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围棋适合多大的孩子学可以提高孩子的哪些能力

Monkey, 积分 60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57 积分
然然9岁2个月
现在感觉好多小时候学的兴趣班什么的,到了孩子大了,就都放弃了,我们学前也报了不少,到了上学也没见学到什么,上学了,就都放弃了,觉得之前的付出貌似明显和收获不成正比呀。有时候想,有些兴趣什么的,是不是可以等孩子大了,真的想学了,然后报班,那时候的接受能力强了,是不是效果更好些。
这个围棋我还一直纠结呢,现在楼主一说,不纠结了。
Lion, 积分 53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9 积分
妞妞6岁11个月
一直就没明白学围棋的是出于什么目的,只是个游戏,花这么大精力。
我们家也在学,当然是孩子自己要求学的,她感兴趣,我不抓她的围棋,基本放任,就负责付钱而已。一周一次课,隔一两个月我会问一问教到哪里了?老师都教了些什么?她倒也能答个一二三出来,比起拼命花时间在上面的孩子来,确实进步很小,但是也在慢慢进步。我对她学围棋的期待比较低吧,既没想开发思维,也没想培养性格,就是纯粹把围棋当成一种游戏来学习,希望将来至少可以自娱自乐、可以观战,而不是一窍不通吧!就像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走几步中国象棋,但是又有几个人想过一定要精通呢?大部分人也就是闲暇游戏而已。这个一周一次课的钱,还是得花,没办法,谁让我家祖上三代都没有一个会围棋的呢?只好花这个钱了。若是妞儿对中国象棋感兴趣,我就省下一笔了,肯定把她交给我老爹调教去,将来能陪我老爹下下棋我就满意了,只是游戏而已。
&哈哈,确实,可能围棋看上去更斯文一点吧!但个人觉得棋类其实大同小异,大同就是都是要考验棋手的布局筹谋,提升思维能力;小异,无非就是规则不同。所以学好一门,再学其他的,只要熟悉了规则,进步是很快的。&
&其实刚开始。我就想说,学象棋得了,十几分钟一盘,可老爷说,象棋打打杀杀的,不好,晕,他自己倒挺厉害的。&
&说得好细致啊,懂了。孩子喜欢没什么好说的,要支持。&
Cow, 积分 1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除了你下的这盘棋跟你没关系,其他的事都跟你有关系
&我也被这句逗乐了&
Kangaroo, 积分 34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4 积分
HERIK8岁9个月NICK8岁9个月
& && & 我们今年夏天开始正式学围棋,因为一起玩的一个小朋友在学围棋,他俩也想去学了,目标定位就是能学多少算多少,如果喜欢就一直学下去,但到四年级会减一半课时,也就是现在的一周2次(每次2小时)减为一周一次。目前老师教了10个定式了,我家只会背6个,因为在家从来不复习,老师上周叫我们回家复习背定式。
& & 学围棋确实不如打球感觉进步来得快,10月份开始学打乒乓球,现在打球有模有样的。但两者最后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 & 我没有更好的建议,正在摸石头过河,只要时间还允许,孩子还愿意学喜欢学我就让他们学。
Lion, 积分 54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0 积分
楼主体会蛮深的
小弟10岁9个月
我家也是放弃了,学的不怎么样。平时没有时间做题,去上课的时间也是一周2次,远远不够。
后来家里事情比较多,也不去棋社了。
怎么说呢,有的小孩确实学的不错,但是成绩总是和付出的时间成正比。
我家孩子数学也不错吧,感觉也不是因为学习围棋的原因。
时间花在哪,成绩就在哪。
&是的,越大时间就越是问题&
Jellyfish, 积分 24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3 积分
六六8岁1个月
