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22:00左右 QQ麻将 歌颂文明的诗歌战,有接的么

版权归 呆呆星人 所有,禁止商业使用。
本帖最后由 巧克力 于
13:53 编辑 【名称】《欧洲历史上的战争》【作者名】迈克尔·霍华德【朝代(国家)】英国作者:迈克尔·霍华德 【正文】前言 OPUS系列的编辑邀请我写这本书,以接续西里尔·福尔(Cyril Fall)教授的著作《拿破仑以来的战争艺术》,该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于1961年为本校图书馆编印的。福尔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已臻完美的境地,几乎已无他人置喙的余地。因此,看来最好的办法是从编年史角度以及叙述的规模上,来进一步扩展这一主题,不仅探讨“战争的艺术”。而且要探讨欧洲一千年来战争方式的演变(对此我们是有可靠记录可查的),不但追踪战争本身的变化,而且还要试图追踪这一时期内与战争有关并影响所及的技术、社会与经济诸方面。 直到不久前,对战争的研究一直是说教式的,规范化的。就是说,对以往战争的研究,是为了演绎出一些不可改动的原则与发展规律,来有效地指导未来的战争。只要战争仍是被组织起来的、具有威胁作用的力量,战争就仍然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种工具,上述那种研究分析就仍是需要的,福尔教授的著作正是其中的优秀之作。但是,把战争从它的环境中抽出来,不去研究技术的层面,必然会忽略应当掌握的重要方面,不仅指战争本身,而且也无法深刻理解发生战争的社会演变。 研究战争的历史学家,不应当只去发掘一些行动准则而置理解历史于不顾,不应当只做一名“军事历史学家”。因为,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文科学的分支不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同战争有关。正加汉斯·德尔布吕克(Hans Delbruck)说的,研究战争不仅要研究政治的背景,还应当研究经济的、社会的与文化的背景。战争是人类经历总体的一部分,对每个“部分”的研究只有同其他“部分”联系起来才能研究透彻。不说明战争的背景,是无法充分地描画战争的。 如今,以这种观点为基础来研究战争的书籍已大量涌现,我只不过是撷拾他们的某些观点,肤浅地加以归纳而已。本书的附注中己列出我所参考的书目。我还从与数位同行的讨论中大大受益,其中有J·M·华莱士-哈德里尔教授,莱昂内尔·巴特勒教授(J.M.Wallace—Hadrill and Lionel Butler),他们曾巧妙地纠正我有关中世纪的某些可笑的错误概念,S·E·芬纳(Finer)教授关于现代社会中武装力量地位的观点对我十分有用。我尤其感谢沃里克大学的副校长、有关的系与大学生,他们不仅给我机会在1975年春季的拉德克利夫讲座中试讲我的某些观点,而且事实上是对我很有益的。 迈克尔·霍华德 牛津大学众人学院 1975年11月
你可能喜欢
电子书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风格设置&&需登陆后保存配色风格《粤语评书:张悦楷播讲系列》 [MP3]
资料录入:andre22
更新时间: 18:50:00
文件大小:6.45 GB
语言要求:中文
资料类型:音频资料
下载方式:电驴(eMule)下载
中文名称:粤语评书:张悦楷播讲系列别名:暂时更新完毕资源类型:MP3版本:播讲:张悦楷 暂时更新完毕发行时间:2005年地区:大陆语言:粤语简介:《杨家将》全书100回,小说联播改编后138回。播讲:张悦楷关于“楷叔”要透彻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感受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切入当地人的生活,收音机也许是个法宝。在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语言环境中更是如此。对于初到广州的人们,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是他们倾听广州心声的助听器。对于老广州人来说,收音机和广东电台勾起的却是他们怀旧的情绪,就像哪条老街上随处可见的肠粉店、冰室和甜品屋。楷叔名叫张悦楷,与刘兰芳并称“北刘南张”,在1983年到1987年整整4年间,他用粤语讲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晚年的毛泽东》等等小说连播,成为广东人追听的节目。多少西关“老广州”都有匆匆忙忙赶回家“听古”的经历。那劲头,只能用“废寝忘食”来形容。楷叔讲的古,尽有声语言之能事,或“骄气横溢”或“稳重不急”,或“悲愤”或“圆滑”,或“决断”或“快活”,语气生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的开场白“原文续,书接上一回,上回讲到……”至今还回荡在老广州人的记忆里。本套节目由着名小说演播家张悦楷演播。“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已故大师张悦楷那熟悉的开场白把广州人带到古典名着的世界里。广州人会亲切地称张悦楷为“楷叔”。可以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整整几代人是听楷叔讲古长大的,而张悦楷也因此成了名人。楷叔之所以受广大听众的欢迎,正是因为其模仿角色的时候所使用的腔调惟妙惟肖,讲古讲得出神入化,老太君的哭诉、韦小宝的嬉闹、烈马的嘶叫等等,在腔调处理方面功力深厚,让人一听就能分辨出是谁在独白。  【内容介绍】演述北宋名将杨业一家世代抵抗辽(契丹)、西夏入侵的故事。全书通过颂扬杨家世代忠勇卫国,前仆后继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爱国与卖国的忠奸斗争。书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杨六郎大智大勇,寇天官多谋善断,孟良粗中有细,焦赞义气当先,任炳舍身救友,王强笑里藏刀。书中文有寇准,武有杨延昭,相互配合,合情入理。任炳代友而死,六郎冒名而活,情节感人,真实可信。杨六郎与潘仁美、王强的忠奸斗争,矛盾尖锐。自称“杨九郎”的喜剧人物杨星,出身寒微、敬慕忠良,憨厚中带有几分稚气,幽默风趣,滑稽可爱,贯穿全书。“审潘洪”、“黑松林”、“云南发配”、“牦牛阵”等回目,环环紧扣,十分精彩。着名小说演播家:张悦楷演播第一回 金銮殿王苞动本第二回 立擂台潘豹逞凶第三回 杨七郎力劈潘豹第四回 天波府令公训子第五回 保忠良王苞骂殿第六回 佘太君大闹法场第七回 退辽兵御驾亲征第八回 三老将幽州殉难第九回 呼延赞雄州搬兵第十回 杨延嗣闯营救主第十一回 幽州城大破辽兵第十二回 双龙会君臣赴宴第十三回 救宋主延平献策第十四回 金沙滩三英捐躯第十五回 害杨家潘洪施计第十六回 老令公带伤迎敌第十七回 雨狼山父子被困第十八回 闯重围七郎搬兵第十九回 杨继业雨狼碰碑第二十回 杜金娥巧救延嗣第二十一回 中奸计七郎倾生第二十二回 五臺山弟兄相会第二十三回 告御状六郎进京第二十四回 赵光义杨府祝寿第二十五回 佘太君宴前诉冤第二十六回 贤士阁丕显讨旨第二十七回 下边关捉拿潘洪第二十八回 潘仁美接詔中计第二十九回 靠山王智斩黄龙第三十回 刘天祥审案受贿第三十一回 下邽县金牌调寇第三十二回 金銮殿寇准见驾第三十三回 访贤王天官进宫第三十四回 寇天宫审问潘杨第三十五回 八贤王怒斥潘妃第三十六回 审潘洪假设阴曹第三十七回 潘素蓉金殿撒泼第三十八回 寇平仲夤夜遇刺第三十九回 捉老贼兵围帅府第四十回 黑松林杨景雪恨第四十一回 佘太君出征挂帅第四十二回 杜金娥智杀韩虎第四十三回 杨排风回朝搬兵第四十四回 访六郎寇准背靴第四十五回 八贤王挂帅解围第四十六回 杨延昭会站孟良第四十七回 救八王杨景上山第四十八回 八乍山刀枪相会第四十九回 岳景龙闯营送信第五十回 闯连营韩昌亮队第五十一回 黄土坡大站延寿第五十二回 杨六郎回京探母第五十三回 摘人心领土焦赞第五十四回 狄玉陶边关傅旨第五十五回 救义兄大闹汴梁第五十六回 杨延昭发配云南第五十七回 昭通府兄妹重逢第五十八回 任堂惠舍命全交第五十九回 二猛将路劫灵车第六十回 验人头双王闹殿第六十一回 搜杨府王强中计第六十二回 贩牡牛六郎被困第六十三回 韩延寿兵围遂州第六十四回 假任炳城头退兵第六十五回 杨六郎凝冰筑城第六十六回 遂州城智驯牡牛第六十七回 杨宗保闯营解围第六十八回 双天官傅书聚将第六十九回 杨六郎大摆牛阵第七十回 王兰英刀劈四将第七十一回 回京城六郎遇害第七十二回 救杨景白马告状第七十三回 入王府寇准遭难第七十四回 左总兵劫车遇险第七十五回 揭皇榜孟良识马第七十六回 降烈马巧遇八郎第七十七回 闹幽州孟良刺驾第七十八回 杨六郎带兵观阵第七十九回 穆柯寨孟焦惹祸第八十回 杨元帅辕门斩子第八十一回 穆桂英怒劈天龙第八十二回 杨宗保三请桂英第八十三回 穆桂英登台拜帅第八十四回 鬼魂阵桂英克敌第八十五回 杜金香教子复仇第八十六回 青龙镇何广倒反第八十七回 乾坤洞宗宝求药第八十八回 杨宗宝下山认母第八十九回 苗家镇宗英降妖第九十回 苗家镇宗英降妖第九十一回 小英雄戏耍翠屏第九十二回 苗秀英助将盗药第九十三回 战姜德收回飞刀第九十四回 五台山智请延德第九十五回 黄凤仙救母入阵第九十六回 穆桂英西岐求贤第九十七回 西岐山前敌助阵第九十八回 王阑英奋勇闯镇第九十九回 辨真伪金童投宋第一百回 天门阵大破辽兵==========================================《兴唐传》【内容简介】评书传统书目,长篇。据清乾隆年间话本小说《说唐》敷衍而成。隋灭南陈后,南陈阵亡的将军之子秦琼、程咬金避居山东。秦琼充历城县捕吏,在临潼山偶然搭救被晋王杨广追杀的李渊,后因病困于天堂县,当锏卖马,得识豪杰单雄信。又因误伤人命被发配北平府,见到失散多年的姑母秦蕊珠(罗艺之妻),被北平王罗艺派往唐璧麾下,继而受命进京向越国公杨素送寿礼。为救民女,七杰大闹花灯,反出长安。时杨广篡位,南阳关伍云召反朝自立,群雄并起。程咬金卖私盐、闹公堂,结交尤俊达一同劫了皇杠。秦琼为救程咬金闹登州,被靠山王杨林收用。三十六友贾家楼结义,立英雄会,在山东造反。英雄会三挡杨林,九战魏文通,计救逃出杨林营垒的秦琼。程咬金三斧定瓦岗,称大魔国主。隋帝杨广派兵三打瓦岗寨皆败。杨广建西苑,挖汴河,官逼民反。十八路反王拥程咬金为都盟主。太原留守李渊之子李元霸奉旨讨伐,于四平山锤震十八国。瓦岗军得救后,南伐五关,大破铜旗阵。天下各路英雄齐赴杨广所设扬州会比武夺玉玺,杨广计败毙命。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破潼关,占长安,大唐开国。李密失政,瓦岗军散。洛阳王王世充收单雄信,聚将抗唐。尉迟恭出世,马邑刘武周反唐后,受其派遣,抢三关,夺八寨,大战秦琼,后兵败,为李世民恩收。