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肺癌晚期吗啡止痛,重度疼痛,医生开了盐酸吗啡10mg,请问可以肌肉注射吗?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哪个好一些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高建东大夫本人发表
病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注射吗啡?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住院做进一步检查住院治疗做过一次化疗
所就诊医院科室: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治疗情况:
医院科室: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人民医院
治疗过程:化疗,消炎,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氨酚待因片
服用说明:一月前一天四五次,每五六个小时吃一次,现在一天两次,现在身体痛的轻,麻木的有点严重
癌症疼痛一般首选口服止痛药物,吗啡针剂一般在住院期间短期应用可以,针剂吗啡左右时间短,对局部肌肉破坏严重,不作为常规止痛治疗。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肺癌晚期白天黑夜痛的睡不着觉怎么解决&&
希望得到的帮助:就是想减轻疼痛
睡一个安稳觉
有好的办法吗
病情描述:胃痛
还有肺部难受
疾病名称:直肠癌,下腹部坠胀疼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主任,这种情况需要服用什么药物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听说有一种神经阻...
病情描述:2012年因直肠癌做了保肛根治术,术后出现过吻合口瘘,进行了7次化疗。2015年发现吻合口原位复发,进行2次手术时由于肿瘤粘连盆腔,无法切除,遂做了改道造瘘,之后做过放疗28次。2016年1月底开始...
疾病名称:肺癌晚期脑部转移腰椎软组织(转移软组织半月左右)&&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能提出宝贵的治疗方法和能够控制的药物
病情描述:肺癌晚期转移到腰椎软组织,导致全身疼痛
疾病名称:肺癌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除了吃吗啡缓释片,还有什么好点的药,止痛?
病情描述:现在全身疼痛,晚上根本睡不着觉
疾病名称:骨转移&&
希望得到的帮助:吃点什么药
病情描述:全身痛晚上睡不着总是低烧吃饭不爱吃没有劲
疾病名称:肺癌&&
希望得到的帮助:现在吃药止不住疼,有什么办法止疼
病情描述:男,47岁。肺癌头转移,腰椎转移,现在吃止疼药,出现醉酒状态,眼睛双影,斜视,坐不住
疾病名称:胃癌晚期腹痛腰背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病情描述:胃癌手术后半年复发肿瘤目前腹痛后背疼难受
疾病名称:胆管癌晚期&&
希望得到的帮助:有没有好一点的止疼药
病情描述:女,55岁。梗阻性黄,胆管癌晚期,慢性肝炎,胆囊炎和慢性胆结石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高建东大夫的信息
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残肢痛)、各种...
高建东,医学硕士,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会员,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山东省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
疼痛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
副主任医师
疼痛诊疗中心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
副主任医师
天津环湖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院盐酸吗啡和盐酸哌替啶应用统计及分析
2006年第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随着我国吸毒、贩毒形势逐渐严峻,我国对剧、毒、麻、精神药品管理愈来愈严格,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度冷丁)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麻醉、镇痛药物,其临床应用情况如何,少见统计报道。现将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盐酸吗啡、盐酸派替啶临床应用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中国论文网 /6/view-2620379.htm     1.资料与方法   1.1统计对象   选择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间门诊、急诊、病房各科室开具取出的所有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处方。   1.2统计内容统计内容包括临床诊断、科室、盐酸吗啡及盐酸哌替啶应用数量。      2.结果   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应用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1ml)780.0支,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片20mg/片)196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100mg/2ml)2448.0支。其具体应用情况见表1。
