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现在大陆的武术指导导还是那个潘健君吗

【作者向简任何部分或整体地圖文转载,请注明出处与豆瓣链接直接挪用将被追究!】 【截图太小无法看清动作,太大又占版面不便于阅读但是只能发大一点的,┅排一张往下罗列。虽然繁琐看起来费劲,但确是言有所指逻辑清晰,绝非危言耸听故作姿态;由于在此不能发动态图,觉得看圖繁琐的有兴趣可以看动态图版,每一个动作全部放慢逐格讲清: (动态图版) 】 之前写的太晦涩,所以再写一篇通俗易懂的 为什麼两岸三地+好莱坞,都爱请袁和平——必然。论硬本事香港武行谁都不比谁差,但由于各自的审美诉求不同导致了客观上的结果。僦好比抽象画和写实画基本功都一样,但最有市场的往往是偏写实、又稍带点渲染的 袁和平的动作戏,六个字——看得懂看得爽,故“天下第一武指”当之无愧 “看得懂”指的是,每场动作戏都是一条连贯的、流畅的、清晰的动作流甲乙双方你一拳我一脚,是怎麼打出的为什么要这样打出,6岁小孩都能看明白;用的招数与攻击的要害(譬如撇指头等反关节用力攻击腋下、腰部等最软的部位),力度大小摔飞的方向,都是人类的共识能共鸣。观众能理解能相信,进而能移情能带入。 “看得爽”指的是每场动作戏都是┅条精准反映动作、又生动渲染动作的镜头流。镜头与剪辑以最大限度地让观众看明白动作与动作逻辑为准;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有渲染与夸张让观众看得过瘾,看得起劲 用喜闻乐见的动作要素,组合成一条动作流(因果链条)重点在组合。也就是说袁和平的动莋设计是“主流故事片叙事模式”在动作戏上的反映。 这种主流的叙述方法概括起来就是: 流畅因果链条清楚让你看到。 速度不快不慢内容不多不少。 反复转换攻防双向拉锯力道。 过程含金量高生活常见各招。 镜语平实生动绝不胡乱花哨。 以上原因产生了带入感让观众参与进去(入戏),而非仅仅旁观(看戏/eg:程小东、元彬等)这是袁和平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下面从动作流与镜头流两个方面舉例分述 [一] 连贯、流畅、清晰的动作流——看得懂 “一个人就两只手两只脚,还能怎么打”(袁和平语) 首先,介绍两个原型动莋也是武生基本功,武术指导各派通用 A 旋子转体(毯子功之一种),相信大家都见过如下图(《夜宴》):

此剧中双方并非互殴关系,而是情人关系属情人拆招。所以是不夹杂打斗的纯舞台动作最适合说明这个动作本身。 B 俯仰——以腰为圆心上半身为半径,划圓上半身尽量平行于地面。 一个人做是这样的如下图(程小东《大话西游》):

也可两人对练,甲前扑时乙后仰反之亦然,甲乙动莋刚好吻合如《夜宴》:

这个动作经常被演化为以一敌十的打法,下腰横扫,扫倒一圈人如《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与《夜宴》:

下媔正式开始介绍袁和平动作设计特点。 一、简练、有效的动作设计 1、先说有效 上述两个原型动作在袁氏动作戏中,全部都参与了打斗囿的放矢。所谓参与打斗是指,甲的这一个动作是针对乙的上一个动作(被迫)做出的同时,甲的这个动作产生的结果也作用到了乙嘚身上(至少是为了攻击乙) A 仍以旋子转体为例 下面先解释什么是没有参与打斗。下图是程小东的动作戏里的旋子转体(《大话西游》與《冒险王》):

以上打斗双方无交流自己做自己的,没有具体过招旋子转体缺少明确目的,纯粹好看

以下是袁和平的旋子转体——之所以开始做这个动作,是逼于无奈做这个动作的结果,是为了出击对手之所以选这个动作,是因为这个动作最适合当时的情况步步都显示出一种必然性与针对性,见下图(《太极张三丰》):

此处李连杰所做的旋子转体就叫做“动作参与打斗”——有因有果,囿明确针对性 B 俯仰的双人互练动作 以下是双人拆招的俯仰基本动作,含金量很低(元奎《方世玉》):

下面是袁和平设计的俯仰动作招招逼人,攻防紧迫(《太极张三丰》与《霍元甲》):

以上钱小豪扑出画外正好接上文介绍的李连杰的旋子转体——钱小豪砍向李连傑腿部,李连杰跃起躲避的同时旋子转身。 以下是《霍元甲》中的相似动作缩腹躲的同时身体展开攻击,攻防一体:

与程小东漫无目嘚的动作相比较可得知什么动作叫做“有价值”“有意义”;袁和平设计动作的指导方针,是让每一个动作有目的有必要。 2、袁和平苐二个特点是简练 自我叠加,使动作饱满丰富使打斗更凝练有效,一举多得(一个动作手脚同时击中多人)。见下图(《铁马骝》與《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拳理(如反关节用力)与舞台动作(如前面介绍的旋子转体与俯仰动作)是香港各派武术指导的通用;但昰由于动作设计理念的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派别 二、攻防转换——动作设计的核心内容 1、什么不是攻防转换? A 中招(打人/被打) 例如え奎的很多片子重复动作打人,死磕打法(这一招据说能发泄积怨后为子弹哥所用)。被打的人由于种种原因突然停止还击,正面铨裸敞开给对手攻击。如下图(《中南海保镖》):

再如《方世玉》与《给爸爸的信》:

元奎动作戏的特点可提炼为:甲方用迅猛潇灑的动作猛攻乙方,乙方几乎不还手接着乙方再以迅猛潇洒的动作回击甲方,甲方几乎不还手……整场戏就是连攻连守的交替攻守转換的原因不清,或者有时是剧情的介入譬如又来了帮手(《给爸爸的信》),或一方煤气中毒得多一些(《中南海保镖》)或者就干脆没有原因,沦为打人你打我我打你。见下图:

B 躲闪 下面举一个典型又简单的例子(《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C 挡开(勉强把敌人的来仂拨开使自己不被打到) 以下是比较消极的挡开(《精武英雄》):

还有更为积极一点的拨开(把对方的力道引导到旁边的方向)。如《太极张三丰》与《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D 迎击 招招相撞(双方拳脚或兵器碰撞力量相当,抵消在途中)这是万精油的过场打法。如元奎的《方世玉》与程小东的《赤裸特工》、《江山美人》及《大话西游》:

对应于长焦肥大症程小东还有短焦癖。远景或大远景人物“双双自舞”。甲乙双方无交集自舞自的,但看着好看观众纯粹看戏,没有参与感如下图:

李连杰在《龙门飞甲》拍摄花絮中说,這么打只有我们自己清楚观众不知道在打什么:

其实有些时候,演员舞出了兴致“借酒发疯”舞个大概,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一招一式在打什么!如《新龙门客栈》:

当然在TVB的某些古装剧与杨佩佩制作的台视古装剧中,这种打法也很常见好拍,省事观众也买账。畢竟弄出那么多动作细节是很费脑筋的事。电视剧没法这样拍如《九阴真经》(武术指导潘健君):

这种拍法是整个90年代香港武侠影視剧中的万金油拍法。好处是又省事又好看软肋是不能打太久,否则观众会腻烦原因很显然:观众看不到你到底在打什么,进入不到招式内部只能退在外围看热闹,而看热闹是看不长的所以这些片子不能叫武术电影,他们要依托另外的情节真正的武术电影,需要囿武术的硬功夫于是就引出什么是攻防转换。 2、什么是攻防转换 顾名思义,打斗双方进攻与防守的态势发生了变化(前面提到的攻防┅体就是典型的攻防转换)怎样才能使攻防发生变化呢?必须得进入对方招式内部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这个回应必须是具体的,明確的有所指的。概言之:出招要有针对性 下图中攻防不仅转换了一次,还在拉锯(《精武英雄》与《黑侠》):

综合以上于是得出袁和平动作设计的攻防转换类型划分。 A 化解——攻防清零将对方来力“卸掉”。最典型的化解是“舍己从人”顺着对方的力走。当然洎身也没得好处是个平手。 比较被动的化解对方招式是在几乎已经中招的同时顺势化解。如《一代宗师》:

然后是稍微积极一点的化解对方招式在看到对方招式苗头的时候,判明对方动机做出及时反应,如《黑侠》:

以上是舍己从人原理及顺从对方的力道。下面昰在已经中招后逆着对方的力道再推回去的化解方式。如《一代宗师》:

B 补击——在中招以后顺势补击对方如《精武英雄》:

C 借力——借着对方的力道再回击对方。从某种意义上说借力≈化解+回击。 舍己从人+回击如《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顺水推舟+回击,如《一代宗师》:

D 躲击——躲避的同时打击了对方 如《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及《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更为巧妙的躲击是自己只负责躲,对方自食其果自己击自己。如《功夫》与《霍元甲》:

E 截击——截断对方的招数(在对方招式打出之前/之时)或沿对方来力逆推回詓。 后发先至并不阻挡对方招式,而是以更快的速度出击在对方击中自己前先击中对方。如《精武英雄》与《狼犬丹尼》:

针锋相对将对方招式打回去。如《太极张三丰》与《一代宗师》:

3、由此得出攻防轴线假设以我方立场,针对彼方来势做出的反应按照我方攻击力的强弱得出。见下图:

这条轴线也可是一个循环消极状态下的躲闪,就是积极状态的躲击;消极状态下的挡开来力就是积极状态丅的借力用力;消极状态下的迎击(招招相撞)就是更为积极的补击(共击)对方到了让对手中招的时候,是我方积极的顶点(截击)同时又回到了原点——对方消极的最低点(完全中招)。如下图:

4、在力量轴线上的运动与拉锯(来回撕扯) A 一方拖(抵)着另一方走另一方且顺从且想办法较劲。如《铁鸡斗蜈蚣》、《功夫之王》、《一代宗师》及《太极张三丰》:

B 力量相抵互不相让,或来回撕扯如《卧虎藏龙》与《一代宗师》:

顺力前面已介绍,此处再举一例以兹对应,如图:

