基百科进行完善。
维基百科诞生已经有七年多时间,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一个传奇,其英文百科此条数目达到了250万条,其他语言的词条也有几百条。
和维基百科不同,谷歌百科要求词条作者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谷歌认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词条质量,也能够让读者对于词条内容更为信任。
谷歌表示,不会对作者提交的词条文章进行审核过滤,另外他们将用谷歌搜索的读者点击状况来对词条质量进行评估。
据此前的报道,谷歌一直想和维基百科合作,在他们的词条页面中放置广告,但是这一想法遭到了维基百科创始人威尔斯的拒绝。几次遭遇拒绝之后,谷歌萌生了另起炉灶的想法。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搜索引擎百度(企业库 论坛)此前也推出了网民自己编撰的百科全书产品。
对于高跟鞋如何&残害&女性的双脚,这个世界基本已经取得共识了,但对于底部平坦、解放脚趾的人字拖,大家毫无警惕性。人字拖独特的穿着方式也许比高跟鞋更致命。
哪怕在沙滩,人字拖也不适合长时间穿着,如果用人字拖形浮床倒无妨。
今年夏天,只要你在北京 新光天地、上海 恒隆广场、香港 IFC
商场逛过,你应该会见过穿着真丝连衣裙和镶水钻人字拖的美女在这类时髦、高档的商场闲逛。一些人字拖品牌今年在人字拖的&人&上粘水钻,给这种原来行走于
沙滩的平民凉鞋换上一件华丽的衣裳,让它与夏天中不同场合的衣服相配,希望你穿着人字拖去沙滩、街头小吃摊、高级商场、餐馆&&总之,人字拖在今年夏天适
合任何场合。 关于这种潮流,美国奥本大学生物力学副教授Wendi Weime持一种完全相反的想法&&人字拖根本不适合整天穿着。经常穿着人字拖是造成从脚到髋关节等身体多处部位的疼痛、发炎的原因。
比高跟鞋更致命
2005年,美国西北大学女子曲棍球的队员,在白宫和小布什合影的时候穿着人字拖。后来,为了给一名10岁的脑瘤患者筹集手术费,这些和小布什一并记入历史名册的人字拖全部被拍卖。 曲棍球员穿着人字拖与布什合影在当时引起了一阵争论。时尚专家Meghan Cleary说,这在时尚上的历史意义不亚于蓝色牛仔裤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Cleary的预言实现了。人字拖风靡全球,普及程度不亚于牛仔裤。过去主要出现在海滩、游泳池、公共浴室的人字拖,已经泛滥街头。穿着凉快、方便的人字拖,被贴上了时尚、流行的标签,成为像王菲、帕里斯&希尔顿、凯瑟琳&泽塔琼斯等名人在夏日的首选凉鞋。
对于高跟鞋如何&残害&女性的双脚,这个世界基本已经取得共识了,但对于底部平坦的人字拖,大家毫无警惕性。奥本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人字拖的穿着方式也许比高跟鞋更致命
小动作制造大麻烦
当暑假结束,学生们纷纷返校的时候,因腿疼、脚疼到校医院就医的人数大大增加了。这一现象引起了Wendi
Weimer教授的关注。她是奥本大学生物力学副教授,兼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她发现,腿脚疼痛的学生,多数暑期穿得最多的鞋是人字拖。当秋季返校改为穿
网球鞋或者街鞋的时候,腿脚发生了强烈的不适。
在Wendi Weimer教授的主持下,生物力学系的学生成立了一个针对人字拖的课题研究小组。该小组召集了39名志愿者做实验,这些志愿者男女皆有,年龄在19岁至25岁之间。
在实验中,志愿者将分别穿上跑鞋和人字拖走路。为了让数据尽可能地客观,实验里提供的人字拖来自不同的厂家和零售商,售价从5美元到50美元不等。同理,跑鞋也是多种不同的价格和设计。
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将在脊背、髋关节、小腿、踝关节、足部等多处贴上感应器。地面上有一块平台,当脚踏上去,足部和平台表面接触的一瞬间,会记
录下足部垂直受力的数据。同时,实验者走路时的运动姿态,他们的髋部、腿、踝、脚、脚趾的任何细微的动作都被录像系统记录下来。
实验报告指出,穿人字拖的时候,人们走路的步幅更短。这导致身体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因为同样的距离你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步子。这意味着肌肉和关节会受到更多的磨损。
一切都源于走路时脚趾一个微小的动作。
穿着人字拖时,人们会担心鞋飞脱出去,因此走路时下意识地弯曲起脚趾以抠住鞋底。
&身体是一台精密奇妙的机器。当你运动某组肌肉的时候,会牵连到另外几组肌肉的运动。缩紧脚趾的肌肉,就会促使那些牵引脚趾抬起的肌肉停止运
动。这意味着当你走路的时候,你不能将脚趾抬得足够高。&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因为要夹紧鞋子的缘故,脚趾不能放松抬起,这导致踝关节的变动角度更大、脚后
跟的垂直受力更小,因此同一实验者,他穿人字拖的时候,步幅比穿跑鞋的时候更小。
&步幅的改变会导致身体动力链的一系列变化。从足底开始,延伸到踝关节、小腿、膝盖、髋部、脊背,延伸到整个身体。&Shroyer说。
弯曲脚趾抠紧鞋底这种动作,会过度使用跖腱膜和从脚趾到脚跟的结缔组织,因而导致脚底、脚后跟的炎症以至于髋关节、脊背的疼痛。
&有扣带的凉鞋,是更健康的选择,因为你的脚趾没有必要弯曲抠紧鞋来保持鞋不会飞脱。这些鞋也提供更好的踝关节和脚后跟的保护。&Shroyer说。
Shroyer也拥有两双人字拖,他说:&实验并不建议人们永不穿人字拖,但不能整日穿着它们闲逛。而且和跑鞋一样,它应该三至四个月就要更换。&
跟腱,英文是Achilles Tendon,希腊神话里的阿喀琉斯之踵。跟腱将腓骨肌的末端和跟骨连接在一起。我们走路时,小腿肌肉收缩,跟腱助其牵引脚后跟提起,脱离地面。穿人字拖走路时,因需要更多的力量提起脚跟,而导致对跟腱的需求,这容易发生跟腱炎。
跟腱炎症状:
1.痛感,跟腱内部的疼痛、酸痛、压痛、僵硬,它可能发生在跟腱的任何一区域,痛感通常会在清晨或者剧烈运动后的休息期间发作。
2.肌腱两段受到挤压时会有强烈疼痛或者压痛。
3.当病变恶化,肌腱会肿大,在病变区域出现结节。
人字拖高危人群
1.狗仔缠身的明星:明星到了王菲这个等级,一出门就有狗仔跟尾的,到哪儿都要快步走的人是最不适合穿人字拖,但偏偏这类人最热爱人字拖,简直是人字拖的代言人。王菲无论冬夏,都爱穿人字拖,她是人字拖时尚的最佳典范,同时也是受人字拖危害的代表,不用去峨眉山 求神问卜,照她这么穿人字拖,王菲的踝关节、小腿、膝盖、髋部、脊背都是她的健康黑点。
2.孕妇、体重过高的人:体重过高的人需要更多的来自鞋子的支撑,他们通常将因肥胖而产生的更多压力放在脚、脚踝和后背上。而人字拖会加重这些位置的损耗,给这些部位带来更大的伤害。
3.容易甩鞋人士:帕里斯&希尔顿的妹妹,Nicky,夏天逛街常穿人字拖,但她有次逛街把左脚的人字拖甩了出去,让跟在旁边的狗仔队笑话。其
实凉鞋已经很容易被甩,人字拖就更容易甩,要保证不甩,就只能使劲儿夹紧,一使劲儿就容易伤到肌肉跟腱,所以那些容易甩鞋的人,也不适合穿人字拖,形象尽
4.足部需要特别关照人士:像林志玲这类靠美腿拉广告,像小罗纳尔多、姚明这些靠脚来比赛的运动员,都不应该穿人字拖,人字拖会增加他们扭伤摔伤的机会,事关重大,三思而行。
51.com董事长兼CEO
日下午,巨人网络宣布斥资5100万美元现金获取51.com网站25%的股权,同时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
在此之前,51创办人庞升东对IT类媒体而言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有大量不同角度的观察,基于观察之上的概括和结论,却缺乏全貌式的描述。
庞升东,1977年出生于浙江天台,庞升东家在农村,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则是一名家庭妇女,&升东&这个不错的名字是母亲取的。家庭成员还包
括庞升东的弟弟。庞升东强调,他在上大学前没有走出过天台县城。今天他给母亲的评语是善良、乐观,给父亲的评语则是老实。通常子女较为突出,而父母亲生活
较为平淡,最终都可以获得类似的评语。
