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3800米的地方敢不敢做体能如何锻炼体能?

→ 我最近在海拔3800米的地区,二十天了老
我最近在海拔3800米的地区,二十天了老
健康咨询描述:
有时头痛,主要是失眠,每晚到三四点才睡,睡着也不实诚,半梦半醒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于中医内外妇儿科为主的中医全科治疗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5111次
&&&&&&病情分析:&&&&&&你好,你这种情况多数考虑是有脑部气血亏虚的可能。你可以去看中医,吃点中药调理下&&&&&&指导意见:&&&&&&你好,你这种情况建议你平时一定要注意放松思想,不要紧张,另外建议你要适当的锻炼一下身体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擅长异性或同性恋爱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563次
&&&&&&病情分析:&&&&&&你好,你最近在海拔3800米的地区,二十天了。有时头痛,主要是失眠,每晚到三四点才睡,睡着也不实诚,半梦半醒。考虑是高原反应。&&&&&&指导意见:&&&&&&建议你去当地的医院看看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检查的结果给你一个治疗的方案的。
焦作市人民医院&& 医师
擅长: 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以及其他如呼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651次
&&&&&&病情分析:&&&&&&失眠头疼与神经紧张,精神压力过大,熬夜等因素有关系的&&&&&&指导意见:&&&&&&可以服用谷维素片以及七叶安神片进行治疗。平时注意避免精神压力过大,注意休息,情绪保持放松和平稳的&&&&&&以上是对“我最近在海拔3800米的地区,二十天了老”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头痛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温馨提示:膳食清淡、慎用补虚之品,宜食有助于疏风散邪的食物。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上的疼痛。病因较复杂,可由颅内病变,颅外头颈部病变,头颈部以外躯体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引起。...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头部疼痛、情绪低落、恶心呕吐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疗法
参考价格:6.9
参考价格:28
参考价格:14.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镇静...
参考价格:暂无报价
本品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关节痛﹑神经痛﹑头痛以及...
参考价格:¥6.9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赞赏:医生
医生,随时向其咨询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1元清华研究生在海拔3800米小村支教_新浪河北教育_新浪河北
清华研究生在海拔3800米小村支教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日字号:|
  他传授知识,也传递梦想。他说“别人感动我的,我唯有传递”……
  从清华大学读研究生起,他3次来到这个海拔3800米的小村庄支教,最终留下来当村小教师,支教近3年。
  是那位在玉龙溪村小坚守27年的退休老师吉呷感动了他。他说,别人感动我的,我唯有传递。他现已招募带动7名志愿者。
  耿冉 王静茹本报记者 陈建兵 文/图
  若不是一次意外的聊天,很少人知道他:一个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自愿在高山深处的村小支教已近3年,还招募带动了7名志愿者参与进来。
  若不是一次艰苦的采访,很少人理解他:他本是山沟里飞出的“凤凰”,却又飞到更艰苦的高原山沟启蒙藏区幼儿的“中国梦”。
  在这个高山草原刚刚绽放鲜花的6月,康定县贡嘎山乡玉龙溪村小35名孩子的朗读声如歌起伏,他们仿佛就是中国版本的“放牛班”,而这个名叫杜爱虎的清华学子,从首都北京来到高原藏区,为这片土地的孩子带来了更多亲近知识的希望。
  他说,别人感动我的,我唯有传递。
  一份感动坚定了他的支教路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而27岁的杜爱虎一样感到无比幸福,因为在这天,他收到了孩子们亲手给他准备的礼物一束高原的野花,犹如孩子们天真的脸庞对着他微笑。
