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效果的检查与评定有哪些

阅读:4993回复:4
运动医务监督的研究范围及进展
发布于: 17:08
&运动医务监督的研究范围及进展一、 & &运动医学的学科范围运动医务监督(Sports &Medica1 &Supervision)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运动医学和医务监督的定义、学科范围及内容的认识不完全相同,有必要先加以简单说明。美Jokl在其专著什么是运动医学一书中说运动医学包括实用生理学、运动外科和临床医学。美Clarke认为,运动医学的目的是增进、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运动能力,包括医学临床、口腔临床、眼科临床、药物控制和营养。日本黑田提出,运动医学包括运动医学基础(研究运动对机体的急性和慢性影响)与运动医学临床(促进健康,增强体力和防治伤病)。意大利La &Cava的定义是:运动医学的目的是保护运动员健康和增进运动能力,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包括运动创伤(Sports &traumtology)、运动卫生(Hygiene &of sport)、运动生理病理(Sports &physiopathology)、运动机能评定(Sport-medica1 evaluation)、生物属型学(Sports &biotypology)和医疗体育(Exercise &therapy)。美Ryan指出,运动医学包括医务监督(Medical &supervision)、特殊体育教育、医疗体育和慢性退行性病的预防练习。最近出版的国际运动科学和体育教育联合会(ICSSPE),体育科学指南中指出:硕?窖Э梢杂眉钢植煌?姆绞嚼炊ㄒ寤蛎枋觥4幽持忠庖迳辖玻?硕?窖Ш推渌?Э迫缭硕??硌А⒃硕??锪ρА⒃硕?睦硌У妊Э埔谎??俏?硕??竦囊恢种耙祷?涂蒲Щ?牧煊颍?惺痹硕?窖П蝗衔?且幻旁硕?蒲В?囱芯亢头?裼谠硕?焙吞逵?硕?渭诱叩囊窖Э蒲В?硕?窖в质且幻盼?杭荚硕?徒∩砘疃??竦挠τ每蒲А8?菡庵纸馐停?硕??硌А⒃硕??锪ρб约岸嘀盅Э葡嗷ビ跋斓脑硕?窖Я俅捕加α性谠硕?窖д飧龃蟊晏庵?隆?988 年,德国 widor.Hallman 教授 (医学博士) 将运动医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医学检查,即在开始运动前,发现任何可能由参加运动而使之恶化的损害;医学评价,即用医学方法对心脏循环、呼吸、代谢和骨骼肌功能进行评价,对运动类型的特殊性进行诊断,对生活方式和营养进行医学咨询,为制定最佳训练方案提供医学帮助;科学控制训练。现在运动医学涉及到医学的各个方面及特殊分支,如:心脏学、矫形学、体疗和康复医学、皮肤病学、儿科学以及家庭实践等。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多年来运动医学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运动医学在我国逐渐形成目前的四部分,即运动医务监督、运动营养学、运动创伤学和医疗体育。二、运动医务监督的研究范围及进展医务监督是指用医学和生理学的方法,对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包括运动员)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和观察,评价其发育水平,训练水平和健康状况,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提供科学训练的依据,保证运动训练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成绩的一种手段。简言之,即在医学观察下,合理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以期达到保证健康,预防伤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目的。运动医务监督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监督名词本身不能很明确表示出其实质内容,如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机能诊断方法的建立,运动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均无所谓监督。与医务监督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只有自我监督,场地卫生监督和教学训练的医务监督等。但医务监督一词沿用至今,已具有涮囟ǖ暮?濉N?烁?非械谋泶锉狙Э品段Ъ澳谌荩?凶?已д咭呀ㄒ椋??硕?轿窦喽礁某圃硕?搅票=。⊿ports &MedicaI &Care)。根据目前的理解,运动医疗保健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运动参加者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其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运动实践中出现的生理和病理问题;运动员机能状况评定;运动性疾病防治;病后训练安排;运动卫生;运动员选材;消除疲劳方法的研究等等。(一)运动实践中生理和病理问题这是运动医务监督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体对运动适应的生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及其在运动员训练中的实际应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求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以获得最大的适应,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机体适应性改变有时和某些疾病现象相混淆,因此用一般人的标准来评定运动员的某些器官的形态和机能变化时往往发生误诊。如部分项目的运动员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会出现心脏增大,此时心腔扩张伴有轻度心肌肥厚,是运动训练的适应结果,而不是器质性心脏病征象;又如耐力训练为主的运动员安静时会出现心动极缓,每分钟心跳为30-40次,文献报道运动员最慢的心跳为每分钟21次,也是对训练的适应现象,但有时需与内科临床所见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鉴别。运动后健康人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可能没有临床意义,但有时需与病理性蛋白尿区别。运动员运动后贫血有些与训练强度大有关,一些可能是其他病因所引起,也要注意进行鉴别诊断。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负荷量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而发生过度训练病理状态,研究这种生理与病理界限的诊断方法和认识过度训练的早期病理征象,乃是运动医学工作者重要的任务之一。(二)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评定 &通过医学检查,综合地评定运动员的一般适应能力和专项适应能力、训练状态和机能潜力,为训练安排提供科学依据。在形态特点、机能情况和心理状态等客观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评定,可分为初步检查和深入检查。初步检查适用于开始训练者,采用较简易方法和指标,如身高、体重、脉搏、血压、台阶试验或PWC170 、血红蛋白及尿蛋白测定、体脂、心电图、肌力(背力和握力)、神经反应、肌张力等。深入检查适用于高水平运动员,采用较复杂的方法,应用特殊的仪器设备,如用脑电图评定神经系统机能;用超声心动图、心缩间期、心输出量测定、最大吸氧量、无氧阈等,判断心肺功能;用肌电图了解肌肉情况等。运动负荷试验多采用自行车功率计或活动平板。值得注意的是,在机能评定中,生物化学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如乳酸、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儿茶酚胺、尿素氮、血浆睾酮(T)、血浆皮质醇(C)、血浆睾酮/血浆皮质醇(T/C)、儿茶酚胺等均得到普遍应用。(三)运动性疾病的防治&运动性疾病是指由运动引起的或与运动直接有关的疾病。常见的有:过度训练、过度紧张、心律失常、运动性贫血、低热、运动性心肌梗塞;运动性血尿、停训综合征、运动性血红蛋白尿、运动性管型尿、中暑和运动性支气管痉挛等。&& &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包括剧烈运动或比赛前的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参加);遵守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特别要注意防止突然增大运动量,也要避免突然停止训练,加强身体全面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运动量因人而异;讲究个人卫生,加强自我身体检查,预防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患病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运动伤病);注意场地卫生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跑道过硬,长时间跑步后在某些人可引起运动性血红蛋白尿,高原训练运动量过大可发生血尿和心律失常,高热气象条件下长跑有发生中暑的危险等)。