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防止早射的锻炼方法各个环节相互结合怎么样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品质

信息加载中...
快乐的小精灵---凯瑞
第18种习惯& 耐心&&&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罗蒙诺索夫&&&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培根&&&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罗丹 &&& 有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画坛的一代宗师。齐老先生不仅擅长书画,还对篆刻有极高的造诣,但他也并非天生具备这门艺术,他也经过了非常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努力,才把篆刻艺术练就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就特别喜爱篆刻,但他总是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他向一位老篆刻艺人虚心求教,老篆刻家对他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 于是,齐白石就按照老篆刻师的意思做了。他挑了一担础石来,一边刻,一边磨,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就这样一直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不知起了多少个血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积的泥浆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终于统统都被&化石为泥&了。&&& 这坚硬的础石不仅磨砺了齐白石的意志,而且使他的篆刻艺术也在磨炼中不断长进,他刻的印雄健、洗练,独树一帜。渐渐地,他的篆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一位自考毕业的女孩去应聘一家外贸公司经理秘书。但是,公司却给她安排了一个行政部文员的职位。女孩想了一下,觉得只要自己耐心做好文员的工作,一样很好。于是,她就答应了。&&& 女孩的工作是负责接待客人和复印、打印等琐事。同事们总是把一些需要复印和打印的文件一股脑儿堆在女孩的桌子上,然后告诉她哪些需要复印、哪些需要打印、每种各需要多少份。女孩总是耐心地记录着各种要求,然后仔细地做。&&& 有好几次,女孩的认真检查避免了公司的损失。因此,女孩真的被提拔为经理秘书了。女孩是这样对人说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只要有超凡的耐心和细心,就会取得成功。&&&& 耐心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许多孩子都不够有耐心。只要想到了或者听到了,他们便要求立刻兑现。否则便不停地纠缠、吵闹,直到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为止。&&&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孩子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不停地用哭闹强迫父母满足他的要求时,父母要沉得住气,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耐心训练。只有父母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心。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耐心的习惯呢?&&& 建议一:家长要做好榜样。 &&&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自己做事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比如,晚上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不断地起身、坐下时,做父母的要坚持看书,孩子见父母能够耐心地看书,也能受到一些感染。&&& 另外,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跟孩子约好这件事必须耐心地做完;如果没有完成不仅需要补上没做完的,而且还得再增加时间来处理相关的事情。这样,孩子就能够有计划地去做事,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耐心地把事情做完。&& 建议二:让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 &&&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耐心执着是成功的秘诀。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父亲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明白耐心的重要性,让他能够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有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有耐心的人。&&& 父亲去世后,大哥安排童第周到宁波师范预科学校读书。只读了一个学期,童第周就提出要考当时全省著名的效实中学。哥哥对他说:&效实中学是用英语讲课的,你的英语根本不行,肯定考不上的。&童第周却认为&滴水能够穿石&,只要自己耐心学习,肯定能够考上的。&&& 为了准备考试,童第周坚持自学英语,每天除了吃饭外很少离开书房。终于,童第周考上了效实中学。在效实中学,童第周又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使自己的成绩从刚入学的倒数第一上升到了全班第一。这就是因为童第周对耐心学习有深刻的理解。&&& 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就要有耐心。孩子做错了事,要给他讲道理,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里。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就是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也要让他心服口服。&&&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等待。 &&&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似乎没有多大的耐心,只要想到一件事情,他们总是希望立刻去做,否则便会不停地纠缠。&&& 妈妈正在厨房里做蛋糕,小慧心在一边看着妈妈不停地忙碌。看见妈妈拿出香香的巧克力和新鲜的水果。小慧心说:&妈妈,我要吃蛋糕。&&&& 妈妈说:&蛋糕还没做好呢,妈妈要把粉调好,再加入慧心最爱吃的巧克力和水果。&&&& 3岁的小慧心仍然纠缠妈妈:&我就想吃蛋糕!我就要现在吃!&&&& 妈妈有些不耐烦了:&蛋糕还没做好怎么吃呢?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小慧心开始讨价还价:&那我要吃巧克力,吃水果!&&&& 妈妈说:&你吃了巧克力和水果,妈妈还怎么做蛋糕呀?&&&& &我不管,我现在就要吃!&小慧心开始耍赖起来。&&& 妈妈无奈,只好让小慧心先吃巧克力和水果。&&& 现在,慧心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她做事似乎永远都是三分钟热度,想的时候好好的,真要做的时候,总也坐不住。&&& 事实上,父母如果从小教孩子学会等待,不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耐心就会慢慢被培养起来。&&& 刚刚吃完晚饭,妈妈正忙着收拾东西时,7岁的雨帆就开始叫道:&妈妈,我要到公园去玩。&&&& 妈妈说:&等一下,等妈妈收拾完东西一起去。&&&& &不要,我要现在就去,你回来再收拾吧。&雨帆开始坚持。&&& &不行,做事情就要一件一件做,妈妈要先收拾完才能跟你一起去。你先等一会,看一会今天的报纸,妈妈很快就收拾完了。&&&& 这时候,雨帆已经拿起报纸看起来了。等妈妈收拾完东西走到客厅的时候,发现雨帆已经看得津津有味了。原来,他看到了一篇自己喜欢看的小故事。&&& 可见,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作出让步。如果父母每次都是只要孩子一要求就作出让步,孩子得到的经验就是&妈妈总是听我的,我想怎样就可怎样&,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耐心。当然,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态度来命令孩子,如&不行,你给我等着&,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 建议四: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 &&&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耐心。例如,洗碗、擦桌子、收拾房间等。刚开始,孩子会漫不经心地边做边想玩,这时家长可以站在一边督促孩子,让孩子用心地去做,直到他把碗洗干净、饭桌擦干净、房间收拾整洁。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 在经历过小事的锻炼后,家长应该再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废。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孩子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建议五:三分钟耐性训练。&&& 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耐性,总是沉迷于玩耍当中,父母可以试试其他的方法。&&& 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训练孩子耐性的好方法。&&& 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孩子,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 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皮奈特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在这里,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高了耐性。&&& 三分钟的时间,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这样不仅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而且还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动力。当然,培养孩子的耐性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试了一两次后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第19种习惯& 专注  天才就是不断的注意。&&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库维&&&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漫不经心!&&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 专注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注意力的集中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某项工作或事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学习专注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就是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 牛顿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每次做实验时,牛顿总是通宵达旦,注意力非常集中,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实验做完为止。&&& 有一天,他请一个朋友吃饭。朋友来了,牛顿还在实验室里工作。朋友等了很长时间,肚子很饿,还不见牛顿从实验室里出来,于是就自己到餐厅里把煮好的鸡吃了。&&& 过了一会,牛顿出来了,他看到碗里有很多鸡骨头,不觉惊奇地说:&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于是,牛顿又回到了实验室工作。牛顿注意力高度集中到了做实验上,竟然会忘记自己有没有吃过饭。正是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使牛顿在科学的领域建立了丰硕的成果。&&&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年轻时,没有静心读书的环境,他就在人声鼎沸的茶馆里找一个角落读书。开始,嘈杂的人声使他头昏目眩,但他强迫自己把思想集中在书本上。经过磨炼,再乱的环境也不能把他从书本上拉开了。&&& 一个人只有专注于一个目标,才能在这个目标上取得成功。&&&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年轻的时候,曾经营出版、印刷业,但由于经营不善,他的企业破产了,并欠下了巨额债务。债权人经常半夜来敲他的家门,警察局发出通缉令,要立即拘禁他。那时的巴尔扎克居无定所,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在一个晚上,他偷偷地搬进了巴黎贫民区卜西尼亚街的一间小屋里。&&& 他隐姓埋名,躲进这间不为外人所知的小屋子里。周围的难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位有些落魄,却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他终于从原先浮躁不安的心境中平静下来。