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班有54人,48人我参加了篮球训练班篮球,39人我参加了篮球训练班乒乓,40我参加了篮球训练班越野,41我参加了篮球训练班武术,问至少多少人参

【味香馆有奖讨论帖二】你喜欢按什么步骤吃米粉?老桂林是如何吃米粉的? - 桂林人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桂林人论坛
标题: 【味香馆有奖讨论帖二】你喜欢按什么步骤吃米粉?老桂林是如何吃米粉的?
作者: 老字号味香馆& & 时间:
标题: 【味香馆有奖讨论帖二】你喜欢按什么步骤吃米粉?老桂林是如何吃米粉的?【味香馆有奖讨论话题二】
你喜欢按什么步骤吃米粉?老桂林是如何吃米粉的?
参与本帖话题讨论,并关注味香馆公众微信,即有机会获得普吉岛香港首尔 任你游!!&&IPAD 山地车等你带回家!!
同时:每位参加讨论的网友只要在跟帖中注明“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就能获得味香馆免费卤菜粉体验1次,每个账号限体验1次;(详情见公众微信)
主贴地址:【老字号】桂林米粉香天下!参与“味香馆”话题讨论,普吉岛香港首尔任你游!
味香馆公众账号:laozihaoweixiangguan
味香馆公共微信二维码.jpg (29.62 KB, 下载次数: 3)
11:24 上传
作者: 饕餮逸翁& & 时间:
小时候,有机会跟倒大人家克歹碗米粉,是何等兴奋之事哇,吃了回来,在街头巷尾,认识的伙伴,老卞,半生不熟的人,都玄跃一番,得吃碗米粉,犹如哪里捡倒宝似的。那象现在,吃碗米粉,乃小事一桩,不值一提,到处宣扬,人家不讲这把爷仔有点癫。
来到米粉担子前或铺子里,只看那下米粉之人,清吃冒热米粉还是吃凉拌粉,下法不同,吃法就更不同了。
作者: 饕餮逸翁&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饕餮逸翁 于
14:32 编辑
饕餮逸翁 发表于
小时候,有机会跟倒大人家克歹碗米粉,是何等兴奋之事哇,吃了回来,在街头巷尾,认识的伙伴,老卞,半生不 ...
过去,担子米粉比较集中的位子,解放桥头两边下坡人行道边树阴底下。花桥头旱桥下边小市场。自由路尾克张家园那半弧形一片木板房,就卖米粉、碗糕,当年白先勇记忆中的米粉铺,就是这几家。还有南门桥边,西门桥头,乐群市场,各菜市入口两边,都是米粉铺云集之处,而担子米粉,都是游走于大街小巷,只要有人叫吃米粉,他都会停下来下粉你吃,也没有什马城管来过问或抢担子。唉!世道…
作者: 饕餮逸翁&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饕餮逸翁 于
21:16 编辑
过克的米粉,筋力好,那拌起来不易碎,吃得软和滑溜。当你讲定吃的米粉,那卖粉人从一小圆竹箩中,掀开纱布盖倒的粉,拿出一带竹把的竹编漏斗,放入米粉到随担挑来的行灶上烧着的小顶锅里冒。三、五下粉热了即倒入一浅八角碗中,准备配菜。下米粉的是不会搞错顺序的,先选好你喜吃的稍子切,锅烧是人人喜爱之物,那炸得好的,一刀切下克,散得三、四小点,他全给你。然后足切得飞薄的叉烧,囟牛肉巴,一、二片猪、牛肝,连贴、百叶肚或黄蜂肚…。满满铺在粉上看不倒粉。市民戏称那米粉的肉叫&风吹肉&。
风吹肉,名从何来?却也有个典故的,还是明靖江王朱佐敬在驼峰狗肉馆吃狗肉米粉讲出来的。&铁打之米粉风吹狗肉。”‘以后再扯。
作者: 饕餮逸翁&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饕餮逸翁 于
22:56 编辑
那粉菜铺好后,用带竹柄的一个斜口小竹筒,谜倒囟水里头一转,出来往那稍子上转一圈,正好倒完。每一片稍子都沾了囟,再洒点细香葱,芫须,三五粒香酥黄豆即可。切好的鲜红辣椒或油酥干红辣椒,问你要否。初夏时,还有椿芽拌辣椒酱。蒜米和醋只给吃凉拌米粉放的。那象现在。自力更生,乱七八糟放满一碗,孙怕塞底。
从挂着的竹筒中,拿出一双筷子,连粉带筷双手送到你手中,道一声&慢吃“。你早就围在担子边,选一张四脚小板凳,两眼直瞪那粉了。
双手接过那粉,先尝两颗豆子,香嘴巴,边嚼边把筷子伸到碗底一翻,再绞起米粉顺时针方向一转,再一翻,手抬高点,碗放下点,才是拌米粉的绝佳动作。
‘那米粉经三拌五翻,那囟水全沾米粉上,根根变色。那稍子两边也沾了味。即可甩开膀子,大口吃粉,小口吃肉。三下五除二的吃粉,是大人的事,饿痨鬼似的象猪八戒吃人参果。
我等豆子鬼,只有小碗米粉吃,慢嚼细数,一根两根的夾起高高的,伸个舌头接倒拉回来,慢慢品。其实那时候懂什么品,只是舍不得很快吃完罢。
那米粉吃完,碗底也干净,这才是正宗吃米粉方法。
至于&先干捞,再喝汤“之说,是桂林人在外地卖米粉,怕他们吃不出香囟味,教他们吃法而已。
逝去了童年之乐趣,
回来也味香馆米粉!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作者: gllhe1975& & 时间:
位都给你个人占完了
作者: gllhe1975& & 时间: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作者: www& & 时间: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先吃米粉,在喝汤
作者: 令公山& & 时间:
路过,看一看.........流口水.............
作者: 令公山& & 时间: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作者: 勿碰,哥危险。& & 时间: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我要吃锅烧
作者: gllh0773& & 时间: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作者: 饕餮逸翁& & 时间:
gllhe1975 发表于
位都给你个人占完了
你也扯点啖米粉板路呀!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来捧捧场罢了——
·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米粉,是桂林著名的美食,时至今日,她的盛名,已经有了“桂林米粉甲天下”之誉。桂林人吃米粉吃了两千多年,但是在地方志上,却找不倒有关的记载,这个事让人感到很奇怪。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古时候,米粉不喊米粉。就和面条宋以前不喊面条,而是喊“不托”“索饼”等等。而且宋以前面食皆称“饼”,比如饺子喊“汤饼,”馄饨喊“煮饼”,馒头喊“蒸饼”等等。早在四千年前,我国的西北先民,就用黄土高原的小米,制作出了米粉,估计口感不是很好,因此它的名字喊“乱积”。一锅米粉榨出来,堆在一起,所以就喊“乱积”啰,名称也体现出它原始的雏形。从这个原始的名称中,也可以看出米粉历史的悠久。后来,这一技术从黄河流域传播到了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先民用大米来制作米粉,从质量到口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候米粉就改名喊“粲”了。所以现代汉语把“粲”解释为优质大米。到了秦汉时期,米粉的名称又有了新的变化,改名喊“糒”。但现代汉语把“糒”解释为干饭,其实就是干米粉。汉崔湜《四民月令》里头讲得很清楚,“五月多造糒,以供出入之行。”干饭是现煮现吃的,而且不能存放好久,尤其是热天,放久了就馊了。在南方,有使吗食品既能存放又不变质,同时又方便携带行军打仗呢?那就是干米粉。所以“糒”就是干米粉,也就是所谓的“干饭”。为使吗要“五月多造糒”呢,因为江南已经进入梅雨季节,多造糒也在情理之中。到了唐宋,米粉改名喊“米缆”,米粉榨出来像一根根绳子,这个名字很形象,而且比“乱积”有文采多了,毕竟唐诗宋词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页,自有她亮丽的一面。不过到了元朝,米粉又喊成了“米糷”,究竟是使吗原因,暂时还搞不清楚,会不会是因为元朝入主中原,或者是跟语言发音有关系呢,这个还有待研究。到了明清,米粉又喊成了“米线”,从米缆到米线,从中可以看出米粉在工艺上的进一步提高。抗战以前,桂林人不喊米粉,而是喊“米面”的。这也不奇怪,因为桂林的先民,多是由西北、中原移民组成的,米面的这一称谓,也在情理之中。而米粉的名称,是抗战暴发之后,桂林由一个只有六、七万人口的小城镇,一下子涌来了几十万全国各地的难民,在地方文化的交流、交融中产生的,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米粉的名称,从乱积到米线,它记载在《周礼·天官》、《释名》、《齐民要术》、《事物纪原》、《唐书·艺文志》、《宋氏养生部》等等古典文献里头,搞清楚了它的来龙去脉,就不会再为桂林地方志里找不倒米粉的记载而感到困惑了。有趣的是,制作“乱积”,是用蜜和水来稀和米的粉,可能最早的米粉,还是属于甜食呢。到了制作“粲”,才改用冷却的肉汤来稀和米的粉,如此看来,粲是非常高档的米粉。先秦时期,制作米粉的工具,其中有一种是牛角钻孔,把稀和的米浆倒入牛角中,让其流入开水锅中煮熟,捞出食之,很可能这就是最早的原汤米粉。正因为有牛角这一工具,所以才派生出了米粉是瑶族同胞兄弟发明的这一民间传说。秦始皇统一百越,把饸饹面制作技术从长江流域推广到了珠江流域,兴安得修灵渠的便利,兴安人很可能就是最早掌握“米面”制作技术的桂北先民。可以讲,兴安——是桂林米粉的发祥地,但不是发源地,它的根,还是在黄土高原。从西北地区官亭镇出土的四千年前用小米做的米面,也进一步证实了米粉之根在黄土高原。桂林人把米粉讲成是桂林人发明的,这是爱屋及乌情结,无可厚非,哪个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北方的拉丝面和南方的米粉,刀削面和切粉,红烧牛肉面和牛腩粉,打卤面和卤味粉,炒面和炒粉,其实就是孪生姐妹,只是前者用麦面为原料,后者用大米做原料罢了。桂林炒片粉和广东沙河粉的炒烩工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证实了秦文化对百越地区影响的深远和辽阔。老桂林人喜欢把桂林米粉比成一副象棋,为使吗要比成象棋呢,因为桂林米粉是经历过一场战争产生的辣。老桂林人还喜欢讲“米粉拌均谓之和”的话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生财,为使吗呢,因为秦始皇发动对百越(岭南)的战争是一场统一战争。桂林米粉,一场统一战争的产物,当我们了解了米粉的历史,有关“和”与“象棋”的话题,你就不难理解了。秦文化在桂北地区影响广泛,全州的红油米粉十分出名,你要是得了点感冒之类的小毛病,呔一碗红油米粉,辣出一身大汗,感冒立马就好了。它之所以有这等功效,就得力于“全州三辣”。全州三辣就是辣椒、大蒜和肉姜,这些都要感谢秦始皇,他派五十万大军来统一百越,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将士很多患上了“脘腹胀满”的毛病,就是上吐下泻,严重的是要死人的辣。秦军驻扎在全州的郎中,就让将士们喝紫苏汤,喝姜茶,吃泡椒,病就好了。所以桂林周边县城人都喝油茶,但全州人喝姜茶。煮姜茶的锅,有耳有嘴但没得盖,就是秦军传下来的一种“鼎”。