&& &运动性疾病的治疗原则:重新安排运动训练,暂时停止、减少运动量或改变运动内容;对症治疗,加强营养,应用各种药物。(四)研究病后的运动训练安排患各种疾病如流感、扁桃体炎、痢疾、心肌炎、肾炎、结核、肝炎、胃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后是否能参加体育课或运动训练?何时开始恢复训练?运动量应如何掌握?是否能参加比赛?是否还能提高运动成绩?有何不良后果?等等,都是经常遇到的医学问题。如患流感时应暂停运动训练,积极治疗,症状完全消失后还应休息1-2周,暂不参加训练,更不要参加比赛。恢复期运动量宜小,再逐渐加大,避免发生合并症。肝炎急性期应完全休息,停止一切体育活动,症状消失,肝功能化验正常后3--6个月内不宜进行大运动量训练,防止肝炎复发和转为慢性过程。胸膜炎多为结核性,经治疗症状消失、胸水完全吸收后,还应休息较长时间,3个月后开始小运动量训练,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一般在一年内不参加剧烈运动训练和比赛。心肌炎急性期也要彻底休息;急性期过后还要休息较长时间,恢复期内参加运动训练要慎重,一般也要在3个月后开始小运动量训练,一年内不参加激烈比赛。以上所述均为一般规律,特殊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根据病情做具体安排.(五)运动卫生包括运动训练卫生,个人卫生和场地卫生。运动训练卫生主要指运动训练生理原则,即循序渐进、系统性、全面性和区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宜由易到难,逐步学习掌握;也包括运动量的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在每一次训练课运动量的安排上也应由小到大,即有准备活动、基本训练和整理活动。因为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要经过三个阶段,要一定时间的反复强化才能完成,运动器官和内脏功能的适应性改变也都是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实验证明,健康人如没有准备活动突然进行剧烈活动,约60%的人出现心电图ST段缺血性下移,其原因是心脏冠状动脉不能迅速扩张,致使血液供应不足,发生心内膜缺血。在激烈运动前进行适当准备活动,冠状动脉的调节较好,可避免发生心内膜缺血。系统性原则指运动训练应经常进行,否则不易获得也不能巩固锻炼的效果,如心脏对运动的适应表现为安静时每搏量增加,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比一般人明显增大,这需要数月反复训练才能达到,如中止训练3周后,心脏对锻炼的效应多数均消失。全面性原则指全面发展身体形态和功能,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等,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功能协调发展,这有利于提高运动水平。区别对待原则指运动训练要根据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年龄、性别等个人特点来安排训练内容,要避免强求一律。&& &个人卫生包括遵守日常生活制度,特别要注意不吸烟,已有吸烟习惯时应戒除。因为烟草中含有对身体有害的成分,使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如肺癌发病率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约高10倍。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影响运动成绩。研究发现在运动或比赛前24小时内不吸烟,可使气道阻力的增加有明显缓解,故耐力项目运动员如不愿戒烟时,应力求在比赛前24小时内不吸烟,这可能有助于他们取得较好成绩。吸烟者血液携氧能力减低,促进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生。有人自己虽不吸烟,但在吸烟者周围的烟雾环境中而成为被动吸烟者,也同样受到不良影响。讲究饮食卫生,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注意身体锻炼,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 &场地卫生:运动场地设备要符合运动项目要求,达到卫生标准,可减少某些伤病的发生。特别在自然水域游泳或跳水时要了解水质是否清洁,水底是否有危险物,水深是否符合跳水要求,在浅水中跳水可造成严重创伤,发生颈椎骨折脱位,造成残废甚至死亡,应引起广泛注意,特别是青少年游泳爱好者的重视。(六)运动员选材问题运动员选材是指挑选先天条件好,适合于某专项运动,有发展前途的人材,从小给予系统的训练,以期将来创造优异成绩。人体的发育和机能情况受遗传因素影响,故在选材时要进行家庭调查,如从父母身高预测本人的身高,从父母的运动能力推测本人的运动潜力,此外从骨龄、体型分析、最大吸氧量及肌纤维成分等各方面进行预测,心理学检查在选材中也有重要作用。(七)消除疲劳方法的研究消除疲劳的基本措施是休息、睡眠和营养。此外,还采取各种辅助手段如水疗、电疗、按摩及药物等。疲劳不论是体力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在工作后引起的暂时的生理现象。如疲劳不消除,又继续工作则疲劳可能积累而产生机体机能紊乱,甚至发生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如何在训练或比赛后加快疲劳的消除成为目前受到重视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除上述方法外,营养食品、饮料、强壮剂等的应用得到发展,对加速疲劳的消除起到一定的作用。(八)运动医疗保健工作的组织方法为了使运动医学能帮助和指导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参加者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预防伤病,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促进健康,应组织以下各项工作。1. 体格检查:分初诊、复诊、赛前和参加集训前进行会诊检查。开始运动前应进行初诊检查,证明健康情况良好者可从事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如健康稍差或有某些畸形或慢性病时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运动项目和中小运动量训练或医疗体育活动。系统进行运动训练者每年应进行一次复诊检查,以便了解运动锻炼的效果,听取医生的建议,如有偏差得以及时纠正。比赛前检查指参加某些激烈竞赛项目,如马拉松、公路自行车、万米等比赛前进行的补充检查,以防止患有某些急性疾病者参加过激的运动,造成不良后果,同时根据了解参加者的情况从而决定现场重点观众的对象。参加集训前检查的目的是保证身体健康和机能良好者加入集训队从事系统训练,协助集训队顺利开展工作,实现训练计划。会诊检查指运动参加者出现某些医学问题时,随时到医生处咨询或进行临时的体格检查。&& & 2.体育教学或训练课的医学评定:医务人员协助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伤害事故,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可通过生理曲线的测定了解运动量大小。3.经常性的运动医学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在科普读物及报刊杂志上发表科普文章;进行咨询等方式,提高知识普及水平,使运动参加者掌握一些防治运动伤病的常识。&& &4.组织科学研究工作:包括协调研究项目、方法、分工、经验交流和科研成果鉴定等。(九)比赛期间的医务监督 医务人员代表争取参与竞赛日程的讨论,进行赛前体格检查,检查场地器械、宿舍条件、饮食卫生、生活制度及防病措施等的执行情况,开展卫生知识宣传,组织场地急救工作,包括赛前、赛中、赛后的医务监督。1.赛前医务监督(1) & &坚持赛前的体检制度。如发现有感冒,发烧,过度疲劳,心动过速,心脏听诊有病理杂音,心电图有异常改变,外伤未愈或各种内脏器官的病变期,一律不许参加比赛。(2) & &医务人员要协助教练员做好比赛的日程安排。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气候条件。(3) & &做好赛前的场地、服装的检查工作。对饮食、救护配备要做好准备,以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和比赛的顺利进行。(4) & &赛前的膳食安排和调配应与比赛项目的特点、能量消耗的特点相适应,并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5) & &此外还应注意起程时间的安排,以便有效的克服时差反应;在途中及时处理各种疾病和晕车、晕船;到达目的地后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并监督运动员执行。2.赛中医务监督(1) & &做好赛中意外损伤的急救工作。