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人的运动的方式ppt方式有哪些?

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
范文一: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本节课基本上能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过程以及探究过程的体验,强化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的资料收集,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等精神和能力的提高,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点是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我自认为比较满意: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通过小组讨论,信息交流,模仿表演的方式,既有效的提高了教学层次,又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因为,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仅仅是“学生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如果仅仅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这节课,10分钟就可以讲完,但是学生仅仅停留在几夜那集中运动方式的体力活动上。 二、教学方式多样,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情景再现,到“看一看”“想一想”再到“演一演”“分一分”到最后的“辨一辨”,结构上层次清晰,却不重复,形式多样,有观看、讨论、思考、表演、分类、还有辩论。 三、课堂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大方,能巧妙解决突发事件。当有一个小组同学在时间较紧张的情况下,还拿着厚厚的材料读时,能巧妙地以提问的方式打断,提出让全班同学都能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令该组同学的表演上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同时又节省了时间,还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本节课,不足与缺憾和优点与成功并存。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做好:一、课前对本班学生的具体分组情况没有做详细的了解,以至于课堂前半部分小组活动占用时间过多。在17班上课前,已经在12班上了一节课了,12班共分了8个小组,表演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可是17班有14个小组,所以,以后在上课前,一定要对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作详细地了解,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在17班非常的遗憾,没有把课上完,从结构上来讲,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当然,这和每个班的情况有关。17班的同学都非常的认真,可前准备十分的充分,而且课上表现也非常的积极和出色,所以,前面不知不觉就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没有上完。三、在“辨一辨”这个环节,形式非常新,有创意。原来计划通过学生辩论“鸟类如何获得飞行能力”的主题,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动物通过运动来主动适应环境的,而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在12班开展了一点,在17班没有时间开展。当然,对于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以后还应该注意,难度的设置上应该贴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有话说,能积极参与。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所以,在这里,要由衷的感谢我的两位指导老师:强毅老师和程改明老师。是这两位老师一直默默给我鼓励和支持,在我没有信心的时候他们总是说“小彭,没问题,好好讲!”正是这两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让我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成长的这么快。我想以后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不辜负两位老师的厚望。更多资源下载地址:/原文地址: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本节课基本上能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过程以及探究过程的体验,强化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的资料收集,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等精神和能力的提高,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点是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我自认为比较满意: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通过小组讨论,信息交流,模仿表演的方式,既有效的提高了教学层次,又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因为,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仅仅是“学生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如果仅仅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这节课,10分钟就可以讲完,但是学生仅仅停留在几夜那集中运动方式的体力活动上。 二、教学方式多样,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情景再现,到“看一看”“想一想”再到“演一演”“分一分”到最后的“辨一辨”,结构上层次清晰,却不重复,形式多样,有观看、讨论、思考、表演、分类、还有辩论。 三、课堂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大方,能巧妙解决突发事件。当有一个小组同学在时间较紧张的情况下,还拿着厚厚的材料读时,能巧妙地以提问的方式打断,提出让全班同学都能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令该组同学的表演上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同时又节省了时间,还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本节课,不足与缺憾和优点与成功并存。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没有做好:一、课前对本班学生的具体分组情况没有做详细的了解,以至于课堂前半部分小组活动占用时间过多。在17班上课前,已经在12班上了一节课了,12班共分了8个小组,表演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可是17班有14个小组,所以,以后在上课前,一定要对每个班的具体情况作详细地了解,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在17班非常的遗憾,没有把课上完,从结构上来讲,不是一节完整的课。当然,这和每个班的情况有关。17班的同学都非常的认真,可前准备十分的充分,而且课上表现也非常的积极和出色,所以,前面不知不觉就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没有上完。三、在“辨一辨”这个环节,形式非常新,有创意。原来计划通过学生辩论“鸟类如何获得飞行能力”的主题,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动物通过运动来主动适应环境的,而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在12班开展了一点,在17班没有时间开展。当然,对于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以后还应该注意,难度的设置上应该贴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有话说,能积极参与。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所以,在这里,要由衷的感谢我的两位指导老师:强毅老师和程改明老师。是这两位老师一直默默给我鼓励和支持,在我没有信心的时候他们总是说“小彭,没问题,好好讲!”正是这两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让我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成长的这么快。我想以后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不辜负两位老师的厚望。更多资源下载地址:/
范文二: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2.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2.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基因多样性。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基因多样性。●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教师:请问“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个字?学生:“多”字。教师: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在呢?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请注意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投放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如下:画外音:“自然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物。”画面中出现: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录。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学生:近十种。(注意:可适当的增加播放次数)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到底有多少,请同学们看书P90页图表。 学生:分析图表。[概述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及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独特性]教师:试分析生物多样性,从种类上看,多在什么地方?学生:生物种类繁多,植物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微生物约10多万种。教师:通过分析图表,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学生1:表中第一竖行表示生物类群,共8种。第二行表示我国已知种数,第三行表示世界已知种数,第四行表示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已知种数的百分比。学生2:我国的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的百分比较高是26.7%。所以,我国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相对的,爬行类占百分比是5.97%,相对较少。