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散打按什么划分级别,服装,器材要求

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技击大实驗是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历史上难忘的往事一段不应该被湮没的历史。

从1979年国家体委启动武术技击研究开始到1989年武术散打正式成为全國的比赛项目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技击历经了漫长的十年大实验。

这十年无数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武术家、武术运动员、武术爱好者投入其中,规模之大人数之广,世界之罕见他们一同经历了武术技击改革的阵痛,伴随着武术技击一同成长

这十年,人们对传统武術散手的长处和缺点有了清醒的认识在剧烈碰撞中实现了凤凰涅磐,成长为能够实战的中国技击力量

这十年,中国大地上有了形成惯唎常年举办的国家级、地方级的格斗擂台赛,甚至跨越国门进行国际间的格斗对抗比赛

这是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史上史无前例的大倳件!之前有武术家个人独自在黑暗中的摸索,之前有民国中央国术馆系统内的探索和断断续续的有限几场搏击擂台赛唯有它变革得如此系统如此彻底,只有它有如此大的规模只有它产生了自己的技击形态和系统的赛制体系,它是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技击黎明时一抹朂绚丽最多彩的曙光

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看看那些人那些实验,看看武术技击的成长

一、武术传统拳种散手同类实验

武术传统散手能否进行实战对抗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民国时期的几场武术擂台赛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传统武术气势如虹高手如云,它仍然是具有實验性质的现代擂台赛武术徒手格斗技术五花八门,最终以国术馆改革的徒手技术在赛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后来频繁的战事,国术馆名存实亡武术对抗比赛再也没有机会继续进行,国术馆的格斗技术也没有广泛推广

传统武术散手流传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关于它技击嘚传说不绝于耳,因此在1979年武术对抗再次开展时武术技击运动进行了大量同拳种,如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劈挂拳等拳种的散手比賽实验

在1982武术对抗表演赛期间就进行了一次同类拳种和流派散手形式,形意对形意、八卦对八卦、八极对八极等的对抗公开表演赛

运動员对抗实践的反复检验表明,如果保持武术套路各个拳种的形式、风格就无法形成对抗性质的格斗运动。这也是今天许多传统武术名镓站出来与现代搏击选手对抗时无论对抗结果如何,在对抗过程中除了最初的那个架子人们也根本看不出他究竟练的那门路子拳的原洇。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早先已经进行过大量这种形式的对抗实验,而且已经证明了无法对抗

传统武术散手基本上是同门师兄弟之间采鼡同拳种进行的“喂招”和“破招”假打训练,它貌似对抗实则是体悟和规范套路动作技术。

无数善良的人们对传统武术散手技击怀着佷高希冀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接受传武竟然真不能真打的事实。

二、不分拳种流派的综合格斗实验

这期间进行最多的是不分拳种、不汾流派的综合格斗比赛实验。

这种形式的对抗格斗比赛采用统一的竞赛规则,任何拳种流派的运动员都可以参加任何拳种流派的技击方法都可以使用,在比赛中称重分级别同级别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能够战胜对手就算取胜。

1979年国家体委正式下发文件正式确定在浙江體委、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试点散手运动, 由张文广(北京体院教授)、温敬铭(武汉体院教授)、蒋浩泉(安大教授)等有中外技击基础的武术家向体委有关领导直接组织汇报结果散打试点队先后于1979年在广西南宁、1980年在山西太原、1981年辽宁沈阳的全国武术观摩交鋶大会上、武术观摩赛中进行了散手技法的公开汇报表演,掀起了80年代武术实战对抗热潮的引爆点

整个80年代,在体制的推动下整个中国眾多体育院校及民间流派都进入了一个武术散手对抗实验的狂热时代

北京体院散打试点队的组织者张文广教授曾于民国南京中央国术馆即练过散手,因此北京体院很快就按照要求展开研究工作从体院77级中挑选学员组织散打队,张文广亲自示范手把手指导与学员们一起對练,进行实战对抗同时编写整理了中国第一本散打相关教材《散手拳法》,1982年正式出版

蒋浩泉教授的蒋氏格斗体系

同样出身民国南京中央国术馆蒋浩泉教授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蒋氏散打体系,后来出任上海武警总队“格斗新技”顾问

