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拳击手是不是有一个叫张庭宾 草根的,当然张庭宾 草根可能打错了,名字可能也错了,所以求告知,应该是张什么兵

您所在的位置: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张庭宾:美元大有可能迎来第二轮雪崩
日07:02  
  中国A股或将迎来中期调整
  张庭宾
  美股大涨不一定是因为经济复苏,而大有可能是美元大幅贬值信号,尤其是这一次。
  在过去10个交易日,大涨9.6%,道琼斯指数大涨11.62%,中美股市俨然空翻多,空头几乎销声匿迹,这让不少市场人士莫名其妙。
  如果说,A股的上涨还能找到经济暂时“复苏”、信贷热钱流入股市的一些理由,那么,道琼斯指数在前期已经最多反弹37%,在略作休整后,再次迅速上涨,则不是经济现象而是货币现象。国际上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离复苏仍有较远距离。而近两个月中国外汇储备数据显示,热钱再次流入中国,这说明它们并不看好美元区资产。
  如果从经济基本面和资金流的角度找不到美股反弹理由的话,那么,最可能的是,这是市场主力对美元大幅贬值预期的反应。
  与此相验证的是,由于投资者对美元长期趋势不看好,他们不断抛出美国国债,致使美国国债利率上升。上周收盘,美国10年期的国债利率从年初的2.23%上升到3.65%,30年期的国债利率从年初的2.68%上升到了4.54%。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自2009年3月份以来,道琼斯指数和美国国债长期利率走出了很“吻合”的曲线——美国10年、30年期国债在6月10日达到了3.94%的年内高点,而道琼斯股指则在6月11日达到8875点的反弹阶段性高点。此后的国债长期利率和道琼斯指数同样在回调后再次上升。
  美国国债长期利率的上升将带动美国国债、地方债和企业债的利率全面上升,这使发债人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利息,而现在美国政府已经负债累累,其国债总量已经超过GDP的100%,而加州这样的地方政府已经接近破产。
  当前不要说美国企业束手无策,美国政府即使想偿还利息,也只能发行更多的美国国债以印刷美元付息,但这会让世人更快丧失对美元的信心……这已成为一个美元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
  更可怕的在于,如果市场中的美元债券利率持续上升,那么,它将对建立在低利率预期上的各种美元利率掉期衍生品“釜底抽薪”。利率掉期的货币衍生品市场是金融衍生品的“主战场”,其总额以百万亿美元计,一旦利率高到令这个比CDS更大规模泡沫崩塌的时候,其将引发更大规模的金融衍生品雪崩。
  届时,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将遭遇第二轮严重的流动性收缩,再被迫发行更多的美元,这又会使美元进一步丧失其信用,成为被抛售的对象,美元利率将进一步飙升……直到有一天,市场达成共识,美国政府再也不可能对现版本的美元付息时,作为纯信用纸币的美元就将退出历史舞台了,或者其与黄金重新挂钩。
  这是一个很多人曾竭力否认的逻辑,但市场正一步步印证着这个逻辑。自2009年3月至上周末收盘,美元指数走出了一根非常难看的线。如果从2002年1月的约120点以来的美元指数历程看,美元大有可能走出第二轮雪崩行情,第一轮从120点跌到了71点,这一轮到50点能止步吗?
  由于美元指数由美元对欧元等六种纸币比值加权而成,本质是美元对其他纸币的价格。这将不足以衡量未来美元贬值的真实程度,因为当信用纸币的龙头——美元大幅对商品贬值时,其他纸币将不得不跟随。真正衡量美元未来真实贬值程度的是美元对商品的贬值,尤其是美元对商品的一般等价物——黄金的贬值。
  而从黄金的趋势线上看,从技术面分析,自2008年3月以来,黄金已经完成了突破1000美元大关后的震荡巩固,夯实了上冲并站稳1000美元的基础。
  黄金价格一旦站稳1000美元,那么,它就打开了巨大的上行空间:1.此后的金价上涨将是以1000美元为台阶上涨,而不仅仅是以100美元为单位;2.1000美元以上的金价,用“黄金仅仅是商品”的解释已极其苍白,大多数市场人士,包括过去诋毁黄金者将不得不承认黄金货币职能的回归。
  那么,美元还有没有机会挽狂澜于既倒?
