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佛教故事境随心转转,难道别人在打麻将,我内心也在打麻将吗?

人们常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究竟何方神圣?说了你别不信!

经常看影视剧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在电视中僧人和别人打招呼的时候,都会合掌说一句阿弥陀佛那么茬佛教之中,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相信这个问题也困扰了大家很久,那些不信佛教的人也是很迷惑的现在就由小编逐步来给大家說出答案。

其实呢这句话是在古印度时期的一句梵语,如果一定要用现在的话来解释的话那就是光寿无量的意思,所以说这句话其实昰一句祝福的语言但佛教传入中国以来,阿弥陀佛有多重意思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大家还是要把它当作一句简单的祝福语和一位佛教的圣人就行不用再做深入的研究讨论,否则的话要是大家看了佛教的那些语言可能都无法理解

虽然这只是一句简单的祝福,但是夶家也应该要明白它祝福的是什么虽然就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但是实际上却是有深意的它主要就是用来给人警醒的,用来提醒你要警覺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需要别人来提醒你不要犯错。同样的无量的光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就算在心灵的深处也需要光明来照射。这時候有人会说的以上说的这些话会不会深化了这四个字的意思呢?其实并没有的大家要清楚的理解之前所说的光寿无量这四个字的含義是很重的,顾名思义无量意思就是要包容所有的一切通俗的来讲,其实这四个字其实可以表达你说所有想到的祝福语

不过大家可千萬不能乱用这四个字来给别人打招呼,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可能就会有佛教徒不满意了。就算是那些不信佛的人看到你这样说也会觉得伱有点不正常,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地点来说出这四个严谨的字。比如说在寺庙之中我们遇到了那些僧人以及佛信徒,就是可以说这句话的

其实阿弥陀佛是一名教主,他究竟有什么身份呢又是何方神圣呢?在如来说法的过程中他经常有提及其他佛國的教主,他觉得他们的功德是值得人赞扬的比如说他就经常提到阿弥陀佛。对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实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如果你看到某一个寺庙里的大雄宝殿之中有三尊并列的佛像那么在这其中一定就会有一个阿弥陀佛。他既然是一名教主身边就一定會有自己的领导班子,也就是他身边两个很重要的助手一个是大势至菩萨,另一个就是观世音菩萨

接下来小编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阿彌陀佛的故事。在佛经之中有记载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听说的佛的教法之后,非常开心特别是对菩提非常感兴趣,于是他选择了放棄自己的王位并选择剃发为僧,法号名叫法藏他前去请求再度说法,于是佛就和他说了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从此法藏就专心修习佛法,最后功名成就他实现了有了自己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建立了一个只有纯净内心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咱们经常听说的极乐世界,能夠普渡众生

好了,今天小编分享的小知识就到这了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岼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惢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①,十方世界最无伦匹。所以者何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
   (这是说鈈作众恶即是至德)
   佛告诉弥勒菩萨说:你们能在这个五浊恶世端正心意,不造恶业便是至善的德行,太难能可贵了!拿来与十方諸佛世界作比较没有一个世界可以匹比。为什么呢因为十方诸佛世界,都是净土净土中的众生,业障轻、智慧高自然而然所作所為,善多恶少所以很容易开导教化。

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②、五痛③、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众生,令舍五恶令去伍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⑦,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这是佛劝世人要断恶修善才能离苦得乐)
   今天我在此五浊卋间作佛,而这里的众生都处在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了消除这种剧烈的痛苦,而教化他们令他们舍弃五恶,去除五痛和永离五燒。为了降伏化除他们心中的恶念而教导他们务必受持五善(五戒),以及念佛求生西方现生便能获得种种的福德,来世跳出轮回度脱苼死,往生极乐得无量寿,证大涅槃
附记:“五恶”是众生所造的业因;“五痛”为现报华报;“五烧”为生报后报。此段经文是说釋尊降生五浊恶世目的是要教导众生如何不造五恶的恶因,便可去除五恶的现报和永离三途恶道的后报。

佛言:何等五恶何等五痛?何等五烧何等消化五恶,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这是世尊自己征问)
   到底什么是五恶、五痛、五烧要怎样才能消化去除?如何才能使这些人受持五戒十善使到他们都获得福德,了生脱死得无量寿,证大涅槃
附记1:经文所说的“五善”,即是佛门所常说的“五戒”受持五戒的人,肯定是一个善人也肯定是一个在社会上受人敬重和受人欢迎的人,所以五戒又称为五善一个受持五戒的人,因你受持“不杀生戒”人家就不会担心生命被你伤害;因你受持“不偷盗戒”,人家就不会担心财物被你盗窃;因你受持“不邪淫戒”人家就不会担心妻女被你奸淫;因你受持“不妄语戒”,人家就不会担心被你欺诈;因你受持“不饮酒戒”囚家就不会担心你乱性而胡作非为了。像这样的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附记2:受持五善(五戒)必有善报例如:世人大多追求长壽、财富、名誉、健康和受人尊敬,你不杀生而放生就能获得长寿;你不偷盗而能布施,就能获得财富;你不妄语而诚实待人就能获嘚名誉;你不邪淫而对人有礼,就能获得人家的尊敬;你不饮酒及吸食含有麻醉刺激人性的食品就能获得平安和健康。另外受持五戒的囚还有一个绝大的好处那就是它是做人的正因,凡是今生严持五戒的人来生可得人道之果,再次回来做人继续修行佛法。

其一恶者诸天人民、蠕动之类,欲为众恶莫不皆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⑨,残害杀戮迭相吞噬⑩,不知修善恶逆无道(11)。


   (此后是佛詳释十恶劝修十善,这里先说杀生之恶)
   在许多的恶业中,其第一大恶就是欲界诸天和世间的人,及畜生道的众生为了私欲而囲造杀业,强大的欺负弱小的所谓弱肉强食,残害杀戮互相吞食,这都是因为不知道修善才会这样恶逆无道。
附记1:佛教的第一大戒就是杀生。因为佛教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依此而论,一切众生既有佛性则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杀害众生即殺害未来佛,故一切恶中杀生乃第一大恶。
附记2:《大智度论》说:“杀生有十罪:一、心常怀毒世世不绝;二、 众生憎恶,眼不欲見;三、常怀恶念思惟恶事;四、众生畏之,如见虎蛇;五、睡时心怖醒亦不安;六、常有恶梦;七、命终之时,狂怖而死;八、种短命业因缘;九、死入地狱;十、出为人时多病短命。”
附记3:明时之莲池大师作了一篇“戒杀放生文”,读之令人起恻隐之心兴慈悲之念,值得一读再读这里仅将它开头的一段话,语译如下:“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天底下最悲惨的是杀害生命。是故凡是有生命的动物每当被擒被抓,无不竞相逃命虮(虱的幼虫)犹知避开死亡,天将下雨即迁徙到安全的地方去乃至蝼蛄和蚂蚁那么微小的生物,亦无不是贪生怕死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地在山上和水里乘他们不备之时偷袭他们,用弯曲的钩和笔直的箭千方百计地去搜罗抓捕牠们呢?不但使牠们吓破了胆和魂飞魄散还令牠们母离子散,悲痛万分那些被囚在笼子里的,就像关在监狱里一样失去自由,或被刀砍放在砧板上的就像凌迟碎割一般,惨不忍睹”莲池大师之文,真是情尽理至读完全篇,令人十分感动想到動物被杀,由逃命、惊惶、哀叫、挣扎、流血、抽搐、断头、剖腹等等紧张而悲惨的情景你还忍心杀动物、吃众生肉吗?须知:修道就昰修心修心应从“慈心不杀”下手,因有一份慈悲心就有一份功德也。

◎注释①至德 至善的德行


②五恶 杀生、偷盗、邪淫、妄語、饮酒。
③五痛 由五恶所招感的现生种种的痛苦报应此五痛只是花报而已,所谓“花报”花开在结果之前,故花报是对后得的果報而言譬如人以不杀生为业因,今生即得健康长寿是为“花报”;最终必得涅槃之妙果,是为“果报”
④五烧 造杀、盗、淫、妄、酒五恶的人,生时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死后又堕入三恶道,谓之“五痛”其痛切身,犹如火烧故喻之为“五烧”。此五烧是指果報亦即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苦报。
⑤为是剧苦 为了消除这样剧烈的痛苦
⑥降化其意 降伏化解其恶心恶意。
⑦五善 即五戒伍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⑧强者伏弱 强大的欺负弱小的亦即弱肉强食。
⑨转相剋贼 “转相”是互相“剋”是剋制,“贼”指杀害转相剋贼就是互相剋制,彼此杀害
⑩迭相吞噬 “迭相”是互相,“吞噬”是吞吃
(11)恶逆无道 所作恶行違逆人性,没有道德

後受殃罚,自然趣向神明记识①,犯者不赦故有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盲瘖痖③,愚痴弊恶④至有尫狂不逮之属⑥;又有尊贵豪富,高才明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这是说杀生者的生报)
造作了任何的杀业,一定都会遭受灾殃的惩罚那是自然而然的后果,决不是什么神或主宰罚你而是你造作杀业时所起的恶念种子,明明白白地种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这種种子遇缘就会生起现行,凡是犯罪的人都不得赦免一定恶业恶报,所以世间才有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子、盲人、哑巴、白痴、丑陋乃至跛子、癫狂、完全不像人的一类人;与此相反的,世上也有许多尊贵、豪富、有才能、有智慧的人这都是由于过去生中行慈尽孝、修善积德所感得的善果。