我国总种数占世界平均百分比是,,,,14.96%。教师:好,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相当准确。刚才同学说表中有8种生物类群,除了这8种,还有哪些类群?学生抢答: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微生物。教师:从表中分析我国生物种类现状如何?学生:我国总数占世界已知总数的百分比是14.9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裸子植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教师:也就是说,我国物种高度丰富,除此之外,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还有其独特性,有许多生物是我国所特有的。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比如,,,, 学生抢答: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鹮、藏羚羊、丹顶鹤、蛙蛙鱼,,,, 教师:植物有,,,,学生:银杉、水杉、珙桐、树蕨、苏铁,,,,教师:很好。偷猎者将我国特有的生物卖到国外其实是一种卖国行为,我们一定要和这种行为做斗争。教师:同学们再设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类发现了? 学生:可能有两种回答:是/不是。教师:回答是的同学,你从哪知道还有新的生物品种?试举例。学生:举例,,,,(从事例出发,过渡到基因多样性的概述。)教师: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水稻草丛矮缩病是水稻植株明显矮化,叶片上出现斑点(白色),分蘖很小,稻谷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的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抵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可见,并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类发现了。这种野生水稻便是科学家新发现的生物,这种生物具有它特有的、较强的抗草丛矮缩病的基因。所以,不同品种的生物,它的基因也不相同。这便是基因的多样性。请同学阅读P91页,基因的多样性。学生:仔细阅读,努力理解,积极收集信息。教师:在基因的多样性里有两个事例。哪两个?学生1:事例一:美国科学家引进我国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大豆生产业。学生2:事例二: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经济利益。教师:从这两个事例和老师刚才的举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分析讨论后发言,可能有如下内容:1.首先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小麦的形态特征由小麦细胞内基因控制,水稻的形态,特征由水稻细胞的基因控制。2.不同种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例如小麦和水稻的基因便不同;同种的水稻,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基因不同,我国野生大豆和美国当地的栽培大豆基因也不同。可见,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教师: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很准确。特别是明确了生物的各种特征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比如我国水稻有50 000个品种,这些品种在基因组成上是有差别的,它们构成了水稻的基因库。也就是说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可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的外在表现。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自然表达了我国基因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那么研究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意义何在?学生:结合课后练习题2和书上例题分析。教师:动物园饲养的华南虎产下的两只小华南虎眼睛是瞎的,科学家认为这是近亲繁殖的结果,你认为这与基因多样性有什么关系?学生:有关系。因为近亲繁殖,会使亲代的雌雄华南虎以共同祖先继承相同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些基因遗传给后代,就会使子代出现遗传性疾病。 教师:这便是种内的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宝贵遗传资源的反面例证。可见,基因的多样性对物种延续有着重要意义。基因多样性的减少会直接表达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合理过渡,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教师: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便是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及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学们,你知道哪些生态系统的类型?学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湖泊、海洋、森林、城市等生态系统。教师:咱们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生态系统?学生1:我家住的附近有湖,湖泊里有鱼藻、鱼、浮游动物、水草等多种生物,构成一个湖泊生态系统。学生2:我家附近有一块地,地里种有玉米、菜豆、各种蔬菜,还有各种杂草、害虫等多种生物,构成的是农田生态系统。学生3:公园里有大面积的草坪,草坪里有蚂蚁、蚯蚓、小昆虫等多种生物群,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学生4:还有森林生态系统。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陈述得也好。总之,在各类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体。不同的生物群体要求不同生态系统。可见,生态系统是具多样性的。好,到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生物的多样性有三个层次内容,它们是,,,, 学生: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教师:它们三者的关系,你如何理解?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比如刚才所说我国水稻有50 000个品种,每个品种基因组成上有差别,它们便构成了水稻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比如鱼生活在湖泊或海洋生态系统,湖泊或海洋里除了有鱼,还有鱼的各种食物,像浮游动、植物、水草等。鱼与其他生物种类是相联系的。学生2: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比如湖泊里的水草大量减少,会直接影响以水草为食的草鱼的数量。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消失。如牧场沙漠化,许多牧羊、牧马、牧牛便会出现食物短缺现象,导致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消失。教师:可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还有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内容的关系。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做个有心人,继续关注生物,关注自然。[巩固练习]判断题1.许多药材需要野生生物资源作为原材料。答案:√2.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答案:×3.野生动物一旦灭绝,就无法再生出来。答案:√4.对于珍稀濒危物种,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更多资源下载地址:/
范文三: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教案背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一些简单物体运动的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物体运动方式的本质特点还不很清楚。本教案的设计,重点抓住学生认识模糊的地方,化复杂为简单,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实验器材观察、感知、认识、分析它们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教学课题: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特点进行研究,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类型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并了解五种运动类型各自的特点,能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复合运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出物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会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2、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3、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4、能够找出同一物体的多种运动方式(复合运动)5、体会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木块、荡秋千图片、单摆装置学生准备:(每组一个)纸风车、小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单摆装置教学过程: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1.(出示纸风车)师:谁会玩这个小风车?(强调玩字)生举手。师:如果给你这个风车你会怎么玩呢?(引导学生说出“转”、 “动” 字)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3.师: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学生汇报)4.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百度搜索】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B5%B4%C7%EF%C7%A7&in=8178&cl=2&lm=-1&st=-1&pn=24&rn=1&di=&ln=1998&fr=&fm=result&fmq=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24&-1&di&objURLhttp%3A%2F%2Ftu.%2Fuploads%2Fallimg%2FF-0.jpg&fromURLhttp%3A%2F%2Ftu.%2Fhtm%2F176%2F16245.html&W240&H320&T7549&S86&TPjpg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D7%AA%B6%AF%B5%C4%B3%B5&in=18167&cl=2&lm=-1&st=-1&pn=151&rn=1&di=&ln=1966&fr=&fm=result&fmq=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51&-1&di&objURLhttp%3A%2F%%2FFdominic-du-48-35830.jpg&fromURLhttp%3A%2F%%2Fdominic-du%2Fxiangce-2936080.html&W800&H600&T&TPjpg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D7%AA%B6%AF%B5%C4%C6%FB%B3%B5&in=11300&cl=2&lm=-1&st=-1&pn=0&rn=1&di=&ln=1984&fr=&fm=result&fmq=4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objURLhttp%3A%2F%%2Fbookpic%2F198873.gif&fromURLhttp%3A%2F%%2Fproduct_27168.html&W600&H600&T&TPgif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1.师:刚才我们说了,看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你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模拟它们的运动吗?(出示纸风车、小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单摆装置)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学生选取材料)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学生小组交流一会。3.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发放记录单)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板书:木
