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享单车设计公益用语到底是不是公益谁能在战局中胜出

互联网+国家战略智库
? ? ? ? ? ?
当前位置: &
& 共享单车的下半场:携手逃离北上广
共享单车的下半场:携手逃离北上广
&&日10:5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继8月23日发布最严限制令,广深也跟上脚步,同月29日出台禁投政策,要求各家立刻暂停新增投放车辆,共享单车市场一夜之间突然变得风声鹤唳。
  逃离北上广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共享单车全国累计投放超过1000万辆,注册用户超过1亿人次。1000万辆共享单车的扎堆乱放,成了城市的巨大隐患,不少城市甚至出现了触目惊心的共享单车&坟场&。
  以为例,共享单车的存量已达80万辆,地铁口、写字楼已是车满为患,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政府要求各企业停止新车投放,顺理成章。
  业内人士指出,广深出台禁令之后,一线城市已经全面禁止新增共享单车,这意味着一线城市的市场竞争已经宣告结束。目前一线城市市场,九被、两大巨头占领。其他&玩家&再想从中取一瓢饮,除非可以有大量的资金打&免费&战役。
  这一点,小编早在今年4月24日,《共享单车到底是不是公益,谁能在战局中胜出?》(点击进入)一文中,就已经做出了精准预测。
  上半场胜负已分,共享单车的下半场就到了三四线市场。
  (U-bicycle),本周在召开新闻,宣布遵守禁令,在广深地区停止投放。随着禁令的颁布,原本已经饱和的一线城市共享单车市场情况严峻。
  优拜CEO余熠对简小编(ID:ejfinance)表示,优拜的团队都来自于网,网当时在一线城市占优势,二三线城市占优势,但后来并购了点评网,由此可见二、三线城市的体量完全可以诞生一个巨头。
  面对各地政府的禁令,逃离北上广成了唯一选择。业内人士表示,北上广深和省会这些一二线城市很大,但三四线城市也不小,这些城市居民对共享单车的需求却很大,完全不逊于一、二线城市,市场远没有饱和。深挖三四线城市完全有逆袭的机会。
  未来剩几家?
  共享单车的竞争已经空前激烈。
  6月,悟空单车宣布破产,成为全国首家宣布破产的共享单车企业,仅仅隔了8天,3Vbike也宣布停止运营,不久之前,町町单车公司&人去楼空&。
  一边是小公司,一边是和一骑绝尘,共享单车行业似乎胜负已分,迎来了两极分化。未来这个市场会剩下几家?
  华南区负责人张天新向小编表示,共享单车以后最多剩3-5家,最少剩3家,第一ofo,第二摩拜,目前优拜排名第三,在三、四线市场突破机会很大。
  相较于一线城市,如,投放量已突破100万,而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万人,即便这些人全部成为共享单车用户,最多需要80&120万辆。相反,像一些二三线城市虽然每个城市的人口较少,但是如果把城市人口累计起来,也是一个可以同一线媲美的庞大的需求群体。
  除了看准市场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才是共享单车能长存的源动力。优拜单车,在去年9月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中路资本、初心资本、点亮资本等,11月份获得1.5亿A轮融资,12月后又获1亿元A+轮融资。
  共享单车能否盈利?
