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中国运动员排名这么累

当前位置:&|&&|&
中国运动员新标签:真实、感动
作者:梁斌&&
责任编辑:张强
  洪荒少女 抢镜真实
  中国游泳队里约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洪荒少女”傅园慧了。这个被誉为“行走的表情包”的杭州姑娘不愿做网红,但还是红了。“洪荒少女”的抢镜出现,她的大胆赛后谈,诠释着运动员真实、幽默、可爱的一面,这无疑拉近了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傅园慧的出现,是中国运动员的进步,中国运动员早已不再是人们以往印象中那样,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不再是只知埋头苦练的夺牌机器。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此刻被这个杭州姑娘完美诠释。
  凭借一段不到1分钟的采访视频,傅园慧从游泳队瞬间红遍了全中国。她让“洪荒之力”成为年度热词,在直播平台的直播围观人数达到1066万人,丰富的表情包更是被二次元创作者们充分利用。一周之内,傅园慧的微博粉丝数从19万激增到了570万。
  在奥运村食堂吃饭时,傅园慧手机丢了。消息传出后,数家手机厂商都在排队送她新手机。但真实的傅园慧并不全是快乐,有谁又会懂得段子手的悲伤呢?一夜成名后,傅园慧坦露心声,她说想过是不是要变得和大家一样,尝试后发现做不到。“内心有一匹野马,我拉不住它。”与段子手相比,傅园慧更想做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里约奥运会,傅园慧58秒76摘得女子100米仰泳铜牌。得知与第二名仅差0.01秒时,傅园慧称是因为自己手太短了。尽管只是一枚铜牌,但傅园慧的商业价值完全不逊色于任何一名金牌得主。“每个人都有很多面,表情包是我特别开心、特别正能量的一面。”一夜爆红不是傅园慧想要的,她以为那段采访会被掐掉,没想到被播了出去,“大家这么喜欢我是个意外吧,我相信总会随着时间被冲淡的。”
  傅园慧的迅速走红,得益于成绩优异基础上的快乐心态和幽默风趣,与以往中国奥运健儿接受采访时的淡定状态有着巨大的反差,犹如被网友们戏称为:“奥运健儿清流界的一股‘泥石流’。”每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训练,当傅园慧笑着说:“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有时候我感觉我已经要死了。”人们应该明白,这份幽默乐观的背后凝结了多少汗水。网友对傅园慧接受采访的新闻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赞誉,网友赞赏她的幽默与直爽,甚至将她的采访截图制作成表情包广为流传。
  如果评选谁是本届里约奥运会上最可爱的运动员,无疑傅园慧有很大几率当选。国外媒体也都争相报道这位“洪荒少女”。英国媒体《每日邮报》不仅把图刊登了出来,还在每张照片下面做了详细的注释。而英国网友在看到相关新闻后,直呼:“这个女孩比咱们的队员还真实、可爱。”“每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笑起来。”对于傅园慧那句极具中国特色的“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每日邮报》并没有给出相应的翻译,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中文表达,英国媒体显然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来翻译傅园慧的“洪荒之力”。一位英国网友感叹道:“每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笑起来。”傅园慧在接力项目中获得第四名,差一步没有上领奖台。赛后,她很自责,觉得自己表现不好,拖累队友。分析原因,也是直言不讳:“肚子疼,来例假了。但游不好就是游不好,自己要负责。”这一下,傅园慧又被国际媒体追捧,认为她敢说真实,敢于打破女性禁忌的话题。本届奥运会,人们对赛事的关注点不再只是单一的成绩,同样关注运动员的真实情感表达,而运动员的个性化差异本身就是奥林匹克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傅园慧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一位。