     3.讨论   3.1吗啡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其药理作用如下:(1)镇痛: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一切疼痛均有效,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性锐痛及内脏绞痛效果强。它是通过模拟内源性抗痛物质脑啡肽的作用,激活中枢神经阿片受体而产生药理作用;(2)镇静:镇痛的同时有明显镇静作用,有时产生欣快感,可改善疼痛病人的紧张情绪;(3)呼吸抑制:可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对呼吸抑制程度与使用吗啡的剂量平行,过大剂量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4)镇咳:可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但因成瘾性,并不用于临床;(5)对平滑肌作用:可使消化道平滑肌兴奋,可致便秘,并使胆道、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6)对心血管系统:可促进内源性组胺释放而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脑血管扩张,颅压升高;(7)镇吐:亦因其可致成瘾而不用于临床。吗啡口服易吸收,皮下注射、肌注吸收均较快,吸收后可分布于各种组织,可通过胎盘,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少量经乳腺排出。一次给药镇痛作用持续约4~6小时。应用于(1)镇痛,现仅用于创伤、手术、烧伤等引起的剧痛;(2)心肌梗死;(3)心源性哮喘;(4)麻醉前给药。常用量:口服1次5~15mg,一日15~60mg,皮下注射一次5~15mg,一日15~40mg,极量:口服1次30mg,一日100mg,皮下注射一次20mg,一日60mg。注意事项:(1)连续使用可致依赖(成瘾)性,需慎用;(2)哺乳期、临产妇女禁用,因本品可经乳腺排出及分布至胎盘而抑制新生儿及婴儿呼吸,婴儿禁用;(3)可引起眩晕、呕吐及便秘等副作用;(4)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禁用,急性左心衰竭晚期并出现呼吸衰竭时忌用;(5)颅内高压、颅脑损伤等病人禁用;(6)肝功减退患者忌用;(7)胆绞痛、肾绞痛需与阿托品合用,单用本品反加剧疼痛;(8)在疼痛原因未明确前忌用本品,以防掩盖症状,贻误诊治,禁与氯丙嗪(注射给药)合用;(9)急性吗啡中毒的症状有:昏睡、呼吸减慢、?孔缩小至针尖样,进而可致呼吸肌麻痹、体温下降。可采用吸氧、人工呼吸,注射对抗药纳洛酮、烯丙吗啡或尼可刹米等治疗。[1]   哌替啶作用及机制与吗啡相似,亦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的1/10~1/8,持续时间2~4小时。增加胆道、支气管平滑肌张力的作用较弱,能使胆总管括约肌痉挛。对呼吸有抑制作用,镇静、镇咳作用较弱。能增强巴比妥类的催眠作用。应用于:(1)各种剧痛,如创伤、烧伤、烫伤、术后疼痛等;(2)心源性哮喘;(3)麻醉前给药;(4)内脏剧烈绞痛(胆绞痛、肾绞痛需与阿托品合同);(5)与氯丙嗪、异丙嗪等合用进行人工冬眠。用量用法:(1)口服:1次50~100mg,一日200~400mg,极量:一次150mg,一日600mg;(2)皮下注射或肌注:一次25~100mg,一日100~400mg,极量:一次150mg,一日600mg。两次用药间隔不宜小于4小时。注意事项:(1)成瘾性虽比吗啡轻,但连续应用亦能成瘾;(2)副作用有头昏、头痛、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过量可致瞳孔散大、惊厥、心动过速、幻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昏迷等;(3)皮下注射局部有刺激性;(4)婴幼儿慎用,1岁以内小儿一般不应静注本品或行人工冬眠;(5)不宜与异丙嗪多次合用,否则可致呼吸抑制,引起休克等不良反应。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同可引起兴奋、高热、出汗、神志不清。[1]   3.2纵观我院各科室吗啡及哌替啶注射液应用情况,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远大于吗啡的用量,这可能与我院大夫的用药习惯及部分医生知识更新缓慢有关。对于胆绞痛、肾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绞痛患者,因哌替啶较吗啡致成瘾性弱,故常用哌替啶镇痛;而对于急性创伤痛、心源性哮喘,吗啡疗效优于派替啶,这已得到我院医生的共识,这从我院吗啡、哌替啶注射液应用情况统计已得到了证实。但对于恶性肿瘤所致癌痛治疗时,镇痛药物的选用方面,我院很多医生还存在着认识方面的误区。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治疗专家委员会于1982年提出了到2000年达到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我国卫生部积极响应WHO的号召,于1991年4月颁布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的通知(卫药发1991年第12号),1992年又组织有关专家参考WHO方案,制定了适合我国情况的止痛治疗方案及指导原则。但我院甚至外院很多医生由于对此政策不了解,过分担心应用强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和耐受性,而对此类药物限制过严过死,认为患癌不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到癌症晚期或终末期,有点痛让患者忍着,不轻易给止痛剂,尤其不给阿片类药。致使患者经受长期癌痛的折磨,食欲缺乏、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干扰和影响睡眠。严重者丧失生活信心,或直接影响化疗、放疗的进行。[2]所谓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案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相应的镇痛剂,即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应主要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药,即非阿片类止痛药物,即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若为中度疼痛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即弱阿片类±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若为重度疼痛,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即应用强阿片类±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另外应用癌痛镇痛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口服给药:应选择口服经药途径,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这样便于病人长期用药,尤其对于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及糖浆等),适当口服用药,极少产生精神依赖性(成瘾性),或生理依赖性(<1%),这是因为癌症病人所要求的是镇痛效果,而不是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口服吗啡不符合吸毒者的需求和效果;(2)按时给药:止痛药应当有规律地“按时”给药(3~6小时给药一次),而不是“按需”给药―只在疼痛时给药;(3)按阶梯给药:按前述三阶梯止痛方法给药;(4)用药应个体化,即应注意具体病人的实际疗效,止痛药物剂量应当根据病人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而不应对药量限制过严,导致用药不足。