所有的兴趣都是需要终身维持的,不要用太功利的眼光去看,蔡康永有句话说的很好,如果你15岁的时候因为游泳太难不愿意学,你18岁的时候遇到心仪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就只好说,对不起,我不会耶(大意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兴趣爱好除了让自己的闲暇时间变得精彩一点,也可看作是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合适的就保留,不合适的就放弃,这对低龄儿童是很正常的事,家长先不要计算投入产出比,或者急着下结论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既然楼主已经看出孩子不是特别有天赋的那种,也不一定非要去考级,作为课余的爱好未尝不可,最可惜的就是家里没有会下棋的人,连维持孩子的兴趣都做不到,那就是真的白学了
不过围棋费眼睛费时间是真的,我家的孩子比较内向安静,平常很喜欢和我下棋----不是围棋,就是斗兽棋五子棋这种,她也一直跟我说想学围棋,我现在还没有答应她,一来是想鼓励她多进行户外运动,改善性格和体质,二来是我想先自学一点,这样跟她玩的时候也多少能看出她是不是这块料
&兴趣爱好除了让自己的闲暇时间变得精彩一点,也可看作是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赞同&
Cow, 积分 135, 距离下一级还需 65 积分
谢谢提醒,您这么一说,确实提醒了我
Kangaroo, 积分 30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4 积分
洋洋12岁7个月笑笑8岁5个月
我家孩子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学围棋,大班毕业的时候就3段了,还有更牛的大班毕业5段的。所以楼主你们小二这个成绩,花太多时间在围棋上真的没啥意思,做个娱乐吧
&这个大班三段的五段的,确定是标准段位吗?如果真是,那可是围棋天才了。我觉得楼主家的孩子已经不错了。&
&你这个太牛了吧,正常就是三年级三段都不错了吧&
&是啊,就是娱乐,可真不是啥好娱乐,话说下棋只能上网,哪有2人没事对弈的啊,都是古时候的人干的事。&
Horse, 积分 11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8 积分
Ryan7岁9个月
先不说学围棋的事,说说眼睛近视。我自己近视度数挺高,他爸也近视。我是非常希望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练钢琴费眼睛,学围棋费眼睛,学英语看动画片费眼睛,读书写字也费眼睛,那孩子什么也不要干了?我同学在重点中学当老师,她说干嘛那么纠结,到了初中班上不带眼镜的孩子少之又少,你所能做的就是让近视这个过程来的晚一些。后来我想想也释然了,保持好的用眼习惯,用眼不要过度疲劳。其他的该学什么还得学,该干的事还的干。ps我小时候也没学围棋,眼睛还不是近视了。这个不是必然。
Lion, 积分 46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7 积分
全全8岁10个月
除了你下的这盘棋跟你没关系,其他的事都跟你有关系,,,,
突然我就笑喷了。。。。。。。。。。。
Elephant, 积分 4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2 积分
谢谢楼主提醒,
Monkey, 积分 73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4 积分
我家也是放弃了,学的不怎么样。平时没有时间做题,去上课的时间也是一周2次,远远不够。
后来家里事情比 ...
同意,我大学一个同学象棋全校比赛亚军,跟我下棋让我车马炮还走盲棋我还下不过他,平时没事就爱背背棋谱什么的,至于文化课,他就完全不行了。其实低层次的学棋就是背谱,象棋围棋都是一样的道理,对于学习和思维我觉得没有多大帮助。
Monkey, 积分 73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4 积分
所有的兴趣都是需要终身维持的,不要用太功利的眼光去看,蔡康永有句话说的很好,如果你15岁的时候因为游泳 ...
