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所学习的太极拳是正宗的吗?如果不是,请问在哪儿可以学习到正宗的太极文化

浅谈学习太极拳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您的位置:&>>&&>>&正文
浅谈学习太极拳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穆克利    【字:
&&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误区,而这些看似不大的误区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往往会把广大太极学子引入歧途。在这里,笔者简单归纳一些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误区,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借鉴。&& 误区一:起步就树立宏扬中华武功,成为一代宗师,名留青史的思想。&& 接触很多初学太极拳的学子,无一不是抱着成为象张三丰、杨露禅等大师那样,立志宏扬中华武功,成为一代太极宗师的思想。在这里,我个人认为:学习太极拳最好是抱着一颗平常心。学习太极拳主要的目的是为强身健体。学习太极拳的路程是漫长、艰辛的,他不会是一帆风顺(当然不排除一小部分人的路程是顺畅的)。首先找明师难,学习太极拳找到明白的太极拳老师可以说是学习太极拳最先、最难的关口。找不到明白的太极拳老师谈什么学得太极真功都将是空谈。其次要有机缘,太极拳是最讲究自然、机缘的。有缘无份的很多,很多人站在明师跟前却不一定识得是真正的太极明师,因为他无法正确的识别。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最多的是电视和书籍中的飞沙走石、刚柔相济、蹿蹦跳跃,这往往是无法慧眼识得真功。而且即使见到了真正的明师,或在明师跟前学艺若干时间,但种种原因,例如两人脾气不投;例如老师教学方法不当;例如自己中途对老师产生不理解、怀疑等等原因又分手了。这样的情况笔者遇到的也是有若干例子的。&& 误区二:认为学习太极拳可以走捷径,存在取巧心理。&& 很多学生私自认为:学完拳架,自己每天盘拳架就可以得到太极真功了,这是投机取巧的心理。太极拳是功夫,学习太极拳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大工程,不可有须臾的投机取巧心理。它是千锤百炼才能得到的真功夫,同建筑摩天大楼是同样的道理,先要夯实地基,而且建地基的功夫比建地面楼层还重要,还要深入,来不得半点虚假。很多学生四处访名师为了学得太极真功,到了老师那里,讲了多少天甚至几年,老师就是只讲基本功,而不讲拳架,最后负气而走,然后说“老师保守,不教功夫”、“这个老师没有真功夫”等等。其实不知,不是老师保守,是老师想让你建成世界最高楼,所以才长时间的给你讲太极拳的基本功,教了拳架就把学生打发走了的老师才是没有真功夫。&&& 误区三:一心寻找高深的太极拳技击术。&&& 太极拳的技击和其他门类的武术技击是相同的。我听到过很多人大谈太极拳的技击问题:太极拳没有技击;某式太极拳有秘传小架,那是专为技击而用,否则你不会技击;推手练了滥踩花后才能实战技击,等等。甚至网上广大年轻的太极学子们为太极拳的技击问题,及传统武术和散打对打问题大开口水战。殊不知,太极拳是有技击的,太极拳的技击与其他门派的技击是大同小异的。各派传统武术的技击都要从弓马步冲拳开始练,不管是内家拳、外家拳,如果光练拳架,一样都是不会有技击出现的,只有在老师给讲攻防转换之后,在实战中不断的揣摩进步,才能谈技击实战问题。就象我们看拳击、散打的比赛中,你看到过有哪个所谓天才运动员是在光凭学完理论知识、练完直、摆、勾拳之后就直接在拳台上拿得冠军或者是好成绩的吗?哪个不是在多年的摔打实战中出的成绩。传统武术也是一样,都要经历这一过程,而且不光是传统武术这样,就是世界各门类科学技术都是如此。这是真理!不是空想!&&& 误区四:认为学习太极拳光凭盘拳架就可以得到太极内功。&&& 太极前辈总说一句话:太极拳功夫在拳里。也就是说你要盘拳架,只有盘拳架你才能练得真功夫。但这里盘拳架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要明白了太极松柔之后,再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循规蹈矩的盘拳架才能练得真功。