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三国人物参加奥运足球赛,哪些人可以电竞入选奥运会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说的你别信
00:22:22  楼主理性,不是成仁就可以成功的,诸葛胆这厮放弃坚固的城墙而去和邓艾野战,看起来的确很傻,一边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一边没实际打仗经验的小将,为什么他要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别人的长处呢?会不会是因为他要是坚守城池邓艾绕过去打到皇城下,他也要承担责任,一样是死。这样起码可以落个美名呢。  -----------------------------  应该很难绕过去的,就算可以绕,绵竹离成都很近,邓艾也不敢孤军深入当夹心饼干的,成都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qhayjf 1683楼
22:13:39   这里再说一下华佗,三国造了很多神,华佗也是其中之一。 文学 艺术或许可以远远地超越时代,但科学技术却不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其实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才可能取得成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很难会有超越时代的大飞跃。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美国(英国裔)发明家和企业家...  —————————————————  @qiongkun 1690楼
11:38:25   追文月余,直到此处才禁不住出声大赞!真正好的文史研究者,应该具有理工科的学术训练背景,始终牢记“常识”两字。唯有如此,才能在汗牛充栋的古籍、传说中,发现 历史 最可能的本来面目。否则,只能是书读得越多脑子越糊涂的文傻而已。   —————————————————  @qhayjf
20:14:00  谢谢支持  —————————————————  版主的言论有时候过于武断了,这世上就没有真正的忠诚?就没有正义?就没有爱情?就没有友情?事事都和利益牵扯,不觉得太功利主义了吗?很多东西是比生命,比金钱重要的多的,可能这也属于利己,为了自己的理想,但这比你说的所有人都想篡位,都想谋私可要高尚的多。而且一个人的见闻与知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有人对什么都懂,什么都了解。总觉得你批评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天使之翼E
20:31:35  @qhayjf
22:13:39  这里再说一下华佗,三国造了很多神,华佗也是其中之一。 文学 艺术或许可以远远地超越时代,但科学技术却不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其实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才可能取得成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很难会有超越时代的大飞跃。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美国(英国裔)发明家和企业家...  —————————————————  @qiongkun ......  -----------------------------  我们说的其实是虚实的两个面,你说的这些基本都是虚的部分。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思·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你说的那些诸如爱情之类的原本是不存在的,其实只是基因存续赋予人类的本能,后来被人类自己编织了许多虚的意义,这些基本是后天教化所形成的观念,你只要相信了这些意义,这些东西也就存在了。再拿爱情举例,一般15岁到25岁这段年纪,应该是最相信爱情的,人再大一些,对它的理解就会不一样,不再会认为爱情是那种风花雪月的东西了。
  楼主大才!!!!这是我在天涯看到过的最好的帖子!这几个月我一直都在看楼主这个帖子!帖子里面太多地方都说到我心里去!有太多共鸣!似倩麻姑痒处抓!  
  当然父亲的光环对于诸葛瞻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诸葛瞻不乏才能,因而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应该也是非常高的,就算不能达到父亲的高度,至少也不能给父亲丢脸.诸葛瞻虽然一直官运亨通,但是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应该也想像父亲一样能够掌握蜀国的军政大权,然后再北伐,完成父亲的遗志。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必须拿到军权,但偏偏军队这一块诸葛瞻基本就插不进去手,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姜维的存在,因为姜维也是以诸葛亮的继承人自居,他在这支军队里了那么多年,这支军队已经是以姜维马首是瞻的,诸葛瞻已经是没有机会了。  诸葛瞻对于姜维绝对是非常不服气的,说白了姜维只是一位魏国的降将而已,在魏国的时候当的也就是芝麻绿豆的小官,凭什么到了蜀国就那么重用他,难道是蜀国无人了吗?诸葛瞻应该一直都不认可姜维诸葛亮继承人的位置,因为诸葛亮指定过蒋琬、指定过费祎,确实就是没有指定过姜维。诸葛瞻想在军事上有所作为,但是一直都不能如愿,于是他联合内廷来一起打击和制衡姜维。后来姜维北伐败回,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并削夺他的兵权,这份表据说一直为蜀汉长老所保存,现在还有存世。  但是姜维拥有强大实力,诸葛瞻未能如愿。不过最终大家还是合力捧出一个右大将军阎宇,大大地削弱了姜维的权力,最终迫使姜维远走沓中避祸去了,本来这对于诸葛瞻也是个机会,终于可以染指军事了,这时的诸葛瞻任的是卫将军,接的就是当年姜维的班。但是诸葛瞻的运气实在太差,刚刚独立带兵就遇上了魏国集中全力的灭国大战,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的,同时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否能够接近父亲的高度,甚至超过前人,就在此一举了。我估计事前诸葛瞻应该已经对邓艾军做了一个调查了,邓艾的军队偷袭了江油关以后实际上已经到了明处,所以诸葛瞻在出征之前应该对邓艾军队的实力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至少诸葛瞻可以肯定邓艾带的军队并不多,可能还没有自己带领的兵多。  这时候摆在诸葛瞻面前就有很多选择,最为把稳的方法就是在邓艾军队的必经之路上据险而守,然后赶紧向姜维求救,一点点耗掉邓艾军队的锐气,然后和姜维两面夹击,全歼邓艾这支偷袭部队。但这个方法诸葛瞻并不想采纳,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回顾一下蜀国建国以后对魏国的战争,特别是诸葛亮和姜维两代人对于魏国的北伐,虽然最终的战绩不怎么样,也没有拿到什么实利,但有一点是蜀国应该可以引以为傲的,那就是蜀国军队强悍的战斗力。在堂堂正正的正面对决中,蜀国一直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的,以至于从司马懿到司马昭,一直到邓艾,常常不得不采用龟缩战术,都是靠消耗把蜀军耗退的。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虽然人最重视的是结果,但过程也很重要,就比如现在的足球比赛,如果中国队和韩国队比赛,如果中国队一直对韩国进行猛烈的进攻,打得韩国队一度过不了中场,那就算最后比赛没有拿下来,球迷们一般都还是会对球队给予正面评价的。反之,如果中国队对付泰国队,一味地死守,十个人在禁区内部摆大巴,最后靠一次偷袭赢得比赛,球虽然赢了,照样会被球迷骂。  现在摆在诸葛瞻面前的情况是,魏国的军队数量并不多,有可能才是自己的一半,而自己只能采取龟缩战术来消耗敌人,最后还得劳动姜维的大驾才能解决问题,那自己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老百姓会怎么来看自己,就算最后打赢了他们也一定会说诸葛家真是虎父犬子,当面诸葛亮可是打到魏国家门口,打得司马懿闭门不出;现在魏国那么一点点军队打到家门口,结果诸葛瞻连出战的勇气都没有,还得最后靠姜大将军来解决问题。  因此诸葛瞻应该觉得那样的胜利对于自己是没有意义的,他要的是一场属于诸葛瞻自己的堂堂正正的辉煌的胜利,到时候是自己去解救姜维,而不是自己靠姜维来解救。这也是诸葛瞻才不听黄崇的苦苦劝告,一意孤行的原因,你也不能说这时的诸葛瞻是多么的不智,至少诸葛瞻看来自己的兵比邓艾的多,又是以逸待劳,赢面确实是非常的大。仗没打之前谁能够预测结果呢?人们最多就是在失败以后去分析当事人的各种不是,事后诸葛亮多得是,事前可就没人敢说了。就连足球赛也常常出现各种大冷门,没有冷门的存在,足球赛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生活同样如此。
  楼主,姜维一个降将如何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今天这种高度文明的社会也是做不到的,真的不可思议,难道真的是姜维的军事能力在蜀中无可替代?  
