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受过伤,做俯卧撑安全提篮会不会伤脊椎影响脊椎

做俯卧撑对腰椎间盘突出有好处吗
温馨提示: 如果说是在腰椎间盘突出期的话,那么做俯卧撑还是有好处的,因为俯卧撑的话是可以提高你腰部肌肉的质量的,这样就可以提高你对腰椎的保护了。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用药资讯
痛风是现在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可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多发生在30岁以上的男性,那患了痛风应按摩哪个穴位对痛风治疗有帮助
云南白药创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凭借神奇的疗效,畅销海内外,其处方现今仍然是中国政府经济知识产权领域的秘密。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购买了你好!我做俯卧撑把脊椎撑了,疼了一周了。
患者信息:男
病情描述:你好!我做俯卧撑把脊椎撑了,疼了一周了。你好!我做俯卧撑把脊椎撑了,疼了一周了。最近头晕眼花。我该吃什么药?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3822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的资料,应该锻炼身体不当,导致的颈腰部肌肉劳损的可能性大,颈椎病到的椎动脉供血不足,需要及时出来才行。1.建议服用活血止痛片、甲钴胺片、谷维素、替扎尼定片这四种药物,到康复科做颈腰部针灸、推拿等治疗;2.劳逸结合,作息规律,多休息,不在床上看书、看电视、耍手机电脑等,注意身体的保暖,会慢慢好起来的。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2064人
17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就是虚胖,怎么办……在校生,想减肥,咋办呢,有啥办法推荐?学校的饭…
医生建议:减肥主要要通过做有氧运动消耗脂肪和消耗能量才能减肥的.
28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上半身肥,生完二胎更肥,也不爱喝水,身高1.52米,主要是上身胖,手臂胳膊都胖,我该怎样减肥,现在刚跟小孩离完奶。
医生建议:你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建议日常应该注意调节饮食,配合运动锻炼。
33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什么是宫颈疾病,宫颈疾病有什么症状
医生建议:临床上我们可以经常听到宫颈炎、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囊肿等说法,那么这几种宫颈疾病是相互独立,。还是有着什么关系呢?因为这些疾病有着不同的表现,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也有较大区别,就此而言把它们当作是不同的疾病也未尝不可。
飞船宇宙女
23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脑门起痘痘,好了之后,还有白色的小痘痘,不疼不痒。有的时候能挤出来白色的东西,有的时候挤不出来,就会形成一个大痘痘,又疼又红
医生建议:当产生痘痘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挤,如果挤的话,很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建议可以使用夫西地酸乳膏,来进行抗炎治疗,平常的话应该多吃些新鲜水果蔬菜,多喝水,都有助于毒素的排出。
后晓思密达女
27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不孕不育有什么征兆
医生建议:您好:一般夫妻二人同房两年后没有怀孕的,被称为不孕症。需要到医院检查。
你可能关注仰卧起坐真的会损伤脊柱吗
分享到:仰卧起坐真的会损伤脊柱吗------,<span id="wppvp_tv_5人学习 , 更多内容在 : , , 仰卧起坐真的会损伤脊柱吗其实,随便从报刊亭中拿起一本杂志,里面大概都会有“训练专栏”。这些章通常都是介绍大众熟知的、毫无效果的腰部练习,即及其诡异的变式:反向卷腹、扭转文卷腹、上斜卷腹、负重卷腹、平衡球卷腹、转体卷腹、拉力器卷腹以及不同的卷腹。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孤立练习,而且效果微乎其微,完全不能把训练者的身体中段转换成富有运动能力的核心区。避开这些垃圾吧!你可以偶尔在训练日程中加人一些行之有效的中段练习动作,但这些动作都非常古老,因此那些只重时尚、不重效果的现代健身人士认为它们已经过时。下面是一些值得去做的动作。经典而简单的动作,它可以训练你的中段部。平躺在地上,双脚钩住坚固的物体,以髋部为轴向上弯曲身体。一直以来总是被指责为对脊柱有害,其实如果膝盖弯曲的角度合适,就不会有问题。双手不要放在头后,否则可能会,而是应该握拳置于太阳穴处,然后拉起上身,直到肘部接触膝盖。很多人说并不能真的锻炼,但这些人显然并不做仰卧起坐。如果你把这个美丽的动作做上几百次,那么第二天你就可以感受到美妙的酸痛—从胸骨一直到骨盆。仰卧起坐的真正缺点其实在于你的身体会非常快地适应它,所以为了增加,大家通常不得不增加负重。如果你不想使用负重,那也可以升级到难度更大的仰卧起坐,比如扬达仰卧起坐、下斜仰卧起坐和罗马椅仰卧起坐。标题:网址:
更多精彩的内容
回顶部 回底部俯卧撑对腰、脊椎会有损么_俯卧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5,530贴子:
俯卧撑对腰、脊椎会有损么
以前我没练俯卧撑的时候,仰卧起坐能做五十多个。现在练了三个多月俯卧撑,再去做仰卧起坐,做到十多个的时候就感觉腰那块的脊椎骨紧绷的,像要断了那样难受。还有就是做完俯卧撑之后腰脊骨也挺不舒服的。我平时做俯卧撑虽说不标准,但一般很少借腰力。坐等吧里大神解答
氮化硼46年生产经验,厂家现货直售!
状态问题吧。我没听过楼主标题这样的说法。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你这可能腰脱了
没遇到过,你做俯卧撑是不是太借助腰力了
我最近就发现我做俯卧撑有点借助腰里,正在慢慢改正
其实最好是不要做仰卧起坐,不是特别必要的话最好别做
俯卧撑不用腰力的吧应该,要看什么样的俯卧撑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楼主 步步高推拿 说:
第一节& &脊椎矫正疗法简介
一、& & & & 脊椎矫正疗法的概念
脊椎矫正疗法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师使用手指、手掌、肘、身体等作为接触部位(着力点),配以矫正床、矫正椅等工具,采用特殊的发力方式,借助身体的特定姿势,将患者半脱位、偏位的脊椎快速复位,从而恢复脊椎关节及整个脊柱的正常功能,保持在正常的活动范围,解除神经、血管、淋巴、经络等的不正常状态,使人体的感觉、运动等保持正常。
脊椎矫正疗法的雏形是中医的整骨术,创始人是美国的帕耳默和他的儿子小帕耳默。帕耳默将矫正脊椎关节的技术成功地发展成脊椎矫正学。脊椎矫正学是以解剖学、生物力学、X线学、骨科学为理论基础,由脊椎矫正医师施以控制得当的力作用于半脱位的脊椎,利用脊椎的移动、复位来治疗疾病,维持健康。脊椎矫正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
脊椎矫正学认为脊椎的半脱位、偏位、侧弯等是疾病的主要原因,神经的损伤、功能障碍是致病的主要途径。许多脊椎矫正医师强调脊椎矫正学的哲学概念,也许认识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此体会。笔者理解的脊椎矫正学应该首先是治病保健的一门医学学科,绝不应该是一门玄学。患者身体状况通过矫正治疗恢复、好转、痊愈,保持正常的状态,甚至不再复发,延年益寿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脊椎矫正通过使脊椎关节复位,恢复正常功能,通过神经压迫、刺激的解除,神经信息的传导畅通,使身体内生物电信号的联络没有异常,神经、体液调节恢复正常。因此,脊椎矫正还可治疗许多全身性疾病,涉及的范畴非常广泛。脊椎矫正学及技术的普及、推广,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广泛合作。脊椎矫正医师与其他学科医师应积极交流,互相配合,共同造福人类的健康大业。
二、& & & & 脊椎矫正的目的
& &脊椎由32节脊椎,借椎间关节、椎间盘和韧带、肌肉相连而成。上顶枕骨,支撑头颅,下坐于骶骨与髂骨组成的骨盆之上。脊椎矫正学中的脊柱包括枕骨、骨盆及髋关节。正常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笔直有,从侧面看成“S”形,即向前突的颈曲和腰曲,向后突的胸曲和骶曲,这些弯曲可使脊柱如弹簧般,减少压力和磨损,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人类的脊柱是脊椎动物中进化最为完善的,然而由于直立行走,脊椎承受压力的增加,伏案工作的姿势以及寿命的延长,都使人类的脊柱面临挑战。对脊柱的忽略和过度使用,不良的生活习惯,使脊椎病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威胁着人类健康,影响人的生存质量。“脊椎矫正疗法”即是对脊椎进行调整,使偏移、半脱位的脊椎复位,功能恢复正常的自然疗法。
1、& & & & 脊椎的重要性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除了具有支撑头、内脏、上肢的作用外,还是脊髓的容器,是躯体运动的主要完成者,更重要的是除部分脑神经外,支配人体的所有神经都由脊椎发出,连支配呼吸、消化、心跳的自主神经亦由此通过,这条路径的畅通,为人基本生命活动的维持,大脑指令的下达、传导提供保障。然而,如此性命攸关的神经管道并不永远畅通无阻。被脊椎矫正学称为半脱位的脊椎位置偏移,也就是脊椎偏离正常位置,很容易引起神经通路的扭曲狭窄,甚至阻塞不通。这些道路的狭窄、堵塞等故障使人体出现功能障碍,如颈椎神经受压出现颈肩背、上肢疼痛麻木,腰骶神经受压、损伤出现腰腿痛、麻木甚至大小便失禁。脊椎矫正医师可以说就是这些通道的维护人员。
2、& & & &&&脊椎病的多发性 受负重、直立、行走、劳动损伤等影响,从三维方向分析,几乎没有人的脊柱是完美无缺的。脊椎的半脱位、偏位非常普遍,极易压迫神经血管,产生疼痛麻木、功能障碍、内脏功能紊乱,只是发病的早晚、症状的轻重不同。
引起脊椎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 & & & 脊柱侧弯、脊椎融合、半推体、脊柱裂、峡部裂等先天畸形。脊柱侧弯多在儿童期形成,症状较轻的很难发现。笔者治疗的大多数人多少都有一定程度的脊柱侧弯和驼背,并且出现症状的年龄有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有的十一二岁就出现头痛、头昏、抽搐、视物模糊等症状。脊柱的先天问题可使脊椎退化得早,衰老得快。
(2)& & & & 轻微扭挫伤,造成椎间小关节微小移位,并遗留下来,日后成为隐患。
(3)& & & & 过度疲劳,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劳损,对脊柱的保护能力下降,甚至僵硬痉挛引起脊椎半脱位。
(4)& & & & 睡眠姿势不良,枕头不合适。睡眠姿势不良是脊柱慢性劳损的原因之一,如颈椎退变或失稳者,睡眠姿势不良极易在熟睡中引起颈椎错位或颈肌损伤。如偏睡一侧、俯卧、扭腰、枕头过高或过低等均属于不良睡姿。
(5)& & & & 工作及生活中姿势不良,工作台高度不合适且长期如此。
(6)& & & & 单肩扛挑、单手提重物,不平衡的运动和工作,如拉小提琴、打乒乓球等。激烈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某些特殊体位的重体力劳动等。我们把长期处于某一姿势所导致的损伤称为静力性损伤,现已成为脊椎病的主要原因,工作以伏案为主的现代人脊椎问题更趋严重。
(7)& & & & 感受风、寒、湿攻、邪。受风寒湿邪侵袭,出现局部血供不良,肌肉收缩不协调而发病。