  对于观看奥运会的全世界观众来说,他们希望通过比赛能感受到更多关于友情、爱情、幽默感、快乐的深切感悟。如果说多年前的北京奥运会是一次国力的展现,那么近些年不断涌现的那些富有个性色彩的运动员,便是国人形象的展现。他们的一言一行在各种媒介上传播放大,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并非一群了无生气的木头人,他们有着鲜活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他们或飞扬澎湃,或风趣幽默。运动员的这些品质,在一些方面似乎比金牌更具代表性。你身边的人可能没几个游泳游得好的,却总有一个傅园慧这样的活宝。生活中难见专业跳水运动员,但秦凯与何姿的相恋与相守,每一天都在万千中国男女间上演。
更多相关新闻:
一个月以来发送旅客46万人次,上座率高达96.4%。
娴熟地侍弄着地里的萝卜,秋季的收获让农民陈吉庆中国运动员为何频频道歉 不要让他们流汗又流泪
燕赵都市报
耻辱 周俊 比赛 球队 道歉
昨天,某媒体向17岁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周俊公开道歉,原因是前一天对她比赛失利所做的“中国女举最耻辱一败”的报道。曹竞:28年前,朱建华在洛杉矶失金,家里玻璃被砸,但现在吴景彪失金,人们给予他最多的是鼓励和安慰。
  本报记者 王巍
  昨天,某媒体向17岁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周俊公开道歉,原因是前一天对她比赛失利所做的“中国女举最耻辱一败”的报道。同一天,夺得一枚奥运银牌的男子举重选手吴景彪面对镜头痛哭流涕,鞠躬致歉。媒体的失误,吴景彪的愧疚,在舆论上都引起了众议。而最终,这种反思指向了我们对金牌的痴迷和狂热。面对媒体的歉意和吴景彪的痛苦,我们的社会并不能独善其身,期间,更有声音呼吁全国各大媒体也应该向被他们长期调侃的中国足球道歉。我们发问:到底是什么扭曲了我们对竞技体育的理解?这种道歉,除了前述媒体,还需要谁来完成?这种歉意,除了要向周俊表达,是否还应该面向更多曾被我们误解和伤害的人?
  曹竞:
  一个开放社会应该有的态度
  中国青年报记者,资深体育评论员。
  燕赵都市报:17岁的周俊初登奥运会交了白卷,有媒体用“耻辱”一词来描述,后来他们向周俊致歉,您听说此事了吗?
  曹竞:媒体当时用这个词,应该是不了解情况。失利之罪不在周俊,而是在中国举重队队内的唯金牌论,举重队的选拔制度和队内环境有问题。拿举重运动员名单来说,48公斤级别上,湖南选手王明娟代替湖北选手田源出征奥运,湖北自然是不愿意了,所以在53公斤级别上,湖北省想上自己的选手,这才有周俊仓促上马。一个练习53公斤级别才二三十天的年轻选手,在奥运会上不失利才怪。
  燕赵都市报:媒体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曹竞:现在的体制其实就是让体育队、运动员全力冲击奖牌,所以,运动员失去金牌才会那么激动,但媒体人不能把自己裹挟在体育圈中,盲从他们的价值观。“耻辱”这个词应该慎用,因为它可能会对社会起误导作用,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更可能毁了她的一生。我们体育媒体应该引导正确朴素的竞技价值观。
  燕赵都市报:您觉得普通民众对金牌的理解是不是越来越趋于理性了?
  曹竞:28年前,朱建华在洛杉矶失金,家里玻璃被砸,但现在吴景彪失金,人们给予他最多的是鼓励和安慰。我觉得现在大家对国家取得多少金牌、失去多少金牌并没有那么在意了。毕竟,任何国家的人都希望自己国家的运动员能赢得冠军,但这个不能过了,尤其对那些失去奖牌的运动员,我们不能蛮横地指责甚至谩骂。
  燕赵都市报:有人说,中国人对胜者的一味崇拜导致了金牌主义,您怎么看呢?
