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金牌与全民健身谁更重要

奥运金牌越来越多 国民体质却不升反降
我的图书馆
奥运金牌越来越多 国民体质却不升反降
核心提示:奥运会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体育大国”的姿态,金牌一个接着一个拿,傲视群雄。然而,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中国国民的体质不是金牌级别的,甚至有人说是“新东亚病夫”。不说拿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欧美人相比,就是和我们的邻居日韩比,也比不上。这并非危言耸听。而尽管这是个老话题了,却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原因。奥运金牌越来越多 国民体质却不升反降中国青年身高不如日韩青年,力气也没日本青年大[/url]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平成22年度体力运动能力调查》都是两国官方层面在2010年对国民身体素质的调查。两者非常具有可比性。不过在测试身体素质方面,除了握力而外,两国用的是不同的指标,因此,在此仅比较两国20—34年龄段的国民身高和握力。结果是,在这个年龄段日本青年一般而言都比中国青年高一些(除了女子20-24岁组),而在握力方面,中国青年比日本青年差了一大截。  而根据韩国文化观光部发表的《2007国民体力现状调查》,韩国男女身高最高值在20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男生平均身高为175.1厘米,女生平均身高也达到161.9厘米。将中国2010年19岁青年的身高与之相比,也有明显差距,男生差了足足三公分。实际差距可能更大。因为中国的数据是2010年的,而这几年中国身高有进步,韩国的身高也应该在进步。&  中国儿童身高尽管比日本儿童高,但身体素质差多了  同样根据中日两国官方机构的相同主题和年份的报告,尽管和2005年不同,中国儿童、少年终于比日本高了,但是身体素质却差了很多。分别从50米跑步、立定跳远和握力三方面来比较两国7-19岁各年龄段的儿童、少年的体能情况,除了个别年龄段中国能有细微超过而外,整体上都很落后。而在之前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下降,2010年刚好还是体质有所回升的时候。上图比较的是男性,女性的情况也差不多。  而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联合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韩国青少年研究所,于2010年10月联合开展了三国高中生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也发现,中国高中生最高,但是,体质却最弱。体质从未因病或伤请假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韩国(71.6%)、日本(53.1%)和中国(45.4%),这表明中国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可能比日韩高中生差。自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很不好”和“不太好”的比例,中国高中生为最高(25.9%),其次为韩国(19.6%),最后才是日本(19.3%)。  中国患慢性病人数世界“领先”,经常锻炼的人却很少  现在,中国高血压的患者超过了两亿,中国有13多亿人,每年增加一千万人,速度快追上GDP增速;糖尿病患者9240万,10多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其中1亿4千万人的血糖还在增高;心脑血管疾病超过两亿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三分之一。在每年中国死亡人数当中,慢性病的比例占到了85%,大大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使人罹患慢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大气污染、吸烟等等。而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缺乏运动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能够直接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以及肥胖等健康问题。换言之,适当的锻炼能够有效减少罹患这些慢性疾病的风险。  可中国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却很少。《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16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数,占全国16周岁及以上总人口的8.3%,远低于1996年的15.46%和%。而20-29岁和30-39岁人群是“经常锻炼”人数最少的两组,比例仅为6.2%和6.1%。&中国人体质差为何却很少运动  没场馆  本来公共体育场馆就少:根据2005年发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还没有第六次),我国目前拥有各类体育场地85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有数据称,在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19平方米。浙江体育局前任局长陈培德说,中国的人均体育场占有率在世界排名百名之外。据《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调查》初步调查显示,因城市化的发展,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  多数还不对外开放:还是根据05年的普查,教育系统有55.8万个体育场,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出于校园安全等因素考量,许多学校都不愿意开放体育场所。  