你喜欢的人跟你说去游泳吧,你说我不会耶,他说我教你吧,于是亲密接触。。。。
你喜欢的人跟你说去游泳吧,你说好的,然后游泳把他甩一条街,于是没有下次。。。。
开个玩笑。
&哈哈,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言情,体育课上游泳课,女主妈妈说,我只负责给女儿穿最漂亮的游泳衣,会不会游我可不管。&
&哈哈哈哈哈&
Jellyfish, 积分 24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4 积分
我觉得要看孩子的反映,我家也学过一段,别的孩子上课对战很激动,我家不感兴趣,加上老师也有些问题,就没继续。
Owl, 积分 128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82 积分
David17岁2个月
我爸爸喜欢下围棋,喜欢下的人,那个投入跟专注啊,真的是局外人不体会的,就为培养这样的喜欢,投入就投入了。
当然,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孩子一直没有兴趣,那就算了。
Jellyfish, 积分 29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 积分
我们幼儿园里启蒙过,上小学前的暑假去棋院学,一年半升3段,后来精力没放在围棋上了,3段后坚持学了一年,没去考4段就放弃了。放弃学棋不后悔。我觉得弄个运动兴趣班有用多了,不能成专业至少也能锻炼到身体对吧?现在的游泳不要太喜欢哦,呵呵
&我也觉得选运动项目就对了,可我们这游泳馆的水堪忧啊,不怎么敢去游&
Bird,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觉得不好,就赶紧果断停
Elephant, 积分 5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6 积分
不论围棋,象棋,跳棋,国际象棋,只要是棋类,到最后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样的,对孩子来说,只要是坚持学习了,也总会是有收获的,所以,亲不用那么介意,我觉得,就算是最后没有坚持学习了,对于学数学,对于听课的理解力,都会有帮助的。
Kangaroo, 积分 33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4 积分
Joyce7岁4个月
看来学什么课外班都需要大量投入
Horse, 积分 11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2 积分
先为楼主的文笔点赞,风趣幽默,读来让人开心
其次谢谢您的建议。家里有一盒玉石的围棋,一直琢磨着让小朋友学学,现在看来还是让她自己玩五子棋好了
Kangaroo, 积分 32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9 积分
琅琅9岁4个月
本帖最后由 scarxie 于
10:45 编辑
学任何东西都需要付出时间和金钱.LZ现在的感觉只是投入产出比太低!
我觉得围棋靠背是赢不了的.361个交叉点无数个变化,其实还是蛮费脑子的,学的好围棋的,学习我觉得是不会太差!
我家的情况和lz 一样。小学以后明显没有时间花在围棋上。基本一天半个小时算好的。一周在家里只能下3盘棋最多了。所以进步非常的慢!还是看家长的心态,段位毕竟不像是级位随便考考!
PS:我家下棋都是摆出来的,反而觉得对眼睛没有什么影响。好过抱着IPAD玩,眼睛并没有因为围棋有什么变化。
&围棋这个东西,背的东西比较多,像我们这样放长线,以前背的就忘了7788了,其实更不划算&
Cow, 积分 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5 积分
也有同感啊,真心要花大量时间下棋才能提高啊
Kangaroo, 积分 33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4 积分
非常感谢这么诚实的家长,敢于直面现实!
很多家长学着学着,发现 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的效果,但就是不愿意承认!
之前有牛妈妈建议别学围棋,学了孩子太安静!