他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反思着,多年以来,自己一直游移不定,今天想做做这,明天又想改行做别的,始终没有集中精力来从事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创作。想着想着他顿悟,蓦地站起来,从储物柜里找出拿破仑的小雕像,放在书架上,并贴了一张纸条:&彼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与笔锋竞其业。&拿破仑想用武力征服全世界,他没做到,而巴尔扎克却要用笔征服全世界。&&& 果然,巴尔扎克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因此,一个人做事一定要专注。今天想当银行家,明天又想做贸易家,后天又想成为艺术家的人,注定一生无所适从,一事无成。&&& 对于孩子来说,培养做事专注的习惯,也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儿童教育专家M.S.斯特娜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心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注意力是人对一定事物指向和集中的能力,它在各种认识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注意听&是听觉对声音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看&是视觉对所观察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想&是思维活动对有关问题的指向和集中。不管做什么事,只有保持注意力,聚精会神,才能事半功倍。&&& 注意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注意的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清楚地察觉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例如,研究表明:在1秒钟内,一般人可以注意到4&6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字母,5&7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数字,3或4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几何图形。&&& 注意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例如,当孩子在看漫画图书时,可以连续1小时集中注意力,而对同学的干扰不放在心上。这就表明他看漫画时,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好。一般来说,只要一个人的目的性明确,对活动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注意的稳定性就会比较好一些。当然,这也需要这个人有相当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事实上,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克制自己、约束自己的人,比自由散漫、难于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人更容易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动当中。比如,你能够一边看书,一边记录书中的精彩语言;妈妈能够一边炒菜,一边听新闻。&&& 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例如,在你看完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后,隔壁的姐姐要给你来讲解数学的解题思路,如果你能迅速地把注意力从电视节目中转到解题当中,你的注意转移性就不错。&&& 每个少年的注意品质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注意广度比较好,有些人注意稳定性比较好,有些则是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比较好,这些差异都是因人而异的。良好的注意品质既要求我们能够持久地稳定注意,又要求我们能够主动迅速地转移注意。&&& 注意力分散是孩子的一个普遍问题。父母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孩子的注意力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是不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其他个性。例如,五六岁的孩子,其注意力只能维持15分钟左右。而八九岁的孩子则可以维持半小时左右。&&& 一般来说,孩子的注意力是不太稳定的,往往对什么事都感兴趣,注意力容易随兴趣转移;同时,孩子的注意范围较小,注意受情绪影响较大,注意分配能力也较差。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困难。&&&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十分重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当孩子做某事时,应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帮助他排除外界的干扰;让孩子对感兴趣的问题不断寻根问底,深入思考;让孩子在兴趣广泛的基础上,选择最着迷的对象深入下去,父母应有意识地强化孩子这方面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呢?&&& 建议一: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要孩子在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父母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安静的、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孩子的房间布置不要有太多刺眼的干扰物,物品的摆放也要整齐有序。如,孩子的房间墙壁上除了张贴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布置图画或照片等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以免使孩子被无关的刺激所吸引;书桌上除了摆放文具和书籍以外,不应摆放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学习或做作业时,父母应拉上房间的窗帘,不要开电视或收音机,以免打扰孩子学习;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之间最好也不要说话,以免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大人的对话上,而不专心学习。&&& 另外,一旦孩子开始学习,父母最好不要和他说话,也不要在孩子周围走来走去或者询问孩子学习进展的情况,这些都会干扰孩子的学习。&&& 许多父母常犯的错误便是要求孩子在房间里学习,自己却在客厅里看电视,并且将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有些父母甚至自己还打麻将,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时的专注程度,而且会给孩子带来其他不良的影响。&&& 有一位父亲的做法很值得家长们学习。&&& 这位父亲每天花1小时陪孩子学习。在这段时间内,父亲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做作业时,父亲就阅读书籍。并且,父亲允许孩子在做作业时有不懂的问题请教父亲。久而久之,父亲不在的时候,孩子也会定时学习,并且非常专心。&&& 可见,只有父母尽力排除使孩子分心的因素,孩子才会集中精力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建议二: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一般来说,老师和父母严格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作业,孩子会集中精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父母应该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作业,然后让孩子适度地放松。&&& 根据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时间是不一样的,5-10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达20分钟;10-12岁的孩子能集中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集中半小时以上。硬是要让一个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要求孩子在相应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力争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如果孩子的作业量超过了孩子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应该让孩子分割作业,一部分一部分地来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孩子的学习有张有弛,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中途休息,长时间地让孩子做作业,甚至在孩子的旁边唠叨没完,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注意力自然也不能集中。&&& 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做较复杂的作业,除此之外,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  建议三:给孩子玩的时间。&&& 8岁的小刚最近非常苦恼。原来,小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爸爸对他的管教就严格多了。由于一年级的功课较少,而且很简单,许多都是小刚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的,因此,小刚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做得很快,也不怎么出错。&&& 可是,爸爸却不这么想。每当小刚做完作业要出去玩的时候,总被爸爸一把抓住:&又要去玩了!作业做完了没有?&爸爸严厉的训斥让小刚很生气,他大声地叫道:&当然做完了,不信你看!&小刚把自己的作业递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并不看,他拿起作业本对小刚说:&这么多题目你一下就做完了?肯定会有许多错误,你好好检查一遍,半小时后再给我检查!&半个小时过去了,小刚根本没有检查他的作业,他认为自己做的肯定是对的。结果,爸爸检查的时候发现小刚在抄答案的时候居然把7抄成了2!&&& 爸爸生气地一把拽过小刚说:&你看看!这叫做好了?只知道图快,只知道玩!给我重抄一遍!&于是,小刚每天玩的时间就这样给剥夺了。&&& 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每个家庭里,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固定在书桌上认真学习,而且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越好。事实上,玩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的天性没有得到满足时,他是不可能专注地做其他事情的。事实证明,小刚在以后的日子中,慢慢学会了有意拖延时间,读书、做功课的时间故意拖得很长。明明半小时能够完成的功课,他要花上一个半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为了取悦父母,他学会了在学习时走神、发呆、玩铅笔等。&&& 事实上,家长们也许误解了专注的含义,专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必须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对于孩子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不是一件好事。&&& 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就非常重视给孩子一定的游戏时间。他平时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因此,就让比尔&盖茨的外祖母陪他一起做游戏,尤其是做一些智力游戏,如下跳棋、打桥牌等。玩游戏时,外祖母总是对小比尔说:&使劲想!使劲想!&她还常常为比尔下了一步好棋而拍手叫好。这些游戏都极大地激发了比尔&盖茨的专注力。&& 建议四: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精神集中不起来。我们知道,对于学生来说,听讲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在上学初期不能形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即他以后的学习生涯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家长要在学前多与孩子一起看看书,下下棋,玩玩拼图游戏,这些活动都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进行的,对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有益处。&&& 例如老师上课的时候,孩子必须注意听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许多孩子往往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因此注意力涣散,不能专心听讲。