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作协调能力丧失症差怎么训练

热门推荐:
  文:年糕妈妈
  除了身高体重,运动能力是最受家长关注,也最容易成为家长间“攀比”的要素。作为新时代爸妈,充分理解各阶段的发展特点,是解读“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这句话的前提。
  出生之后,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哪个阶段像1岁以内的孩子,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虽说孩子怎么都会长大,但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家长给予适当的引导还是很重要的。
  一张图告诉你宝宝各阶段运动能力的发展。看看你家宝宝落后了没?
  0-3月--学抬头
  自出生起的头三个月,宝宝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发展。
  运动能力
  新生儿的头部一开始是摇晃不稳的,不久后就可以在俯卧的时候把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随着发育,宝宝四肢的伸展、踢腿动作会越来越有力。
  手眼协调能力
  如果给他一个玩具,宝宝可以抓住并且握牢一小会儿,但不会摇动玩具,也不会把玩具塞进嘴里。
  如何帮助你的宝宝?
  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抬头”。最容易的运动就是让宝宝趴着,尽可能多的Tummy time(俯卧时间),在宝宝清醒、有看护的情况下,让他胃部(肚子)着地。匍匐趴着对宝宝有很多益处,可以帮助他锻炼头部、颈部、肩部的肌肉,并促进运动技能的发育。Tummy time也可以防止宝宝头型后部过扁和部分畸形偏头。Tummy time从出生就可以做哦,抚触的时候、换尿布的时候,都很适合让宝宝趴着。让宝宝趴在妈妈胸口也是很好的办法。
  4-6月--翻身和坐起
  4到6月龄的宝宝会更多地观察他身边的事物,其发育里程碑包括翻身、拍手和坐起。
  运动能力
  宝宝的手和腿会有意识地摆动和踢打,同时你会发现宝宝可以趴着摇晃身体直至完全翻过身来。肌肉力量不断增加,会使他的头部控制力更强,因此这个月龄的宝宝可以俯卧着把头抬起来,甚至试图把重量转移到腿部来把自己撑起来。到了6月龄,宝宝开始学会独坐,随后会慢慢学会匍匐爬行。
  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学会了抓你的手指、拨浪鼓或者软的物品,他能抓到的任何物品都可能放进嘴里。宝宝如果要抓东西的话会把手斜着伸出去把物品拉近,之后就学会拿着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如何帮助你的宝宝?
  为他提供婴儿健身架,让他锻炼四肢的运动;提供各种安全的、能够放进嘴里咬的小东西。
  在地板上铺上毯子,每天把宝宝放在上面几个小时,给他足够的时间练习翻身、平衡、撑起自己。如果宝宝不爱趴着,或是没有翻身的意愿,尝试用一些有趣的玩具来吸引他。
  7-9月--运动小健将
  7-9月龄的宝宝变得越来越好动、好奇,可能每天都会有新发现,而他学习新技能之快会给你不断的惊喜。本阶段宝宝的发育里程碑包括坐和站。
  运动能力
  这个月龄的宝宝大多数都能向左或向右全身翻滚,即便是睡着的时候也可以自如翻身。大部分宝宝可以独坐了,他会很享受“坐着”的新视野。你会发现宝宝开始学会来回摇晃,在房间里到处爬行。有的宝宝可以拽着东西站起来,不久便会扶着沙发或者茶几的边缘站起来。
  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会把物品从一个手转换到另一个手,或直接放进嘴里。把物品拉近的动作会被更精准的动作取代,比如用拇指和食指捏取物品。敏捷度的提高能帮助他日后吃手指食物和用勺子吃饭。
  如何帮助你的宝宝?
  他依然需要很多Tummy time,多趴的宝宝会更早学会匍匐爬行。当他学会爬行之后,给他提供安全的、足够大的探索范围。如果你要走开,应该把宝宝放进安全围栏里。
  给他准备一张合适的餐椅,让他练习坐着,坐在餐椅中进食辅食;提供手指食物,让他尝试给自己喂食。
  10-12月--小恶魔的世界
  欢迎来到10-12月龄小恶魔的世界!此时的宝宝真是一刻不停,他会乐此不疲地把勺子从餐椅上一遍一遍扔下来。如果你不制止他,他就会一直做下去。这段时间的婴儿发育迅速,里程碑包括爬行和手眼协调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运动能力
  宝宝能独坐,能自己扶着站起来,能匍匐、爬行、扶着家具直至自己迈开步子行走。宝宝会不断向前开拓他的新领地,到1周岁左右就会不需要扶着独立行走。大部分宝宝会很喜欢爬楼梯。
  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能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手指食物喂自己吃东西,也会因为学会手握积木敲击、摇晃、套叠在一起而高兴不已。
  如何帮助你的宝宝?