  杜爱虎在玉龙溪村小已工作了700多个日夜。两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的他,毅然选择来到这个海拔3800米的小村庄支教。
  2009年,他背上行囊,经过千里路途来到了这里,他被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所感动,决定利用暑假时间在这里支教一个月。
  当地村民听说来了位新老师,纷纷送来酥油、牛奶,“我没想到教师在这里如此受人尊重。”杜爱虎首次感受到大山深处的他们如此渴望知识。
  第二年暑假,他本决定骑车到拉萨,在途经康定时,想看看支教过的学校。孩子们看到他来了都很高兴,跑上来拉着他的手不停地叫他“杜老师,杜老师……”他再次留下了,又是一个月。
  2011年,他毕业了,在其他同学都进入国企或国家机关时,他再次背上行囊,踏上了支教之路,这一呆就是两年,他没有遗憾,没有后悔,“因为有一份感动一直感染着我。”
  原来,在杜爱虎成为这所学校的唯一教师之前,有一位叫吉呷的代课教师在这里坚守了27年,现在吉呷老师已经退休,但吉呷老师的执着却一直感动着杜爱虎,“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我到康定后去拜访过吉呷老师,他是一个朴实的人,每次和他交谈,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们。”杜爱虎满怀敬意地说,正因为有了吉呷老师,他才能坚持这么久。
  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6月1日,记者从康定城出发,沿着崎岖山路驱车4个多小时才来到这个偏远乡村。进入玉龙溪草原,在路边一幢两层小楼与别的建筑区别开来,因为这是唯一一栋用水泥修建的房屋。
  “这里是村级活动室,芦山地震后老教室的土墙出现了裂缝,所以就暂时搬到了这里。”杜爱虎介绍说,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马上要重新建设了。
  这是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很难想象他就是从首都来的高材生,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已经将他变为了一名康巴汉子。
  “刚到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不适应,现在已经好多了。”说到刚来那会儿,他显得很淡定。
  据贡嘎山乡中心校校长杜吉降泽介绍,玉龙溪村小由于缺少教师,本来已经打算撤点并校,“如果没有杜老师,可能现在这个教学点已经不存在了,这里的所有学生也会到中心校上课。”
  上课时间到了,杜老师拿着书本走进教室,这是一节语文课,孩子们规矩地坐在教室里。全校一共有33名学生,学前班15名,一年级9名,二年级9名,“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一切都没有改变。让我们有些吃惊的是,孩子们的汉语水平是如此之好。
  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两年多的时间,杜老师俨然和这里融为了一体,不仅肤色和当地村民一样,甚至还能用简单的藏语和孩子们交流,而对于当地群众非常在乎的虫草山,他也能随意进出。他寄宿的泽西一家已经把他当成家中的一员,不仅免费提供住宿,还为他洗衣服做饭。
  而他对支教之路也从最初的激情变为现在的理性,“教育是一项持久的工程,我的到来只能治标,只改变了一个教学点,但这里需要的是长期生活在这里,最后能够永远留在这里的教师。”他憧憬着有更多的人加入他的行列。
  这份感动将在大山中延续
  “希望当地的孩子能够学习好知识,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形成一套循环体系。”杜爱虎觉得,现在体系没有建立完成前,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
  今年,杜老师就通过网络招募了7名志愿者参与进来,他们也都服务于贡嘎山乡的各个学校,而这也打破了玉龙溪村小多年来只有一名老师的尴尬,现在学校加上杜老师共有3名教师,另两位是今年3月才来的,一位是来自郑州大学的志愿者白璐老师,另一位是当地聘请的藏文代课教师。“他不仅自己投身在这里教学,还为其他学校积极联系教师,”在白璐老师看来,杜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
  对于自己以后的打算,他已经有了清晰的目标:“还是想做公益事业,但并不局限于支教志愿者,公益事业需要专业化、规范化地发展。”
  尽管自己的年龄也在增加,且开始考虑未来的计划,但目前让他最欣慰的是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观念和生活习惯一天天改变,“现在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梦想,他们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司机,还有的想当画家,我相信只要他们心中有梦想,未来就会有希望。”
24小时排行
一位监考老师的吐槽:虽然只监考了两场,但哥已经憋出内伤了...
据说 吃货 都不会 挂科。。。因为 吃货 太重,挂不住...海拔3800米的泳池--一波
Welcome to my blog!
