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正中线从肚脐到心口到肚脐疼什么原因有一长形肉块,是肌肉吗

为什么扣肚脐眼会肚子疼?_百度宝宝知道肚脐竟然是中医养生要穴!若会调养能治百病
我的图书馆
肚脐竟然是中医养生要穴!若会调养能治百病
肚脐竟然是中医养生要穴!若会调养能治百病 _夏一文心灵禅语_新浪博客
&&& 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 温养肚脐,可鼓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往下可以温肾,上润养五脏,《伤寒论》上说人类大多慢性疾病往往是湿气寒气邪气入侵,未能排除体外而导致阳气不足,五脏不调,所以百病易生,我妙心自己练过气功,丹田就在此地,就在2011年元旦因念大悲咒给弟弟治流感,不料当晚他好点了,我感冒了,可是病根咳嗽多日不能祛除,无奈我念药师佛菩萨观世音菩萨,突然就想起南师说过神阙穴(肚脐)的作用,因为能量进入的通道能快速的进入五脏六腑而增强阳气,当时很快就发高烧排毒,1小时候咳嗽就很轻了,4-5天痊愈了。使药效增强百倍,若具体说里面的机理是很复杂的。自己去体会吧。
&&& 摘自南怀瑾先生《我说参同契》讲肚脐的秘密如下:
&&& 道要正常,正常就是道,平常就是道,千万要注意啊!所以讲水火交感,水火相交,火在下水在上,这是比喻而已!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属于旁门,不过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你们也可以用。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 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那个温灸器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这个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气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凉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脚底心还发暖,冬天脚都不怕冷的,一定长寿。
&&& 保暖肚脐
&&&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此外,天气冷,着凉感冒,身体冰冷,都可以用热水袋以及热力宝温让神阙穴,或者补品或者一切诸药等切片或者碾碎用纱布绑在肚脐上,能快速的调养五脏,恢复五脏机能,有很多高人凭此一法活百岁而无一病已多人亦,这里的学问太大了。别看是一个肚脐眼,里面也有几本书写不下的妙法,调养一切疾病,甚至成仙成圣,妙心本人实践之,的确有不可思议的效果。调养肚脐眼是调养五脏,调养经络,完全不同西方的头痛医头,脚痛割脚的治标的方法。一切疾病皆有因缘,犹如大树,需要阳光空气水等等条件还需要时间才有果实(病),西医就是直接摘果或者切枝,时间久了或者复发,或者转移,原因是树根未断,诸缘依在,因缘聚集,果自然生。所以中医乃是因缘法,是佛法,是药师佛菩萨们的心血,所以真正的圣医,是一切万物都可以为药,从何而生,即让其从何而灭,晓起因缘,断其因缘,病自然消。而现在的圣医(犹如佛菩萨圣人)已寥寥无几,而圣人法(治疗人疾病的方法药方)却广泛流传,现在有病大都是按药方抓药,有几个医生能根据病人情况,独自配药?以前人有定力,心清净,故能感触到十二经络以及百脉的运行,还有万物都有何药性,入何一脏腑?能起多大的药性,并且此等药性用何物可以化解。给人治病要看每个人生下来五脏六腑皆有先天虚之之处,皆有一切定数的病,现在认为是迷信删掉了,这个和业力有关系,和因果有关系,是很有规律的。再细说就多了,简略说就是看脏腑虚弱情况,用何等药量调养多少周期,需要何时服药,都要看经脉运行情况,脏腑虚实情况,药多余毒存,药少力不足。现在能做到用药恰到好处的,能看闻尝而知药性的人已经很少很少,我知道的几乎是XX。所以我们不要因为不了解它而轻视他,中医就是佛法,就是因缘法,佛法也就是中医。中庸的医生之道,医治一切众生的身口意业之身心疾病。而存留下来的,我们重视的只是物质而已,很多重要经典或者失传,或者隐秘,犹如佛法,无福德人以及无缘之人不能见之,今简略说,佛法医学本同一体,是让众生离苦得乐,当知佛法有不可思议无穷无量诸法,当打开药师法门的大门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佛教不仅仅是重视这个精神,也有身体调养方面的妙法,比中医不差,很多理论是相通的。妙心小序,若有不足请多指点,个人愚见,若有所取,随喜随用,若无所得,清净自然。
&&&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 此外,穿着露脐装会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而且脐部肌肤较娇嫩,易于受损,脐眼又容易汇集污垢,如不小心也会引起感染。
&&& 揉按肚脐
&&& 按摩脐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泻者可调,秘结者可通。方法: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按摩36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按摩36圈。
&&&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温养神阙穴的作用。
&&& 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 气聚肚脐
&&& 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质,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质向全身扩散。一呼一吸为一次,习练24次。长期坚持习练,可温阳补虚,还阳和中,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有效。
&&& 根据国外医生临床发现,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与否。
&&& 1. 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 2. 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 3. 圆形:女性肚脐若为正圆形,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 4. 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小心注意。
&&& 5. 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 6. 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 7. 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 8. 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 9. 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 10. 肚脐浅小:表示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
肚脐竟然是中医养生要穴?!