当年秦军“围鼎而食”,喝姜茶也是围锅而饮。兴全灌火锅,就是“围鼎而食”的缩影。桂林周边县城的辣椒丰收了,都制成干辣椒,但全州泡酸辣椒。秦国是战国时期最早掌握制作豆腐技术的国家之一,如今全州五香豆腐干是著名的地方特产,这些都是秦军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这又是题外话了。但须一提的是,辣椒是外来物种,原产南美,十六世纪传入中国,也有传说讲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秦汉时期,中国还没成有辣椒的。关于米粉的问世,还有一种讲法,相传秦始皇在兴安挖灵渠,后勤部队驻扎在全州地区,有一年冬天,一个将士病倒了,伙夫给他一碗大米稀饭喝,将士是西北人,吃惯了面食,喝不惯大米,就发气把稀饭倒在桌面上,米粥很快就冷却、凝固成片状了。伙夫来收碗,见状觉得可惜,就用菜刀把米粥片割成条状,配上辣椒油吃了,感觉味道不错,这就是最初的所谓“切粉”。并得到启发,就把大米磨成浆,像压榨面条一样榨出米面来,于是米粉就问世了。汉元鼎六年,桂林建城以后,米粉就成为桂林先民的主食之一,两千多年来,长盛不衰。广西是个产米粉,吃米粉的大省,但桂中、桂南、桂东、桂西都是吃干米粉,唯有桂北地区人吃生榨米粉,尤以桂林为最,这也印证了米粉制作技术最早是由桂北人掌握的,桂林米粉有着悠久的历史。桂林米粉是从卖担子米粉发展起来的,从担子到摊子,再从摊子到铺子这一过程,有了铺子,最终才能形成镇子,桂林米粉为桂林城的发展,也是立有功劳的辣。西汉置始安县,管辖范围在兴安、灵川一带。《灵川县志》民国十八年版点校本《物产总论》杂产项中列出:“面条一、二、三、四区能制,米粉各区皆有,红薯粉以制粉条产一区”等记载,这是最早记录明清以来米粉流行情况的历史档案,由此可见,桂林米粉由来已久,名不虚传。由“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调查及研究”课题组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桂林米粉在“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广西文化符号”中排名第九位,在“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广西文化符号”中排名第八位,在“最具推广价值的十大广西文化符号”中排名第五位,三大符号中,桂林米粉都榜上有名,由此可见,桂林米粉在人们心目中的魅力所在。首先要感谢老祖宗为桂林创下了阵子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这是桂林米粉的“天时”。上千家米粉店分布在桂林市区各个角落,上万家米粉店分布在大桂林地区,这是桂林米粉的“地利”。仅桂林市目前每天就能消化掉二十多万斤米粉,这是桂林米粉的“人和”,可以讲桂林米粉天时地利人和尽占全了。但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桂林米粉如果没得桂林山水引领,充其量也就和各地的美食一样,属于地方名食而已,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米粉亦甲天下,首先是山水,其后才是米粉,如果没得桂林山水,桂林米粉使吗也谈不上。而且桂林米粉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举个例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满街都有天津“狗不理”卖,背后狗不理有了注册商标,不允许再使用它的牌子了,一夜之间,狗不理全部改成了杭州小笼包。现在各地都有桂林米粉卖,如果哪一天桂林米粉也有了注册商标,别个改一个使吗使吗米粉,照样经营,命运和狗不理也差不多。为使吗会是阵子的结果呢,因为桂林米粉的技术含金量不高,虽然桂林人把桂林米粉卤水讲得神乎其神,但稍有一点烹调技能的厨师,一看就懂,一听就会,没得使吗特别之处。兰州拉丝面、云南“过桥米粉”的名气,在全国远远高于桂林米粉,而经营者都是清一色的西北人、云南人,为使吗别个不克染指呢,就因为它的技术含金量高勒嘛,不经过专业培训你做不来。我们桂林,不在于米粉是哪个发明的,而在于“桂林米粉”这块金字招牌的创造。它有历史的成因,历史是一个契机;它有地理的原因,地理是一种优势;它有人文的因素,人文是一个演绎的过程。桂林自古就是西南军事重镇、物流中转站、旅游胜地,同时又是一个移民城市,一个流动的成市,当兵的人来了走了,走了来了;旅游的人来了走了,走了来了;做生意人的来了走了,走了来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逢事要快,填饱肚子好做事,于是桂林米粉作为一种快餐形式应运而生。所以桂林米粉长久以来,都是处于一种低档次层面,登不得大雅之堂。现在桂林米粉不是发展与壮大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当务之急,是要让这棵大树尽快长出北京水蜜桃,而不是继续生长那种又酸又苦又涩的土桃子。兰州拉丝面、云南“过桥米线”已经走先一步,桂林米粉是奋起直追的时候了。遗憾的是,当今桂林米粉行只注重连锁店的开发,而忽视传统米粉种类的挖掘,表面上看,动辄十家二十家连锁店,风风光光,热热闹闹,但始终是在原地踏步,由于管理跟不上而造成连锁店的质量参差不齐,缺少质的飞跃。桂林成千上万家米粉店,它只是“兵”,现在桂林米粉缺少的是一个有规范意义的、有指导意义的“将”和一个能够淋漓尽致表现桂林米粉文化的“统帅部”,使桂林米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也许有人会讲,兴安不是有个米粉节,节日只是一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亮点,它并不能起到规范与指导的功能。国画大师齐白石云游桂林,品尝过桂林美食之后写诗讲:粉名马肉播天涯,粥号鱼生美且佳……在众多的美食佳肴中,齐白石为使吗致力赞美桂林马肉米粉和飞飞鱼生粥呢,这就是艺术家眼光独到之处,就和收藏大家一眼就能分辨出文物真假一样,识宝。桂林传统米粉的四大品牌——卤菜粉、牛菜粉、炒片粉、马肉粉之所以成其为品牌,就在于它独特的经营方式。比如卤菜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配料丰富,荤有锅烧、叉烧、烧肠、牛巴、卤肝、卤舌、卤肚、卤喉等八种,素配有严格的季节要求,春配椿芽黄豆、夏配葱花黄豆、秋配芫荽黄豆、冬配蒜米黄豆。又比如牛菜粉,提供了油条、油堆、开花枣等等十几二十个油炸品种和米粉自由搭配。再比如炒片粉,配以各种小盅炖品供食者选择。马肉粉就更及不着讲了,米粉碗只有茶杯那门大,一碗粉就一根米粉,和西北的一根面一样。所以桂林俚语讲:乡下人吃米粉找不倒头呢。中国人的口味,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东北、西北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沿海一带以海鲜为主食,南方人以猪肉为主食,唯有桂林马肉米粉以马肉为主食,它不受任何民族、地方饮食的禁忌,这种独一无二的营经款式,桂林人不克发扬光大,实在是对不起老祖宗!而且它的技术含金量又高,不轻易给别个盗版和复制,这些都是马肉米粉闯天下的最好卖点,现在桂林米粉行整天在喊竞争激烈啦,成本高啦,有这门好的品种不克经营,是不是抱倒西瓜喊渴呢?另外像桂林过桥米粉、一粉三味,米粉宴等等,都是值得向游客大力推荐的米粉品种,在这方面,桂林米粉行的确有点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味道。因此笔者建言:以老字号味香馆为桂林米粉龙头,把桂林米粉统帅部设在那垲,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这是一件多么有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的事情啊。有了统帅部,制订出指导与规范的章程,再向大桂林十二县建立分支,再向广西、中南五省、整个中国一步步扩张,何愁桂林米粉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挤身于世界之林……
作者: 令公山& & 时间:
姚古 发表于
与主题无关,来捧捧场罢了——
·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作者: gllhe1975& & 时间:
饕餮逸翁 发表于
你也扯点啖米粉板路呀!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诸葛米粉,至少他那的花生香脆,锅烧爽口
作者: fdbjzsw&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uch&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duch 于
11:14 编辑
喜欢蹲到吃米饭,先吃干粉再喝汤
作者: 嬅嬅& & 时间: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作者: 雷鬼& & 时间:
逸翁动作描写好传神,我讲下桂林人和外地人吃粉的区别
1.外地人更倾向于汤粉,不喜欢干捞,即使是吃卤菜粉也要加一大碗汤;桂林人更喜欢吃卤菜,喜欢吃了再加汤,慢慢喝;甚至有人要求冒粉大姐,甩干点
2.外地人一定要找个地方坐着,如果消毒碗看起来不那么漂亮就会有顾虑;老桂林喜欢弄个老海碗,拿双煮出来的竹筷,找个位置蹲起吃
3.但凡给炸豆子的店铺锅烧总是好点的,老桂林才晓得要点联贴、肚子,如果是要米粉下酒的老鬼,可能要再加点锅烧
4.进来油条涨价少有人加油条进去,宁可搞个卤蛋,卤蛋甚至成了某些点的招牌
作者: mars9999& & 时间: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作者: gl991127& & 时间: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u=,&fm=15&gp=0.jpg (8.4 KB, 下载次数: 6)
