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肌前外侧群橙子横切面面弓状线以下分层,分七层都是啥了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康复治疗师考试重点.doc 4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康复治疗师考试重点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体表标志:
(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方位术语以及轴和面的概念***
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垂于躯干 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A:上方:靠头为上 靠足为下
B:前后:靠腹称前(腹)侧 靠背称后(背)侧 手部:掌侧 背侧
C:内外:靠近身体正中线的为内,远离正中线的为外。上肢:尺内侧 桡外侧,下肢:胫内侧 腓外侧
D:浅深:靠近体表为浅 远离体表为深
3:轴:以解剖学姿势为准,可设立三个典型的相互垂直的轴。 ‘
(1)矢状轴(前后轴):前后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2)额状轴(冠状、纵轴〉:左右平伸并与地平面平行的轴。
(3)垂直轴(纵轴〉:与身体长細平行,并与地平面垂直的轴。
4.面: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轴为准,即沿其长轴所做 的切面称为纵切面,而与长轴垂直的切面称为横切面。
A:横断(水平〉面:与身体或肢体长轴相垂直、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B:矢状面:与横断面相垂直,沿前后方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的纵切面。如果该切面恰 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称为正中矢状面。
C:“额状(冠状〉面:与横断面相垂直,,沿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2.人体的分部(头部 颈部 躯干 四肢)***
a:头部:包括额、顶、颞、枕。
C:躯干:胸、背、腰、腹。
D:四肢:肩、上臂、肘、前臂、腕、手、臀、髋、股、膝、小腿、踝、足
3.人体标志线(头部 颈部 躯干 四肢)**
(1)胸部标志线:
A:前正中线:又称胸骨中线,自胸骨柄上缘中点向下至剑突做垂线。可延伸至
B:锁骨中线:自锁骨中点做垂直线(分左右两线〉。
C:腋前线:自腋窝前皱襞向下做垂直线。
D:腋中线:自腋窝中点向下做垂直线。
E:腋后线:自腋窝后皱襞向下做垂直线。
(2)背部标志线 :
A:后正中线:以脊柱棘突向下做垂直线。
B:肩胛线:以两肩胛下角向下做垂直线。
(3)腹部标志线 :
A:肋骨线:通过两侧第10肋最低点的横线。
B:棘间线:两侧髂前上棘之间所作的横线。
C:左、右纵线:由两侧腹股沟中点向上所作的纵线。
4.常用人体标志线:**
(1)头面部标志:**
A:头顶:自前发际至枕骨粗隆延线及两耳廓以上部位。
B:额部:前发际至两眉弓间。
C:枕部:以枕骨粗隆为中心部位。 \
D:颞部:分左右两侧。 、 ‘
E:耳区:包括耳廓、外耳道、乳突等。分左右侧。
F:眼:包括上下睑、内眦部、泪囊部。分左右侧。
G:鼻窦:额窦位于两眉之间、筛窦位于两内眦之间;蝶窦位于两下眼眶与外耳道连线 的后1/3处;上颂窦位于两眼眶下1. 5cm。
H:鼻部:包括鼻前庭部。
V:颞颌关节:外耳道孔前1cm处。分左右侧。
(2)头面部神经标志**:
A: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半月节,出口居眉弓外缘至外耳道连线后1/3处。分上、中、下 三支,分别走向眼、鼻、颏部。 、
B: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位于外耳道孔。面神经干自外耳道经乳突向前至耳垂前方。 分上、中、下三支,分别走向额、上颌及颏部。
C:枕大神经(出口处):两耳根上部枕后连线、距中线2cm(相当于玉枕穴)。
D:枕小神经(出口处):两耳垂后部枕后连线、斜方肌的外缘或距中线4cm(相当于
E:耳大神经(出口处)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点。
(3)颈部标志:**
A:咽部:以下颌角前下区为中心,分左右侧。
B:扁桃体:以下颌角为中心,分左右侧。
C:喉部:以喉结稍上为中心,分左右侧。
D:耳咽管:乳突与鼻翼连线,分左右侧。
E:甲状腺:①前后位:喉结至胸骨切迹。
②侧位:胸锁乳突肌前缘1/3点直下至锁骨 上缘。
F:颈部淋巴结:①颏下淋巴结:颏下。
②颌下淋巴结:颂下三角内。
③耳前淋巴结:耳 屏前方,腮腺表面处。
④耳后淋巴结:胸锁乳突肌止点表面处。
⑤颈浅淋巴结:胸锁乳突肌 表面处。
⑥锁骨上淋巴结: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后。
(4)颈部神经标志**
A:颈交感神经节:以胸锁乳突肌中段为中心点。
① 颈上节:下颌角后1cm,相当于第 2、3颈椎水平。
② 颈中节:胸锁乳突肌后缘环状软骨同高,相当于第6颈椎水平。
③星状神 经节:颈中节下2cm锁骨上窝深部,相当于第7颈椎下缘水平。
B:臂丛神经节:锁骨中点上方。经锁骨后深人腋窝。分桡、尺、正中神经等若干支,分
布于上胺及手部。
(5)胸部标志**
前面:上界为胸骨切迹,两侧锁骨上缘;下界为两肋弓。后面:上界第7 颈椎;下界为第12胸椎及第12肋。
A:肋软骨:胸骨角旁为第2肋软骨。
B:气管及支气管:前自喉结以下至第3肋间分左右支;后自第4、5颈椎至第5胸椎
C:肺脏:前部:上界为自锁骨上窝,下界锁骨中第6肋间,腋中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系统解剖学题目重点分析.docx 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习??题??练??习
一.运动系统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板障????????????????????????????????2.胸骨角
3.翼点????????????????????????????????4.椎间盘
5.足弓????????????????????????????????6.腱鞘
7.腹股沟韧带?????????????????????8.斜角肌间隙
二、填空
1.骨的构造包括???????、???????、?????????和血管、神经、淋巴。
2.骨髓填充于????????和????????内,分为????????和????????。
3.躯干骨包括?????????、????????、?????????、????????和???????。
4.成对的脑颅骨是?????????和?????????;成对的面颅骨是????????、????????、????????、
?????????、?????????、????????。
5.颅中窝的沟、管裂、孔包括???????、???????、??????、???????、????????????????等。
6.颅底外面借???????、???????和???????通颅中窝,借??????通鼻腔;借???????通翼腭窝。
7.关节的基本结构是?????、????????、????????;辅助结构????????、?????????、????????。
8.椎体间的连接包括??????????、??????????、??????????。
9.脊柱侧面观,4个生理弯曲是????????、????????、????????、????????。
10.桡腕关节由?????和?????组成关节窝,??????、?????和?????近侧的关节面构成关节头。
11.锁骨外侧段、肩峰、肩胛冈是???????肌的起点,?????????肌的止点。
12.背阔肌的作用是使肱骨????????、????????和????????。
13.主要的呼吸肌是????????、?????????、?????????。
14.膈有三个重要的孔是??????????、??????????、?????????。
15.腹肌前外侧群包括??????????、??????????、??????????、??????????等 。
16.咀嚼肌包括?????????、??????????、??????????、??????????。
17.上肢带肌包括???????、????????、????????、????????、????????、???????。
18.使前臂旋前的肌肉是????????和????????,旋后的肌肉是????????和????????。
19.前臂前群浅层第1层肌从桡侧向尺侧依次???????、????????、???????、
???????、???????,第2层为????????,除????????肌外均位于内上踝。
20.前臂后群浅层肌从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21.伸大腿 ,屈小腿的肌是???????????、????????????、?????????????。
22.使足内翻的主要肌肉是?????、??????;足外翻的主要肌肉是???????、??????。
三、问答题
1.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2.颈、胸、腰椎各有何特征?
3.颅底内、外面观各有什么特征?
4.骨性鼻腔、翼腭窝各与什么部位交通?
5.肩胛骨、肱骨、髋骨、股骨各有什么特征性结构?
6.全身常用的骨性标志有哪些?
7.椎弓间的连接是什么?
8.试述胸廓上、下口的组成?
9.试述骨盆腔上、下口的组成?
10.试述肩关节、肘关节的构成?
11.试述髋关节、膝关节的构成?
12.运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肌肉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13.运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肌肉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四、单选题
1?椎间孔的围成是:
A椎体和椎弓???B椎弓和横突????C上下2个相邻的椎弓根???D椎弓板和椎弓根
E2个相邻椎弓板之间
2?颈椎的特征是:
A有横突孔???B有横突肋凹??C棘突成板状???D椎体大??E棘突长伸向后下方
3?椎弓间的连接不包括:
A黄韧带??B棘间韧带???C棘上韧带???D后纵韧带???E关节突关节
4?胸骨角的后对:
A第1胸椎下缘???B?第2胸椎下缘???C第3胸椎下缘??D?第4胸椎下缘??
