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运动 哪些运动最适合全民练习

浙江全民健身状况:第一运动健身走&杭州市民最爱动
记者&李春&杨静
&&&&来源:&&&&
30日,省局对《2014年浙江省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和《2014年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进行了发布。监测数据显示,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了35.8%,其中杭州比例最高,达到了40.2%;全省国民体质合格率为90.4%,与2010年基本持平,而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体育人群逐年增多
四成杭州人经常在运动
为全面、及时了解我省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和国民体质状况,客观评估浙江省《全民健身计划(年)》实施效果和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年)》,我省分别开展了2014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数据显示,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5.8%(含在校学生),比2007年增长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为26.8%,乡村居民为17.2%,城乡依然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在缩小。其中杭州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6%(含在校学生),位居全省首位。
我省国民体质合格率总体水平稳定,合格人数比例为9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合格率为90.0%,女性为90.9%。在全省11个地市中,宁波市合格率以95.7%位居全省第一。而我省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名列全国第二,与2010年相比提升三位。
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
健身走、小球类和跑步
我省老百姓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跑步?游泳?还是?都不对!目前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是健身走。
据统计,浙江老百姓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分别是 “健身走”、“小球类(、羽毛球、)”百分比分别是73.0%、24.1%,其他依次为“跑步”、“骑车”、“登山、攀岩”。与2007年相比,采用“健身走”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增加最多,增长11.1%。“广场舞”因只在中老年女性中占较高比例,未能进入前列。
调查显示,浙江老百姓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自己练习”,还有与“朋友、同事一起”、“家人一起”、“单位组织”进行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8.3%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比2007年提高了2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其中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比例最多。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健身路径”和“公共体育”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为“自家庭院或室内”、“公园内的空地”等。
2014年浙江老百姓全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为146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个百分点;在体育消费人群中,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0.8%;从消费金额来看,支付场租及聘请教练的人均消费最高,为1291元。
今后五年体育人口“大跃进”
喜人的大数据背后,孕育着怎样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剖析,我省体育设施建设紧贴百姓需求是亮点。
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基地、健身步道)13个、省级全民健身中心18个、乡镇(街道)及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300多个、健身绿道超过1000公里,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100%,省、市、县三级均已建立体育总会,全省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已达2978个……
另外,蓬勃开展的群体活动,使不同的人群受惠。“职工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幼儿体育大会、海洋运动会、生态运动会……特别是根据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地理特点,分片区开展的全民健身联动,县级参与面达到了100%,展示和竞赛项目达到300多个,累计参与人数达百万人次。”
“这样的数据和目前的发展势头是吻合的,属于意料之中。”杭州师范大学的博导凌平教授表示,刚刚对杭州、宁波、温州等5个城市做过运动习惯的调研,结果显示经常运动的人数占38%-40%,有时运动的人数占20%,“这20%就是以后的增长对象。我认为在今后五年内体育人口会有不可思议的‘大跃进’,将有30%-50%的爆发性增长,目前正处于拐点阶段。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等发达国家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的“黄金计划”后,当时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目前,大家的健身价值观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前运动是锻炼的手段,现在则是生活方式,自觉自愿地去流汗运动。以前大家一般选择不花钱的公共运动场所,现在则舍得花钱买健康、买快乐。
“今后的问题是体育场馆发展和爆涨需求的差距。”我省前不久也进行了运动场地的普查,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肯定,这依旧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尤其是我国中产阶层日益增多,他们舍得运动方面的投入,希望在舒适的场地里进行有趣的技能学习,这也将会拉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而目前我省的运动场地中,健身路径以及相对简陋的运动场所占了不少。生活品质的提高与健康息息相关,现在我省的人均体育消费不到两千元,我估计,到2025年我省的人均体育消费将在1万元至1万五千元以上。”
多数人忽视的“短板”
不妨增加力量训练
“我们身边这样的情况很多,跑步的、打球的、跳广场舞操的人非常多,因为有趣味,大家到了场地后就玩,很少有人想到要做其他的辅助运动。其实,光有这些运动是不够的,需要多增加点力量训练。”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安平说,从这次的监测情况显示,力量训练如今成为很多健身人群容易忽视的“短板”。
力量训练是一种抵抗阻力的能力训练,通过多次多组有节奏的负重练习改善肌肉群力量、耐力和形状的运动方式。力量训练内容丰富,常见的基本训练有俯卧撑、引体向上、卷腹、仰卧起坐等。
力量强的人肌肉必然发达,而肌肉能给人带来不少好处。当人体受到外力冲击或进行高速运动时,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护。肌肉还能给关节提供支撑,减少慢性劳损,减缓关节的退行性老化。年老后经常出现腰疼也与肌肉力量下降、腰椎负担增加有关,提高腰背部肌肉力量对保护腰椎也有很好的效果。
很多女生非常担心自己在做了力量训练之后会变成金刚芭比,其实女性想要长肌肉并非易事,因为女性体内缺乏一种促进肌肉增长的激素――睾酮。“适量力量训练还能延缓衰老。”
(责编:张帆、杨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体坛酷图|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摘 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已经十多年,实施效果差强人意。本
