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同行,我想买一辆旅行车,不知买铝合金副车架车架的好,还是钢架硬叉的好?

你现在的位置:& > &
我想买一辆自行车,随便骑着到处耍的那种。不知道那种牌子和样式你、比较好啊?
我想买一辆自行车,随便骑着到处耍的那种。不知道那种牌子和样式你、比较好啊?
几乎没啥子要改的。  公爵 1598元,因为这类车加一个低端避震前叉的款式往往要加上200-300块钱。  用途2,三是美观。  Giant的入门车  以前硬叉的bora和hunter作为600元左右低端车还是很不错的,骑行姿势比较帅,价格上大概比它们的换代产品便宜100-200,以前的价格大概是ATX 660: 998元, ATX 680。  用途2实际属于休闲运动的范畴,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旅行车四大类型都很适合。山地车操控性好,结构坚固:好像已经涨价到1298还是1398了,车架可能强度好一点,套件用的还是Tourney的后拨和SIS的前拨,其他东西也没什么值得说的了,指拨是EF-29的,飞轮是6速旋飞,并且没有快拆。本来觉得770还不错,Alivio的前后拨、Hawk等等,价格一般在千元左右,我对这些车不是太了解,除了中轴垃圾没有大的缺点。  Merida (美利达)  征服 998元,推荐的入门车型,好看.0&#47,3是主要玩长途旅游骑行.0。  第3步,据说有些地方还卖1590,非常无语……ATX 690比670整体高一档。不过还是想比3楼更详细第写一下常见捷安特入门整车的配置和价格:  捷安特近年新出的1000元左右的&城市山地车"折叠车方便携带、Lava、Hunter 1,千万不要用轮组(长途容易断而且不好随地修),新款Acera的牙盘,Manitou可调前叉,这个配置卖到1998元还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尺寸要适合自己,骑着要舒服。  MERIDA的入门车  Merida山地车:  不知为什么,美利达千元以下的低端车几乎见不到,因此从勇士系列开始介绍。当然事实上美利达千元左右的山地还是不少的,比如雄狮,谁如果比较熟悉的话可以补充一下。  征服: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998块钱。大概对应捷安特的ATX 670,TOURNEY后拨+低档铝架+3*7速指拨+一根TG前叉+带副把  勇士pro:非常普及的车型,属于勇士的增强版。后拨换成了Atlus的,前叉可调(调节幅度很小),前后快拆,1298元,性价比很高。不足之处在于勇士 pro的飞轮还在用7速旋飞,强度有问题而且升级的时候需要大换血。  勇士 comp:换上线控碟刹的勇士pro,要1699,如果不是经常通过极端泥泞地段或者茂密草地并且预算实在有限的话还是别考虑了,这个价格的碟刹山地车实在是……  公爵(Duke):性价比相当高的车,价格1600左右,06款和07款都很常见,07款的车架作了强化处理。公爵属于比较标准的运动用车了,8速系统,密封中轴,TGs可调前叉,后拨是Acrea的。  另外公爵系列也有公爵 pro,公爵pro用了rockshox J1前叉,后拨是alivio的,M465线碟,2600左右,已经不算入门车了。再就是2007年公爵和公爵pro之间又加了一档公爵RS,可惜从来没见过什么样。  至于新出的挑战者,甚至战神,已经不属于入门车的概念了。  另外美利达的入门山地还有亚历山大和维多利亚两款女式车,价格和配置分别对应勇士pro和公爵,只是架子换成了斜梁架,涂装也比较女性化,这里不再拿出来仔细说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拓荒者,专门的旅行车,价格1700元左右。优点:有发电花鼓带的前灯、座垫松软,避震坐杆,舒适性好、蝴蝶把,提供多种抓握方式,长途骑舒服、无上管,适合后面驮包很高的情况下从前面下车、五通上面有把手,提拎方便、有挡泥板,下雨不会甩水、 前后都能放驮包。缺点......
.买的时候问清楚卖方车的各种配置..别听人蒙你...脚踏要五星的...就是会生锈...比如轮胎要朝阳或者台湾正新的.买双减震山地车.配置买好点的.买国产永久凤凰的.价格合适质量好.......要好看就买双铝合金的.....如果需要结实点的.就买钢的...价格600左右..不过经用.
山地车5000以下的买美利达,做工比较好,如果买5000以上的就买捷安特公路车、休闲车建议买捷安特,旅行车建议买美利达,还有其他车型买捷安特就可以
不知你的体力,财力如何? 1:体力差一些但有钱的话,可以买20&的自行车例如:捷安特TALLERWAY8.0-DB-TB或买大行SP8,SP16. 2: 体力差又没钱,可以买捷安特或大行20&无变速自行车. 3:体力好又有钱,可以买捷安特3000元-10000元价位的山地车或公路车.希望您能满意!
捷安特比较好,很轻便、好骑
永久 凤凰 捷安特 之类都不错,一般买山地车,和公路赛车!女孩子一般买轮子小的折叠车。。
这个不好说,首先要看你个人的需求。一切还是看预算,大牌有很多,如Nicolai尼古拉,Marmot土...
山地车,碳纤维山地车都不错,千里达V1000碳纤维山地车,X1,X7都可以看看
看路况,山地车或公路车,千里达、美丽达这些都不错
不明白你所定义的自行车是什么,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淑女车这些都是自行车,单纯城市内骑行的话,不推荐山地...
(1)大人恰好追不上小孩时,v大人=v小孩0+at,v大人t=v小孩0t+12at2+x0,代入数据...
1000左右买山地吧。山地车可以适应不同的路况。速度也不会骑得很快。1000左右的山地车虽然不算好,...