  曹竞: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这是每个人的自由。运动员可以把金牌当成自己的目标,公众可以看淡金牌的意义,媒体可以选择正确的引导。我们不能由过去的唯金牌论,到现在要求所有人放弃对金牌的在意,这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奥运的理解,这才是一个开放社会应该有的态度。
  葛彪:
  摆正观点看比赛,谁也不用道歉
  本报编辑中心编辑
  我们太在乎金牌和胜利了。举国体制下,国人对金牌尤其情有独钟。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举国体制的话题被热议,一个金牌最多的大国,却并不是一个体育强国。我们高大的初中球队与俄罗斯的小学生球队PK,竟然落了下风,原因是体质差跑不过俄罗斯小朋友。奥运的本质是比赛,我们很多人却歪曲了对它的理解,把比赛变成了对金牌的狂热追逐。
  其实,参加奥运的泱泱万人,能带走奖牌的只有少数,体育赛事追求的应该是重在参与,绝对不是成王败寇的比拼。按照我的理解,亮晶晶的奖牌只是一个象征而已,努力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人,能否获得奖牌都应当被尊重。
  再说道歉这档子事儿。媒体道歉呢,我觉得可有可无,“耻辱一败”周俊当成耳旁风一吹而过;吴景彪也无须道歉,尽心尽力足矣,没必要为了金的还是银的跟自己较劲。搞了几十年的竞技体育,我们其实没有真正懂得竞技体育的真谛,以为有了金牌就有了一切。失利被骂,丢金而哭,竞技体育在很多人的视野里仍然被扭曲,引发争议倒是件好事,在争议中进行理念整理和观点纠正效果应该会更好。
  Daniel:
  奖牌只决定运动员的腰包鼓不鼓
  美籍华人,现居美国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
  从我跟美国人这么多年的接触和了解来看,国内媒体对周俊的报道用到“耻辱”一词,在他们看来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怎么能这么对待她?菲尔普斯在这次奥运会表现那么低迷,美国人也觉得很正常,没准备好,自然会失利,这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美国,奖牌和国家荣誉的联系并不像中国那样强大。人们认为,奖牌虽然是个人和国家的双重荣誉,但更代表着运动员个人的利益。一枚奥运奖牌就意味着丰厚的广告赞助,意味着一大笔钱。美国人还有一种观点,那就是经济实力强的国家会赢得更多的奖牌。
  贾志科:
  不要让运动员流汗又流泪
  河北大学哲学系教师
  但凡是理性的人,都可以清清楚楚地认识到,在奥运会赛场上,遭遇失利的远不止小将周俊一人,没有取得成绩、没有拿到奖牌的奥运选手数不胜数。随着比赛进程的不断深入,看着那些因为比赛而饱受伤病折磨的运动员们,想着那些为了胜利而把自己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孩子们”,我们于心何忍?他们身体上的伤痕已经累累,难道我们还要在他们的心灵上再痛下狠手吗?