块 → 移动→纸风车→ 转动易拉罐 → 滚动钢尺、橡皮筋 → 振动单摆 → 摆动移动 滚动
振动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移动运动轨迹是直线;摆动运动轨迹是弧线。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1.出示课件,是不是物体的运动只能有一种运动方式呢?生:不是师:老师玩滚球,你们玩拍球,拍球是往复运动,滚球是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为什么同样的物体运动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运动方式呢?师:一种运动有时会包含几种运动方式,这种相对复杂的运动其实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合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复合运动。学生观察,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2.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滚动;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飞碟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百度搜索】 /programs/view/fD4UY0H9p2Y/?fr=rec1 /show/d0EC-1Ob7S-emVmt.html http://6.cn/watch/6912984.html四、活动身体,尝试玩出各种运动方式1、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能做出很多运动来,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尝试我们的身体能做出几种运动方式。(插入歌曲《感恩的心》,学生自由活动身体做出各种运动)【百度搜索】 /u75/v_NjMyNzY1NTI.html2、学生汇报自己做出的各种运动方式身体在前后移动,也在转动,手臂在摆动,,,,五、课堂总结,巩固深化: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看示意图,说出物体运动方式的名称。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研究。课后反思:科学学习不是告诉,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感悟。抓住学生理解的疑惑之处,找一个问题让学生来辨,认知在行动中提高,思维在辨别中清晰,能力在实践中发展。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变得更加细致了,思考的角度越来越宽了,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了。另外,在豁然开朗的学习境界之中,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更令人难忘的是发现的快乐和满足!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观察出物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知识与技能·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认识到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关系。·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愿意合作与交流。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木块、荡秋千图片、单摆装置、若干红点(做标识用)。环境布置:教室里准备各种运动玩具,提供尽量多的可操作器材。学生准备:(每组一个)纸风车、易拉罐、钢锯条、橡皮筋。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检查、揭示课题1.要想研究物体的运动,就要确定物体的位置。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研究、学习的内容,要说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交代清楚哪几个方面?先请学生自由回答,再作概括。(三个方面:参照物、方位、距离)2.读一读:要想说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先要确定以什么为参照物体,再说明物体在什么方位,离参照物有多远的距离。3.请你说一说老师现在的位置。【说明】“读一读”的内容是课本第31页上的一段话,课上可以用比较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来,再指导学生抓住三个关键词语来加强理解。“说老师的位置”这项活动旨在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距离来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在学生描述过程中老师应尽量保持位置的稳定。4.老师在教室里走动,提问:现在我的位置还是同学们刚才描述的吗?我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板书:运动)5.物体运动的方式有很多,你知道物体有哪些运动方式?6.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揭示课题:物体运动的方式。(二)、研究各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导言:物体运动有不同的方式,那这些物体运动起来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研究以下几种物体运动的特点。移动1.教师演示:木块从桌子的一端移到另一端。(在木块一个侧面的中心和一角上各点一个红色的标记)提问:木块与桌子的相对位置有没有改变呢?2.注意木块一个面上的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吗?从桌子上向上提起木块,观察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变化?3.你能给这种运动起个名字吗?(移动)4.教师演示:如果斜着提起木块,或按在黑板上做圆周运动,观察这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变化?(没有)这种运动还叫移动吗?(移动)5.小结:这两个红点代表物体上的各个点,这两点的相互位置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明整个物体的各个点的相互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管运动的方向和路线是怎样的,都叫移动。6.教师板画示意图: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做好活动记录:填写木块的运动方式名称。转动1.走到教室里的大地球仪前面,拨动一下,让大家观察。提问:这是什么方式的运动?(板书:转动)2.在地球仪上寻找到中国的版图,作好标记。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中心轴和标识中国版图的点在运动时有什么特点?(中心轴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球面上的点围绕中心轴在转动)3.讨论:研究转动时我们抓住了几个点?其中一个点的位置是不动的,另一个点的运动位置是怎么样的?4.你能用简单的示意图到黑板上来画出转动的特点吗?指名让多位学生上黑板画一画。交流讨论,评荐出最简单、直观的示意图。推荐示意图:5.让学生在科学书上做好活动记录,画转动的示意图并填写运动方式的名称。6. 比较:以上两种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评析】“转动”的运动特点比较明显,只要抓住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理解转动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了。“转动”和“移动”是研究“滚动”的基础,所以在认识了两种比较简单的运动方式之后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是本节课后续研究的一个基础和铺垫。滚动1.出示易拉罐,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易拉罐的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2.让易拉罐在桌面上滚动起来,说出它的运动方式。(滚动)3.观察易拉罐底面中心和边缘上的红点,说出各点在运动时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边缘的点在绕着中心点作转动,同时中心点在作移动)4.用图示法画出滚动的特点,要将两种运动都用图表现出来。5.学生在科学书上填写活动记录,画出滚动的示意图并填写滚动的运动方式名称。6.比较:找一找易拉罐的运动和木块、地球仪的运动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滚动=移动+转动)7.用集合的方式来表示滚动与移动、转动之间的相互关系。8.讨论:“滚动=移动+转动”,这句话是否可以倒过来说呢——“转动+移动=滚动”?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要求他们利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白己的观点是正确的。9.你知道下面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吗?利用教材图片所提供的情境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交流讨论,并在科学书上作好记录。振动和摆动1.分小组自己玩一玩钢锯条,把钢锯条的一头压在桌子上,用另一只手弹拨露出桌面的一端,观察钢锯条顶端红色标记运动的特点。【说明】安全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树立安全的意识。在玩钢锯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安全,实验时用力不要过猛,且要小心手指不要在锯齿上摩擦。2.讨论:红点有几个运动方向?分别在原来位置的哪里?你可以用示意图把它表示出来吗?(画示意图)3.给这种运动起个名字。(振动)4.玩橡皮筋。一同学用两只手拉住橡皮筋的两端,另一同学用手弹拨橡皮筋中间的红色标记,观察橡皮筋运动的特点。5.如何用示意图表示呢?(学生画示意图)6.橡皮筋的运动与钢锯条的运动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这两种运动都是依靠自身的弹力在静止位置的两侧做有规律的来回运动。不同之处:钢锯条有一个固定点,一端运动;橡皮筋有两个固定点,中间运动)7.学生在科学书上做活动记录,画出两种不同形式的振动的示意图。8.生活中还有其他的运动方式吗?大家都玩过荡秋千,出示玩具秋千让其运动起来。提问:小孩荡秋千叫什么运动?(摆动)9.演示荡秋千状态,观察秋千运动的特点。【说明】学生们可以很快地找出“秋千是来回运动的”,但非常容易忽略摆锤运动的轨迹。这时可以利用更具有直观性的单摆来做实验演示。10.出示一个单摆,让摆锤摆动起来,观察:摆锤在作什么运动?(摆动
