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中,东道主队的成绩总是比较好,请用记忆中的玛妮剧情解释理论解释为什么

化学竞赛生的竞赛经历及赛后感受是怎样的?
来源:互联网
【想了解一下学习化学竞赛的流程以及经过竞赛之后对于竞赛生本人的影响】
竞赛狗们提前刷题看书尅实验的事情其实大同小异,所以还是不写长篇了,写些记忆碎片吧。高二那次:省里照例弄了个跟国初毫无关系的“预赛”骗钱,内容全是高考级别的题目。国初头一天失眠,只睡着 3 小时。因为主攻物理竞赛,国初上场时,物化和分析都学得不错,但无机基本抓瞎,有机更是一点儿都没看。所以那道只要知道重氮盐的桑德迈尔反应就手到擒来的“用高产率方法从氯苯制备间氯溴苯”的题就一分没得。物化和分析的分都搞到了。无机则只搞到一点儿边角毛料。贵州省竞赛水平非常低,在全国能进倒数前五,于是我这点成绩排在全省第六。心想,靠,要是运气好一点儿就进省队了。结果,物理决赛出现严重失误、从深圳失望而归之后得知,因为清华不去化学决赛要人了,省里第四决定放弃省队。我就递补进去了。省队集训。我只记得第一个实验是呋喃甲醛的歧化。等回流好无聊。化学实验好无聊。环己烷闻了头晕。在家做了好几个模型,有多尼尔 Do-X,有 P-51D,有 Bf-109E。把一堆旧书拿出来翻了一遍。刷题刷题刷题!把无机和有机补上来!高中老师认为参加省队会耽误正常的学习,于是我就每天早上去学校听半天课(其实还是刷题去了),下午去贵州师大参加集训。两地相距 20 公里,这就害苦了我那本是工程师却“屈尊”来充当司机的老爸。每天往返于两地间时,在他的车上听不同的碟片,最后收敛到那张 DG 出的柴可夫斯基钢琴/小提琴协奏曲上去了,弄得现在我不爱听这俩了,一听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就觉得鼻子里有一股呋喃甲醛的似甜似苦的怪味儿。去成都参加决赛。理论时要了提示卡,因为搞物理竞赛的时候我们管另一个东西叫基尔霍夫定律。拿到之后心里一阵“我擦原来是这个早知道就不会被坑了”的怒吼奔腾而过,白丢四分啊。好玩的是,我要了提示卡之后,周围一大群人也都举手要了提示卡,而彼时离考试结束只有十五分钟了。理论是在酒店会议室考的。理论考完后组织照集体照。参加过那一届的人也许会对那张集体照的低劣质量印象深刻。有机的分数基本都拿到了,就是错了跟环氧有关的部分——我死活没意识到这东西可能是环氧。实验考试结束之后,川师大组织了各种活动,猜灯谜、看电影啥的。可是,喂,你忘了我们这些第二批做实验的人还没吃饭!组织参观三星堆,买了副纪念扑克回来,夜夜拱猪(拱猪、升级、斗地主是各队考完之后发泄的标准活动;不过要是当时会玩德州扑克就好了)。组织参观绵阳九院,大家去买纪念品时我去找厕所了,解决完生理问题时大巴都快开了,后悔得不行(这些纪念品虽然形制没有特色,但你要去全国任何一个其他地方都别想买到——当然,当时肯定不会想到万能的某宝)。出分了。理论考得还行,实验有失误(我是该实验室里最后一个做完的)但也还行——那个坑爹的滴定让很多人爆了纯度。骗到一个国二。此前跟北大的招生老师套磁时说自己有物理国三,讨得他们欢心,同意让我在只有国二的情形下参加他们组织的加试(物理竞赛党肯定不知道这是什么)。结果,临考前,他们突然变卦了。幸好没有改签机票。发的纪念品竟然只有一个铁皮保温杯,用了一年多吧,摔得都是坑儿。高三那次:国初之前又严重失眠,后来还是吃了安眠药。国初之后,大家一块儿取笑一个把
画成三角形的哥们儿(孙涵我说的就是你),持续了好几个月。跟当时暗恋的女生同在省队。现已与之分手,删除记忆时,也顺便删除了很多与省队有关的东西。因为已经通过物理竞赛保送,省队集训时终于可以放轻松随便玩儿了,所以水平比高二时没有啥本质提高,无非是有机推断做得更熟练了些、无机推断蒙对的概率更高了些。理论考试也是在酒店会议室。我依稀记得,这个酒店似乎是南京的市委党校的酒店?决赛时的考纲改了,可以考四谱了,我却不知道,一点儿也没看。于是丢了一整道题的分。有机题中跟环氧有关的题目又没做对,又是没意识到可能是环氧。实验考试在浦口,于是赛会方面竟然让我们四点半起床,五点半上车。当时同实验室的香港姑娘差点儿弄出事故。跟同桌的山西大学附中(感谢评论中指正,我去查了当年的决赛名单)的哥们儿心照不宣地同步着,在那个实验室第一个做完走人。实验考试后的午饭是冷的,几乎没吃下去,就啃了俩香蕉考完之后,带着整个省队彻夜拱猪,然后在南京城里到处瞎逛。参观扬子石化,真[哔——]大,真[哔——]壕,不过让我们在江边吹冷风是啥情况?晚餐鸡腿随便吃!当时还真容易满足。又得了一个国二,跟国一差五分,唉。物理化学四次弄到全国决赛,竟然一个集训队都没捞着。竞赛后的感受:看到高考化学题(特别是某些低水平的题目),脑子里自动充满了“Are you f*****g kidding me”、“WTF 老湿这题中的反应根本不可能定量发生啊”之类的弹幕。对化学成绩有影响。高考理综化学因为“知道得太多”而只有 103(满分 108)。综合对比物理、化学、生物竞赛参赛体验后,决定不以化学或生物为业,反正我既懒得等回流等过柱子又不想整天跑胶杀耗子养细胞。大学时去上化学课刷学分玩儿。结果,在有机课的考试里,又错了环氧…… 我跟环氧有仇。在竞赛中学到的知识还是挺管用的,起码后来上固体物理、凝聚态导论、星际介质之类的课程时,比大部分人在相关方面学习起来轻松得多。
我高中的中学大概是西部规模最大的,每年参加高考人数达到4000人. 竞赛成绩也很强势,每年能拿几十个省一。由于是竞赛强校,所以高一入学的时候有竞赛选拔考试,当时我通过了所有学科的选拔,但是学校考虑到大家精力有限,只允许每人搞一门,同时也是希望能集中力量攻坚,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进入国家队出去拿国际金牌的学生。由于学校在化学竞赛上优势明显(能占掉全省三分之一的样子),我又在化学竞赛选拔考试上比较突出,所以就被招至化学竞赛班,一开始就被确立为种子选手了。我所在的班级由省内各地初中成绩突出但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组成,由于经济落后,教育质量也较差,所以进入高中后我们班的总体成绩常年处于火箭班以下,普通班以上。高一到高二前半段的时候并没有分太多时间给竞赛,我的平时成绩还算不错,当时一个年级有接近3000人,我进过数次前10,最好考过第2,考得较差的时候也在前100. 高二下半段给竞赛的时间明显加大了,高二最后一次考试我已经掉到200名左右了。然后就是高二结束,化学竞赛班的同学从各个班级脱离,在单独的教室里,暑假两个月集训准备九月份的全国初赛。其实我高二的开始就参加过一次全国初赛,当时竞赛内容还没学完,有些题还不太会做,拿了二等奖。这时候我已经信心满满了,我在竞赛班的成绩一直是第一,按学校往年的情况看只要不掉链子就是拿省一,进省队,冬令营金牌,进国家集训队,保送北大。但是今年因为冬令营在本省举办,省队必有一人进国家队,机会难得,学校希望能实现国际金牌零的突破,这个担子自然就落到我身上了。集训的时候学校还给我们放了两周的暑假,我就一天都没歇着,把各种学校能找到的题和书都刷了好几遍。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我初赛就掉链子了。。。。。。恩,我考了史上最差成绩,连我们竞赛班前十都没进(说好的稳居第一呢).