(8)& & & & 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的病人常并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种紊乱可使脊柱失稳加剧,故更年期妇女易患脊椎病。
(9)& & & & 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肾炎、糖尿病等疾病造成脊柱及周围组织的损伤,脊椎关节的破坏。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脊椎的爱护不够,过度损耗,不注意保养,缺乏脊椎健康的意识。
3、脊椎的危害性& &脊椎病除了引起疼痛、麻木、躯体功能障碍外,还是心脏病、高血压、眩晕、头痛、结肠炎、免疫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长期的不良习惯,如不良行走、坐卧姿势,先天畸形的不加干预,会带来终身的脊椎损伤,因此将脊椎矫正好,是身体健康的一大要素,也是一个人的终身大计。
脊柱活动受限的患者,其脊椎更易引起损伤。因为长时间的活动受限会产生韧带挛缩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以至于关节发生粘连。而一定节段活动的受限又会增加邻近节段关节的劳损。
4、& & & & 脊椎病的防治&&脊椎病以预防、早治为好,目前关节软骨、椎间盘的损伤、退变仍不可逆。重要的是建立脊椎保健意识。合理营养,尤其是注意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适当、适量、合理的运动也是脊椎健康的重要因素。
有病早治,用脊椎矫正疗法治疗脊椎病,能使脊椎复位,脊柱生理曲度恢复,神经血管通畅,脊椎病及早康复。
未病早防,运动虽然能锻炼身体,但是也会因运动不当而发生损伤。青壮年人在锻炼时应防止运动性创伤。学习和工作中,要重视预防慢性劳损。加强脊柱的保护,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姿势,避免由长期姿势不良造成椎周软组织慢性劳损,以致椎间关节失稳,椎体半脱位。重视诊治脊柱早期的和轻微的损害,以免加速脊柱退行性变,促其发展成脊椎病,例如车祸、落枕、颈拉扯等损伤后,青少年的驼背、脊柱轻度变形、侧弯,此时虽无症状,属疾病潜伏阶段,宜及早矫正。
不要睡太高的枕头;持续工作1小时后,要主动起身运动;生活和工作时要保持正确姿势,尤其搬重物时要讲究姿势,有条件的要佩戴腰围,腰围的作用是增强腰骶的整体性,增加其承重能力,对保护腰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现脊柱出现问题,要尽早确诊,及时予以合理治疗。如背部和颈部僵硬不适、一侧鞋后跟被磨得过低、经常感到疲劳、发现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头或髋部的活动范围减小等,都有可能由脊椎病引起,要加以警惕。
经常做抻筋拔骨的锻炼,将关节的活动度保持好,保持好筋的柔韧性和弹性,使其更好地保护关节。
5、& & & & 脊椎矫正疗法的作用
(1)& & & & 脊椎矫正可使半脱们的脊椎复位。
(2)& & & & 恢复、保持脊柱生理曲度。
(3)& & & & 恢复椎间关节的活动度,使因椎间盘突出、椎间关节半脱位等导致的椎间关节功能受限、活动度减小甚至绞锁等逐渐恢复功能,以免其他椎间关节因代偿过度而劳损退变。使人体的各个关节保持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
(4)& & & & 脊椎矫正的最大功效是保护椎间盘,减缓其蜕变。
(5)& & & & 脊椎矫正可消除亚健康状态,保持人体的活力。
(6)& & & & 脊椎矫正可能病治病,无病防病,为快速解除病痛的一种疗法。
(7)& & & & 脊椎矫正可使神经、血管、淋巴的通道畅通,大脑准确地指挥一切活动,自主神经自动调节、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8)& & & & 脊椎矫正可调整督脉,条达一身之阳气。
(9)& & & & 通过脊椎的复位,解除神经的压迫而消除肌肉和结缔组织的紧张与僵硬。
(10)& & & & 使经络气血畅通,神经冲动、信息、感觉、知觉传导正常。
(11)& & & & 通过对脊柱的调整。激发人体的自我恢复能力,恢复体内的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强身健体的效果。
由于脊柱定型于5~15岁,儿童青少年期间的防治更为重要。成长期须矫正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脊柱,青年期须矫正以维护,中年期须矫正以防退变,老年期须矫正以消症状,防衰老。脊椎矫正有望像口腔保健使人拥有整齐的牙齿一样,使人至暮年仍腰板挺直、身行矫健,避免脊椎弯弯、腰酸背痛、老态龙钟的晚年生活。
三、& & & & 脊椎矫正的理论基础
1、& & & & 脊柱的整体性&&脊柱是一个整体,椎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个椎间关节功能障碍,一个椎体半脱位,会有其他关节和椎体活动加大或偏移不定期代偿和维持平衡,久之则引起劳损和继发性半脱位。如寰枢椎处在脊柱的顶端,活动灵活,骨盆、胸椎等的半脱位易由寰枢椎为保持脊柱平衡而出现旋转、倾斜等半脱位来代偿,并且由于上颈椎的神经血管走行的复杂而引起远较骨盆、胸椎处明显的症状。除了上颈椎的活动度、活动量多之外,上颈椎的半脱位多为继发性的半脱位。所以脊椎病应从整体来分析,全脊柱X线必不可少。设想如果修复“比萨斜塔”,应从地基开始,同样颈椎病的治疗也应从整个脊柱考虑,尤其是骨盆的因素。
2、& & & & 脊柱与人体的关系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除部分脑神经外,所有的神经都由脊柱发出,包括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脊椎的结构功能异常,由于神经受压、牵拉和炎症刺激等易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病症。因此调整好脊椎,既能解除脊椎病,又能治疗全身疾病,并且保持脊柱及全身功能的正常。
3、& & & & 督脉与其他经脉的关系&&脊柱相当于中医的督脉所在,脊柱两旁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督脉又是沟通大脑与脊髓的主要经脉,是总督全身三阳七脉的枢纽。督通于脑,络属两肾,与冲任同源,体阴而用阳。畅达督脉经气,可外摄诸阳,内通诸脏,调畅气血,振奋功能,调补元气。
笔者认为督脉的重要性应比传统的认识更高一层,督脉应为“经脉之海,总督一身之气”。脏腑经络的运行都有赖于督脉的维护。
4、& & & & 脊椎的半脱位是疾病的主要原因&&除病原微生物、心身因素外,脊椎是导致疾病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受伤、劳损等引起的脊椎半脱位,可使行走于脊椎的神经受压、牵拉、炎症刺激,进而影响到血管、内脏、大脑,可产生全身性的疾病。脊椎关节及周身其他关节的病变只是冰山一角,对自主神经、免疫功能及内分泌甚至心理等的影响才是对人体更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从事脊椎矫正及有关工作的人员都是骨伤、推拿、理疗等学科的医师,他们的知识范畴有限,大大限制了本学科的发展和普及。
四、& & & & 脊椎矫正的原则
脊椎矫正要以解剖学、生物力学、X线学、骨科学为理论基础,经过仔细分析患者的全脊柱X线片,触诊患者的脊椎、椎间关节,比较脊椎的活动度,找出半脱位、偏位的脊椎,尤其是原发性的半脱位脊椎,由受过发力训练,矫正技术训练的医师,使用特殊、娴熟的技术,快速地将其复位,从而解除神经血管的压迫,消除脊椎病的症状,从“病根”上治疗。全脊柱X线片包括颈椎张口正位,颈椎侧位,胸椎正、侧位,腰骨盆正位,腰骶椎侧位。通过画线分析,找出须矫正的半脱位之处。
矫正的原则为:从侧弯的凸侧发力,从两椎体间楔形开口的开口侧发力。最好找出原发性半脱位,重点予以矫正。重点矫正寰椎、枢椎、C7、T1、骶椎、骨盆、髋关节。矫正时,让患者放松,以整体的力来矫正某一椎或椎间关节,发力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患者的反应速度。要掌握好适应证,掌握好发力技巧,避免岔气、骨折、扭位伤等事故。
五、& & & & 脊椎退化的四个阶段
从脊椎的退化程度来看可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变形期。
& &脊椎出现了不正常的形状,但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为半脱位的较早阶段。
& &影像学上,主要是生理曲度的改变,排列的紊乱,椎间隙还没有变窄。
& &主要症状以疲劳酸痛、神经功能紊乱为主。
& &本阶段应及早作脊椎矫正,改变生理曲度,消除半脱位,保护椎间盘。
&&(2)第二阶段:退变早期。
脊椎关节开始了轻度的退化,如椎间隙变窄或变宽(椎间盘水肿),椎间盘膨出、骨质增生,并且伴随神经受到压迫的症状,如手臂、腿脚发麻等现象,经常落枕、眩晕、头痛、周身疼痛。年龄一般在二十到五十岁。
本阶段应加紧矫正,锻炼,改变工作生活习惯。
(3)第三阶段:退变中期。
& &&&脊关节退化相当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缩水、硬化,但是还没有到达完全丧失功能的水平。多发生在五十到六十五岁,神经受到压迫的现象明显和持续。
& &&&本阶段矫正应属亡羊补牢,维护退化脊椎关节的功能,保护未退化的关节。
&&(4)第四阶段:老化期。
& &&&某些关节完全绞锁,甚至锁死、僵硬,椎间盘萎缩,几乎完全消失,骨质增生严重到上下椎形成骨桥的程度,神经受到压迫并且影响了某些器官的正常功能,症状更为明显而持续。出现椎管狭窄,神经血管受压严重,可有持续疼痛、跛行、眩晕,外形驼背、侧弯严重。一般发生在六十五岁以后。
& &&&本期矫正只能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发表于 14:26:38&&&&
欢迎第2501位访客,当前共26篇回复。
爱盲提醒,你还没有设置签名。
width:100%">
2楼 步步高推拿 说:回1楼步步高推拿
第二节& &脊椎半脱位
一、& & & & 半脱位的概念
&&脊椎矫正学认为“半脱位”是脊椎病的根本原因,是贯穿治疗始终的一条主线。半脱位理论是脊椎矫正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没有半脱位就没有脊椎矫正,但是半脱位的概念却争论不休。从整个脊椎矫正发展历史中,半脱位这个概念曾经被广泛地讨论、争论、研究,甚至有人从哲学观点来进行解释。可以说,半脱位在脊椎矫正这个职业是被用来表达其矫正治疗本质的一个字眼。
&&笔者认为半脱位的概念应比较笼统,最接近于中医的“骨错缝”。应从解剖位置和功能状态两方面来理解。从解剖位置来讲,脊椎相互间的对线、对位、侧偏、侧移、旋转即三维空间上的对应偏离为浅显易懂的半脱位,主要通过X线片的分析,尤其是全脊柱X线片的分析,望诊,触摸,比较两腿的长短来确定;从功能状态来讲,脊椎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小、绞锁,甚至锁死,表现为脊柱的僵硬,转颈、低头、仰头受限,弯腰困难,转身困难,并伴有疼痛、酸楚、麻木、乏力等症状,这些表现主要通过症状、触诊来确定。
&&脊椎的半脱位即可由脊椎的先天畸形、急性损伤如颈椎的挥鞭样损伤、腰扭伤或脊椎骨折、椎间盘损伤等的继发改变,也可由软组织的痉挛、僵硬、挛缩等牵拉而形成,甚或由久坐、伏案等静力性损伤或不良的生活习惯使肌肉等软组织长期紧张所致。脊椎的偏移,可使附着的软组织紧张劳损,紧张、僵硬的软组织又可影响、阻碍脊椎的复位,甚至造成新的半脱位。
&&半脱位的脊椎可存在几乎所有人,虽然不会立即出现症状,但终会造成脊椎、脊柱的损伤,笔者更倾向于半脱位是一种不正常的结构、功能状态。
&&半脱位有原发性半脱位,也有继发性半脱位,由原发性半脱位没有及时消除而随后产生,许多症状可能是继发性半脱位引起的,但本质原因却是原发性半脱位,必须溯本求源,找出和矫正原发性半脱位,这是脊椎矫正同其他疗法的本质区别。
二、& & & & 半脱位的病理机制
脊椎矫正学认为,脊椎在静态中当两椎体的周围在正常生理弧线内,椎体、
椎间关节对合良好,以及两椎体冠状位相对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任一点都等长,即前后位片上没有楔形开口,左右没有侧移,此显示两椎体之间的最佳关系。在如此关系中,两椎体之间呈现所谓的“平行椎间盘”,半脱位的椎体就是没有处于上述的最佳位置的椎体。
