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会成为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吗

有哪些入门款的跑鞋值得推荐? - 知乎272被浏览157897分享邀请回答/group/topic/6804206/?session=ca87a980给新手的跑鞋指南(豆瓣转帖)mizuno的这个可以参考第一:为什么需要一双跑鞋,跑鞋存在的意义是啥?相信组里大多数跟我一样,都不是专业训练过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很一般。在跑步都是一样的目的:锻炼身体。我们这样的人为什么需要一双跑鞋?用我的经历可以解释得很清楚。我最开始跑步的时候,穿的是一双德尔惠的运动鞋(经过我后来的鉴定,这是一双慢跑鞋)。第一天跑步的时候连一公里都跑不下来。在半个月内,慢跑距离迅速提升,在第二周,我跑到了大约3KM左右。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运动伤。大约是在3KM的距离左右,膝盖开始剧痛。右腿膝盖外侧一跑就剧痛难忍,完全没法跑了。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第二天还试图坚持,完全痛得没法跑。于是不得以,回来上网查找原因。一查,吓了一跳。慢跑,不管是多慢的跑,都会对膝盖造成剧烈的冲击。冲击力量大约是体重的3-5倍,你跑步的时候整个人腾空而起,然后落地,然后瞬间再腾空而起。学过中学物理的,应该知道这样的冲量有多大,这些冲量主要由膝盖的软骨吸收。按我60KG不到的体重,膝盖在跑步时接受的冲击就有有200KG左右。很多保护不周的跑步爱好者下半生都承受着巨大的膝盖伤痛折磨,甚至连走路都需要扶着东西才能动。演唐僧的哥们儿腿就是跑步跑废的。我TMD跑步是为了锻炼身体,不是让身体完蛋的更快。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这样的,以前没怎么锻炼的,身体不算太好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现在跑量很大的人,需要一个东西来代替膝盖吸收冲击,保护骨头。跑鞋不是为了让你跑得更快,不是为了让你冲击世界记录,是为了让你跑步的时候不受伤。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义。跑鞋怎么工作?跑鞋工作的原理说白了很简单。既然跑步最大的损伤是膝盖吸收的冲击,那么就要用一个东西代替膝盖的软骨结构吸收冲击。完成这个任务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术。asics的gel,NB的absorb,本质上都一样的东西,就是弹性物质,把膝盖软骨原来该承担的形变分一些给这些材料来承担,膝盖的工作就会少一些。你可以把跑鞋想象成一个对弹簧……汗 第二:你要搞清楚你适合的是什么类型的慢跑鞋,也就是所谓的,你在跑鞋矩阵里是什么位置。 跑鞋矩阵有三个维度,第一,跑步姿态。第二,体重。第三,跑步路况。 道路首先分为了越野和径跑两种。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么“好的”,山路,土路,树林。径跑就包括赛道,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胶,水泥,柏油,都算。 确定路况之后,再确定你的跑步姿态。 2,跑步姿态 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错的一步。如果搞错了,结果可能让你花几百上千跟买来的自以为牛逼哄哄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关于这一点,苏无妄小朋友出来亲身说法吧! 一般跑步的姿态有三种,外翻,内翻,严重内翻。这三种是连续渐进关系。 一般来说,这三个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外翻——高足弓——没有八字脚或内八字——对应跑鞋:避震型 内翻(外翻不足)——没有八字脚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对应跑鞋:稳定型 严重内翻——典型扁平足——严重外八字——对应跑鞋:姿态矫正型 绝大多数人都是外翻或者内翻,严重内翻还跑步的,少的可怜。如果你是严重内翻……很不幸地告诉你,严重内翻的鞋很难买……特别好的也少…… 足型很容易判断,脱了袜子自己就知道了。但是根据足型可以大致判断自己的姿态,但是记住: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内翻的!自己有没有八字脚可以稍微准确一点,但是跑步姿态和走路姿态略有不同,所以依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 百分之百准确的判断有几种,一个是专业测定跑步姿态的机器,或者有经验的人看你跑步时候的姿态状况。在欧美日本等卖跑鞋的,这是基本配置,也是店员的基本常识。在国内,不好意思,基本找不到。 另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办法,是找一双没有姿态矫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马鞋等等,跑到严重磨损,然后看磨损情况判断。这种方法很准确,但是我不推荐!因为大多数人搞不清自己的鞋子有没有姿态矫正,如果有鞋子自身有姿态矫正功能,那判断结果有偏差!明确没有姿态矫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马拉松鞋,双星啊什么一般的板鞋之类,如果你们用这种鞋子跑过,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侧(小脚趾头一侧),那你就是外翻,如果是内侧(大脚趾一侧)就是内翻。