吗啡是人类最早使用,目前仍广泛应用的麻醉剂。用于治疗剧烈疼痛的推荐剂量一般为肌肉注射10mg,这一剂量适宜术后止痛,若用于控制癌症疼痛往往需要更大的剂量,目前多数专家应用的剂量是分次口服60~3000mg/日。迄今,尚无最大限制剂量报告。[3]目前对于癌症病人的中、重度疼痛,不推荐使用有争议的鸦片类药物,这些药物包括哌替啶,鸦片受体激动剂喷他佐辛、布他诺啡、纳布芬。哌替啶(度冷丁)的镇痛作用维持时间很短,而且在反复应用的情况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如震颤、精神错乱、癫痫发作等。而且度冷丁口服吸收不良,因此很少采用口服给药,又因皮下注射具有刺激性,因此,多数采用肌内注射的方法。在癌症的止痛中,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因为癌症病人多数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给药,这种方法给药非常不方便,而且长时间反复肌内注射可引起注射部位的红肿、硬结,对病人也是一种非常的痛苦的事情。[4]因此,吗啡因其具有强大的镇痛效果,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改善病人的紧张精神,同时可抑制咳嗽中枢,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且经口服、皮下注射或者肌内注射都可很好地吸收,而成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而我院多数医生习惯应用度冷丁治疗癌痛且等病人疼痛剧烈时才给予肌内注射,这成为本院癌痛治疗的误区。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在我院存在。统计我院口服阿片类止痛药用量极少,按时给药的治疗极少,且用药剂量偏小,这与我院部分医生不注重知识更新有关。因此,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镇痛药物特别是癌痛止痛药物应用知识水平,以解除疼痛病人特别是癌症病人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达到WHO提出的“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大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   2.查人俊等主编。现代肺癌诊断与治疗(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370.   3.俞森洋,蔡柏蔷。呼吸内科主治医生410问[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院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498-504.   4.步召德,季加孚。癌症治疗新方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8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1.2.3 观察指标 采用NRS评分法对两组治疗前后各自对应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两组用药过程中平均每天爆发痛次数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各自对应的止痛辅助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NRS评分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均可实现对中重度疼痛的有效缓解,将其转化为轻度疼痛,然而两组在止痛效果方面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镇痛泵皮下给药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   3讨论   3.1癌症疼痛及其治疗技术的发展   癌症疼痛大部分属于慢性疼痛,不仅具有渐进性,而且具有长期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疼痛将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双重负面影响,由疼痛本身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将会明显降低患者的实际生存质量[5]。多数癌症疼痛是一种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这种疼痛往往使患者情绪低落,寝食难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通常的治疗方法较局限,除口服镇痛药或神经阻滞外,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电子镇痛泵皮下镇痛无疑为这种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除痛方法。在癌痛治疗中,要求镇痛剂具有持续给药的特点,最好能够以最佳剂量给药。所谓最佳剂量给药指的是在不诱发严重毒副作用的前提下以实现最为理想的镇痛效果。WHO推荐三阶梯止痛方案[6],其中口服给药属于最标准的给药方法。然而,口服给药无法满足所有晚期癌症患者的实际镇痛需求。在此背景下,镇痛泵皮下给药法应运而生,在控制癌症症状、缓解癌症痛苦方面发挥出了十分积极的临床疗效。镇痛泵皮下给药技术最早见于英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广泛应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尤其在肿瘤姑息治疗领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3.2镇痛泵皮下给药技术的适应证及优点   镇痛泵皮下给药技术的适应证:①难以或无法通过口服方式给药,如患者存在恶心、吞咽困难及意识障碍等问题时;②由消化道癌导致的肠梗阻等;③痛感特别强烈时,可使用镇痛泵予持续皮下给药[7]。   镇痛泵皮下给药技术的特点:①相较口服方式而言,无法进食的患者也可采用;可省去每天多次口服用药的繁琐;可结合患者症状来适当调节用量;能够发挥持续治疗效果;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血药浓度,一般不会导致副作用。②相较持续静脉点滴而言,简单易行;镇痛泵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不会给患者日常行动带来麻烦;一般不会导致过量给药问题;使得在家治疗走向现实。   镇痛泵最大的优点是患者不必打扰医护人员,镇痛效果讯速,患者可以自行控制给药。与传统的给药相比,使用镇痛泵的患者镇痛效果较好,镇静程度轻,有利于病情恢复。镇痛泵非经胃肠给药,便于使用,避免了因口服药物不规律而引起的镇痛作用时好时坏的效果,减少了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镇痛疗法的依从性。   