文概述全民健身运动现状,认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学习和宣传力度,逐步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使全民健身运动持久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 负荷强度 意识 对策
  一、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
  1.经常参加体育的人数状况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我国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报告结果中的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城市居民中十六岁以上的有34.34%的人参加了一次体育活动,达到体育人口的为15.50%,2000年调查报告中显示,无论是参与体育运动总体人数还是体育人口的比例,都明显比1996年有所提升,尤其是体育人口提高的幅度极为明显,可见这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取得了标志性的成就。
  2.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状况
  众所周知,每一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它的必备的条件就是体育场馆和设施。因为场馆和设施是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然而,体育场馆和设施也是全民健身运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综观我国的历史,虽然经历多年的努力,政府在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上都有很大的投入,但距离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场馆建设速度极为缓慢,数量严重不足,人均占有场地量仍然很低。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是如此。更有甚者,在这些大都市里,即使建起了各类不同的体育场馆,但这些场馆的归属权和经营权也都发生显著的变化。大部分被私人承包经营,许多场馆、器材不能向大众公共开放。这样公共型场馆的数量在不断减小,从而导致参与运动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3.大众体育的消费状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把目标放到了生活质量方面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涌入人们的脑海,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消费已成为大众消费领域所读到的新话题。“花钱买健康”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时体育已从福利向消费过度,从而走向市场化。通过
文献资料表明,即便体育走向市场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慢慢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客观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城乡差距严重,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城市高于农村,这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相符。迫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人还是把精力投入到工作方面去,为生活而奔波,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就更谈不上体育结构的消费水平了。
  4.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状况
  根据国内外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些
文献资料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起步较晚,至从日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迅速增多,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根据《中国群众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体育导员数量的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有明显增加趋势。到目前为止,根据我国人口数量和参与体育人口的比例来看,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要求,到2010年,我国将会有一支60-65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基本上接近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千分之五的比例。这样才能有助于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所具有的社会指导员数量与之距有一定的差额,不仅如此,在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总体数量缺乏,各级别之间的数量比例不协调;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大,表1显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41-50岁的占31.43%,31-40岁的占27.18%,50岁以上的占26.1%,其中9.23%是61岁以上的,30岁以下的仅占15.27%。从总体来看,虽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但他们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并不长,其中5年以内的占据29.38%,10年以上的占32.30%;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需要加大力度进行优化。
文化层次方面: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
文化层次较低,但具有较高
文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更低;从表2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3%,高中占45.6%,初中占39.4%,初中以下占7.7%,在
文化层次上至少有50%的社会指导员学历偏低或缺乏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积极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WTO)界定: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它应包括正常的心理、生理、精神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促进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每个公民参与体育锻炼是显示综合国力的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青壮更是应该参与其中,因为他们是社会推进全民健身的主力军,因此,要增强他们的全民健身意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积极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识。
  2.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全民健身的持续发展