E第5胸椎下缘
5?下列哪项不属于肱骨上端的结构:
A大结节??B小结节??C解剖颅??D尺神经沟??E肱骨头
6?不属于尺骨的结构是:
A尺骨粗隆??B尺切迹??C尺骨茎突?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实用人体局部解剖学图谱
我的图书馆
实用人体局部解剖学图谱
基本资料实用人体局部解剖学图谱
作者: 张铁民主编
出版年: 1995年02月第1版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
解剖学大全
-绪论,骨关节总论日期: 13:01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授课对象 人体解剖学甲 I 绪论、骨关节总论,躯干骨及其 连结 理论课 教师及职称 学时数 授课学期 2004 级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1.掌握人体的基本构造;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骨骼、骨连结的概念;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骨的一般形态
结构和分类;红、黄骨髓的存在部位;骨的理化特性,关节的基本 结构和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 2.熟悉正常;异常;变异;畸形。运动系组成及作用;骨膜的区分。 1. 绪论(30 分钟)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 2. 骨学总论(45 分钟) 教学用*注明) 3. 关节学总论(45 分钟) 4. 躯干骨及其连结(105 分钟) 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 1.解剖学的学习方法,术语、骨的构造和分类 2.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1. 2.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关节的运动 5
冬教学方法 专业词汇要求传统教学+多媒体见详细教案教具准备挂图、模型、标本、课件1. 复习思考题 2.试述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分类 试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解剖学发展简史 要求自学内容教材及参考书陈季强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教学网站网址备注 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绪 一、讲解“正常人体系统解剖学” 1.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定义 2. 人体、系统:解剖学分科 3. 正常:与异常区分,在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人体概述 1.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 人体各部区分 3. 区分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体型 三、发展简史(自学) 四、基本知识 1. 解剖学姿势 2. 方位术语 3. 轴和面 五、学习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1. 形态与功能结合 2. 局部与整体结合 3. 进化发展 4. 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课中注意事项 5. 结合往届学生谈谈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骨(bone)学总论 一、运动系概述 1. 组成和功能 2. 各部功能 二、骨的概述 三、骨的分类 1. 按部位:三类 2. 按形态:四类 四、骨的表面形态 五、骨的构造 1. 骨质 2. 骨膜 3. 骨髓 六、骨的理化特性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成人比 例 有机物 无机物 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 钙盐 弹性、韧性 硬度、脆性 3 7 幼儿比 例 5 5 老人比 例 2 8 论注解六、骨的神经、血管、淋巴、生长、发育(自学) 关节(joint)学 一、骨连结的定义 二、直接连结的区分 1. 纤维连结:1)韧带连结,2)缝 2. 软骨连结:1)透明软骨连结,2)纤维软骨连结 3. 骨性结合 三、关节 1. 关节的基本结构 1) 关节面→关节软骨 2) 关节囊:纤维层;滑膜层 3) 关节腔 2. 关节的辅助结构 1) 韧带:囊外;囊内(髋、膝) 2) 关节盘:下颌、胸锁、膝 3) 关节唇:肩、髋 3. 关节的运动 1) 冠:屈伸(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 2) 矢:收展(手指中指为中心、足第二趾为中心) 3) 垂直:旋内外(前臂特有旋前后) 4) 环转 4. 关节的分类 1) 按关节的构成分:单关节;复关节 2) 按关节的运动分:单动关节;联合关节 3) 按关节的运动轴分 (1) (2) (3) 单轴:滑车、车轴 双轴:椭圆、鞍状 多轴:球窝(杵臼)、平面 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躯干骨及其连结 1. 躯干骨的组成 椎骨(vertebrae) 1.椎骨的一般形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胸骨(sternum) 1.分部 2.胸骨角 肋(ribs) 2. 躯干骨的连结 1.脊柱 1)椎骨间的连结 (1) 椎体间的连结: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2) 椎弓间的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3) 环椎与枕骨及枢椎的关节 2)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2.胸廓 1)肋椎关节 2)胸肋关节 3)胸廓的整体观及其运动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授课对象 人体解剖学甲 I 骨与骨连结 理论课 教师及职称 学时数 授课学期 2004 级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1.掌握人体的基本构造;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骨骼、骨连结的概念; 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分类;红、黄骨髓的存在部位;骨的理化特性,关节的基本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结构和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 2.熟悉正常;异常;变异;畸形。运动系组成及作用;骨膜的区分。 4
冬1. 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分类及方位术语。(30 分钟)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 2. 骨的形态、分类及构造(45 分钟) 教学用*注明) 3. 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关节的运动(50 分钟) 4. 全身骨骼、关节的介绍(100 分钟) 1.解剖学的学习方法,术语、骨的构造和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2.关节的结构和运动 难点 教学方法 专业词汇要求1.关节的运动传统教学+多媒体见详细教案教具准备挂图、模型、标本、课件复习思考题解剖学发展简史 要求自学内容教材及参考书陈季强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教学网站网址备注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绪 一、讲解“正常人体系统解剖学” 1.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定义 2. 人体、系统:解剖学分科 3. 正常:与异常区分,在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人体概述 1.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 人体各部区分 3. 区分正常、异常、变异和畸形→体型 三、发展简史(自学) 四、基本知识 1. 解剖学姿势 2. 方位术语 3. 轴和面 五、学习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1. 形态与功能结合 2. 局部与整体结合 3. 进化发展 4. 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课中注意事项 5. 结合往届学生谈谈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论注解 骨(bone)学总论 一、运动系概述 1. 组成和功能 2. 各部功能 二、骨的概述 三、骨的分类 1. 按部位:三类 2. 按形态:四类 四、骨的表面形态 五、骨的构造 1. 骨质 2. 骨膜 3. 骨髓 六、骨的理化特性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成人比 例 有机物 无机物 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 钙盐 弹性、韧性 硬度、脆性 3 7 幼儿比 例 5 5 老人比 例 2 8六、骨的神经、血管、淋巴、生长、发育(自学) 关节(joint)学 一、骨连结的定义 二、直接连结的区分(4 分钟) 1. 纤维连结:1)韧带连结,2)缝 2. 软骨连结:1)透明软骨连结,2)纤维软骨连结 3. 骨性结合 三、关节 1. 关节的基本结构 1) 关节面→关节软骨 2) 关节囊:纤维层;滑膜层 3) 关节腔 2. 关节的辅助结构 1) 韧带:囊外;囊内(髋、膝) 2) 关节盘:下颌、胸锁、膝 3) 关节唇:肩、髋 3. 关节的运动 1) 冠:屈伸(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 2) 矢:收展(手指中指为中心、足第二趾为中心) 3) 垂直:旋内外(前臂特有旋前后) 4) 环转 4. 关节的分类 1) 按关节的构成分:单关节;复关节 2) 按关节的运动分:单动关节;联合关节 3) 按关节的运动轴分 (1) (2) (3) 单轴:滑车、车轴 双轴:椭圆、鞍状 多轴:球窝(杵臼)、平面 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躯干骨及其连结 躯干骨的组成 椎骨(vertebrae) 1.椎骨的一般形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胸骨(sternum) 1.分部 2.胸骨角 肋(ribs) 躯干骨的连结 1.脊柱 1)椎骨间的连结 (1) 椎体间的连结: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2) 椎弓间的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3) 环椎与枕骨及枢椎的关节 2)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2.胸廓 1)肋椎关节 2)胸肋关节 4) 胸廓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颅骨(skull)及其连结 一、脑颅骨 二、面颅骨 三、颅的整体观 1. 前面观 2. 侧面观 3. 内面观 4. 底面观 四、颅的连结:颞下颌关节 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1. 上肢带骨 2. 自由上肢骨 二、上肢骨的连结 1. 肩关节 2. 肘关节 3. 腕关节 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 下肢骨及其连结 四、下肢骨 1. 下肢带骨 2. 自由下肢骨 五、下肢骨的连结 1. 髋关节 2. 膝关节 3. 踝关节 4. 足的韧带、足弓教案撰写教师 教研室主任意见教授撰写日期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授课对象 1.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2. 3.人体解剖学甲 I 四肢骨及其连结(1) 理论课教师及职称 学时数 授课学期 2004 级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4