17:45 上传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就是来凑凑闹热——·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2)桂林米粉始于秦,盛于清,衰于文革,活于开放。讲到粉,北京有细粉,山西有凉粉,湖北有豆粉,四川有片粉,广东有沙河粉等等。但不管是哪一种粉,都不能和桂林米粉相媲美,因为桂林米粉的内涵太深刻了,它的饮食文化现象太丰富了,光是传说、典故就可以写一本书,桂林米粉行还流传倒“三斋打擂”的故事。话说清朝末年,王城正阳门口有家会仙斋,专营卤菜米粉。西华门有家易荣斋,专营牛菜米粉。东华门有家轩荣斋,专营炒片粉。古代经商的人好讲究职业道德的,你创出的品牌我绝对不会克盗版,各做各的独门生意,相安无事,和气生财,所以那时流行倒一句行话:“米粉拌匀谓之和。”你像从前卖担担米粉的小贩,都有自己的固定路线,别个经营的地盘,他绝对不会克越雷池一步。三斋打擂的故事,主要是讲三家米粉店的老板,比经营质量,比服务态度,比人缘,比肚量,把桂林米粉推上了一个巅峰。那做功太精细了,用料太讲究了,操作太严格了,让后世人望尘莫及!所以现代米粉店就把卤菜粉简化为卤味粉,牛菜粉简化为牛腩粉,炒片粉筒化为炒粉了。就拿会仙斋的卤菜米粉来讲吧,一碗米粉里头,配了锅烧、牛肉巴、叉烧、卤肠、卤肝、卤肚、卤舌、卤喉等八种卤味,少一种就不成其为卤菜米粉。同时还有五种素配,黄豆、椿芽、葱花、芫荽、蒜米。而且这五种素配还有严格的要求,卤菜米粉春天配黄豆、椿芽,夏天配黄豆、葱花,秋天配黄豆、芫荽、冬天配黄豆、蒜米,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乱配,以求米粉口感的最佳适度。锅烧要用“五层楼”油罩,皮要炸得又酥又脆,肉又不油腻。黄豆炸出来,放三天也不会疲软。有的米粉店不会炸黄豆,就用炒花生来代替啦。牛肉巴要有韧劲,有嚼头。尤其是那卤水,就更讲究了,春秋两季要放浓香、咸鲜型。夏天放清香、甜鲜型。冬天放浓香、辣鲜型。所以民间有“张永发的染水,会仙斋的卤水”之说。配米粉的油也非常讲究,要用猪板油和老干姜先武火,后文火慢慢熬出来,香啊,早晨一碗米粉吃下肚,中午打嗝还可以“口吐兰香”,余味悠长。那切卤菜的刀工也十分了得,片片卤菜,都要切得和纸一样薄,提起来透光透亮,鼻孔出气也能吹动它。只有这样,那卤水、香油的味,才能迅速渗透到肉体里头克,所以桂林山歌形容卤菜切得薄讲:“薄薄切来薄薄铺,粉店妹仔好功夫,再热不敢扇风扇,恐吹肉片过榕湖。”够厉害吧。桂林老一辈人吃米粉,拌粉的时间要比吃粉的时间还要长,就是要让卤水、香油、卤菜的味好好综合起来,吃起来才津津有味。桂林人把卤菜米粉比做是一盘象棋,米粉是帅,卤水和香油是两颗士,八种卤菜是车马炮相,黄豆是中卒,椿芽葱花芫荽蒜米是四颗兵,一样不多,一样不少,好神奇的啵!由于卤菜米粉的配菜多,这就好着了喜欢喝酒的人,最出名的莫过于桂林的雷酒人,一日三餐,餐餐一碗卤菜米粉送半斤三花酒,雷打不功。他发明的桂林酒令“来就来呀,桂林码呀,独秀峰呀,二江口呀,三多路呀,四望山呀,五仙桥呀,六合圩呀,七星岩呀,八角塘呀,九娘庙呀,乌石街呀,喝起,干啦!”流传至今。他死后葬在酒壶山下,坟前有个水塘,人称“酒池。”现在牛腩粉的配料,有的加了黄豆,有的加了萝卜,易荣斋的牛菜粉从来不加这些东西,牛菜就是牛菜,货真价实。除了牛菜还要加一根黄筋,那家伙一头牛就一根,名贵得很,用文火、罗汉果熬成浓浓的汤汁,“桂戏的腔,米粉的汤,”就是赞美易荣斋的牛菜米粉啊。牛菜粉素配就两样,黄豆、芫荽,哎呀呀,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所以桂林米粉甲天下呢!如果食量大的人,牛菜米粉还可搭配油条、麻花、油堆、发饼,马打滚、开花枣、炸三角、油炒果等等十几种油炸小吃,这也是易荣斋的一大特色,名驰遐迩啊。桂林米粉始于秦,并非凭空捏造,空穴来风,从米粉文化的种种蛛丝马迹中,我们就能捕捉到它的影子。秦汉时期,家具只有“几”,还没得桌椅,人们议事、吃饭,都是跪在席子上进行的,桂林人吃米粉,不管是干部还是知识分子,也不管是美人还是有钱人,都可以蹲在地上吃,蹲在街边吃,不以为然,习以为常,实际上这就是秦汉遗风的一种表现。日本人受秦文化影响较深,自今家庭生活都还是跪在席子上进行的。从前桂林卖担担米粉的小贩,都是穿木板鞋上街经营的,木板鞋踏在石板路上,发出“嚏嗒、嚏嗒”的声音,好像是小贩在做“米粉、米粉”的有声广告,因为“嚏嗒”和“米粉”,在桂林方言中发音十分相近,这也就是为使吗卖其它小吃的小贩,一定要吆喝,或者敲打某种响器来招揽额客,惟有卖担担米粉的小贩没得这一习惯的原因。木板鞋是春秋战国时屐的一种,至今日本人就还有踏屐的习俗。在中国古老的三百六十行中,除了镖局是直接与武术有关外,没得哪一个行业是和武术有染的,惟有桂林卖担担米粉的小贩,为了对付街上的流氓烂仔,嘴巴抹石灰——白吃,个个都学了几手功夫。主要有拳术“海底捞丝”,奇门兵器雨伞功、蒲扇功、水瓢功和筷子功。按照小贩们的讲法,雨伞打烂了,担子可以停在大树下、屋檐下。扇子打烂了,可以用嘴巴来吹火。水瓢打烂了,可以拿碗来代替。筷子没得了,可以折几节树枝来代替。秦国是军事大国,纵横万里。秦人的强悍性格,也深深影响到卖米粉的人。小贩们讲,他们绝不会用扁担和菜刀来打架,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刀、棒属于兵器,用兵器打人,那是要触犯法律的。从中也反映出,秦时代法律的严厉。还有一件趣事,由于米粉用大米制作,从前米粉作坊的米缸上不写“福”而写“虎”字,以代猫镇鼠。十二生肖起源于东汉,秦时无生肖说,写“虎”字也是桂林米粉始于秦的佐证,因为当时秦国是军事大国,龙虎风云,很能体现秦人心态的。有人讲桂林人吃得咸、吃得辣,是因为湖南人多。但中国人的口味,大致分为东酸西辣,南甜北咸。秦国50万西北大军征战百越,必然会将西北口味留在南方,比如南方人本不吃蒜,但吃卤菜米粉就一定要放一颗蒜米,这就是典型的西北饮食习惯。秦国是战国时期最早掌握制作豆腐的国家之一,熟练的掌握着黄豆的制作技巧,桂林米粉,配以黄豆,从营养学、美食角度,都是非常精彩的搭配。西北人饮食以牛羊肉为主,桂林米粉除了锅烧,其余配料全部用牛肉制作。本来桂林米粉没得“锅烧”这一说,是桂林人发明了扣肉以后,把扣肉的边角碎料用来配米粉吃,无意中撞狗屎彩搭配出来的,反而就成了极具特色的桂林卤菜米粉,可以讲,没得锅烧,就不能算桂林卤菜米粉。扣肉形成于清廷向全国征集土特产贡品,芋头虽然各地都有,但要数桂林的荔浦芋头质量最好,粉、面、香、糯,于是成了当之无愧的贡品,用五花肉扣肉,是最佳搭配,一块芋头扣一块肉,造型像一部天书,所以荔浦芋扣肉,又喊“万卷千书,”成为桂林传统美食的招牌菜。从中可以捕捉到这样的信息,桂林米粉配“锅烧”,到清时才出现;反之,用锅烧来配桂林米粉,从清朝就开始了。从前吃饭,使用的是八仙桌,一桌坐八个人,所以从前的扣肉是一碗八块,成为桂林“十大碗”的第八碗——八扣金山。这也就难怪清末“三斋打擂”把桂林卤菜米粉传得那门神奇,原来是米粉里多了一款入口即化的锅烧辣。民谣“关中十怪”讲——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莱、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不坐蹲起来等等,西北农村人吃面条,喜欢蹲在地上吃,跟桂林人蹲在地上吃米粉差也不多。世人都说桂林米粉好吃,那是因为米粉里头放了一种被桂林人称之为秘密武器的调料——卤水。世上所有的调料功能,只能满足于人的食欲要求。惟有桂林米粉卤水,它既是调味品,同时又是一剂保健药汤。那它是哪子形成的呢?原来,秦军征战百越,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好多将士病倒了,军医就地采集了专治“脘腹胀满”的药物,比如八角、桂皮、砂姜、橙皮等等十几种,熬成汤剂,配发给将士,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所谓“脘腹胀满”,就是肚子胀得难受,不思饮食。这一剂药汤流传下来,形成了后来桂林米粉卤水的配方,一直沿用至今。桂林之所以称为八桂大地,古有“八桂成林,言其大也”之说,于是八桂逐渐成了桂林的别称。因为古时候桂林是广西省府,所以“八桂大地”又泛指整个广西。但传说是因为广西盛产八角、桂皮啊。在非典肆虐中国大地的时候,桂林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人,这很可能就是桂林人长期服用桂林米粉卤水,所聚积的抵抗力产生了作用有关。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足为信。但德国医学家通过化学分析,得知甘草里含有的某些化学元素,的确有抑制非典病毒的作用,论文发表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而熬制桂林米粉卤水,就少不得甘草这一味中草药物。熬卤水用的所谓“香料”,实际上都是治疗水土不服的中草药,传说诸葛亮渡泸水征孟获,蜀军在南中水土不服,服用“逍遥汤”解除病情,那逍遥汤其实就是“卤水”。凡是见过原始榨粉机的人都晓得,榨米粉是个非常辛苦的力气活,在榨粉时,不但要工人在杠杆上使出全身力气,同时还要在杠杆上加一个“权”,来辅助力量。所谓权,就是秦时代的石秤砣。从兴安出土的石权文物,它和榨粉机上的权,是何等相似啊。而且那榨粉机上的“离合器”,和秦时代的青铜钱币,农具耒的形状,如出一辙。桂林传统米粉,只有卤菜粉、牛菜粉、炒片粉三种,代表天地人三才。素食配料有五种:黄豆、椿芽、葱花、芫荽、蒜米,代表五行。荤食配料有八种:锅烧、牛巴、叉烧、卤肠、卤肝、卤舌、卤肚、卤喉,代表八卦。另有卤水和香油,分别代表阴阳。而且传统米粉,是使用八角碗的,从中可以看到浓浓的道教文化情结。大家都晓得,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的,西汉以前主要是道教文化占据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讲道教文化也是秦文化的一部分,从米粉经营中,我们也能看到它的缩影。世界上任何一种食品,吃完了就完了,没得使吗内涵可言,充其量也就是有一点牵强附会,寥寥数语的民间传说而已。但桂林米粉不同,米粉是具被了饮食文化主题的,它的核心内涵就是一个“和”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米粉的主题就是“和”,把卤水、香油、配菜慢慢综合其味,是所谓“米粉拌匀谓之和”。卤菜粉和牛菜粉就是民族的融合,酸辣粉和三鲜粉就是地域的融合,干捞、汤拌、炒烩就是烹调技术的融合,冒热粉和凉拌粉就是气候的融合。中国北有长城抵御外侵,南有灵渠统一国家,其“和”的意义不同凡响。可以阵子讲,桂林米粉,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桂林米粉,是烹调艺术的经典;桂林米粉,是民族融合的见证;桂林米粉,是大秦文化的延续。味香馆又恢复营业啦,大家来祝福她吧,她毕竟是桂林的一段历史记忆啊……
作者: 魔幻厨房美食妈&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魔幻厨房美食妈 于
11:45 编辑
讲得真好。。。味香馆的恢复是顶着极大的压力的,会面对着很多人及其高的要求的。其实个人觉得,人最惬意的时候就是回忆美好的经历,也是最快乐的。曾经给过自己味觉快乐的味香馆,今天恢复起来尽力让大家体验和回忆渐渐逝去的历史记忆,有人制造回忆,制造美好,我要顶一下。。。顺便祝福味香馆生意好!(本帖与主题不搭,只是路过有感而发)
作者: 饕餮逸翁& & 时间:
配花生的米粉,是懒老板。
配香酥开花黄豆是真老板!
有几个懂炸黄豆,报上来!
高手评评。
作者: 訾洲柚子林& & 时间:
正宗老桂林人吃米粉是不加汤的,这个是大家的共识,当时也没有二两、三两米粉的概念,二两、三两米粉应该出现在粮食“统购统销”,凡是买粮食制品都以粮票为结算单位以后。
配米粉的梢子除了楼上同学们讲的锅烧 卤菜(包括连甜,牛百叶、牛肝)外,当然少不了油炸得差不多脱壳的黄豆,请大家不要忘记还有:青椒(红椒也不错)和大蒜!放在一起一刀拍下去,剁成细末洒在米粉上面,既有看相又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刹是诱人。
现在有些人认为吃大蒜口臭,其实少了大蒜,吃米粉少了许多味道,实在令人遗憾。
好了,该放的料子放完了,接下来先尝尝豆子,应该是既酥又香,接着用筷子“麻直”拌,让米粉 卤水 油 菜充分混合,这时吃起来才体会得到米粉的滑爽,锅烧的酥脆,卤菜的嚼劲,当然青椒辣味也功不可没!
