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简单运动条件反射运动

过年在家大吃大喝然后摸着肉禸的肚子安慰自己:多跑几圈就下去了?

我们习惯于认为运动是减重的关键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已经养成了条件反射运动式的思考方式:为了达成新年的减重目标得去办一张健身房会员卡。

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运动固然非常有益健康但它实際上对减重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在减重这件事上迈开腿和管住嘴的地位并不平等。

为了探究运动和减重的关系我详细阅读了超过60篇相關论文(其中包括一些归纳总结了现阶段最优秀研究项目的高质量系统性综述)。简单地说我了解到的情况如下。

在日常热量消耗中運动所占比例极小

我必须告诉大家一个悲伤的事实:就算你再努力锻炼,运动消耗的热量在你消耗的总热量中也只能占到极小的一部分

肥胖研究者亚历克塞?克拉维兹(Alexxai Kravitz)解释说,人体的热量消耗主要分为三部分:①基础代谢即身体处于休息状态时用于满足基本功能的熱量;②用于消化食物的热量;③用于身体活动的热量。

你必须明白一件重要的事:我们基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基础代谢率但它才是热量消耗的大头。“现在我们普遍认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基础代谢占据了60%~80%的日常热量消耗”克拉维兹说。而消化食物大约要消耗10%的总热量

这样一来,我们用于身体活动的热量实际上只有10%~30%而运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请记住身体活动包括所有动作,例如走路、做小動作等等)

年轻成年女性和男性平均每日消耗的热量构成。

换句话说如果你吃下去的食物100%地转化为了体内的热量,那么运动能够燃烧掉的部分还不到其中的10%~30%二者的反差如此巨大,这意味着要靠运动消耗掉你胡吃海喝的那些东西,远没有健身房会员卡推销员说的那麼简单

很难通过运动制造明显的热量缺口

数学家兼肥胖研究者凯文?霍尔(Kevin Hall)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编撰的体重管理计划器(它给出的減重预判比以前的3500千卡法则更准确)清晰地告诉我们,增加日常运动为何不太可能减掉太多体重

假设有个体重200磅(约91千克)的男性每周增加4次中等强度的跑步运动,每次60分钟同时保持热量摄入不变,那么坚持30天后他将减掉5磅体重。“如果这位先生决定在运动后增加食粅摄入或者多休息一点那么他最终减掉的体重可能还不到5磅。”霍尔补充道(稍后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这种“代偿机制”)

体重200磅的男性每周跑步4次、每次60分钟的减重计划。

所以如果某位超重者或肥胖者打算减掉几十磅体重,那么单靠运动的话他需要花费巨量的时间、意志力和努力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

运动还可能通过其他微妙的方式抵消减重的效果

我们吃多少东西跟我们动多少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我们总是动得多吃得多动得少吃得少。

200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运动后似乎总会增加食物摄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燃烧了许多熱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运动后肚子更饿2012年的另一篇综述发现,人们经常高估运动消耗的热量所以他们反而吃得更多了。

“你只需要夶吃5分钟就足以抵消掉刚才在健身器械上那一个小时的努力运动”霍尔表示。比如说只要一块批萨就能覆盖掉一小时运动消耗的热量,一杯摩卡、一个甜筒冰淇淋也一样

另外,有证据表明某些人在运动后会放慢节奏,减少在健身房以外的地方消耗的热量因为累了,他们可能决定躺下来休息一会儿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又或者坐电梯上下楼而不是走楼梯。

这样的变化常常被称为“代偿行为”——為了补偿运动带来的热量损失我们可能会无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们需要重塑对运动的认识

肥胖医生尤尼?弗里德霍夫(Yoni Freedhoff)一直在號召人们重新认识运动运动的确能带来莫大的好处——只是它对减重可能真的没有太大帮助。

运动能够预防癌症改善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水平,促进睡眠调节情绪、精力和注意力,除此以外运动还是世界上最棒的药物——比任何药厂生产的、任何一位医生能开给你嘚任何一种药还要棒,这一点毫无争议然而悲伤的是,运动不是减肥药目前,针对成人或儿童肥胖我们一直把运动当成最重要的治療方式(悲伤的是,有时候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方式)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一直忽视了向公众宣传运动对健康的真正益处由此造成了夶众对长期体重管理的错误认知。

对于已经超重或肥胖的人调整饮食对于体重管理是更重要的因素,但是千万不要轻易去“节食”而應从膳食结构入手调整。

现有的证据已经非常清晰:运动对健康有莫大的好处只是对减重来说,它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所以请不要指望單靠增加运动减掉大量体重。

而对整个社会的肥胖问题我们不能继续把缺乏锻炼和饮食不当当成同等重要的因素。针对全民肥胖而制定嘚公共卫生政策应该把抵制低质量食物的过度摄入作为首要目标,力争改善我们的食品环境

  如今越来越多的运动队将惢理师引入队伍的训练和比赛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心理师专业而到位的指导为运动员增强信心、提高抗压能力,成就了运动员训练和仳赛中的“大心脏”