冬掌握四肢骨的名称、位置排列 掌握肩带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结构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关节、腕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1. 上肢骨(30 分钟) 2. 观察上肢骨标本(30)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 3. 上肢骨的连结(45 分钟) 教学用*注明) 4. 观察上肢骨的连结标本(20) 5. 下肢骨(30 分钟) 6. 观察下肢骨标本(25 分钟) 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教学方法 专业词汇要求传统教学+多媒体见详细教案教具准备挂图、模型、标本、课件复习思考题1. 2.试述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 试述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 要求自学内容教材及参考书陈季强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教学网站网址备注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上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 上肢骨由上肢带骨(由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及手骨)组成。 (一)上肢带骨 1.锁骨 clacivle 1) 2) 位于:横架于胸廓前上方,颈根部皮下。呈“s ”形。 定位:锁骨体外侧三分之一,上下扁平凸向后,内侧三分之一呈梭形凸向前。上面 构造:内侧端――圆形称胸骨端又叫胸骨关节面,它与胸骨柄的锁切迹相关节;外注解光滑,下面粗糙。 3) 侧端――宽扁称肩峰端又叫肩峰关节面,它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2.肩胛骨 scapula 1) 2) 位于:胸廓背面的上外侧。不规则的三角形骨板。 构造:(1)两面:背侧面和外上方伸出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向外侧伸称 为肩峰。腹侧面微凹陷称肩胛下窝。 (2)三个缘:上缘短而薄,靠外侧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向外侧突出称喙突。内侧缘 对着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靠近腋窝,也称腋缘。 (3)三个角:上角对着第二肋,下角对着第七肋,外侧角有梨形浅窝称关节盂,盂上结 节、盂下结节。 (二)自由上肢骨骼 ※1.肱骨 humerus 1) 上端:有一半球形的头称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还有外科颈、大结节、 骨体:上半呈圆柱形,下半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面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三角肌粗 下端:两侧有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下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 小结节、大结节嵴、小结节嵴、结节间沟。 2) 隆。中后面有一浅沟,称桡神经沟。 3) 沟。内侧部有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外侧部有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滑车上方的 浅窝称寇状窝、肱骨小头上方的浅窝称桡窝;后面在肱骨滑车上方的深窝称鹰嘴窝。 2.桡骨 1) 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一体两端。 2) 上端:呈圆柱状称桡骨小头,上面有一浅凹称关节凹。头的周缘光滑称环状关节面, 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头下方有桡骨颈,颈的内下侧有一粗糙隆起,称桡骨粗隆。 3) 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锐薄,称骨间缘。 4) 下端:粗大,下有一关节面称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内侧的凹陷称尺切迹,与尺 骨环状关节面相关节;外侧向下的突起称茎突。 3.尺骨 ulna 1) 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两端。呈三棱柱形。 2) 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月形的凹陷关节面,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滑车 切迹前上方的突起称鹰嘴,前下方的突起称寇突;寇突下方有一粗隆,称尺骨粗隆。冠突 外侧的凹陷称桡切迹,与桡骨环状关节面相关节。 3) 骨体:呈三棱柱形,上粗下细,外侧缘锐薄,称骨间缘。 4) 下端:呈圆球状称尺,外侧有一关节面,称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尺 骨头后内侧和下的突起称茎突。 4.手骨 (1)腕骨:由 8 块短骨构成。排成两列,每列为 4 块。 近侧列:分别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除豌豆骨外,其余 3 块骨均与桡骨下端 关节面相关节。 远侧列:分别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均与掌骨相关节。 (2)掌骨:共 5 块近侧端称底,中间称骨体,远端部呈球,称为头。 (3)指骨:有 14 块,除拇指只有 2 节,其他各指为 3 节,即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二.上肢骨关节 (一)胸锁关节:是上肢躯干之间唯一的关节。 1.主要结构: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构成(图 4 一 5)。 2.辅助结构:两关节面不相适应,关节囊坚韧,关节四周分别有韧带。 (1)韧带:有锁骨前韧带,锁骨后韧带,锁骨间韧带,助锁韧带等加固。 (2)关节盘:在关节腔内,使两关节面相适应,防止锁骨向上脱位。 (3)运动:绕矢状轴作上下运动(提肩上下运动),提杠铃; 绕垂直轴作前后运动(扩胸运动); 绕冠状轴作回旋运动(振臂运动)。 (二)肩锁关节: 1.主要结构:由锁骨的肩峰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活动很小的平面关节。 2.辅助结构:关节囊的上、下方分别有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斜方韧带和维状韧带加固。 (1)肩锁韧带:起于锁骨肩峰端,止于肩胛骨的肩峰。 作用:加固关节,增厚关节囊,防止韧带断裂时,发生半脱位。 (2)喙锁韧带:起于锁骨的喙突粗隆,止于肩胛骨喙突。 作用:限止锁骨向上运动,防止韧带断裂时,发生全脱位。 三.自由上肢关节 自由上肢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和手关节。 ※(一)肩关节的结构 1.主要结构: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关节。肱骨头呈球形,面积大,关节 孟为椭圆形浅凹,面积小,仅能容纳关节头的 1/4~1/3。 2.辅助结构: 1) 关节盂唇:由纤维软骨环构成的关节盂缘,附在关节盂的周围,加深关节窝,两关节 面转动合适。 2) 喙肱韧带:位于关节囊上方,起于:喙突根部;止于:肱骨大结节和关节囊上部。 作 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3) 盂肱韧带:位于关节囊前壁的深层,起于:关节盂前缘, 作用:加强关节囊前壁。 4) 喙肩韧带:横架于喙突与肩峰之间,形成“喙肩弓”。作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5)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结节, 止于:结节间沟,从关节囊结节间沟穿出, 包囊着一层滑膜。作用:加固肩关节稳固性。 3.关节的运动 (1)绕冠状轴作屈伸; (2)绕矢状轴作内收外展; (3)绕垂直轴作旋内旋外; (4)绕多个轴作环转; (5)水平屈伸。 4.关节的运动特点: (1)是上肢最大的关节,也是人体中最灵活,稳固性较差的关节; (2)面积差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韧带少而弱; (3)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覆盖和韧带加强,成为关节的最薄弱部位,肱骨头易从此处 滑出,运动时应注意。 ※(二)肘关节 1.关节的主要结构: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复关 节。 (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屈戍关节。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的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 (3)桡尺关节:由桡骨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车轴,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 两侧壁紧张 形成侧副韧带。 2.关节的辅助结构 (1)尺侧副韧带:位于肘关节的内侧 起于:肱骨内上髁, 止于:尺骨滑车切迹的内侧缘。 作用:从内侧加固关节。 (2)桡侧副韧带:位于肘关节的外侧, 起于:肱骨外上髁, 作用:从外侧加固关节。 (3)桡骨环韧带:两端附着于尺骨的桡切迹前后缘,与桡切迹共同组成一个骨纤维环包 绕桡骨头。 作用:能在环内沿纵轴旋转而不易脱位。 3.关节的基本运动: 绕冠状轴作屈伸,绕垂直轴作旋前旋后 (三)桡尺关节(前臂骨的连结) 桡尺近侧关节(前述):参加肘关节的组成。 止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 止于:肱骨小结节。 桡尺远侧关节:由桡骨的尺切迹与尺骨的环状关节面构成。 骨体的连结:借前臂骨间膜相连,形成韧带联合。 运动: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是联合关节,是属车轴关节,绕垂直轴作旋内旋 外,尤其桡尺关 节的旋转运动为人类所特有,是进行劳动不可缺少的。 (四)手关节 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含腕中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 指骨间关节。 腕间关节在结构上独立,但在功能上与桡腕关节联合运动,可增大手的运动幅度。 1.桡腕关节: (1)关节的基本结构: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 腕骨近侧列的舟骨、 月骨和三角骨组成关节头,构成椭圆关节。关节囊松弛,关节腔较大。 (2)关节的辅助结构 桡腕掌侧韧带一一前面、桡腕背侧韧带一一背面,从关节的前、后方加固关节。功能: 有限制手过度屈和伸。 腕尺侧副韧带一一内侧、腕桡侧副韧带一一外侧,从内、外两侧加固关节,功能:有限制 手过度外展或内收。 (3)关节的基本运动 (4)关节的运动特点:桡腕关节的关节囊松弛,关节腔较大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通常 桡骨下端掌侧倾斜 10° ~15° 桡腕掌侧韧带较强, , 背侧韧带较弱, 故关节屈的幅度大于伸; 由于桡骨下端向尺侧倾斜, 桡骨茎突的位置低于尺骨茎突, 故手的内收幅度大于外展幅度。 2.腕掌关节: 由远侧列腕骨与 5 块掌骨底构成。 1 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 1 掌骨底构成典型的鞍状 第 关节;第 2 至第 5 腕掌关节属于平面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只能作微小的滑动。 (1)腕骨间关节 (2)掌骨间关节 3.掌指关节 4.指骨间关节 二.下肢骨 下肢骨由下肢带骨(由左右髋骨)和自由下肢骨(由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组 成。 (一)下肢带骨 ※1.髋骨 hip bone:属不规则骨。 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左右各一,构成骨盆侧壁,是下肢与躯干相连结的骨。 特点:髋骨上部为扁板状的骨块,中部窄厚,外侧有一深窝称髋臼,下部有一大孔称 为闭孔。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 3 块骨借软骨连结。16 岁左右软骨骨化,结合成一块 髋骨。 (1)髂骨 ilium:髂骨体:肥厚不规则,构成髋臼的上部。 髂骨翼:扁薄,上缘弯曲成 s 形,称髂嵴,前端有髂前上嵴,髂前下嵴,后端有髂后 上棘、髂后下棘。 髂骨翼内面:光滑而凹陷称髂窝、弓状线。 髂骨翼后面:有耳状面,与骶骨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一粗隆,称髂粗隆; 臀面,为臀肌附着点。 (2)坐骨 ischium: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坐骨体形成髋臼的 后下部。有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 (3)耻骨 pubis:构成髋骨前下部,分为耻骨体、上、下支 3 部分。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 下部。耻骨上、下处上缘有耻骨结节,内侧面有长卵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 (一) 自由下肢骨 ※1.股骨 femur:是人体中最长、最粗的骨,占身高的 1/4 左右。分一体两端。 1) 上端:有一球形称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有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 转子间线、转子间嵴。 2) 股骨体: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凸,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嵴称粗线;粗线分叉形成内 侧唇和外侧唇;外侧唇侧唇向上延续为粗糙,称臀肌粗隆;内侧唇向上延续为耻骨肌线。 3) 下端:内外侧膨大并向后突出,分别称外侧髁和内侧髁;内、外侧髁之间有一窝,称 髁间窝;内、外侧髁的侧面上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内上髁和外上髁;在内、外侧髁的前方 有一关节面,称髌面。 2.髌骨: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为人体最大的籽骨。前面粗糙、后面光滑的关节 面,与股骨髌面相关节。 ※3.胫骨 tibia:为三棱柱状粗大长骨。 1) 2) 位于:小腿内侧,一体两端,是小腿的主要负重骨 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称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称髁间隆起;两髁上面光滑的关节称关节面,与股骨内外侧髁相关节。在外髁后下方有一关节面称腓骨关节面,与 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有粗糙隆起称胫骨粗隆。 3) 线。 4) 下端:内侧向下有一突起,称内踝。内踝外侧的关节面称内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 节;外侧有切迹,称腓切迹,下面称下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4.腓骨 fibula:腓骨细长,分一体两端。 1) 2) 3) 4) 位置:小腿外侧,不与股骨相关节。 上端:称腓骨头,内上方有腓骨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 骨体:呈三棱柱状,内侧缘锐利,称骨间缘。 下端:呈三角形膨大,称外踝。内侧下面有关节面,称外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跗骨:共 7 块,后部有距骨、跟骨,内侧有舟骨,前部有 3 块楔骨,外侧有骰骨。 跖骨:共 5 块,每块骨从近侧到远侧分为底、体、头。 趾骨:共 14 块,构成足的前部。 趾为两节外其他各趾均为 3 节。趾骨分为底、体 骨体:呈三棱柱状,外侧缘粗糙,开成较锐的脊,称骨间缘;后面上方有比目鱼肌5.足骨:由跗骨、跖骨、和趾骨构成。 1) 2) 3)和头。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授课对象 1.人体解剖学甲 I 四肢骨及其连结(2)、颅骨及 其连结 理论课教师及职称 学时数 授课学期 2004 级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5