想要高端点的可以看下你踩助力自行车,我自己也是骑的这种,平时就是骑着上下班,有时候骑出去旅游,质量和...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图片】【技术】〔关于旅行车的种种〕【骑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54,651贴子:
【技术】〔关于旅行车的种种〕收藏
我是勤劳的搬运工喜欢自行车长途旅行很久了,bt之前一直是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地方,汲取了很多营养,但只讲索取不好,因此发此帖,是想分享一下自己这几年对旅行车的看法,和一些照片资料,说高尚点叫我也想奉献奉献,说恶心点就是把吃进去又消化完的再吐出来给大家看看……前言:什么是旅行车(或者叫什么车适合旅行)。现在的旅行车五花八门,已经不好用某些特征去辨别概括了,Touring Bike在如今并没有明确的特征和定义,山地可以变成旅行车,公路也可以,城市通勤车可以,甚至折叠都可以改装成符合某种长途旅行需要的旅行折叠车。因此,这里讨论的,与其说是“什么是旅行车”,不如说是“什么车适合旅行”。个人认为,无论是什么车,想要骑上它进行一次美好的长途旅行,必须要具备几个重要特性:1、舒适性强,坐姿休闲,保证健康,尤其是肩颈、腰椎、前列腺等几个关键部位;2、结实耐用,易于维护,零件通用性强,国外有种说法叫low-maintenance,字面意思是低维护,说白了就是不用怎么伺候就能很好地为你服务,也不用没事就修理调校的车或零件,就算坏了,要么容易修,要么容易找到替代品;3、操控平稳,尤其是负重状态下;4、全路况适应性,主要体现在高强度的车架,宽广的变速齿比范围、结实抓地又易于滑行的轮胎,和一定的震动缓冲能力。同时,也有一些看似对自行车很重要的特性,在旅行车上其实是无足轻重的:1、迅猛快速,操控敏感;2、轻量。一、规格:目前市面的常见规格,有山地规格的26寸、公路通用的700c、还有最近几年在山地车的XC和Trail领域大有一统天下之势的29er,和前些年常见于通勤车的650B,至于24和更小的20、18、16,在此不讨论,很多情况下,轮径大意味着通过性强,行驶更平稳(原理其实就是大轮压过路面的障碍更轻松,相当于反过来缩小了坑坑包包),这也是29寸山地车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而实际经验证明,小轮在复杂路况上的表现非常一般,一是会放大颠簸,二是轮径小齿比大,传动系统需要承受更大的力矩,三是因为转动速度大于常规尺寸的车轮,花鼓寿命明显缩短,四是轮子小车身就小,负重和稳定性都受限制。因此在此我们不考虑26以下尺寸。虽然论坛上的26和700c之争由来已久,但我的个人观点是,无论是26、29、还是700c、650B,都适合长途使用。先发几张图,更直观。1、26寸负重长途旅行车的代表:Surly Long Haul Trucker(LHT),国外非常常见,国内也有很多人在用了。2、偏重越野性能的29寸旅行车:Salsa Fargo。 3、复古范儿十足,优雅的650B旅行车:Rivendell A.Homer Hilsen4、700c旅行车:Kona Sutra。
骑行自行车-亚马逊海外购提供逾万种国际品牌,超百万全球精品,英亚直邮,纯正海外货!专业全球购物网站,全中文购物体验,正品价优,纯正海外购物,尽在Z.cn!
这四种尺寸,各有优劣,又都能胜任通常的长途负重旅行,其实不分哪个更好哪个更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而已。为了把话说的更清楚点,用个管理咨询中比较常见的SWOT分析法,分别从Strength优势、Weakness弱点、Opportunity机遇、Threat威胁四个角度来看这四种常见规格。(其中优势和弱点从主观上分析,机遇和威胁从外界条件的影响上分析。)至于哪个更好,我不下结论,尽量做到客观陈述,众位看官自己拿主意,选个适合自己的,不一定非要排出来个1234,更没必要为了个轮子大小争个头破血流,呵呵。
1、26寸:优势:轮小辐条短,同等材料受到同等的轴向或径向冲击时,表现出的强度就更高,高强度负重优势明显。转弯半径小、操控相对灵活一点点。弱点:在同样的轮胎和同样的前叉前提下,铺装路面的性能被700c完爆,让26在柏油路上巡航,确实有种开着吉普在闹市区堵车的感觉,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速度也上不来憋的难受……机遇:通用性强,尤其在中国,轮圈辐条内外胎,都容易找到修补件,并且在有需要的时候能适应市面上常见的各种避震前叉(至于避震叉适不适合长途,后面单开章节单独说前叉的选择)。威胁:26寸的规格,在山地领域逐渐式微,大有被29取代的趋势,这一点上从国外主流山地车厂商年的网站上就能看出,在强度不是很大的XC和Trail领域,29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个别厂商已经几乎不再生产26的硬尾山地车了(例如Salsa),26只是在AM、FR、和DH上坚守着阵地,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26在强度和灵活上的优势。然而,这对旅行车领域带来的利空消息就是很可能以后可以选择的26寸车架、轮组等配件都会越来越少。另外,国外路况良好的地方,很难见到26的身影,一水的700c,国内的中东部地区也是一样,而且中国的公路越来越好,80%以上的路面,26相对于700c已经没有优势了。2、700c:优势:轻快舒展,铺装路面第一选择,骑行效率较高。弱点:在20%以下的烂路上舒适性略差,烂路负重能力和轮组强度也略逊于26,与碟刹的兼容相对不是很好,一是700c的碟刹车架不多,二是专为700c生产的碟刹也少,选择非常有限。机遇:通用性世界范围内最高,国内仅次于26,适合长途全地形的高强度轮圈、内外胎、甚至油碟和避震叉的产品线越来越丰富,而且国内越来越多的车友已经意识到了700c在长途上的实用性,从几说完两个最常见的,再来看看两个比较特殊的。3、29er——上山下海,大轮无敌优势:通过性强,极端烂路甚至无路的环境下,优势极大。弱点:负重和冲击下的强度有待考验,理论上要弱于26,如果不是29轮组都很粗壮,甚至可能要弱于700c;另外,因为轮径大,传动比的问题,爬坡会比较艰难,就算平路,正常人也基本可以告别大盘了,一旦选择了29er,2x9或2x10是必然选择,在目前市面上的变速系统中,29上能用的传动比范围相对较小。机遇:29在山地领域的壮大,也许在未来几年内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29的长途旅行车,虽然目前只能看到Surly、Koga和Salsa,但再过几年谁知道呢?最重要的是它在特殊用途下的实用性毋庸置疑,Koga WorldTraveller 29就在今年的Eurobike上获奖,好评无数。