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二叠、晚二叠的峨眉天崩地裂 电影 1997运动在华南地区主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城口—鄂西地区飞仙关组沉积体系研究--《长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城口—鄂西地区飞仙关组沉积体系研究
【摘要】:研究区主要位于川东地区东缘的黑楼门构造,地处川东盆缘—大巴山前缘构造复合带,亦是北东向的云安厂—硐村构造与东西向的马槽坝构造之合围部位。黑楼门构造属于川东构造体系,地面为一近东西向宽缓之短轴箱状背斜,南以石门荒向斜与双河寨、硐村构造相望,北邻宽广的望山寺向斜与大木垭、天星桥等构造相对,并以向斜逐渐过渡到大巴山褶皱带南缘,东隔低鞍与七跃山背斜相抵,向西倾伏于开县向斜中。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龙岗、五百梯、黄龙场、普光和元坝等一系列以台缘礁滩储层为主体的大型天然气藏,表明了该领域巨大的油气勘探前景,并且已经成为了四川盆地能源接替的主要领域。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结合最新钻井资料,以岩相标志、古生物标志、测井相标志及地震相标志的研究为基础,确定研究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早期的孤立碳酸盐台地模式和晚期的连陆碳酸盐台地模式,细分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地前缘斜坡和陆棚/盆地等沉积相类型。通过关键层序界面识别,将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建立了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演化规律表明,飞仙关期,自早期到晚期水体逐渐变浅,发生充填补齐的沉积作用,奉节地区沉积格局逐渐由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前缘斜坡-海槽相过渡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至飞仙关晚期完全准平原化为局限台地潮坪沉积。城口-鄂西地区鲕滩储层形成,受到了成岩作用,并且和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相等都有密切联系,而台地边缘实际上属于鲕滩,因而对于相带的发生发展有积极影响。相对海平面降低,可促进储层孔隙生成,在成岩过程中,白云石化属于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储层的形成有积极影响,此外,溶蚀对孔隙形成极为有利,不仅如此,在储层物性变化里,破裂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地震预测资料、沉积相研究和储层研究成果,对研究区鲕滩储层有利分布区带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对储层预测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地质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7【分类号】:P618.1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新;李仲东;;[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5期
王思仪;王兴志;张帆;王一刚;王宪文;;[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雷卞军;唐楷;邓超;蔡正旗;王身建;赵永刚;;[J];中国地质;2007年01期
牟传龙;马永生;谭钦银;余谦;王瑞华;;[J];地质学报;2007年06期
罗冰;谭秀成;刘宏;李凌;夏吉文;邹娟;海涛;;[J];沉积学报;2009年03期
朱竞;王兴志;谢林;张博文;朱永刚;李勇;王艳梅;;[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刘璐;刘微;魏小薇;曹雯;陈春竺;;[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2年02期
秦媛媛;孟堃;;[J];四川地质学报;2013年04期
吴斌;肖世洪;冯明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黄平;孙巧玲;邹定永;;[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增业;李剑;吴世祥;杨威;张林;;[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宋章强;王兴志;许建;张帆;曾德铭;;[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刘柳红;罗平;罗忠;杨式升;;[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黄强;李栋富;石元会;;[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陶士振;张宝民;曹宏;杨晓萍;;[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强子同;曾德铭;王兴志;吴仕玖;;[A];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胡明毅;魏国齐;扬威;刘满仓;;[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汪泽成;赵文智;王一刚;;[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姜磊;蔡春芳;李开开;;[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罗忠;罗平;刘柳红;苏立萍;杨式升;;[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裴敬秀;[N];中国石油报;2008年
张学斌;[N];中国石化报;2008年
记者 周泽山;[N];中国石油报;2005年
王刚毅 通讯员
黄毅;[N];中国石化报;2010年
胡德沛;[N];中国石油报;2000年
本报记者 周泽山;[N];中国石油报;2010年
刘伟;[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洋;[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张新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陈更生;[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王铜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胡作维;[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胡安平;[D];浙江大学;2009年
储昭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黄先平;[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沈平;[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艺;[D];长江大学;2015年
胡颖;[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陈永梅;[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王正江;[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王泳龙;[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曹脊翔;[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李晨睿;[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谷一凡;[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唐敬;[D];长江大学;2017年
腾飞;[D];长江大学;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南秦岭地区晚三叠世老城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南秦岭地区晚三叠世老城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摘要】:老城花岗岩体出露于南秦岭宁陕地区,与五龙花岗岩体构成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的不同岩性单元均含有大量暗色闪长质岩浆包体。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显示,寄主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19~213Ma,其包体的锆石结晶年龄为211 Ma,同期侵入的闪长岩结晶年龄为214Ma,同属于早中生代五龙岩体群印支期岩浆作用中期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寄主岩体的主体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具有低硅,弱过铝质、富碱和高Mg#(43~67),高Sr/Y,高La/Yb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Ⅰ型埃达克质花岗岩。暗色包体主要为闪长质成分,具有低SiO2(53.64%~62.40%),富碱和高Mg#(63~72)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钾玄岩岩石系列。闪长岩岩体具有低SiO2(52.60%~55.26%),富碱和高Mg#(54~63)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钾玄岩岩石系列。暗色包体及闪长岩与老城花岗岩体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初始87Sr/86Sr同位素(0.8),以及较高的εNd(t)值(-0.7~-4.3)和高Mg#,显示形成包体及闪长岩的原始岩浆可能源于幔源玄武质岩浆。全岩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寄主岩石和包体之间发生过明显的成分交换,使这些成分在二者中大体达到平衡。对比南秦岭基底岩石的初始Sr-Nd同位素比值,推测老城花岗岩岩浆源区主要是新元古代基性下地壳物质。包体和寄主岩石的关系显示,岩浆混合可能为基性岩浆注入到已经开始结晶的酸性岩浆,两种岩浆发生不完全混溶,形成了老城花岗岩体和暗色基性包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7【分类号】:P588.1;P534.5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跃刚,张会勇,代世峰,杨小红,陈定元;[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王喜宽;张青;刘晨;夏学齐;包凤琴;赵锁志;李世宝;;[J];现代地质;2008年06期