庞升东后来进入宁波大学工商经济系学习。宁波大学1986年由包玉刚捐资创立。邓小平题写校名。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包玉刚、邵逸夫等海内外&宁波帮&给予了广泛的支持。
2007年10月的时候,庞升东回母校作了一个演讲,后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出了一个新闻稿,题目是《天道酬勤育英才&&宁波大学杰出校友庞升东
先生演讲会暨51.com公司专场宣讲会圆满举行》:庞升东先生继承并发扬了宁大人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十年的拼搏,现在公司资产已经过亿&&
大学期间,庞升东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阅读并且写读书笔记。可能是受了孙正义的影响,庞升东甚至于逐一排序,未来他可能着手并且获得大量财富的行业:民营医院、民营学校、互联网,还有&国退民进&等等。
可能是受到&宁波帮&富豪的影响,他很是狂热地思考未来从事房地产业,从中介入手&&他把这家预想中的公司命名为&安家&,后来在给同学的毕业留言册留言时,他忍不住署名&安家集团董事长&。
同一时期,他开始接触互联网,并且兴趣浓厚,1997年6月他通过考试,获得了劳动部Internet操作员资格证书,考试的具体内容是电子邮
件收发及Netscape浏览器的使用。当时全国上网人数不到60万。不过他后来回忆,他仍然只是第二批获得证书,第一批在3月就产生了。
Internet从业者
1998年3月,仍在大学期间的庞升东加入了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做业务员。庞升东回忆当时的报价:域名注册2000元,企业主页,2个页面1万元。当时主要服务于外贸公司。
不过,那个时候庞升东没有和马云见过面,实际上连中国黄页的杭州总部也没去过,在看到宣传册上马云的照片时,&我还想这个人怎么看上去这么
小&。不过庞升东今天对马云的评价毫无保留,2007年1月在接受《IT人物周刊》采访时他称,最尊敬的企业家是马云,马云是个很成功的战略家,也是个成
功的战术家,并且是一个实干家。(那么说起来,基本上就是一个完人了)
不过当时,面对刚刚起步的市场,庞升东可能仍将其视为社会实践,九个月之后他离开了中国黄页。经人介绍,庞升东进入了宁波市计划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宁波市信息中心,具体工作仍然同网络有关,在互联网上寻找财经资讯。
1& N多个人站
庞升东肯定是找到了一个轻松的工作,&那个时候很空闲的,一天工作半小时就可以了。&并且多少还有些积累性,1999年3月的时候,他参与了宁波信息网的建设。
当时上网费用仍然较为高昂,但是庞升东条件得天独厚,2005年,庞升东写了一个帖子《我是如何通过网络赚来几百万?》,文中自述:1999年5月,他建立了第一个个人网站&&&女人的奥秘&,以性爱内容为主。(当然,我认为,肯定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
庞升东通过当时颇为有效的垃圾邮件广为宣传,积累了日访问量1000IP,8000PV。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不算太小,庞升东当然加入到了广告
联盟中,cj.com或者,当时处于网络热潮中,这项业务确实可行,&当时的美国广告公司非常守信,女人的奥秘帮我赚了1万多美金的
1999年8月,&中文网络谁最酷&又上线了,庞升东为当地的《宁波晚报》写稿,每周推荐一些热门网站,顺便也宣传了自己的网站,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推广方式对庞升东后来的发展意义颇为积极。年底他又担任了Chinabyte的兼职编辑,每月500元。
庞升东没忘记自己的专业背景,2000年年初,建立了一个证券网站&必赢证券&,推广方式是当时很流行的cn99邮件列
表,广告链以及论坛。看起来,庞升东对这个方向颇为看好,虽然广告赚得不多,他还是从蔡文胜手中花一万元买来了,&至诚&证券的
意思,蔡文胜以后创办了265网址站。
在创办了一系列的个人站之后,庞升东觉得有许多心得可以同其他个人站长交流,于是2000年年中,建立了站长之家zhanzhang.net,
这个站已经有些商业网站的雏形,可以提供支持下线的免费新闻代码,邮件列表之类的服务。据庞升东说,当时有8万个个人网站采用,日PV达到20万。不过,
此时,网络股泡沫已经破灭,广告联盟的模式已经不太灵了。
庞升东开始提供收费证券资讯,当然他把他诸多个人网站的流量都导入到&至诚证券&,经过两个月尝试,他认为模式可行,于是2001年4月辞去了宁波市信息中心的工作,开始创业。
这个选择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实际上,2001年年中股市就见顶回落了,并且此后一直向下,一直到2005年年中才见底,其实当时许多人都有意开拓这方面的模式,但是基于市场环境,最终都放弃了。庞升东在市场最艰难的时候,还是赚到了钱,体现了其&坚韧性&。
同当时普遍的发送电子邮件不同,至诚证券拥有会员管理系统,可以对部分内容屏蔽,多少是有些高端,庞升东说他在技术上一直只会用
FrongPage,这套系统得到了CSDN曾登高的帮助。CSDN是ChineseSoftwareDevelop Net 的缩写,中国软件(600536,股吧)开发联盟。《程序员》刊物官方网站。
2001年到2004年,据庞升东自己说,他从证券咨询业务中赚得了数百万元。
随着行情的每况愈下,这项业务也变得日益艰难。与
此同时,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宁波的房价从2000元起步,到2003年年底达到了3000元。由于庞升东属于先富起来的人,在2001年就买了房,因此
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更有敏感性。当然,他不是&安家集团董事长&吗。因此在这个阶段,他陆续将资金变成了房地产。
2004年,宁波的房价达到了每平米6000元,此时庞升东认为政策面发生了变化,抛出了大多数房子。事后证明是错误的,高峰才刚刚来临,不过见好就收,也是对的。
虽然重心在炒房,但是庞升东心有二用,2004年创建一统天下网站.cn,这是国内中小网站使用较多的统计网站。
顺便一提的是,同一年他结了婚,爱人是他在初中就认识的,事实上,他很快把房产交由爱人打理。
2   51时代
2005年3月,庞升东与家人搬到了上海,寻找新的机会。搬家基于的部分理由是,许多人才不愿意来宁波。
随后庞升东作出了一项重大的举措,用98万元从朋友手中买下了域名51.com。这个价格创下国内域名收购的最高记录。
关于搜索时代不再需要重视域名的言论,一次庞升东在接受采访时说:举个例子,客齐集知名度比较广,可是域名有多少人会一下子
说出来呢。好的域名可以每天提高20%的效率,是一个通往成功的好的开端。这个时候,他在权衡是否进入导航和分类网站,不过,他很快为韩国的
cyworld网站博客加交友的模式所吸引。
他还是推出了这个导航网站,对于互联网资深用户来说,这个网站在视线之外,但是对初级用户来说,则大名鼎鼎,9991初期改变
用户浏览器设置的推广方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过庞升东强调,对应环境,他只是&乱中添乱&,相对于各大网站的做法,&还是相当光明的&。9991的流量
上升迅速,成为庞升东的流量源。
他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家福建的交友网站上,当时这家网站有10万名注册用户。经过一番协商后,他如愿拥有这个网站。不是简单的购买,个人站长、1982年出生的张剑福后来是51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
日,庞升东正式推出&我要网&,庞升东将网站的用户定位为15到22岁的年轻女性,一年后在接受《计算机世界》采访时他表示,&这样切进去比较容易,盈利模式有三种,广告、会员费和增值服务。&
在博客服务普相当遍的情况下,51注册用户数和流量的急速增长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51经历了,竞争对手,&看不到,看不懂,跟不上&的过程。