  他们或仍存最后侥幸之心,但已经无法逆转大势。比如美方对新中美双轨战略对话的单方面奢望:即,1.游说中国不惜最后血本购买美国国债;2.威逼利诱中国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由于人民币不在美元指数篮子内,人民币大幅升值等于美元变相向中国转嫁了负担却无副作用。
  然而,这两个奢望是不可能实现的。1.外汇储备中能够买美国国债的都买了,现存的现金是很有限的——即使全买美国国债对拯救美元危机只是“杯水车薪”;2.中国对前一轮的人民币升值已经心有余悸,不可能这么快就忘了前车之鉴。
  有鉴于此,美元的第二轮雪崩将基本不可逆转。而当此趋势未来继续演绎的话,在全球资本、金融和商品市场上,黄金将对不可再生大宗商品涨,不可再生商品将向可再生大宗商品涨;大宗商品将相对于A股涨,A股将相对美股涨;美股将相对欧元涨,欧元将相对美元和美国国债涨价。一言以蔽之,美元和美国国债是未来最糟糕的投资品。
  中国A股的上涨有双重原因:一、去年由于极度的流动性紧缩导致的资产价格下跌,现因流动性释放而经济复苏股市反弹;二、由于美元贬值预期而热钱重新涌入推高股指。未来的A股股指有可能继续上涨,但由于前期已经上涨超过100%一直未调整,散户和基民再次涌入市场,A股存有随时技术面调整的风险,至于调整后的走向主要取决于美元走势和中国改革攻坚的力度。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中,现在已经是中国摆脱美国国债陷阱的机遇了。摆脱的方法主要有两个:1.对外,新增外汇储备坚决不再购买美国国债,乃至抓住时机,卖出美国国债而转入购入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和海外矿产;2.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股指,鼓励居民和投资者卖出股票、投资性房产,购入实物黄金(买实物黄金需早动手,否则大众一旦追涨,很可能有价无市)。从而为防范未来美元崩溃世界重归金本位风险创造条件。
  现在,美元信用危机已不仅是未来的忧虑,已经演绎成迫在眉睫的危局了。该是猛然醒来的时候了!
  (作者为资深财经评论员 仅供参考 投资者决策风险自负 )
继韵达、圆通、申通宣布涨价后,中通速递在也上调价格…[]
【】【】【】【】 【  】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1:27:00)
( 10:48:00)
( 07:32:15)
( 05:33:06)
( 05:02:00)
( 02:53:00)
( 02:53:00)
( 10:54:00)
( 08:25:00)
( 06:00:44)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瑞气和光)
(drinks_guns)
第三方登录:张庭宾:美元崩溃的可能性是50%
日 17:13来源:凤凰网财经
第一财经日报副主编张庭宾(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首届“”于日举行,本次论坛将以 “应对危机的中国方略——藏汇于民与藏金于民”为主题,凤凰网财经全程直播报道。
以下为第一财经日报副主编张庭宾的精彩发言
张庭斌: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个场合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这个场合的历史意义,这个场合其实是中国带有官方色彩的,关于黄金的论坛。以前关于黄金论坛的讨论,但都是民间的,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有半官方色彩,这是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我在这儿先感谢主办方对这个事儿的推动。
跟这个事儿相关的,是我们的黄金储备增加到了1045吨,这是里程碑的事情。我根大家谈一下这个会的意义。从民间角度来讲,第一财经日报从2005年7月份就发表了一些专家的观点,包括在座的刘涛老师也是当事人之间,建议中国大量增加黄金储备,从600吨增加到1000吨,这样才和大国地位匹配。我们之后不断推动这个事情,包括藏金于金融机构,藏金于企业,藏金于民间。所以,谈到这个事儿我是非常激动的。
第二个事儿是来“恐吓”大家的。过去四五年时间里,我不断“恐吓”大家的04年10月份,我恐吓说石油危机要来,那时候石油价格在30多/桶,后来涨到了147美元;在06年初,我国美国金融危机要来,大家也不太相信,后来它也来了;到07年初的时候,我说我们要这样不断升值的话,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会出现地震。这个不幸也言中了。
过去两三年我一直在做一个恶梦,以前这样讲大家可能觉得你疯了,今天讲大家可能稍微接受一点。我提了这么一个想法,可能是杞人忧天的。2000多年前,前人说天会塌下来,会导致污染,导致人类生存质量会下降,当时不备理解,现在大家觉得空气质量、二氧化碳问题是个大问题。当然不能跟前人比。
我们能不能考虑这样的情况,如果美元被市场更加抛弃,美国大崩溃的时候,美国宣布现在十个旧美元变成新的美金,意思是美元贬值掉80%、90%,变成1个美元,就像当年国民党的金元券替代纸币,金元券是用黄金抵押的,美联储把美元和黄金全部挂钩,导致美元贬值90%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如果出现了我们怎么办?我们有准备吗?当然,我们增加了黄金储备,藏汇于民,但这个储备是远远不够的。
我个人认为,这个情况出现的可能已经超过50%了。如果我们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没有足够的黄金,那么有什么政策选择呢?美国可以把黄金和美元重新挂钩,欧洲也可以挂,因为欧洲有1.2万吨的黄金,美国是8000多吨,他们可以挂,中国可以挂得起来吗?1000多吨黄金有多少在国内呢?当别人能挂,我们挂不起来的话,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升值。人民币升值这个选项其实没有多大空间,过去两三年我们升了21%,世界工厂就扛不住了,如果它(美国)贬80%、90%,我们升个20%、30%,没有意义,我们经济体会扛不住。还是就是跟着美元贬值,这会产生恶性的通货膨胀,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出现这个情况,我们90%的可能就没有了。如果出现这个问题中国怎么办?