& 海拔3800米的泳池
&&&&喜欢游泳,但从没想过会在西藏游泳。听说羊八井有温泉游泳池,一车同伴跃跃欲试。好几个人在纳木错湖畔直喊头昏,蓝得迷人的水都留不住他们眼光,可对游泳却不愿错过。你想啊,这辈子能有几次机会,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伴着雪山游泳呢?&&& 我们的藏族朋友次珠特别叮嘱大家:下水以后,不要太用力,水温比较高,又缺氧,很消耗体力。那年夏天我是天天游泳的,体力锻炼得不错,进藏几天一直感觉良好,就没把这叮嘱往心里去。&&& 一下车,大家就拥进小卖部,各自配备游泳的行头。我挑了件红色的游泳衣,兴致勃勃地进了更衣室。泳衣虽说是“均号”,这件却很小很紧,更衣室里有些气闷,我们赶紧把水镜、泳帽戴上,走出来。&&& 毕竟是在雪山脚下,出了更衣室就觉得寒气袭人。露天的游泳池不太大,15米宽25米长,水泥的池壁显得有些简陋。水是蓝茵茵的,很清彻,能看见池边进水的涌动。脚伸进去一试,嗬,好热,也许有40度。&&&&跳进游泳池,全身都暖洋洋的,游起来却非常不得劲。热乎乎的水,稀薄薄的氧气,紧绷绷的泳衣,都妨碍着动作的伸展和轻盈,只游了一个来回,就觉得气喘吁吁了。&&& 次珠也下了水,只泡了一会就上到池边,擦干了手,义务为大家照相。我发现游泳池里不仅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还有两个老外。多数人都坐在池边的阶梯上泡着,节省着体力;真正如鱼得水,在里面施展身手的几乎没有。大部分如我们这群,以雪山和标着海拔高度的标示牌为背景,留下这难得的瞬间影象。&&& 照完相,大家都上岸了,我觉得游泳机会难得,又游了一个来回。才恋恋不舍地离水。&&& 更衣时觉得头有些昏,以为是人多闷热。没想到走出更衣室,还觉得醉酒一般,脚下踩不准,高一脚低一脚,人也有些恍惚。走近车辆,有同伴跑过来扶我,说:看你脸色都变了,有反应了吧?刚才那么逞能,以为你真没事呢!&&&&赶紧上车坐下,歇了一会儿,才觉得眼前清楚了。这么多人天天喊缺氧、头昏,下去都没事,偏偏我这个一直没事的人差点出事,呵呵!&&& 次珠拿了一瓶水过来,递给我。发现他的变化最大――脸上黑乎乎的皮肤一下子变白了好多!想起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藏族人防晒的一个方法就是不洗脸,留着脸上的灰尘遮避紫外线,只有参加重要礼节性活动,才将脸洗干净。那么,次珠为了陪我们游泳,只好牺牲“防晒层”了!我开玩笑地问:“这儿是仙水吗?怎么你才游了一会儿,就年轻了这么多?”大家都笑起来~~&&& 昨天翻出照片,似乎又回到当时,那份得意和兴奋不已,那种晕旋和冷热交加……
& Post &by &一波 发表于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扬州能有几个。
& Post &by &gaoqiu96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13 14:51: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照完相,大家都上岸了,我觉得游泳机会难得,又游了一个来回。才恋恋不舍地离水。
一波兄有童心!:)
& Post &by &gujian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22:47: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难得的经历,难得的体验。
& Post &by &gfyy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22:09: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你在西藏,羡慕!
& Post &by &ZGYZZH1105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21:58: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高手,游泳高手,这么高的地方都能游。哈。
& Post &by &fangcun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20:59: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也尝试过高原缺氧的滋味了,而且还是在"海拔3800米的泳池",呵小菊羡慕!
& Post &by &dxq910yz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19:16: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能在海拔3800米的西藏游泳,真是特别的感受。
& Post &by &yzzsh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16:14: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天,羊八井也玩过啊。PF。
& Post &by &sanyan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14:41: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一种体验,不容易有的,因为去了那里而有了,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段风光,一段回忆,一堆财富。
& Post &by &tswh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14:15: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一波好浪漫,真羡慕!
可把照片上传点,欣赏欣赏阿!