  顶顶顶  
  中午顶贴  
  @我说的你别信
23:42:10  楼主,姜维一个降将如何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今天这种高度文明的社会也是做不到的,真的不可思议,难道真的是姜维的军事能力在蜀中无可替代?  -----------------------------  首先是机缘巧合,姜维的机会好,又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当然确实姜维也有才能,蜀国人才凋敝,的确也没有能够又超越姜维的。降将做到高位也并不罕见,特别那种在这边混不下去就到另一个国家位极人臣实在太多,就像商鞅、范雎、吕不韦等等,像吕不韦这种当时被鄙视的商人,一个赵国人,还不是到秦国权倾一时。说起来韩信也算得上项羽那边投降到刘邦那里的。
  楼主加油,诸葛瞻这段写的真心不错。和马谡一样,第一次带兵希望用一个教科书样的胜利来奠定自己的地位,结果被对面老手上了一课。
  儒内法外,礼法并济
  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站立顶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弹力
  从纸面上算下来,诸葛瞻确实赢面很大,但诸葛瞻没有想到的双方兵员素质的差距会那么大,双方的战斗精神会相差那么大。诸葛瞻在绵竹城外列阵等待邓艾的到来,这场战斗就完全没有什么取巧之处了,完全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拼的就是纯粹的战斗力。邓艾的军队人数占劣势,因此一上来是吃了点亏的, 因此邓忠和师纂才会又初战不利的情况。看到了大家有了畏难情绪,邓艾这下可急了,因为对于他来说是完全没有后路的,后退的结局就是死路一条,于是他怒道:“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 如果邓忠和师纂再敢退缩的话,就要将他们斩首示众。  在邓艾的这支军队从踏进阴平小道之后,一直就处于背水一战的状态,他们是没有回头路的,完全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状态,现在邓艾着一怒,又把那种置死地而后生的气势给逼出来了,邓艾军一个个如狼似虎不要命地冲进了蜀军的阵地。这下子蜀军的的弱点一下子暴露出来了,这支蜀军都是留守部队,一直远离真正的战争,就算平常训练还可以,碰到这种真刀实枪跟你拼命的还是顶不住,只要前方一溃败,整个军队马上就垮了。  诸葛瞻自己本身也是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如果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的话,或许会组织一个专杀逃兵的宪兵队,靠这种威吓来告诉大家,现在逃命是马上死,还不如回头和魏军拼了,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或者看到势头不对,赶紧收拾残兵进城,关闭城门,死守绵竹。但这对于诸葛瞻来说这些未免要求太高了,诸葛瞻并不是像卫青、霍去病那样一上战场就可以克敌制胜的军事天才,他在军事这方面确实非常普通,于是在惊慌失措中,诸葛瞻就死于乱军之中了。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说军败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阵内战死。诸葛尚这种死法非常壮烈,但是毫无意义,如果他的心理足够强大,能力足够强大,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威望收拾住败兵,死守绵竹,只要他能够领导绵竹军民有足够的决心来守城,我相信邓艾的这万把人也是拿他没有办法的。当然我这里说的容易,这对于诸葛尚实在要求太高了,这确实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了的,所以没有意外,没有侥幸,绵竹迅速被邓艾攻下。  绵竹陷落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逼近成都。蜀后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  邓艾入成都,刘禅率领太子、诸王、群臣六十多人绑住自己、抬棺至军营拜见。邓艾手执符节,解开绑缚,焚烧棺材,接受投降,并宽恕了他们。邓艾约束部众,进城后,没有发生抢掠。他安抚投降的人员,使他们复任旧业,受到蜀人的拥护。  就这样,刘备辛辛苦苦创建起来的这点基业就这样让刘禅完全给败光了,因此在历史上刘禅的民声也是非常的差,一句“扶不起的阿斗”就成了世人对刘禅的评价,甚至还有人把他当成了弱智来看待。关于刘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里就不探讨了,在那个鼓角争鸣的年代,刘禅一共做了41年皇帝,是三国时期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久的。如果他一无是处,恐怕不太可能在那个很多人都想坐一坐的龙椅上呆那么久吧。在诸葛亮陨落五丈原之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皇帝,这至少不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可以做到的。
  果断收藏  
  楼主,多更点
  早上起来顶一顶  
  回复第205楼,@醉卧砂厂   都是作者的主观臆想,缺乏历史依据,不值一看   --------------------------  @qhayjf
08:38:49   怎么说呢,本来这个就不是历史论文,属于个人感想而已  -----------------------------  这位兄弟,你所说的历史根据又是什么呢?教科书么?难道教科书就不杜撰了么?历史这个破玩意谁说的清道的明。就如同你给别人讲你过去的故事一样,一点不会杜撰吗?书嘛,都是人编的编的,是个人都有喜好,带点主观色彩很正常。你能保证史记没一点水分?更何况资料这些东西还要迎合当时的政治环境!  
  @qhayjf
23:07:00  怎么证明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历史依据。按照常理来说曹操统一了北方,基本上统治了原汉家天下的十分之七,陈寿尊曹魏为正统是理所当然的,但历史就怕类比,这样一来东晋不就成了诸侯小国了。所以东晋政府不惜冒着否定晋的危险来否定曹魏,而把刘备的蜀汉尊为了传承汉室的正统(东吴的存在不合法统,所以很难拿吴国出来说事),简单地说就是说蜀汉虽然弱小,虽然地域偏远,但他们是正义的一方,是真正的汉室传承,曹魏虽然强...  —————————————————  按照常理来说曹操统一了北方,基本上统治了原汉家天下的十分之七,陈寿尊曹魏为正统是理所当然的,但历史就怕类比,这样一来东晋不就成了诸侯小国了。所以东晋政府不惜冒着否定晋的危险来否定曹魏,而把刘备的蜀汉尊为了传承汉室的正统(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这段没看明白,东晋为什么会否定西晋的正统?  
  @天公子
16:01:08  @qhayjf
23:07:00  怎么证明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找
依据。按照常理来说曹操统一了北方,基本上统治了原汉家天下的十分之七,陈寿尊曹魏为正统是理所当然的,但
就怕类比,这样一来东晋不就成了诸侯小国了。所以东晋政府不惜冒着否定晋的危险来否定曹魏,而把刘备的蜀汉尊为了传承汉室的正统(东吴的存在不合法统,所以很难拿吴国出来说事),简单地说就是说蜀汉虽然弱......  -----------------------------  否定了曹魏并不一定就是否定晋,也可以说司马家是看不下去了,替天行道才灭了曹家。而且西晋亡国失土,搞得天怒人怨,除了自己还是继承晋的血脉以外,打西晋的大旗的号召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现在的情况是必须提高南方割据政权的地位,因为南方一直都不是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的所在,相比起来强调南方中心论对于东晋的统治者来说更为重要。至少他们只是在否定曹魏,并没有直接否定晋。
  刘婵可以选择不投降吗?成都作为首都应该城墙高达无比吧!当年满清入关,嘉定一个小城,百姓临时组织充当士兵也能守城那么多天,何况邓艾只有一万士兵,是不是以焦周为代表的本地投降派势力很大占了上风。  
  @我说的你别信
09:36:09  刘婵可以选择不投降吗?成都作为首都应该城墙高达无比吧!当年满清入关,嘉定一个小城,百姓临时组织充当士兵也能守城那么多天,何况邓艾只有一万士兵,是不是以焦周为代表的本地投降派势力很大占了上风。  -----------------------------  这个的确是看守城人的抵抗意志如何了,成都城里应该没有几个人是想拼死一战的。
  这个就跟当年东吴劝孙权投降一样啦,反正投降了我们照样做小官,换个老板而已。压力都在刘禅身上。
  楼主后面还有有吗?很喜欢你的思考方式和独特的见解,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  
  楼主快更哦。  
  @color_wolf
12:51:08    兄弟,进去看一下,对你也有好处  -----------------------------  @qhayjf
13:47:39  保护作者的权益确实非常重要  -----------------------------  首先,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比泪痕强多了。  其次,泪痕的解读非常妙,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不过泪痕所有的解读都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做事情一定要有利己的动机,这个就偏激了。  借用一段话:  真实的历史应该给那些不甘平庸的人们以这样的启迪: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团队中令人信服的领袖人物,是因为我们面对诱惑的时候难以抵抗、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够勇敢、面对危险的时候不能身先士卒、面对私情和公利的抉择时犹豫不决;在需要斗争的时候抹不开情面,需要团结的时候意气用事……