庞升东说,&其实要明白,互联网根本不存在什么蓝海,所谓的不一样和差异化,都是暂时的、阶段性和不稳定的,能在红海里获得成功才是真的成功&这暗示了,51强调细节及执行效率。
张剑福规划了51产品的思路,张剑福没有上过大学,并不大的年龄却有诸如从事农产品(000061,股吧)贸易、医疗设备销售之类的经历,《环球企业家》指出,真正重要的是:&边缘&的经历使张剑福更易洞悉占中国网民大多数的中低端用户的隐秘需求。
庞升东给后来的投资者以很大信心的是,他拿出自己的钱,在浦东软件园的一栋写字楼里租下了一整层。
2006年5月份的时候,红杉资本中国 (Sequoia CapitalChina)投了400万美金,在8月份的时候SIG又投了200万美金。SIG在中国的风险投资通过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AI)来进行。SIG是总部设于美国的大型金融服务公司,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自有投资资金。
2007年4月《第一财经日报》爆料:庞升东在硬件设备上的投资&花钱如流水&,引起了执行总裁杨冰的强烈不满最终辞职。
杨冰说,沈南鹏参加董事会,很激动地说,庞升东,你们花钱太快了点吧!&但是庞升东希望迅速把钱花完,花完了再进行第二轮融资。&杨冰是三九集团原董事长赵新先的秘书,与庞升东同年同月生。杨冰在2005年看到了庞升东的网上启示,于是面谈最终成为合作伙伴。
杨冰当时是第三大个人股东。在2007年1月和庞升东争执之后,杨冰要求将股票套现。按照红杉进入时制定的条款,这不被允许。经过协商,杨冰套现了四分之一,在两年内分期兑现,杨冰今天回过头看,或者会说,幸亏是这样。
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美国红点创业投资(RedpointVentures),以及之前已经投过的红杉资本中国和SIG联合投资。不过51并未公布融资金额,外界估计是1200万美元。
当然,这个时候,庞升东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不再需要作冗长的自我介绍了,他说:这一次英特尔投资、红点、红杉都是很好的VC,签约当天钱就
到账了,一次性全部到账。这个阶段,51对外公布已经拥有了4000万用户。资金意味着更多服务器,更好的用户体验使这家创业公司走到了众多竞争对手的前
2008年7月首席运营官王兴华王兴华对和讯IT介绍,51现在有3000台服务器,预计今年要达到5000台服务器。&IBM的服务器太贵,51主要用戴尔和国内一些产品。惠普公司现在也提供200台让试用。&
3   商业模型
回想一下,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人们是如何展开社会交往的,实际上是基于教育经历和居住环境展开的。另一种途径是职业,有时候我们真的是混淆了,朋友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当然对生活在中心城市的人们来说,有相关的聚会和社交活动可以参与,有时候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演绎为朋友、恋人或者成为爱人。但是对于中心城市之外的人来说,这种机会就相对缺乏。
当互联网出现之后,互联网就一定会成为人们展开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事实上,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同朋友们保持联系。
2006年,一只红色的蝙蝠成为51的形象标志。庞升东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解释:&从中国文化上说,蝙蝠是福气的象征,红色的更是"洪福",另外蝙蝠是群居动物,样子很酷,晚上活动,跟我们网站的用户很吻合。&
网络社区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最初匿名的网络社交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体验,这里的关键在于,人们可以扮演另一个自己,无论是BBS发表观点,或者回应观点,都可以无所顾忌,或者这是一个更为真实的自己。
但是这种同现实生活完全脱节的虚拟社区终究缺乏生命力,人们最终将希望同现实社会相联系,真正影响现实生活。
2006年9月庞升东在接受新浪访谈的时候说:以前互联网都是虚拟的,上面的照片很多都是假的,或者用明星的照片,对交友过程中有一定的障
碍&&我们现在这样认证,你上传照片以后可以来申请,我们通过摄象头看一下你长得什么样,然后在你的照片里面选择一张跟你很像的照片存档一下。
人们在见客户的时候,都会注意一下自己的仪容,都希望对方更积极评价自己。互联网遵循类似的逻辑,庞升东认为他的商业模式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卖模板,&用户会希望把个人空间打扮得与众不同。&
庞升东一个收费项目颇有创意:有那么一些用户在被陌生人加为好友时设置了&赠送玫瑰花&的门槛,的确是需要表露一下真诚,一朵虚拟的玫瑰花标价为5个51币,每个51币的真实价格为0.5元&&如果人们存在这一需求,那么具体模式只是一个形式问题。
在大中城市中,一些来自中小城市的年轻女性会更努力的工作,以留在城市。不是经济原因,而是城市丰富的生活体验给人以活力。而她们仍然在中小城市,或者乡村生活的女性朋友,虽然已经错过了可以到新环境奔波的阶段,仍然希望有一个窗口,可以获悉更多,同时也表达更多。
2007年9月&第三种人新媒体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庞升东发表了题为&交友网站平台的魅力&的演讲:我们最好说一下互联网这个新的市场,对于51,我们吸引了大量三线、四线城市的客户,在我们这里搞活动不会担心没有人参与,反而要担心参与的人太多,会导致混乱。
庞升东大概可以归于强人之列,但是一家创业型企业需要一支团队。
首席运营官王兴华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早期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拥有15年的IT行业研发及管理经验。据《环球企业家》报道,王兴华在1993年开发了人工智能拼音系统,还参与创办了用友华表。
其他如,担任董事长助理的黄绍麟,原名黄彦达,他来自台湾,行业博客《数位之墙》的创办人,之前担任过新浪网台湾站的总监。营销中心副总裁程
悦,之前供职于西门子、IBM,然后在网易广告销售部门工作7年。负责技术团队管理和新技术研发工作的副总裁邵辉,之前就职于网大中国、
TurboCRM、搜狐以及千橡集团。
许多人对51的网站美术设计存有不同认识,但51可能有自己的理解。负责公司的增值业务及战略投资事务的副总裁姚永和,早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
学院并留校任教,九十年代赴美留学,获美国北爱荷兰大学艺术设计硕士学位。长期致力于软件技术与美术设计的结合,其创立的虚拟形象平台被51收购。
庞升东对团队的构建始于2005年,在那篇《我是如何通过网络赚来几百万?》的帖子里,他表达了一个愿望:我们现在有个20人的技术团队,我们
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有花了将近百万买来的2位数域名,我们成功的概率真的很大。现在需要5位个人网站站长加盟,主要的工作是&&
2006年4月在接受采访时庞升东对招聘这个问题作了解释:公司里有绝对的草根,也有绝对的精英。学历很重要,但是我招人偏
重于经验的成分多一些,这个人必须是要在某个领域里面有相当的经验的&&我们的薪酬是普通公司的几倍,所以我们也要求员工也要有超出常人几倍的勤劳和敬业
从这个角度看,庞升东属于典型的浙商气质,浙商认为某个人很重要,那么还是愿意支付与之对应的报酬。不过他后来又延伸了公司福利制度。
2005年5月开始,庞升东将原来公司为员工提供中餐,改为提供三餐。据说,他让员工在本子上写自己喜欢的早餐及中餐做法,至少写下三个自己喜欢吃的菜,再写出三个自己不喜欢吃的菜。
2007年11月在参与&IT龙门阵&时,庞升东表示:我们有一个父母的体检制度,就是说你每一年要回去,你可以请假陪父母去体检,回来以后你可以拿着体检发票来报销一千块钱,但是你如果不拿发票来报销的话,你会被扣工资。