唐伐王世充,诛五反王,保王世充的单雄信自刎。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计害秦王李世民,尉迟恭单鞭救主。李世民伐雷大鹏,灭襄阳反军。苏烈纠合五王人马反扑潼关,为罗成(罗艺之子),所阻,建成、元吉挟嫌害死罗成。李世民回师退苏烈。程咬金私访,参倒建成、元吉。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使代理山河。着名小说演播家 张悦楷 演播临潼山秦琼打杨广 盘谷寺柴绍遇李渊困异乡无奈当金锏 寄旅店忍痛卖黄骠二贤庄肝胆识英雄 三清观膏盲困豪杰魏元昌妙施回春手 单雄信愿结义侠人雪寒天樊虎报家音 灯昏夜秦琼伤人命蒲山公求情太原侯 双锏将发配北平府磨盘山智救上官狄 长辛店巧逢史大奈见茶杯杜差论交友 问金锏罗艺释配军说往事二堂认姑母 看练锤街头逢义儿试武艺锏打四勇将 惊战马拖死伍国公二贤庄有意气良朋 任邱县失神丢宝马大羊山前愣汉拦路 悦来店内秦琼遇亲贺寿辰越王府送礼 庆佳节长安城逛灯逞勇力雄阔海卖弓 遇豪强王婉娘落雄闹花类七杰反帝京 闯重围群雄匿王府弄阴谋晋王谋东宫 逞弑逆杨广登大宝伸正气忠孝王骂殿 施淫威金铛将抄府长安市穷王四设祭 南阳关伍云召反朝落草莽南阳关探弟 应淡话陀螺寨搬兵假平叛韩擒虎挂帅 真惩奸麻叔谋挨打困孤城单骑闯连营 破重围三枪赚强将明细理义结打柴汉 显神威计救南阳侯虎狼官鱼肉南阳府 穷农户举事朱家庄七兄弟分道楂树岗 两寨主进兵南阳城挥铁棍阔海杀骁将 入雄关朱灿称反王卖私盐阿丑闹公堂 当囚衣老程卧拦柜程咬金无奈卖竹筢 尤俊达有心交朋友尤俊达访友斑鸠镇 程咬金学艺武南庄拉伙计俊达论英雄 报父仇咬金劫皇杠靠山王气恼登州府 赛专诸独探武南庄程咬金初会总角交 秦叔宝不问龙农贡重义气岔道奔沿海 救朋友染面入登州打高魁狂闹望海楼 斗杨林大战登州府使争智计嫌靠山王 领龙标重回济南府傲罗成枪伤单雄信 愣咬金斧掏小灵官专诸巷罗成认舅母 贾柳店秦琼待宾朋夸豪富筵前献贵宝 开玩笑暗地盗华灯贾家楼同心结兰盟 秦叔宝重义撕龙票重见灰铠秦母训子 二劫皇杠咬金失机抗重型示威会招工 假报马老杨林被骗劫牢狱群雄反山东 烧官衙伏兵惊唐壁接风宴魏文通献媚 披香舞张紫嫣诉冤张紫嫣舍身传凶信 秦叔宝挥泪葬知音抛铃计三挡靠山王 诈潼关再耍花刀帅英雄会计救秦叔宝 黄河口戏战魏文通程咬金挥斧斩隋将 秦叔宝走马取金堤程咬金丑扮花刀帅 单雄信力战靠山王英雄会轮战挫敌 黑虎山奇兵助阵张称金自据金提关 徐茂功顺说瓦岗寨小霸王单骑试英雄 神斧将三招定瓦岗徐茂功密宫布天机 程咬金灵山探地穴混世魔王立大魔国 四路隋兵困瓦岗寨曹州帅避乱麒麟村 靠山王遇友隐士居隋天子作弊金銮殿 靠山王一打瓦岗山罗士信棍退信文理 王君可刀砍来护儿散流言惊走四宝将 摆威仪气倒靠山王列长阵一蛇锁魔国 承钧命二将赴燕地哄双亲罗殿下辞府 助老友定将军出山传枪法老将军失机 破敌阵小英雄点将瓦岗军肢裂长蛇阵 靠山王师覆大魔国逢奇僧名将入空门 坑贤王奸相施诡计痴成祥初登校军场 老邱瑞二打瓦岗山人头计策反昌平王 攻心法招降众隋军酒色徒独掌元帅印 父子将三打瓦岗山锄奸凶少将军救父 驱瘴疠老道长行医入襄府两将军作戏 闹山寨魔国主娶亲秦元帅收服襄元庆 众反王参拜程咬金蒲山公出使大魔国 太原侯承建晋阳宫风尘三侠初识英主 江湖二士略显奇才难钉梢李渊封唐王 闹金殿元霸做将军挎双虬元霸胜成都 争魁首金锤夺凤党穷土木杨广游西苑 敛横财麻祜挖汴河屠幼童麻叔某作恶 扯反旗高谈圣报仇瓦岗山群雄谋大业 清幽观诸王拜冕旒混世魔王做都盟主 猛勇将军拽了望舟下扬州汴河泛龙舟 游道观孤峰困御驾识反王杨林走敌营 诓昏君罗艺出山口返河东世民搬胸弟 行隘路元霸遇恩公李元霸遵命救杨广 侯君休乔装见柴绍襄元庆赌争元帅印 李元霸锤震十八国靠山王挥师四平山 大魔国兵困麒麟峪琼花观魔国君醉酒 扬州城隋天子观花扬州被诈义军得救 李密脱逃王师叛离金墉城拥立西魏王 虎牢关迎战瓦岗军战虎牢程老虎入牢 斗叔宝四宝将丢宝尚师徒复得虎类豹 襄元庆苦练龙头锤小英雄追打新文理 老恩师气恼尚师徒尚总兵小憩三教寺 秦元帅诈开虎牢关遇夙敌新文理负伤 追女将罗士信殒命得箭书徐茂功用计 擒九将新月娥扬威定亲事勇三郎寄语 献城关新小姐犯难虹霓关血溅鸳鸯谱 黄土城刀剐子弟兵徐茂功智破黄土关 程咬金搅闹三吉镇襄元庆穷追金刀将 秦叔宝大破泗水关颍州王设摆铜旗阵 燕山公帮办东岭关襄家父子横祸飞身 瞿让将军直言犯上苏定方箭射罗彦超 李元霸锤击宋老生战潼关两将军丧命 破长安唐天子开国浪迹江湖罗春寻父 病栖东岭老母示儿全义让东方伯学艺 东岭关罗元帅认兄虬髯公暗察扬州会 李药师独走太行山黑白二将比锤斗勇 伍家弟兄夺玺倾生秦叔宝智破火攻计 雄阔海力托千斤闸逼江都宫昏君毙命 走地塘关奸相亡身西魏王让玺换肖妃 李世民坐账打舅舅李世民夜走瓦岗寨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徐茂功巧改魏王诏 单雄信误走洛阳城聘亲妹洛阳王求将 招驸马小灵官得球单雄信修府留三杰 程咬金散银遇卜者敬德出世打铁成家 道长选才铸鞭授艺单雄信东门送挚友 徐茂功柳林接将才尉迟恭投军杀奸官 乔公山献粮救义子捉怪物尉迟恭得宝 抢良驹宋金玉丧生劈鹿祭旗日抢三关 飞马上城夜夺八寨秦叔宝诈破柏壁关 尉迟薛受困介休县秦叔宝诈破柏壁关 尉迟薛受困介休县二义士行刺知隐情 刘武周自裁顾大体李世民钻鞭收敬德 尉迟恭出马遇罗成尉迟薛单鞭救秦王 单雄信独骑踩唐营王世充请五王助阵 尉迟恭擒二女归营秦元帅误中迷魂帕 谢道长巧使诸葛弩盖雄落难香炉罩顶 罗成布疑虚营诱敌入圈套五反王遭戮 落陷阱单雄信被擒李世民赔情偿父过 单雄信钦恨为兄仇元帅府肖妃招祸殃 御果园敬德演故事太极殿李渊封功臣 新野县敬德擒虎将让新野樊总兵送信 战襄阳两先锋逞强罗元帅周西坡捐躯 李世民山河带加身云龙僧现身说军机 秦叔宝班师赴国难李和臣命丧椴密涧 程咬金私访董家庄挟嫌报复二王使计 受诬负气罗成叫关罗元帅周颈坡捐躯 李世民山河带加身=================================================【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 国 演 义》 是 中 国 第 一 部 长 篇 历 史 小 说。 它 成 书 于 元 末 明 初, 是 由 作 家 罗 贯 中 根 据 民 间 传 说 和 说 唱 故 事, 吸 取《 三 国 志》 等 历 史 资 料, 编 写 而 成 的。 这 部 小 说 最 早 的刊 本 叫《三 国 志 通 俗 演 义》, 二 十 四 卷, 二 百 四 十 则。 后 来, 明 末 李 卓 吾 和 清 初 毛 宗 岗 又对 它 进 行 整 理、 加 工, 才 成 为 今 天 我 们 看 到 的 一 百 二 十 回 本。 《 三 国 演 义 》 的 人 物《三 国 演 义》七 十 余 万 字, 结 构宏 伟, 人 物 众 多, 情 节 错 综 复 杂, 生 动 地 反 映 了 从 黄 巾 起 义 到 西 晋 统 一 这 九 十 多 年 中,各 封 建 统 治 集 团 间 的 政 治、 军 事 斗 争, 再 现 了 三 国 时 期 的 历 史 面 貌。 小 说 中 描 绘 的 那些 大 事 件, 都 是 合 乎 历 史 真 实 的。 但《三 国 演 义》 不 是 历 史 书, 而 是 一 部 文 学 巨 着。 它 是在对 历 史 事 件 选 择、 加 工 的 基 础 上, 通 过 想 象 和 虚 构, 来 编 织 情 节 和 塑 造 人 物 的。 作 品中 那 些 脍 炙 人 口 的 故 事, 象 桃 园 结 义、 古 城 会、 三 顾 茅 庐。 借 东 风、 群 英 会、 空 城 计 等 几乎 是 家 喻 户 晓 的; 那 些 闪 烁 着 艺 术 光 辉 的 典 型 人 物,如 诸 葛 亮、 刘 备、关 羽、 张 飞、 赵 云、曹 操、 周 瑜 等, 差 不 多 是 老 幼 皆 知 的。 在 中 华 文 学 史 上,《三 国 演 义》、《 水 浒 传》、《 西 游记》、《 红 楼 梦》 等 长 篇 巨 着 一 样, 都 是 长 期 深 受 读 者 喜 爱 的 优 秀 作 品。《三 国 演 义》 是 以 战 争 为 主 要题 材 的 小 说, 它 描 写 战 争 的 艺 术 非 常 高 超。 全 书 写 上 百 次 各 种 类 型 的 战 争, 但 都 不 相重 复。 从 单 刀 匹 马 的 厮 杀, 到 千 军 万 马 的 混 战; 从 战 场 上 的 斗 智 斗 勇, 到 营 帐 里 的 用 计设 谋,写 得 有 虚 有 实, 有 粗 有 细, 各 具 特 色。 小 说 不 但 写 出 了 战 争 的 壮 烈 紧 张, 而 且 在 金戈 铁 马 的 争 斗 中, 又 不 时 穿 插 描 写 大 江 明 月、 饮 酒 赋 诗、 山 林 贤 士 等 抒 情 场 景, 从 而 使故 事 有 紧 有 弛, 跌 宕 起 伏, 扣 人 心 弦。 能 够 把 战 争 写 得 如 此 有 声 有 色, 千 变 万 化, 并 通过 战 争 描 绘 人 物 的 音 容 笑 貌, 塑 造 出 一 系 列 栩 栩 如 生 的 典 型 形 象。 这 在 世 界 文 学 宝 库中, 也 是 不 多 见 的。 QUOTE《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 &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 &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 &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 &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 &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 &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 &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 &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QUOTE转自阅读网《三国演义》的概况与罗贯中  三国故事很早就流传于民间。据杜宝《大业拾遗录》,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节目,而刘知几《史通·采撰》言及,唐初时有些三国故事已“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口”。李商隐《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见到了晚唐,三国故事已经普及到小儿都知的程度。   随着说话的兴盛和戏剧的流行,这一人所熟知的题材自然格外为艺人所青睐。宋代说话中,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同时皮影戏、傀儡戏、南戏、院本也有搬演三国故事的。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此时三国故事已有明显的尊刘贬曹倾向。