[责任编辑:chenwei]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世界工厂”为何变成财富墓碑
“世界工厂”为何变成财富墓碑
& & & & &——《中国富人为何变穷》导读之三
& & & & & & & & & & & & & & & 张庭宾
& & 13年间,格兰仕已完成了从“世界工厂”财富美梦到噩梦的转变。与此同时,华为已从一个中国小子成长为全球第一电信设备巨头,成为令美国政府恐惧的企业。
& & 4月14日凌晨,“世界微波炉工厂”的格兰仕发生员工打砸事件,员工抱怨工资太低,只给原来招工承诺时的2/3,且工时超长。事态后虽平息,300多工人辞了职。在本人看来,这标志着“世界工厂”模式已走入了死胡同,“中国制造”正在成为财富墓碑。
& & 早在2001年春,笔者调研了格兰仕,并在创刊不久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进行报道评论:中国制造正“与八国联军化敌为友”;同年5月,在调研宝洁后,发表评论《当宝洁纪元不可抗拒地来临》,指出跨国公司控制中国产业链已成定局,中国制造正变成其加工车间;更在同年11月15日中国加入WTO特刊上发表社评:中国将迎来世界工厂时代。
& & 这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历史选择。尽管本人认为这绝非是中国最好出路,更早的1999年,正值中美就WTO谈判博弈高峰,笔者著作了第一本书《平衡木上的中国》,指出:当前中国首要问题是改革(特别是产权改革和行政改革)太慢,赶不上开放的速度,就像一个人走在平衡木上,手中拿着一根平衡杆,开放这一端太重,而改革这一端太轻,长此以往,最终会跌下平衡木;再如开放这条腿迈出太大步,而改革这条腿跟不上,人迟早会失去平衡而摔倒。
& & 彼时正值中国要不要按照美国要求加入WTO争论最激烈之时。一方认为,中国是大国,反对过度开放,国企应加快“股份合作制”方向的改革,激发员工创造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另一方抨击这是“一股就灵”、“一卖了之”,坚决认为应借鉴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以开放促改革,对国企靓女先嫁给外资。结果众所周知,中国基本按美国标准加入了WTO,仅保下了电信等极少行业。
& & 那年笔者人未到而立,虽位卑却不敢忘忧国。在该书中,本人如此论证:中国不是香港、新加坡那样的弹丸之地,有着大国广阔的市场,如通过“股份合作制”等产权改革激活民间创造力,通过国内市场充分自由竞争,在每个行业形成3-5家有竞争力的企业,再对外对等开放,到2010年中国就可能成为全球制造强国。而“靓女先嫁”,开放优先,虽然早期可以吸引全球外商投资,但是跨国公司势必在将来形成垄断地位,而后难免利润外流,内需萎靡,后患无穷。
& & 遗憾的是,这本书稿当时虽已跟广东一家书商签约,但因当时出版管制极其严格,在全国找了多家出版社皆碰壁而回。随着日中美签署加入WTO协议,笔者判断中国“一路向西”已成定局,遂离开了原来就职的中央媒体,参与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业。
& & 在2001年调研了格兰仕和宝洁等多家企业后,本人印证了此前判断:跨国公司将控制核心技术、市场和中国产业链,中国民营企业只能成为其制造车间,利润将非常菲薄,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贡献利润——微波炉在美国生产,一天开工6小时,工人周工作40小时,年收入是3万美元;在格兰仕,24小时三班倒,工人周工作约60小时,年收入是1.2万人民币,后者单位劳动收入是前者的1/30——这就是世界工厂模式的唯一秘密。
& & 在世界工厂模式崛起早期,格兰仕以“屠夫”般的残酷价格战,消灭中国和全球的制造对手,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然而,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也削薄了格兰仕的利润率,使其无力打造国际品牌和销售渠道,无法形成跨国公司的利润微笑曲线。
& & 逝者如斯夫,短短5年之后,宝洁式产业链+格兰仕制造车间已经成为中国产业主体模式,跨国公司在大多数行业形成了垄断和相对垄断,原先的投资流入变成利润流出。2005年7月人民币开始升值,吸引热钱投机,以弥补因利润外流导致的国内流动性减少。随着美国金融危机,中国贸易顺差在2008年达到顶峰,也标志着中国世界工厂达到顶峰。
& & 世界工厂开启了一种“中国人苦命、美国人享福”的恶性循环。中国人用辛勤劳动和廉价资源换取了美国印出的大量纸币,随后买了美国国债,给美国人提供消费资金和公共福利;美国人印钞购买中国商品,推动热钱投机中国,推高了中国物价,特别是楼市价格,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为“房奴“。
& & 世界工厂的本质是以中国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环境为世界服苦役。自2005年以来它遭受多重挤压——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下游欧美销售商压价、欧美同业贸易保护、人民币升值等等,都要从中国劳工身上挤压出来。此外楼价大涨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美国再工业化和TTP寻求对中国的进口替代;特别是中国劳动力在2012年出现拐点。内外交困下,中国世界工厂模式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 & 与此同时,华为则在国家电信业保护之下,走出了一条独立自强的“股份合作制”之路,98.6%的股权都归员工所有,任正非的股权仅占1.4%,2011年员工平均年薪达到28万元。2013年净利润达到210亿元人民币, 7成营业收入来自海外,拥有3万项专利技术,销售收入接近400亿美元,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
& & 不同道路决定迥异命运。今年4月的格兰仕打砸事件实为给“世界制造车间”立起了一块墓碑。要知道,格兰仕微波炉的全球制造占有率目前已超过了35%尚且如此,那些中小民营制造业很多已经破产倒闭,苦熬着的大多也奄奄一息,更不要说如果未来3年中国遭遇金融危机。
& & 昔日世界工厂成就的财富神话,如今正成为“中国富人为何变穷”的黑洞之一。那么,时至今日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挽回吗?有什么对策可以避免财富悲剧吗?
