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法国欧洲杯 欧洲 为什么没有统一 虎扑

不懂就问,为什么日不落帝国没有统一欧洲
英国最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光荣革命 工业革命
政治体质 经济 工业领先世界 历史上邻国之间战争不断 优胜劣汰 弱肉强食 为什么英国只专注于贸易和殖民地
为什么不像罗马 法国 德国吞并欧洲国家?因为没有民族主义 ?还是国家过于民主无法进行侵略战争?
因为不够强。因为殖民主义不强求大一统。
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和和日本一个下场
英国是海上帝国啊。在欧洲大陆单挑法国都够呛
主要因为法国、俄国。当时德国、意大利都属于一盘散沙。英法争霸,从中世纪就开始,持续几百年,不只是近代才开始,谁也打不服谁。英国革命的时候,法国并不是坐着看,自己也在改进。英法在资本主义时代的竞争也是一刻不停的,英国殖民地的周围经常就是法国的殖民地,比如印度和印度支那,美国和加拿大。互相比赛。英国仅仅是进行了一场工业革命,属于技术革命,而制度仍然保守。而法国紧接着就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是从政治开始的从头到脚的革命,战斗能力瞬间反超,拿破仑单挑反法同盟,比英国牛多了。要说统一欧洲,拿破仑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拿破仑又总是破解不了俄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一直是欧洲的主要势力。
[&此帖被爱若英爱绮贞在 11:13修改&]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3楼 @ 发表的:英国是海上帝国啊。在欧洲大陆单挑法国都够呛为什么不发展军事实力
引用5楼 @ 发表的:为什么不发展军事实力你知道古代渡海作战多困难么?你后方在三岛上,后勤跟得上么?百年战争前期大优势照样被法国逆风一波赶出大陆是为啥?
引用6楼 @ 发表的:你知道古代渡海作战多困难么?你后方在三岛上,后勤跟得上么?百年战争前期大优势照样被法国逆风一波赶出大陆是为啥?结论是地理原因是吗
他有那个水平么?别的国家谁发展的比他差?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英国崛起的时期正好碰上了民族主义的狂潮 法德都没能完成的事 英国更不可能完成了
引用5楼 @ 发表的:为什么不发展军事实力你以为法国人吃素的?百年战争听过吧。
并没有领先太多吧?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主要还是本土人口太少,跟法国德国比都有不小的差距,更何况还有毛子这样的巨无霸。殖民地招募的军队不可能运回来,只能维护当地秩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281人参加团购499.00元&1099.00元
255人参加团购368.00元&799.00元
61人参加团购219.00元&829.00元
479人参加团购289.00元&619.00元
1102人参加团购219.00元&849.00元
127人参加团购528.00元&850.00元
90人参加团购528.00元&1099.00元
45人参加团购145.00元&228.00元
220人参加团购88.00元&199.00元
373人参加团购487.00元&799.00元
394人参加团购79.00元&229.00元
391人参加团购199.00元&799.00元为什么秦国能成功,而法国德国不行呢?