宋代这一类故事的话本没有留传下来,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所刊《三国志评话》,其故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情节颇与史实相违,民间传说色彩较浓;叙事简略,文笔粗糙,人名地名多有谬误,未经文人的修饰。与此同时,戏剧舞台上也大量搬演三国故事,现存剧目即有四十多种,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单刀会、白帝城托孤等重要情节皆已具备。而后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出杰出的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文人素养与民间文艺的结合。一方面,作者充分运用《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其它一些史籍所提供的材料,凡涉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地方,均与史实相符;另一方面,作者又大量采录话本、戏剧、民间传说的内容,在细节处多有虚构,形成“七分实事,三分虚假”的面目。   罗贯中的生平不见史传,一些零星记载也互相抵牾。现在一般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或谓无名氏作)等书提供的材料,认为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在杭州生活过。贾仲明说他“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据此,可以知道他在元末至正二十四年(1364)还活着。另外,明人王圻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稗史汇编》),清人徐谓仁说他曾客于张士诚幕中(《徐炳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均不知何据。中国最早的两部优秀长篇小说中,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和《水浒传》作者之一,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杂剧作家,剧作存目三种,今传《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传世的《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署罗贯中名。   《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间的刊本,二十四卷,分为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   后来的各种版本,都是依据嘉靖本,在细节方面各有些改动,总的面貌未有变化,只是有一种假托的“李卓吾评本”将原书的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此书作了较大的加工整理。他们修改了回目,对情节和文字也作了些增删,并削除了原书的论赞,逐回加上自己的评论。经过这一番加工,全书在艺术上有所提高,但原书的正统道德色彩却也更为浓厚了。这种简称为《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本就是后来通行的本子。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中国古代的通俗文艺、对于“正”与“邪”的分辨大抵是截然分明的。《三国演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书中代表“正”的一方是蜀汉,以刘备最为突出;代表 “邪”的一方是曹魏,以曹操最为突出。这是三国故事很久以来就形成的倾向,只是在小说中表现得更充分。比较简明地分辨“正”、“邪”,其实是通俗文艺很难避免的,因为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容易了解历史人物,对历史作出一种道德化的解释;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和读者的感情投入。——所谓“正”的一方,对欣赏者而言就是“我方”。苏轼记“薄劣小儿”闻刘备败则忧而出涕,普通成年人的感情其实也与此类似。   在三国的三方中,怎样来分辨“正”、“邪”,则是由一种尊崇“正统”的封建道德观决定的。历史上的曹操,本来是一个蔑视传统伦理的“奸雄”式人物,他虽然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却不大容易在传统道德标准中得到肯定;刘备虽然没有太大的政治成就,却因为他与汉皇室的一点可疑的血统关系,更容易被树立为正面人物。由此来分辨正邪,体现出皇权神圣的意识。不过,小说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的描绘和对刘备的宽厚仁爱的赞扬,也表现出作者、也是民众的对于“仁政” 的向往。小说中写刘备从当阳撤退时,虽形势危急,仍不肯抛弃跟随他而行的十几万百姓,诸如此类的情节,与其说是敷演史实,毋宁说是写出了老百姓的希望。   与封建正统道德同时存在的,是民间的尤其是市井的“义”的道德,这与《水浒传》的情形颇为相似。“义”本来是一个浮泛的道德概念①,但民间所说的“义气”,则有它的专指。它特别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助以及知恩图报的原则。在农业社会中,由血缘所形成的宗法关系高于一切,而在市井社会,很多活动超越了狭小地域以及家庭、宗族的范围,“义气”就显得特别重要。旧时江湖帮会特别重视“义气”,原因就在于它能帮助建立强有力的共同利害关系。   《三国演义》从一开始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开始拿市井道德与封建正统道德相结合来解释历史与政治。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关羽更是“义气”的化身,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最终演出“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体现了“结义”的关系一旦形成就不可违逆的道德原则。但赤壁之战中关羽奉命扼守华容道,却又因为曹操旧日有恩于他而放了曹操一条生路,这又是“义气”的另一种表现,即受人之恩不可不报。实际上,这是尊重利益交换的道德准则。小说中所描写的这一切,在高层政治中实际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样写,对于市井读者却有很强烈的吸引力,因为这种道德是他们在生活中所尊尚的。关羽的形象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在民间受崇拜的程度,远远超过孔夫子。这固然与统治者要求人民效忠有关,却也离不开民间从自身的观念出发的理解。   ①“义”本义为“宜”,即“正当”的意思。   当然,《三国演义》不只是、而且主要不是什么道德教材。   它在向广大的粗具文化的读者提供娱乐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从而扩大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范围。三国本来是一个风云变幻、豪杰辈出的时代;由三方鼎立而彼此间组合分化、勾心斗角所形成的关系,较之双方对峙(如南北朝)或多方混战(如战国),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复杂性,能够充分而又清楚地显现政治作为利益斗争的手段的实际情状。   当小说对这种历史情状作出较真实的描述时,道德化解释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它的力量,而给人们以一种更深刻的对于历史的认识。与此相关联的是,小说大量传播了在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智慧。诸葛亮可以算是《三国演义》中智慧人物的代表,他在无论何种复杂的情况下,都能审时度势,掌握大局;在无论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能运用巧思,转危为安。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智慧人物是曹操。虽然他的智慧通常表现为反道德的“奸诈”,但对于读者来说,在完成表面的道德评判之后,这种智慧仍然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另外,周瑜和司马懿,也是小说中以谋略机变见长的人物。运用智慧的故事,在阅读上有其特殊的紧张感和愉快感,同时又有实用的价值。这也是《三国演义》吸引读者的重大原因。不但古代的造反者常以此书为政治和军事斗争的课本,今日在国外,还有许多人从中寻找可用于“商战”的技巧。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在《三国》与《水浒》之间,通常认为《水浒》的艺术成就要更高些,但《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的长处,显然是《水浒传》所不及的。那就是:它具有一个相当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有条不紊地处理了繁复的头绪,描绘了极其壮阔的、波谲云诡的历史画面。   《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是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构成的,这一点有时对作者的创作才能的发挥带来妨碍,像金圣叹所批评的“笔下拖不动,踅不转”那种情况确实存在,但这只是一部分。从总体来看,作者对《三国志》以及裴松之注所引大量零琐而又不免彼此矛盾的史料的处理,不仅显示了高度的史学修养,而且表现出高度的叙事技巧。