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健身去哪儿大数据观察·关注全民健身大数据

全民健身日:市体育中心给你这些福利_原创新闻_实时播报_新闻_金华新闻网
关注我们:
全民健身日:市体育中心给你这些福利
提示: 8月8日全民健身日,去哪儿享受节日福利?答案就是市体育中心。
金华新闻网8月4日消息&8月8日全民健身日,去哪儿享受节日福利?答案就是市体育中心,记者吐血为你整理一份免费健身指南。
除各场馆免费开放外,首届体能测试暨吉尼斯挑战赛粉墨登场,还有亚洲壁球一级教练、市游泳协会专业体育指导员前来进行免费体育培训指导。
免费畅享体育健身
体育馆开放时间为8:30~12:00,14:30~21:30,拥有2片室内篮球场(全场),30片羽毛球场,6桌乒乓球桌,4桌台球桌,2片壁球场和1片嗒嗒球场。打篮球、乒乓球的市民,可直接进入场地;打羽毛球、台球、壁球,进场前需先交押金,活动结束后凭押金单退钱。如遇场地拥挤需要排队,排队号码由体育馆前台工作人员发放。
游泳馆本次开放训练池和室外游泳池,训练池开放时间为:15:00~21:00。室外游泳池开放时间为:16:00~20:30,泳客需到前台领取入场号,入场时间段内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人数控制,人数过多则暂停入场。
体育场开放时间为8:30~21:00(室外田径场和室外球场),18:00~20:30(体育场田径场),体育场拥有400米田径场、14片室外篮球场、1片室外足球场和8片网球场。网球场地需要提前半小时预约,预约电话为8。如超过预约时间5分钟人未到场,场地将不再预留;免费网球场地限时1小时,网球拍及网球需自带。
为市民建立体育健康档案
你个人的体质情况如何?健身运动时有没有误区?全民健身日当天,体育场二楼将免费开放国民体质监测,开放时间为14:30~17:30,可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握力、肺活量、象限跳、俯卧撑、三点移动、坐位体前屈等,同时也可在上午到游泳馆进行游泳体能测试。
除此之外,市体育中心首届&市民体能测试&活动暨吉尼斯挑战赛,也将在19:00~21:00拉开序幕,健身市民可在体育场内场和游泳馆参加100米、跳绳、立定跳远等常规体育项目测试,体育中心将为参与测试的市民建立体育健康档案,如实反映体能、体质测试的相关数据,测试中表现突出的市民还可获得体育中心赠送的精美礼品。&
推出壁球等5项免费培训
8月8日当天,市民还将免费享受到武术、游泳、轮滑、空竹、壁球等5项体育培训,其中,壁球由亚洲壁球联合会一级教练亲自指导壁球基础知识和动作要领,为期两天。游泳培训则由市游泳协会资深教练员进行游泳、救生等技能的详细讲解培训。
相关电话:
体育场8(武术、空竹、轮滑咨询热线)
体育馆7(壁球培训咨询热线)
来源:金华新闻网 作者:胡婷 责任编辑:史聪国人健康大数据:高血压受关注,跑步引领健身
随着健康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11月29日,由今日头条与生命时报联合主办、华奥星空协办的“2016算数健康大会”上,公布了全国6亿头条用户153亿次的健康阅读,高血压成为最受关注的疾病。会上还首次发布国人健身跑步勇夺关注度“冠军”。
关注网(微信公众号:shuju_net)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2016算数健康大会现场图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陈志宇,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赵添,生命时报社长吴天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李建平及奥运会竞走冠军王丽萍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于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数据。
&&&&“对于健康传播来说,在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各个国家也都在研究探讨,怎么样在健康传播方式、内容上进行创新,使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毛群安表示,除了政策的宣传解读之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也是主要业务,所以健康传播的创新得到关注,特别是精准传播,因为老百姓对健康知识有极大的需求,所以要了解目前的传播方式,通过权威、科学、规范的健康相关信息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素质。
&&&&会上,李建平分享了今年关注度最高的10种疾病、关注高血压的人最关注的10种疾病、关注健康资讯的性别占比等内容。
&&&&据了解,在这153亿的阅读量中,有七分之一被一种疾病瓜分走了,那就是高血压。