  奥运会的赛场,是运动员拼搏的竞技场,让运动员用自己的实力说话。只要是参与了、努力了、尽力了,每一位运动员,都值得我们尊敬!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中国跳水为何只是看上去很美_新浪新闻
  本报记者 梁璇《中国青年报》(日08版)
  7月26日,喀山游泳世锦赛跳水比赛,中国选手林跃/陈艾森在男子双人十米台比赛中。CFP供图
  《施廷懋:我们一天训练13个小时》,在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与吴敏霞搭档卫冕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后,施廷懋在赛后发布会上对外媒提出“中国队拿冠军很容易”的回应,变成大标题出现在今天喀山游泳世锦赛官网的显著位置,“每天早上从6点训练到晚上7点”成了文章中“中国跳水冠军透露的秘密”。
  游泳世锦赛开赛首日,中国跳水队顺利拿下跳水项目当日产生的两枚金牌,除吴敏霞/施廷懋组合得到351.3的高分外,在首次亮相大赛的男女混合十米台决赛中,“仅配了一个月”的中国组合司雅杰/台晓虎也以领先第二名41.22分的绝对优势夺冠。这种看似毫无悬念的胜利,似乎从1984年中国跳水队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成为金牌大户时便埋下伏笔,在标榜着中国体育王牌实力的同时,也叠加着一代代中国跳水运动员身居高处的寒意。
   跳一跳就能拿冠军纯属误读
  “很开心能拿到冠军,他没有向我取经,其实都是他带我。”在取得世锦赛跳水混双首金后,此前已经在世锦赛体验过夺金滋味的司雅杰,指着身边首次参加世锦赛的搭裆台晓虎笑着说,“我们相互间比其他队友更熟,每天都要配一个多小时,连续一个多月下来,一点都不容易。”夺得冠军后,一向不愿面对媒体的司雅杰,破天荒地展现了轻松的一面,但轻松仅持续了5分钟,被邀请到发布会坐上冠军座位后,这个17岁的姑娘便如坐针毡,与她在跳台上的淡定相比,“在这儿我更紧张,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对于司雅杰来说,跳水馆中潮湿的空气更能让她呼吸自如,每天爬上高高的跳台,搅动着看不见的水雾,然后利落地插入水中,或许是她早已习惯的生活。如施廷懋所说,每天13个小时的训练,早已让抱膝、腾空和翻转成为习惯,即便这样,“我们对比赛也没有抱侥幸心理,只有脚踏实地的训练,靠时间慢慢累积经验,比赛中表现出的,只是我们正常的训练水平。”
  为了成为“梦之队”的一员,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跳水馆中总有一群人不断爬上跃下,他们中的佼佼者便成为下一群攀爬者的楷模,这种久经考验凝结出的“优秀”,在司雅杰看来,“是动力也是压力,根本不像别人说的,只要中国队员跳一跳就能拿冠军”。因为在强手如云的中国跳水队,要想得到“跳一跳”的机会,“每天都要练”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功成名就的老将,压力更是与日俱增。
  由于在此前的选拔赛中状态持续低迷,陈若琳曾受到领队周继红“狠批”,经历过辉煌的陈若琳一度想过放弃,但新人的追赶让她意识到“离里约奥运会只有一年了,我随时可能被淘汰,如果不坚持,前面3年的努力就白费了。”陈若琳坦言,“还有三年、两年、一年......”每个奥运周期,她就是这么靠倒数“熬”过来的。
  但和常常自嘲“确实挺老”的吴敏霞相比,陈若琳的坚持显得短暂了许多。中国跳水队实现世锦赛双人三米跳板的八连冠,七次归功于吴敏霞,这使得外媒在报道中国跳水队这位“一姐”时,常常缀以“传奇”的头衔,但吴敏霞只是低调地表示“我只是大姐,不是一姐。”
  吴敏霞谦逊的态度在领队周继红看来,是为年轻队员竖立了榜样,“她8次经历世锦赛,奥运成绩也很优秀,但从来都对自己要求很严,这使得年轻运动员即便冒出头来,看到她的表现也不敢得意。”
  跳水队却从来不乏像吴敏霞这样在队中起榜样作用的老将,秦凯、邱波、陈若琳等“年轻的老将”,不仅要实现自己成绩的突破,还要完成以老带新的重要任务。周继红表示,本届世锦赛的18名队员中有5人是首次参赛,“新老交替的过程还在继续,很多女孩子还要经历青春期的调整,至少明年冬天才能有一个交替的轮廓。”
  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心理都经历着不同的挣扎。与首次登上本届世锦赛10米台的14岁小将任茜“没有明确目标”的心态相比,21岁同样首次亮相世锦赛的杨健则目标明确,“15岁和21岁,想要的东西完全不同。我的年龄在男子跳台项目上,再过一段时间状态就会慢慢下滑了,我给自己的压力肯定非常大。”已经确定展现最高动作难度的杨健迫切拿到冠军,“实话实说,我的运动生涯确实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金牌很多却无关项目影响力
  近乎严苛的竞争环境,让中国跳水队持续着“梦之队”应有的梦幻,但对身处其中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每次成绩往上走,“空气”就更加稀薄。2011年上海世锦赛,中国跳水队首次包揽10冠,以至于2013年巴塞罗那世锦赛,中国队失守男双十米台如同“犯了大错”。这让司雅杰赛前即便有目标也“不想说”,周继红也不愿透露具体的规划,仅表示“尽力而为。”