Owl, 积分 146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9 积分
Tracy4岁6个月
thanks for sharing
Jellyfish, 积分 29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经历还是很可贵的
Elephant, 积分 5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 积分
关于围棋,真心想吐槽。女儿学围棋一年半,一年的费用在6000左右,因为考段时间正好有事,所以没有参加升段试,但估计也过不了。我家是女儿,老师从半年多以前就反应我家胆子小,跟男孩子下棋的时候不敢放开手脚打仗正地方,考虑很多,想各方面都顾及到,结果那边都顾及不了,或者就是想顾大地盘,放弃小地盘,结果小地盘放弃太多,最后还是输。原来在班上中等,现在已经到最后了。我很纠结,女儿有点不服输,我认为下棋过程中女儿在思考,这点是非常好的,可是要得到很好的指导,可惜我不会下围棋,老师上课一直都是死活题,或者背定式,不会去教小孩整体的把握思维,也没有指导棋下,所以我与女儿商量暂停围棋。现在的这种状况,让我很无奈。
&再学1年,会讲到全盘棋的布局,以及对杀之类的内容,能思考的孩子,后劲很足的。我们班的孩子都是能思考的,1段过后,蹭蹭上。&
Horse, 积分 11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9 积分
丫丫9岁10个月
本帖最后由 sendtome 于
21:06 编辑
看来学围棋的孩子真不少啊。我女儿也学了1年半,也停了,是我主动停的,因为女儿缺乏斗志。其实我自己很喜欢围棋,闲暇之余,也喜欢自己打打谱。原先想让孩子喜欢围棋,培养她不认输的精神,结果发现女儿不是那块料,也勉强不得,于是乎早早收场了&&等大一些了还想学,就自己教吧。
我认为如果不想把孩子培养成专业棋手,真的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多!现在的段位也比较水,我自认为才5级,对于培训班的3段孩子也不落下风。所以家长们不要纠结孩子几段了。如果你孩子有旺盛的、不服输的斗志,那要坚持和进步是很容易的,选个好老师,经常下(没有合适的对手的话,现在网络很发达)进步绝对快。反之,就不要强迫孩子了,勉强上个业余3、4段,就很难再上了,更糟的是,孩子对围棋的好感可能在平日大量的练习中逐渐消逝。
对于还没学或正入门的孩子,我建议看看杨佑家的《魔法围棋入门》这套视频(分享一下我的收藏:链接:
密码: ri5u&&,如果觉得好,回头给个赞噢)。这套视频与传统的思路不同,值得一看。
待得入门后,让孩子适当做做死活题,看看名局细解,陶冶一下,我觉得就不错了。对于喜欢的人而言,做死活题就和做个智力题类似,感受一下死活题的精妙、或是高手们的神来一手,不也很快乐吗
&不过有时候自己确实心态急躁,觉得围棋真是太深奥,目前我刚刚入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懂高手下棋。&
&咱们握握手。我是孩子开始学围棋后,自己翻翻书学习一下,感觉很有兴趣。打算慢慢学下去,以后老了也有一个熬好。孩子就看他自己了,学到生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吧。&
Ibex, 积分 18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1 积分
Candy11岁9个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还是看孩子的兴趣。各种兴趣班,有几个孩子成大师的?培养多样兴趣罢了。
Horse, 积分 11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0 积分
谢谢楼主分享,费时间的真的耗不起
爸妈网( , )想让儿子或者女儿学围棋的话,你应该看看这篇
学龄前后儿童学围棋,从低级别向低段前进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少走弯路?有哪些合适的教材推荐?
高飞龙,瞧我抓住你的尾巴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明显的偏向于幼教的方向,而非是自学学棋的方向了。
我将主要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阐述这个问题。学龄前后也即大概5到8岁,同时围棋已经入门,处在低级位水平的棋童,是我们针对的主要对象。而我们讨论的目的,是讨论为了让这些孩子在学棋的过程中尽量顺利的从低级位进军段位水平,家长需要做什么,了解什么。同时我可能在正文的某些位置将适用范围扩大。
正文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阐明棋童们的家长需要做的工作,并细分为四个方面,其中第一方面选择机构与老师,因最为重要而篇幅最大,其他三方面则尽量从简。而第二部分里,我将浅谈个人眼中棋童的学棋和成长道路。
因答主水平有限,对问题的讨论基本基于个人经验,视野和角度不免局限。文中偏颇之处,欢迎路过的教育类专家指正。
本答纯系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以下长文慎入。如果嫌文章过长,也可以只读粗体内容。
一.家长的工作.
棋童学棋,一般是家长给孩子选的道路,虽然也有孩子主动接触并喜欢上的,但促成孩子学棋的决策权最终在家长手中。而且,在孩子兴趣减退的疲乏期继续支持,鼓励并督促孩子坚持学习的工作,也要由家长来做。
家长在一个孩子走上围棋道路并坚持下来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绝不可小觑。
1. 选择机构和老师.