能够吃到这样的米粉,对我而言就像孙悟空吃“神仙果”——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没了,所谓一碗不够,两碗合适,三碗刚好,最多吃过五碗,当然是年轻时候的事情了。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下雨,进来躲躲——·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3) <font color="#07年11月,桂林晚报搞了一次“圆梦”活动,让桂林人品尝到记忆中的桂林米粉老四样——马肉米粉、原汤米粉、冒热米粉和牛腩米粉,盛况空前。其实,桂林米粉的老板路,远不止老四样,炒片粉、过桥米粉、大小米粉宴,也是桂林米粉古老的品种。清末桂林轩荣斋专营炒片粉,它是用上等瓜子牛肉荷叶肝经过复杂的手艺炒出的切粉,味美无比。再有各种小瓦罐煨汤供你选择,妙不可言。尤其是所配的那一盅“四乌汤”,用乌鸡、乌龟、乌稍蛇加乌枣煨出的高汤,尽显豪华与大气。所以当时市井对炒片粉有“品冽一品,炒片头片”之说。“品冽”就是从前桂林酿酒行的兜呔,在桂林赫赫有名。炒片粉这一绝技,如今基本不复存在,只见炒粉取代了它的位置。所谓“炒片,”就是把牛肉买回来以后,不用水洗,只用干毛巾把肉体身上的血污抹干净,解成手掌大一块,贴在筲箕背上,将谷壳燃烧过明火之后,利用它阴火的余热,将牛肉焙干水分,再又卤熟,然后切成薄片与切粉炒烩,同时还配以除尽血污的猪肝片,“软而不绵,松而不塌,韧而不梗,酥而不散,”哎呀呀,莫讲了,再讲口水流啦。当今桂林人只晓得有云南过桥米线,而不知桂林也有过桥米粉,很让人有一种数典忘祖的感觉。从前云南过桥米线用干米粉做,桂林过桥米粉用生榨米粉做,用料十分丰富,做工非常复杂,也可以讲是当今简化了的鲜肉粉的前身,仿佛前者是繁体字,后者是简化字罢了。有人在深圳开了一家“桂林过桥米粉店”,但老板晓不得过桥米粉为何物,就在店门口挖了一条沟,上面架了一座“桥”,你进店吃米粉,就喊过桥米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在这垲我们不妨来讲一讲桂林过桥米粉的内容。先要用老鸭、稚排、三星骨熬成高汤,用三星骨的目的是使汤白如奶;用稚排的目的是让汤变得鲜甜;用老鸭的目的是要汤面产生一层薄油以保温。又将里脊肉、猪肝、猪腰、猪肚头、肥牛肉切得纸样薄,放入瓦罐用各种调料腌制好,再把滚开的高汤倒入罐中,搅匀,密封,让高汤的自然温度把“五片”煲熟,然后舀入碗中,马上烫好米粉(碗底有两片玻璃生菜)盛入碗中,淋上香油,接倒把两碗粉与汤送到顾客面前,由顾客自己把汤料倒进米粉碗中,这一动作,就喊“过桥”。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味香馆经营的“一粉三味”,实际上就是米粉小宴,给顾客来一两卤味粉,一两牛腩或者鲜肉粉,一两炒粉,让客人一次性领略到桂林米粉的风采,名噪一时。而桂林米粉大宴是分三道程序上桌的,第一轮是用八卦餐具上的卤菜粉,配有桂林“三宝”和桂花茶。第二轮上的就是过桥米粉,所谓的“围鼎而食”,第三轮上“天圆地方”炒片粉。一粉三味代表天地人三才,五种素配代表五行,八种卤味代表八卦,卤水和香油代表阴阳,四乌汤代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东西南北四方,所以米粉大宴有着浓浓的道教文化内涵呢。一万年前,桂林先民甑皮岩人就懂得喝螺了。因此,喝螺是桂林菜谱中最原始、最古老的一道美食。所以桂林螺蛳粉和柳州螺蛳粉有着明显的区别,桂林螺蛳粉是用石螺肉做成干捞粉,类似卤味粉;而柳州螺蛳粉是用青螺熬成浓汤,类似酸辣粉。柳州螺蛳粉是桂中代表,南宁老友粉是桂南代表,玉林牛腩粉是桂西代表,梧州卷肠粉是桂东代表,而桂林卤菜粉,就是桂北代表。桂林地处桂北中部,北上又派生出全州红油米粉,用肉沫和辣椒油做成;南下又派生出平乐滴水庵米粉,用海带、木耳、香信、腐竹、豆芽等五丝做成。配以辣椒酱、芝麻酱、芥末酱和蕃茄酱调味,一南一北,一荤一素,一凉一热,一阴一阳,别具一格。清朝末年,云南毒枭要在广西贩卖云茶,也就是鸦片烟,在桂林王城口找倒一个算命先生做代理人,他又找了一个桂林典当行老板入伙,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买卖起云茶来。马帮将云茶经贵州驮运到广西省府桂林,一路山高路远,常有马匹累倒途中,马帮为了减少损失,赶紧将奄奄一息的马匹处理掉,所以马肉比小菜还便宜。桂林卖担担米粉的小贩,本小利薄,就几个人合伙买下马来,用马肉来配米粉,开始大家不会处制马肉,煮出的配菜有种怪怪的味道,没得几个人喜欢吃。背后抗战暴发,有个姓郑的江浙难民来到桂林,用镇江肴肉和金华火腿的制作方法制成马腊巴配米粉,一炮打响,再经文化名人一宣传,从此桂林马肉米粉就名扬海外啦。改革开放之初,好多海外游子回到桂林,首先就要找一碗马肉米粉解馋,可见其影响之大。卖马肉米粉的碗只有茶杯大,一碗米粉就一根米粉,就和一根面一样。马肉性热,而马肉米粉专配油炸花生,油爆辣椒和香菜,喝高度三花酒,是所谓“以毒攻毒”也。所以以前的马肉米粉都是入了冬才卖的咧,热天吃马肉,哪个挨得起辣。从理论上讲,大众化的桂林米粉是“下里巴人”,马肉米粉才算是“阳春白雪。”因为中国东北饮食以牛肉为主,西北以羊肉为主,沿海以海鲜为主,南方以猪肉为主,而桂林马肉米粉是以马肉为主打,尤显其凤毛麟角,再加上它独特的经营方式,这才是桂林米粉的最大卖点啊。抗战暴发之后,有广东难民王叔铭,见桂林米粉很受难民的欢迎,就把粤菜鲜甜的特点引进米粉,发明了三鲜米粉,用纯正骨头汤加猪肝、粉肠、瘦肉片和玻璃生菜来煮粉,味道妙不可言。尤其是那生菜,脆,口感极好,拿的时候,你只能直倒拿,横倒拿它就断掉了,所以喊玻璃生菜,好吃啊!尾后又有个湖南难民喊罗炽昌,见王叔铭的三鲜米粉得到桂林人的应可,受到启发,他根据中国人口味东酸西辣的待点,把西南菜酸辣的特点引进米粉,发明了酸辣米粉,同样大受欢迎。从前桂林体育场旁边,有一家“桂林风味米粉馆”,那老板聪明,他讲敢来吃酸辣粉的人一定不怕酸不怕辣,所以煮出的酸辣米粉是大酸大辣,吃一口就要你辣得眼睛流泪头冒汗,吸引了大批酸辣爱好者,生意好得不得了,几十年过克了,一些老顾客至今谈起还念念不忘。桂林是个开放的城市,现在又增加了海鲜米粉、狗肉米粉、白果老鸭汤米粉等等,桂林米粉就更加丰富多彩啦。民间传说,第一家卖白果老鸭汤米粉的老板娘,刚开始还使了一个小花招,即定量销售。一天炖两个鸭子,只卖40碗老鸭汤粉,顾客不知是计,互传想吃克早点,晏了吃不倒了,让顾客帮她做广告,自己也保证了配料的新鲜和避免卖剩的浪费,真是一举三得。吃桂林米粉,还有一条不成文的吃法,那就是烫火锅,也就是吃完火锅菜之后,不吃大米、不吃面食,而是来几两米粉,利用剩余的火锅汤来烫米粉吃。这时的火锅汤,因融入了各种菜味,桂林米粉是生榨米粉,进味快,用汤烫粉,味道自然美妙无比。尤其是用狗肉汤烫米粉,那就更加妙不可言了。我克味香馆品尝了一款白果老鸭汤米粉,那汤浓、纯、香、雅,不亚于“佛跳墙”,用桂林土特产制作,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来此坐坐——·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4) 有关桂林米粉的传说,桂林地区流传倒多个版本,但又以兴安和桂林的传说为主流。兴安的传说讲的是灵渠修通以后,秦始皇来游灵渠,他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用鲤鱼的鱼须和鱼肚来送酒,一看灵渠里的鲤鱼多得用手就捧得起,就饕餮般的大吃起鱼须、鱼肚来,一餐要吃克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条鲤鱼,这下子急着了鲤鱼王,赶及用大米制作出米粉来代替鱼须,切粉代替鱼肚,于是世上就有了米粉。后来秦始皇成了暴君,老百姓不喜欢他了,就把米粉传说演绎成灵渠修通以后,漓江里的鲤鱼王想从灵渠游到湘江克耍,结果在小天平挨卡倒了,是一个瑶族小伙子救了它,鲤鱼王很感激他,问小伙子需要使吗帮助。小伙子讲老母亲病了,不想吃东西,问鲤鱼王有使吗灵丹妙药。鲤鱼王就传给了小伙子制作米粉的技术,从此世上就有了米粉。但桂林的传说,把故事发生的地点移到了桃花江,讲的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到桂林桃花江来春游赏桃花,给江中的猪婆龙逼倒做小老婆,结果是家住侯山下,在桃花江里打鱼为生的小伙子桂生救了她,于是三公主就嫁给了桂生,三公主见丈夫打鱼有伤她的同类,就劝他上岸改行卖起米粉来了,三公主把龙须放在大海碗里,就能变化出各种各样的米粉来,所以《桂林童谣》唱道:桂林米粉细又长,白白嫩嫩实心肠,一头搭在侯山顶,一头连着桃花江,白天打浆手推磨,半夜榨粉把杆扛,衣裳湿透三五件,好比下河克洗凉,原汤米粉好开胃,冒热米粉多名堂,凉拌米粉好爽口,牛菜米粉一口汤,马肉米粉好味道,担子米粉满街香。歌中所唱的原汤米粉,是一种现榨现卖的米粉,味道有点微微的酸,再配上猪肉碎、干辣椒粉和酸芥菜碎,吃起来非常开胃。冒热粉、凉拌粉、担子米粉实际上就是卤菜粉,凉、热是季节之分,担子是挑起走街窜巷经营。大热天吃一碗放了米醋和生剁青辣椒的凉拌粉,那真的是解馋解渴。冬天吃一碗濑乎乎的冒热粉,一身就暖和完克。从前桂林三十六街,七十二巷,挑一担水桶在巷子里头走,两边的屋檐水就可以滴进水桶里克。房子不能高过城墙,所以尽是平房,最多一层楼。街巷就和蜘蛛网一样,有担子米粉走街窜巷,就方便市民需要了,所以童谣唱它“担子米粉满街香”呢。桂林米粉的传说各有各的讲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但它毕竟是神话,离人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市井流传的典故,还是讲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多。你比如“呔马老板”的故事,讲的是马老板开米粉店,他人老实,经常遇倒那些市井无赖来嘴巴抹石炭——白吃。吃完把米粉碗偷偷往环湖塘里一丢,然后就扬长而去。你问他要钱,他反而理直气壮的恶你,哪个吃了你的米粉辣!碗在哪垲辣?因为从前是先吃后给钱,点碗算数的,马老板吃了哑巴亏,只好作罢。久而久之,市井就有了“呔马老板”的口头禅。但也有不信这个邪的米粉店,从前丽泽门边阳老板的米粉在桂林虽然称一不敢,但称二不肯的,生意好得不得了,顾客把门坎就踩断克。如果有流氓烂仔敢克他那垲吃白食,他把切卤菜的菜刀一板,大喊一声“有本事你敢!”流氓烂仔吓起只好乖乖数钱。因为生意好,所以老板也心高气傲,如果顾客嫌等得太久发牢骚,他又忙得不可开交,也会把菜刀一板讲:“嫌久晓不得克别家吃的芽,桂林米粉铺千家万家,罕底要来我这垲挤老米芽!”这时顾客不但不回嘴,还要向阳老板陪笑脸,因为他的米粉太好吃了,又等了那门久,哪个还愿意走呢,久而久之,阳老板就有了个“板刀米粉”的诨名,流传至今。创建于民国34年8月的味香馆,由陈元杰、蒙秀英夫妇创办,在桂林更是赫赫有名,原址在依仁路,专营桂林米粉。经营的米粉讲究配料、调料,具有味中有香、香中有味的特点。店内牌匾上刻的《店史铭》骄傲地标示着味香馆的地位,下回再来细细同你扯。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来此走走——·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5) 我们广西是一个产米粉,吃米粉的大省,但桂东、桂西、桂南、桂中都是以干米粉为主,惟有桂北地区是以生榨米粉为主的。干米粉有韧劲,一根干米粉可以吊起三斤半物体。生榨米粉细滑爽口,鲜嫩甘美,入味醇厚,口感极佳。正因为如此,桂林米粉才名扬天下。尽管是生榨,一根米粉从二楼悬吊下地也不会断,筋力特强。马肉米粉一碗里头就一根米粉,可见米粉质量之高之绝。所以有笑话讲:乡里人吃米粉,找不到头呢。