核心提示: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
  皮薄凹陷,无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温养肚脐,可鼓舞一身之。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急慢性、、顽固性、、、等病症。
  保暖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经期延长、等。
  此外,穿着露脐装会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而且脐部肌肤较娇嫩,易于受损,脐眼又容易汇集污垢,如不小心也会引起感染。
  自制肚兜
  将药物研成细末,制作一些保健肚兜,也可达到护脐、保暖、除病的目的。
  1. 治痛:、甘各1克,、、、、吴茱萸、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艾叶30克,制成肚兜,日夜兜于胃脘部,每月换药一次,连用3~4月。
  2. 治:巴戟天、淫羊藿、金樱子、葫芦巴各10克,阳起石12克,柴胡6克,做成肚兜,佩带于脐部,每10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敷药兜15~30分钟。
  3. 治慢性:红花、桃花、乌药、萆各15克,车前子、金钱草、败酱草各20克,刘寄奴、白花蛇舌草各30克,制香附18克,做成药兜,佩带于脐部,每15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热敷药兜15~30分钟。
  揉按肚脐
  按摩脐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泻者可调,秘结者可通。方法: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按摩36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按摩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温养神阙穴的作用。
  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灸肚脐
  古时有不少“灸脐”使人健康长寿的记录。保健灸可用“艾卷”或“艾炷”施行。其中用艾条灸肚脐,是日常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保健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把艾条(中药店有售)的一端点燃,放在距离肚脐处皮肤2~3厘米处悬灸,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刺激穴位和燃艾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
  “艾炷”灸是用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宝塔”状艾粒,放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或在“宝塔”下面垫上姜片或盐末等,称为隔姜灸、隔盐灸。神阙穴的隔盐、隔姜保健灸法,可间隔进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点灸之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点燃3~5个小“宝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疮、饥饿状态的人,以及饭后2小时内最好不要灸。
  灸神阙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可能会烫伤局部皮肤,所以我们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来代替艾灸。但水温不宜太高,感觉温热舒适即可,热敷期间若水袋温度降低就应立即更换。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如敷以黄连粉、牛黄粉能退热;檀香、细辛粉调酒敷可缓解;用珍珠粉、丹参粉敷贴能治;砂仁、枳实敷可调治消化不良。
  慢性病防治:药物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0.5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药物即可。3日换药1次,5~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2~4个疗程。
  治疗高血压:吴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细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肚脐,将药粉5~10克放入肚脐中,外以固封。3天换药1次,1月为1疗程。
  治疗:3克碎成细末,将药粉放入脐内,暖水袋隔布脐部,取汗出(也可用电吹风加热)。
  治:可选用、、、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7日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治:选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治:可选用、、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治、、腹痛: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中药敷脐注意事项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敷脐疗法作用迅速,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急性病变、体内有、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
  肚脐拔罐
  选大号火罐一个,应用闪火法,将火罐拔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肚脐拔罐可治疗、痢疾、久泻、荨、等。
  肚脐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消除疲劳。
  气聚肚脐
  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质,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质向全身扩散。一呼一吸为一次,习练24次。长期坚持习练,可温阳补虚,还阳和中,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有效。
  根据国外医生临床发现,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与否。
  1. 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2. 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3. 圆形:女性肚脐若为正圆形,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4. 海蛇形:为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小心注意。
  5. 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6. 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7. 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等疾病。
  8. 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9. 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粘连性,肚脐会向内凹陷。
  10. 肚脐浅小:表示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
肚脐竟然是中医养生要穴(五则)
今天在厦门日报看到一文,介绍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脐上,不过十来分钟,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读完想想有道理,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寒凝鼻窍所致,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效,所以记在此。-
刚刚实验了一下,一贴下去足三里和风池穴就开始发涨,接着腰眼发涨发热,不过我是用高粱酒混合艾叶,然后用手心放在上面,二十分钟后全身舒服,真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最初的效果竟然是整条膀胱经和胃经,而膀胱经的起点是鼻子上的晴明穴,胃经的起点是迎香穴,然怪对鼻窦炎特效,以后这类患者不用再服用抗生素了,厦门日报的这个提供者功德无量。-
不过有一点便秘者不宜,酒最好用高粱酒泡过的药酒。
肚脐竟然是中医养生要穴
  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属于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  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  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温养肚脐,可鼓舞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  保暖肚脐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此外,穿着露脐装会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而且脐部肌肤较娇嫩,易于受损,脐眼又容易汇集污垢,如不小心也会引起感染。  自制肚兜  将药物研成细末,制作一些保健肚兜,也可达到护脐、保暖、除病的目的。  1. 治胃寒痛:荜茇、甘姜各1克,甘松、山萘、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艾叶30克,制成肚兜,日夜兜于胃脘部,每月换药一次,连用3~4月。  2. 治阳痿:巴戟天、淫羊藿、金樱子、葫芦巴各10克,阳起石12克,柴胡6克,做成肚兜,佩带于脐部,每10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敷药兜15~30分钟。  3. 治慢性前列腺炎:红花、桃花、乌药、萆各15克,车前子、金钱草、败酱草各20克,刘寄奴、白花蛇舌草各30克,制香附18克,做成药兜,佩带于脐部,每15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热敷药兜15~30分钟。  揉按肚脐  按摩脐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泻者可调,秘结者可通。方法: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按摩36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按摩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温养神阙穴的作用。  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灸肚脐  古时有不少“灸脐”使人健康长寿的记录。保健灸可用“艾卷”或“艾炷”施行。其中用艾条灸肚脐,是日常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保健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把艾条(中药店有售)的一端点燃,放在距离肚脐处皮肤2~3厘米处悬灸,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刺激穴位和燃艾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  “艾炷”灸是用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宝塔”状艾粒,放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或在“宝塔”下面垫上姜片或盐末等,称为隔姜灸、隔盐灸。神阙穴的隔盐、隔姜保健灸法,可间隔进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点灸之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点燃3~5个小“宝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高血压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疮、饥饿状态的人,以及饭后2小时内最好不要灸。  灸神阙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可能会烫伤局部皮肤,所以我们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来代替艾灸。但水温不宜太高,感觉温热舒适即可,热敷期间若水袋温度降低就应立即更换。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如敷以黄连粉、牛黄粉能退热;檀香、细辛粉调酒敷可缓解心绞痛;用珍珠粉、丹参粉敷贴能治失眠;砂仁、枳实敷可调治消化不良。  慢性病防治:药物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0.5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药物即可。