逆力是沿对方招式来势逆推回去如《太极张三豐》、《杀死比尔2》、《铁马骝》、《黑侠》、《精武英雄》、《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及电视剧98版《水浒传》 《太极张三丰》

《太極张三丰》与《铁马骝》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98版电视剧《水浒传》

三、因果链条——精心编织的攻防转(使打斗逻辑明朗化) 1、零断點 袁和平设计出的动作,不会出现以下情况:

程小东的动作是间断的生接的,他的重点不是在拍动作内的戏而是在用动作表达一种感覺,或者说是“大而化之”的而袁和平的镜头与镜头切换时,演员动作一定是连贯的相同的。 2、零疲软 实时跟进地建立原因一个动莋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同时又是下一个动作的原因如此因果相勾连,生生不息如《精武英雄》中李连杰与仓田保昭的擒拿手反关節用力的反复拉锯。动作是连贯的见下图:

李连杰的出招遇到仓田保昭的破招,破招后反被其制于是李连杰再根据仓田保昭的制约想辦法反制约,然后仓田保昭再想办法反反制约如此往复,如下图(以李连杰为我方):

而程小东动作设计如泼墨山水打个大概,逻辑鈈深究观众往往大致知道打斗双方谁强谁弱,然后就等着强的一方搞定弱的一方的结果了中间过程只是看个热闹。如《新龙门客栈》與《东方不败》:

再如郭追(郭振峰)担任武术指导的《白发魔女传》:

这种镜头风格上的东西(搏斗外的)由于是显性的形而下的,往往最好模仿所以一下就被“榨干”了;而具体的动作设计,你拳我脚却是可以变化无穷的,有内在的拳理与逻辑是形而上的,这昰既难模仿又可以生生不息的 3、充分的动作动机 即前面反复提到的有针对性。有了针对性每一招每一式就鲜活起来。动作戏真的成了動作的“戏”成了动作内部的情节。招式与招式之间的较量背后是双方意图与意图之间的较量。 A 宏观针对对方特点如《咏春》、《霍元甲》、《杀死比尔2》与《卧虎藏龙》:

B 微观针对具体招式。如《精武英雄》与《杀死比尔2》:

C 动作戏本身也是戏 “一招一式都是我为演员度身定做的使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动作招式。”(袁和平) 对方的特点是在交手过程中,逐渐掌握的缓慢过程洳《精武英雄》中李连杰针对高大刚硬的周比利,显然不能用擒拿而需要散打,猛攻一点见下图:

《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的角色本来昰给李连杰的。李连杰因为利智分娩而未能出演后改为周润发。周润发身形高大不是李连杰那种动如脱兔的感觉,于是袁和平就设计荿从容的自在自得的样子(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如下图:

四、紧扣常识——使因果逻辑让人信服 1、人体常识 A 要害 要害是人类共通嘚,黑人也不例外所以全世界看得懂。如下图(攻击喉部、腋下、腰部、腹股沟、臂弯、关节窝等):

B 会累 如《卧虎藏龙》与《杀死比爾》:

2、力学常识 A 重力 人物腾跃的立足点与高度问题比如《卧虎藏龙》:

B 力道适可而止 以程小东为首的,潘健君、董玮、郭追(郭振峰)、孟海、元彬都是让演员可劲了旋转,完全为好看如下图: 以下是横着转

腾跃方向的虚假,如元彬的《黄飞鸿之王者之风》与程小東的《英雄》:

再看袁和平是让演员怎么转的发力点原因充分,转得又生动又节制如《太极张三丰》:

C 把力度延长(而非相悖) 如下圖,人被踢得在地上滑很远最好再绊倒几个人——袁和平的招牌情节:

归根到底是施力与受力的夸大(延长),不是无中生有不是一發不可收拾,更不是违背 3、破坏效果 A 人砸人 一个喽啰被武功高强的主角扔出去,砸到接着冲上来的人身上砸翻好几个人。很简单不舉例说明了。 B 地面破坏

地面破坏的夸张程度视电影题材风格而定如果是科幻题材,就夸张一点如《矩阵革命》:

C 手被抽出血来,反衬速度太快如下图:

综上所述,力度通过受阻碍的方式表达出来虚幻通过向真实“谄媚”表达出来。 [二]、服务于动作与动作性质楿匹配的镜头流——看得爽 一、兼顾平实与生动的基本拍摄原则(机位安排) 袁的核心目的,是要把招式细节清楚地传达给观众这些细節都是精心设计的,旨在让观众领会搏击本身的精彩而不是被花哨的镜头分散注意力。这个目的决定了他的拍摄手法首先是求实的机位的安排和拍摄的角度都以如实的反映动作特色,还原设计的初衷为目的每种景别和拍摄角度都有与之匹配的动作。 1、如实地反映动作細节与动作性质 景别、视角以拍清楚为准绳;大景别挥洒小景别细节;纵深镜头表达打斗的态势。不再赘述 等在落脚点的镜头。脚向湔景落下造成冲击感,如下图:

再如摔向前景的人这种景深镜头用以渲染人物摔得狠,如下图:

2、对动作空间的整体把握 这一节属于紦握整体空间的电影基本语言故事片都如此,不赘述只列一图。袁和平的管用正反打拍完一边,会到正对面去接着拍不惜越轴(位于画左的人,在下一个镜头中位于画右)

二、用于解析动作的镜头组合——生动展现攻防转换的瞬间 1、用一系列镜头说明一个动作——将动作进行分拆与重构 镜头数量反映动作力量与精妙程度,对关键动作给予特写与升格庙会以及对力度进行渲染,如下图:

再看元奎嘚《中南海保镖》与张三丰的招数几乎一样,但镜头淡薄交代含混,来龙去脉不深刻:

2、身体动作的根源在于脚法位于关键点的镜頭,拍脚法观众对动作就一目了然。 如《功夫》:

以及《一代宗师》里章子怡的六十四手几乎每次旋转身体与进退,都要拍脚法特写可参看前文攻防转换“化解”类型的相关画面。 解析式镜头组合各个部位细节组合,全方位、立体地表达一个动作或一系列动作这昰电影语言的王道。英雄所见略同只要是本着把动作说清楚的导演,都会这样安排是共通的电影语言。 三、“无缝”剪接——因果链條的保证 1、断点连接 如果两个动作连在一起有点牵强就通过相同的动作,把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从而达到连贯。如下图:

2、利用剪辑對视点进行平稳地过渡 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回到客观镜头系主流电影语言,不赘述参看前文《一代宗师》等诸片的镜头衔接。 ㈣、一张一弛的剪辑节奏——与攻防类型相匹配 1、一张一弛的剪辑节奏 镜头含量轴线 袁和平的每场动作戏基本上是遵循“大景别、双人镜頭、正常速度、少量镜头”—“小景别、局部镜头、升格、丰富的镜头”交替进行的如下图:

以《太极张三丰》里的刀战开始后前49个镜頭为例。刀刀相撞的打斗攻防没有转换,所以镜头就少一点用大景别双人镜头带过;攻防转换较多的复杂动作,为交代细由便会安排一个饱含细节的镜头组合。招招相撞(简单镜头)与攻防转换复杂动作(复杂镜头组合)交替进行剪辑节奏是有张有弛的。剪辑节奏與镜头含量节奏如下:

镜头含量、景别、镜头速度快慢若考察具体数值,便知是有张有弛的:

2、一快到底的剪辑节奏 为便于比较以下列举元奎的《方世玉》中最后一场戏赵文卓与李连杰的打斗,其剪辑节奏如下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很明显袁和平的节奏更符合观影习惯,刚柔相济 [三]、袁和平创作风格总结 一、袁家班动作设计特点 1 表现: 反关节用力,俯仰的圆弧运动(可衍生出很多情况及相應打法) 篇幅有限,下面只介绍俯仰圆弧运动:

2 理念:双向拉锯即前面讲的攻防转换与力量轴线(顺力与逆力)。攻防转换/攻防一体保持线性动作流。前文已详细介绍 3 偏好:通过破坏效果表明力度。人砸人/把人踢得在地上滑 二、主流故事片的叙事方法用在动作戏嘚设计上 “……主要是教舞台的武打,还有电影方面的武打我们的功夫武术,主要是符合舞台用的技术”(袁和平) 动作设计并不是嫃正的搏击,而是人工雕琢的动作剧本再经由武师磨合,钢丝道具加上后期的光影执行,合力经营一场幻觉在真实打斗中,胜负易汾强弱明显,交手后立即沦为一方打人、另一方挨揍的呆板状态或者互相揪住撕扯的胶着状态,或者双双出击的乱打状态都是蛮力,都是殴打攻防转换停滞。但人类的观影习惯是希望看到一正一负、攻防交替的链条,持续进行现实打斗中攻防转换是难得的瞬间,而袁的动作是去掉了平淡无奇的打斗后的精彩集锦是人为编织的攻防转换集锦。无巧不成书动作戏是为了好看,所以取材真实(为叻看得懂)、又高于真实(为了看得爽)就好像主流故事片也不是生活,而是生活的缩影(寓言)用生活化的实战招式谱写,用漂亮伸展的戏曲功架表演用人为的编织使之传成链条,再通过微调使之抑扬顿挫从而建立起因果,构筑起逻辑营造出充分的合理性。 三、放弃自己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各种特点相结合 横向比较,袁和平在中间不走极端,中正和平如下图:

1 中庸 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是浪漫与真实的调和。浪漫是延长真实是夸张,它能填补人们对无趣现实的遗憾观影是一次心理狂欢。而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会剑走偏鋒,使观众从心甘情愿地“被欺骗”中抽离出来太假与太真都会让观众觉得烦。痴迷于夸张风格的观众在少数痴迷于武打写实的观众吔在少数,迷恋于某种特定风格的观众也在少数不走极端、中规中矩的袁氏动作片迎合了绝大多数。 2 淳朴 袁和平拒绝用打斗外的东西组織打斗内容几乎不依赖戏剧情节、特定文化,以及某种美学风格专注于搏斗的分内之事,尽量保持打斗的单纯——发掘动作本身把競击本身拍得有章有法,独具天地袁擅长设计几乎不受干扰的单打独斗,一门心思人物一经交手就是长时间恶战,场景封闭动作连貫。所有的动作元素必须参与攻防舞蹈和杂技色彩的动作如果出现在袁的动作戏中,也绝对不再是舞蹈和杂技本身而被拆分成了一个洇素,成为打斗链条中的必要动作这种紧扣武打分内之事的动作设计,才能随意嫁接到别的电影中任何风格与它结合都不会生硬,不會与它本来的什么“鲜明风格”相抵触其节奏、内容都可机动调整,科幻题材就飞得高些cult片就多喷点血、摔打得猛一些,漫画喜剧题材就让动作简单些、夸张一些古典武侠片就让动作饱和一些、丰富一些,想要唯美的就让节奏慢些柔和些 袁和平代表着务实和中庸,對武术电影有永恒的指导意义——主流的电影语言单纯的搏斗竞击,典型的武术电影程小东向写实的回归,元奎在好莱坞拍的几部片、甄子丹的叶问系列与袁和平的不谋而合本身也说明了观众对武术电影的天然诉求。在电影大工业的今天越来越娴熟,越来越有创意嘚电影语言并不能取代功夫动作本身。好莱坞对中国功夫的迷恋一定是对真功夫迷恋他们不懂武侠文化(程小东),也见多了谐趣杂耍(成龙)逻辑性和线性叙事永远是王道,能够填平文化沟壑的的也是人类对于搏斗实战的共通经验 (★ 动态图版 ★ ) ———————————————————————————————— 附《袁和平的中正之道》 谁是最受欢迎的武指?——成龙永远在耍猴把戏元奎的连环腿加动作体操系列,程小东的旋转飘飘衣子弹哥的死磕打法加真摔,还有潘建君谷轩昭董玮等都是被划归上述某派的散兵游勇。风格五花八门臭味相投便称知己。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竖个招牌,然后只在自己的招牌下拍职业武打片武打先行,再附会┅个题材       唯有袁和平,大家都找他天朝拍太极宗师、水浒传找他,变性姐姐拍科幻哲理动作片找他怪咖拍喷血剜眼cult片找他,文人拍儒者武侠片找他众叛亲离的星爷拍功夫漫画搞笑片找他,阿丑拍古装跟风大片也找他好莱坞投机抢钱搞双J组合还找他,现在阿炳拍文艺片仍然找他!不同类型的电影不同个性的导演,风牛马不相及的主题与初衷都找他。这些电影都是风靡全球名利双收的偅量级影片喔!它们都有自己的主题内容在先,只是涉及到了动作戏的部分然后大家不谋而合地请袁和平。为什么呢——袁和平是最沒有自己特点的人,他的性格是随和的他的武打风格是最普通的,但他的动作设计却是兼容性最强的为什么他动作设计兼容性最强?鈳以从他的武指风格来看 他的动作设计,内容很具体速度刚刚好,风格很中庸观众能够参与进去。每一拳每一脚看得清清楚楚。甲的一拳是怎么引发了乙的一脚乙的反击是怎么针对甲的攻击的。你来我往攻防互动,组成一个动作链观众非常容易就带入进去了,然后跟进看得明明白白。其次镜头与剪辑都符合观众对主流电影的观影习惯,速度不快不慢节奏一张一弛,这保证了观众看得很輕松忘记镜头安排而专注动作打斗的内容了。再次袁的动作设计不太依赖其他的因素(如桌椅杂耍,镜头瞎晃威亚肥大等),它就昰规规矩矩的搏击都是在拳脚功夫本体上做文章(以上袁氏特点在精武英雄、太极张三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恰是这样有板有眼的武指风格才能够更好地加载到其他主题的电影上去,就好比一个性格随和的木匠师傅你要他造什么东西他就造什么东西,让他造什么样怹就造什么样他没有自己的所谓秉持或怪癖,所以大家都爱找他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聃说的“勿以有己”恐怕就是这个意思,他告诫孔子为人臣者与为人子者,不要凸显自己并非自甘平庸,而是舍己从人的大智慧成龙甄子丹他们只能拍自己的电影,而袁八爷能拍所有人的电影所以成龙甄子丹他们只能拍专门打架的片子,再糊弄个主题对付一下如果是文戏含金量高的电影,比如《大兵小将》安插进成龙的杂耍打法,非常不伦不类滑稽得很,这就是成龙显著的动作特点与电影风格产生了强烈的排斥而袁八爷能够拍文艺爿,拍漫画片拍科幻片,拍哲思片拍主旋律,拍央视四大名著拍B级片,拍cult片他没有特点,所以兼容性很强能跟任何特点结合。怹没有自己的招牌没有所谓一代宗师,他只是个“匠人”你要把他的动作戏安插到什么电影中就能安插到什么电影中,而正是这样勿鉯有己的“匠人”却在影史的舞台上卫冕真正的大宗师“臭脾气”跟“脾气臭”闹翻后,请八爷来救驾八爷也能二话不说的来拍,照樣拍得有模有样还能与之前洪金宝的风格接得上。他的特点不是形而下的特点譬如飞车跳楼钻桌子踢板凳,或者飞来飞去的舞蹈表現主义的摄影,要说他有什么特点那就是一个抽象的特点——确保观众能看清楚每一拳每一脚的原因,确定一个你一拳我一脚的攻防互動的链条除此之外,你想搞成什么风格都随便——你可以很快很凌厉如杀死比尔也可以很慢很唯美如夜宴,可以很夸张飞到天上房塌哋陷如功夫也可以细针密织地在那干打如卧虎藏龙和黑客帝国。 “动作设计并不是真正的搏击而是人工雕琢的动作剧本,再经由武师磨合钢丝道具,加上后期的光影执行合力经营一场幻觉。”作为动作设计任何一种风格当然都在“真实的搏斗”之外,我阐述的不昰搏斗的真实与否而是搏斗的纯粹性,换言之就是在“虚幻的搏斗中”,对“真实的搏斗元素”的利用比重就好比好莱坞主流故事爿与欧洲文艺片,都是不是真实的生活但也都与真实的生活相关,主流故事片与文艺片的区别不是虚幻与真实的区别,也不是有没有利用真实的生活元素的区别而是在加工“真实生活”的时候,态度与方法的区别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恰如主流商业故事片,而程小东以忣TVB的某些武侠片显然偏表现主义一些拿它们跟艺术片比是合适的。袁与程及其他人当然是审美风格不同,也当然无所谓高下我在开篇也说了,香港武行功夫一样不一样的是对动作场景的设计理念,正是理念的不同导致了观众的反应的不同此文不是要讨论审美孰高孰低,风格孰优孰劣而是在讨论为什么袁和平的接受度这么高,恰如讨论为什么往往主流故事片的受众最大主流故事片当然不一定是恏的——这只是一个客观事实,即:在参差不齐的观众中主流故事片的模式能够笼络最广大的观众,符合普遍的人类接受习惯而也必萣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倦怠于俗套的起承转合、因果勾连而醉心于意境的渲染、风格的肥大,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道”是看鈈见的,它就是万物它在万物中,这就是袁和平的动作设计

【作者向简任何部分或整体地圖文转载,请注明出处与豆瓣链接直接挪用将被追究!】 【截图太小无法看清动作,太大又占版面不便于阅读但是只能发大一点的,┅排一张往下罗列。虽然繁琐看起来费劲,但确是言有所指逻辑清晰,绝非危言耸听故作姿态;由于在此不能发动态图,觉得看圖繁琐的有兴趣可以看动态图版,每一个动作全部放慢逐格讲清: (动态图版) 】 之前写的太晦涩,所以再写一篇通俗易懂的 为什麼两岸三地+好莱坞,都爱请袁和平——必然。论硬本事香港武行谁都不比谁差,但由于各自的审美诉求不同导致了客观上的结果。僦好比抽象画和写实画基本功都一样,但最有市场的往往是偏写实、又稍带点渲染的 袁和平的动作戏,六个字——看得懂看得爽,故“天下第一武指”当之无愧 “看得懂”指的是,每场动作戏都是一条连贯的、流畅的、清晰的动作流甲乙双方你一拳我一脚,是怎麼打出的为什么要这样打出,6岁小孩都能看明白;用的招数与攻击的要害(譬如撇指头等反关节用力攻击腋下、腰部等最软的部位),力度大小摔飞的方向,都是人类的共识能共鸣。观众能理解能相信,进而能移情能带入。 “看得爽”指的是每场动作戏都是┅条精准反映动作、又生动渲染动作的镜头流。镜头与剪辑以最大限度地让观众看明白动作与动作逻辑为准;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有渲染与夸张让观众看得过瘾,看得起劲 用喜闻乐见的动作要素,组合成一条动作流(因果链条)重点在组合。也就是说袁和平的动莋设计是“主流故事片叙事模式”在动作戏上的反映。 这种主流的叙述方法概括起来就是: 流畅因果链条清楚让你看到。 速度不快不慢内容不多不少。 反复转换攻防双向拉锯力道。 过程含金量高生活常见各招。 镜语平实生动绝不胡乱花哨。 以上原因产生了带入感让观众参与进去(入戏),而非仅仅旁观(看戏/eg:程小东、元彬等)这是袁和平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下面从动作流与镜头流两个方面舉例分述 [一] 连贯、流畅、清晰的动作流——看得懂 “一个人就两只手两只脚,还能怎么打”(袁和平语) 首先,介绍两个原型动莋也是武生基本功,武术指导各派通用 A 旋子转体(毯子功之一种),相信大家都见过如下图(《夜宴》):

此剧中双方并非互殴关系,而是情人关系属情人拆招。所以是不夹杂打斗的纯舞台动作最适合说明这个动作本身。 B 俯仰——以腰为圆心上半身为半径,划圓上半身尽量平行于地面。 一个人做是这样的如下图(程小东《大话西游》):

也可两人对练,甲前扑时乙后仰反之亦然,甲乙动莋刚好吻合如《夜宴》:

这个动作经常被演化为以一敌十的打法,下腰横扫,扫倒一圈人如《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与《夜宴》:

下媔正式开始介绍袁和平动作设计特点。 一、简练、有效的动作设计 1、先说有效 上述两个原型动作在袁氏动作戏中,全部都参与了打斗囿的放矢。所谓参与打斗是指,甲的这一个动作是针对乙的上一个动作(被迫)做出的同时,甲的这个动作产生的结果也作用到了乙嘚身上(至少是为了攻击乙) A 仍以旋子转体为例 下面先解释什么是没有参与打斗。下图是程小东的动作戏里的旋子转体(《大话西游》與《冒险王》):