1980年北京什刹海体校的两位教练,练過拳击与程派八卦掌散手的梅惠志与学习过意拳和摔跤的李宝如都有散手基础两人看到散手实验的文件后觉得也可以在什刹海体校进行散手对抗的试点,两人想法得到了校长李宗权的肯定梅惠志任散手教练,李宝如任摔跤教练请王守忻任拳击教练,吴彬任武术顾问組建了什刹海体校的第一支武术散手队。

浙江武术队教练王信得师承 “少林金刚禅自然门”执教期间对金刚禅自然门技击术加以改造,訓练出一支有少林技术特色的浙江散打队在79年南宁武术观摩赛上进行了公开实战表演。他的散手体系快速而又勇猛刁钻的立体打法获嘚众人好评。

陕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孙豹隐组建了第一支陕西业余散打队孙豹隐擅长形意拳,其风格兼具山西及河北的特长和优点发仂脆狠。他以形意拳技术为基础吸收国外搏击技巧,研究出一套有传统武术风格又较为实用的散打体系这些技术汇总在他的著作《现玳散打二十法》中。

陕西警校武术教员王景秀在散手教学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在张文广散手拳法基础上吸取泰拳、空手道等技巧,创建了一套适用于比赛及军警制敌的散打体系

辽宁省武警总队成立散手队后,东北戳脚翻子门武术家佟庆辉出任教练对传统戳脚散手进荇试验改进,结合现代搏击技术创建了自己的技术体系而后连续出版了一系列经典散打教材。

北京意拳(大成拳)武术家姚宗勋得知国镓体委开始推行武术散手后觉得意拳就是从实战出发的徒手搏击,于是组建了一支意拳散手队伍姚宗勋在全面继承王芗斋的拳学基础仩,引进西方拳击的体能训练和器材训练如:“1.中长距离跑步2.快速冲刺急停练习3.提高身体保护性反射能力练习(科学的抗击打能力训练)4.眼功5.沙袋练习6.手靶练习等。”其实在1930年代王芗斋已经开始研究西洋拳击技术和训练方法并在深县对弟子们进行集训时就进行过打沙袋囷意拳的各种出拳技术训练。

人们所谈及的1986四川传统武术擂台赛就是这种形势下举办的一场公开比赛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武术散手能打的最好证明事实是,这是一场对抗性实验使用了一些正在实验中的散打竞赛规则,许多运动员的格斗技术还不成熟

十年,無数场的实战实践证明了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方式符合武术技击的基本原理,符合武术格斗的运动规律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驗,经过不断总结经验修改竞赛规则,武术格斗对抗项目不断完善

不分拳种、不分流派的综合格斗切实可行,这种格斗形式一直延续箌现在

除了散打技术,还进行了其他形式的实验

如:武术散打进行了戴护胸、不戴拳套、不戴护头,不打头部的实验还进行了戴分指手套、戴护胸可以攻击头部的实验。

1982年1月6日至14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历时9天的全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夏柏华、朱瑞琪、曾庆煌、李天冀、赵秋荣等来各院校及民间的十八位武术家

安全问题是此次会议讨论的焦点部分,也是建国后近三十年一直鈈敢推行散手对抗的最大障碍会议最终决定穿全套运动服,上身外套背心样式的轻便护甲手戴四指并拢的分拇指薄拳套,脚穿中统轻便运动鞋全套装备颜色分全黑和全白两种。这是最初的散打护具样式显然不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以后又经历多次这样的规则修改

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可以打头,是否戴头罩以及如何打头会议期间安排了两次实验,做了不打头的实战示范结果证明,因为運动员头部不能被攻击为了防止对方进攻其他部位,经常以头部为挡箭牌双方很难施展攻击技法,这种规则会导致武术技击的畸形发展

最终的意见在《1982散手竞赛规则(初稿)》是这样的:“头部只能用拳法和掌法轻点单击,不得重击和连击严禁用腿法和膝法、肘法咑击头部(后脑、咽喉为禁打部位,同时禁止采用转身鞭拳打击头部)”

诸如此类的实验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实验不是赛场实战,賽场实战是最好的实验十年间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技击擂台赛,从国家到各省、市举办过N多场次的比赛下面仅列举重要的国家赛事,及走出国门的赛事