&&&&“从地域分布来看,天津人对高血压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新疆、吉林、江苏、黑龙江、辽宁、四川、河南、山东、云南,可以看出,北方的占比更多一些。”李建平表示,这与高血压的地域特点相符,北方发病率确实高于南方。
&&&&说到高血压,很多年轻人可能觉得是中老年的“专利”,从头条数据来看,显然也是40岁以上的人群更关注,占比超过了三成。据了解,“2015年北京健康白皮书”里发布了30至70岁(不含)北京户籍居民四类主要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达到11.11%,其中,男性为14.63%,女性为7.54%。而头条数据显示,无论是对健康的关注,还是高血压的关注度,女性比例都略高于男性。
&&&&“40岁以上再关注健康可能已经有点晚了。”李建平表示,高血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测量。
&&&&李建平表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也是必不可少,所以关注高血压的用户对“药物”也是感兴趣的。不过,特别提醒,高血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自然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降下来的,需要缓和,慢慢降下来,更不能随意换药或者停药。
&&&&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健身类资讯全年获得的关注度突破16亿次。其中,在最容易暴露身材的七八月,用户对健身的关注度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阅读数都达到了约100万。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究科学,体育科技不断创新,也是我们大力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动力和基石。”陈志宇也表示,采取相关的措施,统筹推进科学健康的指导工作,引导群众提高科学健身意识、素养和能力,从而提升群众科学健身水平,切实做到科学健身促进全民健康。
&&&&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建设了一个官网和一个官微“科学健身指导微信平台”,就是希望能够给予老百姓更多的科学指导。
&&&&在今日头条的数据中,跑步以超过5亿的阅读量勇夺健身方式“冠军”,这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1万多圈。游泳、瑜伽紧追不舍。
&&&&由于跑步的人群比较广泛,所以跑步膝也上榜了,位列第四位。因此,专家提醒,健身也需要有正确的姿势。
&&&&据了解,在对跑步关注度的地域分布中,北京“领跑”了全国,上海、天津位列二三名。在今日头条平台上,40岁以上更关注疾病,但跑步则有些不同,40岁以下的人群更爱“动”。数据显示,31岁-40岁占比最高,41岁-50岁紧随其后,24岁-30岁则又奋起直追。
最新大数据资讯,行业动态!
企业征信查询平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数据观察·关注全民健身:今天,你跑对了吗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艾瑞咨询《2016年全民运动健身行业报告》 制图:蔡华伟
不知你是否感同身受,健身正成为中国的一种新潮“画风”。
从早年间“吃了吗”到如今“走路了吗”,问候语的变化,反映了国人对健康生活的更高追求。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相继出台,全民健身更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体育人群的增多、体育事业的发展,到体育产业的兴起,体育运动正在以更强大的号召力,影响着中国社会行进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蓬勃的运动势头背后,是运动模式乃至运动内涵的悄然改变,更急需关于运动健身转型升级时期的冷静观察和理性思考。
远望观澜,本版今起推出“大数据观察&关注全民健身”系列报道,力争从一个侧面刻画出生动的“健康中国”。
健身项目更丰富,20—40岁人群运动热情高涨
70多岁的周奶奶是个健身达人,每晚8点多,她都会到天津民园体育场健步走。“这是第六圈了,前五圈是正着走,这一圈儿我倒着走。在老家时,我去附近学校的操场能走12圈,这个地方比学校的操场大,不能走那么多”。操场上走路的、跑步的市民很多,周奶奶旁边不时有人经过。
近年来,运动健身逐渐成为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大军。据2014年国家最新全民健身状况调查公报数据,相比2007年,运动健身的人群增长近8个百分点。
数据也透露了一个细节,运动人群的增长主力,不是像周奶奶这样的老年人,而是20—40岁人群,比例几乎翻番。