11.交流、讨论:摆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运动,它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摆动也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有转动的特点),但只是转动的一部分,同时它具有振动的特点(摆动=转动+振动)。12.用图怎样表示?指导学生画出示意图。13.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三者都具有振动的特点,同时荡秋千还具有转动的特点)(三)、学习小结、巩固深化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看示意图,说出物体运动方式的名称。(示意图略)3.以集合的形式表示各种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见板书设计)滚动、移动和转动之间的关系摆动、转动和振动之间的关系转动、移动和振动之间的关系(四)、联系生活、拓展研究1.与你的同伴一起在教室里玩一玩各种不同的玩具,说出不同的物体所作的运动方式,或者根据同伴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作运动。2.课外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判断它们各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反思:中国古代的荀子将学习过程视为一个“闻——见——知——行”的活动过程,“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知之,知之不如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能理解。”科学学习就是要把原本抽象、单一的概念赋予鲜活的生命,成为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活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生动的研究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研究材料,可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经历”两个字强调了科学是一种实践过程,一种创造的过程。在教室里准备了大量可以动手操作使之运动的玩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研究物体与现象的关注视野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扩展,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点拨又将学生的探究活
范文四:摘 要:《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自主认识、体验、感知、猜想、推理、交流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想象、创造能力,突出目标之下的学生主体探究与合作意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2   小学科学课教学,教师重在把握学生生成性的学习动态,创设一定的情境,捕捉学生的个性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总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操作、观察、讨论,获得科学知识,增长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兴趣。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三单元第三课   知识目标:   1.知道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等运动方式。   2.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方式分类。   3.知道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技能目标:   1.会用图示法表示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并按运动轨迹给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方式分类。   2.能够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   情感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培养合作交流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小车、手表、课件、各种运动方式的图示   学生准备:风车(中心与一个角各贴上一个红点)、易拉罐、玩具、活动记录单等。   课前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瞧,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小车、手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让我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用手指画出它们的运动路线,看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2.实物展台演示小车手表指针的运动、提问。   3.同学们说的小车在移动、手表的指针在转动讲的就是它们的运动方式,那你们想不想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方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方式》。   【设计意图:从儿童认知的特点、水平出发,从儿童的已有经验出发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知识探究   (一)指导探究   1.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纸风车,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吧!请同学们在玩的同时注意观察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风车叶片运动路线是什么样的?   (2)怎样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   2.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   3.小组讨论怎样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风车的运动路线。   4.用我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把风车的运动路线画在记录表上。   5.小组展示。你们对他们小组采用的画法有建议或不同意见吗?   6.我们在用画图的方法描述物体运动路线时还可以用“点”来表示移动围绕的点或起始点,用箭头表示运动方向。   7.学生修正画图。   【设计意图: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创设了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搞科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使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学生探究   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按这样的方法来探究其他几种运动方式,并画图记录。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展示交流   1.小组展示描述、图示的成果。   2.学生互评、质疑。   3.教师有侧重点的评价。   【设计意图:成果交流十分必要,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学生经验共享,互相启发;二是教师可介入评价,提升探究活动的层次。】   (四)运动分类   1.能按运动路线的不同将这些运动分成两类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讨论后,小组的代表将黑板上贴的各种运动方式图示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3.小结:运动方式的分类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按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知识应用   1.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运动方式。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内交流、汇报。   4.小结: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不尽相同,它们有着各自的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巩固运动方式分类的知识,加深对这几种运动方式特点的认识;二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四、巩固深入   1.我们再来玩一玩易拉罐吧!让它在你们的桌面上运动起来,观察它的运动方式。   2.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3.分析其所包含的运动方式,师指导。   易拉罐:旋转+移动 或   易拉罐:   4.小结:在易拉罐的滚动过程中,它本身在转,还沿着一定路线移动,这个运动中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像这类运动我们称之为复合运动。【设计意图:在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体会复合运动方式是简单运动方式的组合。】   5.这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写在记录表上。   6.汇报交流   7.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8.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运动都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动手前先动脑。方向和目的明确了,思索着有准备去探究,学生们科学探究才更有效。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五、知识拓展   1.玩一玩大家带来的玩具,让它们以各种运动方式运动。   2.学生互相交流。   3.小结:通过今天的课,同学们有收获吗?请同学们学以致用,课外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判断它们各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由物体运动方式的相互联系延伸到延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相互联系。】   板书设计:
范文五: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2课      教材分析      《物体运动的方式》的教学是在学生对运动有了基本了解,认识了运动相对性的基础上,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集中研究,并将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并以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形象、具体地表示物体的各种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操作、观察、讨论、体验成功的快乐。随后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将对物体运动的方式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由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延伸到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全体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主要是通过让木块、风车、易拉罐、钢尺、橡皮筋、秋千等运动起来,指导学生从总体上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等,引导他们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使他们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的特点,并能够通过观察及实践活动对各类运动方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并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着几种简单的运动,从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明白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五种运动方式,并能用图示法表示五种运动的特点。      2 学会用图示法表示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 掌握几种运动方式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      4 培养观察能力。      5 培养合作交流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      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钢尺、橡皮筋(每组一个)、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备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平时走路,行驶着的汽车车轮,小时候玩过的荡秋千,课间玩的掷飞盘等等,这些运动方式一样吗?你们想深入了解它们各是什么方式的运动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几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成熟了,方向和目的也就明确了,只要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学生们这样――思索着有准备地去探究,学生们的科学探究才更有效。]      二 研究移动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操作,其他同学观察,一人记录。   要求:将有标记的木块从桌子一端移到另一端,观察木块上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有什么变化。   从桌面上提起有标记的木块,观察两个红点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   斜提起木块或沿着黑板边缘,使木块做圆周运动,观察两个红点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      2 交流记录结果。      3 师:我们给这种运动起个什么名字呢?(移动、挪动、平动)   师:根据刚才观察,你们明白了什么?(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叫它移动。   师:怎样用图示法既简单又能表达清楚移动的特点?   (板书)   [设计意图:木块相对于桌子来讲是运动的,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往往主要把关注点放在这个方面。引导学生观察一个面上的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是否改变是寻找到“移动”的特点的关键,所以通过提问,在演示过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方面来。在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在移动过程中运动物体一个面上的两个点并没有随着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时,老师继续让木块在水平、垂直、倾斜等不同方向运动起来,凸现“移动”的本质特点,清晰学生们的模糊认识,让学生真正了解“移动”这一运动方式极其特点]      三 研究转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吹风车,其他人观察风车中心和叶片上的红点在风车运动时有什么特点,一人记录。   师:大家刚才吹风车使风车发生运动,并且作了细致的观察。像风车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转动)转动又有什么/特点?板书。   同桌互相说说移动与转动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转动”的运动特点比较明显,只要抓住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理解转动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了。“转动”和“移动”是研究“滚动”的基础,所以在认识了两种比较简单的运动方式之后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是本节课后续研究的一个基础和铺垫。]      四、研究滚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滚动易拉罐,其他人观察易拉罐底面中心和边缘红点有什么特点,一人记录。   学生汇报记录结果:易拉罐边缘上的红点围绕中心点作圆周运动,中心点同时还向前移动。   师:我们刚才观察到的这种运动方式就叫滚动。(板书)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你们能用集合的形式表示这三种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滚动=移动+转动。      五、研究振动      根据下面的要求,学生完成以下操作。(同桌合作完成)   说明:安全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树立安全的意识。在玩钢锯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安全,实验时用力不要过猛,且要小心手指不要在锯齿上摩擦。      1 用一只手将钢锯一端按在桌上,用另一只手弹拨钢锯露出桌面的一端,观察钢锯顶端的红色标记。这种运动的特点用图表示为:      2 (同桌合作完成)一人用两手架住皮筋,同桌用手弹拨皮筋,观察皮筋中间的红色标记。观察到的运动方式用图表示为:   师:像钢锯条、皮筋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叫它振动,它有两个运动方向。      六 研究摆动         师生共同完成以下操作。   教师出示荡秋千的实物模型图,让“人”荡起来,同时观察它的运动特点;再让“人”做圆周运动,观察特点。如图示:   师:像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摆动。摆动既有振动的特点。也有转动的特点。   根据转动、摆动、振动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集合形式可表示为: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操作、观察、分析,我们明白了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几种运动方式的特点。而且我们了解到,各种运动方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七 拓展练习      学生感受各种运动方式的相互联系和特点。      1 说说行驶的火车有哪几种运动方式?掷飞盘呢?直升飞机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一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这几种运动方式特点的认识;二是向学生暗示物体的运动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认识运动方式之间的联系,从而由物体运动方式的相互联系延伸到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相互联系。]      2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还了解到哪些物体的运动是通过移动+转动、转动+摆动、移动+振动的方式完成的。      3 活动身体:其实我们的身体也能做出很多运动来,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尝试我们的身体能做出几种运动方式。   (插入歌曲《健康歌》,学生自由活动身体做出各种运动)   学生汇报自己做出的各种运动方式。   身体在前后移动,也在转动,手臂在摆动……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科学学习是一个充满发现、充满乐趣的过程。课前有目的地布置科学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中的多种资源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另外,合作学习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与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责任编辑:李雪虹)
范文六: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普宁二中实验学校
黄如和教学目标: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2、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3、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并分类难点: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教具准备:风车、摆、小车、乒乓球、易拉罐教学过程:一、 谈话入题我们上节课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中,即使一些物体咋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在一直在生长或运动。那么物体到底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呢?这节课老师将会和你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运动的方式)二、 研究各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一)观察分析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物体,它们分别是:小车、乒乓球、小球、摆。我们首先来看看一下小车是如何运动的。1、小车的运动(1)教师拖动下车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让学生用手指随着小车一起运动.(重复演示)(2)这辆小车运动的轨迹(路线)是什么样的?(3)学生回答(4)你能用线条加箭头的方式来表示小车的运动轨迹(5)学生画图。请一学生上台画图2、风车的运动(1)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风车的运动(在风车的不动点和转动的叶片上各点一个红点帮助学生观察)(2) 学生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它的轨迹(3) 学生画图。