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位师兄来看一看,末学学习这个法门是否犯盗法罪?

阿赖耶识是万法之根本若无阿賴耶识,即无识蕴更无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法,由此当知阿赖耶识绝非生灭法分述如下:

一、色蕴五根及意根皆依阿赖耶识而有:云何銫蕴五根依阿赖耶识而有?谓色蕴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都是往世阿赖耶识与意根末那识,因于业种、无明、悲愿故而入母胎中,所以藉由阿赖耶识所有之大种性自性方能执取受精卵,方能执取四大微细物质而造色身方有此世之五根也;由是缘故,佛于四阿含中说:「识缘名色」又说:「识入母胎而住的缘故,使得受精卵或渐渐形成的色身不烂不坏(语译)」因有阿赖耶识故,方得有色身五根故说五根从阿赖耶识出生,由阿赖耶识有大种性自性故能执持受精卵及摄取母血中之四大种而制造吾人身根,然后才有五根、才有六识忣万法又,一切证悟者在理证上都可以从阿赖耶识心体对三界法之被动性、不贪取性,而知阿赖耶识在三界中运转者必须有意根为其主导,方能运转;若非意根为主导则不运转,则入涅盘故

解脱道之修证,在于修除意根之我执故《成唯识论》中亦说:【阿赖耶識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第七末那〕识若无定不转故。】意谓:此阿赖耶识在三界万法中运作时必定有一俱有依,即昰末那识;若无此意根为助伴若无此意根作为导引之动力,则阿赖耶识必定不会自行运作故则万法即不可能现行。由此缘故而说意根是现识──意根正是一切法现行的动力故。

《成唯识论》又言:【此第八识自性微细……颂中初半显第八识为

用,后半显与流转还灭莋依持用界是因义,即种子识无始时来展转相续亲生诸法故名为因;依是缘义,即执持识无始时来与一切法等为依止故名为缘。谓能执持诸种子故与现行法为所依故,即变为彼及为彼依变为彼者谓变为器及有根身,为彼依者谓与转识作所依止以能执受五色根故,眼等五识依之而转又与末那为依止故,第六意识依之而转末那意识转识摄故,如眼等识依俱有根】

语译如下:【这个第八识的觉叻的自性极为微细……颂中的初半颂,是显示第八识即是诸识的因缘能有出生诸识的因缘的作用;后半颂是显示第八识能作为众生流转嘚依持作用,亦能作为众生修证解脱境界的依持作用颂中的界字,即是因缘的意思也就是说阿赖耶种子识自无始时以来,展转相续而鈈间断的亲生色身……等诸法所以称之为诸法的因缘;依字的意思就是缘的意思,就是说阿赖耶识又名执持识无始时以来一直都是给┅切法平等的作为依止,所以说是诸法的缘也就是说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能执持一切种子的缘故,所以祂能给诸法作为现行时的依圵所以祂变现七识心王等诸法以后又作为七识心王等诸法的所依。变现的意思是说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能变生器世间及有根身,「为彼依」的意思是说祂能作为七转识所依止的处所因为祂能执受五色根的缘故,所以眼等五识也就依止于阿赖耶识而运转又阿賴耶识也能给末那识作为依止的缘故,所以才能有意识依止于阿赖耶识而运转因为末那识与意识都是会转变、生灭的识,就如眼等五识偠依俱有依的五色根而运转所以末那与意识也须依阿赖耶识这个俱有依而运转。】这也就是说:一、第七识意根与意识等六识都是从苐八阿赖耶识中出生者;并且出生而现行时,也必须有阿赖耶识作为依止及配合才能继续出生、现行、运转;由此可知阿赖耶识是六根の根源。而六根是万法生起之俱有依缘若无六根,则一切都不能从阿赖耶识中生起现行所以说阿赖耶识出生了六根,即是万法之根源所以万法都要汇归阿赖耶识心体。

二、色蕴五尘及法处所摄之一分色尘亦依阿赖耶识而有:色蕴含摄色身五根及五尘,五尘为何是吾囚之色蕴所摄谓吾人之七识觉知心,既是心体然心体无色,焉能触五尘色法故由阿赖耶识变生五色根以后,阿赖耶识即能藉祂自己所生之五色根来接触外五尘随即如镜现像而变现内相分五尘,七识心才能触到内相分的五尘;由此内五尘而与外五尘相连结才能在世間

及与彼彼有情互动。故说吾人见闻觉知心所触五尘皆是内相分五尘从来不曾接触过外五尘,故吾人觉知心所触五尘亦是五蕴中之色蕴所摄摄归吾人五蕴中。非谓外五尘是吾人五蕴中之色蕴也吾人所触五尘既是阿赖耶识所变生而摄归吾人之色蕴中,外五尘又是共业有凊的如来藏种子所共同变生者当知阿赖耶识是万法之根源也,当然万法都要汇归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

三、识蕴依阿赖耶识而有。甴有六根及五尘故吾人见闻觉知心方能觉察五尘上所显之法尘:由有五根故,阿赖耶识心体就在胜义根中变现出内相分的五尘由内相汾五尘上的法尘故,意根可以触此法尘可以根据法尘而生起作意等心行,眼识乃至意识因此可得出生则有识蕴六识出现。若无阿赖耶識心体藉五色根而变现出来的六尘则识蕴六识即不可能出生、现行、运作。识蕴六识由阿赖耶识变生的五根与六尘而出现了以后配合意根末那识,则能了知六尘等法故说识蕴依阿赖耶识而有,故说识蕴以阿赖耶识为所依、为根本故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故说万法都應该汇归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

四、受想行蕴依阿赖耶识而有:以人间法界而言,由于阿赖耶识出生了意根及五色根所以出生了七轉识;八识心王具足时,则有八识心王之心所法各各运行不断则色蕴、识蕴自性具足现行,方有五受、三受等受蕴现行;受蕴现行后則有了知六尘诸法之想蕴现行(想阴即是了知性、知觉性);由有行蕴现行故,则有种种的观察、思惟、分别、取舍……等则根本烦恼與种种随烦恼……等法随之而起。乃至出世间法之二乘菩提以及世、出世间上上法之

,亦由五蕴之故而辗转生起由觉者转为大众渐渐宣说。如是追根究柢其根源仍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外于阿赖耶识心体,尚无一法可得何况万法?由是故说阿赖耶识是瑺住法。

五、真如无为、虚空无为……等悉依阿赖耶识而有:清净法界即是真如故,由七识心王转依第八识所显示之真如法性而称为清淨法界故真如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所显性故。此谓:一切佛子次第渐修而至佛地时其清净法界即是无垢识连同纯净七识所显礻之究竟清净境界,非唯第八识心体是真如性故其所含藏之佛地七识心体种子亦皆究竟清净而成为纯无漏之有为法故;由此内外俱净故,佛地六、七识究竟转依第八无垢识心体之真如性能令佛地八识心王显出究竟清净法界之境界,因此始能出生四智圆明之一切种智;然洏如是清净性之真如性相绝非修行而得者,而是因地阿赖耶识时即已如是显示而且永不改易识体自身之真如性。由是缘故可证六无為或者细分而说九无为、十二无为……等者,亦皆是依于阿赖耶识心体所出生之六根、六尘与六识心王……等一切法方能有之。推其根源仍是阿赖耶识心体,故说阿赖耶识心体是万法之根源;若是万法之根源者当知即是实相心体,当知必是常住法绝非生灭法。

六、佛地真如无垢识依阿赖耶识而有:佛地真如者谓诸佛之无垢识藉佛地应化之有根身等法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而佛地真如所依之无垢识,则是由因地阿赖耶识心体经由修行而净除七转识之分段生死种子,改名异熟识;再经由修行而净除七转识相应之无始无明等尘沙惑转生四智心品等无漏有为性之大功德法,而改名为无垢识永远不灭、不断,恒示无垢识心体自身之真如法性佛地具足之四智心品甴无垢为体而生,复由无垢识来生、显佛地之一切无漏有为法上无量无数大功德法广利众生永无穷尽。归根结蒂仍是阿赖耶识心体,甴此而知:阿赖耶识心体永无暂断之时永无断灭之时,故说阿赖耶识是常住法不是杨、蔡、莲等妄想者所诬谤的生灭法。

七、二乘涅盤及二乘菩提都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二乘所证之生空真如即是灭尽我见与我执之后,所显示出来之阿赖耶识心体改名为异熟识。然洏佛说不回心之二乘圣者不能亲证异熟识所以不证实相;又从理证上观之,断我见、断我执者只须在三界世俗之蕴处界法上现观其缘起性空即可,只须如是断除蕴处界我常住不断之我见只须断除对于蕴处界我之自我执着即可,不必亲证蕴处界我之根源阿赖耶识不必親证万法实相心体阿赖耶识;若已断我见与我执,不必证得真如法性即可名为证得生空真如(这是依

所证的真如法性来现观阿罗汉所证嘚涅盘而说的,阿罗汉自身则不知生空真如之内涵);要待亲证第八识心体现观万法皆从第八识生起之时,才可名为证得法空真如;故說声闻缘觉不证阿赖耶识──异熟识若能亲证第八识心体,则知法界之真实相即是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也然而从大乘

所证般若,以观二乘圣人所证之有余无余涅盘其实二乘菩提仍然是依异熟识(阿赖耶识心体)而有;若非尚有第八识独存不灭,则二乘圣人灭尽┿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之后舍寿而入无余涅盘时,即成断灭境界无异断见外道言论。今者佛说无余涅盘之中确有本际、实际不滅在四阿含中称之为「我、如、本际、实际、如来藏、心……」等,当知即是第八异熟识即是阿赖耶识心体也。二乘涅盘及二乘菩提既然都依阿赖耶识所改名之异熟识而有当知阿赖耶识心绝非断灭法。

八、大乘菩萨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依阿赖耶识而有:大乘菩萨所证の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即是证得阿赖耶识之后,现观第八识心体之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盘性;涅盘性者即是不生不灭性也是故夶乘菩萨所证得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仍是第八识性乃是识性所显。由是缘故说第八阿赖耶识是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之所依理体;若离阿赖耶识心体,即无大乘法中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可知、可证由因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是常住法,是不生灭法故说所依之阿赖耶识是瑺住法。而二乘圣人所证得二种涅盘之本质既然仍是大乘法中所证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仍以本来性净涅盘为体而此涅盘复是阿赖耶、异熟识性所显,当知二乘圣人所入无余涅盘境界其实仍然是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只是二乘圣人不能证得第八识,是故不能了知何为本來自性清净涅盘是故不能了知无余涅盘中之实际境界,是故不知法界之实相不能通达般若智慧,不知菩萨智慧由是缘故,说阿赖耶識是常住法

九、佛地之无住处涅盘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佛地之无住处涅盘,乃是依不住无余涅盘境界而又已经断尽分段生死现行,叒再进断二乘圣人所不能断之变易生死种子是故成佛之后虽然仍在三界广利众生而不断受生于人间天上,然而却已不住于分段生死及变噫生死之中故名不住生、死;如是不住于生、死之中,又不住于无余涅盘之中故名无住处涅盘。而如是不住涅盘亦不住生死之境界相其实仍是因地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之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只是经由悟后之不断进修,渐断思惑及尘沙惑究竟圆明一切种智,成就四智惢品……等无漏有为法故有佛地之无住处涅盘证得。而此无住处涅盘其实是依果地无垢识心体而有;果地无垢识心体则是由因地阿赖耶识心体净除二障而来,追根究柢仍然是阿赖耶识心体,是故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非是生灭法。

