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几天剧烈运动后注意事项过,是不是这个造成的 丙

“丙察察”线也被轿车征服了,真是江山代有神人出啊。
“丙察察”介绍: 险象环生在这三百公里的穿越线路上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险情,最有可能遇到的险情是塌方和滚石滑落。由于这条穿越路线根本不属于任何一种等级的公路,路面及其简陋粗糙,只能算得上在马帮踩出的路面基础上稍微拓宽一点而已。许多路段基本就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个凹痕来能使车辆勉强得以通过。由于当地的地理条件复杂,天气又变幻无常经常下雨,许多路段上方岩壁上的石块已发生松动随时随地都会塌方滚落。必须一路行走一路仔细观察。我们在通过一处哑口时,路面上早已滚落了一大堆碎石形成了巨大的斜坡,车辆只能慢速小心翼翼的通过,可速度一慢继续滚落的石块随时会砸到车。我打头车就差点被一个滚落的大石块砸中,所幸滚落的石块距离我的车前方还有两三米远的距离。紧跟在后面的chenking看得真真切切,着实为我们捏了一把汗。另外一个随时会遇到的路况险情就是路面经常呈二十几度的斜坡向悬崖一侧倾斜。许多路段都由于塌方和滚石的不断滑落,已堆积成为一个个路面的大斜坡,路面本身仅仅只有一车之宽,当车辆通过斜坡路面时,整个车体会向悬崖一侧形成非常大的倾斜度。再由于路面及其恶劣,行车时本来车体就来回晃动,又加上许多路面又由于塌方堆积物所造成的向悬崖一侧倾斜的二十几度的坡度,稍不谨慎车体就会由于重心偏移失控而整个车身滚入悬崖下方。(许多最惊险的路段在我们的镜头里均没有记录下来,因为当时根本无法停车拍照,也无法边驾车边拍照实在太危险)走过了一些最艰险的路段后,在对讲机里问问大家感觉如何?chenking说两只紧握方向盘的手都是湿漉漉的。。。。。。其实当时的实际情况是,驾车人本身的紧张感要远远低于副驾驶座位上的人,毕竟命运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副驾驶座位上的人一路上的恐惧感可想而知,简单粗暴的小弟弟只有十九岁,头一次经历这样的旅途,吓的两只手紧拉座椅上方的扶手,两只脚拼命蹬踏驾驶舱地板下意识的模拟刹车动作。听了简单粗暴的描述,我们几人不禁哈哈大笑!
路况恶劣走过丙—察—察这段近三百公里的穿越线,基本上会遇到所能想得到的各种复杂和恶劣的路况条件,泥泞陷车,连续弹坑,巨大陡坡,滚落石块,碎石打滑,转向死角等路况在旅途中比比皆是,行车速度根本无法加快。许多路段你只能将车速降低到步行的速度通过。在穿越这近三百公里整整两天的时间里,我们使用了无数次低速加力箱和中差锁死,所幸一路上还没有发生一次真正的陷车需要救援牵引。在我们的穿越旅途中曾碰到一辆两驱车,没有低速加力箱,许多陡坡路段只能全车人下来以减轻车辆自重并一起协助奋力推车通过。由于路面条件极差车速根本提不起来,同时又经常会碰到二三十度的陡坡路面,加之许多一百八十度的转向拐角非常狭小,有时甚至要倒车来调整才能通过。一旦遇到这样的路况,4H一档的力量完全不够,只能借助于低速加力箱来增大扭力通过。车辆底盘的高度对于顺利完成穿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穿越过程中,由于前两天持续下过大雨,许多路面泥泞依旧,被车轮压出了极深的车辙印,如果底盘高度不够,两道深深的车辙印中间凸起的部位足以磕碰到底盘使车辆无法前行。在这样的路面上,想要避开车辙印中间的凸起部位是不可能的,路面本身仅有一车之宽,要骑在路肩上行走没有任何余地,即便是路面稍宽的地带能够骑在路肩上行走,也要冒转向稍有失控而整车滚下悬崖的风险。因此,没有足够的底盘离地间隙高度走这条线路等于冒险,即便能走下来对底盘的损伤也将会非常严重。三百公里一路剧烈的颠簸对于车辆的底盘和悬挂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没有足够的底盘强度,一趟穿越跑下来足以使车辆底盘被颠簸的变形。所幸维特拉带有内置大梁的车体底盘强度完全能经受住这样的路况考验,底盘完好无损。在我们驶入318国道后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东达拉山口时,遇到了几十公里长的融雪翻浆路,有不少台车陷在烂泥潭和炮弹坑里等候救援。