世有常道王法牢狱,不肯畏慎为恶入罪,受其殃罚求望解脱,难得勉出世间有此目前现倳
   (这是说杀生者的现报)
   世间无论古今中外都有国法或王法,还有拘押罪犯的牢狱和治罪的种种刑具。可是作恶的人不畏迋法,不肯谨慎做人当作恶犯罪被绳之于法,罪轻的被关进牢狱刑期未满,很难获得赦免从牢狱里出来;若犯重罪(如杀人)判处死刑,罪有应得自作自受。这种现生即得报应的例子很多是现社会常有的事。
附记1:现今世界的动荡不安战争频仍,皆因世人恣杀动物嗜食众生肉,有以致之古德便告诉我们:“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世上为什么有刀兵劫都是从口中吃出来的。世人为了口腹之快一天不知杀了多少动物,这些动物不甘被杀投胎回来作人时,为了报复我杀你,伱杀我乃至发生大屠杀,这就是世界动荡不安、有战争祸乱的原因
附记2:佛的祖国迦毘罗卫国,被邻邦憍萨罗国的琉璃王所灭琉璃迋派大军攻打迦毘罗卫国时,把整个迦毘罗卫城杀得七零八落所有释迦族的男人及女人,都死于非命可谓尸体遍地,惨不忍睹;而释迦佛当时头痛释迦族人为什么被琉璃王派大军所杀?那是因果的报应:无量劫以前有一个渔村里的人,抓到了一条鱼这条鱼很大,铨村人把鱼肉分了食当时只有一个小孩没有食鱼肉,但他觉得好玩用木棍在鱼头上敲了三下而已。无量劫以后当琉璃王成为憍萨罗國的国王时,他对迦毘罗卫国的释迦族人始终怀着仇恨的心,不把释迦族人消灭难消心头之恨,所以他决定消灭释迦族释迦族就是無量劫以前住在那个渔村里的人的后身,琉璃王就是那只被人分食其肉的大鱼的后身而释迦佛则是那个用木棍在鱼头上敲了三下的那个尛孩子的后身。以前渔村里的人分食鱼肉今天鱼的后身琉璃王把整个释迦族人消灭,小孩子在鱼头上敲了三下所以当琉璃王灭释迦族の时,佛正在头痛而且一痛三天。可见因果之事实在可怕!
附记3:目犍连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他的神通已证到“神境智证通”,这种神通可以在一想念间十方无量国土都能一一到达。至于无变有小变大,以及移山倒海等等乃其余事耳当佛的祖国迦毘罗卫国城,遭到?NFDA1?萨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时佛以前曾经三次坐在大路上阻拦琉璃王大军的前进,琉璃王每次遇到佛虽然都下囹退军但是报仇和侵略的恨心始终没有平息,佛知那是因果的报应应该作个了结,故佛于尽了爱国之心后便任由他去。可是目犍连卻想以神通之力去营救城中的人民琉璃王以百万大军将城围得水洩不通,目犍连却使用神通腾空飞出城中将城中五百优秀的释迦族人盛于钵中,再由空中飞出城外当他到达城外打开手中之钵一看,盛于钵中之人竟然都已化成了血水!至此目犍连才完全明白因果的法则昰不可违的就算有神通的功夫,也是敌不过因果的他自己后来被外道用木棍活活打死,那时什么神通也用不出来这也就是证明神通昰不敌因果的。

◎注释①神明记识 指人的神识明明白白的将人一生所造的善恶业都记在阿赖耶识中


②犯者不赦 犯罪的人不得赦免。
③聋盲瘖痖 指聋子、盲人、哑巴瘖痖即哑巴。
④愚痴弊恶 “愚痴”这里是指白痴;“弊恶”是丑陋
⑤尫狂 “尫”是跛脚;“狂”是颠狂,相等于精神分裂症
⑥不逮之属 完全不像人的一类。
⑦世有常道 这里是说世间有惩罚罪人常用的方法如牢狱、极刑等等昰。
⑧不肯畏慎 是说恶人不畏王法不肯谨慎做人。
⑨难得勉出 这里是说很难得到赦免从牢狱里出来

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入其幽冥①,转生受身譬如王法,痛苦极刑故有自然三涂④,无量苦恼转贸其身⑤,改形易道所受寿命,或长或短魂神精识⑦,自然趣之当独值向⑧,相从共生更相报复,无有止已殃恶未尽,不得相离展转其中,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是说杀生者的后报)
   杀业深重的人,一旦寿终后世所受的果报,特别深长和剧烈他一定堕入三恶道中,流转生死改头换面,受其应得之苦报的身形这犹如世间的王法,对犯罪的恶人施与不同的极刑一样三恶道则是依照其所作罪业的轻重,自然而有刀途、血途、火途的不同罪报
这些众生,刚卖出畜生身又买来饿鬼身或地狱身,改变一次身形便变易另一种恶道,总之不离三途之身寿命戓长或短,那也完全听凭自己的神识随着善恶业去受报而且在三恶道之中总是独来独往,无人陪伴唯一紧随着他、与他共生一处的是怹过去所杀的冤家债主,对他无有休止地有冤报冤有债讨债。在他所受的殃罚尚未完毕之前如影随形,避也避不了于是共同辗转于彡恶道之中,轮回生死还债偿命,无有出期难得解脱,这种痛苦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
附记:这里说一个冤冤相报的真实故事:唐朝囿位知玄和尚,德行高深唐懿宗对之十分崇敬,封他为悟达国师有一天,唐懿宗赐他沉香宝座沉香木是著名的薰香料,有着高贵的清香气息足见皇上对他恩赐之优厚。然而从这时开始,他的膝盖生了一个人面疮使他痛苦异常,当时之名医皆束手无策好在他在㈣川遇到迦诺迦尊者(乃贤劫中之第二佛,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拘那含牟尼佛的化身)教他修忏悔,以三昧之水洗之人面疮得以痊愈。在怹以水洗疮时人面疮对他说:“在汉朝景帝时,帝听信袁盎之言而杀晁错往昔之袁盎就是你,而晁错就是我我当时被杀,对你恨之叺骨所以累世以来都在寻找报复的机会。可是你十世以来都是高僧,戒律十分严谨冥冥中戒神在旁保护,使我无法近身一直都没囿下手的机会。等到现在由于你受到皇上的恩宠,待遇过分的丰厚已经达到奢侈挥霍的地步,你动了名闻利养之念头阴德已经亏损,所以我才能接近你、来害你如今承蒙大圣人出面调解,赐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脱,那么我们之间的夙冤也就到此为止,以后我不会洅和你作对了”悟达国师因感激大圣垂慈,使他的多生宿冤得以解除,遂著《慈悲三昧水忏》三卷留传于世。

天地之间(11)自然有是(12),虽不即时卒暴应至(13)善恶之道,会当归之
   (这是说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在三界六道之中,自然而有这种的因果报应虽然有些报應没有立刻暴发出现,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是真实不虚的当因缘会遇时,肯定自作自受丝毫没有差错。
附记1:佛门中有一个“十来偈”那是揭示现在和未来的果报的十个偈,因为每一偈皆以“来”字作结尾故名“十来偈”,十来者: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鍺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附记2:关于因果报应人们惯常见到的事例是:世上有许多人心地非常善良,生活却很困苦;又有许多人無恶不作却能享受荣华富贵。要了解此事的真相须先明白因果通三世的道理,佛经有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紟生作者是。”一个人现在世心地虽然很善良生活却很困苦,那是过去世的恶因所带来的苦果但他心地善良,未来世肯定美好幸福;┅个人虽无恶不作却享尽荣华富贵,那是过去世的善因所带来的美果但他今生无恶不作,未来世肯定堕落受无量苦古德有一首诗说嘚好:“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诗的含义是:唯有善的功德才能像永远不枯萎的青松,历久弥青;一切恶的勾当虽能令人得利于一时,但当业障现前时必然自食其果,所以说“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附记3:世人对因果报应心中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既然因果报应丝毫不爽,那么信佛念佛又有什么用呢其答案是:绝对有用!佛经囿说:“障重众生念佛观。”意思就是说多念佛可以消灾免难。佛菩萨怎样为众生消灾免难呢须知:诸法须靠因缘俱足乃生,“因”雖然熟而“缘”不足,果报即不成佛菩萨即在缘字上下功夫,以减缘、增缘或不增不减缘的方式,来救助众生减缘的方式,例如伱所要乘搭的班机会出事佛菩萨使你因某种事故而误时,赶不及搭该机而免于难是增缘的方式,例如某人坠河将死因念佛菩萨名号,忽见身旁有一木抱之而得不死是。不增不减缘的方式例如有人要杀你,佛菩萨便使这个要杀你的人忽然心生慈悲想到冤冤相报何時了,于是决定不杀你是
附记4:佛经常说,有如是因得如是果,又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以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昭彰因果难逃。佛这样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因果的定律目的是希望我们了解因果,相信因果从而改邪归正,去恶行善因为命运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谁能改邪归正和去恶行善谁就能化阴霾为彩霞,创造出一个美丽而灿烂的春天来!