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父母要教育孩子听老师讲课的重要性,教孩子努力找出老师讲课有趣的地方,提高自己听课的兴趣。如果老师讲课确实不怎么有趣,很难提起孩子的兴趣,这时候,父母不妨教孩子从听课的目的性等方面去考虑。比如,告诉自己,听了这堂课,下次考试就能考得好一些,或者,教孩子告诫自己,如果今天能把这位老师枯燥的课认真听下来,表明自己的控制能力是非常强的。这都可以促进孩子的有意注意。&&& 少年大学生郭震是这样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的。他的方法就是&追老师&。郭震是这样解释的:&珠子穿成串,才能更好看,学知识也是这样。课堂上,老师讲课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一环理解不好,课后就是花双倍的时间,也很难补上。长此下去,就会越来越落后。所以我要求自己做到思路跟着老师转,简单地说,就叫&追老师&。&&&& 郭震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同桌跟我逗着玩,抢走了我的钢笔,还扭我的手臂,我可真火了,正想回击,突然想起,不能打断思路。于是,我尽量忍耐住,没耽误听讲,也没有影响别人。由于课堂上听讲效果好,做作业很省力,我就有了很多时间自学。从初二开始,我自学高中的数学课程,提前考入了大学。&&&& 郭震这种&追老师&的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有意注意的锻炼。&&& 许多父母给孩子交代事情时,生怕孩子没记住,总是重复好几遍,直至孩子感到厌烦,这就容易使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时漫不经心,无法一次性地抓住别人所讲的主要内容,习惯于不断重复。因此,父母对孩子交代事情时最好只讲一遍,让孩子在第一遍听的时候就集中注意力,抓住父母所交代的内容,这样不断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集中注意的能力。  建议五:与孩子一起玩注意力的游戏。&&& 游戏能够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能够让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斯特娜夫人与女儿维尼夫雷特就经常玩&注意看&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 斯特娜夫人一手抓住五六根彩色的发带,在女儿面前一晃而过,然后问女儿,自己手中的发带有几根。开始的时候,速度比较慢,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注意看她手中的发带。后来,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只是眨眼间的事。&&& 刚开始,女儿输的次数比较多,后来女儿猜对了,就反过来考妈妈,妈妈反而输得更多。&&& 这种注意看的游戏就是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的。因为孩子要在游戏中取胜,他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克制着不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 那么,父母如何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呢?&&& (1)兴趣是保持专心的首要条件,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有趣的游戏材料,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 (2)根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向孩子提供游戏材料,切忌把材料一古脑儿地堆在孩子的面前,让他们东抓抓西摸摸,缺乏游戏的目的性。&&& (3)游戏内容要有梯度,由简单到复杂,满足孩子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 (4)游戏时间不宜太长。适度地调换游戏内容,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专心,一次活动不要提供过多的玩具。&&& (5)孩子游戏时不要有意干扰,不要在孩子玩得高兴时给他们吃东西,或要他们干些不相干的事,这样既扫了他们的兴,又中断了他们的活动,容易造成孩子的不专心。&&& 建议六: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常听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孩子学习的最大&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有的孩子在做作业时,脑海里想到的是电视机里正在播放的他们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有的孩子做作业时,无意识地东张西望,心猿意马,摆摆这,触触那。有的甚至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很多父母向老师抱怨,孩子只需十分钟完成的作业却两个小时还完成不了。&&& 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让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做其他事情。&&& 建议七: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般都不爱阅读,因为阅读需要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父母应该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让孩子在较长的时间内集中精力来阅读,有利于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 当然,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应该先让孩子多阅读他比较感兴趣的书籍,当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稳定在一段时间内了,父母再引导孩子阅读其他健康的有意义的书籍。只要孩子爱上了阅读,孩子就能集中注意力做其他事了。&&& 建议八: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比较专业的注意力练习就是玩&圈字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的广度、稳定、分配和转移四个方面的品质。例如,请在下面给出的数字中,把4后面第二个数字全部打圈。&&& 565&&& 9 &&& 500&&& 122&&&
&&& 282&&& 732&&& 934&&& 087&&& 470&&&
56&&& 406&&&
6&&& 412&&& 789&&& 35 &&& 365&&& 父母也可以自己制作几个这样的图表让孩子训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提高的。为了提高孩子玩这种游戏的兴趣,父母也可以准备两张一样的图表,与孩子一起玩,并计时计分数,这样孩子就会比较喜欢玩这种游戏,注意力也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感觉综合失调引起的,父母就应该带孩子到专门的地方,通过特殊的运动器械和医疗器械,由专业人员指导孩子进行感觉综合训练。&第20种习惯& 观察  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爱因斯坦&&&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 所谓天才,不过是一种以非习惯性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能力而已。&&詹姆士&&& 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罗丹告诫其学生、著名诗人里尔克的诀窍是这样一句话:&观察吧,除了观察还是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它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手触摸等去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这当中,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有9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这个渠道进入人脑的。&&& 翻开名人传记,你会发现,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大都具备优良的观察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从孩提时代起就喜欢对各种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不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有一次,他在狂风中冲出门外,一会儿顺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目的就是要实地观察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差。&&&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是从观察教堂里吊灯的摇曳开始,经过实验研究,发现了摆的定时定律。&&& 英国发明家瓦特,从烧开的水顶动壶盖的观察中琢磨出蒸汽机的基本原理,引发了一场深刻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从小热衷于观察动植物,他曾注意过花的不同颜色,并试图用不同颜色的水去浇灌花以开出不同的花朵;他曾到南美观察那儿动植物的生长习惯,经过数年的积累和20年记观察日记,终于完成了《物种起源》。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警,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我国明代名医李时珍,幼年时就爱观察各种花卉、药草的生长过程,细致地察看它们如何抽条、长叶、开花,花草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种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使他得以纠正古代药草书中的很多错误,而写出流芳百世的《本草纲目》&&&&& 可见,人的智力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一个观察力强的人能从一般人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奇迹。一个观察力弱的人即使进入宝山,也可能空手而返。苹果落地,火炉上的水壶盖被水蒸气掀开,这些都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现象,但牛顿和瓦特却由此分别发现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蒸汽机。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最常见、最普通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是每个人整天接触的东西,但马克思却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构成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虽然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并不是这么简单,但是观察力强的确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国外一位科学家说:&一个观察力强的人步行两公里所看到的事物,比一个粗枝大叶、走马看花的人乘火车旅行两千公里所看到的东西要多。&&&& 观察力既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也就是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孩子学习知识需要从观察开始,即使是间接地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也离不开眼睛、耳朵等感官的观察活动。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观察力极差,从而导致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低下,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呢?&&& 建议一:指导孩子明确观察目的。&&& 孩子在观察当中,往往目的性不明确,喜欢凭自己的兴趣观察那些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事实上,孩子的观察任务,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深入,观察的效果就越好。指导孩子明确观察目的,不仅要教育孩子树立观察的意识,认清观察对于发展自身智力的好处,而且要教育孩子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 例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公园,父母若没有要求孩子观察确切的东西,回来后问孩子,孩子往往回答得不如意;如果父母明确地要求孩子观察公园里的湖泊,孩子就会比较全面地描述湖泊,包括湖面的情况,周围的环境。因此,父母指导孩子观察事物时,可以随时指定一种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对于幼小的孩子,可以通过看图说话来训练观察力。看图时不要仅仅让孩子自己去看,父母也要参与进来,与孩子一起观察,并指点讲解,让孩子随着父母的讲解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如,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事物,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当时是什么时间,天气怎样,人物的神态怎样,为什么要做这些事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孩子就能够得到观察目的性训练,更快地掌握观察的要素。