但在我们看来,只要你经历了丙—察—察穿越线后,318国道简直是天堂之路,因为318国道再烂那也是国道,与怒江大峡谷进藏穿越线的马帮之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错车艰难经验之谈是,如果走这样一条穿越路线最好是不要大车队同行,行动迟缓不说同时很有可能会被卡死在路上。绝大多数路面仅仅只有一车的宽度,只要遇到迎面会车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好在这条线上的车辆极少,没有多少过往的车辆。在我们的穿越途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一辆迎面而来的越野车旅行者。曾经有一辆路虎自由人,本田CRV和其他几台越野车跟在我们的后面一起前行,但过了察瓦龙后均不见了踪影,半途而废原路折返回到了丙中洛。一路上我们曾遇到过两次会车,每次会车都要耗费二三十分钟才能彼此错开车相互通过,在悬崖峭壁上,你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错车的路面空间,仅仅三台车想要错开已足够艰难了,对于七八台车的大车队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想要成功错车几乎是办不到的一件事。
特别声明:以下内容均是转自“爱卡论坛”。原帖是由“阿Q的兄弟阿T”发布的。
正在直播,请大家随时关注。
丙中洛-察瓦龙-察隅,轿车首次独驾成功穿越只要是出差,无论远近,首选自驾车出行。以深圳为出发点,东北至大庆;西北至克拉玛依、库尔勒;西南至瑞丽、畹町;就更不用说了,密密麻麻的都跑遍了。全国大部分省份都留下了我的车迹。工作、自驾两不误,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又要自驾车到新疆出差,这次选择通过西藏赴新疆之路。说来惭愧,这才是我第一次进藏。走远路过西藏纯粹是为了玩儿。 蓄谋已久的路线,进藏:丙中洛-察瓦龙-察隅。出藏:新藏线。选丙中洛-察瓦龙-察隅路进藏的理由:
1.在所有进藏路线中,公认难度等级最高。
2.景致美。有神秘感。
3.名冠炙手可热的进藏路。选用车型:02年版V6-2.5G.老。原因:1。轿车走越野路,才更有情趣。增加难度,才更好玩儿。
2。还没有。必须申明,这只是次要原因。
真没有、但可以有、只是不想有。
出发之前老婆问我:“如果你开轿车走过了这条连都不好走的路,那咱们以后还用不用买了?”
本人一时语塞。选择单人自驾出行的理由:
1。好拿主意。从“说怎么走,就怎么走!”上升到“想怎么走,就怎么走!”的层次。真正的我说了算!
2。考验自己在“艰苦、困难、危险”环境中独自应对的能力。
3。提高难度等级。
4。我是把轿车当“房车”用。吃得了这份“苦”的,也不好找。这只是一种理念,绝非“自虐”那么简单。
5。万一遇到险情,别把无辜的人儿扯进来。以上这些条,都被以后的实践所验证。 这条大循环线,对轿车来说,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就是丙-察-察线。身边有朋友前两年延怒江北上,进过独龙江。还有一起的驴友骑自行车往返察瓦龙。都说轿车过不去。网上广泛查阅了相关资料。数量不多的走过的车,无一不是SUV、型。严重的底盘划伤、漏油、减震器颠坏。多有建议调整增加底盘高度的。有人说,“只要不怕毁车,什么路都敢走。”“敢走”与“走过来”是两个概念。光凭“傻大胆儿”,轿车走不过这条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1.精神上的。褒义词说,心理素质好。老婆用了个贬义词,说我一贯神经迟钝。褒义也好,贬义也罢,实实在在都在路上被验证了。
2.物质上的。工兵铲,随身携带的重型武器。脱困板,错过了雨季,没大用上;赶上雪季,用上了。千斤顶,多次使用,直至被用坏。带了4管粘金属的胶,准备变速箱、油箱、发动机箱被划磕破漏油时用,没用上。(我以前油箱拖底漏油,用这种胶粘过,好使。)
3.车。出发前已行驶了21万多公里。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没出过问题。