生榨米粉做出来,存放在藤篮里,下面垫倒干荷叶,米粉一砣一砣之间,还要用干枫叶隔开,米粉一种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千百年来,吃米粉成了桂林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天不吃米粉,好像浑身就不舒服。从前甚至连相亲,也要到米粉店克见面。媒婆把男女双方做了介绍,俩人同意谈,男方就出米粉钱请客。如果谈不拢,米粉钱就AA制,一个不欠一个的,于是就有了“喝井水不分你我,吃米粉各自开钱”的俗话。讲到这垲,我们不妨来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媒婆,帮一个驼子哥和一个暴牙妹做媒,媒婆事先做了交待,喊暴牙妹克见面的时候,嘴巴咬倒一支桂花,装出一副羞答答的样子。又喊驼子哥提前坐在米粉店里头等倒,并在肩膀上搭倒一个褡裢,装扮成跑单帮的游商。双方见了面,媒婆问暴牙妹同意没,暴牙妹见驼子哥人还长得可以,就点了点头。驼子哥乐完克,大喊“来三碗卤菜米粉,每碗多加三毫子锅烧!”但暴牙妹根据媒婆的设计,装倒不好意思就跑了。等到拜堂那天,双方才看出了对方的缺陷,于是就对骂起来。驼子哥骂道:“初见嘴里咬花,原来是个暴牙,吃饭像鸡叮米,讲话不见下巴。”暴牙妹也不示弱骂道:“坐在店里像蛙,进了洞房像虾,站像犀牛望月,睡像滚地南瓜。”俩人越骂越凶,吵到县老爷那垲克闹离婚。县老爷弄清了情况,判决讲:“媒婆的嘴巴像乌鸦,我要打得她屁股开花,本官请你们吃米粉,吃罢了再骂再杀。”于是驼子哥和暴牙妹极不情愿的跟县老爷到米粉店吃马肉米粉克了。米粉好吃啊,吃了一碗想两碗,顿时筷子像雨点,牙齿像铡剪,喉咙像水简,吃自己的吃得打战,吃别个的吃得冒汗,桂林阔子你的是我的,我的你动莫。俩人越吃越高兴,一连吃了六六三十六碗,破了世界记录,然后就手拉手回家拜堂克了。桂林米粉的板路,三天六夜讲不完,民国初年,桂林虽然极个别的有钱人开始耍怀表了,但还没得钟表修理铺,钟表出了毛病就要请船上人带到广州克修理。大家平常时做事,以烧香计时,直香烧一个钟头,銮香烧四个钟头等于半天,所以人们对时间的概念,只能掌握一个大概罢了。从前阳桥头鼓楼底有个佘麻子,懒得要死,人称“死蛇”,在鸦片馆里头跑堂,有一天给他捡得一个外地客人掉的怀表,就占为己有了。他隔壁是开米粉铺的,老板娘是个姓朱的寡妇,因为起床做事,熬卤水、炸锅烧,开业打烊,都需要掌握时间,所以时不时向佘麻子问钟点,佘麻子趁机要占朱寡妇的便宜,就讲,既然是阵子,那你何必嫁给我算了。朱寡妇思前想后,开铺子少不得男人,也就答应了。哪晓得俩人结婚以后,佘麻子除了告诉老婆现在是几点几分钟之外,使吗事就不做,气得老婆要死,但看在他有块怀表的份上,只好忍气吞声。有一天佘麻子的怀表坏了,桂林又没得地方修理,怀表变成了死表,朱寡妇忍不可忍,就一脚踢他出了门。佘麻子只好又回鸦片馆跑堂克了,于是工友就笑他:死蛇麻子来充阔,挂个怀表哄老婆,有天活表变死表,挨了寡妇一猪脚!清末民初,桂林会仙斋的卤菜米粉、易荣斋的牛菜米粉、轩荣斋的炒片粉,是桂林米粉店水平最高,质量最好的三家米粉店,民间有“三斋打擂”一说。“张永发的染水,会仙斋的卤水”“桂剧的腔,牛菜的汤”“品冽一品,炒片头片”等等,就是对这三家米粉店的赞语。从前“一招鲜,吃遍天。”祖传绝技,是绝对不外传的,即使是家屋里头,也是传仔不传女,女婿要学,对不起,那就请你老哥子做入赘女婿,上门改姓当仔吧。“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你讲几要紧嘞嘛。传说有家著名的米粉铺招了一个哑巴,一个聋子来打工,老板帮他们取个诨名喊“天聋”“地哑”,省得他们“偷师。”即使偷得点皮毛,也传不出克,技术保密,也算保到了家。而且熬卤水的秘方,就刻在他屋里头香火台上那个青铜香火炉里头,里头满了的大米和香灰,老板不讲,连老婆就晓不得信。但是到了小年夜敬灶王爷,按惯例香火炉要换成新米,辞旧迎新,老板亲自克换米,发现香火炉里的秘方没得了!原来天聋、地哑是别的米粉店派来的卧底,探得了秘密,搞了个仿制香炉,把真炉斢走了,人也溜了。再有传说讲,明朝的大学士解缙来广西做官,久闻桂林米粉名扬天下,上任第一天就情不自禁克品尝米粉,吃后赞口不绝。可是吃完才发现没带钱出门,好生尴尬。粉店老板听讲解缙是个大才子,就有意考考他讲:“客官没带钱不打紧,我这垲有对子半联,你对得起,今天的米粉钱就免了。”正巧解缙是个盈联大师,绕有兴趣的问是使吗对联?老板就出联道:八刀分米粉。卤菜米粉配八种卤味,用的又是八角碗,好绝的。解缙心想,我千里迢迢,来桂做官,吃了美味米粉,尤如见到一位绝色美人,一见钟情,那就对他个“千里重金锺”吧。盈联一出,轰动桂林,从此,“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就成了桂林米粉店的专用对联和广告词。抗战的时期,有一个姓蒋的上海画家,携妻拖儿逃难来到桂林。桂林山多洞多,山洞离住的地方又近,好躲日本飞机轰炸。抗战胜利后,画家以写生为由,让妻儿先回老家克。妻子在屋里头左等右盼,总也不见夫君归来,于是一连写了九封书信,催促丈夫速速返乡。可是画家回电讲,他走不了了,挨一个小妖精缠倒了!妻子看了电文,吓起赶及来到桂林,看下子到底是哪子回事。原来画家吃桂林米粉吃上了瘾,舍不得离开桂林了,他在画上还题打油诗讲:清香四溢作一团,白白嫩嫩几銮欢,一餐不呔流口水,桂林米粉没得谈!他还劝老婆干脆在桂林定居算了,成为市井的一段美谈。平民百姓如此,大人物又何尝不是阵子,你像广西桂系三大巨头之一的李宗仁,1948年竞选总统,专门派飞机从桂林做好米粉宴送到南京克,宴请议员,实为拉票之举,桂林米粉为他的竞选成功还立了一功的辣。另一个巨头白崇禧,跟随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乡愁难解,惟有在屋里头请广西藉同乡,一起吃桂林米粉来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桂林米粉又成了一剂医治心病的良方。李宗仁、白崇禧都是临桂县人氏,他两个主政广西的时候,临桂县长换了几个都不尽人意,李宗仁就吩咐黄旭初物色人选,黄旭初在临桂县左选右选,最后选中了卖米粉的唐老板,米粉老板当了县长,人称“米粉县长”。三巨头之一的黄旭初,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尽管当了省政府主席,在屋里餐餐要帮老盖舀饭的辣,他老盖最喜欢用烧乳猪配凉拌米粉,猪蹄炖汤配冒热米粉。黄旭初一听讲老盖要吃米粉了,每次都要亲自上菜市克购买配菜,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乳猪凉拌粉称之为“太爷粉”,因为他老盖当过县太爷。猪蹄冒热粉称之为“孝子粉”,又是一段美谈。还有一个李济深,他原是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就最喜欢吃味香馆的卤菜米粉,尤其对那入口即化的锅烧赞口不绝,由于大人物捧场,味香馆米粉在桂林也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上个世纪40年代,老板陈元杰在依仁路挂起了“味香馆”的牌子,背后公私合营搬到中山中路,这块宝字号一直挂到90年代桂林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以后才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老桂林人提起味香馆的米粉,念念不忘。文革以前,机关、单位有人加夜班,总是喊味香馆送米粉夜宵克的,就连高鼻子吃了味香馆的米粉,也杵起指妈三个土地堂——庙、庙、庙(妙妙妙),讲味香馆炸出的黄豆,简直就是艺术品,串起来当金项链可以以假乱真。连敬爱的周总理和陈毅元帅陈老总来桂林,就品尝过味香馆的米粉。抗战暴发之后,北方的文化名家纷纷来到桂林,后来成就为文化巨匠的茅盾先生也在其中,那时他正在紧张创作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贫穷,两袖清风,屋里头扯常揭不开锅,这个事情给板刀米粉阳伯伯晓得了,就主动赊米粉给先生吃,使他顺利完成了创作,悠悠漓水传佳话,感人至深。时至今日,当代大碗儿你像张艺谋、李琦,他们来桂林导戏、演出,无不被桂林米粉所迷恋,地方设宴招待李琦,却找不倒人,原来他独自上街吃米粉克了,对桂林的品牌米粉店,竟能如数家珍,可见桂林米粉的魅力是多么巨大。那些桂林藉的大牌们就更及不着讲了,文青啊、罗宁娜啊、欧阳夏丹啊,每次回到桂林,第一件事就是找米粉吃,缕缕乡思,尽在根根米粉之中!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来此歇歇——·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6) 中国烹调,最是讲究色香味形器名质声八大要素的配合,缺一不可。你莫看小小的一碗桂林米粉,讲起它的色香味形器名质声来,也有讲不完的板路。到过北京旅游的人都晓得,地坛里有五色土——赤黄青黑白,代表国土东西南北中。桂林米粉也有五色,红有辣椒、叉烧,黄有锅烧、豆子,青有芫荽、葱花,黑有牛肉巴、卤肝,白有米粉、瓷碗。如果讲五色土象征国家统一,那么,米粉五色也包含有民族团结的意味呢。雪白的米粉,映托着红黄青黑的配料,十分艳丽,极大地刺激着人的食欲,这就是桂林米粉的“色”。品美食的程序,应该是一观色、二闻香、三尝味、四赏形、五评器。看完了桂林米粉的色,我们闻到了桂林米粉的使吗香味呢?一有卤水的药香、二有米粉的米香、三有锅烧的焦香、四有牛巴的肉香、五有豆子的油香、六有辣椒的辛香、七有葱花的清香、八有芫荽的芳香,各种香味构成的综合香,令人垂涎欲滴。桂林米粉的卤水分有清香型、浓香型、咸鲜型、甜鲜型、辣鲜型五种。夏天天气炎热,胃口不开,米粉偏于清香、甜鲜型。春秋两季天气凉爽,气候宜人,米粉偏于浓香、咸鲜型。冬季天寒地冻,寒气逼人,米粉偏于浓香、辣鲜型。除了卤水跟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还必须有锅烧的香脆口感,豆子的香酥口感,牛巴的香韧口感,卤肝的粉沫口感,蒜米、辣椒的香辣口感,椿芽、芫荽、葱花的微量感官刺激和米粉的滑润口感相配合,那才其味无穷呢。一碗米粉可谓五味俱全,大饱口福。所以有经验的米粉师傅,吃米粉是分三道工序来吃的。开始用滚开的骨头汤把米粉烫赖烫软,单配卤水和香油,拌匀后吃上一口,再放蒜泥和生剁青辣椒沫,拌匀,又吃一口,最后才配上所有的配料,拌匀,正式吃粉。拌米粉的时间,要比吃米粉的时间还要长,其目的就是要给各种配料的味道渗透到米粉里头克,阵子吃起才味道十足,这种品尝米粉的乐趣与享受,真的没得办法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传统米粉师傅给米粉配料,最是讲形。锅烧、牛巴、卤肝、卤舌、叉烧,片片切得又宽又大,其薄如纸,提起对天,透明透亮,鼻子呼出气来,也可以吹动它。所以古诗有云:“善甫之刀利且锋,良甫之手轻且工。肉片切得薄如纸,款款铺来无二重。偶然来点风穿堂,轻吹肉片上高空。急遣工人寻踪影,已过对河天璇峰。”诗中提到的善甫、良甫两兄弟,民国年间在桂林王辅坪开米粉店,其刀工精湛,故有诗赞。天璇峰在七星岩顶。也许你会问,一个米粉碗,有使吗好讲的呢,其实不然。从前吃米粉,用的是八角碗,就和八卦镜、八卦钟等生活日用品一样,含有一种道教文化在里头。从前吃马肉米粉,装粉的碗只有茶杯大,一碗粉也就一根米粉,所以有人最多吃过64碗马肉米粉的。中国烹饪,有八大要素,除了色香味形器,还有名质声。名字不怕丑,只要喊得久。中华小吃的名称,多配以民俗风情,不求华丽,而在情趣。比如天津的“狗不理”、“耳朵眼”,四川的夫妻肺片、赖汤圆,上海的老婆饼,北京的“螺蛳转”,湖南的油炸臭豆腐等等。而桂林米粉的取名,自有它的特点,那就是琅琅上口,平易近人,既不洋气,也不俗气,使人过目不忘,比如“二两米粉店”、“来一碗米粉店”等等。讲名气有马肉米粉,讲大气有“一粉三味”,讲人气有卤菜米粉,讲节气有凉拌米粉,讲豪气有米粉宴,讲阔气有过桥米粉,讲傲气有炒片粉,讲福气有原汤米粉,讲胆气有酸辣米粉,讲秀气有三鲜米粉,讲神气有鲜肉米粉,讲牛气有牛菜米粉,讲勇气有螺蛳米粉,十三太保,喜气洋洋。传统桂林米粉,最是讲究质量,榨米粉,一定要用在仓库里头存放整整一年的老籼米,不能多一天,也不能少一天。库存的大米都是沿漓江两岸种出来的,上至白石湫,下至龙门渡这个范围内。用水要用七潭水,即象鼻潭、皇泽潭、斗鸡潭、五松潭、伏波潭、琴潭和蒙潭。用其它地段的水榨出的米粉,就是没有那门清甜、爽口。做锅烧呢,一定要用“五层楼”做原料,头天下午用炭火在缸里烧烤熟,第二天早晨再用油罩过,金黄透亮,皮脆肉绵,所以喊“锅烧”呢。配米粉的油,一定要用猪板油和老干姜一起来炼,炼时用炭火,火势不急不燥,耐得性子。用这种油配米粉,早晨吃一碗米粉下肚,中午打嗝,还可以“口吐兰香”,余味悠长。煮三鲜米粉,一定要用猪肚头、荷叶肝、玻璃生菜里脊肉,再加纯正骨头汤,所以三鲜粉才配得上“秀气”二字呢。不管是使吗肉,只要打了水,你就是喊桂林厨神曾老先生来也弄不出好味道。所以桂林炒片粉的肉料买回来,绝对不给用水洗,只能用干布把肉体擦抹干净,为的就是保持肉的原汁原味嘞嘛。桂林米粉有不有声呢?有啊!抗战的时候,卖米粉的宋老板的老婆挨日本飞机炸死了,他有冤无处伸,有恨没得地方出,就发明了一道米粉喊做“轰炸东京”。就是烧两个火,一个火油炸干米粉,一个火煮三鲜汤,干米粉炸好后,放到海碗里头,三鲜汤一开,趁濑倒进海碗里,“嚓啦”一声响,“轰炸东京”啰!体现出抗战时期桂林米粉业中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如果这道米粉改到现在来吃,就可改成“欢天喜地”、“平地春雷”之类的名目。不过粉要马上吃,泡久了,粉就渣了。味香馆的米粉,香中有味,味中有香,独树一帜。