&&& 对于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观察做饭、做菜的全过程;观察公园的山水、花草等;观察居住地的环境等。为了提高观察效果,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父母则对孩子的描述进行评价,看观察得是否仔细、描述得逼真。这样让孩子有目的地去观察事物,定会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建议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越强烈,就越具有探索的眼光。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都熟视无睹,就不可能发现新事物。正如爱迪生所说:&谁丧失了好奇心,谁就丧失了最起码的创造力。&&&& 一位男孩问父亲:&爸爸,为什么咱家阳台里的花和卧室里的花的叶子颜色不一样呢?&父亲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地明白其中的原理,特地找来碘酒,给孩子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碘酒滴在经过光照的叶子上,叶子变成了蓝色。父亲对孩子说:&这是因为叶子上有个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然后,他把碘酒滴在没有经过光照的叶子上,叶子的颜色保持不变。父亲告诉孩子:&这就是光合作用,阳台上的花经过阳光的照射,叶子上产生了淀粉;而卧室里的花由于缺乏阳光的照射,就没有产生淀粉。对植物来说,空气、水和阳光都是必需的。&由此,孩子学到了许多知识。&&& 这位父亲的聪明就在于及时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感觉到观察的重要性。&&& 建议三:教孩子通过观察去验证所学的知识。&&& 在有些地方,传说蛇能够把青蛙吸进嘴里吃掉,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呢?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情况进行了观察和验证。&&& 他们抓来了青蛙和蛇,在不让两种动物受惊吓的情况下将它们放在了一起,然后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同学们发现,蛇机敏地向青蛙靠近,在相距一尺左右时,蛇停住不动了,但是蛇的舌头却吐出了嘴外。青蛙像是发现了什么,直盯着蛇的舌头,当蛇再次把舌头伸出来的时候,青蛙立刻扑向了蛇。这时,蛇突然张大了嘴巴,把青蛙叼在了嘴里。&&& 原来,青蛙的眼睛善于看到闪动的东西,蛇不断晃动舌头让青蛙误以为是虫子在飞,于是扑向了蛇,正好上了蛇的当。同学们通过验证观察学到了许多课外的知识。&&&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学了新的知识后,如果对某些内容持有怀疑的态度,父母这时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因为答案太死板,孩子接受起来比较机械。事实上,可以让孩子通过实验观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而且孩子从中学到的知识会更多,记忆会更深刻。&&& 当然,在观察之前,父母应该教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在观察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去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因此,在要求孩子观察某个事物时,可以让孩子先做准备,特别是知识上的准备,比如,在孩子观察猫的习性时,让他先看一些猫的相关资料,这样有利于孩子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辨别事物,取得有效的观察效果。&&& 建议四:让孩子有计划地观察事物。&&& 父母要帮助孩子拟订观察的计划,让孩子明确观察的对象、任务、步骤和方法,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 焦涤非在念小学三年级时,一次跟父亲来到铁路边。平时很爱观察的焦涤非发现铁轨是一节一节连接在一起的,而且两节铁轨连接之处都有缝。他想,为什么不用一根长长的铁轨却在连接处留下一道道缝子呢?&&& 于是,他就问父亲,父亲答道:&因为钢铁会热胀冷缩,如果用一根长长的铁轨或接头处不留缝隙,那么铁轨在炎热的夏天就会膨胀变形,七拱八弯的,火车就会出轨。&焦涤非听后,仍感疑惑难解。于是父亲说:&若不信,可以自己测量测量。&&&& 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焦涤非通过观察测量发现,温度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气温每下降11℃,间隙就增大一毫米。经过近一年的观察,他详细做了观察记录,同时还写出了铁轨热胀冷缩的观察报告,获得了全国征文比赛优秀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年的观测活动,焦涤非不仅掌握了中学阶段的有关物理知识,而且对观察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让孩子观察的事物应该从简单到复杂、观察的范围从小到大、观察的时间从短到长,这样有计划地指导孩子观察事物,有利于逐渐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例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种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观察其变化,并写观察日记,父母则不断给以指导。这样,孩子由于在观察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因此,往往可以观察到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再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父母怎样做菜,然后让孩子一边观察,一边学着做。这样,孩子不仅提高了观察力,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建议五:在观察后对孩子进行提问。&&& 许多孩子观察后就把观察的过程放在一边,这时,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观察后进行提问,不但可以检查孩子观察的结果,而且可以促进孩子确定观察的内容和重点。&&& 有一个12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养鸽子,父亲允许了。男孩非常高兴,从此他天天观察鸽子的习性。&&& 三个月后,父亲想对孩子的观察能力进行检查,于是,他问男孩:&你坚持每天在观察鸽子吗?&男孩说:&是的,爸爸。&&那么,你肯定观察了鸽子的生长发育过程,现在我来问问你。&&好的,爸爸。&男孩显然非常高兴,因为他观察的事物终于有人感兴趣了。&&& 父亲问:&你观察到鸽子每隔多少时间产一次卵?&&&& 男孩回答:&差不多一个月产一次卵。&。&&& 父亲问:&那么每次产卵产几个?&&&& 男孩回答:&两个。&&&& 父亲问:&鸽子产完卵要不要孵卵,一般是雌鸽还是雄鸽来孵卵?&&&& 男孩回答:&雌鸽来孵卵,不过,我好像看到雄鸽也孵过卵,是不是雌鸽雄鸽接替孵卵的?&&&& 父亲问:&孵卵一般需要多少时间?&&&& 男孩回答:&20天左右。&&&& 父亲问:&刚出壳的小鸽子有什么特点吗?&&&& 男孩回答:&小鸽出来的时候很弱小,闭着眼睛,羽毛还没长好,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父亲问:&那小鸽子怎么进食的?&&&& 男孩回答:&小鸽子刚孵出来的时候,不会自己找食物吃,都是大鸽子喂给它吃的。&&&& 父亲问:&大鸽子是怎么喂的?&&&& 男孩回答:&大鸽子好像先自己嚼碎了再喂给小鸽子吃。&&&& 通过这种发问,父亲不仅检查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启发了孩子应该观察事物的全过程,在观察过程中注意细节,讲究方法。&&& 建议六:教育孩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观察力是感知与思考的结合,只观察而不思考是不会有新奇的发现的。&&&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花了30年的时间来观察行星,他的观察非常精确,但是,由于思维能力不佳,他没有从大量的观察材料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后来,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做了第谷的助手,他经过严密的思考,从大量的观察资料中发现了行星运行的椭圆形轨迹。&&& 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只有在观察的同时积极地思考,孩子才会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 下面是一位12岁的孩子写的一段观察砖头的内容:&&& 一块砖头,长不过一尺,宽不过半尺,厚不过二寸,有棱有角。建筑工作用它盖豪华的酒家,它不会趾高气扬;用它修厕所卫生间,它不嫌臭;把它铺在马路上,让汽车在上面行驶,人们在上面践踏,它从不喊苦叫累。&&砖头是平凡的,是伟大的。&&& 这个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是善于思考的,他把砖头比喻成了人,以评价一个人的眼光来评价这块没有生命的砖头,从而悟出了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的道理。可见,生活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提问,可以要求孩子问父母、问老师,甚至是问陌生人,然后通过不断的观察去找答案,并抓住事物的本质。父母要鼓励孩子在观察之后进行整理,把获得的材料做必要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建议七:教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记录观察结果。&&& 达尔文从小就对动植物很感兴趣,喜欢观察动植物。年幼的达尔文出于对观察的兴趣,已经对自己搜集的标本做了一些简单记录,有的还附有简单插图。有一天,舅舅看了达尔文的摘记后,对他说:&&& &只做摘记是不够的,你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画家,但不是用颜色和线条,而是用文字。当你描述一种花,一种蝴蝶,一种苔藓的时候,你必须使别人能够根据你的描述立刻辨认出这种东西来。为了搞好科学研究,你必须进一步提高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像莎士比亚那样用文字描绘世界、叙述历史、打动人心。&&&& 听了舅舅的话,达尔文专门准备了一个记事本,在以后的观察中每次都把观察结果认真地记录下来,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20年后,达尔文根据多年来的观察记录写出了进化论的著作,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观察后要对观察的结果有所记录,这不仅是对观察的总结,也是巩固知识点,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法。随着观察材料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简单的随感式摘记显得过于简单,就需要写观察日记来总结观察结果。&&& 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记录相关情况,在一个阶段后,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从而概括出观察的结论。记观察日记可长可短,字数不定,形式自由。&&& 例如,孩子观察养蚕时可以这样记录:&&& &年&月&日,小蚕破壳而出;&&& &月&日,第一次蜕皮;&&& &月&日,第二次蜕皮;&&& &月&日,身由黑变白;&&& &月&日,蚕身由白变亮;&&& &月&日,开始吐丝织茧;&&& &日茧成;&&& &日茧破蛾出;&&& &日雌雄蛾子交配,&日产卵。&&& 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事实上已经记录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这是非常珍贵的观察材料。&&& 建议八: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方法。&&& 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观察的效果。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观察事物必须掌握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让孩子亲自去观察,以获得第一手资料;间接观察是在他人直接观察所获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2.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全面观察是让孩子对某个事物的方方面面都进行观察,以求得比较全面的认识;重点观察是让孩子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对某个事物的某个方面做有针对的重点观察,这样可以对事物的某个方面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3.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是让孩子在自然的条件下观察事物;实验观察是让孩子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如观察物理、化学等现象。&&& 4.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长期观察是让孩子在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事物进行系统的观察;定期观察是让孩子在预定的时间内对事物进行间隔性的观察。