冬掌握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掌握足 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脑颅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了解新生儿颅的特 掌握骨性鼻腔的位置、形态和重要结构,骨性眶腔的位置、毗邻,骨性鼻旁弓的构成及功能。了解临床常用的骨盆测量点。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2. 点。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和颅的前面、侧面、上面观的结构 3. 窦的位置。1. 下肢骨的连结(45 分钟)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 教学用*注明) 2. 观察下肢骨连结的标本(30 分钟) 3. 颅骨(70 分钟) 4. 观察标本(60 分钟) 5. 颅骨的连结(20 分钟) 1. 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 教学方法 专业词汇要求 2. 3.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结构特点。 颅底内、外面观和颅的前面侧面上面观的结构 骨性鼻旁窦的位置。颅的整体观传统教学+多媒体见详细教案教具准备挂图、模型、标本、课件复习思考题1. 2.膝关节有哪些重要辅助结构?各起什么作用? 四对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要求自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 教学网站网址 陈季强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备注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一.下肢带关节 包括耻骨联合和骶髂关节,此二关节是构成骨盆的主要关节。下肢带关节的运动是骨注解 盆的整体运动。 (一)骨盆的连结 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构成。 1.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的联合面借耻骨间盘连结构成(图 4 一 17) (1)韧带加固有:耻骨上韧带、耻骨弓状韧带,耻骨前韧带,三条韧带是从上、下、前 方加固关节。 (2)耻骨骨气间盘:中有纵行裂隙,此处具有一定缓冲作用。 2.骶髂关节 sacroiliac joint:由骶骨和髂骨相对应耳状面构成平面关节。加固关节的韧 带有: (1)骶髂骨间韧带:位于骶骨粗隆和髂骨粗隆之间。 作用:防止骶骨因受压力的作用向前方滑动; (2)骶髂前韧带和骶髂后韧带(又叫腹侧、背侧韧带) 作用:从关节的前后方加固关节; (3)骶结节韧带:连结于髂骨骶骨与坐骨结节之间。 (4)骶棘韧带:连结于骶骨、尾骨与坐骨棘之间。 (5)骶髂关节:仅有轻微运动,在走、跑、跳跃时具有缓冲震动的功能。 3.骶尾连结:骶骨与尾骨之间借软骨构成骶尾连结。 (二)骨盆的运动 骨盆上通过腰骶关节和腰椎相连, 下通过髋关节和自由下肢相连。 故骨盆在这两个关节 处均可绕三个运动轴进行各种运动。以骶髂关节为支点时,骨盆带动下肢相对躯干运动, 以髋关节为支点时,骨盆带动躯干相对下肢运动。 骨盆在髋关节处可作: 1.绕冠状轴作前、后倾:如腹背运动。 2.绕矢状轴作侧倾:如体侧屈运动。 3.绕垂直轴作向左、右旋转:如体转运动,环转运动。 (三)骨盆的整体观 1.分界:大骨盆――位于界线的前上方,由两侧髂骨翼、骶骨岬弓状线和耻骨联合上缘 构成。 小骨盆――位于界线的后下方,由尾骨、坐骨结节,耻骨联合下缘及周围韧带构成。 2.性别特征: 男性与女性骨盆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1)男性:骨盆高而窄,耻骨下支形成的耻骨角较小,呈杏形,横径较小。 (2)女性:骨盆低而宽,较大,呈椭圆形,横径较大,女性骨盆的特点有利于胎儿的娩 出。 3.倾斜角: 是指小骨盆上口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图 4 一 22),可因身体姿势和性别而 异。 人体直立时:男性骨盆前倾为 50° ~55° 、女性骨盆前倾约为 60° 注意:骨盆倾斜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脊柱的畸形。 4.骨盆的结构特点: 在力的传递过程中,骨盆在后面形成两个负重的骨弓,具有拱形结构特点。重力经第五腰椎 传至骶骨,经骶髂关节分至两侧的髋骨;站立时,经髋向传至股骨形成“立弓”;坐位时,经髂 骨传至坐骨结节形成“坐弓”。在走、跑、跳跃时,骨盆也可产生由下肢向上传递的支撑反 作用力。 骨盆作用:具有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和缓冲震动等。 二.自由下肢关节 ※(一)髋关节 hip joint 1.关节的主要结构: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球窝关节。股骨头几乎全被纳入髋臼内,关节 囊紧张而坚韧。 2.关节的辅助结构: (1)髋臼唇;附着于髋臼周缘的纤维软骨环。 作用:有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稳固性的功能。 (2)韧带: ①骼股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前面,呈倒置“V”字形。 起于:髂前下棘;止于:股骨转子间线。 作用:有限制髋关节过度伸和维持人体立姿势,是人体中最强大的韧带之一。 ②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囊前内侧。 起于:耻骨上支,斜向外下方与髋关节囊融合; 止于:转子间线下部。 作用:限制大腿在髋关节处过度外展和旋外。 ③坐骨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 起于:坐骨体;止于:大转子根部。 作用:限制大腿在髋关节处过度内收、旋内。 ④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一端附着髋臼,另一端附着股骨头凹。 作用:有滋着股骨头的血管通过,起着关节垫的作用。 3.关节的基本运动 4.关节的运动特点 髋关节为支持体重和适应走、跑、跳等下肢动作的需要,以精确对合的球窝结构,具 有很大的内在稳固性,加上厚而紧的关节囊和强有力的韧带,关节周围发达的肌肉,成为 人体中稳固性很强的关节。 通过专门的训练和合理利用骨盆的运动, 可增大关节的灵活性 和运动幅度。 ※(二)膝关节 knee joint 1.关节的主要结构 由股胫关节和股髌关节构成的椭圆屈成关节。 (1)股胫关节:由股骨和胫骨相应的内、外侧髁关节面构成椭圆关节。 (2)股髌关节:由股骨的髌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屈戍关节。股胫关节头大,关节窝浅使 两关节面不相适应,关节囊薄而松弛。 2.关节的辅助结构 (1)半月板:由 2 个纤维软骨板构成,垫在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上,半月板外缘厚内 缘薄。 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后部宽,外缘中部与关节囊纤维层和胫侧副韧带相连。 外侧半月板:呈“O”字形,外缘的后部与N绳肌腱相连。 作用: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2)翼状襞:在关节腔内,位于髌骨下方的两侧,含有脂肪的邹襞,填充关节腔。 作用:增大关节稳固性,有缓冲震动的功能。 (3)髌上囊和髌下深囊:位于股四头肌腱与骨面之间。 作用:具有减少腱与骨面之间相互摩擦。 (4)加固关节的韧带 ① 前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分别附着于股骨内,侧髁与胫骨髁间隆起。 作用:防止股骨和胫骨前后移位。 ② 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侧稍后方。 起于:股骨外侧髁; 止于:腓骨小头。 作用:从外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 ③ 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偏后方。 起于:股骨内侧髁; 止于:胫骨内侧髁。 作用:从内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 ④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为股四头肌腱延续部分。 起于:髌骨;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从前方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度屈。 3.关节的基本运动 4.关节的运动特点: (1)当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胫骨髁间隆起与股骨髁间窝嵌锁,侧副韧带紧张,除屈伸运 动外,股胫关节不能完成其他运动。 (2)当膝关节屈时,股骨两侧髁后部进入关节窝,嵌锁因素解除,侧副韧带松弛,股胫 关节才能绕垂直轴作轻度的旋转运动。 (3)膝关节运动时,半月板可发生位移,屈膝时向后移,伸膝时向前移;小腿旋转时半 月板随股髁位移,一侧滑向前,另一侧滑向后。 当膝关节屈曲半月板后移时,股髁曲度 较大的后部与半月板肥厚的外缘接触。 若此时急剧伸膝, 如踢球动作, 半月板退让来不及, 可发生挤压伤或破裂。 (4)膝关节位于人体两个最长的杠杆臂之间,在承受负荷和参与运动中易于损伤,股骨 和胫骨以宽大的内、 外侧髁关节面增大关节的接触面积, 可提高关节的稳固性和减少压强。 (三)足关节 组成:由踝关节(距小腿关节)、跗骨间关节(距下关节)、距骨间关节、跖趾关 节和趾骨间关节。 ★1.踝关节 ankle joint (1)基本结构:由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屈戍关节。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关节头前宽后窄。 (2)辅助结构: ① 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的强大韧带。 起于: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 作用:限制足过度外踝。 ② 外侧韧带有三条: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 起于:腓骨外踝尖, 见外侧韧带损伤。 (3)关节的结构与运动特点: 踝关节仅具有冠状轴作屈(跖屈)、伸(背屈)运动,属单轴关节 当足跖屈时:较窄的后部进入较宽大的关节窝中,可作轻度的外展内收运动; 当踝关节与距下关节联合运动时:内翻-― 足的内侧缘提起、外侧缘下降。 外翻----足的外侧缘提起、内侧缘下降。 止于:距骨、距后、跟骨 特点:此韧带比较分散,较薄弱,过度内翻易损伤此韧带。例如球类、体操、田经等最多 止于:舟骨、距骨、 跟骨的内侧。 2.跗骨间关节 intertarsal joint 组成:由距跟关节,距跟舟关节(又叫距下关节),跟骰关节和楔骰舟关节组成。 特点:关节囊较紧,有许多韧带加固,可作屈伸运动(如提踵动作)外,还可作很小运动。 3.跗跖间关节 4.跖骨间关节 5.跖趾关节 6.趾骨间关节 (四)足弓 由 7 块跗骨和 5 块跖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肌腱构成。 1.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足舟骨、楔骨和第 1-3 跖骨构成。曲度大,弹性好,缓冲力 强。 2.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和第 4 一 5 跖骨构成,弹性小。 3.横弓:由楔骨、骰骨和跖骨底构成最高点。 颅骨 颅骨 skull 是头部的支架,由 23 块骨组成(6 块听小骨未计入)。可分为后上方的脑颅骨 cranium,前下方的面颅骨 facial skeleton。脑颅骨和面颅骨可由眶上缘至外耳门上缘的连 线分界。 (一)脑颅骨 脑颅骨共有 8 块, 包括额骨 frontal bone 1 块, 顶骨 parietal bone 2 块, 枕骨 occipital bone 1 块,颞骨 temporal bone 2 块,蝶骨 sphenoid bone 1 块,筛骨 ethmoid bone 1 块。 1. 额骨 Frontal Bone 额骨位于颅的前上方,分三部:额鳞内有空腔叫额窦,开口于鼻腔;眶部构成眶上壁;鼻 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 2. 3. 顶骨 Parietal bone 顶骨位于颅顶中线两侧,左右各一,为四边形扁骨, 枕骨 Occipital Bone:位于颅的后下方,其前下部有枕骨大孔,以此孔分四部,后为鳞部,前为基底部,两侧为侧部,侧部下面有关节面,称枕髁。枕骨的内面,枕骨大孔向前 上为斜坡, 枕骨大孔的前外侧有舌下神经管。 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内嵴向后上延伸至枕内 隆凸。枕骨外面,在枕骨大孔两侧有枕髁,大孔后方有枕外嵴、枕外隆凸,枕外隆凸向两 侧有上项线。 4. 颞骨 Temporal Bone: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分 3 部。a)鳞部呈鳞片状,前部下方有颧突,与颧骨的颞突形成颧弓。颧突后端下方有下颌窝,窝 的前缘隆起叫关节结节。 b)鼓部是围绕外耳道前面、下面和后面的骨板。 c)岩部有三个面,尖端朝向前内侧,前上面中部有一弓状隆起,其外侧为鼓室盖,靠近岩 尖处,有三叉神经压迹。后上面近中央部分有内耳门。下面对向颅底外面,近中央部有颈 动脉管外口,在岩尖处形成颈动脉管内口;外口的后方为颈静脉窝。窝的外侧有细而长的 茎突,外耳门后方肥厚的突起称乳突,二者根部有茎乳孔。乳突内有空腔叫乳突小房。 5. 蝶骨 Sphenoid bone: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形如蝴蝶,分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 分。体部位居中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 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根部有视神经管, 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交叉前沟。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可分三个面,大脑面位于颅中 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下。