而社会上许多公共体育场所其实被承包给了私人,承包者往往把体育场改作其它商业用途,又或者出于成本考虑,大肆缩减对公众开放的时间。  很多开放的收费还挺贵:以乒乓球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大家都去公共体育馆免费打球,工厂、机关、学校里的球台也很多,还经常组织比赛。而现在,去乒乓球馆打球很贵,一小时就动辄几十上百。而如果想要踢一场足球,租块场地动辄几百上千。  本来经费就少,购置的全民健身器材还不那么靠谱:2005年中国为竞技体育项目投入的经费大约为4.8亿元人民币,在群众体育上的投入为2.7亿元人民币。而体彩公益金本也应该多用于全民健身。但是,体彩公益金的去向也并不清楚,有的地方直接就把“奥运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合在一起。事实上,竞技体育中三分之一的资金来源就是体彩公益金。而全民健身也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全民”,社区里蓝色或者黄色的所谓公共健身设施比比皆是。德国《世界报》的记者直接把这比作露天健身房和游乐场的混合体。其实,这些设施对老人可能有用,对年轻人而言,实在也没什么运动量,更不提兴趣。并且这些设施往往有人装,没人管。  没时间  大人在忙:如今城市在膨胀,单位却在缩小,住得越来越远,起得越来越早,再加上愈演愈烈的堵车,上下班单程跑两三个小时并非罕见的事,再加上接送孩子,做饭、洗碗、忙家务、给孩子检查功课,一番折腾后早已深更半夜,精疲力尽,哪里有时间锻炼身体?不仅如此,由于就业压力大,不少都市人不但法定工作时间内忙得团团转,法定工作时间外还不免加班加点,劳碌如此,又如何忙里偷闲,去锻炼自己的身体?  小朋友也在忙: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的初中和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青少年要么要学习、做功课,要么要去各种的兴趣班,总之,体育锻炼被排得很后面。所以“小胖子”越来越多。  没兴趣  体育的兴趣需要从小培养。可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学校的体育教育枯燥乏味,与应试无异。诚然,体育课需要体质和体能的基础训练,但过于粗放的课程设置、枯燥无趣的教授方式以及过度防御的“高危项目禁令”,正在逐渐毁掉孩子们最单纯的运动兴趣。曾有学者研究过美国体育教育模式,发现美国的体育课内容设置非常细化,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团队运动等60多项,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项目占47.6%。而中国的体育课则索然无味得多,跑圈、立定跳远、打篮球……有的学校因为怕不安全,甚至把木马之类的都收了起来。&  所以,许多人看世界杯,看奥运会,看得非常起劲,却怎么也不肯自己动动。为何竞技体育受宠、群众体育被冷落  竞技体育学苏联,群众体育学的也是苏联  中国的竞技体育制度是从前苏联而来,而群众体育其实也是“师出同门”。  前苏联的专家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康的、身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主义劳动和保卫祖国有所准备的、自觉的共产主义建设者”。所以体育也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前苏联学校体育机械地追求生物训练和单纯运动技能的传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讲究整齐划一,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舒展。所以体育变成了不好玩的事情。  而在解放初期,群众体育就是效仿苏联的“劳卫制”(即“劳动卫国体育制度”),要测验长跑、短跑、投掷手榴弹等十几项才能拿到荣誉证书。后来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也延续了“劳卫制”。这其实无视国民的健康状况,完全是“体育大跃进”。  中国群众体育在以前不仅单调,还讲究整齐划一。所以,广播体操、工间操流行了很多年。日,体总筹委会、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等9个单位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行广播体操运动的联合通知》出台后,全国各地,无论农村、城市,还是学校、机关,立即掀起了工间、课间、田间做广播体操的热潮。但凡学校或者单位开个运动会,开幕式上多半都有团体操表演,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21世纪。前不久,几个城市又开始恢复全民广播体操,美其名曰,“全民健身”。可见,在许多主管者的眼里,一说到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就想到统一、规模。如此,算不算“另类的举国体制”呢?  体育也是个垄断行业,对既得利益者,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比搞全民健身“划算”得多  中国体育其实也和其它高度行政垄断的行业一样,有了权力就有寻租的空间。而大力发展“金牌第一”的竞技体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比群众体育要有效益多了。只要竞技体育不倒,只要各省市之间为了一块金牌争得你死我活,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就有了生杀予夺的大权,也能把权力化为各种利益。在这样的情形下,谁会去踏踏实实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管群众体育呢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您好, []|
八成人不锻炼:金牌大国遭遇全民健身尴尬
[导读]毫无疑问,中国是体育大国。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奖牌榜上,中国金牌数量高居第二。可是,中国并不是体育强国。我们热衷于观看体育比赛,但却不爱运动;我们注重保健养身,但却不重视锻炼。