在史料的基础上,作者作了许多铺张渲染,更增添了不少纯出乎虚构的情节,这些往往成为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在上述几种成分的组合下,全书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充分地描绘出魏、蜀、吴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并由此展现历史人物各具风神的形象。尤其是对战争的描写,成就最为特出。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大规模的战争,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有关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写出战争的巨大声势、紧张气氛,处处扣人心弦。特别是赤壁之战,作为三方同时卷入、决定三国鼎立之势的关键性战争,从《三国志》中简略的记载,经过铺排和虚构,成为小说中整整八回的篇幅,写得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始终充满戏剧性的变化,从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广阔的视野和宏伟的构思。也许就是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气质,使有些人推测他是“有志图王者”。   在确定《京本通俗小说》为伪造之后,再来看中国通俗小说的演变过程,会发现《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实有重大的进步。以前的通俗小说,都是以写故事为主,对人物的性格很少注意。即使文言小说,尽管情况比通俗小说好些,但同样也受到重情节、重文采等因素的牵制,加以篇幅有限,在这方面的成就也不特出。而读过《三国演义》,人们却自然会对小说中许多人物留下鲜明的印象。尽管比起后来的小说(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写人物的笔墨还不够细致,人物的性格层次也不够丰富,但作者在叙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已经注意到描绘人物,注意到人物个性的差异,这种意识对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三国演义》写人物,与它的截然分明的道德评判相关联,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和勤于国事、周瑜的聪明自信和器量狭小……。这种单纯鲜明的性格,犹如京剧的脸谱化表演,容易为读者所把握。而在单一的性格方面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夸张的笔法,还是能够把人物写得较为有声有色。像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节,虽文字不多,却足以令人感佩他的威猛。写诸葛亮出山的过程,先借司马徽、徐庶之口,影影绰绰地虚写他的非凡才能;继而是三顾茅庐,仍是从刘备等三人的眼光中虚写这位 “高人逸士”的生活氛围和一种神秘色彩,逗引读者的兴趣;而后才是诸葛亮纵论天下大势,在非常开阔的时代背景上展现他的政治才能,令人觉得他的出山之难,自有贤者不可自轻的道理。就是像张飞一声喝退曹操数十万大军,虽是过于夸张了些,那种气势却似乎也有可信的一面。类似这些传奇式的生动情节,给人物涂上了浓厚的色彩,多少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   《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好的人物却是作为反面角色的曹操。刘备作为正面道德的代表,被符号化了,除了“煮酒论英雄”借雷声掩饰失等等少数情节,他的言行常让人觉得不可信,这一人物形象因而也缺乏生气。曹操的形象则不然。他在小说中看起来好像是个“反面角色”,实际作者对他的豪杰气概是颇为佩服和喜爱的,并未一味丑化他。因而,小说在写出他的奸诈、残忍的同时,也写出他的雄才大略、敢作敢为、善于引纳人才等种种长处。如第十二回写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惶败逃,“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   ‘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由是得以脱险。后负伤逃出,众将拜伏问安,他却仰面大笑道:“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这种处变不惊、在险境中镇定自若的表现,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多次,形成一种个性特征。所以,曹操的形象虽然“恶”,却很有生气,他的性格比其他人物显得复杂,也更具有吸引力。   《三国演义》用的是文白相杂的语言,和《水浒传》那种纯熟的白话不同。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常需在书中直接引用史料,如用纯粹的白话就难以谐调;一是带些文言成分,给人的感觉会多些历史感。这种语言简练而不失流畅,并不是容易写好的,如关羽出战华雄的一节: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可以说写得很有声势。但全书比起用生动活泼的白话写成的《水浒传》,语言的表现力毕竟要相差许多。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乾中计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倚天屠龙记》内容简介元朝末年,武林中盛传,谁能同时拥有屠龙刀和倚天剑,就将得知隐藏其中的巨大玄密,由此引发了武林中对于屠龙刀和倚天剑的争夺。  武当祖师张三丰的三弟子俞岱岩奉师命令下山扶弱济贫,却不慎卷入到海盐帮与海沙派抢夺屠龙刀的争战中,遭人暗算致残。五弟子张翠山在寻找真凶的途中遇到天鹰教的段素素,两个深知正邪两教不共戴天,却暗生情愫。在东海中的王盘山岛上,江湖人士为屠龙刀再起纷争,两人为救岛上众人,被明教金毛狮王谢逊胁迫至一弧岛。两人于岛上成婚,并生下儿子张无忌。张翠山和谢逊也结为兄弟。  十年后四人返回陆地,却不料因为屠龙刀再现江湖而引发争战。张翠山和段素素的结合也引发了正邪两派的纷争。为保义兄谢逊,张翠山和段素素宁死不泄露屠龙刀的下落,双双自刎。年幼的张无忌目睹了父母双亡,更被“玄冥二老”所伤。张三丰带张无忌前往少林寺以求易筋经解毒,途中经历了种种生死考验。张无忌凭坚韧与淳良学得高超医术,又获得珍贵的《九阳真经》,除却了身上的阴毒,并以超凡的武功在明教光明顶化解了武林的血雨腥风,成为明教教主。同时,张无忌对于蒙古公主赵敏、青梅竹马的小伙伴周芷若、表妹段离、少女小昭的爱幕却很是不知所措、难以取舍。  屠龙刀和倚天剑的巨大诱惑使武林中唯利是图之人不肯放过谢逊、周芷若、赵敏与张无忌之间也变得扑朔迷离。为救义父,更为阻止阴谋,张无忌施计使屠龙刀和倚天剑同现,两件天下无敌的利器在相互碰撞中双双折断,露出了里面的秘密:屠龙刀中藏有《武穆遗书》,倚天剑中藏有《九阴真经》。张无忌顿悟“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真正含义,一个人如果大权在握就肆意妄为,不论有多大威力,也会有人像倚天剑一样,站出来与之抗衡。于是,深悟武林真谛的张无忌辞掉明教教主之位,和赵敏、周芷若一起远走天涯。一  天涯思君不可忘二  武当山顶松柏长三  宝刀百炼生玄光四  字作丧乱意彷徨五  皓臂似玉梅花妆六  浮槎北溟海茫茫七  谁送冰舸来仙乡八  穷发十载泛归航九  七侠聚会乐未央十  百岁寿宴摧肝肠十一  有女长舌利如枪十二  针其膏兮药其肓十三  不悔仲子逾我墙十四  当道时见中山狼十五  奇谋秘计梦一场十六  剥极而复参九阳十七  青翼出没一笑扬十八  倚天长剑飞寒铓十九  祸起萧墙破金汤二十  与子共穴相扶将二十一  排难解纷当六强二十二  群雄归心约三章二十三  灵芙醉客绿柳庄二十四  太极初传柔克刚二十五  举火燎天何煌煌二十六  俊貌玉面甘毁伤二十七  百尺高塔任回翔二十八  恩断义绝紫衫王二十九  四女同舟何所望三十   东西永隔如参商三十一  刀剑齐失人云亡三十二  冤蒙不白愁欲狂三十三  箫长琴短衣流黄三十四  新妇素手裂红裳三十五  屠狮有会孰为殃三十六  夭矫三松郁青苍三十七  天下英雄莫能当三十八  君子可欺之以方三十九  秘笈兵书此中藏四十   不识张郎是张郎=================================================【《书剑恩仇录》简介】《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他创作的这部小说时,还只有三十岁,恰好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年纪。《书剑恩仇录》的题材是采用在他家乡海宁最为流传的一候间传说:“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是雍正使用掉包计把自己的女儿换了阵阁老的儿子,后来这个儿子就是乾隆皇帝。本书写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爱情以及不同情况的感情生活,创造了一种艺术形象。故事由乾隆皇帝的汉人身世传说展开,并着重阐述了红花会众英雄反清复明的血泪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武林帮派红花会总舵主于万亭夜闯禁宫揭示乾隆为汉人后,遭清兵毒手杀害,遗命由年轻义子陈家洛接任总舵主之位。但起初因陈家洛个性上太过游戏人间,红化会众当家极力反对,唯有四当家文泰来能理解陈家洛之所为必有所由,因此全力维护陈家洛接任时看到于万亭遗书,遂知乾隆有可能是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汉人血统。不辱使命的他领导红花会众义士与乾隆进行了一连串的抗衡和周旋经过无数曲折,终能劝说乾隆一同订下驱清复明的大计。然而在和亲王与太后的篡权阴谋下,在“八大遗诏”的感染下,乾隆更深感保住皇位的重要性。矛盾与冲突最终引发了清廷与红花会的大对决……乾隆会否放过陈家洛?陈家洛能否率领红花会推翻满清?二人的手足之情是否会因此而改变……中同时描述了陈家洛、乾隆、霍青桐及香香公主的四角恋爱、文泰来与骆冰的生死与共、李沅芷对余鱼同锲而不舍的追求……其间的爱情故事令人啧啧称奇与赞叹。