3日换药1次,5~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2~4个疗程。  治疗高血压:吴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细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肚脐,将药粉5~10克放入肚脐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月为1疗程。治疗风寒感冒:白芥子3克碎成细末,将药粉放入脐内,暖水袋隔布外熨脐部,取汗出(也可用电吹风加热)。   治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7日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治呃逆:选用橘皮、半夏、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治脾胃虚寒型胃痛: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遗尿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肚脐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TIPS:中药敷脐注意事项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敷脐疗法作用迅速,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  肚脐拔罐  选大号火罐一个,应用闪火法,将火罐拔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肚脐拔罐可治疗哮喘、痢疾、久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肚脐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消除疲劳。  气聚肚脐  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质,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质向全身扩散。一呼一吸为一次,习练24次。长期坚持习练,可温阳补虚,还阳和中,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有效。  根据国外医生临床发现,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与否。  1. 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2. 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3. 圆形:女性肚脐若为正圆形,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4. 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小心注意。  5. 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6. 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7. 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8. 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9. 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10. 肚脐浅小:表示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
推拿肚脐健脾胃 推拿不同部位养生作用不同
  推拿养生主要是通过对身体局部刺激,促进整体新陈代谢,从而调整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以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舒筋活血,健身,防病之效果。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素问·血气形志篇》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素问·调经论》也指出:"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之作用。由于按摩大多是循经取穴,按摩刺激相应穴位。因而,可使气血循经络运行,防止气血滞留,达到疏通经络,畅达气血之目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推拿养生的作用
  (二)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营卫气血周流,则可贯通表里内外,脏腑肌腠,使全身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营卫相通,气血调和,机体皆得其养,则内外调和,阴平阳秘。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中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按摩就是依据中医理论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而分别运用不同手法,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
  (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
  推拿不但能通过健脾和胃,促进气血的生成,而且通过疏通经络加强肝脏的疏泄功能来促进气机的条畅,促使人体气血充盈,条畅。
  不同部位推拿的作用:
  头部:
  中医学认为,头为十二经络的诸阳经会聚之处,百脉所通,系一身之主宰,对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当各种原因导致头部的神经、血管、脑膜等组织受到不良影响,就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等多种不适,严重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做头部的保健按摩,可以促进清阳上升,百脉调和,清醒头脑,增强记忆,又能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状况,使人精神振作,容光焕发。还可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神经血管性头痛、面神经麻痹、感冒等症。
  穴位:
  中医认为,按揉穴位可以有效止鼾。每天早晚各1次,每个养生穴位按摩5分钟,可以按照阴陵泉—丰隆—中脘—天枢的顺序来做。
  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
  天枢穴
  此养生穴位在腹中部,离肚脐眼正中2寸。取穴的时候从肚脐眼正中向左或者右量2横指即是。天枢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湿生痰,用它与中脘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腹部:
  1、正反揉脐。用手掌放在肚脐部,先顺时针揉50次,再逆时针揉50次。因肚脐及周围有神阙、肾俞等穴位,刺激这些穴位,醉酒的不适症会相应缓解。
  2、上下擦腹。用手指上起剑突(即胸骨下端突起处),下至耻骨联合(即阴毛附着处)反复揉擦以有温暖感为止,可以来回20次。此处有丹田、神阙等诸多要穴,按摩此处主要是调节胃功能,调畅升降出入,以达到健胃、疏肝解郁之功效。
  3、拇指揉按足三里穴、中脘穴,加揉足底胃反射区、太冲、中封,以增强肝的解酒毒功效;最后可揉脾经的太白穴。如果伴有头痛、头昏,可按摩百会及双侧太阳穴。
按压神阙 万病自灭
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让人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
对于养生或疗病来说,每天压肚脐眼儿也是妙用无穷的一招。方法很简单:只要用手指压在肚脐眼上,不需要进行任何揉动,根据自己的舒适程度调整一下按压力度的大小就行了,如果感觉压得太紧,就放松一点,如果感到太松了没感觉,就压重一点。按压时要平心静气,把意念集中在肚脐眼儿上,数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压脐的时间就够了,每天压一次即可。有一位失眠患者,坚持了一段时间压脐后,打电话给周尔晋先生,问:“你说要自然呼吸100次,我只数到50次就睡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位性功能障碍的患者,坚持每天晚上临睡前压脐,3个月后性功能就恢复了正常。
肚脐眼儿就是神阙穴,在任脉上。阙,是君主所居住的宫城的门,“神阙”就是元神的门户。民国时期的针灸奇书《会元针灸学》上写道: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有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腕,下有胞门、横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如荷茎,系于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满胎,则神注入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这段文字说明了神阙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疗效。我们都知道,脐带是婴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是胎儿身上最先长出来的东西。有了脐带,然后再生肾,肾是水脏,所以是“天一生水”,是人体生长的开端。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压脐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只不过,这时孩子不再是从母体吸取营养,而是从生命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元气。
所谓元神和元气,就是指人在生命开端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气,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命。元神和元气一直伴着人走完生命的全程,而很多疾病都源于元气的衰弱,比如,精神萎靡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以及由气虚、气陷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子宫垂脱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至可能伴随人一辈子,但只要重新激活元气和元神,任何病都能很快治愈。
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们,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的穴位。
古人十分重视用神阙穴来养生和治病。神阙穴可灸不可针,古时候的医生遇到有人中风不省人事,总会灸这个穴,有时甚至灸到100壮乃至几百壮。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神阙穴一壮故也。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这段话告诉我们,灸神阙穴可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四肢无力。
灸法也很简单,只要您在穴位上拿艾绒堆一个柱,在柱头点火,艾绒就会燃烧,等燃烧到肚脐眼儿稍有疼痛的时候,马上用手把艾绒按灭。这就算一壮。灸100壮则要重复上述动作100次。有时候,还可以在艾绒底下垫一片薄薄的鲜生姜,这即可以保护穴位的皮肤,又因为生姜的辛温之气可入人体,效果更佳。所以,大家如果要灸神阙,我建议最好垫一片生姜。更简单一点的,还可以直接用从药店买回的清艾条,点燃后在肚脐附近熏烤。坚持艾灸,不久,您会发现身体变得非常舒服。
对于我的那些老病号,我总是嘱咐他们自己在家里灸神阙穴,还有一些虚寒体质的朋友,我更会把艾条送到他手里,让他回去后一定要用。
歌曰:常灸神阙穴,万病自会灭。
如果想采取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压脐,效果也十分好。压脐操作虽然简单,但每一个步骤都是大有学问的。压脐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意念集中在神阙穴上呢?人的意念其实就是“神”,就是神药,属于“心神”,平时,我们忙于应付身边的工作和生活,心神都是散乱的,元气元神就在这种散乱的状态中不断耗散。压脐的时候,把心神收拢,让它回到“神阙”,因为这里才是它的故乡,如此元气、元神在没有耗散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出来。有人也许会说:“我无法集中意念,总是胡思乱想,怎么办呢?”有办法!当您在压脐时默数自己呼吸的时候,意念自然就慢慢集中了。所以,我们压脐的时候要尽量以呼吸计时。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我们身体的元气会慢慢升起,充溢到筋骨、肌肉、经络和五脏六腑之中。
请参考本博里的另一文章:
肚脐眼放点盐让小便通畅
在我有记事能力开始,我的家人或者邻居偶尔会发生一种奇怪的病:土话叫热轮胀(普通话不知道怎么说)。症状是:感觉小便很急,可是真的让解的时候又只能出来一点点。解完了还是很急。我的长辈在这个时候总是让患者在肚脐眼上放一点点
盐,再加一点唾液用一个指头轻轻地揉一揉肚脐眼。症状很快就会消失,小便三五分钟之内就会畅通无阻。这算不算和家的祖传秘方呢?