&&& 观察对象不同,观察目的不同,都要求孩子事先考虑好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有时则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因此,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观察方法,让孩子正确地观察事物。&第21种习惯& 记忆  注意某一方面的事物,就可以提高对这方面事物的记忆力。&&秦牧&&& 应当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等到记忆以后再重新去记。&&乌申斯基&&& 记得越多,记忆力就越强,你越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它就越可靠。&&德&昆西&&& 小学生记忆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说在决定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在早期童年时代进入到意识中的语言的鲜明度和情感色彩程度。孩子接受这些印象的同时也就锻炼了记忆力。&&苏霍姆林斯基&&& 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有着非凡的记忆力。&&&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小时候看爷爷抄古文《东都赋》,爷爷抄完,他就能够背出全文了。茅以升晚年的时候,还可以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百位精确的数字。&&& 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在十年动乱中,在缺乏资料和标本的情况下,全凭记忆力完成了近70万字的两部著作。&&& 拿破仑对于当时法国海岸所设置大炮的种类与位置,都能正确记忆,并且能轻而易举地指出部下报告中的错误。他甚至对各邮政驿站的距离也清楚记得,比当时法国的邮政大臣还厉害。拿破仑还可以记住见过的每一个士兵的名字和面容。他说:&没有记忆力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国王,在他33岁之前,就已经征服了大片土地,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国。亚历山大的记忆力也非常好,他的老师就是有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对记忆力非常重视,他用各种方法教亚历山大增强记忆力。&&& 记忆是指人的大脑对经验过的事物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把某东西记住,在某个时候想再次知道的时候就想起来。就好像把某件东西放在抽屉里,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一样。&&& 世界记忆力冠军佐治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他的记忆力非常强。1989年,他在打破吉尼斯纪录后这样说道:&我记了30副牌共1560张。那些牌在证人面前洗了2个小时。我用20小时看了那些牌并记住次序。我可以记错8张,但我只记错了2张。我用了两个小时43分钟讲了1560张牌的点数。于是,我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佐治的这种超强记忆力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有一次,佐治去听一堂课时,发现自己老是记不住。于是,他就去图书馆找来一些可以帮助记忆力的书来看,从中总结出了记忆规律,再通过训练,他才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事实上,一个人的记忆潜力是非常大的。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如果一个人始终好学不倦,他的大脑所能储存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50倍。而美国国会的藏书有一千多万册。可以想像一下,一个人的大脑能够装下多少知识呀!&&& 前苏联的一家杂志说:&如果我们能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将一本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其实人脑就像是一个图书馆,一个人学习的、记忆的东西都会保存在这个图书馆内。当他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用。但是,如果图书馆的书库中根本就没有进过那本书,怎么可能借给你呢?记忆就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一个人只有先去记,才可能在脑海中再现。&&&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记忆力是天生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生的,但是,没有一个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认识他的妈妈。他之所以能够认识自己的妈妈,是因为妈妈经常和他在一起。因此,孩子记忆力的好坏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和记忆的条件、记忆的方法有关。许多父母以为孩子记忆力不佳是资质比较愚钝,其实不然,大多数孩子记忆力差,只是没有掌握记忆的规律,缺乏正确的记忆方法。只要家长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孩子是能够提高记忆力的。&&& 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是很多的,如动机、兴趣、记忆方法、睡眠、情绪、疾病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记忆方法。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擅长记忆的习惯呢?  建议一: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 父母应该懂得,良好的记忆需要有发育良好的大脑和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增强孩子的记忆力,父母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安排好孩子学习的环境。&&& 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蛋黄、瘦肉、海鲜、豆制品等,同时,要合理搭配蔬菜、水果等。另外,要控制孩子的饮水。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大量饮水时,他血液中的水分就会增多,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大,从而会使下丘脑合成及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这是不利于记忆活动的。因此,父母让孩子保持平衡的饮食结构,保证大脑的营养供应,控制孩子饮水量。&&& 在起居方面,应该选择蓝色、灰色等色调来布置孩子的房间,这样可以让孩子的情绪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记忆事物。房间内东西的摆放要整齐,杂乱无章容易干扰视线,影响记忆。在为孩子选择台灯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选择灯泡太亮的,而且最好不要让灯光直接照射到桌面,可以使用间接照明,比如,让灯光照射到墙壁,然后再反射过来。这样,光线就比较柔和,不会刺激孩子的眼睛,有利于他集中精力学习。&&& 建议二:让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 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保持、理解、再认、再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识记是记忆的开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理解是保持的基本条件,再认和再现是记忆水平和质量的反映。&&& 记忆有自身的规律,这是由遗忘规律所决定的。专门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是:熟记13个无意义的音节后,仅过1个小时,就遗忘了7个;2天后,又遗忘了1个;6天后,虽然遗忘还在进行,但是速度更慢了。可见,当记忆过程一结束,遗忘就开始了。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记忆刚结束,在短时间内就会遗忘很多,越往后则遗忘越少。&&& 正是因为已经记住的东西在遗忘的时候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针对遗忘的特点来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刚学过的东西要多复习,以后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对于年级较低的孩子来说,最好间隔一天,如果孩子要准备考试,则父母要强调平时经常复习,多熟悉教材,进行有意识的背诵,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效果和对记忆的信心。&&& 建议三:帮助孩子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 每个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早晨和晚上睡觉之前是记忆效果比较好的时间。因为早晨头脑最清醒,记忆起来相对比较轻松;而根据心理学研究,在睡眠中的记忆力是不会下降的。因此,睡觉之前记忆材料,可以减少其他事物的干扰,从而减少遗忘。&&& 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如果孩子在早上记忆效果好,可以让孩子在早上听一些英文歌谣、诗歌、散文等,然后引导孩子学习一些知识,但要注意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在晚上睡觉之前记忆效果好,可以让孩子在睡觉之前记忆一些内容,然后让孩子在第二天醒来后进行回忆,这样效果是比较好的。可以让孩子在他的最佳记忆时间里固定地识记、背诵、理解,直至完全记住。&&& 建议四: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孩子对有兴趣的东西能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 有位教师为了让孩子明白&笑嘻嘻&和&笑哈哈&的不同,故意在讲课时露出笑嘻嘻的表情,然后问学生:&你们学习很努力,老师很高兴,你们看老师的表情是怎样的?&&&& 学生们都说:&老师笑嘻嘻的。&接着,学生们也都笑嘻嘻的。&&& 老师看学生们高兴的样子,哈哈笑了起来:&老师说你们学习努力,你们很高兴吧?&&&& 学生们回答:&是的。&&&& 老师又问:&那老师刚才的表情是怎样的?&&&& 学生们说:&笑哈哈的,老师都高兴得笑出声了。&&&& &是的,老师真的很高兴有你们这样努力学习的学生。&老师接着问,&那么笑嘻嘻和笑哈哈有什么区别呢?&&&& 一位学生回答:&笑嘻嘻是咧着嘴笑,主要表现在脸上,并不发出笑声;而笑哈哈就是高兴得笑出声来。&&&& 可见,老师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在记忆这两个词语的时候肯定记得很牢。因此,要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父母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在心情舒畅中来记忆。孩子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记忆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因此,父母应该想办法诱导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学习,而不要一边责骂孩子,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这时的记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同时,父母也可以教育孩子运用一些方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进行特殊的加工,从而变成感兴趣的东西来记。&&& 建议五: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所谓&欲要记,先要懂&,说的就是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毛泽东说:&感知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但理解的东西则一定能更好地感知到。&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进行感知和思维加工。有些材料,如概念、定理、法则、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记忆这类材料,最好让孩子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保持在记忆中,而不要采取逐字逐句死记硬背的方式。孩子只有理解了学习过的内容,才能较快较牢地记住。&&&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充分理解学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如果孩子对所学材料不是很理解,父母应该担负起老师的职责,耐心给孩子讲解,及时帮助孩子弄懂。&&& 建议六:教孩子一些正确的记忆方法。&&&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教育孩子掌握一些正确有效的记忆方法。&&& 1.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即把许多同类的事物归为一类,归类过程其实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具有记忆的功能,孩子在边归类边理解的过程中,就已经在记忆了。&&& 2.