  通过《全面健身计划》颁布以来,群众体育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区域是在经济上呈现一定的差距,人们在消费观念上持有不同的态度,所以有部分地区开展的并不太理想,主要是缺乏一定的资金做保证,这就需要政府给一定的扶持,把《全民健身计划》这项活动落实到实处。据2001年中国群众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全民健身活动各活动地点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为保证场馆的运作,除政府投入外,更多是靠自已的收入,有自办俱乐部、租赁体育场馆设施、出售会员卡等,这些费用的主要来源是参与健身的消费者,虽然国家一些场馆管理者一致认为体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其经营是非赢利性经营。但是,体育场馆搞经营只是为了保证维持一种良性循环的运行状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加,为确保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对体育事业方面的投资随财政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政府目前应该鼓励社会各种形式的团体,开展和支持体育事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鼓励和引导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体育市场的开发。从而在更大更广的程度上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3.高度重视和保障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为了发展大众体育事业,真正提高全民体育锻炼的水平,就必须重视体育指导员培养的目的性,如果这一最根本的保障都不能明确实现,那么不管其他方面的条件多么完善,其他各项事业取得多大的成绩,一切都将陷入本末倒置的错误之中。所以,有关部门首先应出台明确详实的体育指导员认定制度,地方政府、公共社会团体、体育协会应为体育机构、场所、社区配备体育大学毕业或参加过体育指导员培训、具有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4.选择适宜的体育活动项目锻炼的负荷强度
  在我们国家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从而导致肥胖,“减肥”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最敏感话题。这时人们就会把目光投入到健康上来,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然而,增进健康的主要途径是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效果好坏是一个人获得健康的主要因素。据芬兰科学家报道: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早死率低频56%,偶尔运动的人比久坐不运动的人死亡率低23%,可见运动对人体寿命影响是很大的。参与体育运动必须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可是,过高的运动负荷会损害健康,过低的运动负荷会达不到健身的目的,那么选择适宜的负荷强度也就成为进行身体练习获得健康的有力保证。
文章来源:肇庆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6最新全民健身运动倡议书【推荐】
2016最新全民健身运动倡议书【推荐】
责任编辑:伟峰&
  生命在于运动,人生才会充满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全民健身运动倡议书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
  市民朋友们:
  健康是小康生活的前提,是事业发展的依托,是家庭幸福的保障,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而体育是获得健康最积极、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体育不但能够强健人的体魄,而且能够健全人的精神、塑造人的品格。关爱生活,强身健体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重要主题和时尚追求。为了继承和弘扬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全面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营造&人人喜爱运动&的良好社会氛围,扎实推进迎&两节&、&五城同创&活动,在8月8日全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体市民提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新理念,形成新风尚。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唱响&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的主题口号,倡导&体育生活化、健身经常化&的原则,强化&我锻炼、我健康、我幸福&的意识,践行&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的好风尚。
  二、倡导常健身,形成好习惯。坚持&因人而宜、适时适度&的原则,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慢跑、快走、广播操、太极拳、游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活动,为您的身体健康充电。倡导早起1小时,晚睡10分钟,坚持一周运动3次,一次运动30分钟,一人带动3人参加运动。倡导青少年每天要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做到学习强体两不误。职工朋友要坚持工间(前)操,自觉参与健好身;农民朋友要积极开展有新农村特色的健身项目,体育锻炼树新风;老年朋友要发挥健身示范作用,延年益寿夕阳美;妇女朋友要动员家人常健身,建好和谐小家庭;残疾人朋友要科学锻炼,自强不息健体魄。
  三、倡导健好身,形成好方法。要树立科学健身意识,学习健身知识,制订健身计划;要循序渐进,适宜运动,讲究方法,避免运动疲劳;要注意增加营养,保持良好体力,提高防病能力;要提倡以户外健身为主的有氧运动,到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地方参加健身活动。
  市民朋友们,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幸福,为了社会和谐进步,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以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心态,为建设沿海强市、构建和谐沧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学校:
  全民健身活动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是弘扬先进文化,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的建设&健康重庆&的要求,为进一步在全市掀起全民健身高潮,建设&健康重庆&,我们倡议:
  一、树立&全民健身,从我做起&的体育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健康素质,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而努力。
  二、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坚持长期锻炼、科学锻炼。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生活理念。
  三、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要领导带头,职工参与,在上班期间坚持每天上午十点做两遍第八套广播体操。
  四、各大中小学校坚持开展好&两操一课&(即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课),认真上好体育课,强健学生的体魄;推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
  五、大力倡导&体育生活化、健身经常化&的理念,坚持因人而宜、适时适度的原则,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如健步走、长跑、登山、球类、健身操等健身活动。
  六、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强健体魄,陶冶情操,营造文明、健康、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展示重庆人民团结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以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热情、乐观的心态,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积极营造&健康重庆&的良好氛围,为重庆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已影响人
All rights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