现在,有的人去医院治疗,一住院这检查那检查,找不出这种病的病灶。医生通常给人作抗病毒治疗:吊瓶。听说,有的需要好多天,治疗费用需要几百几千元。
不管怎样,遇到这种情况,先在肚脐眼上放点盐,加点唾液揉一揉,试它一下总无大碍。
肚脐形状泄露了你的健康秘密
  肚脐变形记  现在,请全身放松地站在梳妆台前,深呼吸5次后,仔细观察肚脐为何种形状,然后对照下面的几种情况,对号入座,为自己诊断健康。  1 肚脐形状:正三角形  肚脐朝上方延长,几乎成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  ◎健康警示:肠胃疾病  ◎揪出原因:  ● 炎热夏季,很多OL的睡眠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导致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出现胃胀、胃痛等现象。  ● 气温高时女人容易产生烦躁情绪,调查表明,夏季女性的胃肠疾病50%与精神紧张有关。  ● 经常在空调房里容易感冒,因此感冒药经常出现在生活中。但感冒药对胃肠的影响很大,经常服用,胃肠自然会受影响。  ◎健康私语:  ● 睡前放松心情,让全身安静下来,便很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休息好,就是胃肠好的有力保证。  ● 下午茶时间可以做一些户外运动。阳光可以补钙,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更有助于消化。  ● 每天做饭不宜过多,做到不吃剩饭,不过多贪食凉品,这对胃肠是很好的保护。  2 肚脐形状:倒三角形  与正三角形正好相反,肚脐朝下方延长,成一个顶端向下的三角形。  ◎健康警示:胃下垂  ◎揪出原因:  ● 体重忽然减轻,腹压降低,容易造成胃部的位置逐渐向下发生变化,即胃下垂。  ● 很多OL经常通宵加班,大脑过度疲劳,使大脑皮层下的中枢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促使胃的紧张力减弱,蠕动也变得缓慢。  ● 如果经常在室外工作,让整个身体总保持向下的重力,胃下垂也很容易发生。  ◎健康私语:  ● 科学减肥,从运动加饮食入手,并保持脂肪的摄入量。防止忽胖忽瘦是防止胃下垂的最好方法。  ● 不要经常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的站姿或者躺姿,随时调节自己的行动姿势,对预防胃下垂有益。  3 肚脐形状:偏左形  肚脐的中心向左偏移。  ◎健康警示:便秘征兆  ◎揪出原因:  ● 冰镇饮料不离手,导致体内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消化不良,是夏季便秘的罪魁祸首。  ● 夏季汗液损失过多,人体水分过分流失,容易导致肠道干燥而致便秘。   ● 天气热导致食欲下降,造成肠内食物过少,不足以刺激大脑排便中枢引起排便反射。  ◎健康私语:  ● 白开水是最好的解药,放弃冰镇饮料的诱惑,让身体保持酸碱平衡,每天早晨空腹饮水1000毫升,排便就会正常。  ● 多食少餐是夏季用餐的最佳方法,既避免了食欲下降的问题,也能保证肠内的食物容量,促进排便。  ● 每天坚持做“通便操”:举起双臂做转体式高举腿,有规律地收缩腰肌和腹肌,加强这些肌肉的收缩力。每天做3~5组,每组10次。  4 肚脐形状:偏右形  肚脐的中心向右偏移  ◎健康警示:十二指肠溃疡  ◎揪出原因:  ● 朋友聚会,把酒言欢——冰镇啤酒容易导致血凝滞不通,而血凝滞不通也是引发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  ● 长期承受压力,并找不到最佳的排解方式,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此时,十二指肠也会容易出现溃疡现象。  ● 没有良好的饮食规律,暴饮暴食,长此以往,十二指肠不堪重负,以溃疡的方式作为对你的惩罚。  ◎健康私语:  ● 夏季中尽量少饮啤酒,尤其是冰镇的。聚会时可以以鲜榨果汁代替,它不但有助于促进营养吸收,还对十二指肠有不错的保护作用。  ● 平常心是对十二指肠的最佳间接预防。压力无处不在,但减压高招也数不胜数。你完全可以上班时带个小玩偶,随时倾诉发泄一下,就是不错的选择。  ● 温和饮食是首选,而且要减少外出用餐,DIY美食,营养又适合自己口味,一举数得。  5 肚脐形状:浅小形  肚脐深度变浅,并有缩小的趋势。  ◎健康警示:内分泌不调  ◎揪出原因:  ● 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体内的水分和营养更容易流失,很容易造成内分泌失调。  ● 气温高,让很多女人对运动失去了兴趣,但久坐是内分泌失调的源头。  ● 在嘿咻生活毫无规律的情况下,内分泌的平衡也遭到了破坏。  ◎健康私语:  ● 燕麦、玉米、牛奶、苹果、海带,以及甘薯都是调节内分泌、排毒的最佳饮食。  ● 静心瑜伽绝对是这个季节不可缺少的运动,不但可以平心静气,调节呼吸,更可以健康排汗,让内分泌保持最佳状态的平衡。  ● 温水洗澡,并用纯植物按摩霜按摩每一寸肌肤。在卧房里准备适合自己的绿色植物,也是调节内分泌的不错选择。  6 肚脐形状:凸出形  肚脐明显地向外突出。  ◎健康警示:卵巢囊肿  ◎揪出原因:  ● 为了防止衰老,很多女人开始服用减缓衰老的滋补品,这就是导致卵巢囊肿呈高发性、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 吸烟以及电脑的辐射,破坏了体内平衡,从而增加卵巢囊肿的患病几率。  ● 夏季是人体分泌激素最旺盛的季节,与激素有关的妇科疾病往往在夏季最容易出现,这其中,就包括卵巢囊肿。  ◎健康私语:  ● 抗衰老,食补加定量运动以及好心情便足矣,依赖任何药物都无法达到最好效果。  ● 必须戒烟,让尼古丁远离你的生活。并且每隔1小时,让自己离开电脑10分钟,从细节处降低患卵巢囊肿的可能。  ● 一旦发现此病症,可通过腹腔镜手术来治疗。重要的是要定期体检,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对肚脐负责任  也许你还不知道,肚脐还是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如果对肚脐保护不当,夏季不停繁殖的细菌就会"大摇大摆"地钻入体内,引起健康隐患。所以说,肚脐不仅仅是预知身体状况的"晴雨表",还是保证健康的"护城门"。听听专家的保护肚脐之道吧——  保护之道1:当防则防  关键词:防"风"  即使温度很高,也要放弃露脐装,尤其在早晚和阴雨天,这时肚脐最容易受凉。周末,不少OL喜欢与闺密组织单车游,但要注意的是,速度不宜过快,因为风很容易趁虚而入,导致肚脐受凉。而在空调房里休息时,一定要在腹部盖上护脐带,以确保它的"保暖"。  关键词:防 "尘"  身体上的污垢很容易进入肚脐,并形成沉积,所以最好每天在温热的清水加中性沐浴液擦洗脐周及脐眼,或者用棉签蘸取少量酒精清理肚脐,以清除污垢,防止病菌滋生。但要注意的是,在清理肚脐的过程中,不宜用手直接抠,或者用力揉搓,以免造成感染。  关键词:防 "伤"  夏季穿得轻薄,脐周部位缺少保护,容易造成擦伤、划伤等外伤,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它格外小心,避免意外伤的发生。  关键词:防"妆"  如果你喜欢在脐周贴饰图案,甚至文饰永久性图饰,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贴饰会妨碍皮肤的排泄功能,有可能引起湿疹、汗疹等皮肤病,而文饰的颜料大多都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容易让肚脐很受伤。另外,也不要让任何护肤品在肚脐周围"留下痕迹",娇嫩的肌肤更爱"裸妆"。 保养之道2:按摩手法  关键词:揉  1.全身放松地躺在床上,双腿蜷起,双手合并,掌心对准肚脐,但不要用力向下压。  2.以肚脐为圆心,轻揉腹部,手不要离开皮肤,也不要用力。此动作重复3~5分钟为宜。  Tips:此方法可以保护肚脐、促进血液循环,并能疏通理气,对胃肠道疾病以及妇科病都有不错的辅助治疗效果。  关键词:搓  1.全身放松地躺在床上或毫无依靠地站立。  2.双手合并,绕肚脐周顺时针轻搓,重复5分钟后,再按逆时针方向轻搓5分钟。  Tips:此方法在提高肚脐免疫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防止便秘。  关键词:提  1.在墙角处自然站立,做腹式呼吸5次。  2.以肚脐为中心,提拿腹部,注意力度适中,不会感觉到痛,重复3~5分钟。  Tips:此方法是调理血气、促进脐周新陈代谢的良方,与第1种或第2种方法联合按摩效果更好。