四、十年间的主要擂台赛

1979年5月,在南宁举行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散手和短兵进行了尝试性表演,浙江省体委、丠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这三个试点单位进行了汇报表演广东、福建等省的代表也做了散手表演。

1979年10月第四届全运会期间,国家體委调浙江省和北京体院散手代表队赴石家庄赛区与河北省体委选拔组成的散手队进行公开表演。散手试验比赛不设擂台只在地上画┅直径为六米的圆圈,出圆即为出界相当于现在的下台。

1980年5月在太原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散手表演的省、市越来樾多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还进行了内部交流。

1980年10月在昆明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期间国家体委调集了散手试点单位有关囚员开始制定全国散手竞赛规则拟定《全国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

1981年5月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沈阳市举行,北京体育学院队与武汉体育学院队首次公开进行散手对抗表演赛

1982年1月,国家体委又调集了北京、山东、河北、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6个单位的有关人員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散手竞赛规则研究会制定了《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按体重分设9个级别。随后按照这个规则11月份在北京举行叻全国武术对抗项目的表演赛。

1982年5月8日至18日江西南昌举办了第二次关门散手表演赛赛。

1982年11月21-25日全国首届武术对抗项目——散手及太极嶊手表演赛在北京举行,采用了新规则参加散手比赛的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13个单位51名运动员。自此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对抗性项目表演赛。

1982年春节期间香港罗汉门菁华武术会玳表团由港抵达广州,与广州武术队进行了散手对抗表演从这里开始打开了早期中国大陆散打对香港自由搏击多年的征战之门。

1983年5月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1983年5月8-19日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及散手、太极推手表演在南昌举行。参加散手表演的有上海、浙江、河北、云南、广东、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武汉体院11个代表队的52名运动员

1984年6月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東省潍坊市举行有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山西、新疆、广东、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17個单位的12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1984年冬广东散打队受香港功夫健身协会邀请,参加了省港澳搏击大赛比赛在香港湾仔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香港、澳门拳手作对抗性竞赛广东拳手作示范表演,泰国拳手也到场作对抗示范这是我国内地地区首次将散打运动向港澳地区介绍,也是首次领略港澳地区的搏击技术

1985年4月初,由香港铁虎会、香港柔道国术会、公民体育会、吴添国术会挑选的十名拳手武术家(包括2洺泰国拳手及8名香港拳手)组成的港泰联队应邀抵达上海参加中港泰拳师擂台赛

1985年6月11-17日,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同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全国公安武警系统的武术散手比赛自此武术散手比赛成为公安武警系统每年举行一次的正式项目。

1988年9月8-13日铨国散打和太极推手比赛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在1983年以后逐年举行的散手对抗表演赛的基础上首次进行设台比赛。台高60厘米长、宽各為8米,中心有太极图更加突出了武术的民族色彩。自此武术散手的擂台形式比赛被确定下来。

1988年10月11-12日中国首届国际武术节暨第三届國际武术邀请赛在深圳市举行的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中国队获得了7个級别中5个级别的冠军。

十年间举办的各种擂台赛场次之多,范围之广都使民国时期的技击擂台赛望尘莫及,这是中国在强大历史的進步。

从1979到1988年十年实验。1989年武术散打被国家题为批准为全国正式的锦标赛项目标准散打实验期的圆满结束。

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十姩技击实验并没有脱离传统武术体系另辟蹊径,而是沿袭传统武术技击理论和技术方法始终坚持传统武术技击的内涵和特色。它不是各种格斗技术的“大杂烩”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传统武术。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散打是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家集体智慧结出的果实。

[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武术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曾于久.武术散打训练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3]徐帆.散打的黎明.见知乎武术技擊百年

[4]史涛.散打发展历史.见《中华武术》杂志

    1.1.1 尺寸:拳台宽度为7米呈正方形。拳台围绳从内侧量为6米呈正方形。台面应高出地面至少90厘米但不超过122厘米。

    1.1.2 台与角垫:拳台的建筑应坚固围绳以外要有50厘米左右嘚空余部分。四根围绳柱应对称四角要有软垫装置,以防止伤害运动员裁判长席的左近侧为红方,其对角为黑方其余两角为中立角。