  @qhayjf
23:29:57  人类的残忍与立场和仇恨有很大关系的,人是生来有立场和情绪的,为什么一个个温良的正常人可以变成比野兽还残忍的变态,这就是被仇恨的情绪所左右了。人类的同情心一般是对自己人而言的,对于敌人,人会失去同情心而变得残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例如一个日本人在中国被车撞死了,估计这个消息放到网上,会有许多网友叫好的,实际上这个日本人和当年的侵华日军能有啥关系呢?但由于国别立场,由于不断煽动的民族仇恨的情绪,......  -----------------------------  董卓是自暴自弃了。  他进京夺权只是机缘巧合。士族豪门没有了兵权,被迫和这家伙虚与委蛇。而董卓呢,还是希望得到士族豪门的支持(比如大力提拔士人,却忘记了自己的部下)。于是,大家怂恿这蠢货废了皇帝,(皇帝必须废,因为何进之死大家都脱不了干系),怂恿他造钱,最后竟然让他封了一堆人出去当太守州牧(比如韩馥),而这些人最后向董卓开刀。  董卓发现,他在士族豪门眼中依然只是一个暴发户,被当做一件工具。所以最后他怒斩袁绍家族,火烧洛阳,放任手下劫掠,退守长安等死。  汉家天下不是董卓败坏的,是士人。比如王允,杀了董卓之后依然大权独揽,丧失了最后一次振兴皇权的机会。  而其他士人一旦得了兵权,乖乖,杀起人来比董卓都牛叉。曹操可以连续屠城,袁绍可以把老资格的大儒(胡母班)全杀。  至于孙坚那个王八蛋,手握兵权就可以擅杀南阳太守和荆州刺史,目无法纪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的儿子孙策,攻打的是没有任何威胁的大汉江东土地,把这片土地据为己有,这比那些打着勤王中兴的军阀诸侯还要赤裸裸。
  @qhayjf
21:00:48  蹇硕叔叔这样的身份曹操还是惹得起的,要是普通的北部尉要是敢这么做,那这位英勇的尉官大人一定会死得很难看,曹操是谁,他是太尉的儿子、大长秋的孙子,从台面上来看曹操是执行公务、维护法律,合情合理,蹇硕除了搞点小动作之外,他还真不能把曹操怎么样,后来曹操也就是被明升暗降,排挤出了京城。  中国古代专制社会也提倡法治社会,在春秋战国时代也出现了法家,但实际上在人治的专制社会谈法治社会就是个笑话,因......  -----------------------------  这里边有几层意思:  第一,交投名状,表达了和宦官决裂的决心,积极向士人集团靠拢。  第二,养名,这个在东汉最流行,比如杜几孝顺他那个恶毒的继母,王祥卧冰救母之类的。  第三,蹇硕是宦官中的异类,因为张让等人普遍愿意和何进妥协,支持立刘辩为皇帝,偏偏这个蹇硕投皇帝所好,支持立刘协。这种投机行为遭到宦官集团一致反对,他也死的最早。收拾蹇硕的叔叔,在宦官那边的风险也是最低的。  第四,不排除这家伙年轻的时候有愤青思想。
  @qhayjf
20:04:38  在我看来,陈宫更像一个投机者,当然,实际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算得上投机者,做事情都是在衡量利弊,评估风险,以小博大,看准机会做出自己的决定。大家通常把“投机”看做贬义词,实际上这个词在经济学上是中性词,除去其中的一些可能的道德因素,投机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但这件事陈宫威望尚浅,所以必须劝说的关键人物是张邈。史书上陈宫是这样劝说张邈:“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  -----------------------------  那么问题来了,兖州豪强为什么对曹操这么不感冒呢?  原因还是青州军。  曹操一下子得了这么多人口,也就是这么多张吃饭的嘴,怎么办?  屯田也好,减租也罢,总之,要搞定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势必让当地豪门利益受损。估计这个时候边让带头出来叽叽歪歪,严重影响了曹操的统治,于是被族诛。杀边让更是捅马蜂窝,也是曹操一不做二不休的表现,结果差点被赶出兖州。  陈宫张邈只见到吕布武力强悍,没想到兖州人同样不甩吕布这个外来人而且道德不咋地的小人,结果吕布在兖州也站不稳脚跟,加上各种因素,很快被曹操反攻倒算。
  @qhayjf
21:04:24  其实这样分析下去,还有许许多多的理由,其中也有一天是毛自己的私人理由。那就是让太子镀镀金,以后就好顺利即位了,其实就算太子不镀金,估计毛也能搞的定,不过可能会费点劲,外战绝对是最好的镀金机会。谁曾想在前线视察的彭大将军安然无恙,在司令部太子竟然也挂了。本来依靠这次战争毛的所有的政治目的都已经达到了,但没想人算不如天算,一次意外带来了全盘皆输。  -----------------------------  要镀金,解放战争是最好的机会,风险小,功劳大,1945年毛岸英回国开始,随便放在那个野战军,到1949年的话,军级干部可以有吧。为什么要选择抗美援朝呢?  我只知道,当时最高领导人中,只有主席送了自己的儿子上前线。  还有,毛会不会培养太子不敢说,毕竟人已经死了。倒是台湾的蒋岛主,把位子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天下为公的孙先生,儿子孙科也是国民党高官。不知道,毛的儿子回国后当过什么高官。
  我想探讨的问题是刘禅该不该投降的问题,这一点其实并不由得刘禅来决定,刘禅能决定的主要是自己要不要跟随蜀汉的社稷一起死去,因为当时朝野上下大部分的人都是想投降的。史书上明确记载的要以死报国的人也就寥寥几人而已。首先数刘禅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他听说父亲已经决定投降后愤怒地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刘禅不听其言,仍然向邓艾投降。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刘谌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然后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最后自杀。还有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不过刘禅并没有允许。最后一个就是我们此文的主角姜维了,当然此刻姜维远在剑阁,起不了什么作用。  这和当年孙权赤壁之前面临的情况并不一样,吴国虽然也有投降派,但是都是集中在士族文人这一边,大部分的军队以及孙家的老班底都是愿意拼死一搏的。而刘禅这边主战的代表人物姜维被排挤,现在被牵制在剑阁;另一个主战派诸葛瞻已经跟他的支持者以及军队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大部分朝臣并没有那种必死反抗的决心,当然大家怕的并不是邓艾兵临城下的区区的万把人,大家怕的是后面钟会后面那十几万的大军,怕的是那个国力雄厚的魏国,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挣扎,大家心中应该明白要想以蜀地为基地反攻中原已经是泡影了,而魏国这边不出兵则已,一出兵就是这样的雷霆之势,几个月就可以拿下汉中,甚至立马就可以兵临成都城下,这种力量的的对比过于悬殊,就算是拼死抵抗也不过是无谓的挣扎而已。对于这些大臣而言,他们可没有愿意和蜀汉一起灭亡的决心,或许早一点投降,换一点将来升官的筹码才是他们这时正在考虑的。因此刘禅现在要求大家与成都共存亡,估计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人偷偷打开城门,城破皇帝死于社稷而已。刘禅并不想死,所以他选择了马上投降。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刘禅做得像他的儿子一样,杀尽自己的直系亲属,然后自杀,甚至他要求全城军民一起与成都共存亡,在苦守一年以后,百姓饿死一半,军队大部分以身殉职,然后刘禅放起一把大火烧光成都,与自己的江山共存亡。  从纸面上算下来 ,这样刘禅历史上的名声会不会好很多?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如果刘禅这样做了他至少不会比诸葛瞻差,就算谈不上千古流芳,也是不会扣上窝囊、无能的标签。为什么会连无能的标签都没有了呢?因为中国传统史观就是这样的,刘禅就可以成功转型成一位“好人”了。  在中国古代,为人们所称赞的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的苏武等等。这些英雄在面对金钱、死亡、虚荣和流放仍不失其志,决不投降不改其主的精神令我们称颂了几千年。但仔细分析一下这几个人,实际上这几个人都是失败者,从事实上来看,他们的能力并不强,甚至可以说是无能,但是我们从来不会去把这些东西和这些英雄形象联系起来,因为那些人已经成为了我们设定中的英雄形象。  也许刘禅真的有死志,一定要让成都陪葬的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可以留下美名,不过以现在主流的观点来看,这样的行为虽然是够忠烈,但是这样以忠诚的名义绑架别人,让别人去死,这样漠视普通人的生命从今天的眼光看来是不应该的。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张巡守睢阳,曾几何时,张巡是忠臣烈士的楷模,但是到了现在,他的形象也是充满了争议。所以社会的价值观是会随着历史的长河不断变迁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我们先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谈起。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古代的东方民族对于投降是非常不耻的,就连被俘都会成为巨大的污点,这种情况在在专制社会的末期好像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三国的时候 “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只要回到刘备身边,大家都认为他是忠烈之人。于禁彻底投降,回到魏国后,曹丕虽然对他有过冷嘲热讽,但也并没有刑事上处分。但是到了近代,方先觉拼死作战,最后弹尽粮绝,但只有最后他和日军议和了,在国人眼中他马上就成了万人唾弃的汉奸。又比如当年朝鲜战争被俘的志愿军战士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国内,马上就被关押审查,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似乎在我们的观念里,打败就应该去死,不要说投降,被俘和逃跑都是极其耻辱的事情  论起这一点,我们的邻国日本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在日本文化中,光荣就意味着战斗至死。在无望的境况下,日本士兵会用最后一颗手榴弹自杀,或者进行大规模集体自杀式攻击。赤手空拳的搏斗,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投降,即使士兵们受伤,失去知觉被俘,在日本他再也无法抬头做人了,他丧失了名誉,对以前的生活来说,他已经是个死人了。投降可耻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日本人的意识里。