视频: 范氏艾灸
脐疗在我国是一种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养生之道。神阙穴(俗称肚脐眼)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会,介于中、下焦之间。古为经气之汇,五脏六腑之根本,从脐部给药,有健脾、温肾、回阳救逆,和中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强肾调经、保健强身、防治百病的作用!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工作压力大、熬夜、应酬、饮食习惯种种不良因素造成身体过大的负荷而导致的肥胖、头痛、经痛、腰酸背痛等……为此,特推出温美疗法…… 温脐美疗法的简介 :温脐美疗是以保健之重要方法,在自古中医称之为[神阙穴]的肚脐上,用按摩的手法加上耐心地温薰,使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活化神经、体液及提高自我免疫系统,以达到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之效用。 温脐美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借着点燃本草之热力,经由本草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温透法,穿透皮下组织,增强微血管循环,使辛凉、辛热、辛温之功效透达全身十二经络,进而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也能使细胞功能旺盛。 温脐美疗法可以促进脐部的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的经络,对神阙穴局部能产生药物和刺激作用,可调节神经,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腑府气血运行。奥比世家采用的脐烛是由天然蜂蜡、精制本草制作而成,呈长形圆柱状,配合芳香精油及使用专业的按摩手法,可帮助细胞再生,清除体内深层的毒素,平衡内分泌,减缓压力、延缓衰老,以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功效。 温脐美疗法的主要功效 : 1、强身、健体 :本草性味辛温纯阳,[辛能通窍],对于神经具有、安定之功效,本草温中有补,能通气血,气血通,增强人体细胞及免疫能力,一周持续二至三次更能促进身体机能,达到抗老化之功效。 2、美容、瘦身 :临床经验统计人肥胖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饮食习惯不佳,嗜吃冰凉食品及睡眠品质不良而引起肥胖,实际上70-80%是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导致肥胖。肥胖症是指摄取热量比消耗热量多,使体内脂肪组织异常增加之状态。就中医理论来说肥胖症起因于水毒及血毒,又因水分代谢障碍,水气滞留变成肥胖者颇多,主要皆因焦脾胃阳虚,失于运化,津液凝滞所致。所以透过脐疗达到温阳益气、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温补下元、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和免疫能力,强化内脏及组织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达到防病和治病的目的。本草经过薰蒸可调节内分泌,中医认为内分泌属肾水,肥胖原因是水不归位,经内薰脐可调整水归位,自然的达到塑身美体效果。由于身体健康,脸部气色漂亮,自然就达到脸部美容的效果。 其美容瘦身包括;腹部消脂瘦身、通便泻热、排毒去水肿、行气驱风、活血调经、补虚去湿等六个方面。 温脐美疗法的适用范围 :身体肥胖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痛经、压力过大皆适用。 温脐美疗法的注意事项 1持续发烧之病人应避免。 2孕妇。 3饭前、后20分钟、洒醉、激烈运动后。 4薰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并安静身心,使气在全身均匀流通以达四肢末梢。 5董脐结束时注意必须完全熄灭艾条。 肚脐下丹田为人体精、气、神的来源,此疗程乃针对现代男女因压力、紧张拥挤的生活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自律神经衰退,以及张善荷尔蒙失调、肠胃不适等症状,温热肚脐可医百病、强身补肾。更有排水、排毒、回春更新细胞、减肥、去脂、除宿便等功效。 使用方法: 1、清洁腹部肌肤,去角质后美容师用卵巢保养精油或特定疗效精油进行腹部按摩。 2、将香薰脐疗工具安装好,把黄玉放在肚脐上,脐疗工具放于玉上,然后将点燃的脐疗艾条一头放入脐疗器内。 3、当艾条燃烧完后,取出艾条用脐疗工具的另一头熄灭或用水熄灭,然后给客人用热毛巾清洁皮肤,涂抹护肤乳液。 4、让客人喝杯温热花茶,平衡身体水分及湿度。 5、在使用过程中配合姜精油效果会更好! 温灸具有疏肝胆,沁心脾,馨肺肾,透玄窍,通经络,行气血,展筋骨,除寒湿,散秽浊,避瘟疫的神奇功效。能平衡阴阳、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祛风散寒、清脑宁神、开发智力、提高免疫力、开通闭塞、软坚散结、驱邪扶正、温通气血、散寒补虚、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让人散发健康神采。 灸疗的作用 :艾灸可以治寒、热、虚和实症,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古代已为许多著名中医临床家所认识。 艾灸的四大作用: 1、温经散寒,行经通络; 2、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3、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艾灸的一般性治疗效应是由两方面构成的: 1、艾灸产生的特殊“药气”所引起的效应。 艾灸时产生的“药气”由灸位的皮表及随呼吸被机体吸收,能起到广谱抗菌、抗病毒及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也就是说,艾灸有直接“驱邪”的效应。