4.技术上的。体现在充分的自信。最终结果:人、车、平安通过。行丙察察路,全国轿车第一辆。通过此行,体验出很多很实用的高原越野行车体会。如:轿车如何走野路;高原越野轮胎使用;高寒条件怎样夜宿车中;出发前的身体锻炼;高原反应的一些附加症状;如何解决高原地区动力降低的问题等等。以上体会将适时一一道来。除了介绍路况景致外,本帖将偏重实用性。走之前,看到网上相关的帖子,经常是看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就叫士气高昂啊!有一种即将进入“洞房”的感觉。玩儿的就是心跳!行走日期:09年10月23日深圳出发,至大理小息,延怒江而上,沿江上阿里贡山、翻阿里贡山到中缅边境片马口岸、初探独龙江、10月29日下午到达丙中洛。17点50分从秋那桶岔路口进入赴察瓦龙之路。此贴从丙中洛秋那桶与去察瓦龙的分叉路口作为起点叙起。此岔路口作为零公里起点。 先上几张人车合一的照片。 来到丙中洛“石门关”。进入丙察路之前最后一个人工修饰过的景点。有“我”的照片都是自拍的。以前出去从来没给自己照过这么多。这次出来,老婆特别嘱咐带上三角架,多照些有“我”的照片带回来“我”的照片多了点,完全是“奉旨”行事。绝非本人自恋。请多包涵。
从“丙中洛”镇,向北行去石门关、秋那桶之路。到去秋那桶与去察瓦龙分叉“人”字形路口。油路,16.3公里。 人字形岔路口,右行就是秋那桶。直行察瓦龙。本贴丙察路里程计数,0公里起点。此牌树在丙中洛去石门关、秋那桶方向的路上。内容严重有误。我曾被其误导:1.“丙察公路全长35公里”。实测:丙中洛上图路牌处--察瓦龙乡**,86.2公里。
秋那桶--察瓦龙乡**,69.9公里。2.“秋那桶--滇藏交界处”20公里。实测:14.7公里。
实测:丙察路云南段长:31公里。 过石门关、雾里村往里走,再过一个小村走不远就可以到达秋那桶了。
前面小村的路上并排占路停着两辆小面包车,车里人对盏畅饮。当地怒族老老少少都有豪饮的习惯。
另一辆小面停在距堵车的地方约50米远的地方,等着前方酒散通过。
“入乡随俗”,我也把车靠近这辆小面停了下来。人倒也没闲着,把照相机卡里的照片倒到笔记本电脑里,把录音笔里记录的有关路况、时间、里程、趣闻等信息记录到本子上。。。
当地的小面司机主动与我打招呼。从怒族人饮酒聊起,问到我要到哪里去。一般外地车来此地,大多是旅游,秋那桶就是终点了。我四月份时来这里,就是到了秋那桶。
得知我要驾这辆轿车去察瓦龙,住在秋那桶村的小面司机轻松的神情马上变了,不容质疑地说:“不行!我的车的底盘比轿车高,都从来不敢往里开。”
远处的“和尚”念经可以不听,眼前近处的“和尚”念经却不能不考虑。对我的既定方针,心中竟然不由得冒出了个问号。
已经来到“洞房”门口,一掀帘就进去了,这时候软下来,还是男人吗?!
“向毛主席保证!”动摇的念头只停留了三秒,马上被坚定的信念所驱散。
这个计划外冒出来的念头像一副免疫剂,把以后很多次遇到的“劝阻良言”一概口头婉拒,内心坚拒。
没有“不见棺材不落泪”,只有“不到黄河不死心”。这张是进察瓦龙之路的第一照。回头向左后方照,延照片中路往左直行,再往左过怒江支流上的正规石桥,过桥后左行,就到了秋那桶、察瓦龙人字形岔路口。江水是从秋那桶流下来的怒江支流。过秋那桶,我的怒江第一照。刚进丙察路,就迫不及待地停车拍照。
我照的PP,绝不是最好的,却肯定是最多的。通过众多的照片详细了解一下路况、景色。
别的丙察察路帖,跟帖的都嫌PP少。呼吁多上PP。我可以上到你烦。不过我可不想那样。
起码我在内地关心我的老父亲(86岁时来深圳,还三次从三个方向蹬上梧桐山、螳螂山、圆山、梅林后山,来时路上蹬上泰山。)不会烦,希望我上的照片越多越好,给老人家看。这也是我上片动力之一。
进了丙察路,就是怒江壮美秀丽峡谷。
那叫一个壮、一个美、一个秀、一个丽。什么三峡、四峡、五峡、六峡,统统靠边儿站吧!
不信往下看!
知道猪八戒吃仙桃吧,一口囫囵吞下去,是啥味儿都不知道。
我可不想学猪八戒,难得来到这里,我要慢慢细细地品味儿。
我已经想好了,要拿出逛公园的劲儿来,一会儿一停、一会儿一玩、一会儿一照。
还有没说的呢,要拿出雷锋精神来,一会儿一停、一会儿一捡石头、一会儿一修路。 进去不远,就是几户怒族人家。
与怒族小伙合影,事后看照片,我俩长得还挺像。
从秋那桶人字形路口走进丙察路时已是17:49,已近黄昏。黄昏光线柔和,好照相。今日所走路况没啥大问题,小心点儿,拣拣石头,轿车也能过。接着上照片,基本都是按时间顺序。
介绍给大家看的是“怒江峡谷”。真正见到了,正常人都会有“惊艳”的感觉。停下来观赏,都不想再动了。站立许久。惊呆了!(这只是形容我,一般人不会这样。)
天快黑了,左边怒江对岸,见一瀑布痕迹,像一幅哈达挂在绿山之上,直搭入江中。虽只有涓涓细流,但可以想象,夏季水会很大。不是壮观的那种,是秀丽吗?你来判断吧。距离:4.7公里(距人字形路口,以下不再重提。)时间:18:56,用时:1小时零7分。
打开车灯,为营造摄影效果。
天完全黑下来了,江、路并行,行在路上时,还未见一车一人。身边怒江怒涛隆隆,离得很近,真的是隆隆之声,没有夸张。一人此时、此地、此景驾车,觉得蛮有情调。黑暗中的照片多了些,诸位能体会到一点我当时的心情吗?