  @qhayjf
21:04:24  其实这样分析下去,还有许许多多的理由,其中也有一天是毛自己的私人理由。那就是让太子镀镀金,以后就好顺利即位了,其实就算太子不镀金,估计毛也能搞的定,不过可能会费点劲,外战绝对是最好的镀金机会。谁曾想在前线视察的彭大将军安然无恙,在司令部太子竟然也挂了。本来依靠这次战争毛的所有的政治目的都已经达到了,但没想人算不如天算,一次意外带来了全盘皆输。  -----------------------------  @zjqian96
16:44:48  要镀金,解放战争是最好的机会,风险小,功劳大,1945年毛岸英回国开始,随便放在那个野战军,到1949年的话,军级干部可以有吧。为什么要选择抗美援朝呢?  我只知道,当时最高领导人中,只有主席送了自己的儿子上前线。  还有,毛会不会培养太子不敢说,毕竟人已经死了。倒是台湾的蒋岛主,把位子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天下为公的孙先生,儿子孙科也是国民党高官。不知道,毛的儿子回国后当过什么高官。  -----------------------------  毛岸英1945年回国,46年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刚开始的其实共产党的局面并不好,林彪要不是背靠这苏联和朝鲜,基本上就是全军覆没;刘邓大军同样打得不好,这时候你要穿越回去说三年后国民党就要被赶出大陆,估计谁都不信。  到了48年三大战役打得差不多,基本就大局已定,这时候再派毛岸英上战场当然也是可以,但是毛泽东干不出这种事。  就算毛岸英不去朝鲜,最后硬接班当然也没有问题。后来华国锋资历不是更低,只是这确实是个机会,美国当时是世界第一,打败了也不丢人。关键大家要理解一点,毛岸英可不是死在战斗的第一线,他是死在司令部,可以这么说,要是当时彭德怀在,那也一样难逃厄运,这只能说命不好。如果毛岸英是在前线牺牲的话,那就谁都不要去说闲话了,镀金怎么着了,这是拿命在博呀。镀金本身就是一个带有点贬义的词汇而已,这个词正常来说就是建功立业,这没有什么不对的,毛岸英去朝鲜打仗本来就是为了自己建功立业,难不成还是去为朝鲜人民服务去了。
  @color_wolf
12:51:08    兄弟,进去看一下,对你也有好处  -----------------------------  @qhayjf
13:47:39  保护作者的权益确实非常重要  -----------------------------  @zjqian96
06:27:58  首先,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比泪痕强多了。  其次,泪痕的解读非常妙,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不过泪痕所有的解读都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做事情一定要有利己的动机,这个就偏激了。  借用一段话:  真实的
应该给那些不甘平庸的人们以这样的启迪: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团队中令人信服的领袖人物,是因为我们面对诱惑的时候难以抵抗、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够勇敢、面对危险的时候不能身先士卒、面对私情和公利的抉择......  -----------------------------  确实能够超越常人,做出确实能够让群体受益的事,这个群体才会服你,才能成为这个群体的领袖。
  下午顶贴  
  lz快更,哈哈哈  
  本文的作者绝对比泪痕更深,就好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因为离奇,因为玄幻。所以,楼主的人气不高,也正常。我以前一直疑惑刘婵为何投降,刘璋为何投降,现在一开真的是明智选择,多守几年,就算成都守住了,姜维反攻,也只是多坚持几年多死几十万生命而已!  
  @我说的你别信
14:20:20  本文的作者绝对比泪痕更深,就好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因为离奇,因为玄幻。所以,楼主的人气不高,也正常。我以前一直疑惑刘婵为何投降,刘璋为何投降,现在一开真的是明智选择,多守几年,就算成都守住了,姜维反攻,也只是多坚持几年多死几十万生命而已!  -----------------------------  如果放在抗日时代,你们有打算怎么做,要坚持还是算了
  @qhayjf 318楼
23:03:28   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也就是时曹操被黑的比较厉害的一段时期,它们都有这样的一些特点,首先是这几个时代,汉民族的民族自尊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北宋开始,汉民族一直就被北方少数民族打得抬不起头来,期间整体的亡国就有两次,虽然汉民族老是以文化同化来聊以自慰,但被欺负被灭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民族自强成了那个时段每一个汉民族心头的痛。所以像陆游才会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悲叹。......   -----------------------------   @蘇格拉廷 321楼
01:06:49   有個問題想問,印象中曹操到死都沒有廢漢,他兒子作的是怎麼會連帶他也被影響了!   再者如果漢代真的要算到曹丕篡漢才算結束,在這個過程中,劉備,孫權,應該算什麼身分?   -----------------------------  @qhayjf
15:39:06   在传统观念中,本来父子就是一体的,就比如我们说的父债子还,同样子债追到父身上同样成立。   在曹丕篡汉之前,刘备孙权一直是以汉臣自居的,曹丕称帝,他们也解套了,所以纷纷称帝  -----------------------------  曹操不是不想称帝,而是不能称帝,如果赤壁赢了,他一统天下了他绝对就废汉称帝了,他只能把这个留给儿子来做,让时间冲淡一切。  
  @我说的你别信
14:20:20   本文的作者绝对比泪痕更深,就好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因为离奇,因为玄幻。所以,楼主的人气不高,也正常。我以前一直疑惑刘婵为何投降,刘璋为何投降,现在一开真的是明智选择,多守几年,就算成都守住了,姜维反攻,也只是多坚持几年多死几十万生命而已!   -----------------------------  @iamcaicai
21:24:36   如果放在抗日时代,你们有打算怎么做,要坚持还是算了  -----------------------------  要看情况,要是知道有土匪背后捅刀子,老子先灭土匪,就算被鬼子灭了也不要被土匪灭了。  
  @qhayjf
20:32  宦官的力量来自于皇帝,没有了皇权,他们什么都不是。一般情况下,宦官集团其实就是皇帝用来对抗权贵阶层的一群打手,皇帝想做而不方便做的事一般都是由他们完成的,相对于权臣、亲王、兄弟,宦官更值得信任,......  -----------------------------  好
  没了吗
  而西方军队不同了,他们认为在绝境时且弹尽粮绝已经不能对敌造成损失的情况下投降是允许的,这是为了避免无所谓的牺牲而采取的措施,如果你战后回国,只要查明你在战斗中的良好表现,你还有有机会获得重用的。  记得看过一个类似于段子的东西,里面说意大利军队因为撬不开弹药箱,于是士兵们就以没有武器的理由,名正言顺地投降了。这个段子不知道真假,但是以南欧人懒散的性格,说不定是会干出这种事的,这说明投降对于他们来说还真不算个事。  接下这件事就是史实了,日,日本宣布投降,由麦克阿瑟安排受降仪式,而麦克阿瑟特意指定乔纳森o温赖特少将和亚瑟o帕西瓦尔中将陪同签字,这两位将军到底是有多大战功呢,才能获此殊荣?其实,温赖特和帕西瓦尔当时刚刚从位于日本设在中国的战俘集中营中被解救出来。麦克阿瑟当即表示要与他们一同飞往日本参与受降仪式。签字仪式上有两份投降书文件,一份是给盟军的,一份是给日本方面的。麦克阿瑟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用了不同的三只笔,麦克阿瑟将最先使用的两支象征胜利的钢笔,送给了温赖特和帕西瓦尔。因为在他们观念里,这两位将军虽然兵败被俘,但是兵败并不完全就是他们自身的责任,他们在战俘营受到的苦难也是他们为了国家而受的,他们应该得到补偿,他们同样也是国家的英雄。  那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大的差异呢?这并不是人种的差异,我认为这种差异还是又不同种族的经济基础的差异而慢慢演化出来的,马克思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基础不一样,形成的主流的价值观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东方文明一开始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所以守土对于农业文明国家是最为重要的核心。土地在则人在,土地失则人亡,投降就意味着土地被剥夺,这是绝对难以接受的。农业文明就意味着安定、和谐,稳定,这种文明最适合的社会组成方式就是逐级管理金字塔模式,只要是农业文明,最终都会诞生出这种层级化的专制统治模式。  对于农业文明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水利。德国人魏特夫十分强调东方专制王权形成与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他说:大规模的治水(灌溉与防洪)需要强有力的合作、纪律、政权与专制主义。在当时的落后条件下,治水必须依照严明的纪律,动用整个国家力量,组织大规模的协作,于是一个遍及全国的资源和关系网组建起来了。控制这一网络的人,就顺理成章地掌握了国内实权,如中国的大禹。全国人事上的生杀予夺、升迁进退,都与治水的业绩相关联,财物资源的调度使用,也一切服务于治水,大禹作为治水的总负责人,全面拥有了这些资源和权力。而这些资源和权力的拥有,又使大禹无形中控制了整个国家机器,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  为了维系这个层级的专制社会,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社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更强调集体,强调等级、强调服从,因为我们再来看东方的道德首先就是“忠”、然后就是“孝”,“忠”说的是对于国家意志、国家等级制的服从;“孝”说的是对于家庭等级制的服从。最后再绕回来“投降”或者是“被俘”的行为都可以归纳为不忠的行为,因为是要被主流价值观所唾弃的。