第一回 古道腾驹惊白发 危峦快剑识青翎 第二回 金风野店书生笛 铁胆荒庄侠士心第三回 避祸英雄悲失路 寻仇好汉误交兵 第四回 置酒弄丸招薄怒 还书贻剑种深情第五回 乌鞘岭口拚鬼侠 赤套渡头扼官军 第六回 有情有义怜难侣 无法无天振饥民第七回 琴音朗朗闻雁落 剑气沉沉作龙吟 第八回 千军岳峙围千顷 万马潮汹动万乘第九回 虎穴轻身开铁铐 狮峰重气掷金针 第十回 烟腾火炽走豪侠 粉腻脂香羁至尊第十一回 高塔入云盟九鼎 快招如电显双鹰 第十二回 盈盈彩烛三生约 霍霍青霜万里行第十三回 吐气扬眉雷掌疾 惊才绝艳雪莲馨 第十四回 蜜意柔情锦带舞 长枪大戟铁弓鸣第十五回 奇谋破敌将军苦 儿戏降魔玉女□ 第十六回 我见犹怜二老意 谁能遣此双姝情第十七回 为民除害方称侠 抗暴蒙污不愧贞 第十八回 驱驴有术居奇货 除恶无方从佳人第十九回 心伤殿隅星初落 魂断城头日已昏 第二十回 忍见红颜堕火窟 空余碧血葬香魂=================================【《雪山飞狐》简介】《雪山飞狐》源于闯王李自成亡国后,李麾下四大侍卫后人胡、苗、范、田四家争夺宝藏而来。四家人因误会重重而互相仇杀,祖先积怨,至胡一刀、苗人凤这一代,凤误会父乃刀所杀,欲为父报仇,与刀决一死战。凤兵器被人落毒,刀被凤伤后中毒身亡。刀之子斐长大后又误会父乃凤所杀害,故又找凤为父报仇。恩怨情仇,千丝万缕。  斐勤练胡家刀法欲与凤决一生死战,与此同时斐于闯荡江湖期间,结识了三位不平凡的女子:聂桑青、么一一及苗若兰,三人又竟与胡、苗、范、田四家有关,四人关系开始纠缠不清。“美男配美女,英雄就配侠女”这是理所当然的,胡斐身边美女众多,有的对他情深义重,有的与他生死与共,确实难以抉择。那最后的结局又将如何呢?  明未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闯王派三大勇士苗、范、田突围召援,独留第四名勇士胡护驾。当三人返回发现闯王失踪,而胡则成吴三桂鹰犬,逐以胡卖国杀之。其实,胡潜伏吴三桂军中,只为静待时机助闯王再得天下。此后,四家后代便展开连串仇杀,及至胡家第四代胡一刀;刀欲找三家后代言明真相, 因三家后人为争明室宝藏,大打出手,并葬身一冰洞,而未能向他们道出真相。刀唯有将事绩记下封于洞内以警惕世人,然后与爱人郎剑秋退隐江湖。后田家第四代田归农布局令刀与苗家后人苗人凤决战,并暗中下毒杀害刀、秋二人,秋临终前将初生的斐交予忠仆平,着平带斐查明真相。  平误会凤为主谋,逐命斐专心习武代父复仇。斐后与平上路寻凤,途中结识了女扮男装的小流氓么一一,成莫逆。期间,斐更邂逅凤女苗若兰和农女聂桑青,展开一段缠绕不清的恋情…  后斐终与凤相遇并于雪山一决胜负,究竟历代恩怨能否从此化解? 【《飞狐外传》简介】《飞狐外传》是《雪山飞狐》的“前传”,叙述胡斐过去的事迹。然而这是两部小说,互相有联系,却并不是全然的统一。在《飞狐外传》中,胡斐不止一次和苗人风相会,胡斐有过别的意中人。这些情节,没有在修改《雪山飞狐》时强求协调。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比较远离中国旧小说的传统,现在并没有改回来,但有两种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对话中删除了含有现代气息的字眼和观念,人物的内心语言也是如此。第二,改写了太新文艺腔的、类似外国语文法的句子。《雪山飞狐》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胡一刀。胡斐的性格在《雪山飞狐》中十分单薄,到了本书中才渐渐成形。金庸企图在本书中写一个急人之难、行侠仗义的侠土。武侠小说中真正写侠士的其实并不很多,大多数主角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武而不是侠。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明末崇祯年间,朝政腐败,忠臣袁崇焕遭陷害,被判诛九族,其子袁承志幸得江湖怪杰金蛇郎君夏雪宜所救,被送上华山学艺。夏雪宜为报血海深仇,独闯盗贼世家温家堡,被困受伤,但将温家女儿温仪掳走。温仪为温家恶行感内咎,对夏雪宜由怜生爱,缔结良缘。温家五老为夺藏宝图,掳劫身怀六甲的温仪,女儿温青青诞辰之日,夏雪宜被五老挑断手筋,温仪被活埋枯井下。  十六年以后,袁承志长大成人,欲下山报仇,机缘巧合下获得夏雪宜留下的金蛇剑、金蛇锥、金蛇秘芨,及暗藏的藏宝图,练得一身好武功。温青青自幼受到温氏五老的蒙骗与唆使,甘愿被利用,为夺宝藏图,对袁承志穷追不舍,后被其侠义行为感染,心生爱慕。夏雪宜曾与三帮四寨结怨,袁承志因得其真传而遭围剿。袁承志义释青竹帮程帮主,岂料程事后被金蛇锥所杀,遗孤阿九遂声讨袁承志,袁承志怜惜其柔弱无依,对其攻击处处留情,阿九亦对袁承志暗生情愫,惜阿九之真正身份为袁承志仇人之女--崇祯女儿长平公主,两人自出娘胎便注定要成为敌人……  满清势长,袁承志刺杀皇太极未成。承志找到宝藏献给闯王,并助闯军攻破紫禁城。正当承志准备手刃崇祯时,阿九跪请承志放过自己的父亲,承志仿如五雷轰顶。袁承志壮志难酬,心灰意冷,携爱侣青青远赴海外。 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乱世坏长城第二回 恩仇同患难死生见交情第三回 经年亲剑铗长日对楸枰第四回 矫矫金蛇剑翩翩美少年第五回 山幽花寂寂水秀草青青 第六回 逾墙搂处子结阵困郎君第七回 破阵缘秘笈藏珍有遗图第八回 易寒强敌胆难解女儿心第九回 双姝拚巨赌一使解深怨第十回 不传传百变无敌敌千招 第十一回 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第十二回 王母桃中药头陀席上珍第十三回 挥椎师博浪毁炮挫哥舒第十四回 剑光崇政殿烛影昭阳宫第十五回 纤纤出铁手矫矫舞金蛇第十六回 石冈凝冷月铁手拂晓风第十七回 青衿心上意彩笔画中人第十八回 朱颜罹宝剑黑甲入名都 第十九回 嗟乎兴圣主亦复苦生民第二十回 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明朝万历四十三年,武当派弟子卓一航,不顾师门恩怨,与闻名江湖的女侠练霓裳相爱情深,因此遭受同门无情的诬陷与折磨,两人历经生死,不但武艺大进而且情愫更增。  明神宗驾崩,光宗继位,但遭遇奸佞宦官魏忠贤所害,另立年幼的熹宗继位,魏逆掌持朝政,独揽大权,并与女真可汗努尔哈赤勾结,欲颠覆明室,自立为皇。  慕容冲是练霓裳的师兄,实为女真密使,他为了一统武林,不惜协助女真人入侵中原,并用计使练霓裳与卓一航反目,致使练霓裳一夜之间青丝尽白,愤而出走塞外……  练霓裳伤心过度,出走塞外。痴情的卓一航远赴塞外寻找,途中又遭到慕容冲的谋害。皇天不负有心人,卓一航与练霓裳这对苦命鸳鸯终得相见,冰释误会。两人遂召集江湖英雄,在山海关击破女真大军,使皇太极一时无法入侵中原。  熹宗驾崩之后,魏忠贤被崇祯皇帝赐死。崇祯受奸臣谗言,杀害抗清大将袁崇焕,致使明朝江山从此瓦解。卓一航与练霓裳对国事失望至极,双双退隐江湖,永享神仙眷侣的生活。第 一 回  铁矢神弓 少年扶巨宦 金鞍宝马 大盗震虚声第 二 回  震动京华 惊传梃击案 波翻大内 巧遇夜行人第 三 回  手足相残 深宫腾剑气 恩仇难解 古洞结奇缘第 四 回  七绝阵成空 大奸授首 卅年情若梦 石壁留经第 五 回  平地波澜 奸人施毒手 小城烽火 密室露阴谋第 六 回  月夜诉情怀 孽缘纠结 荒山斗奇士 剑掌争雄第 七 回  剑谱惹奇灾 风波迭起 掌门承重托 误会横生第 八 回  谦谢掌门 情丝难斩断 难收覆水 恨意未全消第 九 回  江湖术士 施诈骗红丸 颖异少年 有心求剑诀第 十 回  剑术通玄 天山传侠客 京华说怪 内苑出淫邪第十一回  糜烂叹宫闱 英雄气短 蜩螗悲国事 侠士心伤第十二回  块垒难消 伤心悲国事 权奸弄柄 设计害将军第十三回  风雨多经 断肠遗旧恨 市朝易改 历劫剩新愁第十四回  名将胸襟 女魔甘折服 秘魔崖下 鬼母逞豪强第十五回  神剑施威 胆寒惊绝技 毒珠空掷 心冷敛锋芒第十六回  父子喜相逢 指挥解甲 忠奸难并立 经略归农第十七回  珠宝招强人 荒林恶斗 神威折魔女 群盗倾心第十八回  冤狱毁长城 将星摇落 苦心护良友 剑气腾空第十九回  孽债难偿 问花花不语 前缘未证 对月月无言第二十回  一曲箫声 竟成广陵散 多年梦醒 惭作未亡人第二十一回 毁寨剩余哀 情留块土 试招余一笑 慨赠藏珍第二十二回 六月飞霜 京城构冤狱 深宫读折 侠女送奇书第二十三回 剑气腾霄 三番惊大内 宫闱窥秘 一愤走天涯第二十四回 转念弃屠刀 深仇顿解 真情传彩笔 旧侣难忘第二十五回 莲出污泥 决心离父母 胸无杂念 一意会情郎第二十六回 剑闯名山 红颜觅知己 霞辉幽谷 白发换青丝第二十七回 无意留名 少年求庇护 忏情遗恨 公子苦相寻第二十八回 塞外收徒 专心传剑法 天涯访友 一意觅伊人第二十九回 空谷传声 伊人仍不见 荒山露迹 奸党有阴谋第三十回  天际看寒星 情怀惘惘 草原惊恶斗 剑气森森第三十一回 幽恨寄遥天 相思种种 琴声飞大漠 误会重重第三十二回 漠漠黄沙 埋情伤只影 迢迢银汉 传恨盼双星======================================《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南宋时,王的《东都事略》等,书已有零星记载。宋末遗民龚圣与作有《宋江三十六赞》;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记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迹。元代有25种水浒题材的剧目,水浒故事传到元末大致形成了今本《水浒》的规模。 《水浒》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之间,名耳,祖籍苏州。明初着名小说家。35岁中进士,后弃官退居故乡,从事创作。传说他同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水浒传》的结构独具一格,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就好象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生。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众多英雄好汉,智取生辰纲和三打祝家庄等即为其例。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流向长江大河,终于汇合成滔天洪流,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和经历刻划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描写人物性格,还善于运用比较法、反衬法来突显人物性格。 《水浒传》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儿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犷的阳刚美和崇高美。这种美学风格对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不限于文学的范围。