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赋酒牌功夫小酒在药店也能买?那它到底是药还是酒?

小米功夫,是丰联集团旗下子公司安徽贡酿酒公司近期推出的一款小酒。在正式上市之前,小米功夫被贴上了很多标签:安徽最贵的小酒、仿无印良品路线、全国化……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2014年5月30日,丰联集团副总裁、文王事业部总经理方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米功夫是一款站在“身份酒”对立面的“朋友酒”,他不仅承载着文王贡重回主流消费人群的任务,也承载着丰联集团的全国化构想。

文王贡做小米功夫,是一个被迫的选择。

方焰说,在他接手文王贡之前,徽酒的基本格局已经定盘。从40元到130元左右(按实际销售价)的价格带,每隔10-15元就有一个细分价格带,且有一到两个徽酒主力产品盘踞其上,形成相对稳定的价格带分工。文王贡虽然是40-50元细分价格带上的佼佼者,但市场几乎没有给文王贡留下任何向上发展的机会。

另一方面,文王贡的主力产品正一品(实销价45元左右)虽然号称品质一流,但在前几轮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错失了产品升级的机会。多年来,正一品的价格始终维持在45元左右,但其消费人群却从最初的白领降为了现在的蓝领。由于是单品走市场,文王贡本身的品牌高度也随着正一品的价格卡在了45元左右。也就是说,在安徽,人们已经认定,文王贡就是一个45元左右的品牌。

然而,摆在文王贡面前的现实是:如果不对旗下产品进行升级换代,未来喝文王贡的人将会越来越少,更遑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现实的逼迫下,文王贡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其他徽酒的非常规发展路线。

从小米功夫的定价上看,30元/瓶,一瓶3两,比一般的小酒贵了不少。但若按传统的一斤装来计算,小米功夫的价格定位瞄准的其实是百元档。需要指出的是,徽酒的百元档有两大品牌,一个是窖,一个是贡。他们是徽酒最强势的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雄踞安徽白酒百元价位市场,省内外的其他白酒品牌莫有能撄其锋者。要想和口子窖、古井贡竞争,文王贡只能另辟蹊径。

方焰认为,现在的白领阶层和政商群体,大多是在应酬的环境下喝酒,可将其称为“工作酒”,而喝这样的酒,是带着压力的。中国白酒十多年来,一直过于追求身份,忽略了“朋友酒”的消费诉求。所谓“朋友酒”,首先品质要好,因为朋友相聚,需要喝点好的;其次是不能过度,那是“身份酒”、“工作酒”干的事儿;三是“朋友酒”不一定得是便宜的酒,尤其是白领之间的“朋友酒”。

给“朋友酒”做出价格、包装和人群的大致定位后,文王贡决定避开自身品牌影响力不匹配的不利因素,转而开发小米功夫。

方焰告诉记者,在究竟如何开发这款小酒上,文王贡做出了三点思考。

第一,现在和未来会喝“朋友酒”的主流人群是谁?方焰认为,答案是85后和90后。在他看来,85后和90后正当24岁-30岁年龄段,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多有变迁,是需要一点白酒当作调味剂的;第二,85后和90后眼中的“朋友酒”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方焰认为,个性化首当其冲。一个24岁-30岁的人,正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需要“靠真功夫谋发展”,这就切合了小米功夫的品牌诉求语“有功夫酿出来”;第三,怎样对85后和90后实现品牌传播和销售拉动?可以肯定的是,传统途径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小米功夫开通了微信订阅号。一个拟人化的小米,一边卖萌一边跟消费者做沟通。如今,小米功夫的微信订阅号已吸纳粉丝约7000名,其中约4000人是合肥人口。

在厘清上述三个问题后,小米功夫最终成型,并在5月赞助周杰伦的合肥演唱会,随后又召开了小米功夫第一届“吃货节”。

在采访中,文王贡相关负责人曾告诉记者,小米功夫的品牌打造,最终是要推出一种生活方式。而此前有媒体报道小米功夫要模仿“无印良品”,并由此引发了业内的许多猜想。

方焰解释说,小米功夫确实有点类似于日本的“无印良品”,即不讲究品牌、身份、地位,只追求品质。但“推一种生活方式”尚且只是当下的一个品牌构想。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联想总部的高层领导曾对小米功夫的构想表示肯定。该领导认为,过去的白酒企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企业思维,而小米功夫则可以算是消费者思维。它有被尝试的价值,即使失败了,也是值得的。事实上,小米功夫最终被文王贡乃至丰联集团纳入全国化的规划,就是联想总部拍的板。