  @qhayjf
22:32:19  说到宦官集团,这个团体在
基本上都是臭名昭著的,首先不排除宦官自身残疾心理变态的原因,但仔细分析
会发现宦官团体实际上是一个弱势群体。首先,宦官们出身都很卑贱,一般都是赤贫活不下去了才会去净身入宫的(当然,那个时候的宦官也不完全是阉人);其次,而宦官们的工作就是奴仆,因此,尽管有的宦官很有钱有势,但宦官们在社会上总是被歧视的群体,就比如曹操就年轻时,就因为出身而被人看不起......  -----------------------------  这个帖子有时候不好找,
  哈哈哈哈哈哈  
  早上起来顶一顶  
  楼主解的很精辟,有深度。好帖必须顶
  希望楼主不要弃楼
  一直跟的好贴  
  @声影齐骂神泣鬼哭
22:33   极少中国人知道中国古代文化是修炼文化,五千年中华文明是半神文明。中国古代有很多大艺术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都是大德之士,他们的智慧及发明创造多不是从前人积累的知识学来的,也不是...   —————————————————  @三千世界zs
10:42:00  说的对,马克  —————————————————  对个鬼,神经病吧  
  回复第2033楼,
@泪奔的傻狍子  @qhayjf
21:01:00  @zhutian598
06:30:46  回复第1697楼(作者:
20:05)  @qhayjf
22:13:39  这里再说一下华佗,三国造了很多……  ==========  你是住山沟沟?还是经常去电线杆医院?现在什么医看病不是用仪器?  ------------  —————————————————  楼主也是而立之年了,不知道你孩子有没有受过惊吓?在医院里检查就是感冒,发烧,打多久点滴都没有用的!可是去一些半中半西的小诊所,人家揪揪耳朵就好了的?为何发达的西医条件无法做到?  --------------------------  @无辽之人
23:21:29  曾经带小孩去医院看感冒,医生开了十天的吊针,看着一屋的孩子都在凄苦地打着吊针,于是打完这一针后就决定让孩子在家静养,不遭这份罪了,结果不到十天,孩子病自己好了。不过我不认为这是西医的问题,这是中国医生的问题。  -----------------------------  是国人的问题。一些家长小孩一感冒就去打吊瓶, 反而有害。
  投降这个东西方差别太大了,国土安全里男主被俘虏关押了8年,回来居然还能当议员和副总统捆绑竞选,虽说只是个虚构的电视剧,但是反应出的之间的文化差异
  @被美女折断的黄瓜
10:43:14   @fingerlake-17 16:29:43.0   又来了,批驳过多次所谓“诸葛亮不会用人”这样的谬论了。当年四川类似今天的青海宁夏,属于欠发达地区,所谓的天府之国只是诸葛亮对刘备的说法。别说青海宁夏,就是现在四川让你治理,你能培养几个人才?四川那地方虽然人多点,但是人民恶习太多,基本都是酒囊饭袋。   —————————————   臭傻逼,四川猛男强奸了你妈吗?四川人都是酒囊饭袋?你妈的老麻批被......   -----------------------------  @fingerlake-26 14:26:58   果然恶习很多,被我说中了,呵呵  -----------------------------  我觉得你太偏激了  
  顶起好帖!支持佳作!
  写的很好,个人觉得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深刻的多
  学习佳作!
  @欢歌莫明
20:59:20  顶,风闻三国掺假,愿闻其详  -----------------------------  @qhayjf
21:59:58  三国演艺本来就是小说,不存在掺假的问题  但其实所有
记载都存在掺假,这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因为人都是有立场的  -----------------------------  小说不存在惨假,你的意思小说没有真实?雷锋的故事也不真实?
  泪痕的贴和吴思的书我都看过,很受触动!楼主的思维角度和他们的有接近的地方,我喜欢看。  
  周末,支持佳作!
  而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文明就带有浓浓的工商业文明的特点,工商业文明主要靠经济上与其他民族进行商品交换来发展。交换行为必须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完成,这个共识就是协商、守约、所有权的认定,就是契约精神。这一过程由于有利润的推动,使参与交换过程的各主体获益,它一旦成为地中海沿岸乃至西欧各国文明的主流,就推动了各地区按照自己的优势来分工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催生公平交易的制度文明,例如产权制度、殖民制度,带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催生了票据贴现、物流等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中介服务;推动了人类治理结构由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因此也就导致古希腊城邦国家、罗马共和国建立起了最早的协商民主制度。  西方谚语说“人生如航海”。相对于内陆性质的农业文明国家,大海更加能激发人的勇气和独立性。,海洋国家的贸易通路不固定,影响因素无可测性,怎样抗拒灾难,完全靠一船甚至就是船长的个人决定,其贸易方向政府无法也无必要控制,所以海洋国家更能接受自由贸易思想;海洋的灾害一旦发生,主要波及的是航行的船只,面对突如其来的无法抗拒的灾难,人们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集体防御,他们只能靠自己个人和小团体的力量去逃避或者保全自己,而这个时候,政府的强权也无法对自己的人民形成有效帮助,长期的无法互救和政府无力导致人民的独立、自救,最终形成人权大于国权的思想观念。  因此西方文明更强调个人,例如保护个人的的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强调天赋人权等等。这种价值观认为个体对于自己生命的自我保护也是同样重要,所以战败后只要不为虎作伥,不危害自己国家的利益,这种保命的行为是可以得到社会的谅解的。西方的价值观中也有强调忠诚的,但这恰恰就是在农业社会成为主流的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价值观也在转变,虽然我们思想中还会保留许多我们三千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我们国家也在全面进入了工商业文明,我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例如,我们现在还在强调爱国,这个大家还是普遍认同的,但是谁要说你应该像爱你的母亲一样爱你的公司,你一定会唾他一脸,认为你是老板的走狗。但其实大家都搞错了,国家是靠你纳税养的,公司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但又怎么样,国家这个概念已经有了几千年,虽然那时的国家概念和现代国家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但我们心里还是认可这个观念;但是公司是个什么东西,这不就是一百多年才从西方传过来的概念,凭什么我要效忠于他,干的不爽,就换一个,道德上也不会有哪怕那么一点点负罪感。  社会价值观其实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如果在五百年前你说“三从四德”,那是社会共识,但是现在你再说,那就成了封建残余。就仅仅五十年前,我们讲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讲破四旧,那也是社会主流,但今天我们再说这些,就成了愚昧无知、头脑发热。为什么那么多社会主流价值观会在不久以后就被踩在脚下,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说白了这些所谓的价值观也不过人类生造出来的是为了适应某种生产关系而存在,但这种经济基础不存在,这种价值观就灰飞烟灭了。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思o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这些所谓的意义都是虚的,但是一定程度上又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就比如说在原始社会,大家在森林中打猎,在和其他部落争斗,这些都是属于“实”的部分。但突然有一天,一个部落中的一个人宣称,他在森林中遇到了神,他现在就是神的使者,他命令大家修神庙,并编造了许多祭神的仪式和法则,也让一些有威望的人脱产担任祭司和神职人员,并宣称这样就可以得到神的庇护。