大翼根部由前内向后外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体部两 侧有颈动脉沟。 在小翼和大翼之间有眶上裂。 翼突位于蝶骨下面, 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 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管。 6. 筛骨 ethmoid Bone 筛骨位于两眶之间,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约成“巾”字 形。筛板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鸡冠,表面有筛孔。垂直板向下伸出,组成鼻中隔。筛骨迷路 位于垂直板两侧,内有筛窦,窦口通鼻腔。迷路外侧面组成眶的内侧壁,叫眶板,迷路的 内侧面有上鼻甲和中鼻甲。 (二)面颅骨 面颅骨共 15 块,最大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余均较小,围绕大的骨分布。 1. 上颌骨:上颌骨 maxillary bone,位于面部中央,分体部和 4 个突。体内有空腔称上颌 窦。体分四个面,上面即眶面,有眶下沟向前续于眶下管,开口于眶下孔;后面对向颞下 窝,又叫颞下面,其下部隆起,叫上颌结节;内侧面又叫鼻面,有上颌窦开口;前面有眶 下孔。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额突;向下伸出牙槽突;向外侧有颧突;向内侧伸出水平的腭 突,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硬腭前部。 2. 下颌骨 mandible:位于上颌骨下方,分一体两支。体呈弓状,下缘称下颌底,上缘为 牙槽弓。外面前方正中部向前的隆起叫颏隆凸,第二前磨牙下方有颏孔。在体的内面中线 处有尖锐的颏棘,其下方两侧有二腹肌窝,窝的上缘一条斜线,叫下颌舌骨肌线,线的内 上方和外下方各有一浅窝,上方为舌下腺窝,外下方为下颌下腺窝。下颌支末端分叉形成 前方的冠突,后方的髁突,中间凹陷处叫下颌切迹,髁突上端膨大,叫下颌头,其下稍细, 叫下颌颈,颈的前面有翼肌凹。在支的内面中央有下颌孔,经下颌管通向颏孔,在下颌孔 前方有下颌小舌。支与体的接合部叫做下颌角,角的外面有咬肌粗隆,内面有翼肌粗隆。 3. 其它面颅骨a)颧骨一对,位于面部两侧。泪骨一对,位于眶内侧壁前部。 b)鼻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额突的前内侧。 c)下鼻甲一对,附于上颌骨的鼻面。 d)腭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鼻面后部。 e)犁骨一块,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 f)舌骨一个,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 (三)颅整体观 1. 颅顶面观 颅底内面观 中心骨为蝶骨,不仅位居中央与各脑颅骨相接,也是颅腔对外的重要通道。并依其划 分为前、中、后三个大小和深度不同的局部区域即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既加大了颅 腔又有利于对脑的固定。 a)颅前窝 anterior cranial fossa 由额骨眶部,筛板和蝶骨小翼构成,由前向后有盲孔,鸡 冠。筛板上有筛孔,孔多而细小前后纵排,有第一对脑神经通过。 b)颅中窝 middle cranial fossa 由蝶骨体,大翼和颞骨岩部组成,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 体窝,窝前方有横行的交叉前沟,此沟两侧通视神经管,蝶骨体两侧由前向后有眶上裂、 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岩尖部有破裂孔。 c)颅后窝 posterior cranial fossa:位置最底,由枕骨和颞骨岩部的后面构成,中央由枕骨大 孔,孔前上方为斜坡,孔前外缘有舌下神经管内口,孔后上方有枕内隆凸,由此向两侧有 横窦沟,此沟至颞骨弯向下前称乙状窦沟,再经颈静脉孔出颅,颞骨岩部后面有内耳门通 内耳道。 3. 颅底外面 后部中央可见到枕骨大孔及其两侧的枕髁, 枕髁后方有不恒定的髁管, 前方有舌下神经管 可见额骨和顶骨连接的冠状缝,两顶骨之间连接的矢状缝,两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人字缝。 2. 外口,此口外侧有颈静脉孔,颈静脉孔的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再向前内侧可见破裂孔, 颈静脉孔的前外侧有茎突,茎乳与乳突之间有茎乳孔。在茎突前外侧,有下颌窝和关节结 节,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外嵴、枕外隆凸及其两侧的上项线和与之平行的下项线。颅底外 面牙槽突围绕的部分称骨(硬)腭,其前部正中的孔称切牙孔,骨腭后部两侧有腭大孔, 骨腭以上被鼻中隔分成左右两半的是鼻后孔。 4. 颅前面观a)眶 orbit:为四面锥体形,尖向后内,有视神经管通颅腔;底向前外,形成四边形眶缘, 在眶上缘内、中 1/3 交界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中点下方有眶下孔。眶的四壁厚 薄不等,上壁的前外侧有泪腺窝;内侧壁最薄,由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和蝶骨体 组成,前方有泪囊窝;下壁上面可见眶下沟,向前经眶下管出眶下孔;外侧壁最厚,其后 部和眶下壁之间有眶下裂通颞下窝和翼腭窝,和眶上壁之间有眶上裂通颅中窝。 b)骨性鼻腔:骨性鼻腔前方的开口叫梨状孔,后方的一对开口叫鼻后孔,筛骨垂直板和犁 骨组成骨性鼻中隔将鼻腔分成两半。鼻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三个鼻甲,三个鼻甲下方 分别有上、中、下鼻道。在鼻中隔两侧部分叫总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为蝶 筛隐窝。 c)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又称副鼻窦:位于鼻腔周围,共有四对。 i. 流。 ii. iii. 口在上鼻道。 iv. 5.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颅侧面观:中部有外耳门,其前方有一骨梁称颧弓,外耳门后下方的突起称乳突,颧 额窦在额骨鳞部内,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即筛骨迷路,分三群通鼻腔,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 上颌窦在上颌骨体内,开口在中鼻道,窦的开口高于窦时不易引弓上方大而浅的凹陷为颞窝,窝内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的交汇处为翼点,此处骨 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易引起颅内血肿危及生命。 a)颞下窝 infratemporal fossa 为于颧弓下方,下颌支的内侧,前方为上颌骨体,后下方敞 开。窝中有咀嚼肌和神经血管穿行。 b)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 fossa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前内侧, 前方有上颌骨, 后方有蝶骨翼突, 内侧以腭骨垂直板与鼻腔分隔。翼腭窝后方经圆孔通颅中窝,经翼管通颅底外面,前方经 眶下裂通眶,内侧经蝶腭孔通鼻腔,外侧与颞下窝相通,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和腭小孔 通口腔。 6.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变化:胎儿时期由于脑及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和呼吸器 官尤其是鼻旁窦尚不发达, 所以新生儿脑颅大, 面颅小。 额结节、 顶结节和枕鳞发育明显, 从颅顶观察呈五角形。骨与骨之间尚有一定的间隙,其间充满纤维结缔组织膜,较大的称 为颅囟,位于矢壮缝与冠壮缝相接处呈菱形的为前囟 anterior fontanelle,位于矢壮缝与人 字缝会合处呈三角形的为后囟 posterior fontanelle,前囟一般于 1―2 岁时闭合,后囟生后 不久即闭合。另外随者牙齿的萌出,下颌角也随其发育而减小,老年牙齿脱落后,下颌角 又变大。 颅的连结 颅的连结除颞下颌关节外,大部分以纤维连结的形式连结。 1.颅缝 缝是颅骨之间借纤维、 结缔组织紧密相连构成的, 是成人颅骨连结的主要方式。 如冠状缝、 矢状缝。 2.颅结合 颅底诸骨借软骨连结,形成蝶枕结合、蝶岩结合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结合骨化成为 骨性结合。 3.颞下颌关节 由颞骨的下颌和下颌骨的下颌头构成(图 4―41)。 特点:关节腔内有关节盘;关节囊松弛,外侧有韧带加固,灵活性大,易于脱位。 运动:两侧的颞下颌关节在功能上属于联合关节,可作上下、前后和侧向运动。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授课对象人体解剖学甲 I 肌学,内脏学总论 理论课教师及职称 学时数 授课学期 2004 级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4
冬1. 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起止和作用。 2. 了解肌的辅助结构,应特别注意滑膜囊和腱鞘的结构。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3. 掌握头肌的分部;了解面肌的名称及作用;掌握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4. 了解颈肌的位置、分群及作用。 5. 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走行和作用。 6. 掌握斜角肌间隙的概念。7. 肌学总论(30 分钟) 8. 头颈肌(30 分钟)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 9. 躯干肌(60 分钟) 教学用*注明) 10. 11. 12. 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 教学方法 专业词汇要求 四肢肌(45 分钟) 观察全身肌肉标本(45 分钟) 内脏学总论(15 分钟) 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传统教学+多媒体见详细教案教具准备挂图、模型、标本、课件 1. 2. 试述肌的辅助结构有哪些? 试述膈的位置、形态、运动和三个裂孔的位置。复习思考题要求自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 教学网站网址肌的起止点陈季强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 备注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肌学总论 1. 2. 3. 4. 5. 肌的构造和形态(图 y-070) 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阔(扁)肌、轮匝肌四种。 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肌肉的命名法 肌的辅助装置注解1)筋膜 fascia 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a)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又称皮下筋膜 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富含脂肪,有维持体温和保护深部结 构的作用,内含浅动、静脉;浅淋巴结、淋巴管及皮神经等;有些部位如面部、颈部有皮肌,胸部有乳腺。 b)深筋膜 profundal fascia 又叫固有筋膜 位于浅筋膜的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遍布全身,包裹肌肉、血管、 神经等,当肌肉分层时,固有筋膜也分层,形成肌间隔。 c)腱鞘 tendinous sheath 腱鞘是包绕在活动性较大的一些肌腱外面的鞘管,可分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滑膜鞘成 双层圆筒状套管,套管的内层紧包在肌腱的表面,外层则与纤维鞘相贴,两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使肌腱在鞘 内能自由滑动。在发生中滑膜鞘的两层在骨面与肌腱间互相移行,叫做腱系膜,其中有营养肌腱的血管通过。 d)滑液囊 synovial bursa 也称滑膜囊 在一些肌腱与骨面之间,有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壁薄,内含滑液,叫做滑液囊,其功能是减少肌腱 与骨面的摩擦。滑液囊有的是独立存在的,有的与邻近的关节腔相通,可视为关节囊滑膜层的突出物。 . 3.2 头 肌(图 y-073) 头肌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头肌 1. 面肌:起自颅骨止于面部皮肤,多分布于睑裂、口裂和鼻孔周围,有环形肌和辐射状肌两种,收缩时使 在颅盖中线两侧各有一块扁阔的枕额肌,有额、枕两个肌腹和二者之间的帽状腱膜组成。额腹收缩提睑扬 眉,形成额纹;枕腹收缩向后牵拉帽状腱膜 。此外还有眼轮匝肌、口周围肌和鼻肌等。 2. 咀嚼肌: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与咀嚼运动。 1) 咬肌 masseter:起自颧弓下缘和内面,止于下颌角外面。 2) 颞肌 temporalis: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 3) 翼内肌 medial pterygoid:起自翼窝,止于下颌角内面。 4) 翼外肌 lateral pterygoid:起自蝶骨大翼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 5) 咀嚼肌作用:颞肌、咬肌、翼内肌收缩均可上提下颌骨,使牙咬合;翼外肌两侧同时收缩,使下颌骨向前, 助张口;两侧翼内、外肌交替收缩,使下颌骨左右移动,作研磨动作。 颈肌 1. 可分为颈浅肌、颈外侧肌、颈前肌和颈深肌。 颈浅肌和颈外侧肌 孔、裂开大或闭合,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各种不同表情,故又称表情肌。1) 颈阔肌 platysma: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止于口角。为一薄而宽阔的皮肌。 胸锁乳突肌 sternocleidomastoid: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一侧收缩使头歪向同侧,面 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3.3.2 颈前肌:包括舌骨上、下肌群(图 y-075) 舌骨上肌群每侧 4 块: 二腹肌: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后腹起自乳突,以中间腱系于舌骨。 