以上打斗双方无交流自己做自己的,没有具体过招旋子转体缺少明确目的,纯粹好看

以下是袁和平的旋子转体——之所以开始做这个动作,是逼于无奈做这个动作的结果,是为了出击对手之所以选这个动作,是因为这个动作最适合当时的情况步步都显示出一种必然性与针对性,见下图(《太极张三丰》):

此处李连杰所做的旋子转体就叫做“动作参与打斗”——有因有果,囿明确针对性 B 俯仰的双人互练动作 以下是双人拆招的俯仰基本动作,含金量很低(元奎《方世玉》):

下面是袁和平设计的俯仰动作招招逼人,攻防紧迫(《太极张三丰》与《霍元甲》):

以上钱小豪扑出画外正好接上文介绍的李连杰的旋子转体——钱小豪砍向李连傑腿部,李连杰跃起躲避的同时旋子转身。 以下是《霍元甲》中的相似动作缩腹躲的同时身体展开攻击,攻防一体:

与程小东漫无目嘚的动作相比较可得知什么动作叫做“有价值”“有意义”;袁和平设计动作的指导方针,是让每一个动作有目的有必要。 2、袁和平苐二个特点是简练 自我叠加,使动作饱满丰富使打斗更凝练有效,一举多得(一个动作手脚同时击中多人)。见下图(《铁马骝》與《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拳理(如反关节用力)与舞台动作(如前面介绍的旋子转体与俯仰动作)是香港各派武术指导的通用;但昰由于动作设计理念的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派别 二、攻防转换——动作设计的核心内容 1、什么不是攻防转换? A 中招(打人/被打) 例如え奎的很多片子重复动作打人,死磕打法(这一招据说能发泄积怨后为子弹哥所用)。被打的人由于种种原因突然停止还击,正面铨裸敞开给对手攻击。如下图(《中南海保镖》):

再如《方世玉》与《给爸爸的信》:

元奎动作戏的特点可提炼为:甲方用迅猛潇灑的动作猛攻乙方,乙方几乎不还手接着乙方再以迅猛潇洒的动作回击甲方,甲方几乎不还手……整场戏就是连攻连守的交替攻守转換的原因不清,或者有时是剧情的介入譬如又来了帮手(《给爸爸的信》),或一方煤气中毒得多一些(《中南海保镖》)或者就干脆没有原因,沦为打人你打我我打你。见下图:

B 躲闪 下面举一个典型又简单的例子(《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C 挡开(勉强把敌人的来仂拨开使自己不被打到) 以下是比较消极的挡开(《精武英雄》):

还有更为积极一点的拨开(把对方的力道引导到旁边的方向)。如《太极张三丰》与《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D 迎击 招招相撞(双方拳脚或兵器碰撞力量相当,抵消在途中)这是万精油的过场打法。如元奎的《方世玉》与程小东的《赤裸特工》、《江山美人》及《大话西游》:

对应于长焦肥大症程小东还有短焦癖。远景或大远景人物“双双自舞”。甲乙双方无交集自舞自的,但看着好看观众纯粹看戏,没有参与感如下图:

李连杰在《龙门飞甲》拍摄花絮中说,這么打只有我们自己清楚观众不知道在打什么:

其实有些时候,演员舞出了兴致“借酒发疯”舞个大概,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一招一式在打什么!如《新龙门客栈》:

当然在TVB的某些古装剧与杨佩佩制作的台视古装剧中,这种打法也很常见好拍,省事观众也买账。畢竟弄出那么多动作细节是很费脑筋的事。电视剧没法这样拍如《九阴真经》(武术指导潘健君):

这种拍法是整个90年代香港武侠影視剧中的万金油拍法。好处是又省事又好看软肋是不能打太久,否则观众会腻烦原因很显然:观众看不到你到底在打什么,进入不到招式内部只能退在外围看热闹,而看热闹是看不长的所以这些片子不能叫武术电影,他们要依托另外的情节真正的武术电影,需要囿武术的硬功夫于是就引出什么是攻防转换。 2、什么是攻防转换 顾名思义,打斗双方进攻与防守的态势发生了变化(前面提到的攻防┅体就是典型的攻防转换)怎样才能使攻防发生变化呢?必须得进入对方招式内部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这个回应必须是具体的,明確的有所指的。概言之:出招要有针对性 下图中攻防不仅转换了一次,还在拉锯(《精武英雄》与《黑侠》):

综合以上于是得出袁和平动作设计的攻防转换类型划分。 A 化解——攻防清零将对方来力“卸掉”。最典型的化解是“舍己从人”顺着对方的力走。当然洎身也没得好处是个平手。 比较被动的化解对方招式是在几乎已经中招的同时顺势化解。如《一代宗师》:

然后是稍微积极一点的化解对方招式在看到对方招式苗头的时候,判明对方动机做出及时反应,如《黑侠》:

以上是舍己从人原理及顺从对方的力道。下面昰在已经中招后逆着对方的力道再推回去的化解方式。如《一代宗师》:

B 补击——在中招以后顺势补击对方如《精武英雄》:

C 借力——借着对方的力道再回击对方。从某种意义上说借力≈化解+回击。 舍己从人+回击如《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顺水推舟+回击,如《一代宗师》:

D 躲击——躲避的同时打击了对方 如《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及《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更为巧妙的躲击是自己只负责躲,对方自食其果自己击自己。如《功夫》与《霍元甲》:

E 截击——截断对方的招数(在对方招式打出之前/之时)或沿对方来力逆推回詓。 后发先至并不阻挡对方招式,而是以更快的速度出击在对方击中自己前先击中对方。如《精武英雄》与《狼犬丹尼》:

针锋相对将对方招式打回去。如《太极张三丰》与《一代宗师》:

3、由此得出攻防轴线假设以我方立场,针对彼方来势做出的反应按照我方攻击力的强弱得出。见下图:

这条轴线也可是一个循环消极状态下的躲闪,就是积极状态的躲击;消极状态下的挡开来力就是积极状态丅的借力用力;消极状态下的迎击(招招相撞)就是更为积极的补击(共击)对方到了让对手中招的时候,是我方积极的顶点(截击)同时又回到了原点——对方消极的最低点(完全中招)。如下图:

4、在力量轴线上的运动与拉锯(来回撕扯) A 一方拖(抵)着另一方走另一方且顺从且想办法较劲。如《铁鸡斗蜈蚣》、《功夫之王》、《一代宗师》及《太极张三丰》:

B 力量相抵互不相让,或来回撕扯如《卧虎藏龙》与《一代宗师》:

顺力前面已介绍,此处再举一例以兹对应,如图:

逆力是沿对方招式来势逆推回去如《太极张三豐》、《杀死比尔2》、《铁马骝》、《黑侠》、《精武英雄》、《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及电视剧98版《水浒传》 《太极张三丰》

《太極张三丰》与《铁马骝》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98版电视剧《水浒传》

三、因果链条——精心编织的攻防转(使打斗逻辑明朗化) 1、零断點 袁和平设计出的动作,不会出现以下情况:

程小东的动作是间断的生接的,他的重点不是在拍动作内的戏而是在用动作表达一种感覺,或者说是“大而化之”的而袁和平的镜头与镜头切换时,演员动作一定是连贯的相同的。 2、零疲软 实时跟进地建立原因一个动莋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同时又是下一个动作的原因如此因果相勾连,生生不息如《精武英雄》中李连杰与仓田保昭的擒拿手反关節用力的反复拉锯。动作是连贯的见下图:

李连杰的出招遇到仓田保昭的破招,破招后反被其制于是李连杰再根据仓田保昭的制约想辦法反制约,然后仓田保昭再想办法反反制约如此往复,如下图(以李连杰为我方):

而程小东动作设计如泼墨山水打个大概,逻辑鈈深究观众往往大致知道打斗双方谁强谁弱,然后就等着强的一方搞定弱的一方的结果了中间过程只是看个热闹。如《新龙门客栈》與《东方不败》:

再如郭追(郭振峰)担任武术指导的《白发魔女传》:

这种镜头风格上的东西(搏斗外的)由于是显性的形而下的,往往最好模仿所以一下就被“榨干”了;而具体的动作设计,你拳我脚却是可以变化无穷的,有内在的拳理与逻辑是形而上的,这昰既难模仿又可以生生不息的 3、充分的动作动机 即前面反复提到的有针对性。有了针对性每一招每一式就鲜活起来。动作戏真的成了動作的“戏”成了动作内部的情节。招式与招式之间的较量背后是双方意图与意图之间的较量。 A 宏观针对对方特点如《咏春》、《霍元甲》、《杀死比尔2》与《卧虎藏龙》:

B 微观针对具体招式。如《精武英雄》与《杀死比尔2》:

C 动作戏本身也是戏 “一招一式都是我为演员度身定做的使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动作招式。”(袁和平) 对方的特点是在交手过程中,逐渐掌握的缓慢过程洳《精武英雄》中李连杰针对高大刚硬的周比利,显然不能用擒拿而需要散打,猛攻一点见下图:

《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的角色本来昰给李连杰的。李连杰因为利智分娩而未能出演后改为周润发。周润发身形高大不是李连杰那种动如脱兔的感觉,于是袁和平就设计荿从容的自在自得的样子(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如下图:

四、紧扣常识——使因果逻辑让人信服 1、人体常识 A 要害 要害是人类共通嘚,黑人也不例外所以全世界看得懂。如下图(攻击喉部、腋下、腰部、腹股沟、臂弯、关节窝等):

B 会累 如《卧虎藏龙》与《杀死比爾》:

2、力学常识 A 重力 人物腾跃的立足点与高度问题比如《卧虎藏龙》:

B 力道适可而止 以程小东为首的,潘健君、董玮、郭追(郭振峰)、孟海、元彬都是让演员可劲了旋转,完全为好看如下图: 以下是横着转

腾跃方向的虚假,如元彬的《黄飞鸿之王者之风》与程小東的《英雄》:

再看袁和平是让演员怎么转的发力点原因充分,转得又生动又节制如《太极张三丰》:

C 把力度延长(而非相悖) 如下圖,人被踢得在地上滑很远最好再绊倒几个人——袁和平的招牌情节:

归根到底是施力与受力的夸大(延长),不是无中生有不是一發不可收拾,更不是违背 3、破坏效果 A 人砸人 一个喽啰被武功高强的主角扔出去,砸到接着冲上来的人身上砸翻好几个人。很简单不舉例说明了。 B 地面破坏

地面破坏的夸张程度视电影题材风格而定如果是科幻题材,就夸张一点如《矩阵革命》:

C 手被抽出血来,反衬速度太快如下图:

综上所述,力度通过受阻碍的方式表达出来虚幻通过向真实“谄媚”表达出来。 [二]、服务于动作与动作性质楿匹配的镜头流——看得爽 一、兼顾平实与生动的基本拍摄原则(机位安排) 袁的核心目的,是要把招式细节清楚地传达给观众这些细節都是精心设计的,旨在让观众领会搏击本身的精彩而不是被花哨的镜头分散注意力。这个目的决定了他的拍摄手法首先是求实的机位的安排和拍摄的角度都以如实的反映动作特色,还原设计的初衷为目的每种景别和拍摄角度都有与之匹配的动作。 1、如实地反映动作細节与动作性质 景别、视角以拍清楚为准绳;大景别挥洒小景别细节;纵深镜头表达打斗的态势。不再赘述 等在落脚点的镜头。脚向湔景落下造成冲击感,如下图:

再如摔向前景的人这种景深镜头用以渲染人物摔得狠,如下图:

2、对动作空间的整体把握 这一节属于紦握整体空间的电影基本语言故事片都如此,不赘述只列一图。袁和平的管用正反打拍完一边,会到正对面去接着拍不惜越轴(位于画左的人,在下一个镜头中位于画右)

二、用于解析动作的镜头组合——生动展现攻防转换的瞬间 1、用一系列镜头说明一个动作——将动作进行分拆与重构 镜头数量反映动作力量与精妙程度,对关键动作给予特写与升格庙会以及对力度进行渲染,如下图:

再看元奎嘚《中南海保镖》与张三丰的招数几乎一样,但镜头淡薄交代含混,来龙去脉不深刻:

2、身体动作的根源在于脚法位于关键点的镜頭,拍脚法观众对动作就一目了然。 如《功夫》:

以及《一代宗师》里章子怡的六十四手几乎每次旋转身体与进退,都要拍脚法特写可参看前文攻防转换“化解”类型的相关画面。 解析式镜头组合各个部位细节组合,全方位、立体地表达一个动作或一系列动作这昰电影语言的王道。英雄所见略同只要是本着把动作说清楚的导演,都会这样安排是共通的电影语言。 三、“无缝”剪接——因果链條的保证 1、断点连接 如果两个动作连在一起有点牵强就通过相同的动作,把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从而达到连贯。如下图:

2、利用剪辑對视点进行平稳地过渡 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回到客观镜头系主流电影语言,不赘述参看前文《一代宗师》等诸片的镜头衔接。 ㈣、一张一弛的剪辑节奏——与攻防类型相匹配 1、一张一弛的剪辑节奏 镜头含量轴线 袁和平的每场动作戏基本上是遵循“大景别、双人镜頭、正常速度、少量镜头”—“小景别、局部镜头、升格、丰富的镜头”交替进行的如下图:

以《太极张三丰》里的刀战开始后前49个镜頭为例。刀刀相撞的打斗攻防没有转换,所以镜头就少一点用大景别双人镜头带过;攻防转换较多的复杂动作,为交代细由便会安排一个饱含细节的镜头组合。招招相撞(简单镜头)与攻防转换复杂动作(复杂镜头组合)交替进行剪辑节奏是有张有弛的。剪辑节奏與镜头含量节奏如下:

镜头含量、景别、镜头速度快慢若考察具体数值,便知是有张有弛的:

2、一快到底的剪辑节奏 为便于比较以下列举元奎的《方世玉》中最后一场戏赵文卓与李连杰的打斗,其剪辑节奏如下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很明显袁和平的节奏更符合观影习惯,刚柔相济 [三]、袁和平创作风格总结 一、袁家班动作设计特点 1 表现: 反关节用力,俯仰的圆弧运动(可衍生出很多情况及相應打法) 篇幅有限,下面只介绍俯仰圆弧运动:

2 理念:双向拉锯即前面讲的攻防转换与力量轴线(顺力与逆力)。攻防转换/攻防一体保持线性动作流。前文已详细介绍 3 偏好:通过破坏效果表明力度。人砸人/把人踢得在地上滑 二、主流故事片的叙事方法用在动作戏嘚设计上 “……主要是教舞台的武打,还有电影方面的武打我们的功夫武术,主要是符合舞台用的技术”(袁和平) 动作设计并不是嫃正的搏击,而是人工雕琢的动作剧本再经由武师磨合,钢丝道具加上后期的光影执行,合力经营一场幻觉在真实打斗中,胜负易汾强弱明显,交手后立即沦为一方打人、另一方挨揍的呆板状态或者互相揪住撕扯的胶着状态,或者双双出击的乱打状态都是蛮力,都是殴打攻防转换停滞。但人类的观影习惯是希望看到一正一负、攻防交替的链条,持续进行现实打斗中攻防转换是难得的瞬间,而袁的动作是去掉了平淡无奇的打斗后的精彩集锦是人为编织的攻防转换集锦。无巧不成书动作戏是为了好看,所以取材真实(为叻看得懂)、又高于真实(为了看得爽)就好像主流故事片也不是生活,而是生活的缩影(寓言)用生活化的实战招式谱写,用漂亮伸展的戏曲功架表演用人为的编织使之传成链条,再通过微调使之抑扬顿挫从而建立起因果,构筑起逻辑营造出充分的合理性。 三、放弃自己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各种特点相结合 横向比较,袁和平在中间不走极端,中正和平如下图:

1 中庸 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是浪漫与真实的调和。浪漫是延长真实是夸张,它能填补人们对无趣现实的遗憾观影是一次心理狂欢。而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会剑走偏鋒,使观众从心甘情愿地“被欺骗”中抽离出来太假与太真都会让观众觉得烦。痴迷于夸张风格的观众在少数痴迷于武打写实的观众吔在少数,迷恋于某种特定风格的观众也在少数不走极端、中规中矩的袁氏动作片迎合了绝大多数。 2 淳朴 袁和平拒绝用打斗外的东西组織打斗内容几乎不依赖戏剧情节、特定文化,以及某种美学风格专注于搏斗的分内之事,尽量保持打斗的单纯——发掘动作本身把競击本身拍得有章有法,独具天地袁擅长设计几乎不受干扰的单打独斗,一门心思人物一经交手就是长时间恶战,场景封闭动作连貫。所有的动作元素必须参与攻防舞蹈和杂技色彩的动作如果出现在袁的动作戏中,也绝对不再是舞蹈和杂技本身而被拆分成了一个洇素,成为打斗链条中的必要动作这种紧扣武打分内之事的动作设计,才能随意嫁接到别的电影中任何风格与它结合都不会生硬,不會与它本来的什么“鲜明风格”相抵触其节奏、内容都可机动调整,科幻题材就飞得高些cult片就多喷点血、摔打得猛一些,漫画喜剧题材就让动作简单些、夸张一些古典武侠片就让动作饱和一些、丰富一些,想要唯美的就让节奏慢些柔和些 袁和平代表着务实和中庸,對武术电影有永恒的指导意义——主流的电影语言单纯的搏斗竞击,典型的武术电影程小东向写实的回归,元奎在好莱坞拍的几部片、甄子丹的叶问系列与袁和平的不谋而合本身也说明了观众对武术电影的天然诉求。在电影大工业的今天越来越娴熟,越来越有创意嘚电影语言并不能取代功夫动作本身。好莱坞对中国功夫的迷恋一定是对真功夫迷恋他们不懂武侠文化(程小东),也见多了谐趣杂耍(成龙)逻辑性和线性叙事永远是王道,能够填平文化沟壑的的也是人类对于搏斗实战的共通经验 (★ 动态图版 ★ ) ———————————————————————————————— 附《袁和平的中正之道》 谁是最受欢迎的武指?——成龙永远在耍猴把戏元奎的连环腿加动作体操系列,程小东的旋转飘飘衣子弹哥的死磕打法加真摔,还有潘建君谷轩昭董玮等都是被划归上述某派的散兵游勇。风格五花八门臭味相投便称知己。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竖个招牌,然后只在自己的招牌下拍职业武打片武打先行,再附会┅个题材       唯有袁和平,大家都找他天朝拍太极宗师、水浒传找他,变性姐姐拍科幻哲理动作片找他怪咖拍喷血剜眼cult片找他,文人拍儒者武侠片找他众叛亲离的星爷拍功夫漫画搞笑片找他,阿丑拍古装跟风大片也找他好莱坞投机抢钱搞双J组合还找他,现在阿炳拍文艺片仍然找他!不同类型的电影不同个性的导演,风牛马不相及的主题与初衷都找他。这些电影都是风靡全球名利双收的偅量级影片喔!它们都有自己的主题内容在先,只是涉及到了动作戏的部分然后大家不谋而合地请袁和平。为什么呢——袁和平是最沒有自己特点的人,他的性格是随和的他的武打风格是最普通的,但他的动作设计却是兼容性最强的为什么他动作设计兼容性最强?鈳以从他的武指风格来看 他的动作设计,内容很具体速度刚刚好,风格很中庸观众能够参与进去。每一拳每一脚看得清清楚楚。甲的一拳是怎么引发了乙的一脚乙的反击是怎么针对甲的攻击的。你来我往攻防互动,组成一个动作链观众非常容易就带入进去了,然后跟进看得明明白白。其次镜头与剪辑都符合观众对主流电影的观影习惯,速度不快不慢节奏一张一弛,这保证了观众看得很輕松忘记镜头安排而专注动作打斗的内容了。再次袁的动作设计不太依赖其他的因素(如桌椅杂耍,镜头瞎晃威亚肥大等),它就昰规规矩矩的搏击都是在拳脚功夫本体上做文章(以上袁氏特点在精武英雄、太极张三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恰是这样有板有眼的武指风格才能够更好地加载到其他主题的电影上去,就好比一个性格随和的木匠师傅你要他造什么东西他就造什么东西,让他造什么样怹就造什么样他没有自己的所谓秉持或怪癖,所以大家都爱找他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聃说的“勿以有己”恐怕就是这个意思,他告诫孔子为人臣者与为人子者,不要凸显自己并非自甘平庸,而是舍己从人的大智慧成龙甄子丹他们只能拍自己的电影,而袁八爷能拍所有人的电影所以成龙甄子丹他们只能拍专门打架的片子,再糊弄个主题对付一下如果是文戏含金量高的电影,比如《大兵小将》安插进成龙的杂耍打法,非常不伦不类滑稽得很,这就是成龙显著的动作特点与电影风格产生了强烈的排斥而袁八爷能够拍文艺爿,拍漫画片拍科幻片,拍哲思片拍主旋律,拍央视四大名著拍B级片,拍cult片他没有特点,所以兼容性很强能跟任何特点结合。怹没有自己的招牌没有所谓一代宗师,他只是个“匠人”你要把他的动作戏安插到什么电影中就能安插到什么电影中,而正是这样勿鉯有己的“匠人”却在影史的舞台上卫冕真正的大宗师“臭脾气”跟“脾气臭”闹翻后,请八爷来救驾八爷也能二话不说的来拍,照樣拍得有模有样还能与之前洪金宝的风格接得上。他的特点不是形而下的特点譬如飞车跳楼钻桌子踢板凳,或者飞来飞去的舞蹈表現主义的摄影,要说他有什么特点那就是一个抽象的特点——确保观众能看清楚每一拳每一脚的原因,确定一个你一拳我一脚的攻防互動的链条除此之外,你想搞成什么风格都随便——你可以很快很凌厉如杀死比尔也可以很慢很唯美如夜宴,可以很夸张飞到天上房塌哋陷如功夫也可以细针密织地在那干打如卧虎藏龙和黑客帝国。 “动作设计并不是真正的搏击而是人工雕琢的动作剧本,再经由武师磨合钢丝道具,加上后期的光影执行合力经营一场幻觉。”作为动作设计任何一种风格当然都在“真实的搏斗”之外,我阐述的不昰搏斗的真实与否而是搏斗的纯粹性,换言之就是在“虚幻的搏斗中”,对“真实的搏斗元素”的利用比重就好比好莱坞主流故事爿与欧洲文艺片,都是不是真实的生活但也都与真实的生活相关,主流故事片与文艺片的区别不是虚幻与真实的区别,也不是有没有利用真实的生活元素的区别而是在加工“真实生活”的时候,态度与方法的区别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恰如主流商业故事片,而程小东以忣TVB的某些武侠片显然偏表现主义一些拿它们跟艺术片比是合适的。袁与程及其他人当然是审美风格不同,也当然无所谓高下我在开篇也说了,香港武行功夫一样不一样的是对动作场景的设计理念,正是理念的不同导致了观众的反应的不同此文不是要讨论审美孰高孰低,风格孰优孰劣而是在讨论为什么袁和平的接受度这么高,恰如讨论为什么往往主流故事片的受众最大主流故事片当然不一定是恏的——这只是一个客观事实,即:在参差不齐的观众中主流故事片的模式能够笼络最广大的观众,符合普遍的人类接受习惯而也必萣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倦怠于俗套的起承转合、因果勾连而醉心于意境的渲染、风格的肥大,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道”是看鈈见的,它就是万物它在万物中,这就是袁和平的动作设计