4   史玉柱来了
日,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51.com宣布,双方已达成最终投资协议,巨人网络将斥资约5100万美元收购51的25%的股权。
51公布的数据是,截止日,其注册用户总人数约为1.2亿,月独立访问用户约为3150万人,每位独立访问用户每月平均登陆
18次,日页面浏览量约达到3.5亿次。根据5月庞升东对《环球企业家》透露,目前51每月可获得百万美元量级的收入,其中增值服务和广告收入的比例为
史玉柱在发布会上说:&本来今天站在这个地方不应该是我,应该是马云的,最早谈这个事的是马云,马云都谈得差不多了,最后我插一杠子插进来了。&这个爆料刺激了媒体的情绪,&后来,我就把他劝退了,所以不存在跟他抬价,一切都还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史玉柱劝退马云的理由是,他强调,这个项目对于阿里巴巴,三年五年以后的战略价值非常大,但对于巨人网络而言,眼前就有很大价值。
史玉柱进一步解释合作的价值: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在游戏领域积累的经验,帮助51发展它的游戏,完善它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51现在用户群非常大,在这么大的用户群里面,我们就可以挖掘出我们的玩家来。
庞升东则回应,51的客服团队在5年时间里亲眼认证了2500万人,其中1400万是女性,美女的比例是25%(不知道,他是基于什么标准),&我们相信这1400万认证过的美女会第一时间输送到《巨人》游戏中去&
当然,即便对网络游戏没有兴趣的人也知道,史玉柱试图将美女概念引入网络游戏,此前曾经用认证美女&发工资&(免费游戏充值)的形式吸引女性玩家,他认为,女性玩家可以带动男性玩家更积极地参与。
如果从游戏用户的角度说,史玉柱的收购价格是非常&合适的&,巨人网络的ARPU值大约在100元左右,而它为51每个注册用户的估值还不到两美元,即便活跃用户为四分之一,估值也还不到七美元,并且事实上史玉柱只是购买了25%的股权。
庞升东这一边,则有意把游戏概念引入网络交友社区,以实现游戏社区的概念。宣布启动千万资金招聘计划,庞升东甚至说出:&帮助聘到游戏运营总监,将有500万人民币重奖&。无疑,技术和经验上的瓶径突破了。
也有不同认识,担任过盛大总裁的唐骏认为,巨人网络收购51对于51而言是一个新的突破,但对于巨人网络来讲,由于用户群并不重合,可能没有意想中的收购效果。
史玉柱的商业原理
史玉柱反复崛起的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发现: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人可支配收入实际上很高。这是相对于一、二线城市的人而言的。
从表面上看,一、二线城市的人名义收入较三、四线城市的人多,但是收入的相当部分用于拥有住房及汽车,同时也倾向于在教育和保险上作更多投入。并且,一、二线城市中存在太多消费示范,人们在获得收入之前,可能已经既定支出,比如购买某一个名牌手袋。
并且在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其财务状况存在不确定性,在获得一份不错工作的时候,能够支撑其消费结构,一旦工作中断,日常生活就会被打乱。
在三、四线城市的人们在住房及汽车上的负担要小得多,与此同时,他们也较少受到消费示范的影响,因此也就更易于被新的消费方式所大动。无论是保健食品还是网络游戏。如果这种消费支出金额较小,那么消费行为受收入变化的影响也比较小。
至于,这一阶段反复提及的所谓中产阶层,实际上是指富裕阶层。而被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中产阶层,除去主流的消费,比如说,房产、汽车,在一些前提条件下,可能并不是很好的顾客群。
史玉柱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一种什么样的途径让三、四线城市的人很容易获得商品或者服务。那么庞升东似乎找到了答案。
应该说,庞升东是在IT媒体从业人员和互联网从业人员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闯入了视线,这既不是因为他一贯低调,也不是因为他没有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是根本的,我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同实际情况有了差异。
两个方面,要更善于观察市场的变化,尊重市场,另一个方面,如果,市场其实存在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那么要问自己,为什么不去推动积极的变化。
本文摘译自 (Wired 杂志网络版)的执行主编 Leander Kahney 于今年上半年出版的《Inside Steve's Brain》一书。刊发在了《环球企业家》杂志7月5日出版的15周年特刊上,我们试图通过 Kahney 描绘的这些片段,来了解乔布斯究竟如何工作。
一个可以有两次生命、两次带领科技业革命的人,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前,这家公司已经毫无成果地在开发新版Mac操作系统(Mac OS)上花费数年。自从1984年面世以来,老版Mac OS已变成一个臃肿不堪、极不稳定、打着层层补丁的代码集,对其进行维护和升级早已成为一个噩梦。对用户来说,这个旧系统意味着频繁的崩溃、死机和重启 &&伴随而来的则是大量数据丢失、沮丧和愤怒。苹果决定重新开发一个以美国作曲家柯普兰命名为代号的新系统,但努力数年之后,他们意识到根本无法完成。苹果高管层决定放弃自行研发,转而从外部收购下一代操作系统。经过一番搜寻,他们最终找到了史蒂夫&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创办的NeXT。NeXT公司开发的 NeXTstep操作系统,拥有Mac OS所不具备的一切先进特征:不会死机,强大的网络功能,以及易用的开发工具。
买下NeXT后,旋即抛给苹果一个大问题&&如何将NeXTstep变成Mac OS?苹果最初的计划是,将Mac OS的界面嫁接到NeXTstep的基础代码上。
&真是一群白痴&
当时在苹果负责Mac OS人机界面设计小组的柯戴尔&瑞茨拉夫(Cordell Ratzlaff)认为,将丑陋的旧界面装在优雅的新系统上简直是个耻辱,于是他很快便让手下的设计师做出了一套新界面的设计方案,新界面尤其发挥了 NeXTstep操作系统强大的图形和动画功能。
但现在没有资源也没有时间去将这个新界面植入Mac OS X了。数月后,苹果所有参与OS X的研发团队在公司之外召开了为期两天的会议。会上,人们开始怀疑如此庞大的新系统能否完成。当最后一个发言的瑞茨拉夫演示完新界面的设计方案后,房间里响起了笑声,&我们不可能再重新做界面了。&瑞茨拉夫回忆道,&这让我非常沮丧。&
两周后,瑞茨拉夫接到乔布斯助手的电话。乔布斯没有看到这个设计方案&&他没有参加那个会&&但现在,他想看一眼。这个时期,乔布斯还在进行他对所有产品团队的调研。瑞茨拉夫和手下的设计师们在一个会议室里等着乔布斯出现,但乔布斯一露面,随口而出的却是:&一群菜鸟。&
&你们就是设计Mac OS的人吧?&乔布斯问道,他们怯怯地点头说是。&好嘛,真是一群白痴。&
乔布斯一口气指出了他对于老版Mac界面的种种不满。乔布斯尤其讨厌的是,打开窗口和文件夹竟然有8种不同的方法。&其问题就在于,窗口实在太多了。&瑞茨拉夫说。
乔布斯、瑞茨拉夫和设计师们就Mac界面如何翻新的问题进行了深谈。设计师们把新界面的设计方案展示给了乔布斯,会议才算圆满结束。&把这些东西做出来给我看。&乔布斯下了指令。
设计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了3个星期来创建软件原型。&我们知道这个工作正处于生死边缘,我们非常着急。&瑞茨拉夫说,&乔布斯后来来到我们办公室,和我们待了整一下午。他被震住了。从那之后,事情就很清楚了,OS X 将有个全新的用户界面。&
乔布斯对他曾经跟瑞茨拉夫说的一句话依然印象深刻:&这是我目前在苹果所看到的第一例智商超过三位数的成果。&瑞茨拉夫对于这样赞扬喜形于色。对于乔布斯而言,他要是说你的智商超过100,这就是莫大的认可了。