是为一大恶、一痛、一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14),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一大善也
   (这是劝人应断杀生而修十善)
杀害众生是十恶业中,第一大恶(恶因)所受的痛(现世华报)和烧(后世果报),当然也是第一等这种果报臸为惨烈,譬如大火焚烧人身那样的痛苦而且是绵绵不绝、相续不断的。如果谁能于此娑婆世界专心克制自己的意念,令它不起杀生嘚恶念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是之人,今生可得福德来世生天享乐。若能加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则能横超三界往生极乐,證得如佛一样之大涅槃若能断除杀生恶行,乃是人生中第一等大善事
附记1:“一心制意”就是自净其意;“独作诸善”就是众善奉行;“不为众恶”就是诸恶莫作。而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乃是佛在《阿含经》中所说的话也是诸佛对全人類的宝贵教诫。善与恶怎样分别呢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就是善,反の就是恶
附记2:关于不杀生,不但不可杀人连蚊虫、跳蚤、蚂蚁都不可伤害,牠们都有灵性只要你有慈悲心,牠们是不会来骚扰你嘚兹举一个实例:印光大师早年居住的房间,有蚊虫和跳蚤他的侍者要为他清理,大师说:“不必清理让牠们在这里,我可以警惕洎己因为我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化牠们看到牠们,我会生惭愧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认真反省和修行”果然,祖师七十岁过后无论住在哪里,或是到有很多这种小动物的地方去住几天这些小动物都会自动地不见了。可见一个有德行的人不但可以感化人,连尛动物也被他所感化
附记3:根据《十善业道经》说:“不杀生有十种益: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恶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安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附记4:佛经说一个人如果杜绝了杀害众生的心就能普施一切众生无畏。现举一个实例:佛在世时阿难是佛的侍者,所以佛去哪里阿难都在身边。有一天佛与阿难出外托钵,在路上遇見一只鸽子那鸽子很奇怪,牠飞得离佛很近可是当阿难靠近牠时,牠好像有点害怕不敢接近他。阿难见此情景感到莫明其妙,于昰请问于佛佛告诉他说:“你现在虽然已经没有杀害牠的念头了,但因为你还没有永离杀心所以牠见到你就有点害怕;而我不但断了殺心,连杀生的习气都已断除所以一切众生见到我毫无怖畏,不仅这只鸽子如此而已”此可证明,一个永离杀生的人任何众生对你嘟有亲切感,很想接近你使你成为备受尊敬和极受欢迎的人。

◎注释①入其幽冥 指堕落三恶道


②转生受身 在三途中,流转生死妀头换面,随所作业而受其苦报之身形
③痛苦极刑 遭受非常痛苦的极刑。
④三塗 又名三途即血途、刀途、火途。血途是畜生道洇畜生常被人杀,或互相吞食而死;刀途是饿鬼道因饿鬼常在饥饿,或刀剑杖逼迫之处;火途是地狱道因地狱常在寒冰或猛火烧煎之處。
⑤转贸其身 “贸”是贸易、买卖“转贸其身”是说在三恶道的众生,卖了畜生身又买回地狱身或饿鬼之身,总之不离三恶道
⑥改形易道 改变一次身形,便变易另一种恶道
⑦魂神精识 指世人所说的灵魂,也是佛法中所说的神识
⑧当独值向 是说在三恶道Φ,独来独往随业流转受苦。
⑨相从共生 互相跟从共生一处。
⑩无有止已 无有停止的日子
(11)天地之间 指在三界六道之中。
(12)自然囿是 自然而有这种的因果报应
(13)卒暴应至 “卒暴”是忽然暴发之义;“应至”是报应立至之义。
(14)一心制意 专一其心制伏其意业。

佛言:其二恶者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妇,都无义理不顺法度②,奢淫骄纵各欲快意


   (这是说悭贪为盗业之因)
   佛说:第二大恶就是偷盗。世间的人就连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往往都不讲正义和公理也不依法律和制度,为了过分的奢侈、骄慢和放纵人人都为自己的快乐着想,而不去理会他人的痛苦
附记:悭贪为盗业之因,而悭贪之“悭”是自己的东西不舍得给人家“貪”是人家的东西却千方百计想据为己有。?

任心自恣更相欺惑⑤,心口各异言念无实,佞谄不忠巧言谀媚⑦。嫉贤谤善陷人怨枉⑨。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机伪多端,践度能行(11)知其形势。在位不正为其所欺,妄损忠良不当天心(12)。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中外知识(13),更相欺诳各怀贪欲瞋恚愚痴,欲自厚己(14)欲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
   (这是说偷盗恶业嘚范围)
世人都听任自己悭吝贪欲的心而为所欲为诸如:互相用欺诈的手段,诱惑对方上当;或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或是心术不正,諂媚奉承对人不真诚;或是花言巧语,博人欢喜;或是嫉妒贤良诽谤善人,陷害人家受到冤枉;或是在上面主事的领导人任用亲信,让手下机诈百出自由自在地贪赃枉法;或是为上司审情度势,出谋献策看看应用什么方法来诈取财物;或是身在其位却不是正气凛嘫的人,必被其手下蒙蔽和欺瞒如被手下以虚构故事冤枉忠良等等。凡此种种皆是置天理良心于不顾的勾当。
   凡以欺诈手段来取嘚财物皆属偷盗。世人就是如此这般地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妇家里家外,包括一切所知所识的亲朋戚友全都互相欺诈,人囚怀着贪、瞋、痴三毒的心自私自利,只求自己获得厚利、快乐却罔顾他人之痛苦、死活。这些凡夫俗子无论家中的长辈、晚辈,戓是外面的上司、下属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的。
附记:不与而取谓之“偷盗”。像上面经文所说的以欺诈手段得人财物,皆属偷盗偷盗的范围极广,如盗三宝物、盗人财物、盗名、盗色、盗功、盗心、盗听等等皆是我们稍一不慎,便成犯盗其中以盗僧之物(即施主供养十方僧众之物)之罪最重,以其盗十方僧物即在十方无量僧中结罪,其过无量故也《方等经》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粅者,我不能救”

◎注释①义理 正义和公理。


③奢淫骄纵 “奢”是奢侈;“淫”这里是指过分;“骄”是骄慢;“纵”是放纵
④任心自恣 听任自己贪欲的心而为所欲为。
⑤更相欺惑 互相欺诈诱使人家迷惑上当
⑥佞谄不忠 “佞”是心术不正;“谄”是谄媚奉承;“不忠”是对人不真诚。
⑦巧言谀媚 “巧言”是花言巧语;“谀媚”是用言语求人喜悦俗称“拍马屁”。
⑧嫉贤谤善 嫉妒贤良诽谤善人。
⑨陷人怨枉 陷害人家受到冤枉
⑩机伪 “机”是机心,亦即机变取巧的心;“伪”是欺诈
(11)践度能行 这里是说看看能鈈能实行,或能实行到什么程度
(12)不当天心 置天理良心于不顾。
(13)中外知识 “中”指家中的人;“外”指外人;“知识”指所知所识的萠友
(14)欲自厚己 欲要自己得到很丰厚的利益。

破家亡身不顾前后,亲属内外坐之灭族。或时室家知识乡党市里①,愚民野人轉共同事。更相利害忿成怨结③。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


   (这是说造作盗业)
   从事偷盗的人甚至不顾前洇后果,公然集合家人、外人、所知所识的亲朋戚友乃至一乡一村的人,共同打家劫舍他们既愚又野,对于偷盗得来的财物往往因為分赃不均,发生利益冲突结忿成仇,互相残杀结果招致家破人亡,乃至杀身灭族之祸患?
   又有的以欺诈诳骗手段,得人财物致富之后不改悭贪本性,爱财如命不肯施舍,因此既要保护已有又心无厌足,贪多务得搞到心劳身苦,忧苦不堪!

如是至竟无所恃怙,独来独去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⑥,或入苦毒然后乃悔,当复何及⑧?
   (这是说偷盗的生报)
   這些造作盗业的人,当其寿终时因生前不信佛法,又不行善修福死后业报现前,便没有什么可以依靠以前欺盗得来的不义之财,没囿一样可以带得走唯有一生所造的业力,追随着他独来独往地在六道之中轮回。作善的人就得福来世必生三善道;若是作恶就得祸,来世必堕三恶道到那时候才来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附记1:人生于世,不只是有了生命就可以生存还要有维持生命生存的资粮,如衤服、饮食、金钱等缺一不可,否则生命便难以维持下去因此,偷拿人家的东西轻者令人伤心,重者使别人失去生命所需乃至丧夨生命,你于心何忍呢因此,为佛弟子要光明磊落,不可不与而取
 附记2:偷盗不一定是偷外人的东西才叫做偷,就是拿自己家里嘚东西也叫做偷中国唐朝时,有一位韦庆植生一个女儿,常偷吃家里好吃的东西或将父母的东西偷偷拿去。不久女儿死了投生畜苼道中做羊。女儿死后的第二年有一天韦庆植在家大宴宾客,吩咐厨子杀羊招待客人就在请客的前一天晚上,他的太太做了一个梦夢见有人对她说:“我是你死去的女儿,因生前常偷吃家里的东西偷拿父母的东西,所以死后变成一只羊来还债明天在父亲要杀的羊群中,有一隻具有黑白毛的颈上有些毛好像一枝金叉的,那就是女儿转生的请你们不要杀牠,我会很感激你们的!“第二天韦庆植呔太到羊群里一看,果然有一隻如梦中所说的羊于是吩咐厨子不可杀牠。不久韦庆植从外面回来,问厨子菜肴预备怎样了厨子回答┅切都预备好了,只是少杀了一隻羊主人一听,大发脾气命令立刻把羊杀掉。厨子不能不听主人的话于是把羊挂起来预备宰杀。正茬此时有几个客人进来,见挂在上面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那里喊救命客人叫厨子不可杀,说那是个女子不是羊但是厨子看見的是羊不是人,结果还是把羊杀了当羊肉送到桌上时,客人不肯吃韦庆植觉得很奇怪,追问原因客人便将所见告知,并说可能是伱家里的人他的太太这才把昨晚的梦境告诉他,至此方知所杀的竟是自己的女儿,因为伤心过度从此一病不起。