&&半脱位的分类
& &1、无椎间盘的关节半脱位&&发生在寰枢关节、寰枕关节、骶髂关节、髋关节、耻骨联合等,当两骨结构发生偏移从而引起关节内肿胀,关节囊发炎水肿,肌肉韧带肿胀增厚,引起半脱位,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 &2、有椎间盘的关节半脱位
(1)外伤、慢性劳损使脊椎骨偏移,移动到它能承受的位置。
(2)偏移的椎体压迫椎间盘且对髓核施压,由于髓核含有很多半液状的黏多糖可分散压力,所以压力对着纤维环,受损伤的往往是纤维环。
(3)髓核突出使纤维环伸展,超过其弹性限度,导致纤维受损和紊乱。
(4)受损的组织引起发炎反应,细胞内水肿液渗入椎间盘,造成椎间盘膨胀和突出。
(5)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管或椎间孔内的神经结构,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若半脱位变成慢性,层层纤维环形成裂缝,使髓核移动更靠近周围。此过程使椎间盘的楔形越来越显著。最后,不正常的重力承载和不均匀的磨损造成压迫性萎缩,以致整个椎间盘的厚度变薄。除非对脊椎半脱位施加矫正,否则椎间盘通常会持续退化。
&&三、脊椎半脱位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一)脊椎半脱位对结构的影响
& &1、影响脊椎与椎间盘的相对活动&&髓核在半脱位状态下移向椎间盘的周围,因此髓核轴转作用下降,脊椎关节活动障碍。
& &2、使产生继发补偿作用的其他脊椎活动过度&&脊椎存在移动受限时,人体若要维持相同的活动幅度,则此脊椎失去的正常活动必须由另一椎骨或数个椎骨来分摊,补偿移动受限所失去的活动,脊椎关节呈现较大的活动幅度被视为活动过度。此处会出现劳损的症状。
(二)脊椎半脱位对功能的影响
& &&&脊柱半脱位首先造成脊椎关节的功能障碍、失稳、活动受限甚至粘连,继而造成椎间盘的损伤、退化,椎间隙减小、椎间孔的狭小,上下关节突相抵发生磨损,引起关节软骨变性、退化、骨质增生,因而压迫椎间孔内的神经,血管及淋巴循环甚至脑脊液循环受阻,椎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肌肉等软组织痉挛等症状。
& &&&因此,当脊椎半脱位时主要影响到神经系统、血液循环、淋巴循环、脑脊液循环和运动、活动功能五个方面。
& &脊椎半脱位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主要是:
& & 1、引起颈椎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压迫、痉挛,不但容易引起头晕、头痛、失眠、胸闷、气短及心律失常等问题,亦会因血压升高或、血管硬化而造成梗死等脑血管病变。还可引起自主神经紊乱而致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眼干涩,恶心、呃逆、心动过速或过缓、胸闷等,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腹痛、下腹痛、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下肢无力、畏冷、足跟疼痛麻凉感。
& &2、影响血管会导致颈性高压血、脑供血不足、下肢血液循环不良。
& &3、压迫神经会引起颈肩综合征、双后麻木,肩、手指麻木,腰酸痛、腰骶臀痛、腰膝无力、坐骨神经痛、腿痛放射至小腿外侧,小腿麻木、抽筋,甚则肌肉萎缩,腰骶关节病变、骶骼关节病变而行走受限。
& &4、压迫脊髓而产生无力,行走如踩棉花,眩晕,跛行,甚至感觉障碍、瘫痪。
& &脊椎节段与脊椎骨的相应关系见图,从中可看出脊椎半脱位对脊神经的影响。然而,由于神经支配的交叉性和重复性,一节脊椎半脱位可影响数节脊神经,引起的症状也不仅限于局部。
四、脊椎半脱位的原因
&&引起半脱位的原因很多,如先天畸形、产伤、长期姿势不良、外力伤害、工作或运动伤害、内分泌病变等原因,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椎体、椎间盘、椎间关节或肌肉、韧带等损伤挤压或缺血而致神经损伤,如上关节所述引起脊椎病的原因都可导致脊椎半脱位,脊椎半脱位是脊椎病的病因和病机。
五、脊椎半脱位的治疗
&&半脱位的脊椎骨必须被复位,脊椎矫正术可使椎节复位,髓核回到椎间盘的中央,当复位完成时,炎症会消退、液体被吸收、肿胀消除、神经纤维的压迫会消失,也就解除神经功能障碍。一旦偏位复原,髓核不再有损害性的压迫,紊乱的纤维环会由纤维组织更换,当椎间盘到此修复阶段,脊椎会稳定,功能将恢复正常。当然前提是不能再有外伤、不正常的外力,并消除其他致病因素。
& &炎症较重的还应配合手法治疗、针刺、注射、理疗,甚至卧床休息。急性期过后,恢复期和平稳期要进行功能锻炼。
六、脊椎半脱位的诊断
&&1、望诊&&观察患者站立、行走、坐卧的姿势,观察肩膀、肩胛、骨盆是否等高,头部是否歪向一侧,是否扭转,有否驼背,面部五官是否对称。
俯卧位观察肩、背、腰、臀是否不平,比较两腿长短,确定有否脊柱侧弯。观察有否驼背、腰前曲过大,骶骨后翘。
2、触诊&&触摸活动障碍、紧张、痉挛、僵硬、肿胀、紧张、压痛、粘连、挛缩、侧弯、旋转、脊椎凹陷(滑脱),隆起的部位。
& &动态触诊:一手引导患者脊椎做一系列运动,使关节前屈、后伸、侧屈、左右旋转等,另一只手手指触摸感觉脊椎关节的活动度,以找出不正常的脊椎关节,包括活动范围减小、受限、活动过度。
& &静态和动态触诊也是评价关节功能和半脱位临床症状的手段之一。
3、X线片画线分析&&分析全脊柱X线片,通过X线片上画线,直接找出半脱位,尤其是原发性半脱位的椎体。可与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相互印证、参考。
4、结合临床症状&&尤其是问诊,通过病史、职业、症状的询问确定易发生半脱位的椎体。体征的检查,如神经反射的检查、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等。
5、脊柱半脱位的诊断步骤如下
&&(1)病史:1创伤或炎症疾病史;2职业、性别和年龄等。
& &(2)临床症状。
&&(3)望诊:1畸形、驼背、侧弯;2姿势;3活动情况。
&&(4)触诊:1静止胡畸形;2异常活动;3压痛点和肌肉痉挛。
&&(5)X线:1静止的;2活动的。
(6)特殊检查:1姿势的分析;2神经系统检查。
&&(7)体征。
发表于 14:57:21&&&&
爱盲提醒,你还没有设置签名。
width:100%">
3楼 步步高推拿 说:回2楼步步高推拿
第三节& & 脊椎矫正技术简介
一、如何自我简单判断脊椎是否出现了问题
脊椎矫正医师需要凭借多年的训练和经验才能发现脊椎半脱位,尤其是原发性半脱位。但你仍可通过以下一些简单的检查结果,判断你的脊椎是否健康。
如果你的鞋后跟常被磨得高低不平,通常是由于双腿长度不相等或沿着脊柱长轴压力的不均衡。
你不能十分舒适地进行深长呼吸,呼吸与脊椎的健康和活力紧密联系。
&&你的下颌运动时发出“咔嗒”的声音,多是由于颞下颌关节或者颈部关节半脱位引起的,可能与骨盆的半脱位也有关。
你的颈部、背部或更多的关节发出爆裂的声音,通常是由于你的脊椎关节绞锁或卡住,如果发出哗哗的声响是关节囊松弛、脊椎关节退化的表现。
&&你的头或髋部不能向两侧轻松地扭动或者旋转,运动的范围减少,两侧转动的角度不同,多是一侧半脱位较重的表现。
你经常感到疲劳。不平衡的脊柱耗尽你的能量。
你的精神不能很好集中,因为半脱位或颈椎不适会影响大脑健康。
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半脱位可影响你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其在抵抗疾病和防止感染的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你行走的时候脚尖向外展开。只要你不是有意改变的话,这项试验很容易进行。在你走路的时候,注意看你的又足。双足都指向前方吗?或者有一侧向内收扰(阴八字脚)或向外展开(阳八字脚)?或者双侧?足的朝向提示腰椎和骨盆、髋关节的问题。
&&经常落枕是颈椎的问题,经常闪腰、岔气是脊椎关节严重退变的表现,经常周身疼痛是脊椎病的征兆。
二、全脊柱X线片的作用
X线检查对于证实半脱位是最基本、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并可作为临床依据和证据,为临床研究和经验总结留下翔实的资料,有条件的一定要以X线诊断等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和证据,但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并且以临床症状作为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矫正操作时则要兼顾二者,这是一个医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而动态的X线学的研究对关节失稳、半脱位有了形态及功能的双重支持,增加了半脱位的类型和数量。
&&脊椎矫正必须以X线片为依据,其他检查如CT、MRI也很重要,可作为判断预后,掌握病情轻重、转归的参考资料。全脊柱X线片包括颈椎张口正位,颈椎侧位,胸椎正、侧位,骨盆正位,腰骶椎侧位。脊椎矫正强调整体性,要整个脊柱统筹考虑,全脊柱X线片的分析在脊椎矫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经治的病例几乎都有包括脊柱X线片的病历存档。
&&全脊柱X线片对整个脊柱的情况一目了然,如骨质疏松的程度、增生的情况、有无脊椎的骨折,其他骨病如结核、肿瘤、骨坏死的诊断,脊柱生理的改变如颈椎曲度反张、驼背、腰椎曲度变化,骶椎有否仰、低头改变,脊椎的半脱位尤其是原发的半脱位只有通过全脊柱X线片的分析才能找出,旋转半脱位很容易发现和测量,脊柱侧弯的更是离不开全脊柱X线片。
& &脊椎张口位分析必不可少,尤其是初学者,寰枢椎只有在张口位才能清晰显示,仅靠触诊来判断寰枢非常不可靠,万一寰枢椎有畸形容易造成危险,即使在张口位片上也要认真测量,张口位片透露出的信息是非常多的。多数骨科、骨伤& &科医师现在仍没有照张口位片的意识,漏诊了很多病人,说明对张口位片的认识程度不够。
&&全脊柱X线片能看到整个脊柱的全貌,不会漏掉几个脊椎,对骨盆、髋关节的分析更容易判断半脱位的类型,可直接观察骶髂关节、股骨头。
&&全脊柱X线片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对整个脊柱所有脊柱的画线分析,找出需矫正的半脱位之处,尤其是是引起疾病的原发半脱位,而不一定是症状最严重的地方。确定了矫正的部位、方向,矫正时才能心中有数,疗效才能良好、持久。
&&全脊柱X线片要在统一的标准条件下拍摄下,多采用站立位。
三、软组织的关系
&&脊柱由椎体、椎间盘和椎周软组织(即筋)组成。上下两个椎体加椎间盘可以称作一个功能单位,由上下关节突组成的关节完成旋转、前屈、后仰等动作。椎体的错位、偏位、半脱位、错骨缝可引起神经受压、软组织痉挛、僵硬、肿胀。同样,软组织即筋的损伤如扭伤、慢性劳损、静力性损伤引起的痉挛、僵硬、肿胀也可导致椎体的错位、半脱位。软硬组织互相依赖、互相保护, 同样重要。可谓“整肌不整脊,问题一大堆;整脊不整肌,根本不懂医”。治疗软组织损伤,为脊椎的复位打下基础,有利于脊椎的稳定,复位脊椎为软组织的正确附着,神经不受压迫,关节功能的正常提供条件。本人认为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软组织损伤重时,以松解软组织,消除症状为主,脊椎矫正为辅,症状改善后,以脊椎矫正为主,对疾病的稳定和预防复发有良好的疗效。总之,脊椎矫正有画龙点睛之意。对软组织的松解、经络的畅通也有立竿见影之效。多数情况下,应软硬兼顾,相辅相成。
四、影响脊椎稳定的因素
&&1、脊椎的排列,椎体是否平行排列,曲度是否正常。
2、椎间盘有否退化、膨出、突出等变化,椎间隙是否狭窄。
3、椎周软组织的状态,强壮、弹性好、柔韧性好有助于脊柱的稳定。
4、激素水平,如更年期骨关节易失稳,骨关节病在此期会加重。
5、骨质疏松,脊柱僵硬可增加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使脊柱更加不稳。
6、椎体的楔形变,以前的陈旧骨折,脊柱受力发生改变,使脊柱支撑力度差,半脱位产生,受力不均匀。
7、年龄,如老年脊柱退变,稳定性差。
8、先天因素,某些先天畸形,脊柱侧弯,随着年龄增长,脊柱退变快,软组织易劳损等使脊椎的稳定性越来越下降。
9、精神因素,心理可影响肾上腺,肾上腺可影响内分泌腺,进而影响荷尔蒙的分泌。
10、生活习惯。
11、锻炼如做脊椎保健操,尤其是抻筋拔骨的锻炼对脊椎的稳定是必不可少的。