最近看大秦崛起有感,当年秦国一统华夏从此开辟了中国的概念,才有了今天统一集权国家的基础。某种程度上没有秦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反观法国拿破仑和德国希特勒都有统一欧洲的思想而且付诸实践,但是全部失败了。想一想战国时期的秦国和大革,命时期以及二战前的德国很像,都是有点军国主义,比较尚武,优先发展军事,领导人都非常突出强势一流的独裁者,嬴政,拿破仑称帝,希特勒集权opd,都有内部变法,大秦之前有商鞅变法的基础,法国拿破仑法典,希特勒发动战争前内部也改革了,本国人民十分爱国,都有强大的外敌,秦国有齐楚赵等势均力敌的大国,法国当时是英奥俄等,德国二战面对英法苏美等,可以说三个国家条件背景极度相似,而秦国却成功了,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比拿破仑希特勒能力更强?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这些回帖亮了
奋六世之余烈
你真以为就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祖上这么好都基础不算???几代人的不做死,奋发图强
应该谢的是刘邦,不然项羽得了天下还玩六国那一套,而刘邦和分封加郡县同时存在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你应该问法兰克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为什么没有成功才对。。。法国德国不过都是法兰克当年分裂以后的产物演变的。。。
我觉得地形优势是个很大的因素,德法两国都吃了英国岛国的亏,英国长年就是个搅屎棍,反正别人打不到自己随便浪,德国好不容易在西线打赢了这么个岛国,东线又要打苏联的壁垒………苏联那破地一到冬天就简直是大法师在摇暴风雪,双方战损差的太多了,其他的欧洲一马平川的地方基本够不成为威胁。
首先 你的文字得统一
这种问题搜知乎就行了,步行街信口开河的多这个问题经常会和欧美朋友一起讨论,和我们经常见到的地缘解释不同,西方人更愿意从人文和政治的角度给予解读。在吸收了各种思想和见解之后,我会从“自然——文化——政治”的递进角度,从唯一一个可算统一的罗马时代之后(中世纪早期)开始论述,尝试完整详细地给出答案。地理因素:地缘的角度,上述很多答案都已经提到了。中国的地形,是呈现一个三面封闭的格局:东部和南部是亚欧大陆的尽头,被太平洋包裹住。西边有陆地最大的屏障——喜马拉雅山脉隔开南亚次大陆,西南一带也有茂密的丛林。唯一敞开的北部平原,本来是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最好的地势,但却被人造的屏障——万里长城硬生生地拦截。整个地理环境,导致了中原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空间内发展,唯一需要对抗的敌人,就是北部强大的游牧民族。而在国家还没有腐朽到行将就木的情况下,长城的霸道防御足以抵御最可怕的草原民族入侵。相形之下,欧洲的地理就完全不同了。它呈现出一个近乎开放式的格局: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和亚平宁山脉,没有一座可以称之为安全的屏障,古典时期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都可以带着人和战象,翻越最高的阿尔卑斯山脉进攻罗马。(你弄个大象翻越喜马拉雅试试看。。)至于中部和北边,那就完全是一马平川的地势了。只要游牧民族越过乌拉尔山,理论上就可以长驱直入,一直抵达大西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中亚乃至远东的游牧民族一次次地侵袭欧洲,从上帝之鞭阿提拉,到阿瓦尔人(柔然人的后裔),马札尔人(今天的匈牙利人),再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一不给欧洲留下恐怖的阴影。甚至难以想象,如果当初阿提拉没有暴毙,奥托一世没有在列席菲德击败马札尔人,欧洲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景象。除此之外,欧洲的海岸线破碎而绵长,远远不像中国那么齐整。外族可以从地中海的任意角落,甚至从波罗的海,从大西洋发起进攻,欧洲大陆的每一处边缘,几乎都处于可以登陆作战的前线上。那么这样的地理差异带来怎样的后果呢?在中国,人民会有这样的愿望,希望有一个强大的集权政府,可以调动国家的资源和军事力量,将兵力投入到北部防线,抵御外族的入侵。所以秦朝能够统一六国,汉朝能够长盛不衰,说白了,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国力强,制度优越,而是从底层而言,就有这样的需求。而短暂的秦朝,也的确不负众望地将各国防御城墙连接起来,铸就了万里长城,将北方最后的缺口堵上。