我看到过很多太极拳老师教学生就是教拳架,讲拳经,教完拳架讲完先贤的拳经后就完事了,为什么 ,因为他不懂太极松柔。老师都不懂太极松柔那学生能学得真功吗?&&& 王宗岳大师在拳论中说:懂劲后愈练愈精。也就是说只有在懂得太极拳松柔之劲后才能在盘拳架过程中愈练愈精。所以想得到太极真功光盘拳架是得不到太极真功的,要学内功。误区五:太极“松柔”不是身外之物,他是人体本身就存在的自然特性。&&& 我接触了很多学习太极拳的学子们,他们绝大多数认为太极松柔是身外之物,只有通过修练太极拳才能练得太极松功上身。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松柔”笔者认为:太极“松柔”是人体的自然特性之一,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与身体中各种力掺杂在一起或相附合在一起的东西。我们练习太极拳就是要把松柔从各种力中稀释、提炼出来,再升华至空、无而已。&&& 误区六:“松柔”是实体,“空无”是思想,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在某期《精武》杂志上看到一位作者说:“松”是指肢体放松,是实体,“空”、“无”是指思想。笔者认为:对于太极拳来说,松是实体这个不假,说“空无”是指思想则不全面。如果单纯的认为“空无”是思想则割裂了太极拳“空无”的客观实在性。是一种没有感悟过真正的、内在的太极拳的表现。“空无”既是思想也是实体,是练中的思想,更是练至身上的实体,是统一的,而不是分割的,好比是精神与肉体是统一的,不存在没有肉体的精神。&&& 在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误区,这些误区只要我们广大太极学子细心、努力就会逐一克服。在这里我仅总结这几点供大家参考,以期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些许的借鉴作用。
&&&&&&&&&&&&&&&&&&&&&&&&&&&&& 穆克利&&&&&&&&&&&&&&&&&&&&&&&&&&&&& 2015年12月
本站相关文章推荐:学习太极拳的几点体会 - 拳友交流 -
陈鑫太极拳研究推广中心北京分部-北京陈式太极拳培训 北京太极拳|传授正宗太极拳 - Powered by Discuz!
学习太极拳的几点体会
  学习太极拳已经有一段时间,最先接触到比较系统学习的是陈氏新架,在北京地区比较常见。之后学习陈氏小架。拉拉杂杂学习到现在,虽然没有怎么用功,但是毕竟也有些年头了,一些体会和大家交流。
  最初学习太极拳纯粹出于好奇,刚好有教拳师父来学校做推广,做了演示,被新架漂亮的拳架吸引,就学习了。开始学的时候由于时间充裕,兴趣也浓厚,挺下功夫的,每天坚持练习。按照新架师父的要求,是要催僵化柔,练了约有三个月时间,能明显感觉到身上的关节的放松,甚至稍微一动就能听到肩部、肘部、腕部和膝关节咔吧作响的声音,当时很兴奋,觉得是不是任督二脉打通,气血顺畅,一代武侠即将诞生的感觉。可惜的是,此后基本再没有发生什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就是一遍又一遍的走拳架,我也仔细去感受过师父对太极拳的一些分析。比如,他强调虚灵顶进、立身中正、不丢、不顶、不抗,要求,“腹内如海形如潮,转换折叠在于腰。进退起伏身要稳,上下贯穿形指稍...”,但是在拳架练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去感受这些,又学习了半年,感觉不到任何明显的进步,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走,尤其是,后来师父更多地强调表演性,并时不时地拉我去参加一些群众表演,最令我伤心的是一次同学来看我打拳,完后乐呵呵地说,打的挺好看的,和跳舞似的,于是我彻底崩溃了,加之从学校毕业,之后基本上再没有继续练习。那一段学习的感觉是越到后来越感觉像做体操,所强调的那些太极拳关键的要求无论从身体上,还是从意识上都感觉不到。但是牢牢记住了“转换折叠在于腰”。这也就导致后来我练习小架之初是为什么在重心转换时会较大幅度的扭动圆圆的腰肢
  后来通过网络,联系到了王小卉,来觐见了师父。当时学员还不多,我提出想看看小架是怎么个情况,师父不屑地看着我,做了演示。虽然动作不多,但是和之前新架对比,说实话,小架在从拳架上来看,和新架的确有很大的差异,不具备新架那种大开大合,潇洒随意的可观赏性,但是,能明显感觉出来师父在走拳架的时候,身上好像蕴含着一股力量在左冲右突,整体能感受到行云流水的气势。当时我就跪了,参拜师父!