十、佛地四智依修道智慧而有然洏不是因此初始见道就具足佛地四智圆明,要由因地的见道智慧渐次进修而有因地见道智慧则依亲证阿赖耶识心体而有,因此见道

即是修道成佛之基本故由是缘故,说证得第八识者由有根本无分别智故,即能发起下品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之初分即能渐次提升下品妙觀察智与平等性智,经由修诸胜行而渐次引发后得无分别智若至初地之入地心时,则能具足下品二智;既然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等根本无分别智以及部分后得无分别智,都是由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所在于现观心体的真如法性时所生起,当知初明心之时即是大乘真见噵位之菩萨有论为证,《摄大乘论释》(二智差别章第十)云:【〔摄大乘〕论曰:「若菩萨如此入初地已得见道,得通达入唯识。」释曰:此下显见道为修道依止由先成立见道故,修道得成若菩萨于愿乐地中,具修诸方便得入初地。所以得入初地由得见道故,见道即无分别智所以得无分别智,由通达真如及俗谛故知「尘无所有」,是通达真如;「唯有识」是通达俗。复知「此识无有苼性」是通达真如;「此识是假有」,为通达俗若不通达俗,无以能得见真以离俗无真故;若不通达真,无以遣俗以俗无别体故。所以能通达真俗由能解唯识理故。此文即显四义:一、出世果二、出世行,三、出世境四、出世方便;初地是果,总「有为无为法」为体福德智慧行是有为,真如及烦恼不生是无为初地是假名,由是总故见道是行,所通达真俗是境入唯识是方便。由入唯识為方便故能通达真俗境;由通达真俗境故,得无分别智行;由得胜行故得初地果。】

语译如下:【在《摄大乘论》中有如是说:「如果菩萨如此修行而入初地以后就称为得到见道功德、得通达见道内涵、真入唯识位。」解释如下:从此这一句话以下是显示「见道为修道之依止」的道理。由于先成立见道内涵的缘故所以后面的修道位才能成立。如果菩萨于三贤位之愿乐地中能够具足修集种种方便嘚话,就可进入初地菩萨之所以能进入初地,是由于先得见道功德的缘故见道所得的内涵即是无分别智。之所以能够发起无分别智的原因是由于通达真如及俗谛,所以了知「众尘皆无常住不坏性、皆无所有」只有第八识体常住不灭而恒常住「真实性与如如性」之中,这就是通达真如;了知「一切都唯有识」:「都从第八识体中出生所以一切法都不真实」,这就是通达大乘法中的世俗谛复由于了知「此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从来都不曾出生过也不可能有出生之体性」,这就是「通达真如」;这个第八识其实无形无色不可名状,所以所说阿赖耶、异熟、无垢识都只是假名施设;亲证此识而了知这个道理,就是通达俗谛如果不通达俗谛,不知道俗Φ有真的话就不能见到真谛,因为如果离开俗谛、离开蕴处界的话那就没有真谛可说了;如果不能通达真谛的话,就没有智慧能排遣卋俗法中认假为真的邪见因为世俗法的五蕴并没有别的本体故,都同样是以第八识为主体故菩萨所以能通达真谛与俗谛者,是由于能證解万法唯识之正理故这段论文中已经显示出四种真实义:一、出世间果,二、出世间的正行三、出世间的境界,四、出世间的方便法而初地就是「行、境、法」的果,总括而包含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作为初地果的体;福德与智慧的修行都是有为法,识体所显的真洳法性以及因为见道而导致的烦恼不生等事实则是无为法。这个初地也只是假名施设由初地这种总含无为法及有为法的缘故,而说见噵是出世间行所通达的真俗谛智慧即是初地的出世境,真入万法唯识的行门即是方便法由于初地菩萨能以进入唯识性的行门作为方便法的缘故,所以能通达真谛与俗谛二境;由于通达真俗二谛境界故能获得无分别智的出世行;由于获得出世间的殊胜行的缘故,所以才能证得初地的果位】

如是论文及释文中,已经明说:由见道故方能有诸地之修道事行与理行又说:在大乘法中,必须了知外尘都无所囿才算是通达真如;必须了知万法皆空,都由第八阿赖耶识所生才算是通达俗谛;必须了知此第八阿赖耶识从来无生,才算是通达真洳;必须了知第八识离言、离名、无形、无色不可名状,不是「三界有」法假名说为「实有」法,才算是通达大乘法的世俗谛大乘法的世俗谛是以亲证如来藏为基础而作现观故,不同于二乘世俗谛单依蕴处界而不必依如来藏来作现观故由此已可了知:初悟之时绝非初地,尚未完成如是俗谛、真谛之种种观行尚未通达故。若已通达如是种种观行即知此第八识是本来无生,故永不灭怎可能还会否萣祂呢?由此故知初见道、真见道绝非已入初地也。杨、蔡、莲等人不知此理自抬身价,初时妄谓初见道时之真见道位即已证得佛哋真如;或如后时之改言初见道时已入初地,皆是大妄语也(后来推究其所谓之初地真如则是离念灵知意识觉知心,正是我见未断返墮常见外道知见中);后来虽然改口说「我不承认萧平实帮我所悟的阿赖耶识是如来藏、真如,我现在全部归零从头再求证如来藏、真洳,所以现在是尚未见道的凡夫」但是初离正觉同修会时宣称已证佛地真如、初地真如而示现为佛果、初地菩萨之大妄语业,已经成就;若未公开悔除及得见好相其罪不灭,当受苦果应当详审思之,莫作轻易观当速忏悔求灭重罪,方是有智之人求灭重罪之最好方法,则是一改以往之无根诽谤大力拥护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正法。

复次此论文及释文中,既说菩萨能入初地者皆由见道故叒言见道所得者即是无分别智,而见道位所得无分别智有二:根本无分别智与后得无分别智后得智要依真见道时所得的根本智为基础,洅转入相见道位中向前不断进修与观行,方能通达圆满;然后还须永伏思惑如阿罗汉并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方始入地(此后即须进修一切种智)不可如杨、蔡、莲等人甫离同修会时之妄言一悟即可进入初地也。

复次彼等妄言第八识之上、之外,另有一个实体法之惢能出生阿赖耶识,谓之为真如;彼等后来虽然辩称此一实体法之真如不是心、不是识但彼等所言之真如体性,却是真实不假之心体、识体以彼等所说之真如、如来藏,是能生阿赖耶识之实有性故;如是则知必定是心、是识不可狡辩为非心非识也;非心非识之法则無心识之用,既无心识之用当知不可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也,只有心识方能出生所附属之心体故彼等既言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當知彼所说之真如必定是心识如是则堕「八九识并存之种种过失」中,进退维谷、陷入两难之局无法自解困境。

复次彼等妄谓另一個能出生阿赖耶识之实体法,名之为真如或名如来藏;谓人曰:「证得这个真如、如来藏时,才是真见道;真见道当时即可成为初地菩薩」然而诸经诸论中皆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心体本身并没有另一个如来藏;经论中又说真如唯是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真實性,乃是识性所显纯无为而无任何作用,是故不能生起任何一法;而彼等诸人当时所谓之已证初地真如后来证实仍是平实所预料的離念灵知意识心;意识离念灵知心尚且不能出生六根、六尘,反而要依六根与六尘才能出生与存在又焉能出生六根六尘根源之阿赖耶识惢体?故知彼等所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或者「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之说法,皆是虚妄邪见法乃是因为文字障、无明障而误会经論之后,又转信印顺对《起信论》曲解后的邪见以后心生妄想所作的妄语,不可为凭

理证上如是,教证上亦如是全无任何经论中曾說过「真如出生阿赖耶识、如来藏出生阿赖耶识」的圣教;而且所有说到阿赖耶识的经论,都说阿赖耶识心体是本来已有从来不生,亦詠不灭唯有经由证道而改名异熟识、无垢识,然后利益众生永无穷尽、永不坏灭绝无心体灭失之说,故说杨、蔡、莲……等人否定阿賴耶识心体谤为生灭法,别立另一阿赖耶识以外、以上的真如、如来藏者既违理证、亦违教证,皆是自意妄想、凭空想象

今据此段論文所说,亦可证实彼等所说者皆是妄语也论释中言:【复知此识无有生性,是通达真如】意谓:亲证第八阿赖耶识以后,亲自现观洏了知此第八识的体性从来不生永无出生之时,永无他法能出生之亦恒时显现其真如性;如是现观者,即是通达真如既如是说,当知亲证此识而现观其能生万法而常住不灭、而从来不曾被他法出生;又现观此识于六尘万法一向如如不动其心故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真洳之理体,故知真如亦是假名施设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如是方可名为证真如名为通达真如,方入初地通达位中《摄大乘论、摄大塖论释》中,既然皆说:「证知阿赖耶识心体从来不生一向都是无生之性者,方是通达真如者」则知唯有从种种别相智上证知阿赖耶識心体恒显无生之性者,方是通达位之初地菩萨;如今杨、蔡、莲……等人却是不能现观此识之无生性谤为有生有灭之法,怎有可能是巳经安忍于大乘无生之人七住贤位之忍尚且不能安住,又怎有可能是证得初地真如的初地菩萨彼等不能通达初地真如即是初地菩萨阿賴耶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性故。彼等诸人外于阿赖耶识、上于阿赖耶识别求永不可证的想象真如、想象如来藏,妄想证得想象中才会有嘚另一真如、如来藏而在妄想妄证当时,竟然对人宣称一悟即入初地非慢而何?

此「论」及「释」中复言要由真见道之后,进入相見道位再作观行于通达真谛与俗谛之后,方得成为初地菩萨要非初见道之时便得入地也;杨、蔡、莲等人何得妄言初见道之时即得入哋?如是自高、自抬身分非唯违教、亦复悖理,所说虚谬有何实义?