协同记忆法&&& 协同记忆法即在记忆某种东西时,让孩子边读、边写、边听,让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其中来,这样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由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由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协同记忆法就是通过动员孩子大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如,让孩子上课记笔记,力求在听懂的基础上,边听边思考,总结出老师讲课内容的要点,记下几个关键的字或句子。&&& 3.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即让孩子在记忆时,发挥想像,根据材料的特点,形成记忆的组织。如:接近联想,即把时间、空间、状态、特点等比较接近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对比联想,即把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记忆。&& 4.开头结尾记忆法&&& 从心理学来说,每一个人对开头有一种好奇感,对结尾有一种结束感,而对中间最容易出现松弛麻木的状态。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有意识地记忆事物的开头和结尾,同时注重两者之间的连接,把要记的东西连成一个整体。如果要记忆一整篇材料,可以先分割成若干部分,然后再运用开头结尾记忆法。&&& 5.歌诀记忆法&&& 可以让孩子把需要记忆的材料采用谐音、诗歌比兴的手法,制作成歌谣或口诀等形式来加强记忆。如把圆周率&=3.用与数字发音相近的谐音字编成一首歌谣:山顶一寺一壶酒,你乐,苦煞我,把酒吃,酒杀你,不死,乐而乐。&第22种习惯& 思考  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歌德&&&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爱因斯坦&&&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它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写了一本名为《思考致富》的书。这本书出版后,重印了许多次,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因为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如何运用我们的大脑去获得成功。任何人要取得任何意义上的成功都必须运用我们的头脑去思考。&&& 拿破仑&希尔有一次去见一个专门以出售主意为职业的教授,结果却被教授的秘书拦住了。拿破仑&希尔觉得很奇怪:&像我这样有名望的人来见教授,也要挡驾的吗?&&&& 秘书回答:&这时候,教授谁也不见,即使美国总统现在来,也要等2个小时。&&&& 拿破仑&希尔犹豫了一阵,虽然他很忙,但他仍然决定等2个小时。2个小时后,教授出来了,希尔问他:&你为什么要让我等2个小时?&&&& 教授告诉希尔:他有一个特制的房间,里面漆黑一片,空空荡荡,惟有一张躺椅,他每天都会准时躺在椅子上默想2个小时。此时的2个小时,是他创造力最旺盛的2个小时,很多优秀的主意都来自于此时,所以这时他谁也不见。&&& 听着教授的讲述,拿破仑&希尔内心突然涌起了一股意念:运用思考才是人生成功的要诀。由此,拿破仑&希尔写下了使他名扬世界的著作《思考致富》。&&& 思维是人们思考问题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让我想一想&,&我再考虑考虑&中的&想&、&考虑&指的就是思维。&&& 拿破仑&希尔说:&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事实正是如此,有思考力的人才会有创造力,才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森和欧内斯特&卢瑟福一共培养出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天才们不仅懂得如此去思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且为我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英国剑桥大学的迪&博诺教授说:&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很显然,这里在智商高和会思考之间画上了不等号。&&&& 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孩子的思维发展趋势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以前的孩子,他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动作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3岁后,孩子的思维就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他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思维,他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但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5岁后,孩子的形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并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孩子能够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能够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能够对事物进行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比如,五六岁的孩子在看电视时,可以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孩子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只注意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此出现了许多学习成绩较好,但思维能力较差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可见,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爱思考的好习惯呢?  建议一: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前苏联女英雄卓娅的母亲在《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中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卓娅的学习成绩很好,虽然某些功课她学得很吃力。有时候她做数学和物理学功课做到深夜,可是始终不让舒拉帮助她。有很多次都是这样的:舒拉早已准备第二天的功课了,可是卓娅仍然伏在桌上。&&& &&你做什么哪?&舒拉问。&&& &&代数。算不出这道题。&&&& &&来,我算给你看。&舒拉说。&&&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舒拉生气地说:&我睡觉去了!答案就在这里。你看,我放在这里啦!&&&& &卓娅连头也不回。舒拉遗憾地挥了挥手,离去了。卓娅又做了很长时间。在十分困倦时,她就用冷水洗脸,洗完后仍然坐在桌旁。算题的答案就在旁边放着,伸手就可以取来,但是,卓娅连往那边看上一眼也不肯。&&& &第二天,她的数学分数得了&优&,这事并不使班上任何人感到惊异。可是,我和舒拉都知道这个&优&的代价是什么。&&&& 这个代价就是付出努力去独立思考。因此,聪明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会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看书,查参考资料等,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父母可以示范,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等方法,让孩子学习思考的方法,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建议二: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孩子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因此,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就要多向孩子发问。&&&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费曼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父亲就非常善于向孩子提问。为了引导孩子思考关于地球的问题,父亲让费曼设想自己遇见了火星人,而火星人肯定要问费曼许多关于地球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人要在夜晚睡觉呢?&&地球为什么会有引力呢?&父亲甚至把自己扮演成火星人,与孩子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 当费曼长大一些时,父亲就带他去博物馆参观,引导孩子对博物馆的事物产生好奇,父亲则通过提问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后来,父亲还让儿子读《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然后再向儿子提问,对于儿子没有理解的,父亲再用自己的语言耐心地解释。后来,费曼愉快地说道:&没有压力,只有可爱的、有趣的讨论。&这些提问和讨论极大地激发了费曼的兴趣,费曼对百科全书上的科学和数学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快就开始自己学习《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了,他还找到一本旧的课本,自己学起了几何。&&& 这些使费曼在24岁时获得了博士学位,28岁时担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47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一天中午,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与12岁的儿子邵伯温正在院子里乘凉。这时,院墙外边突然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 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在瞅什么?&&&& 儿子说:&八成是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有人就走了。&&&& 邵康节却说:&不对。&然后,他启发儿子道:&如果这个人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 儿子想了一会说:&哦,他恐怕是在找东西吧。&&&& 邵康节又问道:&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 儿子回答:&是在找大东西。&&&& 邵康节又启发儿子道:&那么,什么大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 这回,儿子坚定地回答:&他肯定是来找牛的。&&&& 邵康节满意地点头道:&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以后,你要多动脑筋才是。&&&& 向孩子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答案不是惟一的开放性问题,如: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如果让你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可见,向孩子发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台湾学者陈龙安认为良好的发问应该掌握十个方面,他总结的&十字诀&就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发问时以&假如&&&开头,让孩子进行思考;&&& &例&:就是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多举例子;&&& &比&:就是让孩子比较两件事物的异同;&&& &替&:就是让孩子思考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就是多问孩子&除了&&还有什么&;&&& &可&:就是让孩子思考可能的情况;&&& &想&:即让孩子想像各种情况;&&& &组&:教孩子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并思考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 &类&:让孩子类推各种可能性。&&& 建议三: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调查显示,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而在专制的家庭气氛中成长的孩子,则不敢畅所欲言,容易受家长的暗示而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者盲从附和随大流,这就影响了其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 绘画神童周小松有一次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石鲁的山水画展。事先,爸爸并没有告诉小松这是一个个人画展。小松看了一圈后对爸爸说:&这好像是一个人画的,每幅画都好。&&&& 爸爸有些奇怪地问小松:&是吗?你觉得好在哪里呢?&&&& 小松回答:&布局好,气魄大,大胆,用笔也好。&爸爸满意地笑了。