  而领奖台上经常被闪光灯包围的中国跳水队,却在非赛时不得不想方设法增加影响力。项目发展过于拘囿于竞技体育的过往,让“梦之队”即便开拓出与娱乐节目接轨的方式,试图脱去“小众”的外衣,但影响仍然不大。尽管吴敏霞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便以6枚金牌追平李宁、李小双和王义夫等传奇人物的成绩,成为中国体坛之最,但其参与社会活动的影响力,依然与“偶像”选手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如郭晶晶、田亮等“拿金牌拿到手软”的运动员,也是在退役后凭借私人生活和在综艺节目中频频出镜,才得到了以往屡次站上领奖台也未能得到的关注。而获得金牌的数量无论怎样飙升,对吸引青少年参与跳水和增强跳水后备人才,还是作用不大。
  对此,邱波的启蒙教练郭川深有体会。这个在四川省内江市一个由食堂改造的训练房中带领孩子进行“旱鸭子跳水训练法”的老教练,包里常常揣着一叠照片,照片上是他与很多领导和明星的合影,最多的则是爱徒邱波的影像,可即便墙上挂着锦旗和邱波的海报,家长也深知奥运冠军邱波正是从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走向世界的赛场,但“不跳水的跳水训练”依然让很多家长摇头,“你们这儿的环境太差了”,基础条件和孩子未来的走向还是遮住了金牌的光环。
  周继红透露,现阶段练习跳水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尤其是男孩”,但外部的竞争者却在不断涌现。为了让更多国家参与竞争,本届世锦赛新增了3个跳水项目,“男女混合的搭配则是为了增强观赏性,同时让更多跳水项目不够强大的国家有新的竞争力。”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凯西赛蒙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从今年年初试行至今,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竟然出现了14支参赛队伍,说明这个项目受到了广泛欢迎。像新西兰这样跳水运动员极为匮乏的国家,都能经过组合参加这种项目的角逐,相信这会使更多国家和地区增加信心。相信未来的跳水,不再是实力强劲的国家和地区才能享受的运动。”
  本报喀山7月26日电  (原标题:中国跳水为何只是看上去很美)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当户口充分放开时,当坚守数千年户籍制度的基本原则户籍跟随纳税时,人们并不会以获得户口为主要价值取向,而首先会以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价值取向,哪里适合自己工作、生活就去哪里,并不会失去基本理智,只想着到上海、广州这样地方去颠簸。
城市的文脉在大拆大建的城建运动中不断趋于断裂。留不住历史的根,没有了文化的魂,城市徒剩华丽的空壳,也失去了它的魅力。更让人无奈的是,尽管社会声嘶力竭地呐喊,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不断在大拆大建中土崩瓦解,不断从城市居民的记忆中消失。
在我看来,时下的不少真人秀节目有点偏离了娱乐节目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闹剧”。嬉闹有余,原创性不够,主要靠购买甚至盗版国外同类节目。有的节目,甚至格调不高,招致公众的不满。真人秀节目不是这个时代不需要,而是我们的节目主办方走偏了路子。
7月24日下午18:10,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意味着,一位现任省委书记落马,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中国门票为啥那么贵?景点很累还要养活地方财政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南蔻
  故宫门票也与威尼斯总督府等欧洲同级别景点的门票或美国的国家公园门票的价格依然处于一个水平。 澎湃资料
  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从9月起开展为期一年的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其间,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景区,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门票价格方案。―很多人看到这条新闻,第一反应一定是“呵呵”,“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在多年以前,反对的人们就已经了解到世界行情,懂得拿“欧美的景点是公共福利因此收费低”这个事实来说事,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企图用“道德标准”控制票价最终以失败告终。