当然,这样高度集权的制度带来的超级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压垮了人民,也彻底摧毁了这个短命的王朝。人民的期望,是一个国家能够得以形成统一格局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中国一次次四分五裂,却最终又能统一起来的根本原因。而长期的统一带来的繁荣,又反作用于人民,使乱世时代的他们,会希望有一个统一的kbc6n政府,驱逐外虏到长城以北。而欧洲呢,因为地理的因素,即便有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也很难面对强大的外族。衰落的罗马帝国尚能抵抗北部森林中的野蛮人,而一旦更可怕的战争疯子跨越中亚草原而来,就只有束手待毙的份了。所以,既然集权政府也不足以带来防御优势,那么人民自然也就没有太多对统一的渴望了。除此而外,地理因素还表现在另外一点:水源。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是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而且两河相距很近,导致人口相对集中。而欧洲的水源非常分散,多瑙河、莱茵河、第聂伯河、顿河、易北河、卢瓦尔河、伏尔加河等,分散在各个区域,因此沿河而建立的文明聚集点乃至大型城市,也自然就分散在各个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内聚凝合力的整体民族。而这一点,就导致了下一个因素。============民族因素:在古代中国,汉族是一个主体民族。而且,汉族具有很强的同化能力,在统一的非战争年代里,可以呈现出对其他民族非常强大的包容性。这一点,在唐朝时达到了顶峰。甚至在被统治的时期,汉族也可以凭借先进的文明和几千年来积累的统治管理能力,迅速逆袭统治民族。但是欧洲的民族就比较复杂了。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就三分天下了,再加上凯尔特人、希腊人、马札尔人、保加尔人等等,分散在整个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前三个欧洲的主体民族,始终处于一种微妙平衡的角力之中,这样的抗争就带来一种各自为政的结果,即便彼此之间会经常通婚,但依然改变不了缺乏主体凝聚力的现实。下图中,蓝色的区域主体是拉丁人(法兰克那一块是日耳曼人和拉丁人兼有),绿色的区域是日耳曼人,红色的区域是斯拉夫人。由于缺乏主体民族,欧洲的各民族体现为谁也不服谁,各自为政的态度。就连日耳曼人,也更是细分为了: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底人等等。。这些民族在后来民族主义开始出现后,就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主体国家。============文化因素:欧洲人的文化差异方面,可以说的就太多了。这里集中于日耳曼人和拉丁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种族之间说一说好了。日耳曼人和拉丁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比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的差异要大得多。长期在寒冷森林中的生活,给予了日耳曼人高大的体型,坚毅严谨的性格,粗野却朴素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一点,从他们的法律就可以看出:日耳曼部落民族的法律更遵循先例和习惯,也因此被称为“习惯法(Common Law)”,这和以查士丁尼《国法大全》为核心思想的罗马法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日耳曼人更倾向于“神明裁判(Ordeal)”以及升级版本的“决斗制度(Trial by ordeal)”这种比较独特的裁决方式。略带一提的是,习惯法和罗马法分别发展形成了海洋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日耳曼人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便是“扈从队(Comitatus)制度”。扈从队是由原始的部落兄弟阵线发展而起的,由一位军事首领率领的一支精锐部队。这种扈从队不参与生产,只参加作战。扈从队的首领,往往非常具有领袖气质的。在战斗中势必身先士卒,在撤退时必须留在最后这种扈从队制度,就是后来骑士贵族制度的原型。而骑士精神也可以说很早就扎根于日耳曼民族的思想之中。这些文化思想在拉丁人看来,显得格格不入。这还只是拉丁文化和日耳曼文化之间的抗衡,更不用说还有拜占庭的希腊文化,斯拉夫文化,还有曾经辉煌的伊斯兰文化,整个欧洲一直在诸种文化的碰撞中走到现在。