如,运动中腹痛、中暑、低血糖、肌肉痉挛;手部、膝部、踝部关节韧带扭伤等。(2) & &做好赛中的饮料供应工作。3.赛后的医务监督(1) & &做好体格检查。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在赛后的一定时间内测定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如脉率、血压、体重、尿蛋白、心电图、以及心功能实验等,观察机体的恢复情况,若发现异常改变,分析原因及时处理。(2) & &调配膳食。比赛时体内消耗很大,应合理安排膳食,促使其尽快恢复。比赛后2-3天仍应注意补充营养,但切忌暴饮暴食。(3) & &注意休息。在赛后休整期内,要遵守各项生活制度,保证睡眠时间,使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三、运动员自我监督为了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现代训练中,中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因为大运动量训练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科学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就必须运用医学和生理学的指标,并结合运动员的自我医务监督及教练员的实践经验,观察和了解大运动量训练的规律和它对机体的影响,即通过观察有关医学和生理学的指标在大运动量训练中的变化,查明机体对大运动量训练的反应情况。从而,为大运动量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既正确安排大运动量训练,又能提高运动成绩,避免伤病并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伤病,对提高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起到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是对人体机能极限的开发,随着体育商业化的加速,运动竞赛将更加激烈,因而训练的强度也会逐渐增加,疲劳与恢复的矛盾对立也必将更尖锐。运动员出现疲劳、过度疲劳甚至运动伤害的可能也大大增加了。因此,作好运动员的医务监督工作,是合理安排训练的需要、保证运动员的健康的需要、提高竞技能力的需要,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奥运精神的需要。&& &自我监督是指运动员采用简单易行的医学检查方法,对本人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反应进行观察。自我监督是综合医学观察重要内容之一,是教练员与运动员进行对话的媒介和渠道,也是掌握运动量、科学地安排运动训练的重要依据,对预防伤病,提高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 &自我监督的内容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一) 主观感觉&& &1.运动心情。运动员身体机能正常时,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渴望训练。如果健康状况不佳或发生了过度训练时,就出现心情不佳、厌烦训练的征象,尤其惧怕参加紧张训练和比赛。在自我监督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记录,如渴望训练,厌烦训练,恐惧训练等。&& &2.不良感觉。运动员身体机能正常时,自我感觉良好,身体无不适感觉。如果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异常的疲劳,感到恶心甚至呕吐,头晕,以及身体某些部位感觉疼痛,说明体力不好或患病。在自我监督表中,可填写具体感觉。&& &3.睡眠。良好的睡眠状态是入睡快,醒后精力充沛。如果入睡迟、夜间易醒、失眠,睡醒后仍感疲劳,表明睡眠失常。在自我监督表中可填写良好、一般、入睡迟、夜间易醒、失眠等。&& &4.食欲。参加体育运动时能量消耗大,所以运动后食欲良好,想进食,食量大。如果运动后不想进食,食量减少,并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恢复食欲,表明胃肠消化和吸收机能下降,可能与运动量安排不合适,或运动员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不良有关。自我监督表中可填写食欲、食量等情况。&& &5.排汗量。运动时排汗量的多少与运动量大小、训练程度、饮水量、空气温度、湿度、衣着厚薄,以及神经系统状况有密切关系。在外界条件相同情况下,未经训练者的排汗量多。随着训练程度的增长,排汗量可减少。如果在相同情况下,排汗量比过去明显增多,特别是夜间睡眠中出大量冷汗,表明身体疲劳,也可能是内脏器官患病的征兆,应加以注意。在自我监督表中,可填写排汗量一般、较多或明显增多、夜间出冷汗等。(二) 客观检查&& &1.脉搏。测脉搏时除注意频率外,还应注意节律。测晨脉对了解身体机能变化有重要意义。在训练时期,若每分钟晨脉比过去减少或无明显改变,节律齐,表明运动员身体机能反应良好,有潜力;若每分钟比过去多12次以上,表明机能反应不良,可能与疲劳未消除或身体有病有关。如果晨脉数比过去增加明显,且长期不恢复到原数,可能是早期过度训练的反映,应深入检查。&& &如果发现脉搏节律不齐或有停跳现象,可能是心脏机能异常征象,应采用心电图等方法作进一步检查。对运动员的脉搏,通常以30s钟为计数单位,但要分别记下三个10s钟的数值。&& &2.体重。在训练时期,体重出现“进行性下降”现象,并伴有其它异常征象(睡眠失常,情绪恶化等)时,可能为早期过度训练或身体有慢性消耗性病变(肺结核、营养不足等)的表现。&& &3.运动成绩。运动成绩长期不增长或下降,可能是身体机能状况不良的反映,也可能是早期过度训练的表现。4.肌力检查。决定肌力的大小有二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是肌肉横断面的大小,既肌肉块的大小,二是神经冲动的强度。在机体良好时,肌力不断增加或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如果运动员的肌力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疲劳。肌力的测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如,握力、背力及计算机测力等。在客观指标中,除上述几种外,还可根据设备条件和专项特点,定期测定肺活量、呼吸频率等其它的生理指标。&& &自我监督表中填写的内容,如食欲、睡眠,都是前一天和当日清晨的情况。自我监督表中的某些内容,如晨脉、自我感觉、食欲等,必须每天填写。有的指标如体重,可以一周或半月测一次。&& &经常写“训练日记”的可逐日把各项指标写在日记中。也可以用专门的自我监督表记录。四、运动医务监督常用指标及意义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应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综合评定,可根据评定的目的和测试对象的年龄、运动专项、训练水平等具体情况选择测试指标,并依据运动生理生化原理,对测试结果做出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综合评定,从而更科学地掌握和指导运动训练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多年来,国内外运动生理生化学者对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推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实用生理生化指标和方法。目前,适用于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生理生化指标涉及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氧转运及利用、骨骼肌及组织损伤、物质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能力、神经系统等各个方面,评定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愈来愈高。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机能评定,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已成为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综合评定时,应根据评定的目的、项目特点、运动员训练水平等情况,以及测试条件来选择和确定指标。综合评定的各项生化指标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的侧面较敏感地反映运动负荷或机能的变化;还应具有最佳的指标组合,既简单实用,又可相互补充,以便得出较全面的评价。例如,血乳酸能够评定运动负荷强度;血尿素能够评定负荷量和机能状态;而心率、尿蛋白等既与负荷强度有关,又与负荷量有关,还与身体机能状况有关。如果同时采用心率、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既可较为全面地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又可客观了解机体对负荷的适应和恢复情况。