威胁:车架少,配件少,目前只有山地越野用途的配件可以使用,只有碟刹,29寸的量产硬叉市面上屈指可数,仅有Kona、Salsa、Surly等在批量生产,国内更是难得一见,29的轮胎几乎全部是胎阻胎噪奇大无比的宽大齿胎,不适合公路骑行。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都很难找到修补件。4、650B——Ride with Style!优势:大于26,小于700c,既兼顾了强度,也满足了通过性和速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漂亮,搞个Vintage风格的650B旅行车,lug钢架、真皮座垫、全车的手工件,人工锤出来的挡泥板,黄色侧壁的外胎,从气场上就远胜Koga、Surly几条大街,更不用说满地都是的G和M了。弱点:仅从这个规格本身来看,弱点还真不明显,如果说前几年650B的轮胎都不够强,那现在马牌和Schwalbe的旅行车系列也有650B的尺寸了。机遇:即使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骑长途的时候,车也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了,更是自己个性和品位的外在表现,650B绝对是个有意思的选择;另外,今年650B也有在山地车上复苏的趋势,Ritchey、Jamis和Soma都有了650B尺寸的山地钢架。威胁:车架少,配件少,在中国坏了绝对没处买配件,想买个650B的外胎都恨不得要海外代购……条热门路线来看,700c已经完全可以胜任环岛、海岸线甚至青藏等线路,基本可以顺利搞定318和滇藏线,在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装的前提下,新藏线也不是不可能,仅仅在丙察、唐蕃古道和一些偏僻地区很难适应。不过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内,不说替代,但700c在旅行车领域会大幅度的侵占26的份额。威胁:在中国成为旅行车的通用标准还有待时日,目前还仅仅局限于公路车,很多中西部省会城市的车店都不容易找到适合旅行的700c的配件。
二、车架“车架是车的灵魂”这句话已经被听烂了,但它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一辆车是什么车,能用来干什么,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车架的特性。因此,很大程度上,车架好了,一辆旅行车就完美了一半。旅行车架,应该是结实舒适富有弹性,角度舒展,五通、头管、后档宽度、座管口径规格通用,在车座角度和把组的安装上预留了足够大的调整空间,还要针对负重和附加装备,有足够的补强和安装位,如果考虑到细节,还要焊工平滑扎实,漆水活儿做得到位,涂装简单低调却不失精细优雅,再加点个性化就更好了。并不是说旅行车必须要用专用的旅行车架,但想装一台好的旅行车,需要在车架上考虑如下几点:1、管材:自行车车架的管材,目前五花八门,大类就分铝、钢、钛合金、钪合金、碳纤维,每一大类还有很多种,但适合做旅行车架的,目前只有钢、铝、钛。钪合金其实严格来讲也是铝合金的一种,只是有一定含量的钪,听起来会更牛逼一点而已,很轻但太硬,用钪架骑长途,估计一趟川藏下来,手像脑血栓,下面菊花残……碳纤维其实是碳纤维织布,然后一层一层地铺起来,用树脂(说白了就是塑料)定型,碳纤维更轻更Q,但寿命短,且侧向抗冲击能力差,这是碳纤维的结构特性决定的,通俗点讲有点像竹子,轻易掰不断,但换个方向一劈就裂,因此也不适合长途使用。先说钛,钛就两种,一种是3Al/2.5V的钛合金,也就是钛合金中有3%的铝和2.5%的钒,另一种是6/4钛,数字表示同样的意义,都是合金中其他金属的比例。钛合金作为近年出现的航空航天材料,是非常理想的自行车车架管材,强度极高,弹性好,重量轻的让人爱不释手,最重要的是柔中带刚的弹性,和永不生锈且基本没有金属疲劳的特性,使钛合金车架成了“钛架恒久远、一台永流传”的好东西,某国外钛架自行车的网站上有一条广告语:“Nothing looks like Titanium,Nothing rides like Titanium,Nothing lasts like Titanium”三句话说明了钛架独特的外观、优秀的路感和几乎永久的寿命,但逆天一般的牛B特性通常都意味着不太平易近人的价格,3/2.5钛难以切割成型,管材废品率高,材料稀有,价格就已经很昂贵了,6/4钛则更硬,更难塑型,生产工艺更高端,因此更是贵的一塌糊涂,因为目前6/4钛的特性还不适合做旅行车架,我们暂不讨论,只讨论3/2.5的钛合金车架。钛的好处一大把,但缺点也有,除了贵,还没法焊接修补,轻易不坏,坏了就废,上漆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市面上多数都是金属原色的钛架。发两个钛合金的旅行车,第一台是Seven,第二台是Van Nicholas:再说说铝,铝合金大规模应用在自行车车架上,也是最近十几年的事,铝更轻,更便宜,不生锈,而且流水线作业就可以保证质量和强度,更易于大规模量产,正是铝架的出现,才使各大厂商纷纷把生产基地从欧美转移到亚太地区,尤其是台湾和中国大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自行车的成本,也使更多的人买得起便宜的自行车,铝合金车架的普及,不啻于一场革命,但同时也让很多人不爽,这个后面另说。目前自行车上应用的铝合金,常见的有2014铝,6061铝,,铝等等,铝合金,更适合做把立、车把、齿盘等零件,基本没有做车架用的。铝虽然轻而且不生锈,很适合山地车和公路车使用,但缺点对于旅行车来说很严重,强度一般,易金属疲劳,寿命有限,且路感不舒适,还有就是无法定制几何尺寸,只能按模具批量生产,因此多见于中低端旅行车,不过也有例外,Koga和Santos、__dale都有铝架的旅行车,其中Koga和__dale用的是三抽管或双抽管的7005铝,Santos用的更常见的6061T6铝合金,Koga是这其中的优秀代表,至少使我不再坚持只有钢能做好的旅行车。优秀的铝架旅行车代表:Koga WorldTraveller__dale Touring 1