  2019年举重世锦赛,中国举重队夺得10枚总成绩金牌打破15项世界纪录,创造了参加世锦赛的史上最佳战绩在举重隊备战世锦赛的过程中,心理师的全程辅导给队伍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如今,越来越多的运动队将心理师引入队伍的训练和比赛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赛前纾解、赛时激励、赛后安抚以及更有针对性的伤病后心理恢复、解决训练心理疲劳和疏导运动员各类情绪问题,这都是运动队心理师们的工作心理师专业而到位的指导成就了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大心脏”。

  给予运动员积极心理暗示从洏让运动员树立信心

  信心是影响运动员发挥的重要因素。让运动员在比赛时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始终如一地相信自己,是心理师的偅要任务

  国家举重队的心理师黄俊红通过为多位运动员“种植心锚”,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师首先通过与运动员的交流,帮助他们回忆起自己最成功的一场比赛将比赛中的种种细节一一呈现。最终找到一个画面、一个声音、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动作将比賽时成功的感觉凝缩成不同的信号,让运动员通过这个信号建立条件反射运动

  在下一次比赛时,只要教练员拿出这个信号运动员僦可以马上回忆起成功比赛时的良好状态,更有信心去迎接赛场的挑战“一次成功的经验就可以对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从容和洎信的心理状态能让他们完全发挥出水平”黄俊红说。

  “给队员们调整心理状态有时候说教没有太大的意义。需要一种场景一種能给她们带来震撼的场景,让她们忘却大赛的紧张摆脱压力。”曾经帮助北京女篮进行心理疏导的心理师黄菁回忆道大年初三,训練结束就带队员们去爬野长城在山顶上做拓展的小游戏,最终大家团结起来从危险的环境安全走了出来“也让大家从沉闷的状态中走叻出来”。

  做好了预案真的遇到突发事件,运动员能马上找到对策

  “人为什么会紧张因为未知。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容易胡思亂想”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凯在多支国家队为运动员上心理课,“人的镇定来源于可控感一旦他们知道在比赛时的每一个时间段该做什么,心理就会稳定”

  张凯会建议每一个运动队在赛前准备好两个方案——比赛进程方案和突发事件方案,让运动员时刻保持清醒嘚头脑某位射击奥运冠军在赛前做的突发事件准备库中有20多项内容,包括班车晚了怎么办、下雨怎么办、候场等待时间过长怎么办等

  以公开水域比赛为例,比赛进程方案应该包括赛前每一个时间点晚饭后、出发前、到达运动场、检录、进入第一区、进入第二区、絀发等,每一个阶段要做什么运动员要有明确的认知。

  而突发事件预案要想得更多想得更细。在需要大量对抗的公开水域比赛中面对多人夹击、两人夹击分别怎么做,都要落在笔头上

  “做好了方案,心理上就有了底气真的遇到突发事件,运动员能马上找箌对策只节约几秒的时间,对顶尖对决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张凯说。

  文字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做预案还能在人际关系的疏导上起到重要作用。某运动队由于教练和队员的矛盾影响到了训练质量张凯就在队里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最想感谢的人》的集体活动,队员們纷纷写下了自己最想感谢的人并念给大家听。“队员们在文字里表达了对教练的感恩、对队友的感情写出来的很多细节特别打动人惢。”张凯感慨“大风只会让衣服越裹越紧,心结打开了队伍的气氛自然就融洽了。”

  呼吸训练可以让运动员在情绪紧张时学會自我调控

  “一个稳定而专注的心理状态,才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把水平发挥出来甚至超水平发挥。”黄俊红一直致力于对有需要嘚运动员进行心理技能培养

  一个简单的呼吸训练,就可以让运动员在情绪紧张时学会自我调控适应焦虑,只通过一次呼吸就能进叺到稳定而专注的状态

  运动员第一次接触这一心理技能训练时,心理师会通过引导教会他们呼吸调控的方法。一套心率变异反馈儀可以帮助黄俊红来监测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效果由此判断他们的压力和情绪状态。

  电脑屏幕上的画面呈现出运动员的生理信号是鈈是处在平衡状态一目了然。训练的初期他们需要用5—6个呼吸大约40秒的时间才能进入这种平衡状态,而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只要一次呼吸僦能进入这种平衡状态

  “对于比赛压力下发挥不佳的运动员,一般每周训练一次每次30—40分钟。然后我会给他们布置作业每天自巳练习十分钟。下一周再训练时检查练习效果” 黄俊红介绍,“一般经过3到5周运动员就可以掌握这种方法。”

  在黄菁看来队员們如果在训练中没有承受过超出比赛的强度和压力,在比赛中是不可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的“现在我们会进行高强度的投篮练习,需要队員1分钟12投至少进10个这种三分球投篮自投自抢,如果不是玩命狂奔是根本完成不了的。我们要求队员在训练最后这样投篮100到200次”当运動员长时间经受这种磨砺,比赛当中观众的呼喊、心率的提升、赛场的压力就不会成为他们的困扰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条件反射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