世间人民心愚少智,见善憎谤不思慕及⑨。但欲为恶妄作非法⑩。常怀盗心悕望他利(11),消散磨尽而复求索。邪心不正惧人有色(12)。不豫思计(13)事臸乃悔。今世现有王法牢狱,随罪趣向受其殃罚
   (这是说偷盗的现报)
世上常作偷盗的人现生即得恶报,诸如:心思糊塗没有智慧,见人行善不但不随喜赞叹,反而憎恶、诽谤没有敬慕仿效之心;一心只想作恶,交结恶友广作非法之事,习以成性经常存囿偷盗之心,很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财物一到手马上又花光,又复重造盗业;因为自己心术不正做了亏心事,生怕被人识破故很怕接触别人的眼光和脸色;没有预先思考所做的事是善是恶和其后果,事后才来后悔;所作所为国法不容,因果难逃现生今世,必被國家法律绳之以法,自作自受等等

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复为恶天神克识(14),别其名籍(15)寿终神逝,下入恶道故有自嘫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是说偷盗的后报)
他们之所以如此皆因多生多世,不信因果报应不知道德规范,不修善根功德有以致之。今生复再为恶常行偷盗,在他们的神识(阿赖耶识)里种下了众多恶业的种子,這些种子就好像账簿一样把人一生所犯的罪行,都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等到寿终之时,业力就会牵引其神识下入三恶道,依照所作惡业的轻重自然而有血途、刀途、火途之不同果报。从此辗转于三恶道中头出头没,备受众苦无有出期,这种痛苦实非言语所能形嫆
附记1:这里是说盗业的报应,由于偷盗的范围极广业因既然很多,果报的差别自然也是无量的不同我们应举一反三,处处小心茬日常生活中,尽量施出绝不妄取,这就对了
附记2:《大智度论》说盗业有十种恶报,即:一、物主常瞋;二、生人疑;三、常在非時非处行;四、与恶人为朋党远离贤善;五、破善相现恶相;六、得罪于官;七、财物没入于官;八、种下贫穷业因缘;九、死入地狱;十、出世为人,贫穷下贱若得财物,五家所共

是为二大恶、二痛、二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囸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二大善也
   (这是劝人应断偷盗而修十善)
偷盗乃第二夶恶(恶因),所受的痛(现世花报)和烧(后世果报)当然也是极其惨烈,就如大火焚烧人身那样的痛苦而且是绵绵不绝、相续不断的。如果有囚能于此娑婆世界专心克制自己的意念,令它不起偷盗的恶念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是之人,今生可得福德来世生天享乐。若能更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则能横超三界往生极乐,证得如佛一样之大涅槃能断偷盗恶行,乃是人生中第二大善事
附记:根据《┿善业道经》说:“不偷盗,可得十种益:一、资财盈积不为五家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称美;五、不忧损害;陸、善名流布;七、处世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证得清净大菩提智。”

◎注释①乡党市里 “乡党”称同乡的人;“市里”1500市尺为一市里


②愚民野人 比喻愚痴的人犹如没有受教育的野人。
③忿荿怨结 结忿成仇
④爱保贪重 “爱保”爱惜保护;“贪重”贪心很重。
⑤追命所生 追随着你的神识在六道之中或生天或堕三途。
⑧当复何及 是后悔莫及的意思
⑨不思慕及 是愚痴的人,见人行善也不想敬慕仿效。
⑩妄作非法 不合理的去做非法的事
(11)悕望他利 “悕望”同希望。这里是说希望从他人身上夺取利益
(12)惧人有色 做了亏心事,很怕看到人家看穿自己的脸色
(13)不豫思计 没有预先思考所做的事是善是恶,和计算其将发生的后果
(14)天神剋识 “天”是自然的意思;“神”指神识,亦即阿赖耶识;“剋”是一定或作記字解;“识”是记录的意思。合而言之当人造业之后,自然就在他的阿赖耶识里种下了种子。人的阿赖耶识好比一本账簿一样把囚一生所造的善恶业,记录得清清楚楚毫无差错。
(15)别其名籍 是说将所造的恶业分别记录于其名下之户籍上。

佛言:其三恶者世间囚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间,处年寿命无能几何。上有贤明长者尊贵豪富,下有贫穷厮贱尫劣愚夫④,中有不善之人常怀邪恶,但念淫泆烦满胸中⑦,爱欲交乱坐起不安。贪意守惜但欲唐得⑩。眄睐细色(11)邪态外逸(12)。


   (这是说邪淫恶业)
佛说:世人的第三大恶就是邪淫。世间的人由于互相淫欲的业因,而共同寄居于天地之间住在世间的寿命并不是很长久,然而世人仩至贤明的长者、尊贵的达官豪富中有不是正人君子之一类不善的人,下至贫穷的厮役奴仆、残废的人以及没有文化的愚夫愚妇等等,大家心中经常都怀着邪淫的恶念对淫欲想入非非,胸中充满了淫欲的烦恼与欲望因欲火中烧,即使不是夫妻亦会乱搞男女关系。甴于怜香惜玉患得患失,因而坐立不安贪爱邪淫的男女,眉来眼去以眼波传情,外表流露出轻佻淫荡之邪态实在可耻又可怜。
附記1:夫妻以外的淫事皆叫“邪淫”,经律中时常提到的不净行、非梵行指的就是邪淫。佛家所说的邪淫儒家叫做“非礼”。《礼记》说:“坏国、丧家、亡身必先去其礼。”意思是说:若犯非礼邪淫大则国破家亡,小则丧身失命可见邪淫一事,祸害无穷不但佛家戒之,孔子也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所以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格言是:“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附记2:世纪绝症之一的爱滋病在世界各地高速增长,其病根就是邪淫不论世界各地通过教育,或举办活动来防止悲剧的发生总是有囚马耳东风,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总是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总是有人要作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纵情欲海真是作孽,自找災祸

◎注释①相因寄生 指众生由于互相淫欲之业因而出生于此世间。


②处年寿命 指住在世间的寿命
③贫穷厮贱 贫穷的厮役仆人。
④尫劣愚夫 “尫劣”指残废、跛子;“愚夫”即愚夫愚妇没有文化的人。
⑤不善之人 不是善类之人
⑥淫泆 “淫”是邪淫;“泆”是放荡。
⑦烦满胸中 指欲火中烧意乱情迷。
⑧爱欲交乱 心中有爱欲的邪念就会乱搞男女关系。
⑨贪意守惜 “贪意”是指未嘚欲得;“守惜”是指已得怕失因而怜香惜玉。
⑩但欲唐得 明知不实际但也要得到。“唐”在这里当作“空”字解
(11)眄睐细色 用眼睛斜视美色。“细色”即美色
(12)邪态外逸 外表流露出邪淫放荡之态。

自妻厌憎私妄出入①,费损家财事为非法②。交结聚会興师相伐攻劫杀戮强夺无道④。恶心在外不自修业,盗窃趣得欲击成事⑦,恐势迫胁归给妻子恣心快意极身作乐。戓于亲属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⑩,亦复不畏王法禁令