  由于工作忙,不可能像在学校时那么多时间练习,但是还是尽量抽时间每天能练习。说起来是从2008年开始学的,虽然一直没有断,但是也缺乏坚持系统地练习,习惯性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便是这样,可以说,通过习练太极小架,对太极拳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个体会:较劲
  以前学习新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摆架子上,没有去琢磨一个动作中,四肢、关节和力量运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刚习练小架的时候,最大的感觉是不断在较劲。手和肘、肘和肩、肩和腿、腿和脚踝、脚和膝盖、腰和臀,等等,好像都在较劲,按照师父的要求一摆姿势就别扭,但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就不觉得别扭。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年半,才慢慢觉得没有了肢体内外的那种较劲的感觉。后来想想,这个过程应该是改变习惯性动作,让肢体配合与力量运动更符合整体运行的一个过程,能理解到胳膊、腿、腰、屁股、肩之间的位置关系,它们之间必须有配合才能达到一个整体、协调的状态。也通过这个较劲的阶段,一些关节和肌肉能够感觉到初步的放松状态。
  第二个体会:体感
  在练拳不较劲之后,身体上能够发生一些感觉,我个人觉得有内感和外感两方面。内感是指体内的感觉,以前练拳时由于较劲,容易出现心慌气喘的现象,有时候一趟拳下来,会觉得胸闷。拳架顺溜之后,呼吸也相应顺畅,上述现象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身体的顺畅感,一是练拳后手掌、手指有发胀发麻的感觉,暖烘烘的,很舒服;二是感觉呼吸特别通畅,满口生津;三是腹内气体会外泄,呃,不细说,你懂得。
  外感是指能够在练拳过程中感觉到如果肢体、关节、呼吸配合不好时动作很别扭,也就是说,当打拳觉得不对劲,那一定就是哪里出了问题。但是自己是不知道所以然的,而往往经师父一点,就立刻能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可以及时纠正。但是,这一段必须要吐槽一下,师父的习惯是站在一边冷眼观看,看我已经把错误练得炉火纯青的时候,会淡淡地告诉我哪里打错了,哪儿的问题需要纠正。当然,如果你是勤学苦练的好学生,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向师父咨询,可爱的师父也是会淡淡的告诉你的。
  这个阶段对初学者是能否坚持下去的一个坎儿,很多初学者都是在这个阶段放弃的,一是因为枯燥,二是因为不得要领,三是没有什么成就感。此时,顶一顶就过去了,顶不过去的就放弃了。我成功地顶过来了。在此,感谢师父、感谢大姐、感谢小卉。。。。。
  第三个体会:放松
  当可爱的师父不在关注你动作是否打错的时候,恭喜你,大致是你的拳架基本上长得比较端庄了。此时,你会发现,师父会告诉你这里放松一下,那里放松一下。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此时自己练拳的感觉也明显能够感觉到放松与不放松的差别,因此,也会把注意力放到放松上来,发现放松的时候,其实也就是身体各个部分合起来的时候。能够体会到沉肩坠肘,虚灵顶进其实都是放松的一种状态。心与眼合、眼与手合、手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膝合、膝与足合,这些合,也会在这个阶段习练时刻意地去找。能够理解太极拳是平圆和立圆运动的大概意思。
  第四个体会:重心与缠丝
  太极拳一直强调阴阳,在没有放松之前,很难理解阴阳。当能够放松的时候,才有感觉阴阳或许就是说的重心的转换问题,放松的程度决定了重心转换的程度。之前在重心转换时,是一种无意识的自然转换,可能是大腿移动带动,也可能是腰部扭转带动,还有可能是臀部位移带动,这种转换重心很有可能落在任何一个部位而不自知。放松后练拳,能理解用胯部带动重心转移并且能明显感觉到重心的落点的不同。整个练拳的过程好像就是在找怎么通过胯的运动来带动重心合理的转移并把力量从足底输送到四肢。在这个锻炼过程中,能对缠丝劲有所察觉,我感觉就是在放松的状态下,不断将力量通过各个关节积蓄到双手的过程,应该是和重心的移动也密切相关的。
  令人悲剧的是,虽然我这些零零散散的体会,由于工作忙碌和个人懒惰的原因,并没有通过刻苦、持续和练习去更进一步地去体会,但是每一次练拳,我都会仔细去感觉身体和意识上的问题,因此,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师父曾郁郁地说,他教拳到现在,也就是一两个人入了门。我练习小架时间上有6年了,至今仍然在门外徘徊,虽然是我个人的原因,但也要对师父说,有的人,是属马的,有片草地,就奋不顾身地奔跑,一日千里,比如说某某某和某某某;有的人,是属狗的,要不断地溜,不断地给口令,给任务,才会摆脱懒洋洋的状态,时刻保持警惕,比如说某某某和某某某;还有的,是属羊的,随大流,别人怎么样他也怎么样,但是如果给把青草呢,就乐颠乐颠的上来了,比如说某某某和某某某。哈哈!
  与太极同好及师兄弟姐妹们共勉。
  陈鑫太极拳北京分会:戴硕
  陈鑫太极拳北京分会,常年传授正宗陈式太极拳
  教课地点:天坛、三里屯
  电话:
  网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