话说当年的初赛题最后一道真是做得面红耳赤啊哈哈 写避孕环杀死精子的机理。虽然掉了链子,但好歹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擦边拿了省一。好在鄙省的省队选拔是把所有省一再召集起来集中考一下理论和实验,大家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上次掉链子估计把该攒的人品都攒满了,加上我校的实验培训一直比较扎实,而且我一开始就是实验手感技能点满的人,所以轻松就进了省队。当时是每个省5个人,东道主省队7人。之后大概是12月在省会城市某个美女如云(可惜我当时还没开窍,真是后知后觉,亏了)的师范大学为期一个月的省队集训。大家伙每天一起吃一起住一起上课一起刷题一起做实验。省队7个人我校占了3人,其他4人来自另外四所高中,这4个人里有个妹子,另外还有两个逗比。因为这两个逗比的存在,我们集训的时候特别欢乐。经常悄悄学老教授说话的语调,模仿搞怪视频(那时候胡戈挺火)之类的。1月份的时候决赛,理论题目挺难的,我凭着理论交卷前的灵光一闪做出了一道晶体结构大题,怒拿10分(后来听说那道题只有寥寥几人做出来)。实验题比较逗,给了一包胭脂虫尸体,从虫子里提取胭脂虫酸(是一种红色染料),我凭着满点实验手感制备拿了满分。后来测纯度的时候被坑了,应该说90%以上的人都被坑了,酸碱滴定终点是从橙红色变成红色,这是个颜色极强的染料,极难看到终点,我滴过了一倍的体积(不是一两滴。。。),最后纯度得了0分,然而即便这样我的实验成绩还是前几。因为除了个位数的人大家都滴过了,而且有不少奔着99%纯度放着去的,我不会告诉你满分纯度只有30%多。。。。。。最后我综合成绩列第二,然后就是和老段面试了一下,就签了北大的预录,当时我可以选择其他专业,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长时间沉浸在化学里,我眼睛里已经没有其他学科了,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准备去砖院。那时候国家集训队还只有20个人,每个省最多两人。我和另一个同学代表四川队入选了。回家短暂的过了个年我又回到学校准备4月份的国家集训队,从开始化学竞赛班三四十人,初赛后还剩十来个一起准备省队选拔,之后只剩三个人准备决赛,到这时候只剩我一个人了。这时候教练早已不能指导我了,只是给了我一些大学教材,过问一下最近如何之类的。我每天就看看书,做做往年的国际竞赛题,心情好了就去做一发实验。那时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掌管了整个学校的试剂库,我比管试剂的老师还熟悉试剂库,有时候老师会来问我哪种药在哪里,我都不用去看就可以告诉他哪间屋子几号柜子第几层。有一种“我拥有整个学校的化学实验室”的感觉有时候也会自己设计一些稀奇古怪的实验,可惜那时候还没什么智能手机,我也没怎么接触过互联网,哪里知道有什么化学吧,化学岛这些网站,不然我估计就是早期的化吧大神了哈哈哈。自己琢磨钻研了一个月的样子,教练把我送到了长沙,一个拥有四大名校的化学国际金牌制造基地。那还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做飞机,紧张的要死_(:з」∠)_我在长沙集训了10多天的样子,一起的除了湖南队的两个人(其中一个成了我大学的室友),还有上海队的两人。集训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我之前受的训练深度和竞赛金字塔顶端的学校的差距。四月份的时候20人组成的国家集训队又回到了之前提到的师范大学,开始集训和国家队的选拔。这段时间以及省队集训的日子大约是我搞竞赛中过的最愉快的时候,和一群机智幽默的小伙伴们,不论是探讨学术还是插科打诨都乐趣无穷。进入集训队的人绝大多数都成了后来我在砖院的同学,我从和他们的相处中,第一次体会到了东西部教育的差距,沿海大省的同学真是见多识广,感觉啥都能聊上两句,我那时候除了学习真是啥都不懂了_(:з」∠)_后来还测试了英语,数学,物理,我并没表现得很好。最后还有和老段的座谈会,好几个小伙伴们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什么话题都能插上几句,我啥都说不出来,后来我便落选了国家队。(省里另一个同学入选了,最后拿回了西部历史上第一块国际金牌) 结果出来后教练把我带回学校,路上我便忍不住哭了,觉得愧对了教练这两年多来的期望. 回去后又被校长拽到办公室骂了一顿,说我没尽全力, 还给我安了个莫须有的“谈恋爱”的罪名。我当时听到就蒙了,我从高二结束脱离原班级到集训结束9个月,除了竞赛队里的妹子,哪来的妹子让我谈啊 呵呵呵 而且我当时还是个内向腼腆的小男孩((*/ω\*) ,于是我便强硬的抗议了这个罪名。在校长办公室和校长顶嘴,大概是我高中做得最出格的事情之一了。后来回到我一个人的教室,整理了一些集训期间的资料,留给教练和之后的学弟学妹。呆坐在教室里消沉了一天,然后收拾东西准备回原来的班级,那天是日,离我18岁只差一周 (之后的故事:)。搞化学竞赛应该是我高中时期最开心最成功的几件事情之一了,怀念那些年刷过的邢大本,做过的竞赛题,和一起学习的小伙伴。最后上几张图吧。这是当时化学竞赛班在学校的大本营冬令营拿的奖牌和当时的部分书籍做背景全景其实是这样的,感谢陪我度过那些年的小公举还有冬令营的纪念水杯,刚翻到这张照片想起我也有到处贴偶像贴纸这种中二的时候哈哈。。。
谢 邀请,就说点日常好了。0、逝去2003年春节,我回老家拜年,望着一片废墟发呆。家父问,你还记得这些房子原来是什么样子吗?我当时可以瞬间脑补十几种不同晶胞的空间点阵形式,但望着眼前几乎成为二维平面的一堆建筑垃圾,突然一下子还真的很难用空间想象力还原成本来的三维结构。被推掉的房子是我家祖宅,因为要修沿海高速(G15沈海高速)被拆迁了,我人生的最初三年在此处的一间平房里度过,唯一特别有印象的是,在床边的白粉墙上贴了三张年历画,分别是和1988,其中有一幅是波浪卷长发的某女星。在1988年,我学会了认数字,也知道了这一年叫1988年,然后就从老家村子里搬到了县城,于是年历画到此为止。我对这房子留下的最后印象就是这三幅画,房子在充当仓库的十几年里,却从没有人想过去揭掉它们。想到此,我回应说当然记得,我是在这里出生的嘛。但眼睛扫过废墟,没有发现什么线索,那年历画上的女明星到底是谁,终究是无据可考了,记忆已然逝去。父亲说,本来指望留到年后再拆,你回来还能再看最后一眼,哪晓得拆迁队赶进度,来了一天就拆完了,照片都没来得及拍下来做个纪念。奶奶接过话茬,也是孩子出去的时间太长,暑假没回来,十一没回来,元旦也没回来,要不随便怎样也应该看看老房子的。是啊,想起来上一次收拾行装还是前一年五一的时候,居然这一次外出了九个多月,期间就回家吃了一顿午饭,一切业余时间,都交给了化学竞赛。1、澎湃我的高中离家有两百公里,要跨过长江去读书——家在江北,而学校在江南,正常情况下也要一到两个月回一趟家。高二那年五一假期结束时,我往行李箱里收拾好了邢大本之类的一些教材之后,看着还有点空间,跟母亲讲再装些土特产,但那个时候天气已经热了起来,过年的那些年货已经没有了,母亲只好说出去买。“要是看见有卖焦屑的要一斤,荞麦的。”这是我为数不多给家里提的物质要求,所以听到我主动提要求,母亲居然激动得一直笑。