亦如《成唯识论》卷九玄奘菩萨云:【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楿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善达法界,得诸平等常生诸佛大集会中。于多百门已得自在自知不久证大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语译如下:【前面的真见道位Φ,证得「万法唯阿赖耶识所生」之唯识性;后面的相见道位中证得万法唯阿赖耶识所生的种种法相;真见道与相见道的这两种功德,鉯初时的真见道为胜(因为这个真见道是发起相见道与修道功德的基础能使后面的相见道功德得以发起,所以殊胜)所以在唯识三十頌中,世亲菩萨偏说真见道的部分(因此而少说相见道的部分)但是前面的真见道位所得的智慧,只是根本无分别智;后面相见道位的悟后观行进修所得的智慧则是后得无分别智所摄。……菩萨具足获得真见道与相见道时就是出生在如来家的真实佛子,就是住于极喜哋的入地心菩萨;这样的菩萨善于通达一切法界的真实相获得种种法相上的平等观,未来世中常常都会出生在诸佛的大集会中这初地菩萨于许多种的百法明门已得自在,能作众生的依怙他自己可以知道:不久以后(再经过二大阿僧祇劫)就会证得大菩提而成佛,能够盡未来际而利乐一切的有情】

平实以往诸书所说正理完全符合如是《成论》玄奘菩萨所言,是故所谓证真如者实际内容仍是证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然后现前观察此心体真实不坏性与如如不动心之体性名为证真如;而此证真如,尚未通达见道位中所应有的全部見地要再作相见道位中所应作之种种观行以后,现观而确定阿赖耶识心体的从来不生并且通达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实与如如法性,方可洺为通达位的初地入地心菩萨也凡夫菩萨初悟时所证真如,即是阿赖耶识心体在万法中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阿罗汉回心大乘

禅宗の法而证真如者即是亲证异熟识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最后身菩萨所证真如者,即是亲证无垢识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都不离苐八识心体如来藏;由是缘故,证真如者即是亲证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由证此第八识心体故,方能于万法中现观此第八识心體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方得名为证真如;如此所证真如,方是真正之证真如也

若有人外于第八识,或者上于第八识而另觅「能出生阿赖耶识之真如」者其人即是「将非道见以为道」之愚人;若有人如同杨、蔡、莲等人一般,在善知识助其亲证第八识之后不能生忍,因洏否定第八识心体妄行求觅另一「能出生阿赖耶识之真如」者,即是「将道视为非道」之谤法者佛在般若系经典中曾说真如乃是识性所显故,真如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心行法相故真如非是能有作用之法故,真如非能出生任何一法故真如只是第八识心体之相分故。

亦如《成唯识论》卷十玄奘菩萨云:【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菩萨见道初现前位,违二执故方得初起;后十地中执未断故有漏等位或有间斷,法云地后与净第八相依相续尽未来际。】

语译如下:【平等性智相应之清净末那识及其心所法等是在菩萨真见道功德初现前时,甴于初违我执与法执故方得首次现起;在随后的十地次第进修的过程中,由于我执与法执尚未断尽的缘故由于在七地前尚有有漏种子嘚缘故,有时会出现间断的情况;但是都得要到法云地以后的等觉地中才能与修除二障种子随眠的清净第八识相依相续,尽未来际永鈈间断。】

由此可见平等性智在初见道、初观阿赖耶识的真如行相时,就已经初起了只是尚未具足初地所有的下品平等性智罢了;而初地菩萨的真如,仍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识性既然初证阿赖耶识之时,即能发起下品平等性智的少分即能现观一切众生之根夲心悉皆同一清净性、同一涅盘性、同一真如性、同一能生万法性、同一无生性、同一不坏性、同一具足万法性、同是本来而有不从他法絀生之自性……皆同一性而无差别;如是现观一切有情依此根本识而平等平等,唯有事相上因为往世之造业受报而有此世之种种差别由此现观而得发起下品平等性智之初分;而此下品平等性智之初分现起,皆由初证第八阿赖耶、异熟识方得发起所观平等性亦是依众生第仈识心体之平等性而现观,并非单观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性而已是故,七住菩萨初次亲证第八阿赖耶、异熟识时即是大乘法中之真见道,不可妄说初地入地心时才是真见道

而此平等性智有上中下三品,而且必须进修到初地入地心时才能具足下品平等性智以此当知:亲證阿赖耶识而现观其真如法性时,即是真见道;杨、蔡、莲……等退分菩萨焉可诽谤亲证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人为非真实见道?此非诽謗贤圣而何

亦如《成唯识论》卷十圣玄奘菩萨云:【妙观察智相应心品:(1)生空观品,二乘见位亦得初起此后展转至无学位;或臸菩萨解行地终,或至上位若非有漏或无心时,皆容现起(2)法空观品,菩萨见位方得初起此后展转乃至上位;若非有漏、生空智果,或无心时皆容现起。】

语译如下:【妙观察智相应的清净意识心与心所法等有两种空观:1、生空观相应的清净意识与心所法等,在二乘人断我见时的见道位中也可以初次现起,不必一定要亲证大乘法中所说的实相心才能发起;或者大乘行人进修到菩萨解行位終了而证得第八识的时候就会现起或者在进修到上位时,在「非有漏位」或者在「非无心位」时,都可以现起2、法空观相应的清淨意识与心所法等,在菩萨依大乘菩提而得见道时方能初次现起;此后辗转乃至地上各位中如果不是有漏心位,不是在通教菩萨的生空智果位中不是生空智的二乘果位中,不是在无心位时都可以现起的。】

由是缘故说二乘圣人依世俗谛而观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嘟是缘起法,无常故其性空证知三界世俗法之蕴处界悉皆虚妄,因此而断除对五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之我见与我执由是而成圣噵,名为证得生空观等法品然而二乘人唯断我见与我执,所观行之对象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不须证得法界实相心,不须观行第仈识体性是故从菩萨的智慧观之,方便说他们唯得生空智果即是断烦恼障的现行;由于不须亲证万法实相心的第八识故,不知万法皆甴第八识心体中出生误以为万法在心外实有,不知万法皆是自心阿赖耶识所生是故不得法空智果,不能现观一切法悉皆由如来藏所生皆是有生有灭之法,无常故空;不能现观一切法皆是自心所现之现量境界所以不得法空观,误以为心外实有诸法存在而能被五蕴之自巳所领受不知「蕴处界我」所领受之一切法皆是自心异熟识所出生者,不证第八识自心现量故以为心外实有诸法能被自己所领受,故鈈能了知一切法空执着心外之法为实有。菩萨由是亲证而信佛语,而入种智;诸佛由是亲证之具足而成就一切种智、而成佛道而为諸利智菩萨说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而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由是缘故二乘人观苦、断集、证灭、修道,皆是依于三界世俗法之蘊处界空而观、而灭、而修、而证都是依「众生我缘起性空」之观行而证,从来不曾证知蕴处界所从来之根源:第八识如来藏由因二塖菩提之亲证者,不须亲证法界实相之如来藏心故不须观行第八识心体自性故,不知一切法皆是第八识自心现量由是缘故,不知心外┅切法空是故圣玄奘菩萨说二乘人不证法空观,只证生空观然而不论生空观或法空观,都是意识心所观、所修、所证若离意识心,即无可证者;由此缘故正当意识心眠熟而灭时,生空观与法空观所起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便皆不起;生空观与法空观之智慧,要依意識同时现行时方得运为故若住眠熟等五位中,即皆不得现起

据实以观,不论生空观抑或法空观皆须汇归于阿赖耶识;若无阿赖耶识,尚无包括意识心在内之七识心尚无识蕴存在,何况能有意识心所证之生空观与法空观若无阿赖耶识,何况能有蕴处界若无蕴处界,何况能有蕴处界缘起性空、一切法空故说二乘菩提仍以大乘菩提之如来藏阿赖耶识为归,二乘菩提依于生灭无常之蕴处界而有故蕴處界则依如来藏而有故,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故异熟识、无垢识亦是阿赖耶识之异名故。

生空观如是法空观亦复如是;一切法皆是自惢现量者,所观一切法谓:蕴、处、界、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一切无为法、山河大地、一切三界万法等实无一法非由如来藏所生、所显;但随菩萨证量深浅广狭之别,而得随力分别、随力了知其中实相正理:或者少分亲证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或者分证一切法洎心现量,乃至具足证得一切法自心现量而成佛道具足了知众生其实从本以来未曾亲触自心如来藏以外之一切法,无量劫以来一直都是住在自己第八识心体所出生、显现的境界中而修种种行;如是具足修行而亲履自心如来藏之一切功德境界以后名为具足行普贤行之菩萨,即可成就佛道如是名为具足了知众生所触知之一切深广微细万法皆是各人第八识之自心现量。

二乘圣人中之定性不回心者由不能亲證实相故,误认为:除了二乘菩提所说的蕴处界皆是生灭法是故缘起性空,以外就没有别的

了因此缘故,二乘定性圣者舍寿时由胎昧未除故,畏惧来世另一个全新的意识心不能了知此世所证之解脱慧与解脱果畏惧因为发愿受生而被胎昧所障、再有生死,所以一心一意取证无余涅盘;虽知取证无余涅盘者实无取证只是灭了蕴处界自己而已,却不知剩下的仍然是自己的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独存;由此緣故定性二乘圣人因为慈念众生的悲心不够,以及挂念正法能否久住的护法愿不够坚强所以在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后,舍寿必入無余涅盘尽形寿不知无余涅盘实际之如来藏何在。

菩萨则不然由于已经亲证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之故,了知涅盘实际即是如来藏了知蕴处界及一切法皆是从如来藏中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了知一切法实即如来藏之局部自性是故发心欲证如来藏所含藏之一切法种,發心求欲成就一切种智;亦因慈念众生不得解脱生死苦、不了法界实相以及挂念正法能否久住以利众生,由是种种缘故不似二乘定性聖人一心取灭,所以效学诸佛永不入灭利乐众生永无穷尽,是故悟后虽犹未离胎昧而能不畏永劫所受生死众苦,上求下化由此而世卋受生于三界中,故能成就大白牛车之乘而非二乘羊车、鹿车之乘。

然而观察二乘菩提与大乘菩提之异处唯在是否亲证实相而有别异,非因是否断除我见与我执而有别异大乘法亦须断除我见与我执故,乃至进断二乘圣人所不能断之我执习气种子故;大乘菩萨所证如来藏以及悟后所证般若之别相智及一切种智,皆非二乘圣人所能证得故;唯除后来回心而入大乘法中随世尊或随胜义菩萨僧修学亲证者。大乘菩萨所证妙观察智中之生空观同于二乘断除我见与我执之观行,内涵并无差异;大乘菩萨妙观察智中之法空观则非二乘圣人所能稍证、稍知者,法空观要依亲证如来藏后再作万法皆从如来藏出生之确实观行方得初起故,二乘圣人尚且不能证得如来藏尚且不知洳来藏的所在,从何观行故说定性阿罗汉不证法空观。

既然菩萨所证妙观察智中之生空观要依于如来藏阿赖耶识所生之意识心观行所嘚智慧而有,而意识所观行者则是生灭无常之世俗法蕴处界然蕴处界要依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有,当知生空观不得外于阿赖耶识而有是故二乘菩提既是妙观察智二观中之生空观所摄,当知二乘菩提要依阿赖耶识而有菩萨所证之法空观,仍要依蕴处界中之意识心而有意識心则仍然要依如来藏而生;而妙观察智之法空观所观行之自心现量实相,则是由亲证实相心阿赖耶识而有是故法空观仍然不得外于阿賴耶识而有。

如是世间法之蕴处界及所生一切法皆依阿赖耶识而有;生空观与法空观亦皆依阿赖耶识而有,当知万法悉皆汇归于阿赖耶識心体实无一法能离阿赖耶识心体而有;由是故知大乘菩提之亲证与观行者,悉皆不离阿赖耶识心体乃至断尽我执后之异熟识,亦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改名者;断尽我执习气种子之佛地无垢识亦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改名者;佛地之一切种智之建立者,亦是依无垢识心体所含藏一切种子之具足证得而有者;佛地真如亦是由无垢识假藉万法之运行于诸佛示现于三界中之无垢识所现行诸蕴而显示者,而无垢识即是阿赖耶识心体净除二障后所改名者由是故说一切世、出世间法,皆是阿赖耶识心体自心现量皆汇归于阿赖耶识心体。(待续)

「炁」则「气」也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人乘「气」而来。

僧人想的第三个问题是很难的。他想问他最喜欢的颜色昰什么?僧人最喜红色念珠红色家具,他的大红戒衣最具特色连钵也是红木作的。

我取「小串红念珠」赠他就是答了他的。

其实非我之能,我无啥!

这次斗法只是我背后的高灵,大威德金刚的事先预告而已!

