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计划的青年千人 评选标准准是什么,有可能通过造假进入千人计划吗

国家千人计划首设退出制度 弄虚作假可被取消资格
--山西黄河新闻网
||||||||||
||||||||||
&&您所在的位置:&&&&&
国家千人计划首设退出制度 弄虚作假可被取消资格
编辑:宋龙龙&&&&&&责任编辑:刘芳 &&&
&&&&&&来源:
为国家引进大批学者的“千人计划”,将首次设立退出制度。近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退出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到期未完成合同要求的可以被劝退,有弄虚作假或学术不端行为的可以被取消资格。
“千人计划”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从2008年开始实施,是目前我国最高级别、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战略工程。
新下发的《意见》明确了“千人计划”专家的三种退出形式:一是主动退出,即专家本人提出放弃入选资格;二是劝退,对未按期到岗工作或在岗时间未达到工作合同规定要求的,用人单位进行劝退;三是取消入选资格,对弄虚作假骗取入选资格的,或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造成恶劣影响的,或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取消入选资格。
入选专家退出后,不再保留相应的工作生活待遇,获得的一次性补助和科研支持经费,视合同履行情况部分或全部收回。
实际上,在《意见》下发之后,本月初,各省市组织部门还收到中组部下发的《关于核实“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到岗情况等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前九批“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到岗在岗情况进行摸底。摸底完成后,相关部门需提交摸底情况报告及统计表,说明本地(本单位)入选专家总数、实际到岗、未到岗、到岗时间不足等情况,提出下一步处理建议。
通知还要求抓紧报备第十批“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到岗情况,统计摸底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创业人才创办企业的情况。
“实施‘千人计划’,本来的考虑是引进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但实施几年后,‘千人计划’引进学者的数量,就渐渐变成了很多地方、单位的政绩。”沪上一位高教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千人计划”的遴选门槛一度非常高,而且对引进人才的工作时间有明确要求。一种是全职回国工作,一种是每年回国工作不少于6个月。知名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就是2008年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时全职回国的学者,这在当时的国际学术界引发不小的震动,连国外媒体都关注并解读过我国这一人才引进计划。但几年实施下来,学术界对于这项人才引进项目也积淀了不少意见,个别单位在操作上遇到了棘手问题。比如,有的“千人计划”学者涉嫌学术造假,也有的学者引进后未到岗,或者到岗时间和签约的工作时间不符。显然,对于这些明显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学者,需要有退出的机制设计。
据悉,中组部此次下发的《意见》,对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评审部门在专家的管理、服务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樊丽萍)
&&相关链接
&&&&新闻热线:&&&&&&&&监督电话:&&&&传真:7&&&&广告服务:&&&&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7千人计划学术造假年均一案
原标题:千人计划学术造假年均一案
政协委员:彻底梳理,有问题即清退晚报记者 冯兰蔺 报道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在过去5年时间内,至少已被发现5位入选人学术造假,平均一年一案。昨天(10日)举行的市政协十二届二次常委会上,市政协常委吴玉华建议,对上述人才计划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清退。市政协常委屠海鸣则建议,建议香港“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做法,使目前的反腐监督去神秘化。千人计划学术造假年均一案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人才引进计划,意在用10年引入20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的战略科学家和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的“千人计划”,在过去5年时间内,至少已被发现5位入选人学术造假,平均一年一案。而同属国家级的人才引入计划“青年千人计划”,造假作弊丑闻也被频频曝光。市政协常委吴玉华说,表面来看,这是学术腐败。往深层次看,这背后却隐藏着利益关系。对个人而言,这些造价者拿到了显赫的学术头衔,又拿到了政府部门的学术资助;对高效而言,入选国家人才计划的教授越多,其队伍建设业绩就越突出,还能做大科研经费的盘子;对政府而言,则说明由他们主导的人才引进计划取得了成果,人才政绩工程领先其他省市。这样以来,学者个体、高校和政府部门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学术管理和人才评价体制被严重行政化、功力化、官本位化。吴玉华建议,对近几年已经实施的“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等人才计划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清退,以保持国家和地方人才计划的纯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监督过程要“去神秘化”而在具体监督过程中,市政协常委屠海鸣以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为例,建议借鉴类似“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职能监督去神秘化措施。他说,香港廉政公署的社区关系出经常利用宣传教育手段和市民面对面的接触,并运用大众传媒和印刷传媒手段广泛推广肃贪倡廉信息,增加工作透明度。虽然很少进行“运动式反腐”,香港廉政公署更注重制度上规范权力和强化监督。比如,任何私营机构,只要向廉政公署提出申请,机构就会派人前往举办讲座,从而堵住采购、工程管理、物业管理、销售等反腐高发领域可能出现的漏洞。此外,廉政公署多次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市民走进廉政公署,了解调查程序、日常工作流程,还通过模型、资料等形式向贵重介绍历年的大案要案。市民若实名举报,不管举报谁、举报内容是什么,都会在48小时内得到回复。数据显示:30年来,香港廉政公署接受近10万件贪污举报,没有一名举报者因资料外泄而遭骚扰和报复。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最牛造假--北化陆骏被取消“青年千人计划”资格