细节永远是大事
接下来的18个月里,瑞茨拉夫的团队每周都要和乔布斯开会,向他展示最新的设计方案。对于新界面中的每个要素&&菜单、对话框、按钮等等&&乔布斯对于开发中的软件和硬件产品,总是要求有若干不同的方案供他选择。在与瑞茨拉夫的会上,乔布斯会给出改善设计的诸多想法,直到他满意,一个功能才能算是敲定下来。
设计师是用Macromedia Director软件制作新界面模型,尽管乔布斯可以开关窗口、下拉菜单,但它毕竟只是动画演示,而不是由代码写就的真实程序。小组将程序代码运行在另一台电脑上,和动画演示的机器并排放在一起。他们运行程序原型给乔布斯看时,乔布斯俯身向前,鼻子几乎贴到了电脑屏幕上,仔细地在程序和动画演示之间进行查验。
&乔布斯可以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进行对比,来看看是否匹配。&瑞茨拉夫说,&他会一直深入到每个细节里去,详加勘察每一方面到像素的级别上去。若是有出入,&某些工程师可就要挨一顿臭骂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瑞茨拉夫的团队竟然花了6个月时间用于细化滚动条,以达到令乔布斯满意的程度。滚动条在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里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却从不是用户界面中最显眼的要素。尽管如此,乔布斯还是坚持要对滚动条改成希望的样子,瑞茨拉夫的团队不得不修改了一个版本又一个版本。
开始,设计师们发现总是无法准确实现乔布斯所要的细节。小箭头不是尺寸不对,就是位置不对,要不就是颜色又错了。在窗口处于当前状态或者后台状态时,滚动条还必须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要在不同运行状态下把这个东西和其他设计要素匹配在一起真的很难。&瑞茨拉夫说道,语气略带疲惫,&我们一直做到对为止。我们在这上面花了好长好长的时间。&
OS X的界面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新的用户需求。由于新系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甚至对多年的老Mac用户亦是如此&&乔布斯着眼于尽可能地简化OS X的界面。比如,在老版Mac OS中,大部分系统功能的设置都隐藏于大量菜单之下或系统对话框之中。建立一个网络连接,需要去6个不同的地方才能完成设置。
为了简化界面,乔布斯把尽可能多的设置项目都集合到了一个&系统预置&功能中,并将其放在一个叫做&Dock&的新型导航工具栏上。Dock是一个放置在屏幕底部的工具条,上面满是图标。最常用的程序和回收站都放在了这里。
乔布斯坚持要尽可能多地去掉界面上的元素,他说窗口里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这些窗口本身。他这种去繁从简的愿望砍掉了一些主要特性,其中包括设计师们努力好几个月才完成的单窗口模式。
乔布斯讨厌打开多个窗口。每次一个新文件夹或者新文档打开的时候,就会弹出一个新窗口。很快,屏幕上就会充斥着层层叠叠的窗口。于是,设计师们创造了单窗口模式,所有的东西都在同一个窗口中打开,不论使用者用的是什么软件。这个窗口可以显示工作表,也可以是一个文档或者一张数码照片。其效果就像你在不同的网站之间浏览,但都呈现在同一个浏览器窗口里,只是在这里变成了储存在本地磁盘上的不同文件而已。
有些时候,系统这样运行倒还不错,但窗口经常要随着不同类型的文件而重新设置大小。当一个文本文档运行时,窗口最好设置得较为狭长,这样容易在上下文之间滚动。但是如果用户打开一个横向格式的图像,窗口就不得不加宽。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让乔布斯难以接受的是,这样的一个系统需要设计师在窗口工具栏上设置一个专门的按钮,以让用户选择是否允许窗口自动调整大小。但为了简化界面,乔布斯决定,去掉这个按钮,因为,他可以忍受手动重新设置窗口大小,但不能接受有多余的按钮。&这个多余的按钮光用功能性来评判是不够的。&瑞茨拉夫说。
在为新界面工作的过程中,乔布斯经常提一些初看起来很疯狂、但事后证明的确不错的建议。在一次会议上,他仔细查看每个窗口左上角的三个小按钮。这三个按钮分别用于关闭、缩小和放大窗口。设计师们把这些按钮都弄成了哑灰色,以免扰乱使用者的注意力,但是这样就很难让用户明白各按钮的功能。有人建议当鼠标放在这些按钮上时,出现一个动画说明。
但是,乔布斯给出了一个古怪的提议:这些按钮要涂成红绿灯一样的颜色&&红色代表关闭窗口,黄色代表缩小窗口,而绿色则代表放大窗口。瑞茨拉夫说:&我们听了后,都觉得把它和电脑联系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我们做了之后发现,乔布斯是对的。&按钮的颜色明显地向用户表明了点击的后果。特别是红色,它通常意味着&危险&,以防使用者不慎点击到它而关闭窗口。
乔布斯知道OS X必然会在苹果外部软件开发商之间引发轩然大波,因为他们不得不重新编写软件来运行在全新系统上。即使OS X拥有了不起的开发工具,这仍然会引起开发者的反弹。乔布斯和他的高管层努力去说服软件界人士。最后,他们想出了一个策略&&如果他们可以说服最大的三家公司接受OS X,其他公司也就会跟从了。这三家公司是微软、Adobe和Macromedia。
这个策略的确见效。微软从一开始就支持了OS X,这得益于乔布斯在1998年与比尔&盖茨达成的为其提供5年软件支持的交易。但是Adobe和Macromedia没有快速将Photoshop 和Dreamweaver等大产品转向OS X。最终,两个公司还是将这些软件移植到了OS X上,但他们拒绝为OS X重写针对消费者的程序,这一决定使得苹果只好自己去开发合适的软件,间接促发了后来iPod的诞生。
苹果开发OS X已不是秘密,但它的新用户界面却是,界面的设计是头等机密。甚至在苹果内部都很少有人知道界面将被彻底翻新,只有少数几个设计师在为此工作。乔布斯对于如此高度保密的解释是:防止其他公司抄袭&&尤其是微软。
但更重要的是,乔布斯不想因此让现有的Mac OS销量下滑。他想避免&奥斯本效应&,即一个公司宣布了一项很酷的新技术正在开发之中几乎就等于自杀。
于是,当OS X的工作开始时,乔布斯就禁止所有苹果员工对外批评Mac OS的缺点。此前多年里,苹果的软件员在谈论系统的问题和错漏时总是很直接。&Mac OS X就是乔布斯的孩子,他当然知道它有多出色。&曾为苹果电脑开发QuickTime、现在是Kinoma公司总裁的彼&霍迪(Peter Hoddie)说,&但是他说,接下的几年我们都要把话题集中在Mac OS上,因为我们若脱离了这个,就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目标。他就像脱下鞋子在桌上敲打的赫鲁晓夫:&你们得支持Mac OS,孩子们。脑子里要牢牢记住。&&
终于,在2000年1月举行的Macworld大会上,苹果揭开了Mac OS X的神秘面纱,这是上千名程序员花费了两年半时间的成果。Mac OS X是个大部头,它至今仍是最优秀的电脑用户界面,拥有透明化、阴影和动态效果等实时图形效果。但OS X只能运行在当时使用了G3处理器的苹果Mac电脑上,并且必须拥有8兆字节的显示内存,这其实是个很高的要求。
就在这次发布OS X的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同时宣布自己成为苹果正式CEO,聆听主题演讲的观众对此报以热烈掌声。一些苹果员工注意到,实际上直到2001年3 月OS X真正上市,乔布斯才开始就职为公司的正式CEO。在此之前,乔布斯已经掌舵苹果两年半,几乎替换掉了所有总监和高级员工,改善了营销和广告,用新推出的 iMac电脑让硬件重焕生机,还改组了销售队伍和渠道。瑞茨拉夫注意到,随着OS X的推出,乔布斯已经彻底更新了公司所有的主要产品。&他就是希望将公司的最后一个大产品提升到他的标准,然后再正式进入CEO角色。&
乔布斯的设计
许多年来,苹果一直鼓励员工严格遵守其《人机介面规约》(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这个圣经般的标准指导旨在让苹果的软件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使用体验。《规约》规定了在哪里放置菜单,菜单中包含什么样的指令,怎样设计对话框等等。这是为了让所有的Mac软件,无论是哪家公司开发的,都有相同的外观和操作方式。