& Post &by &liuq2008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12:10:00
& Re:海拔3800米的泳池
& 要是能让咱看到高原的游泳池就好了,
& Post &by &豪言发表评论于<span id="t_3-8-9 12:08:00
发表评论:
正在载入数据,请稍候.......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海拔3800米的上海教师团8月11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团队来到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图为正在彩排开学典礼的小学生。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千龙网西藏日喀则8月12日讯(记者 马文娟)“洁白的哈达再回首,芬芳的青稞在等候。带着殷切的期待,我们攀上雪域高峰……”由上海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填词谱曲,这首歌承载了他们对这份工作的期盼和深情。这个8月,援藏的接力棒被交到了蒋逸明和他的30多位同伴手里。“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高悬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教学楼里。作为上海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对口支援学校,8月2日,这里迎来了第二批援藏教师。来自上海市三林中学的高级教师蒋逸明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今年55岁。在平均年龄39.2岁的团队中,他可算是个“异类”。蒋逸明把援藏称作“圆梦”。他说,过去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关于西藏教育情况的报道,每当看到西藏的孩子渴望读书的纯真眼神,他的心灵就受到震撼。“这是我从事教育35年来的梦想,还有五年就要退休了,希望在退休前实现,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更多孩子的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三林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但这几年都没有派出援藏、援疆 教师,看到通知后,蒋逸明第一个报了名。作为一名资深教师,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义务。8月11日,千龙网记者跟随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团队来到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图为上海援藏教师蒋逸明。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摄驻藏一年,家里人会担心吗?蒋逸明说,他的行动得到了全家的支持。“我的身体条件蛮好,每年都要代表学校参加献血。这次进藏前,7月6日还参加了学校的义务献血。大家对我的身体条件都蛮赞许的。”这次援藏,他最大的遗憾是不能经常陪着小外孙了。在上海,他每周末我都要带外孙出去玩,来了日喀则以后,妻子和女儿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真实版“放牛班的春天”,在海拔3800米_网易新闻
真实版“放牛班的春天”,在海拔3800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老师改变了一群问题少年的命运。而外人看来,求松的人生就像电影的真实版。
“这门考试很重要,我会在这儿陪着你们,你们必须做完。”风雪中,求松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指令。
82个藏族学生立刻正襟端坐。有人马上把手从兜里抽出来,掸了掸军大衣上面的雪,哈了两口气。
玉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最东部,平均海拔4493.4米,气候寒冷。这一天,是藏语文课程期末考试的日子,气温是零下7℃。
这里,是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利民学堂”。求松,就是这个牧民大龄青年学堂的创始人。
“我就像一头牦牛”
2006年,一个藏族牧民来到了西宁市。
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这位牧民既不会说普通话,也不认识汉字。他找不到厕所,最后甚至只能在马路边方便。
“我走进人群,就像一头牦牛。我说什么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我也不懂。没有文化,太可怕了。”他这样对同乡求松说。这句话,震动了这个佛学博士。
据玉树州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玉树州小学的平均辍学率为1%,初中平均辍学率为2%。
据了解,牧区儿童失学,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从小到大都过着放牧生活,一年四季不断搬迁,没有固定居住点,难以固定就学。“等年龄大了,父母更不会支持他们学习,而是直接要求他们做生意、打工或成家。”
22岁的义西多杰,就曾是一名“牦牛一样的少年”。
少年时期,他没有受过任何学校教育,只会说藏语,对藏文和汉文一窍不通。日常生活就是挖虫草,或是偶尔给寺庙、牧民画画。直到他遇到了“求松老师”。
当时,毕业后的求松从广东卖珠宝玉石到印度、尼泊尔,“一年也能赚个几万元”。但他决定放弃经商,为大龄牧区青年开办学堂,帮助他们脱盲。
日,“利民学堂”正式开学。
两个月后,迎来的第一批学生里,就有一脸茫然的义西多杰。“这么大年龄,很难上普通小学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两年后,自己竟可以用简单的汉字发短信,用基本的普通话交流更不在话下。
身在不平凡的海拔,学堂的六门课程也不平凡:藏语文、汉语文、思想品德、唐卡绘画、掐丝工艺、藏香制作。
上午8点的铃声响起,汉语文课小班上课了。15个学生跟着梅朵老师念“a、o、e”,写“一”、“二”。义西多杰用爱心人士捐来的新铅笔,写下了汉字的第一个笔画。
9点30分,义西多杰“转战”藏语文班。他从字、词、句学起,如今,他已经在学藏文创制理论基础的《音势论》、《藏语语法三十颂》。
上午是文化课,下午是技能课。本就会画画的义西多杰来到掐丝班,很快便能上手,还得到机会到了他从没去过的西宁市,学习了一个月。去年,他已经独立卖出两个掐丝作品,赚了600多元。
利民学堂的82个学生中,10多人已卖出作品,价值300元至1000元不等。按照利民学堂的规定,收入的30%归学生个人所有,70%用来购买材料。“学生家里都比较穷,一般拿到钱后,都直接给家人,由家人支配。”
但在义西多杰的父亲看来,这并不是喜事。
义西多杰是长子,下面还有5个兄弟姐妹。在州里开出租车的父亲多次要求他退学,利用画画手艺赚钱。“给寺庙画一天能赚100多元,你天天坐在学堂里掐丝,有什么用?”