钢架历史最长,门类最广,虽历经百年仍然经久不衰,是有它自己的原因的,钢架多年来都是旅行车的最佳选择,也是我个人的最爱,因此放在最后说。钢架优点很多,有弹性也有韧性,却不软弱无力,路感极佳,抗金属疲劳特性比铝好,强度高寿命长,可以抽管,切割焊接工艺简单。如果说缺点,重量上的劣势在旅行车上无足轻重(Koga的双抽管7005铝架尚且2kg),生锈算是一条,但就算考虑到这点,钢架的寿命也普遍比铝长,用心保养防锈,更是不足为患了。钢架加工不用铝的模具化生产流程,可以随意定制角度和尺寸,因此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手工车架,都在用钢作为材料,而手工车架骑乘表现优于量产车架,是不争的事实。还有一点就是钢架的简约和纤细,有一种独特的优雅美感,这也是很多人喜欢钢架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钢架爱好者的圈子里一直有句话:“Steel is real”,说明了无论铝钛碳等新材料如何大行其道,钢架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可以用作自行车架管材的钢有很多种,市面上常见的有普通铬钼钢,4130铬钼钢,日本的Tange钢,美国的True Temper,意大利的Columbus和Dedacciai的一系列管材,还有很流行的英国Reynolds全系列,包括雷诺520,525,531,631,725,853和953等。另外还有高碳钢,因为比重大,强度和防锈能力一般,多用于低端买菜车,在此不讨论。至于各种管材的优劣,里面涉及到了材料物理学、结构力学等很多学问,没研究透不敢乱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管材,都有其不同的物理特性,主要体现在强度、弹性、密度、和焊接特性曲线上,例如雷诺531很Q,Columbus STX刚猛又不失韧性,钢也分软硬,但主要体现在加工上,目前最常见的误区,是绝大多数人都把钢的软硬和车架的软硬混为一谈。实际上,钢架骑乘感觉的软硬,更多取决于管材的形状厚度、焊接工艺、车架的几何角度,而不是钢材本身。比如雷诺的853钢材本身很硬,强度极高,但正因如此抽管就可以做的很薄,目前工艺可以达到0.5mm甚至更薄,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很软的骑乘感觉,同时TT钢偏软,但它的管材通常不抽管,做的偏厚偏重,骑起来反倒有时要比853硬了。这就是为什么坊间流传着853很软,骑起来虽然有弹性但强度很差的流言,网上流传的那组用Voodoo 853钢架飞坡导致车架折断的照片更是助纣为虐把这种流言传的沸沸扬扬,要我说,这年头SB多,再加上信谣传谣的以讹传讹,半瓶子醋充专家自以为是言之凿凿的更多,也难怪谬论横飞很多车友一头雾水了。对于哪种钢材更适合做旅行车架,这个话题太大,还需技术达人来解惑,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没有不适合做旅行车的钢材,以上提到的所有钢材,都可以用来打造一台非常完美的旅行车架,这就需要制造者有对材料特性的正确认识,和能充分发挥材料优势的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好的钢架既不轻,也没用多昂贵的管材,反而价格却很贵的原因。反之,有些本来很好的管材,因为设计和加工不够用心,反倒坏了材料本身的好名声。举个例子,美国的Rivendell用很普通的铬钼钢,手工打造的钢架重量都在2kg以上,甚至接近3kg,但骑乘感觉有口皆碑的好,国外论坛的review里是一边倒的赞美之声,“The best bike I ever ride”这种好评几乎人人一句,一台裸架能卖上2000美刀还得抢着订货,就一个颜色,想换色,对不起,再加300刀,为什么这么贵?人家原话是:“This is what cost us”……而国内的WS和导弹之流的钢架,你就是给它单位重量比银子还贵的953管材,它也只会往山地车角度的架子上焊个货架安装孔就权当旅行车了。因此,没必要再问某某国产钢架到底怎么样了,这就是区别。至于经常会有人拿出某国内品牌的钢架,说我这个钢架是4130钢,1800g,才800元,国外某某牌子也是一样的管材,2kg还出头,卖到3000,还是国产货的性价比高……对不起亲爱的,这不叫性价比。同时,对于某些国内所谓“自主品牌”的钢架,动辄就拿出来跟“国际顶级品牌”来比较,那是笑话,至于是厂家自己都不懂还是自己心如明镜只是忽悠你,那就不得而知了。不是崇洋媚外,是客观评价,差距是确实存在的,不是技术水平不到位,而是国内厂家多半浮躁,多用点心在工艺和设计上,少抄袭多创造,少炒作多钻研,造出来点真正的好架子,谁还能看不起你?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帖子主题:我的长途旅行车(一)
共&68&个阅读者&
军号:1778404 工分:61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的长途旅行车(一)
文章提交者:sijiyangguang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296-0-1.html
文章来源:原文地址:这是一辆装于2006年的旅行车,也是我的第一辆长途旅行车。这篇文字也放了2年多,现在才翻出来,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装车的过程。(之前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拍了很多细节图片的,但是现在找不到原图放什么地方,所以只能上一张整车满负荷的图,抱歉!不过,大家稍后就可以看到我第二辆旅行车的细节图,更棒的!)鉴于国内没有理想的旅行车卖,我只能开始了漫长的装车过程,但这过程并不因漫长而觉得痛苦,反而让我从一个门外汉,慢慢看到一些门道,摸索着走进单车的世界里!记得一开始,是找一位朋友带我们到广州较为专业的一家单车店装车。半天下来,两辆崭新山地车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了旅行的需要,我们还加装了后货架、脚架,虽然在常人眼里多了这些东西车子就平凡、土气了很多,但是我跟老板说我们最重要的是实用、结实。恰逢这天是西方的愚人节,我们装车之后,打算每天从番禺骑车回广州上班,单程的距离大概在18-28公里(那时我女友的公司比较远,有28公里左右的路程),听起来很像是在愚人愚己!但我深信一句话,心动不如行动!当我有了骑车旅行的想法后,就要马上付诸于实行,这是我做人的一贯作风。但在广州车友的圈子里,长途单车旅行的人比例很少,可能是因为长途单车旅行太耗时间,在大都市里没多少人能耗得起!要想问到如何去组装一辆可以伴我们走遍世界的单车,更是没人能回答,就像在车店里,老板、装车师傅都不是长途车友,并不知道长途中会遇到什么情况,哪些配件可以应付各样情况(并不一定是贵的配件就能应付)。所以在一开始我们装的两辆车都有很多地方需要换零件。在我记忆中只有变速系统和制动系统没有换过,其他的都换了。现在把我的亲身经历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准备自己组装旅行车的车友一些参考。车架车架是一辆车主要部分,结实、耐用是它的基础,但它的尺寸更是我们应该首要关注的。因为一个太大或太小的车架会影响到我们的骑行姿势,长时间处于一个不恰当姿势,会导致劳损。