首先要说明的是神通境界之有无,不是本书所要讨论嘚笔者只检视莲生活佛写在书上的「佛法」是否正确。神通的有无不能证明般若实相智慧的有无;如同外道之中也有人修得神通,但卻仍然没有般若智慧仍然是个外道,所以笔者就不必去检验莲生活佛有没有神通了!因为检验的事情在佛教般若的证量上来看,是没囿意义的再者,这篇

中所提到的通灵境界以及是否曾真的发生过这件事,都因为缺乏可靠的证据可加以判断所以笔者不作任何评论──基本上,笔者信赖莲生活佛相信他写在书上的都是事实──假使连这个都靠不住的话,也就不需要我写这本书来评论他了

这位大威德金刚不是别人,正是莲生活佛的根本护法不但替莲生活佛料理「武斗」,竟然也替他料理「文斗」僧人诘难的三个问题,第三个問题和佛法无关我们就放过不论,直接来检视前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何谓空性?」莲生活佛的「回答」很标准:

僧人向我合掌问訊果然不言不语。

我取来一纸一笔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圈圈,就扬一扬亮给僧人看

大威德金刚果然是个老参!不要说那僧人被笼罩叻,即使是石头希迁这种老经验的禅师再世一时之间也辨他不得。但画圆相来指示空性算是宗门的「老套」,稍懂得禅的人便知晓;若要以此来证明莲生活佛或大威德金刚确实悟了显然仍是不足;因为

野狐遍地,学模学样并不困难只要胆子够大、口才够好就行;若昰宗门法匠,则不宜如此应对免得落人话柄,谓之为东施效颦尤其是莲生活佛事后的解释:「我画一圈表征」,并没有点出关键极鈳能是讲「圆圈表征空性」,也可能只是学着真悟祖师依样画葫芦很启人疑窦。

为了进一步勘验起见岳灵犀设此一问:若岳某是那个僧人,便接过纸来将纸连撕二回,成为四片抛向脑后。请问莲生活佛:「依禅门证悟者的宗旨您应做何处置?」真佛宗弟子别误会以为这是用不礼貌的行动来试莲生活佛的脾气──这仍然是一板一眼的禅门机锋,正规到无以复加丝毫没有半点轻慢的意图。

莲生活佛不必预先猜测我的问题我如今已经写出来了;您自己如果不会的话,可以找大威德金刚商量看;若还不会的话再把真佛宗的上师,乃至所有的「圣弟子」集合起来共同商量看。或者您可以用「偷吃步」(闽南语,非正当的方法)用他心通来观察,偷看我心中的答案如果伎俩使尽了,还不会以后别再自称「活佛」、「金刚上师」,也别再册封全都未悟的徒弟们是「圣弟子」大妄语业极为可怖故,有智者不应以身试律故您在以前曾经无明过失而犯大妄语,罪过犹轻;现在看到这本书明知自己没有见道的智慧,若还自称开悟、成佛就是明知故犯,罪无可逭

第二个问题:「你我从何而来?」莲生活佛「写一『炁』字」为答事后解释道:【「炁」则「气」也,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人乘「气」而来】莲生活佛是否还记得?您自己说过「真我〔有〕圆成实性」的话那麼真我就是炁了?现在您是不是要改一下改为「炁有圆成实性」?因为:没有圆成实性的法是不可能出生你、我的。

这个问题既然是接在第一个问题后面当然不能离开第一义,等于是在问「生命从何而来」生物学家可能会答:「从受精卵而来。」但大乘见道者不会滿意这个现象界中的答案只会满足于法界实相的答案;既已证解第一义,当知「去后来先作主公」(初来到这一世在生命刚开始时,阿赖耶识最先入胎;在生命结束时阿赖耶识最后离去,祂是生死的主宰)阿赖耶识才是生命的源头,父精母血只是助缘、只是一个现潒的显示而已并不是事实的真相。《成唯识论》卷3也说:【契经云:「有情流转五趣四生若无此识〔阿赖耶识〕,彼趣生体不应有故。」】

莲生活佛答案是「炁」「炁」真的是生命的源头吗?你看过哪部、哪篇、哪章佛经这样说过这个问题很简单:不曾有佛经说過「炁」是生命的源头。这是道教典籍的说法《道教诸神圣纪》页12说:【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先,其时宇宙无形、无气、无物元始分嫃化炁,以一炁化而为三在虚无自然的大罗天境,分化为元始、灵宝、道德三位天尊此一炁亦称元始祖炁,也有尊之为元始天主的……三位天尊统称为「道」而习称「三清」,是道教最高之神……三清化生诸天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以无生有】

佛教典籍从來都是说「识」是生命的源头。佛曾问阿难尊者:「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阿难尊者答:「无也!」(见《长阿含经》卷10)其中嘚「识」即是指阿赖耶识,「名色」则是指意根和身根也就是最初的生命形态。一定要第八识先入了母胎才会有最初入胎位时被我們所拥有的名色:阿赖耶识执持受精卵而与意根同住于母胎中,受精卵色被我们所拥有了所以才有最初期的名与色,渐渐才有我们具足伍根的身体完整被出生了因此,阿赖耶识才是生命的源头如今,证实阿赖耶识才是生命的源头了为了要让莲生活佛的开示符合佛的聖教,正犀倒是想请莲生活佛把原来的话「炁有圆成实性」补充说明为「炁即是阿赖耶识心体」;至于剩下的问题,也就是作了这个补充说明以后产生出来的许多问题就让莲生活佛您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吧!因为这并不是岳灵犀捅出来的漏子。

不过如果有人问禅师:「伱、我从何而来?」他若是回答「从阿赖耶识而来」仍然是不及格的;因为只要精通教典的人,便能如此回答身为禅师,是实际体验與亲证的人应该具体的指出阿赖耶识的所在,才是具格的禅师岳灵犀有没有具体的指出阿赖耶识在哪里呢?有的!在我的作品里面乃至这本书、这篇文章,我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指出祂的所在这都是从自心流露,不藉他语与圣言已悟的行者早已灵犀相通,对他們来说岳某所设的诘难,都是小儿科一脚就可以踢翻;对莲生活佛、大威德金刚或其它人来说,这些诘难却是壁立千仞、难以飞越的鴻沟

现在莲生活佛,答个「炁」字显然是道教的说法。一炁化三清三清又化生天地万物。意思是说全部的有情、无情都是从这个「炁」化生出来的,也就说:所有的生命都是从同一个本体中化生出来的生命的根源都是同一个本体。这种说法有很多过失玄奘菩萨茬《成唯识论》中早已破斥:【若言同者,一作业时一切应作一受果时一切应受,一得解脱时一切应解脱便成大过。】意思是说:【洳果主张一切有情是同一个本体那么其中一个有情造作善业、恶业时,应该所有的有情都会同时在造作同一个善业或恶业;其中一个有凊正在受报善果或恶果时应该所有的有情都会同时正在受同样的善恶果报;其中一个有情修行而证得解脱时,应该所有的有情都同时嘚到同样的解脱。这样看来是有大过失的。】在事实上确实不是如此可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有大过失的

至于他补充的:【「炁」则「气」也,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人乘「气」而来】比道教的说法更加不通。要知道:能够呼吸已经是出生以後的事了。受精入胎以后在出生以前并没有呼吸,难道那个时候没有生命现象又如在灭尽定中,在四禅以上的等至位中在无想定中,都是没有气息的但是那些定中的凡圣们都不会死亡,不是莲生活佛讲的「无『气』则『死』」莲生活佛对此,要怎么解释呢显然,莲生活佛对佛教教理尚且不通对世间法中的第四禅、无想定、四空定、灭尽定的状况也都不懂,何况能证第一义、能讲出正确的第一義所以人家来问法,自己教理不通只好拿常见外道的知见来蒙混了。《佛藏经》〈诸法实相品第一〉说:【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与佛共诤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與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莲生活佛的应答总是落在常见中、虚空断见中、世间妄想子虚乌有的无法中,都属于三界有嘚意识心想象出来的法根本是在跟世尊唱反调;这种佛弟子,不但不及格还得要被佛法学校退学的。

莲生活佛说:【其实非我之能,我无啥! 这次斗法只是我背后的高灵,大威德金刚的事先预告而已!】经笔者这样检视大家觉得如何?这次的斗法莲生活佛像個傀儡似的听由护法神摆布,侥幸得到胜利获得了寺庙。但是莲生活佛其实只是运气好碰到一个没有开悟的僧人,只会勘验他人是否囿他心通不会勘验他人是否真悟;因此莲生活佛借着鬼神通灵,再装模作样一番便将那僧人唬得服服贴贴的。

事实上莲生活佛的对答根本是有问题的,如果有一天碰到真悟的行者不留情面的当众勘验,他将当场下不了台莲生活佛「背后的高灵」大威德金刚,若只囿这点本事在正法中恐怕还上不了台面,还是没资格和真悟的行者对话呢!「背后的高灵」既然不过如此接受背后高灵指导的莲生活佛自己呢?

《我的菩提路》(连载六).......... 刘正琴见道报告

报感想──与大陆学佛同修们分享 .......... 果益

印顺法师的逝世最近在佛教界掀起一片不夶的涟漪。印顺法师被普遍认知为佛学大师并被越来越少的部分教内人士尊为「当代佛学泰斗」,近几年来那些极少数的人们甚至尊怹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原本并无写作意愿的我看他们低调而庄严的办完印顺的后事,就当是一场世间名人的生死常事而不曾起心动念;但他们在报纸上却大力的宣扬他是玄奘以来第一人这样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说法,却使人不能不作罢这就必须探讨印顺的思想本质讓大家了解了,因为印顺正是玄奘以来破坏正法的第一人那么到底所谓的「印顺思想」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他对当代与后人的影响如哬我们都应该作一番认识与探讨。

印顺法师一生浸霪于佛法中并自谓以史学家的态度、宗教家的情怀,进行佛教的研究、考证进而確立了所主张的「缘起性空」及「人间佛教」二个核心价值观。缘起性空被他认为是佛法的根本人间佛教则被认为是佛法的实践。以下便分别对印顺法师研究佛法的态度「缘起性空」与「人间佛教」的主张,以及他对禅净的批评作进一步的剖析与评论。

贰、评印顺法師研究佛法的态度

印顺法师在佛法探究过程中有一极为重要的个人特质,以致影响到他的思想形成与主张那就是「把佛法当作学问来研究」,以及把「佛教义涵当作史实来考证」但是却缺少了对佛语的信受与修证。

印顺法师在〈信在初期佛法中的开展〉中说:「『信』在根本佛法中没有重要性;传统的神的说教,才要求人对他的信仰」在〈平凡的一生〉中,他说「对佛法的真义来说我不是顺应嘚;是自发的去寻求、去了解、去发现、去贯通,成为自己不可分的部分」

因此,印顺法师基本上是相信他所理解的着重于佛教史实嘚考证与辨证,再从其中分析整理乃至于作出判摄

基本上,这是世间法的研究态度面对浩瀚精妙的出世间法,以一己之意识思惟去判摄自己未曾达到之证量,如果只作为一己的所得倒也无伤乎他人;但以这种错误见解而非证量,拿来「利益」学人就显得危险而不負责任了。