天黑了,不舍得再走了。有谁舍得把惊艳美景留在黑暗中弃之而去呢?我寻你千万里到此,怎舍得不见你的芳容就擦肩而过呢? 找到这个路稍宽能错车的地方,今夜就停这儿了。考虑夜间错车其实多虑,整宿双向都无车过。停车、听涛、睡觉。时间:19:10,
距离:5.5公里。 用时:1小时零21分。就是说,10月29日下午17:49分从秋那桶进来,耗时1小时21分,行走5.5公里。至19:10,停车结束当日行程。就这样,度过了唯一轻松的一天。当日路况小结:小心点,拣拣石头,轿车走不困难。(以后可又难又险,轿车千万别据此跟着进来,有话在先,别说我误导。)常在野外停车过夜,今夜却还感到大不同。紧靠咆哮的怒江。隆隆涛声震撼。在车内关紧车窗,还听到大声嗡嗡作响。多次怀疑发动机是否确实关掉了。说到在车里过夜,就要先说一下睡眠。睡眠是我的强项。在家里,常年睡觉基本不会做梦(若偶有做梦,必是睡眠时间过长。缩短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马上解决问题)。睡眠时间稍短于正常人。几十年不睡懒觉,醒了就起床。醒了还不起床是最难受的事。在记忆里,从来没有醒了再睡“回笼觉”的事。任何姿势,左侧、右侧、平躺,都可入睡。没有枕头平躺,也可一觉到天亮。绝的是,任何姿势都是一觉到醒。睡时什么姿势,早醒时还是那样。央视崔永元说,失眠的人都是小心眼。我很同意。再加一条,睡不着的,都是不困。十天睡不着的人,二十天、三十天不睡,肯定就会睡着了。就这么一句话,就可以开医院“失眠科”了,屡试不爽。失眠的人,看看我这段吧,金不换!出来旅行越野睡车里,方便、快捷、省时、高效。我向来把我车当“房车”。列出住旅馆的日期,其余都是住车上。
10月23日从深圳出来,
10月28日住贡山县黎山宾馆,补充给养、处理个人卫生。
10月31日住察瓦龙丽江饭店,休整、充电。
11月9日住波密干警宾馆,处理个人卫生。
11月11-14日住拉萨舒心酒店。
11月22-23日藏民家三无旅馆。(无电、无洗水、无取暖。)
11月24日萨嘎县宾馆。检车、清洗油路。
11月29-30日阿里(狮泉河)行署招待所。
12月7-8日喀什鼓浪屿宾馆
12月10-12日新疆轮台帝豪宾馆
12月13-14日新疆库尔勒民政宾馆
12月22日返回到深圳。统计了一下,出来两个月,住宿18天。省老了。窃喜!扯远了,回来再说当日停车后:伴着隆隆涛声,站在怒江边,那叫一个“方便”。车里有够十天的食品饮料。我属于那种开起车来就会忘记吃饭的人。对“吃”的要求绝对在平均水准线以下。在外边有点点心、饼干、小食品之类就能当饭吃。有方便面吃,那就是上限了。照例把当日照片初步清理存入电脑中。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误操作弄没了。农民辛苦一年收获的是麦子,我疯转一圈收获的是照片。在车里睡。要关紧车窗。安全、保暖。车内氧气肯定够两人过一宿,多次试过。外边人想砸碎车窗,也没那么容易。说点安全心理学,好人看到一辆车孤零零的停在野外,会以为里边是什么“强人”,或是什么“是非”现场,会躲着走。顺水牵羊的小毛贼拿紧闭车窗的汽车也没办法。真正的“强人”没有计划,也不会做“强人”之事。所以在野外会很安全的。提心吊胆的人怎能睡好。车钥匙就位,万一有情况,开车就走。车头对着说走就走的方向。座椅靠背尽量调低,换上拖鞋,躺下来,説睡就睡。气温不冷不热,刚刚好。29日之行结束。下面与弟兄们交流。之后再开始30日的表述。谢谢大家捧场!
一夜车内睡得很好,早5点就醒了。6:40朦朦亮,慢走一会儿,又停车听江涛声。还是不想在昏暗中错过景色。
慢慢走了一公里多,朦胧中,“老虎嘴”就在前面了。
朦胧中的老虎张着嘴!这个场景的照片网上见过多少遍,驴友几乎过此必照。如今就在眼前。
之前看到网上有驴友开着越野车摆出pose,在这儿的照片时,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开着我的老别克,也到这儿来,多照上几张!
如今就在眼前了,不能错过。等天亮,照相!