《规约》起草于1980年代,那时计算机主要用于创建和打印文件等工作。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除了用于打印文件、编辑视频之外,通讯和多媒体等功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播放影片或者与朋友进行视频聊天的软件,开始比Photoshop和Excel更易于使用。
苹果的QuickTime播放器软件就是受益于界面新理念的早期代表之一。该软件用于播放多媒体文件,也就主要是音乐和视频,界面上只需开始、暂停和音量等控制键就可以了。苹果决定将QuickTime播放器作为第一款拥有简单的类似家电操作界面的新型苹果软件。
QuickTime播放器软件界面是由提姆&瓦斯寇(Tim Wasko)设计的,这个言语轻柔的加拿大人后来设计了iPod的操作界面。瓦斯寇是和乔布斯一起从NeXT来到苹果的,他在苹果内部被视为设计之神。&他是个不折不扣的Photoshop高手。&霍迪说。
&QuickTime 播放器的设计队伍由6个设计师和程序员组成,其中包括瓦斯寇和霍迪。他们连续6个月与乔布斯每周都要见面一两次。每周他们都要给乔布斯展示十几个新设计,大多是质感和外观上的变化。早期的设计方案中,有一个受到索尼运动款随身听启发的黄色塑料质感外观,还有很多不同的木质和金属质地的纹理。&乔布斯并不是一个设计狂,但他总想另辟蹊径。&霍迪说。
起初,设计结果都是通过电脑展示的,但是设计师们发现在电脑里来回来去的切换界面实在太费劲了,于是他们转为把设计打印在光亮的大幅纸面上。打印图铺满了整个大会议桌,很容易在彼此之间进行甄选。乔布斯和设计师们发现这样比较方便找出最喜欢的设计,比如融合这个方案的纹理和另一个方案的外形。这个方法被证明行之有效后,苹果公司的大部分设计师也开始纷纷采用。
在会后,乔布斯有时会拿走一堆打印图去给其他人看。&他有很棒的设计理念,但同样也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霍迪说。
如此数周后,瓦斯寇拿出了一个金属外观的设计,乔布斯很喜欢,但总觉得不够好。在接下来一次会上,乔布斯带来了一个惠普公司的介绍册,HP的标识嵌在经过拉丝处理的金属背景上,就像一个高档厨房电器。&我喜欢这个,&乔布斯说,&你们想想办法吧。&
于是,设计师们就为QuickTime播放器设计了一个拉丝金属质感的外观,这一设计理念从那后便延续下来,广泛应用于苹果的软件以及高端电脑主机上。21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从Safari网络浏览器到iCal日历,大多数苹果软件都被赋予了拉丝金属的界面。
乔布斯全身心地参与了设计的过程。他带来了很多想法,而且总是能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乔布斯的贡献不仅仅是选出什么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他从来不会说&这个不好,这个好&,&霍迪说,&而是真正地参与到设计中。&
简化不是目的
乔布斯从来不为技术而技术,也从来不会因为方便而把大量花哨的功能塞到产品里去。他宁愿减少产品的复杂功能,也要尽力做到简单和易于使用。许多苹果产品都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的。
iTunes 在线音乐商店在2001年推出时,正是网上免费共享音乐的高峰期。许多人都在问,音乐商店怎么可能竞争得过盗版。人们明明能免费搞到一首歌曲,怎么还会付 1美元在这里购买?乔布斯的回答是&用户体验&。在文件共享网络技术上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寻找到一首歌,相比之下,音乐爱好者只要登录iTunes网店就可以简单点击一下来购买歌曲,音乐文件的质量和可靠性有了保障,购买的过程也极为容易。&我看不出光靠语言就能说服人们离开盗版,除非你能提供胡萝卜&& 而不是大棒。&乔布斯说,&我们的胡萝卜就是: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好的体验&&而每首歌只会花掉你1美元。&
乔布斯是个非常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人。在接受各种采访时,乔布斯总是说,iPod的成功基础不是微型硬盘或者新型芯片,而是用户体验。&史蒂夫很早就认识到,重点是如何组织(navigate)内容。&苹果现任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弗(Jonathan Ive)在谈到iPod时说,&而不是在硬件技术上大做文章&&这正是产品变得复杂而后因此而亡之处。&
苹果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简化&。在乔布斯看来,少即是多。&苹果的核心优势就是知道如何让复杂的高科技为普罗大众所理解,随着科技日趋复杂,这一点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乔布斯对《纽约时报杂志》说。
从年担任苹果CEO的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说,乔布斯不光关注把什么加进来,也重视把什么丢出去。&乔布斯与众不同的方法论是,他总是相信最重要的决定并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
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艾尔克&邓奥登(Elke den Ouden)的研究表明,几乎一半被消费者退回的产品都能够正常工作(注:美国法律允许消费者在一定时限内无损退回所购商品后可得到全额退款),只是使用者搞不明白怎么使用。她发现美国消费者平均会花20分钟时间来摆弄一个新产品,如果还不会用就会放弃,退还给商店。这种情况屡见于手机、DVD机和MP3 机。更令人惊讶的是,她让荷兰电子电器巨头飞利浦的一些经理把部分产品周末带回家使用。这些经理中大多数都是技术爱好者,都没能让这些产品正常工作。
许多消费电子产品在设计时,都抱着多功能等于高价值的理念。工程师们也迫于压力,不得不在新版本中添加新的功能,这样才算是&新&和&改进&。大量的新功能也来源于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期望,新型号的产品就应该具有新的功能,否则人们为什么还花钱去升级呢?而且,用户也更愿意去关注功能更多的产品。苹果并不赞同这一点。最早期的iPod在硬件上就支持收听广播和录音功能,但这些功能都没有被采用,唯恐iPod会因此复杂化。&与众不同不是目的。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其实非常容易。真正令人兴奋的是,与众不同是追求极简产品这一理念的结果。&艾弗说。
许多公司号称自己以消费者为中心,他们接触用户并询问他们需要什么。这种所谓的用户中心创新,是通过用户的反馈和焦点团体来进行的。但是,乔布斯避开了这种把用户关在一个会议室来加以研究的繁重工作。他自己玩弄这些新技术,记录下自己的反应,将之反馈给工程师。如果一个东西太难使用,乔布斯就会指出哪些地方必须简化。任何不必要的或者令人费解的地方,都会被要求去掉。如果乔布斯满意了,用户也就满意了。
斯卡利说乔布斯非常关注用户体验。&他总是从&用户体验会如何&的角度来考量事物。但和今天那些产品市场营销人员不同,史蒂夫不相信消费者调查的结果。他说&我怎么可能去问一个对图形界面计算机毫无了解的人应该怎么做图形界面计算机呢?根本没人见过这种东西。&&