作者: miss朴& & 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 & 时间:
现在早餐不怎么敢吃米粉,担心地沟油。中午自己在家煮个干捞粉,番茄、肉末、青椒、蒜米,卤水比外头的米粉好吃很多,放心得很!嘿嘿。怀念小时候味香馆的米粉味道,那时大概是没有地沟油的。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来此歇歇——·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7) 桂林人吃米粉吃了两千多年,可谓长盛不衰。如今桂林米粉店不仅开遍了全国,广西天等人借桂林米粉之名在首都开店,火爆京城,而且连美国、英国的唐人街也开起了桂林米粉店。桂林米粉为使吗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要从桂林米粉的特点克寻找答案。桂林米粉,一是经济实惠。经常出差和爱好旅游的人都晓得,跑遍全国,你要想花三四块钱吃个早餐,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饱,除了桂林米粉,没得别的东西可替代。即使在高消费的深圳、广州、上海,花个十块八块钱买一碗桂林米粉当早餐、正餐,就当地的消费水平而言也是非常划算的。桂林米粉实惠在使吗地方呢?早晨你吃两个大肉包子加一碗豆浆或牛奶之类,最多11点半就饿了,而一碗米粉可以抵到中午12点半,正好吃午饭。因此,连做苦力的人都选择米粉做早餐。第二呢,是方便快捷。上千家米粉店遍布城中,一出门、一下楼就能吃到米粉,方便极了。你莫看生意好的米粉店顾客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真正轮到你的时候,一碗米粉送到你手里头,最多的30秒钟,遇倒心直口快,手脚麻利的老板娘,弄不好十几秒钟一碗粉就做好了。馄饨也好,饺子也罢,等你煮得来,我早吃完走到那边天克了。从前吃米粉用的是瓷碗,八角形。八角碗扎实、耐用,造型奇特,抗碎能力强,但制作生产麻烦。随倒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量的增大,这种碗就挨淘汰了。从前卖米粉的碗都是店家自己洗的,讲究的大店洗好碗后,要装在铁丝笼里头,放进开水锅里煮。一般小店冲下子清水就准数了。细菌通过公用碗筷的传播,很容易得传染病,尤其是肝炎。所以改革开放以前,每到春夏之交,市防疫站就要发通知克各单位、学校,吃米粉最好自带碗筷。一到上班时间,一个个拿起口盅克打米粉,学生们个个书包里装一个铁皮饭盒,成了那时的一道风景线。自从桂林率先在米粉行业中使用一次性碗筷后,传染病的发病率就明显减少了,市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关于米粉的碗,桂林民间还有阵子一段传说,讲的是从前花桥头一带是“红灯区”,人称臭水塘,流氓烂仔特别多。有个姓马的人在那一带开了一家米粉店,以前吃米粉是先吃后给钱,点碗算数,问碗要钱的。那些流氓烂仔克马老板店里吃米粉,扯常偷偷把吃完米粉的空碗丢下塘里,嘴巴擦石灰扬长而去。你要喊他给钱,他反而问你碗在哪垲,气得马老板要死。1958年大搞爱国卫生运动,街道组织人力克清理臭水塘,结果捞起一大箩筐的米粉碗,此事至今还为老一辈人津津乐道。吃桂林米粉一定要放卤水,而卤水是用了丁香、千里香、大小茴香、香叶、香皮(橘皮)、香豆(白豆蔻)、香草(甘草)、香果(槟榔)等13种香料为主打熬成的。这些所谓的香料,实际上都是中草药(有严格的剂量要求),主治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呃逆呕吐等症。所以,卤水既是调味品,又是一剂保健药汤,长期服用,能使身体增加某种免疫能力,而且这种保健功能已经自然而然的加进了早餐里,没得任何的麻烦和心理负担。因此,保健免疫又成了桂林米粉的一大特点。桂林米粉不但是美食佳肴,从前家人吃饭,突然来了客人,一下子来不及弄菜,就喊仔女克买两碗卤菜米粉回来下饭,吃得有滋有味。用米粉来送酒,送饭,这在中国上千种小吃中,更是罕见。桂林米粉从秦始皇统一南方开始,经历了历朝历代,说不尽的典故传说,讲不完的轶闻趣事,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成了桂林米粉的一大特点。所以,总结起来,桂林米粉有“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卫生安全”、“保健免疫”、“小吃佳肴”、“历史文化”等六大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推动着桂林米粉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如今老字号米粉店“味香馆”恢复营业,让老桂林人无限感慨,尽在无言之中……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天晴了,来此歇歇——·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8) 桂林人把配卤菜米粉的卤水的熬制和所谓的香料看得十分神秘,讲得神乎其神,有的讲他的卤水是放了81种香料熬出来的,有的讲她的卤水是放了癞蛤蟆和蛇熬出来的,真可谓“死蛇烂蚂虫另 ”,无稽之谈。所谓香料,实际上就是中草药,如果把81种中草药不讲“配伍”,不讲剂量,不分青红皂白一锅熬出来,那是卤水吗,是毒汤,不毒死几条人命那才“鬼出龙州”呢!大凡一种调料,一种药酒,一种成药,如果商家开口闭口讲是用了几十种、上百种名贵药材密制而成,几乎全是鬼话。中草药相生相克,十分讲究配伍,既使同一个病,比如感冒,有着凉症、有热伤风,是所谓“日咳心头火,夜咳风吹凉”,用药就不尽相同,哪子可能不讲配伍一锅煎呢。又比如有的人不能吃米粉,一吃就呕吐,就说明卤水中有他相克的成分,是不可不认真的。那么,熬卤水放香料,到底放了点使吗呢?我们先不妨看看各家各户米粉店熬卤水所用的、大同小异的香料都有点使吗内容——花椒、川椒、胡椒、良姜、丁香、母丁香、大砂仁、小砂仁、桂皮、木香、陈皮、甘松、小茴香、草果、甘草、八角、孜然、白芷、桂枝、香草、槟榔、罗汉果、山楂、香叶、碧伯、山黄皮、千里香、香果、玉果、姜葱等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明眼人一看,就可以看出这是个顺气温里,发散风寒的药方,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处方的药理性。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熬卤的前因后果,最开始的所谓“卤水”,实际上是一剂药汤,也就是讲,秦军来统一南方,西北人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很多将士患上了“脘腹满胀”的毛病,肚子里气胀得难受,不思饮食,上吐下泻。于是军医配制出《逍遥汤》让大家服用,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效果良好。但当时战争惨烈,南方西瓯族人不应同秦国的统一战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经常偷袭秦军,使秦军“三年不敢卸甲。”秦军经常是正在吃倒米面,喝着逍遥汤,战斗突然又暴发了。秦军将士为了节省时间,干脆把逍遥汤和米面合二为一,狼吞虎咽。久而久之,逍遥汤就演绎成了后来米粉的卤水。“非典”那年,桂林没得一例病人发生,很可能就是桂林人每天吃米粉有了某种抗病功能,因为熬卤水甘草是必放之药物,而甘草里头就含有抗“非典”病毒的成分,德国医学家把它分析化验了出来,论文发表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看来桂林人是要感恩老祖宗的。所以我们讲,米粉卤水不仅是调料,而且是一剂保健药汤呢。那么,这剂保健药汤都用了点使吗药物呢? (一)温里药 花&&椒——性温、味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或呕吐。& && && & 剂量:2-6克丁&&香——性温、味辛,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少食腹泻等。& && && & 剂量:2-5克干&&姜——性温、味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 && & 剂量:3-9克小茴香——性温、味辛,用于胃寒气滞,脘腹满闷,呕吐少食。& && && & 剂量:3-9克甘&&松——性温、味甘,用于胸腹满痛等症。& && && & 剂量:?胡&&椒——性热、味辛,用于胃寒所致的呕吐、腹痛、腹泻。& && && & 剂量:3-4克高良姜——性热、味辛,用于脘腹冷痛。& && && & 剂量:3-9克荜&&茇——性热、味辛,用干胃寒腹痛、呕吐。剂量:2-5克桂&&皮——性大热、味甘,用于脘腹冷痛和虚寒痛经。剂量:2-5克 (二)化温药 白豆蔻——性温、味辛,用于湿阻脾胃所致的胸脘痞满,不思饮食等症。& && && & 剂量:3-6克草&&果——性温、味辛,用于寒湿阻滞,脾胃不运所致的脘腹胀闷,腹痛少食& && && & 剂量:3-9克砂&&仁——性温、味辛,用于湿阻气滞所致的胸脘痞闷,腹胀食少等症。& && && & 剂量:1·5-9克 (三)行气药 木&&香——性温、味辛苦,用于胃肠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呕逆少食等。& && && & 剂量:3-9克。橘&&皮——性温、味苦,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或呕吐哕逆。