义西多杰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我对父亲很愧疚。本该是为家庭承担责任的大人了,而我却始终为了追求理想,为了学习,忽视了责任。”
求松相当看好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坚决不同意他退学。“你出去了,我相信你也能赚点钱。但文化水平没有提高,手艺没有精通,将来肯定会后悔,也不能回馈社会。如果你坚持下来了,将来肯定是顶尖的,能帮助更多的人。”
求松又开始一次次劝说他父亲,甚至恳求:“暂时让我教他三年,三年后我一定还您一个很棒的儿子!又懂藏文又懂汉文,又有技能,又有梦想,将来肯定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终,父子俩都想通了。“我再苦几年,一定要让儿子继续他的梦想。”
“从没想过,我竟然也能帮别人,很幸福”
“下一节是思想品德课?”敦厚的义西多杰很轻松,但21岁的才文扎巴却大感头疼。
因为,他一度是个“问题生”,顶着一头染黄的头发,刘海长到遮住了眼睛。那时候他老欺负小同学,喜欢跟老师顶嘴,也会抽烟,偶尔打架。
才文扎巴有7个兄弟姐妹,只有大哥在外打零工。入学前,除了每年挖虫草的45天,才文扎巴就是在家“闲逛”,或者泡在网吧。
但到了学堂,80多个学生都要坐在一起,听求松老师讲闻所未闻的《弟子规》、“做人的道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一开始,他们也似懂非懂。
一次,才文扎巴跟同学吵了架。课堂上,求松没给他留一点情面。“我们是公益类学校,要团结友爱,你这样是不行的。再吵架,你就会被开除。”
才文扎巴低下了头,自此,他再也没跟同学吵架。“以前我没上过学,跟着父母放牧,他们也没有接受什么教育。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自己高兴就好。”
但仅仅是每天课堂的1小时,就会让他改变吗?
2012年4月,才文扎巴跟着学堂的青梅老师,去给贫困牧民送物资。起初,才文扎巴只是想交差事,直到他看到藏族老人在春寒料峭里穿着破旧的胶鞋,连袜子也没有。
“我以前只知道上网、玩耍,不知还有这样贫困的地方!那些孤寡老人,衣服那么破、那么脏,还穿着。”
利民学堂的背后,是玉树州利民协会,它的前身是2010年玉树地震后成立的玉树州关爱生命协会。求松担任会长。协会主要负责利民学堂、医疗点和扶贫工作。
利民协会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的工作报告显示,一年中,共有3.7万多人从协会志愿者手中拿到物资,包括衣物、取暖煤炭等。此外,利民协会建立的4处免费医疗点共帮助2.1万多人,1700多人收到过协会志愿者送去的常规药品。
每年,才文扎巴会跟随志愿者,到牧区发放物资七八次。
2012年4月,青海省最南端的囊谦县,县小学的582个学生脱掉了脏到看不清图案的衣服、破到快露出脚趾的鞋。在利民协会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换上新衣裤、新鞋。他们迫不及待地把新发的铅笔、橡皮放进新文具盒中,并彼此炫耀着。
这样的场景不仅感动了志愿者,也深深触动了随行的“利民学生”们。
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牧民都很感谢他们:“我们没有收入,根本买不起衣服。很感谢你们,我们好几年都有衣服穿了。”他们会竖起大拇指,或是双手合十,“有些牧民还会邀请我们去家里喝茶、聊天,大家都很热情”。
在同胞家中,才文扎巴自己动手,给陌生的小孩子穿上了干净的衣裤。那一刻,一缕崭新的情感流入了他的心。“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竟然也有能力帮助别人,感觉很幸福。”
如今的才文扎巴早已不是“问题生”,而是副班长了。他不再抽烟、打架,看到路上有碎玻璃,会捡起来。骑摩托车的他,经常捎路上的老人一程。
坚守在地震中
“你是他的老师?!”巴毛发放物资时,才文扎巴喊她“老师”,让当地牧民很讶异。光看外形和身高,巴毛怎么也不像这个青年的老师。
“我刚来时才20岁,有的学生年龄比我大,长得比我高、比我壮。我也会害怕,不知道怎么教。”2010年10月,这个刚大学毕业的藏族女孩作为志愿者来到地震灾区,帮忙发物资。本想着回家准备公务员考试,但两个月后,巴毛留了下来,做了汉语文课的老师。
巴毛的家人顿时急了,全家一直希望她当公务员。“你赶紧回来,在那儿又没发展,工资又低。你一定要去当公务员!”