艺术和技术中的创造性,核心都是个体的体验。艺术家不能通过组织焦点用户团体讨论来作画,乔布斯亦如是。乔布斯不会通过询问焦点用户团体需要什么来进行创新&&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正如亨利&福特所说:&如果我问客户想要什么,他们会说是一匹更快的马。&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帕特里克&惠特尼(Patrick Whitney)说,焦点小组的做法不适用于技术创新。索尼如果听从了用户的建议,那他们就永远都创造不出随身听。惠特尼说,索尼在推出随声听之前做了大量市场调查,&所有数据都表明,随身听必然失败。调查结果非常明确&&没有人会购买它。但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仍坚持推出。乔布斯也一样,他不需要对使用者做调查,他本身就是一个用户体验专家。&
&我们拥有很多用户,我们也对现有的买家进行了大量研究。&乔布斯对《商业周刊》说,&我们同样在密切关注产业趋势。但是最终,对于这样复杂的产品来说,真的很难通过用户焦点团体来设计产品。许多时候,人们不知道他们真的想要什么,直到你把成品放到他们面前。&
乔布斯一个人就是苹果的焦点用户小组。他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他并非工程师。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软件工程训练,也没有工商管理学的文凭。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大学文凭,他是个辍学生。乔布斯像个门外汉一样思考,这使他成为苹果产品最好的测试平台&&乔布斯就是苹果的理想消费者。
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乔布斯会参与很多重要决策,甚至包括主机里是否应配备降温风扇,或者外包装盒上该用什么字体。不过,尽管乔布斯站在万山之巅,苹果的决策制定过程却不是自上而下的。在乔布斯的创新思考中,争执和辩论占据着核心地位。乔布斯喜欢智力上的战斗。他喜欢高层次的讨论&&甚至大吵一顿&&因为这是直达问题核心的最有成效的办法。
与乔布斯的会议就像是一场烈火中的考验。他会挑战所有你说过的话,并且时常带着极度的粗鲁。但这是一个检验。他强迫人们去坚持己见。如果他们足够坚定,就会捍卫自己的观点。通过提高风险和血压,他检验人们是否清楚了解自己所掌握的事实,是否拥有强大的论据。他们越坚定,他们就越有可能是正确的。&如果你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你注定要死在史蒂夫手里,因为他对他所知的事情非常自信,所以他需要别人能挑战他。&在苹果曾任程序员的霍迪说。&有时候他说:&我看我们得这么做。&这只是一个测试,看看是否有人会出来挑战他,这才是他想要的人。&
要骗倒乔布斯简直困难至极。&如果你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他会看出来的。&霍迪说。有一次,霍迪和乔布斯争论一个英特尔正在开发的最新芯片技术。那天晚些时候,乔布斯堵住了霍迪,就之前讨论的东西来挑战他。乔布斯刚打了个电话给英特尔董事长安迪&格鲁夫,向他询问了霍迪提到的新技术。&别想唬住一个随时可以拿起电话和安迪通话的人。&霍迪笑道。
乔布斯喜欢在规模较小的团队工作。他不希望Mac团队超过一百人,以免重点不清、难以管理。乔布斯坚定地相信,大型团队之外必须包围着若干由聪明员工组成的小组。在皮克斯的时候,乔布斯力图将公司规模控制在数百人。有人让他比较皮克斯和苹果时,他把两家公司的大部分成功原因都归结于公司的小规模。&皮克斯是我所见过的拥有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1998年乔布斯对《财富》杂志说。&皮克斯所需的多样才能比苹果更多。但关键之处是,皮克斯规模小得多,它只有450人。你即使有2000人,也不可能拥有皮克斯那样多的人才。&
乔布斯的这一理念可以回溯到他与沃兹尼亚克等儿时好友在车库里手工组装电脑的日子。在今天的苹果,乔布斯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偏好小型的研发团队。(文/利安德&卡尼& 译/王文静)
中国移动发言人公开表示,已经与苹果公司重启关于将iPhone引入中国的谈判。此前,中国移动曾经宣布,由于短期内难以与苹果就分成模式达成一致,公司已经暂停了该项谈判。随着苹果公司不再坚持收入分成模式,中国用户有机会年内就用上2G或3G版iPhone
(53.56 KB)
乔布斯拥有很多粉丝,他打造的苹果形的LOGO拥有更多粉丝。
7月11日,3G版iPhone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开售。无论是纽约、东京还是伦敦、香港,粉丝们早早排起了长队,带着近乎虔诚的心态等待这一时刻。这一次,前来&朝圣&的人们可不只是用钱换回一部手机那么简单,他们还要签订一份表达忠诚的合约,合约长达两年。
苹果的特殊效应
在如今的IT界,苹果公司的&饥饿&策略早已不是商业秘密,各大公司都学会了在新品发布前,吊足消费者胃口。然而,能够像苹果这样,拥有众多忠实顾客追捧每一款新品的企业毕竟不多。3G版iPhone的上市,让人们再一次见识了苹果的力量。
不排队就买不到3G版iPhone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些炎炎夏日仍然愿意在室外站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人们都明白,仅仅一天之后,购买一款
3G版iPhone就可能像在超市里购买一罐牛奶一样便利。然而,苹果的粉丝们就是一刻也不能等,他们追求的正是最先把新品拿到手的感觉,而不仅仅是拥有
这款产品。
除了拥有大票忠实客户外,苹果和乔布斯本身的行动甚至可以为其他组织和个人提供机会。一个名叫&等待苹果&的6人粉丝团在购买3G版
iPhone的队伍中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个团体之所以参与排队,是为了宣传可持续农业发展。除了&等待苹果&外,排队现场发放到每个排队者手中的各
个厂牌免费食物、饮用水,人手一份的各机构宣传资料,各种标语和旗帜都清楚地诠释了何为&苹果效应&。
乔布斯本人的衍生价值同样不可小觑。依靠着写&史蒂夫&乔布斯的秘密日记&的假乔布斯博客,有&冒牌乔布斯&之称的丹尼尔一举成名。今年秋天,他将不再是乔布斯的博客替身,而是用自己的真名在著名的《新闻周刊》担起一个专栏。
苹果的&甜蜜骗局&
虽然有如此多的人对苹果忠心不二,乔布斯这一次却不厚道了一回。在3G版iPhone发售前,他曾经对外放言,新版iPhone将比老版的价格下降不少。美国3G版iPhone的价格一经公布,就产生了惊喜效果。8G内存199美元的售价,几乎是原2G版的一半。
当大家都沉浸在惊喜中时,3G版iPhone的发售却揭开了价格的真相。以美国运营商AT&T为例,新版iPhone要求顾客签订两年的使用合约,并且要在购买现场激活手机。另外,包月套餐资费比旧版iPhone高出15美元。
分析师基恩&蒙斯特估算,按照每个顾客使用两年计,AT&T可能为每只iPhone手机向苹果公司支付最多499美元。也就是说,实际上运营商先垫付
了一部分钱,才导致了3G版iPhone价格下跌。当然,运营商不会白白垫付。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得好,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对于急于尝鲜的中国内地苹果粉丝来说,除了低价购买新版iPhone已经基本成为泡影外,还有一个坏消息。即使你愿意当&一只羊&,短期内也很可能毫
无机会。由于苹果要求客户购买新手机后现场激活,就意味着原本依靠iPhone带回家激活的漏洞来生存的国内水货市场,很难再找到货源。
当然,打击水货有其好处。没了水货,中国内地就为iPhone的正式进入腾出了市场空间。苹果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昨日,中国移动发言人公开表示,已
经与苹果公司重启关于将iPhone引入中国的谈判。此前,中国移动曾经宣布,由于短期内难以与苹果就分成模式达成一致,公司已经暂停了该项谈判。随着苹
果公司不再坚持收入分成模式,中国用户有机会年内就用上2G或3G版iPhone。
如果你已经等不及,没关系,7月19日,中国内地第一家苹果直销店&&北京三里屯店就将开门迎客。尽管三里屯店暂时不卖iPhone,铁杆苹果粉丝还是可以去现场感受一下曾经创下过销售佳绩的其他苹果产品