此外,这种“药气”显然还具安神、醒神和通窍的效用。 2、艾灸生火热,其热刺激所引起的效应。 艾灸生热,其适量的热刺激施于适当的灸位(主要是穴位)便产生艾灸最主要的治病效应。   无论实症、热症、虚症、寒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病体体表可以出现一些具“嗜热性”的腧穴,所谓“嗜热性”是指在此施灸,患者会无一例外地感觉舒适。   《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气,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灸疗,是以艾绒等物燃烧、灼烫或熏熨人体穴位为主要形式的一类治疗方法,可直接刺激神经,经由传导,体內产生抵抗疾病的化学物质,提高病人的免疫力,引发人体自然痊愈的力量。 1、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有35处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艾灸用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其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 2、清代吴亦鼎有专著《神灸经论》;雷丰的专著《灸法秘传》,对灸法的认识和应用更上一层楼。1762年日本后藤省专论灸法《仲介》有“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而备加推崇。至今,日本人视灸足三里为养生长寿之道。   艾灸具有开窍醒神,增加心藏搏动量,強心抗休克的作用,能收补精益气,回阳固本之功效,具特有穿透肌肤之效力,可活化細胞调整末稍血管扩张功能,平衡人体阴阳,促进循环系統,具提高白血球及淋巴細胞的活动率,与提升免疫力及人体自愈能力,收到保健防病之功效。即使身体健康狀况良好者,每周溫灸二次,就能让身体机能延缓衰退,防止老化,并保有光泽亮丽而且紅润的肌肤,兼具強健养生与美容塑身之多种功能。
温脐美疗法脐通百脉, 为先天之本源.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工作压力大、熬夜、应酬、饮食习惯种种不良因素造成身体过大的负荷而导致的肥胖、头痛、经痛、腰酸背痛等……为此,奥比世家特推出温美疗法…… 温脐美疗法的简介温脐美疗是以保健之重要方法,在自古中医称之为 [神阙穴] 的肚脐上,用按摩的手法加上耐心地温薰,使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活化神经、体液及提高自我免疫系统,以达到养生、保健、以预防疾病之效用。温脐美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借着点燃本草之热力,经由本草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温透法,穿透皮下组织,增强微血管循环,使辛凉、辛热、辛温之功效透达全身十二经络,进而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也能使细胞功能旺盛。温脐美疗法可以促进脐部的血液循环,疏通全身的经络,对神阙穴局部能产生药物和刺激作用,可调节神经,增强身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腑府气血运行。采用的脐烛是由天然蜂蜡、精制本草制作而成,呈长形圆柱状,配合芳香精油及使用专业的按摩手法,可帮助细胞再生,清除体内深层的毒素,平衡内分泌,减缓压力、延缓衰老,以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功效。   秋冬季节逐渐到来,气温也逐渐下降,很多身体比较虚寒的民众常会觉得手脚冰冷,晚上睡觉棉被盖再多,袜子穿得再厚,一样不容易温暖。对于此类体质的民众,不妨使用薰脐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体质,让冰冷的手重拾温暖,让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薰脐疗法是属于中医灸法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早在两千年前,人们就发现温灸疗法有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灸法可以提高健康状态、调整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激化免疫功能。古人配合节气养生,往往选择在秋天灸疗,以使冬天不怕冷,其使用的穴位分布全身,但以脐部的效果最好。 肚脐,穴名神阙,即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属奇经八脉中“任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与督脉、冲脉、带脉等相连,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肚脐和诸经百脉相通,阴阳相继,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从传统医学理论来看,脐部给药有利于归经,药物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肚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脐部表皮角质层脆弱,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且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各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皮肤除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兼之脐部凹陷形成小窝,药物敷贴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这些均利于药物穿透皮肤而被吸收入血,进入血液回圈及淋巴免疫系统,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 再者脐部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在皮肤中脐部神经敏感度最高,药物通过刺激神阙穴周围的神经,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生殖、精神、心血管机能等各个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使用薰脐疗法时医师会先选择适当药物,例如川芎、生姜、木香、丁香、大黄、肉桂等活血理气药材,研成细末,搅拌成膏状,适当涂在肚脐上,然后将点燃的艾灸放在上面,必要时还可辅助红外线灯,藉其热力,使药效渗透经络,而达到效果。 薰脐疗法除可改善气血循环,使手脚不再冰冷,由于也促进了腹腔内的淋巴循环,所以能提升免疫功能,对于有过敏体质者,常打喷嚏、流鼻水等情形,也有所改善。 此外,女性易有痛经困扰者,以薰脐调节、增强气血后,痛经问题也可减少,还能让气色、肤质也变好;而容易腹泻、便秘等肠胃不适,以及遗尿、频尿的人,薰脐也有帮助;气血循环不好的人,晚上阳气不入阴,也较不易睡好,常会失眠、焦虑、多梦,藉由薰脐也能让阴阳调和,睡眠品质变好。