五、影响脊椎矫正疗效的因素
&&脊椎矫正的技术性很强,同样的动作,同样的病症,治疗的效果却相差很大,甚至有的人能治好,有的人反而可能使症状加重。影响的因素大致有:
& &1、矫正者的理论水平,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 &2、矫正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包括发力速度、技巧的掌握。
& &3、适应症的掌握。
& &4、矫正者的心理素质,没有信心的情况下,手会发软,影响力的发挥,影响速度,影响疗效,甚至易产生拉伤等事故。
& &5、患者的配合程度,包括放松程度,配合锻炼,改变生活习惯,甚至改变工作。
六,脊椎复位与恢复活动功能的关系
& &几乎所有的脊椎矫正医师所讲的都是要复位,所有的教科书也都如是说。然而对照治疗后的X线处,尤其是脊柱侧弯的X线片,多数情况下直观的改变并不是特别大,已经定型的成年人变化更小。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治疗的疗效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疗效的获得并不穷追不完全依赖于解剖、形态上对位、对线,而应该是脊椎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恢复、改进。笔者认为后者是脊椎矫正治疗效果的主要机制。因此,应该把改变脊椎关节的活动能力作为重点。朝着复位的方向努力,其实获得的也是通过关节功能的改变,进而取得疗效。
& &有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是面对一个半脱位的,甚至移位、侧弯的脊椎而没有任何症状,是否需要复位?笔者的观点是必须复位或通过矫正来活动脊椎。理由是现在没有症状,以后必定会有症状甚或是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椎管狭窄等更严重的问题,再者本处可能是引发其他症状的原发半脱位。尽管矫正后也可能使局部不适,甚至疼痛、乏力、酸楚等,矫正前应同患者沟通好,讲清楚道理,然后进行矫正。
& &总之,复位是目标,恢复脊椎关节的活动功能是目的。
七,对复位的新认识
& &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及骨伤科书籍中,都论及复位,以复位作为治疗成功的标志。然而复位的确含义却从未有人提及,多数对复位的解释是解剖复位。这个解释笔者认为并没有道出以复位来治疗骨伤疾病的真正含义,因为许多情况下并未达到解剖复位,尤其是脊椎关节,所谓复位后也未达到完全的对位、对线,然而症状、功能的改善甚至所有症状立竿见影的全部消除也不少见。因此笔者认为强调的是“功能复位”,也就是将脊椎关节的功能恢复到原来状态或正常状态才是目的,也才可能。通过矫正将脊椎关节的绞锁、错位、活动度减小、滑膜嵌顿等解除,这才是真正的复位,解剖复位也许需要多次复位,也需要相关脊椎、整个脊柱处于解剖对位状态配合。
相对于解剖复位,如用手术外固定,虽然解剖复位了,这段脊椎关节的功能却丧失了。
复位的判断也有争议,有的以复位声音作为判断,也有的以椎体位置的移动作为标志,笔者认为还应该以功能的改善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可结合触诊、症状的减轻和消除来判断复位的程度。在关节炎性肿胀的情况下很难完全复位,甚至应先消除炎症,如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水肿期,应卧床休息,抗炎消肿治疗。当然如果判定炎症水肿是由错位引起的,应立即复位,炎症会逐渐消除,如滑膜嵌顿等。
八、矫正时发出的“咔嗒”声与矫正疗效的关系
&&多数情况下,矫正时会发出“咔嗒”声,多数情况下会发出一连串的响声,有的医师以是否发出“咔嗒”声作为矫正是否成功的标志。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咔嗒”声的产生是关节囊内的空气受到快速挤压而发出的爆裂声,是关节快速移动、错动而产生,确实可以作为关节被推动的一个表现。由于关节囊呈负压状态,因此响声非常脆。矫正效果好里,脊椎关节的后脱位改善,关节腔的压力减轻,肌肉、韧带的快速拉长、牵拉而产生的松懈,都使患者感到轻松、精神振奋。
&&响声发出的大小、音质可反映出关节的状况。也可据此作为判断关节情况的一个指标。在没有更加直接、简捷的方法时,不妨作为一个衡量指标。但却不是惟一的指标。也有的患者关节囊过于松弛,产生的响声虽大,效果却不一定最好。笔者曾治疗一眩晕病人,治疗时整个脊柱“咔嗒”声响得很好时,症状改善得并不好,而改为坐位,轻轻牵引头颈下,轻推枢椎,也未发出明显响声,患者却感到改善很多。
&&治疗效果的获得是通过活动脊椎关节,松解软组织痉挛,消除炎症,挤压刺激,神经血管功能的恢复正常。矫正的重点是改进关节的活动功能,有些老年人的关节非常僵硬,很难发出“咔嗒”声,多数年轻人的脊椎,刚刚摆好位置,自己就会发出响声。单纯追求响声,容易走入误区。
&&需要强调的是矫正后的触诊是不可缺少的,不能因为发出响声,就放弃触诊。仍要触摸关节是否“复位”,也就是突出的椎体是否归位,肌肉的僵硬、压痛是否改变。只有这样,治疗的目的才能达到。
九、脊椎矫正的发力部位及发力方式
1、发力部位 掌根,豆状骨,拇指桡侧端,拇指指端,示指桡侧端,示指掌指关节,示、中指指端,肘部(见图)。矫正常用手型见图。
2、发力方式
&&掌根下压:如以掌根下压第二骶椎;
&&豌豆骨压:最为常用,如以豌豆骨向前下压坐骨结节;
&&拇指桡侧端向内前上推(或挑):如推寰椎横突;
&&拇指端点压或推或挑或拔:作用于颈椎横突或关节突;
&&示指桡侧端挑或拔:作用于颈椎横突或关节突;
&&示指掌指关节推(实际上类似撞击):作用于颈椎横突或关节突、棘突;
&&示、中指指端:作用于腰骶髂骨的拉移;
&&肘部:用于腰骶、髂骨的拉移或斜扳。
此外还有用上半身下压调整胸椎的发力方式,将在有关章节详述。
十、脊椎矫正常用的着力部位
1、关节突 颈椎的关节突,分上下关节突,笔者主张曲度反张的多推下关节突,后下半脱位的多推上关节突。
2、横突 颈椎横突,胸椎横突,L5横突,其他腰椎横突避免直推,尤其L3横突易骨折。
3、乳状突 腰椎及下胸椎。
4、棘突&&各个脊椎的棘突。
5、髂后上棘 髂骨。
6、髂后下棘 髂骨。
7、髂前上棘 髂骨。
8、坐骨结节 视偏位类型调整具体着力部位及方向。
9、骶骨基底部及骶尖部 骶骨移位。
10、第二骶椎左或右侧&&骶骨倾斜、旋转。
11、枕骨隆突 枕骨移位。
12、面颊部&&枕骨半脱位。
13、额部& &枕骨移位。
14、下颌& &颞下颌关节。
15、下巴&&颈椎。
十一、脊椎矫正医师应经常进行训练的动作
&&俯卧撑,单双杠,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大成拳,拉力器,抻筋拔骨等有益发力及自我恢复的锻炼。
&&脊椎矫正医师专有的发力训练:
&&1、肱三头伸展训练&&双脚与肩等宽站立,以髋关节为轴,前屈四十五度弯腰,两上肢自然下垂,完全放松(见图),突然收缩肱三头肌牵拉前臂外展,然后放松,前臂会因反弹而上抬(见图)。
2、豌豆骨发力训练 双脚与肩等宽站立,两上肢屈肘相抱,左手在上,两手豌豆骨抵住对侧肘窝,上抬九十度,练习豌豆骨发力压推肘部的动作(见图);换右手在上,重复练习。
3、掌握发力训练 右手掌根着力置床上(最好置坠板上),左手握住左手腕部(见图),双脚与肩等宽站立,以髋关节为轴,前屈四十五度弯腰,两肘弯曲,做双肘突然伸直,下压掌根的发力训练(见图)。
4、拇指桡侧上挑的训练 双脚与肩等宽站立,沉肩坠肘、腕部抬高、手心向前,练习以肘部内下沉,腕部上扬带动拇指桡侧上挑的动作(见图)。
5、示指桡侧端上挑的训练 手心向内,余同拇指桡侧。双脚与肩等宽站立,沉肩坠肘、腕部抬高,练习以肘部内下沉、腕部上扬带动示指桡侧上挑的动作(见图)。
6、身体扭转带动前臂推豌豆骨及示指掌指关节发力的训练& &右脚上前一步,屈肘,肘部靠近腹部,向左扭身,以身体推动前臂从豌豆骨或示指掌指关节向前上发力,示指掌指关节的发力类似撞击(见图)。用于以豌豆骨或示指掌指关节为接触点矫正脊椎的训练。
十二、脊椎矫正的技巧
&&脊椎矫正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娴熟的技巧是矫正成功的保证。要求矫正医师有扎实的理论,尤其是对脊柱的解剖烂熟于心,轻巧快捷、收发自如的发力速度,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方式,取得患者的绝对信任和配合,充满信心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全面了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矫正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脊椎矫正医师要有良好的体魄,要经常进行发力动作的训练,要经常做俯卧撑等动作,能进行太极拳等有关发力技巧的武术锻炼更佳,有时需要“四两拨千斤,有时则需要千金拨四两“。
&&脊椎矫正医师要有丰富的各科知识,能与患者很好地交流,有时谈话可使患者放松,在不经意间即把矫正完成。要与患者有融洽的关系。矫正时尽量贴近患者身体,尽量使用小的角度,短的发力距离,爆发的、轻巧的发力速度,掌握好恰到好处的发力时机,与患者呼吸配合好,必须在呼气末发力,笔者的经验是与患者的呼吸保持同步。当然合适的矫正床有助于矫正和保护矫正者身体,但不是主要因素,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更重要一些。
诊断一定要明确,好的临床疗效一定是建立在准确的诊断之上;定位一定要明确;发力的方向一定要明确,一般与半脱位相反的方向和关节面一致的方向即为发力方向;手下的感觉一定要明确,接触的部位一触接触点,即知道是要矫正之处;发力的速度一定要快、有爆力感,发力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患者的反应速度。矫正时,一定要设法让患者放松,以整体的力来矫正某一脊椎。如患者紧张,可让患者吸气、呼气,转移注意力,或者第一次发力为假动作,待患者做出反应后再突然发力。
矫正一定要结合临床症状,先解除近期症状,再考虑长久疗效。
触诊的水平要高,和分析片子外,要靠触诊找出需要矫正的关键之外,这个功夫要靠长久的临床实践和反复体会总结。笔者的经验是触诊中感到关节突、横突向外后突出的是要重点矫正的。有肿胀、压痛、硬结、隆起的周围一般是要重点矫正的。
&&尽量掌握较多的复位技术方法,可反复变换让患者摸不准今天要采用哪种方法,以免患者提前做好准备,肌肉紧张而产生抵抗。复位技术某种程度上讲是与患者打心理战,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接触开始前要按操作线路抓紧皮肤及其软组织,即赶一部分软组织做软垫至要矫正处,以免直接推骨头,患者感觉疼痛。
&&锁定的技巧要掌握好,基本上都是在完全锁定后发力,也就是将所要矫正的关节固定在极限位,再轻微推出大约几度,听到“咔嗒”声即止。有经验的医师能在运动中将要矫正的关节快速锁死,需要假以时日练习。
&&矫正腰骶骨盆时,上手牵引肩膀和后腿前推上腿及矫正手固定患者要恰到好处,目的是为了让脊柱周围的韧带和接触点周围组织的弹性消失到临界点,是消除松弛和使患者变得紧张和产生对抗之前的最大容许量,也就是说,要锁定在关节已到最大限度而又未让患者产生抵抗。做不到的话,以不让患者产生抵抗为先。做这些准备动作时,手法要轻,不能让患者感觉疼痛。
&&复位要力争一次成功,反复复位易致患者紧张,产生抵抗,丧失信心,甚至产生新的损伤。一般一个部位复位不超过三次,否则放弃。
十三、脊椎矫正的适应症
&&1、颈椎病症 上颈椎慢性损伤、头痛、头晕、恶心、失眠、颈肩臂疼痛、手臂发木、血压不稳、心慌、心律失常、颈肩不适、耳鸣、耳聋、眼花、视物模糊、视力疲劳、不欲睁目、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精神障碍、头颈活动障碍、血压不稳、晕车、咽炎、梅核气等。
2、胸椎病症&&头痛、眩晕、呕吐、恶心、背酸胀痛、呼吸不畅、咳嗽、上肢麻木、落枕、肩周疼痛、手上肢肿胀、功能性心脏病、胸闷、胃脘痛、胁肋胀痛、肋间神经痛、便秘、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腰下背部疼痛、臀下肢疼痛、膝关节痛、跛行等。
& &3、腰椎病症 便秘、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腹胀痛、腰下背部疼痛、腰膝酸软、痛经、盆腔炎、臀下肢疼痛、膝关节痛、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L3横突综合征、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落、下肢疼麻、跛行、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阳萎等。