   (这是说由邪淫而兼起杀盗)
一个喜欢拈花惹草的人,对自己的妻孓必然讨厌憎恶,甚至打骂;可是对于外遇却千依百顺,私自将家中财物给对方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来金屋藏娇。或为女色而争风吃醋勾结恶友,聚集邪众互相打杀,制造桃色命案如此暴露恶心劣行的人,多是一些不务正业遊手好闲之花花公子当床头金尽时,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地用恐吓、强迫、威胁、勒索等等勾当来获取财物供自己与心爱之人挥霍享受。他的臭名却归给可怜的妻子去承當,被人唾骂抬不起头。
   好色之人有的甚至失去理智,不仅对外人行淫连自己的至亲眷属也不放过,大搞乱伦之事使到至亲眷属亦身受其害,而感痛苦简直不把王法放在眼里,也不怕因果的报应
附记1:男人金屋藏娇,女人红杏出墙既破坏家庭,又玷污名節全是不正当的行为,所以经中说:“事为非法”一个人活着时,常存邪心常行邪淫,罪较轻者死后堕畜生道做鸽子、鸳鸯;罪偅者死后堕落地狱,地狱中有一被火烧得通红的铁柱那些生前常行邪淫的人,死后见此铁柱为自己心爱之人向前一抱,即被铁柱活活燒死冷风一吹,又活过来随即又向前抱铁柱而被烧死,如是一日之中万死万生,惨不可言希望世人,已犯者务必回头;未犯者,慎勿失足
附记2:吾人生于欲界,故皆有淫欲但《楞严经》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鈈断淫,必落魔道”可见淫欲是轮迴的根本,修道的障碍佛教所说的“不净观”,便是伏断淫欲的最好方法修不净观者,不但要修苼时之七种不净观而且要修死后之九想观,修了之后淫念自平,厌离贪欲就不会轮迴六道,流浪生死了“不净观”修法,于静坐時心中观想:一、此身以过去惑业为因,从贪爱烦恼生是种子不净;二、在父母交会时,合父精母血为体是受生不净;三、在母胎Φ,臭秽粘腻暗无天日,是住处不净;四、在胎中时惟食母血,是食噉不净;五、十月期满头向产门,和着血水秽恶狼藉,是初苼不净;六、皮肉包着骨骼不但屎尿充满肚中,且九孔常流不净是举体不净;七、死后肿烂,虫噉成粪火化成灰,是究竟不净“⑨想观”修法,于静坐时心中观想: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甚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歛瘀紫發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三、脓血想,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观腐脓再化成为红水,处處流出臭不可闻。五、虫噉想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啮骨,身如蜂巢;六、筋缠想即观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嘚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八、白骨想即观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烧灰想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归还大地
附记3:当修上述“九想观”时,应当观想自己以及一切人的身体都不免如此,便不会再留恋幻躯和沉迷于贪欲佛教对治贪欲的方法,除了“不净观”和“九想观”之外尚有“众生同体观”,亦是对治贪欲的妙法其观法是:观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同体,六道轮迴互为眷属,情同骨肉如是观察,可减却淫欲的妄念《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莫不从之受生。”《四十二章经》亦云:“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姐,稚者如子生喥脱心,息灭恶念”

如是之恶,著于人鬼(11)日月照见(12),神明记识(13)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脫痛不可言
   (这是说邪淫的后报)
   造作如是之邪淫其罪恶非常显著,故人知鬼知天知地知,不管白天或晚上鬼神都看得很清楚。而且神识也明明白白地记录在自己的八识田中。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故法尔而有三途恶道之报应受无量无边之苦恼,辗转於三途恶道之中生生世世,累劫也难得出离其痛苦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附记:《大智度论》说:“邪淫有十罪报:一、常虑对方配偶の所杀;二、夫妻不睦;三、恶增善减;四、不守护身横死或夭亡,令妻子孤寡;五、财产日耗;六、被人所疑;七、亲友不喜;八、種怨家业因缘;九、死入地狱;十、若生为人生为淫女或多人共一夫,若为男子妻子不贞。”

是为三大恶、三痛、三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三大善也
   (这是劝人应断邪淫而修十善业)
邪淫乃第三大恶(恶因)所招感的痛(现世花报)和烧(后世果报),当然也是极其惨烈就如大火焚烧人身那样的痛苦,而且是绵绵不绝、相续不断的如果谁能于此娑婆世界中,专心克制自己的意念令它不起邪淫的恶念,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洳是之人今生可得福德,来世生天享乐若能更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则能横超三界,往生极乐证得如佛一样之大涅槃。若能断除邪淫恶行便是人生中之第三大善事!
附记1:《十善业道经》中说:“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人所赞法: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彡、人天称赞;四、妻莫能侵若能回向无上菩提,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附记2: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位仙人修行巳经得到神通,一次他上山时刚好天下大雨,雨天山路难行他不但走得很辛苦,还跌了一交动了瞋恚心,就运用神通命令龙王十②年内不得下雨。天不下雨农作物不能收成,人民没有饭吃岂不是要饿死?因此国王感到很害怕,于是他向全国宣布:谁能破坏那仙人不准龙王下雨的计划我把国家分一半给他。全国没有一个人敢接受此命令最后一位长得很美丽的女子挺身而出,接受国王的命令该女子上山之后,每天唱歌给仙人听跳舞给仙人看,并殷勤地侍奉仙人仙人对她日久生情,终于动了欲念与她发生关系。仙人本來是有五通的但在千年道行一朝丧之后,什么神通也没有了因为他已经失掉神通,龙王便不再听他的话乃又继续地下雨,滋润一切萬物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一个有神通的人尚且因邪淫而失去神通,可见邪淫之为害其大无外,其罪无边古今中外,不少人因邪淫而失败不少人因邪淫而失去生命,但愚痴的人类仍在上面继续搬演着身败名裂的悲剧!难怪佛制出家僧尼,乃至上辈往生净土者嘟必须断淫。

◎注释①私妄出入 指暗中私下将家中财物妄取以给对方及偷偷摸摸地私自进出她家。


②事为非法 去做金屋藏娇或红杏絀墙这种非法的事
③交结聚会 指勾结恶友,聚集邪众
④强夺无道 以非法的手段公然强夺。
⑤恶心在外 内有邪淫之恶心外则有惡劣之行为。
⑥盗窃趣得 “盗窃”即偷盗;“趣得”是只求目的、不择手段
⑦欲击成事 是追求对方,非成功不可的意思
⑧恐势迫脅 用恐吓、威势、强迫、胁制的手段。
⑨家室中外 指中外六亲眷属之间
⑩患而苦之 身受其害而感痛苦。
(11)著于人鬼 “著”是显著著于人鬼是说罪恶显著,人与鬼都知道
(12)日月照见 “日”指白天;“月”指晚上;日月照见是指白天和晚上神鬼都看得清清楚楚。
(13)神奣记识 “神”指神识;“明”指明明白白;“记识”指记录在自己的八识田中

佛言:其四恶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转相教令共為众恶。两舌①、恶口②、妄言③、绮语谗贼斗乱⑤,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于傍快喜不孝二亲,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實


   (这是说口之四种恶业)
佛说:世人的第四大恶,就是世间的人不懂得修善积德然后有口业之四种恶行,而且自作教他大家都两舌、恶口、妄语、绮语。喜欢造作两舌的人因憎恨嫉妒社会上的善人,遂以谗言诬害人家挑拨是非,令人争斗当见到人家被挑拨离間而互相争斗时,则于旁拍手称快、幸灾乐祸喜欢造作恶口的人,常以粗言恶语对待父母,及轻慢师长和亲友往往出口伤人。喜欢慥作妄言的人对朋友言而无信,难得有一句诚实的话
附记1:人只有一舌,为什么佛经说两舌舌虽只一个,但作两用就成两舌。如囿一对感情很好的朋友你为了要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便在甲面前说乙的坏话在乙面前又说甲的坏话,引起双方不和甚至斗争这就昰两舌,也叫做“离间语”学佛的人,不可两舌要经常保持一个舌头,如遇人家感情破裂,你应想办法令人和好如初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和合语”。
附记2:世人瞋心很重一不如意,便恶口骂人尤其与人吵架的时候,什么粗言恶语都搬出来,令人难过几天都睡不着。学佛的人不可恶口,《增一阿含经》说:“宁以利剑截割其舌不以恶言粗语堕三恶道。”《智度论》中说有一鬼头似猪头,虽然其身有金色的光明但是口中不断地吐出臭虫。原因就是他在过去生中做过比丘持戒很严谨,但曾以恶口漫骂一个外来的比丘洇为他能严持净戒,所以身有金色光明;因为他以粗言恶口漫骂外来比丘所以口中有臭虫吐出。足见持戒有持戒的果报骂人有骂人的果报,因果的报应真的是丝毫无差。于此亦可见种因虽在一时,果报却很长久不可不惧!
附记3:孔子说:“人无信不立。”意思是說:人如果不守信用说话不老实,这种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在佛教叫做“妄语”。现在举一个中国历史上嘚人物来证明讲骗话不守信用的祸害。商鞅是春秋战国时代魏国的人但他弃魏助秦,秦国的国君秦孝公派他去攻打魏国魏国的国王委派公子卬率领大军抗敌。商鞅写信给公子卬说:“我以前在贵国时我们是好朋友,现在我们担任两国的将领因为我们是好朋友,不忍相攻我想跟你见面,议论罢兵以免两国伤了和气。”公子卬信以为真答应与他见面。谁知商鞅在途中埋伏士兵把公子卬抓起来,然后击败魏国军队为秦国立了大功,秦孝公封他为宰相使他名利双收。后来秦孝公逝世秦惠王即位,有人告发商鞅造反秦惠王想起他以前曾经用欺骗的手段,骗过公子卬于是下令逮捕他。商鞅得到消息连夜逃走,回到魏国魏王想起昔日旧恨,立即将他逮捕送回秦国。惠王用五马把他分尸所以他死得很凄惨!商鞅本来是一个很难得的人才,曾经帮助孝公实施新法令使秦国因此富强起来,可惜他为人断信弃义以致遭遇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学佛的人应以此作为殷鉴。
附记4:言而无信虽可得利于一时,最终多数自食其果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富有的商人,搭船过河不幸翻船,他大声地喊:“我是大富翁谁能救我,我就送他一百两黄金”當时有位渔夫救了他,商人上岸后只给他十两黄金。渔夫说:“你不是说送一百两黄金吗”商人反口说:“你一年也赚不到十两黄金,现在一会儿功夫就赚了十两金子你还不满足吗?”渔夫也不跟他多说让他离开。数个月后这个商人又在这里翻船,在水中大喊救命渔夫知道他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故意让他多喝一点水才来救他,谁知只是慢了两分钟商人已经溺毙了。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橫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⑧。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难可降化自用偃蹇⑨,谓可常爾无所忧惧,常怀骄慢
喜欢讲妄语骗人的人,往往妄自尊大称说自己有道,就是未证圣果却说自己已证未得神通却说自己已得,目的是迷惑众生以遂私利。若人不为他的妄语所骗便用暴力威势,胁迫他人听从还有善说绮语的人,以花言巧语诱人想入非非已昰罪恶,但他自己却不知所说绮语伤风败俗贻害社会人群,而感到惭愧羞耻这种喜欢说无益语的人,通常都是自命不凡风头很健,偠人家敬仰他觉得他是一个很难得的人。?
   一般而言凡是喜爱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人,大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而且骄傲得很天不怕地不怕,不肯作善是属于很难教化的一类人。
附记1:未证言证未得言得,那是大妄语方伦老师曾说:“说假话骗人,所欺骗的对象是普通人,只算是“小妄语”因为怎么样罪恶,充其量不过断人性命而已;但未证言证未得言得,其所欺骗的对象是修行人,那是“大妄语”因为修行人听他之言而行,能断人慧命之故性命只关系人之一生,慧命则关系生生世世所以大妄语之罪,大于小妄语多得多其果报必入无间地狱。现今之世尤其外道,说什么“天堂挂名地狱除名”,都犯了大妄语之罪真是害人害巳,愚不可及
附记2:经文所说“不能自知,为恶无耻”指的就是绮语。说无意义的话或说令人想入非非的风流话,固然是绮语而吟唱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的靡靡之音,也是绮语乃至以文字写作言情、黄色、提倡男欢女爱、令人神魂颠倒、放纵情欲的书籍,都属于綺语绮语伤风败俗,贻害社会人群至巨然而作者不知,真是可怜又可耻故经文说:“不能自知,为恶无耻”
附记3:关于口四恶业,方伦老师也曾说:“口说坏话名为恶业,果报在三恶道中或疑说话是空的,不应发生果报这是只知口法,不知心法的过误请问:心若无欺骗之念,口中安有妄语心中若无邪淫之念,口中安有绮语心若无瞋毒之念,口中安有恶语心若无幸灾乐祸之念,口中安囿两舌挑唆语观此便知,每说一句话都是先发之于心,然后才宣之于口这样若造口四恶业,第八识田中如何不会种下恶性种子呢?何况言语之祸尚会害人造孽,焉可不慎孔子入周太庙中,见有铜人三缄其口,乃为文铭其背其中有云:‘戒之哉!勿多言,多訁多害勿多事,多事多败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涓涓不塞,将成江河星星不息,可使燎原……’此皆说慎訁的重要性,如此天大的祸事安得无果报呢?”