因此,通过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与分析,能够较为客观地诊断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对科学安排训练、预防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 脉搏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发现,在运动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脉搏与吸氧量、与人体的做功能力呈线性相关。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脉搏的快慢能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在安静状态下,脉搏反映反映机体的恢复程度。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常把脉搏作为反映运动机能状态的窗口,而广泛使用。&& &1.安静时脉搏 &经过系统训练的耐力项目运动员,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即安静时脉搏低于每分钟60次,在多数情况下是机能状况良好的表现,是对长期系统训练的适应。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报道也较多,运动员安静时心率最慢可达每分钟18--25次。运动员安静时心动过于缓慢时,应注意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区别。&& &2.晨脉 &即基础脉搏,是清晨起床前,清醒状态下,卧位的脉搏数,其特点是较为稳定,且随训练年限延长,训练水平提高而适当减慢。如果基础脉搏突然加快或减慢,常常提示身体过度疲劳或有疾病存在,此外应特别注意有无间歇,是否匀称,如出现间歇应及时查明原因。&& &3.运动中心率 &运动中监测心率主要用于判断机体的疲劳程度和控制运动强度。&& &(1) 判断机体的疲劳程度。在定量负荷时、在完成规定的成套动作时,运动员心率较平时明显增加,说明运动员的机能水平下降或机体已经疲劳。&& &(2) 控制运动强度。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因训练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耐力,是发展无氧耐力还是发展有氧耐力。下面谈谈具体应用方法:&& &①在重复训练中,根据脉搏的变化调整强度。重复训练中常要求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距离。使运动的强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距离时,运动员的脉搏数值也应当相对稳定。如果脉搏数值下降说明运动机能水平提高,则可将强度增加,促使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反之,脉搏数值上升则说明机能水平下降,或强度过大,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反应不断调整运动强度。&& &②在耐力训练中调整或控制运动强度。各国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学者的研究证实:要提高运动员的心肺机能水平和VO2max水平,训练强度必须达到阈值,比如达到一定的乳酸阈值、心率阈值。换言之这一阈值可以反映在心率上,比如:我国的运动生理学专家,用遥测心率的方法,对国家级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越野训练途中跑时的心率进行测量后发现其心率男子为:26-26.6次/10s;女子为27-28次/10s;许多学者报道:在心率低于150次/分的强度进行训练不会提高VO2max水平;瑞典生理学家Astrand认为:当运动强度接近无氧阈时,即吸氧量接近最大值又不引起体内乳酸过多时,对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最好,其心率相当于160-170次/分。 & & & & & & & &&& &4.运动后心率。在定量负荷后的规定时间内测定运动员心率的恢复速度,也可反映运动员的疲劳程度,身体机能良好时,运动员的心率恢复较快,而疲劳或过度疲劳时则恢复速度减慢。(二) 血压血压是大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它是由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也是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及疲劳程度的常用指标。1.晨血压。身体机能良好时,晨血压较为稳定。若安静血压比平时升高20%左右且持续两天以上不恢复,往往是机能下降或疲劳的表现。2.运动状态下血压。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随运动强度的加大而升高,舒张压不变或有轻度的上升或下降。但出现以下情况说明运动员机能下降或疲劳。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出现梯型反应;出现无休止音;运动中出现无力型反应。(三) 心脏形态及机能  对运动员心脏形态及机能的关注,基于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有运动天赋而患有心脏病的人参加运动训练;第二、运动员有某些心血管不正常的症状;第三、在运动训练前的常规检查中可能发现某些无症状的“健康”青年心脏不正常。  虽然,猝死发生的危险性很小,但每年确有个别运动员死于心血管疾病,而这些死亡带来的震憾是巨大的。由于患有严重的动脉狭窄,肥厚性心肌病或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而增加他们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猝死的危险。因而,必须查明并评价运动对心血管疾病可能产生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评价方法  这些基本的检查应当包括:安静时12导联心电图、胸部X光检查(评价心脏大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特殊情况下还可采用其它非损伤检查。如用二维超声和M型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心脏腔室的大小,心壁的厚度以及瓣膜的活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评价瓣膜的堵塞或反流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有助于评价冠状动脉循环和心输出量。为了确定个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别是在怀疑有心律不齐或供血不足时,运动负荷试验应当尽量模拟运动员的运动专项。如果怀疑有间歇或传导障碍,就须使用持续心电图监护仪。&& &2.运动员心脏(“运动员心脏综合征”)  经常参加运动的运动员,他们的心脏、循环和心电图常会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也许很难与真正心脏病变化区别开来。这些复杂的变化常被称为“运动员心脏综合征”。这一现象常在耐力项目中见到。运动员心脏综合征的特点为: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特别是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而发生心动徐缓,同时出现各种各样的传导变化,运动员心脏综合征的表现可包括:  (1)左室容积增加。这一变化表现为心肌肥大,在体检及X光检查时可以见到。通常这一改变伴随着轻度或中等程度的室壁增厚。  (2)安静时心动徐缓。  (3)心电图变化: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缓、S-T段和T波变化、房室传导异常(表现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异位节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一型变化(文氏现象)、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和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通常说明心脏有病理改变)。  另外,训练以抗阻练习为主的运动员,如举重或摔跤运动员,有左室壁肥大的现象,心室容积很少或没有增加。然而,室壁的厚度不超过13mm,并达不到在肥厚性心肌病中所见的增厚程度。&& &3.有心脏疾患的运动员  有心脏疾患的运动员可能表现出各种不正常,但绝大多数为以下六种类型:  (1)先天性疾患;  (2)获得性瓣膜病;  (3)心肌病变和二尖瓣脱垂;  (4)高血压;  (5)节律和传导失调;  (6)局部缺血性心脏病。  详细的病史可能有助于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并为运动员参加剧烈运动提出建议。&& &4.运动员心脏病的症状  运动员有心脏病时,常表现出如下的症状:晕厥、昏迷、心悸等。