另一项薰脐的好处是,大腹便便、虚胖、中广的体质,因灸疗时能让腹部的肌肉紧张收缩,所以兼有“缩小腹”的功能。 使用薰脐疗法时有些要点需要注意: . 卫生署认定属于医疗行为,应由中医师执行或护理人员在中医师指示下进行。 . 确定无咽喉不适或咽痛、发烧的病情发生,才可以使用,以免薰后发炎现象更为恶化。 . 对体质燥热、皮肤敏感、容易口干舌燥的人,未必适合,而有糖尿病、中风或感冒发烧者,也不宜用;如果使用后出现口干、目涩、烦躁等上火症状,应暂停治疗。 . 对于脐部皮肤有伤口、孕妇、感冒、发烧、细菌感染等体内有发炎反应的病人,罹患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感觉神经末梢迟钝的人,老人、小孩等自我照顾能力较差的人,以及对中草药过敏特殊体质者也不适合薰脐。 . 平日容易有皮肤过敏者,宜先将药物涂抹少量于手肘内侧30分钟后,观察其反应,如有痒、肿、红、痛等发炎现象时,应禁用此药。 . 要注意室内的适当通风,以免产生头晕、头痛等缺氧现象。 . 不宜饭后半到一小时内或空腹施行脐疗法。为了避免烫伤,千万不要迷信越热效果越好,艾草应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温热度也要在可忍受的范围,一次灸10-15分钟,若有疼痛、灼热感,应立即移除,否则过热除了会烫伤外,也会造成皮肤出现色素沉淀。
肚脐与历代五行学说
肚脐、脐,俗称肚脐眼,中医称之为“神阙”,从本质上来说是胎儿出生後,脐带脱落後留下的疤痕。肚脐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线上,直径约为1.0至2.0厘米。它通常可以是一个小凹陷或是一个小突出。肚脐下面的腹部肌肉形成一个凹陷。
肚脐的细小通常带来一定的组织弱化并使它易受脐疝气的影响。肚脐是柔弱的部分,日常要注意保护,不可受冷或手抠等。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神阙穴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直接相连,药物易于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布于血液中,而且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
人的内脏可以通过肚脐获得部分的氧气.如果你用胶带把肚脐贴上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对于女性而言,肚脐神经与阴蒂紧密相连,也是一个重要的兴奋点,很多女性对肚脐的亲吻、爱抚都会有强烈的反应。
从肚脐形状看健康状况
肚脐又名肚脐眼,在中医学中称之为“神阙”。根据国外医生临床发现,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与否,详述如下: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圆形:女性肚脐若为正圆形,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则表示精力充沛、血压正常,五脏六腑都很健康。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小心注意。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fo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4px" color="#.肚脐浅小: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
前胸、后背、脊柱、肚脐、脚这5大部位的保健
做好前胸、后背、脊柱、肚脐、脚这5大部位的保健,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很大帮助。
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建议可以采取虚掌叩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击3—5下,每次停10秒左右,每天3—5次。此外,也可以每天坚持用手掌,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摩擦前胸(上自颈部下至心窝部),每次摩擦数十次至百次。
后背:与前胸相反,是诸阳之汇。后背保健做得好,能去邪气、治疗诸虚劳损、强身健体。现代医学也发现,人体背部皮下还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感冒或中暑后,“按摩背部”和“刮痧”就可以激活背部免疫细胞。
平时可采用热水袋热敷、配处方药敷背等办法来保健,也可以通过手掌拍打、叩击来疏通经脉。此外,在背部涂抹精油或冬青膏等按摩背部,擦至皮肤温热潮红,对抵抗感冒、扶助正气、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好处。
脊柱:是人体神经中枢,并且直接连接大脑。做好脊柱的保健,对于刺激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大脑功能、调节脏腑功能、提高人体对病毒侵袭的抵抗力有很好的作用。
脊柱的保健也可以采取热敷、涂抹精油或甘油等摩擦的办法来进行。
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被养生学家视为保健“要塞”。做好肚脐的保健,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有效。
常见的保健方法是对肚脐进行适当的热敷和按揉。热敷时,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如果在室外,也可把温热的手放在肚脐上面来热敷。按揉时,将手心放在肚脐上面,采用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方法轻揉肚脐及四周。长期坚持,对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有很大作用。
脚:此处穴位较多,且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体现人体局部和整体之间相关关系的典型部位。
做好脚部保健,对保持身体经络穴位的强弱平衡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脚部保健可以采用热水浸泡、搓脚、叩击、按压等多种方式,可以起到温经通络、开窍醒脑等作用。
① 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杵木,扬沙石。”   
② 指中央土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亦即胜夏之邪,损害所及的方位是中央。   
③ 指藏精神的五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张志聪注:“五宫,五脏神之所舍也。”   
④ 指宫调名。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长夏(長夏)
长夏 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教.