  提供安全的环境,给他练习站、走的机会(比如在地板上铺上缓冲垫)。提供足够多的手指食物,让宝宝在进食过程中练习手部的精细动作。
  本文部分配图来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宝宝天生具有好奇心、探索欲,这成为宝宝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的源动力。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都无需焦急无需攀比,应当遵循生命内在的发展秩序。但感慨“每家孩子都不一样”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反省一下:在宝宝需要的时候,有没有提供合适的环境?比如在练习爬行的阶段,总是抱在手上,而没有给足够的tummy time?
  最后,再看一张有爱的图,我们的孩子,就这样一步一步长大了呢!
  关注医学硕士“年糕妈妈”的微信公众号:niangao-mama,免费获取更多睡眠、喂养、母婴健康、亲子早教的育儿好文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浙江大学医学硕士,全职妈妈,专注婴幼儿科学养育。婴幼儿睡眠...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河北 石家庄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或不稳定、做作业拖拉、多动、自控制能力差、易紧张、胆小、内向、爱哭、不合群、脾气暴燥、吃饭挑食等现象而头疼。有的家长带孩子四处求医,疗效甚微;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孩子身心创伤。爱瑞斯认为,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现象,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
  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发现,人之所以具备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建立在&人体的部分器官与外界接触后,有关感觉信息被传输至大脑,并得以有机的整合&这一基础上的,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这种发生在儿童期,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什么表现呢?
  1、前庭平衡前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惹事生非,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感不良(统合失调):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倒,甚至不愿认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常发生读书跳行,翻书错页,抄错题目或丢三落四等。学习成绩持久低下,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3、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教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注意力十分不集中,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孩子好忘事,而且是刚讲过的就没记住。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可能厌学逃学
  4、动作协调不良(平衡统合失调):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游泳、走平衡木、骑车、跳绳和拍球等。分不清左右使鞋子穿反,分不清里外将袜子穿翻,写字时字距、行距忽大忽小,划线歪等。长久的不成功使孩子大大削弱对各     种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趣。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坐立懒散,方向、距离感欠缺,手脚笨拙,精细动力困难等。常表现走路顺拐,唱歌跑调,读英语时结巴等,会使孩子对这些课丧失信心。
  6、触觉过分敏觉:表现为紧张、孤僻、胆小内向、不合群、偏食、固执、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四、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触觉统合失调:经常害怕受惊扰,常躁动不安,瞻前顾后,连洗头也十分恐惧。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成儿童学习和交流的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面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后果?
  造成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部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有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能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游戏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面出现厌学、逃学、撒谎、打架、逆反等行为问题。
  一、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反映、关注某事物的心理活动的能力。
  注意力是人类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根本手段。如果我们不集中精力,不注意听讲,不注意阅读,不注意记忆,不注意观察,不注意思考,那就什么也学不到,也就会一事无成。
  所谓集中注意力,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专心。
  高度集中注意力,也就是专心致志,乃天才的重要素质。但这个素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培养和提高的。
  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形态。
  注意力不集中,即所谓的不专心,是一个在学生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最困扰我们家长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一下,主要有:
  1、好动,坐不住。
  2、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或者想入非非,老走神。