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跟她说,这一次出去如果暑假还回不来,应该就能拿到20分加分了。要是到过年才能回来,你儿子可能就是中大奖了!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对自己的目标清晰得不带有任何杂质,而且连怎么做都很清楚,心里的那股澎湃溢于言表,但我却只能跟父母表露。“别吹牛!能上个重点大学就可以了。”这是母亲一边推车一边对我甩的冷水,但她内心也是很期待的,我能感觉。五一过后十多天就是江苏省化学竞赛初试。这一套都是老经验了,因为前一年在高一的时候已经玩过一遍,当时冲进了夏令营,进了省前70名。只是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当时物理水平不济,不知道eV怎么计算,错了一道大题,否则能挤进前20,但这也怨不得别人,还是自己懂得太少。老经验怕的就是新问题,全省两万多人参加初赛,取前一千的分段,而比起前一年,题目简单到丧心病狂,就是高考题的水平,考完整个人就懵了,心想要是初赛过不了,丢人是肯定的,前一年到处宣传苏州市高一选手第一名,第二年这副德行!关键是所有节奏都被打乱,准备高考的时候必然会气躁。最后有惊无险,比分数线高一分(考出来跟同学对答案时就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出的问题了,基本都是因为杀鸡用了牛刀,本该忽略的因素想太多),我放了宽心,借老师手机给父亲发了个短信。此后一直到高二学期结束都没什么大事。要硬说也是有的,就是江苏省确定2003年高考改方案,还是750分,3+1+1,而我妥妥地选了物理化学,脱离了3+X模式中政治历史的束缚后,原来基本在600minus的我,顿时可以有机会瞄准650plus了,这比竞赛加分还实惠。暑假便是江苏省夏令营了,,总共时间也就不到10天,也由此确定省一加20分的名单,所以其实这场战役对于大多数入选前1000的人来说,是最为关键的。夏令营前,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都没有回家,而是先去南师大开了小灶,这也是江苏省有经济实力的高中都会做的事。到了正式阶段,明显轻松很多,相当于划了重点,所以这段时间,我自己几乎全部在自习物化和结构,未感压力。这一次选出的200名选手,如果没有记错,前100名都是可以加20分的(当年确实比较水,但说实话前100的努力也值这个价)。接下来就是角逐前50的席位,时间是9月;这前50再经过实验选拔,挑出两项综合的前20名。9月份的比赛是全国预赛,难度适中,考出来就估计自己理论应该能进前20,只要实验不砸,应该就可以涉险过关,而实验也确实很理想没有砸。成绩出来的时候正好是在上晚自习。当时还是夏令时,所有学生在一间超大的多功能厅,大功率的空调呼呼地吹。指导老师递了成绩单,跟自己预估基本一致,兴奋地借了一位土豪同学的手机,给家里发了信息——可叹的是,当年的我都不怎么会用手机,看到“爸爸”的字样直接发了出去,然后土豪他爹就被搞晕了。但是省集训队的通知却一连好几天都没出现,我想或许还是自己太乐观了,省里高手还是比想象多,前一年的经验怕是有些过时。但手握20分和新高考模式,至少局面是好转了,我如此安慰自己。9月30号,学校开运动会,我照例第三次代表班级跑了3000米,作为重点班的体育代表,为了让这个项目不至于空缺,只有自己出力了。我很清楚地记得,当天跑得很轻松,居然没有被冠军套两圈;前6名计分,在最后四百米时,我还居然从第七位超了两个人——高中生涯里,我这个体育代表第一次用身体做了点自己的贡献,虽然这两分对班级排名的大局毫无意义。但其实,我一直很痛恨长跑这项运动。或许,这一次我内心是潜意识知道,在终点还有集训通知在等着我。然而这个通知也意味着,十一假期也要在学校里度过了。我悻悻然在本该上车的时间去退了回家的票,在车站用IC卡打了电话,告诉家里这样一个讯息,到底算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也说不准。2、奇迹2003年春节。“你不知道,你爸从苏州回来那天,两个多小时一句话没说,自己躲在一边擦眼泪。”我们看完那片废墟,奶奶一边走一边跟我说。但父亲很不好意思,连连否认,指着母亲岔开话题说:“是你妈舍不得你。”他们说的时间点是2002年的十一假期。听到我说十一也不回家,满心期待的父亲还是表现出极大欣慰,因为继续忙着准备竞赛,就意味着还有更多希望——其实他什么也不知道,所谓“希望”都是我自己说的。挂断电话后不久,我便又回到学校,刚刚进到空荡荡的宿舍,父亲又把电话打了过来。电话那头,他兴奋地说:你不回来正好,明天我跟你妈包辆面包车去看你,还有你姨、你姥姥、你爷爷奶奶、你姑……已经定了,早上八九点就到,一起在苏州乐园玩一天。于是,国庆节当天,我便陪着他们瞎逛,但带着老人玩苏州乐园确实不算什么好主意,只是因为离学校近罢了。夕阳西下时,他们乘车而归,我自己便溜达着回了学校。当时步行的方向正好背对夕阳,我踩着自己的影子,突然童心大发,每一步都想踩准某个位置。但很多场景换一个方向看就会大不一样。~见奶奶还走在后面,父亲问我:你五岁那年落水还记得吗?我点点头,但没搭话,我并不情愿在春节说起这些话题。“那个时候,你一个人在河水里发抖,我能一下子就把你捞起来。”其实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水虽然不深,但因为堤岸太陡,我落水以后根本爬不上来,就在水边一直挣扎。“那天看到你一步一步地跨着,背着我们越来越远,我才发现你的路我已经无能为力,帮不上忙了——只能靠你自己!”我转过头去,假装等母亲和奶奶跟上脚步。~事实上,从十月二号开始,我的节奏开始完全受自己控制。假期在图书馆过,老师每天也都来,一起查漏补缺。过完假期,将不懂的地方全部标出来,又去苏大找老师一对一培训:每天早上,那位土豪同学骑车到学校,我再骑着他的车,横穿整个苏州城,从新区溜到园区,全程也就四五十分钟。傍晚,在苏大吃了晚饭,再骑回新区,正好晚自习收工,再把车子还了。十月下旬,我也记不得是第几次从苏州前往南京了,每一次书包里都带着一本村上春树,只在往返宁苏之间的时候打发车上光景,就这样我读完了《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读完了《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读完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读完了《寻羊冒险记》,也读完了《百分之百的女孩》,还有《再袭面包店》,而《舞!舞!舞!》和《挪威的森林》已经翻了好多遍。这一次我已经没了压力,因为前20就是目标,以后如果能继续前进,都是奇迹。但居然就是这样以第3的成绩进了前12名。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已是第一次集训完成又回到了苏州,当时有些不敢相信。就这样很快就又回到南京,有趣的是,在学校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正逢考试周,我还参加了,只记得英语考得真烂,心想要是拿不到保送,回来英语可怎么补?