这个人明明是在瞎扯,但由于人对于自然的敬畏,部落里的人都相信了他,于是大家开始天天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祭神。按说这样不好好搞生产,这个部落一定会衰落下去,但是恰恰相反,这个部落因此获得了空前的凝聚力,部落的战斗力也大大增强,不久以后这个部落横扫其他部落,组建了自己的国家,这个神也就成为了万民敬仰的真正意义上的“神”。这个神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人类自己构建出来的,但是这个“神”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韦伯说的“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  当年耶稣在布道之时,那只是他个人编制的意义之网,可以说完全是虚的,没有任何实际的力量,但到了中世纪,这个意义之网已经统治了整个欧洲,世俗世界的国王都不得不向教会低头。当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一度想挑战教皇的权威,结果被处以绝罚,亨利四世最终只有认输,徒步翻越阿尔卑斯山,并在赤脚在教皇的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站立了三天才得到了教皇的宽恕.  如果说宗教大家觉得离我们生活有点远,拿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比如说奥运会,我们国家的运动员拿了个金牌,大部分的人都会欢欣鼓舞,乐上好几天,但回来这件事实际上跟你有关系吗?你认识那个运动员吗?他得到的奖金会分给你一星半点吗?显然是不会,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要依靠这个虚的意义世界来活。  所以一切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其来源都是因为那个“意义之网”的异同。所以回到刘禅的投降问题,你可以说他是为了天下大一统,为了天下苍生不再受到刀兵之苦,毅然决然不顾自己的荣辱,决定投降;你也可以说他贪生怕死、懦弱无能,辜负了自己父亲、辜负了自己的儿子、辜负了诸葛亮、姜维,辜负了前线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败掉了蜀汉的大好江山。我这里不评判那种观点是对的,因为这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是来自于不同的价值观的观点而已,也就是来自于不同的意义世界。  我希望的是能够让大家体味到历史人物彼时彼刻的处境,能够理解他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作出的抉择。记得有一个历史老师这样说过,学历史并不是要让我们去背书,记住那些枯燥的时间、人物、地点等等历史数据,而是要去体察那些历史人物的处境,最好是先把自己假设到当时环境,先看自己会做什么选择,然后再看一下最终这位历史人物做出了什么选择,并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并总结出其中的原因,只要这样才能从历史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法则。
  mark  
  @qhayjf
10:56:13  孙权这边在耍心眼,曹魏也是一样,曹操把孙权给自己表示效忠的上书夹击传送到樊城,让曹仁用弓弩射到关羽阵前,这个可不是曹操好心在提醒关羽,曹操无非就是想关羽赶紧退兵而已,至于有没有坑到自己的盟友孙权,这不是他所关心的,因为他也看得出孙权所谓对自己的臣服,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接下来就看关羽自己的选择了,我们通常都会说关羽大意失荆州,真从
实来看,这还谈不上大意了,因为这边曹操已......  -----------------------------  精髓
  追了很久哦~不过就是好像更新的有点缓慢,隔三差五刷不到楼主的更新,好伤心~~楼主加油~!!
  书归正传,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促成刘禅投降的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谯周,他平生做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一件是劝说刘璋投降刘备,另一件就是劝说刘禅投降邓艾。但大家不要以为这人就是一个趋炎附势、厚颜无耻的人,相反他的名声在当时可以说非常的好,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门生无数,其中《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是他的学生,当年诸葛亮就非常欣赏他,一再要求他出来做官,后来蜀国灭亡司马昭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书召谯周前往洛阳任职,但谯周因病一直没有前往,后来司马炎称帝,又催促多次下诏书催促谯周,谯周带病前往洛阳,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谯周病重卧床不起,被拜为骑都尉,谯周认为自己无功,请求回到封地,但是司马炎不允许。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秋,谯周被封为散骑常侍,因为病重无法参拜,至冬病死。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谯周确实有才,能够被历届统治者所重视,并且他也绝对不是那种卖主求荣的官迷,后来的谯周也并非享尽富贵,而是在一心教书授徒。  在《三国志谯周传》里有这样的记载,邓艾军队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于是召群臣商议对策,最后当庭形成了两大意见。一是,吴蜀联盟,东投孙吴;二是,南走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守难攻,也许可以置死地而后生。两种意见不能够统一,朝堂之上争争吵吵,刘禅更是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谯周站住来,提出了降魏之计,他认为,魏吴两国,实力相差悬殊,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已成定局。投奔吴国是称臣,投降魏国,也是称臣,与其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以免受再辱之耻;而南逃南中七郡也不可行,大敌逼近,人心离散,恐怕无人愿意南行,此战魏人誓在灭蜀,陷落成都也不会放弃南下追击的机会,况且南中诸夷,平时都经常反叛,怎么可能依靠他们,所以,乘没有势衰力竭的时候投降魏国,可以得到优待。谯周此言正中后主刘禅下怀,听从了谯周的意见而降了魏。  后世许多的名士对谯周降魏给予了指责,以东晋史学家孙盛最为激烈,他认为如果不是谯周劝刘禅降魏,蜀汉是不会亡国的。那到底谯周是不是误国呢?孙盛觉得根据蜀汉的实力,仍有一战的资本,胜则救蜀汉于危难之间,败也不能将蜀汉拱手相让,誓死与成都城共存亡。  孙盛是这样分析的,当时姜维成功抵御了钟会大军,邓艾孤军深入,而成都尚有三万精兵,四面都是蜀国的势力,东吴的援兵已经在路上,邓艾其实已经算是瓮中之鳖了,蜀汉有山川的地缘优势,想要被攻破也很难,还是可以撑一些时间的。  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再回到当时的场景,群臣在一番讨论以后得出了两个意见,一是去投奔东吴,另一个方案是向南逃到南中。这两个方案其实区别不大,反正都是要逃跑,只不过是逃到哪里的问题,我估计刘禅听到最终形成的这两大意见的时候应该是挺绝望的,因为这里面并没有要抵抗的意见,仅仅是自己的儿子出来吵吵一下,那有什么用呢?又不可能让儿子亲自带兵去守城。现在的局面是有能力打的姜维等一干将领远在剑阁;愿意打的诸葛瞻以及他的追随者都已经在前线全部阵亡,剩下的都是不敢打、不愿打以及不能打的了,刘禅要带领这帮人守城有可能抵挡得住吗?如果我们自己设身处地地处于刘禅的位置我们会作何打算呢?  在这种情况下,谯周的第三种主意至少比前面两种还是要靠谱一些,投降东吴是最馊的主意,这种主意就属于人的本能反应而已,这是那些大臣们在考量逃到哪里最安全时得出的本能反应,确实从逃跑的安全度来说,一直逃到东吴是暂时最为安全的。但这种丧家之犬的身份逃到东吴后会有什么好的待遇呢?完全就是按东吴皇帝的心情了,而且,以东吴的实力能够撑得了多久呢?到时候东吴被破,那真是连丧家之犬都不如了。逃到南中同样不靠谱,成都那么好的城池都守不住,只要魏国愿意打,南中一样守不住,而且以南中的发展实力,基本上就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了。所以还不如趁着还有点价值赶紧投降还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确实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刘禅官居骠骑将军,虽然也没有什么实权,但是衣食无忧、安度晚年,也算得上是最好的结局了。
  @我说的你别信
14:20:20  本文的作者绝对比泪痕更深,就好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  -----------------------------  给三国演义定了个假,大,空,老百姓跟着也喜欢假,大,空,了。贬低三国演义不要紧,贬低老百姓不怕唾骂?  三国演义是活的三国志,
  @我说的你别信
14:20:20   本文的作者绝对比泪痕更深,就好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   -----------------------------  @愚儒-07 19:31:02   给三国演义定了个假,大,空,老百姓跟着也喜欢假,大,空,了。贬低三国演义不要紧,贬低老百姓不怕唾骂?   三国演义是活的三国志,  -----------------------------  你TM的真会扣帽子,你爸爸是文革余孽吧!  我想起武林外传大嘴讲的话,得罪他就得罪他姑父,得罪他姑父就得罪县衙,得罪县衙就是得罪朝廷,得罪他就是得罪朝廷。我说三国演义不好就是和老百姓过不去!  