请一学生上台画图3、乒乓球、摆的运动(1) 教师简单演示乒乓球、摆的运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乒乓球和摆,自己尝试,体验(2) 学生探讨并分别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它们的运动轨迹,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画图(二)分类1、仔细观察上面四种运动轨迹的特点,将它们分成两类。2、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3、小结:按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分成直接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三、 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1、出示影像:火车行驶、橡皮筋、玩跷跷板、水轮转动、锯木头、转椅等(学生观察分析)2、学生交流汇报,并指出哪些是直线运动,哪些是曲线运动?3、小结: 火车行驶——直线运动橡皮筋——往复运动玩跷跷板——往复运动水轮转动——转动锯木头——往复运动转椅——转动四、 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1、出示易拉罐,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易拉罐的两个底面是什么?2、演示:易拉罐在水平面上运动,学生仔细观察,并画出它的运动轨迹3、几何画板演示。它包括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行4、小结: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就是复合运动。5、(出示教材第34页插图)讨论:这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6、学生交流,汇报7、小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运行都属于复合运动。五、 巩固,拓展1、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运动方式,分别让学生齐读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回顾这节课的内容2、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板书设计 :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往复运动 旋转运动摆动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普宁二中实验学校
黄如和教学目标: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2、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3、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并分类难点: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教具准备:风车、摆、小车、乒乓球、易拉罐教学过程:一、 谈话入题我们上节课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中,即使一些物体咋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在一直在生长或运动。那么物体到底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呢?这节课老师将会和你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运动的方式)二、 研究各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一)观察分析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物体,它们分别是:小车、乒乓球、小球、摆。我们首先来看看一下小车是如何运动的。1、小车的运动(1)教师拖动下车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让学生用手指随着小车一起运动.(重复演示)(2)这辆小车运动的轨迹(路线)是什么样的?(3)学生回答(4)你能用线条加箭头的方式来表示小车的运动轨迹(5)学生画图。请一学生上台画图2、风车的运动(1)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风车的运动(在风车的不动点和转动的叶片上各点一个红点帮助学生观察)(2) 学生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它的轨迹(3) 学生画图。请一学生上台画图3、乒乓球、摆的运动(1) 教师简单演示乒乓球、摆的运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乒乓球和摆,自己尝试,体验(2) 学生探讨并分别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它们的运动轨迹,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画图(二)分类1、仔细观察上面四种运动轨迹的特点,将它们分成两类。2、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3、小结:按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分成直接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三、 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1、出示影像:火车行驶、橡皮筋、玩跷跷板、水轮转动、锯木头、转椅等(学生观察分析)2、学生交流汇报,并指出哪些是直线运动,哪些是曲线运动?3、小结: 火车行驶——直线运动橡皮筋——往复运动玩跷跷板——往复运动水轮转动——转动锯木头——往复运动转椅——转动四、 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1、出示易拉罐,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易拉罐的两个底面是什么?2、演示:易拉罐在水平面上运动,学生仔细观察,并画出它的运动轨迹3、几何画板演示。它包括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行4、小结: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就是复合运动。5、(出示教材第34页插图)讨论:这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6、学生交流,汇报7、小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运行都属于复合运动。五、 巩固,拓展1、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运动方式,分别让学生齐读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回顾这节课的内容2、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板书设计 :运动的方式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往复运动 旋转运动摆动
范文七: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教学设计运动的方式——杨木林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付纯林我们上节课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中,即使一些物体咋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在一直在生长或运动。那么物体到底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呢?这节课老师将会和你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运动的方式)一、学什么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2.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方式分类。3.知道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技能目标:1.会用图示法表示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并按运动轨迹给日常生活中的运动方式分类。2.能够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情感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2.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3.培养合作交流的兴趣和能力。二、我来学(一)借助实物、录像,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1、研究小车的运动。(1)教师拖动下车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让学生用手指随着小车一起运动.(重复演示)(2)这辆小车运动的轨迹(路线)是什么样的?(3)学生回答(4)你能用线条加箭头的方式来表示小车的运动轨迹吗?师:这条直线表示什么? (运动的路线)。箭头表示什么(运动的方向) 通常情况下用小圆点表示运动的物体。(5)学生画图。请一学生上台画图2、研究拍球时球的运动。(1)师:拍球是我们很喜欢的活动,拍球的过程中球是怎样运动的呢?谁来描述一下。(上下跳动)用手随球一起运动。(2)能用示意图画出球运动的路线吗?(3)指一生到黑板上画,其余生在本子上画。画后追问:a、为什么这样画?b、线条表示什么?c、箭头表示什么?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两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并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其中线条表示运动的路线。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你们学会了吗?3、研究小朋友滑滑梯的运动。学生看视频,小朋友是怎样运动的?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4、研究青蛙跳跃的运动师:下面请大家注意观察,青蛙是怎样跳跃的?(播放青蛙跳跃的视频)师:看清了吗?它是怎么跳的?用手势来比划比划青蛙是怎样跳跃的!师:现在,你们能用简单图示画出青蛙跳跃时的运动路线吗?学生小组内画运动方式师:画好了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来试一试! (一生上黑板画: )5、研究摆的运动。(学生观察,画图)6、研究荡秋千的运动(视频,学生观察,画图)7、研究风车的转动的运动。(视频,学生观察,画图)(二)、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师:刚才,我们分别研究了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并且用图示法表示。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生:不一样。(运动的路线不一样)师:你们能按照运动的路线,试着将他们分成两类吗?(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形成小组统一的看法)生:(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按物体运动路线来分,小车的运动,拍球的运动,滑滑梯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作运动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板书);青蛙的跳跃,摆的运动,荡秋千的运动,风车的转动都是沿着曲线作运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板书)。