中国人“叶公好龙式”的健康悖论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夺得38枚金牌,金牌数和奖牌总数都居世界第二位。毫无疑问,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但卫生部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却给“体育大国”的骄傲浇了盆冷水:报告称,中国有八成成年人没有运动习惯,15年来患病人数新增20%。中国人的健康意识、对体育的关注度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正上演着“南辕北辙”的矛盾。悖论一:注重养生,却不重视运动走在大街小巷,足浴、按摩等提供保健服务的店面星罗棋布;走进商场,各种宣称可以缓解疲劳、增强体质的保健品汹涌着映入眼帘;打开电视,养生节目、保健品广告此起彼伏……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速,人们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不断加剧,健康成为更多人开始关注的问题。工作好、生活好、身体好是人们一直追求的梦想。亚健康现象是现如今存在最普遍的,也是困扰人们最大的问题,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养生保健成了人们缓解疲劳,减轻压力的最快捷的方式。养生保健服务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态势。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养生保健企业至少在10万家以上,吸纳的就业人员1000多万,而且市场规模扩大的空间依然很大。从经营情况看,根据国家相关机构对102家养生保健行业和调查结果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养生保健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在营业额、利润和纳税上都有较大的增长。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在2009年就超过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该行业市场规模目前以每年13%的增速成长,预计2012年为200至220亿美元。与保健品和保健养生服务业的火热景象相比,中国人八成成年人不运动的数据确实让人有点哭笑不得。或许,这与现代人的爱走捷径的“小聪明”有关:凡事总是想寻找最便捷、最省力的方法。体育运动不但费力气,还需要毅力才能坚持,而通过保健来达到健康的目的,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它的过程不会让人感到“痛苦”。悖论二:爱看体育比赛,不爱体育锻炼虽然中国足球很臭,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到中国人对“”的狂热,或许大家都两年前熬夜观看世界杯比赛的疯狂状态记忆犹新。虽然中国人不爱运动,但一点也不减少他们对奥运会的热心度。国内权威收视率调查机构CSM媒介研究发布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国内收视数据成,揭示开幕式4个多小时内,全国共有8.42亿观众通过电视实时收看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其实,中国人热爱体育的观念或许不假,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偏向于“静态”,因此,体育运动在他们的观念里已经逐渐变成了一项“观赏性”的艺术活动和休闲项目,而不是可以用来换取健康的手段。近日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也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有4.6小时用于阅读、看电视、使用电脑等静态行为,18至29岁静坐行为时间最长5.4小时,并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热爱观看体育比赛的中国人,似乎就是那个号称喜欢龙的“叶公”。当真正的体育运动摆在眼前,需要坚持的时候,他们立马会吓得退缩。难怪有人说,“奥运会就是一群最需要运动的人,看着一群最需要休息的人,在那里运动”。(综合《南宁晚报》、千龙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周刊网)
推荐微博: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日本华文报:奥运金牌和诺贝尔奖谁更重要(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钱永健  中新网10月9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0月9日刊发题为《奥运金牌和诺贝尔奖哪个更重要》评论文章说,奥运金牌和诺贝尔奖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哪一种缺憾都是复兴大国的不足。靠有限的世界冠军撑不起民族的脊梁,更不能“一俊遮百丑”,无法掩盖中国科技实力的薄弱。当我们承认稀缺是最好的东西之时,当第一项诺贝尔奖降临中国本土,远比100多块奥运金的出现更让人惊喜很振奋。因此,科学家应该倍加努力,普通国人有理由深切期待。