考虑到作为受众的孩童较为幼小,本文就不再赘述孩子自学的情况了。进入相应的机构跟随老师学棋,是我们主要研究对象。
现在围棋培训行业蓬勃发展,新出现的机构和新入行的老师都如雨后春笋,不免鱼龙混杂。家长选择机构和老师的最大难处,在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棋童的家长对这一行了解不多,不知道什么机构才合适,什么老师才合格。
选择机构和老师,绝不可简单的只看名气。名气固然重要,但要知道机构和老师的名气一般来自于两方面:一者是通过广告宣传,二者是通过其学生家长的认可而口口相传。
这两者虽然有很大程度的交集,但显然是不一样的,商业广告的含金量,和口口相传的声誉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当然最难的一点在于,口口相传的含金量里,常常包含着广告类来源的叠加,如何区分,就需要家长的智慧了。
现在有些培训机构,崇尚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对幼教类院校毕业的老师进行培训,让其从零开始学棋,继而再教零基础的幼童。当棋童通过了启蒙关,留存下来之后,这些老师学棋的速度就必须快于棋童,从而打出时间差,以供持续教学。
我不推荐家长们选择这些机构,哪怕这些机构里,有些挂出的名头还很大,在全国的名气还很响(这就体现出商业广告和规模宣传的效果了,哪怕一个机构在业内就是笑话,也一样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成为全国最知名的机构之一)。
我在此并不是要嘲笑这种办学理念,毕竟这也算一种积极的尝试,并且很多时候机构的决策选择也出于无奈。我认识的一些这类幼教出身而投身围棋培训行业的老师也很敬业,我丝毫没有对她们不敬之意。
业内有一句话,叫“下的好未必教的好”。很多家长可能都听过,这是说很多教棋的老师,因其少年时代常年学棋,性格也许偏为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稍欠,故而自身水平虽然很高,将技艺传递给孩子的效率却很低。这种现象确实是有的(但并非多数,教不好又不能自己成长起来的棋手老师最终是会被淘汰的)。
但还有一句话很少有人提及,这是残酷的事实:“下不好,一定教不好。”
虽然对教学效果可以有很多种评判标准,但考虑到围棋在当代首先是一项竞技体育,此处也仅以学生水平高低,比赛成绩作为评判好坏的标准(至于其他标准,将放在第二部分来说)。
说幼教院校出身的老师更擅长和孩子打交道,这个不一定,不论你是什么出身,人际沟通这种事情都是要实践干出来的,不论棋手出身还是幼教专业出身,在接触足够多的孩子之前,都难说擅长和孩子打交道。而如果希望孩子水平进步的快,学棋学的正,成绩好,就没得选择了。幼教专业出身的老师如果是本科毕业后入行才开始学棋,那就不可能很快的有教学成绩(我这里说的已经很客气了)。就算你再认真再敬业再有热情,你的技术水平趋近于零,又能传递出去多少技艺呢?最多只能做个称职的保姆而已。
所以家长在选择机构的时候,要首先避开这种风格的机构,选择棋手出身的老师执教的机构。
同时,家长们必须知道,机构和老师常常是两回事。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兵,一个机构的好坏不是永恒的,关键在于业内少有的优质师资资源在哪儿。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其自身棋力有多高?教学水平有多好?