而在中国,单一的主体民族带来了较为单一的文化。这当然也归因于秦始皇当初的焚书坑儒,以及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明朝禁海令等等保守思维之下的政策。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中,除了印度的佛教文化渗透进入(并被极大程度地改造,再二手转给东亚各国)之外,基本都保持着一个文化强势输出国家的地位,并未受到其他文化的过多影响。单一的文化,给予整个区域内的人民一种强大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支撑下的文化又会随着人口的增多进一步辐射,最终产生极其庞大的主体文化。这是欧洲所没有的。文化因素,又和语言因素互相作用着。============语言因素:虽然整个欧洲都属于印欧语系(北非有部分闪含语系),但彼此之间的差异都相当之大。即便在罗马帝国的余晖之下,大家都曾尝试较为统一地使用拉丁文,但大部分日耳曼人都是文盲。他们只会说自己的部落语言,连书写都不会。拉丁语从未在他们的地区真正传播。其实,即便在罗马帝国时代,不同地区的拉丁语系,口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当帝国崩溃后,随着各地区的相对独立发展,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地的口语的区别日益加大,最终在拉丁语系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各民族独有的语言: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等。这些都属于罗曼语族(Romance Languages),也便是拉丁语族。由于相对罗马而言,日耳曼属于落后文明,他们的语言也就没有取代拉丁地区的方言。(唯一的例外在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基本取代了古代凯尔特语言)虽然没有取代,但依然有所影响,再加上斯拉夫语等,带来的结果就是,欧洲的语系非常分散。除此之外,欧洲不同语系之间还使用不同的文字。比如斯拉夫语就使用的是圣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创立的西里尔字母,而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普遍使用的是拉丁字母,拜占庭还使用希腊字母。(早期拉丁字母非常难以辨识,在加洛林王朝革新为加洛林字体之后,才逐渐易于读写传播)对比一下中国,大家都使用统一的文字汉字。秦始皇时,全国统一使用小篆,到了汉朝时,隶书的推广,让全国各地哪怕说着完全听不懂的方言,也能通过书写汉字让对方理解。而隶书的辨识度已经相当高了。相对统一的语言和文字,让中国各地区可以更容易地交流,这也促进了文化的包容和凝聚力。============制度因素:从制度因素开始,逐渐从文化转为到政治因素。在欧洲,绝大多数的王国都采用的是采邑制度以及后来的封建制度。采邑制度最初是“铁锤”查理·马特在担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期间实施的。(在此之前的墨洛温王朝,土地都是无条件分赠的)。所谓采邑制度,是将一块土地及其上面的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其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到了他的儿子矮子丕平时,把大部分土地当作采邑分封给臣下。丕平的儿子查理曼也把通过战争夺来的土地分封给有功将领,这样使得采邑遍及全国。(英国也是从征服者威廉开始也实行采邑制)此后,国王下面的领主,也依样画葫芦,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下属,而这些下属又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土地为纽带的领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领主既需要负起保护下属土地的责任,而下属也有为领主作战的义务。这也便形成了欧洲的等级制度:国王 - 有爵位者(贵族) - 骑士 - 自由农 - 农奴 - 奴隶。拥有采邑的领主,在自己的土地内享有完全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权。到了9世纪以后,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采邑制度逐渐被真正的封建制度取代。在封建制度下,每个领主都有着相当高的自主权,他们自行修建高大难以攻破的城堡,享有地方性的强大武装骑士集团。如果对此理解有问题的话,可以对比一下冰与火之歌。