3.3镇痛泵皮下注射技术的疼痛治疗分析   本研究选取受中、重度癌痛困扰且无法口服吗啡制剂的52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镇痛泵皮下给药途径予以治疗。经由滴定确定每天最佳用药量之后,借助镇痛泵进行全天候持续给药,能够将患者血药浓度控制在一个相对理想的镇痛范围之内,最终获得令患者满意的持续止痛效果。   应用镇痛泵皮下给药的患者多数为晚期癌症,不仅生存期较短,而且难以口服药物及食物,另外,近50%的患者存在常规应用强吗啡制剂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镇痛泵皮下给药和口服止痛药在止痛效果方面十分接近(P>0.05),另外,在每天爆发痛次数上同样十分接近(P>0.05),由此可见,镇痛泵皮下给药能够获得同常规使用强吗啡制剂差不多的镇痛效果。   镇痛泵皮下给药过程中,维持小剂量持续给药,能够实现对患者血药浓度的有效控制,使其为不痛的最低水平,也就是所谓的最低血药浓度,有效规避了单次肌肉注射止痛药导致患者血药浓度急剧上升的弊端。与此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吗啡副作用的发生率。相关临床研究显示,镇痛泵皮下给药引起恶心、便秘以及膀胱潴留等并发症的可能较低,即便发生也很容易控制。   允许患者自行控制镇痛泵,充分考虑了疼痛治疗中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与此同时,患者自控时间通常被锁定为15 min[8],这样有效限制患者由于自控镇痛泵而出现的吗啡过量使用问题。虽然镇痛泵治疗费用较高,并且有一些副作用,但相对其镇痛作用强、使用方便以及作用持久等优点,很多患者还是愿意坚持使用。   总之,镇痛泵皮下给药疗法具有诸多优势,不仅方便灵活,而且镇痛效果理想,再加上操作简单以及副作用少,因而获得了医患双方的普遍认可。相信在晚期癌症疼痛的治疗中,镇痛泵皮下给药疗法将会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志林,孙月琴. 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5):469.   [2] 刘萌,于琛,彭雯,等. 改良性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症镇痛的护理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303.   [3] 朱振宇. 经皮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9):209-210.   [4] 郭朝阳. 硬膜外阻滞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姑息镇痛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14-15.   [5] 张华. 应用PCA自动控制镇痛泵治疗晚期癌症疼痛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317-318.   [6] 马敏洁. 舒芬太尼复合吗啡用于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75-277.   [7] 李霞,秦怡菲.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晚期癌症病人镇痛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4,(14):.   [8] 吴少银,曾睿. 镇痛泵应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镇痛的评估及分析[J]. 吉林医学,2014,(16):.   (收稿日期:)
本论文由免费论文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最新论文:关注癌症疼痛患者麻醉药品临床合理应用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关注癌症疼痛患者麻醉药品临床合理应用
郧西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
。者痛症状;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1、未按时给药,只在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错)
应:及时按时规范化给药,依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以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如:吗啡片,癌痛病人首次剂量范围可较大,每日3~6次,临睡前一次剂量可加倍。及时、按时给药更安全有效,所需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减少发生成瘾的危险。(《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单次用药剂量不足,镇痛治疗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错)
应:给药剂量应量化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通过剂量滴定确定给药剂量。无痛睡眠是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理想的止痛治疗应争取病人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的目标。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病人,易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的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版)》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未首选无创给药,且基础用药为速释药物(错)
应: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给药。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2011版)》)
4、使用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错)
应:WHO将吗啡列为中、重度癌痛止疼的首选,将哌替啶(度冷丁)列为治疗不推荐的药物。因哌替啶易成瘾,止痛作用强度只为吗啡的1/10,消除半衰期长,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神经毒性及肾毒性,且不能被纳洛酮拮抗。度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肌肉注射本身会产生疼痛,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
5、终末期癌症病人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止痛药(错)