最后的竞争,其实就是这12进5,因为只要进了这个5,前10高校除了北大清华基本都是囊中物,反之,除非拿到学校推保,否则还是要高考。和20进12一样,这一次培训也是在南大进行。南大的老师称我是“黑马”,因为我的高中之前在竞赛上毫无建树,而从竞赛适应性上看,我的理论基础一般般,但越新越怪的题我表现越出色。那年的国赛在武汉举行,省队老师笃定应该还是出些中规中矩的难题,但也怕失算出怪题,所以带队老师跟我讲,正题你未必能考很好,但可算是奇兵一枚。最终,我以总分第2的成绩如愿进入省队,远远超出了预期目标。3、阴霾那年12进5的场面是非常残忍的。当天下午我们都在认认真真地参加考试,是机理题专测,满试卷都是鱼钩箭头,双箭头,卡宾之类的符号,带队老师(丁老师)突然就进来了,跟机理课老师打了招呼,让我们停笔扣试卷。没有太多犹豫,她念了7个人的名单,然后说这7位请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回宾馆,你们的指导老师稍后会跟你们联系。我们剩下的五个当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面面相觑,总以为省队名单的宣布会有个仪式,或是非公开式的。12个人的小教室又少了7个,顿时变得特别空旷,空气也有些凝结。带队老师离开后,我们又开始画机理图,机理老师苦笑着把另外七张卷子收了起来。考完之后还接着上课,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等我们跟平时一样的时间回到宾馆时,发现另外7名队员全挤在一个房间里,或坐或躺说着话。是时,我已经给学校播过电话,告知省队名单,而学校那边的回应是,下午两点时,南大方面已经通知了学校,现在校园里连条幅都拉好了,校门口张贴了喜报。我再次确认我没有听错,也就是说下午两点时,只有我们考场上的12个人还什么都不知道。从名单确定到所有利益相关人员全部获知,用时大概一个小时,而在选手不能与学校通气的场合先通知学校,这一做法确实也是相当绝,所以南大方面在名单遴选的问题上具有绝对权威。而在这一天晚上,我也第一次听到了很多故事,也才第一次知道其实竞赛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单纯。但这些都已离我远去,进入省队名单以后,心里很清楚,保送南大已经没什么问题。我觉得到了这个时候,我的高中生涯已经提前半年结束。我期待占好坑以后,就可以等着心上人一起到同一所高校,然后成双入对了,并且还为此付诸了行动。但很明显,我在这方面毫无天赋,很简单的事情最后还是彻底搞砸了,郁闷的我独自在湖南路暴走了一下午,却仍然走不出阴霾。超预期的目标达成之后,反而让人无所适从。我不再留恋自习,时不时地会去先锋书店呆半天。不仅是方向缺失,还有一点是疲劳的问题,半年多的连续作战,每天学习的平均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又几乎都是孤军奋战,心理上的空虚也油然而生。我的这一点改变,引来高中校长驱车前往南京做工作,加油鼓劲的话没有少说,但真正打动我的还有学校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很多工作。到了这个时候,往前走已经不是自己想不想的问题了。进了省队,下一步还有国家一等奖,再下一步还有集训队,还有国家队,总之,还没完。4、炼狱省队集训了将近一个月,元旦也是在南大度过,带队老师请我们在她家里过了新年,紧接着就到冬令营了。冬令营对于我们选手而言,大部分时间就是睡觉,甚至在成绩出来之后,各队去核查的时候,我还依然在房间里一个人睡觉。而运气也再一次眷顾了我,因为实验发挥稳定,我那并不出色的理论成绩并没有太拖后腿,总分稳稳当当地排在十几位,进集训队问题也不大。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各大高校也都在现场,考虑了一下,选择了北大化院。而回到学校时,同学们正在备战会考和上学期的期末考。母校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校长带队,将近十位老师从苏州驱车到了我家送奖状,我本以为可以顺便回家开始寒假,但事实是,只不过吃了顿午饭,下午又回到学校,一直到过年前,参加了不少苏州新区的活动。~“上一次回来得太急,你们老师都没有吃好吧?”奶奶问道。其实他们也不是为了吃。但我想起来,春节了也要给老师们拜个年才好。化学老师回复新年快乐时,又补充了一件事,3月初到武汉开始国家集训队。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谈不上太多快感了,从前一年的5月第一场考试到第二年的3月,已经快一年了。如果冲出重围,24选4成功,那么还要在6月份继续去希腊比赛。当然,出国本身是有诱惑力的,要是能拿奥赛金牌当然也是锦上添花,但集训队,其实就是一场炼狱。所以,收到短信时,我心中满是矛盾。~集训队的生活非常枯燥,上课、考试和自习。更重要的是,因为进到这个阶段时,我们都清楚国家队大概如何平衡各省力量,哪些是种子选手其实我们也基本知道,因此,很多人都清楚自己是在陪太子读书。更何况,所有人都拿到了北大或清华的预录通知书,这三周完全是在耽误时间。这一年,我和我的队友三牛都稳定在前八,按惯例来讲,肯定会进一个国家队。在集训的最后几天,正逢武大樱花节,一片明媚景象,集训队举行了一场体育活动,作为综合素质考评。结束之后,三牛对我说,他现在很想放弃,每天在家打CS。如果平时在学校里,这样说肯定是虚伪,不过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在那个时候,我却完全理解。我们在当时得到的慰藉是保送资格,但实际上,我们付出的也已快到极限。熬完这三周,已经是三月下旬。5、涅槃2003年的愚人节,发生了很多事。哥哥走了。这一天我本没有当回事,在办公室里蹭老师的电脑玩游戏。就在这一天,国家队的名单也揭晓了,我同时得到了两份名单,一份里有三牛,而一份有我。可能就是愚人节的关系吧。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是真的,真实的结果就是,我的竞赛生涯终于结束了。得知最终的结果后,我躲到一个小房间,狠狠地哭了一场。落选国家队,自然是有一些失落,但我想即便是进了国家队,也终有一天会在什么地方哭一场,一年左右的无形压力突然释放,这确实是最省事最直接的途径。我想从此把这些历程都关到大脑的某个小黑屋里,永久地锁住。很多世界观是在这个历程中建立起来的。就说省队和国家队的这种平衡体系吧,到底是对还是错?简单来说,这就是给了权力寻租的方式,肯定是比较荒诞的做法。但是,反过来说,这种平衡通过削减强校或强省的名额,给了弱校与弱省的机会,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也是可取的,否则竞赛这种事,一个省里就那么两三所学校参与,一个国家就这么两三个省参与,其实也是比较糟糕的局面。我依稀记得,初中时我并不喜欢化学竞赛,参加之后也是铩羽而归,心想一些实验室操作章程也值得出成竞赛题?但一向以数学和物理为主攻方向的我,在高中却还是选了化学,不得不说是专业的魅力所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参加了,就没什么值得遗憾的。