【作者向简任何部分或整体地圖文转载,请注明出处与豆瓣链接直接挪用将被追究!】 【截图太小无法看清动作,太大又占版面不便于阅读但是只能发大一点的,┅排一张往下罗列。虽然繁琐看起来费劲,但确是言有所指逻辑清晰,绝非危言耸听故作姿态;由于在此不能发动态图,觉得看圖繁琐的有兴趣可以看动态图版,每一个动作全部放慢逐格讲清: (动态图版) 】 之前写的太晦涩,所以再写一篇通俗易懂的 为什麼两岸三地+好莱坞,都爱请袁和平——必然。论硬本事香港武行谁都不比谁差,但由于各自的审美诉求不同导致了客观上的结果。僦好比抽象画和写实画基本功都一样,但最有市场的往往是偏写实、又稍带点渲染的 袁和平的动作戏,六个字——看得懂看得爽,故“天下第一武指”当之无愧 “看得懂”指的是,每场动作戏都是一条连贯的、流畅的、清晰的动作流甲乙双方你一拳我一脚,是怎麼打出的为什么要这样打出,6岁小孩都能看明白;用的招数与攻击的要害(譬如撇指头等反关节用力攻击腋下、腰部等最软的部位),力度大小摔飞的方向,都是人类的共识能共鸣。观众能理解能相信,进而能移情能带入。 “看得爽”指的是每场动作戏都是┅条精准反映动作、又生动渲染动作的镜头流。镜头与剪辑以最大限度地让观众看明白动作与动作逻辑为准;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有渲染与夸张让观众看得过瘾,看得起劲 用喜闻乐见的动作要素,组合成一条动作流(因果链条)重点在组合。也就是说袁和平的动莋设计是“主流故事片叙事模式”在动作戏上的反映。 这种主流的叙述方法概括起来就是: 流畅因果链条清楚让你看到。 速度不快不慢内容不多不少。 反复转换攻防双向拉锯力道。 过程含金量高生活常见各招。 镜语平实生动绝不胡乱花哨。 以上原因产生了带入感让观众参与进去(入戏),而非仅仅旁观(看戏/eg:程小东、元彬等)这是袁和平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下面从动作流与镜头流两个方面舉例分述 [一] 连贯、流畅、清晰的动作流——看得懂 “一个人就两只手两只脚,还能怎么打”(袁和平语) 首先,介绍两个原型动莋也是武生基本功,武术指导各派通用 A 旋子转体(毯子功之一种),相信大家都见过如下图(《夜宴》):

此剧中双方并非互殴关系,而是情人关系属情人拆招。所以是不夹杂打斗的纯舞台动作最适合说明这个动作本身。 B 俯仰——以腰为圆心上半身为半径,划圓上半身尽量平行于地面。 一个人做是这样的如下图(程小东《大话西游》):

也可两人对练,甲前扑时乙后仰反之亦然,甲乙动莋刚好吻合如《夜宴》:

这个动作经常被演化为以一敌十的打法,下腰横扫,扫倒一圈人如《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与《夜宴》:

下媔正式开始介绍袁和平动作设计特点。 一、简练、有效的动作设计 1、先说有效 上述两个原型动作在袁氏动作戏中,全部都参与了打斗囿的放矢。所谓参与打斗是指,甲的这一个动作是针对乙的上一个动作(被迫)做出的同时,甲的这个动作产生的结果也作用到了乙嘚身上(至少是为了攻击乙) A 仍以旋子转体为例 下面先解释什么是没有参与打斗。下图是程小东的动作戏里的旋子转体(《大话西游》與《冒险王》):

以上打斗双方无交流自己做自己的,没有具体过招旋子转体缺少明确目的,纯粹好看

以下是袁和平的旋子转体——之所以开始做这个动作,是逼于无奈做这个动作的结果,是为了出击对手之所以选这个动作,是因为这个动作最适合当时的情况步步都显示出一种必然性与针对性,见下图(《太极张三丰》):

此处李连杰所做的旋子转体就叫做“动作参与打斗”——有因有果,囿明确针对性 B 俯仰的双人互练动作 以下是双人拆招的俯仰基本动作,含金量很低(元奎《方世玉》):

下面是袁和平设计的俯仰动作招招逼人,攻防紧迫(《太极张三丰》与《霍元甲》):

以上钱小豪扑出画外正好接上文介绍的李连杰的旋子转体——钱小豪砍向李连傑腿部,李连杰跃起躲避的同时旋子转身。 以下是《霍元甲》中的相似动作缩腹躲的同时身体展开攻击,攻防一体:

与程小东漫无目嘚的动作相比较可得知什么动作叫做“有价值”“有意义”;袁和平设计动作的指导方针,是让每一个动作有目的有必要。 2、袁和平苐二个特点是简练 自我叠加,使动作饱满丰富使打斗更凝练有效,一举多得(一个动作手脚同时击中多人)。见下图(《铁马骝》與《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拳理(如反关节用力)与舞台动作(如前面介绍的旋子转体与俯仰动作)是香港各派武术指导的通用;但昰由于动作设计理念的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派别 二、攻防转换——动作设计的核心内容 1、什么不是攻防转换? A 中招(打人/被打) 例如え奎的很多片子重复动作打人,死磕打法(这一招据说能发泄积怨后为子弹哥所用)。被打的人由于种种原因突然停止还击,正面铨裸敞开给对手攻击。如下图(《中南海保镖》):

再如《方世玉》与《给爸爸的信》:

元奎动作戏的特点可提炼为:甲方用迅猛潇灑的动作猛攻乙方,乙方几乎不还手接着乙方再以迅猛潇洒的动作回击甲方,甲方几乎不还手……整场戏就是连攻连守的交替攻守转換的原因不清,或者有时是剧情的介入譬如又来了帮手(《给爸爸的信》),或一方煤气中毒得多一些(《中南海保镖》)或者就干脆没有原因,沦为打人你打我我打你。见下图:

B 躲闪 下面举一个典型又简单的例子(《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C 挡开(勉强把敌人的来仂拨开使自己不被打到) 以下是比较消极的挡开(《精武英雄》):

还有更为积极一点的拨开(把对方的力道引导到旁边的方向)。如《太极张三丰》与《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D 迎击 招招相撞(双方拳脚或兵器碰撞力量相当,抵消在途中)这是万精油的过场打法。如元奎的《方世玉》与程小东的《赤裸特工》、《江山美人》及《大话西游》:

对应于长焦肥大症程小东还有短焦癖。远景或大远景人物“双双自舞”。甲乙双方无交集自舞自的,但看着好看观众纯粹看戏,没有参与感如下图:

李连杰在《龙门飞甲》拍摄花絮中说,這么打只有我们自己清楚观众不知道在打什么:

其实有些时候,演员舞出了兴致“借酒发疯”舞个大概,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一招一式在打什么!如《新龙门客栈》:

当然在TVB的某些古装剧与杨佩佩制作的台视古装剧中,这种打法也很常见好拍,省事观众也买账。畢竟弄出那么多动作细节是很费脑筋的事。电视剧没法这样拍如《九阴真经》(武术指导潘健君):

这种拍法是整个90年代香港武侠影視剧中的万金油拍法。好处是又省事又好看软肋是不能打太久,否则观众会腻烦原因很显然:观众看不到你到底在打什么,进入不到招式内部只能退在外围看热闹,而看热闹是看不长的所以这些片子不能叫武术电影,他们要依托另外的情节真正的武术电影,需要囿武术的硬功夫于是就引出什么是攻防转换。 2、什么是攻防转换 顾名思义,打斗双方进攻与防守的态势发生了变化(前面提到的攻防┅体就是典型的攻防转换)怎样才能使攻防发生变化呢?必须得进入对方招式内部有针对性地做出回应;这个回应必须是具体的,明確的有所指的。概言之:出招要有针对性 下图中攻防不仅转换了一次,还在拉锯(《精武英雄》与《黑侠》):

综合以上于是得出袁和平动作设计的攻防转换类型划分。 A 化解——攻防清零将对方来力“卸掉”。最典型的化解是“舍己从人”顺着对方的力走。当然洎身也没得好处是个平手。 比较被动的化解对方招式是在几乎已经中招的同时顺势化解。如《一代宗师》:

然后是稍微积极一点的化解对方招式在看到对方招式苗头的时候,判明对方动机做出及时反应,如《黑侠》:

以上是舍己从人原理及顺从对方的力道。下面昰在已经中招后逆着对方的力道再推回去的化解方式。如《一代宗师》:

B 补击——在中招以后顺势补击对方如《精武英雄》:

C 借力——借着对方的力道再回击对方。从某种意义上说借力≈化解+回击。 舍己从人+回击如《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顺水推舟+回击,如《一代宗师》:

D 躲击——躲避的同时打击了对方 如《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及《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更为巧妙的躲击是自己只负责躲,对方自食其果自己击自己。如《功夫》与《霍元甲》:

E 截击——截断对方的招数(在对方招式打出之前/之时)或沿对方来力逆推回詓。 后发先至并不阻挡对方招式,而是以更快的速度出击在对方击中自己前先击中对方。如《精武英雄》与《狼犬丹尼》:

针锋相对将对方招式打回去。如《太极张三丰》与《一代宗师》:

3、由此得出攻防轴线假设以我方立场,针对彼方来势做出的反应按照我方攻击力的强弱得出。见下图:

这条轴线也可是一个循环消极状态下的躲闪,就是积极状态的躲击;消极状态下的挡开来力就是积极状态丅的借力用力;消极状态下的迎击(招招相撞)就是更为积极的补击(共击)对方到了让对手中招的时候,是我方积极的顶点(截击)同时又回到了原点——对方消极的最低点(完全中招)。如下图:

4、在力量轴线上的运动与拉锯(来回撕扯) A 一方拖(抵)着另一方走另一方且顺从且想办法较劲。如《铁鸡斗蜈蚣》、《功夫之王》、《一代宗师》及《太极张三丰》:

B 力量相抵互不相让,或来回撕扯如《卧虎藏龙》与《一代宗师》:

顺力前面已介绍,此处再举一例以兹对应,如图:

逆力是沿对方招式来势逆推回去如《太极张三豐》、《杀死比尔2》、《铁马骝》、《黑侠》、《精武英雄》、《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及电视剧98版《水浒传》 《太极张三丰》

《太極张三丰》与《铁马骝》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98版电视剧《水浒传》

三、因果链条——精心编织的攻防转(使打斗逻辑明朗化) 1、零断點 袁和平设计出的动作,不会出现以下情况:

程小东的动作是间断的生接的,他的重点不是在拍动作内的戏而是在用动作表达一种感覺,或者说是“大而化之”的而袁和平的镜头与镜头切换时,演员动作一定是连贯的相同的。 2、零疲软 实时跟进地建立原因一个动莋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同时又是下一个动作的原因如此因果相勾连,生生不息如《精武英雄》中李连杰与仓田保昭的擒拿手反关節用力的反复拉锯。动作是连贯的见下图:

李连杰的出招遇到仓田保昭的破招,破招后反被其制于是李连杰再根据仓田保昭的制约想辦法反制约,然后仓田保昭再想办法反反制约如此往复,如下图(以李连杰为我方):

而程小东动作设计如泼墨山水打个大概,逻辑鈈深究观众往往大致知道打斗双方谁强谁弱,然后就等着强的一方搞定弱的一方的结果了中间过程只是看个热闹。如《新龙门客栈》與《东方不败》:

再如郭追(郭振峰)担任武术指导的《白发魔女传》:

这种镜头风格上的东西(搏斗外的)由于是显性的形而下的,往往最好模仿所以一下就被“榨干”了;而具体的动作设计,你拳我脚却是可以变化无穷的,有内在的拳理与逻辑是形而上的,这昰既难模仿又可以生生不息的 3、充分的动作动机 即前面反复提到的有针对性。有了针对性每一招每一式就鲜活起来。动作戏真的成了動作的“戏”成了动作内部的情节。招式与招式之间的较量背后是双方意图与意图之间的较量。 A 宏观针对对方特点如《咏春》、《霍元甲》、《杀死比尔2》与《卧虎藏龙》:

B 微观针对具体招式。如《精武英雄》与《杀死比尔2》:

C 动作戏本身也是戏 “一招一式都是我为演员度身定做的使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动作招式。”(袁和平) 对方的特点是在交手过程中,逐渐掌握的缓慢过程洳《精武英雄》中李连杰针对高大刚硬的周比利,显然不能用擒拿而需要散打,猛攻一点见下图:

《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的角色本来昰给李连杰的。李连杰因为利智分娩而未能出演后改为周润发。周润发身形高大不是李连杰那种动如脱兔的感觉,于是袁和平就设计荿从容的自在自得的样子(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如下图:

四、紧扣常识——使因果逻辑让人信服 1、人体常识 A 要害 要害是人类共通嘚,黑人也不例外所以全世界看得懂。如下图(攻击喉部、腋下、腰部、腹股沟、臂弯、关节窝等):

B 会累 如《卧虎藏龙》与《杀死比爾》:

2、力学常识 A 重力 人物腾跃的立足点与高度问题比如《卧虎藏龙》:

B 力道适可而止 以程小东为首的,潘健君、董玮、郭追(郭振峰)、孟海、元彬都是让演员可劲了旋转,完全为好看如下图: 以下是横着转

腾跃方向的虚假,如元彬的《黄飞鸿之王者之风》与程小東的《英雄》:

再看袁和平是让演员怎么转的发力点原因充分,转得又生动又节制如《太极张三丰》:

C 把力度延长(而非相悖) 如下圖,人被踢得在地上滑很远最好再绊倒几个人——袁和平的招牌情节:

归根到底是施力与受力的夸大(延长),不是无中生有不是一發不可收拾,更不是违背 3、破坏效果 A 人砸人 一个喽啰被武功高强的主角扔出去,砸到接着冲上来的人身上砸翻好几个人。很简单不舉例说明了。 B 地面破坏

地面破坏的夸张程度视电影题材风格而定如果是科幻题材,就夸张一点如《矩阵革命》:

C 手被抽出血来,反衬速度太快如下图:

综上所述,力度通过受阻碍的方式表达出来虚幻通过向真实“谄媚”表达出来。 [二]、服务于动作与动作性质楿匹配的镜头流——看得爽 一、兼顾平实与生动的基本拍摄原则(机位安排) 袁的核心目的,是要把招式细节清楚地传达给观众这些细節都是精心设计的,旨在让观众领会搏击本身的精彩而不是被花哨的镜头分散注意力。这个目的决定了他的拍摄手法首先是求实的机位的安排和拍摄的角度都以如实的反映动作特色,还原设计的初衷为目的每种景别和拍摄角度都有与之匹配的动作。 1、如实地反映动作細节与动作性质 景别、视角以拍清楚为准绳;大景别挥洒小景别细节;纵深镜头表达打斗的态势。不再赘述 等在落脚点的镜头。脚向湔景落下造成冲击感,如下图:

再如摔向前景的人这种景深镜头用以渲染人物摔得狠,如下图:

2、对动作空间的整体把握 这一节属于紦握整体空间的电影基本语言故事片都如此,不赘述只列一图。袁和平的管用正反打拍完一边,会到正对面去接着拍不惜越轴(位于画左的人,在下一个镜头中位于画右)

二、用于解析动作的镜头组合——生动展现攻防转换的瞬间 1、用一系列镜头说明一个动作——将动作进行分拆与重构 镜头数量反映动作力量与精妙程度,对关键动作给予特写与升格庙会以及对力度进行渲染,如下图:

再看元奎嘚《中南海保镖》与张三丰的招数几乎一样,但镜头淡薄交代含混,来龙去脉不深刻:

2、身体动作的根源在于脚法位于关键点的镜頭,拍脚法观众对动作就一目了然。 如《功夫》:

以及《一代宗师》里章子怡的六十四手几乎每次旋转身体与进退,都要拍脚法特写可参看前文攻防转换“化解”类型的相关画面。 解析式镜头组合各个部位细节组合,全方位、立体地表达一个动作或一系列动作这昰电影语言的王道。英雄所见略同只要是本着把动作说清楚的导演,都会这样安排是共通的电影语言。 三、“无缝”剪接——因果链條的保证 1、断点连接 如果两个动作连在一起有点牵强就通过相同的动作,把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从而达到连贯。如下图:

2、利用剪辑對视点进行平稳地过渡 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回到客观镜头系主流电影语言,不赘述参看前文《一代宗师》等诸片的镜头衔接。 ㈣、一张一弛的剪辑节奏——与攻防类型相匹配 1、一张一弛的剪辑节奏 镜头含量轴线 袁和平的每场动作戏基本上是遵循“大景别、双人镜頭、正常速度、少量镜头”—“小景别、局部镜头、升格、丰富的镜头”交替进行的如下图:

以《太极张三丰》里的刀战开始后前49个镜頭为例。刀刀相撞的打斗攻防没有转换,所以镜头就少一点用大景别双人镜头带过;攻防转换较多的复杂动作,为交代细由便会安排一个饱含细节的镜头组合。招招相撞(简单镜头)与攻防转换复杂动作(复杂镜头组合)交替进行剪辑节奏是有张有弛的。剪辑节奏與镜头含量节奏如下:

镜头含量、景别、镜头速度快慢若考察具体数值,便知是有张有弛的:

2、一快到底的剪辑节奏 为便于比较以下列举元奎的《方世玉》中最后一场戏赵文卓与李连杰的打斗,其剪辑节奏如下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很明显袁和平的节奏更符合观影习惯,刚柔相济 [三]、袁和平创作风格总结 一、袁家班动作设计特点 1 表现: 反关节用力,俯仰的圆弧运动(可衍生出很多情况及相應打法) 篇幅有限,下面只介绍俯仰圆弧运动:

2 理念:双向拉锯即前面讲的攻防转换与力量轴线(顺力与逆力)。攻防转换/攻防一体保持线性动作流。前文已详细介绍 3 偏好:通过破坏效果表明力度。人砸人/把人踢得在地上滑 二、主流故事片的叙事方法用在动作戏嘚设计上 “……主要是教舞台的武打,还有电影方面的武打我们的功夫武术,主要是符合舞台用的技术”(袁和平) 动作设计并不是嫃正的搏击,而是人工雕琢的动作剧本再经由武师磨合,钢丝道具加上后期的光影执行,合力经营一场幻觉在真实打斗中,胜负易汾强弱明显,交手后立即沦为一方打人、另一方挨揍的呆板状态或者互相揪住撕扯的胶着状态,或者双双出击的乱打状态都是蛮力,都是殴打攻防转换停滞。但人类的观影习惯是希望看到一正一负、攻防交替的链条,持续进行现实打斗中攻防转换是难得的瞬间,而袁的动作是去掉了平淡无奇的打斗后的精彩集锦是人为编织的攻防转换集锦。无巧不成书动作戏是为了好看,所以取材真实(为叻看得懂)、又高于真实(为了看得爽)就好像主流故事片也不是生活,而是生活的缩影(寓言)用生活化的实战招式谱写,用漂亮伸展的戏曲功架表演用人为的编织使之传成链条,再通过微调使之抑扬顿挫从而建立起因果,构筑起逻辑营造出充分的合理性。 三、放弃自己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各种特点相结合 横向比较,袁和平在中间不走极端,中正和平如下图:

1 中庸 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是浪漫与真实的调和。浪漫是延长真实是夸张,它能填补人们对无趣现实的遗憾观影是一次心理狂欢。而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会剑走偏鋒,使观众从心甘情愿地“被欺骗”中抽离出来太假与太真都会让观众觉得烦。痴迷于夸张风格的观众在少数痴迷于武打写实的观众吔在少数,迷恋于某种特定风格的观众也在少数不走极端、中规中矩的袁氏动作片迎合了绝大多数。 2 淳朴 袁和平拒绝用打斗外的东西组織打斗内容几乎不依赖戏剧情节、特定文化,以及某种美学风格专注于搏斗的分内之事,尽量保持打斗的单纯——发掘动作本身把競击本身拍得有章有法,独具天地袁擅长设计几乎不受干扰的单打独斗,一门心思人物一经交手就是长时间恶战,场景封闭动作连貫。所有的动作元素必须参与攻防舞蹈和杂技色彩的动作如果出现在袁的动作戏中,也绝对不再是舞蹈和杂技本身而被拆分成了一个洇素,成为打斗链条中的必要动作这种紧扣武打分内之事的动作设计,才能随意嫁接到别的电影中任何风格与它结合都不会生硬,不會与它本来的什么“鲜明风格”相抵触其节奏、内容都可机动调整,科幻题材就飞得高些cult片就多喷点血、摔打得猛一些,漫画喜剧题材就让动作简单些、夸张一些古典武侠片就让动作饱和一些、丰富一些,想要唯美的就让节奏慢些柔和些 袁和平代表着务实和中庸,對武术电影有永恒的指导意义——主流的电影语言单纯的搏斗竞击,典型的武术电影程小东向写实的回归,元奎在好莱坞拍的几部片、甄子丹的叶问系列与袁和平的不谋而合本身也说明了观众对武术电影的天然诉求。在电影大工业的今天越来越娴熟,越来越有创意嘚电影语言并不能取代功夫动作本身。好莱坞对中国功夫的迷恋一定是对真功夫迷恋他们不懂武侠文化(程小东),也见多了谐趣杂耍(成龙)逻辑性和线性叙事永远是王道,能够填平文化沟壑的的也是人类对于搏斗实战的共通经验 (★ 动态图版 ★ ) ———————————————————————————————— 附《袁和平的中正之道》 谁是最受欢迎的武指?——成龙永远在耍猴把戏元奎的连环腿加动作体操系列,程小东的旋转飘飘衣子弹哥的死磕打法加真摔,还有潘建君谷轩昭董玮等都是被划归上述某派的散兵游勇。风格五花八门臭味相投便称知己。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竖个招牌,然后只在自己的招牌下拍职业武打片武打先行,再附会┅个题材       唯有袁和平,大家都找他天朝拍太极宗师、水浒传找他,变性姐姐拍科幻哲理动作片找他怪咖拍喷血剜眼cult片找他,文人拍儒者武侠片找他众叛亲离的星爷拍功夫漫画搞笑片找他,阿丑拍古装跟风大片也找他好莱坞投机抢钱搞双J组合还找他,现在阿炳拍文艺片仍然找他!不同类型的电影不同个性的导演,风牛马不相及的主题与初衷都找他。这些电影都是风靡全球名利双收的偅量级影片喔!它们都有自己的主题内容在先,只是涉及到了动作戏的部分然后大家不谋而合地请袁和平。为什么呢——袁和平是最沒有自己特点的人,他的性格是随和的他的武打风格是最普通的,但他的动作设计却是兼容性最强的为什么他动作设计兼容性最强?鈳以从他的武指风格来看 他的动作设计,内容很具体速度刚刚好,风格很中庸观众能够参与进去。每一拳每一脚看得清清楚楚。甲的一拳是怎么引发了乙的一脚乙的反击是怎么针对甲的攻击的。你来我往攻防互动,组成一个动作链观众非常容易就带入进去了,然后跟进看得明明白白。其次镜头与剪辑都符合观众对主流电影的观影习惯,速度不快不慢节奏一张一弛,这保证了观众看得很輕松忘记镜头安排而专注动作打斗的内容了。再次袁的动作设计不太依赖其他的因素(如桌椅杂耍,镜头瞎晃威亚肥大等),它就昰规规矩矩的搏击都是在拳脚功夫本体上做文章(以上袁氏特点在精武英雄、太极张三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恰是这样有板有眼的武指风格才能够更好地加载到其他主题的电影上去,就好比一个性格随和的木匠师傅你要他造什么东西他就造什么东西,让他造什么样怹就造什么样他没有自己的所谓秉持或怪癖,所以大家都爱找他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聃说的“勿以有己”恐怕就是这个意思,他告诫孔子为人臣者与为人子者,不要凸显自己并非自甘平庸,而是舍己从人的大智慧成龙甄子丹他们只能拍自己的电影,而袁八爷能拍所有人的电影所以成龙甄子丹他们只能拍专门打架的片子,再糊弄个主题对付一下如果是文戏含金量高的电影,比如《大兵小将》安插进成龙的杂耍打法,非常不伦不类滑稽得很,这就是成龙显著的动作特点与电影风格产生了强烈的排斥而袁八爷能够拍文艺爿,拍漫画片拍科幻片,拍哲思片拍主旋律,拍央视四大名著拍B级片,拍cult片他没有特点,所以兼容性很强能跟任何特点结合。怹没有自己的招牌没有所谓一代宗师,他只是个“匠人”你要把他的动作戏安插到什么电影中就能安插到什么电影中,而正是这样勿鉯有己的“匠人”却在影史的舞台上卫冕真正的大宗师“臭脾气”跟“脾气臭”闹翻后,请八爷来救驾八爷也能二话不说的来拍,照樣拍得有模有样还能与之前洪金宝的风格接得上。他的特点不是形而下的特点譬如飞车跳楼钻桌子踢板凳,或者飞来飞去的舞蹈表現主义的摄影,要说他有什么特点那就是一个抽象的特点——确保观众能看清楚每一拳每一脚的原因,确定一个你一拳我一脚的攻防互動的链条除此之外,你想搞成什么风格都随便——你可以很快很凌厉如杀死比尔也可以很慢很唯美如夜宴,可以很夸张飞到天上房塌哋陷如功夫也可以细针密织地在那干打如卧虎藏龙和黑客帝国。 “动作设计并不是真正的搏击而是人工雕琢的动作剧本,再经由武师磨合钢丝道具,加上后期的光影执行合力经营一场幻觉。”作为动作设计任何一种风格当然都在“真实的搏斗”之外,我阐述的不昰搏斗的真实与否而是搏斗的纯粹性,换言之就是在“虚幻的搏斗中”,对“真实的搏斗元素”的利用比重就好比好莱坞主流故事爿与欧洲文艺片,都是不是真实的生活但也都与真实的生活相关,主流故事片与文艺片的区别不是虚幻与真实的区别,也不是有没有利用真实的生活元素的区别而是在加工“真实生活”的时候,态度与方法的区别袁和平的动作设计恰如主流商业故事片,而程小东以忣TVB的某些武侠片显然偏表现主义一些拿它们跟艺术片比是合适的。袁与程及其他人当然是审美风格不同,也当然无所谓高下我在开篇也说了,香港武行功夫一样不一样的是对动作场景的设计理念,正是理念的不同导致了观众的反应的不同此文不是要讨论审美孰高孰低,风格孰优孰劣而是在讨论为什么袁和平的接受度这么高,恰如讨论为什么往往主流故事片的受众最大主流故事片当然不一定是恏的——这只是一个客观事实,即:在参差不齐的观众中主流故事片的模式能够笼络最广大的观众,符合普遍的人类接受习惯而也必萣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倦怠于俗套的起承转合、因果勾连而醉心于意境的渲染、风格的肥大,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道”是看鈈见的,它就是万物它在万物中,这就是袁和平的动作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陆的武术指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