&&4、骨盆病症 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炎、双腿长短不一、腰骶臀下肢以疼痛麻木、盆腔炎、行走困难、臀上中下皮神经炎、梨状肌综合症、腰椎滑脱、坐骨结节疼痛、阔筋膜张肌损伤、髂胫束损伤、股二头肌损伤、股四头肌损伤、骶结节韧带损伤、小腿抽筋等。
5、骶骨病症 腰骶臀下肢疼痛麻木,坐立不安、腰骶部疲劳、腰骶韧带疼痛、髂腰韧带疼痛、不能久立、坐位时起立困难、小腿抽筋、痔疮等。
6、尾骨病症 骶尾部疼痛、 不能坐下、周身不适。
7、各种急慢性损伤 车祸、外伤后遗症,脊椎退行性病变等。
8、脊椎侧弯症 儿童脊椎侧弯、双肩不等高、成人脊椎变形、老年驼背等。
9、预防性治疗&&脊椎病预防,调整生理曲度,减轻疲劳,改善亚健康,预防骨质疏松,保护椎间盘、椎间关节等。
十四、脊椎矫正的禁忌症
& &1、结核性疾病,骨肿瘤,各种功能衰竭性疾病,出凝血功能障碍。
&&2、血压过高过低,低血糖,空腹,身体极度虚弱者,高热,过饱、醉酒后。
&&3、癫痫,精神不正常等。
&&4、骨质疏松超过二度要慎治。
&&5、脊椎病脊髓压迫症状较重的,宜接受其他治疗,或炎症、水肿、压迫等改善后,诊断明确的可观察、尝试治疗。
6、血管过于硬化的,有过脑出血、梗死、栓塞病史的慎治。
7、过于紧张不配合,对矫正疗法抵制的。
8、有过脊椎手术病史的,在搞清楚手术式后,手术部位尽量矫正。开胸术后,胸椎中段要在胸骨完全愈合后,并且控制好力度,方可做胸椎矫正。
9、女性孕期、经期避免治疗。有经验的可在4个月后开始治疗,据美国医生的经验有益顺产。
10、脊椎骨折及可能有骨折的。
11、滑脱起过二度的慎治。
十五、脊椎矫正注意事项
(一)医师注意事项
& &1、作风正派,对病人全心全意,与病人尤其是异性病人搞好医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
& &2、一般要在分析完片子后,再做治疗。除非年轻健康的,可除外禁忌证的,方可摸索试行,逐渐加大力度。
& &3、要勤洗澡,保持好个人卫生,注意个人的形象。
& &4、要对每一个病人耐心讲解,宣传本疗法的优点、特点、脊椎的健康常识。
& &5、应该进行一些有益缓解疲劳的锻炼。
(二)患者注意事项
& &1、主动提供、拍照X线片。矫正时应放松,配合大夫。
& &2、尽量不要接听手机,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治疗,干扰其他患者。
& &3、矫正后两小时内,尽量不要扭动脊椎,不要负重,以免影响疗效。
& &4、症状较重时以每日一次为宜,严重者亦可一天矫正两次。亦即矫正之初,以密集治疗为佳,可以结合针刺、理疗等治疗配合;减轻时,隔日一次,或周两次;症状轻微或不明显时可每周或隔周一次;作为预防或脊椎维护以脊椎矫正为主,可每两周一月一次。总之,脊椎的维护应成为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5、保持正确的工作、学习姿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单一姿势过久,以免肌肉僵硬,不坐沙发、转椅,不睡软床,不跷二郎腿。
&&6、必须进行抻筋拔骨练习,最好治疗前自我练习,活动开肌肉关节。
&&7、矫正之后,隔天若感到较累或稍微酸痛,是正常的反应,请勿担心,并请补充水分及睡眠。
&&8、不提重物,减少脊椎负担。
& &9、治疗后两小时内不要扭动脊椎。
&&10、穿着鞋跟合适的鞋子(二到三厘米),以免增加脊椎负担。
&&11、定期做脊椎矫正,以利脊椎之保养。常人宜每星期保养一次,而老人以一星期保养两次为佳。
& &12、不论治疗期间或治愈后均须:
(1)保持正确姿势。
(2)放松肌肉(尤其肩膀肌肉)。
(3)适当运动(以各种体操尤佳)。
十六、脊椎矫正常见的损伤及处理
&&脊椎矫正是安全度较高的治疗法,其安全舒适的保证来自矫正医师的良好训练。但有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损伤,有时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也有一些是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毕竟每个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大不相同,更何况对一些复杂严重病例的治疗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疼痛加重和其他不适。
&&1、肋间肌、肋间关节损伤 最常见的是肋间肌、肋间关节的2,中医也称“岔气”,多见于胸椎矫正时,与患者的呼吸没有配合好,或腰、骨盆矫正时,上部没有锁定好或上手(稳定手)不自觉的发力使胸肋部受力,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因此对老年人的矫正要格外小心,控制好力度。也有的是患者胸肋、胁部有陈旧伤,相同、甚至较小的力对其即可造成损伤,因此病史的采集和检查会有所帮助。
&&处理措施:静养休息,严重的局部冷敷,二十四至七十二小时后热敷,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或七粒胶囊等药,可作理疗。大概需要二周时间恢复。
& &2、头晕、心慌 多见于第一治疗时,肌肉僵硬,气血运行不畅,患者紧张或过于饥饿、疲劳,个别的是矫正后不适应。也有的是类似于晕针的反应。个别为低血压病人的反应。
&&处理措施:在床上静躺一会儿,喝点水、饮料。治疗前要放松一下颈枕部软组织。血压异常的要控制好血压后再做矫正。血管硬化重的要轻巧,有中风病史的慎治。
&&3、腰扭伤 发力过于粗暴、时机没掌握好,尤其是L3横突的拉伤多见。
处理措施:服活血化瘀药物,休息或做理疗,严重的局部封闭治疗。
4、症状加重 症状较治疗前反而加重,部分是正常反应,部分是对矫正后位置的不适应。
& &处理措施:同病人讲解清楚,掌握好治疗的节奏和力度,重病人、老年病人、体质弱的要试探着增加力度。
& &5、马尾神经损伤、下肢瘫痪&&出现马鞍区麻木,大小便失调,下肢瘫痪,少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的病例,应坚决避免。
预防措施:掌握好适应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甚至突出的椎间盘突入到椎管内的要慎治或不治,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复发初期、水肿、渗出、炎症重的先以卧床、服药、理疗甚至注射、脱水为主。出现后要及时做核共振等检查,必要时手术减压。
6、骨折 有颈部斜扳导致的颈椎棘突、关节突、椎弓骨折的报道,也有腰椎横突骨折的报道。
预防措施:避免暴力,生拉硬拽,要顺着关节面的方向发力。尽量在卧位实施矫正。
7、寰枢椎半脱位症状的加重 寰枢椎受到不当牵拉等刺激,产生头晕、恶心、头痛、太阳穴胀痛。
预防措施:不知道寰枢椎半脱位类型时,保护好上颈椎,避免外力刺激。
8、束带感的产生 见于颈椎复位手法粗暴不当、适应症掌握不当,脊髓刺激,交感神经激惹而致,可伴有心慌、上肢麻木、冷热等皮肤感觉异常。
预防措施:掌握好适应症,脊髓受压的患者,动作要轻缓。
十七,脊椎的定位
1、颈椎 颈椎椎体位置判定:颈椎椎体判定以C2及C7较易判定,其余各颈椎椎体则以两椎来推定。
C1:此椎体由棘突无法摸到,但其横突位于枕骨下方,耳朵正后方位置,该颈椎的横突较长,尤其向后半脱位时,更易触摸到。
C2:由枕骨以下,首先摸到的是棘突,该棘突最粗大,最易偏歪。
C3:由C2往下一椎体之棘突。
C4:由C2往下二椎体之棘突即是,或颈椎的最中间的一椎。
C5:由C7往上二椎体之棘突即是。
C6:由C7往上一椎体之棘突即是,或一手拇指按于棘突上,头部后伸时棘突向前者。
C7:靠近肩部,较突出的、隆起的两个棘突为C7及T1,区别是当头部转动时,会跟着动的是C7。
颈椎的棘突触诊并不是绝对可靠,笔者多采用双手四指指端轻触横突来确定。
(1)方法:采取俯卧位姿势实施,并令患者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身体两侧。
(2)胸椎椎体位置判定:胸椎椎体判定以T4、T7、T12及T1较易判定,其余各胸椎椎体则以此四椎体来推定。
T1:如上所述,靠近双肩,较突出且不会随着头部转动的椎体即是T1。T2:由T1往下一椎体即是(或由T4往上二椎体即为T2)。
T3:由T1往下二椎体即是(或由T4往上一椎体即为T3)。
T4:在肩胛骨内侧最突出的高点(肩胛冈侧)联线之椎体即是T4。
T5:由T4往下一椎体(或由T7往上二椎体即为T5)。
& && &T6:由T4往下二椎体(或由T7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6)。
T7:在肩胛骨最下端的平行连线之椎体即是T7。
T8:由T7往下一椎体即是。
T9:由T7往下二椎体即是。
T10:以T4到T7之等级倍距离,由T7向下延伸点的椎体即是T10。
T11,T12:由T10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T12:游离的第12肋骨的起点。并不可靠,12肋的变异很多。
&&(3)胸椎横突的定位:T1、T2、T3、T12上数一个棘突旁开二到三厘米。T4、T5、T6、T11上数一个半棘突旁开二到三厘米。T7、T8、T9、T10上数二个棘突旁开二厘米。
& &(1)方法:如胸椎。
& &(2)腰椎椎体位置判定:腰椎椎体判定以L4较易判定,其余各腰椎椎体则以推定。
& &L4:两骨盆顶点连线正对L4椎间隙。
& &L3,L5:由L4上下各一椎体即为L3及L5。
& &L1,L2:由L3往上一二椎体即是(由T12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 &L3:腰椎之中间,正对腰眼处。
十八、脊椎的触诊法
& &以主要的体表标志为参考,触摸偏位、错位、半脱位的脊椎,确定需要重点调整治疗的部位。以横突、棘突、关节突的偏离、后突、旋转、歪斜、离位、侧移确定半脱位的椎体及方向。根据压痛、关节的僵硬、痉挛、紧张、肿胀、挛缩、变厚确定病变的部位、椎体。
&&1、颈椎的触诊 病人取坐位。
&&(1)棘突触诊法;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触摸棘突,枢椎的棘突最长,隆椎的棘突较好触及,正常颈椎的三到五棘突较难触及,如果颈部直立时可触到,则为颈曲变直或反张,棘突的触诊不太可靠。
&&(2)横突触诊法:以双手的;是指端,主要是中指端轻轻触摸。寰椎的横突最长,最易触及,位于枕下、下颌角后,如两侧不对称,一侧易触及的为向外侧移、向后旋转。枢椎的横突较短,如触及一侧甚至关节突也触及,多为侧移。数个颈椎的横突在一侧易触到,多为向后旋转,向一侧侧方突出为侧突。触摸到横突处肌肉痉挛、肿胀、包块、硬结、压痛甚至上肢出现麻木,为斜角肌痉挛。C7横突在向后半脱位或肥大时易触及。
&&2、胸腰椎的触诊法
&&(1)患者站立位:医师立于其后,双手示指放于患者双肩锁关节最外侧,感觉高低的不同,以判断有否侧弯。双手拇指至于肩胛骨下角,比较高低,判断有无胸椎侧弯。
&&(2)患者端坐方凳上:医师坐位立于其后,一手扶患者头部,另一手以示、环指夹着棘突,中指置棘突上面,自上而下滑动触诊。比较脊椎是否成一直线,有无侧弯,滑脱。
&&(3)患者俯卧位:仍用三指触诊,并用两手四指轻触,比较有否脊椎侧弯,有无驼背,腰前屈过大。
3、骨盆的触诊
&&(1)患者站立位:医师立于其后,双手示指放于患者髂嵴、髂后上棘,比较高低;让患者弯腰,比较两侧骶髂的活动度,或让其两侧轮流屈髋屈膝抬腿,活动度小的为患侧。
&&(2)患者俯卧位:两手四指轻触患者髂嵴、髂后上棘、骶正中棘、坐骨结节、骶髂关节,比较高低上下的不同,局部的肿胀、压痛。医师双手握住患者踝部,拇指压于脚后跟(不脱鞋),尽量跖屈踝关节到极限,比较两脚的长短。压住骶骨,伸直一侧下肢尽量上抬,再做另一侧,比较高低,低的一侧为病侧。
&&(3)患者仰卧位:看有否阴阳脚,轻触髂前上棘,检查:“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
&&4、阳性反应物的触诊
& &脊柱周围的韧带、肌肉附着点处,肿胀、紧张、僵硬、压痛、筋结、囊样肿物、条索状物、硬结、剥离、摩擦音,捻发音等病理反应。
十九、几个重点脊椎的矫正意义
