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和印度火箭技术谁的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这枚火箭让印媒欢呼 性能却不如中国20年前产品|火箭|印度|卫星_新浪新闻
  [环球网军事-航空6月6日报道]《印度时报》等媒体5日报道称,印度于当日下午5时成功发射国产最大推力GSLV-MarkIII火箭,将其新一代GSAT-19通信卫星送入太空,印媒纷纷欢庆印度向载人航天飞行前进了一大步。
  报道称,GSLV-MarkIII火箭从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约3.2吨的GSAT-19通信卫星送入距地面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GSLV-MarkIII火箭装有28吨推进剂,总重约640吨,这是印度迄今为止发射的最重型大推力火箭。GSAT-19卫星是印度所发射的最重卫星,使用多个频率波束发射数据,携带地球静止放射光谱仪,相当于6-7枚印度传统卫星的通信能力,首次使用印度国产锂电池供电,可在轨服役15年。文章称,这次发射在印度航天发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印度结束了不能发射2.3吨以上卫星的历史,继美、俄、欧、中、日之后,成为国际航天精英俱乐部成员。印媒称,GSLV-MarkIII火箭研发时间长达15年,耗资300亿卢比,长约43米。火箭采用国产低温发动机。新火箭的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运载能力达4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0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库马尔表示,4吨只是新火箭的设计载荷,未来运载能力还会逐渐增加。
  有分析认为,印度新火箭的整体运载能力确实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同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997年中国长征三号乙型火箭的地球同步轨道能力已达5吨,这意味着印度新火箭运载能力还赶不上中国20年前的老型号,更无法同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新型火箭相提并论。同时,印度新火箭固体助推器重达200吨级,接近欧洲阿里安火箭的助推器,却仅能发射4吨级的卫星,而1996年发射的阿里安5运载火箭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6.2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6吨。这再一次暴露印度火箭发动机动力不足的短板。▲ (苑 薇)
责任编辑:张迪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印度氢氧火箭发动机应用已超越中国,我国火箭技术已严重落后!【航天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820贴子:
印度氢氧火箭发动机应用已超越中国,我国火箭技术已严重落后!收藏
014年1月5日,印度空间组织在安得拉邦航天中心成功发射GSLV-D5运载火箭,该火箭首次成功应用了印度国产氢氧火箭发动机,使印度成为世界第六个具备低温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印度GSLV-D5运载火箭在第三级使用了CE-20氢氧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0吨,已经超过了中国现役的氢氧发动机水平。印度氢氧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十分艰苦,曾多次遭遇发射失败,这次成功可以说是印度火箭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低温发动机火箭使用低温液体为推进剂,一般为液氢和液氧。这类火箭燃料质量最轻,比冲强劲、容易调节,而且较为环保,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日本拥有该技术。但是,氢氧火箭发动机研制的技术难度较大,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在这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美、俄、日、欧都有各自独立的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型号,其最大推力都在100吨以上。而中国现役只有YF-73、YF-75两种小型氢氧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5吨和8吨,均用于长征-3号火箭的第三级。尽管中国氢氧发动机推力小,但多次发挥重要作用。以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为例,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高精度入轨的要求,只有可重复启动、单位比冲高的氢氧发动机才能完成。而且,发动机单位质量燃料产生的推力越大,也就意味着探测器可携带更多有效载荷。但另一方面,由于现役YF-75推力仍较小,也对中国太空探测能力造成了限制。当前,中国现役火箭的主要发动机仍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为主,这种燃料存在剧毒,发射时会造成严重污染,同时这一组合发动机推力难有大的提升。中国正在研制的长征-5号、6号、7号等新一代火箭,都将采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其中长征5号使用的YF-77发动机最大真空推力将达到50吨,但距离西方100吨级的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事实上,中国研制氢氧火箭发动机已有多年历史,最初的技术研究在1960年代就已开始。第一台氢氧发动机YF-70的研制于1970年开始启动,但1984年YF-73才首次成功应用于长征3号。由于基础工业落后和低温氢氧发动机的高难度,发展道路艰辛无比。YF-77于2001年开始立项,一度遭遇了国内外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多次试车结果不理想,拖延了中国新一代火箭的整体研制进度。尽管研制较晚,YF-77却是世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氢氧发动机中推力最小的型号,不仅无法与美国“德尔塔IV”火箭RS-68发动机的344吨真空推力相比,也远低于欧洲“阿丽亚纳-5”的火神2发动机的137吨真空推力和日本H-2火箭的LE-7A的112吨真空推力。特别是后者,日本H-2火箭于1994年就成功发射,导致日本运载火箭的实力长期保持对中国的领先。目前,中国非常重视氢氧发动机的研制,继YF-77之后,220吨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也在2013年开始启动。近年来,北京西部郊区的天空曾多次出现神秘的巨大轰鸣声。这些氢氧发动机将成为新一代长征火箭的核心技术,决定中国未来继续进军太空的成败。
航天洗衣机,苏宁易购,品牌齐全,全国联保,爆款钜惠,全网底价,买到即赚到,急速送达!航天洗衣机,洁净洗衣,节能省电,苏宁易购一站式购物商城,您的放心之选!