  文章摘录如下: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再次揭开面纱,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将水母发出绿光的能量应用在实验中,夺取诺贝尔化学奖。而他只是美国籍的华人,并非中国人。和历年一样,甚至和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奖历程一样,仍然没有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奖。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老迈的杨振宁何以时过境迁还在中国如此风光和荣耀。  考虑到今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神舟七号载人工程成功,获得金牌总数第一的中国如此缺席诺贝尔奖,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倾斜和缺憾,更是对中国长期以来重视国家形象工程的一种反动。高投入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也决定了奥运金牌获取的必然性,固然有体育精神的展现和国家实力的基础,即使并非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毕竟是一种低水平的身体素质较量。而诺贝尔奖的获得完全是智慧的角逐,更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科学积累。中国如此大国以这么多年科技的举国体制难以获奖,说明了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1901年以来,共有700多人或组织获得诺贝尔奖,日本本土拥有10多名获奖者。中国本土无一人获奖,海外华人7人,全都集中在美国。当朱棣文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时,让人第一感觉就是他是美国人。  诺贝尔奖奖励某一领域长期的、有革命意义的,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科学发现。中国尽管拥有载人航天等一系列世界前沿的科技实力,但是科技竞争力一直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有人认为,诺奖并非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发达程度唯一指标,而是要用更综合的指标去衡量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其实,对于诺贝尔奖任何故作轻松的不屑只能是无知和做作。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没有获奖很难真正具有世界顶尖水准,充其量在低水平徘徊,简单地重复和追随先进国家,难以让其他国家望其项背。  经过长时间努力,中国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若整体水平上不去,即便出现获奖特例,亦无太大意义。相形之下,日本达到诺贝尔级水准的成果已不在少数。日本有人称,中国科技人才缺乏,70年也撵不上日本。日本还要在50年内获得30个诺贝尔奖。(王锦思)
(责任编辑:郑江)
08-09-29 00:01·
08-09-17 14:25·
08-09-12 19:31·
08-09-12 08:23·
08-09-11 09:48·
08-09-09 20:52·
08-09-08 14:54·
08-09-08 06:02·
08-09-07 17:09·
08-09-05 08:37·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奥运金牌与全民健身谁更重要?_新闻_电子报_惠州_惠州日报_东江时报_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奥运金牌与全民健身谁更重要?
80%受访者认为推广全民健身更重要
参加迎奥运万人长跑活动的市民纷纷在留言板上留言。《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东江时报》记者刘倩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排名第一和中国国民素质不成正比的现象,引起国民讨论和反省。眼看伦敦奥运会近了,这个话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参加迎奥运万人长跑活动的市民,8成受访者一致认为,比起在奥运会上夺金,推广全民健身更重要。
挺全民健身 全民运动才能带来健康和快乐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身体素质不一定就好,健身很重要,荣誉只是一个名次,不需要看得这么重。”受访者胡现勇认为,夺金牌不及让人们养成健身习惯重要。
他本身就是个例子,由于患有贫血,一年前,他开始锻炼,跑步、单杠、双杠,只要是对身体好的运动,他都愿意接触。经过一年运动,他已经没有贫血的症状了,甚至主动参加献血。长时间运动下来,胡现勇还学会了一个绝活,倒立行走,“我上网查了,有倒立行走的吉尼斯纪录,我希望有一天也能挑战看看。”
受访者80岁老人梅焕裕也同样认为:“金牌只是一个人的突出表现而已,但只有全民运动,才能让更多人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我认为,像这次迎奥运万人长跑就是呼吁全民健身的一个好活动。他希望,政府部门能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全民健身上来。”
挺奥运夺金 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不可输了面子
也有受访者认为,在奥运场上夺金是对喜爱运动的人的鼓励,有了目标才能让更多人去从事运动,奥运获奖选手可以说是一个标杆。
受访者方立明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好成绩,对国民运动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从那次奥运会开始,他明显感觉到大家参加运动的热情比以前高涨了许多,“北京奥运会期间,周围人每天都要谈奥运,每天必谈夺冠选手。”
方立明认为,我国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有助于全民运动的开展,而且体育水平,也是国家实力的一种体现,作为大国,我们在奥运会上不可输面子。
学者观点 急需广泛普及科学锻炼知识