集训队的成员们因为多数都是校友,而且实际在那个阶段也不是什么腥风血雨,所以关系都处得不错。我和三牛更是如此,对手不过是短暂的那一瞬间,多数时候更是队友,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两个人的成绩,才确保了一人必进国家队的结果。算起来,我们差不多算是同学了五年,而且对化学的观点都一样,因此毕业多年之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产业化,没有继续专注于学术,现在也是事业上的好伙伴。如今,沈海高速上车来车往,再回老家时,已经完全看不出曾经有过老宅子的景象,但整个村子的活力却更加繁荣,佛家说的涅槃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而我本以为关进大小黑屋的那些回忆,如今却早已像我看过的某本书一样,在我心里的“图书馆”中占有着一席之地。每当我读起来时,已经很难区分是在读自己的故事,还是在窥探别人的隐私。不管怎样,它就静静地躺在图书馆的开架之上,和《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一样,等待着读者去翻阅。
初中毕业那个暑假突然热衷于制造炸药,于是查阅化学书籍,发现要造炸药就得有浓硫酸和浓硝酸,于是又去查如何合成浓硫酸和浓硝酸……一个暑假下来,炸药没造成,化学知识水平倒是突飞猛进,高中第一个学期的期中考就考了化学单科年级第一,自此成为老师眼中的竞赛种子选手。此外,高中才入学的时候班主任请了一位当年因竞赛获冬令营二等奖而保送复旦的师兄来讲学习经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为我后来选择竞赛保送这条路埋下了心理伏笔。然而我自己那时还没想到自己可以走竞赛的道路,也没意识到高考的压力,整个高中三年都在狂练散打和举重,甚至频繁逃课去训练。结果到了高二升高三那个暑假,突然发觉高考就在眼前了,再看成绩,已经从巅峰时的年级前三十名掉到150名开外了。怎么办?散打和举重放不下,名校也要上,全面提高各科成绩又觉得不可能……最后想起了当初讲授学习经验的那位师兄,于是把心一横:散打和举重继续练,其他科目放弃,专攻竞赛吧。幸好我那时对化学的兴趣依然强烈,水平也保持得不错,再加上之前研究爆炸物已经打下了无机和有机的基础,所以自学起来进度很快(教育落后省份,只有进入省队才有短暂集训),三个月时间啃完了有机邢大本+南大物化+北大化学原理+武大无机+清华分析(别笑,最后这本纯粹是冲着清华的名头去的)。全国初赛以绝对优势拿下全省第一名,并且创造了本省截至当时为止的最高初赛分纪录。老师很高兴,说我们省还从未有学生在全国决赛阶段拿过一等奖,打破这个零蛋就看你的了。然而决赛却成了一段伤心往事:那年考了一道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题,分值是所有题目中最高。正好我之前对这方面很感兴趣,看过很多相关的教材和资料,所以解答起来得心应手,瞬间搞定。做完这道题之后,我心大悦,因为我知道以这道题的难度,能做出来并且做对的人不会多,自己可以凭此在竞争中占据极大优势。然后,我一高兴,就忘!了!把!草!稿!纸!上!的!解!答!过!程!和!答!案!誊!抄!到!卷!子!上!之后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一直到交卷我都没注意到自己的卷子上还有一道题空着。几天后成绩公布,我从带队老师那里知道了两件事:1、160多名参赛学生里,做出这道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题的人用两只手就能数过来,做对的人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2、我离全国一等奖差两分。零的突破梦碎,虽然拿到了保送,但我心里还是不甘,回去后整整一个月泡在训练馆里,不愿去想别的事情,帆布沙包都打坏了一个。直到三月初,高三下学期开学,一天我不知怎的突然惊醒过来,心想:老子能三个月搞定大学本科四大化学外加部分研究生课程的内容(结构化学、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等内容集训没讲,我是看研究生教材自学的),这高中三年的课有什么理由摆不平?于是我一怒之下,推掉了保送(理由是非TOP2),拿出了当初准备竞赛的劲头,去武馆和健身房的次数也减少到每周三次……四个月后,我从年级150名开外重新杀入前15名,拿到了TOP2的录取通知书,至于后来在大学里被某些因素打消了继续从事化学研究的念头,那些都是后话了。深夜忆往昔,唏嘘不已,就此打住吧。
怎么全是答体验没人说流程…介绍一下江苏的首先会有一次省初赛,题目是高考题。一般考到105/120的同学会被邀请暑假去南师大参加培训和省里的复赛。培训就一周,住在南师大没有空调的宿舍里,每人发一个小电扇,还蛮有意思的。请南大和南师大的老师来讲各个部分的化学。一周的结尾考试,省里划线,高于线的可以参加国家初赛。至少我们的老师们是这么说的。事实上,(吴国庆说)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你参加全国初赛。那个时候一次上课,老师说:我们以前有的同学下课的时候图快,就从后面那个窗子(一指)跳出去了。这个同学后来被家长带走了。然后我们下课一看,那个窗子外面是一个高达五层的天井。“虽然是盛夏,但背脊突然冒出一股寒意。”全国初赛考完,就划分省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很奇怪,我们的学生得的奖比别人高一等。我们的省一就是别的省的省二,我们的省二就是别的省的三。啥?你问别的省省一在江苏叫什么?保送资格。具有保送资格的同学如果想试试国家决赛,就跟南大报名,继续参加选拔。省队选拔的第一轮是纯实验。这一次选拔的实验成绩和国初的理论成绩加权平均之后,前二十名参加第二轮选拔。原则上每个学校不超过两人。第二轮选拔是实验加理论,我记得持续大概三周(?),理论就是literaly把大学里会学的化学课完完整整学了一遍,包括谱学,结晶学,结构化学这种比较…………的东西。实验开始每一次评分,都是按照南京大学的课程标准来。理论最后一周疯狂考试真的蛋疼。那时候我们寝室四个人每晚看完12点的《猫和老鼠》之后睡觉,第二天还要挺早起…为了多睡一会儿,我们详细比较了从楼梯和从电梯下楼哪个快。第二轮培训结束之后,选七个人进入省队。原则上每个学校不超过一个人,但前三名的同学不受该限制(我好像就是第二挤掉了同校的第四,难过)。休息几天之后,参加省队第三轮培训。第三轮培训比较水。主要就是刷题,继续做实验,然而连冯骏才老师都告诉我们,第三轮做得明显不如第二轮认真。然后,参加全国决赛。决赛第一天理论,第二天实验。实验出分之前,北大会签走一批。出分之后,再签一些。清华会签一些,但并不强求名额。复旦会捡一些没人要的。我就是那个没人要的,所以后面的流程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这个过程已经够长了吧……?谁跟我说竞赛就比高考轻松我跟谁急。“一考定终生”,老子经历四回…所以你问我这个对我影响大不大?不大我会写这么长?(妈的化学竞赛保送生在只能选“自然科学实验班”……我为什么不上数学系啊教练)第二轮培训里交到很多好朋友。这辈子不容易再碰到这么多跟你基本上差不多聪明的人了。珍惜
