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舟火箭”火箭到底有多牛

原标题:中国快舟火箭到底有多牛 战时可快速补发卫星

9日12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快舟火箭的“商业第一单”,既意味着中国航天军民融合技术迈出了一大步,也标志着中国太空快速响应能力的又一次提升。

快舟一号甲小型运载火箭是在快舟一号火箭基础上适应性改进的一型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采用国际通用接口,可为300公斤级及以下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具有发射成本低、准备周期短、保障条件少和快速集成、快速入轨等特点。

海湾战争以来的几次战争已经证明,卫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太空是未来战争的主战场。随着反卫星技术的发展,各国太空轨道上的侦察、导航、通讯等卫星都面临着被反卫星武器摧毁杀伤的现实威胁。而传统的航天发射研制、发射和准备周期长、费用高昂,无法及时响应卫星补发需求。正因如此,美国在2002年提出“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的概念,主要是己方卫星被摧毁时,利用预先组装和快速发射技术,在极短时间内装配完成卫星,再利用配套的快速运载火箭实现应急发射,准确、快速、经济地将备份卫星送入太空,为己方提供实时战场支持。

车载发射的快舟一号甲反应速度快,既可以平时承担商业发射任务,也可以履行快反应急职能,迅速从储存状态取出发射执行任务,实现“太空快速补网”。可以想象,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快舟”家族将有更多的新成员出现,中国“太空快速响应系统”也会愈加完备。▲ (葛 玮)

上一篇:胜负难分:AlphaGo攻破智慧高地人机大战要来了

下一篇:屠呦呦获最高科技奖打破不成文惯例:不局限于院士“圈子”

中国的快舟火箭系统,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其强大能力:这款火箭类似弹道导弹,只不过,他们和导弹不同,导弹要先上天,再落地,火箭则只上天,就完成任务了。而快舟其实就是中国的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快舟火箭,抢在美国之前,成为首个完整发射卫星-火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试验的国家。

而这个其实就是非常符合美国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的开始,对于中国来说,快舟系统更像是一个快速补充卫星的载具,和传统火箭比,快舟的成本低、研发周期短,但是可以快速组装和发射,更适合战争中国的快速部署,更容易满足战术的需求。在战争中,如果发现缺少某个功能的卫星,可以迅速发射一颗补上,这种强大能力,对未来非常重要。

海湾战争后,战争成为了拼科技的战场,从各种高科技的武器再转到各种信息化的武器,高科技武器总是伴随着信息化一同出现,因为对于现代战争来说,越早掌握战场信息,掌握对方的信息,才是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对于中国来说,所谓的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就是为了可以快速获得信息而生的。

为什么?现代的侦察卫星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高端的侦察模式,首先卫星在近地轨道,普通武器难以察觉到被侦察,也难以打击,而且只要发射足够的卫星,就可以实施全面的监控,这对现代战争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快舟的重要性就凸显于此。

而中国的快速响应卫星,其实也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走起来的,一方面,国际形势需要,中国才有动力研发,而另一方面,中国在弹道导弹上进行的技术储备,对航天工程也非常有帮助,有人认为,这个快舟火箭,根本上就是一个弹道导弹,只是这款导弹和和其他导弹不同,主要是用于发射卫星,而不是打击地面目标,对于弹道导弹来说,其实任务反而容易了。

就在此前,中国刚刚发射了首次快舟的商业运营卫星,日本也紧跟着发射一枚火箭,这枚火箭是世界上最细小火箭,然而却在起飞后发现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最终坠入大海,日本科研人员认为这是一个羞愧的事,但是不得不告诉日本的科研人员:输给中国人不丢人,你们挑战的是这个领域的世界首个,如果那么容易就能成功,美国怎么会让中国成首个呢?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如果要选出国内最著名的少年组越野车手,洛阳的李昊煜肯定算是其中的一个。李昊煜2岁半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辆摇摆车,父亲就给他装了电机。到了3岁半,父亲就将一辆踏板摩托改装为50cc的摩托,在节假日带着儿子练车。开始的时候,母亲不是很赞同孩子们骑车,后来当她看到,孩子从骑上车之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强和勇敢,是其他小孩所没有的,这让母亲渐渐开始支持儿子和女儿玩越野摩托。(《讲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舟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