鹿家的劳勃·拜拉席恩是国王,下属有狼家史塔克家族,狮家兰尼斯特家,玫瑰家的提利尔家族等,这些都是封建大领主。而史塔克家族以临冬城为自己的城堡,又下属有波顿家族、卡史塔克家族等小领主。这就是标准的封建制度的体现。在欧洲,封建领主有着非常大的自主权,一些庞大的家族,更是控制着整个国家的一举一动。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对于下属的萨克森、波西米亚、巴伐利亚等公国和王国,只有着象征性地统治权力。(除了在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时,通过扩大皇权,强迫版图内领主承认其统治权)而腓特烈所在的霍亨斯陶芬家族,和后来的哈布斯堡家族,更是几乎包揽了所有皇帝的所属。在英国,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也是为了皇权争夺,导致了“玫瑰战争”。可以说,领主和封建贵族,始终对皇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虎视眈眈地想要推翻任何不稳定的皇权。(除此之外,还有更可怕的一股权力力量,在下文中会说。。)而在中国,一切都是截然不同的。中国采用的,是高度集权的统治方式,除了王朝的末期之外,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中国的地方贵族,在被一项项的政策削弱(削藩)后,所拥有的自主权力也随着朝代逐渐减少。从汉朝的推恩令削藩,到唐朝的藩镇制度,再到宋朝的两府三省六部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等等,一次次将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更何况,古代中国还有着古代欧洲所没有的两大杀器:“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科举制度”彻底改变了汉朝以来的门阀政治,这一制度也直接催生了不以家族出身而论的一个独特的阶级:“士大夫阶级”。而士大夫阶级,也正是文官制度的核心。由于有着这一批懂得统治和管理之术,又对道德有着极高标准(至少从理论上而言)的文官阶级,可以保证皇权的高度稳定性。因为文官阶层和欧洲的贵族领主不同,他们对于皇帝的忠心要高得多。(忠是头号道德标准)相对比一下,欧洲的知识分子和官员就少得可怜了。直到13、14世纪的法国,“美男子”腓力四世才逐渐起用了一批中产阶级官员,以此来维护皇权,并对抗地方领主。为什么欧洲的官僚机构出现得如此之晚呢?因为他们的国王,实在缺乏地方性的管理人才,缺乏那些既有丰富知识,又深谙统治之术的那批文官阶层。而导致这一人才缺乏的原因,正是因为下一个因素。============宗教因素:这里就不再赘述中国为何没有产生独立教权了,直接分析一下宗教对于欧洲的影响。其实基督教在诞生的初期,和政治并没有太多的瓜葛。早期的基督教,沿袭了斯多葛派的思想,认为宗教生活是一种个人化的,灵魂对于上帝的关系,而不是公民和国家的关系,更不是教徒和教会的关系。但是通过一些著名圣徒的传播(如圣保罗的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的信众人数逐渐扩大,并逐渐影响到了政治。当发现戴克里先那样的肃清依然无效之后,君士坦丁大帝承认了基督教并皈依。这一政策和汉朝的尊儒政策异曲同工,都是最高统治者对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进行统一认证,两者的影响都一直波及至今。此后当罗马帝国轰然倒塌之后,法兰克王国的创始人克洛维(Clovis),也皈依了基督教。这象征着日耳曼人也逐渐开始信教。基督教在一些早期的著名传教士(比如,将基督教传入爱尔兰凯尔特人的圣帕特里克,将基督教传入英格兰的“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等)的不懈努力下,开始在欧洲大地生根发芽。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圣本笃(St. Benedict)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创办修道院。(此时的修道院大概就和中国古代的寺庙类似,并不过多涉及政治)真正将基督教的权威开始展现的,是格里高利七世,从他开始起,教权开始和皇权进行争斗。而格里高利七世的想法很简单,他想建立一个基督教化的统一的欧洲,以教皇为最高领导者,统治整个欧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格里高利七世改革了教皇的选举制度,坚决排除皇帝的干扰,为此他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教争斗。所以,教会是和国王、贵族领主们争权的可怕对手。也许有人会问,欧洲教会阶级既没有战斗力,也没有军队,何以能和俗世君主抗争?