“我以后可能不学化学了。”“但那时,我为化学而癫狂。”————————————————————正式入坑是在高一的寒假,放弃了搞了九年的数学竞赛和半年的物理竞赛,开始对化学全力以赴。当时对化学兴趣浓厚,立志以后从事化学研究,于是决定竞赛出国双管齐下,课内当然也就荒废在了一旁。时常上课偷摸背单词、看竞赛书,虽然老师经常说到你们这一届省一不加分不保送了,我还是我行我素,平时考试能混就混,反正高考还远着呢。作业嘛…非暴力不合作解决问题,能抄就抄,作业查得紧的时候就抄外班的,总之对付得过去。高一暑假全力冲刺国初,学得非常的high,刷题刷出了成就感,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体系,从懂知识变成了会做题。刷题的确非常的有用,在刷题的过程中,其实能对反应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国初前一天晚上没睡着,好在第二天题目不难,得以平稳发挥。国初73分,很意外地拿到了省一(考后发现我有5个离子方程式忘写了!!!),而且是唯一的高二省一,于是信心爆棚,翘掉了学校大部分的功课,猛攻省选知识点,但是物化学得我云里雾里的。这段时间内我还准备并参加了10月份的SAT2考试,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翘课在外,似出国党而非出国党,似竞赛党而非竞赛党。省选盐钵出无机,果然崩盘,不过其他人情况也不乐观,考后骂声一片。正当我心灰意冷地滚回去准备期中考试时,却意外地得知进了省队,倒数第一。T大给了一本线的优惠,不过我决赛心高气傲,只看得上P大化院,于是决赛空手而归。收到省队通知的第二天,我又得知SAT2考了满分2400,虽然这个考试比较水,但予我莫大的信心—— “终于,第一次,和大神们的水平有所接近了。”省队集训很苦,最极端的时候一天做了13多个小时的实验,而我乐在其中。看颜色变幻,看晶体一点点长出,抑或是观察滴定时终点颜色的突变:搬砖,又似乎多么的幸福。做完实验,踱步在午夜的校园,有时天上繁星点点,仿佛看到十年后的自己:一身实验服,几篇paper,一个亲切的导师,一个笃定的信念。决赛虽然理论成绩一般,70.5,实验大砸,不过总成绩尚能接受(至少拿到了金牌)。高二下学期恶补实验,冲击托福、SAT考试,然而结果并不理想。这让我很失望,化竞的奇迹没有在英语上再现。一个寒假,我把SAT基础词汇刷了7遍,巴朗3500刷了5遍,开学后托福tpo32套刷了两遍,SAT刷尽OG、OC、真题…Disappointed.这也使我冷静下来分析情况,我发现我搞化学竞赛顺风顺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数学物理大神并不屑于搞化竞。我立志从事化学研究,也许并不是因为兴趣,而是成就感的满足。我不够吃苦,我懒。化学,累。就像每一个狗血的言情小说一样,我对化学学科依旧心存感情,暑假我再一次地全身心地冲刺化竞。这一次,我把正确率提高到了极限,功力也更加深厚,更能善解“题”意。暑假学校测验从来没出过前二。国初,砸了。还是73分。省选,呵呵,又是倒数第一。不过体验营倒是考得不错,同时拿到了P大和T大的一本线。国决,崩了。理论又是70.5。实验崩盘。(有木有觉得这个情节很熟悉?巧合还是上天的玩笑?)天大的玩笑。虽然冬令营并不能决定一切,决定水平,化学依旧让我感到心灰意冷。骆驼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压下,我清楚的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我并非擅长,并非热爱,也许只是一点运气加一点努力,造就了最初虚假的辉煌。付出与期许,竹篮打水。光荣与希望,一场空梦。“倘若从事了化学,或许只会是劳累而又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吧?因为喜欢,还是因为成就感?!”行走在吉林的漫天飞雪里,我迷茫了。决赛签约最终还是选择了P大化院,怀着最后的期望,看看我和化学的缘分还能有多久。回归了高考,精力集中了起来,成绩也就慢慢地上升了。高考就那点知识,准备半年基本就绰绰有余了,老师在高一高二比较能吓唬人。感慨于时间的力量与兴趣的转移,当年准备竞赛与出国的记忆渐渐走远,时而回想起来,惊觉恍然若梦。理综从230+慢慢地爬升到了290+,成绩也从年级后1/2爬进了前1/4。一切都在好起来。高考很顺,算上竞赛加5分,不用自招降分也能上P大orT大了。北大还很有良心地将自招专业升级为了“任意自招专业一本线”,于是报了元培。最终也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录取,也许在大陆呆烦了,想出去看看,我最终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那毕竟是另一种方式,另一种体验,所以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我愿意用我的直觉和世界赌一个明天,一个未来。一路走来,大神们却是膜拜了不少。那些笃定从事化学研究的人们,请接受我最诚挚的祝福。————————————————————适当补充了一下情节,供前人追忆,为后人借鉴。幸蒙诸位厚爱,在此拜谢。附:My pilgrimage Art后面是做过的习题资料
曾经我也是化竞党,那都是很依稀的记忆了。我学化竞的时间不到一年。几乎就是自学和学校听请来的教授讲课。纯粹的业余这是我曾经第一次国初也是最后一次国初后写的东西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我知道是时候说再见了。 在出场的路上,我想起了很多过去的人和事。Q同学,如果没有他我今天也不会是这个样子。在初中刚开始的时候,他成了我的第一个朋友,也是初中三年最好的朋友。他给我推荐的别莱利曼趣味科学系列基本上把我引上了开学这一条路。初中的时候我们经常一起谈话,这些都对我影响很大。不止这些,在初二的时候,他迷上了化学,常常就抱着刘定金带来的高中化学教材看。对于化学还一窍不通的我,就只有看高中物理了。但因此,他常常就会给我讲很多化学知识,虽然常常是听的是是而非,但是还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他给我推荐过一本关于各种元素的图集,这让我对化学整体有了点了解,也背了元素周期表。之后正式上了化学,我的化学还不错。Q却已经学完了高中的内容了,于是我也跟着沾了点边。我的化学学习也就此开始了。Q在化学上的造诣确实很高,高中去绵中后也参加了化竞。只可惜在高一上学期期末因为成绩原因,他父亲不希望他重蹈他父亲高中因为参加数学奥赛而高考失利的覆辙,他便退了。他的实力,我觉得如果放南山在这个年级应该是最强的。这次去考试,也有因为是想替他去参加他本应该参加的考试,可惜他很擅长的有机我却做得一塌糊涂。 之后就是高中了。高中第一节化学课,黄老师叫大家来谈谈对化学的认识。没人去,我就自告奋勇了。