几百年来,《水浒传》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直接推动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运动。《水浒传》对后世小说、戏剧有较大影响,到今天水浒故事仍然是戏剧剧目中的重要内容。 《水浒传》有繁本简本之分。繁本文繁事简,简本文简本繁。明万历末杨定见取简本中征田虎王庆事加以润饰,与繁本合成120回本。清人金圣叹取繁本前71回加以润改,将第1回作楔子,成70回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校订的《水浒全传》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传》汇校本适合于文学研究者。QUOTE转自阅读网《水浒传》概况与施耐庵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它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宋江等人的事迹很快演变为民间传说。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赞》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并在序中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着。” 由此可知,一则当时关于宋江事迹的民间传闻已经很盛,二则龚开所录三十六人,未必与历史上实有的人物相符。又据同为宋末元初人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一些分别独立的水浒故事。《宣和遗事》也有一部分内容涉及水浒故事,从杨志等押解花石纲、杨志卖刀,依次述及晁盖等智劫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杀阎婆惜、宋江九天玄女庙受天书、三十六将共反、张叔夜招降、宋江平方腊封节度使等情节,虽然像是简要的提纲,却已有了一种系统的面目,像是《水浒传》的雏形。而元杂剧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水浒戏,今存剧目就有三十三种,剧本全存的有六种,它们于水浒故事有所发展,其中李逵、宋江、燕青的形象已相当生动了。概要而言,自宋元之际始,水浒故事以说话、戏剧为主要形式,在民间愈演愈盛,它显然投合了老百姓的心理与爱好。这些故事虽然分别独立,而相互之间却有内在的联系。《水浒传》的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   但《水浒传》究竟为何人所作,却有不同的说法。此书最早见于着录,是明嘉靖时人高儒的《百川书志》,云: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同时人郎瑛《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赏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二者的说法其实相近。稍后的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为罗贯中作。明万历时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杭州)施耐庵所作。据这些记载大致可以判断:此书当是先由罗贯中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综合、加工而成,故曰“编次”;后由施耐庵对这种本子加以发展、提高。对罗氏原本进行再加工的本子当不止一个,而以施耐庵的本子最好,故称为“的本”。至于胡应麟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门人(见《少室山房笔丛》),当是因为见到刻本是施氏列名在前面产生的推测。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水浒传》“施耐庵的本”的完成,大约比《三国演义》要迟二、三十年。   《水浒传》的版本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简本文字简略,描写细节少;繁本描绘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这两个系统的先后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看法,但现在认为繁本在先的占多数,我们也持这种意见。换言之,所谓“简本”,其实是节本。在繁本系统中,现在所知的最早版本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当即一百回)。另有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所刻行的一百回本,也是较早的刻本,但已经过修改;最明显的是第七十二回柴进在皇宫内御屏风上所见“大寇”姓名,由原来的宋江、王庆、田虎、方腊变成了宋江、辽国、方腊①,此本在国内已失传,日本有“无穷会”所藏一种明刻清印本,从其版本特点来看,当是完整保存了郭本面貌的刊本。至于现存较完整的早期百回本,有天都外臣序本(序作于万历己丑即1589年),沉德符《万历野获编》说它是郭勋家所传,以前的研究者颇有因此而认为它是郭本的翻刻本的,其实不确,它的底本可能是郭勋家所藏的未经修改的早期本子。上述百回本在梁山大聚义后,只有平辽和平方腊故事,没有平田虎、王庆的故事。繁本中还有一种一百二十回本,是袁无涯根据杨定见所提供的本子刻行的,但增入了一般繁本系统所没有而只有简本系统才有的平田虎、王庆故事,并作了增饰。书名因此称为《忠义水浒全传》。过去多认为这种本子刻于天启、崇祯年间,其实袁小修在其《游居柿录》中已提到它,其刊刻年代当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以前。明末金圣叹将繁本的《水浒传》砍去梁山大聚义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七十回本,诈称是一种“古本”。因为它保存了原书最精彩的部分,文字也有所改进,遂成为最流行的版本。简本系统的《水浒传》也有许多种,现在只作为研究资料来使用,现知较早的本子有明万历年间余象斗的《水浒志传评林》。   ①参见章培恒《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载《复旦学报》1991年第三期;王利器《李卓吾评郭勋本〈忠义水浒传〉之发现》,载《河北师院学报》1994年第三期。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水浒传》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当然,小说中描写的梁山泊的某些基本宗旨确与历史上农民起义所提出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是出于艺术虚构,可以说,除了“宋江”这个人名和反政府武装活动的大框架外,它与历史上宋江起义的事件没有多少关系。这部小说的基础,主要是市井文艺“说话”,它在流行过程中,首先受到市民阶层趣味的制约。而小说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也都曾在元后期东南最繁华的城市杭州生活,他们的加工,并未改变水浒故事原有的市井性质。所以,梁山英雄的成分,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却几乎没有真正的农民;梁山英雄的个性,更多地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这些基本特点,是首先应该注意到的。   用封建统治者的眼光来衡量,梁山上的人们当然只能算是“盗贼流寇”之流。小说要公开歌颂这样的“盗贼流寇”,并为社会所接受乃至喜爱,首先必须为他们的行为提出一种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合乎社会传统观念的解释(哪怕这种解释不可能圆满和充分),赋予这些英雄好汉以一种为社会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品格,在这种总的前提之下,来描绘他们的反抗斗争。梁山泊一杆杏黄旗上写着的“替天行道”的口号,和梁山议事大厅的匾额所标榜的“忠义”这一准则,就是作者为梁山事业所设立的道德前提。   在通常情况下,“天”这一居于人间权力之上的最高意志,总是被解释为佑护朝廷的;“道”作为合理的政治原则与道德原则的抽象总和,也是为统治阶级所专有。但另一方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向来也承认:当一个时代的政治情形发生严重问题时,政权本身的行为也可能是“违天逆道”的。在这种情况下,由另一种力量出来“替天行道”,至少在表面的理论上可以说得通。而《水浒传》正是通过大量揭露北宋末政治的普遍性的黑暗现象,证明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忠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传统道德的范畴。尤其“忠”,首先和主要地表现为对皇帝与朝廷的忠诚,甚至梁山义军的武装反抗,攻城掠地,也被解释为“忠”的表现——“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其实,梁山上不主张“忠”的也大有人在,像黑旋风李逵便动辄大喊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只是这一种力量始终处在以宋江为代表的主“忠”力量的抑制下,而最终把梁山大军引到了投降朝廷的道路。“忠”的道德信条既是作者无法跨越的界限,却也是这部小说在封建时代能够成立和流传的保障。   “替天行道”和“忠义”的前提,为《水浒传》蒙上一层社会所能够接受的道德正义色彩。在这种前提下,确实包含了许多与正统观念相一致的东西,不仅是对朝廷对皇帝的“忠”,诸如对清明政治的要求,以及对“奸夫淫妇”的仇恨,也莫不如此。但《水浒传》并不因此而失去它的光彩。它的前提其实是相当浮廓的、有时真有时假的,在这些前提下,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与正统观念完全不一致的东西。小说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反映了民间、尤其是市井社会生气勃勃的人生理想。   