我的车换了1次车架,从原来的Apollo换成现在用的Schwinn,原因是Apollo的车架对于我来说稍大了一点。至于在材料方面的选择,可能讨论最多的就是旅行车该用铝架还是钢架的问题,这其实并没有最佳答案。因为两者均有其优缺点,例如钢架的可修复性就比铝架要好,在边远落后的地区还可以找到烧铁焊的,但就很难找到可烧铝焊的地方;在负重骑行的情况下,铝架会感到有点软而钢架不会;但钢架在减震能力方面就比铝架要差!至于大家所关注的强度问题,我觉得跟品牌、厂家的工艺水平有关,并不如大家所说的钢架一定优于铝架,世界顶级的环球旅行用单车厂牌Koga,它就是选用铝架的!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旅行车就非钢架莫属,而且在中国想找到好的钢车架相当困难!我现在用的Schwinn是铝合金车架。对于旅行车来说最好在车架上有预留多个装水壶架的螺丝孔,一般可装2个水壶架,甚至有3个的位置。一般现在最适合做旅行车架的是山地车架,因为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行车架卖,要注意虽然车架上有两个水壶架的装配位置,但山地车架内三角的位置很窄,通常只能装一个,所以要小心选择。车把单车与骑行者身体亲密接触的3个点之一,在长时间的骑行考验中,舒适性应该是放在首位,而车把作为旅行车的方向盘,它的操控性能也不可忽视。在装车时,车店帮我装了个DownHill用的特宽燕把,那操控性能真的没的说。当然,你想想冲下山这么高的速度,操控性不好的话,不就……广州有句俗话说得好:“针无两头利!”,车把太宽,握把的手就分得太开,时间长了,肩、手臂、手腕就会比较酸痛。后来在广州某资深车友那里见到M型车把,觉得很像小时候骑普通单车的车把,于是把它换到我的旅行车上,还把着它完成了500多公里的广州-阳朔的旅行。由于手把的位置比较靠后,所以肩膀不会酸痛,但也因为M型车把不方便安装副把,导致不能变换握把位置,掌根、手指会有发麻现象。之后又本着一试的心态,到捷安特买了个旅行把(也叫蝴蝶把),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所说到的那样不好操控。我进行了1300多公里的骑行测试(广州-海南岛)没有发生手麻的现象,由于它可以变换多种握把方式。唯一的问题就是捷安特这款旅行把在设计上有点翘手,刚开始时会有点不习惯。说到这里,敬请留意你的车架的长度,我在换蝴蝶把的时候已经换了根长的把立,因为蝴蝶把刹把的位置会比直把、燕把的靠后5-10厘米,这样会直接导致身体不能舒展开,手臂与躯干不能达到最舒适的状态。我在07年的五一节骑车到广东的韶关,途经了很多盘山公路,发现爬坡时不好发力。总结问题所在是第一,车把与鞍座的距离不够,第二由于蝴蝶把的外形结构导致发力时感觉偏软。为此,回到广州后,又换回了有小角度(5度)山地直把,外加一对小牛角转换握把姿势。这时感觉到身体得到适当的舒展,骑起来明显觉得舒服多了。所以一定要注意升级配件时要考虑到整车的尺寸,切记!总而言之,各种车把都有其优缺点,最主要是和整车的尺寸搭配,否则再好的车把都不好使。前叉旅行车要不要装避震这个问题又是一个富争议性的问题,很多资深车友说非硬叉不可。我就觉得并不是绝对的,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构是否复杂、维修是否方便;第二,舒适及安全性;第三,经济承受能力。硬叉无疑是结构简单、不用维修(要么就断裂了!),但走在石子路上就不会有舒适可言,而且安全也会有所影响,为何?长时间的剧烈颠簸会导致手部发麻,如果突然发生紧急情况就会影响控车、刹车的时机;再者旅行车通常有装前货架和前驮袋,驮袋的重量、车上弹下的回复力全由硬叉吸收,没能得到恰当的缓冲,久而久之也使金属疲劳,影响到骑车安全!如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考虑,硬叉无疑比避震叉经济实惠,特别是一支好的避震叉要上千块,这使很多国内长途旅行车友望而却步。刚装车时我也像众多旅行车友所想的一样,我装了个硬叉,但车店里只有铝叉,没有钢叉。经过2个月的实践,我做出了要换避震叉的决定。因为我家离上班的地方有18公里,而且要过一座2-3公里的跨江大桥,但桥上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只能上狭窄的人行道上骑,即使路面还算比较平坦,偶尔有些破损的小坑而已,但已经感到手部挺颠簸的。因此我考虑到长途旅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路况,比其城市里的路不知道要差多少倍了,所以为我的旅行车换上了结构简单的Suntour油簧避震叉(可锁死),手上的感觉很明显:第一,颠簸路段握把明显轻松了;第二,扛车上楼时感到车头明显重了许多!对于旅行车来说,重上几斤不是个问题。前货架对于短途旅行,或者作为信用卡旅行者(这是一个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名词“Credit-card tourists”,就是轻装骑行,速度快、每天都是赶到城市里的酒店吃住,什么都不用带,只带一张信用卡!每天酒店都提供洗衣、干衣等服务?这……我连想都不敢想啊!)来说,前货架显然是没用的,而且装了之后车子笨重了、又不美观。但我是打算骑着我的爱车穿州过省不间断地旅行,所以我所携带的物品有很多,略略算了一下有100多件东西,从夏天穿越到冬天,从城市跑到荒野,衣食住行方面的用品样样具备,为此我车上总共有7个包,分布在车子的前后左右。前货架无疑对超长途旅行车来说是必备的,而且当旅行车满载的时候,如果只有后货架装有行李,车子明显是重心偏后,骑起来感觉很不稳妥,老觉得车头很晃。而有了前货架的装载重量后,车子变得十分稳健,可能只是在开始起步的时候会有点不适应,但当你骑上去运动起来后就感觉很良好!由于在国内没见到有专门为避震叉而设计的前货架卖,只能从美国订了一款回来(品牌是Delta的)。它除了每边两个的固定夹箍外,它还特制了一片连接片与刹座的螺丝相连,使到货架处于一个稳固的平面内(三点确定一个面),这样它觉得还不够稳固,再于货架前端加上一条拱形加强支撑管(可选安装与否),减低两侧货架由于晃动、松脱卡到辐条上的危险。后货架& & 在组装我这台旅行车时,让我深切体会到在国内想买到专门为长途旅行而设计的单车用品少之又少:没有结实、耐用的前后货架,没有专门长途旅行用的真皮鞍座,没有长途旅行专用的外胎……就以安装我的后货架为例,一开始到车店里选了一个那里面最结实的国产铝制后货架来安装,装好以后用手摇一下,有晃动,资深店员告诉我是这样的:“它上面标注最大承重为25kg,但实际上你最多放15kg上去,否则颠簸后很容易断裂的,而且千万别用于搭人!”我为此深感苦恼,我的行李远不止这个重量,而且它与车架的连接点实在是让人担忧。为此我转悠了很多的专业车店,最终在一家由香港人在广州开的车店里找到一个美国Trek的铝合金后货架,它的焊接较之前国产的货架为好,但承重也只是22.7kg,而且连接座柱是两条钢片,导致后货架会摆动,因为它也不是为负重旅行车而设计的!