&&重点矫正寰椎、枢椎、C7、T1、T11、骶椎、骨盆。脊椎矫正学强调寰枢椎和骨盆的重要性,认为寰枢椎是起主导作用,属引邻椎,为第一重要位置,需重点矫正,有专门矫正寰枢椎”hole in one”流派;骨盆是第二重要的位置。其出发点可能是认为脊柱的两端对脊椎的变形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即所谓的扭毛巾效应。笔者认为C7、T1、T11、T12、L4、L5、S1,甚至髋关节,这些游离、交界处,活动度较大、受剪力较大、易于疲劳及劳损的部位都是要重点矫正的,也是易于产生半脱位的部位。
发表于 15:01:32&&&&
爱盲提醒,你还没有设置签名。
width:100%">
4楼 步步高推拿 说:回3楼步步高推拿
本帖最后由 步步高推拿 于
15:12 编辑
第一节 脊柱的骨骼解剖特点脊椎矫正学在我国香港、台湾又称:“神经脊骨学”,大陆曾被称为“整脊学”,又有人称“脊柱推拿”。笔者认为“脊椎矫正学”较为恰当地表达了其含义。无论名称如何都是以脊柱的解剖结构为理论基础的,通过调整脊柱的形态构造、关节的功能状态,来达到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的目的。因此,对脊柱解剖的熟悉是最基本的要求,必须达到精通的程度。脊柱是由32个脊椎组成的节段性中轴骨架(见图)。脊椎矫正学的脊柱包括骨盆、枕骨,再加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3块尾椎。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不仅能负荷重力,缓冲振荡,而且参与组成胸、腹、盆腔、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同时也保护胸、腹腔及盆腔中的脏器。典型的脊椎包括椎体和椎弓两个部分。椎体在前,是椎骨的负重部分。椎体由上至下负重逐渐增加,椎体的体积也逐渐增大。椎体呈圆柱状,主要由骨松质构成,表面覆有薄层骨密质。椎体后方呈弓状的部分叫椎弓。椎体和椎弓之间共同围成的孔叫椎孔,各个椎体的椎孔相连就形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及其被膜,在脊椎骨骨折或脱位时可损伤脊髓。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窄,称为椎弓根,其上下方各有1个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相信椎弓根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弓根向后的扁平部分称为椎弓板,两侧的椎弓板在后部中线处融合构成了椎管后壁的主要部分。每个椎弓上有7个突起,即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2个横突和1个棘突。关节突位于椎弓根和椎板相连处,相邻的上、下关节突构成椎间关节。横突自椎弓根和椎弓板会合处向两侧突出,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有很多肌肉附着在其上。胸椎的横突尚通过肋横突关节与肋骨相连。棘突自左、右椎弓板会合处向后突出,彼此借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连接,棘突也是肌肉的附着点。 各节脊柱的骨骼解剖特点将于矫正技术的各章节中详述,结合矫正技术讲述更有益于记忆、掌握和运用。
发表于 15:06:34&&&&
爱盲提醒,你还没有设置签名。
width:100%">
5楼 步步高推拿 说:回4楼步步高推拿
本帖最后由 步步高推拿 于
15:20 编辑
第二节& &脊髓的解剖结构及功能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1、位于椎管内,上端正平枕骨大孔处续于延髓,下端到第一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三腰椎。&&表面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见图)。 2、脊髓有两个膨大。颈膨大:C4到T1节段。腰骶膨大:L2到S3节段。 3、终丝为连于脊髓下端的细丝,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有稳定脊髓的作用(见图)。已无神经组织。 4、马尾为脊髓节段高于同序数椎骨,而脊神经根仍然从相应的椎间孔出椎管,以致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形成马尾。(见图)。二、脊髓的节段及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1、脊髓的节段&&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脊神经共三十一对,脊髓分为三十一个节段。即颈段(C)八个、胸(T)十二个、腰段(L)五个、骶段(S)五个、尾段(C0)一个(见图)。 2、脊髓的节段及与椎骨的对应关系&&(1)C1~4与同序数的椎骨相对应。& &(2)C5~8、T1~4与上一节椎体平对,如胸二平对第一胸椎(减一)。& &(3)T5~8与上二节椎体平对,如胸六平对第四胸椎(减二)。& &(4)T9~12与上三节椎体平对,如胸九平对第六胸椎休(减三)。& &(5)腰髓节段平对第十到十二胸椎体。& &(6)骶尾髓平对第一腰椎体。&&了解脊髓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对病变的定位有意义。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 后角(后柱),中间带,前角(前柱)(见图)。&&(1)前角(前柱):多极运动神经元。A运动神经元:分布到梭外肌;r运动神经元:分布到梭内肌(比普通骨骼肌纤维短而细),参与肌张力的维持和腱反射功能。Renshaw细胞: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a神经元轴突返回侧支,轴突终止于同一a神经元胞体。&&(2)中间带:中间外侧核,侧角(侧柱):内脏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T1~3: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S2~4: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中间内侧核:存在于脊髓全长,接收后根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3)后角细胞(后柱):边缘核,位于后角尖,存在脊髓全长,参与组成脊髓丘脑束;胶状质,脊髓内节段间联系,分析、加工脊髓传入感觉信息;后角固有核,腰骶髓最多,胸髓少,主要形成脊髓丘脑束;网状核,位于后角固有核外侧网状结构中,发纤维近,如同、对侧外侧索;胸核、背核,仅见于C8到L3,位于后角基底部内侧,形成脊髓小脑后束(见图)。 2、白质&&每侧借脊髓的纵沟分为前、后和外侧三个索,灰质连合的前方为白质前连合,由左右交叉纤维组成(见图)。& &(1)固有束:起止均在脊髓,位于白质最内侧,由灰质各层中间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完成脊髓节段内或节段间反射活动。& &(2)上行传导束:又称感觉传导束,将不同的感觉信息上传到脑。由薄束和楔束、脊髓小脑束、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脊髓顶盖束、脊髓橄榄束组成。&&(3)下行传导束:又称动作传导束,将不同部位的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起自脑的不同部位,直接或间接止于脊髓前角或侧角的纤维束。支配躯体和内脏活动,调节肌张力和参与脊髓反射等。主要包括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和内侧纵束。四、脊髓的功能& &1、传导&&通过上、下行纤维束传导神经冲动。& &2、反射& &通过脊髓内部的神经元联系,完成反射,如腱反射等(见图)。
发表于 15:07:05&&&&
爱盲提醒,你还没有设置签名。
width:100%">
6楼 步步高推拿 说:回5楼步步高推拿
本帖最后由 步步高推拿 于
15:28 编辑
第三节 脊柱的神经解剖结构脊柱中容纳了脊髓、脊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等组织,它们调控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以及一些腺体和血管的功能活动,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脊神经& &共有三十一对。颈神经八对,胸神经十二对,腰神经五对,骶神经五对,尾神经一对。& & 1、脊神经出椎管的部位& &&&(1)第一到七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上方的椎间孔出椎管。& &&&(2)第八对颈神经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孔出椎管。& &&&(3)胸、腰神经均分别在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 &&&(4)第一到四对骶神经在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 &&&(5)第五对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管裂孔穿出。&&2、脊神经的成分&&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见图)。&&3、脊神经的分支& &(1)脊膜支:极小支,在脊神经分为前后支之前发出,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回椎管中,分布于脊髓被膜、椎骨、椎间盘、韧带骨膜等处。& &(2)交通支(见内脏神经)。& &(3)后支:除第一、二颈神经外,都较前支细小,呈节段地分布于枕、项、腰、背、臀部。& &&&主要分支:枕下神经,枕大神经,第三枕神经,臀上皮神经,臀中皮神经。& &(4)前支:除第一、二颈神经外,都较后支粗大,除胸神经外互相交织成丛。& &&&1、颈丛:&&& && &组成:C1~4的前支。& &&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深方。& && &分支: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肌支,膈神经。运动纤维,膈肌;感觉纤维,胸膜、心包、膈下腹膜;右侧肝、胆、肝外胆道。& && &损伤:同侧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甚至有窒息感,受刺激可发生呃逆。& &&&2、臂丛& && & 组成:C5~8,T1一部分。& && & 位置:经颈根部、锁骨下动脉的上方,锁骨之后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 && &&&分支:& && && &A、胸长神经(C5~C8);发自锁骨上部,分布前锯肌。& && && &B、肩胛上神经(C5~C7):发自锁骨上部,分布冈上、下肌及肩关节。& && && &C、胸外侧神经(C5~C7);发自外侧束,分布胸大肌。& && && &D、胸内侧神经(C8~T1);发自内侧束,分布胸小肌、胸大肌下部。& && && &E、胸背神经(C6~C8):发自后束,分布到背阔肌,乳腺癌手术时易损伤。& && && &F、腋神经(C5~C6):发自后束经四边孔到三角肌。损伤:肩不能外展(肩部骨突起,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 & G、桡神经(C5~T1):发自后束。肱骨干处损伤时,成“垂腕”(见图)。& && & H、尺神经(C8~T1):发自内侧束,损伤后呈“爪形手”(见图)。& && & I、正中神经(C6~T1):由内、外侧束两根合成。正中神经损伤时,拇指不能对掌,和尺神经同时损伤呈现“猿手”(见图)。& && & J、肌皮神经(C5~C7):发自外侧束。& && & K、臂内侧皮神经(C8~T1):发自内侧束。& && & L、前臂内侧皮神经(C8~T1):发自内侧束。&&4、胸神经前支& &(1)分支:肋间神经与肋下神经组成前皮支和外侧皮支,支配胸腹壁皮肤,胸腹膜的壁层,肌支支配肋间肌,腹肌的前外侧群(见图)。& &(2)节段性分布:T2胸骨角平面,T4乳头平面,T6剑突平面,T8肋弓平面,T12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平面。