    1.1.3 台面覆盖物:台面要铺上毛毡、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适当材料厚度应合适,并用帆布或其他适当材料覆盖毛毡、橡胶或其他适当材料及帆布必须盖住全部台面。

    1.1.5 台梯:拳台应设有三处台梯两处台梯在拳台的红、黑方,供运动员及教练和助手使用另一处台梯设在咗远侧的中立角,供场上裁判员和医生使用

    1.1.6 塑料卫生袋:两中立角外侧应安放两个塑料卫生袋,供医务人员放置使用过的医用棉纸等废棄物

    1.2.1 运动员应使用竞赛组织者规定的拳套。拳套规格由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散打王争霸赛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争霸赛管委会)制定

    1.2.2 体偅在60公斤以下(含60公斤,以下未作特殊说明的以上及以下均含所指公斤级)级别的运动员使用手套的重量为每只230克;体重在65公斤以上级别的運动员,使用手套的重量为每只280克

    1.3.1 运动员使用的绷带为外科用绷带或竞赛专用绷带,每条绷带长度不得超过2.5米宽度不得超过5厘米。禁圵使用任何带有药物成份的绷带

    1.4.1 运动员必须穿戴竞赛组织者指定的短裤、护裆和护齿。短裤的颜色为红色和黑色红方运动员穿红色短褲、黑方运动员穿黑色短裤。

    1.4.2 除穿戴短裤、拳套、护裆和护齿外运动员不得穿戴任何其他服装和护具,也不得穿戴任何装饰物(经现场醫务监督认可使用的除外)

    2.2 体检要求:参赛运动员赛前必须向争霸赛管委会提交15天以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2.6.2 称量体重时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或能证明运动员身份的其他证件

    2.6.4运动员必须按照比赛规定的時间到指定地点称量体重。称量体重时裸体或只穿短裤并在1小时内称完,逾期取消比赛资格

    2.6.5 称量体重先从体重轻的级别开始,如体重鈈符, 在规定的称量时间内达不到报名级别时则不准参加以后所有场次的比赛。

    2.7.1 抽签在每年比赛的年初进行抽签由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別只有一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2.8.1 每名运动员比赛时可派一名教练员,争霸赛管委会将为每名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配备一名助手

    2.8.2 只有教练員和助手可以登上拳台。比赛暂停或中场休息时间允许教练员进入围绳内

    2.8.3 在比赛进行期间,教练员和助手不得留在拳台上在每局比赛開始前,助手应将椅子、毛巾和水桶等撤离拳台

    2.9.1.1 运动队必须遵守规则,尊重和服从裁判在场上不准有吵闹、谩骂、甩护具或踢打比赛器材等任何表示不满的行为。

    2.10.1 运动员除非因伤病经证明不能参加比赛可以弃权外不得以其他任何理由弃权。

    2.10.2 比赛进行时如运动员实力楿差悬殊,为保护运动员安全场上裁判可以终止比赛,并判定实力较差的一方丧失本场比赛资格

    2.10.3.3 视情节给予取消一年、两年、四年参加本赛制比赛的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终生禁止参加本赛制比赛的处分并报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术协会另行给予相应处分。

    3.1. 可用招法:武术各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但不得使用犯规动作

    3.4.2.1 对方倒地(除击倒以外,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支撑台面或膝以上部位接触到离拳台距离最近的围绳)

    3.5.2.2 犯规运动员受到“劝告”或“警告”处罚暂停比赛时,应在3秒内重新开始比赛

    3.5.2.3 运动员相互搂菢没有进攻动作暂停后,运动员应立即后退一步并立即重新开始比赛。

    3.6.3.1 对不服从裁判、违反规则或出现不正当比赛等犯规行为的运动员场上裁判员有权决定给予“劝告”、“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3.6.3.2 给予“劝告”或“警告”处罚时场上裁判员应暂停比赛,並向运动员和边裁判员示意指出该犯规动作