这些症状都源于心脏。为了查明原因,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检是必要的。如鉴别迷走神经昏迷,过度换气还是真正的晕厥,仔细的听诊可能发现瓣膜的缺损或其它先天异常。选择非介入性的测试方法,对于查明病因十分必要。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可发现传导问题和结构异常,运动负荷心电图测试可能有助于发现隐性的问题。如果疑有节律异常时可用24小时心电图检查。能否继续运动应依检查结果而定。在问题的性质搞清楚前,限制患者参加运动是必要的。(四) 最大摄氧量(VO2max)&& &1.最大摄氧量的概念&& &最大摄氧量(VO2max )是指在极限的肌肉活动情况下,呼吸循环功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和利用的最大氧量。&& &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在极量运动负荷时心肺功能水平高低的一个主要指标,也是估计运动员身体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在运动医学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在运动员中采用的最大摄氧量测定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直接法,直接测定法又可分为运动场上测定法和实验室测定法。第二类是间接法,间接法是利用自行车测功计、活动平板、台阶实验等进行亚极量负荷后,根据其吸氧量、心率等数值推算最大摄氧量的方法。一般认为,对训练有素的高水平运动员应尽量用直接测量法,对青少年、老年人、心肺病人或有其它条件限制的患者,则多采用间接测定法。目前常用的最大吸氧量间接测定的方法如:Astrand推测法、PWC170法、12min跑等。 && &2.最大摄氧量的评定&& &最大摄氧量受多种因素,诸如民族、性别、年龄、遗传和训练等的影响。一般说来,男女儿童在青春期前,最大有氧能力无明显差别。性成熟后女子的最大摄氧量是男子的70%-75%;18-20岁男女青年最大摄氧量达到顶峰,以后逐渐下降;65岁的老人,最大摄氧量只相当于25岁青年的75%。就运动员而言,从事耐力项目的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比从事其它项目的运动员高。&& &最大镊氧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对于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意义。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对于划船运动员的重要性比相对值要大;相反对于长距离跑运动员来讲,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可能更有意义。 && &3.关于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 &(1) 问题的提出&& &每周锻炼几次、练多长时间才能保持和增进健康? 进行什么样的训练最合适?由于机能水平的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身体对训练的适应性反应又极复杂,因此,对这类问题很难统一回答。 & & 现就运动的次数、强度、时间、及活动方式等对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及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简要归纳如下:&& &①运动形式。大肌肉群能参与活动、周期性的、较长时间的、有一定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活动。如跑步、游泳、划船、骑自行车等。&& &②训练强度。最高心率的60%-90%,或最大摄氧量的50%至85%。&& &③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取决于训练的强度大小。一般在15-60min。非运动员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活动为宜,以免出现危险。&& &(2) 理论依据&& &如前所述,最大摄氧量受多种因素,诸如民族、性别、年龄、遗传和训练等的影响。就训练而言人体有氧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训练的次数、强度、持续时间、运动方式与起始的健康水平。为此有人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曾提出如下看法:&& &①最大摄氧量通过训练只能提高5—25%。其他72—95%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个别人通过训练则又可提高25%以上,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这些情况通常是因为总体重和脂肪重量的下降,按每分、每公斤体重毫升计算最大摄氧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起始的健康水平太低,因此锻炼后没有较大的提高。&& &②最大摄氧量的提高与训练次数有关。实验证明起码每周要保持三次的训练,如果每周少于两次训练,最大摄氧量的变化不显著。&& &③要想改进身体的组成,使去脂体重(净体重)的比例增大,每周的训练不能少于3次,每次至少持续20min,所消耗的热量每次应接近300千卡。如果每周训练4次,则每次消耗热量应接近200千卡。&& &④提高最大摄氧量的最低阈值。应为“最大心率储备”的60%左右(50%的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储备是指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再加上安静时的l/2的心率。&& &⑤持续训练是保持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停止训练两周,工作能力就会显著下降,停止训练4周到12周,已提高的健康水平可下降50%。停止10周至8个月后,健康状况就会回到训练前的水平.&& &⑥初次练跑每周三次以上,每次超过30min,有可能引起足、膝的损伤,为此可选用不同的项目进行交替练习。&& &⑦最近研究表明,年龄不是耐力训练的障碍。中老年人最大摄氧量的变化与青年人相似,只是年龄大的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训练。尽管最大摄氧量有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的倾向(可能是总体重和脂肪重随年龄而增加)但有材料证明,耐力训练可以改变这种倾向。&& &⑧力量训练不能提高最大摄氧量。最近的试验表明,采用中等负荷的循环力量练习,每组重复10-15次,组间休息15-30s,最大摄氧量没有或很小变化。&& &⑨短期的训练不能提高人体的有氧适应能力,最少需要10周到20周才能见效。对成年人来说,每周训练不应少于2次,每次不应少于10min,否则,不能起到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五) 血红蛋白 (HB)测定血红蛋白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常用方法之一。&& &1.血红蛋白的生理作用&& &(1) 运输气体(O2;CO2)&& &(2) 缓冲血液的酸碱平衡&& &(3) 调节血液中的氨基酸浓度&& &(4) 吸附代谢产物&& &2.评定标准&& &WHO标准:女子HB<120g/L;男子HB<130g/L。&& &中国大陆标准:女子HB<105g/L;男子<120 g/L。 &&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运动员在训练中和竞赛阶段,HB的值不能满足氧运输的需要就应考虑为运动性贫血,或亚理想HB,即运动员的HB低于氧运输所需的理想水平。&& &国外的亚理想HB的标准为:男子<160g/L; 女子<140g/L。&& &国内的亚理想HB的标准为:男子<140g/L; 女子<120g/L。&& &3.注意事项&&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 &(1) 不习惯运动的人,在开始训练阶段,由于血浆容量增加,可引起相对性贫血(pseudoamenia),也称高血浆容量反应。一般认为,高血浆容量反应,伴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浓度相对下降,不是真正的贫血。因为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虽有下降,但总血量增加,血红蛋白总量仍然是增加。机体通过增加心输出量来代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相对下降,以保证组织的供血、供氧。同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相对降低可刺激、动员红细胞生成素系统,加速红细胞生成,以维持其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成分的动态平衡&& &(2) 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的开始阶段,也会出现HB的下降,而这种下降是红细胞破坏增加所引起的。