& && && & 剂量:3-9克 (四)止泻药 肉豆蔻——性温、味辛,用于脾胃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 && & 剂量:3-9克 (五)发散风寒药 白&&芷——性温、味辛,功效散寒通窍,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剂量:3-9克桂&&枝——性温、味辛、甘,功效散寒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 && & 剂量:3-9克芸香草——性温、味辛、苦,功效发散风寒,祛风胜湿,止咳平喘。& && && & 剂量:9-30克葱&&白——性温、味辛,功效发散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 && & 剂量:2-8克羌&&活——性温、味辛苦,功效发汗散寒,胜湿止痛。& && && & 剂量:3-9克生&&姜——性微温、味辛,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 && & 剂量:3-9克 (六)驱虫药 槟&&榔——性温、味苦、辛,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及痢疾里急后重等。& && && & 剂量:3-9克 (七)消食药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用于油(脂肪)肉食积和乳食积滞。& && && & 剂量:9-15克香&&叶——温经通脉,主治消化不良。剂量:? (八)补气药 甘&&草——性平、味甘,功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和药性。& && && & 剂量:2-9克 从以上药物功能不难看出,逍遥汤偏重于治病、防病,所以大多选择顺气、温里中草药。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米粉是从西北传入桂林,而非桂林人所发明。但在桂林历史上,却有不少米粉生产专业村落,比如秀峰区甲山乡巫山村,和卖担担米粉的集散地、如蔡家渡等等。桂林米粉在改革开放之前,只不过是当地人喜爱的地方小吃而已,而地方小吃在中国多如牛毛,没得使吗稀罕之处。直到桂林旅游向世界开放之后,桂林米粉借助桂林山水之光,才渐渐扬名开来,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米粉亦甲天下”之誉,因为米粉出了名,就把米粉也讲成是桂林人发明的了,这是爱屋及乌情结,可以理解,哪个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值得一提的是,桂林人在称其香料的名称,显得很随意,不使用正规学名,而用方言取代之,如荜茇喊“碧伯”,白豆蔻喊“波扣”,肉豆蔻减“肉扣”,砂仁喊“银砂”等等,这是不可取的,它有碍桂林米粉的正规化建设,不可随意了。你看人家“十三香”产品,它的说明书上使用的名称,都是正规的植物学名,比如八角,写成“八角茴香”,这才是干事业的应有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另外花椒即川椒、草果即香果,肉豆寇即玉果,别名一多,就容易引起重复啦。不然,李时珍也没得必要穷其一生写一本《本草纲目》来规范药物名称了。味香馆的米粉香中有味,味中有香,不愧是桂林米粉行中的翘楚。
作者: 八月八& & 时间:
喜欢站着吃,呵呵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上街来,到此瞧瞧——·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9) 从前,老百姓信奉“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的信条。家有绝技、秘方,绝不外传。在屋里也是传仔不传女,但只口传身教,绝不写成明文,生怕泄密。旧时米粉店的米粉歌诀,也是如此。所谓米粉歌诀,其实就是“管理经”。米粉歌诀曰:卤要放得准,油要下得合,用卤要暖火,舀卤要沉瓢。蒜要拍得碎,肉要切得薄。脸要笑得诚,脑要记得着。团要冒得散,粉要烫得热。烫粉水要开,还要换得勤。粉要团够秤,粉火要相隔。米粉歌诀的前八条是针对配料工而言的。一、二条是讲卤水放多了咸,放少了淡,油多了腻,少了又起不倒润滑作用,要顾客跑二遍,麻烦。所以油、卤要放得合适,一次性让顾客吃得满意。三、四条是讲配米粉的卤水要用文火濑倒,阵子配米粉才香,才容易与米粉胶合;舀卤水勺子要舀得深一点,舀在面上尽是油,顾客吃来腻又不够味。五、六条是讲配蒜米要拍得碎,出奇香,颗粒粗了,辣得顾客好难受;肉片切得纸样薄,各种味道才能迅速渗透到肉片里头,丰富口感,七、八条很重要,从前卖粉没得专门的售票员,所以配料工要微笑服务。而且从前卖粉各种配料也没得自助这一说,都是由配料工配给。各种顾客有各种的要求,有的不吃葱,有的不要豆子,顾客今天来吃粉和你讲清楚了,明天再来不用他开口你就能按照他的要求办,他吃得满意,很可能一辈子就在你这垲消费了。米粉歌诀的后六条是针对冒粉工而言的,一、二条是讲冒粉要打散冒濑,米粉才软和,各种配料才容易进味,如果粉没冒透心,味就进不克,味进不克粉就不好呔。尤其是冬天,粉冒不漱老人家吃了就要骂人啦。三、四条是讲冒粉的水一定要烧开,卫生,够温度。冒粉冒到水发白就要换水,冒粉水用得太久已经成了米汤,冒出的粉有一股酸味,影响口感。冒卤菜粉的米粉,水要甩得干,阵子卤菜米粉才显得干爽。五、六条是讲团切粉要够秤,少了顾客有意见。冒粉的时候,备用米粉要离火远一点,尤其是热天,粉在火边放久了容易变酸、变馊。从前卖担担米粉的老板,自打鼓自扒船,配料、烫粉、收钱都是一个人,他在操作的时候喜欢“唱票”。“二两米粉,多放葱花!”“三两切粉,多给豆子!”这是一种招揽顾客的有声广告,在有几家米粉店一排竞争时,售票员不妨也学学从前的经营之道。掌握米粉歌诀的要求,对开米粉店是有一定好处的。既使是使味香馆这样的大牌米粉店,其要领也八九不离十。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走乏了,来此玩玩——·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10) 桂林人吃米粉,吃了两千多年,吃出了不少俚语,比如“小把爷吃米粉,嘴巴进去,鼻子出来。”表面上看,好像是在讲小把爷吃米粉挨呛进气管里头克了,其实是在批评米粉的质量不好,容易碎,不成根,是一种“指桑骂槐”的讲法。“乡里人吃米粉,找不到头。”从前农民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能进城来吃一碗大菜米粉,已经是天大的洋荤了。以前的米粉有韧性,一根米粉可以从二楼悬吊到地面也断不得。嘴上讲是乡里人见识少,实际上是夸米粉质量好。“桂剧的腔,米粉的汤。”米粉的卤水要熬三天三夜,用十几种香料,又是猪筒骨,又是牛脊骨,调味又要用七八种调味品,那当然是“满姑娘咳的嗽,没得痰(谈)的”啦。“喝井水不分你我,呔米粉各自开钱。”熟人熟事,结伴吃粉,实行的是AA制,各出各的钱,一个不沾一个的光,有的顺嘴打哇哇,“我来嘛。”对方一句各自开钱,妙趣横生,也体现出桂林人的幽默。另外像“板刀米粉”、“呔马老板”,都是和米粉有关的故事,成了桂林民间的口头传说。“胡子过桥,做事够捞”一语,就是从桂林过桥米粉中脱化而来的。 卤水,就是咸汁,浓汁。卤,也是中国烹饪技法中的一种,如卤鸡、卤肉,卤豆腐干等等。而“鲁”呢,除了有迟钝、莽撞之意外,还指姓(如鲁迅、鲁智深等等),指地名(如山东简称鲁)桂林人把配米粉用的卤水的卤字写成“火鲁”,这个字不管你是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还是查《辞源》、《辞海》都是找不倒的,说明“火鲁”字是桂林人生编臆造出来的。民间传说,古时候桂林湖南籍的移民和山东籍的移民发生了矛盾,湖南人人多势众,因湖南古为楚,山东简称鲁。战国时鲁国为楚国所灭,故有“火烧鲁”一说,但这一传说过于牵强附会,不足为信。从另一则传说中,也许我们能得到一点启示,从前北京宣武门内有家“烤肉宛,”匾是齐白石大师写的。他当时吃了宛师傅的烤肉,连声赞美,于是就用钟鼎文写下了“烤肉宛”三个字。写后忽然一想不对,钟鼎文没得“烤”字。办事认真的白石老人就在匾旁写了一行小字,说明“钟鼎本无烤,此是吾杜撰”。从前一般卖米粉的小贩没得文化,不知卤水的卤字是这个“卤”,反正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想象中卤水的卤字就是“鲁”吧。但鲁是姓,又有点不像,干脆加个火字旁,写成了“火鲁”,这也许就是当代桂林米粉行还通用的“火鲁”这个别字的来历吧。桂林米粉行老字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味香馆,令老桂林人念念难忘。
作者: 果非& & 时间:
我要吃味香馆的米粉!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走乏了,来此玩玩——·桂 林 米 粉 的 板 路 ·
(11) 从前,桂林卖担担米粉的小商小贩,因本小利薄,人微言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不但受到官府的盘剥,而且市井无赖也经常克欺负他们,嘴巴抹石灰——白吃不给钱。小贩为了对付这些流氓烂仔,个个都学了一点武功。流行在这个行业里的功夫主要有拳术《海底捞丝》和奇门兵器《雨伞功》《蒲扇功》《水瓢功》《筷子功》等。因为这些所谓的奇门兵器都是行业的必备工具,方便携带,不引人注目,有一定的隐避性,这就应了一句“真人不露相”的老话。米粉功里头,数《雨伞功》最受小贩们青睐,动作大起大落,粗犷豪放,有一定的博击功能。而且伞把里暗藏机关,能发射连珠或箭支,颇有杀伤力。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少林寺想把分支扩建到桂林。世人总以为南少林在福建、广东,那北少林一定是嵩山少林寺,其实不然。北少林是在天京蓟县盘山上,因离京城太近,为乾隆所灭,这就是江湖盛传的“火烧少林寺”。但桂林是西南军事重镇,历朝历代都在桂林驻扎有重兵,少林寺实地考察倒这一情况,才放弃了建立分支的设想。但他们发现桂林卖担担米粉的小贩,扯常挨街上的流氓烂仔戗,就教了一套雨伞功给他们防身。后来民国“五虎下江南”之一的自然门泰斗万籁声教授任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的时候,还拿雨伞功当过奇门兵器的教材。抗战的时候,南京中央国术馆迁往云南,路经桂林,馆长张之江看过雨伞功的表演后讲:“雨伞功笨拙中化灵巧,憨厚里见心机,实乃吾中华武术之瑰宝者……”据小贩们回忆,《雨伞功》《蒲扇功》《水瓢功》各有三十六个功作,拳术和《筷子功》各有十八个动作。大家平时偏重于练拳术《海底捞丝》和《雨伞功》。如今,担担米粉这一行业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米粉功法也成了记忆中的古老话题,今天在这垲重新提及起它,也是为着“为了忘却的纪念”吧。笔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曾采访过一位八十八岁的黄姓老者,船上人多姓黄,传说黄帝有九子,其中一个闲散贯了,整天飘泊于江湖,黄帝就让他管理水域,后世就有了“近水三尺都姓黄”之说。他仅还记得《海底捞丝》和《雨伞功》的动作,其它套路因种种原因都忘记了,笔者把套路动作绘制成图到发表于刊,前后花费了十年时间,这时黄氏早以仙逝作古,笔者从这些套路动作中,仿佛看到卖担担米粉的小贩走街窜巷,风雨来雨里克,累骨头养肠子那不屈的背影,同时也体会到他们生存的不易和处世的达观!从担子到摊子,再从摊子到铺子这一过程,有了铺子,最终才能形成镇子,桂林担担米粉为桂林城的发展,也是立有功劳的辣。镇子发展成县城,这才涌现出像会仙斋、易荣斋、轩荣斋、味香馆这些著名米粉店,为“桂林米粉甲天下”的传播扬名,立下汗马功劳,功不可没!