下颌舌骨肌:起自下颌舌骨肌线,止于舌骨体。 茎突舌骨肌:起自茎突,止于舌骨。 颏舌骨肌:起自颏棘止于舌骨体。 舌骨上肌群作用:降下颌骨、上提舌骨。 舌骨下肌群每侧 4 块: 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均依起止点命名。 舌骨下肌群作用:下降舌骨。 3.3.3 颈深肌(图 y-076) 外侧群:前斜角肌 scalenus anterior 中斜角肌 scalenus medius:起自颈椎横突,止于第 1 肋上面。 后斜角肌 scalenus posterior:起自颈椎横突,止于第 2 肋上面。 斜角肌间隙:为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所围成的三角形间隙,其中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内侧群:头长肌、颈长肌。 躯干肌 3.4.1 背肌:位于躯干后面,分浅、深两层。 3.4.1.1 浅层肌:有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图 y-077)。 3.4.1.1.1 斜方肌 trapezius: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的外 侧 1/3、肩峰和肩胛冈。收缩时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降肩胛骨;该 肌瘫痪出现“塌肩”。 3.4.1.1.2 背阔肌 latissimus dorsi:起自下 6 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肌束 向外上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为全身最大的扁肌,其作用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当上肢固定时, 可引体向上。 3.4.1.1.3 肩胛提肌 levator scapulae:项部两侧,斜方肌的深面,起自上 4 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上 角。上提肩胛骨。 3.4.1.1.4 菱形肌 rhomboideus:位于斜方肌的深面,起自 6―7 颈椎和 1―4 胸椎的棘突,止于肩胛骨的内 侧缘。牵引肩胛骨向内上并向脊柱靠拢。 3.4.1.2 深层肌有竖脊肌、夹肌。(图 y-078) 3.4.1.2.1 竖脊肌 erector spinae 又称骶棘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向上分三群肌束沿途止于椎骨、肋 骨及乳突。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收缩时使脊柱后身和仰头,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 3.4.1.2.2 夹肌:位于斜方肌、菱形肌的深面,起自项韧带下部、第 7 颈椎棘突和上部胸椎,向外上方止于颞骨 乳突和第 1-3 颈椎横突。 3.4.2 胸肌:分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3.4.2.1 胸上肢肌 (图 y-079) 3.4.2.1.1 胸大肌 pectoralis major 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 1-6 肋软骨,止于大结节嵴。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和前屈,如上肢固定时,可引 体向上,也可提肋助吸气。 3.4.2.1.2 胸小肌 pectoralis minor 位于胸大肌的深面,起自 3-5 肋,止于喙突,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3.4.2.1.3 前锯肌 serratus anterior 位于胸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 8 个肋骨,经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拉肩胛骨向前,协助 举臂,损伤时出现“翼状肩”。 3.4.2.2 胸固有肌(图 y-080) 3.4.2.2.1 肋间外肌 intercostales externi 位于肋间隙,起自上位肋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上缘,提肋助吸气。 3.4.2.2.2 肋间内肌 intercostales interni 位于肋间外肌深面,起于下位肋上缘,肌束斜向前上止于上位肋下缘,降肋助呼气。 3.4.2.2.3 肋间最内肌 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内肌深面,起止、走行、作用同肋间内肌。 3.4.2.2.4 胸横肌(图 y-081) 位于胸前壁内面,起于胸骨下部向外上止于 2―6 肋内面,降肋助呼气。3.4.3 膈 diaphragm(图 y-082) 膈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和腰椎前面,可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止于中心腱。膈上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约 平对第 12 胸椎,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平对第 10 胸椎,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平对第 8 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隆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变 小助呼气。 3.4.4 腹肌: 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 3.4.4.1 前外侧群(图 y-083) : 3.4.4.1.1 腹外斜肌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为一宽阔的扁肌,起自下位 8 肋外面,斜向前下,近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止于腹白线, 腱膜的下缘卷曲,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内侧一小束止于耻骨梳称为腔隙韧带(陷窝 韧带);腱膜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形成一三角形的裂孔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3.4.4.1.2 腹内斜肌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1/2,上部肌束向前上,近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腱 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腹直肌止于腹白线;下部肌束呈弓形跨过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延为腱膜止于耻骨梳及耻骨结 节附近。 3.4.4.1.3 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位 6 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1/3,肌束横行延为腱膜,腱膜 的上部经腹直肌后面,下部经腹直肌前面止于腹白线;腹横肌下部肌束也呈弓形跨过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延为腱 膜,该腱膜与腹内斜肌的腱膜会合形成联合腱(腹股沟镰)。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最下部一些肌束包绕精索和睾 丸,形成提睾肌。 3.4.4.1.4 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的一对长带状肌,起自耻骨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 5-7 肋软骨,全长被 3―4 个腱划 分成几个肌腹,表面被腹直肌鞘包裹。 3.4.4.2 后群(图 y-084) 3.4.4.2.1 腰方肌 quadratus lumborum 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起于髂嵴后部止于第 12 肋和第 1―4 腰椎横突。 3.4.4.2.2 腰大肌。见下肢肌。 3.4.4.3 腹直肌鞘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图 y-085) 由腹部三层阔肌的腱膜包被腹直肌而成,其中腹内斜肌腱膜分前、后两层,分别包被于腹直肌的前、 后面,即前层与腹外斜肌腱膜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壁,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壁,在脐下约 4-5 厘 米处,三层阔肌的腱膜均从腹直肌前面跨过参与组成腹直肌鞘的前壁,在此形成一个弧形游离缘,叫做弓状线 (半环线)。弓状线以下部分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3.4.4.4 白线 linea alba 两侧腹直肌鞘的纤维在腹部正中线互相交织,形成白线。白线中部为脐环,自脐向上的白线较宽,约 1 厘米,脐以下因两侧腹直肌互相靠拢而变窄;白线组织坚韧且少血管。3.4.4.5 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图 y-086) 3.4.4.5.1 位置:腹股沟管是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三层扁肌之间的一条斜行裂隙,是胚胎时期睾丸或 子宫圆韧带下降时所遗留的通道,长约 4―5cm。 3.4.4.5.2 组成: 四壁:前壁 为腹外斜肌腱膜和部分腹内斜肌。 后壁 为腹横筋膜及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联合腱。 上壁 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 为腹股沟韧带。 两口:内口 即腹股沟管深(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出口。 外口 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孔。 3.4.4.5.3 内容: 男性腹股沟管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3.4.4.6 腹股沟三角 inguinal triangle (图 y-087) 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三角 Hesselbach's triangle。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围成。三角的 深面是腹股沟内侧窝,浅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肌肉发育薄弱的人,腹直肌细窄,三角扩大,当腹压增大时易 形成腹股沟直疝。 上肢肌: 可分为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3.5.1 上肢带肌(肩肌)(图 y-088) 3.5.1.1 三角肌 deltoid 起自锁骨的外侧半、肩峰、肩胛冈,肌束逐渐向下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外展肩关节,前部肌束使肩关节 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3.5.1.2 冈上肌:起自肩胛骨冈上窝,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外展肩关节。 3.5.1.3 冈下肌:起自肩胛骨冈下窝,经肩关节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外旋肩关节。 3.5.1.4 小圆肌:位于冈下肌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止于肱骨大结节下部,外旋肩关节。 3.5.1.5 大圆肌 teres major:位于小圆肌下方,起自肩胛骨下角背面,肌束向上外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使 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3.5.1.6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记忆方法:冈上到冈下,小圆下有大,三角外面包,肩胛中间夹。 3.5.2 臂肌(图 y-089) 3.5.2.1 前群(位于肱骨前方) 3.5.2.1.1 肱二头肌 biceps brachii 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合并成一个肌腹,止 于桡骨粗隆,屈肘关节,当前臂在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此外还能协助屈肩关节。 3.5.2.1.2 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协助肩关节屈和内收。 3.5.2.1.3 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部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屈肘关节。 3.5.2.2 后群(位于肱骨后方) 肱三头肌 triceps brachii 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和内下方,三头会合止于尺骨鹰嘴, 伸肘关节;长头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 3.5.3 前臂肌 3.5.3.1 前群(位于前臂前面和尺侧)(图 y-090) 第一层有 5 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肱桡肌起 自肱骨外上髁的上方,止于桡骨茎突。其它四肌共同起自肱骨内上髁,旋前圆肌止于桡骨外侧面的中部。桡侧 腕屈肌止于第 2 掌骨底。掌长肌止于掌腱膜,尺侧腕屈肌止于豌豆骨;肱桡肌屈肘关节,掌长肌屈腕关节,其 它三块肌作用与名称一致。 第二层有一块指浅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止于第 2-5 指中节指骨体两侧。