没错,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就基本没有发生过(如果你非要算上黄巾起义或者太平天国的话。。)但事实是,第一,教会阶级基本都是贵族出身,他们本身就有自己的地方势力。第二,教会阶级就像中国的士大夫阶级一样,是唯一受到高等教育的阶级。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特别是管理和统治的知识。从修道院,到后来的教会学校,经院哲学是教会阶级的法宝。第三,欧洲的君主们彼此勾心斗角,教会非常善于利用他们之间的不合,帮助一方打击另一方。这一点在中世纪屡见不鲜,像亚历山大三世、英诺森三世这几个教皇,都是玩弄权术的顶尖好手。第四,在民众间,甚至是君主本人的内心深处,都依然相信教会是掌握他们死后命运的关键。所以教皇可以肆无忌惮地开除某个君主的教籍,并号召人民反对他。第五,在中世纪末期,教会可以维持无政府状态的秩序,因此受到商人阶级(特别是意大利伦巴底自由城邦商人)的支持。所以,教会阶级虽然没有直接的军队,但是却依然可以掌握武力,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教皇乌尔班二世和英诺森三世发动的两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和第四次),便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教会阶级最终也无法完成统一欧洲的梦想。这是因为,俗世的君主们从始至终都在对抗着他们的这一梦想,他们从来不肯乖乖交出自己的权力。(国王和教皇之间各种撕逼、妥协再反悔打脸的事情简直喜闻乐见。。)到了英国法国的国王逐渐开始实施国家教会,抵制罗马教皇的统治之后,教皇们统一之梦基本就破灭了。此外还有一点,教会阶级内部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教皇和主教、教会之间的斗争也没有消停过。到后来教会甚至希望建立一个教会版的君主立宪制,以教会会议的制度,来取代教皇个人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还有阿唯呢翁和罗马两个教皇互相开除对方教籍的撕逼大战等等。。)下图为教会阶层示意图。左边是神职人员,右边是修士等。再有就是,教皇为首的教会过多参与俗世事务,争权夺势,又滋生了腐败,引起了底层教众和平民的严重不满,基督教的神圣地位也一落千丈。所以,即便欧洲的教会阶级曾经权倾天下,但最终也无法实现以基督教形式统一欧洲的愿望。============外力因素:这个因素其实是和地理因素息息相关的。欧洲自身长期面临着外界的挑战,而且力量是完全不均衡的。游牧民族的两次重大入侵,都把整个欧洲按在地上打。伊斯兰世界也一直在威胁着欧洲(还有后来的俄国、美国)。整个欧洲不但形成不了和外界的长期制衡的抗争能力,还身陷内斗的泥沼和黑死病的大瘟疫。============后期因素:从中世纪后期到启蒙时代,民族主义开始抬头,主权国家的思想已经渐渐深入人心。民族国家互相之间划分了边界,任何挑战主权的战争都几乎会牵动整个欧洲。再到工业时代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君主贵族阶级完全陷入和中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无穷无尽的斗争中去,远远不可能再统一欧洲了。拿破仑和希特勒分别尝试了一次,但最终都功亏一篑。至于现在,德国想当欧洲老大,英国人第一个跳出来不甩,法国人也不答应。美国人更不可能坐视欧洲联合做大。所以。。。(嗯,所以同理,试图将中国四分五裂的企图,亡我中华之心,同样是始终存在的。。不可不警惕。。)补充一下,评论区有提到经济因素,这也必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对此我也一直在思考。但因为个人还没有能够把经济因素的脉络整理清晰,就不贸然写出来了,等理解透彻后会再补充进来,让答案更系统更完整。最后写了这么多,还得说一句,中国能长期处于大一统时期,得多亏了秦始皇。喜欢就点个赞吧。。创建于 作者保留权利
虽然不太懂,但这种事不是光奋发图强就能做成的,肯定有一些客观因素在里面。
个人觉得地形是一个影响因素,中国就北边有外敌来犯,还有长城能帮忙挡一下,欧洲地势比较平坦, 谁要开战都是四面受敌,难度比较大
你应该问法兰克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为什么没有成功才对。。。法国德国不过都是法兰克当年分裂以后的产物演变的。。。
奋六世之余烈
德国你具体搜搜把
普鲁士一点点打出来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首先 你的文字得统一
你真以为就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祖上这么好都基础不算???几代人的不做死,奋发图强