明显高估氢氧发动机的作用了,运载火箭发动机讲的是包括可靠性、推力、比冲、成本、震动在内的多方面平衡。而且火箭各级对除了可靠性以外的几个指标的要求都是不同的,第一级对于推力的要求最高,第三级要求的比冲较高,商业发射要求可靠性0.93,载人要求可靠性0.97以上而且震动要尽量降低并避免与人体内脏共震,成本越低越有国际竞争力和有利于国内的项目通过,污染越小自然越好。另外火箭发动机的种类性能齐全才是这个领域发展程度的体现。(值得吐槽的是:就目前来看表现最好的发动机明显是苏俄的煤油发动机系列)
中国加油。
又是这个:-!先不说这是个组装货。貌似我们yf75d已经膨胀循环了吧!上面级就这货一个变循环。奇葩
最早在凤凰网上看到过这篇文章,谬误甚多,最明显就是把YF100说成是氢氧发动机,贴这里的倒是改过来了。
长五的发动机早成功了,单论发动机的话还是别秀智商了,火鸡网就是个渣网,谣言散播了多少了,现在火鸡网又出来放屁,劝楼主别被那帮港独英猪骗了
不过,就已投入使用的氢氧发动机而言,我们的的确有些落后,想不通,三哥一上来就搞个分级燃烧的,比我们的燃气发生器循环的YF-75发动机比冲高12S。真是敢想敢做,我们在这方面显得比较保守。
中国加油啊!!!!!!!!!!
我想问下,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否跟火箭直径(限制了发动机体积)有关
这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目前航天技术的探索主要是积累实用技术,而非比谁厉害不厉害。 整推力那么巨大的氢氧机和别人比没有多大意义。毕竟现在不是冷战时期,不需要拿着化学火箭发射一些面子工程。 目前的化学火箭,多是发射一些民用航天器和军用的侦查级别的航天器,然后就是一些科学探索用的小航天器。对于这些任务,氢氧机更注重的是价格、技术风险、真空比冲的作用,推力的意义不是那么重大。 印度人最近追的很快,但是要注意一点,现在化学火箭新机的开发在很多国家都大幅度放缓,正确的做法是用化学火箭积累控制、材料技术等等,不应当在没有实际需求的时候去盲目与别人比技术指标。要让航天成为既能提高科技水平又能赚点钱减少负担的东西,而不是为了面子去花一些没必要的钱——开发分级燃烧的氢氧机也好,还是燃气发生器循环的也好,实际上对于航天材料的提升还是科研队伍的维持和锻炼,实际效果都是差别不大的,所以目前应当让市场选择航天器的方向,而不是政策
我很欣赏它们逞强,越强越能激发我们踏实工作。
如果航天是用来比面子的,还有什么意义,兔子慢慢做航天,难道积累的经验不比三哥多?
中国只是发射场没建好,三型新火箭都地面测试完成了
这贴也能加精?
我觉得搞航天过分关心成本就是本末倒置
高压补燃的氢氧机现在没有强烈的需求,没必要搞重复科研。这东西费干嘛还要去追赶?都是人家多少年前的东西了,既然已经建立起科研队伍了,眼光就要放长远些,把钱花在探索未来的东西上。 高压补燃煤油机因为有下面级大推力发动机的现实需求,所以还是要研发。高压补燃氢氧机我国能有什么现实需求,何必浪费钱开发这种子系统技术未必比先进的燃气发生器循环先进多少的东西?这东西性能强大是原理上的优越性,而不是某些子系统先进带来的性能强大。
以前没多大需求吧,现在任务多了,自然就更新换代了,都是合乎各自实际的选择吧
从液体向固体发展,问题是固体不好加注火箭燃料吧
只有美国的那个土星五号可以运送一百多吨的,那也是化学火箭的极限了。必须使用核能,淘汰现有的化学火箭。土星五号用来发射空间站倒是挺不错的。。。。
三哥连载人飞船都没搞出来直接就想登陆月球的节奏?