说了一些,说到“化学有规律,更有特例”的时候,正想举一个电子能级排布的例子来装一下逼的时,黄老师开口了“我希望在化奥班看到你。”然后说我的看法和一位大学教授一样(现在想起来应该就是廖显威教授)。我心里还想我这个化学渣还这么受欢迎……不过我还是没有考虑参加化竞(我倒是纠结于数奥物奥和信奥) 不过开始上奥赛之后,先是感觉数奥开始那些高考内容太简单,后来发现化竞还是挺难的。我这个人的一个性格就是喜欢去挑战最难的东西(就是喜欢作死),于是便对化竞有点倾向,但是仅仅是关心一下在学什么。 真正的导致我参加化竞的还是因为我的另外一个性格:强烈的好奇心。我是不喜欢对某些东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高中的知识很多就是这样。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自学。对于化学,我的困惑也比较多。但是一直没有机会。 契机是在高一上的半期考试后,那次我还算考得可以。不过有一个同学化学倒是化学没考好,于是乎就把化竞给退了。可惜她已经买了无机化学上下了。于是乎我就厚着脸皮跑去让她送我或者低价转卖给我……最后是借给我了(不过书现在倒是一直在我这里),加上我好像喜欢上一个人了,于是我的化学知识学习又一次上路了。再之后就是寒假了。廖显威教授的讲座,因为之前听过一次物理竞赛讲座,所以这次就斗胆去听了。没想到收获还很大,感觉也很不错,特别是教授说我之后可以去冲冬令营的时候。于是寒假这10天,让我有了搞化竞的信心和决心。 于是高一下我就开始了火力全开了,毕竟数奥和物奥也在参加,但是成绩下滑地厉害。放假的时候到处听讲座,基本上就没怎么回家,数理化上课的时候也在看书。感觉整个人整学期都有点浮躁。 回来半期考试过后,张老师让我们参加迷你数奥后,放假的时间基本上就更没有了。于是物化的好多讲座就错过了,比如说高考期间的电磁学和有机化学的讲座都没有去成。加之我爸也告诉我,高二应该有所选择。我也意识到我的战线不能拉这么开。 化学预赛,我保证打酱油的态度去考考。后面的有机基本上就是乱做的……考完后,我就声称我给大家垫底了…… 后来期末考试之前,预赛成绩出来了,我才知道除了W,都给我垫了底……比她考得更好,还是挺开心的。 暑假两个月,都在搞数奥,虽然有点闲,但是还是很占时间。中途跑去听物理讲座,后来张老师还和我谈话,说我这么起容易失败,李老师还是比较支持我搞数学和物理,但他也说不希望我“门门懂,样样瘟”也就是也不是很希望我弄化学。后来化竞去重庆培训我也没去,听说他们收获还是很大。于是这个暑假我基本上没有看化学。 开学后,我也决定了,再陪化学走过最后的一周。加上张老师这周没有忙着让我们开始集训。于是我便在化竞班待了一周。也许也是想回避不熟悉的一切……我的心情还是很放松的。感觉不错,我也明白,我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不喜欢有人说我当初如果搞化学就怎么怎么了,人生不可假设,我选了数奥,即使是错的,也是我的选择。 今天的题确实不合我口味,物理化学基本没考,晶体估计只有高考难度,反正我擅长的基本没怎么考,而有机4个题我只乱写起了一个……不管怎样,还是画了一个句号,虽然并不圆满。考完后也很放松,心情很不错。 我是幸运的,有那么多好的朋友,那么多帮我的长辈,没有他们也没有我的今天,感谢他们做的一切。 化学,感谢你陪了我这么久,特别是这一年,我收获很多。 但是,不得不说再见了,真的是再见,大学再见,人生以后的路还长,会有时间在一起的。再说说之后的事情吧,国初拿了二等奖,我们学校高二的也就3个人比我高,当然有她了……从此之后,几乎没再碰过化学了。感觉那以后对化学就没有兴趣了,感觉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已经看透了一样,理论也觉得很无聊了。化学已经完全没法激起我的好奇心了。高中三年渐渐变得没法像初中那样对什么科学都那么感兴趣了。可能高中在数学上花时间太多了吧,就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了吧。再贴几张和化学有关的照片某个2.14和Q同学一起做铝热实验……当然还是没敢去烧人啊……某个2.14和Q同学一起做铝热实验……当然还是没敢去烧人啊……我们学校的化竞班还是比较有情调的……我们学校的化竞班还是比较有情调的……同时也有强迫症……南方冬天没有暖气,冬天在实验室自习就只有这样取暖了……南方冬天没有暖气,冬天在实验室自习就只有这样取暖了……装逼买了这本书结果看了几页就没看过了……最后还是送给学弟学妹了。装逼买了这本书结果看了几页就没看过了……最后还是送给学弟学妹了。就一个笔记本,混杂着物理和化学竞赛的笔记……(字烂求不吐槽……)就一个笔记本,混杂着物理和化学竞赛的笔记……(字烂求不吐槽……)最后是和教授的合影最后是和教授的合影总之,学化学竞赛还是一段愉快的经历,虽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结果,但真的收获了不少东西,无论从哪方面来说。
首先是高一之内学完高中化学,顺带学一点大学无机,高二的时候,把大学的无机(蓝)和有机(邢其毅)学完,冲省队的就还要学分析和物化还有做实验。考试是5月份初赛,7月全省集中培训10天,然后复赛(复赛不怎么淘汰),9月决赛(即国初)。高一可以参加一次,大神可以直接冲保送,小弱也可以当一次预演,而高二就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平时竞赛的化学课和普通班是分开上的,考试也是分开考的(虽然难度高得多,但是满分高一些,所以成绩也会好一些),晚上或者周末偶尔也会叫人来给我们补课。当年我入学的时候,化学很差,只有60多分,果断被分在物理竞赛(我们是物理化学不能同时进竞赛班,虽然可以都参加竞赛考试),结果高一下学期,不知道日了什么狗,考了一个99分,被化学竞赛老师钦点了,然后跟物理老师抢人,两个人都做我的思想工作,最后我还是去了化学竞赛。因为我物理也实在并不好,化学至少还感兴趣一点。暑假培训的话,是单独安排的。我高一那次在南师大,简直日了狗,南京大火炉最热得几天,宿舍没空调,完全靠洗澡降温。宿舍离学校大门特别远,还在山上,没有车接送,拎着几十斤的东西走好几公里的上山路。宿舍离上课地方也远,来回都是一身汗,有次我旁边一个自习的人身上一股好几天的汗味。然后小卖部也很渣,东西很少。高二寒假也有一次培训。是去了杭州的党校,也住在里面。双人间,我分到一个打呼噜巨吵的室友,一直没睡好,最后是靠着上课补觉才睡好的。最后走的那天,温度20多度(寒假啊),我们穿着棉袄跟2b一样,然后热,出汗,一件一件的脱,直到脱到最后一件,然后后悔没带短袖。结果当我们回南京学校然后我再回家,从中午到深夜坐了将近10小时的车,回去的车上,温度以一刻钟一度匀速降低,坐一会穿一件,最后温度也降回了零下,下起了大雪。高三毕业生高考,我们高二就社会实践。普通班是上山下乡,我们有竞赛的就是去南大参加培训。但是是住在高中学校的,也就是每天要做公交车来回。至于高二那次暑假培训,就舒服多了,在南师的附中,宿舍有空调,离教室也近。主要是啥呢,我们就是南师附中的学生,自己住自己宿舍,随便怎么玩。宿管也不管。我们是轮流,把日期除以3,余1去黑网吧通宵打dota,余2在宿舍通宵三国杀,整除补觉。白天困了就在课堂上睡。