如果两侧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间磨的厉害,那你避震和稳定型跑鞋都可以试一下。 既然大多数人这些能100%准确判断的都没有条件去做,那要判断自己该用什么鞋怎么办?我推荐的方法如下: 判断自己的脚型,高足弓还是低足弓。然后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虑避震型,也尝试一下稳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尝试稳定型,也去尝试一下避震型。看看哪个最舒服,选择哪种型号。记得,不是穿上走两步,而是穿上跑两圈!这个差别很大! 再来解释一下几种鞋具体有啥区别。 其实所有跑鞋都是避震的。所以所谓的“避震“型跑鞋不是说他比别的更”避震“而是说,除了避震,他没有更多的功能。而稳定和姿态矫正型,除了避震以外,还要负责把不良好的跑姿矫正成良好的跑姿,让你更舒服。所以如果你一旦买错类型,可能面对的问题是自己的跑步姿态被错误地扭曲,而更加不舒服。可以这样想:最良好的跑步姿态是0,大家的跑步姿态是-2到2的一个区间。而跑鞋是提供了一个加减,让你的数值最接近0.如果你的姿态是2,你就该买-2的跑鞋。如果你买了一个+2的跑鞋,你的姿态就成了更痛苦的4! 判断了该用稳定,避震,还是姿态矫正之后,就进入跑鞋矩阵最后一步。 3,装备量。 装备量是两个概念的集合:你的体重,你的锻炼强度。 体重越大,锻炼强度越高,跑步的冲击就越大。体重代表着单次冲击的力量,锻炼强度代表这个冲击会持续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于你的膝盖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说来,好的跑鞋都设计为足以应对单次3KM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锻炼强度。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体重。不过差一点儿的跑鞋就不一定了,比如迪卡侬自有品牌kalenji,低端型号明确说明了,只适合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每次20分钟以下的跑步…… 跑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装备量级,轻量级,大量级。 用asics举例: 稳定型的:大量级是著名的跑鞋之王KAYANO,轻量级的是跑鞋销量冠军GT 2130。 避震型的:大量级的是NIMBUS,轻量级的是CULMBUS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大量级价格贵很多,轻量级价格低很多,所以大量级就比轻量级的高级?有钱就都该买大量级的顶级款? 不是这样的! 大量级是“针对”大体重设计的,这就意味着假如你体重不够,你跑步的冲击力可能不够大,那这些“顶级款”设计来吸收大冲击力的弹性材料就显得太硬了。就像一个弹簧,假如设计来承受1吨的压力,你就压上去100KG,那弹簧是压不下去的。对于跑者来说,明显的感觉就是:鞋底好硬!这样的情况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盖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最明显的是MIZUNO,旗舰款的鞋没有大体重的人穿起来就是受罪。 所以尽量根据自己的体重来选择装备量级,不要只盯着顶级款。大装备量级和轻装备量级的分界一般是75KG,如果你的体重紧接这条线,而跑步距离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择。70KG的每天要跑15KM,买KAYANO没错的!你要是80KG,每天跑3KM,买GT 2130也挺好。你要是45KG,买KAYANO干嘛! 你现在应该能确定: 自己什么路况,什么跑鞋类,什么装备量。 那么这就已经确定了要买哪些跑鞋了。第三:具体该买哪一款? 已经在跑鞋矩阵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几个较专业的运动品牌里,根据官方的跑鞋矩阵,有哪些款可以买就已经定好了。 那买哪些牌子?对于已经有了很大跑量的爱好者,不推荐李宁,AD,NIKE……等等名牌。 AD,NIKE,是不是没有好的跑鞋?不是!但是国内能不能买到?……基本上不太可能。他们能作出好鞋子,但是国内店里卖的,都是潮鞋。要真的跑步的,还是免了吧…… 李宁呢? 我还能更鄙视这个牌子么? 李宁有没有好的慢跑鞋?没有。在没有好的慢跑技术的时候,就开始炒作超轻的概念。之前已经说过了,超轻跟保护是难以调和的矛盾,给长跑爱好者推荐日常跑步“超轻”,这不是害人么!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去死! 国内能买到的好跑鞋一般是ASICS,NEW BANLANCE,mizuno这三个牌子。简单推荐几款径跑口碑比较好的吧: ASICS:稳定:大装备量:KAYANO,轻装备量:GT 21X0 避震:大装备量:nimbus,轻装备量:culmbus ASICS可能是技术最优秀的跑鞋牌子了。他的大装备量和轻装备量的区别不算特别大。就算小体重的买大装备量,也不会觉得难受。最新的系列是kinsei,千万不要买这个系列的……汗,又贵,又不舒服,不知道为啥…… MIZUNO:稳定:轻:inspire,大:涅磐:Nirvana 避震:轻:rider,大:creation Mizuno这两年WAVE技术拿奖拿到手软,价格比ASICS实在,而且店特别多,好买到。但是很明显的,mizuno大装备量级的非常“硬”,体重轻的千万不要买。利益相关:买了rider1750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1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公平竞争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