“我原来240斤,现在减到190斤了。是不是吓到你了?”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大壮骄傲地向记者讲述运动成果,“2014年,我开始尝试跑步减肥,一般会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夜跑,每周2—3次。完成了国内的7次马拉松比赛、一次奥运距离铁人三项比赛、一次100公里越野赛……”
“跑者”“夜跑”“马拉松”……这些热词经常出现在“大壮们”的运动讲述中。在他们看来,这也是运动魅力的一种体现。
除了跑步、游泳、羽毛球等项目,中青年人群的运动选择越来越丰富。网球、瑜伽、攀岩、滑雪……这些有参与门槛和技术难度的运动项目曾经很“高冷”,如今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的升级,也逐渐被更多有经济实力的中青年运动者青睐。
健身类APP兴起,运动的社交属性逐渐显现
“平时跑步,我会用手机APP软件记录,参加专业赛事时会选择用跑步手表。”大壮告诉记者。
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全民运动健身行业报告》,月,运动健身类APP用户规模和总使用时长稳步增加,用户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也处于稳步增长态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互联网运动服务工具辅助自己运动锻炼,用户每天的运动APP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增多,用户运动锻炼更频繁了,锻炼时间更长了。
“超过1万步,软件里的数字颜色就会不一样。有时回家后发现与第一名差距很小,就会下楼再走一圈。走的步数多了,会有很多人来点赞。”在一家私企工作的韦洁告诉记者,“晒步数”成为她的日常。此外,作为一名女性,韦洁还特别青睐运动APP的健康管理功能。“跑了多少距离、花了多长时间、消耗了多少卡路里,都可以折算成消耗了多少米饭、炸鸡和碳酸饮料。”
“互动性”是APP软件的一大优势,它为运动增添了激励机制,让一些原本枯燥、个人难以坚持的运动健身项目充满了人际互动乐趣。APP可以网罗共同爱好者,在线上看到彼此的运动成绩,互相点赞鼓励,还可以将线上成员单独集合建群或延续至线下。
专家表示,运动APP的分享、记录和互动等功能,让运动不再只是满足单一的锻炼需求,更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方式。这种转型升级的运动模式,逐渐扩大了运动效益的边界。
“运动伤护”成为呼声最高的运动服务需求
去年随子女迁到天津居住的刘女士,则向记者表达了她对运动的担忧,“我儿子以前从来不锻炼,最近跑了一段时间步,就跃跃欲试想要报名马拉松,这能行吗?”
报告显示,我国马拉松赛事场次及参赛人次呈逐年增多趋势。尤其是2015年1月,中国田径协会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场次呈爆发式增长。2015年我国注册赛事134场,比上一年的51场,增加了83场之多。参加马拉松人数150万人次,也比2014年增加了60万人次。
但另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参赛人员暴露出非专业的运动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导致他们在运动中造成损伤,甚至出现运动猝死事件。
“盲目跟风不可取。虽然运动类APP也在逐渐增加运动指导功能,但运动技术、强度负荷等仍需要专业人士的当面指导。”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教授张一民表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跑步、健身的同时使用心率监测设备,这是专业意识的觉醒,但还远远不够。”张一民建议,个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定制运动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成人的运动指导和培训较为缺失,但家长们却更舍得为孩子投入。高达89.6%的人群在接受调查时表示,会关注孩子的运动爱好。数据显示,家长在参加运动培训的时间和持续率上普遍低于孩子。相比之下,孩子们的学习周期更长,学习时间更有保证。
在一项运动服务的需求调查中,“运动伤护/康健”成为呼声最高的运动服务需求。排序较前的还有运动方法、运动圈子、场所推荐、装备评测和学习培训等。运动如何在智能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专业化、个体化?这成为运动热潮背后无法忽视的问题。
“目前,运动人群对运动医疗逐渐重视。”张一民表示,运动医疗是指围绕运动参与,提供系统的体质监测、运动处方、运动风险评估、运动护理康复等服务,基本可涵盖上述调查中的需求。“目前,运动医疗人才主要有医生、运动医学教师以及受过培训的健身教练等,但数量严重不足,急需加强培育力度。”
《 人民日报 》( 日 09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