后来在网上看到很多环球旅行的老外都在使用的Tubus铬钼钢货架,于是把心一横,一咬牙买了个回来(100多美金啊,这可是过千人民币啊,可以买辆车的价钱了!)。安装起来十分方便,因为有多重调节,能很Fit我的爱车,而且不管你怎么摇,都纹丝不动,负重的情况下在颠簸的路段狂奔也没有任何晃动、受损的现象,确有物有所值之感!奉劝各位长途旅行的车友,货架一定要选质量好的来买,否则途中货架断裂了,就什么心情都没了,行李连捆的地方都没了。颠簸跟负重这两大隐性杀手是货架断裂的主要原凶。你想想如果要你连续骑上20天不休息,你的腿、膝盖都会劳损受伤,金属也一样,货架天天扛着几十斤重的驮袋陪着你走南闯北、日晒雨淋的,也会金属疲劳。所以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得看厂家的工艺和用料的好坏呢!轮组刚装车的时候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只是之前从一些网站上得知旅行车最好是26’的轮子,但是为何?懵然不知!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和车店老板娘的游说中,装了一对久裕的碟刹轴皮(连前后快卸杆)、Black Eye的32孔轮框、黑色不锈钢辐条的26’山地轮组。骑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对自行车方面的零配件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26’是世界很多地区(包括很多贫穷落后的国家)都在使用的标准,而700C是的旅行车的标准,更好理解地说,就是现在通常说的公路车的轮组尺寸。这对于我来说是装对了尺寸,与我的目标(骑车游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相吻合。而问题也随着知识的增长呈现于面前,第一为何要用碟刹的轴皮而不用V刹的轴皮;第二为何不使用承重能力更好的36孔轴皮和轮框呢?于是我问了很多前辈,得出的结论是换Shimano LX的V刹36孔前后轴皮,36孔意味着可以多装4根辐条,意味着有更好的承重能力。从国外的资料看到,有些老外甚至把双人车的轮子(更多更粗辐条的轮组)拿来装旅行车上。Tips:如果你装车的预算有限,请务必把钱省下来买好一点的前、中、后三轴,否则你有再好的变速系统车子一样跑不远!外胎外胎的类型很多,但在国内能选择用于长途旅行的并不多,因为基本上没有这类型的轮胎卖,我第一对外胎是车店帮装的建新山地胎,钉齿的深度并不大,宽度是1.95的,走起来还不算太吃力,走沙地等松软路段,也不见得十分麻利,很一般的外胎。没多久我就在换轮组的时候一起换了正新的“光头”胎,所谓“光头”胎就是轮胎中间部分没钉齿,只有些小槽,走起来磨擦力相对小一点,在柏油路上比山地胎跑得快一些,轮胎两侧有钉齿可以防止拐弯时滑倒。这条光头胎陪我跑了2~3000公里。在跑完海南回来后,发现前胎的侧壁有个地方鼓出了一点,细看原来是侧壁的纤维磨损了一点,内胎马上趁机在薄弱部分鼓了个小肚子来。本想不理它,后经资深车友提醒,说要马上换外胎了,否则再鼓出一点,内胎就从这里炸了,那就内、外胎一起报废了!于是我就换上的第三条外胎,这是从国外买回来的德国Schwalbe的长途旅行车胎,橡胶中加入防弹短纤Kevlar,使外胎更耐磨,足以应付各种崎岖难行的路段。它在两侧都有1圈反光涂料,使夜间骑行更加安全。顺道说一下外胎的尺寸,我这里指的是宽度,个人觉得1.75-1.9就足够了,当然轮胎宽度越大,它与地面的磨擦力就越大(宽度大的外胎适合跑泥泞、松软的路段,但走柏油路就费力),它所能承受的重量也越大(以Schwalbe给出的数据为例:1.75的外胎承重为125Kg,而1.9的外胎承重为140Kg)。Tips:外胎所标注的价钱是1条的价钱,并非1对!内胎很多人都只会关心买什么样的外胎,却忽略了内胎及其配件选购的重要性。只要你用打气的内胎,那么在长途骑行中扎胎、爆胎的事情肯定避免不了。在这里我推荐各位长途车友使用了两个小配件,它可以减少扎胎、爆胎的机会,延长内胎的使用寿命。一个是轮框垫,另一个是轮胎垫。轮框垫是垫在轮框与内胎之间的一条窄窄的胶布,它是贴在轮框的凹槽里,避免辐条螺帽与内胎相接触,减少内胎被辐条扎破的机会。专业的自行车店里有专门的轮框垫卖,也可以自己用3M的电工胶布在轮框上粘2-3圈保护内胎。轮框垫是保护内胎的内侧,而轮胎垫则是保护内胎外侧的配件。它的作用是减低路面上尖锐物对内胎扎、刺的伤害程度,因为它是垫在外胎与内胎之间。以前的车友是剪一条帆布垫在内外胎之间来防刺的,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内胎我研究不多,但还有一样重要的参数你一定要搞清楚的,就是气嘴的类型。现在市面上大致有3种:美嘴、法嘴、英嘴。因为这关乎到你所带的打气筒是否适用。美嘴就是汽车、摩托车使用的气嘴,打气比较方便,大部分山地车都在使用它,我也是!Tips:轮胎垫在市面上叫防刺胎垫,通常是2条一个包装,国内能见到的品牌是的Zefal。制动系统我选用了V刹制动,原因是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更换刹车皮容易,而且价格相对于碟刹来说便宜。我装的是Avid的制动系统:l刹把Brake Lever(Avid FR-5)lV刹Rim Brake(Avid Single Digit ⑤)变速系统老廿八也能跑长途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灵活、准确的变速让你在旅途中能轻松应付各种地形,这个也肯定没人会有异议。记得刚骑上新装的车子的时候,感觉到它是那么的灵动,那么的安静、流畅!因为我读书时骑了6-7年的普通单速自行车,是那种不是刹车有问题,就是脚踏掉剩一条铁棍难以蹬踏的,或者是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破车。在这强烈的对比之下,我觉得变速系统是旅行车必备的配置。变速系统里的零件是我的旅行车上唯一没有更换过的零件,它们分别是:l指拨Shift Lever(Shimano Deore XT SL-M739)l前变速器Front Derailleur(Shimano Deore LX M570)l后变速器Rear Derailleur(Shimano Deore LX FD-M570)作为旅行车上用的变速系统,Shimano的Deore LX足以应付,它有极佳的稳定性,故障率极低。在途经不断起伏的丘陵、山地时,一天要变档上百次,如果变速器的质量差,没多少天变速自行车就变成单速车了。在我的旅行车的传动系统中,由于真正磨损而更换的零件是链条,我的KMC链条在跑完了5000公里后正式宣布退休,换上了Shimano的HG-73。开始时,链条问题我也不懂,朋友帮我换上HG-73,说是好链条。