这部以北宋末年社会为历史背景的小说所揭露的社会黑暗现象,实际在封建专制时代具有普遍意义。小说中第一个正式登场的人物是高俅,这个因善踢球而得到皇帝宠信的市井无赖,居然不到半年就升到殿帅府太尉的高位,从此连同他的“衙内”倚势逞强,无恶不作。在全书正文的开端,这样写寓有“乱自上作”的意味。不仅如此,作为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权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戬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残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在“替天行道”的堂皇大旗下,作者热烈地肯定和赞美了被压迫者的反抗和复仇行为。梁山好汉们并不是出于纯粹的主持正义的目的而“替天行道”的,他们大多本身是社会“无道”的受害者。武松欲为兄伸冤,却状告无门,于是拔刃雪仇,继而在受张都监陷害后,血溅鸳鸯楼;林冲遇祸一再忍让,被遇到绝境,终于复仇山神庙,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宝为了索回一只他们射杀的老虎,被恶霸毛太公送进死牢,而引发了顾大嫂众人劫狱反出登州……。李逵虽然不断被他的宋江“哥哥”所斥责,但作者毕竟还是让他再三发出彻底推翻朝廷的吼声。可以说,人民的反抗与复仇权力,从未像在《水浒传》中那样得到有力的伸张。   《水浒传》的全称是《忠义水浒传》,另有一个别名叫《英雄谱》(与《三国演义》合刻)。对一般读者来说,小说中的英雄气质才是最能够吸引他们的东西。日常的生活终究是平庸的,在强大的恶势力面前,受欺凌而忍让,见不平而回避,是普通人的选择。但人们的内心却不甘于此。梁山好汉却是另一种人物,是传奇式的理想化的人物。他们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或身具异能,而胸襟豁达、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像鲁智深好打抱不平,“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宣称:“我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也不怕!”确是豪气乾云,令人激奋。就是像黑旋风斗浪里白条、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岗打虎一类与社会矛盾无关的情节,同样由于主人公的个性、力量、情感的奔放,而给人以生命力舒张的快感。在污秽而艰难的现实世界中,这些传奇式的英雄,给读者以很大的心理满足。   《水浒传》在标榜“忠义”的同时,肯定了金钱的力量,赞美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小说中晁盖、宋江、卢俊义、柴进这一类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的人物,其主要的凭借就是有钱而又能“仗义疏财”。在儒家传统的“崇义黜利”的信条中,“义”和“利”常被视为相对立的存在;而在梁山好汉那里,“义”却是要通过“财”来实现,倘无财可疏,宋江等人在集团中的聚合力也就无法存在。在“义”的背后,作者有意无意地写出了物质所具有的力量。许多好汉上梁山的动机,也和物质享乐有关。如吴用劝阮氏三兄弟入伙造反,为的是“大家图个一世快活”,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几乎是梁山好汉的口头禅。当然,这不能仅仅理解为口腹之欲的满足,但作者无疑认识到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首先直接表现于对物质的充分占有。   《水浒传》对梁山这一虚构的小社会的描述,也流露出比较明显的市民意识。梁山大聚义排座次后,作者热情赞颂道: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   这种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图景,和农民的社会理想、农民起义的政治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里人员成分复杂,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甚至偷骗也可以作为谋生伎艺,社会具有开放的特点,因而充满着活力;这里没有长幼之序、尊卑之分,摆脱了农业社会的宗法意识,也摆脱了实际的农民起义组织中所不可能没有的等级制度。虽然,这个社会本身是虚构的,但在其背后,却存在商业经济中形成的平等观念,和道德意识的变化。再看小说中大量描写到的城市景象、商业活动,以及所表现出的对商人的尊重,可见作者的理想是有其现实基础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小说中再三表现出对“大头巾”——褊狭而虚伪的儒者——的憎恶。这既与作者作为身具才华而流落江湖的文人的经历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市民社会对抑制人欲、扭曲人性的传统道德的反感。“大头巾”在明代成为假道学的通称,而像李贽等进步文人攻击这一类人物的主要原因,也仍旧是其心胸褊狭,言行不一。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先后相隔不久出现的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但两者的语言却有差异。《三国演义》由于受史料的牵制,是一种文白相杂的语言,《水浒传》虽然依托于史实,但人物情节几乎完全出于创作,用的是纯粹的白话。白话文虽在唐代变文和话本中就开始运用,但还是文白相杂、粗糙简朴;元话本中一些较好的作品在运用白话上有明显进步,但成就和影响都还有限。《水浒传》堪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此前的文言小说虽然也能写得精美雅致,但终究是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言,要做到“绘声绘色、维妙维肖”八字,总是困难的。《水浒传》的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效果是文言所不可能达到的。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   《水浒传》主要是在民间说话和戏剧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许多原来分别独立的故事经过改造组织在一起,既有一个完整的长篇框架(特别是到梁山大聚义为此),又保存了若乾仍具有独立意味的单元,可以说是一种“板块”串联的结构。从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来说,这固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却也有其便利之处。一些最重要的人物,在有所交叉的情况下,各自占用连续的几回篇幅,他们的性格特征得到集中的描绘,表现得淋漓酣畅,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后来民间评书有专说宋江、石秀、武松等人的,也正是发挥了《水浒传》这一特点。   《水浒传》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无疑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作者以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活跃的艺术想象,加上前面所说的语言和结构的长处,在这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水浒传》的一大特点,就是人物众多而人物各自的身份、经历又各异,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金圣叹说书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这固然有些夸大,但就其中几十个主要人物而言,是可以当之无愧的。这在一部小说中,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的嫉恶如仇、暴烈如火,李逵的纯任天真、戆直鲁莽,林冲的刚烈正直,无不栩栩如生,使人过目难忘。作为梁山第一号人物的宋江,由于作者把相互冲突的江湖道德和正统道德加在他一个人身上,有些地方是显得观念化的。但透过一些不成功的笔墨,这个人物仍有其鲜明的特征:社会地位不高而胸怀远大,在正常的读书做官的轨道上难以求得成功,终于成为草莽英雄。历史上一些造反武装的领袖,很多是这一种类型。   《水浒传》所写的英雄人物,性格倾向十分强烈,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性格的复杂性和前后变化较少,但这并不能简单地说成是“缺点”。因为《水浒传》本身是一部带有传奇性的小说,它的人物是理想化的人物,用浓墨重彩描绘出这些人物,显示其非凡的气质,以求强烈地打动读者,使之得到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对这类小说是合适的。而且应该注意到:   这些英雄人物的个性虽然比较单纯,却并非写得简单粗糙。臂如李逵,作者常常从反面着墨,通过似乎是“奸猾”的言行来刻画他的纯朴。又譬如鲁智深性格是暴烈的,却常在关键时刻显出机智。再则,作者常常能够把人物的传奇性和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结合得很好。就是说,这些英雄好汉既是日常生活中不大可能见到的,但在小说的具体环境中又是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的。因而,他们的形象显得有血有肉,生气勃勃。有些人物的性格,还是有前后变化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林冲。他初出场时,因为顾恋家庭,处事十分谨慎,对高俅父子的迫害,采取忍让妥协的态度。但他的英雄本色那时已有所显露,只是强加抑制而已。一旦到了忍无可忍之时,他的愤怒便像火山爆发,冲腾而起,再也见不到一丝的软弱。   小说中许多不重要的人物以及反面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得相当精彩。