  因为就中国国情而言,旅游景点跟公共福利,说的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旅游反而是跟GDP绑在一根线上的。景区涨价这个“旅游公害”,需要从历史和经济的角度分析,才能了解旅游业从产值导向转为福利导向有多难。
  门票涨价与发改委共同进化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旅游实行的政策一如现在的欧洲,景点作为社会福利事业兴办,实行低门票政策。直到现在,故宫门票也与威尼斯总督府等欧洲同级别景点的门票或美国的国家公园门票的价格依然处于一个水平,因此很多游客都说过,“到了北京才知道什么叫社会主义”。但其实,当时全国实行外宾高票价制来“赚外汇”,引起了很多珠三角和闽南不太会说普通话的游客的不满。
  在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全国范围内的景区门票曾经有一次较大幅度的上调。其中有经济危机的影响,也有宏观政策的要求,即改善我国国际旅游形象的在1989年遭受的损失。国家物价局在1989年提高部分外宾票价格后,又在1990年印发《关于调整1991年度特殊游览参观点和甲种门票价格的通知》。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对旅游风景区管理权下放使得各地在门票价格的调整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当门票双轨制变成阳谋并引起境外游客不满后,1996年12月,国家纪委推动两种门票价格并轨,为1997年做好准备。
  而后,“黄金周”这个概念登上了舞台。发改委于2000年9月将20处名胜古迹景区的门票价格定价权下放地方政府,从此,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名胜古迹景区价格相继跟风上涨。2005年被旅游业界称为门票涨价年,北京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为涨价浪潮揭开了序幕。全国门票价格涨幅最低为38%,最高达16倍。2007年发改委在针对全国各地旅游风景区门票涨价引发民众不满的背景下,出台了关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的禁令通知。禁令的目的是阻止旅游风景区门票价格频繁上涨现象,然而没想到这个禁令反而成了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令箭,成为景区涨价周期表。2014年底,中国186家5A级景区的门票平均价格已达112元。2015年是国家发改委规定的全国景区“三年不涨价”的解禁之年,很多景区已经提价或者明确涨价时间表。
  “反涨反涨,越反越涨”,政策Hold不住的事情,一定是顺应市场规律的。旅游产业唱了一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时期的大戏,现在没准连高潮都还没到。
  当旅游被用来赚产值
  旅游者一词首次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时间较为有争议。有说在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英国人在欧洲大陆尤其是意大利进行“壮游 (GrandTour)”是开端;有说1876年的《世纪大百科词典》中把旅游者定义为因好奇和无聊而旅行的人;英格兰的《体育杂志》则在1911年正式采用了“旅游业”这个字眼。城市规划专业则强调“旅游”作为休闲性质的出现源于工业革命将自然与城市对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交通的系统化使得出行更加方便舒适,使得旅游得以成为调剂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方式。在19世纪的巴黎,有钱人周末外出郊游,而工人阶级由于难以负担旅行的费用,而得到了政府的基础设施福利―公园的补偿。与宗主国相比,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旅游则更带有冒险和研究的性质,由于基建设施差,政权不稳定性高,自然说不得舒适,那时候去趟非洲或者新疆,就像现在去趟南极科考或者非洲援建一样,是逼格非常高,精神上也崇高的行为。
  中国的旅游业出现的时间并不晚,但“旅游产业”的出现和风行,至今也就大约10年。早期的教科书上,旅游业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那时候人们对旅游业的概念还在对景点的“吃住行游购娱”上。2005年的“涨价年”到2007年的“三年令”,是旅游业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在门票涨价之后,2006年以来旅游区供给增速逐年下滑,自然景观旅游区的增长比率甚至低于10%,显然是游客“用脚投票”的结果。因此旅游区意识到,持续发展一方面有赖于在自身旅游区增加购物、住宿、餐饮、演艺、游乐等项目以实现企业的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对新旅游区的发现、培养和开拓,以实现企业的外延式扩张。“禁涨令”逼得“旅游休闲产业”渐渐成型。