& & 坦率地说,华为的成功已不可复制,如果1999年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没能顶住压力,放弃了对民族电信业进行保护,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如今要亡羊补牢,从国家层面上必须深刻反思过度开放,实施对等开放,在发展以谁为主体,利益(利润)谁享的核心命题上正本清源。
& & 显然,这是远水不解近渴的,对于当下民营企业来说,真正立马可用的有三招:1,退出或收缩,以现金为王;2,利用信息化,缩短供应链,强化市场响应能力;3,升级金融能力,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金融危机风险。
& & 在未来严寒的冬季中,前两招相当于把身体缩成一团。但真正能穿起棉袄升起炉火的,要靠期货套保。而《中国富人为何变穷:金融危机攻略》这本新书的重心恰恰在这里——即未来很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善用期货套保者生,不用期货套保者死。
& & 是该竭尽所能避免自己名字被下一个刻上“世界工厂”财富墓碑的时候了。
相关分析:日《21世纪经济报道》:
& & & & & “入市”回合背后的中美战略争夺战:
& & & & & & “双子星座”抑或“超级胎盘”
& & “世界工厂”的未来却未必乐观。美国对华经济战略底牌潜伏其中。对美国最有利的是,OEM成为中国本土企业的最终命运,即被牢牢锁定在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底端,跨国公司掌控资本、技术、标准、供应链等,将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利润的绝大部分攫为己有。换言之,中国市场和本土企业成为美国提供源源不断利润给养的“超级胎盘”。而沃尔玛就是那根“超级脐带”。中国的存在仅仅是为美国这个“世界的惟一超大胎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美国专家论国家战略与公司战略作者:茅以宁 张庭宾 借迈克尔·波特日访华之际,中国拥有了一个机会去印证国家战略、 产业战略和 企业战略三者的良性循环互动关系,从而使我们能更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定位自身的战略路径。
  这就是那个洞悉了“ 竞争力的真相”的迈克尔·波特吗?  走出机场,这位哈佛大学的“镇校之宝”,看上去比他实际的54岁年龄要年轻许多 。在他的身旁,正读高中,漂亮的女儿亲昵地用手搂住“ 竞争战略之父”的脖子,一脸的肆无忌惮 。  波特的语速极快,不假思索,说到兴起之处,双手不停地拍打、挥舞,打出各种手势 。“中国非常棒,我很喜欢这里 。”他说 。  “我喜欢的领域非常多 。 企业如何保持 竞争力 竞争优势,‘区域’的问题, 竞争力对社会问题的影响,包括现在的金融领域等等 。”他说 。  在狭小的车辆空间,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  中国需要时间去学习  《21世纪》:现在中国大多数 产业都已经对外开放,大量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资本、品牌以及供应链的优势,中国 企业变成了“加工车间”,中国 企业应该如何摆脱这种处于价值链末端的命运?  迈克尔·波特:目前中国大陆的情况与台湾、韩国20年前一模一样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必须去建立一个属于它自己的持久的价值链,并不断向上提升;目前的中国最需要的是,面向 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促使他们不断学习,这里没有捷径 。我认为,合资是一条很好的道路,中国 企业必须向外资学习,无论是品牌还是规模,中国 企业都需要很多时间去积累 。中国 企业不光是要追求差异化,更重要的是它们必须走向世界 。  《21世纪》:对于开放,有三个很好的例子 。  在通讯领域,中国实行的是有限度的开放,首先给本土 企业发放牌照,然后再让外资 企业进来;其次是汽车 产业,它们与国外的汽车厂家合资,各占50%的股份;第三个是胶卷行业,外资曾经几乎收购了中国整个行业,仅仅留下了乐凯一家公司,政府把卖出其他 企业的钱的一部分,去补贴乐凯 。您如何评价国家对这三个行业的不同政策?哪个是最佳选择?  迈克尔·波特:首先我们必须确定的原则是,政府必须逐步开放市场,事实上中国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但是,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很多 产业还没有完全开放,受到很多束缚,中国之所以要加入WTO,其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些束缚 。  但是中国政府也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应该一步步去打开市场,绝对不是一步登天 。中国 企业需要时间去磨练自己的技能 。具体到各个行业的开放进程如何,开放多少,不同的行业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必须由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 。  在通讯行业,国际化程度很高,技术本身是透明、开放的,中国的 企业如果想进入这个行业展开 竞争,并进行投资,它们应该是会成功的,所以说中国政府让一些中国的 企业先拿到牌照,然后再让国外的投资进来,这是个很好的政策 。  