应:阿片类止痛药无封顶效应,用药剂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只要癌痛止痛治疗需要,都可以使用大耐受量阿片类止痛药,以达到理想的疼痛缓解。
6、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错)
应:癌症病人规范使用阿片类成瘾非常罕见。癌痛病人需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增加用药剂量是癌症止痛治疗的需要,而并非“成瘾”所致。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发生率与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给药方式有关。静脉直接注射使血药浓度突然增高,容易出现欣快感及毒性反应,从而易于导致成瘾。在慢性疼痛治疗中,采用控、缓释制剂,口服或透皮给药,按时用药等方法,可以避免出现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并且使血液中的活性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这种规范化的用药方法,可以在保证理想止痛治疗的同时,显著降低发生成瘾的风险。
2013年5月18日
要& 链& 接
一、《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关于癌症疼痛患者用药管理规定:
第21条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1)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2)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3)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第24条()癌症3157
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2号,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38& 规定: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三、《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7]38号,2007年1月25日,卫生部委托,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起草)和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61号)摘要:
(一)癌痛治疗
1、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规范化疼痛治疗,关键是遵循用药和治疗原则。控制疼痛的标准是: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小于3或达到0;24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小于3次。
2、WHO癌痛药物止痛三阶梯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
(1)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①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以阿司匹林为代表。
②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③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如果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虑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应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抗惊厥类药物等。
(3)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制定适当的给药时间,对慢性持续疼痛,应依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治疗持续性疼痛。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定时给药不仅可提高镇痛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
(4)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5)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癌痛治疗药物选择与使用方法。应当根据癌症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正在接受的治疗、伴随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止痛药物和辅助药物,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给药频率,防治不良反应,以期获得最佳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基本药物,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具有止痛和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轻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常用于癌痛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及使用持续时间相关。用药剂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上时,增加用药剂量并不能增强其止痛效果,但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因此,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日用剂量已达到限制性用量时,应考虑更换为阿片类止痛药;如为联合用药,则只增加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
(2)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但不提倡使用度冷丁。对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在用药剂量和次数上应放宽,但使用管理应严格。
① 初始剂量滴定。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并重新评价病情。
表1剂量滴定增加幅度参考标准
疼痛强度&&&&&&&&&&&& (NRS)
剂量滴定&&&&&&&&&&&& 增加幅度