惠州学院体育系副主任汪浩说,奥运金牌重要,它能扩大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但全民健身更重要,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1995年以前,我们国家很重视竞技体育,还没有全民健身这个概念,慢慢发现,经济生活虽然好了,但学生、中年人的体质下降率很大,这时候国家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重视对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汪浩说,现在是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两条腿在走路。
惠州在成功举办省运会后,也掀起了一个全民运动的热潮。但汪浩认为,在有运动热情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运动知识的了解,“运动强度的控制、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与饮食的搭配等都是有讲究的,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科学锻炼,我认为科学锻炼的知识急需广泛普及。”
A05~A06版统筹《东江时报》记者李家声
相关阅读:
已有条评论群众看淡金牌,官方又该如何跟进|体育|金牌|奥运会_新浪新闻
  原标题:群众看淡金牌,官方又该如何跟进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在体育观念的转型期,要理顺体制和民意的冲突,就需要体育主管部门重新理解“体育强国”,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在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上。如果中国代表团将来不断涌现像特拉舍尔那样的业余选手,那么体育主管部门肯定也能以轻松的心态看待金牌得失。
  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经历了不太顺利的开局之后很快就找到了感觉,接连摘金夺银。但是,从舆论的反应来看,很多人的“金牌情结”已经淡了,大家更看重的是比赛过程,享受比赛带来的欢乐。所以,一块金牌还没有得到的傅园慧因为丰富的“表情包”也成了奥运大明星。这是体育观念的可喜变化,但是,如果体育主管部门的观念跟不上群众的变化,中国竞技体育也许会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登上金牌榜榜首,这个成绩空前辉煌,也让国人逐渐放下了“金牌情结”,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体育精神。里约奥运首金争夺战,中国两位顶尖选手杜丽和易思玲惜败于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小将特拉舍尔。以往要是遇到这样的开局,国内舆论难免一片唉声叹气,但是这次得了银牌的中国选手依然得到很多赞美,甚至像华天这样没有拿到奖牌的选手也“圈”了不少粉丝。
  国人对奥运金牌的观念变化,不只是因为曾经登上榜首,失去了新鲜感,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已经不需要通过奥运金牌来证明自己的强大。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当时举国欣喜若狂。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人明白“国家强,则体育强”,只要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中国一定会成为奥运会上的最强者,这一幕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真实呈现。但是,北京奥运会也同时呈现了中国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强烈反差,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片面的“体育强”未必就等于国民体质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来享受体育,正是社会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变,才使傅园慧的“洪荒之力”所向披靡。
  尽管群众说不在乎金牌多少了,但是体育主管部门却不敢说金牌多少都无所谓。因为,国家在财政上为奥运会投入巨大,据媒体报道,为备战里约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体育总局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加了1.8亿元。在体育竞赛一项今年预算数近2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60.4%,主要原因是今年安排了里约奥运会奖金预算。在这种体制下,体育主管部门和参赛运动员哪敢轻言“重在参与”,否则就会觉得有愧国家培养。孙杨首战没拿到金牌失声痛哭,有人还不理解,大概他们还不知道孙杨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如果现在体育主管部门“顺应民意”,也说金牌多少都无所谓,恐怕又对不起自己的饭碗。“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既然拿着财政拨款备战奥运会,自然要倾尽全力夺取金牌,毕竟官方还有“奥运争光计划”,争不争光主要看金牌。在体育观念的转型期,要理顺体制和民意的冲突,就需要体育主管部门重新理解“体育强国”,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在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上。如果中国代表团将来不断涌现像特拉舍尔那样的业余选手,那么体育主管部门肯定也能以轻松的心态看待金牌得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 责任。
谭伯牛的可贵是秉承司马迁的衣钵,站在了少林拳和葵花宝典之间,有才情又不失史识和史直地展现人和人之间,种种出发点的不同和利益的平衡。
房价到底是怎么决定的?
因各人底线不同,或者说,对世界的认知与自我的期许不同,故而对妥协或苟且的定性则有异。
朝鲜再发两枚“芦洞”导弹,用意何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