而在汽车行业,技术壁垒非常高 。我们需要去合资,这样中国 企业可以学得更快;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中国 企业将技术学到手之后,它们应该坚持自己去发展 。  胶卷行业又有所不同,整个行业只有两家公司 。新进入者,对这个行业的定位非常难,成功可能性不大,整个世界也都是如此 。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去做所有的事,中国的公司要学会保持自己的优势,坚持独特性,中国政府也不应该去保护所有的行业 。  《21世纪》:但是目前看来,在汽车行业,中国的国有 企业尽管纷纷展开合资,但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还不如新进入的民营 企业?  迈克尔·波特:国有 企业的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 。他们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是,国有 企业有规模,有资产,有资金,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赚取利润 。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努力发展这些国有 企业,而是可以考虑转向扶持民营 企业 。但是这方面的变化必定会非常缓慢,政府一向从失业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此会小心翼翼,可是如果政府仅仅因为保存工作机会,而去支持那些没有效率的公司,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失败 。  《21世纪》:曾有这样一种观点,现在跨国公司在许多国家进行投资,雇佣员工,既然已经全球经济一体化了,那么就不存在本土 企业或者是民族工业了 。 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对国家并无太大影响,请问您如何看待?  迈克尔·波特: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 。现在看来,总部所在地对全球整个公司的运营可能并不重要,但是总部对公司的每个生意却是非常重要 。成熟的技术、成熟的管理运营模式,都来源于总部 。一般来说,总部是创新的源头,在其他国家的分公司只是支持性的 。现在许多中国 企业都是生产性的,所以它们想要提升 竞争力,就必须发展总部 。惠普有许多产品的总部就是在新加坡,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中国会产生许多总部,许多中国公司会成为世界级的 。看看台湾和韩国公司的成长历程就是这样的,无论三星还是LG都是如此 。  政府的角色  《21世纪》:今年5月,中国零售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 。但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具备一定规模的零售 企业大多是国有 企业,政府打算将它们合并,组建“航空母舰”,对抗沃尔玛或者家乐福,对此,您持何种态度?  迈克尔·波特:我并不认为通过政府将不同的公司组建起来,这些行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 竞争力 。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事情会变得更糟 。即使是在零售业, 企业也必须注重培养一些自己的能力来保持独特性 。这些公司必须学会去单独 竞争,并获取利润 。所谓对抗国外公司,我不赞成这样的提法,不管是谁拥有这些公司,工作机会都是留给中国人的 。我们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本土 企业占有了这么大的市场份额,即使在国外,很多零售店也出售大量的中国产品 。  《21世纪》:我们看到,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 产业集群,比方广东的家电、温州的小商品、苏州的电子产品,您认为当地的政府对此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迈克尔·波特: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一些区域出现 产业集群,是由于经济的发展规律自然产生的 。即使政府什么都不做,它仍然会产生并壮大 。但是,政府如果做得足够的好,会更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的发展 。  政府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去帮助 产业集群做得更大:首先是提供培训 。建立专门的、针对性强的培训体系,注重在当地的大学和中学教育中,进行相关的 产业集群的知识传授;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一些研究机构,比如广东,就应该针对家电 产业,帮助那些公司建立研究机构,或者在大学里展开相应的研究,并对基础科学进行投资,这样可以帮助 产业向前发展;再次,政府应该建立标准,比如质量、安全体系等等,帮助这些 产业走向成熟;最后,政府也可以成为一个有需求的大客户 。打个比方,政府如果对IT需求很大,自然会直接影响当地IT 产业的发展 。  