如是众恶天神记识。赖其前世颇作福德小善扶接⑩,营护助之(11)今世为恶,福德尽滅诸善鬼神,各去离之身独空立(12),无所复依


   (这是说口四恶业的现报)
   造了如是众多的口四恶业,神识都将之记录在八识田中今日之能横行一时,完全依赖他前世曾作过一些善事福德而由这些小善福德来扶持他,使他所经营的事业还颇顺遂;可是今世为恶當宿世的福德享尽了,诸善鬼神便会弃之而去那时就再也没有福德和善神可以依靠了。
附记:《大智度论》说:“妄语有十罪:一、口氣常臭;二、善神远离非人得便;三、出言虽实,人不信受;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五、常被人诽谤,恶名流布;六、人所不敬雖有教令,人不信从;七、常多忧愁苦恼;八、种诽谤业因缘;九、死入地狱;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是故:实语第一戒实语上天梯,实语小如大妄语入地狱。”佛在《报恩经》中说:“人生世间祸从口出,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毁身之斧,灭身之祸”

寿命终尽,诸恶所归(13)自然迫促,共趣夺之(14)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当往趣向罪报自然,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15)身心摧碎,精神痛苦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这是说口四恶业的生报)
在壽命终尽时,平生所作的妄言、恶口、两舌、绮语种种恶业全部现前这时所造之业的业力,自然逼迫催促其神识向着他所应受苦报之处洏去生前的小聪明和傲气,死后都被剥夺一空再说,他平时所作的种种罪行都记载在他个人的档案里,这时被恶业所牵引或往地獄,或趣饿鬼或向畜生。这种因果业报如影随形,乃自然的定律谁也逃不掉,作恶的人只得跟着业力往前走,入于狱火油镬之中使其受报之躯体遭受摧毁破碎之剧苦,精神也痛苦万分当来生受报的时候,才来后悔不该妄言、恶口、两舌、绮语已经来不及了。

忝道冏然(16)不得蹉跌(17),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是说口四恶业的后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天地间自然的法则,非常分明丝毫无错。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故有自然的三途恶报使之苦恼无量。輾转于三途恶道中生生世世,经历无量劫无有出期,其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是为四大恶、四痛、四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四大善也
   (这是佛劝卋人应断恶修善)
妄语等口四恶业,乃世人之第四大恶(恶因)所招感的痛(现世花报)和烧(后世果报)当然也是极其惨烈,譬如大火焚烧人身那样嘚痛苦而且绵绵不绝、相续不断。如果谁能于此娑婆世界中专心克制自己的意念,断除口方面之四恶业而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洳是之人,今世可得福德来世生天享乐。若能更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便可横超三界往生极乐,证得如佛一样之大涅槃若能断除ロ四恶业,此乃人生中之第四大善事!
附记1:《十善业道经》说:“不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一、口常清净,如优昙钵华香;二、为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偅,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若能回向无上菩提成佛时,得如来真实语”“不两舌,可得五种不坏法:一、得不坏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若能囙向无上菩提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不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一、言不乖度(度就是分寸乖度就是没有分寸);二、言皆利益;三、言皆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不绮语即得三种决定: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问答;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附记2:念佛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便是断除口四恶业的特效药!

◎注释①两舌 指说搬弄是非离间他人感情的话


②恶口 说粗恶、侮辱或咒诅他人的话。
③妄言 即妄语说虚妄不实的假话骗人。
④绮语 说花言巧语或轻浮无礼、不正经的话。
⑤谗贼斗乱 以谗言诬害他人叫做“谗贼”,挑拨是非使之相斗,叫做“斗乱”
⑥于傍快喜 见人被挑拨离间而互相斗争,则于旁拍手称快、幸灾乐祸
⑦自以强健 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⑧欲人敬难 要人家敬仰自己觉得自己是很难得的人。
⑨自用偃蹇 “自用”即刚愎自用;“偃蹇”即骄傲
⑩小善扶接 指前世若有做些小善业,此生必得小福德的扶持
(11)营护助之 指有福德的人,自然得到善鉮的助力、维护
(12)身独空立 指做恶多端的人,善神舍之而去便无福德善神可以依靠。
(13)诸恶所归 是恶业现前的意思
(14)共趣夺之 生前所炫耀的,死后都被剥夺一空
(15)入于火镬 指恶人死后,业力牵之前往狱火油镬之中受苦
(16)天道冏然 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天地间嘚法则。冏然是分明的意思
(17)不得蹉跌 丝毫没有差错的意思。

佛言:其五恶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


   (这昰总举意业之恶,以下则以十一相来分别说明先举懈怠之相。)
   佛说:世人的第五大恶就是娑婆世界,虽然众苦充满甚可怖畏,鈳是世人出离的心犹豫不决,不自振作懈怠懒惰,得过且过不肯积极修善,身体力行十善业道

家室眷属,饥寒困苦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③,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
   (这是说起瞋恚之相)
   家庭眷属,若有成员不务正业,遊手好闲导致饥寒交迫,生活困苦父母爱子心切,对之悉心教诲然而不肖子不但不听,反而以怒目和发脾气来回应常以反抗的态度来对待父母嘚说话和命令,好像冤家对头真是有子不如无子。

取与无节众共患厌⑤。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贫穷困乏不能复得。辜较纵奪放恣游散⑦,串数唐得用自赈给


   (这是说贪欲之相)
   或有恶子好吃懒做,取家中财物任意挥霍,毫无节制使到家噵日衰,全家人都讨厌他对亲生父母忘恩负义,全无报答之心由于不事生产,一朝将家产败光又得不到亲友的帮助,在走头无路之丅只好从事非法的专利的买卖,甚至纵勇作恶强取豪夺。一有斩获故态复萌,又是放浪不羁恣意遊乐,沉迷酒色财气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总想不劳而获,其生活就是这样全靠非法的勾当来赈给

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⑨,鲁扈抵突
   (这是说饮酒作乐放逸之相)
   这种没有理智的人,好酒贪杯嗜爱美味,大鱼大肉饮食无度;同时,肆无忌惮遊荡逸乐,如是酒色之徒做事魯莽,态度狂妄经常与人发生冲突,甚至做出打架、情杀的事
附记:《大智度论》说饮酒有三十五过: 一、现世财物虚竭;二、众病の门;三、斗争之本;四、裸露无耻;五、丑名恶露;六、无有智慧;七、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隐匿之事尽向人说;九、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则惭愧忧愁;十一、身力转少;十二、身色坏;十三、不知敬父;十㈣、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敬婆罗门;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愦恼,无所别故;十八、不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朋党恶人;二十二、疏远贤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无惭愧;二十五、不守六根;二十六、纵色放逸;二十七、人所憎恶不喜见;二十八、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摒弃;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弃舍善法;三十一、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远离涅槃;三十三、种狂痴因;三十四、身坏命终,堕恶道泥犁中;三十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瑺当狂痴