  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因&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刚刚被学校辞退,另一起学术造假丑闻就接踵而至。&打假斗士&方舟子昨天下午微博爆料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陆骏简历造假,数篇重点论文均假借国外同名学者。  清华BBS称其&最牛造假&  陆骏昨晚被清华大学BBS一则帖子封为&史上最牛造假&:&北京化工大学陆骏教授把同名同姓的牛人简历拿过来,就申请到了青年千人和博导教授,真是牛逼大了。&  连以学术打假出名的方舟子也禁不住在微博上感叹:&陆骏应是把三个不同JunLu的博士、工作经历和论文凑成自己的,太有创意了。&  据北京化工大学网站消息,陆骏1973年出生,北京工业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学士、多伦多大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2008年毕业后在美国默克公司担任研发科学家,2011年作为&高层次人才&被该校引进,担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校方网站显示,今年3月,陆骏入选国家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成为&218名海外高层次优秀青年之一&,也是北京化工大学&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教师&。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青年千人计划&),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组成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负责,每年评选两次,引进400人左右。  学历论文均假借同名他人  陆骏此次被发现造假,缘于其近日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尽管已被删除,但据方舟子在微博上发布的截图显示,陆骏欲纳两位讲师作为科研助手,充实自己领衔的北京化工大学药物载体研究课题组。  这则启事末尾,列出了陆骏的简历和7篇重点论文。网友发现,这些论文与耶鲁大学同名博士JunLu发表的论文丝毫不差,但耶鲁的JunLu博士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而陆骏博士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且两人照片&长得完全不一样&,明显并非同一人。  这7篇代表论文中,2篇发表于Nature(《自然》)、3篇发表于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1篇发表于NatGenet(《自然&遗 传学》),还有1篇发表于DevCell(《发育细胞》),均为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这份论文发表记录,在方舟子眼中足以&到世界最好的大学的生物系当教 授&。  &起个大众化的名字原来这么有用啊!&有网友感叹。方舟子随后在微博继续爆料,陆骏不仅冒用别人论文,连博士、博士后学位也是假冒的。  &他自称1999年获北京工业大学/多伦多大学应用科学学士,2004年获多伦多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多伦多大学2004年的确有一个JunLu获得博士,但他1999年在该校获得的是硕士,与陆骏所说不符,而且多伦多JunLu父母是台湾人。&方舟子揭露。  不仅如此,方舟子推测,陆骏连工作经历也可能是冒用的,他发现目前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简历上,陆骏已删除自己的学士学位、默克工作经历和论文列表,由此推测这份简历&可能就没有真的,都是拿同名同姓冒充的&。  &&回应  北化工开始调查陆骏造假问题  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网站&千人计划网&,昨天傍晚发布取消陆骏&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资格的公告,但并未说明取消原因。记者昨晚打开北京化工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网页,陆骏依然在&师资力量&一栏中。  此事曝光后,&千人计划&专项办公室昨天下午5点22分即发布公告,方舟子在微博上赞其雷厉风行的做法。北京化工大学随后在昨晚9点39分发布声明,称高度关注,已开始调查陆骏涉嫌履历造假问题,将尽快依据事实作出严肃处理。  本报记者商西图片来源北京化工大学新闻网&.cn/o//.shtml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国家千人计划首设退出制度&弄虚作假可被取消资格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国家千人计划首设退出制度 弄虚作假可被取消资格  为国家引进大批学者的“千人计划”,将首次设立退出制度。近日,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退出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到期未完成合同要求的可以被劝退,有弄虚作假或学术不端行为的可以被取消资格。   “千人计划”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从2008年开始实施,是目前我国最高级别、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战略工程。   新下发的《意见》明确了“千人计划”专家的三种退出形式:一是主动退出,即专家本人提出放弃入选资格;二是劝退,对未按期到岗工作或在岗时间未达到工作合同规定要求的,用人单位进行劝退;三是取消入选资格,对弄虚作假骗取入选资格的,或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造成恶劣影响的,或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取消入选资格。   入选专家退出后,不再保留相应的工作生活待遇,获得的一次性补助和科研支持经费,视合同履行情况部分或全部收回。   实际上,在《意见》下发之后,本月初,各省市组织部门还收到中组部下发的《关于核实“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到岗情况等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前九批“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到岗在岗情况进行摸底。摸底完成后,相关部门需提交摸底情况报告及统计表,说明本地(本单位)入选专家总数、实际到岗、未到岗、到岗时间不足等情况,提出下一步处理建议。   通知还要求抓紧报备第十批“千人计划”入选专家到岗情况,统计摸底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创业人才创办企业的情况。   “实施‘千人计划’,本来的考虑是引进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但实施几年后,‘千人计划’引进学者的数量,就渐渐变成了很多地方、单位的政绩。”沪上一位高教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千人计划”的遴选门槛一度非常高,而且对引进人才的工作时间有明确要求。一种是全职回国工作,一种是每年回国工作不少于6个月。知名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就是2008年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时全职回国的学者,这在当时的国际学术界引发不小的震动,连国外媒体都关注并解读过我国这一人才引进计划。但几年实施下来,学术界对于这项人才引进项目也积淀了不少意见,个别单位在操作上遇到了棘手问题。比如,有的“千人计划”学者涉嫌学术造假,也有的学者引进后未到岗,或者到岗时间和签约的工作时间不符。显然,对于这些明显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学者,需要有退出的机制设计。   据悉,中组部此次下发的《意见》,对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评审部门在专家的管理、服务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樊丽萍)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千人计划评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