若继续坚持训练,多数运动员随着对大运动量心率的适应,HB回升,运动成绩明显提高。但也有少数运动员的HB持续下降,这可能与运动量、运动强度增加过快有关,也可能与过度训练及其它疾病有关,要及时查明原因。如无其他疾病存在,只要调整运动量、降低运动强度,适当注意营养,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就会较快恢复。(3) 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过高时也应考虑到其不利的影响。(4)铁储备下降的监测:铁储备开始下降,表现为SF低于12ug/L,TS、FEP和Hb水平正常。血清铁蛋白是诊断体内缺铁及铁负荷过多的一项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缺铁性贫血前期,血清铁蛋白就可以表现异常降低,并且储铁下降是血清铁蛋白降低的唯一原因,它测定方便,灵敏度高,成为群体普查的重要手段。国内外以血清铁蛋白&12ng/ml作为储铁耗尽或明显降低的标准。多年来,对运动性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研究多局限于血色素的测定,认为血红蛋白指标是评定体内是否缺铁的灵敏指标,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因为机体由缺铁发展到缺铁性贫血是一个延续过程,体内出现缺铁性贫血之前,已有不同程度的缺铁,但血红蛋白值可能是正常的,此时的缺铁具有隐蔽性,用血红蛋白值并不能检测出体内是否缺铁。缺铁性贫血发生,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120g/L)。在缺铁性贫血阶段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为:血清铁蛋白95.5-96.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76.9%,运铁蛋白饱和度50-76.9%,血清铁34.6-60%。最好选择二项以上指标组合可提高检出率,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二项指标的组合检出率可高达100%,漏检率为0%。因此,在评价运动员是否贫血时,要同时观察血色素(HB)水平和血清铁蛋白的含量。据研究报道:如果血色素(HB)较低,而血清铁蛋白正常时,运动员的贫血相对比较容易纠正;如果血色素(HB)较低,而清铁蛋白也耗竭时,说明储备铁已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的贫血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半年至一年)才能纠正。4.HB下降的处理a) & &查明原因,明确诊断。b) & &如发现引起HB下降的原发疾病,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c) & &在确定是运动性贫血后,可采取如下措施:&& & ①减少运动量,必要时暂停专项训练,边练边治,但要减小运动强度,避免长时间运动,如长跑、长距离竞走等。&& & ②加强营养,饮食应含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有机铁。服用补铁药物时,应同时服用VitC和胃蛋白酶,以促进铁的吸收。(六)尿蛋白&& &正常人每日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在150mg以下,约为40-80mg。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尿蛋白含量与一般常人无差别。运动引起尿蛋白增加的现象,称为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尿蛋白中蛋白质主要来自血浆蛋白,如安静时尿蛋白中血浆蛋白占57%,运动后可增至82%,运动后尿蛋白比安静时增加,可多达100倍不等。运动后尿蛋白增加的原因是运动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分泌增加,使肾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上升,滤过分数增加,使肾小球滤过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增多;运动时肾小管的重吸收已处于饱和状态,同时对某些小分子量的蛋白质的分泌加强,所以,运动性尿蛋白是肾小球-肾小管混合性尿蛋白,但以肾小球尿蛋白为主。&& &应用尿蛋白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尿蛋白和运动量的关系&& &运动后尿蛋白的数量和运动量有关,尤其和强度关系最大,因而可由尿蛋白出现的数量来评定运动量,特别是评定运动强度。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开始运动员身体不适应,尿蛋白的排出量增多,如继续坚持一阶段训练后,在完成相同强度的训练时尿蛋白的排出就会减少,这是运动员机能状况适应的表现;如尿蛋白不减少反而增加时,则可能是运动员身体状态不良的表现,应酌减运动强度或运动量。&& &2.尿蛋白和身体机能的关系运动性蛋白尿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有些人在运动后易出现,而且排出量较多,另一些人则不易出现,即使出现数量也较少,和训练水平关系不大,这种差异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但这种个体差异的表现仍具有一定特点,即同一个体在完成相近的运动量或相同项目的比赛时,尿蛋白的数量相对稳定。当训练水平提高时,尿蛋白的数量就减少;当身体机能下降时尿蛋白的排出就增加,故当尿蛋白的排出量在运动后突然增加时(3-4倍),有可能是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造成的,要及时查明原因。因此,应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时,宜在每天训练课后取尿系统观察。&& &3.尿蛋白和运动环境及年龄的关系有研究报道,在低温环境中运动时尿蛋白的阳性率增高,如冬游;此外,高原训练,低氧分压也可刺激尿蛋白的分泌增加。就年龄而言,尿蛋白的出现率有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4.运动性尿蛋白与病理性尿蛋白的区别&& &运动性尿蛋白是生理现象还是病理现象,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运动性尿蛋白属于良性、机能性尿蛋白。但当运动后尿蛋白的排出增加时,首先要明确诊断是否有泌尿系统疾病,排除疾病因素后,才能考虑下一步的安排。运动性尿蛋白与病理性尿蛋白的主要区别如下:a) & &运动性尿蛋白与运动训练有密切关系,运动性尿蛋白出现在训练后的第一次尿中,且在运动后数小时内消失,一般不超过24小时。b) & &运动性尿蛋白出现时,运动员多没有不良感觉,且预后良好。c) & &病理性尿蛋白的出现多与运动训练关系不密切,即使在安静状态也有尿蛋白,而且运动后排出增加,具有持续性、长久性的特点。d) & &病理性尿蛋白存在时,患者除尿蛋白外,还伴有不良感觉及症状,如血尿、管型尿、浮肿、高血压等。(七)血乳酸&& &乳酸是糖代谢(无氧糖酵解)的重要产物。在进行肌肉活动时其生成率和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糖原含量、环境温度以及缺氧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组织中产生的乳酸经过弥散进入血液后,在运动时通过氧化、糖异生作用以及汗尿排泄也能消除一部份,所以在运动过程中某一瞬间的血乳酸浓度可能是生成率和排泄率的代数和。激烈运动后整个恢复过程中上述排泄机制加强,血乳酸的恢复曲线呈双项指函数形式,逐渐恢复到安静时的水平。在运动后5min左右出现血乳酸峰值。目前,用血乳酸指标主要进行有氧代谢能力的评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得到一条负荷强度——血乳酸浓度曲线,曲线右移表示有氧代谢能力高,反之表示有氧代谢能力低。在绘制负荷强度一一血乳酸浓度曲线时,通常采用连续或间断性逐级递增负荷试验,起始强度因运动员的运动项目、训练水平和性别不同而异,这样进行5一6级负荷试验。在自行车测功计上起始功率可选定60w &(女)和90w &(男),每递增一级是30W或50w。在活动平板上起始速度可选10km/h ,每递增一级是2Km/h(坡度为5%)。每级负荷持续时间不少于3min,在每级负荷后即刻取耳血(或手指血)测定血乳酸值,从而可描绘负荷强度——血乳酸浓度曲线。一些学者把4mmol/L血乳酸值对应的负荷强度看作有氧向无氧代谢的转换点,称无氧阈。(八)血尿素 && &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氮物质在分解代谢中,先脱下氨基,氨在肝脏转变为无毒的尿素,经血循环至肾脏排出体外。正常人其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之中,故血尿素保持相对稳定。&& &成人安静时血尿素为28-40mg%。&& &运动时肌肉中能量平衡遭到破坏,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加强,尿素生成增多而使血中含量升高,其数量可增高达10%至100%。一般在30min以内运动时,血尿素变化不大,只有超过30min的运动后血尿素含量才有较明显的增加。身体对负荷的适应性越差,则运动生成的尿素就越多。