  关于共享单车是否能盈利的问题,小编半年前也就预测如下:
  按照摩拜单车2017年2月在广州投放10万台,运营商推算出有活跃用户100万来算,就是平均每10个人分享1辆单车,这些用户都能给共享单车带来收益,先是每个人要预存299元,投资收益率有3%,然后每次使用最少也要给一块钱。
  然后是广告收入带来的收益:
  1、APP广告收入:参考滴滴的,平均每个订单都能产生0.3元的广告收入。
  2、车身广告收入:按照每1000辆单车折合一辆公交车来测算的话,每辆单车每个月能带来14元的收入。
  按照上面的成本和收入来算,共享单车平均每天的使用率要超过3.51次,才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因为目前、巴黎、台北的公共自行车每天的使用率都超过这个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过度竞争,在不考虑回收初期投入的情况下,共享单车还是可以自负盈亏的。
  优拜单车华南区负责人张天新也表示,共享单车其实不一定非要盈利,因为一半是商业项目,一半有社会效益。类似于各地的公共汽车公司,基本都是亏损的,但是有社会效益,所以地方政府掏钱补贴。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有地方政府为补贴城市自行车,每年花上千万,而现在这些补贴完全可以给到共享单车公司,因此,三四线城市聚沙成塔,也有大量补贴空间。(来源:易简财经)
&&&&10月7日开始,携程“捆绑销售”事件引发热议,在线旅游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TOP20热点被投诉生活服务电商”中,OTA成为用户投诉“重灾区”。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发布报告+行业数据+评测榜单+观点评论+投诉案例等方式,联动全国媒体对携程、艺龙、同程、飞猪、途牛、去哪儿、蚂蜂窝等典型平台进行持续跟踪调查(详见专题: )。
【】【】【】【】【】
「关键字」
& &(1)凡本中心注明“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或带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水印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 ,其版权均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中心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与本中心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违者本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
& &(2)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中心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中心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中心不承担责任。
& &(4)凡本中心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5)关于本中心发布的用户投诉稿件,信息均由用户通过本中心投诉通道提供,本中心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内容真实性有误,请与本中心联系,本中心将在核实后进行处理。&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中心内容者,本中心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中心联系的请发送相关内容至邮箱:)& &此版权声明解释权归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
  根据证监会的最新IPO审核情况,三只松鼠处于中止审查状态,其上市之路暂时告一段落。  截至日的证监会最新IPO审核情况显示,三只松鼠处于中止审查状态,这意味着三只松鼠的上市之路暂时告一段落。...
生态型企业:
行业热点:
曝光专区: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人士,请联系:
行业/频道:
产品/服务:
数据/研究:
导航/平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小鸣单车邓永豪直播手记:入局共享单车战局 ,是一场深思熟虑的豪赌
小鸣单车邓永豪直播手记:入局共享单车战局 ,是一场深思熟虑的豪赌