[图片]014年1月5日,印度空间组织在安得拉邦航天中心成功发射GSLV-D5运载火箭,该火箭首次成功应用了印度国产氢氧火箭发动机,使印度成为世界第六个具备低温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印度GSLV-D5运载火箭在第三级使用了CE-20氢氧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0吨,已经超过了中国现役的氢氧发动机水平。印度氢氧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十分艰苦,曾多次遭遇发射失败,这次成功可以说是印度火箭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低温发动机火箭使用低温液体为推进剂,一般为液氢和液氧。这类火箭燃料质量最轻,比冲强劲、容易调节,而且较为环保,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日本拥有该技术。但是,氢氧火箭发动机研制的技术难度较大,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在这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美、俄、日、欧都有各自独立的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型号,其最大推力都在100吨以上。而中国现役只有YF-73、YF-75两种小型氢氧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5吨和8吨,均用于长征-3号火箭的第三级。尽管中国氢氧发动机推力小,但多次发挥重要作用。以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为例,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高精度入轨的要求,只有可重复启动、单位比冲高的氢氧发动机才能完成。而且,发动机单位质量燃料产生的推力越大,也就意味着探测器可携带更多有效载荷。但另一方面,由于现役YF-75推力仍较小,也对中国太空探测能力造成了限制。当前,中国现役火箭的主要发动机仍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为主,这种燃料存在剧毒,发射时会造成严重污染,同时这一组合发动机推力难有大的提升。中国正在研制的长征-5号、6号、7号等新一代火箭,都将采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其中长征5号使用的YF-77发动机最大真空推力将达到50吨,但距离西方100吨级的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事实上,中国研制氢氧火箭发动机已有多年历史,最初的技术研究在1960年代就已开始。第一台氢氧发动机YF-70的研制于1970年开始启动,但1984年YF-73才首次成功应用于长征3号。由于基础工业落后和低温氢氧发动机的高难度,发展道路艰辛无比。YF-77于2001年开始立项,一度遭遇了国内外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多次试车结果不理想,拖延了中国新一代火箭的整体研制进度。尽管研制较晚,YF-77却是世界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氢氧发动机中推力最小的型号,不仅无法与美国“德尔塔IV”火箭RS-68发动机的344吨真空推力相比,也远低于欧洲“阿丽亚纳-5”的火神2发动机的137吨真空推力和日本H-2火箭的LE-7A的112吨真空推力。特别是后者,日本H-2火箭于1994年就成功发射,导致日本运载火箭的实力长期保持对中国的领先。目前,中国非常重视氢氧发动机的研制,继YF-77之后,220吨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也在2013年开始启动。近年来,北京西部郊区的天空曾多次出现神秘的巨大轰鸣声。这些氢氧发动机将成为新一代长征火箭的核心技术,决定中国未来继续进军太空的成败。
据我所知,氢氧机用来做第一级效率不高吧,应用于上面级还好一点。既然这样,大推力意义不大,关键是比冲。这篇文章反复强调阿三的氢氧机推力大,没有说比冲怎么样,有失严谨
化学火箭再折腾前途也有限。再快的马也赶不上飞机。科学研究要不断开拓新途径
我很好奇“阿丽亚纳-5”的137吨真空推力为什么只有21吨的低轨运载能力!!其他几个火箭也是!
登录百度帐号这一项技术已经远超中国
印度大火箭爆发了 这一项技术已经远超中国
印度大火箭爆发了 奇葩哥爱唠嗑嗑是百家号6月5日下午,印度成功发射国产最大推力运载火箭GSLV-MarkIII,将3.2吨的新一代GSAT-19通信卫星送入距地面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这枚火箭芯级直径达到4米,整流罩直径5米,起飞重量达到640吨,从外形上看,直逼中国长征-5号运载火箭。从起飞重量上看,能挤进现役火箭的前五名,其大型固体助推器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当然,GSLV-MkIII火箭整体性能上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但是印度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专注,使得其在航天领域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运用一度领先中国。毕竟,制造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艺非常复杂。这两个固体助推器并不简单。其重量仅次于美国航天飞机的助推器和欧洲的阿里安火箭助推器。而其直径位居世界第二,现役世界第一。如果说印度有优势,那就是印度能够与欧洲、美国、和俄罗斯展开更多的合作。“能够接触到更为先进的科技”,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条件则根本没办法和印度比。小编撰文不易 希望您用小手点一下关注好了小编说了这么多有木有对你有帮助的呢?如果有的话那就多多支持.欢迎你的意见和建议哟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奇葩哥爱唠嗑嗑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且听奇葩小哥与你分享奇葩搞笑段子,视频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