&& &运动引起血尿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是:①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加强。在30min以上运动时,骨骼肌中蛋白质参与供能加强,肌肉中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脱氨基,碳链被氧化,氨基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丙氨酸,通过血循环在肝中丙氨酸再脱氨基而生成尿素,致使血尿素增加;②运动使肌肉中酶因老化分解加强,其分解代谢最终产物尿素增多;③长时间激烈运动,肌肉能量平衡遭破坏使ATP不能迅速合成时,而生成AMP。 AMP在肌肉中易脱氨基生成IMP(次黄嘌呤核苷酸),氨转变为尿素,使血尿秦增加。加之,运动时排汗增加,尿排泄减少,使血液浓缩,造成血液尿素增加更为明显。&& &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不仅发生在不适应的运动时,还会延续到运动后休息期,所以常表现为运动后次日或第2-3天还保持较高的分解代谢,经休息后可以恢复,但恢复速度和运动员训练程度及机能状态有关。如果血尿素在运动后升高,在次日晨恢复至正常或比原来水平低些,说明身体对负荷适应;如果血尿素在训练期晨起时停留在升高水平或连续几天升高,说明身体尚未恢复,对运动量不适应;如果运动员在训练开始不适应,或对环境不适应(如高原训练),开始几天晨起血尿素升高,但在其后的训练中,身体逐渐适应后,血尿素又会逐渐下降到原先水平。&& &因此,血尿素在评定机能状态时,可概括出三种变化类型:① & &在训练期中晨起时血尿素含量不变;说明运动量小,对身体刺激不大;② & &在训练期开始晨血尿素上升,然后逐渐复至正常。说明运动量足够大,但身体能适应;③在训练中晨血尿素逐日上升。说明运动量过大,身体不能适应。因此,在训练期可每天或隔天、或大运动量训练后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来评定身体机能状态。在一次训练课后,血尿素超过50mg%时,就是运动量过大,要注意调整运动量。(九)睾酮睾酮是体内主要的促合成代谢激素之一,它除了维持男子性功能和副性特征外,还刺激组织摄取氨基酸,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纤维和骨骼生长,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储备,维持雄性攻击意识。1.睾酮及相关指标的测定及其意义(1)清晨安静状态下血总睾酮测定&& &首选指标,主要反映训练后HPG轴功能恢复情况。其特点是直接、简便、快速。在强化训练阶段做定期(如一个月)或不定期的检查是必要的。血睾酮值的个体差异较大,仅以某一次的测值与正常人的参考范围作对比来判断高低是不够全面的,注意积累资料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更为有意义。一般认为:在不受任何药物干扰的情况下,当运动员增加训练量后血睾酮值低于这个训练周期开始时的25%持续不回升就应进行调整。(2)安静状态下血游离睾酮与血皮质醇测定Adlercreutz首先提出,血浆游离睾酮与皮质醇的比值是判断运动员过度紧张出现的灵敏指标,认为此比值下降超过30%或小于0.35×10-3大多伴有过度训练症状出现。只测定游离血睾酮并不能全面反映血中有生物活性的睾酮。(3)血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测定&& &首先通过SHBG的测定,结合血总睾酮的测值全面了解血中有生物活性的睾酮量。另外,女性的雄激素分泌不具有LH与性腺之间的反馈调节,卵巢分泌的雄激素一定程度上是通过SHBG的合成量与激素代谢廓清率来调控的,因此,在女性测定SHBG还能反映出机体对睾酮的调控情况。(4)清晨安静状态下血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测定当血睾酮水平较低时,如果伴有LH和/或FSH无明显变化或降低,表明垂体功能有所下降;如果LH与FSH升高提示无垂体功能的下降。有关优秀运动员机能检测和评定的有效指标还有很多具体内容见附录(2001,依冯连世,冯美云等)。&& & & & & & & & & & & & & & & & & & &王安利(北京体育大学) 专题十二附录: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方法和评价标准表12-1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评定系统 & & 生化 指标 & &正常值(范围) & & & & & 简易评定方法 & &备注心血管 & & & &系统 & &心率 血压 & & & 45—mmHg & &1. & &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减慢,提示有过度疲劳或疾病的存在;2. & &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衡量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或身体机能状况。1. & &安静时收缩压升高20%左右,并持续2天以上时,可能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2. & &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或出现梯形反应、无休止音及运动过程中收缩压突然下降达20mmHg时,预示运动员机能不良。 & &免疫系统 & &IgGIgMIgACD4/CD8NK细胞血浆谷氨酰胺 & & 8--16g/L1.4--4.2g/L0.5—1.9g/L1.5—2.μmol/L & &大负荷训练后期,IgG、IgM、IgA及CD4/CD8比值、NK细胞表现为非常显著的下降,表明运动员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如果高于正常值,机体有感染的可能。下降50%以上为过度训练或免疫能力降低的表现 & &应结合T、C及T/C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内分泌系统 & &血浆睾酮 (T)血浆皮质醇(C) &T/C儿茶酚胺 & &男:350—850ng/dl女:20—70ng/dl上午8时: 6-16μg/dl下午4时:2-9μg/dl午夜0时:2-5μg/dl血浆肾上腺素100μg/L以下;去甲肾上腺素500μg/L以下;尿肾上腺素15μg/日以下;去甲肾上腺素120μg/日以下 & &1. & &基础值高者适宜从事力量性运动项目;2. & &大负荷训练后血睾酮下降,皮质醇上升,为机能状态差或过度疲劳;3. & &相同训练条件下,浓度高是机能好的表现。 1. & &训练量过大,血浆皮质醇浓度上升幅度加大;2. & &相同负荷运动时,血浆皮质醇浓度上升的幅度下降,是适应运动量的表现;3. & &运动后恢复期,血浆皮质醇浓度下降速度慢,恢复时间长是机能状态差的表现。当低于训练期前25%而又不回升时应调整训练计划,一旦睾酮/皮质醇比值低于原始值的3O%,便可定为过度训练。1. & &相同负荷运动时血浆儿茶酚胺浓度上升的幅度减少,是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2. & &相同负荷运动时尿儿茶酚胺浓度上升的幅度减少,是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3. & &运动后尿排出量高,是应激程度大,机体不适应的表现.4. & &训练水平高者,运动后尿儿茶酚胺值低;训练适应后,升高的值下降 & &大负荷训练周期内,只要不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即可。氧转运系统及贫血 & &HbHct血清铁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RDW & &男:120- & 170g/L女:110- & 150g/L男:35-50%女:30-47%37-158ng%40-150μg/L252-429mg% & &1. & &男运动员Hb低于120g/L,女运动员低于11g/L时,可诊断为运动性贫血;2. & &SF低于40μg/L,如果伴随着Hb的下降,既是运动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低于20 μg/L,严重缺铁;3. & &如果Hb较低,而血清铁和SF正常,则需要观察转铁蛋白的测定值。4. & &RDW突然持续升高,可能有潜在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但要结合SF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 &应结合睾酮、皮质醇及T/C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神经系统及感觉机能 & &两点辨别阈闪光融合频率 &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 & 训练课前或正常安静时测定作为正常值 32-38Hz & & 在训练课结束后或大负荷训练后恢复期测定与正常值进行比较。比值小于1.5为无疲劳出现;大于1.5而小于2.0为轻度疲劳;大于2.0为重度疲劳。训练后测定值与训练前正常值之差:1.0-3.9Hz为轻度疲劳(休息后当日可恢复);4.0-7.9Hz为中度疲劳(睡一夜可恢复);8.0Hz以上为重度疲劳(休息一夜后不能完全恢复)。