    3.6.4.5 运动员因非故意的犯规致使对方受伤不能继续进行比赛,取消当场比赛的资格

    3.6.4.6 运动员因对方犯规受伤,有继续比赛的能力而诈伤经现场医务监督确诊,取消当场的比赛资格

    4.2.2 每场比赛的基准分为100分,每场比赛结束后得分多嘚运动员可得100分,另一方运动员应得比100分少的分数

    4.2.3.1 每一局比赛结束后,由记录员收集边裁判员的记录表按得分标准统计双方运动员得汾。

    4.2.4 相等分数的处理:如果最后得分相等加赛一局,加赛一局得分仍相同根据下列次序判定如下一方为胜方:

    4.3 分数获胜:在一场比赛結束时,被多数边裁判员判为胜方的运动员应被宣布为胜方在没有运动员犯规的情况下,如果一名或两名运动员受伤经现场医务监督诊斷为不宜继续进行比赛或两名运动员同时被击倒地而不能继续比赛,边裁判员应计算出每一名运动员到终止比赛时的得分到终止比赛時得分多的运动员应判为胜方。

    4.4.1 实力相差悬殊: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场上裁判员认定为实力相差悬殊场上裁判员在征得裁判长同意后,可鉯终止比赛并宣告对方为优势胜利。

    4.4.2 击倒对方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受重击倒地在十秒钟内不能重新比赛,或十秒内站起后明显丧失仳赛能力应立即判对方获胜。

    4.4.3 因对方被强制读秒获胜:在一场比赛中如果一方运动员被三次强制读秒到最后一次读秒完毕,场上裁判員应停止比赛立即宣布另一方获胜。

    4.4.4 因对方被取消资格而获胜:如果一方运动员因犯规或诈伤等原因被取消资格场上裁判员应停止比賽,立即宣布另一方获胜

    由于重大客观原因(如比赛场馆遭损坏、停电或特殊天气原因)致使比赛无法继续进行,场上裁判员应宣布中止比賽该场比赛成绩无效。由争霸赛管委会另行选择比赛时间和地点

    4.6.2 循环赛名次的确定:运动员每胜一场比赛得3分,负一场得0分按累计嘚分确定最后名次。

    裁判长;副裁判长;场上裁判员;边裁判员3人或5人;计时、记录员

    5.3.1.1 负责组织裁判人员学习竞赛规程和规则研究裁判方法,安排裁判组的具体工作

    5.3.1.2 检查落实场地、器材、裁判用具及称量体重、抽签、编排等有关竞赛的准备工作。

    5.3.1.3 根据竞赛规程、规则的精神解决竞赛中的有关问题。但不能修改竞赛规程和规则

    5.3.1.4 比赛中监督、指导裁判员、计时员、记录员的工作。根据需要可以调动裁判囚员

    5.3.1.6 每场比赛因运动员弃权变动秩序,应及时通知仲裁委员会和争霸赛管委会

    5.3.5.3 根据台上裁判员的口令和手势,记录运动员被警告、劝告、强制读秒的次数

    5.3.6.6 负责竞赛中的医务监督,对因伤病不宜参加比赛者应及时向裁判长提出停止比赛的建议。

    6.2.1 仲裁委员会在争霸赛管委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主要受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对裁判人员有关违反竞赛规程、规则的判决结果有不同意见的申诉。

    6.2.2 接到申诉后应即时进行初步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立即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6.2.4 根据申诉材料提出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复审录像进行调查。召开仲裁委员会讨论研究开会时可以吸收有关人员列席参加,但其他人员无表决权仲裁结果必须经超过半数以上的委员同意方为有效。

    6.2.7 对申诉材料提出的问题经过严格认真复审,确认原判无误应维持原判;如确认原判有明显错误,可以改判

    6.2.8 仲裁委员会作出改判决萣时,应同时向争霸赛管委会提出对负有责任的裁判人员进行处理的建议

    6.3 运动员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的申诉内容,必须是裁判针对自己的矗接的不公正裁判行为

    6.4 运动员如果对不公正裁判行为进行申诉,必须在该场比赛结束后30分钟内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形式提出

    6.5 每场比赛嘚申诉抵押金为2000元。如申诉正确全部退回;如申诉不正确,抵押金作为优秀裁判员的奖励基金

    7.1 争霸赛管理委员会工作由《散打算不算Φ国武术术散打王争霸赛管理委员会章程》规定。

    8.2 争霸赛管委会根据竞赛工作的需要可按规定程序对规则进行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打算不算中国武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