哪怕家长们自身不会下棋,一样可以对这些问题做出判断。对于老师的棋力判断,大可从他参加过什么比赛,出过什么成绩来判断(现在是网络时代,找到信息不难)。要说明的是,老师的段位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现在行内有些老师的段位,存在虚报的,或是有证无水平的情况。其实对抗性竞技体育项目,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段位啊证书啊都只能作为参考。对围棋圈有了解或是有相应信息来源的家长,还可以从自己的人脉里搜集老师在圈内的名气。
教学水平的问题,其实家长只要观察老师在授课时的表现就知道了。首先,有经验的老师一定很注重和孩子的双向互动,而绝不会是单方面的自说自话。其次,认真负责且有经验的老师一定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长期计划,甚至可能会为此编出课件。最后,观察老师在安排学生们下棋时,对于棋道规范的传授情况,也是一种信息来源(这里可以参考我有关棋道规范的回答里的内容,其中第一部分除了小标题2后的内容是只针对职业比赛的之外,其他内容大多同时适用于棋童学棋)。
业内的教学课程一般分为大课和小课。大课一般是大盘教学,面对学生数量一般至少在6到8人,甚至10到15人以上,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可以在课程后半段的对局阶段接触到数量较多的同年龄类似水平对手,有一个很好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环境。而小课一般是为了辅助大课而存在的,除了教授新内容之外,还可能有较多做题的训练,指导棋和复盘。既然我们此处讨论的是级位水平的棋童,那么其和高水平老师的差距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差距可能在13个子到17个子甚至更多。这种水平差距,指导棋的意义其实已经变的很小了,更多的是老师在严重放水的情况下引导教学。而在围棋的学习过程中,实战的意义之重大是毋庸赘述的,所以哪怕是很好的老师,如果只是找到老师上一对一的小课,却不参与有较好的同学环境的大课,学习效果就难免大打折扣。
所以,家长们也一定要首先选择较好的大课,孩子的大课老师是第一位的。小课有胜于无,但并非必要。而只有小课没有大课,对孩子的进步是非常不利的。
2. 家长的课后辅导.
课后的辅导,主要是对孩子完成做题任务(包括改错)的督促。
大课上很多时候不会有时间留给孩子们做题,小课就算有,也远远不够。而学棋的过程中,做题和实战的量应该大致五五开方为最佳。对于级位水平的孩子,需要做的题目主要是有关吃子,对杀,基础死活,基础手筋等四部分。具体用的参考书应该以大课老师的推荐为准。而题目的批改,大课老师有时间愿意做最好,否则家长就必须亲力亲为,如果家长不懂棋,只是对照答案批改,则不免会有很多问题,此处不再展开。
做题以细水长流为宜,一次不宜过多,但最好不要连断数日。如果大课老师没有推荐书目,则可以参考这里的书目:
《围棋教学习题册——入门》 [胡晓苓] 适合低级位棋童。
《围棋进阶读本——梅之篇》 [黄焰] 适合低级位棋童。
《李昌镐围棋基础训练——初级班》 [李昌镐围棋基础教研室] 适合低级位棋童。
《围棋教学习题册——初级》 [胡晓苓] 适合高级位棋童。
《围棋进阶读本——兰之篇》 [黄焰]
适合高级位到接近有段水平的棋童。
《李昌镐围棋基础训练——提高班》 [李昌镐围棋基础教研室] 适合接近有段水平到低段水平的棋童。
3. 对孩子心理的把握和引导.
让孩子学棋,等于是让孩子早早接触竞争。虽然也可以以自身为基准纵向比较,但学棋难免会有横向的比较。而且段级位赛的赛制,以及围棋先天对胜负的争夺,注定了这种竞争机制远较应试教育的竞争更加激烈。
让幼小的心灵早早承受这种竞争,无疑是兼有利弊的。利体现在,学棋出身的孩子在长大之后,面对竞争和成败,大多心态更为成熟,抗挫折能力也更强,从失败中爬起来重新上路所需的调整时间更短。而弊在于,一旦在幼年学棋的时候面对成败心态失调,就容易“童年有阴影”,不但得不到上面所说的利,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总之面对这种历练,孩子既可能战过关口成长起来,也可能彻底跌倒,留下深深的伤痕。
其中的决定因素,虽也有孩子自己天性的部分,但更多的是家长言行的助力。
引导孩子面对胜负的心态,方向在于教会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六字。孩子因连战连捷或是进步明显而开始骄傲时,就适当敲打;孩子因受挫而情绪低落时,要适当安慰,并帮助孩子冷静的分析原因,在孩子情绪最激动的兴头上,家长还可以帮其暂时转移视线换换脑子。孩子面对重要棋局或比赛过于紧张时要注意让其放松,或是逗其开心,或是转移视线大法,或是各种自行开发出的对症下药的方法(当然如果家长只会用嘴说“放松,放松”那我就...)。孩子过于松懈时要注意将其注意力吸引到重点上来,什么设奖引诱,装深沉谈心,甚至适度恐吓啊都可以。
总之,要把握中庸之道。孩童心理不成熟,情绪难免大起大落,家长要注意适当助力减小方差,而具体手法可以随机应变。实在不行,冷处理也可以,但绝不能自己意气用事的加大孩子情绪波动的方差。
尤其是,家长可以望子成龙,但切忌“恨铁不成钢”,尤其不能在孩子受挫之后还情绪用事的用言语攻击孩子。“你看人家XXX怎么怎么样!你为什么就不能怎么怎么样呢?!”“你怎么这么笨呢!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别人家的孩子大法,人身或智商攻击大法,都是是终极自杀大法,切忌!切忌!切切忌!!