表2.阿片类药物剂量换算表
非胃肠给药
非胃肠道:口服=1:3
非胃肠道:口服=1:1.2
吗啡(口服):可待因(口服)=1:6.5
吗啡(口服):羟考酮(口服)=l.5-2:1
芬太尼透皮贴剂
25ug/h&&&&&&&&&&&&&&&&&&& (透皮吸收)
芬太尼透皮贴剂ug/h,q72h
剂量=1/2×口服吗啡mg/d剂量
对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推荐初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按照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②维持用药。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解救剂量为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10%-20%。每日短效阿片解救用药次数大于3次时,应当考虑将前24小时解救用药换算成长效阿片类药按时给药。
阿片类药物之间的剂量换算,可参照换算系数表(见表2)。换用另一种阿片类药时,仍然需要仔细观察病情,并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
如需减少(如辅助治疗疼痛明显减轻)或停用(如出现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则采用逐渐减量法,即先减量30%,两天后再减少25%,直到每天剂量相当于30mg口服吗啡的药量,继续服用两天后即可停药。
③不良反应防治。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头晕、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呼吸抑制等。除便秘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止痛药不良反应作为止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辅助用药。辅助镇痛药物包括:抗惊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皮质激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拮抗剂和局部麻醉药。辅助药物能够增强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或产生直接镇痛作用。辅助镇痛药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内脏痛。
药物止痛治疗期间,应当在病历中记录疼痛评分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癌痛安全、有效、持续缓解。
4、非药物治疗。用于癌痛治疗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治疗(神经毁损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神经刺激疗法、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硬膜外或鞘内持续泵入止痛剂)、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适当应用非药物疗法,可作为药物止痛治疗的有益补充,与止痛药物治疗联用,可增加止痛治疗的效果。
(二)患者及家属宣教
癌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止痛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宣教以下内容:鼓励患者主动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的程度;止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忍痛对患者有害无益;多数癌痛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患者应当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止痛治疗,规律服药,不宜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和止痛方案;吗啡及其同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在癌痛治疗时应用吗啡类药物引起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应当确保药物安全放置;止痛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调整治疗目标及治疗措施;应当定期复诊或随访。
四、NCCN (2011)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摘要:
(一)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已按时服用阿片类药物至少一周以上,且每日总量至少为:口服吗啡50mg、羟考酮30mg、氢吗啡酮8mg、羟吗啡酮25mg或其他等效药物;用芬太尼贴剂止痛时,其剂量至少为25ug/h。癌痛治疗中常用的阿片药物:
即释型芬太尼制剂
只用于阿片耐受患者,除外基础止痛药物剂量不足的急性重度疼痛
可待因& 吗啡
肾功能衰竭时避免使用
为弱阿片类药物,兼有抗抑郁作用,建议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治疗,重度疼痛时不建议使用。
羟考酮& 氢吗啡酮
特殊说明:①不能用于阿片未耐受的患者;②发热、局部热疗或使用电热毯禁用芬太尼;③芬太尼静脉给药转换成透皮贴剂时,剂量比为1:1;④芬太尼贴剂的止痛时间为72小时,但有些患者仅为48h。
新增转换示例,2011新增4点注意事项
从不推荐使用的阿片类药物中去除
哌替啶& 丙氧芬
因其代谢物的CNS毒性不推荐使用,2011去除丙氧芬
喷他佐辛 纳布啡& 布托啡诺& 地佐辛 : 混合激动剂,不建议使用
(二)阿片类药物的维持治疗
1、控制基础性疼痛及爆发痛(按时与按需);&&& 2、尽量用一种阿片止痛(基础性疼痛、爆发痛);
3、短效药物转换成缓释剂型时减量50%(2011年NCCN)
(三)NSAIDs非阿片类药物
1、化疗期间使用风险高,阿片相对更安全;& 2、定期测肝功能,转氨酶高于正常1.5倍时停用;
3、心脏病患者如正服用抗凝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
4、对乙酰氨基酚:鉴于其肝脏毒性,FDA正重新评估其最大剂量,临床应用时应谨慎选择剂量;
(四)值得重视的其它修订:
1、尽量简化止痛方案以增加患者的顺应性;
2、老年体弱者应缓慢滴定,肾功能不全剂量应调整,后者也需要剂量滴定过程。
3、介入治疗:疼痛可能通过神经阻滞得到缓解;有效止痛,但不能耐受外周给药的副作用。
文章录入:wangdc&&&&责任编辑:wangdc&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晚期打吗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