老哥,看你ID就知道我跟你唠,唠不赢你。那这样,秦国强,顺应你一波,嘿嘿。
引用7楼 @ 发表的:老哥,看你ID就知道我跟你唠,唠不赢你。那这样,秦国强,顺应你一波,嘿嘿。就二战德国而论,可能是因为大秦缺个像美帝那样的绝对bug外部势力,没有美国参与欧洲战事,二战结局不好说,同样,当年大秦没遇到这样的外敌,唯一有可能成为美帝的还是当时潜力股的匈奴,但是当时不俱备和大秦对抗的实力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虽然不太懂,但这种事不是光奋发图强就能做成的,肯定有一些客观因素在里面。
个人觉得地形是一个影响因素,中国就北边有外敌来犯,还有长城能帮忙挡一下,欧洲地势比较平坦, 谁要开战都是四面受敌,难度比较大
我觉得地形优势是个很大的因素,德法两国都吃了英国岛国的亏,英国长年就是个搅屎棍,反正别人打不到自己随便浪,德国好不容易在西线打赢了这么个岛国,东线又要打苏联的壁垒………苏联那破地一到冬天就简直是大法师在摇暴风雪,双方战损差的太多了,其他的欧洲一马平川的地方基本够不成为威胁。
应该谢的是刘邦,不然项羽得了天下还玩六国那一套,而刘邦和分封加郡县同时存在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8楼 @ 发表的:就二战德国而论,可能是因为大秦缺个像美帝那样的绝对bug外部势力,没有美国参与欧洲战事,二战结局不好说,同样,当年大秦没遇到这样的外敌,唯一有可能成为美帝的还是当时潜力股的匈奴,但是当时不俱备和大秦对抗的实力老哥,我就随意进来顶你个帖子,你咋自己跟自己唠上了。。。我不是很了解历史但是就是喜欢抬杠,我反正睡不着,咱就唠唠。秦国时期的匈奴应该是游牧民族吧,他们攻城略地为钱财。美国时期已经存在领地,国家的概念,自然想的跟匈奴不一样了。你说嬴政奠定中国格局,中国各种格局包括的可多着呢,你指的那是地理格局呗。再说,奠定地理格局这话可就牵强了,哪个朝代的版图没有改变,我说他西周奠定的又咋啦。两河没包括呀?我看百度百科告诉我 秦朝奠定的是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主义制度的格局,跟你寻思的也不一样呀。依据初中历史,纯属没事瞎扯,楼主别急别气。
周的时候中国就是统一的国家,秦朝只不过更改了政体从分封改成集权。
法国也统一了,德国也统一了呀,至于欧洲为什么没有统一,亚洲也没统一啊。
引用11楼 @ 发表的:应该谢的是刘邦,不然项羽得了天下还玩六国那一套,而刘邦和分封加郡县同时存在那刘邦要感谢的是不是秦始皇?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3楼 @ 发表的:周的时候中国就是统一的国家,秦朝只不过更改了政体从分封改成集权。周朝是分封制,而秦是郡县制,有本质区别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大一统的前提是有大一统的传统。这个传统的形成需要的基础是,土地平旷,资源丰富,适宜长期大面积定居。这几点欧洲地区就很难做到。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内容由于违规已被删除罗马不早吗?最后欧洲不也是分崩离析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6楼 @ 发表的:周朝是分封制,而秦是郡县制,有本质区别政体不同又影响国家,商朝不说,周朝的时候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不过边缘地区分封给了功臣或这王宫贵族作封地,爵位主要是公,天子就一个,大家都是周的封臣,和欧洲有本质区别。
三国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分裂成三个完全独立的国家了,问,西晋是不是中国史上最伟大的朝代。
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没有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281人参加团购499.00元&1099.00元
255人参加团购368.00元&799.00元
61人参加团购219.00元&829.00元
479人参加团购289.00元&619.00元
1102人参加团购219.00元&849.00元
127人参加团购528.00元&850.00元
90人参加团购528.00元&1099.00元
45人参加团购145.00元&228.00元
220人参加团购88.00元&199.00元
373人参加团购487.00元&799.00元
394人参加团购79.00元&229.00元
391人参加团购199.00元&79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法国欧洲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