这儿的时差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多小时,天亮得晚。
此处距离:6.7公里。
初入丙察路
又是一个“老虎嘴”。
怒江对面的民舍房,孤独只此一座,独立坐落江边。位于我上楼照片位置的江对面。怒江峡谷、丙察察路有很多标志性景点,以往的牛贴均都有介绍。唯独此小屋,从来没有被提到过。更没有照片。看到这个小屋,我很“震撼”!水平有限,找不出什么更恰当、更准确的形容词来。头一位用“震撼”则个词的很有创意,以后大家都跟着用,就俗了。但我这回确实很“震撼”!就是那么一种“情调”。我站那儿不动,又“呆”了好几分钟。甚至想到“徐霞客”当年周游名山大川,是不是就住过这样的小屋。近代“王洛宾”歌中的美丽姑娘,是不是随着定居规划,从草原帐棚迁到这座江边小屋来定居了。若能过得江去,很想在这小屋住两天。五星级宾馆也不换!但前后没有任何形式的桥可以过江。所能做的只有多留下些照片。远景的、拉近的。提示过往的网友、驴友关注这座小屋。丙察路秋那桶人字形路口进来7.8公里处。照相时间,早8:15,相当于北京早7点。
来了第一位超车的,打招呼,让道通过。在这里,凡是超车、会车的,少有不停下来打招呼的。但是,见到我停下来,几乎全部是劝阻、警告的。人家绝对是好心好意。 超车的轨迹,路面很宽敞。 晒一晒我的“副驾”。 后排“乘客”也亮亮相。想表现“我来了!”的主题。可惜,明显造作。这条路,每天过往的车没有几辆,但却是全国“自驾车越野界”关注的热点。不可能都去走这条路。网上的帖子还不多,而且照片也不多。我正在上些风景照。进来还不到十公里的路程,已经上了不少了,都有点儿累。能为没来过的人开眼界、为准备走的人介绍路况,我还是很高兴。多上些照片,一是为网友、驴友,二是为远在内地的关心我行程的老父亲和众多亲友。所照的照片,质量不能说很好,数量却肯定够多。以数量抵质量吧。质量虽然不很好,但是地方好。照得好照片的人,不见得能来得了这儿,根本就没有照出高质量照片的机会。即使是走过的的驴友,一路上,有想照相的,司机不踩刹车,想照也只是个“念头”,实现不了。一帮人合伙走,有想赶路的、有想赶时间的、又要在天黑前找旅馆、“腐败”的又要寻美食。照相嘛,只有在方便、唱山歌时穿插同时进行了。真是个“业余水平”。不敢说照片的水平业余,而是照相的机会业余。我这才算“专业”!想照就停,说停就照。让“色友”们羡慕我去吧!
距离:9.6公里,时间:9:25,过一小村庄,路边还有洗车的自来水。查出地名后再加上。 又是一个“老虎嘴”。
“老别克”,是当时国产车里最宽敞的一款,俗称“大别克”。这款车没手拨,都是自动挡。型号称:V6,2.5G. 就是V型排列、6缸2.5升排量、G型车的意思。当时好像除了老三样、奥迪、广本外,再没什么选择的余地。我02年初购此车,03年此型号停产,升级为“君威”,这才有了正式名称。之前所出的各款大别克车,还有外形基本一样,排量3.0升的。就都被冠称“老别克”了。各款车都是自动档。这些年来,老别克勤勤恳恳为我服务,从来没有给我撂过挑子。动力充沛、驾驶平稳、乘坐舒适、直至今日油耗也不算大。高速、土路,全国走了不少地儿。07年1月冬季去新疆,08年东北雪灾时去东北,基本都在雪地行驶,没啥问题。(在城里才有扫雪的。出了城,公路、野路上的雪,除了风化掉一部分,要到开春儿才能化光。)一月份最冷时在新疆,半夜走216国道乌鲁木齐至库尔勒(最高处也是单行土路),翻越冰雪天山中华第一号冰川。(一般车都绕远走高速)临近最高处,曾被雪填平的沟陷住,退后一把,车上另一哥们下车一推,过来了。偶有回车,司机远见灯光,老早就找地方停在路边侯着,从来没有在运动中会车的事儿。感叹新疆司机真懂礼貌。后来听说那路上就确有因会车被刮蹭到山涧里去的事。走那条路都极小心。我半夜走的,只见一边是峭壁,另一边沟有多深,看不到,没干扰。有了这些经历,才确定走过并-察-察路后,进入冬季11~12月单驾轿车继续走新藏线的事。当今轿车走新藏线,已不算稀罕。冬季轿车单人走,真还没听说。内地人都说新藏线冬季大雪封山。其实,除了难得遇见的雪灾的那几天,根本封不住。没人这样告诉我。网上都说,新藏线10月底以后,“大雪封山”。但你从常识上想,阿里地区,也算个小城市了,整个冬季,能与世隔绝吗?自驾游的无所谓,gov-ment早急了。肯定不可能嘛。但在5,000米以上高度,零下30度低温同时具备,汽车打火发动确实是个问题。真的趴窝了。我在车里过夜,车内气温表显示-24°,车外肯定有-30°了。今冬新藏线后,经若羌,夜间翻阿尔金山(靠近罗布泊)时,拐S型弯,弯道冰雪路滑,失控漂移侧滑入彀。自行脱困无果,倒拖出来后,除前壳、前小灯挤瘪,整体居然无恙,安全自驾返回。有点儿堪称奇迹的意思。到家后,花了两千多,换了前壳、小灯、包括侧面,重喷了漆。焕然一新。我的座驾,既被提到,不得不说。长短结合,只是针对我这辆车的个案。没拿别克公司一分钱,不涉及作广告。车的照片已经发上去很多了,是没看够还想看呢,还是想证实我的车还能不能用,车毁得厉害与否呢?你就不想留点“悬念”?