&&& 一般的孩子往往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小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跟爸爸平时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是分不开的。&&&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 &&& 建议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许多孩子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每当见到一个新事物,总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往往会不自觉地摸一摸、问一问、拆一拆、装一装。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很是烦恼,经常批评孩子甚至恐吓孩子,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喜欢探究和旺盛求知欲的表现,父母的呵斥会挫伤孩子思维的积极性。&&&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因势利导,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并启发孩子&异想天开&。例如,让孩子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孩子就会发现平时盛饭的碗可以用来当乐器,平时装热水的暖瓶还可以用来煮粥,这就是&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时不盲目听信,解决问题时善于从多方面考虑,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建议五:让孩子来处理问题。&&& 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要一味地包办,应当与孩子一起讨论、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分析、归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15岁就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施展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这种培养。&&& 从咿呀学语时起,父母就很注意培养施展动脑的习惯。&&& 父母去商店买油盐,就带上了小施展,让他去看售货员打算盘,做计算。很快,施展对奇妙的阿拉伯数字感到了兴趣。回到家,父母便教他学简单的加减法。&&& 过春节,父母忙着做汤圆,母亲问施展:&&& &数一数,做了多少个?&&&& &28个!&施展一一数完了,响亮地回答。&&& &再做几个,每人才能吃到10个汤圆呢?&母亲启发他。&&& &再做两个就够了!&&&& 当施展再长大一些,父母就让施展独自到店里买油打醋。每次买东西回来,施展报账一清二楚。就是这种让施展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的思维习惯,并使他顺利地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了一名15岁的大学生。  建议六: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 许多孩子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思考,不是不知道思考的方法,而是在逻辑思考或者推理的时候,孩子们往往因为知识和经验有限而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父母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让孩子拓展思维的领域。&&& 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及,这些知识帮助他制定出元素周期表。&&&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 建议七: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思考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推理需要对概念等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进行。父母平常要对孩子解释一些概念性的事物。&&&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的:&&& 有个爸爸问儿子:&儿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儿子神气地回答:&我要当兵!&爸爸问:&为什么要当兵?当兵会被敌人打死的呀?&儿子一听,就说:&那我就当敌人!&这个孩子就是由于搞不清楚敌人的概念,作出了错误的推理。&&& 要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有意思的推理题目。推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父母可以多举一些类似的例子让孩子来做。这几种模式是:&&& 一切生物最终都要死亡,&&& 人是生物,&&& 结论:人都要死亡的。&&& 现在不是白天,就是晚上,&&& 太阳还照着美丽的校园,&&& 结论:现在不是晚上。&&& 妈妈的年龄比我大,&&& 姥姥的年龄比妈妈大,&&& 结论:姥姥的年龄比我大。&&& 铅笔、钢笔、圆珠笔都可以用来写字。&&& 结论:铅笔可以用来写字。&&& 我有一副太阳眼镜,&&& 妈妈有一副太阳眼镜,&&& 爸爸有一副太阳眼镜,&&& 我家只有爸爸、妈妈和我,&&& 结论:我们家每人都有一副太阳眼镜。&& 建议八:与孩子玩一些思维游戏。&&& 一条鱼咬住了一个小孩子,孩子的妈妈哭泣着恳求鱼放了她的孩子。&&& 鱼说:&你猜我会吃了你的宝宝吗?如果你答对了,我就放了他。&&&& 妇人思考了一会儿说:&你想吃掉我的孩子!&&&& 鱼兴高采烈地说:&如果我把孩子还给你,你就说错了,所以我可以吃掉你的孩子。&&&& 孩子的妈妈立刻说:&不!如果你想吃掉我的孩子,就表示我说对了,你该信守诺言将孩子还给我。&&&& 被搞得糊里糊涂的鱼只好松了口,妇人抱起了孩子,飞快地逃走了。&&& 这个女人的聪明就在于她发现鱼思考的前提与她思考的前提是不一样的,然后抓住鱼在逻辑思考上的破绽,救出了自己的孩子。&&& 这种关于思维的故事能够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父母不妨在生活中给孩子也创造一些类似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他的父亲为了让他保持安静,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父亲把他叫过来,拿出100元钱,对他说:&&& &只要你能猜中我心里在想什么,我就把这100元给你。&&&& &真的吗,爸爸?&小男孩高兴地问。&&& &当然是真的,只要你能猜中。&父亲得意地说。&&& 父亲心想,这下孩子可以安静一段时间了。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里,小男孩安静地想着这个问题。&&& 第三天,小男孩认真地对父亲说:&&& &爸爸,我猜到你心里在想什么了!&&&& 父亲有点惊讶地问:&我在想什么呀?&&&& 男孩说:&你不想把这100元钱给我。&&&& 真是个聪明的男孩,他的推理是正确的,父亲只好把100元给了男孩。第23种习惯& 想像  想像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想像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高尔基&&&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常被采访的记者围住,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 显示了非凡的智慧与幽默。&&& 一次,有人问他是否需要给某个修建中的教堂安装避雷针。爱迪生回答说:&一定要装,因为上帝往往是很大意的。&&&& 记者问他是如何想像上帝的,爱迪生回答:&没有重量,没有质量,没有形状的东西是不可想像的。&&&& 想像也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再创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像不是凭空产生的,想像所需要的材料都来自生活,来自人的经验。无论多么新奇、多么古怪的想像,都建立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之上。想像在发明创造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是惊人想像的实现。这个惊人想像的实现,使得航行在惊涛骇浪中的船只一旦遭受到灾祸,便可利用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由此拯救万千生灵。&&&& 电报在没有被发明之前,也被认为是人类的想像,但摩尔斯竟使这想像得以实现了,电报一旦发明,世界各地消息的传递,从此变得便利。&&& 斯蒂芬孙通过想像发明了火车机车,使人类的交通工具大为改观,人类的运输能力也得以空前地提高。&&&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盖尔曼说:&作为一个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想像力很重要。一定要想像、假设,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但是这样可以使你接着往前研究。但是想像力需要可信来作支撑,他们需要确立大家已经接受的公理,然后悄悄地溜进这些公理中去,然后寻找新的发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同时,理论科学家也必须忍受你当初假设的理论不能获得论证的结果,这样你就要怀疑过去的事情。创造力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你才可以有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重新来创立一些东西。要让你的思想摆脱以前创立的理论,这才是最重要的。&&&&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在学习各门课程中都要借助想像力,没有良好的想像力,就无法正确理解教材的内容。而且,想像力还直接关系着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像开始的。&&& 一般来说,想像包括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无意想像是没有自觉目的,不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种想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意义不大。有意想像是有自觉目的,需要孩子做出一定努力的想像,它是孩子智力的一部分,能直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会想像没什么意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鲁迅是这样评价孩子的想像的:&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太空,他们想潜蚁穴&&&事实上,孩子的想像力有时候是足以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成人感到惊叹的。曾经有一位6岁的小姑娘因为作出一幅畅想未来到月亮上荡秋千的美术作品而荣获了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想像力的好习惯。&&& 那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吗?以下是一些好建议。&&& 建议一: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象。&&& 人的想像总是以自己头脑当中的表象为基础。表象是外界事物在孩子头脑中留下的影像,它们是很具体的、很形象的,是想像的基础材料。想像就是大脑在外界条件的刺激影响下,对头脑中所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当老师朗读一篇优美的风景散文时,每个孩子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但是,每个孩子脑子里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因为,每个孩子在想像的时候,需要借助各自存储在脑子里的表象进行加工和创造。如果头脑中的表象积累越多,孩子能够用来进行想像的资源就越多。&&&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多观察、多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接触新鲜的事物。例如,带领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带领孩子去郊外游玩,指导孩子观赏各种事物,仔细观察各种事物,都可以让孩子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的父母要多带孩子到城市去,让孩子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设施等;城市的父母要多带孩子到农村去,让孩子认识农作物,欣赏美丽的田园风景,了解花鸟虫草的生活习性等。&&& 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由于小时候经常到乡村的外祖父家度假,而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外祖父住的那个乡村,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认识了许多好玩的事物。&&& 回到自己家里后,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非常想念外祖父那个乡村,但是,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乡村。幸运的是,她家屋后有一个相当大的花园,于是,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把业余时间花在了这个花园里。