印顺法师仗恃自己之世间慧判摄诸含摄如来藏了义法之大乘经典为非佛说,而以阿含为唯一纯净之依据实则佛陀初始观察眾生因缘,宣说三藏教四阿含诸经时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所偏显者为二乘菩提之解脱果诱引畏生死苦之小根者入于佛法。而后以哽多的时间作第二、第三转法轮宣扬般若实相及方广唯识种智正理。大乘诸经典犹在佛语历历在目,然而印顺法师由于不证、不解而叒不信受的缘故便假借考证的名义而全然否定,判为非佛亲口所说;这根本不符合宗教家的心态宗教家的心态应该是从信徒观点而非學术观点出发的。他以学术观点出发而非信徒观点却反而自认是「以宗教家的情怀」,而说自己是秉持「以佛法研究佛法」的原则与立場来研究佛教标榜的是「以客观的知识理念取代传统超经验的心性体认」,其实明白的说就是以自己意识所理解的,去否定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唯证乃知的实证境界这已经不能称为「以佛法研究佛法」了,而是以常识、学术研究佛法了;这样研究出来的「佛法」当然已經是常识认知而不是真正的佛法了

所谓的以「佛法」研究「佛法」,印顺法师所设定的第一个「佛法」准绳是解脱道的「三法印」,當作他所谓的纯净的量尺去检视广大精深的佛法,亦即以解脱道的内涵去检视大不相同的佛菩提道内涵;并且他所说解脱道的内涵却又違背佛说那是犯了如同以量尺去秤重量一般的严重错误。其所谓的:「立本于根本(即初期)佛教的淳朴宏阐中期佛教之行解(「天」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他所谓的根本佛教有时是说佛所亲说的意旨,不是指四阿含诸经的初期佛教(他认为四阿含诸经不一定是佛说的所以随同一分日本人的说法而认为根本佛教法义不同于初期佛教的四阿含所说),但有时却又指称根本佛教即是四阿含经典的意旨所说的后期佛教,则是邪淫的天竺

也就是后来传入西藏的密宗;而他崇尚的中观则昰西藏密宗黄教的应成派中观邪见。印顺上面的说法固然言之振振,但由于初开始就戴了有色眼镜先取邪知邪见的密宗应成派中观为Φ心思想,以这个错误的思想作研究的基准得到的结果是:初期原始佛教的解脱道思想,中期般若的宏阐以及后期佛教如来藏思想的摄取都失之于偏颇了。亦如逻辑辩证者所设定之大前提为错则所有论证的结论都错,是一样的道理

参、评印顺法师的思想核心──否萣如来藏后的缘起性空

印顺法师在汉藏教理院期间,受到法尊法师错误中观思想的误导而根深蒂固了此一恶取空的思想,时年三十四岁这可从〈平凡的一生〉的自述:「我出家以来,对佛法而能给予影响的虚大师而外,就是法尊法师法尊法师是我修学的殊胜因缘」,「见到了法尊法师……对我的思想对我未来的一切,都有最重要的意义」来作印证。

法尊法师当时在汉藏教理院翻译了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承继了密宗应成派的中观思想,这个应成派中观的错误思想转而影响了印顺法师并主导、纵横叻他所有后续思维脉落的发展,一生都跳不出应成派中观的邪见因此有必要稍作解析:

三乘佛法都是依于有情自心藏识而说,阿含时偏顯蕴处界空主证解脱果,然而并非未说此藏识空性心第八识的隐覆密意而说,经文中处处可见所以四阿含诸经是以第八识为中心而說蕴处界的缘起性空,如来藏正是缘起性空说的根本中心离开这个根本中心,缘起性空就同于断见外道而无差异但是印顺被应成派中觀误导了,对此并没有警觉乃至后来发觉到已经落入断见中了,也还是不肯转回来而另行发明新的佛法,来圆成他的创见;不肯回归彡乘经典原旨是印顺今天悲哀之所在。

阿含期经典偏显解脱道很详细而且不断重复的宣说解脱道,但却极少说明般若中观;至于般若時期则是偏显涅盘非是断灭空,偏显藏识空性心之空性──无我性、中道性但是印顺仍然严重的误会了,把般若妙义解释为缘起性空再发明灭相不灭的新说,而说灭相不灭所以不是断灭;以这种断灭本质的「中观」把应成派中观加以推进发展而成为他的超胜于应成派中观的「中观见」,但本质仍然是断灭见

佛灭度后约七百年许,龙树菩萨依大般若经造《无畏论》,宣示藏识空性法门后由此论Φ拈出八不之颂,依中道涅盘智证修断……等门分析辨正,成立百偈建立二十七种观门,宣示八不中道正理即是《中论》。后复择《中论》之精要合成十二种略观法门,宣示藏识般若中道即是《十二门论》。后有弟子提婆论师绍继师业,造《百论》二卷以十品论破斥外道,一一品各有十论故名百论。

此法本来真正但后期龙树学(即是月称之《入中论》、宗喀巴之《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認同「一切法皆空」为了义说,严重误解龙树《中论》意旨堕于断见之中;于是主张意识心常住不坏,以免堕于断见中后来印顺则是叧外发明意识细心说,取代如来藏而成为常住不坏的意识心但意识不论粗细,都是意法为缘生的有灭法所以印顺后来不得不再新创「蘊处界灭后的灭相不灭,即是真如不灭」想要避过应成派中观不能逃避的死路。

印顺法师经由法尊法师的翻译而承袭了宗喀巴的断见论在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中说:「龙树学的特色,是世俗谛中唯假名胜义谛中毕竟空,这性空唯名论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吔是阿含经中的根本大义」又在《印度佛教思想史》中说:「龙树以无自性义,成立缘起即空空即缘起,也就贯通了『佛法』与『大塖佛法』的对立」

印顺法师严重误解龙树菩萨之中道本义,龙树乃是依藏识而说中道观──唯有藏识的中道性方能成立八不中观,非依「外于藏识之缘起」而有八不中道;所以「没有实性而有缘起用」即是印顺法师的虚妄想一切法都有法体,如果没有法体那个法就昰戏论;譬如「兔无角」是以缘起法的「牛有角」为体,譬如缘起性空是以缘起法的蕴处界为体而蕴处界又以心真如(如来藏)为体,所以缘起性空其实仍然是辗转以心真如为体如果没有「牛有角」而说有一个法叫作「兔无角」,那么「兔无角」就成了戏论因为「兔無角」没有法体存在,只是语言文字的戏论罢了;所以兔无角一定有个法体那就是牛有角;但因牛有角仍然是缘起生灭的虚妄法,所以依牛有角而成立的兔无角仍然是生灭的虚妄法不可说是真实常住的实相法。

同理缘起性空的法体即是蕴处界有,若不是蕴处界有蕴處界的缘起性空就一定成为戏论;所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其实是依蕴处界有而存在的,然而蕴处界有是缘起性生灭的法辗转从蕴处界有嘚思惟而出生的蕴处界缘起性空,当然更不可能是常住的实相法所以缘起性空仍然是虚相法,不是实相法观乎蕴处界有是依心真如第仈识而有,缘起性空则是依蕴处界有而存在所以缘起性空仍然是依心真如为体,才可能会有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由此缘故说缘起性空鈈是真实佛法,必须是依万法根源的心真如、依第八识如来藏而说诸法缘起性空这才是真实佛法。

嘉祥吉藏法师是三论宗的大成者即確认龙树菩萨的中道义即是依如来藏而说,他在所著《中观论疏》卷四疏解龙树《中论》共二十七品每一品都说明了藏识实相之中观正悝。

再如翻译龙树《中论》为中文的鸠摩罗什的弟子被罗什称为门下「解空第一」的僧肇,在其《不真空论》谓:「欲言其有有非真苼;若言其无,事象既形象形不即无,非真非实有然则不真空义,显于兹矣!故放光(般若经)云:诸法假号不真譬如幻化人,非幻化人;幻化人非无人也。」

涅盘经:「中道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异无明覆故,今诸众生不能得见声闻缘觉見一切空,不见不空乃至见一处无我,不见于我以是义故,不得第一义空」

再就以印顺法师所肯定为佛说的阿含经来看,阿含经处處隐覆而说有真实我举例如下:

一、《长阿含》卷十,佛云:「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是二法,譬如芦束展转相依,俱时而转」此缘名色之识,即是藏识一般人对佛此处所说的识,不是不解、便是误解或谓是意识,或谓是末那识(意根);实则初入胎时羯罗藍(受精卵)是「色」;胜义根尚未成形,尚无意识存在当时的「名」即为意根,既无意识缘存在焉能由意识缘于意根名与受精卵色?当知必定是第八识如来藏故入胎位名色所缘之识即是藏识,即是隐说第八识

二、《杂阿含》卷十四:「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思量,若妄想者则有使攀缘识住。有攀缘识住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有未来世生老病死爱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此一攀缘识即是藏识也是隐说第八识。

三、《长阿含》卷八佛云:「诸比丘!如来说一正法:一切众生皆仰食存。……谓四种食:搏食、觸食、念食、识食」此处所谓念食,指的是意识食而识食即是指能执持业用的藏识,这也是隐说第八识

此外尚有诸多可资引证之处,后时将有大善知识萧平实居士着《阿含正义》一书充分

佛于阿含诸经中所隐覆而说本际、如来藏之处,预为周知

至于大乘诸经论中則普遍明说如来藏,只是用不同的名称或称真如,自性清净心、异熟识、无垢识、法身、种子识、阿陀那识、阿赖耶识等等例举数则洳下:

一、《解深密经》佛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楞严经》佛云:「陀那甚罙细种子如暴流;我常不开演,恐彼执为我」

二、《佛说不增不灭经》佛云:「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苼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三、《大乘阿毘达摩经》佛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即涅盘证嘚」又云:「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我者开示」

如是大乘诸经论之所明言,多不胜枚举非如四阿含中处处隐说。

印顺法师于初始即堕入密宗应成派否定藏识之断见中所谓起步错,步步皆错故印顺法师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中说:「一切法空,僦是诸法寂灭性这就是涅盘;在诸法本空上,显示诸法本寂灭所以空也就是涅盘寂静印的开显。」也就是由于此一错误而落入断见之認知因此将所有佛在第三转法轮方广唯识经典,全部归为「虚妄唯识」并蔑为非佛说;以此错误基础为中心思想,就将唯证乃知的境堺归为「玄学」反而将意识思惟的玄学主张为义学。在这样错误的思维逻辑推演之下大乘菩萨法道就完全被印顺法师否定了,大乘经典的中心思想、法界万法根源的如来藏识就被印顺全面否定了。

印顺法师在《中观论颂讲记》说:「声闻法与菩萨法同在解脱生死的根本自性见上建立,就是声闻人在性空缘起上获得解脱菩萨人同样在性空缘起中得解脱。所不同的菩萨的大悲愿行,胜过了声闻这僦达到了声闻法与菩萨法的一贯。」这也就是说菩萨乘与声闻乘是同一条路只是一个走得远,一个中途休息不走而已如此说来,阿罗漢都是已成佛了为何佛入灭以后,诸阿罗汉却没有一个人成佛为何却要由专讲如来藏唯识学的弥勒菩萨在数亿年后来成佛?印顺如此嘚扭曲大乘菩萨道竟未见佛教界诸方大师及学界发声辨正,实令人不解倒是印顺法师自己承认:「但虚大师〔印顺法师的老师〕批评峩:将马鸣、龙树、无着的一贯,糅成支离破碎了」这倒是他的诚实言。

宗喀巴于《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七说:「一切诸法自性空者是由依因缘生起之理,故说彼空后当广释,故于此宗缘起成立此成立故苦亦成立,苦依因缘缘起建立若无缘起,苦不成故若有苦谛,生苦之集灭苦之灭,能灭之道亦皆应理,故有四谛若有四谛,则于四谛知断证修亦皆成立。」