屈近节指 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 第三层有两块即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两肌起自桡、尺骨上端的前面和骨间膜,拇长屈肌止于拇指远节 指骨底,屈拇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指深屈肌止于第 2-5 指远节指骨底,屈 2―5 指远节和近节指关节、掌指 关节和腕关节。 第四层有一块即旋前方肌,起自尺骨远端前面,止于桡骨远端前面,使前臂旋前。 记忆方法:肱旋桡长尺,中层独一指,深层三邻邦,拇指旋前方。 3.5.3.2 后群(位于前臂后面和桡侧)(图 y-091) 浅层有 5 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这 5 块肌 共同起自肱骨外上髁,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分别止于第 2 和第 3 掌骨底。指伸肌形成指背腱膜,止于 2―5 指的中节和远节指骨底,小指伸肌的肌腱加入小指的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止于第 5 掌骨底。作用与名称 一致。 深层有 5 块,自外上向内下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旋后肌起自肱 骨外上髁和尺骨外侧缘上部,止于桡骨前面的上部,其它四肌均起自桡骨和尺骨及骨间膜的后面,拇长展肌止 于第一掌骨底,拇短伸肌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拇长伸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示指伸肌止于示指指背腱膜。 作用与名称一致。 记忆方法:桡桡指小尺,旋后三拇示。 3.5.4 手肌(图 y-092) 外侧群有 4 块,位于手掌拇指侧,外观丰隆,称为鱼肌 thenar 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 肌。作用与名称一致。 内侧群有 3 块,位于手掌小指侧,亦较丰隆,称小鱼际肌 hypothenar 包括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 掌肌。作用与名称一致 。 中间群有 4 块蚓状肌、3 块骨间掌侧肌、4 块骨间背侧肌。蚓状肌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骨间掌侧肌使 2、 4、5 指向中指靠拢;骨间背侧肌使 2、3、4 指外展。 3.5.5 上肢的局部记载 3.5.5.1 腋窝 axillary fossa (图 y-093) 四壁 前壁 为胸大肌、胸小肌及锁胸筋膜构成。 后壁 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围成。在肩胛下肌和大圆肌间留有三角形的裂隙,被肱三头 肌长头分为内侧和外侧两个孔,内侧的叫三边孔 triangular foramen ,其境界是上边为肩胛下肌,下边为大圆肌, 外侧边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的叫四边孔 quadrangular foramen 其上、下边与三边孔相同,内侧边为肱三头肌长 头,外侧边为肱骨外科颈。 内侧壁 为胸廓侧壁上四肋及其间的肋间肌和前锯肌。 外侧壁 为肱骨近侧段的内侧面,其前内侧有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 一底: 腋窝的底 为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位于胸壁向上肢移行处。 一顶:腋窝上口 为一三角形间隙,由第一肋骨(内侧)、锁骨(前)和肩胛骨上缘(后)围成。颈根部通向上肢的动、 静脉和臂丛等结构经此口进入腋窝。 3.5.5.2 肘窝 cubital fossa 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一底朝上,尖向下的三角形凹陷区,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外侧界为肱桡肌, 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底为肱肌的下部和旋后肌的前部,顶为深筋膜。窝内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为肱二头肌腱, 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等。 3.5.5.3 腕管 carpal canal 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肌腱,拇长屈肌肌腱 和正中神经通过。 下肢肌 3.6.1 髋肌 3.6.1.1 前群(图 y-094) 3.6.1.1.1 髂腰肌 iliopsoas 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起于腰椎椎体侧面和腰椎横突,髂肌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会合止于股骨小转子。 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使躯干前屈,如仰卧起坐。 3.6.1.1.2 阔筋膜张肌 起自髂前上棘,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紧张阔筋膜并屈大腿。 3.6.1.2 后群 多位于臀部又称臀肌(图 y-095) 3.6.1.2.1 臀大肌 gluteus maximus: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止于臀肌粗隆,使髋关节伸和旋外;下肢 固定时能伸直躯干,维持人体直立。 3.6.1.2.2 臀中肌:位于臀大肌深面,起自髂骨翼外面,止于大转子,外展髋关节。 3.6.1.2.3 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面,起自髂骨翼外面,止于大转子,外展髋关节。 3.6.1.2.4 梨状肌 piriformis:起自骶前孔外侧,纤维向外出坐骨大孔,止于大转子,外旋、外展髋关节。 3.6.1.2.5 闭孔内肌:起自闭孔膜内面,止于转子窝。 3.6.1.2.6 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 3.6.1.2.7 闭孔外肌:起自闭孔膜外面,止于转子窝。 3.6.2 大腿肌 分前群、内侧群、后群 3.6.2.1 前群 位于大腿前面(图 y-096) 3.6.2.1.1 缝匠肌 sartorius: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为全身最长的肌;屈髋和膝关节,并使 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3.6.2.1.2 股四头肌 quadriceps femoris:有四个头分别称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分别 起自髂前下棘、股骨粗线内、外侧唇和股骨体前面,向下移行为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继而下延为髌韧 带,止于胫骨粗隆。是人体中体积最大的肌;使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维持人体直立,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 3.6.2.2 内侧群 位于大腿内侧(图 y-097) 内侧群共 5 块肌,浅层自外侧向内侧有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中层是短收肌;深层有大收肌。使髋 关节内收,所以内侧群肌又称内收肌群。 3.6.2.3 后群 位于大腿后面(图 y-098) 3.6.2.3.1 股二头肌 biceps femoris:位于股后部外侧,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 腓骨头。屈膝、伸髋关节;屈膝时使小腿旋外。 3.6.2.3.2 半腱肌:位于股后部内侧,腱细长约占肌的一半, 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内侧。 3.6.2.3.3 半膜肌:位于半腱肌深面,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以上两肌位于股后部内侧,屈膝、伸髋关节,屈膝时使小腿旋内。 3.6.3 小腿肌 3.6.3.1 前群 位于小腿前面(图 y-099) 3.6.3.1.1 胫骨前肌 tibialis anterior:起自胫骨外侧面的上 2/3 及邻近的骨间膜,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 伸(背屈)踝关节,并使足内翻。 3.6.3.1.2 趾长伸肌 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起自腓骨前面及邻近的骨间膜和胫骨上端,止于 2-5 趾中节 和远节趾骨底。伸(背屈)踝关节和伸 2―5 趾。 3.6.3.1.3 Mu 长伸肌 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起自腓骨内侧面下 2/3 和邻近骨间膜, 止于 mu 趾远节趾骨底。 伸(背屈)踝关节和伸 mu 趾。 3.6.3.2 外侧群 位于小腿外侧面 3.6.3.2.1 腓骨长肌 peroneus longus:起自腓骨外侧面上部,经外踝后方绕至足底至足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 和第一跖骨底。 3.6.3.2.2 腓骨短肌 peroneus brevis:位于腓骨长肌深面,起自腓骨外侧面下部,经外踝后方止于第 5 跖骨 粗隆。 此二肌的作用使足外翻和屈(跖屈)踝关节。 3.6.3.3 后群 位于小腿后面 3.6.3.3.1 浅层(图 y-100) 小腿三头肌 triceps surae 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腓肠肌起自股骨内、外侧髁后面、比目鱼肌起自比目鱼肌线,两肌在小腿中部结合, 向下移行为粗壮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屈膝和踝关节,维持人体直立。 3.6.3.3.2 深层(图 y-101) 有 3 块肌,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N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mu 长屈肌。 它们都起于胫、腓骨的后面和骨间膜,向下移行为肌腱,经内踝后方达足底,胫骨后肌止于足舟骨,使足跖屈 和内翻。趾长屈肌腱分成四条,分别止于 2―5 趾,mu 长屈肌止于 mu 趾。此二肌可屈趾并使足跖屈。 3.6.4 足肌 分足背肌和足底肌。(图 y-102) 3.6.4.1 足背肌 有趾短伸肌、mu 短伸肌,助伸趾。 3.6.4.2 足底肌 内侧群 有 mu 展肌 、mu 短屈肌和 mu 收肌。 外侧群 有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 中间群 中间群 由浅入深有趾短屈肌、跖方肌、4 条蚓状肌、3 块骨间足底肌和 4 块骨间背侧肌。 各肌的作用同其名,跖方肌协助屈趾。总的来说,足底肌的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足弓。 3.6.5 下肢的局部记载 3.6.5.1 梨 梨状肌上孔 suprapiriformis foramen 和梨状肌下孔 infrapiriformis foramen。 分别位于臀大肌的深面,梨状肌上、下缘与坐骨大孔之间;梨状肌上孔有臀上血管和神经通过;梨状肌下孔有 坐骨神经、臀下血管和神经、阴部血管和神经通过。 3.6.5.2 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二头会合止于 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底 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三角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淋巴结。 3.6.5.3 收肌管 adductor canal 位于大腿中部缝匠肌的深面,前壁为大收肌腱板;后壁为大收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 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N窝。管内有股血管和隐神经通过。 3.6.5.4 N窝 popliteal fossa。 在膝关节后方,呈菱形,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侧界和下内侧界分别为腓肠 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底为膝关节囊。窝内有N血管,胫神经、腓总神经和N淋巴结等。5-消化系统日期: 13:01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授课对象 人体解剖学甲 I 消化系统 理论课 教师及职称 学时数 授课学期 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1. 掌握消化系统各主要器官(牙、舌、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 胰)的形态和位置及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的分部和结构特点;掌握 咽峡的构成;口腔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开口部位;食管的狭窄部位;舌的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乳头;胆囊底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系统。 2. 熟悉各系统之间的关系;舌肌的作用;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盲肠的位置和意 义;肛直肠环、胆囊三角的构成;肝门;胆囊的功能。 3. 了解内脏的概念;内脏的范围和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各器官的毗邻;口腔的分 部;牙式;咽、食管、胃、肠壁的构造;空回肠的区别;肝脏的主要功能;体表 投影及肝段的概念;了解胰的功能和分部。 1.上消化道(30 分钟)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 2.下消化道(20 分钟) 教学用*注明) 3.消化腺(30 分钟) 4.观察标本(10 分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专业词汇要求 教具准备 重点 难点 胃、直肠、口腔、肝脏、肝外胆道系统 咽的形态结构;肝的分叶与分段 5