王景华;郑建勋;;[J];地理科学;1982年02期
龚瑞君;倪师军;刘峰;张建芳;马娟;;[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张成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5期
蔡新明;;[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田级生;;[J];化工地质;1985年03期
李峰;;[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年03期
夏青;[J];海洋科学;1985年02期
张大任;[J];物探与化探;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勇;毛大发;詹天卫;鄢新华;张辉照;袁华清;;[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廖启林;吴新民;张登明;金洋;华明;颜朝阳;;[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张光弟;张绮玲;;[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王传远;杜建国;周晓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秦勇;李壮福;林大杨;吴国强;林玉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兵;李心清;周会;赵彦龙;闫慧;程红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沈位元;潘寅;问娣;;[A];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建局五十年纪念文集[C];2012年
杨群周;张录星;彭省临;赖健清;;[A];第四届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工作交流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张润宇;王立英;;[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孙悦;王四利;赵宝光;王勤;;[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应繁;[N];中国矿业报;2007年
陈少华 况顺达;[N];中国矿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思远;[D];浙江大学;2016年
王馨;[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杨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郎赟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玉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阿地力·甫拉提(Adil.Bolat);[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张星;[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张腊梅;[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肖瑞卿;[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龙晓军;[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曹吉阳;[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石杰;[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曹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周骏;[D];浙江大学;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和其对天然气富集地意义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和其对天然气富集地意义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5:00:3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和其对天然气富集
关注微信公众号论华南地区二叠纪成煤期--《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1期
论华南地区二叠纪成煤期
【摘要】:正 长期以来,我国华南地区二叠纪的成煤时代,一般认为只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梁山期和晚二叠世早期的龙潭期。后者以含大羽羊齿植物群为特征,所以又常被称为“大羽羊齿煤系”。近年来,随着区调和煤田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华南二叠系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证明了“大羽羊齿煤系”实际上包含了二叠纪不同时期的含煤地层,尤其是华南地区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并不限于赋存在上述两个含煤地层中。因此,不同成煤期的正确划分,将
【作者单位】: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我国华南地区二叠纪的成煤时代,一般认为只有早二叠世早期的梁山期和晚二叠世早期的龙潭期。后者以含大羽羊齿植物群为特征,所以又常被称为“大羽羊齿煤系”。 近年来,随着区调和煤田地质工作的深人开展,华南二叠系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证明了“大羽羊齿煤系”实际上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同相;[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02期
张五侪;[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03期
韩同相,鲁杏林;[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03期
郑文卿;[J];西北地震学报;1980年01期
蒋炳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刘超濂;[J];解剖学研究;1980年02期
苏宗伟;;[J];地质论评;1980年05期
杨式溥;侯鸿飞;高联达;王增吉;吴祥和;;[J];地质学报;1980年03期
冯少南;林甲兴;;[J];地层学杂志;1980年04期
文焕然;何业恒;黄祝坚;徐俊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义;;[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刘林;李家和;;[A];民族学研究第四辑[C];1982年
袁学诚;宋宝春;寿嘉华;蔡钢;;[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傅竹武;庄真;吕梓龄;胡家富;宋仲和;陈国英;安昌强;陈立华;;[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刘宏兵;尹周勋;;[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吴能友;刘坚;葛同明;樊利民;;[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王爱武;滕吉文;魏计春;张中杰;;[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罗延钟;梁咏仁;;[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傅竹武;吕梓龄;温一波;李海松;;[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周国藩;陈建国;张健;李建成;;[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审计报;2000年
钮海东;[N];广东科技报;2000年
徐永健;[N];金融时报;2000年
廖怀凌;[N];深圳商报;2000年
黄湘闽;[N];信息时报;2000年
黄博华;[N];信息时报;2000年
本草;[N];中国贸易报;2001年
谷雨;[N];国际商报;2001年
李永斌;[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侯启明;[N];市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仲崇禄;[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卞凤奎;[D];厦门大学;2001年
李荣生;[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李峰;[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李琴;[D];暨南大学;2005年
张照;[D];暨南大学;2005年
林彰文;[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波;[D];长安大学;2000年
徐克敏;[D];汕头大学;2002年
胡继芳;[D];暨南大学;2002年
李宗伟;[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李怡湘;[D];暨南大学;2002年
黄承军;[D];暨南大学;2002年
闫朝武;[D];汕头大学;2003年
吴水金;[D];暨南大学;2003年
汤杰英;[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吕鸿爽;[D];暨南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其对天然气富集的意义
下载积分:2990
内容提示: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其对天然气富集的意义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01:42:5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其对天然气富集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崩地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