进一步放开金融  《21世纪》:您曾提出国家不应该过多干预汇市,西方国家也都认为中国应该实现自由兑换,对此,您有何看法?  迈克尔·波特:确实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民币被低估了,在其他国家很少见到这样的现象,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错误 。如果货币被低估,会有两件坏事发生:首先,将中国的对外贸易置于一个不平衡的环境下 。这个不平衡的关系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刻意而为的 。人为地去低估人民币,对国际贸易来说,会留下很多隐患;其次,在这样不正常的 竞争环境下,一些公司的正常成长会被人为地推迟,它们在自由环境下或许会更快地走向成熟 。事实上,当国家经济在向前发展的时候,货币是应该向上走的,但是目前货币被低估,这些公司就会试图在低价格上去 竞争 。而不是迫使这些公司在产品研发、品质控制上日趋严格 。货币低估,在短期来说是有利的,但长期来看效果并不好,不要人为地去决定产品的价格 。现在中国政府决定让市场去自由决定电价,是非常好的,最重要的是,价格要正确地反映市场状况,否则,其他国家也会对你是市场经济或者非市场经济评头论足 。  《21世纪》:中国政府可能在担忧,如果现在就放开汇率,国家的金融体系将会面临超出控制的风险 。  迈克尔·波特:最好的办法就是渐进型的政策 。定一个五年计划,慢慢开放 。同时,也会给 企业提供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转型 。  中国现在的金融行业没有完全成熟,还不能通过市场导向去自由支配资金 。当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政策是人为地去控制这些,以前日本就是这么做的,过度保护它的金融行业,不希望有任何问题,所以他们后来付出了痛苦12年的代价 。而美国虽然会出一些问题,但每次都会及时暴露,有机会去改正,所以美国的金融行业会向前发展,变得更加健康,更有 竞争力 。  所以必须建立一些规则来调整银行体系,只要是从自由的市场 竞争得来的经验,痛苦就不会太多,不要推迟这样的调整,否则后面会有大问题 。最好的政策是应该有明确的政策,有明确的时间、日期,让我们来一步步调整 。  《21世纪》:您赞成给民营 企业发更多的银行牌照吗?  迈克尔·波特:这非常重要 。如果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世界级的话,就应该在三到五年内,对更多的公司开放,让它们来开银行 。但是,我们现在还得一步步来,政府必须制定出明晰的决策,提供明确的时间表:某某年后必须开放,自由 竞争对提升 竞争力非常重要 。  述评:“入市”回合背后的中美战略争夺战  迈克尔·波特来了,在2004年的春夏之交,中国的政府官员和民间 企业家恰好为又一个战略难题所困扰 。  困惑来自于鲜明反差:美国的资本和商品进入中国更容易了,而中国的商品进入美国仍然艰难 。  在4月21日中国国家副***吴仪访美前后,美国对华经贸关系至少赢得了两项重大的市场突破 。4月16日,中国商务部颁布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这意味着,在过去两年中,曾经令外资零售烦心的“超国民待遇”的争论,在事实上烟消云散,外资零售业获得了比WTO更宽的市场准入条件;其后,中国无限期推迟自主的无线通讯WAPI标准的实施 。  与此同时,中国商品在美国的贸易壁垒面前继续遭遇铁壁 。6月3日,在美国商务部召集的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听证会上,长达7个小时的听证中,中国代表只获得了5分钟的答辩时间,中国商务部的官员没有获得发言的机会 。  在因“最惠国贸易”待遇面对美国国会、在“WTO”上面对美国贸易代表之后,中国不得不再次在“市场经济经济国家”上面对美国商务部 。三次面对实质上是一个问题———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  “国家有责任向本国 企业提供一个在国际 竞争中有利的环境 。”波特说 。这也正是美国官员所做的———在中国,除了金融业外,他们已经成功地为美国投资和商品消除了几乎所有的市场壁垒 。就连汇率问题,美国也以其所谓“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向中国频频施压 。  在这场不对等的博弈中,正有不少问题,需要向波特印证 。  “双子星座”的最大障碍波特思考的核心是“ 竞争”, 竞争必然博弈, 企业与 企业之间如此,国家与国家之间亦难免俗,在国家战略与 企业战略如何良性互动,波特倾注大量心血 。  中国并不缺乏雄心壮志,在21世纪降临的子夜,当时的国家******代表国人誓言:在新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共同愿景乃凝聚一个人口众多国家的不可或缺之灵魂 。波特说:“国家的基本目标是为其人民提供高水准的生活 。”伟大的复兴将意味着中国人像盛唐那样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这对一个100多年饱受西方列强蹂躏的民族无疑极具感召力 。  这却也意味着一个新的超级大国出现 。与美国并肩站立为21世纪的“双子星座”却未必是现在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想看到的 。如果它说不,将是强有力的,或许其政治的、经济和军事的连环牌已经打出 。  4月21日,会见中国副***吴仪时,美国总统布什微笑着说,去年12月9日他在台湾问题上所表明的立场丝毫没有改变 。