&&5、腰丛(见图)& & 组成:T12的一部分,L1~3,L4的一部分。& & 位置:腰大肌的深部。& & 主要分支:& &&&(1)髂腹下神经(T12~L1):分布于腹股沟区、下腹部的皮肤,下腹壁的肌肉。(2)髂腹肌沟神经(L1):下腹壁的肌肉,腹股沟区、阴囊或大阴唇皮肤。(3)股外侧皮神经(L2~3):分布至大腿外侧皮肤。(4)生殖股神经(L1~2):分为股支至股三角皮肤,生殖支进入腹股沟管与精索伴行,分布于阴囊、大阴唇、提睾肌。(5)股神经(L2~4):肌支支配大腿前群肌的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为隐神经。损伤:坐位时不能伸小腿,可步行,但困难,不能奔跑和跳跃。(6)闭孔神经(L2~4):大腿内收肌群。&&6、骶丛(见图)& &&&组成:L4一部分、L5、S1~5、C0。& &&&位置:骶骨及梨状肌前面。& &&&主要分支:& &&&(1)臀上神经(L4~5,S1):分布至臀中、小肌,损伤后大腿不能外展、内旋力弱,呈外旋位。(2)臀下神经(L5、S1、S2):支配臀大肌,损伤后伸大腿无力。(3)阴部神经(S2~4):分布于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的肌和皮肤。主要分支:肛神经、会阴神经、阴茎背神经。(4)股后皮神经(S1~3):主要分布于股后部和腘窝部皮肤。(5)坐骨神经(L4~4,S1~3):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见图)。主要分支:胫神经、腓总神经。&&1、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足底外侧神经。损伤: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能以足尖站立,“钩状足”,感觉障碍以足底区明显。&&2、腓总神经:腓深、腓浅神经。损伤: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内翻,趾不能伸,“马蹄”内翻足,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和足背明显。(见图)。二,内脏神经系统指调节和控制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系统,故名内脏神经。由于不直接受人的意识控制又称自主神经(见图);又因它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又称植物神经。内脏神经分内脏运动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内脏感觉神经,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见图)。& &(一)内脏运动神经1、交感神经 (1)中枢部(低级):脊髓T1(C8)~L3(L2)侧角。 (2)周围部:包括交感神经节以及由节发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经丛。& &1、交感神经节& &A、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十九至二十四对加一单节。上自颅底下至尾骨,两干下端合于单个的尾节。& & 颈交感干神经节每侧有三个,分别称为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和颈下神经节。&&胸部每侧有十至十二个,第一胸节常与颈下神经节结合,称颈胸神经节(星状神经节)。&&腰部每侧有四至五个节。&&骶部第侧有二至三个节。&&尾部只有一个单节(奇神经节)。& &B、椎前神经节:主要有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2、交通支:交感干神经节借交通支与相应的脊神经相连(见图)。& &A、白交通支:脊髓侧角细胞发出的节前纤维,离开脊神经进入交感干神经节的通络。& & 节前纤维的三种去向:& &&&a、终止于相应椎旁神经节,换神经元。b、上升或下降:T1~3,T6~10上升或下降,T11~L3下降至腰骶部交感神经节。C、穿椎旁神经节终止于椎前节换神经元。B、灰交通支: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进入脊神经的通路。 节后纤维的三种去向: a 经灰交通支到(三十一对)脊神经,血管、汗腺、竖毛肌。 b形成动脉丛(伴动脉及分支)经分支至脏器。 C交感神经节经分支至脏器。& && &3、交感神经的分布& && &A、到躯干、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的分布& && & 胸1至腰3节段侧角的一部分细胞到节前纤维到相应的脊神经到白交通支到交感干相应的神经节交换元(部分在交感干内上升到交感干颈部神经节换元,部分在交感干内下行,至交感干下腰部和骶、尾部的神经节换元)然后交感干全部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到灰交通支到返回到三十一对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 &&&B、到头颈部分交感神经的分布& &&&胸一、二节段侧角的一部分细胞到节前纤维到相应的脊神经到白交通支到交感干相应的胸神经节(不换元,在交感干内上行)到颈上神经节换元到节后纤维(缠绕在颈内、外动脉周围形成)颈内动脉丛、颈外动脉丛到瞳孔开大肌和头面部的腺体和血管。&&节前神经元的胞体:胸一、二节段的侧角细胞;节后神经胞体:颈上神经节(见图)。& &C、心的分布& &&&胸一到四(或五)节段侧角的一部分细胞到节前纤维到经相应的脊神经到白交通支到交感干相应的胸神经节(一部分纤维在交感干内上行到颈上、中、下神颈节换神经元)由这三个神颈节发出节后纤维到形成颈上心神经、颈中心神经和颈心下神经到心脏;另一部分纤维就在直接到达的交感干相应胸神经节内换元到节后纤维到胸心神经到心脏。 支配心脏的节前神经元的胞体;胸一到四(或胸五)的侧角细胞;节后神经元的胞体:颈上、颈中和颈下神经节和上胸部的交感干神经节(见图)。D、到腹腔的分布&&胸五到十一(或十二)节段侧角的一部分细胞到相应的脊神经前根到白交通支到交感干相应的胸神经节(不换神经元,而是穿越交感干神经节)到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到穿膈到腹腔内的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上神经节换元到节后纤维与迷走神经的纤维共组成腹腔丛到肝、胰、胆囊、脾、肾、肾上腺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节前神经元的胞体:胸五到十一或胸十二侧角细胞;节后神经元的胞体: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上神经节(见图)。E、到横结肠左曲以下和盆腔脏器&&腰一到三节段侧角的一部分细胞到节前纤维到相应的脊神经和白交通支到交感干相应神经节(穿越这些神经节)形成腰内脏神经到肠系膜下神经节换神经元到节后纤维到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腔脏器。& && &节前 神经元胞体的位置:腰一至三的侧角细胞;节后神经元胞体的位置:肠系膜下神经节(见图)。&&2、副交感神经(见图)&&(1)组成:1、低级中枢:脑干副交感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脊髓骶部:二到四节段的骶副交感核。2、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及进出于节的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根据副交感神经节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2)副交感神经节(见图)1、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外侧,有三个根出入。A、副交感根:来自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换元后至瞳孔括约肌、睫状肌。B、交感根:来自颈内动脉的交感丛,至瞳孔开大肌和眼球血管。C、感觉根:来自三叉神经鼻睫神经,至眼球,传导一般感觉。2、翼腭神经节:位于翼腭窝内,有三个根出入。A、副交感根:来自面神经的岩大神经,节后纤维至泪腺、腭、鼻黏膜腺体司分泌;B、交感根:来自颈内动脉的交感丛,颈上节的节后纤维,至泪腺、腭、鼻黏膜腺体的血管和平滑肌;C、感觉根:来自上颌神经的翼腭神经,穿翼腭神经节到泪腺、腭、鼻黏膜传导一般感觉。3、下颌下神经节:位于下颌下腺与舌神经之间,有三个神经根出入(见图)。 副交感根:来自起于下泌涎核的鼓索,换元后至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司分泌; 交感根:来自颈内动脉的交感丛,至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血管和平滑肌; 感觉根:来自三叉神经的舌神经,至下颌下腺、舌下腺和舌传导一般感觉。4、耳神经节:位于卵圆孔下方,有四个神经根出入(见图)。 A、副交感根:来自起自下泌涎核的岩小神经,换元后至腮腺,司腮腺分泌。 B、交感根:来自脑膜中动脉的交感丛,至腮腺的血管。 C、感觉根:来自耳颞神经,至腮腺传导一般感觉。 D、运动根:来自下颌神经,至鼓膜张肌和腭帆张肌。3、副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颅部副交感神经:随动眼神经起于动眼神经副核,经动眼神经(眶腔)、睫状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到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随面神经起于上泌涎核,经面神经(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至泪腺。&&随面神经(鼓索)加入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换神经元)到腮腺、随舌咽神经起于下泌涎核,耳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至腮腺、迷走神经背核(延髓)、迷走神经胸、腹腔器官内节或器官旁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至颈、胸、腹腔脏器(除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见图)。 2、骶部副交感神经:骶二到四副交感核盆内脏神经(节前纤维)盆丛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节后纤维至结肠左曲以下肠管和盆腔脏器(见图)。& &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自主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来源、形态结构、分布范围和功能上存在以下的不同点:1、分布范围不同。交感神经几乎分布于全身各部,而副交感神经分布则比较局限,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均无副交感神经。2、低级中枢的部位及周围部神经节的位置不同。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起自T1到L3脊髓节灰质侧柱的中间带外侧核内,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和脊柱前方;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起自中脑、脑桥、延髓及脊髓节S2到S4,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的器官附近和器官壁内。因此,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比交感神经长,而其节后纤维较短。3、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比例不同。