拯救地球环境不能光靠嘴巴上说,这一点,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很清楚,为此,他们整日绞尽脑汁地思索可行的环保项目。利用猪尿制造塑胶、人造龙卷风&&虽然有些项目听上去比较古怪,甚至类似于狂想,但这些都不是空话,而是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的实实在在的环保大计。 (本报综合报道)
项目一:从太空发电
设想:发射巨型太阳能电池板到太空轨道,从太空获取无限的干净能源。
实施机构(个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具体操作:
向赤道上空的对地静止轨道发射卫星,卫星上铺设2.4公里长的太阳能电池板,用于24小时吸收太阳能量,并在卫星上安装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磁波能量的转换器。卫星就能将电磁波能量源源不断地发射回地面接收器,转换成直流电后供人类使用。预计每个地面接收器生产的电量足够为50万户家庭供电,产能是煤电厂的两倍。
实施进程:
今年年底,科研人员将从离地面51米的高处向地面接收器发射电磁波能量,并试验用接收器将能量转换为直流电。科研人员计划在2013年向赤道太空发射&发电卫星&,预计将在2030年完成整个能源系统的建设。
在35405千米的高空从来不会有阴天,而且那里的阳光资源是地面的8~10倍,随着卫星发射成本的下降与地面能源价格的上涨,太空能源的优势明显,但也要防止卫星出现故障,发射电磁波能量的方向出错,导致地面人员伤亡。
项目二:人造龙卷风
设想:161公里每小时的龙卷风就可制造10兆千瓦时的能量,等于一个大型发电厂的功率,因此可利用龙卷风发电,从龙卷风里获得能量。
实施机构(个人):加拿大工程师路易斯&米哈德
具体操作:
龙卷风生成器的内层核心是一个&密室&,里面有一个连接发电机的涡轮,龙卷风生成器的外壁放置数个风扇,将空气吸进龙卷风生成器里面,空气通过热水管道加热后,将通过多角形的输送管被冲进&密室&带动涡轮转动,正因为输送管是多角形的缘故,空气通过输送管后将形成近似的龙卷风,无需外部能量就可源源不断地旋转,带动密室涡轮连接的发电机发电。
实施进程:
去年,米哈德就成功制造出一个小型的龙卷风生成器,制造出一个2米高的龙卷风。今年5月,米哈德又开始试验一个4米宽的龙卷风生成器,预计能制造出迄今为止最大型的人造龙卷风。如果该试验进展顺利,米哈德将制造一个两倍于足球场大小的龙卷风生成器,预计能产生200兆千瓦时电流,足够满足20万户家庭的供电。米哈德希望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自己的设想。
龙卷风生成器有可能失控,或因为能量过大而破裂。
猪尿经过过滤后,从中提炼尿素,用作&生化塑料&。
项目三:&猪尿塑料&
设想:每天从世界各地收集9万吨猪尿,制成塑料制品。
实施机构(个人):丹麦 Agroplast公司
具体操作:
在Agroplast公司的工程师看来,猪尿就和石油、煤或天然气一样宝贵。工程师们发明了一个猪尿过滤器,他们将在猪尿排泄后的第一时间收集这些令人生厌的液体,然后将它们倒进过滤器。过滤器将过滤掉猪尿里的杂质、颜色和气味,最终从中提炼出尿素。尿素可以替代石油膨胀剂,用于制作&生化塑料&。
实施进程:
Agroplast公司计划今年夏天开始启动&生化塑料&计划,每天收集3000升猪尿,在哥本哈根附近的工厂提炼尿素,制作&生化塑料&。
科学家对&生化塑料&提出质疑,认为这些用尿素膨化剂制成的塑料在日后掩埋时会产生温室气体&&沼气。
英国涅玛牧羊人酒厂已用超声波蒸汽酿酒法酿造烈性酒和淡啤酒。
项目四:超声波蒸汽酿酒法
设想:用超声波蒸汽法酿酒,一年节省60亿千瓦时能量,等于一年点亮2000万只灯泡的能量,既环保又美味。
实施机构(个人):英国涅玛牧羊人酒厂
具体操作:
啤酒酿造的一个核心过程是将麦芽分解成麦芽汁,再将麦芽汁加热以去除杂质,这个程序耗费的能量是整个酿酒过程所需能量的20%。英国一家科技公司发明了一种新型麦芽汁加热器,每秒向麦芽汁发射约914米的超声波蒸汽,能在半小时内将麦芽汁加热成雾滴状,比传统加热方法节省一半时间和能量。
实施进程:
英国最古老的酿酒厂涅玛牧羊人酒厂已经开始用这种新型酿酒方法酿造其烈性酒和淡啤酒,并由此节约了10%的能源耗费。由于能源价格不断上升,超声波3年内蒸汽法或将成为酿酒行业的新标准。
要说服酿酒企业投资新科技,并冒着破坏其古老酿酒秘方的危险,并不容易做到。
在日前举行的Adobe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CEO Shantanu Narayen确认,他们正在开发iPhone版的Flash插件.
Narayen表示:&基于对iPhone平台的尊重,我们正在该平台上进行工作.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款能够工作在模拟器中的Flash插件,但目前仍
然只能工作在计算机上.我们需要继续开发,将它从测试环境转移到真正的iPhone手机上,并进行大量的测试工作以保证可用.目前,我们对已经完成的进展
非常满意.&
针对iPhone不支持Flash的问题,苹果似乎有自己的看法.乔布斯曾公开宣称:&普通版Flash太慢,而移动版的功能又太简陋了.&近期,苹果正
在开发一款JavaScript架构,名为SproutCore,目的就是降低对Flash的依赖性.既然苹果无意提供支持,而目前iPhone的销售势
头又如此迅猛,Adobe只好单方面为iPhone开发特别版本的Flash插件.
6月20日消息,福布斯今日撰文分析为何苹果可能会打败任天堂DS。
全球只有一家公司从开始的处于劣势到从索尼(Sony)手中抢占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击败了虎视眈眈的微软(Microsoft),并在此过程中赢得了全球数千万消费者的心。
对不起,苹果(Apple)爱好者们,我们这里说的是任天堂(Nintendo)。凭借动作感应控制器和适合全家同乐的游戏,任天堂Wii已经在游戏界掀起了一场革命。任天堂DS表现也不错,尽管面对索尼和诺基亚(Nokia)的激烈竞争,还是主宰了手持游戏设备市场。
但是任天堂可能会在星期一面临一个更危险的新对手:苹果。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的电脑和小设备公司很可能会推出承诺已久的名为AppStore的功能,该功能将允许外部开发人员将软件整合进iPhone和iPodTouch。尽管甲骨文(Oracle)不稳定的数据库的移动版本不太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但我们已经意识到游戏与iPhone强强联合时将产生的巨大威力。
可以肯定地是,任天堂DS并不会被轻易打败。任天堂于2004年首次发布DS,并于2006年更新了旧系统的设计,推出了更薄、更轻的DSLite。开发人员还在继续努力为旧版DS开发更高端的游戏。借助该游戏机先进的双屏界面,他们还在积极改编《吉他英雄》(GuitarHero),而PC战略系列《帝国时代》(AgeofEmpire)的改编版已经上市。此外,苹果的Mac系统在游戏领域表现一直不佳,支持的游戏数量远远少于微软的Windows系统。
不过,苹果是首个掌握任天堂最新产品极具吸引力的两个功能&&触摸屏界面和动作感应功能&&的厂家。主要的区别在于:任天堂推出了一款带有动作感应控制器的游戏机以及一个触摸屏式手持游戏系统,而苹果已经将这两种功能整合进了iPhone和iPodTouch中。
轻按按钮就可以为iPhone无线增加新软件的功能已经引起了游戏开发人员的兴趣。今年早些时候,苹果详细公布了其针对iPhone和iPodTouch的软件开发人员套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展示之一就是《超级猴子球》(SuperMonkeyBall)的iPhone版本。玩家将能够通过倾斜iPhone在三维环境中控制一只猴子。
最坏的迹象:ElectronicArts雄心勃勃的最新上帝模式游戏《孢子》(Spore)等高端游戏已确定将在iPhone发布,并同时向PC、Mac和任天堂DS发布。EA的TravisBoatman展示了一项有关《孢子》的项目,该电玩游戏巨头的开发人员在两周内利用iPhone的加速计和触屏界面操控了饥饿的微生物的演变。
这就像被任天堂长期主导的手持游戏业务,或许也将经历一场演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