如果联想到此前此后,外资零售 企业在中国不再受限制,WAPI标准无限推迟 。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句价值亿金的承诺 。但谁也不能保证排除这句微笑语言中的警示意味,即如果美国不满意,美国未来不排除改变台湾问题立场的可能 。  两难的是,要让美国在经济上满意是同样要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的民航工业已体会深刻 。在过去20年里,每当中美关系紧张,大量的新波音飞机就会飞到中国 。截至2002年10月,中国运营的605家大型民航飞机中有392架是美国波音飞机,占65% 。以平均每架8000万美元测算,中国已经支付了313亿美元 。  波音落在中国大地上的巨大阴影是,曾经几乎与欧洲同时造出干线飞机的中国,当空中客车已经占据世界大飞机市场半壁江山的时候,其民机工业已凋零不堪,甚至远远落后于起步更晚的巴西航空,如今连支线小飞机也需要巴西的指导 。  美国纯熟地把玩“台湾牌”,令中国进退维谷 。解铃直需系铃人,归根结底,台湾之结还是中国人自己系上的 。换个角度看,谁不可能把台湾从距太平洋西海岸200公里搬到东海岸200公里去,谁也不能阻止台湾经济日益融入内地体系 。只要中国不承认***,保留随时武力收回台湾的权力 。自己解开这个扼喉之锁,中国强大了,从经济上和军事上可以制衡外国干预者,届时,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样看来,“和平崛起”意味深长 。  只有排除台湾困扰,中国的国家经济战略才能回到迈克尔·波特的正题———“国家 竞争力的惟一意义就是生产力 。即 企业达到高生产力水平的能力,以及继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 。  “超级胎盘”的美国利益  只有头顶随时可能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解去,中国才可能和美国在经济舞台上正面博弈 。  博弈要知己知彼,需要了解美国的底牌,清晰自己手中有什么牌,什么牌最重要,先后怎么出 。  在政治上,中国难免遭受美国抱有单极世界梦想的战略家的敌意,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超然态度将使这些敌意政治家无法借题发挥 。他们难有借口违背国家的基本目标:为其人民提供高水准的生活 。  如今的现实是,如果失去了中国经济,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将会严重受损——假如“中国制造”从美国市场消失,美国***将不得不为维持同样质量的日常生活支付昂贵得多的费用 。换言之,美国将立刻遭遇最严峻的通货膨胀 。以至于有美国学者认为,这才是来自中国最大的威胁 。  这意味着———中国没有必要对来自美国的贸易压力多么紧张 。目前中美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高度依存的关系,美国是中国高度依存的消费市场,中国是美国高度依存的制造基地 。中国找不到能够替代美国的消费市场,同样,美国也同样难以找到替代中国的制造基地 。  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有数据表明,2002年,中国市场出口集装箱量已经占太平洋东行货量的47%,占亚欧航线西行市场的48%-50% 。而1999年以来,中国海航市场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 。  波特的理论也正印证这一点,中国的 产业簇群正在崛起 。“ 产业簇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的 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从而形成集群式的 竞争力 。在中国,像广东顺德的家电 产业簇群、苏州的电脑 产业簇群、温州的小商品 产业簇群的萌芽都已经出现,这些 产业簇群以及内地激烈的市场 竞争、日益挑剔的顾客等外部环境一旦形成,就会形成自我升级的动力,很难被别人取代 。  “世界工厂”的未来却未必乐观 。美国对华经济战略底牌潜伏其中 。对美国最有利的是,OEM成为中国本土 企业的最终命运,即被牢牢锁定在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底端,跨国公司掌控资本、技术、标准、供应链等,将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利润的绝大部分攫为己有 。换言之,中国市场和本土 企业成为美国提供源源不断利润给养的“超级胎盘” 。而沃尔玛就是那根“超级脐带” 。中国的存在仅仅是为美国这个“世界的惟一超大胎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  格兰仕已经体会到这种“超级胎盘”的无奈 。尽管它在微波炉的制造上已经占有国际市场35%的份额,但由于缺乏国际品牌和渠道,必须给GE等公司贴牌,不得不向沃尔玛低头,因此,其被锁定在2%-3%的微利,更难以建立全球品牌和营销通道 。  简而言之,美式“超级胎盘”战略目标是,让美国的跨国公司主导美—中之间的价值链———这包括信息链、物流链和资金链 。而中国本土 企业的角色仅仅是中国一端末梢的“加工车间” 。  由此消灭中国本土 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的潜在土壤成为其第一步骤 。关键点是,一是在中国本土 企业具备自我成长之前,具备 竞争活力、信心和实力之前,跨国公司抢先进入,抢占价值链的战略高地,将本土 企业跨国梦想扼杀在襁褓之中 。