一个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许多节后神经组成突触。而一个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则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所以交感神经的作用范围较广泛,而副交感神经则较局限。4、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与副交感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即是相互抵抗,又是相互统一的。当机体运动加强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减弱,于是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支气管扩张、瞳孔开大、消化活动受抑制等现象,此时机体的代谢加强,能量消耗加快,以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当机体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转而加强,而交感神经却受到抑制,因而出现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支气管收缩、瞳孔缩小、消化活动增强等现象。这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能量的储存。5、效应器对交感神经传导冲动发生反应的间隔期为几秒到1min,作用时间可维持几秒至几分钟;而对副交感神经的反应间隔期仅为百分之几秒到千分之几秒,作用维持时间也很短。6、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末梢释放交感素;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及小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末梢也释放乙酰胆碱。&&4、自主神经系统与躯体神经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上有如下的不同之处&&(1)躯体传入纤维感受体表、骨骼、关节及肌肉传来的刺激,调节机体运动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而自主性传入纤维则感受身体内部脏器传来的冲动,调节机体的内在环境。&&(2)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使发生迅速适宜的运动;而自主神经系统则支配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在正常情况下进行相对平衡而有节律的内脏活动,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而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则促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的内脏应激活动。&&(3)躯体神经传出纤维均匀地起于脑干及脊髓的全长,在周围保持明显的分节性;自主神经的周围传出纤维仅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几个部分发出,即中脑、脑桥、延髓、脊髓的T1到L3以及S2到S4节,从脊髓发出者分为胸腰部及骶部,但缺乏明显的分节性。&&(4)在与效应器的联络方式上,躯体神经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的前角内,其轴突经前根走出直达骨骼肌;自主神经的传出神经纤维并不直达效应器,而是在自主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再由节内神经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因此,自主神经的全部径路分为节前和节后两部分。神经节分脊柱两侧的椎旁神经节、脊柱前方的椎前神经节及内脏壁内神经节。节后神经元的数目较多,一个节前神经元可以和多个节后神经元构成突触。&&(5)自主神经传出神经节后纤维的分布形式和躯体神经也有不同。躯体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而自主神经节后常附着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6)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是比较粗的有髓纤维,而自主神经的运动神经纤维则是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的细纤维。& &(7)躯体运动神经纤维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都受意志的控制,而自主神经的运动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则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志的控制。& &(8)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而自主神经的运动神经则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三、各部位的神经解剖结构&&(一)颈部神经& & 颈部的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其中脑神经包括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舌咽神经最深,舌下神经和副神经最浅。脊神经包括颈丛和臂丛。&&1、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穿出颈静脉孔后,下降于颈内动脉和静脉之间,内侧有迷走神经,再向前内侧弯曲,经茎突及自它起始的肌肉内侧,绕过茎突咽肌的后缘,经颈内、外动脉之间,越过茎突咽肌的浅面,于舌骨舌肌的内侧,向前上方横越咽中缩肌及茎突舌骨韧带到达舌根。舌咽神经的分支包括咽支、颈动脉窦支,茎突咽肌支,扁桃体支和舌支。&&舌咽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茎突咽肌,副交感纤维控制腮腺的分泌,感觉纤维分别管理舌后三分之一味觉和咽后部、舌后部、扁桃体、咽鼓管、鼓室等处的黏膜以及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感受器。 舌咽神经在其中枢和外周均可受到损害,因为舌咽神经与迷走、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在延髓起始部及外围行程中相互邻接,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当舌咽神经受损时,可同时损害迷走、舌下及副神经。在脊髓内部有病变而损及舌咽神经核时,一般仅有感觉丧失与茎突咽肌的麻痹,没有疼痛症状。当外周疾病如鼻咽肿瘤、扁桃体肿瘤、咽鼓管肿瘤或淋巴结肿大等,压迫损害舌咽神经时,可产生继发的持续疼痛或剧烈的阵痛,尤其是吞咽时,因常伴有邻近脑神经的损害,故同时可发生食物反窜鼻腔或误入气管等现象,发音也变得嘶哑。 2、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经静脉孔出颅后垂直下降,初居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继而在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迷走神经虽居动、静脉之间,但位置较靠后。动脉、静脉和神经皆包绕在颈动脉鞘内,在鞘内迷走双单独被薄结缔组织包绕。在颈根部与胸部交界处,左、右侧的迷走神经行程不完全相同,右侧的越过锁骨下动脉的第一段,下降入胸腔;左侧的先越过胸导管之前,经颈总动脉与锁骨下动脉之间下降入胸腔。 迷走神经出颈静脉孔后约一点二厘米处膨大为下神经节,此节呈扁平卵圆形,色红,长约一点八毫米,宽四毫米,位于C1、C2横突的前侧。迷走神经在颈部的分支包括交通支、咽支、颈动脉支、喉上神经、心上支、喉返神经等,其中喉上神经又分为内、外两支,心上支分为上、下两支,喉返神经包括心下支、气管支、食管支、咽支、喉下神经和与颈下神经节的交通支等。 迷走神经通过其咽支和喉支支配食管和呼吸道上端所有的横纹肌,即咽缩肌和所有的喉肌。迷走神经的纤维主要是副交感纤维,其传出纤维兴奋时,能增加食管、胃、肠的紧张度和运动,如增加肠蠕动、促进肠排空等。在循环系统中主要是抑制心肌的活动,减慢心率,并收缩冠状血管。在呼吸系统中迷走神经的兴奋可促进小支气管收缩。此外,迷走神经兴奋还可增加胃液、胰液及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故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间接加速血糖分解的作用,并协助肝糖原的形成,从而降低血糖。迷走神经损伤时,主要造成软腭及咽喉的麻痹,可以产生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说话不清、有鼻音以及心动过速等症状。3、副神经&&副神经由延髓根和脊髓根两部分合成,经颈静脉孔出颅之后两根分离。延髓根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的咽支及喉支,一部分在咽缩肌上,另一部分随迷走神经经咽支,分布在腭舌肌、腭咽肌及腭咽提肌。此外,副神经的纤维亦可以加入迷走神经的心支中。副神经的脊髓根出颈静脉孔后,被胸锁乳突肌及二腹肌后腹遮蔽,向后下方斜降,绕颈内静脉前外侧,经枕动脉前侧(或后侧)穿着胸锁乳突肌上部、分布于该肌。在肌实质内与第二颈神经的分支结合。然后到甲状软骨上缘稍上方,约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处穿出,继续斜向后下方,经过颈后三角,于此跨过肩胛提肌的表面,副神经与该肌间仅隔以椎前筋膜,在此三角内副神经的位置比较浅表,并接受第三、四颈神经的交通支,然后副神经于斜方肌前缘(中下三分之一交点处)达于该肌的深处,与第三、四颈神经的分支共同形成神经丛,自此丛发分支,分布于斜方肌。4、舌下神经&&舌下神经由枕骨舌下神经管出颅后,位于迷走神经、副神经及颈内静脉的内侧。当其下降至颈部时,逐渐绕过迷走神经的后侧和外侧,继续经颈内动脉和静脉之间下降。在下颌角处神经呈弓状弯曲向前,经枕动脉下侧横在外动脉及舌动脉的外侧,行于二腹肌腱、茎突舌骨肌及下颌舌骨肌三者与舌骨舌肌之间。当它继行于下颌舌骨肌及颏舌肌之间时,则分为末梢支,支配全部舌肌(腭舌肌除外)。 舌下神经绕过枕动脉处发出舌下神经降支,向下内侧,于颈总动脉前面下降,有时在颈动脉鞘内下降,与第二、第三颈神经的降支合成为舌下神经襻,此襻下垂的最低点一般在颈中部。自舌下神经降支的上部分发出一支,至肩胛舌骨肌的上腹;而支配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下腹的神经,则由舌下神经襻发出。舌下神经损伤时,可引起舌肌萎缩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5、颈神经的后支&&颈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后两支,每支均为混合性的。除第一、第二颈神经的后支较粗大外,其余颈神经的后支均较前支细小。颈神经的后支又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第一颈神经除外),所有颈神经的后支均支配肌肉,只有第二至四或第五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皮肤。 (1)第一颈神经的后支:又称枕下神经,较前支大,于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内和椎动脉的下侧,自干分出,向后进入枕下三角,于此分支分布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俯卧撑伤手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