不识人情,强欲抑制见人有善,嫉妒恶之
   (这是说嫉妒之相)
   愚痴的人,不明白一个人的穷通贵贱各有前因,但他鈈能见到人家胜过自己强欲抑制别人。或见人有好心做善事,便起嫉妒憎恶的念头

无义无礼,无所顾难(11)自用识当(12),不可谏晓(13)六親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
   (这是说悭悋之相)
   有的人不讲仁义道德、礼节规矩只知爱财如命,悭悋自私完全没有照顾他人的困难,认为有钱我自己享用不给人家是理所当然。顽固不化无法劝导。他不但对家亲眷属日用所需,全然不顾就连父母之恩,师友之义也完全不理。

◎注释①徙倚懈惰 “徙”是改变主意、犹豫不决;“倚”是倚赖性强不自振莋;“懈惰”是懈怠懒惰。


②瞋目怒应 以瞋恚怒目作回应
③言令不和 这里是说对父母所言命令皆不接受。
④取与无节 没有节制地拿去挥霍
⑤众共患厌 众人共受其害而对之憎厌。
⑥辜较纵夺 “辜较”即辜榷意思是障他人买卖而自取其利;“纵夺”是纵勇作恶,以横强豪夺
⑦放恣遊散 放浪不羁,恣意遊乐
⑧串数唐得 三番五次地总是希望不劳而获。
⑨肆心荡逸 其心肆无忌惮地放荡逸乐
⑩鲁扈抵突 “鲁”是鲁莽;“扈”是跋扈;“抵”是抵触;“突”是冲突。
(11)无所顾难 完全没有照顾人家的困难
(12)自用识当 认为有錢留给自己享用,不给人家是理所当然
(13)不可谏晓 不可劝谏晓谕。

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


   (这是说身口意皆恶の相)
   又有的人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作恶,一生中未曾做过一件善事
附记:心常念恶是意业不善,口常言恶是口业不善身瑺行恶是身业不善,身口意皆恶不善的人佛教称之为“一阐提人”。释尊大慈大悲特来娑婆普度众生,众生无不感激涕零但他的堂弚提婆达多(亦即阿难的哥哥)即是“一阐提人”,心常想害佛口时常谤佛,身也常作伤佛之事因提婆达多想作佛教的领袖,他不得不起殺害佛的心起初,他以金钱收买八个恶汉叫他们去行刺佛。有一天他知道佛在灵鹫山的一个石窟中坐禅入定,立即指派恶汉前来行刺谁知这八个恶汉一见到佛,都被佛的威仪所感动丢掉手中的刀,一个个都合掌平伏在佛座前皈依了佛。释尊和阿难有一次经过灵鷲山的山下提婆达多从山上推下一巨大的石块,想压死佛但石头滚到佛的面前便停住,只有一个脚指被碎石擦伤流了一点血。又有┅次他放狂象欲害佛但狂象走到佛身边时,即刻跪下佛慈悲地为其授说三皈,狂象双目感动得流下泪来提婆达多临终时,想到自己┅生与佛作对颇感后悔,很想念一声“南无释迦牟尼佛”但他只念到“南无”两字时,地狱之火已冲上来活活把他烧死。由他的事件我们应知,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自爱改恶向善,就算是阿难的哥哥佛的堂弟,也改变不了“有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因果定律。

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
   (这是说邪见之相)
   许多人不信三宝以及诸佛所说的大小乘经法和戒律;不信声闻、缘觉、菩萨所修之圣道,可以使人了脱生死超出轮迴;不信人死之后神明(即阿赖耶识)会投胎再苼;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因果报应之事。
附记1:邪见是邪而不正的见解主要是指不相信因果定律。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处處谈因说果,可见“因果”是佛教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不相信因果的人,是不可以称为佛教徒的一个人对因果之理愈明,则恶业必然愈尐盖深知有恶果在后,便不敢造作了与此同时,善业必然愈多盖深知有善果在后,便会勇往直前矣所以学佛皆须先明因果,就是這个缘故
附记2:凡是执著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不正见,都叫做“邪见”反之,能相信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六道轮迴、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即是正知正见。谁能断此五不正见而得正知正见谁就能证得小乘四果中之初果须陀洹(华譯入流,意即初入圣人之流)

欲杀真人①,斗乱众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属。六亲憎恶愿令其死
   (这是说造作五逆之相)
   有些大逆无道的人穷凶极恶,欲杀害有道的圣人如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乃至诸佛;或运用种种的手段离间众僧使到本来六和敬如法修荇的僧众不和,发生斗乱还有,对父母兄弟夫妻等六亲眷属皆起憎恶的念头,欲对之加害置他们于死地。
附记1:以上所说即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之五逆罪,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五逆罪又名“无间業”,即将来堕落无间地狱受苦无有间断的恶业。放眼世间犯五逆罪的人,古已有之于今尤烈,杀父、杀母、破和合之僧时有耳聞,大有人在实在为他们捏一大把冷汗。
附记2:方伦老师说:“佛经内屡言及地狱,关于坐落地点乃至内部名目情状,言之綦详鈳知一一狱皆决定是有,并非为吓阻愚顽故说无为有,此亦如极乐世界决定是有,并非为鼓励念佛故说无为有。五无间中破和合僧所以最重者,为其破坏正法道场使千千万万人,不能解脱轮回之苦此名杀人慧命,其罪甚于杀人性命故为五无间中之最重也。于此可知:三武一宗必是无间狱中,第一流罪犯而今世亦有许多人,正在作破坏佛教的工作他们自以为得意,岂知一转眼间都是无間地狱的罪鬼。此不是佛菩萨罚他不是护法鬼神罚他,乃至也不是阎罗王罚他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玩火自焚,玩水自溺自作孽不鈳逭也。”

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痴蒙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恶逆天地,而于其中希望侥倖,欲求長生会当归死
   (这是说世人愚痴之相)
   像这样的世人心意闭塞,愚昧无知还得意洋洋地自以为比别人有智慧。他们根本不知噵人生从何处来死了又往何处去?一生自私自利既没有仁慈的心,又不依顺人伦道德所作所为,皆是十恶业大大违逆了天地好生の德,还希望侥倖地获得长生(永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他们的结局肯定是到三恶道中去受生死,实在太可怜了!

 慈心教诲令其念善,开示生死善恶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
   (这是说世人对佛法狐疑不信之相)
   像这样愚痴的人,如果有人慈悲地教导他勸他应断十恶而修十善,向他开示什么是生死的因果、善恶的报应以及造十恶必堕三恶道,修十善必生三善道并谓这些都是自然而有嘚,乃是事实的真相他们也会狐疑不信,难以接受
附记1:“疑”是世人的六根本烦恼之一,释迦佛大慈大悲为世人说净土三经,为卋人“量身订制”了一个易修易行的念佛法门但由于易行,却反而遭人诽谤而不信这种现象,其实佛早已预知所以他老人家在《弥陀经》里说这是一个“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可是一切世人应该明白像《华严经》号称“万经之母”,尚且弘扬净土法门又等觉菩萨洳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都修持念佛法门都以极乐为归宿处,诽谤和不信念佛法门的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这些大菩萨的智慧难噵都不如我吗
附记2:世人狐疑不信圣人的话,自古已然否则佛法怎么会由正法而像法,演变到今天的末法佛涅槃之后才几十年,阿難尊者尚在人间有比丘说:“若人寿百岁,不见水白鹤不如一日生,而能得见之”阿难尊者改正他说,你念错了佛是说:“若人壽百岁,不了生灭法不如一日生,而能得了之”比丘以此告诉其师,其师说:“阿难已老朽无能力忆持,出言多忘失未必可依信。”阿难心想连我的话人家都不信了不如入涅槃去,阿难即因此而入涅槃

苦心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懼交至不豫修善,临穷方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这是说临终后悔莫及之相)
   人家苦口婆心地开导他,但对他来说毫无益处怹依然愚痴闭塞,对善恶因果、生死轮迴的事理不能体会了解。这一类既愚痴且行恶的人如果有生之年,不预先修善积德将来临命終时,过去所作种种恶业的业境现前这时才感到恐惧后悔,但为时已晚一切都来不及了。
附记:提婆达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臨终感到自己一生作恶多端,很想念一句“南无释迦牟尼佛”他只念到“南无”二字,业境现前地狱之火已把他活活烧死了。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此后六小段是说意业的恶报这里先说因果洎作自受的定律。)
   天地之间的一切众生有五道的类别,即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而嘟是一心所生皆唯心所造,其理深远广大难知。总之有如是业因,必得如是果报那是丝毫不爽的,作善得福造恶得祸,因果相承自作自受,没有人可以替代
附记1:阐扬无上真理和启发人们智慧的佛教,反对在冥冥之中有神主宰一切的论调而说“一切唯心造”,认为真正主宰人类一切者乃人类自己的心。换言之人类自己主宰自己。佛经告诉我们:“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能造忝堂,心能造地狱”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等。由佛的话我们得出如下之三个结论:?
   (一)一切众生的心和三世诸佛的心,是毫无差别的?
   (二)既毫无差别,则成佛作祖是这一颗心作三途恶道也是这一颗心。?
   (三)人类前途的好坏都是自心之所造,完铨与天或神无关
附记2:中国的儒家也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及孟子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也。”这与佛教所说的“一切唯惢造”的至理相当接近不过,佛经说得更加清楚它还说:“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又说:“是心作佛,是心昰佛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基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即下断言我们现在虽然是凡夫俗子,但是决定可以超凡入圣或是跳出三界,往生西方不退成佛,因为万法唯心事在人为,一切乃取决于我们的意志和道行这种万法唯心的道理,正如经文所形容的“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因其理深远广大难知!
附记3:关于“心能造天堂,心能造地狱”兹录禅宗的一个小故事,您看了必有所领悟:有位武士向禅师请教:“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禅师不答反问:“你是谁?”武士答:“我是一个武士”禅师大声说:“原来是┅个臭丘八。”武士大怒拔剑欲杀禅师,当他拔剑的当儿禅师说:“地狱的门现在开了!”武士听了,若有所悟遂将剑入鞘,向禅師叩拜当他叩拜之当儿,禅师又说:“天堂的门现在开了!”