虽然小米功夫的构想比较丰满,但也有不少白酒专业人士表现出了观望的态度。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认为,小米功夫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上都有瑕疵。他说,“有功夫酿出来”,其实并非85后和90后的核心情感诉求。“85后见到长辈,不可能说这句话。即使是在同辈面前,‘有功夫亮出来’的感觉仍然‘冲’了一点。而且,‘酿出来’太容易使人联想到品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亮出功夫’的情感诉求。”该人士说,“可以认为,小米功夫目前还缺少能够感动85后、90后的品牌诉求。”

上述资深人士还说,小米功夫在品牌传播上手段太过单一,微信传播速度太慢,演唱会虽有不错的效果,但以目前合肥粉丝仅有4000余名而言,结果并不算好。而且,演唱会成本太高,很难到各个城市去复制。所以,小米功夫还需要在品牌传播上进行深入研究。“当然,大胆创新还是值得支持的。”该人士补充道。

事实上,就记者在安徽酒市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许多对小米功夫也都抱有疑虑,主要原因是他们还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小米功夫”。这至少证明小米功夫在理念的传播上要么速度慢了,要么就是执行环节没有说明白。

安徽龙腾虎跃咨询公司董事长纪家晶也认为,“朋友酒”的消费需求一直都在,此前,徽酒中的“·普家”走的就是用家文化来与消费者做区别于“身份酒”的情感沟通。可以说,家文化就是“高炉家·普家”最大的卖点。但小米功夫的卖点究竟是什么?目前来看还不够明朗。

“从‘无印良品’的案例也可以看出,虽然我们现在说‘无印良品’是推出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但实际上‘无印良品’一开始卖的,并不是生活方式,而是卖的介于奢侈品和二线品牌之间的‘高品质产品’,对应的人群也是那些买不起奢侈品,但又不愿屈就于二线品牌,同时渴望高品质的消费者们。”纪家晶说,“在这些细节上,小米功夫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在眼下的白酒行业,我们依然需要小米功夫这样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而北京方德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则认为,小米功夫从价格、品质、人群、包装、消费理由和品牌诉求等方面来说,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思路,对比当下其他所谓的青春小酒,已经领先了很大一步。这证明文王贡的掌舵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能做什么。“至于未来能做到什么程度,我表示支持,也看好。”王健说。

    本页是湖南小龙功夫酒有限公司在利酷搜网站的黄页介绍页,

    一切信息均为企业主动开放在互联网,或经工商网站可查。

    如果您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或相关员工,若发现该公司信息有误,请点击【

    如果您喜欢该企业,请您分享该企业网址给您的朋友吧!

最近,重庆市璧山区发生居民饮用自配药酒中毒事件。生日宴上有人喝了自配的药酒,结果15个人被送去医院,其中5人死亡!重庆市食药监局公布此次事件原因,经重庆市食药监局和市疾控中心对残留药酒分析,确定中毒原因是误喝了含有中药“雪上一枝蒿”的药酒。该中药含有剧毒。

“雪上一枝蒿”是一种跌打、疗伤的止痛药。主要用于跌扑肿痛、风湿红肿,但其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失当致命,误服或服用过量可能导致中毒死亡。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钟凯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解释,“雪上一枝蒿”是中药的名字,学名是短柄乌头,属于毛茛科植物,主要药效是祛风除湿。其中含有的乌头碱是一种“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只需要0.2毫克就能中毒,3-5毫克能致人于死地,毒性比砒霜还要大几十倍。乌头碱主要攻击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患者通常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呼吸衰竭、休克和循环衰竭。此外乌头碱有一定肝肾毒性,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对它更为敏感。

在经历了这些事件后,大家对于非处方(OTC)药酒的关注也持续升高。那么,除了其功效、毒性等问题外,非处方药酒还有哪些问题?一起来看健康君的盘点。

新京报记者在盘点过程中发现,由于历史原因,非处方药酒多存在临床数据不足、不良反应不明确等问题。同时,虚假宣传、假冒伪劣、自制药酒、三无产品等也让药酒经常陷入舆论风波。

近半数药酒曾涉违法广告宣传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OTC类药酒主要分为进补强身类和防治疾病类两种。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数据显示,目前共有76种204款国药准字号药酒。其中,43种药酒由独家企业生产;33种药酒有多家企业在生产,如史国公药酒,共有包括陕西紫光辰济药业等在内的21家药企获得该药酒的药准字号。

76种药酒中,仅有28款药酒有广告批文。新京报记者发现,28款有广告批文的药酒中,有13款曾因虚假宣传被食药监部门通告,主要为获批广告数量较多的药酒品种,如通络止痛药酒、风湿痛药酒、健脾壮腰药酒、驱风通络药酒等。主要违法内容为篡改审批内容,夸大药品疗效、利用患者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任意扩大查产品适应症范围、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

