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轮和后轮胎压一样吗后轮的比值怎样才跑得更快

最初的自行车,骨骼清奇、比死飞还死飞
为什么自行车前轮大后轮小的设计被淘汰了?
李志恒,不爱数学验证
前大后小轮子的自行车正式名称是高轮车(High wheel)设计的起因是因为跑得快因为那个时代的自行车没有变比例的传动装置,人的踏频远不能满足车速需要,所以车轮尺寸就直接决定车速。(那时候的自行车就像汽车用一档开高速,速度没起来发动机(人)自己先拉爆了)同样的转速下,轮子越大线速度就越大,在人踏频富余的情况下,轮子当然越大越好。所以Ariel横空出世,并以此经典的设计一举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自行车速记录23-24km/h。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Ariel开创性的核心技术是使用了张力辐条,有了张力辐条才能在人力可以承受的重量内制造出不易变形的大轮子。但是轮子能做到多大呢?轮子当然不能无限地大。如果轮子大到能把关键部位切个稀烂的话,那么自行车就变成了刑具而不是工具。
做一个粗略的估算,正常的八头身1.70m的成年男性(练柔道的短腿我们不考虑),跨高就是1.70/2=0.85m。再算上轮子外延到座位和脚踏曲柄(那时候曲柄好像比现代车短不少)共约20cm必须留出来,轮子直径应该就是0.85-0.2=0.65m。
算一下23~24(km/h) / 60min/(2*pi*0.65m)=94-98(次/min),也就是说这个车子每分钟踩踏94-98次就可以创造当年的记录。接合本人自身骑行经验,考虑那时候车子很重,曲柄长度也不太科学的情况来看,24km/h这个速度应该是高轮车的极限速度。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24km/h&极速&也太龟了,想要更快的自行车就只有彻底推翻这个设计。所以这种大小轮设计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速度对于非运动员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安全性实在不敢恭维。
查到了一款1879年称为Bayliss Thomas的车子,
将以前的实心铁架改成中空管材,整车22kg。看这个造型都能想得出来,这个车的质心高度大约与前轮轴一样,稍稍靠左一点,座位正下方。60kg人的重心位于座位上方20cm处,人车合起来重心几乎在座位下方轮缘处。
重心高于地面130cm,与支撑点(前轮着地位置)水平距离可能也就20cm,这种比高脚杯还夸张的pose但凡碰到稍大一点的坑洼或者突起,人基本都要飞出去啃泥的。抛开容易嘴啃泥不说,这么高的车座,不找个上马凳一样的地方怎么上下车?你说我可以单脚踩踏板溜车,然后另一只脚跨过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非常潇洒。但是很遗憾,这个车连飞都没有,比死飞还要死飞,轮子一转脚踏就呼呼呼转起来,怎么去踩。重心几乎坐在一个轮子上,会近100%承受来自地面震动。地面凸起1cm,车碾过去人就要被抬升几乎1cm。而如果像现在的自行车一样人在两个轮子中间,因为杠杆的作用人差不多就只会被抬升0.5cm,震感会小得多。而且前轮同时完成&转向+驱动&的设计存在踩踏影响方向性的问题蟒蛇式趟车就受到这一问题的影响。高轮车除了在速度上真正进入实用范围以外,从起步到骑行到停车,没有哪一样能让人省心。
至于Kangaroo这样骨骼清奇的车子,实在是吐槽无力。车子有了刹车,更重要的是有了链条这样的变速比传动装置(左右踏板还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发明家的脑袋还局限于&变齿比能减小前轮尺寸&这样的思维上,设计了这么复杂的左右独立踏板传动,却而没有想到把这堆装置去繁化简,然后放到车架中间去驱动后轮。呆萌的发明家让我彻底震惊了。不过这种奇葩确实标志并记录了自行车的进化的又一里程碑。它可以算是高轮车的墓志铭,同时也是自行车驱动系统诞生的标志。这个奇葩高轮车在自行车发展史中的地位,几乎和生物进化史上的鸭嘴兽一样横跨两个时代。
在那个奇葩诞生十年以后的自行车,已经和今天的自行车没有太大不同。
高轮车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淘汰的原因只能这么说:高轮车是实用自行车的鼻祖,从此以后自行车的任何一项改进都是淘汰高轮车的理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轮和后轮胎压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