(三)、认识物体的复合运动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在我们来分析下易拉罐的滚动是什么运动方式呢?板书:(易拉罐 滚动)师:让我们来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生:易拉罐滚动时,边缘的红点一直在转动,说明它作曲线运动;师:易拉罐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看它的路线是什么样的?生:直线师:这两种运动方式是先后发生的?生:它们同时发生。师:易拉罐滚动时既作曲线运动同时也作直线运动,是由两种运动方式组合而成的。 我们把这种运动的方式叫复合运动。师:像滚动的易拉罐这样,有些物体在运动时同时包含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称为复合运动(板书)。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汽车的运动,飞机飞行)三、我来用(一)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师:生活中有许多运动的物体,下面请大家来判断这些物体的运动属于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课件出示图片)下落的水滴;闹钟的钟摆; 水车的转动; 锯木头时;师:转动转椅是曲线运动;如果推着转椅往前走,是直线运动;师:同一个转椅,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运动方式?生:因为,我们使它运动起来的方法不同。师: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使同一个物体运动,可能会发生不同的运动方式。(二)大家来分析这些物体运动时同时包含哪些运动方式。(课件出示图)生:小女孩在溜冰时,身体向前作直线运动,鞋底的轮子在转动作曲线运动。生:竹蜻蜓运动时,螺旋叶片在转动是曲线运动,竹蜻蜓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是直线运动。生:直升机起飞时,螺旋桨在转动,机身向上作直线运动。在跑道上滑行时,轮子在滚动。
生:人走路时,身体沿直线运动,手臂和腿在摆动,作曲线运动。四、我来思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我知道了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很多,按照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路线分为两大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有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呈现一种运动方式,即简单运动,有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则呈现几种运动方式,即复合运动。 一个复杂的运动往往是有多个简单的运动组成的。课后,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的身体还能做出哪些运动?板书设计:小车的运动拍球的运动滑滑梯的运动青蛙的跳跃摆的运动荡秋千的运动风车的转动鞋运动方式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范文八: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方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2、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3、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并分类难点: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教具准备:风车、摆、小车、乒乓球、易拉罐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我们上节课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中,即使一些物体咋看上去似乎不动,其实它们在一直在生长或运动。那么物体到底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呢?这节课老师将会和你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运动的方式)二、研究各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一)观察分析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物体,它们分别是:小车、乒乓球、小球、摆。我们首先来看看一下小车是如何运动的。1、小车的运动(1)教师拖动下车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让学生用手指随着小车一起运动.(重复演示)(2)这辆小车运动的轨迹(路线)是什么样的?(3)学生回答(4)你能用线条加箭头的方式来表示小车的运动轨迹(5)学生画图。请一学生上台画图2、风车的运动(1)利用几何画板演示风车的运动(在风车的不动点和转动的叶片上各点一个红点帮助学生观察)(2)学生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它的轨迹(3)学生画图。请一学生上台画图3、乒乓球、摆的运动(1)教师简单演示乒乓球、摆的运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乒乓球和摆,自己尝试,体验(2)学生探讨并分别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它们的运动轨迹,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画图(二)分类1、仔细观察上面四种运动轨迹的特点,将它们分成两类。2、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3、小结:按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分成直接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三、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1、出示影像:火车行驶、橡皮筋、玩跷跷板、水轮转动、锯木头、转椅等(学生观察分析)2、学生交流汇报,并指出哪些是直线运动,哪些是曲线运动?3、小结:火车行驶——直线运动橡皮筋——往复运动玩跷跷板——往复运动水轮转动——转动锯木头——往复运动转椅——转动四、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1、出示易拉罐,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易拉罐的两个底面是什么?2、演示:易拉罐在水平面上运动,学生仔细观察,并画出它的运动轨迹3、几何画板演示。它包括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行4、小结: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就是复合运动。5、(出示教材第34页插图)讨论:这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6、学生交流,汇报7、小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运行都属于复合运动。五、巩固,拓展1、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运动方式,分别让学生齐读出来。接下来我们一
起来看一段视频,回顾这节课的内容2、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范文九: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动的方式》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能够根据物体运动时不同的运动方式将物体进行分类。2.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观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运用所学的知识编舞、跳舞,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健康。二、教学重点:认识物体运动的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并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特点。三、教学难点:认识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2.学生操作材料:分组——秋千、乒乓球、弓箭,每组三种玩具,彩色卡纸3张、笔3支。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学生通过玩风车观察风车的运动,讨论:风车是怎样运动的。2.学生交流、汇报3.师提问:谁来说一说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可能答:风车的叶片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在做旋转运动)谁能用线画出它的运动方式?(生上台,划一个圆,加一个箭头)
及时评价肯定学生,并告诉学生用线表示运动的方法叫做运动的图示。你能给象风车这种运动起个名字吗?你认为叫什么运动?(生说:旋转运动)4.师小结:真聪明,象风车叶片这样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在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旋转运动(板书:旋转运动),旋转运动就是风车的运动方式。5.揭示课题:运动的方式(板书)【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风车”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探究两种运动方式的特点。1.师谈话: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运动的物体,他们又存在那些运动方式,同学们想不想去研究一下,(生答:想),好的,那我们现让风车休息一下,请组长把风车轻轻地放进抽屉里。2. 师谈话:老师这儿还有几件物体,它们的运动方式又是什么呢?想不想去研究一下?(生答:想)那让我们通过这几个实验去研究一下这几种物体,到底存在哪些运动方式。(师逐一出示秋千、皮球、木块、皮筋等给学生看)3. 师谈话:在做实验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一定要把老师发的这几样物体动起来,并根据它的运动路线与方向尽量选择合适的名称,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又快又好又安静地完成整个实验,听明白了吗?请组长到老师这儿领实验器材和记录单。活动记录表4.学生分组实验:分小组合作探究秋千、皮球、木块、皮筋这四种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实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5.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板书
秋千:皮球:木块:皮筋:师:那谁能给风车、秋千、皮球、木块、皮筋分分类,看看哪几个可以归为一类呢?(注:振动属于直线运动;摆动属于曲线运动)