如吉林海通制药有限公司(原吉林一晟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络止痛药酒曾多次被曝光虚假广告宣传,被江苏省食药监局要求暂停销售。吉林海通制药于2016年4月26日在媒体上发布启事,称公司认识到刊播违法药品广告的行为是错误的,并承诺绝不再刊登虚假违法广告,绝不擅自更改审批内容。

在此之后,新京报记者未再查询到该公司虚假宣传这款药酒的广告处罚内容。5月4日,新京报记者就虚假宣传一事致电吉林海通制药,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

△吉林海通制药有限公司(原吉林一晟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络止痛药酒,图片来源网络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食药监部门发布的通告中,上述13款药酒的违法广告发布时间多集中在两年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副教授邓勇表示,这与近两年政府打击虚假宣传食品药品广告有关。相较过去的监管,罚款数额上升,最高可达200万,企业还有被吊销国药准字批文的危险。同时,如果发布虚假广告,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都将受到处罚,严重的可能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多管齐下后,企业的违法成本提高,相关办事人员违规批准的责任也有所提高,发布虚假广告的企业因此减少。”

△创意图片 /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自制药酒致中毒死亡事件不断

由于药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深受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喜爱,自制药酒的现象也比较普遍。然而,由于对药酒缺乏充分认识,擅自加大服用剂量、外用药酒内服等情况导致的中毒甚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

78岁的岳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因右腿受风疼痛,他按照朋友给的药酒配方配置药酒,泡了一个月后开始喝,因感觉效果不大而擅自加量,导致腿上起了成片小水泡,停用后水泡才消失。5月3日,重庆璧山区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该区一名居民带自制药酒参加生日宴席,饮用该酒的15人身体随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目前已导致5人死亡,4人正在抢救,6人病情相对稳定。经重庆市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重庆市疾控中心对残留药酒分析,目前确定中毒原因是:误喝了含有中药“雪上一枝蒿”的药酒。

除此之外,一些制假团伙、不法商贩瞄上了药酒市场,以低价材料自制特效药酒,高价销售给老年人,亦或是用假冒伪劣的中药材泡制药酒,甚至有的药店、酒店等在没有取得任何批文、生产许可的情况下,依照所谓的传统药酒方自制药酒售卖。

2015年,济南警方就曾捣毁一个用假药行骗的特大团伙,该团伙人员在家用白酒加假的中药材兑酱油、老抽、白水、颜料的方法,仅用一天功夫就制出看上去像陈年老药酒的三无产品,并在济南各个早市蒙骗老年人。

针对药酒的安全服用,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曾提醒:

药酒是药,要对症服用,不能作为酒随便拿来服用。即使是滋补类的药酒,如果喝过量的话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心烦燥热,甚至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

更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药酒都可以自制,用于治疗的药酒不主张自制。尤其对于一些蛇蝎之类的毒性药材,自己拿捏不好,且随意搭配中药炮制,配方不合理不但会使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饮用无益,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

另外,对酒精过敏、患有肝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人以及孕妇都不能饮用药酒。

李鬼“药酒”充斥市场真假难辨

除了自制药酒外,还有一批包装像模像样,让人真假难辨的李鬼“药酒”充斥市场。因此,网上经常会有人问,某个品牌的药酒如何辨别真假的问题。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国公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等都曾遭遇过“李鬼”。

2015年,江西龙南县公安局从一瓶假冒“国公酒”入手,辗转三省,破获一起销售假药案,制假售假者因销售1440瓶冒牌“国公酒”被刑拘。2012年,江西吉安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造假案,因制售假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约600件,涉事人被刑拘。

对于上述现象的出现,邓勇指出,药酒在市面上有不同的注册类型,有的注册为保健食品,也有的注册为药品,由于我国对药酒没有统一的标准,而这类产品存在市场和暴利,会不断有人进入这一市场,容易造假。而且我国对药酒的管理还处于模糊地带,在管理上存在漏洞。

由于OTC类药酒直接面对消费者,其功效问题一直饱受争议。邓勇认为,国药准字批文的药酒在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临床数据不足和不良反应不清不仅是制约了药酒的发展,也制约了中医的发展。在目前的监管大环境下,即使由于中医药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其对于功能主治、不良反应等内容的描述比较模糊,临床数据很难再行回避。

“药酒产业如果还想继续发展,那么一定数量的临床数据必须补足。而由于中医药学科特点导致的功能主治、不良反应的描述不够清楚,则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改进。”邓勇建议。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创意图片 /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抹一抹就能瘦身?做梦!这些不靠谱减肥产品又想骗你钱吞活蝌蚪治病、冬瓜水降火?“妈!我还是您亲生是嘛?”你对手机有多依赖?这8张图里也许有你的影子……丨周末趣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赋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