在行人、路人使用共享单车用得欢畅嗨爆的时候,各家共享单车企业一边焦头烂额的应付各种运营问题,一边欣喜若狂的跟投资人谈着几亿人民币甚或美金的融资。媒体圈、投研机构、企业圈都在津津乐道共享单车的创新模式,“90天结束战斗”的博眼球断言,“共享单车是照妖镜”的判语,“共享经济是资本的新风口”......越来越多的新鲜话题浇注在这一传统事物上,暂且不管单车这两个单薄的轮子能否负载这些远大前程和想象空间,共享单车战局中人的酸甜苦辣,或许更能让热闹旁观的我们,咂摸出一些味道,窥视到些许行业底色。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忽如一夜春风来,万紫千红遍地开”,各色各款不同的自行车陈列在道路两旁,打开手机随用随取,接驳起地铁站公交站到写字楼、小区门口、美食餐馆等任性自在的短途行。一时之间,好像不摩拜就不摩登了,用ofo貌似就跟UFO扯上边,开小鸣俨然返老回童做回小明了。第二期直播,邀请到小鸣单车董事长邓永豪,直播期间一直在管理后台的我,疲于应付热情的网友,无暇顾及,访谈环节透过耳机听到他说自己入局共享单车,是因为“做了一辈子自行车,如果缺失这个机会,会后悔。”想来,这是一个满载情怀的儒雅大叔吧,声音温厚笃实,后台里热情网友纷纷留言“大长腿”、“细腰”、“帅”,一副舔屏姿态。让我这个幕后工作者,真是招架不住这等热情架势。前期查资料了解到,从1993年就开始跟自行车打交道,从门店到连锁到生产,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先是携凯路仕成功挂牌新三板,后又巨资投小鸣单车成联合创始人。一路走来,邓永豪跟自行车死磕了24年,从销售端发展成上游厂商又转而杀入终端市场,选择了一个战况异常激烈的领域并直接叫板行业老大。仅靠着对自行车24年的感情就冲动入局?恐不尽然。“很多投资人对产业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可能把这个当成过去的滴滴、快滴、uber来理解,当作一个纯互联网的业态理解,看的是谁烧的钱多,烧的快,但是现在90天早已经过去了,战斗依然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才刚刚起步,这是一个跟过去纯互联网完全不同的业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谁都可以做,但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要求的东西比纯互联网的产业复杂得多,如果没有多方面的经验,入局其中会感觉非常吃力。比如,产品的选型非常关键,如果没选对,成本偏高,消费者不喜欢,就吃力不讨好了;那如果成本降到一个非常有竞争优势的模型里,就更容易获得收益的平衡;那产品的选型就需要对用户的使用习惯有深入的了解,对零部件的品质,功能性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才不会走弯路,所以我们是非常认真的研究这个产品,基本上投入到现在没有走任何弯路,而且可以看到我们走过的路都是竞品模仿的方向。”凯路仕在直行车领域深耕24载,对行业的了解可谓深厚,依凭凯路仕的行业实力,在小鸣单车的产品打磨、产能保障、用户习惯等方面会有一定的辐射和惠泽,但这其中有多少作用作为外行的我不得而知。但与大牌自行车厂家合作已是其他多家共享单车纷纷选择的战略布局:ofo与飞鸽、凤凰等自行车厂商达成合作,建立起国内工厂近距离点对点的供应链协同体系;摩拜亦携手富士康 在单车设计领域展开合作,据称富士康将专门开辟摩拜单车生产线,为摩拜提供500 万量级产能;此外,优拜单车与永久签收联姻,小蓝单车投身野兽骑行怀抱......在开疆拓土占领用户市场的同时,各家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铺排规划上游领域的合作并开展激烈的竞争。在去年10月,邓永豪豪掷1亿入局小鸣单车,并以董事长身份统领小鸣单车的战略布局,这其中自有其对这个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效应的先见之明。
相比其他共享单车而言,邓永豪以小鸣单车董事长的身份坐局,将能更好的协调和统筹起凯路仕与小鸣单车两个团队之间的优势互补,将凯路仕在产品打磨、用户体验、运营维护、市场运维等方面的经验直接反哺给小鸣单车;但小鸣单车能给凯路仕这一专注于专业自行车细分市场带来什么,倒是值得琢磨。 “共享单车出来后带来了很多积极正面的影响,数据显示,我们每投放一台车,带来了10~20个用户,在不同的城市,可能投放1万台车就有10~20万的用户,这是非常快,并且不用任何引流和宣传,这也回应了为什么很多公司愿意投入这个行业,因为可以不用花钱就得到非常大的流量的平台和入口。”邓永豪在直播中所提到的单辆车的引流贡献力,不知道能否借此窥视到些许筹谋。
流量和入口,是互联网公司玩法的一大法器,掌握了流量和入口,貌似就掌握了市场的致胜法宝,掌握了企业生存的现金流,但如何变现呢?
倒是发现很多小商家在共享单车车身进行各种“牛皮癣”式的小广告,不知道这是否给共享单车企业们提供了一些流量变现的路子?相比其他几家共享单车已经达到近百万的投放量,小鸣单车的投放量可谓克制。 “跟其他共享单车创业者有一些差异,毕竟已经是一个挂牌公司的董事长,失败成本非常高,做这个之前深思熟虑,并非试试看,一定是从产业角度,从商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觉得在这个领域做到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进入。之前提到的,我们的投放速度慢,这个慢其实是有策略的慢,而不是产能更不上。共享单车到现在还是一个摸索阶段,并且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特别是刚才提到的无序投放,带来资产的运行效率太低,损害太高,对公共场所的侵占导致政府反感,包括不骑单车的人的反感,对这些问题不想透而无序的快,就像站在沙滩上的巨人很容易倒下。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很多问题我们之前都想到过,比如怎么提高运行速度,怎么解决乱停乱放,很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邓永豪在专访一开始,就爆料说小鸣单车在17年将会投放400万辆,不知这速度是否为公司厚积薄发之举?