(此段为作者答网友问。) 当夜约4:30,车滑路沟现场,阿尔金山 天亮后的照片,看得更清楚。发动机一直未关闭。唯恐关闭后就再也打不着了。
“嘴啃泥”后,被拖上来后的“玉照”。
新藏线上的雪景,要是从这里滑下去,就直奔“南天门”了。 这里也是“著名景点”。车过必停,车停必照。夏天水肯定更大。
翻过山崖,下的坡来,路面平缓。一派“和平”景象。 谁知,我在行走丙察察路上,最大的一次“毁车”事件,居然在不经意之中发生了。看这张照片,就是“出事现场”。发生了什么事了?能看得出来吗?看得出来才怪。太不应该了!
肇事后现场 被挂到的石头,痕迹明显。
车右侧前后门都有被刮的痕迹
其实我对车子磕一下、碰一下,很不在意。车是为我服务的,磕碰一下都难免。但这次有点窝囊。又是在“著名的”丙察路上。完美穿越有瑕疵了。那么宽的路,绝对算得上是丙察线上的“一级”路段。经过:边走边停。再开行,目视前方,路面开阔。眼睛余光看两侧路面,凸出来的大石头离车太近了,居然没看到。直到车侧面撞到大石,车身晃动,还颇感奇怪。停车一看,乃一大石。立马保留现场,拍照存档。险路上,想放松都不容易。好路偏出事。对车,真不在乎。也不影响行路。懊丧的是一块石头破了我完美穿越的“金身”啊!问一问当地驾车走这条路的本地司机;问一问亲自驾越野车走过这条路的驴友司机;问一问驾别克轿车走过来的我自己:驾轿车安全穿越丙察察全程,“堪称奇迹”。再问一问我自己:在宽敞路面,以车侧面撞击大石头,“堪称奇迹”!两个“堪称奇迹”!距离:11.5公里, 时间:10:04.
上面讲过了最“窝囊”的汽车侧面撞石头。
下面再讲最得意的汽车底盘“错”石头。
话说这段路,尽管不太险,但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碎石遍地,suv/越野车可以不当回事,一跃而过。轿车必须小心翼翼,。原因不言而喻,顶漏了油箱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块的石头捡开,地里长出的石头压过、错过。一路上上下下,不断地过山顶“路峰”的高点时,车头翘起。司机在车中,尽管座椅已经垫高、靠背已经调前,还是看不到路面,只能看到翘起车头对着的天空和右侧的崖壁。车头落下来后的路况,在之前车头翘起来的时候,司机是浑然不知的。若前面就是急弯,车头落下司机来不及反应,有可能滑到江里去了。所以在遇到路峰时,我都要停下车来,看清路峰过后的路况,心中有数,再上车行驶。
有一次在路峰前,停车看路。只见刚过路峰,路微向右拐,就是两条“八”字型的路中长出来的石条型凸起,“八”字形的一捺向下错两格。就是先见到一捺形的石条凸起,往前一米多,又是一个一撇型的凸起石条,地下长出来的,搬不掉也挖不掉的。车过此处,车头翘起,路面司机是看不到的。越野车过来,车底也会被石条小刮一下。轿车直直冲上去,麻烦大了。我看着地形考虑了三分钟。对照右侧的崖壁,记下了崖壁相对石条的位置。胸有成竹上得车来,左侧是怒江,车头翘起不见路面,参照右侧崖壁的位置,到“一捺”前左拐,将“一捺”形的石条在右前车轮右侧让过去;参照崖壁位置,在“一撇”的石条之前再一右拐,让“一撇”形石条在左前轮左侧让过去。。。车竟然一点也没刮底。得意之作!