  中国的旅游业现在并非完全的市场经济,资源垄断性形成了市场垄断性。旅游景区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早期旅游景区的开发都是由政府投资,门票价格也由政府制定。而近些年来一些民营和外资企业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进入经营市场,常见的有买断经营权、租赁经营、合作开发等。形式不同,遇到的机遇和问题也不同。
  如果是官方背景的经营公司,很多时候要考虑到“N五规划”中“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政策,这时景区的责任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为地方政府赚GDP的工具;私营背景的公司可以更多地考虑到市场因素,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奇葩的现象,比如决策者眼光不够导致开发得很低端,只够吃买啪;比如目光不够长远,看到什么东西火了就路径依赖结果过几年黄了;比如早期政府低价出售了“不能开发地产的破地方”的经营权,私营企业开发得还可以,政府眼馋想收回去但时间年限未满,于是就将“指导门票价格”死命提升,提升到游客不来了,景区黄了,私营业主走了,再盘回来,意思性地降点价,等几年通胀了再理所当然地提价。
  早期市场经济的杂乱可以通过引导尽量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但是“产值”引申出的问题至今还未解决。中国的景点很累,不光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全市镇。
  门票用来养活什么
  大多数景区调价都以“成本压力”为由,当然,这种由头也会被人民群众狂喷。不过这里真的需要多问一句,你们知道你家旁边的景区门票收入占全市/县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吗?市/县修的新路,开的新巴士线路,有多少基础设施是被景区养出来的?你家旁边的景点坑过多少外地人?与你自己被坑的比例大约是多少?
  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住宿业。公共交通烂到只能从省会租车开过去,当地完全没有可以住宿的地方,除了搭帐篷就只能睡车,就排除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游客的参与兴趣。同时,本来可以通过景点、交通和住宿三方面拉动GDP,最后门票不光要拉动当地GDP,还要负责盘活剩下两方面(现在还有种可能是原本的乡村随着城镇化而废弃造成的基建服务均停摆,只能靠观光游的门票拉动)。当票价高加上基础设施差(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著名景点)的时候,火药桶就形成了,而那根导火索,就是由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排列成的,等待由景区垄断的环保车运人下山的队伍&&
  而很多并非贫困地区的景区是把人逼到只能采取打卡游的。有些地区转型的时期开发的延伸性体验本身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没有细致调查区分好客源而“一刀切”,一看到游客没有体验的意愿,就要想尽办法将新活动捆绑在原景点上打包高价出售,这算是一种强买强卖的做法。比如某位于市中心的著名喀斯特地貌,为了不让游客看到收钱的精华部分也是拼了,在河两边密密麻麻地种上竹子,使人从马路上甚至爬树都不能看到那230块钱(捆绑了类似“印象XX”的夜间演出费用),于是很多年轻人就跑到旁边的大广告牌前拍了一张,有人有景,打好卡,心满意足地走了。
  旅游休闲其实是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一部分,按理说与产业集群等类似的研究没有差别,但现在有的地方“旅游规划替代城市规划”,妥妥地把一门人文科学玩坏了。对于相对还算发达的地区而言,从原来只是想着赚个小钱到现在想要赚大钱,心态一变化,就很难收住了,“摸石头上瘾,不过河了”;对于那种从历史上就没有正经的工业或者资源工业想转型的地区,本身就处于“贫困陷阱”中,连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完善,原先靠着转移支付,现在发现可以发展旅游,自然要先让市镇自己吃饱了,才能讨论道德问题。
  在各地区经济竞争如火如荼,却又在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上一筹莫展的时候,旅游业想从产值导向转为福利导向,沉没成本谁来买单?
(责任编辑:杨明)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运动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