后来发现其实HG-73是9级飞轮使用的链条,我的飞轮是8级的,并不匹配,导致出现轻微的跳链现象,所以我换回了低一档次的HG-50。我的经验就是要相匹配,不是高级就好!我车子上的中轴从刚开始的VP方轴,换成更耐用的Shimano UN52。通常车店为你装车,最容易偷工减料的地方就是中轴,因为它不是露在外面,好与坏看不出来。或者说你的预算不高,而且你对车件不熟的时候,店员就会把预算打到其它他们想推销给你的零件上,然后随便帮你挑个最便宜、不耐用的中轴给你装上,务必注意!而且要留意中轴的长度,太短或太长的话都会影响牙盘与车架中轴位置的距离,直接使到前拨链器与链条间有不可调和的摩擦,发出“铮铮”的声响,缩短链条的正常使用寿命,在这些情况下必须更换合适长度的中轴。为此,请找专业的装车人员提供技术指导。Tips:还请大家留意一下曲柄的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自己的长度,太长的曲柄使你在蹬踏时更加费劲,而且不能在最佳位置发力蹬踏,即在曲柄与地面平衡时,前脚的膝盖不能与脚踏轴在同一垂线上。我的旅行车的传动系统配置如下:l牙盘Crank Set(Guess)l飞轮Cassette(Shimano HG50-8)l链条Chains(Shimano HG-73)l中轴Bottom Bracket(Shimano UN-52)l前轮轴Front Hub(Shimano Deore LX HB-M563)后轮轴Rear Hub(Shimano Deore LX FH-M565)鞍座& & 前面提到过人与车亲密接触的3点之一车把(与手掌相触),现在要说的部位就是与我们臀部相贴的鞍座了!又大、又宽、又软的鞍座是否称得上一个绝好的长途旅行用鞍座呢?答案是“No”。那为什么人都会觉得大、宽、软的鞍座会很舒适呢?我想这是缘于对沙发的眷恋。试想一下,你会在沙发上挪来挪去吗?沙发给你的舒适缘于你处在静止的休息状态。太大的鞍座与你的臀部接触面积自然增大,在通风、散热方面的性能肯定有所降低,搞不好容易出“尿布疹”呢!太宽的鞍座使你的大腿内侧增加没必要的磨擦!太软的鞍座使你的臀部陷入鞍座内,导致散热困难和增加磨擦!我在开始装车时也没什么头绪,就随便装了个WTB。开始骑的头一个星期,胯骨搁得很疼(这是新手必经的一个过程,不管你用什么样的鞍座!),后来慢慢就习惯了,这只是每天骑1个小时20公里左右的路程。随后又利用周六日去一些近距离的市郊拉练,一天100公里以内的骑行,又觉得胯骨磨得很难受!为此,我想换个好点的适合长时间骑行用的鞍座,问了好多家专业车店,都没有适合要求的,只能从网上了解国外的长途旅行者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鞍座,发现大部分长途车友都是用英国的Brooks。Brooks是英国百年鞍座制造厂牌,是以生产真皮鞍座著称,它的鞍座基本上成为国外旅行车上的标配。我买的款式样子看上去很土,真皮下有避震弹簧,跟老式自行车上的鞍座一样,只不过它是由一整块厚牛皮制成,周边打上结实、粗犷的黄铜铆钉。我进行了500公里的广州-阳朔的长途骑行测试,感觉到十分舒适和透气。它的前端(裆部稍前的位置)十分狭窄,大腿内侧不会磨擦到鞍座的两侧,而且整皮打磨得非常光滑、没有缝线等结合位置,这就使到裆部与鞍座的磨擦减到最少。唯一的问题就是避免打湿真皮,否则皮面会变软,此时受力就会变形(雨中继续骑行的话)。可以使用防水的鞍座套加以保护。脚踏脚踏是人车接触的第三个点,这也是我换得最多的一个零件,缘何?请听我娓娓道来。刚装车的时候我是装了Wellgo的M20轴承脚踏,骑了一段时间后,换了Shimano的PD-M324两用自锁脚踏。因为听说用自锁可以纠正不良的蹬踏骑行动作,还可以减少膝关节的损伤,所以就换来试试,并非因M20有何不妥。装了自锁脚踏,势必增加了“负担”,这来源于精神和经济两方面。经济不用多说,肯定要买双自行车鞋,加装锁片(这可是跟鞋分开买的呦!)才能使用自锁脚踏,当然Shimano的这款两用脚踏也可以穿普通鞋来骑。至于精神方面的负担就从第一次摔倒后产生的,那次是第一次停车的时候,作为新手的我自然反应就准备放一只脚到地上维持平衡,但此时就出问题了,脚依然被鞋子牢牢地锁在脚踏上,而车子此时因为没有了动力失去平衡正向一侧倾倒,电光火石之间又作了2次尝试,但最后还是上演了一幕很搞笑的场面就是连人带车慢慢地摔倒在地上。其实我是知道如何从自锁中解脱出来的方法,但脑海中还未形成自然的条件反射,所以还是本能地直接抬脚下车,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躀下、躀下,就惯嘎啦!”这是我们笑谈用自锁的方法。(躀,广州音字,意思是摔倒。下,一下的意思。嘎啦,语气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的了”。整句的意思就是摔多几次就习惯了,就会用了!)后来觉得自锁的潜在危险性比较大,又换回水平的大脚踏Vp 505,这款脚踏很便宜,但是走钢珠、非轴承结构。在环海南岛的骑行测试中,由于雨天及长时间骑行(连续骑了20天),脚踏发出很刺耳的“吱吱”声。后来加了润滑油,还是未能完全解决。为此,我回到广州后又换上我的第四副脚踏:Wellgo Mg-1镁合金密封轴承大脚踏,踏板的每个表面还有9枚可调深浅的防滑螺丝,防滑性能很好,只是不小心刮到脚肚子,或打到胫骨上的话,那就……换上后,“吱吱”声完全消失,还我一辆“健康”的自行车。Tips:因为有毛病的车才会有异响,只要一听见异响,请你马上下车找出声音的来源,把造成声响的问题解决掉,否则你的车子就会延医失治了,切记!安全用品喇叭在繁华的街道上骑车,喇叭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安全装备,特别是在一些没有交通安全意识的小城市里穿行,这是提醒行人和车辆有你的存在一件法宝。试过了小铃铛和橡胶喇叭,发现警醒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特意买了个号称全球最响的自行车喇叭,美国Delta的气喇叭。它是通过释放储气罐内的高压空气(罐内的高压空气可通过打气筒注入),从而产生可高达115分贝的喇叭声,无需电池及化学反应,当罐内空气耗尽时可重新注入,既环保又可达到喇叭最强声效。我想这喇叭声响在野外也能吓退一些小型动物的滋扰。倒后镜有资深车友说,扭过头来看一样能看到背后的情况,还可以活动一下紧张的颈部肌肉。此话不假!但对于长途骑行来说,还是会有安全隐患。通常什么时候会看背后的情况?第一,准备超车时,你要看看身后有没汽车擦肩而过;第二,骑行中想看看身后的队员的情况。这时如果我们把头扭转90度看背后的情况,身体、车子原来的平衡就会改变,车子就会随头部转动的方向轻微转向,这样就很容易跑到机动车道或奔沟渠里,所以我还是买了倒后镜。第一副倒后镜是美国Topeak的副把暗藏式倒后镜,很好的设计既是一对副把,又是一对小巧的倒后镜,可惜就是视野范围太窄,要一段时间后才能习惯,并且角度不好调节。后来又换成日本的Takatsu硬杆倒后镜,也是窄长的镜片,幸亏是球面镜,视野有所拓宽。