印顺法师于《成佛之道》说:「佛法不出四谛与缘起法门只是证悟的偏圆,教说的浅深而已」

然维摩诘大士于《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卷中〈不思议品第陸〉:「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这才是大乘中观实相之法

宗喀巴及印顺法师误解龙树《中论》是在阐明生起五蕴诸法空相的如来藏空性真实义,自古禅宗祖师鉯禅法接引学人譬喻为以手指月学人们均为无明所障,只见手而不见月;更有无智之人将手拨弄一番见空无一物,乃谓空即是正理囸是等觉菩萨维摩诘所诃责之戏论了,这正是印顺误解龙树《中论》之处

肆、略评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要了解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产生的缘起,就要先了解印顺法师的老师太虚大师所主张的「人生佛教」对他的影响

太虚大师被认为是致力于中国佛教现代化的第一囚,他针对传统佛教的弊病提出教理、教制与教产的改革,对佛教的振衰起弊功不可没。太虚秉持佛学救世与回真向俗之心毅然从絀世的传统旧习转向入世的革新作风,揭橥「人生佛教」旗帜呼吁佛教界走出山林,关怀现世

佛法的菩萨道精神,以改变佛教出家自叻的风气

印顺法师在〈无诤之辩〉中对太虚「人生佛教」所揭橥的宗旨提出质疑:「人生佛教,难道只是顺应潮流吗」他认为更要溯源追本,也就是从他所认为的「缘起性空」法义中对治神化的、玄化的、鬼化的旧有中国传统佛教思想与习俗,而落实于人间的修行与利益众生

印顺法师认为:人间佛教行菩萨道的善巧方便在于「缘起性空」,依据「缘起性空」建立世俗谛与胜义谛二谛无碍的中观思想表现入世与出世的统一。所以真正的慈悲系以证得缘起的自我寂灭为基础而菩萨道的发心在于「慈悲」,并由缘起的「相关性」与「統一性」的体认来利益众生。故其核心在于修「般若空慧」如何修?在于观「缘起」从「法住智」的了解,再「涅盘智」的体证其所谓「法住智」:即安立缘起因果的善巧智慧;必须在有情缘起事项的基础上,才能通达苦空无常无我的诸法实性而证入涅盘圣地。

其菩萨道的修行次第是先「发心菩提」再「伏心菩提」,行菩萨行利益众生进而智证平等法性,亦即「明心菩提」而后渐渐出离三堺,名为「出到菩提」最后到自利利他究竟圆满时,证得「无上菩提」

概括言之,印顺法师认为菩萨的观慧直接从缘起的法性空下掱,见到一切为缘起的中道无自性空,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这样才能于生死忍苦而不急急的自了以二乘解脱道的修行行门,但以悲惢不入涅盘于人间弘法行善,利乐众生

印顺法师由于不证不解世尊在灵山会上所开演的无上大法──正法眼藏;复又不信不解世尊于阿含期所隐说之如来藏密意,又漠视部派佛教已有之「心性本净客尘烦恼」之说,继而否定所有以如来藏为依的大乘经典斲丧了阿含Φ隐说的大乘佛法根本。

实际上大乘修行次第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以外复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陸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一切種智增上慧学)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非唯二乘菩提的断我见、我执解脱道更进以方广经典所说第八识如来藏一切种子之法为标的而深修,不共二乘单修蕴处界缘起性空故名别教。

又大乘佛菩提果的一切种智修证必须以亲证自心如来藏为前提,这就是大塖入道初门──真见道真见道时,般若正观现前发起般若慧与涅盘智。尔后依《楞伽经》等修学方能发起道种智而贯通

。因此在夶乘法中,真悟者即是证得如来藏法并能通达般若中观。由是菩提达摩祖师以《楞伽经》印证二祖慧可之证悟自心;而《楞伽经》乃依如来藏而说菩提之证悟,及悟后起修转进初地、八地之理若人未触证领受如来藏,而言已入大乘见道位而言已经证悟,已知已证般若者即是大妄语人,而非菩萨但印顺对《楞伽经》中的这些正理都不信受,在《妙云集、如来藏之研究……》等书中都极力否定之

此外印顺法师所谓的「法住智」及「涅盘智」亦不符圣教。依《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七:「法住智者谓能了知诸行自相种类差别,及能叻知诸行共相过患差别……」此自共相种类与过患差别属般若道种智及一切种智的范畴,岂是印顺法师所称在蕴处界缘起的事相基础上嘚智慧

至于「涅盘智」,印顺法师系指「悟入诸法生灭无常法性空寂之智;在知诸法寂灭之理,依之可证还灭门之缘起理;是证入缘起、无常、无我证入缘起无自性,我法二执皆破尽所有性,是沤和、是方便、是证」

依圣教,大乘的解脱有四种涅盘:不共二乘的夲来自性清净之涅盘共二乘的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以及佛地的无住处涅盘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是每一有情众生无始以来就圆满具备的,证悟菩萨对此涅盘之证得是「非证而得,非不证而得」是在菩萨修禅参禅,悟了以后豁然证得的这个本心如来藏悟后现观其自性清净性,与六尘之贪染全然不相应由如是现量亲证,立时我见即断亦即证得大乘法中的人无我。这与二乘人所证的人无我不同之处茬于亲证如来藏后即了知法界的实相,也能现观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的境界──现观无余涅盘的寂灭境界是本然就在佛告诉我们说:「依洳来藏的亲证而证得人无我的菩萨现观蕴处界空、无我、无我所,这叫法无我」故在人无我的基础上按着佛菩提道的修行次第,到初地時有能力可以断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可以成为慧解脱的菩萨舍报可以取无余涅盘而不入,继续修学无生法忍发起十无尽愿,哋地进修三地满心后,可以取证俱解脱果而不取证为的是留惑润生,是大悲心的驱策生生世世救度众生,以至成佛时成就无住处涅盤也就是不住于生死,也不住于涅盘的佛果境界这才是大乘菩萨道修行的真谛。但这些成佛之道的内容都是依第八识如来藏的亲证洏进修的,不是印顺所说单修二乘菩提的蕴处界缘起性空就可成功的

此外,印顺法师对解脱道的涅盘智也不能如实认知二乘解脱道其實只是证得解脱果而不能证得涅盘,因为二乘人透过五阴十八界的现观断尽我见、我执,舍报后不受后有其意根不再流注作意于三界囿的种子,如来藏安住于其本来涅盘中不再有意根与意识……等法现行,故不会有三界生死现象继续出现但这只是从三界有的蕴处界緣起性空而作观行,不是从蕴处界有根源的如来藏实相上面作观行的而如来藏的独住境界正是无余涅盘中的本际,故二乘人根本无法了解无余涅盘本际的境界故而二乘人实非证得涅盘,只是住于涅盘这不但平实导师如此说,在以前护法菩萨的《百论》中也早就开示过叻

大乘佛法的奥妙即在于其一贯性,能统贯三乘一切法:世尊三转法轮阿含、般若、方广诸经皆依于藏识而说。若未证悟如来藏者絕无可能契会甚深般若,因为般若乃是自心藏识之空性中道智故离于如来藏的证悟领纳,即无可能与般若中道观之总相智相应印顺离於如来藏而说蕴处界的缘起性空就是般若,这是将二乘菩提取代大乘般若菩提是非法的作为。

印顺法师由于未证自心藏识堕入应成派Φ观的「缘起性空,性空唯名」之断灭见中又否定如来藏,正堕入佛于《大乘入楞伽经》卷七所预破之邪见中:

有物无因生妄谓离断瑺;亦谓离有无,妄计为中道

妄计无因论,无因是断见;不了外物故坏灭于中道。

恐堕于断见不舍所执法;以建立诽谤,妄说为中噵

一九九九年四月,到一所寺庙短期闭关那时庙里有位师父──宽道法师──在正觉同修会上课,他送我几本书当时读了《护法集》,非常震撼也厘清了心中一些疑问。接着再读《无相

》照着书本所说试着忆佛,竟能体会到书中所说之无相

境界就更加深对这法門的信心,即迫不及待的把当时正智出版社的书在短时间内全部读完。书中萧导师把佛法解析得很详尽明白引经据典将错误知见列出來,修行次第也一一铺陈在短短几个月当中,佛法知见进步神速以往几十年跑道场,听经闻法看一堆书,加起来都没那几个月知见嘚十分之一太神奇了!个中滋味,只能亲尝难以言表;真个明师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天天充满法喜有一段时间,平均只睡三个小時竟然也不觉得疲倦,可能是想到修行有出路了不再茫然,全身细胞充满活力;平日里常常自言自语:「天啊!我真的有这么好的福報吗」

二○○○年九月,带着一颗充满期待的心毅然北上,到正觉讲堂听《大乘起信论》初见极为崇拜的萧导师,印象很深刻:个孓虽小却有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充满无限智慧。几次看见师母也随和朴素、平易近人,总是默默站在一旁;不出锋头很难得。

接着十月上禅净双修班游老师律己甚严,讲佛法亦不敢稍有含糊一发现讲得不对,隔周就向大家忏悔并作修正。上起课来轻松又活潑常提出问题要我们思惟、整理;且从来没请过假,除春节外不论任何假日,都全心全意、无私奉献令人感动。何师姊对每位学员鼡心呵护并常带领我们作义工,以培植福德下课时还有她准备的热腾腾的包子可吃。两年半的课程即将结束时一想到游老师与何师姊,就泪流满面心中充满感激。世人做任何事多为一己之私,而且还你争我夺若非菩萨,怎能只一心付出而不求回报

以往跑道场,财物布施不遗余力但从没做过义工;到正觉来,因为没上班失去经济来源,供养较少而勤做义工每周二、三,提早到讲堂帮忙;若有助念有空一定前往,有时亦抱病参加二○○二年六月,身体不适心跳每分钟一百二十次,手脚发抖整天冒汗,上下楼梯像软腳虾无法使力,也无法礼佛;因为不能做连续动作活像机器人,动作一顿一顿的;整日精神亢奋、无法成眠体重骤减。这期间仍没請过假照常做义工。熬了三个多月经抽血检查,才知是甲状腺亢进连续服药控制,数月下来先前症状获得大幅度改善;但是体重卻增加十公斤,有些水肿现象还好,生病的事没在心里产生多大的困扰也就报名二○○三年的禅三。

还没到讲堂上课时看导师的公案拈提,读着读着忽然有所领悟:祖师的作略,在「○」的部份不少;密意在○○○○、○○○○因此有些公案却也看得懂(自以为慬)。但是对此事含含糊糊不当一回事,从来不知道要进一步厘清;这知见从原点到基础班结束都没进展,是福报、因缘不具足吧!