6级: 根本不费力;  & &7-8级: 极其轻松;9级: 很轻松; & & & & 10-12级: 轻松;12-14级: 有点累; & & 15-16级: 累;17-18级: 很累; & & & 19级: 极累;20级: 精疲力竭。 & &骨骼肌系统及组织损伤 & &CKLDH血清肌红蛋白 & &男:10-100IU/L女:10-60IU/L125-290IU/L0.35-4.97nmol/L & &1. & &训练后血清酶活性的幅度与恢复的快慢,可反映训练负荷的大小及身体的适应情况;2. & &大负荷训练2-3天后,血清CK仍高于200IU/L时,表明负荷较大,身体尚未恢复;3. & &应排除由于心肌损伤造成的血清酶升高的可能性,再判断骨骼肌的负荷更为合理。 & &评价时应注意血清酶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物质能量代谢及代谢能力 & &体 &重体脂%血乳酸血尿素血氨尿蛋白尿胆原尿潜血尿比重VO2maxVO2max平台持续时间无氧阈无氧功 & &&2mmol/L 4-6mmol/L20-110μmol/L晨安静时随意尿&10mg%晨安静时随意尿&2mg%1.015-1.025 & &一段时间内呈进行性下降,有可能是过度训练或疾病原因(控体重运动员除外)因性别、年龄、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1. & &运动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大,表示运动强度 &大;训练适应后升高幅度减小。2. & &乳酸阈值:4mmol/L;3. & &主要无氧代谢区:&12mmol/L1. & &动后血尿素增值大,表示负荷量大或机能下降;训练适应后增值减小;2. & &一般认为运动后不超过8.4mmol/L为宜;3. & &评价时应注意膳食结构对血尿素的影响。1. & &相同负荷运动后,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血氨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小;2. & &运动性高血氨是机体疲劳的重要标志。1. & &运动后15min取尿测定,尿蛋白排出量越多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或机能差。应注意个体差异,宜系统观察。2. & &负荷量大时,排出量增多,适应后排出量减少。3. & &大负荷训练期间,晨尿蛋白值能够恢复到正常范围或不持续增加,即属于正常1. & &大运动量训练次日晨低于2mg%时,机体适应训练,机能可恢复;2. & &大运动量训练后, Hb下降,尿胆原排除量持续增加,运动员疲劳感增强,则应调整训练。大负荷训练后,出现尿潜血,表明机体对负荷不适应或机能状况下降。1. & &大运动量或长时间训练后可引起尿比重增加,次日可恢复正常范围,即为机能良好的表现。2. & &尿比重持续高水平,可能机体处于脱水状态。1. & &优秀耐力运动员,随着训练水平和有氧代谢能力的不断提高,VO2max、无氧阈值增大,其对应的血乳酸值下降。2. & &随着速度力量训练水平及无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无氧功值增加。 & &应注意个体差异,宜系统观察。糖缺乏或蛋白质摄入量较多,会引起血尿素增加。表12-2 &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的密度&& 检测周期 & & & & & & & & & & & 指 & & &标日检测指标周检测指标周—月检测指标阶段性检测指标 & &心率、血压、尿蛋白、尿胆元、尿潜血、尿酮体、尿比重、血乳酸、血尿素及皮肤两点辨别阈、闪光融合频率、主观体力感觉、体重等;体重、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细胞压积(Hct)、白细胞、血氨、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CK)、MDA、IgG、IgM、IgA、心电图等;血睾酮(T)、皮质醇(C)、T/C、游离睾酮、IgG、IgM、IgA、CD4/CD8细胞比值、GOT、GPT、MDA等;VO2max、无氧功、GOT、GPT、最大吸氧量稳态、体脂(体脂%)等&说明:根据实验条件及检测目的,供选择参考。&表12-3 &训练课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生理生化评定生化指标 & & & & & & &评定负荷强度 & & & & & & 评定负荷量&&HR血乳酸 & &根据个人最大心率百分数评定运动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大,表示运动强度大;训练适应后升高幅度减小。乳酸阈值:4mmol/L;主要无氧代谢区:&12mmol/L & &血尿素 & & & &1.运动后血尿素增值大,表示负荷量大或机能下降;训练适应后增值减小。2.一般认为运动后不超过8.4mmol/L为宜。尿蛋白 & &运动后15min取尿测定,尿蛋白排出量越多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或机能差。应注意个体差异,宜系统观察。 & &负荷量大时,排出量增多,适应后排出量减少。血清肌酸激酶 & &血清肌酸激酶活性越高,表示运动强度越大;适应后升高幅度减少;疲劳时:&200IU/L & &尿胆原 & & & &负荷量大或机能下降时,排出量增加。表12-4 & 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的评定可选用的生化指标 & &身体机能恢复的评定HR血乳酸 & &晨安静时心率恢复到平时的正常值运动后血乳酸消除快,恢复时间短,表示有氧代谢能力强。血尿素 & &运动次日晨或训练周晨达4~7mmol/L以下为机能恢复尿蛋白 & &运动后4小时或次日晨尿蛋白消失是身体机能恢复的表现尿胆原 & &运动次日晨值大于安静正常范围是机能未恢复的表现表12-5 &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的综合评定选用的生化指标 & & & & & & & & & 最佳身体状态评定血红蛋白 & &赛前血红蛋白处于本人最高水平上血尿素 & &晨安静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的上限(5~7mmol/L)血睾酮/皮质醇 & &血睾酮值高,且血睾酮/皮质醇比值保持在正常值范围或自身的高水平上血清肌酸激酶尿常规指标IgG、IgM、IgA & &晨安静时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降至100IU/L以下晨安静时,各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各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 & & & & & &表12-6 &高原训练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与评价选用的生化指标 & & & & & & & & & 评定方法HR & &高原训练的中后期,晨脉恢复到平原值或低于平原值,是机体适应的表现血红蛋白 & &高原训练中后期,值下降是训练负荷过大的反映红细胞 & &高原训练中后期,值下降是训练强度过大的反映血乳酸 & &进行定量负荷或训练方法的评价血尿素 & &晨安静值应控制在正常范围的上限(5~7mmol/L)血睾酮 & &高原训练期间,应控制血睾酮值不低于正常值范围的下限血清肌酸激酶尿蛋白尿胆原尿潜血 & &晨安静时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应低于200IU/L晨安静时,连续3天或以上超过正常范围时,是疲劳的表现,应调整训练量晨安静时,连续3天或以上超过正常范围时,是疲劳的表现,应调整训练量出现阳性时,是负荷强度过大的表现表12-7 &过度疲劳时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评价选用的生化指标 & & & & & & & & & 评定方法HR & &晨脉明显加快血红蛋白 & &处于较底水平或下降趋势红细胞 & &处于较底水平或下降趋势血乳酸 & &安静值超过正常值范围,运动时的最大乳酸值下降血尿素 & &晨安静值在8mmol/L以上为疲劳;持续几天超过8mmol/L或持续升高为过度疲劳血睾酮/皮质醇 & &下降25%为疲劳;下降30%或持续下降为过度疲劳血清肌酸激酶尿蛋白尿胆原尿潜血IgG、IgM、IgA两点辨别阈闪光融合频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 &晨安静值持续高于200IU/L或完成定量负荷时的值明显升高运动后比原来负荷后的值突增3~4倍;晨安静时,连续几天处于较高水平或持续升高晨安静时,在4~6mg%为疲劳;连续几天超过4~6 mg%为过度疲劳完成定量负荷后,出现阳性或连续几天在晨安静时为阳性明显下降比值大于1.5而小于2.0为轻度疲劳;大于2.0为重度疲劳。8.0Hz以上18级以上
最新喜欢:
发布于: 08:23
结束了?好像没完的样子
奥运会冠军
金币1205枚
发布于: 09:20
怎么还有乱码????
亚运会冠军
这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2:46
不错,学习了 &
一级运动员
<span class="lou J_floor_copy" title="复制此楼地址"
data-hash="read_楼#
发布于: 23:47
有乱码,挺久远挺有用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或者&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