  3、粗心,马虎,差错多。
  4、拖沓,磨蹭。
  5、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学习、做事质量低,效率不高。
  6、严重的可能就是ADD&&注意力失调症,或者是感觉统合失调症。前者参看[美]爱德华?豪罗威尔与约翰?瑞特著的《无辜的挣扎》(浙江教育出版社)。后者参见海洋著的《好孩子是这样炼成的》(中国档案出版社)和[台]郑信雄《如何帮助情绪困扰的孩子》(九洲出版社)。这两种病症往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专门训练来解决。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情况不是很严重的话,家长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他患有什么病。否则,处置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
  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
  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生理原因。剖腹产,幼时缺少爬行锻炼,都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失调。铅超标以及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2、隔代教育的弊端。由于观念、素质、情感等因素,老一辈人往往过度溺爱孩子,甚至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严重的依赖性,缺少自主性和自理能力,以至独立学习、做事时无法集中注意力。3、与父母的性格有关。4、与孩子本人的性格有关。5、与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有关。6、与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关777、有的可能与学习失能有关,例如记忆力失能等。
  良树宝贝/新梦想教育教育中心
  石家庄 专业师资 专业器材 专注少儿 感统训练 专注力训练 记忆力训练 自闭症倾向训练 全脑开发
  专业师资 一对一训练
  地址:石家庄裕华区东岗怡园南门第三间底商 良树宝贝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753060 ,
话题:16921
免费领取礼包
“扫一扫”
免费领取妈妈礼包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3--6岁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评价体系分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3--6岁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评价体系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_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内涵_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如何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
& 许多人认为,的小孩比所生的孩子更聪明。理由是手术产的小孩不受挤压,不会出现脑部缺血、损伤等情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正常时,虽然胎儿头部会受到挤压,但一两天后即可恢复正常。而胎儿受压的同时也对脑部血管循环加强刺激,为脑部的呼吸中枢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出生后容易激发呼吸而呱呱啼哭。 此外,胎头经过子宫收缩与骨盆底的阻力,可将积存的胎儿肺内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粘液挤出,有利于防止吸入性脑炎的发生。这些都是剖腹产所不及的。有资料证明:剖腹产的孩子与的孩子在智力上并无差异,但剖腹产的孩子的适应能力要比自然分娩的孩子的适应能力差。 过度反应人的皮肤是触觉学习的器官,它具有正常的防御性反射,小孩要通过皮肤认识自身和环境,从而对客观世界有一个正常的反应。剖腹产的小孩有一个先天的触觉学习不良,在婴儿时期都会有表现,不能适应皮肤所接触的各种信息,比如洗澡、换衣服、换床铺,适应能力比较差,或者保护性反应比较过度,表现是情绪化,爱哭,睡不好觉,睡不实。剖腹产的孩子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所以皮肤的触觉信息比较差。剖腹产的孩子出生以后,可以通过养育方式把这种可能性降至最低。协调能力对剖腹产孩子的协调能力的随访、调查,结果发现50%以上的剖腹产孩子具有反应过度、情绪化比较强烈,具有睡眠障碍等症状;在高危儿童(心脏病、高血压等)中有很多都是剖腹产的孩子,还发现剖腹产的孩子比的孩子平衡能力差。剖腹产的孩子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感学习,情绪比较敏感,注意力不大集中,手脚笨拙。他们往往坐不住板凳,在家时脾气特别大,出门胆小退缩,不大方,怕拥挤,在陌生的环境中最喜欢躲在妈妈的屁股后面。一句话,&在家是龙,出门是虫&。在社交上,孩子表现得胆小退缩,情绪波动比较大,注意力不能集中。这种孩子先天触觉防御过度,家庭需及早采取脱敏方法,尽快防治。 & 剖腹产的孩子适应和协调能力差,经过后天的锻炼可以弥补一定的缺陷。孩子出生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让孩子多翻身、打滚、爬行等,孩子的协调能力就不至于过于迟缓。有的妈妈剖腹产后,不愿动,她也不让孩子动,把孩子捆得死死的,这是不可取的做法,也是现代社会中最不应该的,相反,应该解放孩子。 对于剖腹产的孩子,日常可根据其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1、按摩。主要是1岁以下的孩子。把孩子包在浴巾里,轻轻的揉搓孩子,让他的全身都能得到按摩。或者让孩子躺在床上,用枕头轻轻挤压孩子的全身。 2、空气浴。天气好的时候,把孩子抱出去,大一点的孩子领他出去多活动,让孩子接触风等刺激。 3、水浴。让孩子通过冷热水的刺激。给孩子洗澡是不要老用恒温的水,要不断的换凉一点的水,然后热一点的水,然后再凉一点的水,冷热交替。 4、泥、沙浴、涂料浴。让孩子通过泥、沙、涂料等的刺激,并和小朋友一起玩,进行身体接触的游戏等。 5、简单运动。孩子出生后前3个月,要适当地摇抱孩子,或让孩子躺在摇篮里,训练前庭平衡能力。七八个月时,更要训练爬行,不要过早地使用。再大一些要训练走平衡木、荡秋千、做旋转游戏等,还可因时因地训练他们进行翻跟头、拍球、跳绳、游泳、打羽毛球等活动。
当时年龄:
还没有宝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调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