  看楼主才是真正的看懂三国!以前我都觉得后主无能,焦周奸诈卖主求荣,如今才释然!原来,成都无人要战,只想逃或降吴,的确还不如降魏  
  追到现在,lz产量要增加呀  
  晚上顶贴  
  @我说的你别信
14:20:20  本文的作者绝对比泪痕更深,就好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  -----------------------------  @愚儒2015
19:31:02  给三国演义定了个假,大,空,老百姓跟着也喜欢假,大,空,了。贬低三国演义不要紧,贬低老百姓不怕唾骂?  三国演义是活的三国志,  -----------------------------  @我说的你别信
00:07:04  你TM的真会扣帽子,你爸爸是文革余孽吧!  我想起武林外传大嘴讲的话,得罪他就得罪他姑父,得罪他姑父就得罪县衙,得罪县衙就是得罪朝廷,得罪他就是得罪朝廷。我说三国演义不好就是和老百姓过不去!  -----------------------------  是我扣帽子?(老百姓跟着也喜欢假,)这句话是你说的,这不是贬低老百姓?
  对于蜀汉的百姓来说,从诸葛亮六出祁山到姜维九出祁山已经耗尽蜀汉的国力,朝廷腐败,刘禅昏暗,降魏也是顺应民心。《三国志》中记载,公元261年,薛珝受吴主孙休之命赴蜀,回国介绍蜀国情况,“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可以看出蜀汉政权已命不久矣。由此观之,谯周之谏也是迎合了蜀民民心,蜀汉连连征战,蜀民根本无法承担如此沉重的兵役,所以孙盛只是从表面来分析蜀汉的兵力情况,而且即使一战,也不一定能够战胜,“民有菜色”,说明蜀兵的战斗力已经不行,也就是姜维部还有些战力吧,这从优势兵力的诸葛瞻最终全军覆没可见一斑。只是后来蜀汉又被尊为正统,所以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谯周当然就背负了误国的骂名。当然孙盛在评价谯周时还抛出了这样一句话: “国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按这个标准来说,刘禅、谯周君臣必定是不合格的了,当然如果孙盛本人碰到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就去赴死,那还真不一定呢。  在接受了刘禅的投降以后,邓艾可以说是立下了不世的功业,接下来邓艾就该控制一下局面了,他在当时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他得理清楚他和魏庭之间的,其实也就是和司马昭之间的关系;然后是他得缓和自己和这次伐蜀的主帅钟会之间的关系;最后就是怎样处理蜀国的君臣,维护当地的稳定。  邓艾最为关心的是第三点,对于前面两点基本上就是无所作为。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邓艾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但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从整个战略大局来看,正确地处理蜀国将是将来一统天下的关键一步,但是对于邓艾自身的发展,以及自身安危来说,前面的两点才是最重要的。  在邓艾灭蜀之后,便向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兵家讲究先树立声威,尔后才真正以实力进攻。今凭借平定西蜀的声威,乘势伐吴,正是席卷天下的有利时机。但是大举用兵之后,将士都已感到十分疲劳,不能轻易动兵,暂且缓缓再说,先留陇右兵二万人,巴蜀兵二万人,煮盐炼铁,为军事和农业作准备,同时建造船只,事先准备日后沿江讨伐东吴的事宜。做完此事后,布告天下,让东吴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局势,明白利害关系,吴国一定归顺。这样,就不用征讨而可以平定东吴了。而今当厚待刘禅,以便招致吴景帝孙休归顺;安抚士卒平民用来招致远方的人。如果将刘禅送到京城,东吴的人认为这是软禁流放,这对于劝他们归附之事实在不利。应当暂且留下刘禅,等待明年秋冬,到时东吴也完全可以平定了。可以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他资财,派人服侍,让他享受。郡内有董卓坞作为他的宫室。封赐他的儿子为公侯,分郡中一县为食邑,用以显示归顺朝廷所获得的恩宠。设置广陵、城阳为王国,以待吴主孙休投降。那样,东吴就会畏惧威德,望风归顺了。”  邓艾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他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汉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我说的你别信
14:20:20  本文的作者绝对比泪痕更深,就好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因为离奇,因为玄幻。所以,楼主的人气不高,也正常。我以前一直疑惑刘婵为何投降,刘璋为何投降,现在一开真的是明智选择,多守几年,就算成都守住了,姜维反攻,也只是多坚持几年多死几十万生命而已!  -----------------------------  @iamcaicai
21:24:36  如果放在抗日时代,你们有打算怎么做,要坚持还是算了  -----------------------------  @我说的你别信
10:05:17  要看情况,要是知道有土匪背后捅刀子,老子先灭土匪,就算被鬼子灭了也不要被土匪灭了。  -----------------------------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什么地方是假的?
  @我说的你别信
14:20:20  本文的作者绝对比泪痕更深,就好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  -----------------------------  @愚儒2015
19:31:02  给三国演义定了个假,大,空,老百姓跟着也喜欢假,大,空,了。贬低三国演义不要紧,贬低老百姓不怕唾骂?  三国演义是活的三国志,  -----------------------------  @我说的你别信
00:07:04  你TM的真会扣帽子,你爸爸是文革余孽吧!  我想起武林外传大嘴讲的话,得罪他就得罪他姑父,得罪他姑父就得罪县衙,得罪县衙就是得罪朝廷,得罪他就是得罪朝廷。我说三国演义不好就是和老百姓过不去!  -----------------------------  @愚儒-09 18:38  是我扣帽子?(老百姓跟着也喜欢假,)这句话是你说的,这不是贬低老百姓?
西风笋干   ......  -----------------------------  你白看楼主的帖子了!
  @我说的你别信
14:20:20  本文的作者绝对比泪痕更深,就好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往往是假大空的三国演义,  -----------------------------  @愚儒2015
19:31:02  给三国演义定了个假,大,空,老百姓跟着也喜欢假,大,空,了。贬低三国演义不要紧,贬低老百姓不怕唾骂?  三国演义是活的三国志,  -----------------------------  @我说的你别信
00:07:04  你TM的真会扣帽子,你爸爸是文革余孽吧!  我想起武林外传大嘴讲的话,得罪他就得罪他姑父,得罪他姑父就得罪县衙,得罪县衙就是得罪朝廷,得罪他就是得罪朝廷。我说三国演义不好就是和老百姓过不去!  -----------------------------  @愚儒2015
18:38  是我扣帽子?(老百姓跟着也喜欢假,)这句话是你说的,这不是贬低老百姓?