教师小结: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旋转运动、直线运动。 板书:旋转运动、直线运动(归类)6.运用多媒体课件,辨别生活中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课件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认识四种运动方式特点。7.新知与生活结合,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四种方式的运动【设计意图】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儿童认知的特点、水平出发,从儿童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通过学生常见的几种物体去小组合作探究出物体的四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并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为后续的探究打下基础。图示引入旨在告诉学生设计简单图示可以让知识更简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三、分组探究各种玩具的运动方式并进行分类。1.猜测:玩具弹簧的运动方式,教师展示请学生判断猜测是否正确。 师谈话:同学们设计的图示既简洁又形象,这个消息被玩具之家的朋友们知道了,瞧!它们都来了。师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师展示一个弹簧)弹簧称里面什么在运动?(生答:弹簧)弹簧的运动方式是什么?(生答:往复运动)你猜的真准。师谈话:玩具之家的朋友可多了,大家都想知道自己的运动方式,你愿意帮忙吗?(生答:愿意)请组长到老师这儿来领玩具,注意在玩的时候,不要吵着它们哦!2.领玩具,分组探究讨论。3.汇报交流。师谈话: 谁来说一说你是玩什么玩具演示给大家看一下,什么在运动,告诉给大家它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有可能个别学生用一个物体作出不同的运动方式,这时说是的用不同的方法使它运动,那么表现出来的运动方式也有可能不同)4.引导学生制定分类标准,帮玩具分家。师谈话:玩具们很快知道了自己的运动方式,可开心了,你们开心吗?玩具们该回家了,下次还想找它们玩吗?如果再找它们就到我们大家里乱找一通吗?有什么办法很快找到你想找的朋友?怎样给他们分家?(学生统一分家的标准后再开始回家)6.教师小结:同学们,你用了我们今天学的知识给它们分了家,真是太聪明了。谢谢你们帮助玩具朋友井然有序的帮玩具们分了家。【设计意图】本环节中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帮助玩具们找出它们的运动方式并让学生以“玩具之家” 的身份来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式并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开心玩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四、感知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1.每组一件玩具,小组比赛找出玩具在运动时包含的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师谈话:老师这儿还有几个玩具,你能很快找出它们的运动方式吗? 组长领玩具,小组合作讨论。2.选派代表演示汇报。教师小结:一些物体的运动常常包含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整体。3.播放课件(自行车、跳绳、摆翅飞翔的鸟、飞机),辨别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设计意图】让每组同学通过玩玩具共同探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包含哪些运动方式,再让学生辨别出一次运动过程中物体包含哪些运动方式,以及通过课件演示和师生的讨论,达到了化难为易得效果。六、总结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结束全课1.师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运动无处不在,它能给我们带来生活的便利,带来快乐,运动还会给我们带来健康,最后让我们在有益于健康歌的音乐声中再体会一下运动的快乐。2.课件播放歌曲《健康歌》,师生共同做有关两种运动方式的舞蹈动作。八、板书设计:运动的方式风车:旋转运动秋千:皮球:直线运动
木块:皮筋:
范文十: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一些简单物体运动的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物体运动方式的本质特点还不很清楚。本教案的设计,重点抓住学生认识模糊的地方,化复杂为简单,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实验器材观察、感知、认识、分析它们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教学课题: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特点进行研究,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类型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并了解五种运动类型各自的特点,能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复合运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出物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会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2、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3、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4、能够找出同一物体的多种运动方式(复合运动)5、体会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木块、荡秋千图片、单摆装置学生准备:(每组一个)纸风车、小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单摆装置教学过程: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1.(出示纸风车)师:谁会玩这个小风车?(强调玩字)生举手。 师:如果给你这个风车你会怎么玩呢?(引导学生说出“转”、 “动” 字)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3.师: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学生汇报)4.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百度搜索】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B5%B4%C7%EF%C7%A7&in=8178&cl=2&lm=-1&st=-1&pn=24&rn=1&di=&ln=1998&fr=&fm=result&fmq=1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24&-1&di&objURLhttp%3A%2F%2Ftu.%2Fuploads%2Fallimg%2FF-0.jpg&fromURLhttp%3A%2F%2Ftu.%2Fhtm%2F176%2F16245.html&W240&H320&T7549&S86&TPjpg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D7%AA%B6%AF%B5%C4%B3%B5&in=18167&cl=2&lm=-1&st=-1&pn=151&rn=1&di=&ln=1966&fr=&fm=result&fmq=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51&-1&di&objURLhttp%3A%2F%%2FFdominic-du-48-35830.jpg&fromURLhttp%3A%2F%%2Fdominic-du%2Fxiangce-2936080.html&W800&H600&T&TPjpg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D7%AA%B6%AF%B5%C4%C6%FB%B3%B5&in=11300&cl=2&lm=-1&st=-1&pn=0&rn=1&di=&ln=1984&fr=&fm=result&fmq=4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objURLhttp%3A%2F%%2Fbookpic%2F198873.gif&fromURLhttp%3A%2F%%2Fproduct_27168.html&W600&H600&T&TPgif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1.师:刚才我们说了,看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你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模拟它们的运动吗?(出示纸风车、小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单摆装置)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学生选取材料)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学生小组交流一会。3.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发放记录单)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板书:木
块 → 移动→纸风车→ 转动易拉罐 → 滚动钢尺、橡皮筋 → 振动单摆 → 摆动移动 滚动
振动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移动运动轨迹是直线;摆动运动轨迹是弧线。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1.出示课件,是不是物体的运动只能有一种运动方式呢?生:不是师:老师玩滚球,你们玩拍球,拍球是往复运动,滚球是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为什么同样的物体运动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运动方式呢?师:一种运动有时会包含几种运动方式,这种相对复杂的运动其实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合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复合运动。学生观察,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2.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滚动;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飞碟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百度搜索】 /programs/view/fD4UY0H9p2Y/?fr=rec1 /show/d0EC-1Ob7S-emVmt.html http://6.cn/watch/6912984.html四、活动身体,尝试玩出各种运动方式1、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能做出很多运动来,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尝试我们的身体能做出几种运动方式。(插入歌曲《感恩的心》,学生自由活动身体做出各种运动)【百度搜索】 /u75/v_NjMyNzY1NTI.html2、学生汇报自己做出的各种运动方式身体在前后移动,也在转动,手臂在摆动,,,,五、课堂总结,巩固深化: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看示意图,说出物体运动方式的名称。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研究。课后反思:科学学习不是告诉,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感悟。抓住学生理解的疑惑之处,找一个问题让学生来辨,认知在行动中提高,思维在辨别中清晰,能力在实践中发展。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变得更加细致了,思考的角度越来越宽了,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了。另外,在豁然开朗的学习境界之中,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更令人难忘的是发现的快乐和满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镜头运动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