(1)指阴历六月《素问六节藏象论》“春胜长夏” 王冰注:“所谓长夏者,六月也。”
(2).指夏日。因其白昼较长,故称。 唐 沉佺期 《有所思》诗:“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幃。” 金 蔡珪 《寄通州王倅》诗:“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 清 刘大櫆 《游百门泉记》:“亭外廊四,周廊之内,老柏十数株蔽日,长夏坐其内不知有暑也。”
中医学将一年分为五个阶段,春、夏、长夏、秋、冬,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也就是中医学的五行。
春季养肝(从立春到立夏,2月4日—5月6日)  
夏季养心(从立夏到小暑,5月7日—7月7日) 烈日灼身
长夏养脾(从小暑到立秋,7月8日—8月8日)共计30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又往往伴着湿气,所以这段时间炎热多湿。蔬菜瓜果大量上市,能促进消化功能,要注意对脾脏的保养,防止饮食带来的消化道疾病。宜:芳香醒脾,少吃油腻,多吃素食   
秋季养肺(从立秋到立冬,8月9日—11月8日)
冬季养肾(从立冬到立春,11月9日—来年2月4日)
什么叫长夏?长夏是夏到了尽头,秋还没接上的那段时间。这段时间是阳气由释放转入收藏的转换过程。转换出了问题,四时老停留在夏的位置,会如何?夏气就会生亢,这一亢,害便随之而生。我们应该有切身感受,每逢夏秋交接不利,炎热烦闷的秋老虎就特别难过,这就是亢害。
上海市著名老中医丁学平医生说,夏之后有一个长夏,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又被俗称为“秋老虎”。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时令 湿邪侵袭 :“长夏应脾而变化”。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饮食 祛湿健脾 :这个时令容易产生肠胃道疾病。中医上说,因为湿困脾,升清降浊的功能削弱,吃油腻或者过甜的东西就容易产生呕吐。所以饮食尤其要控制,喝酒也要控制,因为酒亦主湿。因此,在长夏季节里,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所以也有“长夏防湿要淡补”的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要吃些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丁医生推荐“早饭有一碗粥、晚饭备一碗汤”。同时,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
起居 谨防着凉 :虽然眼下丝毫未见秋色,但稍有大意,就容易诱发感冒。尤其是邻近秋分的时候,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早上着凉之后就产生伏暑,伏暑的症状表现为发热、腹泻。越是邻近秋分温差大的时候,越要小心预防着凉。
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提早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历代五行学说多有差异,尤其五行与四时(五季)相配问题,说法更不统一。大致有6种学说:
①一年分五季,分别与五行相配,每季时间均为72天,一年360天;
②长夏分主四季中每季最后18日;
③长夏为夏季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
④长夏有名无实;
⑤一年均分为五季,每季时间均为73天5刻(100刻为1天);
⑥一年为12个月,每季3个月,分为四季和24节气,一年共365日余。
农历: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古书常把这些名称作为月份的代名词。
《楚辞?哀郢》:“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这里的仲春指的就是农历二月。《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 同样,这里的季夏指的就应该是农历六月。
于是,“农历六月”就对应了木火土金水中的“土”,介于火(夏季)和金(秋季)之间,四时与五行的关系就演变为:春——木;夏——火;六月(长夏)——土;秋——金;冬——水。《吕氏春秋》中,六月(长夏)即从四时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时节。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吸收了此理论,把农历六月作为四时之外的一个时节。《春秋繁露 ?卷十?五行对第三十八》道:“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
湿邪的基本概念: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农历六月,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若湿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其中,夏季的第三个月(农历六月),又称为“ 长夏”。
【肚脐的形状是身体健康的镜子】放松全身站在镜子前,深呼吸5次后,仔细观察肚脐的形状,然后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下是肚脐形状发出的健康警示以及为大家提供的健康小提示。#健康#
【中医秘方】肚脐敷药治疗鼻炎比西医好! 女儿的鼻炎好久了,老婆一直不让我自己医,每次感冒后女儿的鼻窦发炎、流脓涕,就去医院里挂盐水,抗菌素用得越来越好,效果却越来越差,终于说服了老婆,让我用中药外敷神阙,没想到第一天晚上敷半个晚上(半夜里女儿把药揭开了)之后,早晨起来,鼻子居然好多了。接下去连敷两个晚上。今天基本上好转。用药2.60元,省却了几多药费啊!又省却了心思哦!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馆藏&6641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口到肚脐疼什么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