巴毛始终没有听从,尽管家境拮据,当时她每月800元的收入,就已经占据了家庭总收入的六成。
但更大的考验在等待着整个学堂。
日,青海省玉树县连续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至少造成2000多人遇难,全国哀悼。
求松临时召集了30来人,赶去挖废墟。
当他赶到结古镇的赛马场时,他看到一个孤寡老人带着几个小孩,坐在路边。老阿妈黝黑的脸,典型的高原红。她双手合十,闭着眼睛在哭。裹在衣服里的孩子却没哭,安静地看着前方。
旁边搭起的小帐篷是临时医疗站,地上铺着脏兮兮的垫子。40多个病人挤在里面,他们手上、脸上都缠着胶布,脸上的血迹凝固着,嘴唇干裂了。
那一刻,深感无力的求松落泪了。
求松拿起手机,把这一幕拍下来,通过彩信发给了华夏公益联合会。“我个人力量太薄弱了,我需要把这些情况传递出去。”
当时有200多个公益组织临时合作救灾,这是他们收到的第一张灾区照片。
第二天起,30多个志愿者奔走于各医疗点、灾民家中,统计需求。求松临时当起了救援物资的“指挥官”,负责分配发放。“我觉得自己有用了,可以为同胞做点事了。”
另一头,巴毛家唯一的房子在地震中倒塌了。
“家”就是简陋的帐篷。从废墟中挖出的缺胳膊断腿的桌子、椅子,成了仅有的家具。一家人几乎山穷水尽。妹妹即将上大学,父亲体弱多病,如山的现实问题摆在了巴毛面前。
巴毛动摇了。她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时,几乎笑不出来:“我可能不在这儿当老师了。我家里人不太愿意,求松老师会找到更好的老师。无论哪个老师来,都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
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几个女同学哭着说:“老师,不要走!您走了,不一定能有老师对我们这么好!”