这里为何强调是硬杆的呢?因为我女友当时使用的台湾产软杆的倒后镜,纤维圆形镜,在较为平整的路上都会乱抖一通,很难观察到后面的情况,所以支撑杆一定非硬杆莫属,而且纤维片容易刮花。最后找到德国的B&M的倒后镜,很完美的一副倒后镜,视野很好、镜片很清晰!安全车灯你长途远行如果没有安全车灯的话,我劝你就别跟人家说你去旅游,直接告诉他你要去仙游得了!因为在黑夜中骑行不单只是你能不能看到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路上跑的庞然大物——汽车能不能看到你才是关键。前灯是让你看到路况和对头车知道你的存在,而尾灯就是提醒你身后的车辆你正在路上骑行。有人说,我不会骑夜车就不用装安全车灯啦!错,大错特错。l& && & 1、山区的路多为穿山而行,过隧道是常事。那种黑比黑夜还恐怖,可以伸手不见五指。隧道内通常很狭窄,没有设计自行车道,可以骑车的只有在那高于路面、狭窄的维修人员工作通道上,而这条道通常是年久失修,比较多坑洼。再者,有速度快的大车经过时所产生一股很强的吸力。在这众多危险的情况下,没有安全灯照明,简直就是穿越“生死隧道”!l& && & 2、有时在陌生路段无法预计时间和距离,例如到了盘山公路的山腰中间,天快黑了,你也不可能在路边搭帐篷睡一晚,肯定要离开这个一边悬崖、一边峭壁的危险之地,那就被迫要走夜路。我个人使用的前灯就是以头灯代替,因为在旅途中所带的东西最好能一物多用,头灯可以在露营时腾出双手做其他工作,而且在骑行时能更准确地看清路况(头朝哪看,灯就照到哪去)。如果那些固定在车把上前灯就只能固定照在车子正前方3-5米的距离。我使用法国Petzl的Duo双光源头灯,有可以照射100米远的卤素强光灯泡,这是骑行中使用光源模式;还有3个LED的省电、长效的光源模式,这是在露营时使用的。我的尾灯是直接装在后货架上的德国B&M 4D电池尾灯,4D就是能从正面(即车子的背面),两侧及顶上4个方位看到非常醒目而具警示能力的红光,而且发光面积达到12*6cm,远大于现时市面上销售的小LED安全尾灯。l& && & 3、长途旅行车用的车灯最好使用通用的电池作为电源,如可充的5号或7号电池,不要使用特殊的锂电电池。反光片车子上有很多可安装反光片的地方,例如后货架尾部、座柱之上、后挡泥板正后方、脚踏的两个立侧、轮子的辐条之间、头管的正前方等的地方。其实这都是为了夜间骑行安全而设计出来的,并非可有可无的配件!例如最易被人遗忘的就是辐条之间的反光片,其实整车在出厂前都已经安装好了,现在买车的车友都觉得难看、不够酷而把它们丢掉,实则可笑又可悲!因为自行车在横过马路的时候,上面所说的众多反光片中,只有辐条之间的反光片起反射作用,提醒汽车驾驶员你在路中央。没有的话只能在听到尖锐的急刹车的声音或者“嘭”的一声闷响后,他就知道亲吻了你和你的自行车啦!我的前后轮上面都有两片Cateye的反光片,Wellgo的脚踏上也配有反光片。前挡泥板我个人认为前轮的挡泥板不单只担当保持清洁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在雨天抵挡前轮带起来的水飞溅到眼睛里、泥泞的路段抵挡泥沙飞溅到眼镜上遮挡视线的安全作用。我是单独使用的前挡泥板,而且是买简易固定在三脚架的下管位置的Zefal橡胶挡泥板,因为这样的挡泥板不会在泥泞的路段让泥巴卡到轮子与挡泥板之间,导致车轮被卡死,造成摔车!水壶架我第一个车架是Apollo的山地车架,只能装一个水壶架,后来我换了Schwinn的车架就有两个水壶架的位置。开始的时候装的是铝的水壶架,发现在骑行中取放水壶有困难,而且把水壶的外壳刮得很厉害,我害怕没用多少次就把水壶给刮漏了。于是换成了现在用的Trek的工程橡胶的水壶架,它的硬度和弹性恰到好处,既可固定住水壶,又令取放方便。它选用的橡胶里面掺杂不少的“筋”,是它强韧的原因。因为我用的其中一个是美国Nalgene的OTG直身单车水壶,所以我要把水壶架上面那个突出的卡位锯掉。那次费了很大的劲都没能直接用刀子切下来,最后只能用烧得通红的刀片把其镕切下来。长途旅行中需要饮用足够的水,为此帮我的旅行车加装了第三个水壶架,考虑过很多的位置(上管、底管、座柱、鞍座后方、车把),最终只有把立有足够的空间,加装了日本Minoura BH95外加水壶支架及Trek的工程橡胶水壶架。这个位置的确不错,不会使车把左右重量不平衡,而且在取放水壶时也很方便。码表& & 市面上码表大致上分为两种,有线的跟无线的。我在考虑性能稳定及电池寿命这两点后,决定买有线的。现在的码表功能十分多,但我觉得在旅行中使用最主要有骑行里程、骑行时间、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总里程、总时间这几个功能就足够了。我用的是Sigma BC-906。每天晚上把当天的骑行里程、骑行时间、平均速度、最大速度记录下来后就将其归零。我的环球旅行车配置:1)车架Frame(Schwinn Frontier)2)避震前叉Suspension Fork(Suntour Nex4500)3)直把Handlebar(Amoeba Vitra 580mm)4)把套Bar End(Amoeba Vitra)5)把立Stem(Bontrager 90mm 17?)6)抽芯(Amoeba D230)7)刹把Brake Lever(Avid FR-5)8)V刹Rim Brake(Avid Single Digit ⑤)9)指拨Shift Lever(Shimano Deore XT SL-M739)10)前变速器Front Derailleur(Shimano Deore LX M570)11)后变速器Rear Derailleur(Shimano Deore LX FD-M570)12)前轮轴Front Hub(Shimano Deore LX HB-M563)13)后轮轴Rear Hub(Shimano Deore LX FH-M565)14)车圈Rims(Sunrims 26” 36H)15)辐条Spokes(黑色不锈钢)*36*216)反光片(Cateye)*217)车圈垫Rim Tape(Zefal)*218)内胎Tube(Decathlon 26” 美嘴)*219)外胎Tires(Schwalbe Marathon HS-368 26”*1.75)*220)轮胎垫Tire Liners(Mrtuffy 41702 Sv 26*1.5-1.95)*221)前轮挡泥板Front Mudguard(Zefal Croozer Ⅲ)22)座管Seat Pillar(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的长途旅行车(一)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我的长途旅行车(一)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铝合金车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