西风笋干  ......  -----------------------------  @西风笋干
10:34:48  你白看楼主的帖子了!  -----------------------------  我说的是你,说错了,可以指出,
  回复第670楼,
@xiaoyi292  曹操是英雄还是枭雄都是后人的评价,这里面扯什么呢  --------------------------  @qhayjf
13:58:11  你说得也对,对对错错,都是后人评价的,关键看后人评价的立场和目的  -----------------------------  后人评价,不要轻易议论他评价的立场与目的,多数是认真的,除非他的评价漏洞百出,
  可邓艾没有清楚自己在朝中的斤两,邓禹是谁,那是从小和刘秀出生入死一起长大的,后来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位的人物,岂是在世族大家掌控下魏国中的寒门子弟邓艾可比的。  邓艾后来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邓艾立下这么大的功劳,确实是有些自我膨胀,他常常显示夸耀,引以为荣。他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他还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雄杰,但与我相遇,所以现在只有穷途末路了。”   邓艾自己还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危险已经在慢慢降临。因为他的行为至少有一个人是很不高兴的,首先是钟会。钟会作为这次伐蜀的最高统帅,他的作战计划也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按他的战略部署走下去,在这个时间段拿下成都似乎也不是问题。试想一下只要邓艾和诸葛绪死死地缠住姜维,自己的十几万大军南下,打得估计比邓艾还顺利,这种威势下刘禅只会投降得更快。可邓艾偏偏就放跑了姜维,让姜维缠住了自己的大军,而邓艾则趁这个空挡抢先突袭成都,可以说把自己煮熟的鸭子都抢走了。自己作为军队的统帅,邓艾不听自己的军令,基本什么事都是找司马昭直接汇报,完全就没有把钟会这个人放在眼里,这个仇钟会是一定要报的。钟会的性格就是睚眦必报,当年嵇康也就是看不起钟会而已,结果钟会就一定要整死而后快,因此这次钟会是一定不会放过邓艾的。于是钟会不断修改邓艾和司马昭之间的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成傲慢无礼。然后私底下收集邓艾的黑材料,完成致命一击,向司马昭告发邓艾意欲谋反。  当然,决定邓艾命运的最关键人物还是司马昭,那司马昭对于邓艾是什么态度呢?我认为司马昭虽然欣赏邓艾的才华,而且对于他偷袭成都成功也是非常欣喜,但在内心深处,他并不信任邓艾,其中最大的隔阂就是阶级隔阂,在曹魏后期,士族与寒族的阶级分化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寒族子弟已经很难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了,邓艾这样的基本就是凤毛麟角,在士族的世界中天然对于寒族就有着深深的戒备  所以说,司马昭一开始最担心谋反的人并不是士族子弟钟会,而是出身寒微的邓艾。邓艾虽然功勋卓著,但他不是士族子弟,说到底,他和司马昭只有工作关系,没有个人关系,和其他士族也没有很深的交情。司马昭需要用邓艾去灭蜀,但邓艾灭蜀之后,就要用自己人钟会去监视邓艾。在司马昭的心目中,邓艾从来不是他的亲信,他从来没有信任过邓艾。而邓艾偏偏对此不以为然,蜀国投降之后,邓艾自作主张,以皇帝的名义大肆分封前蜀国官员和自己的亲信当官,使得司马昭开始对邓艾的用心深深戒备。  当司马昭刚得到刘禅投降的消息应该是喜出望外的,他马上上表最初封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这两个官职就是三公的前两名,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邓艾的官职还要压钟会一头。皇帝还下诏赞扬:“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其中的大意就是:“邓艾张扬武力,振奋国威,深入敌人腹地,斩将拔旗,消灭敌首,使得伪称帝王的人引颈自杀,通缉多年的罪人,一朝之间就给平定了。战斗很快结束,席卷西部,平定巴蜀。即使白起攻破强大的楚国,韩信奋力打败强劲的赵国,吴汉擒捉公孙述,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若论功绩,他们都还比不上邓艾。”这里面都都把邓艾的历史地位捧得高过了白起、韩信等人。但这又能怎么样呢?等钟会的诬告信一到,司马昭就马上命令监军卫瓘去逮捕邓艾。邓艾被抓以后,禁不住仰天长叹:“我是忠臣啊,居然到这种地步,白起的境遇,于今又重现了。  邓艾最后的结局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了,邓艾的死法基本上是和《三国演义》里面描述的差不多。钟会叛乱后被乱军所杀,魏军大肆在蜀地掠劫,最后由监军卫瓘收拾稳定局势,因为卫瓘自己也参与了诬谄邓艾,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卫瓘派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邓艾妻和孙子被发配到西域。
  灭蜀之战就是悲剧,邓艾怎么都是个死,功高震主!  
  坐等更新  
  早上起来顶一顶  
  @我说的你别信
22:06:37  灭蜀之战就是悲剧,邓艾怎么都是个死,功高震主!  -----------------------------  未必:如果邓艾能急流勇退,拿下成都后,向司马昭交权,就不会,这都是功利主义在作怪,
  @我说的你别信
22:06:37   灭蜀之战就是悲剧,邓艾怎么都是个死,功高震主!   -----------------------------  @愚儒-16 15:12:35   未必:如果邓艾能急流勇退,拿下成都后,向司马昭交权,就不会,这都是功利主义在作怪,  -----------------------------  你的想法真美好、让一个掌握大权的激流涌退,把权力拱手赠人,你当他是神啊  
  @我说的你别信
22:06:37  灭蜀之战就是悲剧,邓艾怎么都是个死,功高震主!  -----------------------------  @愚儒2015
15:12:35  未必:如果邓艾能急流勇退,拿下成都后,向司马昭交权,就不会,这都是功利主义在作怪,  -----------------------------  @lq-16 20:51:35  你的想法真美好、让一个掌握大权的激流涌退,把权力拱手赠人,你当他是神啊  -----------------------------  权利有大小,他的权利是司马昭给的,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邓艾从来都没有谋过反,甚至没有一丝这样的想法。但是钟会、卫瓘、胡烈、师纂这些灭蜀大军的核心将领,却众口一词的都向司马昭报告说邓艾要谋反;司马昭只是觉得邓艾有叛变的迹象,就把邓艾逮捕了,可是钟会到了已经叛变的时候,司马昭一开始还不相信;等到钟会叛乱结束,卫瓘公然公报私仇、派人杀了邓艾,但是司马昭不仅不追究,还把卫瓘封官加爵;在邓艾死后不久,事实就已经证明了他是冤死的,但是杀掉他的卫瓘、诬陷他的胡烈都没有受到惩处,邓艾的亲信将士却受到了强烈的压制。  在灭蜀前夕,邓艾曾经在凉州(甘肃)用重金招募了五千多个精锐士兵,其中很多是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邓艾向他们承诺,只要立了功,还有厚报,等到邓艾被杀,跟着他的这些凉州的地方军,却没有一个被封爵,只有金城太守(甘肃兰州)杨欣的部下,因为攻打成都最后一道门户江油的战功,也只有三十多个人被封了爵位。各位要知道,灭蜀以后,司马昭一口气儿就封了六百多个人做了各种爵爷,邓艾带领的兄弟们,以排名第一的功劳,却只有这样的封赏,无论怎么讲,都太不平衡了,就是司马昭本人,也知道邓艾死得实在太冤了,这样的封赏太不公平了,所以在邓艾死后,他就立刻派人到大西北去秘密视察,防止将士们在激动的时候闹兵变。  最后比较令人费解的是邓艾和钟会两个人的处罚决定。司马昭包括很多人已经明知道邓艾没有谋反,但是他在洛阳城里的儿子们却全被杀头,孙子和女眷们也被发配到新疆;钟会是真的谋反,但是除了他的养子钟毅和参与谋反的钟邕被杀,钟家其他子孙,一律官爵如故,没有受到任何牵连。司马昭活着的时候,邓艾始终没有被平反,一直到了西晋建立的那一年,司马炎大赦政治犯,邓艾的家人才从遥远的新疆回到了洛阳。司马炎在大赦诏书里说,当初王凌和邓艾都是罪大恶极,但是他们都乖乖接受了处罚,没有造成进一步的恶劣影响,所以才赦免了他们。   虽然邓艾的家属终于不再受苦受难,可是邓艾却仍然没有被平反,因为和他一起被赦免的王凌,是司马家族掌权以后的第一个反对者,如果不是司马懿应对有方,当时司马家族很可能会面临失败的危险,把邓艾和他相提并论,简直如同开玩笑一般。然而,没有人给邓艾鸣冤叫屈,邓艾仍然被死死的钉在反贼巨奸的耻辱柱上,一直到了公元267年,才有一个叫段灼的大臣,首先给司马炎写信,为邓艾鸣不平。  段灼是邓艾的故旧,比较清楚邓艾所受的冤屈,奏折里摆事实讲道理,写得非常的有力,甚至于司马炎都很欣赏他的奏折,然而他的建议却如同石沉大海、再无下文。  一直到了公元273年,邓艾才终于得到了部分平反。有一天,司马炎和前蜀汉帝国的尚书令樊建聊天,聊着聊着,就谈到了诸葛亮治国的故事,司马炎非常佩服诸葛亮的才能,不禁感叹说:“要是我能得到诸葛亮这样的人辅佐,哪能这么劳心费神啊!”樊建一听,立刻说:“我听到现在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言论,都说邓艾死得冤枉,陛下您明知道他确实是冤枉的,但是都不肯为他平反,即使您得到像诸葛亮一样的人才,也用不了他啊!”  这一席话,让司马炎万分感叹。当看到连当初被邓艾亡了国的樊建都替邓艾说话,司马炎才意识到,邓艾死得确实冤,如果任由民间这样流传,可能会动摇到自己的军心,在东吴还没有灭掉、四处都要用兵的时候,如果这时处理不当,影响到自己的一统江山的大业就不好了。所以司马炎出于现实的考虑,终于颁布了赦免邓艾的诏书。在诏书里,司马炎是这么说的:“邓艾以前屡建功勋,有了罪也不逃走,可是子孙却沦为奴仆,我心里常常感到怜悯,现在让他的孙子邓朗做郎中。”实际上司马炎还是没有说邓艾没有谋反,只是肯定了他之前的功劳,将功低过而已。
  顶楼主! 分析到位,赞!  
  到位!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加区足球赛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