春传统教学+多媒体 见详细教案 挂图、模型、标本、课件 1. 胆汁是如何排入十二指肠的?复习思考题2. 试述三大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 3.试述胃的位置、形态结构。要求自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 教学网站网址 备注 陈季强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内脏总论 一、概述 1. 组成:内脏(viscera)、内脏学( splanchnology) 2. 功能 3. 发生 二、内脏器官的区分 1. 中空性脏器:四层 2. 实质性脏器:门、分叶 三、胸腹部标志线注解 四、腹部分区 1. 四分法 2. 九分法 消化系统(alimentary system) 一、概述 1. 消化管:上、下消化道 2. 消化腺: 3. 作用 二、口腔 oral cavity 一)口腔前庭 oral vestibule:唇 lips 二)固有口腔 oral cavity proper 1. 上壁:腭 palate 2. 侧壁:颊 cheek(有腮腺管开口) 3. 后壁:咽峡 4. 前壁:牙 teeth 1) 牙式:恒牙、乳牙 2) 牙的形态分三部 3) 牙的构造 4) 牙周组织 5. 下壁:舌 tongue 1) 功能 2) 形态 3) 乳头 4) 舌下面结构 5) 舌肌 6.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1) 腮腺 parotid gland:位置、导管及开口 2) 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位置、导管及开口 3) 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位置、导管及开口 三、咽 pharynx 1. 位置 2. 形态 3. 分部 1) 鼻咽: 2) 口咽:扁桃体(窝) 3) 喉咽 4. 咽淋巴环 第二次课 四、食管 esophagus 1. 位置 2. 形态 3. 狭窄 五、胃 stomach 1. 形态和分部 2. 位置 3. 构造 六、小肠 small intestine 1. 概述 2. 十二指肠 duodenum 1) 上部:壶腹(球) 2) 降部:大乳头 3) 水平部 4) 升部:悬肌 3. 空肠 jejunum、回肠 ileum:位置、形态特点及区分 七、大肠 large intestine 1. 特征:带、袋、垂 2. 盲肠 cecum:回盲部 3.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根部体表投影 4. 结肠 colon:分部(升、横、降、乙状) 5. 直肠 rectum:骶曲、会阴曲、横襞、壶腹 6. 肛管 anal canal:肛直肠线、齿状线、肛梳、白线、肛直肠环、痔 八、肝 liver 1. 形态:膈面二叶、脏面四叶及结构 2. 位置及体表投影 3. 分段:简要介绍 Glisson 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4. 肝外胆道系统 1) 胆囊 gallbladder:分部、功能及底的体表投影 2) 肝管和肝总管 3) 胆总管:肝胰壶腹及括约肌 4) 胆汁的产生及排出 九、胰 pancreas 1. 2. 位置 形态分部功能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系统解剖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授课对象 人体解剖学甲 I 呼吸系统,胸膜纵隔,泌尿系统 理论课 教师及职称 学时数 授课学期 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1.呼吸系统:掌握上下呼吸道的区分;喉腔;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胸膜 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纵隔的概念和区分。熟悉喉气管肺的形态位 教学目的 (教学大纲要求) 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喉的软骨及连结;喉口的组成。 2.泌尿系统:掌握泌尿系统各主要器官(肾、输尿管、膀胱)位置;形态和结 构特点;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熟悉泌尿系组成和功能;输尿管分部 及毗邻;肾区。了解肾的被膜及肾段的概念;膀胱位置的年龄变化和膀胱壁的构 造。 5
秋冬 1. 呼吸道(60 分钟)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 教学用*注明) 2. 肺,纵隔,胸膜(45 分钟) 3. 观察标本(35 分钟) 4. 泌尿系统(60) 5. 观察泌尿系统标本(25) 上下呼吸道的区分; 喉腔; 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 胸膜的形态结构; 重点 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纵隔的概念和区分。泌尿系统各主要器官(肾、 输尿管、膀胱)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 位。 难点 教学方法 专业词汇要求 教具准备 复习思考题 要求自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 陈季强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科学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 喉教学重点与难点传统教学+多媒体 见详细教案 挂图、模型、标本、课件 1. 简述喉腔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教学网站网址备注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呼吸系统 一、概述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 一、 鼻 nose 1. 外鼻 externa1 nose 2. 鼻腔 nasa1 cavity:鼻粘膜按其生理功能分为呼吸区与嗅区 3.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二、 1. 位置: 2.喉的软骨 (1) 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会厌软骨 (4)杓状软骨 3.喉的连结 (1)环杓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方形膜 喉 larynx注解 (5)甲状舌骨膜 (6)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4.喉肌:喉肌属横纹肌,其作用是紧张或松弛声带,开大或缩小声门裂,并可缩小喉口。 5.喉腔 (1)喉口 aditus laryngis (2)分部: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 四、气管与支气管 1.气管 trachea 2.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前者略直,所以经管堕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 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向倾斜。 五、 肺 1ungs 1. 肺的位置、外形 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叶,右肺由斜裂和右肺水平裂划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 2.泌尿系统 一、组成作用 二、肾 kidney1. 肾的形态 2. 肾的构造 3. 肾的位置 4. 肾的被膜 三、输尿管 ureter 1. 输尿管的行径与分段 2. 输尿管的狭窄部: 四、膀胱 urinary bladder 1.膀胱的形态 2.膀胱的位置 3.膀胱壁的构造 五、尿道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尿道 female urethra 短、宽,且较直。 课题: 时间: 课程类型: 目的及要求: 展过程。 重点与难点: 教具:第 一 章绪论2004 年 9 月 (4 课时) 专业基础理论课 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人体结构的意义,并了解其理论的形成和发 解剖与结构、形态与动态两对概念的含义及区别。 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 本课程学习的内容:解剖与结构 、形态与动态。教程及内容: 第一节有许多人一提到“解剖”就想到拿刀子在尸体上割。因为“庖丁解牛”“解剖而视之”已经叫人把解剖定论为“支解 和剖析”。在医学上这是十分正确的,而对于造型艺术而言,仅仅只知道人体有那些骨骼和肌肉是很不够的。 有的人看了几本解剖书,人体有多少肌肉、多少骨骼记得滚瓜烂熟,然而面对模特时却不知如何下笔。因 为他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活人是一个整体,他是许多肌肉和骨骼的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的构 造我们把它称之为结构。 (出示多媒体课件和骨骼标本) 当医生拿起手术刀的时候,他要准确地打开人体身上的某一块肌肉的某一个部位,直取病灶。而当艺术 家操起画笔或是一块泥料时,他所想到的不只是某一块肌肉或某一个部位,而是许多肌肉和骨头加起来的 东西──结构。这也就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或未来艺术家所需要掌握的东西。 人体结构是很复杂的,当我们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体时,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哪一块肌肉和哪一块骨 头,而是他的整体结构。如我们可以把头部理解成一个球体加楔形,或者干脆把它看成是一个卵形;颈子 看成是一个柱体;胸部和臀部是两个楔形;四肢看成是圆柱体和截锥体。对人体结构的这样一种理解我们 把它叫做几何结构。世界上所有的人肌肉和骨骼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这些相同的肌肉和骨骼由于型号不 一样,而组装出千差万别的人体形态。 形态和动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体的运动状态叫做动态,人们的动态是可以相互模仿的,例如,军人 的步伐可以整齐划一,体操表演者和舞蹈演员可以把动作模拟得微妙微肖,天衣无缝。但是他们的面部五 官各具特色,千人千面,剥下他们的外衣其肌肤胖瘦、体表曲线和外形比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是 形态上的不同,是难以模仿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哪怕是双胞胎也会有区别。人体形态和个 体特征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人体形态部分) 第二节 学习人体结构的意义 有人认为不学人体结构,只要通过千百次刻苦训练也能画好人体。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 样做会使自己走很多弯路,而且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也不可能不去研究对象,比如哪里是骨点、哪里是肌肉, 对象形体结构的转折、比例形态等,你不得不去思考。实际上你还是在研究人体结构。须不知最后还是比 学过人体结构的人稍逊一筹。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它。美术作品反映社会反映 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我们要画好运动中的人物形象,其肌肉变化和骨点位置光从表面去看是画不准的, 必须知道皮下的结构是怎样的,再看表面起伏才知道哪里是重要的结构,哪里是偶然的起伏和非本质的可 画可不画的东西。因而“不学人体结构也能画好人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纯粹从表面去模仿必然要走弯路 浪费很多时间。西方许多艺术大师都对人体结构和形态有很深的研究,达?芬奇还亲手解剖了十几具尸体并 做了大量的笔记。 (出示达?芬奇手稿图) 第三节 解 剖 史 话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公元前 3──2 千年就有了解剖的记载,而成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只不过 是近几十年的事。 在西方研究解剖的时间较早一些,古埃及时就有了对解剖的研究,木乃伊就是见证。因为制作木乃伊需 要解剖知识,同时也积累了解剖知识。 (出示《古埃及二十二格比例图》 ) 在罗马皇帝奥古士都的御医摩撒故里,人们发现了解剖石雕的遗迹,细观胸廓为人的骨骼,而位于其内 的是猿心,可见古代西方把人的遗体也看得很神圣。 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正式确立者,首推文艺复兴三杰,尤其是达?芬奇,他亲手解剖尸体并写下了大量的 笔记,画下很多解剖图,而且对人体解剖结构和比例形态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他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 位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人体可以成为对称的几何图形,如脸可以构成正方形,叉开的腿成为等边三 角形,而伸展的四肢形成的图(案)形是希腊人认为最完美无缺的几何形──圆。”“躯干各部分的比例:矮 胖的其各部分也肥短,瘦长的其各部分也瘦长,大小适中的其各部分都适中。” (出示达?芬奇比例图) 在我国,“解剖”二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上。 《黄帝内经》 (灵枢?经脉第十三)里有 这样一节:“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 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在该书《灵枢?骨度第十四》中还有关于比例的论述“黄帝 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 尺五寸,发所复者颅至顶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 我国宋代画家李嵩也曾绘过一幅《骷髅幻戏图》 ,这说明我国古代画家对人体结构也曾有过思考,但由 于时代的局限,画家对人体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橙子横切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