二是不让中国本土 企业产品在美国市场获得较高的利润率,釜底抽薪其建立全球级别的品牌、渠道和技术的资本来源,而美国跨国公司的产品在美国畅通无阻 。反倾销、特保及“非市场经济国家”构成其常规武器库———如果说台湾问题是个***的话 。  2004年5月初,国家工商总局的一份报告表明,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占据了垄断地位 。它的名单包括微软、柯达、利乐等,而在更多领域,跨国公司控制中国本地价值链的趋势已不容掩耳盗铃 。  也有例外,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通信制造领域,华为和中兴通讯等本土公司已经杀出重围,不仅在国内市场举足轻重,而且已经成为新兴的中国跨国公司 。  中兴和华为能否与思科、摩托罗拉等并肩为“双子星座”,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悬念?更有意思的问题是,这是一件“偶然”事件吗?  路径选择与“心”的立场  洞穿美国的棋步,对比胶卷和通信制造 产业的不同路径,印证波特的理论,中国“双子星座”的战略道路逐渐清晰 。  胶卷工业和通信制造业实质上是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胶卷工业以“开放先行”为指引,采取全行业合资的模式,而幸存的惟一中国本土 企业乐凯,被捆绑在国有体制下,尽管国家给它种种扶持,但一直难以壮大,最后为柯达参股,成为柯达系外围成员 。  “以改革促开放”却是通信制造业的指针 。10多年前,仅仅是给了华为一个参与权,配合以适当控制外资进入的节奏,它就还中国一个惊喜,迄今它甚至都没有上市,2003年销售收入达到317亿元人民币,海外收入超过10.5亿美元,分别比2002年同比增长42%和90% 。2003年的研发费用达到34亿元,超过国家“863计划”全年的投入 。  这是市场化中国、国际化中国基本路径的两场实验 。是在1996年中国学术界“引进外资大论战”之后,8年实践的初步结果 。在那场没有结果的论战中,其中一派的理论认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下,民族工业是一个过时的观点;跨国公司没有国家属性;以开放促改革是必由之路等等 。  这些迷雾至今仍弥漫在中国 。但在世界首席战略大师,美国人波特早已辨析分明,他曾说:  ———“在国际 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世界,国家的作用不减反增 。”  ———“母国基地通常是 企业保持与创造实质 竞争优势之所在 。 企业在这里定制战略,发展与维系核心产品和制造工艺技术,创造最有生产力的工作和最先进的技能 。 企业在一个国家建立 企业总部,对当地的相关 产业和国家经济,都会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 。”  “ 企业要能与世界最强的 竞争者展开 竞争,并获得 竞争优势,关键在国内的压力和挑战 。强悍的国内 竞争对手,积极行动的本国供应商,挑剔的本国客户,锤炼出这些 企业过人的筋骨 。”  ———“国际贸易与海外投资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给国家提升生产力的机会,但同时也威胁该国的生产力 。”与此同时,“国内贸易与投资的角色,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一般来说,分散各地的 产业簇群和以专业化表现形成的 产业簇群,是构成发达国家的最大力量 。”  由此不难看出,在“国家 竞争力”中,波特所最珍视的是——民间本土力量的 产业簇群,即众多的,私有的、既激烈 竞争,又在价值链上共生的旺盛力量——当然并不排除外资成为这个簇群的一部分 。这也正可以解释为什么浙江和广东会成为中国最富有和最具活力的“地点” 。  或许有人认为,如此本土 竞争,有重复建设之嫌,“正确之道”是形成一两家大厂 。挟规模与力量与外国 竞争者对抗 。加上政府保障他们取得必要的资源 。“事实上,即使政府大量补贴和保护,大多数国家塑造的大厂都缺乏 竞争力 。 竞争愈本地化, 竞争愈激烈, 竞争优势越大 。”迈克尔·波特如是说 。  TCL正在验证着这一“和平崛起”的 产业逻辑 。铁血 竞争逼迫它并购了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手机部,成为中国本土家电 企业第一次真正跨国公司化的突破 。  政府站在这种大地般的力量上,该扮演什么角色呢?“适当角色是催化剂和挑战者 。它应该鼓励或促使 企业提升想象力,迈向更高层次的 竞争优势,即使过程先天就具有痛苦和困难 。”  在波特这位大师印证中国之前,中国错失了一些领域形成本土跨国公司的机会,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毕竟在金融领域,中国尚有机会形成诸多中美“双子星座”的机会 。  但问题是,政府向民间开放牌照、重心放在创造专业性因素(教育等),避免干预生产要素与货币市场,推动能导致持续投资的目标(激活股市)等等,都意味着服务和放权 。那么这个动力从何而来?  对此,***的答案是:“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 。”波特的答案仍是他的关键词: 竞争,中国政府与美国、日本等国政府的 竞争 。中国各地政府之间的 竞争 。  “超级胎盘”和“双子星座”的歧途就在眼前,脚正在中国人的脚下,而心往何处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庭宾 黄金白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