像高俅发迹的一段,写他未得志时对权势人物十足的温顺乖巧、善于逢迎;一旦得志,公报私仇、欺凌下属,又是逞足了威风,凶蛮无比。这种略带漫画味的描绘有很强的真实感。还有杨志卖刀所遇到的牛二,那种泼皮味道真是浓到了家。潘金莲是小说中写得比较成功的女性。虽然作者出于陈旧的道德观念,对她缺乏同情心,但从对生活的观察出发,作者还是把这个出身微贱、受尽欺凌,在不幸的人生中不惜以邪恶手段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写得活灵活现。后来《金瓶梅》用她作主要人物,固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毕竟也是利用了《水浒传》的基础。   《水浒传》继承了民间说话的传统、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它很少静止地描绘环境、人物外貌和心理,而总是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些情节又通常包含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包含偶然性的作用和惊险紧张的场面,包含着跌宕起伏的变化,富于传奇色彩。这种非凡人物与非凡故事的结合,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紧张感,很能引人入胜。不过到了七十一回梁山大聚义以后,情节就变得松垮散漫,人物也大多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因为梁山的好汉们在这以后所做的事情,同他们原来的性格及人生取向全然背反,而英雄被招降而走向失败的道路,没有深刻的悲剧意识是无法写好的。金圣叹把《水浒传》截到原书第七十一回为止,确有他的艺术眼光。 & 锦集 & &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108个人的性格,真是108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1000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 --清代着名小说理论家 金圣叹 & & 《水浒传》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文学和演唱的范围。根据记载:历代强盗和造反者都喜欢借用《水浒传》英雄好汉的绰号;近代20世纪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游击战术也是从《水浒传》得到启发的。这是令人吃惊的。& & --日本汉学家 木村英雄   & & 《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无前例的杰作……对赤手空拳、孤立无援的老百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 --日本汉学家 仓石武四郎 & & 《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这部小说首次通过现实主义形式反映了反对地主和专政的压迫的中世纪农民起义,是一部具有丰富形象的画廊。& & --《苏联大百科全书》   & & 在500年中,流行最广、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书,并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理性语录,乃是几部白话小说,《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奇书,是我国文学的正宗。& & --胡适  & 再读《水浒传》 文:李木生& & 有些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水浒传》就是。这是一坛酒,从明代至今天,浇着天下人的块垒。难怪金圣叹这样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轻轻地、轻轻地翻开,便有电掣雷鸣,瞠目震耳。 太平与官贵 & & 《楔子》里写洪太尉误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妖魔"之际,正是"天下太平,四方无事之时"。岂知这个"太平",已是天下纷乱的开头,太平里正孵着北宋的灭亡。 & & 这个"乱"字是怎样从"太平"里孵出的?只因官的一个"贵"字。《水浒传》开头就把这官的"贵"谱活活画出。受朝廷重托去请张天师祈禳瘟疫的洪太尉,才走了"三二里多路"便"脚酸腿软",起了怨言:"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荫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受这般苦!"官贵必民贱。官何以显贵?官骄显贵,官尊显贵,官富显贵,官侈显贵,官霸显贵。当官的骄尊富侈霸,做民的岂能不水深火热,当牛做马?官越贵民越贱,物极必反,泰极否来,载舟的水就要覆舟了,升平的歌舞也就成了葬礼的序曲。和洪太尉同朝的大臣范仲淹的那句名言,颠倒一改,似可做专制体制下官吏的真实写照了:"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佛 性 & & 佛,不管是作为哲学还是作为信仰,都离不开"慈悲"二字。《水浒传》一回回读下来,便觉得八百里水泊上有佛性弥漫着。那些看似杀人喝酒吃肉的英雄,哪一位不是尝尽了人间的苦头,又对弱者苦者难者善者怀着感情之人?哪一位不是惺惺相惜、生命相倾之人?谁能说在阶级情、民族情之外就没有一种一以贯之的人类之情?梁山英雄身上的义气所包括的牺牲精神,不也是一种高尚与博大吗? & & 在这佛性弥漫的水泊梁山上,鲁智深是特别突出的一个。 & & 他救了流落异地的穷女子金翠莲,救了赵员外的女儿,为了朋友林冲妻子受辱,他又要打不可一世的高衙内三百禅杖。全不要报答,也压根儿不想报答,甚至不计较生命的得失,只管"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金圣叹语)。他对待林冲的情义,尤其让人铭怀。野猪林里,从薛霸风声飒飒的水火棍下救起林冲之后,鲁达有一段向林冲叫着说出的话,话中有几个字,催人泪下--"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及至林冲问他今投何处,鲁达又是:"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一个"忧得你苦",连着三个"放你不下",其情如瀑,凿石裂空。 一百单八将之外 & & 在那样的社会,好人,贤能,一个个屈在小人、庸才团弄之中,报国无门,没有生路,突然有一个可以藏龙卧虎的八百里水泊,突然有一位知冷知热、怜才惜才的"及时雨",怎能不引得天下英雄风云际会于此?眼看着好汉们越聚越多,真是让人痛快,让人叫好。痛快之后,叫好之后,有时也会神凝水泊,抚卷长思:八百里水泊,毕竟小了点,一百单八人,也嫌少了点。为什么非要局限于一百单八人呢,不是应该多多益善吗?后来众英雄的风流云散,招安固然是其主要原因,而一百单八人的局限,不能不说是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 & & 第六十六回,有几行闲笔,却不能等闲视之。有一位叫韩伯龙的好汉,积极要求投奔梁山,让旱地忽律朱贵引见宋江。书上说:"因是宋公明生发背疮,在寨中又调兵遣将,多忙少闲,不曾见得。"起事创业时盼英雄如旱苗望云霓、巴巴结结、吐哺握发的"及时雨",一旦初具规模、兵强马壮,竟也渐渐忙得没空"接见"前来投奔的新兄弟了。这真是让人悚然心惊!更让人痛惜不已的是这位前来投奔梁山的好汉,不仅没见上"公明哥哥",反落个被李逵一板斧砍掉脑袋的下场。& & & 且不说水泊梁山已经失去了多位英雄--王进露面便不见了踪影;和孙立一样武艺的好汉栾廷玉,在三打祝家庄的战斗中被杀了;和武松一样本领的头陀被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夫妇大卸八块,只遗下那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常常半夜里啸响…… & & 《红楼梦》、《水浒传》,真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双峰。一个是美女成群,儿女情情透千古;一个是好汉如云,英雄气气贯长虹。只是《红楼梦》可以有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水浒传》为什么就不能有又一百单八将、再一百单八将? & & 如此说来,招安就招安了吧。真的让他们当上了皇帝,也好不了哪儿去。一个腐朽了的制度,任谁进去,也只能是个"鬼打墙",走个三百六十度的怪圈,又回到欺民压民榨民怕民、与民对立甚至虐民杀民的位置上。洪秀全与他的子孙们就是铁证。 第 一 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 二 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第 三 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 四 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 五 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 六 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第 七 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 八 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 九 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 十 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 十一 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 十二 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 十三 回 急先锋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领蝗虫歌颂大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