此做法的难点有二:
1,路本来就不宽,往左拐的时候,拐大发了就拐江里去了。拐小了还会刮底。要拐得恰到好处,之后往右拐,也是一样。
2,车头朝天,看不到两个石条凸起的位置,只有按照事前记下的相对崖壁的位置,判定石条凸起的位置。间接的。
还有一难点就不提了,车下无人指挥,全凭我一人在车内“凭空”左拐、右拐,过去的。至今想起来还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全然记不得“风险”了。
距离:14.7公里, 时间:10:39.再往前走,就“进藏”了,第一次,处女进。让我难免也要激动一番。发了这么多图,才来到滇藏分界线。距离:14.7公里。照这个速度发,发到察隅,得到年底了。等着看完全贴再进丙察察线的人,今年是没有希望了。不是速度慢,是图太多,还要逐一把图的像素降下来再上才行。爱卡软件应把像素设为自动调整才好。应该完全可以实现的。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把云南这段来个小结:照片是够全了,不介绍一下也说不过去。文字表述景致,是我弱项。还是引进“外资”,把网上别人表述拿来:有几位年轻人,开轿车“羚羊”进丙察路。可能在上前面的石崖时停下了,倒车回来。文章对路况,从他们的角度,进行了表述。以下是摘录:“我们今天的打算是进到察瓦龙乡,住一夜在返回;如果不行就把目标降为进藏第一个村——松塔住一夜;再不行的话就小车进藏后返回;如果还不行,就徒步进藏。秋那桶路口的路牌指示到西藏地界只有23公里啊,怎么都能搞定。前面走过的几公里不在话下,行云流水般顺利通过,似乎觉得进到察瓦龙完全没问题。再往里走几公里,慢慢就遇到些难关,需要乘客下车减负,引导通过了,状况包括:大的石堆、虚的木搭过渡路面、大块凸石,都想方设法通过了,路边一个高高的瀑布迎接了我们,看着自制的地图上GPS指示离藏区边界越来越近了,心里很高兴。在离西藏地界只有大概3公里左右的地方,是一段在岩石上开出来的上坡路,路面没有开凿得很平,不平的地方撒了沙土石块了事。在小心引导下一次通过两个难关,第三个难关通过搬石头铺路反复试过几次,在快绝望的最后一次终于安全冲上去了。没想到再往前几米还有难关,怎么摆小车都没有信心不顶到底盘中间的敏感区域,虚的土石也搭不上力很快被刨走了。开羚羊小车到这里来纯属折腾,也折腾够了,车要真瘫在这里了会给大家带来很大麻烦。于是决定放弃,车车调转回头。刚才一路通过的上坡窄路没有机会掉头,只能倒车到坡下,还有刚才想方设法通过的难关得一个个倒着通过,不过毕竟都是下坡,只要观察和引导准确,慢慢放刹车一点点下去是没问题。倒着下坡来,在稍宽的地方反复很多次把车掉过头,靠在路边稍宽的地方不挡路。”年轻人下车徒步走到这个分界路牌,“进藏了”。又从这个路牌往前走了一公里。再走回来,非常开心。还有一段是“怒江报”的摘录,是讲整个丙察路(注意:不包括察瓦龙-察隅,那是丙察察路)的情况:“离开秋那桶,我们驱车进入了雄险的那恰洛大峡谷,道路逐渐升至碧罗雪山的山腰,原来的古道并没有走这条线,古道离开怒江跃进了大山,老古道无法穿越怒江两岸的一个个万丈绝壁,只好翻越海拔3813米的松腊腊卡雪山,进入西藏境内,而新建的公路也随山势而转。茫茫的那恰洛大峡谷,风景更加迷人,一道道、一条条、一丝丝、一缕缕瀑布悬挂在怒江两岸,两面的大山几乎还是原始生态,怒江在这一段最激、最险,在这怒江的枯水期,我们仍然听得到大怒江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怒吼,江两岸的石头被江水冲刷得千疮百孔,千奇百怪,在被人们叫做“骷髅滩”的地方,近四公里长的江岸上,散布着的石头像一个个白白森森、大大小小的骼髅。然而我已经顾不上观看这些奇景了,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上,开车的手在微微颤抖,车在悬崖峭壁上如一只壁虎在滑行,线一样的路让我怀疑能否容纳得下四个车轮子。路下是万丈深渊和汹涌吼叫的怒江。抬头上看,时有狂风夹着树叶的枯枝在乱飞,碗口大的石头被风从山顶吹落翻滚而下,在公路上轻轻一跳又跌落在路下的深渊,听不到一点响声。只要半把方向打不对或车轮打滑,后果不堪设想。转过一个急弯,前方突然开阔了。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三座金字塔一样的山峰,三座山峰一座比一座高,依次排列到怒江西岸。接着怒江江面上出现了一个心形的沙滩,江面很宽。由于正是枯水季节,江水流向了两边,中间现出一个近一公里长的心形沙滩。在江边,一个充满诗意的村庄又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进入了西藏第一村———松塔。松塔村左临怒江,右依碧罗雪山,属于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站在公路上向下看,村落居屋层次分明,有的为典型的怒族房屋,有的为藏式建筑,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每家房顶上都飘荡着经幡。一路伴随我的森林不见了,一路盛开的桃花不见了,四周的山像被火烧过的一样,灰黑发亮。。。。。路越走越狭窄,山越走越荒凉,怒江水越来越小,峡谷越来越深,心越来越加速跳动,然而怒江的神奇却越来越让人惊叹。一弯又一弯的怒江,将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勾画得无限精彩,那座座雪峰似神话、似仙境。一个个从峡谷深处闪出的藏家村庄,如唐诗、宋词、元曲,只要一翻就是一部厚重的史诗。突然,眼前,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这就是当地人“谈之色变”的“滚石坡”?车要从石瀑里冲过,我远远的停下车,不知是过还是不过。环顾石瀑,只见山体岩壁裸露,石瀑高约3500米,宽约1000米,碎石从高高的山顶不停滚滚而下,飞入江中,溅起数丈浪花,发出轰鸣般的巨响,震得人心发怵。一位村民告诉我,今年就有四辆车在这里被砸烂,一辆被滚石流推进了怒江,人车全无,我听得毛骨悚然。挂上前后加力,冒险加速冲进石瀑里,滚石在车前车后车顶飞,几乎放不下四个车轮又成35度陡坡的公路,让人心惊肉跳,车轮子在碎石上不停的横滑……好在有惊无险,我们终于安全冲出了石瀑。到察瓦龙已是下午五点。察瓦龙乡**所在地坐落在怒江东岸的一个台地上,这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小镇,才从更远的山里搬来不久,建筑设施并不多,只有两家食宿店、四家小卖部,乡里所有机关在一个四合院里办公,街道还是土路,有马匹自由游荡,风一吹尘土飞扬。四周的山高插云霄,光秃秃的,像被大火烧焦了的一样,唯一的绿色是那一棵棵生生不息的仙人掌。街道后面的山崖上有一群绵羊在寻食,让人不得不为生命的伟大而感叹。西下的落日照耀在远方的太子雪山峰顶,一片金碧辉煌。一条条小道从江边向太子雪山延伸,记录着朝圣者的足迹。……摘自:怒江报”丙察路云南段,显得壮丽、秀美,西藏段多了些沧桑。以后的照片中都会看到。丙察线中间位置的最大村落是“松塔村”,该村距离:27公里。进西藏界后12.3公里即到。向大家提示:我见到的所有的帖子里都没提到的一个重要信息是:“松塔村”前后是有手机信号的!我走这段路,也有“很得意”的体会,插写到上面的照片中去吧!