互联网讲究的是速度,谁先占领市场谁便拥有了先发优势,但貌似在共享单车这里,还得两说。摩拜299的押金,立马变成用户转投其他押金更低者怀抱的首要因素。随着其他共享单车押金的降低,以及计费更低,共享单车大有陷入价格战的苗头。共享单车到底拼的是什么?局中人尚未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旁观者又哪里说得清呢?不过,一杆风投倒是对其信心满满,各家共享单车身后都盘踞着不少财大气粗的大财团,这不ofo就报出4.5亿美元的D轮融资,而且这还仅仅只是部分。新芽NewSeed(ID:pelink)据公开信息整理,已披露融资消息的共享单车创业公司超过10家;其中,2016年下半年融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入局资本多达30家。
16年底,邓永豪在中国共享经济华南高峰论坛上,为大家带来一份干货数据满满的PPT,在层层递推中演算出了共享单车未来市场空间容量:中国人口为14亿,城镇人口为8.4亿,当中一半有出行需要,而五公里以内的以30%计,平均来回两次,假如有一半使用共享单车的话,每天将达到1.26亿次。以单次使用0.5元计,每年共享单车的潜在市场高达189亿。如此大的想象空间,也难怪资本兴奋异常,但到底具体的蛋糕怎么分,谁能分到?
对于盈利,邓永豪认为小鸣的生产厂商出身具有天然的优势,单车的车辆成本只有400元,远低于同行,加上实心轮胎,后期维护成本也相当较低,以每辆车每天骑行4次,每次收费0.5元计,理论上200天即可回收成本,回收成本周期还不到对手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小鸣单车在目前的收费水准下,只要能做到相应的规模,就完全有可能实现赢利。
而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的回应则更显霸气:就算失败了,这也是一项公益。
谈盈利尚早,但随着一线城市投放量逐渐趋于饱和,共享单车想要占据更多市场,必然会投向二三四线城市,但那里是一片怎样的战场呢?
之前有新闻爆出一位福建莆田的本土创业者林斌,因在上海体验了一番摩拜的魅力,便兴高采烈的把共享单车模式复制到家乡,春节期间在莆田投放了667辆自行车。然而,不到两个月,仅能找回了157辆车“残车”,剩下510辆不翼而飞,丢失率高达76.5%,而项目营收总计才1000块钱左右。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深思,共享单车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口袋浅薄,付不看世界的旅费。
作者最新文章共享单车项目火了 但创业真的不是做公益|共享单车|创业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共享单车项目火了 但创业真的不是做公益
  PingWest / 翔神
  上周最火的可能就是刚进入北京的摩拜单车,好像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里都是这辆桔色的自行车。当大部分人都在歌颂称赞共享经济的时候,却忽略了一点:这是很美,但压根不能被称作是一门生意。摩拜单车和它的同行们可能很长时间里都赚不到钱,只是在以创业之名来做“公益”。
图片来自摩拜单车官网
  扫码即开,随处可停可取是摩拜单车最令人青睐的优点。
  摩拜单车北京发布会后的群访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粗鲁”的提问者,他让大家很不适。
  大多数群访环节,提问者与嘉宾互相之间都比较给对方面子。当轮到这个提问者时,他提高了好几个音量,身子前倾,不知道过于激动还是紧张,说话都有些结巴。他问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作为一个商人,不考虑赚钱的话,有什么意义呢?