4. 家长自己的心态问题.
每个家长都会或见到,或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孩子几岁开始学,多久就上段了或者几段了云云。然后就难免拿来跟自己的孩子对比,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而发现自己的孩子怎么都做不到甚至差之甚远时,望子成龙的心里就难免不平衡了。每个家长都需要战胜这种不平衡感。
人生来天生的智商本就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每个人先天的性格,以及天赋里对于不同领域的适应性也各有不同,后天成长的环境,家长给予的启蒙教育与能力培养,物质支持都天差地别,种种因素堆积下来,到了学龄前后,孩子与孩子之间其实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在学棋的速度上就显得差异更大。
有些孩子先天天赋就好,再加上适当的培养,对围棋浓厚的兴趣,好的境遇(老师以及启蒙的时机),在初入棋道的短时间乃至几年里时确实可能突飞猛进,但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齐聚。天下的成功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复制,家长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而且我还想指出的是,笑到最后,才笑的最好,学棋的路上没有人可以永远一帆风顺,该经历的,早晚都要经历。所以孩子如果在某个阶段进步不快,家长固然可以分析是不是哪方面的因素出现了问题,是老师教的问题?还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并对这些条件加以调整。但也有些时候,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没问题,孩子一样可能进境缓慢,这很可能就是瓶颈期而已。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只顾着羡慕其他的孩子突飞猛进而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
其实,家长自调节心态,和家长调节孩子的心态一样,尽量避免波动过大,向着“中正平和”的方向努力即可。
二.孩子的学棋过程与成长道路.
我觉得,孩子学一项才艺,除了多掌握一门本领本身的价值,以及培养孩子的思维等各方面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留下快乐而又有价值的童年。当孩子长大,回忆童年的时候,觉得自己将童年的一部分投入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一项终身性才艺的事情上,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回过头让自己能够再选一次,自己仍然希望走这条路,这才是对家长的决策的最大肯定。
如果是琴棋书画里的任何其他一项,我大可鼓励家长和孩子完全抛却对比,自娱自乐,只要孩子开心就好了,不要以超过他人为目标。
然而遗憾的是,围棋不行。
作为竞技体育,围棋先天的激烈竞争性要求你必须去比,而且要比赢。比如瑞士积分循环制的段位赛上到了最后拼刺刀的时候,每过一轮就有一半的孩子被淘汰,失去升段的机会,这是非常残酷的。对抗性竞技体育意味着这种竞争,不是高考或者考研时那种取前百分之几的竞争,更不是什么考试拿到一定比例分数及格就行的客观评价,而很可能是咱们面对面对决,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把你干掉之后,下一场我要面对剩下来的更强的对手,同样只有那个更强的人才能留下来。
一轮复一轮,一年复一年。这种竞争会将人群无情的按金字塔划分,只有最强的人可以杀到塔尖。
这种残酷的胜负的世界,我就不做过多描述了。
但哪怕在这种残酷中,我们仍然可以让孩子收获比胜负更多的东西。功利性与去功利性,永远是共轭平衡的。各位家长,共勉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学围棋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