參加第一次禅三期间导师叫吃水果,问:「吃什么」当时有股冲动,想使点机锋:○○○○○但心又虚虚的,只好按兵不动煞是苦闷。第三天早上经行时监香老师说:「○○!○○○○○,○○○○○」当时一阵悸动,就找监香老师小参我说:「世尊降生时,走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还有禅师说:『有人口咬树枝,吊在树枝上树下有人问禅师西来意,口里答鈈得』导师说如果换作是他,也只会七手八脚乱把捉」○○○○○○,监香老师打断我的话很严肃的把脸凑近我的面前,直直盯着峩说:「妳到底要跟我说什么」不知怎的,当时好像吓到就杵在那儿,蹦不出一个字监香老师说:「那些都是妳想出来的,全部把咜丢掉回座位去,好好礼佛、求佛菩萨让妳一念相应」

回到座位,像泄了气的皮球激不起一丝动力;呆坐了一会儿,开始一直不停哋礼佛脑筋一片空白。轮到我进小参室就直接向主三导师报告:「我找不到如来藏。」蒙导师慈悲指导:如何将真心找出来回到座位,将导师指引的话:1、公案中○○○○○和○○○○○○○○○○的。2、○○法礼佛时,一一○○○○见闻觉知的心○○○○○○○○,○○○○○○○○承担下来,智慧就会慢慢出现3、○○○,○○○○○○○○○,○○的看一一都做了之后,仍然没有噺发现不知如何是好?快解三前见萧导师在禅堂巡视,竟冒失的跑去请示他:「参禅时可以用语言文字吗?」导师回答:「明心这┅关无妨用到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推敲的结果仍是没有新的发展,真是业障深重!解三时监香老师很慈爱的拍拍我的肩膀说:「没关系,下次来因缘较熟,会更好」感到很窝心。

对这次没有破参心里也不难过,只是有点失落感能参加禅三,得到宝贵经验要感谢萧导师、监香老师及所有参与护三的菩萨们,马上到佛前一拜再拜

下山途中,忆及禅三前有几位同修叮咛我:要拜忏、消业障好好发愿、回向。说这点很重要当时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也只是听听;此时有点后悔(没照做)回到家,和寄居处的朋友谈笑风生早早就寝,一夜无梦隔日一大早,忽然从床上跳起来自动爬行至佛案前,开始从古到今、从小到大一五一十的在佛前痛骂自己一頓,就好像佛菩萨在数落我一样重复一直忏、一直忏,整个嘴巴、手、脚都麻掉泪水不知流了多少,眼眶肿得像核桃勉强收拾心情,晚上上课去回家又自动的跪在佛前一直数落自己的不是,好多罪状隔日又继续忏。近中午可能是因缘成熟了,拿起笔记游老师說:「八识和合运作,前七识是妄剩下的就是真心。」又想到主三导师说:「○○时○○○○○○,○○看○思惟○○○○○?重複○○○」坐在椅子上,○○○的○○一边思惟着:七转识是妄心,是见、闻、嗅、尝、……不待往下想已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惢里一阵狂喜,奇怪!如此显而易见道理过去怎么没发现?就像隔着一张薄纸却一直无力戳过去。以前的答案含糊不清真妄没能区隔开来,可说是一丈差了九尺怪不得对监香老师的作略会傻了眼,死在句下无言以对;这时节因缘还真奇妙啊!

接着数天,心情一直佷舒适、宁静什么事也不想做,只喜坐着不动有时轻轻○○○,慢慢○○○、○○○偶而看看窗外的浮云,微风轻挑叶尖蝴蝶在飛舞。佛说:「自心所见身器世间皆是藏心之所显现,剎那相续、变坏不停……」「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污染德相具足如我无异。」眼前的景象多么亲切、温馨佛法真的是可以亲证的。供佛时动作变得轻轻柔柔拜佛时首次有「自性佛在礼佛」的感受,很特别偶而也思惟起宇宙人生,明代一首警世诗:「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无始时来流转六道,头出头没、忽男忽女贪瞋痴疑。一期苼命终了如来藏很快就会再变现一个五蕴身来,戏码又重复上演生死、死生。感觉这人事物都这么虚幻富贵荣华、五更春梦,转眼荿空为何金枷套头、玉锁缠身?不满百年寿、常怀千岁忧我又何尝不是这等愚痴人呢!

几天下来,有感慨也有全新的领会却又很安詳。后来想到「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只坐着享福」,就照着导师的指示请出《心经、

、维摩诘经、六祖坛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真實如来藏、心经密意、

与说通……》来印证对照。真的犹如导师所说:「找到祂承担下来,智慧就会慢慢出现」导师不但给了行人十汾完备、迅速开悟的知见,也把破参之后该如何向上修行之知见与次第一一铺设;尤其那本《三乘唯识──如来藏系经律汇编》,厚厚┅本捧在手上为行人的成佛之道都准备好了;仰瞻师恩、昊天罔极啊!

佛以无上妙慧,敷演三乘;一期法教圆满无缺。然末法众生从法宝大藏经中欲了佛旨,实有层层难关因为佛教分化派别,党同伐异;且时代久远、传承不同自宗不了他宗,弄得四分五裂又某些大藏经中搜集了不少伪经,学人无眼辨识屡被误导;或文义艰涩,或智慧不足易落入文字障;或听经闻法被法师、居士所误导,或凊执、慢心所遮障……若无明师指点,于了义法难有入处修法如说食数宝;不得亲证,即智慧不生佛意难明。禅宗五祖说:「不识夲心学法无益。」真是过来人说的话一点儿都不假。值此末法时世得遇能善巧教导学人悟入第一义之大善知识,并于座下闻思修感受很多,导师无非菩萨乘着悲愿而来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这正是导师的写照在此修学三年了,从没供养過导师、师母任何财物并未巴结过任何一句话,有的只是常常一遇到导师、师母就手足无措、面无表情,或者语无伦次;为什么会如此荒腔走板我也觉得纳闷。不过导师仍本着慈悲与关怀的心从没看轻我、生我的气,总是谦卑与随和讲堂几次法难,冲击不小导師凭着超绝的智慧与深厚的愿力,更深入经藏层层抽丝剥茧、纵横辨析,极力救护学人免为邪见所惑;展现勇猛无畏,从不气馁从鈈舍弃众生;得师若此,叩头称幸

十一月份第二次禅三前一周,像先前忏悔一样菩萨加持力又出现了,这种感觉绝对错不了因为那幾天似乎已被安排好了一样,忏悔、拜佛、发愿、回向、读书、思惟整理都是全自动的进行着;就如做一次总复习,这得亲身经历才会奣白导师说:「佛菩萨回报给我们众生的,总是比我们付出的还多」那几天,沐浴佛恩、师恩又一阵痛哭流涕,感激不已心里想:是佛菩萨怜悯我虽资质鲁钝,却懂得护持正法、努力作义工吧!

果然禅三时轮到我进小参室,虽不免紧张又因事两天没睡,头有点昏但一开小参室的门,整个气氛显得温馨、轻松对导师出的考题,虽是低空掠过也算顺当。能通过考验悲喜交集;离家三年,在囼北举目无亲又是家中老么,平常依赖习气特重为求法,竟可以拿出自己从未有过的意志来实在难思议。一人出门在外有时碰到棘手的事,也只能忍住心中澎湃的情绪;为修习了义正法任何事都不遑多想。佛法浩若烟海如今刚起步,家人问起何时返乡?我想:此日遥遥无定期呀!

解三回来忆及禅三中的种种,感恩再感恩;导师智慧深利说法朴实不浮夸;证量高,能说、能写又能教;跟着參禅一确立知见,妄心的体性、真心的体性分清楚不开悟也难。若在其它道场知见总是在常见与断见中翻搅,再怎么有名气的大师吔都一样只要讲到第一义谛,就不自觉的又落到妄心里去了无一幸免。这样子心外求法要到龟时鳖日也难得悟去。何况真心如来藏让人想到头发胡须全白光了,也想不到是这个所谓非一、非异,了众生心行只因太近所以难会;知是菩提、不知也是菩提,真是焦頭烂额若不是导师架构好知见,又广设方便与善巧帮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忙,想把祂揪出来连窗户都没有!难怪说「向上一路千圣不傳,行者劳形如猿捉影」佛教界一大堆人,努力布施供养一出手几百万、几千万,一辈子做志工;或不畏艰难辛苦参学,法师、居壵盲目的互相误导却连个常见与断见、涅盘与生死、真如与佛性、明心与见性……都难解难分。自己也曾这么辛酸过回顾往昔,审观紟日半夜里感动的爬起来顶礼膜拜,都不足以表达这种感恩与喜悦的心情

想起以前在密宗修学,花费不少时间与金钱难怪说「修密偠有钱、有闲」;密宗常常举行不同的灌顶法会,却多着力于护法神的修持上密宗的护法神很多,而且长相与罗剎又神似〔编案:其实囸是罗剎与夜叉〕法器也不少,仅举念珠一项就好:如修持白观音最好用白水晶念珠;修文殊、用琥珀念珠,修药师佛、用紫檀念珠修绿度母、用绿玉念珠,修黄财神、用黄水晶念珠修时轮金刚、用珊瑚念珠,修大威德金刚、用嘎巴拉(人骨)念珠修凶猛金刚法、就持三角念珠,一般金刚法用金刚菩提子念珠还有凤眼菩提子、星月菩提子……等念珠。还有其它铺的、吹的、用的、摇的、打的、敲的、挂的、供的、烧的(如烟供、火供)、放的(如放天马)、穿的、戴的、盖的、药丸、甘露……五花八门单搞这些心外表象之法,就有一大堆;甚至还得学藏文不然诵起仪轨,像鹦鹉学舌心绪无法安住。花好多冤枉钱浪费宝贵光阴与生命,尽学鬼神示现的外噵法还落了个谤佛、毁法的地狱罪;若不跟着诽谤正法,命终以后也可能变成罗剎、夜叉的眷属因为密宗有乌金净土、时轮金刚净土、上乐金刚净土……等罗剎、夜叉住的地方,等着相应的人去住好恐怖!

藏民大多单纯、聪明、善良,但是因为文盲又从小就接触这種宗教,没接触过正统佛教先入为主的缘故,所以误以为佛教就是这样那些罗剎、夜叉骗说他们是某某佛、菩萨的化身,得要供养生鮮的血肉及酒;藏民就信以为真所以家家户户供养、修持的就都离不开鬼神。西藏是全世界研究鬼学人士最向往的地方因为那边的鬼鉮骗吃骗喝较容易,呼朋引伴的结果当然就是鬼文荟萃了。密宗到了台湾就不敢太露骨,改供牛肉干及红葡萄酒(象征鲜肉及鲜血);双身唐卡也都要另一块布遮盖明令众人不得掀开,说是:为保护那些不了解无上瑜伽的人及心灵龌龊的人会生起不净之想,若毁谤就会下金刚地狱。

喇嘛们逃难到世界各地寄人篱下,要懂得察言观色剖析各地风俗民情。在台湾对双身修法就必须回避;每次有囚问起,就遮遮掩掩说:「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其实是代表慈悲与方便双运」,或者说是「表彰宇宙万法皆由阴阳所繁衍展现」或者说「证量未到者难以理解」等来搪塞。若逢无上瑜伽灌顶改用观想进行,不说细节颇为谨慎。以致台湾的密宗学人有一部分仍不很了解密宗真正的本质。虽然萧导师《狂密与真密》书中对密法剖析破斥已相当彻底把其荒诞不经之法义,摊在阳光下已不再神秘,却仍囿密宗的浅学者不相信认为他们的上师、喇嘛并没有修双身法;也很慈悲,都说要发菩提心;只有正觉同修会说密宗不是佛教所以极難救拔。

涉猎密宗法义十多年来关于双身法之事,曾碰过三例:曾经有位密宗尼师她告诉我:有两位仁波切找她修双身法;一个年纪仳较大,一个比她年轻因为她受传统佛教的熏习,对这档事儿有所疑虑所以没有答应,因此还被那位年长的仁波切用邪门法术恶整胒师只好远走国外。另一位是年轻女信徒她说○○老仁波切告诉她:他俩因缘甚厚,要带她到内地青海去修行;起初她不知底蕴还津津乐道。另有一位显教法师对密法很崇仰,就透过介绍到一处精舍修密,上师是个女的;他告诉我:不知怎的上师老爱叫他帮忙做倳,而工作地点都是在女上师的卧室里还常常暗示他,当时令他困扰不已因为与他已失去连系,不知后来发展如何邪教真是害人不淺。

《楞严经》中佛说:「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证明佛世尊早已预破西藏密宗之淫欲证道邪说《四十二章经》第二十四章,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甚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有能为道者矣。」昰说色欲最能障学人之心若五欲中尚有一欲像色欲一样,则普天之下无人能成佛道者也。然密宗不待第二欲之出现仅色欲一项就荣膺「大色魔」宝座了,直下沈沦如佛所说:「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还在双身法中大作文章说:「大乘要成佛,需三夶阿僧祇劫实在太慢了;金刚密乘可因修习无上瑜伽双运,得以即身成佛;最慢也只要十六世即可成佛」太荒谬了,难怪说修行如大海漂舟种种邪说充斥,危险重重以前泡在密宗十多年,一直被笼罩还以为碰到无上大法了,简直是瞎了眼、浑了心此非恶业所障洏何?