  胡玮炜对此前关于摩拜单车的很多提问都用“没想过”、“没考虑过”来回答,这个也不例外。她皱着眉头告诉这个“粗鲁的提问者”,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商人啊。这个提问者一愣,说话的音调都弱了许多,紧接着就被初期用户增长和用户体验一连串词给吓了回去。
  但是这个“粗鲁的提问者”恰恰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个摩拜单车和很多创业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共享单车看起来美极了,我们都爱它,可是压根就看不到它盈利的可能,目前也没有什么造血能力强的商业模式。
  在《第一财经周刊》的文章里有一小段这样写道: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全球没有一个公共自行车项目能自己盈利。
  纽约的公共自行车依靠花旗银行的赞助每年仍然亏损数百万美元,台北的 YouBike 则需要捷安特赞助车辆。中国做得最好的城市是杭州,公共自行车在那里极受欢迎。为此,杭州市政府用8年时间,投入了 3000 多个停车点、8 万多辆车,补贴了数亿元。去年是它最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一年,成本 8000 万元,依靠广告和模式输出的收入,亏损 500 万元。
  在《财经天下传媒》的文章里关于摩拜单车单辆的造价也有记录:
  在初期,设计生产 1 辆摩拜单车甚至需要花费 6000 元,现在随着原材料采购量的增加,成本已逐步降低到了 3000 元左右。但即便以 3000 元计,如此大规模的生产、投放及运营,没有足够强悍的资金后盾也是无法想象的。
  目前摩拜单车在上海投放了数万辆,北京数千辆,还在持续补充覆盖。不计入人为损坏、维修的费用(据摩拜单车接受采访时所说,这个损坏率目前相当高,也有很多车被偷盗),即使是购买单车本身,已经是一笔上千万的投入。这算什么共享经济?难道不就是一家受过“互联网”光环加持的单车租赁公司而已吗?
  单车租赁在过去一直作为一个政府项目投入(旅游景区的临时租赁除外)。单车和租车系统的建设,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整个项目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不断的巨量亏损,个人和公司都难以负荷。正如上文提到的,这么久,全世界没有一个做单车租赁的项目可以靠自己盈利,无论是政府支持的公共单车,还是被加持了互联网光环的共享单车。
  PingWest 品玩在采访中问及,摩拜单车自身的壁垒在哪里。胡玮炜解释说:因为摩拜单车看起来并不难模仿,最近号称获得千万美元投资的 ofo 共享单车就是个例子。如果这个市场大家都看不到赚钱的可能性,为什么要进来拼个你死我活呢?
  摩拜单车和它的同行们还喜欢拿公共自行车举例,“杭州、台北都是把公共自行车运营得很好的城市”,以此为自己作可以成功的信用背书。
  然而要知道,在杭州这种由政府主导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并且已经很完善的城市,扫码就能取车,芝麻信用分超过 600 分免押金租车,半小时内归还还免费。所以当有观察者还在讨论滴滴出行最后会收购摩拜单车还是 ofo 共享单车的时候,地方政府早就在市民纳税人和这样的地方大公司支持下,默默把这事做了。
  可是它确实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让生活变好了啊。你也许会这么反驳我。那是因为,这事说白了就是有人肯拿出自己的钱做公益,就像衣锦还乡的乡村企业家在村子里捐了一条大马路,我是村民看着也挺美的,捐十条都不反对。
  可你能看到的,到处都是已经被美好的城市出行愿景感染的人们,耳边萦绕着的是“用户体验”和“改变世界”这些互联网行业里的政治正确。
  小桔车成功刷爆了某一群人的朋友圈,还有到处都是吭哧吭哧踩着并不那么实用,但架不住租赁模式新颖的摩拜单车的——“中产阶级”。
  连创始人都完全不考虑也不想赚钱的创业项目能有多美呢?摩拜单车未来也许会和你所见到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一样,沦为昙花一现、广受赞誉后的一个摆设。它在商业上注定不会成功,最好的结局或许是成为一个靠政府补贴和不断融资苟活的“公益”项目。
有分析认为,三星此次召回,将给iPhone7天赐良机,开始处在下滑状...
你的企业是做什么的?你的业务所坐拥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企业的增...
就像所有互联网合并大事件一样,传言被辟谣、再传言再被辟谣,是...您的头条速递已经到达UC从兴趣,发现乐趣广州优视网络 (C) 2017
版权所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0号增值电信服务经营许可证:粤B2-粤ICP备号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发私信给新智驾
导语:“彩虹家族”终于集齐了。
同步到新浪微博
当月热门文章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共享单车的公益广告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