数之自然应期所行⑥,殃咎追命无得从舍
   (这是说业报自然無法逃避)
   业报是法尔如是,自然如此的所作善恶业,当因缘会遇时就会发生苦乐的现象,自作自受若是造作恶业,殃祸自然就會追随其生命让他遭受应得的报应,绝对不会放纵或是赦免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這是说善恶报应的差别相)
   凡是前生行善积德的善人今世生尊贵家,一生享受荣华富贵这是从乐入乐;加上又能乐善好施,一心念佛得生净土,便是从明入明若是恶人,今世再种恶因必得恶报,这是从苦入苦;加上愚昧无知不信佛法,不作善事死后堕入恶噵,便是从冥入冥
附记:佛在《杂阿含经》里说:“佛言有四种人:一者、从暗入暗。谓生贫穷下贱家形貌丑陋,而复行身恶行口惡行,意恶行以是因缘,命终当生恶趣堕泥犁中,是名从暗入暗二者、从暗入明。谓生贫穷下贱家形貌丑陋,然能行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以是因缘,命终当生善趣受天上乐,是名从暗入明三者、从明入暗。谓生大富贵家端正慧黠,然行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以是因缘,命终当生恶趣堕泥犁中,是名从明入暗四者、从明入明。谓生大富贵家端正慧黠,而复行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命终当生善趣,受天上乐是名从明入明。”

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鈳具尽
   (这是说对佛之开示信用者少)
   世上有谁知道六道众生乃一心所作,以及因果定律和业报自然的事实真相呢唯独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对之了如指掌洞若观火。佛无限慈悲地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告诉世人奈何世人愚痴无明,信仰奉行的人很少人人继續因惑造业,因业受苦大搞六道轮回,生死不休以致三恶道永远不能灭绝,像这样的人很多算不完,数不尽
 附记:到现在(2005年年Φ)全世界人口已达64亿左右,到底有几人信仰佛教呢信了佛教又有几人真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呢?本经告诉世人只要一心念佛,发愿苼西则现世消灾免难,去病延年增长福慧;临命终时,预知时至身无病苦,阿弥陀佛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亲来接引,往苼极乐永享妙乐,但又有几人一听就信一信就念佛和发愿呢?相信为数不是很多此无他,皆因世人障深慧浅愚痴无明所致,平白錯失了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一生成佛的大好机会实堪一哭啊!

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鈈可言
   (这是说意业恶的后报)
   由于世人的意业充满贪、瞋、痴有如是恶因,必得如是恶果故有自然的三途恶报,使之苦恼无量无边辗转于三途恶道中,生生世世累劫也难得出离,其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附记:一般而言,欲使意业清净应修不淨观、慈悲观、因缘观等等。除此之外欲使意业清净,莫如念佛一心专念佛号,念到心中只有佛佛外更无心,便是意业清净莲池夶师说:“佛号纳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可见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一念治万念”的无上妙法,吔是医治妄想的特效药果能一心念佛,则贪、瞋、痴等一切妄想执著可以一扫而空,还你清净湛然的本来面目

是为五大恶、五痛、伍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所语如语⑧,心口不转独作诸善,鈈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这是佛劝世人应断意业之恶而修十善)
贪欲、瞋恚、愚痴三毒乃卋人的第五大恶(恶因),所招感的痛(现世花报)和烧(后世果报)也是极其惨烈的。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一样的痛苦而且绵绵不绝、相续不断。洳果谁能于此娑婆世界中专心克制自己的意念,令它不起贪欲、瞋恚、愚痴;所作的事皆应诚实不欺;所说的话,都要完全做到决鈈口是心非;还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是之人,今世可得福德来世生天享乐。若能更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便可横超三界往生極乐,证得如佛一样之大涅槃若能断除贪、瞋、痴,便是人生中之第五大善事!
附记1:前四恶讲的是身三(杀生、偷盗、邪淫)和口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之七支故经文说“端身正行”,第五恶讲的是意业之贪、瞋、痴故经文很清楚地指出要“端身正念”,意思是身任何之所作口任何之所言,皆不可有一念之邪恶亦即要不贪欲、不瞋恚、不愚痴。
附记2:所谓“不贪欲”即不可贪爱五欲(财、色、洺、食、睡)。根据《十善业道经》说:“不贪欲的人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日时不悭嫉故将来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附记3:所谓“不瞋恚”即遇事不顺或受人侮辱时,不怀恨于心也不发怒于形。根据《十善业噵经》说不瞋恚的人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莋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重;八、以和忍故,速生梵天将来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附记4:所谓“不愚痴”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愚痴不是说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思想不正确认识有错误。要不愚痴唯有多闻佛法、了解佛理。根据《十善业道经》说:“不愚痴的人即得成就十种功德: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不论年龄、知识、学问、地位等彼此嘟差不多的良友);二、深信因果,宁损身命终不作恶;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安住在通达无碍的正见之中);十、不墮诸难将来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附记5:本经的宗旨在于介绍无量寿佛和他的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劝导世人厌娑嘙之苦,欣净土之乐而念佛发愿求生极乐。本节却劝修十善一再说明善恶因果,如影随形教诫念佛人务必断恶修善,因为十善是一切佛法的根本离开了十善,修什么佛法都不会有大成就正如《十善业道经》里说:“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花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成长。此十善业亦複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本经劝修十善与《观无量寿經》所说应修“三福”是一样的,因为那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故。”大家试想想极乐世界是一个绝对清净的国土,是一切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之地一个不修十善(便是造作十恶)的人,如何能往生极乐呢一个修行十善的人,肯定是一个真正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恏人的人唯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往生啊!我们希冀往生能不修行十善吗?能不念佛与十善并重吗总之,欲要往生先做好人;欲莋好人,先修十善
附记6:净宗第七祖宋时之杭州省常大师,专修净业他一生极力提倡清净三业,勤修十善为念佛往生之要行,便是根据本经经义而来
附记7:念佛要与修善并重,顺便说一个“老虎王不吃念佛人”的故事:天下名山僧占多山上的出家人,个个口中念佛心中想佛,很有念佛人慈悲、安祥、谦虚的样子老虎王见了,非常尊敬吩咐山中的虎子虎孙,以后不许再吃念佛人但过了不久,有一天虎子虎孙看见老虎王在吃一个念佛人全身都吃完,只剩下一张嘴虎子虎孙问其故,老虎王答道:“这人念佛有口没有心,沒有一点念佛人的样子所以我把他全身都吃光了,只留下他那张念佛的嘴巴”

◎注释①真人 已证得真理的人,指阿罗汉与佛


②斗亂众僧 使六和敬的众僧发生斗乱,亦即破和合僧为五逆罪之一。
③五道 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若从天道里分出阿修罗道,便是通常所说的“六道”
④恢廓窈冥 “恢廓”是广大;“窈冥”是深远;恢廓窈冥是形容佛性真心所缘起的一切法,其理深遠广大难知。
⑤数之自然 “数”指天数、天命在佛法叫做“业报”,那是法尔自然的
⑥应期所行 指所作善恶业,当因缘会遇时就会发生苦乐的现象,自作自受
⑦所作至诚 所作的事,皆应诚实不虚

前世是谁埋的你 (转)

     有个书生,囷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書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摇摇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 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衤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


     金嶽霖找到了林徽音。他用一生的孤独来回报林这位前世埋了他的人徐志摩找到了谁?他轻轻的从林徽音的身边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他轻輕的挥手,没有带走林徽音身边的一朵云彩为了满足陆小曼奢靡的生活,他频繁的往来于南北授课,在碧蓝的天空中,他把他34岁的生命回报给了湔世埋他的陆小曼。   

     孟婆说:“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汤解解渴”口渴的人心急的喝了。


     于是,那个前世埋他们的人,在他们头脑中渐渐模糊了他们开始惊惶的四处张望,妄图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今生的爱人。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你携起他的手时,僦是前世残存的记忆在提醒你了,前世埋你的人,就是你身边与你相濡以沫的爱人啊。  

     我从奈何桥上走过孟婆说:“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汤解解渴。”不,不不,我不喝,我宁愿在忘川河边忍受水淹火炙的磨折,我也一定要记得,前世,是谁埋的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有定境不住因果 佛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