把准备加到图片中去的文字单独表述:
上面讲过了最“窝囊”的汽车侧面撞石头。
下面再讲最得意的汽车底盘“错”石头。
话说这段路,尽管不太险,但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碎石遍地,suv/越野车可以不当回事,一跃而过。轿车必须小心翼翼,。原因不言而喻,顶漏了油箱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块的石头捡开,地里长出的石头压过、错过。一路上上下下,不断地过山顶“路峰”的高点时,车头翘起。司机在车中,尽管座椅已经垫高、靠背已经调前,还是看不到路面,只能看到翘起车头对着的天空和右侧的崖壁。车头落下来后的路况,在之前车头翘起来的时候,司机是浑然不知的。若前面就是急弯,车头落下司机来不及反应,有可能滑到江里去了。所以在遇到路峰时,我都要停下车来,看清路峰过后的路况,心中有数,再上车行驶。
有一次在路峰前,停车看路。只见刚过路峰,路微向右拐,就是两条“八”字型的路中长出来的石条型凸起,“八”字形的一捺向下错两格。就是先见到一捺形的石条凸起,往前约两米,又是一个一撇型的凸起石条,地下长出来的,搬不掉也挖不掉的。车过此处,车头翘起,路面司机是看不到的。越野车过来,车底也会被石条小刮一下。轿车直直冲上去,麻烦大了。我看着地形考虑了三分钟。对照右侧的崖壁,记下了崖壁相对石条的位置。胸有成竹上得车来,左侧是怒江,车头翘起不见路面,参照右侧崖壁的位置,到“一捺”前左拐,将“一捺”形的石条在右前车轮右侧让过去;参照崖壁位置,在“一撇”的石条之前再一右拐,让“一撇”形石条在左前轮左侧让过去。。。车竟然一点也没刮底。得意之作!
此做法的难点有二:
1,路本来就不宽,往左拐的时候,拐大发了就拐江里去了。拐小了还会刮底。要拐得恰到好处,之后往右拐,也是一样。
2,车头朝天,看不到两个石条凸起的位置,只有按照事前记下的相对崖壁的位置,判定石条凸起的位置。间接的。
还有一难点就不提了,车下无人指挥,全凭我一人在车内“凭空”左拐、右拐,过去的。
至今想起来还沾沾自喜、洋洋自得!全然记不得“风险”了。
当时美得屁颠屁颠的,没留现场照片就开走了,至今遗憾!
顺带一提:不仅这次,以后走过全程,通过所有“特殊路段”,都没有人在车外路边为我“特殊服务”,指挥通过。
没有“特殊服务”,只有自卫。要凭胆识、凭技术、再要凭点老婆说我的“神经迟钝”垫底。是个实践的机会。
进入西藏界 这种白色痕迹可不是瀑布,是滚下来的干砂石。自然风化和破坏植被造成的。可能用不了成千上万年,就会演化发展为砂石流、滚石坡。这是进丙察路所见的第一条砂石流,往里走,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最终会演变成荒沙漠。人类在此之前,可能早已消亡。 距离:16.9公里,松塔水电站项目组所在地。 是否要在这里修建水电站,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个牌子和周围破败的小屋,可能说明这个事先要放一放。还是不要过分侵占大自然的已残存很少的原生态的份额吧!距离:16.9公里 距离:16.9公里。 这个牌子,在e族如风的帖子里最早见到。如今,我也来了。臆想成真。 当初,还在e族如风的帖子的照片里,努力辨认里面的电话号码。如风帖子照片分辨率极低,号码不好分辨。客观上“不厚道”!看咱照得多清楚:察隅交警:.
(累死了,明天继续。)
获得积分: 发表文章 +10 &&文章被回复 +56
<span class="num" id="topvote3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剧烈运动时通气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