巴毛抑制不住泪水,随便找了个理由离开了教室。“我没敢在那里呆下去,不然我也会哭。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哭。”
最后,她还是没能离开。又当志愿者到处送援助,还得教课,巴毛的身体终于“罢工”了。2011年2月,她患上了肺结核。
治疗期间,她回了趟学校。学生纷纷围过来,你一句我一句:“老师,您去哪里了?我们很想你,您以后不要再出去了!”老师、志愿者也跑过来问候,“这并不只是一份工作,我们更像一家人”。
“你怎么跑过来了?为什么不在家好好休息?有什么需要一定跟我说。”求松既“愤怒”,又关心。
家人勒令她:“这次你一定要好好休息,必须辞职。”为了让父母放心,巴毛当着父母的面喝下一大碗苦涩的药,再三保证每天都“按时吃饭”。这才勉强说服了父母。
“他们特别需要我教语文课,我觉得自己学了这么多年中文,也该为他们做些什么。”2011年10月到现在,巴毛每月工资1500元。这些钱巴毛全上交给了家人。一年到头,也只有冬天,她会去买两件避寒大衣。
“做一个像求松老师他们这样的人”
利民学堂是从两袋衣服开始的。
当时求松的资金不够。他在QQ群里发布了当地的情况,有好心的网友捐来了两袋衣服。求松把这些衣服发放给了两个老阿妈,再把照片寄给捐赠者。地震前,他们收到了深圳一个民政局寄来的一火车皮物资。
但求松自己,当着思想品德课和藏语文课老师,连续两年没拿一分钱工资。“协会是我创建的,是公益类组织,不是企业。老师的工资、灾民的需求都需要我来筹集,我不应该拿工资。”
地震时一起挖废墟、发放物资的,还有学堂的掐丝课老师诺布。有人出5000元的月工资,想雇用他画画,但他拒绝了,留在了这个“穷学堂”。
和他一样的,还有汉语文大班老师扎西拥卓。来学堂前,他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原本他只想待几个月就走,现在学堂却成了“一辈子的事业”。
4年时间,光是求松自掏腰包的运费,就花了4万多元。母亲经常批评他:“你赚的钱都投给了别人,没有多大的意义。”
这种争吵在2010年地震后升级了。
地震中,求松的奶奶去世了。房屋受损严重,搬家、修缮等很多事情摆在了求松面前。震后一个来月,求松整天在外奔走。早上5点多起,有时凌晨两点多才回家,经常是边开车边打瞌睡。
“你总是把帐篷给别人,也可以给我们一顶。”一天,父母对求松说。
“我们家不是有一顶藏式帐篷吗?很多人还睡在外边,他们更需要。”求松一直这样对付着。
第20天的时候,父母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了。
“奶奶走了,你不请个出家人,老在外面跑。也没有给家里领回什么,现在家里也没有多少吃的。”晚上11点,父母对刚回家的求松一通指责。
求松“顶嘴”道:“家里不是还有一点方便面吗?”
父母流泪了。“如果你是孝子,你必须对我们负责,必须放弃你现在做的事。否则,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这个康巴汉子一句话也没说,躲出去哭了一个多小时。“到底该不该放弃?如果继续,跟父母的感情会越来越淡。但如果我坚持了,从小到大的梦想就能实现。”坚持、放弃;放弃、坚持……两种念头不停地在求松脑海中打转。
找不到答案,他拨通了二哥的电话。二哥说:“你不能放弃,如果放弃了,你将来做什么?”求松擦去了眼泪。
“我回来了。”每晚回家,求松都会对躺在床上的父母问候,他们也不理会。一个多月的时间,父母一句话都没跟求松说过。
第二天早上,求松流着泪,继续出去忙活。
“现在回头看,我不后悔。我们都信佛,相信因果报应。我相信我做的这些事,会有佛报,回报给父母。”
两年后,母亲最终还是原谅了求松。病床前,母亲摸了摸求松的头,舒心地笑了笑,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那一瞬间,求松痛哭。“母亲虽然一句话没说,但我知道,她原谅了我。”
“由于我的固执,让母亲难受了很多次。但在母亲住院的两个月时间,我一直陪着她。”这是求松觉得唯一对得起母亲的地方。
按照藏族习俗,求松要为母亲守孝49天。这中间,求松没有请过一次假,耽误过一节课。有时,他改学生的作业,要忙到凌晨两点多。
学堂的青梅老师提议,这段时间让学生自习。求松却不答应。“他们来到这里,就是希望学习知识,每一天对他们来说,都太重要了。我累一点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业有成。”
现在,义西多杰已经有了对梦想的规划。学生在利民学堂读满3年且成绩合格,可以获得玉树州职业学校颁发的技能方面的高中毕业证。毕业后,他准备和其他五六个同学合开掐丝作坊。班里的其他20多个同学也有此打算,合开唐卡作坊或是藏香作坊,真正学以致用。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梦想是什么,只知道过一天是一天。而且,我也不可能和五六岁的孩子坐在一起上课。”才文扎巴说。
如今,他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是成为志愿者,第二个是做“道德高尚的藏文老师”,还有就是在家乡开设一所公益学校,
“做一个像求松老师他们这样的人”。
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体能锻炼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