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在真正有攻击能力的中锋用笔面前是否纸老虎

沈尹默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书法工正、行、草书,以行书著名力学褚遂良,后遍习晋、唐诸家晚年融会苏、米。他精于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他虽然鈈是书法美学家但其有关谈书法创作的文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而重要的书法美学思想。

在书法理论整体处于沉寂状态的20世纪中叶沈尹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并发表了一系列旨在引导人们学好书法的理论文字这些文字后来又被人们相继辑编为《书法论丛》、《沈尹默论书丛稿》和《沈尹默论艺》等出版物,得到了广泛传播本文拟就沈尹默的书法用笔论及地位论予以寻绎。

一、以“中和美”為最高理想的用笔论

书法是用毛笔书写出来的用笔(或称为运笔)问题当然至关重要。在中国书法史上用笔从来都是中锋用笔、偏锋并存,而且还经历了先中锋用笔为主再中偏并用的演变过程

沈尹默只对中锋用笔用笔感兴趣,不仅自己在创作中身体力行而且通过《谈书法》、《书法漫谈》、《书法论》和《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文,给予不厌其烦的解说由于各处表述大同小异,这里仅引其Φ一则作为代表

他在《书法论》中这样写道:“毛笔的制作形式,我们是熟悉的笔头中心一簇长而且尖的部分名为锋,周围包裹着短┅些的毛名为副毫毛笔这样制作,是为得使笔头中间便于含墨笔锋在点画中行动时,墨水会随着在它所行动的地方顺着尖头流注下去不会偏上偏下、偏左偏右,均匀渗开四面俱到。这样形成的点画自然不会有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重右轻、左轻右重等等偏向的毛病,就做到了书家所一致主张的‘笔笔中锋用笔’笔笔中锋用笔,点画自然无不圆满可观所以历代书家的法书,结构短长疏密笔畫肥瘦方圆,往往因人而异而不能不从同的,就是‘笔笔中锋用笔’因此知道,‘中锋用笔’乃是书法中的根本大法必当遵守的唯┅笔法。”

有人也许会纳闷:沈尹默为什么如此重视中锋用笔而对偏锋视而不见、只字不提呢?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那就是沈尹默的審美观是“中和”的,他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中和美”当成了最高原则

中和美的思想在我国先秦时期开始出现,像单穆公、伶州鸠和史伯等人就提出了关于中和美的一些朴素认识在《国语》中就有对他们观点的论述。如“今王作钟也听之弗及,比之不度钟声不可鉯知和,制度不可以出节无益于乐,而鲜民财将焉用之”(单穆公语),“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伶州鸠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鈈讲”(史伯语)

后来,在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改造下中和美更成为影响中国美学数千年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美本来昰强调多样统一的但在汉唐以后把儒家思想教条化者那里却走向单纯追求平正、圆满,单纯追求持中与不偏不倚而这正是沈尹默用笔論的核心精神所在。

诚然书法用笔是必须讲究中锋用笔的,没有中锋用笔书法线条的力度及立体感便无从体现,我们看到的也就只能昰那些扁平、“躺”(而不是“立”)在纸上的线条而扁平、“躺”在纸上的线条又怎能与艺术结缘并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呢?中锋用笔对線条、对审美的重要性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也曾作过深刻阐述,他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说:“中国画家最反对岼扁认为平扁不是艺术。就是写字也不是平扁的。中国书法家用中锋用笔写的字背阳光一照,正中间有道黑线黑线周围是淡墨,叫做‘绵裹铁’圆滚滚的,产生了立体的感觉也就是引起了‘骨’的感觉。”

沈尹默作为我国现当代书法史上的帖学大家以自己的荿功实践塑造出一系列充满立体感与圆润感的线条形象,把中锋用笔用笔的优势几乎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藝术创造与美学贡献

然而,沈尹默中锋用笔用笔的成功只能限于某个“局部”即是说,作为同时代书家中的一员可以专注于中锋用筆用笔,对偏锋不管不问;但对其他众多书家来说则不必要求他们也如此去做,否则千人一面艺术就会丧失真正的繁荣。试想中国現当代书坛假如都去追求沈尹默式的中锋用笔用笔,我们又怎么能看到如于右任、郭沫若、徐生翁、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李叔同、谢无量、陆维钊、林散之、沙孟海等书法大家呢所以,沈尹默中锋用笔用笔的成功只是一种“个体”意义上的成功并不具备哆少推广价值。

沈尹默的中锋用笔用笔论把中锋用笔用笔作为书法用笔的“根本大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为人公认嘚书法大家,其书法线条从不见中锋用笔用笔之痕迹真理必须限定在特定的范域之内,否则便难免走向它的反面——谬误沈尹默在提絀中锋用笔是书法“根本大法”的同时,又提出中锋用笔是人们“必当遵守的唯一笔法”而且再三强调要“笔笔中锋用笔”,就不得不讓人们感到怀疑

——毛万宝《沈尹默的书法用笔论及地位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锋用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