她观察着花园里的一草一木,并把每一种植物的名称及其生长情况都记录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包括什么时候抽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凋谢,等等。她还对花园里的各种动物包括蜗牛、蚂蚁、蜜蜂和蝴蝶等进行了观察。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生物,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制定了一个研究计划,努力去寻找答案。&&& 事实上,孩子认识的事物越多,想像就越广阔。如果父母只指望孩子通过课本来学习,是无法养成良好的想像习惯的。为了让孩子记得又多又准确,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语言描述出来,或者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这些都是孩子进行想像的重要资源。&&& 建议二:让孩子积累词汇。&&& 想像虽然以形象形式为主,但是需要用语言将想像的内容表述出来,词汇在这时起重要作用,词汇量大的孩子能很顺利地表述一件事情,词汇量贫乏的孩子则常常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而中断想像。如,一个孩子如果词汇量不大,他在自己极度兴奋的时候,只知道用&高兴&来表达,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词语了。&&& 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有意识地积累词汇。比如,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父母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用来记录文学名句、名段的摘记本,随时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在空余时间多翻阅摘记本,巩固这些词汇。这样,孩子的词汇量就不知不觉扩大了,在想像时就可以顺利表述心中的想法,从而促进想像力的发展。&&& 在家庭中,可以搞一些诸如故事接龙之类的游戏。美国著名儿童智力发展研究专家简 & 海丽认为,鼓励孩子编故事不仅是一种语言训练,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运用自己的想像与推理能力,得到出乎意料的结论。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不妨在讲到一半时,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父母要鼓励孩子编故事,并把故事记录下来。这种海阔天空的想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想像能力。&&& 建议三:鼓励孩子讲故事,读故事,记日记,画画。&&& 讲故事能促进孩子的想像能力。父母要从小就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讲故事。可以讲给同学听,也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孩子想像力的发展。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想像,并适时地给孩子以赞扬,提供一些建议。&&& 如果孩子已经识字,父母要重视让孩子自己去阅读,这对孩子想像力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因为,依靠父母讲解,想像的余地总归有限,自己阅读则可以主动地进行再造想像的训练。因此,只要孩子达到一定的识字量,能够自己阅读了,父母就应该指导孩子阅读,并给孩子购买一些童话、神话、民间故事书等能够启发孩子想像力的作品。&&& 父母也应该鼓励孩子记日记,把好的故事记录下来,不断修改。通过不断想像,孩子的想像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图片很能激发孩子的想像能力,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各种图画。例如,父母可以购买一些景色优美的风景图片和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图片,让孩子认真观看,并在此基础上画出来。当然,孩子画什么,父母不应该限定,应该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想像能力。通过不断的锻炼,孩子的想像能力必定有所提高。&&& 建议四:用游戏启发孩子的想像力。&&&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对于孩子的自发游戏,父母应该给予关注,善于引导孩子通过做游戏来发展想像力及其他能力。&&& 据说,犹太人家庭中最常用的游戏就是让孩子玩圆豆。这种方法是把小豆、黄豆、大豆或其他圆形的、体积小的、颜色不同的植物混合在一起放在一个盘子里,再准备四至五个不同颜色的小碗,让孩子从大盘里面取出豆子或其他植物,并将它们分类后分别放入不同颜色的杯子里。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通过辨别各种颜色和形状大小来激发想像力。&&& 一位老师在给一群9岁的学生们讲解轮船的发明时,也充分运用了游戏来启发孩子的想像力。老师先问孩子们有没有见过轮船,孩子们都说见过。老师再问孩子们:&那么你知道轮船有什么用吗?&孩子们回答:&可以载东西。&&&& 然后,老师端来一盆水,并把一只鞋子放到装满水的盆子里,鞋子漂了起来。老师问孩子们:&如果我们把水盆看成大河、大江和大海,那么鞋子就是什么?&孩子回答:&轮船!&老师又问:&你们知道古人是如何发明轮船的吗?&孩子们都摇了摇头,于是,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古人如何看到漂浮在水上的木板后,想到用木板来制作小船,并由此发明了轮船。后来,人们又学会了运用钢板来制造轮船。&&& 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中,想像力也随着老师的讲解而调动起来,这对他们想像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建议五:积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想像力的基础。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提问,碰到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要努力弄懂,或者向其他的人请教,然后再向孩子解答。&&& 再次,父母要鼓励孩子求异思考,比如,当孩子在做数学题时,父母可以问孩子:&除了这种做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阅读文学作品时,鼓励孩子不断问&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可以是那样?&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建议六:鼓励孩子幻想。&&& 爱因斯坦13岁的时候对光速问题十分着迷。有一次,爱因斯坦躺在一个小山头上,他眯起眼睛向上看,这时,有千万道细细的阳光穿过了他的睫毛,射进了他的眼睛。&&& 爱因斯坦好奇地想,如果能乘一条光线去旅行,那将是什么样子呢?&&& 他想像着自己在做一次宇宙旅行。想像力把他带进了一个神奇的场所,这个场所无法用经典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 回到家里,爱因斯坦对舅舅说:&我努力想像自己在追赶一束光线,如果能追上,我想看看这种波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个想像的指引下,爱因斯坦发现了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在空间上缩短和在时间上变慢的效应,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以解释他的想像。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广义相对论。&&& 幻想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它往往脱离现实,能跨越时空创造出未来事物的新形象。幻想越大胆,可能出现的错误也越多,但是其创新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其实,幻想是十分可贵的。正如郭沫若在《科学的春天》一文中指出的:&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进行幻想,哪怕有时候孩子的幻想具有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孩子想让鱼在天空飞翔,让人在海底生活等,父母没有必要非要去纠正孩子,因为,孩子正是受缺少常识的限制才可以想出一些成人想不出的想法来。&第24种习惯& 创造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父母应该做的是给孩子看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父母不应该说,天上你应该往北飞,海里你只能往东游。&&陈小薇&&&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要是你果真弄到了无法可想的地步,那也只能怨自己是笨蛋,是懒汉。&&爱迪生&&&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行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的本质体现于人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动之中。&&& 天才都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托马斯&爱迪生拥有1093项专利,他给自己和助手确立了提出新想法的定额,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创造力,他的个人定额是每天一项小发明,每半年一项大发明。达&芬奇一生创作了无数的绘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莫扎特一生创作了600多首乐曲,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具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巴赫每星期都要创作一首合唱曲,即使在他生病的时候,他也具有极大的创作欲望。&&& 人们总是认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才具有创造力。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具有极大的创造力。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极少一部分&。每一个人的创造力宛如大海底下的冰山,有时候你只可以看到它隐隐约约露出来的一角,有时甚至看不到,但是,冰山却是存在的,创造力也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有意识地去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方面,实际上,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但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想法,而是一种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有创造力的人肯定是聪明的人,他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创造出新的东西。创造、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尤其重要,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就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习惯。&&& 儿童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他们好动、好问,对周围的环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创造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现在很多家长都注意发掘孩子的智力,事实上,如果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的智力也能极速提高。&&&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习惯呢?&&& 建议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调查显示,处于宽松、和谐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处于专制、压抑或者过分溺爱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力。这是因为,在专制的家庭中,孩子往往没有发言权,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也就缺乏创造力;在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中,由于父母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怎么说,父母就怎么做,也不利于孩子形成创造力。&&& 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人格受到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有什么事情,父母与孩子一起商量,共同想办法。如果孩子的意见比较中肯,父母就应该听从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941年,休伯尔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晨锻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