作者: 姚古& & 时间:
与主题无关—— ·十场彩调剧·& && && &桂林米粉板路& &编剧:姚古&&秦一 人 物 表 李老板——三品斋主人,五十几岁桂&&花——李老板女儿,18岁天&&聋——三品斋帮手,19岁地&&哑——三品斋帮手,19岁驼&&子——食客,五十几岁跛&&子——食客,五十几岁瞎&&子——食客,五十几岁结&&巴——食客,五十几岁县&&长——食客,四十几岁王媒婆——四十几岁暴牙妹——二十几岁朱寡妇——四十几岁和&&尚——骗子土&&匪——三人 第一场
[时间:民国初年·夏[地点:桂林王城正阳门。[幕启:天幕是王城背景。[布景:舞台右边是“三品斋”米粉铺,房子是典型的桂北民居,木质结构。有骑楼、有柜台。门头横匾书“三品斋”三个漆金赵体大字。骑楼角还挂着一条木刻鲤鱼的米粉铺标致。舞台正中有三张八仙桌,每张桌子有四张长板凳围着,桌上有鱼形筷筒。门口还有一个装水防火的大木盆,一对挑水的木桶。墙上挂着斗笠、蓑衣等雨具。骑楼下用竹竿支着遮阳的帆布,并用棕绳系在鹅卵石上固定着。舞台左边是一株浓荫华盖的古榕。[幕后合唱:桂林有家三品斋&&卤菜米粉头块牌& && && &&&一锅卤水味道好&&千人赶圩吃粉来& && && &&&酸甜苦辣一碗粉&&世态炎凉粉中埋& && && &&&满城传奇集粉铺&&谈今说古在市街[幕启:幕后合唱完毕。米粉铺李老板正在往香火台上的古鼎里插香,香火台墙上挂着一张米粉祖师的画像。[四个食客上,分别坐在三张桌前,跛子、瞎子坐一桌,驼子、结巴各坐一桌。桂&&花:各位伯伯、叔叔早晨,吃几两米粉?(准备冒米粉)驼&&子:外孙打灯笼——照舅(旧)。[李老板洗手进铺台配菜驼&&子:李老板,你快扫点啊,吃了好克才马午啦。李老板:(把配菜刀在砧板上一拍)桂林到处有米粉卖,你们罕抵要来我这垲挤老米芽!驼&&子:不好吃我来冲鬼嘛,哪个晓不得你是卤菜米粉王呢。李老板:老子没得手脚伺候你们,想吃过来自己拿![食客忙起身排队。跛&&子:瞎子鬼,你坐倒莫动啊,我帮你拿过来啊。瞎&&子:好的、好的,谢谢你,克了钱还要受气,好笑多。结&&巴:周、周瑜打打黄盖,一个愿、愿打,一个愿、愿挨。[三人先后取了粉,回座位上吃起来。李老板:(唱)老婆死得好可怜&&一场大病她走先& && && && &&&缺个人手忙出进&&好比塌了半边天桂&&花:(唱)爹爹今年五十三&&米粉铺里主心梁& && && && &&&何人定的臭规矩&&手艺教仔只传男& && && && &&&爹爹累得心火燥&&女儿急也是空忙& && && && &&&盼个入赘女婿到&&桂花我羞得心跳狂[聋子上,向食客讨钱。驼&&子:老子是杵作,一铲泥巴埋了你克,找死不选日子,年纪轻轻也出来讨米,要脸不要脸你!结&&巴:克克克,克当铺、钱、钱庄讨克。跛&&子:来来来,给你一文钱啊,走吧、走吧,莫克野老板哦,他刚死了老婆,咆绪得很。[聋子摇头叹气,刚想离开,就昏倒在地。桂&&花:爹、爹,告化子死了![李老板忙放下手里活路,出来摸他的脉搏。李老板:没死着,是饿昏了,桂花,先倒碗濑茶来喂他,再冒碗米粉给他吃吧。[桂花端碗来喂聋子。驼&&子:好人不在世,祸害千千年,李老板,钱在桌子上啊。(下)跛&&子:桂花心肠好,嫁个好老公,生意好啊,瞎子鬼,走不走?瞎&&子:走走走,南天门打伞,一路同行。[二人下。结&&巴:救、救人一命,胜造七、七级浮屠。(下)李老板:得了、得了,莫再啰嗦,烦得很。[聋子苏醒过来,向李老板磕头致谢。李老板:把米粉吃了克,快点走吧。[聋子无动于衷。桂&&花:我爹喊你吃米粉,你听倒没辣?聋&&子:我是聋子,你讲使吗?桂&&花:哎哟,冲着你的鬼,(做手势)吃粉、吃粉!聋&&子:多谢、多谢。(坐下吃粉)李老板:(坐下抽烟)你为使吗出来讨米?!聋&&子:(唱)我家本来卖桐油& & 爹死叔伯来帮酬& && && && &&&进得假货亏血本& & 叔伯拐娘开了溜& && && && &&&孤苦伶仃我命贱& & 出门讨米四乡游& && && && &&&粉铺若是缺人手& & 老板开恩把我留& && && && &&&只要有口填肚饭& & 心甘情愿做马牛桂&&花:爹,看他蛮可怜,留他下来做个帮手嘛。李老板:好嘛,得不得试用他三天。桂&&花:我爹留你了![聋子再次跪地磕头。李老板:罢了、罢了,累了一个早晨,我也要进屋克歇下子脚先,等到了中午又有得忙,要做使吗事,桂花你教他啊。(下)桂 花:你喊使吗名字?!聋 子:告化子要使吗名字,你呢?桂&&花:我喊桂花,和你讲话好作力!聋&&子:我老子脾气丑,小时候把我的耳朵打聋了。桂&&花:你真的命苦哦!聋&&子:哎,桂花姐,我看家家米粉铺门口,总挂倒一条木刻红鲤鱼,是使吗意思辣?桂&&花:这个有得扯——(唱)史禄奉命修灵渠& & 沟通了湘水江漓& && && && &&&始皇前来游山水& & 最是爱吃漓江鱼& && && && &&&光吃鱼须和鱼肚& & 一餐万条不稀奇& && && && &&&急煞漓江鲤鱼王& & 苦思冥想生良计& && && && &&&做出切粉当鱼肚& & 做出米粉代鱼须& && && && &&&鱼王就是粉师祖& & 粉铺尊他米粉帝聋&&子:原来还有阵子一段传说的芽,家家卖米粉,个个夸你屋里头的米粉最好吃,你们是拿使吗来熬卤水的辣? 桂&&花:(唱)不该问来莫多嘴& & 这是家传的秘密& && && && &&&洗碗扫地抹桌子& & 做事手脚要麻利& && && && &&&做人老实脑子灵& & 年轻正好学手艺& && && && &&&若还爹爹不称心& & 就要炒你的鱿鱼聋&&子:桂花姐你放心,我记倒了。桂&&花:那你赶快克捡碗、洗碗、抹桌子、扫地吧![聋子十分利索的干起活来。桂&&花:蛮能干、蛮能干,像个做事的样子![李老板拿了一张红纸出来。李老板:桂花,你喊他先克洗个凉,找件衣服给他斢起,一身邋里八遢的,客人看见了,鬼老二还来吃米粉嘛。桂&&花:好的,爹,你拿红纸做使吗?李老板;(唱)你妈在世好活欢& & 自打鼓来自扒船& && && && &&&人死如灯油耗尽& & 活人还要再登攀& && && && &&&店铺再请一帮手& & 三个主持米粉摊& && && && &&&爹在厨房做配料& & 前后把好质量关& && && && &&&晚上再卖米粉宴& & 手艺不负祖宗传桂&&花:爹,你莫太累狠了啵。李老板:不累哪来钱,你还没成家的辣,克克克,喊他洗凉克。桂&&花:聋子,先克洗个凉,斢身衣服再讲!聋&&子:好的、好的,多谢老板。[二人下。[李老板在墙上贴招聘红纸。[哑巴上,看广告。李老板:(打量哑巴)你是不是想找工做?[哑巴比手划脚。李老板:冲着你的鬼,今天来的不是聋子就是哑巴,哎,天聋、地哑,天生一对,地造一双,收下他和聋子有对好啵,你是不是想做事,想做就留下来。[哑巴忙向李老板拱手作揖。李老板:(揭下红纸)桂花、桂花!桂&&花:(上)爹,使吗事?李老板:我又招了个哑巴做帮手,你来教他做事,天聋那垲我克打点他吧。桂&&花:使吗天聋辣?李老板:聋子喊天聋,哑巴喊地哑,正好一对。桂&&花:(大笑)李老板:你问清楚他的来历,心里也好有个底。(下)桂&&花:地哑,你屋里是做使吗的?[哑巴倒了一碗茶,蘸水在桌面上写字。 桂 花:(边看他写字边唱)& && &&&& && &我本是个苦命娃  七岁死了亲妈妈    & && &爹爹续弦做后娘  心似毒蛇手又辣    & && &竹鞭打我当韭菜  后弟拿我当骑马    & && &老爹供我读私塾  后娘害我成哑巴    & && &有家不能活下克  只好出门找工打    & && &多谢老板收留我  惟有做事图报答    哎哟,你比天聋还要可怜,罢了、罢了,心酸得很,做事情吧。[幕落。 
作者: 姚古& & 时间:
第二场 [一道幕启。[驼子做着放风筝的动作,边唱边倒退着上。驼&&子:(唱)你是我的仔&&我是你老盖给你磕个头&&封包拿起来& && && && & 借你一件衣&&还你一双鞋& && && && & 咿子哪活了嗨、嗨……[王媒婆上。王媒婆:死驼子,你吃了屎芽,不克理死人,在这垲放风筝耍!驼&&子:桂林米粉细又长,吃了米粉活一百二十岁还是短命鬼,天天有死人埋就好了啰,宁可在世上挨,不愿在土里头埋。王媒婆:有钱无钱,讨个老婆过年,没得事我帮你介绍个老婆嘛。驼&&子:你硬是抓倒和尚就剃头哦,哪个肯嫁给我。王媒婆:叮叮配当当,总有一个合试。驼&&子:那好啊,你帮我介绍一个来啊,彩礼你合适一点就得了。王媒婆:合适、合适,别的莫讲多,一个猪头两只鸡,三斤黄糖四条鱼,五箩谷子六尺布,七双鞋子八桌席总可以吧。驼&&子:我呸你的麻疯,天上有个月亮你要不要!王媒婆:随你、随你,榨你的骨头也出不得二两油。驼&&子:你莫狗眼看人低,我是哪一个。王媒婆:你不就是专埋死人的杵作驼子,桂林阔子,讲大话,用小钱;你的是我的,我的你莫动;吃人家的吃得冒汗,吃自己的吃得打战……驼&&子:得了、得了啊,你狗嘴吐不出獠牙,讲正经的嘛。王媒婆:你不想听和尚念经,要听瞎子算命,那好,我有个表妹,年方二八,正要出嫁,如果嫁给你,好比牛粪巴上插朵花。驼&&子:你莫看我长得矮,我还是个红花仔,二婚嫂我不要的啊。王媒婆:我骂起你来没得好话,老娘会把下水货介绍给你吗。驼&&子:那你介绍来啊,成了请你吃米粉宴。王媒婆:先莫急倒讲吃米粉宴,老规矩,桂林人相亲,克三品斋米粉铺见个面着。驼&&子:要得,明天下午三点钟,我请客。王媒婆:每碗米粉和我多加三毫子锅烧。驼&&子:只要妹仔净扮,加五毫子就得。王媒婆:你这个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 乒乓球 打击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