最后就是大决战了,最差的会得到省二(安慰奖),好一些的是省一(对自主招生很有帮助),再好一些省前50名(这个数字是个大约,下同)就保送(参加1月份的保送生考试,考通过了就不用高考了)。再好一些前20名是省集训队,然后天天也不上课(保送生也不上课复习保送考试,省队的就天天做化学实验了)。最后20选7进入省代表队(省代表队基本就等于免试保送),但是没进队的人可就惨了,和普通保送生一样待遇,可是他们没复习语数外物理,考的很可能没我们普通保送生好,如果没考上,只能跟普通省一等奖一个待遇(去自主招生+高考)。所以,没进省集训队,属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我化学没有保送,成绩出来,我差保送线半分,比我估分低了4分。这果断要去查一下分啊。结果交了200块钱,还跑去南京的另一角查分,然后那个教授把我有疑问的地方一个一个的喷了回来,最后也没给我加分,白收了200。最后我只好用高一拿的计算机保送,来了清华。然后进入EE系,从此和化学渐行渐远。但是,那年差半分也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身体也一下子虚了,本来我是很不怕冷的一个人,就是从那年出分之后,我就开始怕冷,上了清华也没有变化,到现在为止仍然还是这样。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物理竞赛而言(我是物理竞赛班的编外人员),化学竞赛班上女生稍微多一点,然后文学素养高的人也会多一些(文章写的好的人多,而且经常可以玩文字游戏,或者化学游戏),但是玩电脑的人少一些(平时不怎么谈论游戏,自习室的电脑也没人碰)。最后,居然靠这个问题遇到了熟人!PS:重新排版了一下。我讲的细节主要针对像我一样混省一的学弱,想知道省队大神的生活,请参考杨肥肠的答案
L'Ocean:
高一在平行班考试基本包揽第一。看完高中课本觉得无聊就找大学课本来看,然后就得省一了,然后竟然进省队了,然后就参加决赛了,然后拿了国二。我2011年参加的竞赛,在厦门,年纪老了没力写长文了,就不多说了。比较可惜的是实验考试我是提前半小时做完实验的,本有机会拿高分,可是滴定失误使滴定分和纯度分几乎为零,虽然还处于实验分的平均水平,但与清北失之交臂。后来被采访,坦言没有考砸已很满足,结果被大赞经典,可惜没有拿到被采访那期的小报就匆匆离开。后来国家打压各科竞赛。我想说的是,对化学不真爱的人是看不下厚厚的化学书的,那些眼里只有加分只有保送的人……嗯……我觉得是很难在这条路走下去的。
Grenadier:
至今还在学化学。。。而且对我来说影响还是蛮大的,因为竞赛是从物质结构开始搞的,于是至今研究的也是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物理学抽空接着答
实验题失手,失去保送中科大机会;自己考的人大。我是理科生,文科可能更好
你学化竞快乐吗?我很快乐。尽管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认识结交了不少朋友,膜拜了不少大牛,有欢乐的说老废,也有艰苦的啃书刷题,总之还是很开心的。有时候真的不要把评价体系看得太重,学到想学的本身是件开心的事。嘛嘛,现在回想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ˊ_&ˋ至于具体流程最高票学长已经说的很好了,就是想吐槽南大省集培训伙食居然要自己解决,还得多出25%服务费。
初中在小地方上的,基础并不好。高中是省会的一中,结果能考上竞赛班(也就是理科实验班)也是不容易。当时我们是一个人选两门,我选的数学化学,后来发现自己数学基础实在是太渣,竞赛课稍微往后上一点作业就不会做了。遂放弃数学,一心一意搞化学。我们高一是每周一个晚上上竞赛课,一共也没多少人,自己水平也不怎么样,所以基本没被老师重视,就是随大流。加上自己相比于竞赛更看中高考,所以更多的心思是放在高中课程上面。高一那个暑假还算比较用功,把那本巨大的有机化学算是比较认真的自学了两遍,题目也刷了不少。然而这并不能掩盖自己是个渣渣的事实……高二上的竞赛,运气不错拿了个省二。因为高三那次竞赛才是正经的,这次拿省二下次拿省一还是有希望的。我们一帮竞赛的人里面有一个还是两个省一,一堆省二和省三。于是老师对我就一下子变重视了起来╮(╯▽╰)╭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我高二暑假考到某少年班去了→_→影响就是,大一结束分专业的时候,我数理化成绩都挺好,这学校是数理强,我却莫名的选了化学……现在想想还真是悲哀……毕业了没能去成美帝,在某个不知名角落里面搬着砖,想想过去真是太耿直。我当时绝对应该选CS的。
高一高二整整两年投身在化竞里面,那时候班上组成了一个化竞小组名曰天下第一大组,听起来很霸气,事实其实是搞化竞的人实在太少。。。不得不只组一个队。。现在就读于F大管理专业,偶尔旁听化院的课,时常感慨。无论怎样,无论那一张薄薄的奖章是否在你的升学中起到作用。全心投入一件事的记忆都是难忘的。
完全自学(中学老师根本没有竞赛经验),长时间单打独斗(没有伙伴可以互相激励),从省赛、国初一路杀入国决,中学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冬令营。好处就是从此对自己的自学能力非常自信,有两个大学母校(在培训的大学生活了一个学期,巨熟无比)坏处就是眼界不够开阔,放弃了T大去了华五,最后还上了有机全合成这条贼船一直到博士后,无数次错过转CS的机会,现在要文章没文章,要钱没钱。
最终还是都转cs了……
大概就是,化竞崩,连加分也没有。自招去吧,自招又崩。那只能高考喽,高考接着崩。后来就上大学了,专业跟化学没有一点关系。也没了当初的心气,保研没混上,考研也是委曲求全。现在已经毕业一个月,闲时再想想当初,也算不了什么事。跌跌撞撞,都是经历。有东西可以回忆,我觉着挺好。
江苏的同学们还记得么?复赛时有一个讲有机的,ppt上用的是艺名,不对,笔名的,叫端木手镯,不对,守拙。
初三暑假入坑,然而学的是离子反应,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等等课内的一套。高一只是把课内学完+配位+晶体+介绍了Lewis酸碱和软硬酸碱的概念等等,自己看了一小点邢大本,大约只是看明白了什么叫SN2吧。然后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我就滚去上夏令营了,孙研波讲无机还能忍,等到曹居东讲有机的时候我就疯了。毕竟我当时只会SN2而曹居东是照着所有人都学过至少一遍邢大本讲的……回来以后我有机就可以虐课外班上其他人了……然而国初时忘了带计算器只拿了省二。今年一整年干的事很杂,彻底过完邢大本,元素,分析,前两天过了遍人名反应。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进省队啊……
宁夏省一进冬令营,笔试配位题数错俩氢砸锅,实验ph没控制好产率太低。后来清北都没有给保送,自己回去面对高考的惨淡人生。后来还是清华不过读了别的专业。现在还是很爱化学。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记忆策略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