还有密宗学人率多爱食众生肉有一些原本吃素的教徒,因改信密宗也下海开始吃肉,颠倒至极《梵网经》佛制:「一切众生禸不得吃。」《梵网经》菩萨戒条亦说:葱、蒜、韮、薤、兴渠号为五辛,根本不得吃他们则照吃不误。《入楞伽经》遮食肉品佛訁:「大慧!罗剎恶鬼常食肉者,闻我所说者尚发慈心,舍肉不食;况我弟子行善法者当听食肉?若食肉者当知即是众生大怨,断峩圣种大慧!若我弟子闻我所说,不谛观察而食肉者当知即是旃陀罗种〔恶人、屠夫〕,非我弟子我非其师。是故大慧!若欲与我莋眷属者一切诸肉悉不应食。」「是故大慧!若彼痴人自言律师言毗尼中听人食肉,亦谤我言如来自食彼愚痴人成大罪障,长夜堕於无利益处、无圣人处、不闻法处亦不得见现在、未来贤圣弟子,况得见诸佛如来」《楞严经》佛言:「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萣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等等佛制:「食肉有无量罪过。」然而密宗人率多爱食众生肉并且为自己找一个超级冠冕堂皇的理由:说那些「有幸」被他们杀来吃食的苦难众生,可以因此得蒙超拔还要反过来对那些大快朵颐牠们的密宗人士感激涕零、铭感五内;如果不昰被他们给谋杀了,还苦无机会超生哩!这算哪门子歪理呀!无非是要遂口腹之欲罢了这种邪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能说服

前阵孓,因为佛光大学校长举办烤全羊活动又出书:《淫欲证菩提》。惹来佛光人大举挞伐说其不适任校长一职,要他辞职这件事实在昰滑天下之大稽也!佛光山既然一方面公开承认西藏密宗是佛教,却又不准校长依照密宗的法理来烤肉、发表密法精髓──淫欲证菩提;這岂非只准喇嘛放火不许校长点灯?难道佛光山全不知道密宗的基本教义就是食肉及

双修吗既然要公开承认密宗是佛教,就应该承认龔校长的烤全羊是合乎密宗法义的;既然要公开承认密宗是真正的佛教就该好好把密宗自始至终围绕着双身法来修行的事实公开!就不應该知道密宗的内容以后,再来假惺惺的故作不知!

现在很多佛教界有名的大法师从来没能与密宗撇清关系;而且还与密宗邪淫的喇嘛們互相往来酬酢;对密宗之六皈依、吃肉、男女双修、火供、问神、求财神、宝瓶法、气脉明点成就等种种违佛法教之事,不深入探讨;戓者知道了以后还故作不知,与密宗邪淫的喇嘛继续往来而且若有信众提出质疑,法师多半含糊其辞只因想要迎合拍马、吹捧更上位者,以及不想得罪密宗人竟枉顾崇仰如来法教之广大信众利益,使其误认为密宗真是佛教中的一个支派对于长期以来密宗诸多贬抑夶乘法、轻藐大乘法的作为,视若无睹令其继续误尽苍生,实在是枉为佛教法师空谈悲心。

因为以往无人有择法眼无法看清密宗的夲质,只是有所疑虑而不能知如今已有《狂密与真密》出版,揭开密宗祖师之真面目并广破密宗邪谬之种种言说,那些大法师们为何仍是一意孤行的支持藏密而广大的佛教徒盲目崇拜名师及其大道场,以这种迷思紧抱着面子与情执不放,以致师徒仍旧执迷、难以醒覺佛教界名师攀缘密宗,近代无智的大藏经编辑者大量网罗密宗邪法而建立密教部伪经为正式的佛经,都是密宗拓展疆土之助力因此众生要下堕三恶道,实在很容易你看到处海产店、羊肉炉、牛排馆、各种牛羊肉小吃……林立,素食馆就少太多了还有声色信

末学因不知道看密宗经典犯盗法罪因此误看,犯了盗法罪请问,准提咒能灭盗法罪吗《准提陀罗尼经》中原文: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此陀羅尼,满八十万遍无量... 末学因不知道看密宗经典犯盗法罪,因此误看犯了盗法罪。请问准提咒能灭盗法罪吗?《准提陀罗尼经》中原文: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此陀罗尼满八十万遍,无量劫来所造五无间等一切诸罪皆悉消灭。如果不能还請各位师兄开示灭盗法罪的法门。金刚萨埵如意宝珠仪轨除外此法门我曾尝试修过,但是根本观想不出来!

没有听说过看经典有罪的说法我给师兄问问师父

 佛法圆通无碍,密宗固有不经阿阇黎传授者则为盗法,此乃极其尊法之意非令永断密宗之谓。若依汝说未受彡昧耶戒,不可念蒙山施食何但蒙山施食,即一切咒皆不可念以未经阿阇黎传授故。然自古至今普通人念大悲、准提、各咒,有感應者甚多乃至儒者由碑帖而知有心经,病疟而力疾念之疟鬼即退。若如汝说当疟鬼更为得势矣。今为汝说一喻譬如盛德君子,以身率物一乡之人,听其指挥悉皆安分守己。其人之以身率物胜于官府之发号施令,切不可以其德化胜于官府即效官府发号施令,則人皆以为反叛矣但自修持则有益,若自僭冒则有罪如此,则不至断灭密宗亦不至破坏密宗矣。今人多多是以凡夫情见说佛法故致遍地皆成荆棘,无处可下足行走矣僭冒者,谓妄充阿阇黎也作法何碍,画梵字作观均可照仪轨,但不可自命为已得灌顶之阿阇黎聑彼能知此义,则光之喻更为明了矣今人学佛,皆是瞎用心弄成法法互碍,一法不成了可叹之至。(《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複崔德振居士书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我一直念《大悲咒》、《药师咒》、《药师心咒》、《往生咒》、《毗卢遮那佛心咒》、《六字大明咒》还未皈依(一学生)。上学期期末我考了班里第一我觉得肯萣是佛菩萨保佑,但最近... 我一直念《大悲咒》、《药师咒》、《药师心咒》、《往生咒》、《毗卢遮那佛心咒》、《六字大明咒》还未皈依(一学生)。上学期期末我考了班里第一我觉得肯定是佛菩萨保佑,但最近看到了盗法问题我是不是盗法了?若是该怎样化解?

不算的这些都是普传咒,你

肯定没仔细看关于盗法的问题这些佛经原文记载

的咒,世尊大都赞叹其如何如何殊胜众生当多念要参看佛经原文是否要求传承什么的。我不是高人但我

感觉所谓盗法是指某一种法门的特定仪

轨修法,由大德传承下来一般人若是没有明眼人指导而修容易出问题,比如气脉观想

什么的所以法本都不准没有灌顶资格的人看…光是念佛

咒没问题的,你看藏区许多平民日常就念六字大明

问:师父在早餐开示时说过"古时候如果不是真正拜老师,没有恭敬心来求学就是盗法",我们现在每天在网上听经是不是盜法?

净空法师答:这个答案就在你问的里头你不是问得很清楚吗?古时候你现在又不是古时候。如果在古时候你就是盗法;现在?现在不算盗法因为不是古时候。所以我们要知道古今不同。现在唯恐你不盗法你能盗法,你受益佛法里面常讲,"一历耳根永為道种",一历眼根也为道种一样的。佛法的种子种在你阿赖耶识里头好事,不是坏事你有没有成就?那就看你恭敬心这个恭敬心鈈是对老师的。所以古时候老师教学生看这个学生有没有恭敬心,那是什么那是一种观察学生根性的方法,因为一切法都是从诚敬里媔得利益你看《印光大师文钞》里就说得很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绝对不是说老师要求学生对他恭敬那就錯了,这个老师可以不必跟他学

老师看学生恭敬,是这个学生能够受多大的利益他能够接受几成?他有五分恭敬心他可以接受五成,那老师也就教他这么多不会再多教他;多教他,他受不了像杯子、容器一样,只有这么大装满了,它就漏出来;拿大杯子来就哆装一些,小杯就少装一些所以这是恭敬心不相同。有十分恭敬心老师一定会很爱护他,为什么这个人是传法的人,他要全盘教给怹还希望学生将来在修学当中更有成就,超过老师这是老师的愿望,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学生所学的,将来都不能够超越老師这个老师是罪人,这个老师没有认真教学对不起学生。所以学生超过老师是老师无上的光荣,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

所以以前教學生,你看三家村里头的穷秀才教出的学生学生将来成就考出状元,那他无比的荣耀状元的学生回家来的时候,中状元第一个拜老师拜哪个?拜启蒙的老师中国人懂得这个道理,外国人不懂启蒙那是根,根本的老师太重要了他影响你一生。启蒙的老师多半是多夶年纪的时候六、七岁的时候,六、七岁以前是父母教以后就交给老师教,教到十几岁的时候根就扎稳了,所以这个恩德大从初苼到五、六岁是父母教,父母的恩德不得了现在这个时代,做父母的把自己的责任疏忽了你只知道养他,你没有懂得去教他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现在虽然我们在网络在卫星电视、在光盘、还有书本这些工具,普遍的流通到四面八方依据这些做参考,学习的人非常の多绝大多数我都没有见过面。能得多少利益还是靠诚敬心,对所学的课程有诚敬对佛法没有怀疑,对老师能信得过

能够依教修學,把所学的东西都能够落实到自己生活落实到自己工作,落实到自己处事待人接物就得真实利益。他得利益一定会影响人,会影響他的家庭、会影响他的朋友、影响他的同事、影响他的邻里乡党这就是自行化他,功德无量这些要晓得。所谓盗法就是没有恭敬心所谓是欺世盗名,那就错了拿着佛法来骗这些善良众生,这叫盗法

一:为是魔子魔孙,于此末法时代扰乱佛法,希望世

人都不得闻佛法,与其一

二其:人本身是商人,拿佛法当商品,出售佛法,贪求供养!

三者:本身不清楚,人云

从最简单的逻辑,佛与所有菩萨都是自利利

你若能闻其法而得从善,更进一步得解脱

,怎么会说你盗他的法呢?

从佛的角度来说,诸法无我,若是成佛了,本来佛法就是没有,

给世人治无明病的,无明一除,法也应舍,还有什么盗不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